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秦钟哪吒三太子·莲花太子·灵珠子//通灵宝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2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秦钟的死,看林黛玉家的遗产去向,原来钱都被这些人得了去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有很多情节是互为伏笔和影射的。有些问题看似原文没有,实际通过另一件事已经展现出来。

比如林黛玉的遗产问题。

作为林如海仅剩的女儿,林如海死后没有继承人,林黛玉能不能继承遗产?遗产哪里去了?


她对薛宝钗说自己“一无所有”,是不是真话?

这些故事最是惹人关注和议论。

但其实长期关注君笺雅侃红楼的读书人都能知道一个答案:根据明清律法的继承规定,林黛玉并没有遗产,更不存在被贾府侵吞了全部财产的情况。

原文没有特别书写,在于这种事在当时就像现代人对继承法的认知一样,是不需要特别描写的。

而曹雪芹在原文中,其实还是通过了两个故事影射了林家财产的去向。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林如海没有儿子,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他死前没有安排继子,反而将林黛玉送去贾府,成为荣国府的养女。显然是不准备让黛玉“继承”林家嫡长房了。

根据《大明令·户令》规定:被继承人有子的情况下,女儿没有继承权。如果无子有女,女儿可以继承遗产,但有个重要前提:“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

“果无同宗应继者”,指没有五服以内的血缘,无法安排继承人的由女儿继承。

而有女儿招赘者,得半分家产。余者仍由宗族安排继承人承袭。

言归正传,林如海尽管没有儿子,却有女儿。按说林黛玉似乎可以继承。


但原文清楚写了“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所谓“亲支嫡派”,是指起码一个爷爷的传续。

“堂族”,是指起码是同一个曾祖的传续。

林如海就像贾珍,并没有亲兄弟和从兄弟。但却有贾琏、贾宝玉、贾璜这些没有超过五服的堂兄弟,只要这些人还有儿子,哪怕贾珍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最终也得是家族选出最亲近的血缘给贾珍为继子,继承宁国府嫡长房。女儿只有嫁妆,没有继承权。在有继子的情况下,一般不允许招赘继承家业分家产。

林如海的情况就是这样。

他没有近支的“亲支嫡派”,林家长房只剩他一个。但林家其他分支还有好几房“堂族”,指五服以内的亲戚。


超过五服不算亲,只算同姓同谱,不能称“堂族”。一如贾雨村与贾家也是同谱,不但不是亲,也不是堂族。

林如海生前将女儿送给贾府收养,又不安排继承人,就是放弃对林家继承,放弃林黛玉的所有继承,他死后长房继承随便林家处置了。

所以,林黛玉是不可能有继承遗产的。林家也根本不会让她拿走属于林家的财产。贾府更是不能插手,也不敢侵吞。

林黛玉说她一无所有,是真的一无所有。林家没有继承一分遗产,她作为贾府养女,与迎春、探春一样,吃穿用度日后嫁妆全是贾府安排。她自己有什么?

最多就是母亲贾敏剩下的一些妆奁嫁妆罢了。

原文对“绝户”之家的遗产继承,还是做了伏笔的。


尽管甄士隐家影射林家和贾家更明显。但甄士隐既没死,还有妻子在,便不存在什么“绝户”遗产问题。

可秦钟和冯渊死后,这两家就成了“绝户”。他们的财产继承,便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律法规矩。

(第四回)门子道:“……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

冯家“人口稀疏”,不表示没有亲戚,也是有远房亲戚可继承,借冯渊之死索要钱财。否则冯家无人做主,财产早充公不说,还如何告状。

(第十六回)宝玉一时催促的车到,忙上了车,李贵,茗烟等跟随。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


秦钟与冯渊、林如海一样,都是家中独苗,他们一死就是本房绝户,但却依旧有远房亲戚。

远房婶母和弟兄,就是堂族。五服以内的亲缘。他们是要等秦钟一死继承这一房遗产的人。

至于谁来继承,要么家族长辈做主,要么打官司,就与其他人无关了。

冯家也好,秦家也好,都是本家堂族继承。尽管没有女儿,但有没有女儿,都没意义。因为女儿只有在“无应继之人,方许成继全分。”有继承人的情况下,女儿就没有继承权。

关键是秦家和冯家的财产,最终被亲戚继承了去。而不是被别人家得了去。也注定林家的财产,并不是被被贾府吃了绝户。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12 10:07・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6: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条脂砚斋批语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刘铄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红楼梦 > 从一条脂砚斋批语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二百年来人们见仁见智,各种说法漫天飞,搜罗起来不下有数十种之多,新说法又不断涌现,彼此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其实,《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脂砚斋已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了,我们何必再去作毫无意义的争论呢?

对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脂砚斋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呢?

书中第七回秦钟初次露面,脂砚斋对他加了如下一条批语:

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批语中的“此书”当然指《红楼梦》;“此书大纲目”当然指《红楼梦》的纲领或要点,也就是《红楼梦》的主题了。由此可知《红楼梦》的主题是写一位姓秦名玉的姑娘出阁嫁了人家。这当然是隐喻之词,所以脂砚斋随后说:《红楼梦》的主题可以用秦玉姑娘嫁人来作最恰当的比喻(即批语中的“大比托”)。脂砚斋还告诉我们:秦玉姑娘嫁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即批语所说的“大讽刺”)。我们只要把“秦玉姑娘嫁人”这件事搞清楚,《红楼梦》的主题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应怎样解释“秦玉姑娘嫁人”这件事呢?

笔者认为,解释这件事并不困难,因为“秦”可指华夏或指汉人,在一般工具书里都可查到;而“玉”呢?我们知道传国玉玺是华夏政权的象征,它就是现今我们所说的国家的印把子。所以“秦玉”二字就是指华夏政权,也就是指华夏这个国家。

在封建社会,姑娘出阁嫁了人家,就要改从夫家的姓,成为夫家的人,服从夫家的家规。其行动受管束,人格被降低,劳力受剥削,于是形同奴隶。曹雪芹生活于明亡于清的时代,也就是华夏亡国的时代,汉人由姓明改为姓清,汉人被强制剃发易服,成为低头满人之下的被征服者。满人不事劳动,却过着优越的生活,完全由汉族劳动人民来供养。至于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掠夺与剥削,史书有载,不消多说,这种情况,用封建社会姑娘出嫁至夫家的遭遇,比喻汉人亡国后的情况不是很恰当的么?由于人口近亿,并且实力强大的明朝,却亡于一个人口不足百万、实力弱小的小国,这就是“大讽刺”了。

综上所述可知,脂批所说的“秦玉姑娘嫁人”是隐指明亡于清,也就是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的灭亡,这就是《红楼梦》的“大纲目”。除以上解释外,我们还能有其它的解释吗?

