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7: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喝剩的半杯茶,给刘姥姥品尝,75岁的她一饮而尽,喝出了尊严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三目观史
关注
2022-05-25 11:00来自山东

刘姥姥进大观园

平日里清静惯了的栊翠庵里,突然热闹了起来。

贾府上上下下的夫人、小姐、丫鬟们有说有笑地簇拥着两个老太太走进了东禅堂。

妙玉自然是识趣的,赶紧捧着一个成瑶五彩的小盖钟送到了贾母的面前。贾母瞥了妙玉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我是不喝六安茶的”。

这极尽奢华的荣国府里,身份最高贵的莫过于贾母了。里外几百口子人,都恨不得整天围着这个老太太转。妙玉又怎么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她赶紧陪笑着说:“知道的,这是老君眉”。

贾母这才接过了妙玉手中的盖钟,试着喝了一口。随即,她便把茶递给了身旁的刘姥姥。眉开眼笑地对她说:“你也尝尝这个茶”。


影视作品中的贾母

刘姥姥倒是毫不客气,接过来便一饮而尽。吧嗒吧嘴说:“这茶是好茶。就是淡了些,多煮一会儿就好了”。

她这一席话,又引得贾母和众人笑了起来。

这便是《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发生在栊翠庵里的一幕。

与一进大观园时相较,刘姥姥这一次可谓是风光无限。这贾母喝过的半盏茶,不仅为她赢得了尊严,也为她三进荣国府埋下了伏笔。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出现在《红楼梦》中的第六回。

那年的秋尽冬初,天气已经很凉了。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因为没钱,整日为过冬的事发愁。他自己没本事也就算了,还借酒耍疯,朝自己的妻子发脾气。


刘姥姥和板儿

刘姥姥实在看不过去了,就数落了王狗儿几句。结果,这女婿和丈母娘就吵了起来。

刘姥姥说,这京城遍地都是钱。只怪王狗儿不懂得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的道理。

王狗儿就辩解,自己在城里又没什么当官的亲戚朋友,找不着搞钱的路子。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刘姥姥还真为王狗儿想到了一门有钱有势的亲戚。那便是金陵的王家,也就是凤姐的娘家。

刘姥姥知道凤姐的姑姑、王夫人嫁给了荣国府的贾二爷。于是,就有意让王狗儿去攀附这门亲戚。

王狗儿怕自己去了吃闭门羹。自己又没脸去,便提议让刘姥姥带外孙板儿先去探探口风,看看能不能要出钱来。


荣国府

也是被贫困逼得没办法了。刘姥姥见女婿如此窝囊无用,也就硬着头皮去了。

这刘姥姥初入荣国府可是费了不少周章。她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还有些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一个74岁的老太太拉下来了老脸,就连见了贾府的仆人都满脸陪笑地喊一声“太爷”。要知道这“太爷”可是对县令的称呼。可见她卑微到了什么程度,生怕进不了荣国府的大门。

这打听来打听去,刘姥姥才有幸见到了王夫人的陪嫁丫鬟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与刘姥姥是相识的。在此之前,他们家买地,王狗儿还出了不少的力。听清楚了刘姥姥的来意之后,周瑞家的也就答应了帮她穿针引线,看看能不能与王夫人见上一面。


刘姥姥和凤姐

一方面,她算是还王狗儿一份人情。另一方面,她也想在刘姥姥面前显摆显摆,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

周瑞家的这番炫耀之心作祟,还真就帮了刘姥姥大忙。给了她攀附富贵的机会。

在周瑞家的帮助下,刘姥姥顺利地见到了凤姐和几个丫鬟。最初,凤姐还真以为他们两家是沾亲带故的,显得很是亲近,又是给板儿拿吃的,又是给他们祖孙俩安排饭。

可问过王夫人之后,才知道他们两家连“亲戚”这两个字都搭不上边。

原来王狗儿的祖父也曾做过一任小小的京官,与王熙凤的爷爷是旧相识。金陵王家是四大家族之一,王熙凤的爷爷又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王狗儿的祖父便有了攀附之心。


刘姥姥和贾母

因为两家都姓王,便连了宗认了亲。王狗儿的祖父也就摇身一变,成了王家本家的侄子。只可惜王狗儿的祖父死后,他们家就落败了,两家人也就断了来往。

“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凤姐了解了其中的原委之后,自然也就不再把刘姥姥放在心上。

只是王夫人也交代过了,两家人多少有些渊源,凤姐不要慢待了他们就好。毕竟是大户人家,总是要面子的。凤姐说了几句场面话,又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零一吊钱,便把这祖孙两打发走了。


刘姥姥吃酒

这20两银子在王熙凤的眼里,也不过是一顿饭钱。但对刘姥姥而言,足够他们家开销一年了。

更何况,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一旦与荣国府扯上一丝半点的关系。这刘姥姥一家往后的日子,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

对于饱经世故的刘姥姥而言,这一点她心里是最清楚的。她又岂能放过这攀附富贵的机会。

于是,在第二年,已经75岁的刘姥姥又带着板儿来到了荣国府。

这一次,她可不是来要钱的,而是来送礼的。大包小包的,带了不少的瓜果野菜。


王夫人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刘姥姥很顺利地进入了荣国府,还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王夫人。不过一开始,这个贫苦人家的老太太依旧不怎么受欢迎。

曹雪芹在文中是这么写的:“平儿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可见平儿对这祖孙两人没什么好印象。一个“又”字,便道出了心中的反感之情。

虽说是来送礼,可刘姥姥依旧是谨小慎微。她知道平儿是有些地位的丫鬟。见她进来了,赶紧站起来,先主动向平儿问好。

她还怕平儿有所误解,又赶紧解释了此番来的原因。


王熙凤

“这一年的收成好。瓜果蔬菜也结得多。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一句,“头一次摘下来的没敢卖”,倒也显出了刘姥姥的能说会道,深谙人情世故。

俗话说,开口不骂送礼人。更何况,平儿只是一个有些身份的丫鬟,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回了几句客套话,不失于大户人家的礼数而已。

闲聊了几句之后,眼见天色将晚,再迟一会儿城门也就关了。见王夫人迟迟未有再来,刘姥姥有些坐不住了,有意带着板儿离开。


平儿

那周瑞家的何等精明。刘姥姥是送东西来的,要让她空手回去了,岂不是丢了荣国府的面子。所以,她赶紧搭话说,要替刘姥姥去瞧瞧,也就是问问王夫人的意思。

曹雪芹不止一次地在文中说过,王夫人是个心慈面软的人。天色确实不早了,于是有意让周瑞家的安排刘姥姥住上一晚,明天再走。可偏巧这番话,让一旁的贾母听到了,也就问起了刘姥姥的来历。

荣国、宁国两府,与贾母同辈的人都已作古了。平日里都是儿孙辈的陪着她,很少能见到年龄相仿的人。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农村老太太,贾母倒是来了兴致。“我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去把她请来,我见见”。


贾母

这一句话,让这个连大气都不敢喘的老太太,一跃成为了贾母的“座上宾”。贾府上上下下的姑娘、丫鬟们,也对她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刘姥姥年轻的时候,也是见过些场面的人,更何况又饱经风霜。礼数上自然是极其周到的。初见贾母,她就赶紧道了万福,给老寿星请了安。在这规矩甚多的大宅院,刘姥姥这一个小举动便先立住了根。

“贾母亦忙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可见这一开始,刘姥姥就给贾母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

之后,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聊了不少的家常。似乎刘姥姥的每一句话都能回到贾母的心坎里。虽然句句都有阿谀奉承之嫌,但又极其的恰当体贴,让人看不出丝毫的痕迹。


邓婕版王熙凤

如此以来,贾母的心里舒坦了,也就有意让刘姥姥在荣国府多住几天。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凤姐是何等的精明。她又怎能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这贾母必是与刘姥姥聊得来。

荣国府里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让贾母开心。老太太开心了,什么事也就好说了。所以,趁着吃饭的功夫,凤姐便安排鸳鸯给刘姥姥洗了澡、换了衣服,又让她去陪贾母聊天。

