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李纨张冠李戴--影射张嫣张宝珠+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09: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一)----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 (2017-08-05 08:49:24)

标签: 眀朝 东林党 明史 天启 魏忠贤        分类: 独家明史真相

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一)----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


让大家久等了,因为同时要破解红楼梦和还原明史真相,受时间精力所限,进度难以保证,还请朋友们多多体谅,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坚持写下去。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首度揭开不为人知的导致明亡的第五大案----拨乱返正,会分成几大部分展开,请耐心听我解来,就先从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讲起吧。


《红楼梦》第四回中朱慈炤特意介绍了李纨的家庭背景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甲侧:妙!盖云人能以理自守,安得为情所 陷哉!】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果然是书香名门,那么这父亲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有何寓意呢?


我前面已经解过了,李纨影射的是天启的皇后张嫣张宝珠,详见我的博文《“桃李春风”的寡妇完人李纨是谁?》。真实的历史中的皇后张嫣的父亲张国纪在天启朝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后崇祯朝封太康伯,跟国子监毫无关系,朱慈炤却写“曾为国子监祭酒”是为何故呢?


看很多野史和传奇小说的描述,似乎天启与皇后张嫣关系不错,但是明朝的官方记载《天启实录》却给我们揭示了完全不同的事实。

请看:


天启二年五月

○先是刑部尚书王纪为犯人张拱宸等求免枷号拱宸戚畹张国纪家人也。 上傅热审在前枷号在后照旧枷号三个月,满日送法司一并议罪。大学士叶向高等,言此事发自内廷臣等不能知其详悉, 皇上欲惩戚畹奸棍之害民其义甚正,臣等何敢有言?但连日闻外间人情以事关 三宫咸怀危虑况,各犯无应死之罪,而枷号乃必死之刑。今当热审钦恤之时,似当一体蒙旷荡之恩所屈者小而所全者大。 上不报并罪锦衣官。久之,向高因救御史帅众疏中复言:(皇后张嫣的家人)张拱宸等之枷号,外议以为事关三宫宜稍宽假,故臣等具揭言之。 皇上不听而反罪及锦衣,则臣等于是乎失辞矣。 皇上臣等之父 三宫则母也,父与母无有不亲厚之理,人子于父母亦无有不欲其亲厚之心。自大婚礼成以来四海臣民孰不欣欣盻望蚤耀前星以巩国本,彼道路悠悠之口。臣虽知其必不然,然不敢以必不然之故而默无一言也,疏奏不省。


皇后张嫣的家人也就是张拱宸等5人欺压百姓犯的不是必死之罪,按照明朝的惯例,皇亲国戚随意处置一下过得去就行了,就是包庇不处置也是寻常的很。但奇怪的是天启却给判的是必死之刑---枷号,可别小瞧了枷号之刑,这可是比斩首更痛苦的虐杀刑罚。想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自行查阅。这可惊呆了满朝的大臣,东林党官员王纪、叶向高等纷纷上疏劝说希望能救下张拱宸等,天启不但不听,反而连锦衣卫一起降罪。于是叶向高纠集众御使们联合上疏,以皇帝和皇后应当亲厚为由向天启施压,结果天启根本不理会,坚持把犯的并不是死罪的皇后张嫣的家人张拱宸等五人用枷号活活虐死。此时距离张嫣于天启元年四月被立为皇后才刚过一年。这时难道不该是两人的蜜月期中么?

《明宫词》中的“丝鬃银勒动衔尘,禁树投丸不畏人。向说椒房此无赖,如今不是霍家人。〖(魏)忠贤曾枷死皇亲五人。〗”说的其实就是皇后张嫣的家人东林党张拱宸等5人被天启判枷死之事,还是依照东林党的老规矩,直接转嫁到了魏忠贤的头上,如果不看《明实录》,还真以为是魏忠贤一手遮天迫害皇后家人呢。


那么为何天启会如此残酷的对待皇后张嫣的家人,为何东林党又是倾尽全力联合起来营救张拱宸等人呢?

请看天启年间的一份收录了309名东林党人的名单:

顾宪成 邹元标 赵南星 李三才 叶向高 汪文言 杨涟 左光斗 魏大中 周朝瑞 袁化中 公鼐 高攀龙 顾大章 黄尊素 周顺昌 缪昌期 周宗建 丁学乾 吴裕中 万景 吴怀贤 刘铎 周起元 夏之令 李应升 熊廷弼 鹿继善 吕维祺 孙承宗 贺逢圣 汪乔年 范景文 焦源溥 侯震炀 贺良 蔡懋德 惠世扬 李亥 顾宗孟 魏光绪 练国事 蒋允仪 解学龙 刘懋 赵洪范 吴尔成 刘宗周 万言扬 陈于廷 朱国桢 孙龙 王纪 黄公辅 涂世业 季希孔 汤兆京 章嘉祯 王象春 孙启相 孙鼎相 乔允升 钱谦益 曹于汴 黄正宾 邹维琏 孙慎行 房可庄 憎樱 丁元荐 游士任 王之雅 崔景荣 刘宪龙 程正己 涂一榛 方震行 王允成 徐宪卿 陈必谦 冯从吾 郑三俊 文震孟 郑曼 毛士龙 李炳恭 李邦华 史纪事 夏嘉遇 甄淑 刘思海 许誉卿 熊奋渭 郝士膏 章允行 熊德扬 欧阳调律 刘璞 张慎言 马鸣起 江秉谦 李日宣 乔可聘 刘芳 薛敷教 沈思孝 顾允成 徐石麟 周嘉谟 刘一景 翟学程 韩矿 杨惟休 蔡毅中 宋磐 【张拱宸】

沈正宗 王恰 王心一 李宗延 倪思 张鹏云 程注 赵世用 方员度 沈维炳 朱钦相 姚思仁 胡良机 杨姜 萧基 李遇知 霍守典 汪应蛟 杨维新 蒋大中 姚希孟  胡永顺 麻僖 魏应知 王时熙 陈士元 杨建烈 宋师襄 乔承诏 潘云翼 吴良辅 李乔仑 翁正春 朱大典 陈奇瑜 吴弘业 孙绍统 洪如钟 欧阳东凤 杜三策 朱国弼 林汝翼 杨栋朝 王振奇 赵彦 唐绍尧  周洪谟 陈道亨 岳元声 张问达 周汝弼 张继孟 刘廷佐 史永安 田珍 段然 方逢年 李继贞 顾锡畴 黄承业 李若星 师众 毕佐周 李承恩 王之采 邓美 何栋如 吴用先 孟淑孔 许俞敬 熊明遇 何士晋 黄龙光 杨时乔 卢化螯 徐良彦 钱士晋 施天德 王图 翟凤冲 陈一元 陈长祚 毕懋康 李腾芳 赵昌运 彭遵古 程国祥 朱光祚 徐如珂 钟羽正 蒋正阳 林乔枝 韩策 汪先岸 郭正域 孙丕扬 胡祈 王元翰 王宗贤 余懋衡 孙玮 李孔度 李仙品 周道登 朱世守 杨一鹏 陆完学 陈良弼 陈言
李玄 王祚昌 霍瑛 杨新期 谈自省 马孟祯 韩奇象 方有度 金世俊 米万钟 王继谟 李思诚 方大任 陶朗先 陈熙昌 张国纯 何如宠 戴忠 冯琦 刘元珍 姜志礼 于孔兼 耿如杞 区九伦 梅之焕 姜习孔 金世衡 侯恪 韩霖 易应昌 江东之 宋焘 钱龙锡 姜逢元 陈一敬 刘策 陈子庄 黄道周 王淑汴 满朝荐 沈演 刘洪训 成基命 王国兴 【张国纪】

杨嘉祚 汪康谣 史孟麟 安希范 李复阳 林宰 张永祯 刘起服 陈新芝 朱灏 刘宪章 韩钟勋 周孔教 黄毓祺 贺王醇 赵德麟 孟称光 刘斯陛 戴韵 陈仁锡 刘弘化 吴道坤 张道睿 李守俊 刘之凤 王钟庞 吴弘济 刘士章 张世经 徐遵阳 候洵 徐缙芳 萧近 彭汝南 沈应时 薛文周 陈邦瞻 赵清衡 何吾雏


从这份名单,我吃惊地发现皇后张嫣的家人----因欺压百姓而被天启枷死的张拱宸的排名竟然还远在姚希孟、陈奇瑜、方逢年、钱龙锡、黄道周这些东林党大佬之前,没有一定的官职名位是不可能被列入这份东林党的名单的。这排名顺序足以说明张嫣的家人的东林党的背景之深。


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天启对皇后张嫣的家人的严酷不断重演,甚至还差点处死张嫣的父亲张国纪。


“天启六年六月○癸酉.中军右都督张国纪给假治丧因乞进爵,荫官继祖母封一品夫人李氏祭葬。愿自备夫役物料于河南省城之通衢。盖造牌坊一座就将 六礼 恩诏刊刻于上,并请驰驿往还。得旨:驿递繁苦,张国纪欲回籍治丧,自办行李,以展孝思,祭葬照例给与。封爵出朝廷不得妄为。陈乞六礼刊刻牌坊尤为不谙事体,以后司房有仍前拨置的定行究处。”


王恭厂大爆炸后不久,张国纪上表乞求天启给自己晋爵,而且胃口还很大,伯爵都还未当上就直接要求天启封他侯爵。明朝外戚中两百多年来得封侯爵的只有四人,天启对张嫣的家人一贯是鄙夷厌憎,想想四年前张拱宸等5人的悲惨下场,忘了前车之鉴的张国纪得多没眼色才会这样狮子大开口,还要求国家的驿站为他服务。果然,天启皇帝直接驳回张国纪的要求,外加一通丝毫不给情面的斥责。


不久,张国纪及其家奴因作恶多端而被弹劾,“天启六年九月○东厂太监魏忠贤掜皇亲张国纪听信家人徐自强、刘应乾、赵三省千与人事仍矫传 中宫懿旨谓自强主谋妄生事端,著东厂拏究镇抚司文致自强等罪,云自强谋同应乾诱惑国纪娶发出宫女为妾,又曾喝令三省殴毙无辜,及强买民房逼勒诈骗诸种种不法。得旨徐自强等送刑部如律拟罪。张国纪身系皇亲,宜恪遵礼义,不得滥用匪人,本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姑著自行改省于是部,拟自强斩,应乾三省绞。”张家犯法的三个家奴一个被斩首,两个被绞死,张国纪本人差点被送去国子监思想教育,真不知明朝还有那位后戚混得如此丢人。


《红楼梦》中写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原来就是为了讥讽张国纪“本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的丢脸一事,又写李守中的“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张国纪和他那被天启判处枷死的亲戚张拱宸都是东林党,东林党起于书院,门口的对联写的不也是“风声雨声读书声”么?东林党自然是“无有不读诗书者”了,朱慈炤的文中还真是处处有对应啊!


