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亡秦必儒&儒家伪辞===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华胥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风月宝鉴开口吐槽,对贾代儒说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
2018-10-22 06:36
《细讲红楼梦》系列之-完整解读红楼梦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52(原创)

第52讲:宝贝吐槽

上一讲解读到,面对贾瑞的死,只见贾代儒夫妇呼天抢地,大骂风月宝鉴是妖镜。

他们昏庸无能,无法找到贾瑞之死的根源,就把贾瑞的死,最终归罪于是风月宝鉴惹的祸,无情痛骂风月宝鉴一番后,还不解恨,还要焚烧他们认为是祸害、是不祥之物的风月宝鉴。

岂知孙子之死纯属他本人自找,关镜子鸟事!

自家孙子玩火自焚,无辜风月宝鉴却要被当替罪羊架火被焚,一笑。

红楼处处有生活的影子。

好一个愚蠢得超乎想象的老朽贾代儒。真真无聊透顶的一个老朽。



话说正当贾代儒把爱孙贾瑞之死归罪于风月宝鉴,并且一怒之下,决定要架火焚烧风月宝鉴之时,忽然,一件骇人怪异的事情发生了……

贾代儒忽然听到,一直沉默不语的风月宝鉴,竟然流着泪突然开口说人话了。

一开始,贾代儒还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耳朵幻听了,可仔细聆听,真的是风月宝鉴在开口说人话了。

只听到风月宝鉴忍不住吐槽叫冤屈了,她在向众人洗白自己,大诉自己受到伤害,心中一肚子的冤枉委屈无处诉说。



我们继续接着上一讲的内容往下看原文:

【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只听镜内哭道”:风月宝鉴倒不是为烧灼自己而委屈地哭起来,她是为世人被蒙昧愚弄,不肯不能正视真相,而伤心落泪。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这句话恰似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个偏偏爱说实心话的孩子,跳出来喊道:“看哪,这个人没穿衣服。”

风月宝鉴吐槽的这句话,就像这个灵气逼人的小孩子的话一样,一语道破天机。

当答云:谁叫你有正面。

“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这是风月宝鉴被冤枉后的“吐槽”之言。这句话极为重要,所以脂批说了:“观者记之”。

诚哉是言。



风月宝鉴这是要告诉昏庸老朽贾代儒:

不是我风月宝鉴伤害无辜,实乃是你们人自身贪欲过多,让自己浑身上下沾满了一身的邪气,导致心性不正,思想混乱,真假不辨、黑白颠倒,于是就产生了像贾瑞这样自己玩死自己的可怕的后果。

难道你老朽不问青红皂白,就简单粗暴的给风月宝鉴妄下定论,然后用烧风月宝鉴的办法来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去伤害无辜。

这,就是你们的解决问题之道?

明明是你们自己咎由自取,怪谁呢?



在这里,曹公又用隐而未显的笔法,借助风月宝鉴向我们阐明他想要表达的智慧见解:

人生的重要关口,外力神仙貌似能帮你一把,但过不过得去,唯靠人自解。

否则,神仙有可能帮倒忙反而害了你,所以成龙成蛇全在自身。



正当风月宝鉴为自己被误解辩解叫屈吐槽,而贾代儒依然毫无一点人性,麻木不仁固执己见,非要焚烧风月宝鉴的时候,风月宝鉴的大救星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我下讲接着继续解读。

乐见友友的评论、收藏、转发、关注。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樵:贾瑞一命呜呼乃祖贾代儒难辞其咎
无尘山鹰 2016-11-20   |  12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一点感悟:   我以为每个不同阶层人心中却拥有一个“红楼”的梦!现代居住灯红酒绿的都市人的红楼梦是:分红买楼还做梦!
               
       《红楼梦》此书值得我们喝茶时,一辈子用心去细细地品读思考! (无尘山鹰语)



                              来源:松樵的博客



               原标题:贾瑞一命呜呼乃祖贾代儒难辞其咎

           (2016-11-19)



读《红楼梦》千万要细心:要细心体察作者的谋篇布局,要细心咀嚼作品的遣词造句,要细心把握小说的谐音寓意,要细心联系章回的前文后续,要细心品味人物的一语多义,要细心统一故事的宏观微观,等等。比如本篇所论及的贾瑞之死与贾代儒的关系,就涉及小说的谐音寓意和章回的前文后续,惟细心把握和细心联系,才谈得上理解作者“满纸荒唐言”的真实意图。

曹氏写《红楼梦》,达摩克利斯之剑好厉害哟,所以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名之曰甄士隐,且配妻封氏——将真事隐去还不放心,还要封实。甄士隐家住姑苏十里街仁清巷,甄士隐的岳丈名叫封肃,直言人情势利乃其时其地风俗。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突然冒出一个“大如州”来,作者意欲何为?意欲说明这种人情势利之风俗从何而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就封肃的姓名谐音说事,还要考察封肃其人的德行并参看同类形象,方可得其意指。在此基础上再联系封肃的“本贯”去考究,进一步发现名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领悟作者借音托名的“春秋笔法”之妙。

“本贯大如州人氏”封肃,虽是务农为生,家境倒还殷实。但他一见女婿、女儿遭受火灾后狼狈来投,“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些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悉数交出托岳丈代置房地,“封肃便半哄半赚”,只付与些须“薄田朽屋”。眼看女婿家中越来越穷,他不但不帮衬,反而在人前人后“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士隐勉强撑持了一两年,情知“投人不着”,不禁悔恨成疾,终随跛足疯道人出家去了。封氏方历失夫之痛,便和丫鬟“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封肃却依旧“日日抱怨”。及至新知府贾雨村来信“转托问甄家娘子要丫鬟娇杏作二房”,“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一力撺掇”成事后领赏百金。封家娘子也得了“许多物事”。此后他才不再聒噪。