《红楼梦》里要说钻营取巧,刘姥姥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

她自己的心里,当然也清楚得很。要是把贾母陪好了,岂能少得了她的好处。

回到贾母住处,刘姥姥故意编些奇闻异事给贾母听。不仅把贾母听得一愣一愣的,就连那些小姐、丫鬟也听得出神了。

如此一来,刘姥姥可就更讨贾母的欢心了。临了,贾母还对刘姥姥说,要带她在这园子里逛逛,也好让她热闹热闹。

就在第二天一早,贾母便带着刘姥姥游起园来了。

先是去了潇湘馆,又在池子旁闲逛一会儿。说是池子,大概是个人工湖。要不然,池中也不会有洲,有亭,还能撑船。

游览到这里,已是日近中午,凤姐和丫鬟们也就安排起饭来了。

此时,夫人、小姐们对刘姥姥的态度已有所改观,但也不过是拿她取乐而已。说句难听点的,她就是叫来逗贾母开心的。


剧中的平儿

就在用饭之前,鸳鸯先把刘姥姥喊到了一旁,对她叮嘱了许多。好像是说贾府的规矩,其实是有意让刘姥姥出些洋相,以此来取悦大家。

那凤姐和鸳鸯给别人准备的是乌木镶银的筷子,却偏偏给刘姥姥准备了一双象牙镶金的。等端上菜来,凤姐还又故意挑了一碗鸽子蛋摆在了刘姥姥的面前。

那象牙镶金的筷子又沉又滑。刘姥姥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她又怎么可能夹得起鸽子蛋。刘姥姥自知其中深意,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丢丑而已,以此来取悦众人。


吃鸽子蛋

刘姥姥已是心领神会,也就顾不得面子,在众人面前耍起了活宝。一边自嘲地说,自己食量如牛,一边也戳弄起来鸽子蛋。好不容易夹了一个,还没送进嘴里又掉到了地上。

凤姐先前说过,那一个鸽子蛋是一两银子。刘姥姥惋惜摇头叹气地说道:“这一两银子掉在地上,连个响都没听见。”

刘姥姥一番没脸没皮的穷折腾,引得众人是捧腹大笑,而她自己就像个小丑,在独自表演。刘姥姥比贾母还要年长5岁。老人家如此的被年轻人捉弄,她的心里又是怎么的一种滋味。曹雪芹没有言明,但却也说,贾母絮叨了凤姐几句。


游园

凤姐毕竟是大家闺秀,自知如此行事是不妥当的。用饭之后,还专程给刘姥姥道了歉。那鸳鸯只不过是个丫鬟,如此捉弄贾母宴席上的客人也是理亏的,也赶紧说了自己的不是。

刘姥姥心里是何种滋味,不言而喻。可她一个贫家的老太太又能怎么样呢?

刘姥姥笑道:“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午后,贾母和刘姥姥又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去了薛宝钗的蘅芜苑,又到了藕香榭,最后来到了妙玉的栊翠庵。


插花

而栊翠庵里的那半杯茶,让刘姥姥的身份一下子尊贵了起来。不仅一扫之前的卑躬屈膝,还喝出了在贾府里的尊严。

虽然,曹雪芹没有描绘刘姥姥端起那五彩小盖钟时,众人的表情。只是简单的提了一句,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但这其中的寓意,已经不言而明。

在这贾府之中,能吃到一口贾母的残羹剩饭,便是得到了贾母的恩宠。那必是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得到了贾母的认可。

贾母向来有把自己吃过的东西赏给别人的习惯。曾将自己咬过的一块饼干递给了身后的丫鬟,也曾让人把一碗喝了一半的粥给王熙凤端了过去。


凤姐和巧儿

那是她在得知王熙凤受了些委屈之后,一时感伤才有的举动。

在那个尊卑分明的年代,能吃到尊者吃过的一口东西,那便是一种礼遇。这好比帝王请臣子们吃一顿饭,即便是这个臣子一口都没吃着,那也是风光无限。

刘姥姥喝下的那一杯茶也是这个道理。这足以说明贾母已经非常地看重她,甚至于把她当做了自家人,认下了这门其实没多少瓜葛的穷亲戚。

如此一来,整个贾府里的氛围都变了。

就连凤姐也奉承起了刘姥姥,还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取了个名字,也就是巧儿。后来,刘姥姥和巧儿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自然是后文了。


鸳鸯

游园结束之后,刘姥姥也就打算回家了,也迎来了她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那凤姐大包小包地给刘姥姥准备了一大堆的东西。又是布匹,又是点心,还有瓜果蔬菜、皇家吃的大米,额外又给了八两银子。

第一次来,连面都没见上的王夫人更是大方,直接给了一百两,还叫她回去做点小本生意。就连刚开始有点瞧不上她的平儿,也给她拿了好几件衣服,还说不要让姥姥嫌弃。

第二天一早,刘姥姥向贾母辞行。

那贾母也是给了她好几套华丽的衣裳,还准备了一些平常人家见不到的好药。诸如活络丹、保命丹一类的。


王熙凤剧照

那鸳鸯也是个知趣的人。虽然是个丫鬟,也给了她几件衣服。

凤姐还让平儿安排下人,给刘姥姥雇了一辆车。

就这样,刘姥姥用几袋的瓜果蔬菜换了荣国府满装满载一车的好东西。

她的二进荣国府是成功的,而那一杯茶更让荣国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高看了她一眼,再也不敢怠慢于她。

