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判词解读14: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一;揭秘攒珠累丝金凤,累丝是什么?弘光帝是怎么死的?迎春拿出《太上感应篇》的秘密,太上曰:祸福无门
[color=var(--GBK03A)]长安昭阳王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9】
12.12 迎春迎春是四春之一,南明皇帝中的弘光帝,所以书中安排是福王贾赦唯一的女儿。贾府中儿媳、女儿才是皇帝,所以迎春不住在自己家,却住在王夫人家这个皇家“正”支。从反面看,这些安排设计都有合理原因。迎春的懦弱、不理事、任由下人放肆,也完全符合福王系的弘光帝朱由崧的特征。在73回,“绣春囊”之后,回目上便是“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绣桔说“那一个‘攒珠累丝金凤’竟不知那里去了”,“姑娘竟不问一声儿”。迎春的乳母不但赌博做头家,而且胆大妄为,竟然把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私自拿去典了银子。迎春呢?“竟不问一声儿”,“只是脸软,怕人恼”。绣桔说“他是试准了姑娘的性格,所以才这样!”绣桔甚至当面说迎春:“姑娘怎么这样软弱!” 迎春乳母子媳王住儿媳妇更是无法无天,“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竟跑到迎春卧室,跟绣桔、司棋大嚷大吵。“也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居然发邢夫人之私意,说姑娘使了他们的钱!说什么“没有钱只合我们奴才要”,说他们“白填了三十两”。迎春呢?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若有不闻之状”。迎春就是这样个人,这样的懦弱性格。探春说:“如今那住儿媳妇和他婆婆仗着是妈妈,又瞅着二姐姐好性儿,如此这般私自拿了首饰去赌钱,而且又捏造假账妙算,威逼着还要去讨情,和这两个丫头在卧房里大嚷大叫,二姐姐竟不能辖治!” 迎春呢?笑道:“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所以黛玉感叹:“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并提醒读者:“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黛玉说的“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不就是弘光帝朱由崧吗? 清兵屠扬州后,五月初五,“上不视朝,以串戏无暇也”。五月初九,清兵渡江。五月初十,弘光下令“闭京师各城门”,“午后,唤集梨园子弟入大内演戏”!不做部署,不守京师。到晚上,干脆弃南京城,直接逃跑了。黛玉说“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如何裁治”的话,更是挑明了:反面此人不是小姐,是个男人,在“虎狼屯于阶陛”时,“如何裁治”,黛玉说的都是反面的话。 迎春的回答:“正是”,并说“多少男人尚如此!”红楼作者写的,还是反面的话:“正是”,那个“末世”,多少男人尚如此!在“虎狼屯于阶陛”时,黛玉说的“尚谈因果”是什么?迎春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在给读者看什么? 《太上感应篇》第一句: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表面看,黛玉说的“因果”,便是《太上感应篇》的祸福、善恶之报的因果。 太上:表面之义,指太上老君,至高无上的道教至尊。“太上”本义就是至高无上,至尊之意,也指皇帝、天子。 福:祸福之“福”,迎春拿在手上以示读者,暗指“福王”之福。 所以,迎春专门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给读者看:太上、福,是福王、皇帝。给读者专门指出那个软弱、不理事的福王、弘光帝。 再看“攒珠累丝金凤”: 文中一再重复“累金凤”、“金丝凤”、“金凤”、“那凤”,这段文字一直在说这个“攒珠累丝金凤”,所以读者不要忘了目标。而且,这个“累金凤”出现在回目中,再看回目中对应的上联字,是什么?“绣春囊”! “绣春囊”在前文花了一个章节专门解过,是大观园中藏“鱼”卧“龙”的重要线索,直接向读者指出了大鱼的“首尾”。并且由傻大姐在鱼“头”处拾得,再由邢夫人接力,专门拿到了鱼“尾”处的紫菱洲,迎春住处。让读者意识到“紫菱洲”的“菱”字,状如“菱角”,正是“鱼尾”形状,从而看出大观园中这个几百米长的大“鱼”,也就看到了大观园里隐藏的这个“鱼龙”。“累金凤”跟“绣春囊”相对,可见其重要程度!读者不能轻易忽略过去,要仔细看到书中的各种提醒和重复强调。 “累金凤”也是覆“凤”射“龙”,指的是哪个“龙”? 看探春给读者的提醒: 探春笑道:“我才听见什么‘金凤’?” “但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又夹在里头?” ----什么“金凤”? ----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夹在里头”? 夹在“金凤”里头的,是什么?“累丝”! 什么“金凤”?“累丝”金凤!