《红楼梦》的主题既然是写明亡,那么反清与悼明之亡必然是这部书的主要内容。

曹雪芹虽然是汉人,但却是入了旗的,他怎能反清?

我们知道曹雪芹的入旗是因其先人的居地被清朝占领,其先人被俘,成为满人的奴隶,这样才入了旗,并且世代为奴。曹雪芹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光荣华夏民族意识的人,加之他的高傲性格,他哪能甘心做异族的家奴!因此他具有反清思想是必然的。也有人说:当曹雪芹那个时代,清朝统治中国已历百年,入了旗的汉人都已“满化”,不会有反清思想了。这一说法值得研究,我们用现实例子加以质疑:当前外籍华人已分布于全世界,有许多家族在国外生活已历数个世代,远超过百年,他们都应当“洋化”了。然而他们中很多人却坚守本民族传统,热爱祖国,不少人每年不远万里回国祭祖、祭扫皇帝陵墓、祭奠孔子等。这应如何解释?过去英国统治印度已超过百年,为什么还会出现一个反英的甘地?而且追随甘地的印度人何止千千万万!像印度这样的例子,当今世界上还有很多。那么清朝统治入旗的汉人一百年,就不会出现一个反清的曹雪芹!雪芹之后的嘉庆朝,入旗的汉人官员曹纶参加汉人创立的天理教,共谋在京发动反清政变,事泄被处死。这是清朝统治中国超过百年后,入旗汉人反清的一个显著例子。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怎能说入了旗的汉人经过清朝统治一百年就不会反清了。

当然,时至今日满汉两族已融合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已不存在谁统治奴役谁,和谁反抗谁的问题,这和曹雪芹那个时代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是毋庸多说的。


《红楼梦》主题既然是写反清与悼明之亡,可是这部书的内容不就是贾宝玉在大观园内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少女们写诗、作赋、填词、造谜语么?再不然就是打打闹闹、啼啼笑笑,哪里有什么反清悼明的影子?但我们应充分理解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文字狱恐怖时代,如果《红楼梦》被发现有反清悼明内容,那么粉身碎骨的将不仅曹雪芹一身一家,而且还会祸连九族,所以曹雪芹必须将此书义旨深而又深的隐藏起来,因此要想找出《红楼梦》这种犯大禁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百年来,根据这部小说文本的特殊性、根据它对触忌清朝的隐微表露、根据一些脂批的指引,认定《红楼梦》是反清悼明政治小说的索隐派,虽然前仆后继地去探寻这部书背后的这一隐秘,但始终未能获得公认的突破。

当然,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不是要人们绝对看不出这部书的义旨的,否则就失去他写作这部书的根本用意了。为了使人们破解这部书的犯禁义旨,他在书中留有突破口,我们只要从突破口切入,就会得到全面突破。

破解《红楼梦》义旨的突破口有两个,一为《姽婳词》,是有关反清的;一为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是有关悼明之亡的。我们先研究第二个突破口。

《红楼梦》与《桃花扇》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桃花扇》是以侯方域与李香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侧面反映出南明之亡的前因后果,从而告诉人们:明代三百年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这一问题,所以《桃花扇》与悼明之亡有关,因而《红楼梦》也就与悼明之亡有关了。《红楼梦》与《桃花扇》有关,是借助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透露出来的,因为这十首诗谜中的八首是用隐笔采取《桃花扇》的某些内容编制成的。今说明如下:

我们首先研究其中第八首《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裳尚有香。

这首怀古诗谜是根据《桃花扇》有关史可法的一些剧情编制的。据《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沉江》的叙述,史可法于清军攻破扬州后,他縋城而出,急奔南京去保驾。但渡过长江后,遇到柳敬亭、老赞礼、侯方域三人,从他们口中得知皇帝(福王)已出逃,绝望之余,史可法脱掉靴、帽、袍服,跳入长江自杀。柳敬亭等人见史可法脱下来的衣裳里面满是印着史可法官衔的朱印,即“钦命总督江北等处兵马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衣裳由老赞礼保存起来,欲将其埋葬于扬州梅花蛉史可法点兵之处。在续四十出《余韵》中,柳敬亭问老赞礼史可法的衣冠后来怎样处理的。老赞礼答曰:后来约了许多忠义之士,齐集梅花岭,招魂埋葬,倒也算千秋盛事,但不曾立得碑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21: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燕语红楼|秦钟死得其所
2024-01-18 08:08:22 来源: 红楼梦研究 上海  举报
1
分享至


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简介:裴世强,笔名燕园叟。先后从医、从军、从商。当下事务轻闲,得以复读精读《红楼梦》,并试作“红楼解梦”系列短文与同道交流、探讨。



作者

燕园叟

官二代秦钟,家境殷实,容貌出众,又有国公府助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然其不求上进,自甘堕落,丧失人性。活活气死年迈的父亲,自己也因沉湎女色而早夭。求锤挨锤,偿其所愿,可谓“死得其所”矣!

秦钟的生父秦业生前任工部营缮郎。他早年没有生育,便从养生堂抱了一儿一女。但儿子没能养活,只剩女儿,就是后来许与贾蓉为妻的秦可卿。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秦钟到了发蒙年龄,父亲秦业给他请了业师。这个待遇和宝玉、黛玉一样,有家教在家授课。眼下业师刚去逝,还未来得及再请,暂时在家温习旧课。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大略知晓秦钟的身世和家庭背景。其父秦业是工部营缮郎,贾政是工部员外郎。他俩同在工部为官,且都是五品“郎官”级别。在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的那个时代,秦业的养女秦可卿能嫁到国公府做少奶奶(正妻,不同于邢夫人、尤氏的续弦身份),说明秦家的门第也低不到哪里去。当然贾家的贵族爵位非秦家可比。再则,秦家请得起家教,说明家境殷实,秦业身后留下三四千两银子的巨款既是佐证。

书中又提到,秦钟到贾家私塾附读时,秦业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似乎秦家又十分贫寒。这一条信息明显与前面多条信息不恰。一般来说信息渠道多、信息之间可以相互印证的,可信程度高;“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贽见礼”这条信息是“孤证”,不足采信。可能是曹公为了突出秦业望子成龙心切而故意为之,也可能是某个传抄者妄自改动。

秦钟作为官宦子弟,且家境殷实,又生得“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仅凭这些,他已经把绝大多数同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又因姐姐秦可卿的关系,有机会结交贵族豪门和宝玉一起读书,更是如虎添翼。本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生,他却偏偏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

有人把秦钟的堕落和早夭归罪于宝玉,说是宝玉带坏了秦钟,并拿出“顽童闹学堂”作为例证。秦钟来贾家私塾附读的始作俑者是宝玉不假,但闹学堂的始作俑者却是秦钟无疑。秦钟能到贾家私塾附读机会难得,说是千载难逢也不为过,可是秦钟并不珍惜,完全没有把心思用在读书上。入学不久便和“香怜”、“玉爱”等不三不四的破落子弟暗通款曲,趁贾代儒和薛蟠不在,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到后院私聊,由此引发闹学堂事件。宝玉力邀秦钟入读家塾,是“恋秦钟之风流”,想有个玩伴学友。即便宝玉用意不全是在读书上,但他并没有怂恿秦钟在学堂胡作非为,宝玉自己更没有在学堂招惹是非。



再看看宝玉坏吗?如果不坏,他又如何能教坏秦钟呢?