这也为“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埋下了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7: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人物之刘姥姥
hua_shan 2010-11-20   |  921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刘姥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  ~/ i( p1 v$ K- u$ `
  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何以在贾府里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 w: X/ p0 m# k6 a- w  x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王狗儿的祖上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京官,与贾府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又因同是姓王,借着“一处做官”的机缘便“连了宗”成了“本家”。 于是王狗儿家就结了贾府这一富户。后来偏偏这王狗儿家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于是就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 i+ o7 B5 `* ]6 H) w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此刻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的使命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戏份还在后头,这一回,刘姥姥可是大展身手,穿红戴绿,备受瞩目,让读者永远记住了这个老太太。 $ B8 {1 c7 }6 t% F6 h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她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釉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还没取名叫巧姐呢,抱着一个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 " f4 d+ G8 G5 ^/ ?0 x
  【详细内容】' E  K/ A/ A$ u- n9 r
  《红楼梦》里面有两条主线,就是宝黛钗爱情线,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个社会的没落线,除了这两条主线以外,还有好几条副线,其中有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的活动。《红楼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寓意深远,所以在开头,曹雪芹用了整整五回来做铺垫,就像我们现在要进行一个巨大的工程,首先要做到几通一平。把上水、下水、电缆、煤气等等,那些管道全都安装好,那么安装好了以后,第六回开始情节就正式铺开了。所以第六回一开头,曹雪芹就讲,这荣国府上下三四百口人,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好几十件,那么怎么来开头呢?怎么引出来呢?他就找了一个小人物。他说千里之远,芥豆之微,说是千里之远,这是虚说的,就表示关系很远,它不是空间的距离,实际上刘姥姥住在什么地方呢?按照咱们现在的说法,顶多住在西直门外,那时候都是荒郊野地。那么进城来,她就算是比较远的了,这个人物很小,小到像芥豆,芥菜籽,一个豆那么小,地位很低微。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要引出王熙凤。那么为什么他选择刘姥姥呢?他有三个原因,第一,刘姥姥家跟贾府的王夫人这边有点瓜葛,因为有瓜葛,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说得上话,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第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你想如果是局内人,那荣府谁跟谁是什么关系,谁什么脾气等等,她不都什么知道了,那就没有什么可介绍的。因为她是局外人,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第三,刘姥姥是个芥豆之微的小人物,正因为她小,小到芥豆那么小,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她不仅可以陪衬王熙凤,而且她可以陪衬贾府最起码的仆人,因为她的地位比仆人还低。
  刘姥姥的出场就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是非常注意重要人物的出场的,我们可以注意一下,那些人物都是怎么出场。刘姥姥出场就表现出她见识不凡,你看她一个农村老太太,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刘姥姥比他强多了。你看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务虚。底下还务实,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现在就是王夫人了,当时我还见过,二十年前我还见过,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去争取点赞助。她是又务虚又务实,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突出了贾府之大、之显赫、之奢华。贾府有多大?在前面贾雨村跟冷子兴说的那段谈话,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已经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他就说宁荣二府东西占了大半条街,这是东西,南北有多大呢?我们来看看,南北有多大,就是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给反映出来的,刘姥姥先是到了荣府大门口,大门口是怎么个架势,好家伙,轿马簇簇,所谓簇簇就是轿马是一堆一堆的,它不是一顶轿子一两匹马。那个马是好多匹,轿子是好几台。我们知道官轿最起码是四个轿夫,到荣府来拜访的这些达官贵人,凡是从大门进的,那都不会是一个人自己骑马来,都得有马夫有跟班。所以门口的仆人有多少,轿夫有多少,那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所以刘姥姥她根本就不敢打听从这儿进,她不敢。刘姥姥怎么呢?她是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到了角门前,只见什么呢?只见那儿坐了好几个仆人。这些仆人个个挺胸叠肚,指手划脚坐在大板凳上说东道西。这个角门都是自己家里人进出的,做官的来拜访的都走大门,当然了,这个大门咱们看见过,北京这种王府恭府大门,它中间那个门,一般是不常开的,除非是很高地位的官员来。那么角门呢,这几个仆人,这几个仆人你看看那气势,角门门口就好几个,那大门有多少仆人,光是荣府自己的仆人就不得了。 & B: n. k' {" i4 i7 \. {. g& e+ {
  刘姥姥是怎么称呼这些仆人呢?她不是叫大爷,也不是叫老爷,而是称他们为太爷。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要称县官县令才是县太爷,所以刘姥姥在称呼上就显示出她那种胆战心惊,那种自卑心理,小心谨慎,她要找周瑞家的说,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这种谦卑的语气都反映出什么呢?就是封建社会那种严格的等级观念,深深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在荣府的仆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尽小心。那些仆人当然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幸亏有一个忠厚老仆,就对她说,说你呀,到后门的后街上去打听去。那么刘姥姥呢,就绕到后门上,这个“绕”字用得也非常好,那么到后街后门上,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宁府荣府占了宁荣街的大半条街,从前门到后门,它还没进院子呢,还没见到一个主子,甚至没见到一个仆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荣府之大,宾客之贵,仆人之多,真可以说是谈笑皆好仆,往来尽显贵。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她的活动来介绍王熙凤,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她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且不出场呢。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刘姥姥陪衬的第一个人物是周瑞家的,曹雪芹采取的就是步步陪衬的手法,他是通过周瑞家的来陪衬王熙凤,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谈,显出荣国府的显赫和王熙凤的权势。周瑞家的怎么肯帮忙呢,因为当年周瑞买地的时候,曾经请狗儿帮过忙,从年龄来讲应该是狗儿他爹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下,这可不是贾府买地,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要是贾府买地,那肯定不会让狗儿帮忙,它有官府帮忙,都察院就帮忙了。而且还有一条,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你想连仆人都有丫头,你就可想而知,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仆人家都买地,贾府有多少地,咱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个就是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因为平儿长得又漂亮,穿得又非常阔气,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那么到这儿为止呢,刘姥姥见到了平儿跟周瑞家的,还没见到王熙凤,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先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个“乱”,两个“忙”,就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所以这时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总算引见了刘姥姥,王熙凤吃完饭了,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多高明,你看看这个地方二十两零一吊,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你看她多会做人,多会说话。所以前面冷子兴说万个男人也不及的,周瑞家的说她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都具体化、形象化、艺术化了,这王熙凤实在太能说话。 + V& _' L+ h9 M  V- o
  到这儿为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来,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较,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她不是从前门进去的。她从前门到角门到后门,从后门进去以后先到周瑞家的。然后在那儿说了会儿话,周瑞家的让她在道厅等着,这时候开始接近了,最后从道厅进入了贾琏的那个院子,大院子里面有好几个小院子,进了贾琏的院子,她是从前门到后门,经过仆人家的这么进去的。她见到的人物,首先见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仆人,然后是见到的周瑞家的,再见到王熙凤的贴身丫头平儿,最后见到了王熙凤。也就是说,她越来越接近贾府的荣国府的权力中心,实际掌权者,但是她一进荣国府,最重要的见到的人物还是就是到王熙凤为止了。 ( Z# f& X# p6 P1 p( T$ b, {: D
  那么二进荣国府写得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一进这个经验以后,有了这一层关系以后,二进荣国府曹雪芹就直接写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而且很快就见到了贾母。因为贾母正好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这样的话整个前面已经写过的就不写了,不重复了,这很高明。而且还有一点一进荣国府只写了一回,只占了一回的篇幅,二进荣国府,占了三回半,所以二进荣国府是刘姥姥跟贾府关系的最重要的部分,那么我们这个题目叫《穿针引线刘姥姥》,这个穿针引线的基本任务,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里面,表现得就更加充分了。二进荣国府,有四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之大、之豪华、之美丽。那么这个大观园的规模这么大,你怎么才能把它的各个景点它的美丽豪华介绍出来,主要是通过两个活动,一个就是17、18回贾政带着贾宝玉和一帮卿客去验收。验收的时候呢,到了好几个景点,那么十七十八回一方面是介绍大观园;另一方面,为了表现贾宝玉的才华。可是如果十七、十八回,把大观园都介绍了,大家就会觉得比较单调,而且那时候大观园没有住人,所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它和贾政验收的时候,参观大观园有几个很大的不同。
  一个就是什么呢?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大观园的所有院子都已经住了人了,因此它就不是一般的观景,这当中还有很多跟大观园内少爷小姐们,那些少奶奶们的活动和交流。第二呢,刘姥姥这次二进大观园,她还到了好几个贾政当时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样就把大观园呢,更加全面地介绍出来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的是由于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一起玩玩。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所以这个活动内容就非常丰富。从而把大观园的豪华美丽表现得非常充分。而且,她看景物的角度和贾政验收,从贾政眼里看,从宝玉眼里看不一样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从刘姥姥的眼光里看出来的,比如就拿潇湘馆来讲,进入潇湘馆以后因为地上有青苔,琥珀特别提醒刘姥姥,地滑,您老人家走的时候小心别摔着,结果刘姥姥还是摔着了,摔一跤,刘姥姥可75岁了,比贾母还大5岁呢。结果别人要去扶她,刘姥姥自个就爬起来了,当然刘姥姥这么一摔觉得挺可笑的,读者有时候看到这儿也会乐,看起来好像是个闲笔,其实不是。曹雪芹为什么要写刘姥姥摔跤?你想刘姥姥这会儿已经75岁了,若干年后贾府败落巧姐被卖,刘姥姥已经八十多了,她如果身子骨不硬朗,她能吃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把巧姐找回来吗?甭说三百年前的刘姥姥,二百五十年最少,是不是,搁到现在八十多岁老太太,身子骨那么硬朗也不好找。所以曹雪芹笔下写刘姥姥摔跤,摔得有道理,摔得有伏笔,后头有作用,这是第一个作用。 6 b6 L" C: j  w# B: ]
  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许多人物。写活的人物当中最重要的是妙玉,我们知道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头她的身份比较特殊。而且,这个栊翠庵它虽然属于贾府的家庙性质,所以一般的人他平常不大有机会,也不大愿意进这个栊翠庵,因为妙玉这人比较怪,所以讨红梅的时候不是派宝玉去吗。连李纨她们都讨厌妙玉有点怪僻嘛,而这回怎么写到妙玉呢?非常自然,因为是贾母要进院子看看带刘姥姥玩,贾母还亲自当导游解说,走得累了,想喝茶,这样很自然地大队人马进了栊翠庵,那么妙玉就成了这一场戏当中的中心人物了。我们看妙玉献茶当中表现出来她的个性,一个,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给贾母我们看看用的是什么杯子,给其他人用的什么杯子,当然都是珍品,搁到现在拍卖,甭说贾母那个了,贾母那个我估计得几千万。你再看给黛玉和宝钗的,上边还有晋朝人的题字,还有苏东坡用过的笔迹,都是稀世珍宝。但是从这个杯子上能够显示出妙玉喜欢谁不喜欢谁,还显示出等级,在贾母她们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贾母用的这个杯子是最高级的,其他人的尽管也都是成窑,小盖盅摆的,那也是珍品,但是跟贾母比要差得多。 , I9 B# z! Y2 F. N
  第二点,通过贾母喝过的那一杯茶,她喝了一口,然后就给刘姥姥喝,完了你看这么贵重的杯子还有托盘和盖,小盖盅,妙玉就不要了,让道婆放到外头了,准备将来扔掉了。宝玉就让她,说将来赏给刘姥姥吧,可以卖个钱,过日子,妙玉说如果我自己用过的,幸亏我自己没用过这杯子,如果我自己用过,我就是砸碎了也不给她,这个地方就写出妙玉这个洁癖,这种毛病,而且势利,因为妙玉也是出身官宦人家,她看不起刘姥姥这样的一个农村老太太。
  第三点通过妙玉献茶反映出妙玉非常微妙的这种潜意识,就是宝玉后进来,妙玉呢把她平常自己喝茶的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了,给他用了。妙玉当时十八九岁,她进园子的时候十八岁,一个年轻姑娘,她是被迫出家,带发修行的,在当时严酷的封建礼教和严格的佛门戒律双重束缚下,妙玉渴望爱情,对一个美好的男性的那种爱慕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存在,尽管经过这么些年修行,她表面上已经完全能够控制住自己了,但是在不经意间依然能够流露出来。这些地方反映了曹雪芹对于所谓纯天理灭人欲的那种宋明理教、封建礼教的批判。写人物,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这位老太太的形象,在二进荣国府当中,可以说是更加发展,更加丰满,大放异彩,我们看刘姥姥讲故事,当时不是说贾母想找个老太太说说话,说你们那有什么新鲜的事都说说,我们看刘姥姥怎么讲。刘姥姥可以说是个编故事的天才,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火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她为什么说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当时贾母让她讲有什么新鲜事的时候,刘姥姥一看贾母身边,金陵十二钗都在,除了妙玉巧姐还小听不懂,好多人,可卿死了,好些个小姐少奶奶还有那些漂亮的丫头,不都是十七八岁上下吗!有的二十岁左右,像王熙凤,有的十三四岁,十二三岁,说个十七八岁正好,肯定是讨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刘姥姥只讲了外边听见那个柴火响,有人好像抽柴火,所以贾母就说是不是因为天冷了,下雪天,外边有人路过,怕冷,那么抽柴火呢,生个火,取暖,正好这时候外边着火了,说走水了着火了,刘姥姥可没说个“火”字,刘姥姥要说柴火,完了,生火,沾了火字,那底下就没她的活了。就不会讲第二个了,说生火用那个火字是贾母说的,所以等火救灭了以后,贾母让她接着讲,刘姥姥接受教训了,明白了,不能沾这个火字要特别小心。这回她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九十多岁老太太,本来要绝后了。观音菩萨念她心诚,赐给她一孙子,那孙子现在十三四岁。你说她编得多好,你想90多岁老太太减掉十三四岁是多少?七十多八十,对不对,贾母不是七十吗。贾宝玉她看得出来就这一个男孩是贾母最钟爱的,90多岁老太太比七十岁要年长二十多岁呢,老人都愿意听长寿的故事,而且肯定讨人喜欢。所以咱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那么今天两孩子偶然碰上了,一个正好玩佛手,一个正好玩柚子,又香又圆,这不巧吗,巧合了嘛,巧了就有缘了。后来贾府破败后,巧姐做了刘姥姥的童养媳。所以《红楼梦》真是值得琢磨,有很多细节非常有味道,这是其他优秀小说所远远赶不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刘姥姥三进就不是荣国府了,那个时候荣宁二府已经被抄了,她第三次跟贾府打交道呢,是她得到信息以后,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就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那么当时去狱神庙探访凤姐的还有茜雪、小红、贾芸等人。所以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许多非常值得珍惜的那些东西,所以我相信刘姥姥这个出色的艺术形象,一定会和《红楼梦》一起万寿无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人不想见刘姥姥,周瑞家的为啥积极引荐?不是善心,野心欺主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安阳源易缘
关注
2023-07-14 22:42来自河南原创
高血糖的原因终于出现了,不是少吃饭,少吃糖,而是它在作怪!
高血糖的原因终于出现了,不是少吃饭,少吃糖,而是它在作怪!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长期腰间盘突出,腰椎疼痛,走路困难?一定要试试这个方法!
长期腰间盘突出,腰椎疼痛,走路困难?一定要试试这个方法!
王夫人不想见刘姥姥,周瑞家的为啥积极引荐?老仆异心,牵制主人
世上最不能直视的,是人心。

