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剩余石编号3650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4: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状江南·仲夏
[ 唐 ] 樊珣
原文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4: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雀饧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雀饧,汉语词语,读音为què xíng,意思是指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出自《谈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雀饧

拼音
què xíng


注音
ㄑㄩㄝˋ ㄒㄧㄥˊ

出处
《谈渊》

目录
1解释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宋王陶《谈渊》﹕"翰林侍讲学士杜镐﹐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侄辈惊喜﹐白于镐。镐味之﹐惨然不怿。子侄启请﹐镐曰﹕'此非甘露﹐乃雀饧。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5: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 - 佛教用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涅槃,佛教教义。又译为“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意译为“灭”“圆寂”“灭度”“寂灭”“安乐”“解脱”“不生”“无为”等。所谓“灭”,意为灭除生死因果。“灭度”,意为灭除生死因果,度脱生死瀑流。“寂灭”,意为灭生死之大患,寂静安稳。“安乐”,意为安稳快乐。“解脱”,意为远离一切业果。“不生”,意为生死苦果不再续生。“无为”,意为不再造作因缘惑业。涅槃,原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后成为印度古代宗教的通用术语,指通过宗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5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涅槃

外文名
nirvana

别名
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

宗教
佛教

性质
佛教教义

修行方式
戒定慧三无漏学


语言
多国语言

地方语言
闽南语、台湾话、日语

身份
四生的慈母、慈父

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

文字
梵文、藏文、中文、日文、英文等

目录
1定义
2佛典
3涅盘典籍
4分类
5特点
6涅盘意义
7历史发展
8相关解释
折叠编辑本段定义
折叠原始佛教阐述
涅盘一词在佛陀出世前,印度《奥义书》思潮就已经在使用了,原先涅盘系指回归于包含一切且常乐我净的清静梵我,这个在耆那教教义中可以看明。 而佛陀觉悟后,明白"因缘法",对涅盘一词有新的定义和解释。

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世间指五受阴:色受想行识,亦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识。世间集,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是随无明贪爱因缘驱动支持而有生命现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前一切,所以不会说一切都没有。世间灭,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随着无明贪爱因缘灭除而不再有生命现象,所以不会说一切的存在都是实有永恒。所以要明白佛陀所定义的涅盘,必须先了解因缘法。生是依因缘支持而生,不是本来就有。而凡生起之一切,皆会随其赖之生起的因缘灭而灭,不会恒常存有。而随着因缘的灭尽,称之"灭",此为佛陀所定义的涅盘。

平时我们所以为的生灭,是以为事事物物自己在那边生灭,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事实只是依着五受阴因缘相互影响而不断再改变,只是改变并未灭去。只有随五受阴因缘灭尽,才是灭,而"灭"无因缘可记说。生命的升起,是依种种因缘条件才有的现象,随着五受阴因缘和依无明和贪爱驱使之条件的变异,而不断变化生命型态。

只有随着无明和贪爱的灭除,驱使五受阴增长的因缘消除,无依此因缘影响的未来生命现象升起,是为灭。依因缘灭而灭,不能说去哪里或在哪里,只是无生命升起的因缘。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有什么。纯粹是探讨因缘的流转影响变异,并非有什么存在,也不是一切虚假,真真实实随因缘生而生,随因缘变而变,依因缘灭尽而灭,灭尽不起,无因缘可记说。

折叠分别说部诠释
分别说部这个名称来自第三次结集前阿育王和帝须尊者之间的问答:"王复更问。大德。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别说也。" ,这个部派的现代承继者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涅盘被称为出世间,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证得。它是道与果的所缘,被称为涅盘是因为它离去渴爱这一个纠缠物。在词源学方面,巴利文Nibbāna 是源自动词 nibbāti,意为'被吹灭'或'被熄灭'。因此它是表示熄灭了世间的贪、嗔、痴之火。诸巴利论师较喜欢解释它为渴爱的纠缠(vāna)的不存在或离去(nikkhantatta)。只要人们还受到渴爱的纠缠,他们还被绑在生死轮回里(saṃsāra);但在灭尽一切渴爱时,人们即会证悟涅盘,解脱生死轮回。

折叠大乘佛教阐述
中观学派

《中论》中说: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盘。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