还是“累丝”! 那么,什么是“累丝”呢?“累丝”是一种制金工艺,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累丝”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下图便是用“累丝”工艺制作的“金凤”头饰,上嵌珠子: 下图这是一个明代的“金累丝龙纹冕”,累丝工艺精巧,做工极其精致。 探春为什么特意告诉读者“金累丝凤”? ----金勒死凤! 红楼作者常跟读者玩射覆,这里覆“凤”射“龙”,这个“龙”,这个皇帝,是被金国勒死的。 前文介绍弘光朝这段历史时,说过弘光帝是跟惠王朱常润、潞王朱常淓等人一起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的。这是现在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说法。那么,当时的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呢?《清世祖实录》:“壬戌,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及行查,果获鲁王、荆王、衡王世子金玉银印。鲁王等十一人伏诛。” 欲加之罪,太明显了!如此低劣的手法,我们一眼便能看出的把戏,满清居然玩弄于庙堂之上!怪不得茗烟说满清是东北上一个“破庙”,妙玉说是“鬼脸青”,贾母说是“阎王庙”!对“福王”,没有提及。也就是说,朱由崧很可能没有在菜市口一同被斩首。 对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的结局,《明史》作为官修史书,总该交代清楚吧?看《明史•列传•卷八》中的“诸王五”: “丙午,执由崧至南京。九月甲寅,以归京师。” 完了。押“归京师”,就完了! 朱由崧作为南明的皇帝,做了满清的囚徒,最终是怎么死的?满清最清楚!却对自己杀人灭口的恶行,在史书中居然不记录,无耻啊! 但从南明,到民间,直到现代,一直有朱由崧是“弓弦勒毙”的说法。 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写道:“次年(1646)五月,朱由崧、朱常淓以及其他降清的明朝藩王都在北京被杀。”至于朱由崧是被斩首的,还是勒死的,怎么死法,顾诚先生很聪明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终生从事南明史研究的历史学家钱海岳,其撰写的一百二十卷《南明史》,从崇祯十七年五月,纪至永历三十七年止,参阅了3400余种图书文献,弥补了《明史》与《清史稿》回避的诸多史实,在史学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学术价值。钱海岳的《南明史》:“二年五月甲子(此弘光二年,1646年),清以弓弦勒令自尽,崩年四十。是日大风,凶问至南京,父老皆为流涕。……永历十一年四月,改上今谥曰简皇帝,庙号安宗。” 《红楼梦》中采用的,显然也是“勒死”之说。同样,不是孤证,在下文解读迎春的词曲时,能得到验证。 还有,“攒珠”,突出:朱!
(迎春未完,下文继续)《红楼梦》判词解读15:迎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四,淫荡贪还构典故
长安昭阳王
2024-06-28 12:40
陕西
摘要
•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0】
迎春
(接上文,迎春判词解读)
第八支〖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解读:
迎春之曲,是“第八支”?
若按“元迎探惜”的正常顺序,迎春应排在探春之前。即便按重要程度、“用反”等原因,迎春也应紧随探春之后,放在湘云之前,至少应在妙玉之前吧?
即便随图谶之序,在图谶中迎春是第六,在曲中怎么就是第八?
还有,“喜冤家”的“喜”字,非常刺目。
“冤家”本义是仇人、死对头。又引申为“情人”,因又恨又爱。
可迎春对孙绍祖,既谈不上“情人”,又无“喜”可言,说仇人、死对头倒还符合。
我们一向对红楼作者的用字,深以为妙,对这个“喜”字,却当如何理解?
又是跟读者玩射覆,覆“喜”,射“福禄寿”。
“福禄寿喜”:本是中国神话中的四位神仙,是分别掌管降福、爵禄、长寿、吉祥的四神。
“福禄寿喜”在民间流传已久,是大众非常喜闻乐见的俗语,与“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等四字词一样常见。有很多“福禄寿喜”的字画、年画等。
比如启功的“福禄寿喜”书法:
再如民间的“福禄寿喜”年画:
中国邮政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12年还发行了一套《福禄寿喜》的特种邮票,志号为2012-7。全套四枚,图案分别为篆字和花体字的“福”“禄”“寿”“喜”,同时配以蝙蝠、梅花鹿、仙鹤、喜鹊之图。
中国民间用蝙蝠的“蝠”表示“福”,用“鹿”表示“禄”,就是谐音法,在中华文化中很常见,《红楼梦》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第八支;覆“喜”,射“福禄寿”。
朱由崧:小字“福八”,又叫朱福八。还是“福王”。
中山狼,无情兽:
马中锡“中山狼”的典故,说的绝不仅仅是“狼”,是用比喻手法,讽刺“负恩之人”。
《红楼梦》中也一样,用“中山狼,无情兽”,指的绝不仅仅是“狼”和“兽”,而是“负恩之人”、“无情之人”!
