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好事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3: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秦可卿的房间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宝贝?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最近常讲《红楼梦》里的那些伏笔。只因越读越有意思。除了钦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也更赞叹原文的那些重要的伏笔和隐喻,每一处都设计巧妙。

就像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梦入太虚幻境后,先后见证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子。

这些判词和曲子,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如何能够快速的上手。实际上很多人忽略了贾宝玉睡觉之前,作者一一讲述的秦可卿房中那十几样奢华陈设。


脂砚斋一眼看破其是曹雪芹的故意设譬,并不是真正古董。

皆因用“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等等设譬,便可以引出这些陈设背后的典故,再与对应的金陵十二钗判词一一印证,就会发现很多不理解的内容豁然开朗。

如果执着于去探求这些“设譬”的陈设,是秦可卿某某身份的象征,终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以上是个人看法,仅代表自我观点。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但其实,细数秦可卿房中的十几样陈设,肯定能够一一对照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子》,并由其背后典故作为判词和曲子的解读补充。


因之前已经写过多次,不多赘述,读书人倒不妨一试。

类似伏笔描写,还有像周瑞家的送宫花,当时众人的行为,是为未来人生作谶。

元宵节灯谜,再补充了各自人生的谶言。

海棠诗、菊花诗,则再进一步丰富各自人生的得与失。

[悲愁喜乐]酒令,写的是贾宝玉、冯紫英、薛蟠和蒋玉菡,以及主要的史湘云姻缘。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则是除了薛宝钗和秦可卿外,其他十个金钗的结局之谶。

群芳夜宴掣花签,是得花签者的姻缘伏笔。

柳絮词,进一步揭示填词人即将到来的婚姻。


既然婚姻伏笔已经明确,下一步就肯定是各自离散而去。

用什么来隐喻离散?最佳之物有两个:一个是扇子,一个就是风筝。

扇子在之前经常出现,风筝自然将要出场。

贾探春当初作风筝灯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不但与林黛玉远嫁之谶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类似,更是大观园女儿出嫁后,不可控制的人生缩影。

当日群芳夜宴掣花签,贾探春的杏花签为“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主必得贵婿”。众人就说她要嫁作王妃。

日,代表皇帝。

红杏,代表探春。

云,借晴雯影射林黛玉。


贾探春的判词图画,“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两人放风筝,就有二女同嫁的意思。林黛玉死后,只剩探春一人孤悬海外异国不能归来,自然要掩面而泣。

刘姥姥当日参观贾探春的秋爽斋,曹雪芹细写了房中陈设,作为探春日后远嫁异国为王妃后得云相助,福寿一生的重要伏笔。

但她远嫁的重点,还不要忽略掉那张“花梨木大理石案上的笔插如树林”。

如果还记得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就见贾母院中有一个“紫檀大理石插屏”。

这是全书唯二的“大理石”描写,只与贾探春和林黛玉相关。


理石,即是“离石”。预示林黛玉和贾探春将离开贾宝玉。这段要结合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后文再说。

紫檀、花梨皆是名贵之物,是二女如娥皇女英嫁作王妃之谶。

关键贾探春房中是“花梨大理石案上插如树林的笔”,潇湘馆房后则是“芭蕉兼着大株梨花”。

笔插如树林,可作林黛玉

芭蕉是蕉下客。

梨树和花梨、大理石都是“离”,同为二女远嫁离去之谶。

这种伏笔看似玄妙,实际是曹雪芹用心的巧思。

当贾母回看秋爽斋后院,赞叹“梧桐很好,只是细些”。

凤栖梧桐,贾探春日后肯定要嫁作王妃。


梧桐细些与今日之“软翅子凤凰风筝”一个意思,代表贾探春出嫁时势单力孤,靠不上娘家助力,让贾母为之担心“难安(南安?)”。

贾母之忧心,既是为探春,也肯定是为黛玉。老太太因寝食难安而殁,便埋下了伏笔。

这些情节和线索看似纷乱,不注意当故事看也没有问题。但要能将这些线索串联,就会发现其中的关联和玄妙。也能洞开很多不解之题,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8-03 10:1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3: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珍和儿媳秦可卿爬灰,原文中有没有证据?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32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红楼梦里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又以秦可卿身上的谜最多,关于她的身世背景,关于她与公公贾珍之间的关系,关于她的死亡……一直以来,都为红学界所关注,甚至出现了秦学。

  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可卿死亡一回,是曹雪芹修改之后的,而且少去了四五页,但各种证据都表明,秦可卿死的很蹊跷,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她与贾珍之间的确发生了关系。

  这应该是红学定论了,文中也有多处文字涉及,可以佐证贾珍和秦可卿的确有爬灰关系。

首先,焦大之骂揭露了宁府丑闻。焦大醉骂一回,读过红楼的都不陌生,他曾说过一句“名言”: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文明确提到,焦大骂这句话的时候是“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

  我在之前的拙作中,对此有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只说分析的结果:爬灰指的正是贾珍和秦可卿之间。这一点,脂批也做了暗示,说:焦大之骂,伏可卿之病至死。

  也就是说,焦大醉骂一回,相当于把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给抖露了出来,当时尤氏、秦可卿婆媳送王熙凤、宝玉回府,都听到了这话,她后来的生病,应该跟此有关,因为她和贾珍之间隐藏很久的秘密被发现了。

其次,脂批给出的明确提示。秦可卿死一回,最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原文,而是多处脂批给出的暗示。

  这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这么一段:“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联系全文,我们基本可以还原事情的真相,即秦可卿不是病逝,而是淫丧,再结合焦大之骂,结果就很清楚了。贾珍与儿媳之间,曾在天香楼发生关系,后事情败露,秦可卿羞愧难当,最后于天香楼自缢而死。

  其他还有多处脂批,如“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微蜜久藏偏自露,幻中梦里语惊人。”“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等,都透露贾珍和秦可卿不寻常的关系,不再一一列举。

第三,贾府众人对秦可卿之死的反应。我们看到的秦可卿之死,好像是病逝,但她死后贾府众人的反应告诉我们,这件事明显没那么简单。

  得闻秦可卿死了,众人是“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按理说,病逝很正常,毕竟秦可卿也病了那么久,但为什么死后,大家都觉得奇怪,都有些疑神疑鬼的呢?