唯识学派

涅盘是修证佛法所能得到的修证结果;佛法中一共有四种涅盘可为修行人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以及无住处涅盘。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证有余依涅盘与无余依涅盘,不能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盘与无住处大涅盘。小乘修行者由断我见后,修行断除我执,能够证得的最高境界名为阿罗汉境界。此境界是指灭尽七转识,唯余第八识。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尚存,因为还有五蕴色身存在于人间,尚要承受风吹雨打、严寒日晒等等人间的微苦,因此所证境界称为"有余依涅盘";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死亡,因为抛弃五蕴色身的缘故,所入境界则称为"无余依涅盘"。然而不论是有余依涅盘或是无余依涅盘,阿罗汉都因为消灭自我的缘故,实际上再没有此阿罗汉存在 。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盘,只有修证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证得。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称为菩萨。在整个成佛之道的修证过程中,凡夫从发起愿意成佛的菩提心时,一直到将来能够成佛,总共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不同层次的修证阶段,历时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在这整个过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于证得第一十七阶位时,亲证"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盘",能够得知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之中道真实境界。一般来说,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于第四十一阶位时,亲证"有余依涅盘";于第四十八阶位时,亲证"无余依涅盘"。菩萨于证得第五十二阶位时,亲证"无住处涅盘"。菩萨以有大智慧故,断离烦恼障、所知障,不住于生死迷惑的世间。由于怀有大慈悲,积极救护众生,因此也不住于涅盘,独自享受安乐。迷惑染污的世间固然不住着,常乐我净的涅盘也不住着,因此名为无住处涅盘。得四智圆明,完全了知第八识真如的所有体性与功德力,具有无边法力,能够随意利益救度十方一切有缘众生。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走小乘佛法的修行人所行法门;换句话说,小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入灭,得少为足,出于三界,无有度众的慈悲心;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成佛,无边法力,常住三界,具大慈悲广度众生,以是不论在智慧、能力、悲心、福德,与功德,各种方面来看,阿罗汉的修证远不及菩萨的修证结果。

折叠如来藏学派
除了上述四种涅盘之外,尚有一种大涅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为如来的法身。《胜鬘经》:"法身即如来大般涅盘之体。"大涅盘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此境界惟佛能证。《法华经》:"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盘。"

大乘"涅盘"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第一,如来常住;第二,涅盘"常乐我净";第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乘"涅盘"主张"真空妙有"。大乘"般若"明无我,讲 "真空";大乘"涅盘"示真我,讲"妙有"。由于此"有"不是对立的现象之有,故称"妙有"。从大乘思想的发展看,大乘《涅盘经》出现在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类经之后,以对治认为"涅盘"是永远沉寂的消极涅盘观。

折叠编辑本段佛典
1、《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

2、《大般涅盘经》

佛陀在入涅盘前慈悲开示:

偈语一

一切有为法 皆悉归无常

恩爱和合者 必归于别离

诸行法如是 不应生忧憹

偈语二

我欲弃捐此 朽故之老身

今已舍于寿 住命留三月

所应化度者 皆悉已毕竟

是故我不久 当入般涅盘

我所说诸法 则是汝等师

顶戴加守护 修习勿废忘

汝等勤精进 如我在无异

生死甚危脆 身命悉无常

常求于解脱 勿造放逸行

正念清净观 善护持禁戒

定意端思惟 摄情于外境

若能如此者 是则护正法

自到解脱处 利益诸天人

偈语三

须弥虽高广 终归于消磨

大海虽渊旷 会亦还枯竭

日月虽明朗 不久则西没

大地虽坚固 能负荷一切

劫尽业火然 亦复归无常

恩爱合会者 必归于别离

过去诸如来 金刚不坏身

亦为无常迁 今我岂独异

诸佛法如是 汝等不应请

勿偏于我上 而更生忧恼

偈语四

虽复佩璎珞 香华自严饰

屎尿及唾洟 不净藏其内

众生保惜之 迷惑不觉悟

犹如灰覆火 愚人蹈其上

智者当远离 勿生染着心

偈语五

戒定慧解脱 我若不久闻

不能疾得证 无上正真道

汝等宜精进 修习此四法

能断生死苦 天人上福田

偈语六

不负债及悭 斯名为下乐

有财行布施 此名为中乐

身口意业净 智慧乐多闻

此则为上乐 慧者之所行

汝等从今日 乃至尽形寿

长幼互相教 行此中上法

偈语七

一切众川流 皆悉归大海

若饭佛及僧 福归己亦然

偈语八

汝今已建立 希有之功德

最后得供饭 佛及比丘僧

功德日增长 永无穷竭时

汝今宜自应 深生欣庆心

一切所造福 无有等汝者

偈语九

布施者获福 慈心者无怨

为善者消恶 离欲者无恼

若行如此行 不久般涅盘

偈语十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告诸比丘。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我今虽是金刚之体。亦复不免无常所迁。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

3、《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诫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盘。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殖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嫚。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苞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稸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4、《佛临涅盘记法住经》

阿难。汝等当于如是无上正法勤加护持令不灭没。阿难。我今更无所作。唯大涅盘是所归趣。

......