只认钱势而毫无亲情,背离道义以苟取钱财—封肃就是这样一个奸诈卑劣的势利小人。在他身上,一般劳动者常有的淳朴厚道和长者心性丧失净尽。

通览《红楼梦》全书,不义无情如封肃者绝非个别,“封肃”现象具有普遍性。“宦囊羞涩”的秦业虽与贾府“有些瓜葛”,但要送儿子去他家塾中读书还是“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因为“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第八回)这并非秦业自卑或猜疑,连贾母自己都说:“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第七十一回)在这种大气候下,寄身贾府的林黛玉自然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那么,这种人情势利之风俗从何而来?这便涉及封肃的“本贯大如州”了。

读《红楼梦》细心的人大抵看得出,除人名之外,某些地名或人物籍贯也蕴含谐音双关义,而且也有显隐之别。比较明显的如贾化(号雨村)的籍贯“胡州”,谐音意犹“胡诌”,适与贾化的谐音“假话”默契。相形之下,封肃的“本贯大如州”的内涵则隐晦得多,以至易被人们忽视。但只要我们充分注意到州名的谐音与封肃其行其名的内在联系,便不难悟出“大如”二字也含有反讽意味。

从音涉双关看,“大如”犹言“大儒”。作者借助谐音及名贯将灭绝亲情人性的势利之徒与所谓“大儒”联系到一起,实属创意独特的“春秋笔法”。封肃既是当时不良世风的形象化,那么作者对“大儒”潜在的褒贬也可想而知——结合书中相关内容可知,作者此处的矛头指向并非孔孟先儒,而是宋代以来那些标榜理学的“带头羊”——尤其是朱熹那类自云为国家“化民成俗”的御用“大儒”。

在中国历史上,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唯一被后代君王尊崇为“万世宗师”的大儒。作为官方哲学,其理学思想体系在元、明、清三代均占统治地位。“朱夫子”编注的《四书集注》理所当然地成为钦定的教科书,被科举制艺引为指南。无论主考出题、判卷或考生“代圣贤立言”,概以该书为据,不得稍有违离。康熙皇帝甚至称“其一句一字莫有论其可更正者”,故有清一代干禄士子尤其奉为圭臬,乃至于象朱彝尊《曝书亭集.道传录序》所说的:“非朱子之传义不敢言,非朱子之家礼不敢行”。

《红楼梦》中封肃的本贯被定在“大如州”便是兼备嬉笑怒骂的曲笔,笔锋指处正是意在“化民成俗”的“朱夫子”等辈。而且将封肃的表面身分归入“务农”之列也别具讽刺效果。“务农”之人犹且如此势利狡诈,毫无亲情,更不用说“禄鬼国贼”或拐子奸商之流了。即此可知,“大如州”人情势利,社会风气刁恶,正是这些“大儒”们“化民”所“成”之“俗”!

《红楼梦》中有个很出名的贾瑞,他与“本贯大如州”封肃虽然天各一方,但因“大儒”这条无形的纽带衔接其间,他们就能南北顾盼,声气相通了。

贾瑞本是贾家义学“塾掌”贾代儒的长孙,“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代儒偏又失察,一有事就委以“学中之事”。于是他“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附助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第九回中“顽童闹学堂”的丑剧就是在贾瑞“暂且管理”时发生的。到头来这个贪财贪色、误人自误的“学棍”终被“以毒攻毒”,丧身于王熙凤精心设置的“相思局”。

贾瑞一命呜呼的直接原因诚然是自身无行与凤姐的刻毒,但另一方面也和他朝夕所在的环境有关,既为祖父又是“塾掌”的贾代儒尤其难辞其咎。代儒虽被族中官宦共尊为“年高有德”的“老儒”,但看薛蟠那种“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而“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的苟且之徒都能安然无事地混下去,便知其“教训最严”不过是虚张声势,误人子弟才是真实情形。特别是贾瑞的道德败坏非只一日,他竟不知不察,直到孙子一夜未归被发现,他才以罚代育,不问清原委便打板子,罚饿饭,并使“跪着在风地里读文章”。(第十二回)如此施教,哪有丝毫先儒仁爱之心和循循善诱之德?贾瑞可鄙可悲的下场,至少证明代儒索然寡味的“理”教和苛酷寡情的体罚,无助于引人向善而只能导致邪恶。唯其浪得虚名,曹雪芹才特名之为贾代儒——“假大儒”(“代”、“大”古音相通)是也。从他的名字和教学情况可以看出作者对风靡当时的“义理之学”教化功能的彻底否定。


朱熹曾在《大学章句序》中自谓“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其委婉的措辞中隐隐流露出自得之意。然而曹雪芹却在《红楼梦》中有意无意地同他开了一个并不轻松的玩笑,即以“本贯大如州”的封肃和受业于祖父代儒的贾瑞这两个声气潜通的形象从反面证明:程朱理学既无补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更不堪作“学者修己治人之方”,而只能恶化风俗,贻害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代儒蠢的超乎想象,贾瑞死因不明,她就蒙冤成了替罪羊
2018-10-17 07:01
《细讲红楼梦》系列之-完整解读红楼梦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51(原创)

第51讲:宝贝蒙冤

上一讲说到贾府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瑞一命呜呼,除了觉得贾瑞死的莫名其妙外,他们也看不出什么道道来。

更可笑的是,贾代儒夫妇作为受害者贾瑞的亲人,他们对贾瑞之死也稀里糊涂不明死因。

悲痛之余他们竟把贾瑞之死归咎于善意的道士和无辜的风月宝鉴,一股脑的怨气对道士和风月宝鉴发泄出来……



我们继续接着上一讲的内容往下看原文: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

贾瑞死后,贾代儒夫妇如闻晴天霹雳,“哭的死去活来。”

老人膝下无子晚景寂寞凄凉,如今望孙成龙成了空欢喜,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伤心苦楚可想而知也。

可是,人既已死,哭又有何益呢?



贾代儒作为贾府私塾的一校之长,虽说很无能,私塾被他管理成年轻儒子们的龙阳之地。但无能归无能,更可悲可怕的是,这个懦弱无能的老朽还极为昏庸愚蠢。

他竟然有眼不识泰山,竟认为来历不明的道士是个假道士,夹带私心滥竽充数,也做起坑蒙拐骗的事情来了。

在昏庸愚蠢的贾代儒眼中,风月宝鉴就是个A货。好个道士,你个化外之人,竟然也与世俗同流合污做起坑爹的事情来了。



唉,爱孙弃他而去,贾代儒回天乏术之余,就把气撒在跛足道士、撒在可爱的风月宝鉴上。

骂啊骂的,斯文扫地。

贾代儒你老人家也一大把年纪了,你为孙子早夭已经哀哀欲绝哭的死去活来了,不知你这骂人的精气神是从哪儿得来的啊?

