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4: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首页
新闻
体育
财经
娱乐
科技
博客
图片
专栏
更多
移动客户端
注册
登录
广告
历史看点>正文
她是红楼梦里最遭人嫌弃的人物,本是开国皇帝,却不被史书承认!
2019年12月14日 22:29 新浪网 作者 雁去归综
广告
  赵姨娘是贾府的家生奴才,后来成了贾政的妾室,生下了一儿一女。

  赵姨娘的女儿贾探春号称玫瑰花,是一位神道,是老鸹窝里飞出的凤凰,连王熙凤都得让她三分。

  她是红楼梦里最遭人嫌弃的人物,本是开国皇帝,却不被史书承认!

  赵姨娘的儿子贾环,虽然长得猥琐,却也会吟诗作词,尤其适应应试教育,擅长科举,被贾府的大老爷预言袭了贾府世袭的前程。

  赵姨娘的身份是半主半奴,在贾府不受待见,连亲生女儿贾探春都认为:姨娘的见识阴微鄙贱,忒昏愦的不象了。

  王熙凤认为,赵姨娘母子是“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的人物。

  《红楼梦》故事里,宝玉大病,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荣国府的老祖宗听了这话,如同摘心去肝一般。

  遂心如意的赵姨娘却说宝玉已是不中用,劝贾母让人把宝玉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断气。

  贾母气得不行,照脸啐了赵姨娘一口唾沫,要和赵姨娘要命,说是赵姨娘逼死了贾宝玉。

  她是红楼梦里最遭人嫌弃的人物,本是开国皇帝,却不被史书承认!

  那么,这个喜欢挑三窝四,背地里咬舌根,热衷于内部倾轧,怂恿儿子手足相残的赵姨娘,究竟是谁呢?

  其实,《红楼梦》是以诗传史的《清风明月史》,赵姨娘隐写闯王李自成这个马贼,贾环隐射大顺政权。

  所以,赵姨娘这个《红楼梦》里最遭人嫌弃的人物,其实是大顺政权的开国皇帝,却不被史书承认。

  《红楼梦》故事里是贾府即华夏,作《病马》诗以自况的贾环,就是贾府的害群之马,是华夏之病,所谓“家患”也!

  贾宝玉影射崇祯政权,贾环影射大顺政权,都是汉人政权,所以是一家子亲骨肉,但是,贾环这个家患,却热衷于自生自灭,最终,大顺政权吃了崇祯政权,便宜了满清政权。

  她是红楼梦里最遭人嫌弃的人物,本是开国皇帝,却不被史书承认!

  贾环把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推,又唆使贾政毒打宝玉,而赵姨娘这个惹事精,更是勾结马道婆,意图毒害贾宝玉。

  赵姨娘认为,绝了贾宝玉,荣国府的家私就是贾环的。果然,贾环最终袭了荣国府世袭的前程,大顺政权取代了崇祯政权,赵姨娘成了开国皇帝。

  赵姨娘影射的人物李自成,是大顺政权的开国皇帝,也曾在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

  大顺政权上承大明下启大清,从1644年到1645年,42天就灭亡,但,史书并不承认李自成是开国皇帝。

  史书不承认李自成是开国皇帝,大概是因为大顺政权是个短命王朝,还没来得及被第二代继承,就已经覆灭。

  她是红楼梦里最遭人嫌弃的人物,本是开国皇帝,却不被史书承认!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李自成建立的是一个非正统的政权,明朝遗老痛恨它,清人鄙视它。

  总而言之,她是《红楼梦里》最遭人嫌弃的人物,本是开国皇帝,却不被史书承认,因为她选择的是一条自生自灭的不归路,成了华夏的民族耻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4: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人物?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1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如题
关注者
402
被浏览
458,694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9
​添加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60 个回答
钻石鼻子
钻石鼻子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史湘云醉卧青石板,“青石板”顾名思义,就是满清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泉香而酒洌”藏欧阳修“醉翁亭记”之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除去提示阅者不可在意这字面营造的迷醉幻境之外,“山水”更直接影射出“山海关”,结合“青石板”,便是山海关一片石之战。“直飮到梅梢月上”内藏一时间地点,“月上柳梢,人约黄昏”也是欧阳修之意境,以北宋靖康之变印照明亡甲申之乱,则可附会崇祯大势已去,人入黄昏:“直飮”切“祯(崇祯)”,“飮”中之“食”拆分得“点”、“人”、“艮”,“点”谐音“检(朱由检)”,“艮”为“山”,“梅”音“煤”,故“梅艮”即“煤山”,“梢”有“树梢”,“直”反义“歪”,即“歪脖树”上吊死一“人(崇祯)”。崇祯自缢于农历三月十九丑时,而这天丑时的两个时辰(后半夜两三点)对应月相,正是月亮由中天上升,徘徊树梢,于丑末寅初刻到达最高点,是为昊天孤月,照亮崇祯尸身的凄凉景象,正应“月上柳梢(歪脖树)头,人约(束缢)黄昏后”。

再看湘云醉卧青石板之酒面“泉香而酒冽”,其实就是“劝降而决裂”,结合“青石板”影射一片石之战,便知此句寓意吴三桂因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掳走,冲冠一怒为红颜,拒绝李闯劝降,反而被满清多尔衮招降,结果李自成与之决裂,杀光吴三桂在北京的全部家眷,紧接着就是一片石大决战,清吴联手打垮李自成大顺军,吴三桂从此与大明决裂。

且再看这几句拼凑之词,“泉香而酒冽”(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此言非真),玉盞盛來琥珀光(不知何处是他乡,所以此地非真),直飲到梅梢月上(阳春白日何来梅与月,所以此时非真),醉扶歸(众人皆醉而无识,所以人皆非真),卻為宜會親友(阅者陷幻境色相,迷上加迷空欢喜,所以此事非真)。由此可知,这“红香圃”里“一片石”上,真人,真时,真地,真言,真事全不在这“宜会亲友”的团圆幻境里。须要退步抽身,方作洞明之路


而接着往下读,酒过三巡,那史大姑娘的“醉翁之意”又在谁身上呢?便要取这个“穰”里的“禾”发用,禾就是苗,即“襄”之“苗”。看看这酒底便知详细,说是“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实在文如其人,湘云这酒底确实通俗有趣,细数共有三个“头”,两颗鸭头,一个丫头,却只一瓶“桂花油”,明着还差两瓶,暗里不就是无(吴)三桂了吗?另一个细节更是绝伦,云姑娘说完酒面,从桌子上捡了半只鸭头吃脑子,另一半鸭头已没有了,本已缺半边脑子,再吃脑非不是无脑了吗 ?其实除了两半鸭头谐音凑数,这也该是说,吴三桂两次面临相反之招降,头脑几乎分裂。其舅祖大寿招他降金,其父吴襄后来又招他降李闯。最后他两边都没爽快答应,却落得自己心事重重,患得患失,打天下打得束手束脚。同遭十面埋伏,身长气短,霸王又要别姬也。

果不其然,没了脑子的三桂,正六神无主之际,却遇东窗事发,临阵即没了主张。须知,论家仇,国仇,私仇,三桂恨不得立马摘了李自成的头,可要没了顺军,他自己又无力抗金卫国,终难跑降金之诡局,无论如何,都是个不忠不孝的结果。于是乎,在如此取舍之矛盾里,岂不是如头脑被劈开两半,脑髓流干,只剩病兽般“冲冠一怒”,失却理智,就只为了陈圆圆那“丫头”。阴差阳错,终于和李自成势如水火,不共戴天。可嗟,天下拱手让与胡虏,游蛇果然吞噬大象,都只为一个丫头。