对照一下不受宠的王恭妃的亲戚犯法被言官弹劾,万历包庇不管;嘉靖的原配---陈后因为嫉妒骄横而被嘉靖赶出坤宁宫,忧悸而死。可即使如此被嘉靖嫌憎,当陈皇后的家人为抢民田而纵使家奴打死平民后,嘉靖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把家奴关了几天,后来又放了,并没有治罪。天启对张嫣的家人和家奴可谓严苛冷酷,虽说是天启维护平民百姓利益的表现,却也不难看出天启对张嫣及其家人的警告震慑。


“天启七年二月初二○御史梁梦环疏紏戚臣张国纪草菅人命、鱼肉小民、擅收皇税、强取民房。前府臣刘志选疏谓其谋纳宫婢,又谓有訾及于丹山之穴蓝田之种等语。得旨张国纪怙恃国恩,累千三尺,草菅人命,鱼肉细民,擅收皇税,私纳宫婢,过恶多端,于法难贷,朕念中宫懿亲,国家大体,姑着回原籍。俾痛改旧愆保全终始,毋再不悛,自贻后悔。”


幸亏魏忠贤的同乡----大学士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09: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继承哥哥朱由校皇位后,是如何对待21岁的皇嫂的?

罗哈哈







​关注他

3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前言:
张嫣是明熹宗在海选之后特意钦点的皇后,虽然这位皇帝每日沉醉于游玩之中,可对这位美貌且又自己钟意的皇后却是极为关心。
即便是在临终之时,他都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一再的叮嘱崇祯帝要照顾好张嫣。


继位后的崇祯确实谨记着哥哥的遗嘱,时常关心张嫣不说,就连一切得罪她的人都被崇祯治罪,以至于在一些野史当中,张嫣与崇祯还演化出一些暧昧故事。
那么张嫣与崇祯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感情,崇祯自杀时张嫣又在哪里呢?
一、崇祯继位,为张嫣报仇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 明熹宗朱由校病逝。由于没有子嗣,又有张皇后劝说,信王朱由检得以继承皇位。而在崇祯皇帝上位之后,21岁的皇嫂张嫣被尊为“懿安皇后”。
接下来,在施政上,崇祯帝短短数月之间便施展雷厉风行的手段将魏忠贤等人尽数诛杀,一时间朝堂上的奸佞之臣人人自危。


而崇祯帝的这一系列行为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同时也不得不说的是也有为皇嫂张嫣报仇的成分所在。
在之后的时间里,崇祯帝朱由检也一直遵循着兄长的遗言“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一直给予了张嫣最大的尊重,最大的保护。对于所有冒犯张嫣的人,都会受到崇祯帝狠狠地惩罚。
当时宫中的总管太监陈德润,贪慕张嫣美色,心生不轨,逾越规矩,利用借口奏事的由头,进入了张嫣的内室。对于这样的举动,张嫣上报给崇祯帝,希望能贬谪陈德润。崇祯帝得知后,随即将陈德润贬谪出京。
有了此事,原本以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太监、宫女们再也不敢看人下菜,而是对张嫣毕恭毕敬。
至于崇祯为什么会对张嫣这么好,还要从张嫣成为皇后开始说起。


二、通过海选,成为皇后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16岁的朱由校在即位后,也到了册立正宫皇后的年纪,于是因循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旧例——“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在民间安排了一次海选。
面对这样一个能够当皇后的机会,全国适龄的淑女五千余人跃跃欲试,她们都是13-16岁的女孩,又各个出落的美丽大方,试问谁又不想成为皇后呢?
然而既是海选,自然就要优劣。而在所有秀女之中,又令人对五千名淑女的美貌进行排名,最终选出了三名女子脱颖而出,至于张嫣就是这三人之一。


在最终的终选中,面对张嫣十六岁的朱由校心动了,最终钦定张氏为皇后,至于另外两位美人王氏、段氏则封为妃。
关于张嫣到底多美,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中:"厥体容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发如春云,眼同秋水,口如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硕广额,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轻云之出远岫,吐音如白石之过幽泉。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诸病。"
总之就是说张嫣美颜不可方物,是以也让张嫣有了“艳后”的称谓。当然必须要说的是这“艳后”的称谓颇有贬义,与张嫣的“行”并不切合。


就这样,张嫣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皇后,而她的父亲张国纪也因此获得官职。
不得不说的是,明朝祖训有女子不得干政条,但对于出身民间的张嫣而言,政事事关大明安危,事关百姓生存,她虽为女子却断然不会视若无睹。
对于明熹宗朱由校宠信魏忠贤以及乳母客氏的行为,张嫣不仅数次在明熹宗面前直陈二人过失,甚至还直接惩戒客氏。不过,对于魏忠贤、客氏这样横行霸道的二人而言,自然也会伺机反扑。


三、与魏忠贤的斗争
天启三年,张嫣怀有身孕。但在怀孕期间,张嫣突然间感觉到腰疼,于是想找一个有经验的宫女按摩一下。殊不知魏忠贤和客氏(皇帝乳母)已经盯上了她,想要趁机除掉她肚里的孩子。
若是按照正常发展,张嫣生下的若是男孩,既是嫡出又是长子自然会被立为太子,这自然是觊觎大权的魏忠贤不愿意看到的。为了让张嫣的孩子出意外,客氏安排人假冒宫女,将张嫣的孩子捶死在腹中。


就这样,张嫣最后生下一个死胎,甚至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对于魏忠贤、客氏的如此行径,张嫣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不过,当时的魏忠贤手握大权,虽屡有谏言,但魏忠贤却一度凭借谗言占据上风,就连张嫣的父亲都被魏忠贤针对,差点被治罪革官。


不久之后,明熹宗因一次意外落水身体越来越差,眼看就要到弥留之际,下一任皇帝却还没有人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魏忠贤与客氏找到许多怀孕的宫女,谎称肚子里是皇帝的孩子,希望能让明熹宗从这些孩子中选出一人做皇帝。


就在明熹宗即将同意的时候,张嫣则直接劝明熹宗将皇位让给崇祯。因为张嫣对魏忠贤的计划心知肚明,一旦让宫女肚子里的孩子当皇帝,朝廷真正的幕后统治者就会变成魏忠贤。
不过这一切崇祯并不知道,当明熹宗宣旨找来崇祯时,他以为是哥哥想要最后再看他一眼,不曾想自己就要成为皇帝了。崇祯知道此时的明朝需要一位有能力的皇帝,更知道这个结果是嫂子张嫣争取来的,所以内心对嫂子十分感激。
四、张嫣结局
在明熹宗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皇后,一再叮嘱崇祯好好照顾张嫣。
或许是对嫂子的感激,又或许是因为对哥哥的承诺,亦或许是崇祯也欣赏嫂子的为人,在崇祯继位后,魏忠贤等得罪过张嫣的人都没能善终。
虽然张嫣是女子,可也见证了许多朝堂之上的阴暗手段。为了能够让崇祯不被奸臣影响,张嫣用自己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崇祯处理政务。


可惜张嫣也终究只是女子,在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的时局中,这些举动对于时局而言也已是于事无补了。
接连的旱灾、蝗灾,鼠疫,也让大明王朝行将就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
崇祯帝不愿遭李自成凌辱,在自缢之前亲自赐死了妻女。对于这位对自己影响至深的嫂子,崇祯也含泪将其赐死。
至于张嫣,虽为女子,却也深知成为俘虏所要面临的侮辱虐待。颇有节气的她,就此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勇敢的女子就此消失于世间,只在史料中留下寥寥数笔。至于野史中她与崇祯所谓的爱情,也更多的是抹黑之语罢了。



发布于 2022-03-22 00:05
崇祯


崇祯帝


明朝




​赞同 34​​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09: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张金哥的悲剧,值得所有人反思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张金哥的故事对当地百姓来说,大约算是比较轰动的社会新闻。人们怎么议论这个新闻?作者没写。他只是在叙述时加进了几个形容词,说张金哥“知义多情”,守备之子“也是极多情的,不负妻义”。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惋惜。

  事实上,凤姐答应管这件事时,首先对静虚强调了一句,“你是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这意味着,凤姐知道拆散别人家的姻缘,是不道德的,要遭报应的。

  说起来,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是红楼世界里唯一一对殉情的小儿女。依照明清旧小说反映的社会风俗,张金哥经常到善才庵进香,一定遇到过守备之子。即使两人没有偷偷相会过,也一定像薛蝌和邢岫烟一样,在路上远远打量过,对彼此是满意的。金哥必定憧憬过未来和谐幸福的生活模样。

  好好的一场姻缘,凭空里杀出一个李衙内。这位李衙内看上了去上香的张金哥,就要据为己有,哪怕拆散别人的姻缘也在所不惜。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嗅到恶霸的气味。

  金哥不愿意,守备家也不愿意。但有一个人是十分乐意的,那就是张金哥的父亲张财主。看张财主为女儿择婚的方向,就知道他是想傍上一个靠山,好在生意上打开更多局面。

  用婚姻缔结关系是红楼世界的普遍做法。比如,北漂冷子兴娶了豪门二把手周瑞家的女儿,目的是巴上周瑞及周瑞背后势力;新贵傅试把妹妹傅秋芳看成攀爬工具,因为没合适的,以致傅秋芳二十三岁了还留守在闺中;元春算是政治投资,薛姨妈等人的婚姻也无不是叠加政治资源的结果。

  不过,除了元春有点小小怨愤之外,其他人都默默接受了。我们中国人有一块花园,是一定要种上菜的,没别的,就是喜欢实用。用一百年前胡适的话来说就是,“旧式婚姻有旧式婚姻的实用,我是得到它的好处的人”。胡适生活在观念剧变的时代,所有人都忙着和旧的东西撇清关系,包括小脚夫人,他却告诉别人自己享受到了旧婚姻的好处。




  不过,这种到处宣扬的姿态,或许正源于要自己也相信旧式婚姻的好处,暴露了他因为母亲插手而不得自主选择伴侣的不甘。男性尚且如此,想想,默默接受的女人又该怎样不平。但不平又能怎样,大多数女人的对策只能是熬日子。