话说贾瑞对风月宝鉴的认识混乱模糊不清,认为风月宝鉴就像傻大姐手中捡到的绣春囊一样,是男女欢爱的成人用品。

而酸丁腐儒贾代儒们竟然对风月宝鉴的认识也同样思想混乱,风月宝鉴在他们眼中就是件贻害无穷的不祥妖物。



可惜啊,凡夫俗子眼里无法窥见天机,因此,来自仙界的风月宝鉴独特的价值,又岂是死读书的酸丁腐儒学究们所能解读的呢?

唉,对稀有宝贝的认识,因人而异竟然如此悬殊,如此偏激。对这一点,大家觉得是不是也很笑喷吧。

这个笑,可就不是贾瑞那种傻乐呵傻笑了。

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一个人哭得太多过后,她他就只会笑了,所谓一把辛酸泪,都付笑谈中。



你要知道,真正经历过太多沧桑的人,反而不会在人前哭了,非那些受过点小挫折就在公众面前装逼大打悲情牌,以博取别人支持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这方面史湘云就是个比较有意思的人物,这个嘛,我讲到相关部分时会对湘云做出我独到的分析和见解。



好了,闲言少叙。我们接下来将回转过去看看老朽贾代儒对贾瑞驾鹤西去的反应与表现。欲知后事如何,我下讲接着继续解读。

乐见友友的评论、收藏、分享、关注。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代儒给宝玉出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意义是什么?
沈抱书
沈抱书
红楼梦新解达人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沈抱书

《红楼梦》第84回贾宝玉又入学堂,贾代儒安排其讲一个月的书就开笔,两个月后,贾政唤来宝玉问讲学题目,宝玉道:“一个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个是《人不知而不愠》,一个是《则归墨》三字。”

咱们先说第一个题目,《红楼梦》作者从不会信手拈来就用,这个题目是指明宝玉年纪正当十五,也就是说,宝玉是十五岁才正经上学读书的,之前有过上学,不过是为混日子会秦钟罢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贾宝玉原本破的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贾代儒却将幼字抹去,明用十五。贾政道:“你原本幼字便扣不清题目了,幼字是从小起至十六以前都是幼。这章书是圣人自言学问工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俱要明点出来,才见得到了几时有这么个光景,到了几时又有那么个光景。师父把你幼字改了十五,便明白了好些。”

作者这段文字重点写贾政的教导,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宝玉年纪正当十五,师父所以审题时将幼字改为十五,明指宝玉年纪,让宝玉明白以自己的年纪该如何志于学。曹学家们不用查,依曹学谬论这个年纪的宝玉,曹家已经被查抄,那个不存在的曹霑与宝玉上学这事根本对不上铆。

贾政看到承题,宝玉原本云:“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宝玉讲:“幼年不专注于学习,是人之常情,圣人十五就专注于学习,不是很难吗?”贾代儒改本云:“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欤。”贾代儒改的意思是:“世上有谁不学习呢?十五就专注于学习的人很少,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十五就专注于学习。”

根据红楼密码解密,贾宝玉背后暗藏的是明清两朝皇权,宝钗背后隐藏的是福临,第42回有脂批注明,“本回后钗玉合一”即二宝合二为一,背后隐藏着的是顺治帝。福临十四亲政,因之前怕多尔衮加害于自己,假装贪玩无志。然而多尔衮意外身亡后,顺治帝因读不懂大臣奏折,日夜刻苦学习史书经典。

《清世祖实录》卷52记载,“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奋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这段顺治帝的回忆在《北游集》中也有记载。作为隐去真事的《红楼梦》,对宝玉读书的描写,不可能直接正面反映这段史料,能露出一点半点就有很大风险了。

贾政又看第二艺题目是《人不知而不愠》,便先看代儒改本云:“不以不知而愠者,终无改其说乐矣。”看那抹去的底本说道:“能无愠人之心,纯乎学者也。夫不知,未有不愠者也,而竟不然。是非由说而乐者,曷克臻此。”原本末句“非纯学者乎。”贾政道:“这也与破题同病的。这改的也罢了,不过清楚,还说得去。”第三艺是《则归墨》,贾政看这个破承倒没大改。破题云:“言于舍杨之外,若别无所归者焉。夫墨,非欲归者也,而墨之言已半天下矣,则舍杨之外,欲不归于墨,得乎?”

第二题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三题出自《孟子•滕文公》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认为杨氏为我,墨子兼爱,杨者无君,墨者无父。

第二题宝玉破题被改为:“能无愠人之心,纯乎学者也。”宝玉做的题目是“而不愠”,代儒改“夫不知,未有不愠者也;而竟不然。是非有说而乐者,曷克臻此(非纯学者乎)。”愠字普通人不知何意,愠,怨恨,生气。曷克臻此意思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呢。

朕意臣所不知,怎么能不恼怒呢?朱由检和顺治帝的话:“皆诸臣误朕”,可以证明明末清初大臣误君之深。第三题作者采用横云断山法,留给读者去揣摩。为君治国,杨墨之说断不可取,孔子儒学才是皇权的唯一拥挤者。

发布于 2022-07-28 10:23
贾宝玉
文言文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里的希望小学,秦钟给贾代儒的24两银子,是学费?还是贿赂?
2020-03-09 17:30
《红楼梦》里也有一所希望小学。这所学校免学杂费,免费喝茶,免费吃饭。这所学校就是贾府的义学,离宁荣二府不远,不过一里之遥。

贾家的义学“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

贾府的私塾是宁荣二公建立的,办学的宗旨是怕族里有家庭贫困,请不起教书先生的子弟无法读书,有了这所免费的学堂,贫家子弟也可以上学读书。



贾府鼓励子孙读书上进,他们知道,学而优则仕,贾府子弟只有读书才能走上仕途。贾府的男子每个人都是十年寒窗苦,苦读出来的。贾琏的小厮兴儿说:“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学里的师老爷严严的管着念书?”贾府的宁荣二公虽然是武将也是读书的。