  这段话后甲戌本脂批说: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联系原来拟定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回目可知,秦可卿不是病逝,而是因为“涉淫”而死。宁府上下,敢跟秦可卿乱来的男主人,除了族长贾珍,也就是在宁府长大的贾蔷了。

  从宁府众人的反应,我们不难得出,贾珍和秦可卿之事,应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秦可卿之死,把这个秘密从暗处推向了明处,很多人才开始怀疑她的死因,可能并非病逝,而是被逼无奈,无颜苟活,因而自缢。

第四,贾珍对可卿之死的反应。秦可卿是贾蓉之妻,按理说自己老婆死了,最难过的应该是贾蓉,但我们看到的完全不是这样!儿媳死了,最难过的竟然是公公,这难道还不够蹊跷吗?

  别说是在非常重礼的贾府,这么做引人怀疑,不合常理,就是放在我们现在,如果儿媳突然死了,公公哭成了泪人,大张旗鼓地操办丧事,外人会怎么看呢?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啊。

  原文说“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又说“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种异乎寻常的表现,以及用上等墙木做棺材等,明显都是不合常理的,即便公媳之间的感情再好,也不可能忘了身份,忘了礼。

  这两句话后,分别有两句脂批,甲戌侧批: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蒙侧批:“代秦氏死”等句,总是填实前文。这些笔墨,都坐实了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

  综上,贾珍和秦可卿之间,是确定无疑的爬灰,这一点,脂批作出了很大贡献,为我们还原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很多细节,也揭露了贾珍这个几乎不把宁府翻过来的族长的丑恶嘴脸。

发布于 2018-07-20 1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再解秦可卿!(新解红楼二十)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已关注
15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可卿是整个贾府的关键人物,身上的谜题太多,以致于今日红学,发展出“秦学”这一分支。

上一次与诸君探讨了秦可卿在历史上的人物原型,解读算是只完成一半,今次这篇“再解秦可卿”,便是要继续深挖红楼作者在秦可卿身上,所隐藏的荣宁二府秘密。

首先要谈的,便是鬼气森森的“秦可卿死后托梦王熙凤”这一段,请各位凝神屏息,先把以下原文摘录细读一遍,再听我一一讲来。

这一段比较长,原文:......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阿!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声,吓了一身冷汗......

这一段至今读来,仍是令人不寒而栗。王熙凤半夜睡的朦胧间,“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还对她说“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我舍不得婶婶”,秦可卿待把要说的事讲完之后,凤姐惊醒,外面有人说“东府蓉大奶奶没了”,王熙凤则“吓了一身冷汗”。

这一段极其贴近生活,就算今时今日,我们还经常听说某某家里人去世,然后去世之人托梦云云,讲解之人说得活灵活现,周围如我们这般听者,越听越毛骨悚然......

秦可卿这一段托梦之语,实则隐藏着重大信息。除去之前解读过的“三春过后诸芳尽”等语句,秦可卿指出贾府“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有“登高必跌重”,这是预示着贾府已是大厦将倾,将来会“树倒猢狲散”。

这段话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全犹在耳,曲指三十五年矣。”

脂批直言,贾府将来会败落,并且说“树倒猢狲散”这句话,是他三十五年前亲自听到过的,证明秦可卿托梦说的这番话,并非是真的梦中所言,而是现实中真正有过的一段对话,此处只是借“托梦”复述出来罢了。

所以,大家刚才看文吓出的一点点冷汗,可以收一收了。

红楼梦中不少情节对话,实是当年实际发生过的往事,红楼一书,绝非虚构,而是一本写实自传。

这段话中,秦可卿讲到“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众所周知,红楼书中,对时间、地点等要素,总是能隐则隐、能藏就藏,但这一句,却透露出一处具体的时间概念,贾府繁华,已近百年。

换句话说,贾府是百年前开始兴盛起来的,各位应该还记得我曾解读过,贾府即弋阳王府,那么弋阳王府此时是否也是繁华了百年呢?

答案:是!

明王朝建立于1368年,之前讲过,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是因“母子不伦”罪名赐死的弋阳王朱奠壏,其赐死时间为天顺五年,即1461年。

从明王朝建立封弋阳王开始,到秦可卿影射的朱奠壏去世,期间恰好93年,即为秦可卿所言“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也。

再有秦可卿所说“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这话通常形容朝代更替,单论家族的兴衰,岂有用“古周而复始”来形容的,除非这个家族是皇族。

以上秦可卿言语,无不暗示这贾府中人,是大明皇族。

贾府既是皇族,秦可卿判词中“漫言不孝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

如之前解读,荣国府指代朱权一支宁王系,宁国府指代朱棣一支燕王系,即后来的帝支。

那么这句判词的意思是:不肖子孙都出自宁王系,但首先挑起纷争的是燕王系。

那么真实历史上是不是这样呢?

当然是的。宁王一系先有弋阳王朱奠壏逆伦案、后面又有宁王朱宸濠叛乱,比起同时封王的周王系、蜀王系,老朱家的不肖子孙基本上都出在宁王系里,这正是“漫言不肖皆荣出”。

读过我之前“荣禧堂之谜”的,都应知道朱棣朱权二人间的恩怨纠缠,朱棣起兵要夺天子位,裹挟着宁王朱权一块儿反了,朱棣向弟弟朱权承诺:“事成,当中分天下”。

事实上,成祖并未遵守约定,还把朱权赶到大明腹地江西,日夜监视以防不测。

对宁王后来的子孙而言,帝系食言而肥,是有很大怨气的,不是说宁王系真的要一半国土,那是不可能的。朱权子孙们真正所想的,或者说希望帝系兑现的,是从帝支手中,分享一小部分国家权力,换句话说,亲王参政!

如果非要我举个参考例子,朱权的子孙们的理想追求,大约是后世晚清恭亲王那程度,比如,总理王大臣?