所以说,当是时,吴李两雄都杀红了眼,皆似无头无脑的野兽,自相残杀于一片石,门户再三洞开。那就似曹氏开篇篡改之寓言,祝融共工,意气之争,招致一场恶斗,天都破个窟窿,清兵借此漏,屡次仓狂而入,大明朝地陷东南,天下再遭劫难。女娲炼石补天,亦难挽狂潮。可叹万虑千思都为一个丫头,不世之双雄,终成两半鸭头,徒佐笑谈耳。

故而,也难怪湘云在下文突然一句无厘头“用时事的,却使不得”,可见云儿心虚的竟是这些了。不过其酒面之意,说来也就简单切题,皆如苏轼在“赤壁怀古”中之兴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流而澎湃)。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丫头)。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强虏灰飞烟灭。(江間波浪兼天涌,須要鐵鎖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 故国神游,人生如梦。(不宜出行) ”。略思量,那鸿基和三桂又何以免俗呢?只可惜,一个或死于非命,或遁入空门,霸业劈头一梦,万事葬送东流。一个竹篮打水,虽追回丫头,也未多怜惜几时,仍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终还是丢开了人,丢开了天下。可见,千年铁门槛,阎王小鬼也防不住,到头只一堆“土馒头”里,谁还上哪去为谁讨回那谁的桂花油啊?不过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且还说,这六十二回里欢声笑语,歌诗酒色,一时光彩流溢,直要“乱花渐欲迷人眼”也。可湘云醉卧青石板,虽海棠春睡,美不胜收,却又是“砧(真)”言“砧(真)”语“一片石(实)”。而那芍药圃也岂不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之所吗?难道这莺歌燕舞,羽花高眠之美景良辰,竟是断壁残垣,生灵涂炭之地,如庄周梦蝶一般虚妄之幻境?按下千人万众之悲号恸哭又所谓何事呢?这满纸“砧”言的“红楼一梦”到底要说什么呢?湘云醉卧“一片石”是虚应景致,掩人耳目?还是就此脱缰,纵万马齐喑,亦难掩那奔腾惨绝之时事?如果再浑说一番,要史姑娘醉卧之处正是那山海关上“一片石”,又不知要引出几多惊天之事故。可畏此万夫不开之仙(险)境,而文气又尚浮游混沌,常言潜龙勿用,故此处按下,暂不表此“仙险之境”。

只说回这诡谧凶异之寿宴,乃是贾(假)府万艳千红最后之聚首。图穷匕见,又真事隐去,仍假语村言,才三春去后,要各寻生死之门。贺寿于“红香圃”,红香者非不可为血腥之谓。如此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于腥风血雨之“一片石”,一锤定音,捣百花成芳髓,精魂为之尽散。君不见,那最终堪破乾坤之战,三金成虎,凿天而出,入关化龙,断“李鸿雁”之足,诛“无三桂”之心。“石不能言月渺茫”,万事又再雨打风吹去也。

事物者,非返本归元,无以知真,未知真,无以有善,无善则无恶。但见湘云醉卧此“仙险”之“绝境”,口中仍念念有词。而红楼文中,词浮于事,“闲笔”之多,蔚为大观。若等闲倏然而过,却是警幻显身之妙处。且再看这几句拼凑之词,“泉香而酒冽”(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此言非真),玉盞盛來琥珀光(不知何处是他乡,所以此地非真),直飲到梅梢月上(阳春白日何来梅与月,所以此时非真),醉扶歸(众人皆醉而无识,所以人皆非真),卻為宜會親友(阅者陷幻境色相,迷上加迷空欢喜,所以此事非真)。由此可知,这“红香圃”里“一片石”上,真人,真时,真地,真言,真事全不在这“宜会亲友”的团圆幻境里。须要退步抽身,方作洞明之路。

世事洞明,但凭微光。且用心细看,湘云醉卧,却仍知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作枕头,“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她”。倘如上文酒面之警语,所见为假,所想非真,那此“闲闲之笔”就有了发用之机。再借贾瑞风月宝鉴之训教,反观有美女,正看是骷髅。同理而知,若那“一包芍药花”让美女香梦沉憨为假,那又以何人何物何事为真呢?想必只有去其皮相之色,方能抵其骨骼之真。且思且行,要美女翻为士将,芍药变化火药,就是“一块布包了一包药”。古时有作战城防,兵士裁布包药,引燃抛向敌丛。如此借这“风月宝鉴”空照人事,那花圃仙境翻作屠场一片石,竟是真事了。而那一群蜂蝶闹穰,便为虏兵破城,香梦沉憨顿作枕药挂彩,生死未卜了。此即包花与包药的风月之鉴,而此诡谧之笔触于红楼梦中,俯拾皆是,怪煞人矣。


其实这陈圆圆在『红楼梦』里也绝非等闲之幽影,若细看其身世,就自有主意。她祖籍苏州,幼年丧母,另说父母双亡,寄养姨夫家而随其姓陈,因此算是和湘云一样“襁褓之间父母违”。

书里还讲到,湘云的姑奶奶贾母小时侯,曾在史家的枕霞阁边先落水又再撞破鬓角。先说“落水”,在明朝与此有关的著名轶事,先有王阳明投水躲避追杀,后又有扬州城破,柳如是劝钱谦益随其双双投水殉国。如果曹氏此笔不闲,必有所指,此题按下。而“撞破鬓角”就又令人想到昆曲『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她亦是撞破鬓角,欲以死明志,而血溅绢扇,厾点桃花,此一幕便是全剧之点睛。又及湘云在诗社里号“枕霞旧友”,除了暗说其性情胸襟与姑祖母堪为知己以外,也可指涉李香君,陈圆圆和柳如是,三人初时皆属南京教籍,同为“秦淮八艳”。三者过从,亦有散碎记载,故以“旧友”相称,也并不牵强。此也算『红楼梦』影射南明朝廷之一处旁证。

至此还隐约可知,从未在书里显山露水,这巨族史家唯一出场的一双祖孙,也如老友旧相识,论性情,简直难分彼此,如影相接,仿佛同一人了。两人也似乎有意无意影射一些在当时满清朝庭眼里,不合时宜甚至大逆不道的历史细节,又如前文提及的那三样点心,后文还有更多实锤。所以就这点来看,这“红楼”之史家也是“司马氏”那“史家”。因之史家“保龄侯”之寓意也似有几分晓判。若望文生义,那“保龄”者因不着年岁,故不老矣。而那司马迁之“史家”如今已有二十五部,两千年未老,凡天下之事,仍要心头嘴上秉笔直书,可不是“保龄”了吗?

编辑于 2020-12-25 01:21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书中只有两个人是被说“不让人”的,一个是湘云,一个是黛玉。

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

湘云一见他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他言语之中取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 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
好笑的是,评价湘云不让人的是宝玉,(当时是黛玉笑湘云送个戒指还分两次,而湘云一通长篇大论的,宝玉说湘云不知道让着黛玉),而评价黛玉不让人的是湘云。

光是这点就暗示了三个人之间的微妙。

我已经脑补了黛玉和湘云小时候住在一起的时候,由于两个人都不让人,经常有口角,而宝玉是拉偏架的,明明黛玉比较大……

这样导致湘云对黛玉的怨气十足:

湘云笑道:“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
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 "
史湘云道:“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林妹妹,又不知怎么了。”
湘云在书中一开始出现的很晚,次数很少。

第一次是送戒指赶上宝钗生日,当天吵架后本是住在黛玉那里的湘云搬到贾母那里了,第二天就回家了。这个时候大家还没住进大观园。

第二次是端午节过后,宝玉有了金麒麟,湘云也有了婆家,来贾府做客,当时就住在宝钗蘅芜苑了。

湘云黛玉的总角之交,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就如宝玉黛玉小时候的日常也没写一样。但是其实两个人也是很小就在一起玩的了。

林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 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放在那里, 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个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黛玉说的这段,宝钗和薛姨妈都还没来贾府呢。