阿难当知。我涅盘后第一百年。吾圣教中圣法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无畏辩才能伏邪论。具大神力。于诸有情多所饶益。由是义故。天龙欢喜勤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百年末有大国王。名阿输迦。出现于世。具大威力王赡部洲。建窣堵波高广严饰。其数满足八万四千。供养吾身所留舍利。令无量众见闻欢喜。皆树生天解脱之业。

我涅盘后第二百年。吾圣教中寂静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如天人师具大威德多所饶益。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常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盘后第三百年。吾圣教中正行坚固。我诸弟子证慧解脱俱分解脱。身证见至无量百千。由是多人得圣果故。天龙欢喜常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我涅盘后第四百年。吾圣教中远离坚固。我诸弟子乐住空闲勤修寂定。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常随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盘后第五百年。吾圣教中法义坚固。我诸弟子爱乐正法。精勤修学论议决择。由是义故。天龙欢喜常勤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盘后第六百年。吾圣教中法教坚固。我诸弟子多于教法。精勤诵习心无厌倦。能多饶益无量有情。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勤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然于义趣多有怀疑。

我涅盘后第七百年。吾圣教中利养坚固。天龙药叉阿素洛等。于佛法僧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我诸弟子多着利养恭敬名誉。于增上学戒定慧等不勤修习。

我涅盘后第八百年。吾圣教中乖争坚固。我诸弟子多相嫌嫉结构恶人。尘坌讪谤轻诃持戒。鄙贱多闻不念六和。专思乖争见不善巧。不敬师长不正知住。欺诳谄曲言词粗犷如栴茶罗。依附国王大臣长者。方便损费三宝财物。结恶朋党折挫善人。

我涅盘后第九百年。吾圣教中事业坚固。我诸弟子多营俗业耕种商估。通致使命以自存活。于诸如来所制学处。慢缓毁犯。

我涅盘后第十百年。吾圣教中戏论坚固。我诸弟子多勤习学种种戏论。舍出世间诸佛正教。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与论义。精勤习诵世间戏论。所谓王论贼论战论食论饮论衣论乘论我论淫论男论女论诸国土论诸河海论诸外道论。由乐此等种种戏论。令诸沙门婆罗门等轻毁退失我之圣教。于我正法毗奈耶中。当有如斯诸恶苾刍苾刍尼等。不善修习身戒心慧。更相忿争谋毁诽谤。耽着妙好种种衣钵房舍敷具。由与诸恶徒党集会。虽经多年守护净戒。于须臾顷悉皆毁犯。虽经多年集诸善本。由多忧恚悉皆退失。以是因缘天龙等众。悲伤懊恼舍不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于三宝所不生净信诽谤轻毁。由是因缘令正法灭。

从是已后诸苾刍等造恶转深。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益不恭敬。三宝余势犹未全灭。故于彼时复有苾刍苾刍尼等。少欲知足护持禁戒。修行静虑爱乐多闻。受持如来三藏教法。广为四众分别演说。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复有国王大臣长者及居士等。爱惜正法。于三宝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护持建立无所顾恋。当知皆是不可思议诸菩萨等。以本愿力生于此时。护持如来无上正法。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5、《佛入涅盘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诸魔恶人见佛涅盘皆大欢喜。如来世尊生死海中作大船师。而于今日永舍济度。是诸众生无量劫来顺生死流。唯有如来能以正道。令诸众生皆得返流。如来世尊永断烦恼。为于愚冥众生作大照明。今日涅盘。

6、《佛说文殊师利般涅盘经》

尔时跋陀波罗。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已曾亲近百千诸佛。在此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于十方面变现自在。却后久远当般涅盘。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华。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现初生出家。灭度入般涅盘。

7、《佛说净饭王般涅盘经》

尔时世尊。告众会曰。世皆无常。苦空非身。无有坚固。如幻如化。如热时炎。如水中月。命不久居。汝等诸人。勿见此火。便以为热。诸欲之火。极复过此。是故汝等。当自劝勉。永离生死。乃得大安。

8、《涅盘无名论》

涅盘《涅盘无名论》中的记载如下:"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则?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圣者,圣人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古今通,始终通,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盘。

折叠编辑本段涅盘典籍
《大乘起信论》称:"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盘。"佛教大小乘对涅盘有不同的说法。一般分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两种。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故称有余涅盘;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称无余涅盘。

《肇论》:小乘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涅盘,是为有余涅盘;

《中论》等则以"诸法实相"为涅盘,是为无余涅盘。

《楞伽经》说:由 于"众生畏无我";为了"摄引计我外道",所以方便说有如来藏。众生迷了如 来藏,受无量苦;若悟了如来藏,便得涅盘,一切常住的,本具的清净功德,圆满的显发出来。

《阿含经》中,佛的弟子舍利弗尊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入了涅盘。他的弟子均提沙弥,如 法的火化了以后,把舍利----骨灰带回去见佛,非常的悲伤。佛就问他:"均提 !你和尚入灭了,他无漏的戒定功德,和深广的智慧,也都过去而没有了吗"? "没有过去"。"既然生死苦灭去了,一切清净功德都不失,那何必哭呢"!这 是同于大乘涅盘,具足功德的见地。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
关于大乘涅盘的实证,有同于二乘者,也有异于二乘者。大乘涅盘种类有四,唐朝玄奘大师在《成唯识论》卷10 云:

【涅盘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盘。

二、有余依涅盘,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盘。

三、无余依涅盘,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盘。

四、无住处涅盘,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盘,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盘。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折叠编辑本段特点
涅盘只能被亲身作证的圣人们完全理解。尚未证悟涅盘的人们至少应当知道它的三个特点。

涅盘是常,即"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无条件的存在。 涅盘是乐,即由于此处无诸苦。 涅盘无我,就是指涅盘不为我所有、不是我、不是我的自我、在我里面没有涅盘,在涅盘里也没有我。 "入灭"、"般涅盘"、"取涅盘"不能理解为进入了某个被称为涅盘的地方或境界。涅盘并无来、去、进、出这些概念。

折叠编辑本段涅盘意义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佛教创立后,将其吸收进自身教义中,成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佛教认为,众生既受烦恼、欲望等折磨而陷入无尽的痛苦,又受生死业力的束缚,涅槃就是对烦恼、欲望、生死诸苦的最后克服。涅槃,是宗教修行实践的目标和结果。不同佛教宗派,对于涅槃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佛经记载的解释就有60多种。佛教非常强调“灭”的作用,“涅槃”属于灭谛的内容。佛教认为它超越一切苦乐,犹如打铁时四处飞溅的火花,瞬时即逝。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解释
小乘佛教把“涅槃”解释为“灰身灭智,捐形绝虑”,意为身心俱灭,一切无有,就是与生死轮回相对的一种寂静状态。小乘佛教把涅槃分成两种,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有余涅槃是指众生烦恼已断,欲望都无,精神已经进入涅槃的境界之中,但仍有形体存在,肉体尚未死亡;无余涅槃则指众生的精神与肉体皆已死亡,彻底跳出了生死轮回的世间。大乘佛教部分地接受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说法,但是为了适应本宗学说,其解释与小乘不尽相同。大乘中观派主张“诸法性空”,涅槃也是假名,并非真实的存在。大乘如来藏学说则认为,“涅槃”常住不变,因为佛性就是绝对真实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5: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涅盘是什么意思
fdnmkf75752012.11.16浏览33610次宗教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lyao0
2012.11.17
满意答案
  凤凰涅磐
  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凤凰在大限到来之时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佛经中的天龙八部提到的迦喽罗(一种超级大鸟)就是中国凤凰的原形,500年涅磐一次,叫声是仙界的音乐,每天要吃100头龙,1000条大毒蛇。

  涅磐是佛教教义,其为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盘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在佛经中,被称为“涅磐”。

  《涅磐无名论》中的记载如下:“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则?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圣者,圣人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古今通,始终通,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经曰: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曰:诸法无边,故菩提无边,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进之弗先,退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无名者说,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灵昧的体验,体验到空境,就不会在意世界万象的事物,万物由我心流出,执万物与我合一,只有圣人能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掌握这个真理就不能成为圣人,反之,不是圣人也不能知道这个真理,正因为掌握了这个真理才成为圣人,所以圣人与真理契合无间,凡是圣人都不能离开这个真理!这正如般若观照所说的色心不二,相即相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从缘起法的角度来看,万法为空,空为万法,见佛即见法,见法即见空,诸法性空,即成见佛,物我两忘,不一不异。所以通达空境的圣人总是勘玄机于先兆,隐未来于变化,将东南西北上下六合统摄一心,过去未来同成一体。古来今往都是一样,穷本极末,没有二致。将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这就是佛经里说的“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因为诸法无边,故求得解脱也无尽,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会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万法冥然一体的真理。万物与我没有本质的差别,我与万物实质一样,物与我玄妙会通,无极是它们最后归宿。涅磐就是进而不前,退而不后,无始无终,终始不在其间!天女说: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脱也无终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5: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涅盘是什么意思
fdnmkf75752012.11.16浏览33610次宗教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lyao0
2012.11.17
满意答案
  凤凰涅磐
  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凤凰在大限到来之时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佛经中的天龙八部提到的迦喽罗(一种超级大鸟)就是中国凤凰的原形,500年涅磐一次,叫声是仙界的音乐,每天要吃100头龙,1000条大毒蛇。

  涅磐是佛教教义,其为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盘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在佛经中,被称为“涅磐”。