《红楼梦》中有一人,以“无情”著称,人所共知:薛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而且,宝玉、黛玉都为读者指出过薛宝钗的“无情”。
所以,这个“中山狼,无情兽”,在反面指的正是薛宝钗代表的“金”国,满清。
这跟“子系”的“孙”家,解读为“金”国,满清,完全一致。
“无情兽”,不是说“兽”,从文字上可对应到:“无情之人”。
“中山狼”,不是说“狼”,从文字上也有对应:“山中高士”。
这个“山中高士”,典出“雪满山中高士卧”,是薛、满!
全不念当日根由:
“金”国,满清,是“负恩”之人,上文说过。从猛哥帖木儿到努尔哈赤,明朝都封为建州的都指挥使,对努尔哈赤更有扶持之恩。努尔哈赤却“全不念当日根由”,起兵反明,建立“金”国。其子孙更“不念当日根由”,夺明江山,还把朱明皇家斩尽杀绝。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甲戌本是“還搆”,庚辰本是“还構”,己卯本是“還構”。
“还构”,从正面读,完全不通。说几个版本都抄错,也说不通。
《康熙字典》: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
构:“【篇海】同構。楮木也。”
构:本义就是构树、楮树。
“楮”是多音字:除了chǔ,还有zhū音,“朱”!
还,也是多音字,还“音浮”。
“还构”,用多音来看,还、楮,念作:福、朱!
反面看,弘光帝朱由崧继承了福王朱常洵的荒淫、饮乐,书中又好色又酗酒的正是迎春反面的弘光帝。只是出于正面故事的合理性,不能写公府千金又好色又酗酒,所以把“又饮又淫”的特征,移到了迎春嫁的孙绍祖身上。
一味的骄奢淫荡,正是“福、朱”,福王系的朱由崧,一味淫乐,贪图享受,不理政事,导致亡国。
这是从字典字义和《红楼梦》中常用的多音多义的角度来看的,再从典故的角度看,“还构”也是用典:
古文中只有被高欢所废的北魏皇帝元恭的《帝纪》中有“还构”这个词,《魏书·帝纪·卷十一》中“社稷危而复安,洪基毁而还构”。
“社稷危而复安,洪基毁而还构”:不正是弘光立朝的情况吗?甲申之难,崇祯吊死,京城失陷,国家处在危难关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朱明社稷危而复安,毁而还构。
还有比“还构”这个典故更贴切的吗?
以下,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的歌曲版。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表面看,是孙绍祖把佳人当贱婢,作践公府小姐。
反面同“金闺花柳质”一样。处于核心位置的字,是“侯门艳质”的“质”,和“公府千金”的“金”。而且,“质”的对偶字正是“金”。曲中再次出现“质”、“金”,明显是重复强调。也证明我们解读谶语“金闺花柳质”时,抓关键字“金”和“质”没有错。
同前,“质”还是“人质”、“质押”的“质”;“金”还是“金国”。
所以说“质同蒲柳”,“金似下流”。
迎春弘光帝作为人质,如同蒲柳一样低贱;下流的,是“金”。
“蒲柳”,典出《世说新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蒲柳的特征:入秋就凋谢。
在《红楼梦》中,“秋”一直是“金”国的关键字,“春”是朱明的关键字。迎春弘光,如同蒲柳,“望秋而落”,遇到“金国”就凋谢。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叹的是“魂魄”,说明是人新死。
荡悠悠:是吊死、勒死时的用词。
元春的曲中有“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我们解为脖子被勒、生命消耗的状态,指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
迎春的“荡悠悠”也一样,也是被满清勒死。前文“金累丝凤”,用谐音“金勒死凤”,解为金国勒死了迎春弘光帝。与“荡悠悠”被勒死的描写,可相互验证,不是孤证。
“一载荡悠悠”,与谶语中的“一载赴黄梁”一样,接着上句的“质”、“金”,被金国关押后,正好一年,被金国勒死。与弘光帝的被俘、被杀历史细节,完全一致。
一载赴黄梁、一载荡悠悠:重复“一载”,一年!
弘光帝朱由崧做了“一年”的皇帝,被俘,“一年”后被勒死。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14: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三,一载、赴黄梁的典故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