人们对宝玉普遍印象是他不爱读书。这点充其量算是不求上进,与“坏”沾不上边。况且宝玉不爱读书也是伪命题,他只是对“八股文”深恶痛绝而已。宝玉不但读书,而且涉猎甚广,杂学旁收。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才思敏捷,引经据典。政老爹和他身边的一众卿客雅士无不刮目相看。《红楼梦》中的宝玉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曹公自谦,我们不能当真了。《红楼梦》需要开动脑筋来读才行。

宝玉另一广受诟病之处是“滥情”,这更是偏见,至少是误解。实际上宝玉之“情”并非滥情,是真情纯情,是《红楼梦》之情。《红楼梦》“大旨言情”,这个“情”不是今天常言所说的狭隘之“情”,可以简单理解为“人间大爱”。

可以对比一下宝玉对晴雯之情和秦钟对智能儿之情。晴雯仅宝玉房中一个丫鬟,她受凉生病时,宝玉担心王夫人知道后会把她赶出园子,主动把晴雯生病的事隐瞒起来。私下请来胡太医到怡红院给晴雯诊治,又亲自查看药方,发现胡太医用的竟是“虎狼药”后,立即另请高明,重新开药,还亲自照看煎药。

水月庵小尼智能儿常跟随师傅净虚来荣国府走动,与秦钟结交并发展为情侣。秦可卿出殡,秦钟随王熙凤、宝玉送殡途经水月庵,在此过夜。秦钟趁黑无人,强抱智能儿亲嘴求欢。智能儿不依,秦钟以死相逼,全然不顾智能儿的处境和感受,更没有为智能儿的将来着想。只知“远水救不得近渴”,纯粹把智能儿当成泄欲工具。

还是送殡途中,在一农庄打尖,遇到开朗大方的农家少女二丫头,宝玉温文尔雅,以礼相待,向她请教纺织技术。秦钟却顿生邪念,不怀好意调侃宝玉,“此卿大有意趣”。同样是面对农家少女,宝流露的是纯情,秦钟暴露的是邪念。



以上两件事都发生在秦钟为姐姐秦可卿送殡途中。回顾一下,宝玉闻听秦可卿死讯,“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而秦钟在姐姐葬礼过程中至始至终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悲伤。当初秦可卿为了能让秦钟入读贾家私塾,可谓费尽心机。后来发生“闹学堂”事件,病中的秦可卿以为弟弟被别人欺负,又气又恼,病情加重。而秦钟送殡路上的所作所为,禽兽不如!他丧失的不仅是良知、道德,还有人性!

对比宝玉和秦钟的品行,优劣自不待言。宝玉没有被秦钟带坏已是万幸,何来宝玉教坏秦钟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7 11: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让贾宝玉怀疑人生的第一人
2021-12-22 20:50:02  举报
1
分享至
王熙凤人称凤辣子,其实不然,做事非常讲究分寸和礼数。

一、王熙凤的家教礼数

(1)、贵族之家人情往来

当日接待了刘姥姥之后,王熙凤在掌灯的时候还要亲自回禀王夫人,这是规矩,毕竟王夫人是荣国府的主母。

江南的甄家送来的东西已经收了,同时送给甄家的东西也一并让甄家的人带回去。

(这里隐含的细节在后文书十分重要,甄家的公子名叫甄宝玉,和贾宝玉同名,而且长的也是一个样子,贾府和甄家私交深厚,甄家被抄之前,转移了大量的贵重东西放到贾府。)

临安伯老太太过寿,凤姐请示王夫人排水去送贺礼,王夫人让凤姐自己看着处理,找个闲着的女人去就也可以,又不是什么正经事。

东府贾珍媳妇约凤姐,凤姐这样说:“今儿珍大嫂子来,请我明儿过去逛逛,明儿倒没有什么事。”

凤姐如果想休息放松,还是要和王夫人请示,看能够请假去东府玩。

王夫人的回答:“有事没事都害不着什么。每常他来请,有我们,你自然不便意,他既不请我们,单请你,可知是他诚心叫你散淡散淡,别辜负了他的心,便是有事,也该过去才是。”

王夫人的话很有意思,避开凤姐的问题,没有说有事还是没有事;而是给凤姐分析东府的用意。

王夫人注意到尤氏邀请的只有凤姐,而不是整个荣国府,之前的情况是邀请荣国府所有女眷一起赏花或者其他什么事情。

这一次单单约了凤姐一个人,算是私人会晤,王夫人告诉凤姐不要辜负了人家的心意,如果明日有事也可以过去的。

这里写道人情,如果是相隔两地的也要互相送礼物或者其他东西,如果相距不远的话,派人送礼物,如果别人邀请的话,则一定要赴约,不能辜负人家的心意。

末了,李纨、迎春等姐妹们也来王夫人房中说晚安,然后会自己房中休息。

第二日凤姐打扮一下,在出门之前先去回复王夫人,然后和贾母打一声招呼,才能出门。

不巧遇到贾宝玉,于是带上宝玉一起去宁国府。

二、贾宝玉的失落

凤姐带上宝玉虽然很平常,但实际上也表现了凤姐对宝玉是很关爱的。到了宁国府,秦可卿说自己的兄弟来了。

本来是宝玉去隔壁房间见秦钟,尤氏让宝玉慢慢走,凤姐转念一想何不让秦钟过来,自己也瞧瞧是个什么人物。

虽然尤氏,贾蓉一再阻拦,说秦钟腼腆,最后贾蓉还是把秦钟带过来。

当贾蓉带来秦钟的时候,凤姐和贾宝玉都看呆了,这个秦钟有一点偏女性的美,关键是苗条,不像贾宝玉这样吃的肉嘟嘟的可爱。

凤姐便说:“比下去了。”身边的丫环急忙去找平儿,准备见面礼。看来秦钟是真的好看,让凤姐都无话可说。

平儿取了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一匹尺头送过去。

平儿的标准是秦可卿和凤姐关系密切,主要是看在他姐姐的面子上。

贾宝玉也自惭形秽,开始怀疑人生,自己的人生都白活了,原文【:“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儒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

我虽如此比他尊贵,甲戌双行夹批:这一句不是宝玉本意中语,却是古今历来膏粱纨绔之意。可知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