  《涅磐无名论》中的记载如下:“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则?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圣者,圣人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古今通,始终通,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经曰: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曰:诸法无边,故菩提无边,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进之弗先,退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无名者说,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灵昧的体验,体验到空境,就不会在意世界万象的事物,万物由我心流出,执万物与我合一,只有圣人能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掌握这个真理就不能成为圣人,反之,不是圣人也不能知道这个真理,正因为掌握了这个真理才成为圣人,所以圣人与真理契合无间,凡是圣人都不能离开这个真理!这正如般若观照所说的色心不二,相即相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从缘起法的角度来看,万法为空,空为万法,见佛即见法,见法即见空,诸法性空,即成见佛,物我两忘,不一不异。所以通达空境的圣人总是勘玄机于先兆,隐未来于变化,将东南西北上下六合统摄一心,过去未来同成一体。古来今往都是一样,穷本极末,没有二致。将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这就是佛经里说的“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因为诸法无边,故求得解脱也无尽,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会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万法冥然一体的真理。万物与我没有本质的差别,我与万物实质一样,物与我玄妙会通,无极是它们最后归宿。涅磐就是进而不前,退而不后,无始无终,终始不在其间!天女说: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脱也无终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6: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珠[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甲戌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点题处,清雅。]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甲戌侧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甲戌侧批:点“幻”字。]缘,已在警幻[甲戌侧批: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甲戌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侧批: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7: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朱慈炤【阆苑仙葩+美玉无瑕+】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8&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光头风月


20-6-10 08:13
来自 微博轻享版
瑕:《說文》玉小赤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註》赤瑕,赤玉也。又玉玷也。《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禮·聘義》瑕不揜瑜。《註》瑕,玉之病也。又過也。

[点“红”字“玉”字二。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

《美玉 》宋•王安石
美玉小瑕疵,国工犹珍之。
大贤小玷缺,良交岂其绝。
小缺可以补,小瑕可以磨。
不补亦不磨,人为奈尔何。

《寄兴》宋·戴复古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美玉无瑕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相关




美玉无瑕,汉语成语,拼音是měi yù wú xiá,意思是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出自《西厢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美玉无瑕

  • 外文名

    Stainless

  • 拼音

    měi yù wú xiá


  • 注音

    ㄇㄟˇ ㄩˋ ㄨˊ ㄒㄧㄚˊ

  • 出处

    《西厢记》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近义词】: 白璧无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

示例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红楼梦》第五回



阆苑仙葩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作品相关




阆苑仙葩出自清代曹雪芹创作小说《红楼梦》的词曲《枉凝眉》,意指仙境里生长的美丽花朵。表达作者对林黛玉的咏叹,“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阆苑仙葩

  • 拼音

    làng yuàn xiān pā

  • 作者

    曹雪芹


  • 创作年代

    清代

  • 词语出处

    《红楼梦》

  • 文学体裁

    小说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释义

“阆苑仙葩”指的就是林黛玉,这里的“葩”不是“花”,而是“精华”。阆苑,原意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帝王宫苑。华,有精华之意。绛株仙草下凡前已经不是仙草,她已经是女仙了,可以说绛株仙草是仙界精华。[1]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出处

曹雪芹《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2]