贾府重视读书,因为只有读书,考上进士,才能走上仕途,有一个好的前程。因此贾府非常重视子孙的教育。

贾府的私塾收的学生都是贾府子孙,其他家庭的孩子不能进学堂读书。



贾府的贾蔷,贾菌,贾兰、贾宝玉、贾环都在这里读书,他们都不必花钱。不仅不花钱,学堂里还供应茶水,和早饭、午饭。

古代都吃两顿饭。早饭9-10点,晚饭15点左右。贾府私塾里的学生都在学校吃饭。贾府的私塾免费学习,免费吃喝。每年的教学经费应该不少。贾府族中有官爵的家庭供给学堂银两,按俸之多寡提供银子,为义学的教学经费。

这个学堂的管理不严格,许多非贾府子弟也来贾府是私塾读书。不仅蹭学,而且蹭吃,蹭喝。



来贾府私塾蹭学的学生有薛蟠。薛蟠不是贾府子弟,他是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夫人的外甥。薛蟠不是来读书的,而是来找契弟的。

来贾府私塾蹭吃蹭喝的学生有金荣,金荣也不是贾府的子弟。她的姑姑嫁给了贾府贾璜。他姑姑靠巴结尤氏和王熙凤,给金荣谋到了到贾府上学的机会。金荣上学也不是真心学习,他和他母亲的目的是蹭吃蹭喝。金荣母亲对金荣说:“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鲜明衣服。”



秦钟也不是贾府的子弟,也不能到贾府的义学读书。秦钟结识了贾宝玉,贾宝玉邀请他到贾府义学读书,在王熙凤的安排下秦钟到贾府私塾读书。

秦钟到贾府的私塾读书不必交学费。秦钟的父亲秦业,给贾代儒送了24两银子。

秦业为什么给贾代儒送礼呢?
第一,因为贾代儒是当代大儒,希望贾代儒好好教导秦钟。



秦钟的父亲秦业知道贾府的义学教书先生是贾代儒,他是当今之老儒,名头响亮。如果贾代儒好好教导秦钟,秦钟的学业应该可以精进。秦业给贾代儒送礼是为了儿子的前途着想。

第二,秦业怕贾代儒瞧不起秦钟。

由于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秦钟又是附学读书,如果不给贾代儒点见面礼,秦业恐怕儿子秦钟被先生不待见,吃亏。为了秦钟在贾府的私塾里不吃亏,贾代儒照看一些。



(秦业)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
秦业给贾代儒的24两银子,不是学费,而是给贾代儒的贽见礼。这些钱揣进了贾代儒的腰包。贾代儒在学堂当老师还有不少额外收入。例如薛蟠为了结交契弟,便“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贾代儒那人家的手短,对于薛蟠在学堂里横行霸道,哄小学生们上手,视而不见。



贾代儒的孙子贾瑞,图了薛蟠的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贾家办学的初衷被无情践踏,学生们在学堂里不仅没有学到正经的学问,反而学坏了。秦钟在贾府的学堂里对“香怜”和“玉爱”起了窃慕之意,缱绻羡慕。秦钟与这二人“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后来因为秦钟和金荣,茗烟大闹学堂。

秦业后来后悔将秦钟送进贾府私塾读书,“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老爷摇头否定贾代儒的教学,推崇风流的林四娘,深意在此_手机搜狐...
2022年4月10日 - 《红楼梦》故事里,贾代儒名声在外,他在贾家的私塾教“呦呦鹿呜,荷叶浮萍”那一套,本应尊师重道的贾政却一反常态,相当不客气地驳斥了这个所谓“德高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德辉 - 元朝大臣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张德辉(1195年-1274年),元太原交城(今属山西)人,字耀卿,号颐斋。金末为御史台掾。金亡,真定史天泽聘为经历官,后升参议。定宗二年(1247),忽必烈(世祖)召见,进讲儒术,推荐儒士。宪宗二年(1252),又与元好问觐见忽必烈,请求蠲免儒户兵赋。忽必烈即帝位,为河东宣抚使,迁东平路宣慰使。至元三年(1266)参议中书省事。告老。

德辉禀性刚直,博学,有经邦济世之才,不喜嬉笑。晚年与元裕、李冶同游于封龙山,号称"龙山三老"。享年八十岁而终。

基本信息
本名
张德辉

别名
龙山三老

所处时代
元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山西交城

出生日期
1195年


逝世日期
1274年

主要作品
元遗山诗笺注

主要成就
儒学之辩、治世之辩、治理河东、抚恤军士、护卫百姓。

字号
字耀卿,号颐斋

官职
参议中书省事、御史、宣抚使

目录
1个人生平
2史籍记载
3主要著作
4主要功绩
5后人评价
6后世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路交城县人(今山西省交城县人),生于金末元初。年少时勤学,多次乡试中举。

金代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6),国乱兵兴,家业毁于兵火,于是张德辉向御史台谋求一官半职,恰逢有强盗杀害占卜先生的案件,官府追查案情线索,抓获了一个藏匿妇人的僧人,将他屈打成招。案件审理完毕,德辉怀疑这是桩冤案,遂明察秋毫,后来果真捕获到了杀人的真正盗贼。礼部赵秉文、户部杨綎都很器重他的能力和才华。

公元1233年金朝灭亡后,张德辉北渡求官,被正定府史天泽任命为经历官,掌管出纳文稿。多年跟随史天泽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有一次史天泽要杀逃兵,被张德辉劝阻,救下逃兵,将他们发配穴城,另外曾招降光州农民军,避免百姓因战争而生灵涂炭。

因多有功绩,升任真定府参议,期间改革弊政,百姓多受裨益,张德辉也因此"声望隆于诸镇,上达于朝阙" ,从而进入元世祖忽必烈的视野。

折叠廷议朝政、儒学
丁未年(公元124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王府召见张德辉,议论治国之策与儒家学问,张德辉不愧为一代大儒,学识渊博,皆能对答如流。

元世祖问:"孔子已经去世很久了,孔子的精神如今在哪里呢?"