  张金哥这件儿女婚姻纠纷,如果张财主和守备都很坚定,那么李衙内再恶也插不进来。按照红楼故事反映的时代背景,当时《大清律》对婚姻纠纷这样规定:“凡女家悔盟另许,男家不告官司强抢者,照强娶律减二等。其告官断归前夫,而女家与后夫夺回者,照抢夺律杖一百、徒三年”。知府也不是傻子,为个小舅子,未必愿冒被弹劾的风险。

  但奇怪的是三家里面,最忙活的是张财主。不愧是生意人出身,头脑灵活,他和静虚想出一招,从守备的职业生涯找切入口,让守备的上司给守备施压,因此就有了静虚和王熙凤在馒头庵的合谋,以贾琏名义给守备上司云光写信。这种情况下,再抗争就没了底气,守备只好忍气退婚完事。

  或许是商人思维,女儿嫁给谁都是嫁,既然更好的买家出现了,那么当然要不遗余力地促成。张财主显然事先并未和女儿沟通,或者未沟通成功。他一意孤行,以一个父亲的绝对权威,让整个事件朝悲剧方向发展。这是红楼最使人冷寂的地方,父亲的心是一片沼泽,吞噬着暗夜里的一切。

  张金哥的故事,作者叙述简洁。它是红楼末节,作为凤姐“恶行”开端存在的,后来凤姐干了很多类似事,它们最终合成一股强大的反噬力量,压垮了凤姐。这是另一个悲剧,关于贪欲的悲剧。我们暂且不说。只说因为叙述简洁,金哥的母亲没有出场,这位母亲对女儿的遭遇是个什么态度?她是这场悲剧的帮凶,还是力图阻止?我们不得而知。

  但看看和贾政门当户对的王夫人,在贾政痛打儿子宝玉时,也只能借着老太太的幌子劝阻,“老爷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岂不事大”,就知道女性在教管儿女上的话语权有多被轻视,更何况是涉及女儿婚姻的大事。




  韩国有部电影叫《82年生的金智英》,十分好看。主人公金智英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结婚后,生活的重心全部转移到丈夫孩子身上。这不是她的兴趣,她觉得很累、很压抑,后来,她开始不自觉地扮演起她的亲人批评起她的老公,这让她的老公惊讶、担心,也让她的妈妈焦虑、崩溃。正是她的隐忍,使她内心的风暴,没有途径宣泄。电影有它的犀利之处,也有它的温暖与克制。它讨论的是整个社会对结了婚的女性的偏见和在职场中受到的隐形挤压。

  时代已经如此进步,但还是有女性被捆绑在婚姻里没话语权,只是生育机器,为男性繁衍后代。在张金哥的家里,母亲的地位只能更加糟糕,依靠母亲撼动父亲,基本没希望。金哥清楚地看到,她只是物品,功能是为家庭带来收益。

  这种情况在红楼里也遍地是。就像遇到难关,首先被卖的是袭人,即使若干年过去,被卖掉的恐慌和伤痛还是冲击着袭人的心;尊贵如迎春,也是父亲贾赦给孙绍祖的抵押品。对女儿来说,父亲只是生物意义上的父亲,他们借助主流社会赋予的权力,对女儿的幸福漠然置之而免于被指责。

  好在袭人足够幸运,她遇上了温暖的宝玉,虽然两人个性不同,但互相依赖。袭人不让母亲赎回自己,宝玉也曾认为,只有黛玉和袭人这两三个人最终会在一起。后来命运急剧变化,两人没能相守。但袭人又遇到了温柔的蒋玉菡。“桃红又是一年春”,安稳度日,便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迎春就没那么幸运。迎春原本想着借婚姻改变自己的孤独人生,却遇到中山狼。她心死了,整个人如花朵般迅速凋零。

  我相信张金哥想起未婚夫,内心会充溢着一种淡淡的温暖,这样的温暖足以让张金哥贪恋其中。可是现在金哥知道,连这一点小小的温暖也要被势利的父亲拿走了,她绝望了。

  电影《春光乍泄》里有句台词,说,为什么他可以在外面开开心心行走?是因为他有个可以随时回去的家。金哥没有。




  展示女性困境或许是《红楼梦》的母题之一。放眼来看,荣国府内,已婚女性都是丈夫附庸,没了丈夫的就被看成寡妇失业的“未亡人”,得自觉把生活色度调暗;未婚女孩,或诗意、或达观、或洒脱,有的甚至想干一番事业证明自己,最终还是要安分守己,静静等待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荣国府外,比如,狗儿在家打鸡骂狗,作为妻子的刘氏不敢言语;比如紫鹃口中那些“不过三夜五夕,被丈夫丢在脖子后头,甚至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女人,该怎样在无爱婚姻里度过一生?难怪贾瑞那个癞蛤蟆,光天化日下也敢调戏凤姐,因为对他来说,这只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红楼世界的男人们“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又是那么自信”。不过明代的冯梦龙有一个故事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和张金哥的故事类似,也是有关女儿婚事纠纷。这个故事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虽然里面的纠纷一直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但因为有父亲的全力支持,故事最终完美落幕。也就是说,世间也有爱自己女儿的父亲,并不全是冯梦龙的一厢情愿,故意要给读者一些敷衍的直白的甜头。

  只是这样的父亲太稀少,就像红楼里宝钗的父亲薛姨父或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他们那么爱自己的女儿,却早早过世了。

  我一直觉得张金哥是女版宝玉,想在浊世得到一点小小的幸福,却不可能。宝玉可以“悬崖勒马”,出家做和尚,他知道和尚里面也有渺渺真人这种真有本事的,在那个世界,或许可以保全自己的洁净;但张金哥这样的柔弱女孩,见到的却是佛门中静虚的自私冷酷、油滑奸诈。这个尼姑之前可以热情地待她,图她家的银子;但也可以转眼翻脸无情和她的父亲一起破坏她的幸福,还是图她家的银子。这样,她对社会的信任感也消失殆尽。她真的无路可走了。

  张金哥的悲剧,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它固然有时代的因素,但剥去这一层外壳,显露出来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中,爱的缺失。爱其实应该大过一切,用以照亮正处于暗夜里的女孩,让她有勇气走出困境,去拥抱洒在枝丫间的阳光。

  作者:樵髯,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发布于 2021-01-25 07: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0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小人物 | 张金哥之殉
wunianyi
2017-07-27   |  868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了一

殉,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殉情,也称殉爱,为爱情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古今中外,有许多的文学作品表现殉情这一悲泣的主题,中国的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红楼梦》中,有三个女子殉情:一个是尤三姐,爱柳湘莲不得,用鸳鸯剑自刎而死;一个是迎春的大丫头司棋,爱懦弱的潘又安,被母亲极力阻拦,一头碰在墙上自尽;第三个,就是本文我要说的张金哥。



张金哥本人在书中没有出场,她的故事是通过净虚在馒头庵求情、王熙凤在铁槛寺弄权转述而来。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净虚讲明事情的原委。张金哥是长安县大财主之女,到庙里进香,不想遇见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可施,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起状来。



那张家急了,只得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这样,张家找到净虚求贾府出面,净虚趁机求王熙凤了结此事。王熙凤派旺儿假托贾琏修书一封,让长安节度使云光逼迫守备家受了前聘之物。




越剧《红楼梦》:张金哥



金哥是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她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家折腾半天,人财两空;守备家忍气吞声,痛失儿子;李衙内仗势欺人,自讨无趣;独有凤姐,白白得了张家的三千两银子。



张金哥与守备之子,双双殉情,令人同情,叫人叹息。曹雪芹在不经意的笔墨之间,写出一出大大的悲剧。那么,这悲剧的根源何在呢?



其一,在于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



远古的时候,婚姻关系还未建立,男女情爱是自由的。在《诗经》中,保留着美好的爱情,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婚姻关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成为社会关系的附庸。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你荣我贵”,婚姻完全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于婚姻的主人男、女双方本人的态度,无关紧要。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到,与外界隔绝,根本没有婚姻自主的条件。



张家赌气退定礼,没有征求张金哥的意见;守备家作践辱骂,也没询问儿子的意愿。一切的婚姻纷争,都是两个家庭争执,似乎与张金哥无关,与守备之子无关。在这样的制度下,青年男女的情感完全被漠视,甚至于敌视。



其二,在于封建恶势力的压迫。



封建社会形态中,恶势力总是以不同的面目存在,具体表现就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李衙内,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依仗权势强娶金哥,凌辱的是相对弱小的守备家。长安节度使云光,受欠贾府人情,逼迫守备家接受定礼,也在欺侮相对弱小的守备家。在这种情况下,守备家除了“忍气吞声”,别无他法。张家赌气打官司,改弦更张,有攀附权贵的意愿在其中,所以不惜一切代价。




越剧《红楼梦》:张金哥自缢



其三,在于金哥坚贞不渝的爱情,刚烈不屈的性格。



书中未明言,我猜想,金哥与守备之子很有可能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早就接触生情,爱情的种子也早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只是等待开花结果了。



可是,半路杀出了李衙内,一切变得天昏地暗。金哥珍爱这坚贞不渝的爱情,不愿意屈服,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好在,守备之子也是个“极多情”的,也以死来报答金哥,一场爱情的悲剧就这样谢幕了,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



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来临,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人的婚姻观念也随之解放。爱情自由了,殉情也近乎于绝迹,但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还存在着:有的父母用“门当户对”的观念干涉儿女婚姻;有的男女对爱情不忠贞,朝秦暮楚,及时行乐。这些残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消除。



这正是:



金哥之殉实可叹,

刚烈不屈自多情。

堪笑父母攀权贵,

最终落得人财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7: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稻香村藏着李纨最深秘密,贾元春鼠目寸光不认识,林黛玉一眼看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着贾宝玉从潇湘馆出来,一路来到第二站的重点,后来的稻香村。

稻香村是于富贵中起一处田园风光。虽说洗尽铅华,到底人力穿凿。贾宝玉看着不以为然。但贾政对此处极为喜欢,给出仅次于潇湘馆的评价。


(第十七回)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古人讲归农,不是说真要辞官不做回家当农民。实际是指退休回到原籍耕读做个田舍翁。也有效仿“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作矫情之意。