这是第一次让贾宝玉怀疑人生,失去自信心,打心底里佩服的人物。

此时的秦钟内心深处也是感慨许多,太富贵了,穿金戴银,还有许多奴婢伺候,可惜自己生在穷苦人家,不能成为朋友。

两个人各自胡思乱想, 贾宝玉问读书没有,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亲近彼此。

贾宝玉离开众人,和秦钟单独到一个房间说话,临走的时候秦可卿嘱咐宝玉,弟弟脾气牛,说错话不要在意。

二人商量一起读书,贾宝玉一直不喜欢读书,遇到对的人才愿意读书。

有时候学习没有动力,是需要一段美好的友情推动。

秦钟的名字有许多解释,大部分认为是情种,毕竟也符合贾宝玉的性情;但还有一种解释是秦钟,丧钟的钟,表示一种死亡和悲剧。

笔者认为这个更加符合原文的用意,而且秦钟的人生短暂,陪伴贾宝玉读书没有几天,二人感情升温,是知己的关系,已经不再论叔侄。

更加亲密的是二人又不正常关系,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秦钟早早死了。

死亡的原因是身体不好,又被父亲折责罚,理由是他和小尼姑搞在一起,父亲是传统的士人。

秦钟临死之前,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本来魂魄已经跟着鬼差走了,怎奈贾宝玉富贵了得,鬼差不得已暂时放回秦钟,和贾宝玉进行最后的告别。

秦钟通过自己的经历,让贾宝玉远离儿女私情,好好读书。

可惜贾宝玉年幼,根本没有理解那一番临终之言。

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请帮忙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图标,让更多的朋友看到艾尚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7: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诗
[ 南北朝 ] 刘缓
原文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作者介绍

刘缓
(?—约540)南朝梁平原高唐人,字含度。风流倜傥,名高一府。为湘东王萧绎中录事。时西府盛集文学之士,而缓居首,常云:“不须名位,所须衣食。不用身后之誉,唯重目前知见。”后随湘东王至江州,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7: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萧绎 锁定
添加义项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 ―555年1月27日 ),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26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549年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萧誉之兄弟)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552年侯景死后,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襄阳都督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颍陵现存一对石兽(方旗庙石刻)。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萧绎

别名
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

国籍
南朝梁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建康(今南京)

出生日期
508年9月16日(天监七年八月丁巳)

逝世日期
555年1月27日(承圣三年十二月辛未)

职业
皇帝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职贡图》表现了外国使臣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南北朝的对外关系
绘画对隋唐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
《职贡图》《蕃客入朝图》《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

庙号
世祖

谥号
孝元皇帝

在位时间
552年―554年

年号
承圣、天正

性别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5个人作品
6史书记载
7家庭成员
折叠人物生平
萧绎历任会稽太守、江州刺史、荆州刺史。大宝三年(552),击败侯景,称帝于江陵(今湖北荆州)。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有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职贡图》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像李后主和宋徽宗一样,艺术的成就难掩其政治的弱智,这既有与当时时代混乱的局面有关,更主要的也是他个人的性格使然,史载其"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履冰弗惧,故凤阙伺晨之功,火无内照之美。"所以王夫之说:"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在位三年。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萧方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同年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称帝,萧绎与西魏共灭萧纪。战事结束后,益州已经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萧绎讨还益州,言辞不逊。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

折叠为政举措
有文学才华,著有《金楼子》一书,中国文论史上可以占一席之地
萧绎《职贡图》(局部)
萧绎《职贡图》(局部)
的人物,然而却是葬送梁朝的主要责任人。因为猜忌岳阳王萧詧(萧绎的侄子,《文选》作者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并打算消灭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会封某某王,比如萧绎,登基之前被封为湘东王,也就是湖南东部的王),于是丢掉了襄阳(萧詧因为不堪坐以待毙,于是招引北周势力与叔父抗衡,梁因此失掉了襄阳),襄阳丢失,那么江陵的灭亡就很快了(萧绎的治所)。等到武陵王萧纪(萧绎的弟弟)在成都称帝的时候,梁元帝又请求北周宇文泰袭击萧纪,于是成都又被北周吞并,那么江陵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从四川出兵消灭江陵,只需要顺流而下,非常容易,李白有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梁朝屡屡损失疆土,这并不是因为北周宇文氏能够造成的,而是自取灭亡。四川丢失,江陵陷落,襄阳又被北周吞并,江南还能够保存几十年(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到了589年才被隋统一,距离554年江陵陷落有35年的时间),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是因为北周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高氏北齐还没有被消灭,关中的势力还不够稳固,宇文泰还没有篡夺西魏政权,所以才能幸免于难。梁朝内部不和导致溃败,这并不是武陵王和岳阳王的罪过。梁元帝在发兵讨伐朝廷叛贼侯景的过程中,因为猜忌,先后杀掉了弟弟桂阳王萧慥,侄子萧誉,并袭击兄长萧纶,杀害孙子辈的萧栋;武陵王萧纪派儿子萧圆照援助萧绎,而萧绎将其阻挡在白帝城;另一个侄子萧圆正率领部下接受他的部署,他却将其囚禁在岳阳。萧绎舍弃最大的敌人侯景,却残害自己的兄弟骨肉。

萧绎其人,也算列位亡国皇帝的一个,他本应该在历代亡国之君中享有更高地位,至少比起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其在历史上的人气还是略显单薄了些,比起隋炀帝、南唐后主这些大名鼎鼎之辈,他简直处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至今甚少为人所知。

萧绎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才子皇帝,表里不一",也许是对他不太准确的一句总评。他的一生算不上太曲折,人生前四十年作为皇子养尊处优,呆在华屋高墙之内除了读书著作,写诗作画,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痕迹。但在人生的最末期,他借助"侯景之乱"的机遇走上历史前台,登极为帝,却做出很多被后人所诟病的举动。

在侯景之乱中,他拥具实力却坐观国祸不理,暗藏私心,首先故意放纵侯景作乱,造成老父亲梁武帝被侯景逼死,这段时间将对他登基为帝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逐个消灭,等到包括父亲在内所有潜在竞争对手基本被铲除之后才发兵勤王。他一生勤奋读书,并辛苦聚书四十余载,收集起古代罕见的十四万卷图书,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却再度与北方的西魏产生矛盾,招来强敌寇境。失败之余,他命人将这十四万卷的图书焚烧个一干二净,说"读书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祸",引发中国历史上续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最大的文化破坏事件,可以说是中华文明遭受巨大破坏的千古罪人。

折叠历史评价
清朝初年的王船山骂他:国家安危之际,却天天读《老子》,焉能不亡?