张德辉答:"圣人治世做人的学问与天地共存,无处不在。殿下您如果能行圣人之道,圣人的精神则就在您这里。"

元世祖问:"有人说,辽因为信佛而亡,金因为好儒学而亡,是这样吗?"

张德辉答:"辽朝的事臣未能详尽知晓,金朝末年亡国之事则是亲眼所见,宰臣中虽有一两个儒臣,而其余的都是世袭的武将,军国大事又不让儒臣参与。凭借儒臣的身份晋升为宰臣的,大略只占三十分之一。金国灭亡,自当有人承担罪责,儒臣有什么过错?"

世祖认为他说的正确,又问德辉:"祖宗的法度俱在,然而有很多都不能付诸实践,应该怎么办呢?"

德辉手指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金良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交给后人,永传后世。但应交给谨慎敦厚的人掌管,才能永为珍宝使用。否则不仅会被损坏,恐怕还有被偷去的危险。"

世祖沉思了良久又问道":这正是我所不能忘怀的。"

又问:"农家辛苦劳作,为何衣食不充足?"

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的根本,衣食的来源。农民男耕女织,终年勤苦,却挑选其中最好的上交到官府,剩下下粗糙不好的来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

次年(公元1248年)春,朝廷行祭奠孔子之礼。世祖问张德辉:"为何要对孔子行祭奠礼?"张德辉回答说":孔子是万代主宰天下者之师,所以历代君主都尊敬他,把他的庙宇修建得庄严肃穆,按时祭祀。崇敬与否,对于圣人来说无利也无害,只是从中看出君王崇儒重道的意图罢了。"世祖说:"自此之后,不废除祭祀孔子之礼。"

元世祖又问:"治理军队与治理民众,孰轻孰重呢?"

张德辉对答:"如果军队无纪律,就会残暴不仁,害处不轻;就治理人民而言,如果长官致力于敛财,心肠恶毒,祖宗留下来的人民百姓就会处于水深火热中,害处很大。"

世祖默然认同,又问:"有什么对策?"

于是张德辉推荐贤明的口温不花掌管兵权,忽都虎主管民政,可以使天下受益。

折叠告退讲学
1248年夏天,张德辉获准告退,将行之时,举荐白文举等数人,向元世祖辞别,同时又向元世祖进谏"先务七事",即:敦孝友,择人才,察下情,贵兼听,亲君子,信赏罚,节财用。世祖采纳,亲切地呼喊张德辉的字(耀卿)并赐座,封赏十分优厚,不久之后,张德辉奉旨教皇子孛罗等人读书。

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 壬子)张德辉与元好问北觐,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推行儒学,免除儒户徭役。世祖欣然应允,并提调他到真定讲学。

折叠官拜宣抚使
公元1260年,元世祖即位,再次起用张德辉,封其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他刚到任上,便打击豪强,罢黜贪官污吏,平均赋税徭役。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不远百里来看望他,说:"我们六十多年都没有见过如此清明的官员了!"把德辉奉若神明。

西川元帅纽邻又选取一千多士兵,守吏害怕他的威势,没人敢申诉反对,隶属凤翔县来屯田的士兵有八百余人,屯田完毕,士兵不能返回原籍;恰逢标识防戍兵,河中浮梁本来就有守卫的士卒,不应该让他们充数。张德辉全都分条上奏,皇帝答应他的请求。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张德辉悉数释放,将他们恢复平民身份。

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考核政绩,张德辉在十路中排名第一,皇帝召见并犒劳行赏,张德辉此时上书急务四条:

一、严保举以取人材;二、给俸禄以养廉能;三、易世官而迁都邑;四、正刑罚而勿屡赦。

元世祖嘉赏并采纳。

同年 升任迁东平路宣慰使。期间,张德辉泰山祈雨、惩治赃奸、免除百姓徭役赋税,并用自己的俸禄救助当地的孤儿寡母。

元世祖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张德辉升任参议中书省事,凡军国大事,都先咨询张德辉,然后实行。朝廷欲派遣赵彝为使节,出使日本。张德辉听闻后认为,赵彝本是宋朝降臣,委派他出访,可能会妄言朝政,贻笑邻邦。于是协同宰相,奏请皇帝,撤回了决议。

折叠谏言军政
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被任命为御史,张德辉没有接受。当时有传言,戍边将士冒领物质、损耗军费,皇帝下令责惩,张德辉却上奏折说:"我也做过军士,曾与士卒们同甘共苦,深知行军的艰难险阻。如今,官门子弟可以世袭爵位,或者小小的功劳就可以封赏进爵,他们哪里知道军旅之苦?朝廷派遣他们去惩戒士卒,这是朝廷省院的失误。如果严惩将士们,必然会使军中人人自危,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军队部署,选有武艺才略的人去治军,这样军政自然会焕然一新,痛死改革制度,则军中弊病自然会消除。"

除此之外,张德辉还谏言御史台条例、正皇族、远外戚、改革时弊、均衡赋役、均田编户等,元世祖忽必烈一一采纳,并渐次执行,几十年的积弊得以革除。张德辉告老还乡时,还不忘选贤举能,举荐任命任风宪、乌古伦贞等二十人。

折叠晚年
封龙山书院
封龙山书院
张德辉天资刚直,博学且有经世致用之才,性格坚毅,不喜嬉笑,不怒自威。晚年与元裕之(元好问)、李冶游封龙山,时人称"龙山三老"。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张德辉逝世,卒年八十岁。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张德辉的生平,应以汲郡王公所撰《行状》为最早、最佳,今已失传。
《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五十》有张德辉传。
元代文学家,史学家苏天爵所著《元朝名臣事略》,卷第十"宣慰张公"有传。
现代史学家姚从吾作《张德辉岭北纪行校注》,校注《岭北纪行》并整理张德辉生平史料,收录于姚从《吾先生全集(卷七)辽金元史论文》, 正中书局出版。
《元史·张德辉传》 书影
《元史·张德辉传》 书影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折叠《塞北纪行》
张德辉《塞北纪行》
张德辉《塞北纪行》
初名《张参议耀卿纪行》,也称《岭北纪行》《边堠纪行》,原文载于元朝王恽秋涧大全集卷一百的玉堂嘉话(八)内。记录地点包括:镇阳、扼胡岭、孛落以北的沙陀、鱼儿泊等。张德辉当年所到的地方,元史地理志统称为岭北行中书省,包括首都和林在内,故后世统称"塞北行记"。