农耕社会的官员士大夫往往都是大地主。位高权重者一边在朝廷当官,一边在家乡土地兼并。

落叶归根的思想重点在衣锦还乡,绝非如今理想是扎根大城市。

贾政提“归农”,当然是他的一句“漂亮”场面话。就像身居高位恋栈不去却常喊退休的闲话,没人会当真。

但“归农”也不是随便说说,起码要后继有人才行。

稻香村让贾政想起归农,预示李纨、贾兰母子,才是贾政二房未来真正的继承人和希望。


贾政说“有些道理”便是很满意,说进去“歇息歇息”,便是指后继有人,让他可以放心休息。

贾宝玉对稻香村的人力穿凿不以为然,恰表明他不是贾政的理想继承人,注定于国于家无益。

那么,关于李纨和稻香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宝玉尽管不喜稻香村的匠气,不表示他看不起自己的嫂子。

此时的“题对额”,表面是对稻香村的概述,实际却是作者对未来主人李纨的隐喻。

贾宝玉给稻香村的“题对额”,代表他本心对嫂子李纨的认识和赞誉。

“杏帘在望”预示李纨未来有希望,贾兰功成名就,李纨实现【晚韶华】。否极泰来。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未来李纨选择住进稻香村,就知道这幅“对额”实际就是她的一生写照。


“新涨绿添浣葛处”,借《诗·周南·葛覃》,以“浣葛”赞誉李纨守寡后安心奉亲养子的德行,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贾元春省亲回来,赐名浣葛山庄。便预示她的心中,更看重寡嫂李纨的德行,对嫂子的表现满意。

“好云香护采芹人”,出自《诗·鲁颂·泮水》,以古代入学宫学习,形容子弟学以成才。学宫前的水池叫泮水,后世称考中秀才为“入泮”或“采芹”。“采芹”彰显的是李纨一生“守寡有德,教子有方”,实为贾兰未来“护道之人”。

林黛玉与贾元春的观点不同,她更看重李纨的综合能力。

因为有德是贤妻良母,因为有才而教子有方。

是以,《杏帘在望》一首诗,才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形容李纨德才兼备,能够让贾家子孙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不断收割丰收,耕读传家,十里扬名。

“十里”看似不多,却代表“衣锦还乡”之意。古人生活范围限制在百里内。一个家族能有十里范围的田地就是望族,能名扬家乡,就能声传天下。

贾元春一看《杏帘在望》自愧不如,才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


“浣葛”代表德行。

“稻香”代表希望和成就。

只比较眼光,林黛玉远高于贾元春。她对稻香村的看法,其实和贾宝玉有一点保持一致,也算二人心有灵犀:

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

贾宝玉虽说不是合格的继承人,眼光并不差。和林黛玉一样,带着欣赏和尊重看待李纨的综合才德。

当然,以上都是作者借人物和故事设譬,为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认识。读书人万不可混淆,当成彼时人和事就是这种思想。误解了《红楼梦》设譬之意。不提。

贾元春开放大观园后,李纨会选中稻香村一点不奇怪。这里既符合她的守寡身份,更与她彼时的处境和人生志向有关系。

(第十七回)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好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枳,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稻香村是于富贵中的一处另类存在。似边缘,又似独立,正是李纨母子当时的处境。


荣国府第三代继承出现意外。贾赦袭爵不当家。贾政无爵却继承荣国府。导致荣国公世袭至此两房分治。

贾政是荣国府第三代当家人,继承人是嫡长子贾珠。李纨嫁给贾珠后生了嫡长孙贾兰,未来荣国府也将由贾兰继承第五代。

可惜贾珠二十岁上一病而死,李纨母子瞬间失去一切。

荣国公世袭要按代继承,贾珠一死,贾兰第五代无法继承第四代。贾宝玉则顺势成为荣国府继承人,李纨母子彻底被边缘。

贾兰失去未来继承资格,只能靠自己奋发图强自立门户。

李纨不但失去丈夫,失去荣国府女主人的地位,管家权也旁落给王熙凤。

尽管她们母子每年的收益与贾母、王夫人不差多少,四五百两银子看似不少,却成贾兰未来唯一的收益。与失去的整个荣国府偌大家业比较,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稻香村的“格格不入”恰是李纨母子在贾府的真实体现和边缘立场。此时的他们朴实如稻香村,外面偌大的富贵也与他们无关。

那么,是不是就此没有机会了呢?显然不是。稻香村的这段描写有几个重点,预示了反转和逆袭。


一,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红楼梦》中代表悲喜的有两样重要物谶,就是“莲”与“杏”。

莲代表怜,以林黛玉、香菱和晴雯为首,金陵十二钗三册中人大部分与之有关。

杏代表杏,以贾探春、李纨、娇杏、袭人为主,得杏者都有幸运。

而金陵十二钗中,能与“日边红杏倚云栽”的贾探春的辉煌比较的,就只有李纨稻香村的“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的声势和气象。

注定未来李纨母子相得益彰的【晚韶华】气象不凡。


二,外面却是桑、榆、槿、枳,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桑”代表农桑,男耕女织,贤妻良母的象征。

“榆”代表榆钱(余钱)富贵,余荫福泽之意。

“槿”,皮可做纸,代表诗书传承。

“枳”,藩蔽、护卫之意。

《逸周书·小开》曰:德枳维大人,大人枳维公,公枳维卿,卿枳维大夫,大夫枳维士。

“桑”“榆”隐喻“新涨绿添浣葛处”,以彰李纨之德。

“槿”“枳”隐喻“好云香护采芹人”,以彰李纨之才。

德才兼备的李纨,成了贾家破而后立的唯一希望!


三,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

还记得潇湘馆后院“退步”处,墙开一隙,有一溪活泉流入直奔前院而出。

古代泉与井都是财源和继承之意。

整个大观园也唯有潇湘馆和稻香村有泉,有井。注定林黛玉和李纨才是贾府梦寐以求,能够协助“弃武从文”转型的好媳妇。

何为木石姻缘?林黛玉为木,贾宝玉为石。李纨为木,贾珠为石。他们都是木石姻缘,代表诗书传家,耕读传家。

林黛玉认可李纨,源于她们出身、思想有志一同。才是贾家未来破而后立的“补天人”。

泉为活水之源。

井也为活水之源。

井就是地下泉,只是不如泉那么声势,隐喻李纨稍逊于林黛玉。

贾政对稻香村的评价不如潇湘馆,也是源于此。

宋代朱熹在《题刘平甫定庵五咏·其四·井泉 》云:

开山昔何人,凿此寒泉井。

独夜漱琼瑶,泠然发深省。

陆游更在《雪后煎茶》中写道: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好一个“不枉人间住百年”,岂不就是贾政说得“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的意思?

可见井泉的传承之意。


四,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这就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了。只有如此耕读传家,才能够实现林黛玉在荣禧堂看到的东安郡王穆莳送给贾府的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穆莳,木石也。

谁能实现木石姻缘,让贾家子弟成才?

林黛玉肯定是没机会了,唯有李纨勉强可以。

“李”,本就寓意桃李纷飞,最善于教育。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体现出善教的能力。但比较李纨还要稍逊一筹。

不是林黛玉比李纨差,是林黛玉善于因材施教。而李纨更善于科举仕途教育。

林黛玉肯定不如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的李纨,更术业有专攻。

是以,李纨选择住稻香村的原因,唯有林黛玉一语道破秘密: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稻香村洗尽富贵铅华,成为李纨给儿子贾兰营造的最佳耕读传家的成长环境。

贾兰在稻香村受李纨全面的教育和培养,脱离贾府富贵传家的熏染,也就避免了富贵而淫的风险。

李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自然拥有一套完整且专业的培养子弟读书科举的教育方针。

李纨从根源处给予贾兰教育,才是未来贾兰成才的原因。

待贾府抄家,家破人亡。一时间所有人都失去一切。

李纨母子“昨怜破袄寒”的窘迫,何尝不是贾宝玉“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困境。

可与贾宝玉的崩溃相比,贾兰并没有一蹶不振。功劳自然属于李纨的未雨绸缪。

李纨的梅花签,“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淇的《梅》。表面是写李纨守寡后淡泊自守的人生观。


但真正的意思,是引出“竹篱茅舍自甘心”的下一句,“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梅花原本生于竹篱茅舍之侧,并没想扬名天下。只因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名传千古,被后世诗人歌颂。以至于王淇都不得不写“梅”咏“梅”赞“梅”。

这些赞美,对梅花来说,既无关并非本心。

就像李纨日后教养贾兰成才后,她的【晚韶华】极为辉煌。不但是凤冠霞帔得封诰命,更是获得嘉奖和传颂,一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但这些殊荣无疑不是李纨的初衷。

她只是做了身为母亲为儿子应该做的。身为妻子为丈夫应该做的。身为媳妇为贾家应该做的。

而她能做到这三点,已经超出贾母以下贾府所有媳妇,贾母也不如她破而后立的功劳。

只可惜林黛玉,如果能与李纨联手,贾府未来将会更加的余泽绵长。不提也罢!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7-24 20:38・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12: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有两样宝贝可救贾府,就放在稻香村门口,贾家却无人识得好处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李纨选择稻香村,除了与自己的志向和身份相契,最大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儿子贾兰。

稻香村的田舍农家风气,洗尽贾家富贵奢靡,对贾兰规避富贵而淫有极大好处。

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自有一套教养子女成才的有效办法。

父亲李守中对她的教育便可见端倪。


(第四回)族中男女无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续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为德” ,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 ,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表面看李守中因循守旧不开化,实际是对家族的门风和教养的自信,才让他摒弃了薛家教育薛宝钗那样的填鸭式教育,也迥异于林家无子,将林黛玉作儿子般培养的聊以自慰。

李守中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注意不是“是德”,就是他相信李家的家风氛围,不需要太教育女儿,都能成长为有德有才之人。

事实也是如此。李纨守寡后的表现当的起贤德。更让贾母和王夫人敬伏和满意。

而李纨教育贾兰的方式,明显是受李家“家风”培养的影响。用稻香村的朴实无华,去掉贾兰“富贵而淫”的成长风险。


先教儿子做人,再训练儿子心性,最后培养儿子成才,李纨这三步尽管只能在科举仕途上建功,却是末世贾府最需要的救命稻草。

而李纨当时也没意识到,稻香村外有两样“宝贝”,实际是她日后否极泰来的助力。别人尽管羡慕,却谁也夺不走,抢不去。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第十七回)忽见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林黛玉形容李纨具备培养子孙成才兴旺的这两句诗,恰是稻香村所呈现的风光。