曹雪芹首次将“阆苑”“仙葩”两种表达结合在一起,那么前人之中是否有过先例呢?倘若有,并且为曹雪芹所熟知,那么这必然就是“用典”。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前人的确有过这样的表达——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十六出有云:[净散花科]这花呵,不学他老瞿昙对迦叶糊涂笑拈,谩劳他诸天女访维摩撒漫飞旋。俺特地采蘅芜,踏穿阆苑,几度价寻怀梦摘遍琼田。显神奇,要将他残英再接相思树,施伎俩,管教他落花重放并头莲。其中,“俺特地采蘅芜,踏穿阆苑,几度价寻怀梦摘遍琼田”,直接点明了“蘅芜”与“阆苑”之间的关系,是“阆苑仙葩”的直接出处。此一段情节,讲的是唐明皇为杨贵妃招魂的故事,书中与杨贵妃有直接关联的,只属宝钗无疑。至于为何蘅芜是这阆苑里的仙葩,它与杨贵妃有何关系,我会在后面详细展开,这里先按下不表。或许会有人质疑,虽说《长生殿》是写自《红楼梦》之前的作品,但曹雪芹是否真正读过《长生殿》却未可知。需知,《红楼梦》并非是一部“一枝独秀”的作品,而是在前人作品之中吸取诸多文学养分,才成为众山之中的雄蜂,所以才在小说之中处处用典、化用,且《红楼梦》的诗文,也常有模仿前人诗文的痕迹。关于《长生殿》对《红楼梦》对影响,我也将在后文中写到。至于曹雪芹是否读过《长生殿》,这在小说中一目了然,因为第十九回就写到: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在“第二出《乞巧》”旁,庚辰本夹批有:“《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乞巧》出自《长生殿》第二十二出《密誓》,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夕之时在牛郎织女星下定下海誓山盟。至于为何它伏元妃之死,与这里无涉,但能确定的是,曹雪芹的确是读过《长生殿》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阆苑仙葩”已然有了它的出处,即《长生殿》中杨通幽采摘“阆苑”之中的“蘅芜”,背后隐含有唐明皇为杨贵妃招魂的故事,这对于宝钗是“阆苑仙葩”已经有了可靠的论证。[3]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于《红楼梦》全书有一些情节是表观爱情的,对于那种庸俗低级“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曹雪芹是反对的。曹雪芹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伦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反映。《枉凝眉》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一支曲子,是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泪尽而逝。这首曲子借助于“谈情”而“谈政”,表现作者的衰贬和爱憎。尽管作者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枉凝眉》中尖锐地提出问题以后,因无力作出正确的回答而陷于苦闷;尽管作者由于对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估计不足,看不到摆脱毁灭命运的政治出路, 因而把封建叛逆者的歌颂变成了凄凉的挽歌,然而他的爱憎褒贬却是那样的鲜明,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4]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是贯串《红楼梦》全书的一条主线。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钗黛二人的命运只用了一首判词概括。而在这套《红楼梦》曲中,却接连用了《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两只曲子都是围绕着宝、黛、钗之间的婚恋关系来写,以宝玉的口吻,对钗、黛两人加以对照,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终身误》写宝玉在婚后面对宝钗,怀念黛玉,女主角应该是宝钗,因为曲中在两两对照时总是先写宝钗,后写黛玉;《枉凝眉》的女主角则是黛玉无疑,宝玉在对黛玉倾注满腔怜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宝钗的同情。《终身误》的含义较为显豁,宝玉用满怀惆怅的口吻,鲜明地表达出对缺少黛玉的婚姻生活的遗憾和惆怅。而《枉凝眉》进一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词意较为朦胧含蓄,语气更加哀怨动人。关于《枉凝眉》一曲的具体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认为,此曲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预示着林黛玉将泪尽天亡的结局。“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霞宫神瑛侍者。他们前世有缘,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爱,曾经反复试探彼此的心事,并有过表白。宝玉对黛玉始终呵护有加,但他们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法成为现实。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实现了她“还泪”的诺言。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支曲子仍然以宝玉的口吻写出,同时提到了黛玉、宝钗。“美玉无瑕”并非指宝玉,而是指宝钗,她的德言容貌都无可挑剔,如同没有任何瑕疵的美玉一般。宝玉真正深爱的人是黛玉,但他最终却娶了宝钗为妻。这样的结局,使黛玉“枉自嗟呀”,也使宝钗“空劳牵挂”。在宝玉看来,黛玉仿佛是“水中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而宝钗犹如镜中之花,看似美丽,却触手冰凉。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宝玉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黛玉的身上。他满怀痛惜地想到,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水,可以这样日复一日地流淌。

关于此曲,一般都采用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写宝黛爱情的,这样读解,显然有不少难以说通之处。从根本思想来说,像判词一样,《枉凝眉》也是泛咏一切悲剧女儿的人生命运的。像《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和《终身误》一样,都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反复吟咏、藉以加强全书的悲剧主题。这支曲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是宝玉的心声,如实地写了宝玉在钗、黛关系上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他不断地在内心的天平上街量着两个人,在动荡中不断加以比较、选择。所以有“一个是……一个是……”这样的反复咏唱。但是随着他对二人了解的深化,宝玉的爱心日益向着黛玉倾斜了。所以曲子的结尾三句,他的爱心部集中到了黛玉身上,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者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听到宝玉俯伏于黛玉灵前嚎啕哭诉,真诚地向黛玉坦露自己内心的全部隐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7: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珠襦玉匣zhū rú yù xiá
词典解释
珠襦:用珠缀串成的短衣;玉匣:汉代皇帝的葬具,即玉衣。指古代帝后诸侯王的葬服。

皇帝:
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短衣:
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所服。

玉衣:
1.玉饰之衣,泛指美衣。

2.古代帝王﹑后妃﹑王侯之玉制葬服。

3.陵寝便殿中所藏的御衣。

诸侯: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

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7: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玷可磨
出自:明代·王廷陈《来日大难》

拼音:[yù][diàn][kě,kè][mó,mò]

平仄:仄仄仄平

来日大难,天命奈何。
今日为乐,焉知其他。
游鱼在渊,其适孔多。
渔子饵之,奄失苍波。
猛虎啮人,咆哮山阿。
人怀祸心,同室啸歌。
山险可越,玉玷可磨。
机事一失,尺渎成河。
祖龙疾走,逐者荆轲。
赫赫武皇,亦有何罗。
嗟嗟不戒,爱子操戈。
释此弗歼,天也则那。

查看原文

字义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又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又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玷】

玷【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正韻》成復作詩,自著復玷缺之囏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忝切,音點。義同。

又《集韻》丁兼切,音。與敁同。敁挅,以手稱物。《玉篇》或作㓠。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又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又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又《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又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磨】

磨【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摩。《說文》本作䃺。《爾雅·釋器》石謂之磨。《詩·衞風》如琢如磨。

又去聲。《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音塺。《說文》石磑也。《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天文志》如蟻旋磨。