该文作於公元1248~1248年,记述了当年蒙古诸王忽必烈驻居和林的情形,生动扼要,至为难得;可以说是汉文中一篇最早专讲蒙古可汗驻帐和林情形的报告。

折叠《元遗山诗笺注》
[金] 元好问撰,[元] 张德辉编,[清]施国祁笺注,共十四卷,苏州交通益记图书馆道光七年重印。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功绩
儒学之辩、治世之辩、治理河东、抚恤军士、惩治赃奸、免除百姓徭役赋税;谏言改革御史台条例、正皇族、远外戚、革除时弊、均衡赋役、均田编户等。

折叠编辑本段后人评价
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评:

公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器。容色毅然不可犯,望之知为端人正士。遇事风生,果于断决。庭议剀切,矫矫然有三代遗直。其扶善良、疾奸恶、革弊政、美风化、要以济时行道、尽忠所事,以实惠及民,成败利钝,初不计恤。

其为两镇巨藩,再入中书,虽权贵素以严厉称者,与之抗礼,往复论难,不毫发相假贷;时或龃龉,其耿耿自信,气终不下。

既为上所深知,凡大政令必咨决焉。论者为省台肇建、进用儒学,开太平之基,公实为启迪之先。故谮毁不行,才退复召,终始眷顾之礼不少衰。

上问八剌:"张耀卿曾受赂否?"曰:"若言其受赂,岂不畏上苍乎!"

与人交,重然诺,不戏言笑。在尊俎间,亦以礼法自持。故元遗山呼为畏友,虽亲旧不敢干以私。

恤患难,周困急,至质衣典书无难色。儒士宋子昭羁于豪权家,言于上官,出之。蜀儒古生售于市,鸠银赎焉,仍给据为良。张新轩子琥已结婚,无以成礼,分俸以给。

朱耀廷《正说元朝十五帝》评:

忽必烈网罗人才,北方的著名学者张文谦、张德辉、窦默等相继来到忽必烈身边,深受忽必烈赏识。而张德辉又进一步澄清了当时流行的"金以儒亡"的观念,更使忽必烈树立了改用儒者治国的决心。

张德辉与金末大学者元好问一起觐见忽必烈,恳请他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欣然接受了"儒教大宗师"尊号,考选儒士,减免儒户兵赋等负担,这等于公开宣布他将以儒学安天下、治天下。

历史学家姚从吾:

张德辉、元好问、李治,是金朝逸老学人中的经世派。他们以元好问为中心,以封龙山为讲学的聚会处。他们眼见天下大乱了,不得已,只有汇集同志,用种种方法,去说服蒙古新朝,企图得君行道,稍稍挽救金元之际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中原民族与文化的劫运。他们是有救世理想的,旨在努力救济知识分子,进而希望对于民族文化有所保存。他们苦心孤诣,为挽救中原文化厄运所做的种种努力,是班班可考的。

历史学者魏崇武:

"龙山三老"中,张德辉是惟一长期仕于蒙元者。虽然不以学术、文章闻名,但颇有治才,且刚直敢言。他先后受到史天泽、忽必烈的赏识,在历任官职上都有良好甚至优异的表现。

在文化救亡方面,他所做的最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几件事:

减轻忽必烈对于行汉法的疑虑,使忽必烈相信金朝灭亡的责任根本不应由儒者来承担。
荐举有才德的儒士,他们利用被征召的机会向忽必烈宣扬儒家文化,无疑使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在蒙古统治者那里不断得到增强。
请忽必烈当"儒教大宗师",还趁机请求蠲免儒户兵赋,得到批准。这是张德辉所做的最常为人提起的一件事。虽说,请不大懂得儒学是怎么回事的人充当"儒教大宗师",张、元此举多少有点滑稽,然而,忽必烈无疑是当时蒙古统治集团中最有雄才大略也最倾向于行汉法的人,他从中看到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企求;而张德辉、元好问也为经受冲击的汉文化和朝不保夕的儒士们找到了有力的支持。显然,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旧时,张德辉灵位入交城县文庙乡贤祠祭祀。
随着元王朝统一中国,一大批中原士大夫成为忽必烈的宠臣和门下常客,如耶律楚材、张德辉等,在他们的影响下,草原汗王渐渐懂得了以儒治天下、以道顺民心的中原文化。于是,在忽必烈的倡导下,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最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二十集电视文化专题片《名都自古并州》解说词
张德辉提调真定学校时,曾倡导并主持重修了元氏县的庙学,李治在封龙书院的教育活动也得到张德辉的大力支持。
张德辉 - 《红楼梦》中人物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张德辉,《红楼梦》中人物。首见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张德辉



  • 登场作品

    红楼梦








展眼已到十月,因有各铺面伙计内有算年帐要回家的,少不得家内治酒饯行。内有一个张德辉,年过六十,自幼在薛家当铺内揽总,家内也有二三千金的过活,今岁也要回家,明春方来。因说起"今年纸札香料短少,明年必是贵的。明年先打发大小儿上来当铺内照管,赶端阳前我顺路贩些纸札香扇来卖。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利息。"薛蟠听了,心中忖度:"我如今捱了打,正难见人,想着要躲个一年半载,又没处去躲。天天装病,也不是事。况且我长了这么大,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不如也打点几个本钱,和张德辉逛一年来。赚钱也罢,不赚钱也罢,且躲躲羞去。二则逛逛山水也是好的。"心内主意已定,至酒席散后,便和张德辉说知,命他等一二日一同前往。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薛蝌去了四日,便回来回覆薛姨妈道:"哥哥的事,上司已经准了误杀,一过堂就要题本了,叫咱们预备赎罪的银子。妹妹的事,说:'妈妈做主很好的。赶着办又省了好些银子。叫妈妈不用等我。该怎么着就怎么办罢。'"薛姨妈听了,一则薛蟠可以回家,二则完了宝钗的事,心里安顿了好些。便是看着宝钗心里好像不愿意似的,"虽是这样,他是女儿家,素来也孝顺守礼的人,知我应了,他也没得说的"。便叫薛蝌:"办泥金庚帖,填上八字,即叫人送到琏二爷那边去,还问了过礼的日子来,你好预备。本来咱们不惊动亲友。哥哥的朋友,是你说的,都是混账人;亲戚呢,就是贾王两家。如今贾家是男家,王家无人在京里。史姑娘放定的事,他家没有来请咱们,咱们也不用通知。倒是把张德辉请了来,托他照料些,他上几岁年纪的人,到底懂事。"薛蝌领命,叫人送帖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一个名叫张德辉的人,彻底撕下薛家“皇商”的假面具
播报文章