要说两人有多大的过节,也说不上,估计也总是吵吵闹闹的。

然而第一出现的时候,湘云还是住在黛玉这里,所以说两人其实也没多大的事。这一次湘云来贾府,甚至都不知道宝钗的生日,赶在宝钗生日前说要回家,还是贾母让她留下的。

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宝钗和袭人说湘云在家过的不好,不要让湘云老是帮忙做针线了,袭人说做的是宝玉的针线,然后宝钗就自己帮袭人做针线了……

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

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
袭人道:“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我又弄不开这些。”
宝钗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笑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
宝钗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
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说起来宝玉不要家里粗使婆子做的针线,袭人倒是聪明,说这话之前,跟湘云也说过让黛玉帮忙。等于是黛玉湘云宝钗都给她帮忙,她还挺会指挥的嘛,黛玉不勤快帮忙,她还要抱怨呢。

扯远了。

湘云的性格和黛玉有很大的重叠部分,两个人都很倔强,而且都很争强好胜。黛玉连抽个花签还要在心里想,最好抽个好的blabla,湘云诗兴大发之时如同下快棋的一样,噼里啪啦一顿说,一定要压倒他人。

这样好胜的两个人,其实几乎注定无法好好相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两人不能互相欣赏。

湘云虽然好胜,但是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在黛玉面前认输了,恐怕这也是湘云对黛玉不爽的一个原因之一。所以第一次出场的湘云就想出了一个人来压倒黛玉,那就是宝钗。宝钗又比黛玉大,也博学,在湘云眼里,恐怕宝钗的出现她很高兴呢。

就像是在学校里,万年第二,也很乐意来个狠角色狠万年第一抢风头呢。

再加上宝玉这个拉偏架的哥哥,简直了。

而且宝钗性格内敛,不如黛玉那么好胜,和好胜的湘云性格互补,也处的来。

湘云又和黛玉有不同的,黛玉好胜是一种说的那个点叫做闷骚,黛玉的好胜追求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种低调中又大放光芒的感觉。有一个场景就特别典型,点香写诗,大家都急着写,黛玉也不写,一会儿和丫鬟们说笑,一会儿站在门口看看,到了香快烧完的时候,提笔就写,一蹴而就,帅啊!无形装逼最为致命。我估计黛玉从小就是这么把湘云给压趴下的。

而湘云的好胜是一种意气风发神挡杀神的好胜,是外放的,所以说湘云的性格豪气。诗社没有叫她就开了,她能直接问出口。还有一个能问出口的是平儿,平儿说你们热闹也不叫我blabla的。而黛玉就很显然是不会说出口的。湘云作诗一战五,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虽然都是好胜,但是表现截然不同。

湘云的某种性格又和宝玉有些相似,就是幼稚……书中宝玉和湘云恐怕是最像小孩的小孩了。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
上面这段只描写了宝玉湘云黛玉和宝钗几个人的表现,宝玉和湘云一改风格,缩着。黛玉和宝钗虽然都不说话,但是却都是正常表现,都是“原不”,一个是本性懒得说,一个是一贯谨言慎语。

四个人各有妙处,黛玉宝钗明显有主角风范,而湘云宝玉如同老鼠见了猫也很有意思,“今日贾政在这里”, “今日贾政在席”。

更不用提,后来两个人看到新鲜鹿肉的表现了,跟小孩子真没两样。

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
而且她和宝玉肯定经常一起做这种贪玩的事。而黛玉也很了解她,湘云宝玉不见了,黛玉不用问人就能猜出来他们干嘛去了,这绝对是小时候见多了,“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哈哈,这两人确实好玩。

  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正说着,只见李婶也走来看热闹,因问李纨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 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众人听了,都笑道:“了不得,快拿了他两个来。”黛玉笑道:“这可是云丫头闹的,我的卦再不错。”

还有一个例子,湘云做谜语,大家一起猜,宝钗宝琴黛玉李纨探春迎春惜春等人全都在,但是都猜不到,只有宝玉猜到了,原来是个耍猴的猴儿。其他人猜不到还说湘云刁钻古怪呢。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宝玉和湘云一起淘气贪玩时,看过耍猴儿的,其他人可能见都没见过。注意看“笑了半日”,联系一下当时的场景,别人都在乱猜之时,宝玉一个人在那里笑,是因为他早就猜出来了,可见两人之间的某种默契。说他们两个兄妹感情好,不是说着玩的。

湘云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众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必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样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偏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

黛玉心思细腻,宝钗心思深沉,都很稳定。

宝玉和湘云两个人就是一阵一阵的,表现非常的不稳定。

宝玉心细的时候,那真的细的不得了,什么偷偷溜走,不打扰鸳鸯和袭人二人说话之类的。不细的时候也会打骂小厮和丫鬟。

湘云也是一样,心细的时候连戒指都知道单送给袭人平儿金钏鸳鸯四大丫鬟,其实紫鹃琥珀彩云等还有七八个人也是一起的呢。

湘云为什么脱口而出戏子长得像黛玉,说她有口无心也好,说她顺口说说也好,那次是她在书中第一次露面,我估计她潜意识里对黛玉的怨气或者说不服气才是她脱口而出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她还小,但是说起来也不算小了,因为过了几个月后她就定亲了。

湘云这孩子是个话唠,特别喜欢高谈阔论。如果有同人日常,我估计小时候跟黛玉住一间房的湘云,还真的讨不了喜,因为她太吵了。黛玉选择潇湘馆的一大原因是幽静。而且也讨不了好,因为她会说,黛玉更会说。吵架什么的恐怕胜算不大。书中宝玉曾经说除了凤姐,就属黛玉会说话呢。恐怕有很大的原因来自于,从小和湘云的各种口角,黛玉都完胜的场景吧。

而且会说话,会吵架,会堵人,这种嘴炮技能需要练习的。麝月是跟晴雯练。湘云跟黛玉练。而黛玉是跟湘云和宝玉练呢。

总之,对湘云来说,不喜欢黛玉情有可原,黛玉比她大呢,也不让着她,还有一个拉偏架的。袭人和湘云那么的好,可能还有背地一起吐槽黛玉的原因,攻守同盟嘛。宝玉是站在黛玉这边的,袭人站在湘云这边,让湘云怎么不喜欢袭人呢?

日常生活中的湘云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小姑娘,淘气,像男孩子,贪玩,话唠,叽叽喳喳的等等。有人更喜欢湘云,而不是宝钗黛玉,这一点都不奇怪,虽然我本人更喜欢黛玉。

湘云这样一个元气满满的人,跟她一起就觉得开心呢。

展开阅读全文​
​赞同 443​
​5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祁达方
祁达方​
文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225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从湘云爱得罪人的心直口快说起吧。



湘云不是坏人,她不想做错,她是真的觉得自己是对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朋友,在他口无遮拦地伤害到别人后,他会以「我说的是实话」为自己辩解,言下之意是即使我说话伤人我也没做错,因为我不虚伪。湘云的想法和他们一样。龄官的扮相像不像黛玉?那肯定是像,否则凤姐也不会说,大家也不会笑。但龄官像黛玉这个事实,不能推出湘云把这个事实说出来就是合适的。黛玉有没有可能嫉妒宝琴?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湘云这样当人面直说,如果不是宝钗圆场,她们以后怎么相处?