北宋的司马光评论:"元帝于兄弟之中,残忍尤甚,是以虽翦凶渠而克复故业,旋踵之间,身为伏馘;岂特人心之不与哉?亦天地之所诛也"

唐朝的虞世南:"梁元聪明伎艺,才兼文武,仗顺伐逆,克雪家冤,成功遂事,有足称者。但国难之后,伤夷未复,信强寇之甘言,袭褊心于怀楚,蕃屏宗支自为仇敌,孤远悬僻,莫与同忧,身亡祚灭,生人涂炭,举鄢、郢而弃之,良可惜也。"

陈朝的史家何之元:"世祖聪明特达,才艺兼美,诗笔之丽,罕与为匹,伎能之事,无所不该,极星象之功,穷蓍龟之妙,明笔法于马室,不愧郑玄,辨云物于鲁台,无惭梓慎,至于帷筹将略,朝野所推,遂乃拨乱反正,夷凶殄逆,纽地维之已绝,扶天柱之将倾,黔首蒙拯溺之恩,苍生荷仁寿之惠,微管之力,民其戎乎? 鲸鲵既诛,天下且定,早应移銮西楚,旋驾东都,祀宗土方,清跸宫阙,西周岳阳之败绩,信口宇文之和通,以万乘之尊,居二境之上,夷虏乘衅,再覆皇基,率土分崩,莫知攸暨,谋之不善,乃至于斯。"

折叠轶事典故
生活中他是一个相当失败的人,作为普通人的他,因从小一只眼睛瞎掉,生理上的缺陷令他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屡屡因为独眼猜忌别人,与人发生不快。

作为人子,他躬行孝道,不但身体力行执行,而且著书阐明自己的孝道观念,极力向后世的人们摆明自己孝顺的嘴脸,他本人死后也被赠与"孝元"皇帝的谥号。但他在父亲晚年做出种种"大逆不道"之举。

作为人夫的他,夫妻生活极不美满,他的妻子徐妃徐昭佩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徐娘半老"典故里面的那个徐娘。徐娘做事大胆出格,屡屡用化"半面妆"的方式来讽刺他的一只眼,并且与人私通,将绿帽戴到了身为皇帝的萧绎头上,这真可谓是中国历史最高"级别"的一顶绿帽。

作为人父,他将对结发妻子的怒气迁到儿子身上,伦
萧绎所绘《职贡图》中人物
萧绎所绘《职贡图》中人物
常紊乱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家庭悲剧。到了晚年他先后丧失五个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令其悲痛欲绝。

作为别人的亲兄弟亲骨肉,他以文人彬彬之外表,做出极端残忍之举动,将对他登极皇位可能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一一诛杀。古往今来为了皇位争夺而骨肉相残者或许并不鲜见,但像他这般身份与手段之不般配,言语与做法之不一致者,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父子兄弟之恩",到他这边,"可谓绝矣"(大儒王夫之语)!

作为皇帝的他,登基时间前后不超过三年,比起将好好一个强盛的国家活活折腾到灭亡的隋炀帝,似乎不必对亡国负有全责。但由于其所犯下的错误,不是亡国之君也变成了亡国之君。他在平定侯景之乱中虽显示了一定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但很快又与强大的邻国西魏发生不快,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犯下极端愚蠢的错误,让对手找到借口出兵。在抵抗过程中,敌人大兵压境,数万军队正团团围困住城池之际,萧绎为了显示其文人本色,卖弄儒雅,不忙于组织抵抗,居然还有闲情与臣下一起讲解《老子》。

这种伪装的镇定很快被残酷的战争彻底击得粉碎。不久之后,南梁帝国的国都告破,萧绎身死国灭,江陵数十万百姓或成萧绎的陪葬品,或被掠入关中从此一生为奴,曾经繁盛一时的萧梁王朝也被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所取代。

才子皇帝

萧绎在登皇位之前作为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不贪慕醉生
萧绎《职贡图》(局部)
萧绎《职贡图》(局部)
梦死的贵族生活,十分勤奋辛苦地读书、著书,即便因一只眼瞎不能亲自捧书观阅也要令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始终是他奋斗的理想。他出生在文学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堪称翘楚,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出现的数百个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为第一丰富,远比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博学多才,并且唯一留下作为诸子百家学说"子"部著作的《金楼子》,在中华文化历史上镌刻下自己的名字。

他虽没有宋徽宗那样直到今日仍未被超越的"瘦金体"书法水准,但若论及绘画水平,漫漫五千年历史百来个帝王之中,无人可出其右。他所画的《职贡图》,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当时各个小国的人物形象,上面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因此,这不但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朝贡史极为珍贵的一份资料。

而且他博学多才,从《隋书·经籍传》留下的资料来看,他
萧绎《职贡图》(局部)
萧绎《职贡图》(局部)
研究的花样可谓五花八门,包容万象。除去作为文学家、诗人、学者、皇帝、画家、书法家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名音乐理论家,对中医的研究放到今天可拿博士头衔;他的围棋水平至少是九段高手,因为他也写了好几本棋谱研究;他是姓氏学家,也是玄学研究高手,在众多研究周易专家之中仍可占据显赫的地位。生在重文轻武的南朝的他甚至还写了一本兵书《玉韬》。更叫人吃惊的是,南朝士大夫们对骑马十分反感,认为那是野蛮人才做的事情,萧绎却不辞辛苦花费大量时间在养马的研究上面,并且写了一部研究马的专著,叫做《相马经》,里面的研究成果据说超出了相马专家伯乐的水准。他对一些为正直之士所不齿的旁门左道学问也十分感兴趣,甚至能够自己给自己算命,也能通过观察星相知道天下大势。他的才华以及学问简直无人能及无所不包。

但他的艺术水准以及文学成就又与他的人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萧绎和徐昭佩 才子皇帝与怨偶

萧绎是个才子皇帝,而后人知道他的却很少,像一场不精彩的
萧绎《职贡图》(局部)
萧绎《职贡图》(局部)
戏,掌声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无人不晓,说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我有联想癖,对于萧绎的一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总觉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她初嫁萧绎时,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格太不羁,尝试夫妻和睦失败,爱已无望时,索性将心向地一掷,画了半面妆讥笑独眼的萧绎,她又嗜酒,大醉后常常吐在萧绎的衣服上,几千年来的后宫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独她一人了。

都道徐昭佩太硬朗,但史达祖的《夜合花》里,道出了作为女子的柔弱:"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她也有过单纯美好。

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的女儿,嫁与湘东王萧绎,萧绎继位时,已生有一子一女,许是夫妻不睦,萧绎即位后,后位空着,也不立她做皇后。同命相怜,她常和宫内失宠的嫔妃一起喝酒,而发现怀孕的宫女,便杀之,后来,她私通他人,忍耐已久的萧绎终于受不了了,借着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给她安了个投毒的罪名,逼她投井自尽,又将她的尸体送回家,曰"休妻"。