土味爱情
关注
2021-07-30 06:05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是皇商。没错,曾经的薛家,是炙手可热的皇商之一,尤其是在薛宝钗之父当家的时候。可是,曾经的皇商薛家,因为当家人的过世,究竟还是不是皇商,就值得研究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一个名叫张德辉的人,彻底撕下了薛家“皇商”的假面具。

那时,薛蟠刚刚挨了柳湘莲的一顿揍,狼狈不堪地躲在家里,不敢出去见人,生恐被人嘲笑。就在此时,薛家店铺里有一个名叫张德辉的老伙计,因为年关临近,准备算账回家过年,他像薛蟠提出来:“今年纸扎、香料短少,明年必是贵的,明年先打发大小儿上来当铺内照管,自己赶端阳前,顺利贩些纸扎、香扇来,除去花销,一可以剩的几倍利息。”为了遮羞,薛蟠决定,跟着张德辉去南方做生意。




作为在薛家照管店铺多年的老伙计,张德辉很有生意头脑,很善于及时地发现市场机会,可是,他的这一番话,却令人起疑——身为皇商的薛家,为什么会贩卖纸扎,香扇?这难道不都是普通百姓用的东西吗?

所以,仅凭着张德辉这一番话,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来,薛家这个皇商,其实早已名不副实,甚至可能早就不是皇商了。皇商虽然也沾了一个“商”字,但其实还是很有地位的,毕竟他们是为皇家服务的。所以,和朝中的大臣们处理好关系,也非常重要。




可是,自从薛父过世,薛家还有谁在打理与朝中大臣们的关系?薛家也多年没有进京了,户部大概也早就把薛家忘了。所以,此时薛家所谓皇商的身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正是因为丢掉了皇家的生意,张德辉才被迫无奈,准备做普通百姓用到的“纸扎、香扇”之类的生意。

张德辉这一番话,可以说是彻底撕下了薛家所谓“皇商”的假面具。此时的薛家,也不过是因为以前做过皇商,现在依然在假冒这个名号而已。




另外,在薛家的生意中,还有一家名叫“恒舒典”的当铺,皇家难道还会上当铺去?就算有宫女太监,甚至不得宠的妃子,因为手头紧张想偷偷地当东西,也不可能公然去做这样的事。所以,薛家这间当铺的生意,也绝对是针对普通人的,不可能属于“皇商”的范畴。

所以,其实薛家早已退出了皇商的行列,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生意人。薛家要一直借居在贾府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也为的就是借着贾府的名号,好做生意。

而真正的皇商家的女儿夏金桂,嫁到薛家之后,立刻就发现了薛家这个秘密,所以,她才会不依不饶,总是闹得天翻地覆,薛家也拿她没有办法。

因此,所谓的“皇商”薛家,早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不过是普通生意人薛家,张德辉这一番话,更是佐证了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张德辉:薛家年过六十的老仆人,薛家能保长盛不衰他功不可没
2020-11-17 20:36
薛蟠无能,薛姨妈软弱,为何薛家还没败落?因为有张德辉这样的忠仆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月满盈亏,周而复始”,这是世家大族不得不面对的境况,作为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都尚且如此,那么薛家难逃此劫。自从薛宝钗的父亲去世之后,因为薛蟠无能,薛姨妈软弱,薛家开始慢慢走向了下坡路,为什么薛家还没有完全败落呢?

其实薛家能够保得长盛不衰,一些人对于薛家而言很重要。他们就是如张德辉一般的忠仆,他们为薛家撑起了一片天。薛家的兴盛,少不了他们这些幕后英雄的支撑。

张德辉从小到薛家做到60岁,他是薛家生意的总管


贾府最为出名的总管是赖大一家,薛家最出名的总管就是张德辉。他在薛家工作了近半辈子的时间,他从小就在薛家当铺内学习,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等同于薛家当铺所有的生意他都懂得,当铺大小的事宜都是他在管理。



当铺自古都是一个很赚钱的行当,薛家即便所有的生意都亏本了,当铺也一定不会亏本。张德辉掌管着当铺的生意往来,也就等同于掌握着薛家生意的命脉。他能够在这个位置很多年,他必须得是薛家极其信任的人。

张德辉除了打理着薛家的生意,他自己家也有二三千金的买卖,一两金子等于10两白银,这也就意味着他自己的生意也不小,能够接下几万两银子的差事,他的能力和实力都不容小觑。

薛蟠和薛姨妈不大懂生意,但他能随时把握市场行情开展生意


薛家作为皇商,可是自从薛父去世之后,宝钗连书都不读了而是专心学习针黹和打理家事,这就能从侧面证明薛蟠和薛姨妈其实并不擅长打理生意。薛家最为重要的两个主人对生意都不是很懂,但薛家还能一直周转没有败落,那么张德辉等忠仆的作用就很大。



张德辉也不可能不从薛家的生意中获取利益,但是他大体上还是为薛家着想的。他对于市场的把控很有想法,他回家过年的时间,他都会想到明年薛家需要采买和销售的物品。

因说起“今年纸札香料短少,明年必是贵的。明年先打发大小儿上来当铺内照管,赶端阳前我顺路贩些纸札香扇来卖。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利息。”
生意赚到就是差价,而且这需要很早对市场有把握,然后未雨绸缪才能够做到的。张德辉掌管着薛家的生意,应该是不错的。