当然,这种想法,对刀山火海杀出来的明成祖朱棣而言,纯属痴人说梦,不杀就是皇恩浩荡了。

燕宁二系之间的矛盾,自朱棣奉天靖难时便开始了,起因也是朱棣不守信用,所以朱耷这个正宗宁王后裔,才有秦可卿判词中“造衅开端实在宁”的不平之语。

不仅判词中有,秦可卿的专曲中又再次有所抱怨。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此句中的“敬”,指的是宁国府贾敬。

秦可卿的专曲居然出现了贾敬,这简直八杆子打不到嘛,莫非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各种红学解读都为这句话伤透了脑筋,集中注意力,随我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关于贾敬,之前写过一篇贾敬影射嘉靖的答文,有兴趣的可以翻来看看,本文就不重复了。

一直以来,都有比较激进史学观点认为,“明始亡于嘉靖”,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如果说,“明始衰于嘉靖”,那表述的就精确多了。

如果我们将大明276年的国势延时间线画一道曲线,可以发现,土木堡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是明朝国力的快速上升期,土木之后,明朝的上升势头嘎然而止,之后明朝国势便进入缓慢上升期,接着便是平缓期。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朝国势进入稳定良好的状态,成化犁庭、扑灭瑶乱、弘治中兴、收复哈密。

正德朝其实也不差,正德十二年朱厚照御驾亲征,与鞑靼决战,双方十万人大战于应州,最终明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自此北方游牧民族不敢南下弯弓牧马,只是这场战斗史书却轻描淡写,主要是朱厚照既没儿子又不受文臣待见。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起兵十万叛乱,也被轻易扑灭。

这些,其实都说明明中期国力是比较强盛的,到了嘉靖朝,明朝国势便开始走下坡路。

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抗倭战争全面爆发,战线却维持在明朝命脉江南地区,严重损耗了明朝的国力。

所以,明,始衰于嘉靖,虽然后来张居正力挽狂澜,万历前十年算是给大明打了一针强心针,但大明颓退之势已成,已非人力可挽回了。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箕裘”二字,指祖宗基业,“家事”实指国事。了解了前面的背景资料,这句的意思很容易理解:祖宗基业的衰颓都是从嘉靖开始的,国事不振要怪罪(明朝)帝支那些皇帝没把国家治理好。

秦可卿是书中一个极关键的人物,牵扯极广,寓意极深,她的死因、葬礼、判词,无不暗示着宁藩与帝系之间的种种大事,读懂了秦可卿,也就读懂了三分之一红楼。

这一篇补上了之前谈秦可卿时,未讲完的一段。接下来要说的,是十二金钗副册第一的晴雯,这位苦命的女儿家,她的身上又藏着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呢?

请看下节:英魂永存,解密姽婳词与芙蓉女儿诔!

(特别提醒:本专栏中不少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专栏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编辑于 2020-10-09 17:01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1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
红楼梦(小说)
历史
明朝
​赞同 156​
​15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理性发言,友善互动

15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cedar Sui
cedar Sui

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这样断句是否更合理些?很自洽不必硬扣。其他写的都不错,手动赞
2020-10-08
​回复
​12
沉默是金还是奸
沉默是金还是奸
其實中分了,海南至北京,南京是老家,南昌差不多是在中間位置了,朱棣不算食言[思考]
2020-10-12
​回复
​3
刘四
刘四
感觉被洗脑

2020-09-21
​回复
​4
闻人飘蓬
闻人飘蓬
说一点个人看法,如果何初本为真或基本为真,“三春去后诸芳尽”“三春竞及初春景”等很多表达中的“三春”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探春,不是三年,也不是哪三个春。因为后廿八回哪怕史湘云卫若兰都能帮贾府抵御贼寇,探春因为远嫁鞭长莫及,贾府没有像样的人出来主事才一败涂地的。回到这篇文章的探轶结论,可能原作者认为隆武南明崩溃以后南明势力才真正丢失几乎所有值钱的地盘,亦通。

2020-09-21
​回复
​3
李先森
李先森
正是如此
2020-09-21
​回复
​喜欢
宁远
宁远
答主这篇文章有明显问题,希望更正。

贾府(包括宁荣二府)应该是指代朱家宗室,不只是弋阳王府。第一代弋阳王是什么时候才封的啊?又不是从朱元璋建国就封了弋阳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3: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读书笔记第十三回(上篇)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清欢
清欢
古典文学与推理小说爱好者。
​关注他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2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斜风细雨作晓寒,人间有味是清欢。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清欢。

今天我将继续与大家分享红楼梦第十三回的读书笔记与心得。

上回主要讲述贾瑞中凤姐设的相思局,因而成疾,最终引出贾瑞正照“风月鉴”而不治而亡。本回的故事主线是讲述秦可卿的身后事,辅线是王熙凤协助宁府料理秦可卿的丧礼。根据剧情走向,本回的故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内容:

0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

原文: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托梦一事,真伪难辨,在当今来看,属于迷信之说、无稽之谈。托梦的作用类似借尸还魂,借死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可规避风险,又可增加说服力。

我们暂且不用纠结于秦可卿托梦之事的真伪,且按书中的情节来分析这托梦背后的故事。

我多次重读这托梦章节时,脑海中存在三个问题。

问题一:秦可卿托梦的对象只有王熙凤吗?

答案是否定的!秦可卿托梦的对象除了王熙凤,至少还有贾宝玉。

本回后文有内容如下:闲言少叙,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恓,也不和人顽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 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只不过,秦可卿托梦给贾宝玉之事被作者一笔带过,我们无法得知梦中的详情。这一点让人匪夷所思,心生好奇。

秦可卿托梦给凤姐时,说过两句很不合情理的话。

第一句:“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秦可卿要死了,按理应该说“离去”。“回去”二字,让我想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归去”二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在词中说:我欲乘风归去。很明显他把去天上宫阙看成是归家,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一开始就来自天上宫阙。按着这层意思去理解,我们结合前文内容,可知秦可卿说“回去”的地方应该是“太虚幻境”。因为,秦可卿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的妹妹。

苏轼虽然想“归去”天上宫阙,但最终却认为“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选择放弃幻想,回到现实。秦可卿呢?她想“回去”那个“高处不胜寒”的太虚幻境吗?我们不得而知。或许也有苏轼留恋人间的心情吧!毕竟她有心事未了。

第二句: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秦可卿未了的心愿,从后文看来就是为“贾府衰败”提前做好应急措施。这样一个挽大厦于将倾的重担,秦可卿不去找贾府真正的当权者,显得极其不合理。贾府分荣府和宁府,其中荣府比宁府更有话语权。跟王熙凤一样,秦可卿已经算是贾府第四代子孙。自古王侯之家,三世而衰,五世而斩。贾府的衰败已然不可避免,就算中途的一些改变也只不过是强行续命。

那么荣府现在真正的当权者是谁?