人与人相处,要讲究分寸,每个人都必须克制自己一部分的天性,才能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这是一切法律、道德、礼貌的逻辑基础,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中必须承担的成本。「善」中天然带有要遏制「真」的成分,我们评价什么事正确什么事错误、什么事光荣什么事耻辱,采用的是「善」的标准,当一个人虽然「真」但是「不善」的时候,那他就是错的。世上不存在「如果一句话是真话,则不论在什么场合说出这句话都没错」的道理。



湘云分不清实然和应然,她是真的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自居,全然不顾自己的心直口快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谁感到不舒服,谁就是不敢面对事实的人,否则何以听到一句实话就不高兴呢?如果有人拦着我,那他就很可恶,世上哪有不让人说实话的道理?所以林姐姐小心眼,爱哥哥拉偏架,都不如我坦荡豁达。



为什么湘云是这种性格?因为她年龄小。



所谓「童言无忌」,小孩子说话不知忌讳、没有分寸,说的确实是自己真实的想法,但是大人没有这样说的,因为会得罪人。小孩子不喜欢克制自己,也没能力克制自己,尤其是在自己家里感到太压抑的湘云,到了贾家就反弹式地要把失去的自在快活补回来。可以想象,湘云在自己家里,一定是很讲礼的,否则南安太妃也不会对她那么亲热,但她厌恶这种礼,就像厌恶她婶婶让她穿的一层又一层衣服一样,它们让她感到束缚,所以她把大观园当成有无限自由的天堂,根本不愿意去想这里也有微妙的人际关系,不愿意去了解常住居民之间的默契,她只想痛快地放飞自我。



很多网友在现实生活中很不自在,过得很不快乐很辛苦,所以上网时就肆无忌惮,如果别人告诉他在网络社区中也要注意分寸,他们就会觉得别人非常可恶。湘云在大观园中也是一样,她对自由的渴望度超过其他人,所以她对别人的提醒极其抵触。大观园是钗黛宝玉们的家,却是湘云的游乐场,她是来旅游的,如果别人拿生活中的尺度和礼貌标准要求她,她会觉得十分扫兴和泄气,她在家里已经够憋屈的了,如果在这园子里还要学着适应和磨合,是可忍孰不可忍!



宝钗对湘云有多喜欢吗?她更多的是包容,她知道湘云在家里不如意,所以对湘云理解和同情。当宝琴、黛玉说笑得越了界时宝钗只需要使一个眼神,但湘云越界时宝钗却必须字斟句酌、说得尽量委婉,毕竟曾经给湘云使过眼神的宝玉听到了「不愿意看别人鼻子眼睛的」这样的话。宝钗在生活中对湘云多有照顾,其实在心里是远着的,只有宝琴黛玉和后来的弟媳岫烟是她的自家妹子,可以比较「心直口快」地管教,湘云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直口快」让宝钗变得只能小心翼翼,直到宝钗搬走,湘云才意识到宝姐姐和自己的距离。



中秋夜联句时湘云对黛玉说宝姐姐可恨,黛玉没有回应。之前被她屡次针对的黛玉,和之前被她极其崇拜的宝钗,现在是义结金兰的姐妹关系,黛玉做得不对了,宝钗会指点黛玉,黛玉也能体会到宝钗的真心,并还以同样的真心。可怜湘云在宝钗黛玉之间心直口快几年,自己最终落了个外人身份。她是抱着来放飞的心态,对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愿也不屑去体会,那她就只能接受别人对她有距离的结果。人缘那么好的岫烟,在订婚后为了避免被开玩笑而特意躲着湘云。可叹,湘云明明不讨厌岫烟,当知道了岫烟被欺负她还想为岫烟出头,她来贾府是找朋友的,却因为开玩笑容易失度容易冒犯人,而让朋友避而远之。像她的口音一样,她分不清「二」和「爱」的区别。



大观园虽然是乌托邦,但乌托邦不是植物园,只要有人,就有社会,有社会,就要有规则和尺度,不愿意接受规则、尺度,就注定无法融入。大观园是湘云的梦,而不是湘云的家,她身世不幸,人生压抑,因此给大观园涂抹了太多理想的色彩,把它想象成绝对快乐的圣境。但她把这里当成绝对自由的天堂,这里就会限制她的自由,因为她想要的自由是这里给不起的。她既然喜欢这里,为什么不肯改变?其实她之所以喜欢这里,就是认为在这里自己不需要改变、不需要自我克制,可以没有规矩地做她自己。她从心里觉得,只要我做的是真实的自己,那我就没有错,你们不做真实的自己,那说明你们假清高、最可厌——不知她所说的「你们」中,包没包括她最敬爱的宝姐姐?



宝玉对湘云曾有过善意的提醒,却被好心当作驴肝肺地怼回来了,宝钗黛玉看在眼里,谁还犯得着多话?所以她们的关系就停留在玩伴层面——湘云有才华,爱说笑,是个很好的玩伴,却也只能是个很好的玩伴,而无法成为交心的朋友。她率真,直爽,在家里被压抑得要爆炸,到大观园中她翻倍地寻找补偿,因此疯狂得让人不安。她比所有姐妹都更热烈,但她的热烈反而成了社群中的不稳定因素。宝玉也小孩子脾气,但宝玉姿态摆得低,别人一生气他就道歉,湘云却从不肯反省自己。所以,她只能是个局外人,全大观园没有人和她在一个频道。她像梁山好汉一样快活,又对别人跟不上自己的尺度不满意。嬉闹中的表面热闹,驱散不了她心中深刻的孤独。



直到八十回的最后,我们看到这个没心没肺的女孩在变得成熟,她安慰尤氏,安慰黛玉,奉承妙玉,照顾李纨。虽然她的小孩子性格有种种缺点,但当她真的改变了,读者又不禁感到心疼。一个孩子要经过多少失望,才能学着对世界妥协。她对大观园曾经抱有过多少希望,风霜渐至时她就会感到多么寒冷。终于,她吟出了「寒塘渡鹤影」这样的诗句。这里终究不是自由自在的人间仙境,而是和她家一样,有许多无奈和凄凉。



她所向往的,从来没出现过。



我的红楼读后感:千红一窟

编辑于 2020-03-08 16: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红楼梦猜谜之三十五《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李纨的判词为什么说“如冰水好空相妒”
锺村老人 2016-03-09   |  271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猜谜之三十五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李纨的判词为什么说“如冰水好空相妒”?暗示朱明江山还是李自成的大顺江山,虽然表面不一样,相互争斗,但其实都是汉人的江山!本质是一样的,但和清人的江山是有本质不一样的!

李纨读起来就是李自成完蛋!李纨父亲李守忠正是李自成父亲之名。李纨,字宫裁。宫裁,是对“史书裁断李自成亡于九宫山”之事的概括。

第五回李纨的判词: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甲戌双行夹批:真心实语。】”

先看这幅画: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暗指此人是龙凤之人!按照红楼梦脂评的提示此书要从反面看方才是会看,凤对龙、美人对权势很大的人,就是指李自成曾登基皇位!一盆茂兰,此处的“兰”为竹篮之“篮”,又是一处利用谐音的精妙之处,意思是此人虽登皇位,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桃子春风结子完”,桃李,暗示李自成,结子就是结果的意思,此句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李自成的结果是完蛋!
   “到头谁似一盆兰,上文说过,此处的“兰”为竹篮之“篮”,意思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奥妙和精要之处是本句有篮(兰),下一句有水。竹篮打的如果不是水,而是冰的话,就不会一场空了,那样也打到水了!作者由此巧妙的借用了冰和水两者表相不一样,但其本源和本质都一样的特点作了更加精彩、贴切的下一句暗示。
   “如冰水位好空相妒”,意思是冰和水相互妒忌,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暗示朱明江山还是李自成的大顺江山,虽然表面不一样,相互争斗,但其实都是汉人的江山!如冰和水一样本质(人种、文化、发型、穿着打扮)是一样的,但和清人的江山是有本质不一样的!。
    枉与他人作笑谈,则是指李自成没把江山守住,很快被吴三桂引入的清军击溃,为他人所耻笑。由于农民军占领北京,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支持,更为被镇压的原明王朝遗老遗少的痛恨,所以清军以帮助明人雪恨的姿态进入北京,还为当地群众所欢迎,对李自成的溃败不是同情、惋惜,反而是高兴、欣慰!李自成的失败成为当时一种轻松的谈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李自成+贾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政在红楼梦中的影射
林公子读红楼
林公子读红楼
红楼梦隐写《南明史》!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政代表国家政治。红楼隐写明清易代史。贾政的三个老婆,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分别影射明朝、农民军李自成政权和清朝。这三者中哪一个政权获得了帝位,贾政就隶属于哪个政权。比如,叛国明臣贾雨村,在送了林黛玉去贾府并且通过贾政内部运作之后在贾政那儿谋了一个官职,此时的贾政影射的就是灭掉李自成农民军入主北京紫禁城成为明朝北廷新主人的清朝政权。贾雨村在他那里谋个官职,这一故事情节,代表的真正意思就是,获得明朝北廷统治权的清朝,为在书中以贾雨村为代表的一批叛臣降将安排官职。书中有的时候,贾政会因为赵姨娘嚼舌头跟而惩罚宝玉,代表的真正历史史实其实是,此时的贾政代表的就是李自成农民军政权,惩罚宝玉,便是李自成农民军对影射明朝的宝玉进行战略打击并且梦想最终取得皇权。赵姨娘在书里面对宝玉的恨,还有对贾家家产的觊觎影射的都是农民军欲要夺取大明皇权的穷凶极恶!