有时想想,萧绎和徐昭佩之间的关系,更像民间的一对不睦夫妻,从半面妆、嗜酒、杀死怀孕的宫女来看,孤绝的境地,是她一手寻来,个性有多辣烈,孤单就有多重,萧绎本罪似乎不多,换做民间的男子,也不能这样一忍再忍,何况一个天子,他还算是豁达。

曾有人说:人的一生,有的错误能犯,有的错误,是不能犯的。她明知,这种方式的报复,一半解决几近癫狂的孤独,一半为激怒他--给天子扣上一顶绿帽子,下场她不是不知道,但此时,她已无视自己的生命了。

两人对峙与僵持,如果在他的生命里留不下爱的话,那么就留下恨好了,浓浓的,纠结不清的,后来,他到底成全了她。

《南史》这样记载: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

藏书故事

性好书籍,在江陵时,借抄私家藏书最多。平定侯景之乱后,收"文德殿"藏书及其他公私典籍7万余卷。自著《金缕子》称:自聚书以来40年,得8万卷。西魏伐梁,他被围困在江陵,仍讲《老子》于龙光殿,百官戎服以静听。魏兵破城,仍口占为诗。城陷后,他恐图书、古物落入敌手,将聚集数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浑天仪毁掉,又取古画、法帖、古今图书14万卷尽焚于一炬。悲叹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并欲投火自焚,宫婢牵衣得免。旋即为魏军所杀。此次焚书,史称图书一厄。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传》、《内典博要》、《玉韬》、《补阙子》、《余德志》、《荆南志》、《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老子讲疏》、《金缕子》、《式赞》等数百卷,多已佚,仅存《古今同姓名录》等数种。明人辑有《梁元帝集》。

折叠个人作品
梁元帝萧绎的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现存109题119首。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边塞征战诗,上承古代征戍诗,下开唐代岑参、高适的先河;二是闺怨艳情诗。既有社会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有萧绎个人婚恋情结的因素,非好声色者不能写出;三是写景咏物诗,在炼字、对偶和白描等方面,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采莲赋》

《春日》

折叠史书记载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元帝》

折叠家庭成员
折叠父母
父亲:梁武帝萧衍
母亲:阮修容
折叠兄弟
大哥 昭明太子萧统
二哥 豫章王萧综
三哥 梁简文帝萧纲
四哥 南康简王萧绩
五哥 卢陵威王萧续
六哥 邵陵携王萧纶
八弟 武陵王萧纪
折叠姐妹
永兴公主萧玉姚
永世公主萧玉婉
永康公主萧玉嬛
富阳公主,下嫁张缵
长城公主萧玉姈,下嫁柳偃
折叠后妃
徐昭佩,生武烈世子萧方等 、益昌公主萧含贞
王贵嫔,生贞惠世子萧方诸、始安王萧方略
袁贵人,生愍怀太子萧方矩
夏贵妃,生梁敬帝萧方智
王良人,王贵嫔妹妹
折叠子女
儿子
长子 武烈世子萧方等
次子 贞惠世子萧方诸
三子 早亡
四子 愍怀太子萧方矩
五子 早亡
六子 早亡
七子 早亡
八子 早亡
九子 梁敬帝萧方智
十子 始安王萧方略
女儿
益昌公主萧含贞

安昌公主,嫁徐彻,子徐文远。

《金楼子》称元帝有子女"方诸、方等、方规、方智、含贞、含介、含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7: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主旨全在这两句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江山携手 2019-04-06   |  651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此文对著名的一段脂批,做了独特有新见,又论证谨严、颇能自圆其说的阐释。其结论见仁见智,未必定论,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观点,并且从索隐派中走出一条文本阐释的新路。这点就颇值鼓励。原文数万字,限于篇幅做了大量删减,若有论证不足和逻辑断裂处,可能为编者之罪。读者可与作者商榷之。


作者

柔十

什么是红楼梦的主旨?书里有直接依据吗?

有,而且还不少。比如甲戌本第一回: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又如:

“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此批也点明了红楼梦的主旨。

本文要着重探讨的,第七回甲戌本有这样一段脂批:

“设云‘秦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这句话的核心是三个词:纲目、比托、讽刺。

而且,三个词虽然是并列的关系,但显然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贯串,构成一个意义统一体。

大纲目,与前面“总纲”同义。

接着看“大比托”。

这里,比当为比喻、譬如,也即与“比兴”的比是同样的意思:以彼物比此物。

托,寄托寄寓,借外物(文艺作品)表达主体的情感和思想,也即脂批所谓“托言寓意”。

最后来看“大讽刺”。

这个好解释,就是反对,否定,批判。

曹雪芹借红楼梦要讽刺批判什么呢,答案也在两句诗上。

纲目-主线,比托-寄托,讽刺-批判,三组词均指向文章或作品的根本性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性的概念来替代这三组词:主旨。

因此,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

脂砚斋直接清楚地点明红楼梦的主旨,对红学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信息。

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直指枢机的正确进路。

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亲厚,深度介入红楼梦的创作,深知拟书底里。

所以,关于红楼梦的主旨,他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心营臆造,信口雌黄。

可以认定:脂砚斋的批语“未嫁先名玉”代表着曹雪芹的原意,是他创作意图的忠实反映。

下面,我们来解读批语“未嫁先名玉”,通过它去寻究红楼梦的主旨或主题思想。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出自南朝(梁)刘缓的宫体诗《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全诗如下: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袾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已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此诗为应酬唱和之作,描写了某次宴会上一个歌舞姬的美貌,大意是说:

眼前这位美眉真是美得逆天啊,男人见了她,连仙女都不稀饭,眼里也装不下别的事物。

跟那些经典美女:曹植的嫂子甄宓、宋玉的邻家女孩、夫差的女儿紫玉、邯郸姑娘秦罗敷,她都有得一拼。

此诗用典颇多,其中,“未嫁先名玉”取典于《搜神记·紫玉韩重》(卷十六),“来时本姓秦”取典秦罗敷。

罗敷是汉末至三国时期邯郸的美女,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后成为美女的代名词。


这样的艳诗,无论是整体的主旨立意,还是单个典故的思想寓意,都乏善可陈。

诗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是借紫玉和秦罗敷来比喻形容女性的美貌,无甚深意。

此种用典手法在宫体诗中可谓标配,无非陈辞套语。

总之,这是一首平常的艳情诗。

可以确立两点:

1、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指涉的是独立的两个人:紫玉和秦罗敷,而不是什么秦玉。

秦玉乃后人望文生义而来,与二诗本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2、在诗中,紫玉和罗敷的含义只是单纯的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并未包含象征、隐喻。