我们先排一下荣国府五代族谱中主要当权者:

第一代:贾源(初代荣国公)

第二代:贾代善(嫡子、袭爵荣国公)、贾母

第三代:贾赦(嫡孙、大老爷、袭爵一等将军)、贾政(二老爷、荫封主事、升工部员外郎)、王夫人

第四代:贾琏(嫡曾孙、无爵位、捐五品同知)、王熙凤、贾宝玉

第五代:贾兰

很明显,贾母是真正的当权者,在贾府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按照正常逻辑,贾府现在应该由嫡孙贾赦来主事,但贾母不喜欢贾赦让贾政实际主事。所以王夫人这个非嫡孙媳权力比嫡孙媳邢夫人要大。贾珠如果不死,不出意外将会是第四代中挑大梁的人物。可惜早亡,所以他的遗孀李纨不被重视。王夫人选王熙凤作为自己的助手,分享一定的办事的权力。如果想要真正去为贾府谋后路,秦可卿应该找比王熙凤更有权利的王夫人、贾政、贾母。她却认为这件事只能找王熙凤。这背后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的呢? 所以,这一点让我产生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秦可卿为什么选择向王熙凤托付贾府后事呢?

无论是贾府之内的当局者,还是贾府之外的旁观者,贾府会衰落已是共识。秦可卿绝对不是第一个发现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发现的人。秦可卿能察觉的事情,难度贾府的当权者会察觉不到吗?

贾母作为贾府最大掌权者,她其实非常清楚贾府的命运,也很想去改变贾府的命运。她尝试改变贾府命运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让二儿子贾政来替代大儿子贾赦实际当家主事。

贾母为什么不喜欢贾赦?因为贾赦是一个不务正业、荒淫好色、无知昏聩、仗势欺人的人。书中对于这些都有正面或侧面的描写。也许以前,贾母也曾给过贾赦当家主事的机会,但他却没有把握好机会。

常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相比哥哥贾赦,贾政明显就是一个正人君子,有着正人君子的优点,但同样也有着正人君子的缺点。他为人正直善良、谦恭厚道,但优柔寡断、不谙世故。他是一个合适的当家人选,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当家人选。他为了光宗耀祖、挽救贾府的颓势,也曾做过最大的努力与尝试。

第一次努力:他工作勤恳尽责,曾多次获得肯定并升官,但不谙世故,所以难以长久。自己没法完成的心愿,他只能寄托在子女身上。

第二次努力:大力培养长子贾珠,可是他对贾珠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贾珠承受不了这份压力,最终不幸早亡。

第三次努力:他将自己的女儿贾元春送进皇宫选秀,希望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虽然女儿最终被封元妃,但这种恩宠也是难长久。

他很想再尝试努力一下,可是却发现之后的子孙一个个越来越不成器。这种失败失落感,让他渐渐失去进取心。可是,人如果不进步,就是后退。你不可能待在原处,守住你所拥有的一切。王夫人,也许曾跟丈夫一样满怀壮志,到最后又心灰意冷。贾府的当权者已经在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挽救贾府这将顷的大厦,这一点秦可卿难道会不知道?但人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她不愿意放弃最后一丝希望。她选择王熙凤作为贾府后事的托付者,原因有三:

原因一:王熙凤在贾府有一定的权力,是实际做事的管理者。

原因二:王熙凤有胆有识,能力过人。

原因三:王熙凤是一个有私心的人,为了守护这私心她一定会拼尽全力。

前两个原因显而易见,很容易理解。第三个原因,也许有人跟我曾初读时一样不解。

目前王熙凤作为第四代子孙中挑大梁的人物,如果一切发展顺利,在熬死前两代当权者之后自己就会是最大的当权者。所以,最不希望坐视贾府衰败的人不会是贾母、贾政或者王夫人,而是王熙凤。上面的那些人该享受的福也享够了,该受的难也受够了,已经处于一种佛系心态。但王熙凤不同,她还年轻。她不愿就这么认命,也不甘就这么认输。

问题三:王熙凤会按秦可卿的托付行事吗?

首先,我们来看下秦可卿给王熙凤托付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结合王熙凤的性格,来分析她是否会照做。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

秦可卿为贾府衰败所准备的应急方案归纳起来就是,提前扩大祖茔附近的田产,以备后续祭祀和家塾不虞之需。历朝历代,都讲究以孝治天下。祖茔的祭祀是孝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只要不是谋逆大罪,一般的罪行还不会轻易没收祖茔田产。这个计策在秦可卿看来是不得已的下策。但王熙凤会按她的计策行事吗?答案是否定的。

秦可卿是基于她所看到的事实而想出的计策,但这个计策在凤姐看来却有很大漏洞,因为秦可卿忽略了一些事实,而这些事实将会导致秦可卿的计策至少存在两个困难。

王熙凤比谁都清楚,贾府目前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已经处于入不敷出的境界,之所以能够继续勉强维持,全靠拆东墙补西墙。秦可卿比较不熟悉荣国府的财政收支详情,所以她肯定不会比凤姐看懂这一点。没有钱,就干不了实事。就算凤姐想按秦可卿的计策行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人说,贾府家大业大,只要家族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应该是可以轻松做成这件事的。但现实是,贾府现在就是一只挨饿的骆驼,家族的人都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根本就不可能凝聚一心,不然家族也不会出现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而这一点恰恰比财政问题更可怕,因为一切的衰败毁灭都是先从内部开始的。况且前面也曾分析过贾府这些族人的现状,一代不如一代。就算你这个时候投钱,也会被这些不肖子孙给败坏地颗粒无收。因此,这条计策在王熙凤看来不是退路,而是死路。所以,王熙凤肯定不会听取采用。她会选择置之死地而后生,选择一条更冒险的计策,去赌一把。关于王熙凤自己心中的计策,我在此埋坑,后续进行填坑。