尽管不免人力穿凿,却是贾家金玉富贵之外难得的返璞归真。

至于那两件对李纨来说贵如珍宝物事,就是“几百枝杏花和那口土井”。


《红楼梦》一贯善于隐喻和伏笔,但最珍贵的只有三样东西是难得的佳谶。

一,佛手,福寿之意。唯有贾探春和巧姐得了“真佛手”。有福有寿。

二,杏花,幸运之意。以贾探春、李纨、娇杏等为首,都有幸运。另外杏和梅为天上蟠桃种,梅和桃与杏一样得幸运。对应的是“莲”的不幸。

三,泉与井。传承之意。没有幸运却代表能够福泽子孙之意。原文只有两处有。

一处是潇湘馆后院退步处,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一处就是李纨稻香村外的这口土井。

原文尽管还写了金钏投井,贾宝玉水仙庵井口祭奠金钏儿,却只是托词并无实际描写。

稻香村这口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可取水灌溉,用之不竭,才是佳谶。


林黛玉的“泉”,李纨的“井”,隐喻二人“木石姻缘”为贾府传承福泽的意义。

当日林黛玉在荣禧堂看见穆莳为贾家题写的“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就是祝福贾家子孙能够青出于蓝受教养成才,所说的意思,就是李纨这样教养贾兰成才之功。

穆莳者,木石也。可见真正有资格入主荣禧堂的女主人,就是林黛玉、李纨所代表的“木石”姻缘。王夫人虽说女主人,却并不在荣禧堂坐息,只因她的教育传承不配。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是木石。

李纨和贾珠的姻缘也是木石。

正因贾珠的死,第一个“木石姻缘”前功尽弃,才促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第二段“木石姻缘”。只可惜到底遭到了金玉良姻的狙击,不得结果。

林黛玉的折戟沉沙,反而成全了李纨的“死灰复燃”,就源于“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绽放的幸运。


李纨一出场就是寡妇。儿子贾兰在贾珠死后,第五代孙也无法继承第四代的荣国府。

母子二人不但被边缘,每年收的四五百两银子看似不少,与偌大荣国府的家业相比,九牛一毛。

李纨就算给儿子积攒一万两银子,与富贵的贾家也没法比。他们母子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贾兰自己成才。

李纨虽有“炼石”之能,也要贾兰是那块“补天石”的材料。好在李纨之幸,让他们母子相得益彰,最终得以成功。

贾兰成才,复兴贾家。就如同那口土井,福泽了子孙。

李纨能够否极泰来,且获得【晚韶华】,则得益于她自己的呕心沥血,如同土井一般润泽子孙,更得益于曹雪芹给了她“喷火蒸霞”的幸运。


李纨的【晚韶华】,并不只是贾母那种得封诰命。而是要更荣耀的爆得大名。

梅花签“竹篱茅舍自甘心”,是借梅花因林逋的《山园小梅》传诵千古,暗示李纨教养贾兰成才的故事,像梅花一样被后世传颂和赞美。这可比贾母更荣耀了。

至于是不是黄泉路近的【晚韶华】,作为母亲并不看重。儿子成才,比什么都更让她欣慰和瞑目。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7-28 09:57・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2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结束后,回看30岁李纨与28岁王熙凤,才懂得美人在骨不在皮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李纨是荣国府长孙媳妇,王熙凤是荣国府嫡长孙媳妇。妯娌二人看似只差一字,在家族地位上李纨就差了王熙凤一筹。

如果不是贾政分了贾赦的荣国府当家人继承,李纨与那璜大奶奶也没什么差别,都会成为宁荣二府的边缘人。


不光李纨,王夫人本该也如此。

只是随着荣国府的两房分治,二房才有与长房平起平坐的机会。

王熙凤嫁给贾琏,便失去当家荣国府的资格。

李纨嫁给贾珠后,便成为荣国府未来的女主人。

原本这就是李纨与王熙凤二人的现实。

家族地位上,李纨不如王熙凤。

继承财富上,王熙凤不如李纨。

然而,不久命运在她们妯娌身上竟然一次次的反转,最终表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珠比贾琏年长,但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来看,贾琏彼时二十出头,贾珠也才去世。兄弟二人年纪差不太多。

彼时林黛玉是七岁,贾兰最多两三岁。

据此推测李纨与王熙凤的年纪,大差不差两三岁。

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薛宝钗十三岁,林黛玉十岁。那时候王熙凤嫁进荣国府第五年,大概二十出头,贾兰五岁,推测李纨也就二十二岁左右。

林黛玉进贾府到离开,前后十年。

薛宝钗进贾府到嫁给贾宝玉、贾家抄家,前后八年。

由此也能推测贾府抄家时,李纨大概只有三十岁那样,王熙凤却是不到三十岁就死了。


当然,如此推测并没什么意思,只是要讲清楚《红楼梦》的故事发生过程中,李纨和王熙凤都只是二十多岁的样子。但两妯娌的命运却几经反转。

贾珠一死,荣国府当家人的继承就落到贾宝玉头上。

贾兰作为第五代,无法继承三代贾政传下的荣国公第四代世袭爵产。他们母子无疑被边缘出荣国府的权力核心。

贾兰失去荣国府世袭继承顺序,李纨更失去荣国府未来女主人的身份和管家权。

贾府规矩寡妇不当家,贾宝玉还没有娶亲,于是王熙凤“披挂上阵”被借调到荣国府代替李纨管家。妯娌二人的命运开始第二次兑换。

李纨由盛转衰,王熙凤由衰转盛。

琏二奶奶自此威名赫赫,大权独揽。珠大奶奶心如枯槁,教子奉亲。


按说两人命运已经无法再更改,李纨既做了豪门寡妇便注定无法翻身。

王熙凤掌权只会越来越好,她也有无数机会谋划未来,不像李纨几乎没有机会……除了儿子。

而李纨与王熙凤的唯一变数,就在儿子身上。

李纨有儿子,王熙凤没儿子。

那个时代有儿子的女人可以从容,终身有依靠。没有儿子的女人受歧视非议,被千夫所指。

随着时间流逝,李纨的优势越来越凸显,王熙凤的颓势也越来越凸显。

李纨安心教子,两耳不闻窗外事,贾府的纷争与她无关。

王熙凤歇斯底里,妒忌、敛财,酷政,草菅人命……无所不用其极。

李纨的安心在儿子身上。

王熙凤的糟心在生不出儿子。


于是,李纨的泰然处之就成了王熙凤的魔咒,让她越来越顾此失彼错上加错,最终万劫不复。

当30岁的李纨,眼睁睁看着28岁的王熙凤惨死,她们妯娌的命运再一次迎来反转。

李纨否极泰来,王熙凤盛极而衰。

也许贾府抄家后环境严酷,活着远比死了更难。但起码李纨还活着,王熙凤却死了。

王熙凤死于不积阴骘,坏事做尽。尤其她杀贾瑞和尤二姐腹中孩子,戕害贾府宗庙血食,罪有应得。

李纨活着的使命,则与王熙凤背道而驰,她将要“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肩负着成为贾府未来死灰复燃的护道人的艰巨使命。

王熙凤的罪在“绝”了贾家命脉。

李纨的功在“续”了贾家命脉。


这是曹雪芹给予她们二人不同的人生安排。

李纨将成为贾府功臣,王熙凤则是贾府罪人。

脂砚斋评价王熙凤“贾宅第一罪人”,并不冤枉了她。

反观李纨在贾府抄家后,一度“昨怜破袄寒”,说明生活一度难以为继。

而她不但咬牙挺过来,更在明知贾兰罪臣之后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仍旧督促儿子读书准备,以柔弱的肩膀挺起了生活的重负,是为“竹篱茅舍自甘心”,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

李纨的付出也终有回报,在贾府抄家若干年后,荣国府被平反,获得科举资格的贾兰厚积薄发金榜题名,此后高官厚禄。

李纨因此母凭子贵不但得封诰命,更是被当作母亲楷模而被嘉奖和歌颂,成为贾府最荣耀的象征。


“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本意,是说梅花因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而传颂千古,李纨同样获得赞最高荣誉。

至此,李纨与王熙凤二人命运几番交错,真正诠释了美人在骨不在皮的真意。

李纨的美在“骨”,有梅的风骨。

王熙凤的美在“皮”,看似凤凰实际凡鸟。

机会在眼前,但事在人为,诚不我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03 12:2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一)----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 (2017-08-05 08:49:24)
标签: 眀朝 东林党 明史 天启 魏忠贤        分类: 独家明史真相
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一)----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



让大家久等了,因为同时要破解红楼梦和还原明史真相,受时间精力所限,进度难以保证,还请朋友们多多体谅,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坚持写下去。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首度揭开不为人知的导致明亡的第五大案----拨乱返正,会分成几大部分展开,请耐心听我解来,就先从李纨父亲的“国子监祭酒”的历史玄机讲起吧。



《红楼梦》第四回中朱慈炤特意介绍了李纨的家庭背景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甲侧:妙!盖云人能以理自守,安得为情所 陷哉!】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果然是书香名门,那么这父亲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有何寓意呢?



我前面已经解过了,李纨影射的是天启的皇后张嫣张宝珠,详见我的博文《“桃李春风”的寡妇完人李纨是谁?》。真实的历史中的皇后张嫣的父亲张国纪在天启朝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后崇祯朝封太康伯,跟国子监毫无关系,朱慈炤却写“曾为国子监祭酒”是为何故呢?



看很多野史和传奇小说的描述,似乎天启与皇后张嫣关系不错,但是明朝的官方记载《天启实录》却给我们揭示了完全不同的事实。

请看:



天启二年五月

○先是刑部尚书王纪为犯人张拱宸等求免枷号拱宸戚畹张国纪家人也。 上傅热审在前枷号在后照旧枷号三个月,满日送法司一并议罪。大学士叶向高等,言此事发自内廷臣等不能知其详悉, 皇上欲惩戚畹奸棍之害民其义甚正,臣等何敢有言?但连日闻外间人情以事关 三宫咸怀危虑况,各犯无应死之罪,而枷号乃必死之刑。今当热审钦恤之时,似当一体蒙旷荡之恩所屈者小而所全者大。 上不报并罪锦衣官。久之,向高因救御史帅众疏中复言:(皇后张嫣的家人)张拱宸等之枷号,外议以为事关三宫宜稍宽假,故臣等具揭言之。 皇上不听而反罪及锦衣,则臣等于是乎失辞矣。 皇上臣等之父 三宫则母也,父与母无有不亲厚之理,人子于父母亦无有不欲其亲厚之心。自大婚礼成以来四海臣民孰不欣欣盻望蚤耀前星以巩国本,彼道路悠悠之口。臣虽知其必不然,然不敢以必不然之故而默无一言也,疏奏不省。



皇后张嫣的家人也就是张拱宸等5人欺压百姓犯的不是必死之罪,按照明朝的惯例,皇亲国戚随意处置一下过得去就行了,就是包庇不处置也是寻常的很。但奇怪的是天启却给判的是必死之刑---枷号,可别小瞧了枷号之刑,这可是比斩首更痛苦的虐杀刑罚。想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自行查阅。这可惊呆了满朝的大臣,东林党官员王纪、叶向高等纷纷上疏劝说希望能救下张拱宸等,天启不但不听,反而连锦衣卫一起降罪。于是叶向高纠集众御使们联合上疏,以皇帝和皇后应当亲厚为由向天启施压,结果天启根本不理会,坚持把犯的并不是死罪的皇后张嫣的家人张拱宸等五人用枷号活活虐死。此时距离张嫣于天启元年四月被立为皇后才刚过一年。这时难道不该是两人的蜜月期中么?