也就是说,认为刘缓吟咏的女孩具有忠贞于爱情(紫玉)以及不慕富贵虚荣(罗敷)的高贵品格,这纯粹是扯淡,无限拔高。

因此,从二诗本义的角度看,说它是红楼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恐怕连王勇平都不会信。

也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脂砚斋对二诗的引用乃借引,在引用后的新语境里,二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那么,两句诗到底什么意思呢?关于它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读到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秦玉。

因此,阐释者中较多的是这类人,认为二诗影射某人,此人姓秦,名字里有个玉字,或曰秦玉,或曰秦某玉。

这些人几乎是一水的索隐派,把秦姑娘当作彩绘模特,任意涂抹。根据我读到的资料,整理如下:

秦学。这个众所周知。秦学认为,秦可卿的原型是废太子女儿,从小藏匿在曹家,“她嫁给贾蓉后,名‘可卿’,未嫁时呢?‘先名玉’!”(《红楼望月》)
作者说。认为:“《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只能姓秦,而不可能姓曹或者其它别的姓。而且,脂砚斋还进一步给我们点明了作者的名字:“未嫁先名玉”,至此,我们就完全知道了《红楼梦》作者的真实姓名——秦玉。”
将军说。认为“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隐射明末女将秦良玉,她是秦可卿的原型。
主人翁说。认为隐射秦红玉,“秦红玉是反看《红楼梦》的女1号,也是曹雪芹的心上人。
其他。不赘述。
以上五种,共同点是把两句诗解读为人名。为叙述的方便,不妨称之为“秦玉派”。

所谓的秦玉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答曰:大错特错。

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断章取义。

望文生义。
在原诗里,二诗指涉的是紫玉和秦罗敷,转引之后生成了新的含义,但新含义到底是什么,脂砚斋并未言明。
张冠李戴。
批语“未嫁先名玉”是紧连着“秦钟”这个符码以夹批的方式注写的,并且说“设云情种”。
此处,戚序本为“设云情种”,甲戌本为“设云秦钟”,显然点明“秦钟”的谐音寓意是“情种”。
因此可以确定,它批注的对象是“秦钟”而非秦可卿。
因此,就算真有个人叫秦玉,也应该是秦钟的原型,与秦可卿、小说作者、女主人翁……有个毛关系。
最关键的是这个:断章取义。
此批核心的三个词是纲目、比托、讽刺,正是这三个词规限着“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的内涵。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是红楼梦所要讽刺、批判的对象。
因此,它的内涵一定是贬义的。
因为秦玉并不包含贬义的质性内容,所以她不可能是红楼梦的大讽刺处;“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不能解读为秦玉(或秦某玉)。


我们回到“未嫁先名玉”。

宝玉有一句话与未嫁先名玉紧密相关: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

没错,我想说的是,未嫁先名玉=未嫁是宝珠。

未嫁的女孩是颗无价宝珠,此为隐喻,这句话没有人会歪解,——比如将未嫁解读为处女,认为曹雪芹在宣扬贞洁。

这是因为,未嫁少女-宝珠并非一个孤立的命题,而是与已婚女性-死珠,老年女性-鱼眼睛共同构成一个意义联结体,表达了作者这样一个观念:

女人在婚姻、社会、生活中被外力裹挟而无法自主,随波逐流,渐渐失去自己。

《朱子语类》:

“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

曹雪芹的宝珠与朱熹的宝珠并无本质区别。

说宝珠象征女性本质的澄净真淳,因有文本的支持,读者都不会反对。

但是我说未嫁先名玉等于未嫁是宝珠,也是在隐喻女性的纯洁本质,这一观点有道理吗?

这其实很好理解。

玉在中国文化中堪称硬通货,自古就有纯洁义,常用来形容人格的高洁,本性的纯良。

《诗经·秦风·小戎》: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表明早在孔子之前,古人就用玉来比喻君子。

管子时代,玉就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管子·水地》: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

孔子儒家,开辟出一个自觉而内省、自强而外向,既广且达、既深且圆的人格世界,其君子人格的具体内容是对管子的承继。

《礼记·聘义》记载了孔子一段话: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就是这样,经过各种的转化与强化,玉被赋予了完备的形而上的价值,成为人(君子)的内在尺度,深涵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

玉的文化隐喻意义对红楼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宝玉黛玉二人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这显然不是随手拈来,而是作者的精心设计。

宝黛二人有着相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而他们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富贵尊荣这些外在之物,恰是高洁的人格、坚贞的节操这些内在之物。

两人都有精神洁癖,对俗世的污浊卑劣深恶痛绝,可以说,他们的人生正应了那句话:“存在就是抵抗。”

抵抗什么呢?浊世对真我的异化,对纯洁本质的污染。

抵抗与坚守正是宝黛二人最显著的人格特征。而这一特征与玉相合。

第二十一回作者借黛玉之口说“至坚者是玉”,此话颇为机要,将宝黛与玉的内在关联点出,表明作者乃借玉之坚贞隐喻宝黛亦有着坚贞的共通品格。

总之,宝黛二人不仅被“名玉”,也即名字中有“玉”,而且有着玉一般的内在品格,玉于他们是名符其实、内外统一的。


因此,未嫁先名玉不是说某个女性未出嫁时名字里有个玉字,——这其实也有违常识,难道女性出嫁以后通通把之前的名字都改了不成?——

而是说,女孩未出嫁时都称得上玉女,只不过这里的“玉”乃本于形而上的角度而言,是指人的品格或本质的高洁。

回顾第五十九回宝玉的话: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第七十七回,宝玉撞见司棋被几个媳妇婆子拉着逐出园子:

“恨的只瞪着他们,看已走远,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这段是说:

女人未嫁之时,远离男人的熏染,如含光宝珠,散发着纯一不杂、熠熠煌煌的人性光辉;

嫁给臭男人之后,近墨者黑,明珠蒙尘,灵性耗散,变得死气沉沉晦暗无光;

及至到了老年,臭出于男胜于男,量变发展成质变,竟然面目全非了。

女人出嫁以后的这一变化,谓之沉沦也不为过。

是故脂砚斋说,未嫁先名玉是红楼梦的大讽刺处。


再来看来时本姓秦。

我们知道,“秦钟”谐音“情种”,细究下去就是,“秦”谐音“情”。又,“姓”谐音“性”。也就是说“姓本秦”谐音“性本情”。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将这句理解为作者的男性观:

男人原本天性有情多情,但成年以后被浊世所染,现实所迫,变得冷硬无情,最终丧失了真我。

那么,将“姓本秦”读作“性本情”,能“就其字义,疏为理论”吗?