编辑于 2022-02-09 1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终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好事终》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表面写秦可卿为贾府衰亡的源头,实际着眼点却落在整个大家族上,把贾府衰亡和败灭的原因归结于贾敬的荒诞不经和他对子孙的放任自流,导致宁府上下乱伦滥交,纲常败坏。此曲用词香艳,含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好事终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体裁
散曲


作者
曹雪芹

作品出处
《红楼梦》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正册判词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作品注释
好事终:意思是情事终了,家败人亡。好事:特指男女风月之事,是反语。
"画梁"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擅风情"三句:谓秦可卿自恃风月情多和容貌美丽,而后贾府之败,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一点上。
箕裘(jī qiú)颓堕:旧时指儿孙不能继承祖业。箕裘:指簸箕、皮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木竹、兽角作准备。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敬:指贾敬。他颓堕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养了个不肖之子贾珍,而贾珍则"乱伦"与儿媳私通。
家事:家业。宁:指宁国府。
宿孽:原始的罪恶,起头的坏事,祸根。
折叠白话译文
在雕绘着图案的屋梁上把青春结束了,洒落一阵带香的尘土。自恃着风月情多容貌姣好,却不知这就是败家的根本。祖业倾颓子孙堕落都从贾敬始,家事败落家运衰亡首罪当归"宁"。前世的孽障啊,缘起总是一个"情"!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贾府的最后破败,都概括地作了预示。《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而《好事终》是揭露秦可卿命运的一支曲子。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这首曲子的吟咏对象是秦可卿。曲子首句就扣紧曲名,暗示秦可卿"悬梁自尽"的结局--情事终了。句中用了"画梁春尽"、"香尘"等比较香艳的词语,含蓄地表明,秦可卿是悬梁自尽,死因与"情"、"淫"有关。第二句"擅风情,秉月貌,这便是败家的根本",在曲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擅风情、秉月貌",承上肯定了秦可卿之死确与男女风情有关。"便是败家的根本",则进一层把秦可卿之死与贾府整个家业的衰败联系起来,曲子就此而深入一层,通过秦可卿这个特殊人物来探讨贾府这个封建世族所以衰败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曹雪芹把男女风情看作是与封建家庭的家世利益对立的东西,是败家的根本,虽然在曹雪芹笔下秦可卿花容月貌,擅长于男女之情,但是,曹雪芹并没有把秦可卿看作是败家的主要责任者,他认为,贾府整个大家族的崩溃是从宁国府开始的,封建世族的子孙的堕落腐化,是贾敬带的头。曲子的三、四句说的就是这一层意思。作者认为,这是从贾敬开始的。贾敬及其儿子贾珍、孙子贾蓉,这贾府的长房三代,宁国府的主子们,整日或炼丹修道、游手好闲,或吃喝嫖赌、偷鸡摸狗,无所不为,腐朽、糜烂到了极点,家业必然衰亡败落。"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个"宁"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贾敬等宁国府的主子们。曹雪芹认为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贾府家事的消亡首先要归罪于他们。"箕裘颓堕"了,"家事消亡"了,"好事终"了,因此曲子最后以感慨的语调说,这真是前世积下的孽障啊,而祸根就是那个男女之情。

一首吟咏秦可卿的曲子,着眼点却落在整个大家族上,主要内容用以探讨贾府这个"百年望族"的衰亡和败灭的原因。这说明,作者是把秦可卿之死,当作一个暂时仍维持着鼎盛局面的封建世族败亡的端倪来看待的。作者的这种处理,尤其是作者指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这就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的历史纵深感,使曲子有了更其深广的社会意义。当然,作者在解释贵族社会消亡的根本原因时,又陷入了宿命的因果循环论。他的解释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因而也是无力的。

折叠名家点评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这首曲子把贾府这一"百年望族"衰落和败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贾敬的荒诞不经和他对子孙的放任自流,导致宁府上下乱伦滥交,纲常败坏。曹雪芹的这种处理,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故事的历史纵深感,使这首曲子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但是,作者由于时代所限,时不时地会陷入宿命的因果循环论,对于这些思想我们应当注意鉴别。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春事业付东风+



《好事终》:弄懂好事二字的意思,才知贾珍因秦可卿闯了多大的祸
播报文章

逆袭笔记
关注
2021-08-13 01:21
香港的三日游_第一次去港澳必看
香港的三日游_第一次去港澳必看
去香港澳门除了扫货,还有这10大景点值得去,你竟然不知道!
去香港澳门除了扫货,还有这10大景点值得去,你竟然不知道!
好不容易去一次香港,自然要为买买买做好充足的攻略!
好不容易去一次香港,自然要为买买买做好充足的攻略!
《红楼梦》曲子[好事终],是由秦可卿的角度去解释贾家的兴亡。这一曲之所以重要,只因秦可卿之死拉开了贾家败亡的导火索。

如果说富贵三代,掌权数十年的贾家早已经备受皇帝忌惮,那么到第三代交出权力的贾家,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贾家要是能够谨小慎微地安分守己,皇帝也不会抄了老功臣之家,寒了臣子之心。




问题在于贾家不甘寂寞,对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利益受损心有不甘,又仗着往日功劳,背后势力骄狂自大。就像焦大一样不把这一代皇帝放在眼中。皇帝要消灭贾家,无论是消除隐患也好,还是杀鸡儆猴也罢,都是势在必行。

那么,秦可卿为什么会成为贾家败亡的导火索,她身上又究竟有什么“好事”呢?本文就聊聊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听到的这一首《红楼梦·好事终》!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一,“好事终”;

何为“好事”?当然就是“好的事”。

对于贾家来说,“好事”有很多。从宁荣二公开始,一门两国公的显赫不比藩王差。贾府的实力和权力要高于其他王公。这从他们掌握保护皇帝安危、京城命脉的京营节度使,就能看出皇帝对贾家的绝对信任。




皇帝信任就是“大好事”,荣华富贵,财源滚滚。贾家起码两代都是权臣、重臣!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是不是好事呢?不是好事。元春晋升在秦可卿死后,她的晋升不但不好,反而极度危险,所以叫“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有人说是回光返照,我确认为是饮鸩止渴!不提。