又《韻會》通作摩。《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梅福傳》厲世摩鈍。

又地名。《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8: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生殿 - 清代洪升创作戏剧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

全剧共五十出。前半部分写李、杨定情,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玉环命殒黄沙的经过。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玉环也深深想念玄宗,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洪升

作者
洪昇

类别
传奇(戏剧)


创作年代
清初

字 数
114000

目录
1内容简介
2作品目录
3创作背景
4人物介绍
5作品鉴赏
6后世影响
7作品评价
8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长生殿
长生殿
唐玄宗自登基后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因此自满,耽于声色,下旨选美。才貌双全的杨玉环被选中,册封为贵妃,享尽荣宠,她的哥哥杨国忠被封为右相,三个姐妹也都被册封为夫人。其中虢国夫人不施脂粉,淡雅美丽,被唐玄宗宠幸。后来,唐玄宗私召梅妃,杨贵妃醋意横生,口不择言,惹恼了唐玄宗。唐玄宗愤而让高力士送她回娘家,之后却又十分后悔。高力士将此事告知杨贵妃,她将自己的一缕头发剪下来,托高力士送给唐玄宗。唐玄宗见到头发,非常感动,连夜将杨贵妃接回宫中,两人冰释前嫌,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立誓,永不分离。此后,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她,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还千里迢迢从海南运来新鲜荔枝给她吃。两人终日玩乐,唐玄宗根本无暇理会政事。

这段时期,安禄山通过贿赂杨国忠,得到唐玄宗的重用,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他招兵买马,积蓄力量,终于起兵谋反。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到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些大臣匆忙逃离,走到马嵬坡时发生兵变。唐玄宗在将士们的逼迫下处死了杨国忠,并赐杨贵妃自尽。后来,安禄山叛军被大将郭子仪击败,唐玄宗重返长安,日夜思念杨贵妃,还让人为她招魂,最终打动了上天,到天上与杨贵妃重逢,两人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目录
第一出 传概        第十一出 闻乐        第廿一出 窥浴        第卅一出 剿寇        第卌一出 见月
第二出 定情        第十二出 制谱        第廿二出 密誓        第卅二出 哭像        第卌二出 驿备
第三出 贿权        第十三出 权哄        第廿三出 陷关        第卅三出 神诉        第卌三出 改葬
第四出 春睡        第十四出 偷曲        第廿四出 惊变        第卅四出 刺逆        第卌四出 怂合
第五出 禊游        第十五出 进果        第廿五出 埋玉        第卅五出 收京        第卌五出 雨梦
第六出 傍讶        第十六出 舞盘        第廿六出 献饭        第卅六出 看袜        第卌六出 觅魂
第七出 幸恩        第十七出 合围        第廿七出 冥追        第卅七出 尸解        第卌七出 补恨
第八出 献发        第十八出 夜怨        第廿八出 骂贼        第卅八出 弹词        第卌八出 寄情
第九出 复召        第十九出 絮阁        第廿九出 闻铃        第卅九出 私祭        第卌九出 得信
第十出 疑谶        第二十出 侦报        第三十出 情悔        第四十出 仙忆        第五十出 重圆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唐玄宗与杨贵妃
唐玄宗与杨贵妃
《长生殿》的故事来自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史实。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在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经常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晚唐的诗人白居易就写过长诗《长恨歌》,同时的陈鸿写过传奇《长恨歌传》,这些都是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 [2]

元明以来,无论诸宫调、院本、杂剧、南戏、传奇、弹词、鼓词中,都有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明人吴世美有传奇《惊鸿记》。在这些作品中,有的着重描写他们荒淫的宫廷生活,有的侧重描写他们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元杂剧在清代已无法直接演出,而《惊鸿记》中“涉秽”的情节让人不满,所以,为这样一个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写一种较为完美的演出剧本,是《长生殿》创作的主要动因。

《长生殿》取材广博。主要取材于:(1)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 (2)元白仁甫之《梧桐雨》。(3)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洪昇在作《长生殿》前,先写《沉香亭》一剧,取明皇贵妃事(中间有李白事)。其后又去李白,加入李泌辅肃宗事,改名《舞霓裳》。更删杨妃、安禄山秽事,增其归蓬莱、唐明皇游月宫事,专写两人生死之情,遂定名为《长生殿》。前后增改,十余年凡三易稿(见《长生殿》作者《例言》)。足见其辛勤、严肃,不轻易如此。《长生殿·自序》作于1679年,而流行于剧坛在1688年。据说《长生殿》剧本的创作,是受庄亲王世子所请。 [3]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长生殿》中的男主角。在剧中是一个政治上开明而又昏庸,感情上风流而又深情的帝王形象。

杨贵妃:唐明皇李隆基宠爱的贵妃杨玉环,《长生殿》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才貌双绝的佳人,深情妒忌的妃子形象。