《明宫词》中的“丝鬃银勒动衔尘,禁树投丸不畏人。向说椒房此无赖,如今不是霍家人。〖(魏)忠贤曾枷死皇亲五人。〗”说的其实就是皇后张嫣的家人东林党张拱宸等5人被天启判枷死之事,还是依照东林党的老规矩,直接转嫁到了魏忠贤的头上,如果不看《明实录》,还真以为是魏忠贤一手遮天迫害皇后家人呢。



那么为何天启会如此残酷的对待皇后张嫣的家人,为何东林党又是倾尽全力联合起来营救张拱宸等人呢?

请看天启年间的一份收录了309名东林党人的名单:

顾宪成 邹元标 赵南星 李三才 叶向高 汪文言 杨涟 左光斗 魏大中 周朝瑞 袁化中 公鼐 高攀龙 顾大章 黄尊素 周顺昌 缪昌期 周宗建 丁学乾 吴裕中 万景 吴怀贤 刘铎 周起元 夏之令 李应升 熊廷弼 鹿继善 吕维祺 孙承宗 贺逢圣 汪乔年 范景文 焦源溥 侯震炀 贺良 蔡懋德 惠世扬 李亥 顾宗孟 魏光绪 练国事 蒋允仪 解学龙 刘懋 赵洪范 吴尔成 刘宗周 万言扬 陈于廷 朱国桢 孙龙 王纪 黄公辅 涂世业 季希孔 汤兆京 章嘉祯 王象春 孙启相 孙鼎相 乔允升 钱谦益 曹于汴 黄正宾 邹维琏 孙慎行 房可庄 憎樱 丁元荐 游士任 王之雅 崔景荣 刘宪龙 程正己 涂一榛 方震行 王允成 徐宪卿 陈必谦 冯从吾 郑三俊 文震孟 郑曼 毛士龙 李炳恭 李邦华 史纪事 夏嘉遇 甄淑 刘思海 许誉卿 熊奋渭 郝士膏 章允行 熊德扬 欧阳调律 刘璞 张慎言 马鸣起 江秉谦 李日宣 乔可聘 刘芳 薛敷教 沈思孝 顾允成 徐石麟 周嘉谟 刘一景 翟学程 韩矿 杨惟休 蔡毅中 宋磐 【张拱宸】

沈正宗 王恰 王心一 李宗延 倪思 张鹏云 程注 赵世用 方员度 沈维炳 朱钦相 姚思仁 胡良机 杨姜 萧基 李遇知 霍守典 汪应蛟 杨维新 蒋大中  姚希孟  胡永顺 麻僖 魏应知 王时熙 陈士元 杨建烈 宋师襄 乔承诏 潘云翼 吴良辅 李乔仑 翁正春 朱大典 陈奇瑜 吴弘业 孙绍统 洪如钟 欧阳东凤 杜三策 朱国弼 林汝翼 杨栋朝 王振奇 赵彦 唐绍尧  周洪谟  陈道亨 岳元声 张问达 周汝弼 张继孟 刘廷佐 史永安 田珍 段然 方逢年 李继贞 顾锡畴 黄承业 李若星 师众 毕佐周 李承恩 王之采 邓美 何栋如 吴用先 孟淑孔 许俞敬 熊明遇 何士晋 黄龙光 杨时乔 卢化螯 徐良彦 钱士晋 施天德 王图 翟凤冲 陈一元 陈长祚 毕懋康 李腾芳 赵昌运 彭遵古 程国祥 朱光祚 徐如珂 钟羽正 蒋正阳 林乔枝 韩策 汪先岸 郭正域 孙丕扬 胡祈 王元翰 王宗贤 余懋衡 孙玮 李孔度 李仙品 周道登 朱世守 杨一鹏 陆完学 陈良弼 陈言
李玄 王祚昌 霍瑛 杨新期 谈自省 马孟祯 韩奇象 方有度 金世俊 米万钟 王继谟 李思诚 方大任 陶朗先 陈熙昌 张国纯 何如宠 戴忠 冯琦 刘元珍 姜志礼 于孔兼 耿如杞 区九伦 梅之焕 姜习孔 金世衡 侯恪 韩霖 易应昌 江东之 宋焘 钱龙锡 姜逢元 陈一敬 刘策 陈子庄 黄道周 王淑汴 满朝荐 沈演 刘洪训 成基命 王国兴 【张国纪】

杨嘉祚 汪康谣 史孟麟 安希范 李复阳 林宰 张永祯 刘起服 陈新芝 朱灏 刘宪章 韩钟勋 周孔教 黄毓祺 贺王醇 赵德麟 孟称光 刘斯陛 戴韵 陈仁锡 刘弘化 吴道坤 张道睿 李守俊 刘之凤 王钟庞 吴弘济 刘士章 张世经 徐遵阳 候洵 徐缙芳 萧近 彭汝南 沈应时 薛文周 陈邦瞻 赵清衡 何吾雏


从这份名单,我吃惊地发现皇后张嫣的家人----因欺压百姓而被天启枷死的张拱宸的排名竟然还远在姚希孟、陈奇瑜、方逢年、钱龙锡、黄道周这些东林党大佬之前,没有一定的官职名位是不可能被列入这份东林党的名单的。这排名顺序足以说明张嫣的家人的东林党的背景之深。



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天启对皇后张嫣的家人的严酷不断重演,甚至还差点处死张嫣的父亲张国纪。



“天启六年六月○癸酉.中军右都督张国纪给假治丧因乞进爵,荫官继祖母封一品夫人李氏祭葬。愿自备夫役物料于河南省城之通衢。盖造牌坊一座就将 六礼 恩诏刊刻于上,并请驰驿往还。得旨:驿递繁苦,张国纪欲回籍治丧,自办行李,以展孝思,祭葬照例给与。封爵出朝廷不得妄为。陈乞六礼刊刻牌坊尤为不谙事体,以后司房有仍前拨置的定行究处。”



王恭厂大爆炸后不久,张国纪上表乞求天启给自己晋爵,而且胃口还很大,伯爵都还未当上就直接要求天启封他侯爵。明朝外戚中两百多年来得封侯爵的只有四人,天启对张嫣的家人一贯是鄙夷厌憎,想想四年前张拱宸等5人的悲惨下场,忘了前车之鉴的张国纪得多没眼色才会这样狮子大开口,还要求国家的驿站为他服务。果然,天启皇帝直接驳回张国纪的要求,外加一通丝毫不给情面的斥责。



不久,张国纪及其家奴因作恶多端而被弹劾,“天启六年九月○东厂太监魏忠贤掜皇亲张国纪听信家人徐自强、刘应乾、赵三省千与人事仍矫传 中宫懿旨谓自强主谋妄生事端,著东厂拏究镇抚司文致自强等罪,云自强谋同应乾诱惑国纪娶发出宫女为妾,又曾喝令三省殴毙无辜,及强买民房逼勒诈骗诸种种不法。得旨徐自强等送刑部如律拟罪。张国纪身系皇亲,宜恪遵礼义,不得滥用匪人,本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姑著自行改省于是部,拟自强斩,应乾三省绞。”张家犯法的三个家奴一个被斩首,两个被绞死,张国纪本人差点被送去国子监思想教育,真不知明朝还有那位后戚混得如此丢人。



《红楼梦》中写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原来就是为了讥讽张国纪“本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的丢脸一事,又写李守中的“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张国纪和他那被天启判处枷死的亲戚张拱宸都是东林党,东林党起于书院,门口的对联写的不也是“风声雨声读书声”么?东林党自然是“无有不读诗书者”了,朱慈炤的文中还真是处处有对应啊!



对照一下不受宠的王恭妃的亲戚犯法被言官弹劾,万历包庇不管;嘉靖的原配---陈后因为嫉妒骄横而被嘉靖赶出坤宁宫,忧悸而死。可即使如此被嘉靖嫌憎,当陈皇后的家人为抢民田而纵使家奴打死平民后,嘉靖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把家奴关了几天,后来又放了,并没有治罪。天启对张嫣的家人和家奴可谓严苛冷酷,虽说是天启维护平民百姓利益的表现,却也不难看出天启对张嫣及其家人的警告震慑。



“天启七年二月初二○御史梁梦环疏紏戚臣张国纪草菅人命、鱼肉小民、擅收皇税、强取民房。前府臣刘志选疏谓其谋纳宫婢,又谓有訾及于丹山之穴蓝田之种等语。得旨张国纪怙恃国恩,累千三尺,草菅人命,鱼肉细民,擅收皇税,私纳宫婢,过恶多端,于法难贷,朕念中宫懿亲,国家大体,姑着回原籍。俾痛改旧愆保全终始,毋再不悛,自贻后悔。”



幸亏魏忠贤的同乡----大学士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0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三)----骗尽世人的明朝最美皇后张嫣的选美真相 (2017-08-11 09:03:33)
标签: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天启 朱三太子        分类: 独家明史真相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是崇祯皇帝的四皇子朱慈炤,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戊申(初六),○礼部请选淑女以正宫壸,上从之。”天启皇帝要选皇后,诏选天下十三到十六岁的淑女。

根据《明懿安皇后外传》记载:征集了参选淑女约五千人,其中的张嫣无比美貌:“厥体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发如春云,眼同秋水,口如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硕广额,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轻云之出远岫,吐音如白石之过幽泉。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诸病。 ”后世人据此评定张嫣是明朝最美皇后。

关于对张嫣描述最详细的就数这本《明懿安皇后外传》了,这是大多数人了解张嫣的主要依据。那么这《明懿安皇后外传》到底是何来历呢?