“好事”代表了贾家往日的荣华富贵,“终”当然就是终结、结束。由秦可卿之死开始,贾家的富贵结束了。

二,“画梁春尽落香尘。”

这是一个双关语。“画梁春尽”有两层意思。

第一,指秦可卿悬梁自尽。根据判词图画描绘,秦可卿于天香楼自尽而亡,也就是“淫丧天香楼”。

第二,指贾家富贵结束,家破人亡。




甄士隐解读《好了歌》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就是贾府先荣后败的景象,

“落香尘”既是秦可卿香消玉殒,也是贾家繁华散尽。

三,“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表面看是说秦可卿“长得风流袅娜,花容月貌”,所谓“红颜祸水”。

秦可卿作为宁国府的儿媳妇,为什么会是“败家的根本”?主要还在“爬灰”这件事上。

关于“爬灰”,很多人解读成“通奸”,认为秦可卿与贾珍“有染”。实则不然!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影射贾珍“爬灰”看,秦可卿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她根本不知道。等到事情发生了,已经晚了。

所以判词才会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造衅”是制造冲突的意思,暗示“侵犯、强暴”。




贾珍最可能是酒后无德侵犯了秦可卿,使得她无颜苟活自尽而死。现代人一说到“淫”,就想到女人如何是不对的。秦可卿因“淫”而死叫“淫丧”,却不一定是她行为不端。

警幻仙子评贾宝玉为“古今第一淫·人”,说他意淫,又说其他男人多是皮肤滥淫。《红楼梦》的“淫”,显然是指男人的谬行。从贾宝玉“意淫”,特指贾珍“滥淫”。秦可卿“不淫”!

“淫丧天香楼”正是贾珍犯错才会极力掩盖。贾珍不计代价为秦可卿操办隆重葬礼。一为赔罪,二为转移试听。

而且,贾珍寡廉鲜耻地“如丧考妣”很有问题。他若真对秦可卿有情,不会不顾及秦可卿的死后清白。他有意让人误解与秦可卿的“不伦”关系,就是要坐实“爬灰”,令秦可卿的死,由犯罪变成失德,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好事终],说得就是秦可卿死后贾珍肆意操办葬礼,致使贾家僭越不轨,引起皇帝注意和不满。而北静王等四王八公老臣又趁虚而入,隆重参加葬礼,造成老臣“结党”事实,贾家至此彻底与皇帝分道扬镳。




最可怕的是大明宫内相戴权卖给贾蓉的五品龙禁尉,等于是皇帝近卫,一旦他们出问题,贾家就是谋逆!

贾元春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预示贾家就是卷入皇权争夺,惨被抄家。这一切就由秦可卿之死而起。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的另一层意思,可以引申为贾家功勋贵胄光鲜亮丽,使得后人骄狂自大,因骄纵不法以下犯上惨被抄家。

四,”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是说贾家子弟“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由于贾敬教育失败,贾珍、贾蓉“不肖”,无德做出“爬灰”“聚麀之诮”悖论丑事不说,还利令智昏卷入谋逆大罪,连累荣国府一同惨被抄家。

五,宿孽总因情。

“情”分很多种,爱情、亲情、友情、善情、孽情。




秦可卿对贾家是善情。她珍惜做贾府媳妇,战战兢兢地孝敬长辈,与人为善。哪怕死后,仍旧托梦王熙凤,筹谋福荫贾家的两件“好事”。对贾府来说,秦可卿就是“好事”,她的死就是[好事终]。

而贾宝玉、贾珍对秦可卿是孽情。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他对秦可卿不伦之情的呈现。他巧立名目,精心设计睡入秦可卿房间,就是“爬灰”丑事,影射贾珍禽兽恶行。

秦可卿一腔“真情”换来一世“孽情”,香消玉殒后拉开贾家败亡导火索,就是[好事终]!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擅风情、秉月貌!如何理解秦可卿玫瑰色的判词?
屏山品红楼
2019-06-22 12:46
红楼十二钗诗词解读系列
【第十四篇 第1节】
(本篇大约共有13节左右)

秦可卿全文出场不超过十次,只活到了《红楼梦》第十三回,就魂归太虚了。但这个人物身上蕴含的信息极为丰富,甚至因为她过于高瞻远瞩,对她的出身令人产生疑问,而且秦可卿每次出场,都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本专辑就专为读者揭秘秦可卿身上的诸多谜团。
分析秦可卿与金陵十二钗其他诸钗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秦可卿的判词和小说在情节上对秦可卿的描写完全不一致。作者曹雪芹在成书过程中对其进行过大篇幅的删改,将文本第十三回至少删掉了三分之一之多,通过脂砚斋的批语,我们知道删掉的部分包括:遗簪、更衣等天香楼事。可是没有改彻底,秦可卿的判词和判曲没有改,所以,我们读秦可卿这个人物,能感觉到前后的很多矛盾和出入。
一起看秦可卿的判词:
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情天”出自太虚幻境,幻境的匾额就叫做“孽海情天”。“幻情身”是指秦可卿,秦可卿代表的是人世间风月之情,是风月之情的化身。同样,太虚幻境的警幻之妹也是风月之情的化身。警幻之妹可卿和宁国府少奶奶秦可卿本质上是一个人,是风月之情的代言人。贾宝玉的梦里可卿是秦可卿的幻象而已。
“情既相逢”是说人世间的风月之情相遇结果就是“淫”,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在荣国府(这里特指于国于家无望的贾宝玉)。实际上造孽的开端是在宁国府,宁国府作孽归结在一个“淫”字。是说秦可卿的堕落是从她和公公贾珍有情开始的。
既然结果是悬梁自尽,结合不论之恋,不难理解或许是丑事暴露,重压之下的秦可卿自感没法活下去,只有自杀了结。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是说秦可卿悬梁自尽。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是说秦可卿凭着自己的妩媚多情和容貌美丽,作风放荡,埋下了家族之败的根源。这里是说《红楼梦》的一个主题,就是贾府的不肖子孙多热衷于皮肤滥淫,是堕入了万劫不复的迷津。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礼记·学记》有“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为: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会教授子弟会做簸箕;会做弓箭的人家,一定教育子弟弄竹木、兽角等物。箕裘这里是说家族祖业基业,而贾敬,只顾自己做神仙,不教育子孙,不承担家族责任,放任子孙胡作非为,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贾敬要承担不教之过。
宿孽总因情!祸根就是一个“情”字,当然,这个情是贾珍和秦可卿的孽情。