贾政在书里面作者会根据不同剧情需要,将他安排成明朝,还有无论如何也曾经做过皇帝的李自成农民军政权和清朝这三者共同的影射。贾政贾政,政就是政治制度的意思。明朝和李自成农民军政权还有清朝不管哪一个是皇帝,贾政就是这个政权的影射。都快2082年了,再把红楼当成主流观点的那种表面爱情小说,实在是一件落后让人贻笑大方的事情

发布于 2020-08-28 1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滚滚长江东逝水,李纨真实原型人物解读!(新解红楼十七)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26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书中,有一个人,你很少能感觉到她的存在,但她却名列金陵十二金钗,此人便是李纨。

从我前面的解读中,诸位可以感受到,十二金钗无不对应着宁藩之中,或者明末时期重要的人或事,作者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部皇家兴亡史,也是山河血泪史。

那么,李纨这位贾宝玉的嫂嫂,她究竟意指何人何事呢?

在开始解读前,请允许我就《87版红楼梦》中的李纨表达一些自己的意见。《87版红楼梦》是经典,什么都好,选角、服化道、包括配乐在今天看来,都给人惊艳之感,唯有李纨的形象,实在不符合原著精神。

有一段原文,侧面描写出了李纨之美。

原文摘录:然后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李纨的两个妹妹李纹、李绮的绝色之姿,连贾宝玉都说“竟形容不出了”,那她们的姐姐李纨究竟有多美还用说么。

从红楼中描写推断,李纨书中出场时不过二十三四岁,按今天就是大学刚毕业的年龄,但是《87版红楼梦》中的李纨,冷不丁看上去还以为是王夫人、薛姨妈一辈的,着实令人遗憾。

李纨,字宫裁,父亲名李守中(记住这个名字),官拜国子监祭酒,其娘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家学渊源,所以李纨还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后来她嫁与贾政长子贾珠,即贾宝玉的亲大哥,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只留下个孩子贾兰,于是李纨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整日里如“槁木死灰”一般,半夜里偷偷哭泣还被妙玉听到,呃,这个前面讲妙玉时说过,继续,身为荣国府长媳本应管家,府里大权却被王熙凤把持着,因为府里认为她“只宜清净守节”,也是个大观园里的可怜女子。

以上内容,便是追索李纨的人物原型的基本资料。

这些背景资料中,李纨父亲的名字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明末有一大名鼎鼎之人的父亲,正是叫“李守忠”,这个人,便是“闯王”李自成。

那么,红楼书中,是否真的借李纨来“喻事”李自成呢?

先看李纨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个判词,非同一般,几乎句句都是一语双关,“情”“事”双线解析大法又要登场了。

“桃李春风结子完”,很明显,这句讲的是贾珠李纨春风几度,生完孩子后贾珠就去世了,“完”通“纨”,李纨即“李完”,另一方面讽刺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时春风得意,但却在刚刚取得胜利果实时,很快又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被清军击败,刚刚结了果,马上又完蛋,所谓“结子完”是也。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这里看似点出了李纨孩子贾兰,事实上却另有含义。

这句里的“兰”字,如果代入贾兰,这句意思是读不通的,这里的“兰”,当是指典故“芝兰当道,不得不锄”里的芝兰。

这个典故,出自张居正,在《答汪司马南溟书》中,张居正这样写道:二三子以言乱政,实朝廷纲纪所系,所谓芝兰当道,不得不锄者。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就算你是“芝兰”,如果挡了我的路,也要把你铲除掉。

张太岳这个表态,在当时天下皆知,因为他表明的是一种严厉的政治态度,天下官吏,要想官做的稳,岂能不深入学习张摄政的讲话精神。

对李自成而言,大明朝廷,就是挡在他前面的“芝兰”,必须除掉;而李自成灭亡明廷后,李自成则成为清廷面前的“芝兰”,清廷也要除掉他。

所以,这句诗以反讽的口气说出,“到头谁似一盆兰”,你李自成和我大明国,究竟谁才是那盆该被锄掉的芝兰呢?

“如冰水好空相妒”,此句最难,也是全诗中的点睛之笔,只是历来的解读都不尽如人意,我要讲明白,所用篇幅也不会少,各位看官须得耐心看下去。

冰水典故出自《旬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词中这句诗的意思是,冰出自于水,冰水本是一体,却相互嫉妒攻击。放在此处,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寓意。

这句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李纨和王熙凤的矛盾,李纨是长媳,王熙凤是次媳,但偏偏是王熙凤在管家,李纨嘴上不说,心中实有不忿之意。原文中也曾有过暗示:

螃蟹宴上......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

这一段很有名,被网友们命名为“李纨摸平儿”,有人猜测是不是李纨空房怨旷久了,连平儿都下手。

红楼梦并非晋江网文......

这一段,李纨当是话外有话,说的很是阴阳怪气,充满奚落、挑拨之意,什么叫“好体面模样儿......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寥寥数语,挑拨之意跃然纸上,就可见李纨并非什么省油的灯。

还有一段,再来细品。

原文摘录: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这一段话,李纨酸意和艳羡之情溢于言表,她难道不知道平儿腰间的便是一把钥匙?她知道的,而且这把钥匙极不普通,意味着偌大贾府的管事大权,非要举个类同的例子,大约等于武侠小说中的“掌门信物”。

如非有心,李纨岂能对此钥匙如此上心,想来平儿这等丫鬟都能因琏二奶奶之故,而配上这“掌门信物”,她李纨身为长媳,却只能被迫清心寡欲、独守空房,心中不平实乃份属平常。

再有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李纨这一次从丰儿的手中暂时接过钥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志得意满间,便号令婆子丫鬟小厮们七手八脚搬高几,只搬高几不过瘾,又号令婆子丫鬟小厮们把篙浆遮阳幔子色色的搬了下来,又传驾娘们到船坞里撑出两只船来。这官瘾过的,我这看书的都觉得李纨这一日过得是特别愉快。

求权之心,昭然若揭。

这李纨,看似清淡素净,其实内心着实热情如火,功名利禄之心,较之常人,更胜一筹。

当然,王熙凤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二人之暗斗,书中不时可见,比如李纨和凤姐月银的待遇差别,凤姐也是如鲠在喉。在中国,无论大族小家,妯娌之间这点事,我们的历史有多长,这妯娌矛盾就延续了有多长。

“如冰好水空相妒”,第一层意思便是说的李纨与王熙凤的矛盾。

第二层意思,则是“喻事”,指的是李闯与明王朝的争斗。“冰”是李自成,“水”是大明。冰出于水,李闯也是出自大明,结果两个汉人政权却不顾关外清军的威胁,在关内打生打死,双方皆欲将对方灭之而后快。