《明懿安皇后外传》是纪晓岚根据龚鼎孳撰写的《圣后艰贞记》略作修正而成的。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复社骨干,复社也就是俗称的“小东林党”。龚鼎孳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龚鼎孳明亡后先降大顺后降满清,气节沦丧,至于极点。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龚鼎孳在《圣后艰贞记》中“自叙:素客太康伯张国纪幕,知其家事”,自我介绍曾作过懿安皇后张嫣之父张国纪的幕僚,要世人相信他写的《圣后艰贞记》是真实可靠的。

让我们欣赏一下经过纪晓岚“正其误、删其留,并博考诸史之可信者”修正过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的一段精彩描写:“有明一代官壼之政,远轶汉唐。其开国及中兴之际,代有圣后辉贲彤史。若其德之贞而遇之艰,照惟懿安皇后为尤著云。按懿安皇后,张氏,熹宗哲皇帝之配也。讳嫣,字祖娥,小字宝珠。河南祥符县人。父张国纪,明诸生也。家贫甚,晨起为人征租,见弃女于道旁,卧霜雪中。不死亦不啼。怪而视之。适有异僧过其侧,谓国纪曰:“此女当大贵,并将大子之门,可收养之。”又问之乃曰:“此女在兜串天宫为司花仙女,因尘心未净,历数百年一劫,谪堕人间。昔在西汉之初曾降世,为宣平侯张敖之女,孝惠帝娶以为后,稚年守寡,幽闭空宫,年四十一而薨;及南北朝时又降为北齐文宣李皇后,身遭冤辱磨折犹多,年五十四而薨。南宋时复降为士人妻,年二十七殉金人之难。今又偶动尘心,将使饱经忧患,多受诬谤,他日谴期既满,即归真耳。”异僧语毕,行数步,忽不见。国纪乃取女归,育之于家。时万历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其女即懿安皇后也。。。。窈窕端丽,绝世无双。因纪有甥幼孤,养于家,年相若,议以为配,而生辄大病,乃罢议。后亦远嫌,不与相见。家人或过后房,想见红光满室,惊晕扑地,如是者三。国纪亦尝见之,乃忆异僧之言,意必大贵人,始抚为女。”

这难道不是小时候常看的《传奇文学》?这哪里是记载历史,根本就是在写小说!张嫣难不成就是靠打这张“仙女”牌才连过八关当的皇后?这不就是周后的“天下贵人”的初级版么,东林党还真是仙女制造工厂啊。书中倒是坦承张嫣是张国纪收养的,只不过把张嫣的生父由强盗孙二改换做了天庭的神仙而已。

纪晓岚特意修正《圣后艰贞记》作《明懿安皇后外传》美化张嫣也是有原因的:纪晓岚与东林党也是有历史渊源的,他的外祖母就是东林党的太监曹化淳的侄孙女。正是由于曹化淳和张嫣、周后的精诚合作才让崇祯被东林党彻底蒙蔽,纪晓岚对张嫣是有派系感情的。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到:“先外祖母言,曹化淳死,其家以前明玉带殉。越数年,墓前恒见一白蛇。墓为水啮,棺坏朽,改葬之日,他珍物俱在,视玉带则亡矣。” 不忘把老祖宗曹化淳也神话了一把。

既然东林党能神话张嫣的出身,那么美化她的外貌也就更不在话下了。真实的张嫣并没有这般出挑,天启就是因为从决赛中的三人里看不出什么高下优劣而难以取舍,这才叫赵选侍和太监刘克敬帮他拿主意,张嫣真如东林党宣传得这么好的话,天启一眼就能决定的事,何必劳旁人出主意?正史中从未说过张嫣美貌,即使是东林党主笔的满清官修明史也只是写其“性严正”罢了,并没有一个字提到张嫣美貌。

明朝的后妃们都是万里挑一的大美女,但是《明史后妃传》却惜墨如金,吝啬于对后妃们的才貌作描述,可能是由于后妃们都很美,没必要再浪费笔墨。《明史后妃传》中只强调了四位后妃的美貌,除了“宣宗孝恭皇后孙氏,幼有美色; 宪宗妃孝惠邵太后,有容色;嘉靖曹妃有色”“(田秀英)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

说什么张嫣“窈窕端丽,绝世无双”,不过是东林党的夸张罢了,张嫣再美,在明朝也绝进不了前四。东林党如此夸大张嫣美貌,无非是想渲染张嫣成为皇后乃是天经地义不可置疑的,但他们终归不敢在正史中写张嫣美貌,毕竟外貌的高下只要长了眼的人都不难分辨。东林党最终也只能通过写写小说或是编编神话来骗骗不了解真相的世人了,不幸的是,他们的骗术一向都很很成功。

天启五年以前是众正盈朝的东林党时代,天启元年的皇后大选就是在东林党的把持下进行的。由于当年是个闰二月,从二月初六开始至四月初六结束,选后一事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天启元年四月初三日,甲戌,“(刘)昭妃方摄太后宝,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得三人为最上选。” “○风霾○日中有黑气摩荡,傍晚赤星见于东方,连日久矣。钦天监不以闻,御史徐扬先陈时事及之。  ○是日,元辉殿选定淑女三位。河南祥符县张氏(即张嫣张宝珠),顺天府大兴县王氏,南京鹰扬卫叚氏备选。

○乙亥(第二天的四月初四)。禮部署部事左侍郎周道登疏陳修省。 一修實政以回天意。。。。得旨:天象示儆,朕心倍惕。大小臣工悉心修禳务举实政,以回天意。”○是日午时宁夏洪广堡风霾大作坠灰片如瓜子纷纷不绝踰时而止日将沉作红黄色外如炊烟围罩亩许日光所射如火焰夜分而没同日延绥孤山城陷三十五丈入地二丈七尺。

○丁丑(四月初六),今选得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监生张国纪长女为皇后。大婚有期合行礼仪尔礼部会同翰林院定议以闻。“

从全国海选出的五千名美女要经过“八关”选秀,最后劉昭妃择定河南张嫣、北京王氏、南京段氏三人进入决赛,请记住这个劉昭妃劉姥姥,我将在后面详细揭示她不可告人的秘密。劉姥姥选妃这一天天象示警,白天日中有黑气,傍晚东方出现赤星,大凶之象令朝野震动。一天之后的四月初六,十六岁的天启皇帝亲自为自己选后,最终张嫣被选为皇后,而这其中东林党的后宫同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是两人,秉笔太监劉克敬乃是其中之一。劉若愚在《酌中志》写得清楚:“熹庙中宫张娘娘今懿安皇后者,秉笔劉克敬奉差选中二位中之一位。”《明懿安皇后外传》亦载:“于是入选者仅五十人,皆得为妃嫔矣。是时司礼秉笔刘克敬总理选婚事,每见后,辄额首称叹,选冠其曹,引见神庙昭姬刘氏。昭纪方摄太后宝,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得三人为最上选。后及王氏、段氏也。(劉)太妃以状达于帝所。”是劉克敬将张嫣排为五十人中的冠军,并且积极地向劉昭妃引荐,从而使得张嫣不但从五十人中胜出,更以第一的身份进入决赛,被劉昭妃大力推荐给天启。

另一个是泰昌帝的赵选侍,东林党李逊之的《三朝野记》卷5中记载:“决之于穆庙赵贵妃,妃云:‘此女端重’。”《明懿安皇后外传》亦载:“(天启)帝复引见三人,自话选之。初熹宗乳母客氏,年三十,以妖艳惑帝,封奉圣夫人。及选婚,客氏从旁评骘,见后大惊,忌之,乃颦蹙曰:“此女年十五而已若是,他日长成必更肥硕,少风趣,安得为正选?”指王氏曰:“此女甚婀娜。”帝念早属后,乃复请光庙赵选侍决之。(赵)选侍曰:“三人皆姝艳绝伦,古之昭君、玉环不能过。若论端庄有福、贞洁不佻,则张氏女又其上也。”乃定后为中宫,而以王氏为良妃,段氏为纯纪。”



由此可以看出,被东林党神话成仙女的张嫣其实并不比王氏和段氏强,而且很有问题。从民间海选皇后的规矩是很苛刻的,根据规矩“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循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去之。”肥胖和瘦瘠都是不合格的,而声称家庭“贫甚”的张嫣却长得“肥硕”,客氏指出了张嫣的问题,而天启本人也十分犹豫,但因为先有劉昭妃的大力推荐、后有赵选侍的极力夸赞,天启皇帝还是决定少数服从多数,最终将张嫣选为自己的皇后,而王氏和段氏二人则为妃。东林党因此拿下了关键的一盘,而这次胜利为东林党日后翻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嫣成为皇后之后,立刻着手清理魏忠贤和客氏二人,险些丧命的客氏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危险,可她再得势也不过是个奶妈,而魏忠贤只是一个太监,他们二人根本动不了皇后张嫣,也不能把东林党官员们怎么样,可即使这样,东林党仍不罢休,一定要让客氏出宫。

天启元年六月○甲午。山西道御史毕佐周言臣初阅皇亲张国纪疏,以为孙二等之图脱大辟,宋八等之希徼厚利,愚民煽惑,醉梦若狂,遂触禁冒讳若此。近见锦衣卫研审一疏,则杨正朝、侯长仔者实从中为之鼓说,岂中涓奥窔之地,另有为倾陷之谋者。乃奸璫遂鼓其焰耶。抑臣因中宫而兼为奉圣夫人客氏虑。 皇上不忘客氏之功荣以夫人之号并荣其父以锦衣卫千户之职,其徼恩隆重国家二百年来未有之。创典说者以此窥 陛下之优礼客氏,并疑客氏之长恋宫禁。今中宫立矣,且三宫并立矣,于以奠坤闱而调, 圣躬自有贤淑在,客氏欲不乞告将置身何地乎?皇上试诘问诸廷臣: 皇祖册立 孝端皇后之后有保姆在侧否?法 祖揆今, 皇上宜断然决矣。傥皇上报功无已之深衷不能遽割,如科臣言,优以金帛,不则赐以官第一区、赡田数顷,令其安享终身、优游岁月,可也。若使其依违宫掖日复一日,冒擅权揽势之疑开睥睨窥伺之隙,恐非客氏之自为善后计,亦非皇上之为客氏善后计矣。得旨:杨正朝等法司一并究,拟奉圣夫人封荫累朝旧制,何云创典?同时吏科都给事中薛凤翔等、河南道御史刘兰等各上疏言客氏当就外宅,报已有旨。