秦可卿有着最顶级的美丽。《红楼梦》两大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的美。一个似水中芙蓉,清雅、高贵;一个如牡丹国色天香。可是秦可卿却能兼二美于一身,原文写道:
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又如黛玉。
秦可卿拥有脱俗的气质,完善的人格,美好的性格和顶级的女性魅力,说她: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秦可卿死的太早,否则对这样一个甚至能盖过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完美人物,还真是不好详实下笔。

(本文未完,稍后更新第2节)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庚辰底本前80回)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擅风情,秉月貌是什么意思
zspta69092013.04.03浏览401次人文社科分享举报
1个回答
pf04878506
2013.04.03
满意答案
   擅于卖弄风情 使用自己的容貌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情天情海幻情深擅风情秉月貌之秦可卿艾小墨关注IP属地: 贵州
2018.08.30 15:42:26字数 1,208阅读 958



秦可卿,《红楼梦》中最美德女子,小名兼美,兼有宝钗和黛玉之美貌, 黛玉仙女下凡尘,宝钗艳压群芳,而秦可卿,兼有黛玉和宝钗的容颜,可见她的美丽。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平和,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贾母喜欢美貌的女子,喜欢爽快的女子,秦可卿和贾珍的事情,焦大都知道,所以才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贾母也应该也有所耳闻吧,之所以,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有两种可能原因,一秦可卿如大家一贯猜测,身份非同一般, 其次,贾母重孙媳妇也就秦可卿一个。
秦可卿,从小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回来的女儿,长大成人是个大美人,嫁给贾珍之子贾蓉为妻。秦可卿嫁入贾府后,获得了合族上下的同声赞美。尤氏护着她,贾母怜惜她。凤姐与她感情尤深。贾母喜欢他可能是因为她非同寻常的身份以及美貌。尤氏护着她,一则是尤氏本来就是善良厚道的人,二则看在贾母的面子上尤氏也得护着,三则秦可卿的特殊身份尤氏也是很清楚的。至于王熙凤,俩人一不是一个院子里的,二没有实质的利益冲突,三年纪相当,彼此欣赏喜欢也很正常。让人颇感奇怪的是,秦可卿和贾蓉在书中没有写到任何的交流。
另外,秦可卿最后引人瞩目的就是她那非同寻常的葬礼了。秦可卿丧礼极尽奢华,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去。看板时几副杉木板贾珍皆不满意,到底买下了薛家木店里的一副出自潢海铁网山,原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樯木板,为了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又从大内红人戴权手上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前程,还特地请了凤姐协理。更有六公、四王等当朝显贵都来设祭送殡。出殡后寄灵于贾府家庙铁槛寺。而那个护着她的婆婆尤氏则犯了头痛,无奈贾珍来邀请王熙凤出来管事,可见尤氏从内心里不见得有多么喜欢这个名义上的儿媳妇。
秦可卿的正册判词写到: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而在红楼梦曲中的《好事终》则写: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最后,王熙凤去看秦可卿,秦可卿则这样说:“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我则认为里面有文章,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儿说的就不实,至少公公并没有当她做女儿,而是贪恋她的美色,跟公公有了这层关系,和婆婆那就势同水火了,婆婆估计更加不会把她当女儿了。而贾蓉,则两人零交流,从来没红过脸是因为从来没真正相处过。所以,秦可卿的这些话可能也仅仅是外交辞令的官话罢了。并不一定全是真的,也许和王熙凤宝玉的感情还真一些。
秦可卿,又是一个苦命的人儿。

最后编辑于 :2018.08.30 15:42:27
[color=rgba(150, 150, 150, 0.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宁荣两府是因为“擅风情,秉月貌”而“败家”么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19-04-23   |  27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也不是金陵十二钗每人一首曲子。其中,《终身误》,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枉凝眉》,写的是林黛玉、贾宝玉两个人;《喜冤家》正面写的是孙绍祖,迎春反而成了侧面描绘的对象。

由此可见,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不一定每一首判词、每一首曲子对应一“钗”。而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可以“走题”。
根据这一艺术逻辑和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属于”秦可卿的判词和曲子《好事终》的主角,也不仅仅是秦可卿。
无论是在判词的排列中,还是在曲子的排列中,“属于”秦可卿的那一首,都排列在最后。这是偶然的排列吗?绝不是!“最后”,往往就意味着概括,意味着总结。而秦可卿在“金陵十

二钗”中不是重点人物,此时对她只需虚晃一枪即可。
原来,“属于”秦可卿的判词和曲子,实际上是对所有判词、所有曲子,甚至是对金陵十二钗所有人的命运、对荣宁两府衰败灭亡结局的概括和总结:“漫言不肖皆荣

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正是荣宁两府败亡,导致了金陵十二钗乃至大观园所有“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之女子的毁灭,造成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
有不少红学家认为,判词和曲子中写得何等明白:“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宿孽总因情”!秦可卿的淫乱,就是宁府败亡的根本原因!
这是一厢情愿的推理。宁国府到底因何而败亡?贾府到底为何而“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这是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中所深入思考、努力研讨的重大问题。是因为元春突然薨逝而导致“树倒猢狲散”吗?是因为“富贵流长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的宿命轮回吗?是因为“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太奢华过费”所致吗?是因为对儿孙“不善教育”,“竟一

代不如一代”,“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惹祸吗?……各种各样的原因,曹雪芹都在《红楼梦》的艺术形象中有所考虑,有所展现,甚至浓墨重彩地挖掘。但是,一直到《红楼梦》结束,曹雪芹似乎也没有把这个答案弄得令人满意和自己满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方面,作者唯独没有涉及“宿孽总因情”这个命题。
更何况,要在一两首诗歌中,把这个重大问题回答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曹雪芹也没有给自己提出这个不合实际的要求。但是,无论如何,从整部《红楼梦》的情节展示、形象描绘来看,曹雪芹根本就无意将荣宁两府败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秦可卿之“擅风情,秉月貌”!
恐怕谁也没有胆量否认,整部《红楼梦》中都贯穿了这么一种思想:“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