所谓的情种,字面意思就是多情种子,说白了就是本性多情;而性本情的字面意思也是本性多情。

所以,用标题诗中的“性本情”去解诗联中“秦钟”的谐音“情种”,这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可见,来时本姓秦与未嫁先名玉是平列的两个命题,表达的是作者的同一套世界观。

人从有情变少情、无情,这不也是沉沦吗?所以脂砚斋说,来时本姓秦乃全书大讽刺处。

现在,我们终于对古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有了一个清晰的全新的认知。

所谓未嫁先名玉,反映的是作者的女性观;而来时本姓秦则反映了作者的男性观。

显然,二者内涵是一致的。

因此,合之则可视为作者的人性论:

人,无论男人女人,本性都是纯洁的,多情的,但残酷的环境最终会改变他们。

以此为基础,回过头去再读脂批:

“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浑浊的语境顿时豁然开朗:秦钟谐音情种,其实每个人都是情种,但最终都免不了异化变质。

这一人性的无奈现实与悲剧就是红楼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进一步解释,大纲目是指“如实描写”的叙事宗旨,红楼梦塑造人物时本着这样的原则:

人性是复杂多面的,善恶无绝对,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

人性也是发展变化的,好人并非一生不变,他可能变成坏人恶人;

恶与坏是环境塑造、熏染的结果,它因境而生、因势而动;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人性在生活的洪流中如何载沉载浮的故事。

大比托是说,作者乃借文学手段表达自己的哲学(人性论)思想;

同时寄托了自己对人性之善好纯美的依恋,特别是那一腔博爱的超迈情怀。

而大讽刺,其对象既包括世道的污浊黑暗对人性的戕害,也包括人的主动或被动的溃败,自知或不知的沉沦。

总之一句话,呈现人性的本相,歌颂人性的美好,揭示人性的悲剧。

这就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江山携手 > 《红楼梦探》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的这座尼姑庵,揭示了古代尼姑的另一面,不堪入目
下一篇: 高曰解红楼梦之薛姨妈酒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7: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难道秦可卿真的是公主?
2017-06-24 13:04


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秦钟出现处有一句脂批:

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家住江南本姓秦”“来时本姓秦”该如何理解呢?自从《红楼梦》诞生以来这句话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出现了若干索解的方式;尤其是给索隐者以很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试图从文本的角度,以最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析一下这两句话。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出自汉代诗人刘缓的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刘缓生卒年不详,大约于公元五四九年前后在世。刘缓字合度,平原高唐人,少年成名。历官安西湘东王记室。时西府盛集文学,缓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跌宕,名高一府。常云:“不须名位,所须衣食;不用身后之誉,惟重目前知见”。除通直郎。俄迁镇南湘东王中录事复随府江州。卒。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一诗原文如下: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发,袜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这是一首历史上有名的艳情诗。作者虚实并用,前八句汇聚了前代多首吟咏美女的名作,如《高唐赋》、《洛神赋》、《北方有佳人》、《登徒子好色赋》、《陌上桑》等,引出美女之美;接下来八句从女子的面、唇、体香、发饰、腰身、娇语、媚态等各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女子的姿态仪容。之后用《世说新语》里荀奉倩和石季伦的故事来说明美女如何迷人。全诗格调不高,尤其最后两句,暴露了世上男子庸俗好色的本质。



“未嫁先名玉”的典故出自《搜神记》中“玉生烟”。据说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公主爱上了家仆韩重,韩重向吴王提亲,遭到拒绝,紫玉听闻郁结而死。韩重前去凭吊,紫玉的魂魄从墓中飘出,与韩重相会并留下信物明珠。韩重拿着明珠去见吴王,反被诬陷掘墓,韩重逃回紫玉墓前向其倾诉经过,紫玉芳魂便亲自回宫向家人说明缘由,但当王后欲抱住紫玉的时候,却只见一缕青烟。“玉生烟”的典故常用于描写多情而早逝的少女。

“来时本姓秦”出自《陌上桑》中的秦罗敷。秦罗敷美貌天下无匹,赵王一见倾心,欲纳为己有,却遭到秦罗敷一番婉转的拒绝,只得悻悻而去。这个典故多用来形容女子的睿智和坚贞。

以两个美丽而钟情的女子作譬喻,对于滥情的宁国府,“擅风情,秉月貌”的秦可卿来说,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吗?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主题就是戒妄动风月之情。而秦氏一家,秦钟因为与智能缱绻偷期,而葬送了年轻的生命;秦可卿因为与贾珍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故事,而淫丧天香楼。通过他们的故事恰恰是讽谏世人,不要为情所伤,所困,所惑。



而秦钟、秦可卿临终之际都曾留下重要的遗言: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秦钟临终之语与警幻仙姑所言是非常一致的。警幻仙姑曾经说:“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

无论是警幻仙姑还是秦钟之言,都是要贾宝玉走入正途,振兴贾家的家业,不要为情所迷。可惜很多解读者被“贾宝玉的反抗精神”所误导,一直认为秦钟是正话反说。而事实上,作者屡次说明“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作者抒发的正是无才可去补苍天的遗憾和痛悔。

秦可卿去世的时候曾经给王熙凤托梦讲述治家之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然而她的话也不过是一阵耳边风,贾府的当家人依旧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直至最后一败涂地而不自知。

脂批引用“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非常巧妙,以专情长情的美女,对于滥情戏情的秦氏一门的讽刺。告诫后来人要以情为鉴,不要为情所困。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不过如此而已。



当然作者并不是对秦可卿、秦钟本人的批判,相反对他们的命运报以了深切的同情。毕竟他们有很多情不能自已的地方。就像贾宝玉的无才可去补苍天,并非真的无才,而是没有机会。

在《红楼梦》第一回香菱出现的时候,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字之下也有一段很重要的脂批:“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也就是说《红楼梦》大旨谈情,极目所至写的都是女孩,都是各种各样的感情故事,生活琐屑,但是根本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一个狭义的“情”字,而是一个更广阔的“情”字——世情世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7: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陌上桑
[ 唐 ] 李白
原文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译文
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注释
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17: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胡行(一作鲁秋胡)
作者:高適

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一朝结发从君子,
将妾迢迢东鲁陲。时逢大道无艰阻,君方游宦从陈汝。
蕙楼独卧频度春,彩阁辞君几徂暑。三月垂杨蚕未眠,
携笼结侣南陌边。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
妾家夫婿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愿言行路莫多情,
道妾贞心在人口。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劳心苦力终无恨,所冀君恩即可依。闻说行人已归止,
乃是向来赠金子。相看颜色不复言,相顾怀惭有何已。
从来自隐无疑背,直为君情也相会。如何咫尺仍有情,
况复迢迢千里外。誓将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莫道向来不得意,故欲留规诫后人。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ec01884b789c.aspx
高適
高適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猜您喜欢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宋代·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0fc0b6c9f583.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欧阳修欧阳修〔宋代〕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代·白居易《夜雪》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fc0f5406ef57.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夜雪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b6447ef32a25.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李白〔唐代〕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40 , Processed in 0.0628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