当然,按历史进程,最终是李闯攻进北京城,取得了胜利,但闯军很快就被清军消灭,李自成匆忙逃回陕西,最后在清军围剿追杀下,死于通城九宫山。

这里便承接了判词中下一句,“枉与他人作笑谈”,你战胜了明朝廷又如何,最终不也是兵败身死,让天下人作为笑谈么。

所以,李纨之名,便是“李完”。

所以,李纨之夫,贾宝玉亲哥贾珠,才是早早便死了,红楼中,珠玉均指代君权或王权。秦可卿死后,身边俩丫鬟,一个瑞珠撞柱而死,一个宝珠自请至铁槛寺为秦可卿守灵。秦可卿为弋阳王,身边这两珠子即王权化身,这一节不在此处细讲,涉及到贾宝玉的复杂解析,以后另有新篇解读。

贾珠,便是影射李自成“大顺政权”,贾珠的死因,不须去各种猜测或过度解读,因为在作者写红楼梦时,大顺政权早已烟消云散了,所以,书中贾珠一出场,便已亡故,就是这么简单。

贾珠一十四岁进学,进学指考中秀才,指一个人取得成就,李自成自1630年起兵,至1644年进入北京城,夺取北方半壁,正好一十四年整,不多,也不少。

整个红楼书中,作者几乎对所有人的描写都是不偏不倚,持中间立场,唯有对少数几人,才有情绪变化,李纨,则是其一。

作者对李纨的判词和专曲,几近嘲讽,我们看一看李纨曲子《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这曲子前半段(未标黑体部分),是写“情”,高度归纳了书中人物李纨的一生,暗讽她在凤姐女儿巧姐儿被“狠舅奸兄”卖掉时的见死不救,劝她善良,要积阴德。

我暗戳戳也在想,弋阳王府树倒猢狲散的时候,类似李纨这样明哲保身的人恐怕也是有的,对受苦受难的亲戚不闻不问。这等事,换在今天也不少。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增广贤文》这几句话,真是道尽了世态炎凉,曾经有人问我,红楼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我的回答是,当你能读懂它的时候,便知它好在哪里了。

这首曲子的后半段,即我标黑的那一段,是既写“情”,也喻“事”。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在癸酉本中,李纨儿子贾兰考上了进士,后来官场倾轧,贾兰混的不如意,这时朝廷西北有反贼,贾兰便去从了军,后来镇压反贼有功,做了高官,李纨也进京受封诰命,待回了老家后一个月,李纨便去世了。

我虽对癸酉本文字不忍目睹,但对它的情节架构却是极赞的。比如这一段李纨结局中,贾兰是去西北方镇压了叛贼,才得以立下大功,而我们通过前面的解读知道,李纨实是影射李自成,李自成起兵之处恰恰正是地处西北的陕西。

癸酉本中这这段情节反讽意味极为浓厚,我一直说,红楼作者们很有幽默感,义忠亲王老千岁,既不忠也不义,所以才坏了事。这一类有趣的细节,红楼中比比皆是,脂砚畸笏雪芹等人,完全可称得上是明代的顶级段子手。

曲子里这几句话,只能说勉强与李纨结局对的上,但最后两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就完全和李纨不搭边了,她一年轻小寡妇,和帝王将相这词八杆子也打不到。

但从李纨影射的李闯王的角度来读这后半段曲子,那简直就太贴切了。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前文已讲过,李闯进北京后,皇帝没当几日,就被清军来了个狠的,兵败西逃,一年后,死在九宫山。当他“光灿灿胸悬金印的”时候,却已是“黄泉路近”了。

多说一句,金印,多指君王或丞相等高官的印玺,女子诰命,朝廷发的是“诰书”,没有印。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们,他们今天还在么?不过是一点虚名让后人记得罢了。

李纨无论判词还是曲子,读来均是一股满满的讽刺意味,看来朱耷和吴梅村几位,对李闯的怨念不是一般的深,不过想想这几位的身份,我也就表示理解了。

李纨的解读到此也会差不多该结束了,在她的命运中,深深隐藏着大明、李闯、清廷这三方势力,围绕着明亡清兴那段时期,你来我往几十年的争斗,正应了红楼《好了歌》中的: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李自成,最终不就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么。

结尾了,惯例引诗词一首,这一次,要请上大才子,杨慎杨状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纵论红楼一书中,刻画最成功的莫过是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其聪明能干让人赞叹,其毒辣阴狠之处也使人惧怕,从清中期至今,有人爱之,亦不少人恨之,如此复杂的一个人,作者们究竟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她是否有历史人物作为原型呢?

请看下节:帝国余晖,“胭脂虎”王熙凤!

(特别提醒:本专栏中不少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专栏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编辑于 2020-09-18 14:52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明朝
​赞同 2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三首《螃蟹咏》是对李自成螃蟹诗的否定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中国人自古就有中秋前后食用螃蟹之传统。《红楼梦》中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藕香榭中,众人作了三首《螃蟹诗》,然后一起赏菊、食蟹,好不热闹。《螃蟹诗》在红楼梦的二百余首诗中占十分重要位置,它们百读不厌,百思有味,属于众姐妹在起诗社后首次大练兵。



请看:

贾宝玉(其一)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林黛玉 (其二 )



铁甲长戈死末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薛宝钗(其三)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涏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螃蟹诗到底讥讽的是什么人一直是百年来红学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吟诵螃蟹诗,一般人总有别样的感受,贾宝玉和薛宝钗两首诗中中有谩骂的成分,“讥刺”中带着难以抹去的恶毒。饕餮王孙隐指谁?“饕餮王孙应有酒”中的饕餮是传说中龙的第五子,凶恶贪婪,因为贪吃最后被撑死。那么谁是龙子? 谁竟然敢称是龙子?横行公子又指向谁?“横行公子却无肠”,螃蟹是横着爬行得动物。薛宝钗原是个温文尔雅、端庄稳重、宽容平和之人,在螃蟹诗中也恶语相向。众人都说“这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她们究竟所骂何人?其实从前面的曹宗璠的解密里可以知道,红楼梦的螃蟹咏来自于曹宗璠的骂蟹诗,曹宗璠的原诗已经很难找到,但是他的咒骂对象指向一个明末清初相当重要的人物-李自成。

明陕西米脂人,初名鸿基,小名黄来儿、枣儿、硙生。提起李自成,人们只知道闯王是农民军的领袖,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其实他少年青年时的事迹很少有人知晓。探究《明史》和《明季北略》的相关记载,少年李自成从来不是平庸之辈,他不但是酷爱习武的热血男儿,而且诗文也很好。天启六年,为米脂县银川驿驿卒,崇祯三年被裁,遂聚众起事,投高迎祥。迎祥号闯王,被俘遇害,自成继其名号,后为孙传庭所败,首领多降,独自成隐匿于豫陕山中,坚持不稍屈。然复起复败。后入河南,采李岩等建议,以“迎闯王,不纳粮”为号召,复聚众至百万,下洛阳,破开封,占襄阳,称新顺王。又占领西安,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崇祯十七年占领北京。旋为清兵及吴三桂军所败。四月二十九日,称帝于北京。次日,弃城西走。永昌二年,于湖北九宫山遇害。下面这首螃蟹诗,就是他在少年时代写就的。



《螃蟹诗》——明末李自成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

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



贾宝玉等人的螃蟹诗讽刺现实社会政治中丑恶人物的犀利集中于第二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以前大家把它们作为讽刺贾雨村之流政治掮客和官场赌棍的,当解密里贾雨村是暗地里为挽救晚明皇室后裔而到处奔走的伟岸男子,那些以前加诸于贾雨村的污言秽语就可以烟消云散里。那些心怀叵测,横行一时,背离正道,最后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的是在乱世里铤而走险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因此,文本刻意强调:“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骂得通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发布于 2022-03-06 11: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自成何以“顺”字为国号?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李自成何以“顺”字为国号?