你很难想象,红楼梦中主人和心腹仆人的亲密程度,远超配偶,甚至骨肉血亲。

比如王夫人和她的陪房——周瑞家的,人人都知她们是反派,但从没怀疑过这个小圈子的忠诚度。

总有个声音在提醒我们:她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王夫人,她的意思,就是王夫人的意思。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恶人做善事,动机可疑
周瑞家的跟着王夫人干过不少辣手摧花的恶事。给林黛玉穿小鞋,撵司琪,拖走病中的晴雯……


广告
[正版] 攻城<新>掠地_劲爆开启_全新体验
×
如果王夫人是女孩们的克星,周瑞家的就是打手。主仆二人头上,都贴着反派标签。

周瑞家的在内宅害人,丈夫周瑞在外面作恶,和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联合争买田地。

夫妻俩每次出现,都在打击良善,践踏法度,踩踏文明。

这样一家恶人,却结了一段善缘——帮助刘姥姥进荣国府,帮刘家度过了难熬的年关!

周瑞家的这次善举,给她拉了不少印象分,似乎这个恶人也不算太坏。

脂砚斋对周瑞家的这次善行,给予了公开赞扬:“在今世,周瑞妇算是个怀情不忘的正人。”

恶人作恶很正常,当恶人一反常态,做了世上最仁慈的善举,就要甄别她的动机——记住,人类所有情感都有坚实的生活基础!

比如一个作恶多端的黑老大,却是个大孝子,一查发现他的老母亲是世上唯一对他不离不弃的人,这就是情感依据。

脂砚斋设下的迷魂阵。
看懂《红楼梦》,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辨别真假。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周瑞家的,有“怀情不忘”的品德吗?真是一个正人吗?

是不是“怀情不忘”不知道,至少不能称为“正人”,他夫妻二人作恶多端,只办过一件好事,怎么能称“正人”?

至于是不是“怀情不忘”,曹翁其实已经细心地告诉你,她不是!这个妇人非但没有怀情不忘的美德,倒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周瑞及其全家虽是下人,但靠着王夫人这棵大树,享受了很多贾家主子都没有的荣华富贵。

比如根正苗红的贾芸,穷的吃不起饭,刘姥姥到周瑞家,发现他家居然还用着丫头。

按说王夫人对她及她家有再造之恩,本该极力维护主子才对。

但请注意,周瑞家的对王夫人可没站到同一立场上啊!

周瑞家的极尽全力让刘姥姥进府,王夫人却冷淡推脱。

若论怀情不忘,周瑞媳妇更该对王夫人怀情不忘才对,怎么偏偏违逆主子,对刘姥姥怀情不忘呢?


广告
岳母万万没想到,这女婿竟然这么饥饿,吃了一遍又一遍
×
当一个人开始双标,必然动机不纯!

说什么怀情不忘,什么正人,都是扯淡,脂砚斋就是设下了个迷魂阵,脂砚斋的视角是贾家外人的视角,外人都以为周瑞家的帮刘姥姥,是善心善举,可只有王夫人知道她的花花肠子!

主仆二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再次提醒注意,对刘姥姥截然不同的态度,是看清他主仆二人的关键。

主子非不见,仆人非让见,周瑞家的动机是什么?

原著给出了周瑞媳妇的内心独白:一是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多得狗儿之力,王家有恩情,所以“难却其意”,二是“显弄自己的体面”。

分析周瑞家的让刘姥姥进贾家的两个理由,第一个“难却其意”。

在这件事上,她不却刘姥姥的意,就要却王夫人的意。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结果是,她果断选择了却王夫人之意,就刘姥姥之意,不是她有什么同情心,是因为刘姥姥进贾家,符合她自己之意,这才是真相。

第二,“显弄自己的体面”。就更是为自己之私,完全不考虑王夫人。

显示自己的体面,虚荣心谁都有,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可怕就可怕在,周瑞媳妇的体面,是不顾王夫人的意愿得到的,这份心思就太可怕了!

“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的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

看周瑞媳妇这分自信,好像她是荣国府当家主母,王夫人是她丫头,任她拿捏一样。

周瑞媳妇要是吹牛皮还好,让人心惊的是,她说到做到了,王夫人不待见刘姥姥,还是传话,让王熙凤给了刘姥姥钱。

恶仆欺主
王夫人不愿意刘姥姥进贾府,王熙凤不认识刘姥姥,让人进荣国府不是周瑞媳妇的职责,但周瑞媳妇就是办成了这件事,心惊吗?

刘姥姥进贾府虽只是一件小事,但俗语说的,履霜而知坚冰至,一叶落而知秋近,曹翁大笔如椽,露出冰山一角,让你看见王夫人主仆的真实关系。

王夫人拿捏荣国府,周瑞媳妇拿捏王夫人,在贾家,世事真是个可笑的圆,站在大象头上的神,居然是蚂蚁!