○乙未。大学士刘一燝等言奉圣夫人保护 圣躬勤劳绩著,恭诵圣谕,当时艰辛与 皇上倚赖,概可想见。惟自中闱正位宫阃肃雍掖庭既已备,官内职无可参与,此一时也奉身而退,荣封世荫、赐第锦归、释从前调护之苦心,享此后优游之顺境,此殆曲体所必至,而遵明祖宗家法用惬中外人情,则亦不惟厚其始终,而全其名誉矣。随传谕内阁:朕览奉圣夫人客氏面奏屡恳出去,朕以三宫年幼暂留调护。待皇祖妣梓宫发引神主回京奉安毕择日出去。卿等传示各衙门不得纷纭渎扰。

皇后张嫣的强盗生父暴露并不是大问题,以假冒之名杀了就是,魏忠贤的靠山----与西李亲厚的天启信任依恋的奶妈客氏才是东林党的心头大患。因为制造了移宫案而始终不安的东林党借皇亲孙二案,声称连中宫皇后都招致流言妄语,久居宫中的奶妈客氏更易惹人口舌,应该遣出皇宫才是。薛凤翔等、刘兰等、大学士刘一燝等更是轮番轰炸,但都被天启以累朝旧制、新娶的后妃三人年幼需要客氏照顾的理由一一挡了回去。

东林党的步步紧逼终于将客氏彻底推到了对立面,让她与魏忠贤两人坚定地站到了反东林党的最前线。几年之后,获得了天启充分信任的魏忠贤大权在握,虽然他依然动不了皇后张嫣,但身为大内总管的他却有权处置太监王安、刘克敬和没有封号的赵选侍这些东林党的党羽,“赵选侍未得封号,极与逆贤、客氏不合,先帝即位之后,矫旨逼缢杀之。”“(魏忠贤)杀王太监安,复驱逐原选熹庙张后之刘克敬于凤阳而亦矫旨杀之。”

东林党道貌岸然地反对后宫干政,可是皇后张嫣和周后肆无忌惮的干涉朝政却被他们歌颂为“圣后”和“除魏逆,称贤功”,东林党伪君子们玩的好双标啊!

五年后的天启六年,东林党选妃的黑幕将会再次重演,唯一不同的是朱由检本人毫无参与权、更无决定权,不变的是魏忠贤和客氏二人依然没有参与权和决定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林党笑到了最后,将天启的未竟事业彻底埋葬,重启众正盈朝的旧面貌。



待续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1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杏花”李纨的“稻香村”里的大秘密 (2016-11-10 09:21:40)
标签: 东林党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人文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稻香村”这名字可有大名堂,先看书中第十七回的详细描写:“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己夹:配的好!】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因为有红的“如喷火蒸霞一般”的红色杏花盛开,于是众人为它取名“杏花村”。这名字马上就会让人想起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清明》暗示了大观园处于明清两朝交替的时代背景。

  可宝玉却不满意,他要通过改名以进一步揭穿李纨这个杏花村的老底!“(宝玉)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 【己夹:妙在一“在”字。】四字。”宝玉的“杏帘”是从杏花村的酒旗化用来的,这杏帘----杏花酒旗到底有何玄机?

  让我们先看看杏花究竟有何深意!杏花很接近桃花和梅花,不易分辨。但杏花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却是别的花没有的,杏花会变色!!!杏花是变色花!!!杏花先红后白: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调落时就成雪白一片。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咏杏五绝》中写道:“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就非常形象的描述了杏花的变色特点。

   杏花先红后白,聪明的朋友看到这就一定明白了:杏花是先朱明“红”后满清“白”的变节花!'杏花”李纨的“稻香村”里的大秘密



  杏花的花型外观看似梅花又似桃花不易分辨,李纨在第六十三回里抽到的是“老梅”,乃是对应殉国的梅花元妃张嫣!可是杏花李纨最终会由红转白变节投清,变作“桃红又一春”的桃花贰臣花袭人,这是在暗喻李纨之子----最是“不言利只言义”的圣贤君子东林党们后来一个个都变成了“光闪闪腰悬金印”做了后金奴才的伪君子贾兰!

  那么宝玉提出的“杏帘在望”即“红杏梢头正挂酒旗”的深意就清楚了:旗就是“满清八旗”,杏花东林党正高高挂着满清的八旗!脂批的【妙在一个“在”字】正是痛挞东林党的奴才状正在当前进行时态!



  李纨自号的“稻香老农”乃是取自宝玉命名的“稻香村”,“稻香老农”谐音“盗乡老农”,令人联想到盗匪农民军李自成,可是朱慈炤偏偏写了稻香村“墙头上皆稻茎掩护”,脂批还特地强调这个“稻茎掩护” 【配的好】!

这一是影射皇后张嫣实乃盗匪孙二女儿的史实,后面我会详细分析;

二来寓意李纨看似盗匪李自成却只是作者以盗匪作掩护,实际上是曲笔指出:李纨所影射的东林党给朱明带来的危害其实是同盗匪---农民军头领李自成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朱明不仅是亡于盗匪李自成,更是亡于张嫣的清流东林党!



  宝玉又为李纨住的“稻香村”题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对联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稻香村”的东林党实质。'杏花”李纨的“稻香村”里的大秘密

  ----“浣葛”是化用《诗经。周南。葛覃》中的“薄浣我衣”,借用“浣葛”称颂妇德,正是影射尚“德”的天启皇后东林党张嫣, 因为东林党对张嫣极力歌颂,所以脂砚在此特批道【庚辰双行夹批:采《诗》颂圣最恰当。】,强调李纨就是东林党著史美化称颂的圣后张嫣。

  ----“采芹”:《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泮宫之水。泮宫即学宫,后人把考中秀才入学宫称“入泮”或“采芹”。宝玉所说的“采芹人”就是影射读书人东林党文官。“香护”实为“相护”,意为互相保护包庇,影射了张嫣和东林党读书人的关系。

      
      朱元璋自登基伊始,就修訂皇室家法,颁布《女诫》,“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規定後官不得干預朝政。可是我们看到明朝历史上违背祖训的公然干政的张嫣,不但没有被最是满口道德礼仪的东林党唾弃批驳,反而被东林党不断地赞誉称颂,更被称为“圣后”“贤后”!


  因为“杏花村”“稻香村”是先误国后又叛国的东林党的再造之母张嫣的居所,所以宝玉对众人齐赞的“杏花村”嗤之以鼻,“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黛玉的)‘有凤来仪’多矣。” 【己夹:公然自定名,妙!】”

  朱慈炤在第十七回为大观园题对额时,先写遍布翠竹的潇湘馆,而后紧接着就是杏花环绕的稻香村。唐代诗人钱起有一首对比杏花和幽竹的《暮春归故山草堂》恰好应景对题:“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如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写的是什么呢?春光消逝黄鸟稀,玉兰花尽杏花飞,在这百花凋零的春残时节,我那窗前的幽竹依然傲然葱茏,不畏春残。随风飘舞的杏花与“不改清阴”的幽竹形成鲜明对比,宝玉不听人言,故意说到“不及(黛玉的)‘有凤来仪’多矣。”这是朱慈炤用“有凤来仪”的幽竹的不为俗屈的坚贞高洁,狠狠鞭挞着屈俗变节、趋时易变的伪君子杏花!



  不仅说李纨不及黛玉多矣,宝玉更是指出李纨的问题所在:“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

  宝玉的这番话是对误国又叛国的东林党的痛挞:“李纨不及黛玉多矣!张嫣和东林党的圣贤忠良的贤名都是东林党自己依仗着著史权美化捏造杜撰而成就的。东林党亡国前没做过好事,亡国后也没做过好事,上不能为国分忧,下不能为民解难,怎比得了黛玉的高洁操守?”

      可叹世人都被东林党所著的官修明史和野史所欺骗,宝玉这一番对东林党的揭露自然不能为糊涂的世人贾政所接受,被颠倒黑白的东林党伪明史所欺骗的世人不仅听不进去宝玉的大实话,反而要将揭露真相的宝玉“叉出去”!


  杏花易色更盗乡,三百年来费思量,圣贤李纨东林党,怎及黛玉真凤姿?




     朱慈炤在书中写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什么意思?就是李纨天启皇后张嫣就是声称的“不言利,只言义”的标榜高德清流的东林党的宫闱代表。



     在诗社中作裁判的李纨私心喜欢宝钗,主动交好宝钗,不喜欢黛玉,比如黛玉作的海棠诗“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可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力排众议,评宝钗为首。

  这正是影射懿安为崇祯选妃的历史,张嫣最后听取刘昭妃的建议,将排在最后一名的周后选为正妃。由于真正的原因拿不出手,于是做出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来:“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




  但黛玉毕竟才高,李纨终究还是要做几分公平的样子出来的。所以第三十八回里推黛玉菊花诗为魁,黛玉考虑到上次的《海棠诗》落败原因,说:"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还是不够含蓄浑厚,结果李纨又有了新说辞:"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李纨的嘴实在是巧啊!但下一回还是又评了宝钗的咏柳絮第一。不管怎么说,毕竟周后是自己提拔的,又都是东林党背景,所以懿安太后张嫣还是更喜欢周后,这就是李纨喜欢宝钗却疏远黛玉的历史真相!



  第五十回说李纨讨厌妙玉“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为何?因为“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妙玉是才女,自然难得李纨喜欢。妙玉是谁?妙玉其实就是才女田秀英的儿子----四皇子朱慈炤!红楼梦中写妙玉孤僻不喜与人往来,但朱慈炤不安排别人,却偏偏要实为懿安太后的李纨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却是大有深意。为何?

  田妃死前为保护儿子免遭周后暗算,将儿子托付给懿安太后抚养,虽然懿安太后与周后关系好,但懿安只是不喜欢田妃母子,而周后却是要置田妃母子于死地的! 两害相较取其轻,孩子呆在懿安太后的身边,周后就是动手也是不大方便的,田妃选择让两个儿子跟随张嫣。

  从书中惜春无人关心、李纨不理妙玉的描写我们终于了解到:懿安太后张嫣对四皇子朱慈炤并不关心,但是朱慈炤毕竟已经十岁了,于是小心翼翼的朱慈炤终于活了下来,可是他那个虚岁才三岁的小弟七皇子最终还是逃不脱早夭的结局。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8 08:48 , Processed in 0.0660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