张德辉年高有德,可以教导薛蟠


薛蟠是就是薛家的小霸王,因为薛姨妈的宠溺,所以他被惯得无法无天,他做任何事情都是随心所欲,只要自己开心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可是他被柳湘莲教训一顿之后,他想要遮羞,而且也真的想要做出一些改变,家里是皇商,可是对他做生意一窍不通,所以这一次他决定跟着张德辉出去学习一下,不一定真的要学得很懂,但是至少能够知道风土人情等事。而且没有贾府的这帮纨绔少爷伴着他,他自己也知道要收敛一些。



薛蟠在家几乎没有人能管得住他,如今他主动要跟着张德辉出去,那么他不服管教也不行。可是在薛蟠心中都是比较佩服张德辉的,他在薛姨妈的面前提起张德辉“年高有德”。后来宝钗知道薛蟠要跟着张德辉出去,她也很认可;薛姨妈也再三拜托张德辉照顾薛蟠。

张德辉在薛家人的心中地位很高,他们都很敬重他。张德辉几乎也是看着薛蟠长大的人,如果要找一个人教导薛蟠学习经商的话,那么张德辉真的是很合适。张德辉知道薛蟠的脾气,也知道如何做生意,薛蟠对他不反感还很佩服,所以有他教导薛蟠真的很合适。



张德辉也不是那种虚伪和做作的人,他答应了带着薛蟠出门做生意,他就不会食言。他没有给薛蟠很多的时间,吃饭的时间里就确定好了出门的日期。他的果决让薛蟠不会在京城有过多的耽搁,做事就是要一鼓作气。

总的来说

张德辉对于薛家的意义是很重要的,他作为薛家积年的老仆,他几乎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了薛家,而且他的儿子也都在薛家的工作,他60多岁的年纪还在薛家坚持工作。他管理着薛家最为重要的当铺,而且他还负责明年所需买卖的货物,他打理着薛家的生意都是门清,所以有他这样忠仆在,薛家就算再下滑都不会真的落败。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肯借香的卜世仁家的香料铺子的大秘密 (2016-08-10 08:01:49)
标签: 眀朝历史 崇祯 红楼梦 人文 史话        分类: 人文
其实这“不是人”卜世仁家就是薛宝钗家,请看朱慈炤的两处暗笔:

  先是第四十八回里:“张德辉,自幼在薛家当铺内揽总,因说起“今年纸札香料短少,明年必是贵的。明年赶端阳前我顺路贩些纸札香扇来卖。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利息。”开当铺的薛家也是做香料生意。

  再是第五十六回“李纨忙笑道:“蘅芜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 探春笑道:“原来如此。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的人。”平儿忙笑道:“跟宝姑娘的莺儿他妈就是会弄这个的,上回他还采了些晒干了编成花篮葫芦给我顽的,姑娘倒忘了不成?”宝钗与别的姑娘不同,唯独只有宝钗会在院子里种都是卖钱“利息更大”的香料,而且薛家老妈子---莺儿的妈对香草在行。

  薛家其实就是卜世仁---“不是人”!卜世仁的女儿卜银姐“不银借”其实就是薛宝钗,也就是周后!薛家是皇商,这也是影射周奎周国丈家是靠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发大财,竟至富可敌国的。



     为何朱慈炤要给周奎用“卜”作为姓氏?



     周奎在女儿被选为信王朱由检的正妃前,“谈命谋生”,靠在北京街头看相算命谋生。原来,“卜世仁”的姓氏“卜”其实正是暗示周奎原本是以“卜”卦算命为生。



        

   有人问:为何一个街头算命的女儿都能参加选妃?





  《明史》记载:“明代選秀女之制: 明史載明祖之制:凡天子、親王之后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后多採之民間。于慎行筆麈云:此事祖宗自有深意,漢宣帝許后起微時,故為后,從官輿服甚儉。及霍后立,賞賜動以千萬計。且不特此也。來自民間,則習見閭閻生計,可以佐人君節儉之治。若必出於勳舊,則勳而兼戚,戚而兼勳,王氏禍漢,賈氏禍晉,可為前鑒。本朝選駙馬亦然,非但不由勳舊,並不由仕宦,其意深遠矣云云。  今案明代選秀女之制,亦非通行天下,大概多在京師附近之處。蓋有明中葉以後,選妃多在京師,不及遠方,恐滋擾也。”





    明朝之所以故意从民间选妃:

一是希望有平民生活经验的后妃可以帮助皇帝了解民间疾苦,能够有勤俭持家的习惯;

二是避免后妃因家族势力过大而干政篡权,平民后妃无根基自然无危险;

三是精挑细选,择优录取,为保证后代基因好,只要是参加选美的“良家女”即可。

至于江湖术士的女儿是否合格则无从而知,也许周后隐瞒出身,史书记载周后自称“妾本儒家,惟知蚕织耳”,周奎可能就是通过自称儒家而过关入选。





  从史书记载我们发现,"谈命为生“的算命先生周奎是毫无预见卜算之能的,可这不会算命的周奎居然能以算命为生,还养活了一大家子,这忽悠的本事不服不行啊!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时下里流行的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怪不得周后演技惊人,这父女俩要是搁到现在,那影帝影后是妥妥的啊!



      《玉堂荟记》记载:“袁妃近作一紫檀纱厨,费七百金,其管事内珰奏曰:奴婢为娘娘节省三百金,如万岁临问,宜云千金,不可言少,恐照样再作,便作不来。后上见之,果问,妃对言千金,上细视良久曰:果值千金,前中宫(周后)以千金作一厨,尚不及此。”



       还记得第十六回里自缢殉情也就是自缢殉国的张金哥张嫣么?金哥VS银姐,天启皇后张嫣 VS 崇祯皇后周氏,这妯娌俩一金一银还真是对仗。张金哥也就是前面解密过的贪财小气的李纨,而周后就连做个橱柜都要谎报银子以黑取穷皇帝崇祯的钱,真是任何敛财的机会都绝不会放过啊!不难看得出金银在这精明的东林党妯娌俩眼中的分量有多重。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4:38 , Processed in 1.5301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