周瑞家的是仆,王夫人是主,本该下位以上位为尊,但王夫人主仆却颠倒了乾坤。


广告
第一章:主任,求你...你轻点声音,外面都听得到了
×
主仆异位,在甄家同样上演,甄家小姐甄英莲被拐子拐卖,流落到薛家做妾,而丫头娇杏却飞上枝头,成了贾雨村的正妻,脂砚斋侧批:“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

大家都只看到四大家族的庞大繁华,只听到大厦倾倒的轰鸣震颤,是谁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7: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进贾府后得罪的第一个人是谁?
LOVE天使的外婆 2017-07-27   |  140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2017-7-26)

一个人要做到不得罪人很难,不得罪小人更难。中国历史上为大唐中兴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得心应手,而且在为人处世中,还是一个特别善于对付小人的高手。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所谓小人,就是那种品德差,心胸狭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之恶徒。他们动辄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中伤、结仇记恨、落井下石。你得罪了小人,他们就会用卑鄙的手段陷害你,背后捅你刀子,让你防不胜防,原本美好的一生,就会被他们捅得个血迹斑斑,甚而至于难以善终。


《红楼梦》中荣国府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就是一个贾宝玉口中的典型 “鱼眼睛”,一个仅次于王善保家的、林之孝家的的小人。这里且不对周瑞家的作全面剖析,只从她引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前前后后的言谈举止,来窥见其小人一斑。

周瑞家的之所以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引路,并非她乐于助人,而是因为一来周瑞家的曾得到过刘姥姥姑爷王狗儿的帮助,二来为了显弄自己的体面。周瑞家的这样当着刘姥姥评价琏二奶奶:“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般的模样,少说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知道了。只就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了些”。

刘姥姥千恩万谢,拿了二十两银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周瑞家的方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话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其实论辈分,刘姥姥也弄错了,王狗儿才是侄儿,板儿应是侄孙。刘姥姥又到周瑞家坐了片时,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文本说“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就去向王夫人回话,正赶上王夫人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于是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不敢惊动,遂进里间薛宝钗处,嘘寒问暖,打听这,打听那,宝钗亦满面堆笑以“周姐姐”相称,热乎得不得了——这正印证了第五回开头所白描:“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竟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忽听王夫人问:‘谁在房里呢?’周瑞家的忙出去答应了,趁便回了刘姥姥之事。”

往下便是送宫花了。不料其女婿、贾雨村的好友冷子兴,“近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递解还乡”。周瑞家的女儿打扮着从他婆家来“讨情分”,“和你老人家商议商议,这个情分,求那一个可了事呢?”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等我。”文本说:“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


第五回文本说:“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然而,到了第七回,林黛玉却得罪了周瑞家的——这是她进贾府后得罪的第一人。

还得从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说起。这送宫花原本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薛姨妈自己对周瑞家的也是这么说的:“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如若薛姨妈把送宫花当作要紧的大事,起码当支派香菱去送,不该叫周瑞家的“带了去”。有论者说,这十二支宫花是“宫里送给宝钗的落选慰问品”,松樵不以为然;又说,“大下午的给人送礼品等,在古代可是一种忌讳”,从文本上,松樵看不出送宫花的时间是下午,只知道刘姥姥是在凤姐那里用的早餐。


该论者还说,“周瑞家的越过林黛玉作为姑娘的档次,把宫花先送给了媳妇,最终还是到林黛玉这里来了。”宫花最后送到林黛玉那里,是因为周瑞家的从梨香院出来,是按照路线的方便送花的。迎春、探春、惜春就住在“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故周瑞家的先送给了三位姑娘;周瑞家的从小抱厦出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平儿一见了周瑞家的便问:“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拿出两枝来,先叫彩明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

文本说:“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因为林黛玉、贾宝玉住在“贾母这边”。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

林黛玉没有应答,更没呼“周姐姐”,倒是贾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林黛玉为什么没有应答?因为周瑞家的有言在先:“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这就又与第五回接茬了。前面援引过,再重复一次:“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周瑞家的虽不是“丫环”,但却是“下人”,“有些悒郁不忿之意”的林黛玉自然不会像薛宝钗那样热情;更何况,这花儿又是薛家的,是“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的!

林黛玉也并不是完全不予理睬,而是“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林黛玉没有热情接待,已让周瑞家的不自在,往下的这一句“冷笑道”,便把周瑞家的给彻底得罪了。

这是林黛玉进贾府后得罪的第一人,这个人偏偏又是个小人。

郭子仪不是有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吗?——“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安史之乱”平定后,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仪生病了,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拜访。此人乃是中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这副尊容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后堂去,不要露面,他独自凭几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你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

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嫉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这个小人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了,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他对待小人的办法可以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果然,在第七十四回针对“木石姻缘”的大观园抄检行动中,周瑞家的充当了急先锋。抄检队伍来到探春院内时,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有人将林黛玉的“冷笑道”回复,跟上述贾探春扇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作同等看待,均视为令人刮目的正气,松樵以为不无道理。

第七十七回文本说:

一时宝钗去后,因见无别人在室,(王夫人)遂唤周瑞家的来问前日园中搜检的事情可得个下落。周瑞家的是已和凤姐等人商议停妥,一字不隐,遂回明王夫人。王夫人听了,虽惊且怒,却又作难,因思司棋系迎春之人,皆系那边的人,只得令人去回邢夫人。周瑞家的回道:“前日那边太太嗔着王善保家的多事,打了几个嘴巴子,如今他也装病在家,不肯出头了。况且又是他外孙女儿,自己打了嘴,他只好装个忘了,日久平服了再说。如今我们过去回时,恐怕又多心,倒象似咱们多事似的。不如直把司棋带过去,一并连赃证与那边太太瞧了,不过打一顿配了人,再指个丫头来,岂不省事。如今白告诉去,那边太太再推三阻四的,又说‘既这样你太太就该料理,又来说什么’,岂不反耽搁了。倘那丫头瞅空寻了死,反不好了。如今看了两三天,人都有个偷懒的时候,倘一时不到,岂不倒弄出事来。”王夫人想了一想,说:“这也倒是。快办了这一件,再办咱们家的那些妖精。”

周瑞家的奉王夫人指令撵走司棋:“我劝你走罢,别拉拉扯扯的了。我们还有正经事呢。谁是同你一个衣包里爬出来的,辞他们做什么?你不过是挨一会是一会,难道就算了不成!依我说快走罢”,被宝玉看见,宝玉想和司棋说会话,硬被周瑞家的拉走,“太太吩咐,不许少挨时刻,又是什么道理?我们只知遵太太的话,管不得许多”,“你如今不是服侍小姐的了,要不听说,我就打得你了。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你,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好儿的快走!一个小爷见了面,也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宝玉事后评价:“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8: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蟾宫折桂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蟾宫折桂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晋书·郤诜传》。 蟾宫折桂字面意思就是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该成语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蟾宫折桂

成语注音
ㄔㄢˊ ㄍㄨㄥ ㄓㄜˊ ㄍㄨㄟˋ

成语拼音
chán gōng zhé guì

成语出处
《晋书·郤诜传》


近义词
月中折桂、金榜题名

语法结构
主谓式

语法功能
作谓语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蟾宫折桂”。 [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亮上有棵桂树高达五百丈,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古人演绎出了无数个版本,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关于蟾宫折桂的传说和掌故,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两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来当柴烧,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

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不久,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地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树的顽强生命力。可能这正是古人选中桂树寓意高就和及第的原因。[2]

参考资料
1.蟾宫折桂是什么意思  . 学习啦 . 2021-06-23 . [2023-12-29]
2.蟾宫折桂的意思(蟾宫折桂的典故)  . 爱平乡 . 2023-05-30 . [2023-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3: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和薛宝钗共享的判词,暗示她们原型是一人,你知道是谁么?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14:钗黛合一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带他来到薄命司,查阅金陵十二钗三册判词。又副册、副册只看了一二人,到正册便仔细阅读起来。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金陵十二钗正册这首判词,毫无疑问讲述林黛玉和薛宝钗。可问题就此出现:为什么别人都是一人一首,只有钗黛二人合一,共享这一首判词和图画?

要说清这件事非常复杂,原因却又很简单,只因钗黛二人本是一人。

第一回,甄士隐梦中遇到僧道二人讲述一段仙缘故事,就是钗黛合一的关键。

本文不从头讲述,反推故事来揭开这个谜题。

神瑛侍者下凡是整个故事开始。说他“凡心偶炽”,便是生出凡俗之心。




什么原因导致?因有一女仙对他生出感情,让他不知如何应对。这女仙便是绛珠仙子。

绛珠仙子从何而来?她本体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神瑛侍者喜欢,用甘露浇灌,得以久延岁月。又吸收天地精华,雨露滋养而化身为人。

重点便在这里,需要注意三点。

一,绛珠仙子不是绛珠草,而是绛珠草和甘露合二为一,化身为的女体。

二,神瑛侍者喜爱绛珠草,未必喜欢绛珠仙子。

三,神瑛侍者下凡为了结“凡心偶炽”,就是斩断与绛珠仙子的因果。

梳理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前生,就会发现她们判词合一的原因。

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草,她是草木之人。

薛宝钗的前世是甘露,金生水,她是金玉之人。




正是绛珠草吸收了甘露,得到滋养才打下基础,二者合一为绛珠仙子。

只可惜,神瑛侍者喜欢那株草,不是那个人。才有下凡历劫之事。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子所化,才有了今生与贾宝玉纠缠不清的姻缘故事,

再说林黛玉有先天禀赋不足之病,何以故?绛珠草禀赋柔弱是一,她要回报甘露滋养之恩为二。

薛宝钗有先天火毒,源于禀赋太盛。甘露本身便为大滋补之物,自然远胜人参、肉桂等热性之物。

是以,癞头和尚给她冷香丸配方外,还有一团异香异气的药引子。




这个药引子是什么?显然就是绛珠草的草木精华!