张毅强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国号都有一定的来由,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大顺国的国号也不例外。从字面上看,“顺”含有顺应、顺从之意,古代举兵者常以“顺天倡义”为号召,李自成以“顺”为国号,也含有“顺天应民”、“ 顺天者昌”之意。但也有学者认为李自成以“顺”为国号是来源于刘伯温“遇顺则止”的谶言故事,其实不然,它是另有原由的。

根据李自成贴身侍从、中军制将军、太平伯吴汝义于康熙元年撰写的4.5万字的《伴驾手记》中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闯王义军占领洛阳,“李闯王骑着马,昂着阔步往洛阳而来,刘宗敏率着将士们立马迎候。不知是受了平日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影响,还是老百姓惧怕,但两旁街铺除了正常营业外,家家门前都摆出了香案,焚着香,门楣上都用黄纸写上一个‘顺’字。而此时闯王志得意满看到正常营业外,这些景象无比高兴,又看着这个‘顺’字非常入眼,心中灵机一动,我正愁将来建朝时无以命名,我是应天顺民而起义,何不将来就号大顺就是了”。

接着不久,李自成将自己的“奉天倡义大元帅”改为“顺天倡义大元帅”。两年后,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占领襄阳,建立大顺政权,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闯军又称大顺军;同年十月占领西安后,改西安为西京,定为大顺朝国都,正式以“顺”字为国号,称“大顺皇帝”,又定次年年号为“永昌”。

所以说,李自成入洛阳时看到老百姓在门楣上贴个“顺”字才是诱发李自成以“顺”字为国号的真正原因。

发布于 2022-01-16 13: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有三个王夫人,王子腾就是赵国基!
姜子说书
2018-01-24 20:22
  《红楼梦》原著中,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恰逢探春管家,因为赵国基是贾府的家生子儿,探春按例赏银二十两。
  赵姨娘知道了,气呼呼地来质问探春,指望探春额外照看赵家,拉扯一下赵家舅舅。结果,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哭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

  《红楼梦》原著中,赵国基是贾府的家生子儿,也就是家奴,本职是跟着贾环上学。赵国基死后,由赵姨娘之内侄钱槐跟着贾环上学。
  贾探春认为,贾府家奴赵国基不是她舅舅,九省检点王子腾才是她舅舅。但是,王子腾其实就是赵国基,背后隐射的历史人物都是李自成。
  《红楼梦》是明末清初史,原著中的三房隐喻明清时期三个阵营,前后三个政权共三个王夫人。除了二房贾政之妻王夫人,大房薛大傻子之母薛姨妈也是王夫人,三房王夫人则是王子腾的妻子。
  《红楼梦》原著中,王子腾这个人物,有些版本写作王子胜,“胜”指陈胜,流寇政权之王;“腾”指马贼闯王,流寇李自成。
  姜子说过,《红楼梦》里面的人物,通常是夫妇二人乃至于儿子亲戚,同时隐射一个历史人物,这是一种文学写作手法,《红楼梦》人物赵姨娘、赵国基、贾环、王子腾等人,隐射的都是李自成及其大顺政权。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祖上赵姓,建立了短命的黄巾军政权,简称赵国基;赵谐音肇,肇事即闯祸,直指闯王李自成。
  《红楼梦》原著中,王家隐射的是明末清初王事更替。最初的王家,自然是二房朱明政权;自崇祯亡国后,李自成当了皇帝,王家的当家人王子腾隐射李自成;弘光元年(顺治二年)五月,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此后王家的当家人王子腾,隐射满清政权。
  《红楼梦》原著中,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
  王熙凤所说的王府接驾过一次,指的就是流寇政权。“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的王家,自然是个“九国贩骆驼的”,李自成逼死崇祯,结果引来后金胡虏政权,可不就是等于自杀自灭,养活了外国人吗?

  《红楼梦》原著中,薛蟠上京,正逢王子腾外调,其实作者写的是“满清入关,李自成出逃”。薛宝钗让薛蟠给大观园准备的那一场“螃蟹宴”,吃的就是横行霸道的无肠公子李自成。
  崇祯在李自成手里吃了亏,林黛玉自然吃不了螃蟹肉,写不好螃蟹诗;满清政权以为朱明报仇的名义,打败李自成,摘走胜利果实,可不是薛家请吃螃蟹宴吗?
  王家养活了外国人,最终成了外国人的嘴里食,当下已是腊月。从此以后,外国人成了赢家,薛家成了王家,成了九省都检点,成了这个华夏九州之地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为什么位于十二钗正册?刘姥姥的成窑杯揭露李自成
播报文章

紫紫红红
关注
2022-03-10 23:19
你见过如此黑科技的爬楼车吗?运东西毫不费力!
你见过如此黑科技的爬楼车吗?运东西毫不费力!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第一章:主任,求你...你轻点声音,外面都听得到了
第一章:主任,求你...你轻点声音,外面都听得到了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

2.2 妙玉是定王

妙玉这个角色,有个显著问题:在书中连个配角都算不上,笔墨极少,总共只有两次出场,却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且位次十分靠前,紧随湘云之后,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之前。跟元春也没有可比性,元春虽只出场一次,但地位显赫,因此不惜建个大观园,而妙玉表面看起来只是个边缘角色,为大观园中佛事添香而已,角色可有可无。李纨因情况特殊姑且不论,王熙凤绝对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儿之一,位次却要排在妙玉之后。那我们就从仅有的两次出场,来看看妙玉这个崇祯嫡子,定王。

2.2.1 栊翠庵品茶

妙玉第一次出场,已到了41回,是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从缀锦阁刚吃完饭出来散散,就蹓跶到栊翠庵的山坡下了。

到栊翠庵,不为拜佛,只为吃茶,有些奇怪:“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作者明确说是吃过茶才来的。

有些版本是“当下贾母等吃毕”,这样的版本就看不出问题了。还是忠于原著,让读者尽量看原貌。




2.2.1.1 刘姥姥这个李自成

宝玉留神看他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作者说宝玉留神看,是提醒读者留神看,看红楼梦时这种作者敲黑板的话一定要注意。

茶盘:亲自。以贾母级别,亲自是废话,不亲自礼数就不对了。没有“亲自”二字完全不影响整句话理解,所以“亲自”二字不自然,明显是强嵌入的废话。

茶杯:成窑。后面又三次重复强调此成窑茶杯。

茶:老君眉。老子姓李。

六安茶:乱明。六lu安an:乱;茶:茗,明。

李自成连名带姓都出来了,而且贾母、妙玉都指出李自成乱明。

从其后妙玉拿出很奇特的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也能看出,妙玉的茶具明显有所指,不是仅仅写喝茶而已。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尝:这不是待客之道,贾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吗?前文有吃剩的东西给丫鬟,哪有给客人的道理!请客人尝,也不能给自己吃剩的,应另拿新的。所以作者用意很明显:这个“李自成”,就是给刘姥姥的。这里吃的不是茶,也不是茶道、茶文化,吃的是谜语。贾母、妙玉都心知肚明,宝玉也看出来了,所以直到刘姥姥临别,都没忘记:把这个成窑盅子送给刘姥姥带走。

妙玉丝毫不掩饰对刘姥姥的厌恶,也表明了这个角色所站的位置,是朱明阵营。

在进栊翠庵前,刘姥姥说“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是作者讽刺李自成这个“黑老鸹子”称帝。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府,书上用的“头悬目眩”四字,现在就一下明白了:李自成破京城,使崇祯头悬,没用错字。

这次刘姥姥进荣府,所说故事、所行之事都与李自成相符,比如:

刘姥姥说“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李自成本为驿卒,用“歇马凉亭”就不奇怪了。

刘姥姥才说抽柴,马棚就着火了,谁放的火?马放的火!李自成属马,马棚里站个马是“闯”字。李自成到北京放了两次火:攻陷昌平后,放火焚烧十二陵享殿;离京时又放火烧了皇宫。

刘姥姥说的第二个故事,一个老奶奶原本该绝后,因天天吃斋念佛,菩萨给了个孙子。李自成确实绝后。

宝玉问茗玉的事,刘姥姥说要打了塑像、平了庙。茗玉是明玉,表示明朝皇权。李自成打了明朝皇权,平了朱明朝廷。

现在就丝毫不难理解:刘姥姥喝了酒、拉完屎(别怪我用词不雅,从作者角度,李自成就是祸害京城),在大观园那么多能睡觉的地方,偏偏选择了睡宝玉的床。应该说,从大观园东北角那么远,一路走来,别的房子不进,却进了怡红院,从正面读就是不应该的巧合。即便进到怡红院里,也有很多可以躺下的地方,而且宝玉的卧室在最里面,门上还有一个开合机关,刘姥姥硬是全部通过,一个丫头、婆子都没拦截,不可思议地找到宝玉的床,扎手舞脚地睡在床上,鼾齁如雷,酒屁臭气满屋。作者写的精彩,用词恰当,怎么看,都是李自成在京城的表现,“酒屁臭气满屋”一语道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刘姥姥睡宝玉的床,表示染指皇权,李自成在北京称帝。不是说跟宝玉云雨、谈情说爱表示染指皇权、称帝吗?如果刘姥姥跟宝玉云雨,或者谈情说爱,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书后面就没人看了。既然刘姥姥睡宝玉不合适,那就睡宝玉的床。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呐,睡床、睡人都能用一个字,睡,口型真性感!

所以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什么?灾!

站在作者明朝遗民的角度,把李自成这样一个罪魁贼首,却在正面故事中写成一个淳朴善良、让人同情的老农妇,可见作者笔力之深,正面故事和反面故事反差之大,所以读书时不应受正面故事干扰。

点击看上一文: 宝玉生日为什么吃丫头饭?藏了什么玄机?榛子非关隔院砧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5: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鹿溪
关键词:鹿溪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相关机构: 汉寿在线电 话:网 址:http://www.hanshou.gov.cn/news/m ... DG3AHJJBDH8D27.html感谢 hnhs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点击率:536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鹿溪旅游度假区地处县境丰家铺乡,位于汉寿、鼎城、桃江三县交界地带,面积近20平方公里,由次生林、人工林组成,包括楠竹、红豆杉林、针阔混交林等。森林覆盖率高,溪谷幽深,竹海茫茫,幽静、险峻、神气、迷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林间野生动物丰富,有野猪、麂、兔、竹鸡、锦鸡等。森林景观保存完好,民风纯朴,山上有天宝庵等人文景点。成为旅游者体验“农家乐”和登山踏青的好去处。现已基本建成以度假和观光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
    鹿溪旅游度假区由湖南鹿溪山水佳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经营。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
    鹿溪属雪峰山余脉,东临桃花江,西靠五宝山,南望花岩溪,北眺西洞庭湖湿地公园。说起鹿溪最为神秘之处也许就是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天宝庵”,相传当年唐玄宗曾把杨贵妃暗送到此,削发为尼,特建造此庵。以皇帝年号命名“天宝庵”成了一大千古之谜。宋代钟相、杨幺起义后,在此建太子寨、先锋寨。一条马蹄斑斑的古官道至今尚存。鹿溪还是县内外著名的“百宝山”,国家林科专家、湖师大教授等在这里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红豆杉。此外,鹰嘴龟、锦鸡、麋鹿、麂子等珍禽异兽常出没山涧。
    清代诗人李少白在这里留下“十里崎岖一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作茧将人裹,不信前途有路程”。
    主要景点有:
    1、云峰山竹海  与天宝庵遥遥相对,这里号称“十里竹廊”,沿幽谷而行,绵延数里的楠竹林形成了壮观的竹海风光。云峰山脚是竹鸡寨,寨中古树参天,峡谷幽深,因多竹鸡而出名。
    2、敞口堂屋古民居  鹿溪一带有种风格独特的民居,一般为并排三间或五间,中间的一间为敞口,主要供主人休息、聊天以及接待客人的地方,通常是一层砖瓦结构,科考价值较高。相传此种民居为三国时期曹操的一支部队战败后流落于此而建。敞口堂屋的文化品位较高,一般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堂屋的挑檐上有麒鹿麟纳瑞的浮雕,廊柱上、木板上依次都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浮雕,且雕工精细,层次分明。堂屋的神龛上有“天地国亲师位”,并蕴有深意:“天”不顶头,“地”不分家,“国”不开口,“亲”不闭目,“师”有带刀,“位”不离人。
    鹿溪一日游旅游线路:
    千年古枫树—敞口堂屋古民居—云峰山竹海—天宝庵—铁甲村“四道茶”(农家乐就中餐)—千年古官道—一树冠三邑—南方红豆杉观赏基地(返程)。
《红楼梦》里蓼汀花溆是什么意思?元妃又为什么要改这一匾额?2020年05月01日 15:562394浏览 · 38喜欢 · 11评论




祁门小谢
粉丝:1921文章:82


关注


要想知道蓼汀花溆是审美意思,得先看这个地方如何。
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了。”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大致是这样的:
这张图只是大致相似,按着书中形容,这个石洞上还有很多藤萝薜荔,可以将裸露的石头覆盖住,石洞背后的池边有柳树还有桃杏,花都是从那边吹落到水中的。
再看一下落花流水的感觉。
看到一个石洞,然后看到水上的桃花,你会不会想到《桃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有桃花,有流水,有山洞,这分明就是桃花源记里的描述的地方嘛,所以大家觉得叫武陵源。
贾政觉得这个名字有点俗,而且太过于写实,一般命名都是要写意且清新的。然后有人扯到了秦人旧舍。武陵源里的人都是避秦时乱而待在里面不出来的,但正如宝玉所说,这是避乱,意义不好。
然后宝玉提出了蓼汀花溆。
蓼是一种长在水边的植物,长这样:
汀,就是水边的平地。
溆,同样指水边。
所以蓼汀花溆的意思就是,岸上的蓼花和水边的花瓣。
书中写元春看到这四个字之后的反应:
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这个道理很简单,蓼花也是花,它也可以看做是水边的花瓣,所以花溆和蓼汀根本就是同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出现了无意义的重叠,完全可以吧蓼汀两个字删掉,并且删掉后没有改变“花溆”本身所蕴含的意思。
元春可以说是宝玉的老师,宝玉早期的蒙学是元春教导的,所以元春是以师长的眼光来点评宝玉的作品,并敏锐地指出了宝玉的问题。
我看回答有人提到了蓼汀花溆指向黛玉宝钗,还有刘文典的反切说法。我真的是觉得好笑,你要这么抠,就去把原文全都反切一遍,看看作者是不是藏了什么惊天秘密在里面,说不定结局都被你发现了呢。
如果你非要把钗黛往蓼汀花溆上扯,那我想问,花落水流红指向的是谁?强于污淖陷渠沟指向的是谁?
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和宝玉一起看见花溆的是谁?又是谁,那样得怜惜在意这些花?
那么蓼汀呢?
宝钗在菊花诗中写道:怅惘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我们知道出了蓼汀花溆之后过桥就是蘅芜苑,那么宝钗日常都是可以看见花溆蓼汀的,她甚至把红蓼写入自己的诗中。
我是不是可以说蓼汀指代的其实是宝钗?
所以这种关联非常主观,你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但这种解读真的有意义吗?
在我看来,元春改匾额就是因为花溆蓼汀重复了,花溆可以包含蓼汀,仅此而已。
-------丸--------
文:祁门小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7:20 , Processed in 0.2611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