杨国忠:杨贵妃之兄,靠着杨贵妃的关系做了唐明皇的丞相,与安禄山内讧,是一个挟势弄权、骄奢淫逸、心胸狭窄、专权误国的奸臣形象。

安禄山:本是边关将领,后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野心勃勃,奸诈险恶,狂妄自大,起兵反叛朝廷,造成了“安史之乱”,在剧中是一个反面角色。

​高力士:唐明皇身边的宦官,灵活圆滑,善于随机应变,回旋于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

郭子仪:武举出身,授天德军使,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军平定了“安史之乱”。是一个满腹经纶,忧国忧民,拯救天下的英雄形象。

雷海青:唐明皇“梨园”中的乐工,安禄山占领长安时因痛骂安禄山被杀,是一个忠肝义胆、慷慨激昂的义士形象。

李龟年:唐明皇“梨园”中的伶工,“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是一个忧心国事的宫廷艺人。[4]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作品主题
这本戏的主题是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描写,反映唐代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悲剧。围绕这一主题还表现了其他方面的思想,首先是流露了强烈的国破家亡之恨,如剧中《弹词》、《私祭》两出。其次是表现了爱国思想。这集中地体现在对郭子仪和雷海青两个人物的描写上。郭子仪曾击败了安禄山的叛乱,重立了唐朝社稷。雷海青则抱琵琶痛骂和殴击安禄山,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虽然该剧讲述的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长生殿》中又加插了很多历史事件和反映百姓疾苦的内容,比如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让人快马兼程,将刚刚采摘下来的荔枝从海南运到数千里外的长安。沿途大片农田被马蹄踩坏,百姓的心血付诸东流,还有的百姓因躲闪不及,惨死在马蹄下。这些在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对比下,极具现实意义和讽刺意义。

折叠艺术特色
《长生殿》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同时,又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这一双线互相映衬的结构,把杨、李的爱情故事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除了通过对唐明皇失政的批评,寄寓乐极生悲的教训意义外,还通过描写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剧本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善于用优美流畅、富于诗意的唱词,来描绘人物不同景况下情绪心理的变化。总之,《长生殿》是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伤感的作品。

《长生殿》的曲词优美,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例如《弹词》一出中,【转调货郎儿】九支曲子,低回深郁,曲折动人。而随着人物身份的不同,《长生殿》曲词的风格也多有变化,如前面抄录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所唱的一支曲子,别有一种苍凉的感觉;而剧中几支民间百姓的唱词,则大多偏向于通俗风趣。

剧中多数是用南曲,但不少出也用北曲,雄壮称丽兼美。如《疑谶》《骂贼》《弹词》皆北曲,老生唱,雄壮、悲壮、苍凉。《絮阁》《惊变》是南北,合套,不单调。全剧几乎把南北曲调美听者都组织在内,五十出无重复之曲调是苦心镂血之作。而且这样大的一部传奇,极便于歌伶演习。因为他采取了许多习唱之曲,近似的场面,善于脱胎换骨。例如《定情》一出用【念奴娇】 【古轮台】,脱胎于《琵琶记·中秋望月》全场合唱的场面。《密誓》一出用【商调】 【二郎神】曲,此脱胎于《拜月亭》之《拜月》,此曲商调,昆曲中之六字调,细腻慢曲,一般用之于配合黄昏夜晚的情景。诸如此类,选调很讲究。

该剧结构奇巧。作者将李、杨爱情和安史之乱两条情节线索互相纠结而有条不紊,在布局和结构上也安排得很巧妙。一方面从《定情》到《密誓》,他们的爱情在发展;一方面从《贿权》到《陷关》,安禄山慢慢酿成大祸。场次与场次之间互相对照。交错发展。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天上人间交相辉映,一齐展现在观众和读者的眼前,形成强烈的对照,发人深思,这正是作者的用心所在。

作品里的两个中心人物是唐明皇和杨贵妃,这两个封建社会的帝王和妃子,他们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荒淫糜乱。作者笔下的唐明皇是个既多情又荒淫的皇帝,作品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他概括出封建统治者的堕落腐化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但作者写他的多情给人以不真实之感。作品中还写他同虢国夫人的暖昧关系,这只能暴露他的淫乱罢了。作者对杨贵妃进行更多的“美化”,突出了她的聪明、才智和美丽。作者写她的性格的基本内容是妒和情。她不但排斥梅妃,同时也妒忌自己的姊妹。因为在那种荣辱得失变化不定的环境中,争宠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害,失去了帝王的宠爱,即失去了自己的地位,这正是杨贵妃性格的社会意义。这也就破坏了所谓杨妃对爱情的真挚。 [5]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该剧写成后,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剧而闻名,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清代梁廷柟《曲话》:“钱唐洪畴思异撰《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

清代叶堂:“词极绮丽,宫谱亦谐,但性灵远逊临川。”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8 08:55 , Processed in 0.0615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