冷香丸在药引基础上,需要的四季花蕊,便是“天地精华”。再和以雨露霜雪,便是“雨露滋养”。

“甘露”薛宝钗接连服食绛珠草的草木精华,再辅助“天地精华”“雨露滋养”,岂不就是再造绛珠仙子的过程?

绛珠草抽取大部分草木精华做冷香丸药引,林黛玉出生自然体弱不得长久。等林黛玉一死,薛宝钗吃了全部冷香丸,不就又是绛珠仙子?

前世甘露毫无保留被绛珠草吸收,化为绛珠仙子。

今生绛珠草毫无保留被甘露“吃掉”,化为绛珠仙子。

贾宝玉因何离薛宝钗而去?皆因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缘尽于此。他真正喜欢的,只有绛珠草。

以上是因神话设定,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合一的推断。

回到现实,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是互补。

林黛玉一如女儿之前半生,十八岁少女戛然而止。

薛宝钗一如妇人之后半生,嫁为人妇重德重贤。




林黛玉在“才”,薛宝钗在“德”,就是彼时女儿人生的两个阶段。

一如金庸笔下的“黄蓉”,射雕时美丽可爱动人。神雕时娴静忠贞厚德。可谓钗黛合一人物。

关键是她二人,实为贾宝玉人生最重。

金陵十二钗判词,是给贾宝玉观看,完全为他量身打造。最重要人物必然在一起。

林黛玉是挚爱,刻骨铭心。

薛宝钗是妻子,携手同心。

从原文线索可知,贾宝玉以林黛玉为发妻,薛宝钗为续弦,两者心有不同,终究无分轩轾。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在一起,一如可与贾宝玉合葬的发妻和续弦。

以上几点便是钗黛判词合一的原因,读书人当从原文中读出更多线索,不多赘述。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06 20:31・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8: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探求赵姨娘的身世,认清王夫人善妒本色,最可怜的却是周姨娘
2022-03-11 08:31
赵姨娘是贾政的妾,关于她的印象主要集中在“着三不着两”上,给女儿贾探春带来很多麻烦,将儿子贾环教养坏了,更成了荣府内部的一个“隐患”,贾宝玉和王熙凤都差点被其所害。

那么,除了这些以外,关于赵姨娘的其他信息都很模糊,比如她的出身,原文也没过多交代。



本文将探求赵姨娘的出身,抽丝剥茧地捋清楚原文中的蛛丝马迹,尽量还原出赵姨娘的过往故事。

其实,探求赵姨娘的出身,只可能有三个出处。

一,贾府的家生子;

二,王夫人陪房;

三,外头买来。

最先要排除的就是“外头买的”,赵姨娘绝不是外头买的!她在贾家有好几房亲戚就能证明。

至于“家生子和陪房”之间,应该是哪一个,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认为是“陪房”,不是家生子的可能更大。



首先,赵姨娘不是家生子。

王夫人的性格“妒忌”,任人唯亲。她不可能用贾家的家生子。

贾家的家生子都是贾家老人,好处是均衡了利益。周姨娘是王家人,赵姨娘如果是贾家人正好。

但王夫人在贾政纳妾的问题上把控很严,否则不至于结婚后十几年都一直是周姨娘像平儿一样苦守着日子,却得不到宠爱。

王夫人并不会在乎他她选择的妾需要平衡利益,就像王熙凤也不会在乎选谁给贾琏做妾才更好!她们只选自己需要的。

贾家家生子背后有贾家人撑腰,需要处处谨慎,不好针对也不能轻易拿捏,王夫人不会用。



其次,赵姨娘更可能是“陪房”。

王夫人的陪房一共八家,分别是“赵钱张李,周吴郑王”这八家。

体现在生活中出现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身边的常随,就有“奶兄李贵和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周瑞六个人”。

伺候贾宝玉的人,大多出自王夫人的“陪房”之中,也是王夫人作为当家女主人的体现。

赵姨娘没有明确说她是王夫人陪房。但姓赵偏属于王夫人陪嫁的“八房姓”之一,与周姨娘一样。

另外,赵姨娘还有个侄儿叫“钱槐”,虽然不清楚是怎么个侄儿能姓钱。但无疑证明赵家、钱家是一起的人,与周家一样是王夫人陪房的概率很大。



最后,贾探春说赵国基是王夫人的奴才。

探春管家时,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为了赏赐二十两银子还是四十两银子,母女俩一顿大闹。

(第五十五回)探春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

贾探春认为赵国基就应该赏赐二十两银子的依据,是赵姨娘并不是外头的人,与袭人不同。



根据贾母当年的旧账,袭人那种外头买的,才叫外头的,后来的嫣红也是外头的。但是家生子和陪房是不算外头的,都算家里的。

赵姨娘无论是王家陪房,还是贾家家生子,她的家人死了都是二十两银子。

尤其贾探春说赵国基是“太太的奴才”,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贾家这种人家,家生子都是家里的奴才,只有陪房才能说是太太的奴才。

比方来旺是王熙凤陪房,贾琏对他们说起王熙凤,都用“你姑娘”。

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赖嬷嬷说他犯错的儿子“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这话是错不了的。



如果赵国基是贾家家生子,贾探春只会说是家里的奴才。因为所有家生子都不可能分到任何个人的头上。更绝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他是“太太的奴才”。

也源于此,赵姨娘的出身,十有八九是王夫人的陪房赵家长大的丫头。

王夫人以为自己人好控制,殊不知赵姨娘让她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也是讽刺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觉得文章不错,一定帮忙点赞、收藏再离开,若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续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8: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少不懂赵姨娘,读懂才知多凄凉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75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赵姨娘是红楼梦里的资深姨娘,恐怕也是《红楼梦》中最被人不齿的人之一。连作者本人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她的厌恶之情。这样鲜明的感情倾向,在书中并不多见。
  书中的姨娘并不少,可是作者对她们饱含深情,“俏平儿”,“美香菱”,“贤袭人”,都是赞誉之词,一字定评。可见作者并非对姨娘这个群像持有偏见。那么,赵姨娘之所以神憎鬼厌,究竟为哪般呢?作者在回目里称她为“愚妾”(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探春曾对她做出过四字评价:“阴微鄙贱”。
  活得卑微,身份低下,为人粗鄙,阴毒愚蠢……这,大概就是赵姨娘吧。
  她活得实在是太卑微,日子就像夏日里拉长了的影子,无边无际的煎熬着她。她的丈夫是二老爷贾政,可是她却与贾政“夫人”挂不上边。她的身份是妾,这是一个处于半主半仆之间的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
  虽然她也有两个丫鬟使唤,但从本质上说,她还是奴才,是下人,需要侍奉包括妻在内的主人。所以赵姨娘在与王夫人同时在场时,王夫人端坐,她却需要打帘子,在地下伺候。亲生女儿见了她也只称一句“姨娘”,对她的哥哥赵国基不称“舅舅”,却称“奴才”。
  因为,妾所生的孩子与妾只有血缘上的母子关系,而没有宗法上的母子关系。同样,妾家与夫家是没有正式关系的,即夫家不承认与妾家有亲戚关系。
  因为姨娘身份地位的微贱,她的经济状况也颇为拮据。
  赵姨娘的月钱是二两银子,两个丫头的月例,原来是人各一吊钱。后来,“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姨娘两个丫头,月例总共一吊钱。这是凤姐说的。可是究竟真假,不好说。
  好好地裁姨娘丫鬟的月钱为哪般?凤姐一向深恶赵姨娘,若说有意为之,这事她干得出来。在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小姐们起诗社、做东,一顿螃蟹宴便要花费掉普通农户一年开销的贾府,赵姨娘贾环母子俩一年不到五十两的月钱,不得不说,是寒酸了些。
  说起月钱,不比贾母王夫人这些月钱二十两的,同样是母子俩,就说李纨吧,凤姐曾经给她算过一笔账,因贾母怜惜体恤,李纨一年有四五百两的收入。而凤姐月钱虽然有限,却手握管家大权,又有放债弄权的生财之道,比李纨又不知道多出多少钱。贾府的小姐们月钱二两,另外还有二两作为脂粉头油之类应急的开销。
  再看宝玉,虽然名义上也是二两月钱,不比贾环多,然而事实上,宝玉及其丫鬟们根本使不上这些钱。贾母的时时惦记,处处赏赐,王夫人玫瑰露等高规格的“尊贵物儿”的无限量供给,哪里用得着花钱呢?给晴雯请大夫,要打赏大夫时,丫头们竟然不认识戥子。
  原本宝玉,贾兰,贾环在学里一年还有八两银子的福利,用来买点心茶水。可是探春理家时把这八两银子蠲了。宝玉贾兰都不指望这八两银子做什么,本是无所谓。可是对赵姨娘来说,这八两银子就不是个小数目了吧?