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闺阁中本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希罕尊贵呢!你们这种浊口臭舌,万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既如此,曹雪芹会把贾府败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于金陵十二钗当中的秦可卿么?况且,在《红楼梦》文本中,秦可卿并没有“擅风情,秉月貌”的证据!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来领悟这判词和曲子。我认为,如何理解这判词和曲子中所反复出现、并且担负了如此重大责任的“情”字,应该联系起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的讨论、第五回宁荣二公之灵对警幻仙子的嘱咐,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向王熙凤告别并一番嘱咐,以及整部《红楼梦》对贾府衰败原因的形象展示来考虑。这些情节都是作者“有意召开”的贾府衰败之原因及预防的“专题研讨会”,这些“专题研讨会”的研讨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女人是祸水”的命题!
此“情”非彼“情”也!
我看,此“情”恐怕是隐喻了什么。作者所处的雍正、乾隆时代,“文网”正严,文化环境极端严峻,曹雪芹写作不能不有诸多顾忌,对于某些敏感概念,必须“真事隐”。
因此,这些名义上属于秦可卿的判词和曲子,其内容其思想并不属于秦可卿!
而且,如果我们从《红楼梦》整体来细心领悟、认真体味第五回的话,还可以发现,曹雪芹先生在第五回中让贾宝玉翻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副册、正册和欣赏“红楼梦曲子”,并不是有意先向读者披露众人的命运结局,而是旨在向安富尊荣的贾宝玉暗示家族的“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进行“危机教育”。而这种方式和内容的教育,又“恐泄露天机”,因此只能是“打闷葫芦”式,朦朦胧胧,整体把握的。所以,无论是“当事人”贾宝玉,还是我们这些“旁观者”,都没有必要将这些判词和曲子与后来的情节发展一一对应,更没有必要刻舟求剑、胶柱鼓瑟般地对这些词曲进行逐人、逐句的落实。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脂砚斋们强加给秦可卿的所谓“淫荡”、“私通”的证据,都是无根之苗,无本之木,而且这些所谓“证据”之间互相矛盾,互不相关,形成不了“证据链”,都不过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张冠李戴,李代桃僵而已。在法制健全的社会,司法机关办案子都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在《红楼梦》文本中,秦可卿淫乱的直接证据、间接证据都没有,我们怎么可以随意给秦可卿扣上“淫乱”的帽子呢?
让我们以事实为依据,多一些独立思考,多一些对《红楼梦》文本的尊重,多一些与人为善,还秦可卿一个清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仙人洞主晨曦馆 > 《细品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贾敏一去世,这贾母为何派人多次去接林黛玉到贾府真相相当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没有写出的隐藏剧情,越读越觉得不简单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19-04-23   |  1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叙述结构安排进退有度、繁简有别,当中自然有一些根据需要隐藏的情节。我们不妨列举一二。

  一是关于秦可卿的贤惠。秦可卿是十二钗中最早“报到”的仙子。生前,秦可卿是“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死后的葬礼办的无比盛大豪华,停灵时长顶格“七七四十九日”。

  但是,书中关于秦可卿如何敬上、惠中、善下的具体情节,着墨实罕。作为一个小小的营缮郎的义女,在宁府却受到如此待遇,让秦可卿的身世更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二是关于宝玉和宝钗的初见。在黛玉和宝玉初见的时候,书中对宝玉的衣饰用了大量的文字描写,还描写了送“颦颦”小字,继而又“摔玉”、哭泣等一些列呆傻闹腾行为,而宝钗进贾府,只有“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的只字片言代过,与宝玉初见的场景,更是只字未提。但是最后与宝玉成就良缘的却是宝钗,这更显示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悲剧性。

  

  三是关于贾蓉在秦可卿葬礼上的“失语”。贾蓉是秦可卿的丈夫,但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贾蓉完全处于“失语”状态,既没有丧妻的悲痛,也没有迎来送往的寒暄,而作为公爹的贾珍却是频频亮相出场。

  这场本应该是逝者丈夫悲痛、逝者婆婆主导的葬礼,丈夫却成了失语状态的摆设,婆婆成了抱病卧床的局外人,全是公爹贾珍悲痛欲绝,“恨不能代替秦氏去死”,累的拄起了拐杖,这更显示了贾珍与秦可卿之间非比寻常的关系。

  四是关于赵姨娘的“魇魔法”。赵姨娘为了达到“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之目的,重金买通马道婆,对宝玉和凤姐实施“魇魔法”。

  要实施这个巫术,第一步就要“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书中对赵姨娘如何完成这第一步的并未描述。

  在“魇魔法”被破除之后,荣国府明知是中了巫术,为什么没有查明使坏的人,就不了了之呢。一则可能是因为这种巫蛊之术向来被痛恨和避讳,像丑闻一样,特别是在皇家贵族之中。

  

  汉武帝曾经因为皇后陈阿娇在后宫实施了巫蛊之术,成雷霆之怒而废后。贾家作为皇亲国戚,断不能爆出如此不堪的丑闻,事关家族形象和命运,只能不了了之。

  更重要的是,不显示小纸人如何被放到位,或许赵姨娘在凤姐和宝玉的屋内亦设有眼线,或买通丫环,以为可知,这使贾府内部人员关系更显复杂。

  不查明实施巫术之人,让始作俑者赵姨娘心里始终都提心吊胆的,最终导致癔症发作而亡埋下了伏笔。

  在第一百一十二回,为贾母送葬结束时,赵姨娘便口吐白沫,疯魔无状,胡言乱语诸如“我想仗着马道婆要出出我的气,银子白花了好些,也没有弄死了一个”、“我是阎王差人拿我去的,要问我为什么和马婆子用魇魔法的案件”等等,虽为胡言乱语,但其内容皆指向“魇魔法”事件,可见赵姨娘因为“魇魔法”事件而产生深深的恐惧情绪长期郁积在心,终于在灵堂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爆发。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29 , Processed in 0.0803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