  赵姨娘的拮据,并非装出来的。记得贾母给凤姐过生日那一回凑份子,赵姨娘周姨娘不得不出二两银子。尤氏骂王熙凤“没足厌”,称二人为“苦瓠子”。到底尤氏心善,私底下还了她们。
  马道婆来赵姨娘屋里,讨块鞋面子,赵姨娘听说便叹口气,说道:"你瞧瞧,那里头还有那一块是成样的!成了样的东西也到不了我手里来。有的没的都在这里,你不嫌,就挑两块子去。"紧接着,赵姨娘又问道:"可是前儿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马道婆道:"早已替你上了供了。"赵姨娘叹口气道:"阿弥陀佛!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的上个供。只是心有余力不足。”
  赵姨娘的两次叹气,不由得人不心酸。她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她那不成样的鞋面子,着实让人看到了她度日艰难的一面。同样是姨娘,香菱拥有宝琴带来的石榴红绫裙。无独有偶,袭人竟然也有一件一模一样的。可赵姨娘的小丫鬟吉祥却要去向雪雁借白绫子褂子跟赵姨娘去奔丧。
  晴雯不是姨娘,只是拿一吊钱月钱的丫鬟,在宝玉房里不过五年光景,竟积攒下三四百两银子。反观赵姨娘,半辈子熬下来,只能拿出些许碎银子给马道婆,余下的写了五百两银子的借据。
  因此我说,赵姨娘跟探春抱怨“钱不够使”,应该是真的。她对马道婆说的,“你看我们娘儿们,跟得上这屋里的哪个?”也是事实。
  赵姨娘的“微贱”,是身份地位所限。不止是赵姨娘,香菱不也差点被薛姨妈发卖吗?薛姨妈会不知道香菱的冤屈无辜?只不过是夏金桂容不下香菱,薛姨妈便要打发了香菱,免去生“闲气”。古代法律有规定,妾属于丈夫的私有财产,丈夫可以随意处置甚至变卖、处死自己的妾而不受法律制裁。
  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
  在我看来,赵姨娘最大的悲哀在于她永远闭目塞听,在现实面前不肯低头。她固守着自己的一定之规,她总幻想“母凭子贵”。而母凭子贵之说,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王夫人的长女元春贵为皇妃,幼子又是衔玉而生的“宝玉”,再加上正室的身份,娘家的靠山,坐拥这样的资本,王夫人才可以贵气逼人。赵姨娘,她“凭”什么而贵呢?按照宗法规定,妾所生的孩子与妾只有血缘上的母子关系,而没有宗法上的母子关系。
  探春自小由贾母照顾,称生母为“姨娘”,不认她的哥哥赵国基为舅舅,这是按照规矩办事。赵姨娘原本气不得,怨不得。身为妾,她本应该看清自己的地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可是她不。
  她不肯如周姨娘那样无声无息地活着,把自己活成了一声叹息,一个影子,一缕幽魂。



  她不肯认命,不肯遵照礼教宗法做一个低眉顺眼,安分守己的妾。她还有自己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她有非分之想,她笃信,“把他两个(宝玉、凤姐)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
  她图谋贾府的万贯家私,还指望探春出嫁后额外“看顾赵家”。这自然是痴心妄想,还是带着腾腾杀气的妄想,这便是赵姨娘的阴鄙与愚迷。
  即使是这妄想以失败而告终,她依然她笃信夏婆子之流的无稽之谈:“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自己撑不起来,但凡撑起来的,谁还不怕你老人家?” 还真没人怕她。
  别说怕,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贾母唯一一次与她的对话便是对她破口大骂:“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凤姐更是当面训斥她:“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而赵姨娘的表现则是“也不敢则声”。
  也曾为她心酸,贾府风俗,伺候过长辈的下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赵姨娘虽只算“半个主子”,好歹是为贾政生下了儿女的人,凤姐这样的粗暴却是“正言弹妒意”,连作者都是赞同的。因为她自己不尊重,屡屡生事挑衅。在与芳官那场斗殴中,小戏子芳官尖刻地与她对骂:“你打的我吗?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赵姨娘在贾府的可悲地位。
  一个姨娘的地位不过如此。邢夫人当说客企图说服鸳鸯做贾赦小老婆的时候,曾经为鸳鸯描述了一个看似无比灿烂美好实则虚妄缥缈的“未来”:“进了门就封作姨娘,又体面,又尊贵”,“过一年半载,生下一男半女,就与我比肩了。”看看赵姨娘的真实处境,难怪鸳鸯誓死不从了。
  儿子虽养在自己身边,焉知不是被排挤于核心权力之外?贾环虽是庶出,可也是正经主子啊,却没有得到与宝玉等同的待遇。王夫人的玫瑰露叮嘱了袭人随用随取,贾环却只能靠赵姨娘求了王夫人的丫头替他偷一瓶。更何况贾环举止荒疏猥琐,不受待见,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呢?
  女儿也会给她让座,称她一句姨娘。可是那守规矩的三小姐的尊贵,又似乎灼着她的眼睛,刺着她的心。赵姨娘每每以探春生母自居,在她看来她的哥哥便是探春的舅舅。然而,探春不认这个舅舅。
  三姑娘急了这样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知书达理的三姑娘理家期间,赵姨娘的哥哥赵国基死了。按照规矩,姨娘家亲戚的丧葬费标准是“家里的是二十两,外头的是四十两”,赵姨娘是从丫环的身份“荣升”为姨娘的,是贾府的“家生子”,因此赏银二十两。可是赵姨娘不服气。因为袭人的母亲死了,赏了四十两。袭人只是一个通房丫头,都没有“明公正道”的被提升为姨娘,怎么就越过赵姨娘去了呢?



  赵姨娘的愤愤不平也不都是无理取闹。所谓的宗法礼教,掌握在当权者的手里。王夫人悄悄将袭人的月钱止住,从自己的月钱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虽回了贾母,却瞒着贾政。
  严格意义上来讲,袭人姨娘的身份并没有得到公开的肯定。虽然王夫人吩咐了凤姐,“以后有赵姨娘周姨娘的,都有袭人”,可是这更加说明了王夫人的不守规矩,不遵宗法。王夫人对袭人的厚待,是处于“情”,而“情”并不应该凌驾于“法”“理”之上。
  探春诚然是按规矩办事,可是对生母赵姨娘“熬油似的”日子并不理解,只是深恨她生事寻衅,带累了自己。赵姨娘视儿女为资本,可是儿女对她却只有冷漠与疏离。儿子受自己的影响无人待见,女儿虽争气,却不屑于认自己这个生母。赵姨娘作为一个母亲的失败,令人叹息。
  可是我真的很难相信,赵姨娘这个人生来就是如此的一无是处,讨人嫌。
  从贾母王夫人为宝玉择“屋里人”的慎重可以看出来,丫鬟晋升为姨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遥想当年,她能在贾府的丫头群里脱颖而出,赵姨娘定然有非比寻常的好处。无论是容貌、言谈、针线,还是能力,年轻时的赵姨娘一定有过人之处。
  她一定很要强,也一定心怀希望与梦想。如若不然,她凭什么成为贾政之妾呢?又凭什么生下了一双儿女?甚至前八十回里,王夫人吃斋念佛,服侍贾政入寝的也不止一次提到过是赵姨娘!
  多年以后,她生的一双儿女都快长大成人了,她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几十年”,是什么让她变成这般模样?宝玉著名的珍珠变鱼眼睛的论断,在赵姨娘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可是我并不知道,这个人老珠黄的过程里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酸辛与血泪。我只看到了一个被扭曲了的灵魂的痛苦挣扎,没有出路,无法挣脱。我甚至不自觉的对她有那么一些同情:
  那碎缎子兑的鞋面子,与探春特意用心做了送宝玉的华丽的鞋子相比,那宝玉吃絮了由芳官转赠厨役之女柳五儿的玫瑰露,她要再三再四地求了王夫人的丫鬟彩云去替她偷拿给贾环喝。宝钗拿了哥哥带回来的江南土仪,只因分了贾环一份,她便感动得不知所措,拿给王夫人大赞宝钗……一切都无情地提醒着赵姨娘,她的日子有多么的不堪。由此滋生的不平,愤恨,并非不可理喻,仇恨聚集的多了,灵魂就会被腐蚀。
  赵姨娘的心理得不到平衡,不甘心,她不认命,她还要挣扎,她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她才能活下去。为此,她无理取闹,借故寻衅……反正她是要定期刷一刷存在感的。只有寻衅找茬方能暂时带给她一丝报复的快感。她那粗野鄙俗的言辞里饱含着对“主子”阶层的不满:这会子趁着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算是报仇……”
  关于她的结局,我瞧不上高鹗的续书里描述,魂魄对簿阎王殿的荒谬令人齿寒。但赵姨娘不得善终,暴病而亡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会真正关心她。女儿探春以她为耻,儿子贾环更是靠不住。很少表现出对某个人物厌憎的曹公,都极其鄙视她。
  这个人,能有什么好结局呢?但是续书可取之处在于,借赵姨娘的心理活动说出了对妾这种身份的存在的同情:“给人做偏房,不过这样一个下场。她还有儿子,到我的时候,还不知怎样呢。”
  少年不懂赵姨娘,如今懂得几分,还是倍感凄凉。
  作者:杜若,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发布于 2019-08-28 11: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8: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人出身高贵,周姨娘贤良端庄,贾政却为何只宠爱赵姨娘?
三顺说名著
2020-09-17 12:34
荣国府中的二老爷贾政,有一妻二妾。妻子是出身名门的金陵王家小姐,两位侍妾,一位是周姨娘,一位是赵姨娘。

王夫人的相貌,《红楼梦》中没有写明,但她生下的三个子女,无一不是容貌出众。贾元春被选入皇宫,容貌自然是最上乘的;贾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可想而知,王夫人的相貌也绝对不会差,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按照贾府中“贤妻美妾”的标准,周姨娘和赵姨娘的相貌都不会差。所以,论相貌,贾政的一妻二妾,应该是不相上下。

可若是论品行,这三个女人的差别就彰显出来了。王夫人出身高贵,自然有一股不同于寻常女子的气派。但在大家的眼中,这位王夫人不免有些“佛口蛇心”,她一面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一边在背地里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明明是儿子有了错误,她却总是要怪到丫头身上,被她撵走,被她逼死的女孩子,在《红楼梦》中有好几个。
对于这样的老婆,贾政与她渐行渐远,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是,那位周姨娘,却显示是一位很贤良端庄,恪守礼教的女子。

探春曾经在教导生母赵姨娘的时候,提到过周姨娘:“……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那周姨娘,怎么不见人欺负她去?她也不寻人,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账人的教唆……”
诚然如此,赵姨娘和周姨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明都是贾政的侍妾,周姨娘总是本本分分的样子,需要她出场服侍的时候,她悄无声息地就出现了;需要她消失的时候,她也轻手轻脚地就消失了,她从来不在贾府中惹是生非,也从来没有与任何人有过争执。

相比较之下,赵姨娘则全然不同。虽然只是个半主半仆的尴尬身份,但赵姨娘总是不肯消停。她曾经买通马道婆,要害死王熙凤和贾宝玉,希望将贾府中的财产给儿子贾环;她曾经因为一包茉莉粉,大闹怡红院,和几个小戏子打得不亦乐乎;她曾经在王夫人面前告状,说王熙凤少给了自己丫头的月钱。
尤其是在她听了夏婆子的挑唆,“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人家自己撑不起来,但凡撑得起来,谁还不怕你老人家”之后,更是觉得自己威风凛凛,无可畏惧了。

只要有赵姨娘在的地方,贾府中几乎就永远都是不得安宁。可是,贾政却偏偏就喜欢这位惹是生非的侍妾。
因为喜爱赵姨娘,贾政给了她一个特权——准许贾环称呼赵姨娘为“母亲”。要知道,在贾府中,庶出的子女称呼自己的生母,也是必须叫“姨娘”的。贾政也最喜欢到赵姨娘房里安歇。

说起来,贾政在《红楼梦》中,也是为数不多的、还算比较正派的男人。可为什么他会如此宠爱赵姨娘?
其实,这是因为贾府中的教育方式,压抑了贾政的天性。在七十八回的时候,作者曾经补写出贾政早期的性格特点,“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但是贾府中的教育方式,是“棍棒”方式。贾府中任何一位爷们儿,当年都挨过父亲的打。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压制了贾政的天性,然而,在不守规矩的赵姨娘这里,贾政的天性得到了宣泄的机会。
王夫人和周姨娘,都太一本正经了,一个本就是“诗酒放诞”的人,在外面装了一天的规矩,回到家里,还要这样一本正经的,未免太累了。而赵姨娘,则给了贾政不需要伪装的机会。
所以,贾政不喜欢出身名门的老婆王夫人,不喜欢贤良端庄的侍妾周姨娘,却偏偏喜欢惹是生非的侍妾赵姨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8: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姨娘得宠的秘密,让贾政对她欲罢不能,王夫人和周姨娘都没有
2023-11-13 20:46:26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北京  举报
1
分享至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家男主人中,只有贾政一妻二妾,并没有其他姬妾丫头充于房中。

这当然是古代士大夫一妻二妾的标准配置。

不过,贾政虽是朝廷命官,另一个身份则是荣国府第三代当家人。

贵族身份高于士大夫,就算侍妾不得多,歌舞伎和通房丫头则不受限制。



可看贾政房中人,始终都是一妻二妾,并没有通房丫头,更没有歌舞伎人,这就表明了两点。

一,贾政是个正人君子,并不贪慕女色。是以当儿子贾宝玉“抓周”得了胭脂,才让他不喜欢。

二,王夫人妒忌,不允许贾政“收房”太多,致使只有妾,没有姬,只有年轻的赵姨娘被独宠的局面。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以上两种原因都有,但恐怕第二种原因更关键。

贾政曾说自己少年时也曾诗酒放诞,是个不拘小节的公子——他确实是真正的公子。

但食色性也,贾政再端正,也不至于真就在女色方面如此克制。以他的身份收房两个丫头,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贾政房中却只有王夫人、周姨娘和赵姨娘。这三个人很说明问题。

首先,王夫人作为贾政嫡妻,入门之后不可以就一夫一妻过日子。肯定要留一个类似平儿的人给贾政,既做臂膀,也全她的贤良之名。

这个人肯定不是赵姨娘。赵姨娘的年纪太轻,就肯定是周姨娘。

周姨娘的年纪应该与王夫人相仿佛,作为贾政的妾,也肯定不会丑,却没有孩子不得宠。

反观王夫人却先后生了二子一女三个孩子,这是什么原因?

假如按王熙凤对待平儿的方式去看周姨娘无儿无女,就大概能知道原因。

因为平儿要继续在王熙凤身边,也肯定会像周姨娘那样无儿无女,王熙凤根本就不让她与贾琏同房,又怎么生孩子?

周姨娘十有八九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年纪差不太多。到王夫人生了贾宝玉时,也已经三四十岁,在当时都可以称“老妪”,不方便再伺候贾政,才有了赵姨娘。



其次,赵姨娘很得宠,先后为贾政生了探春和贾环,源于她的优势,王夫人和周姨娘都不具备,就是年轻。

赵姨娘并不是外头买的,而是家里头的丫头被提拔。从年纪上看,不会超过十七岁时给贾政做妾。

十七岁的丫头与三十多岁的妻妾,自然是赵姨娘更得宠,贾政没有道理不喜欢她。

贾宝玉的生日是四月十八,林黛玉小一岁生日是二月十二,贾探春与黛玉同岁却年纪小,生日是三月初三。

贾探春只比贾宝玉小了十个半月,可知王夫人极有可能是在生了贾宝玉后心满意足,才同意贾政纳妾生子,赵姨娘上位。



而赵姨娘很快怀孕,周姨娘一直不怀孕,也说明王夫人之前的控制有多厉害。

但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贾政并不是不好色。他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给了他机会,他就接连生儿育女,只可惜周姨娘年纪大了,不入贾政的眼,便不再宠幸她了。

最后,周姨娘是最惨的。风华正茂的年纪,只是王夫人的工具,像平儿一样,只能被看得吃不得。

等到年纪大了年老色衰,王夫人生育够了,她也再不能出头,又被赵姨娘取代。从始至终她都是个悲剧。

王夫人利用她,贾政对她也不怜悯。当初她与王夫人“坑”了贾政十几年,就像贾琏对平儿也有怨言一样,周姨娘里外不是人,如何不悲剧。



反观赵姨娘,年轻活力,肚子也争气,自然就更得宠。而贾政也知道除了赵姨娘,王夫人不会再给他纳其他妾,也便只能守着赵姨娘。

说到这里要讲一下,古代男子纳妾的主导权在正室嫡妻手里。除非是贾赦、贾珍那样让妻子过于从夫的,否则都是妻子说了算。妻子不给张罗,就不会有妾。

贾政知道结果,尽管赵姨娘粗俗也只能守着她,而他也不排除有气王夫人的意思。任由赵姨娘如何闹腾,他也都给做后盾。这才是赵姨娘最大的倚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3:59 , Processed in 0.4089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