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3-4 1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天灾人祸下皇室和贾府有无建造避难所的必要?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是一个满清故事吗?显然不是,红楼梦是如假包换的晚明故事,文本表现的全部要素和满清基本上没有半毛钱关系。前文我们分析了大观园是晚明皇室为后代修建的避难所,红楼梦表现的一个重要的年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公元1631年,诸多重要历史人物原型基本上都是大明王朝的忠臣、重臣和明末清初重要的文人,这些已经论证过了,这个年代显然不是满清统治下的年代。大观园的建造和使用处处透露着末世前避难所的性质,避难所里贾府还建造了更加隐秘的避难所。如果大观园是满清一个贵族在北京的王爷府,可是文本里根本没有出现一个爱新觉罗家族和满族大臣的名字及类似的名字,作者根本没有必要在文本和批注里出现无数的山坡字样,也无须写的扑朔迷离三百年无人读懂。
红楼梦第一回其实已经隐喻了避难所的存在。一僧一道的历史原型就是贾府的贾政和王夫人,他们到了甄士隐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后来经过一番离奇遭遇,甄英莲最后终于到了贾府。这里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我们接着从天灾人祸的角度简单分析明朝皇室建造避难所的必要性。
明朝末年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天灾,中国大地出现了罕见的极寒气候灾害,气象学家称这一段时期为"明朝小冰河时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正常水平,夏天大旱、大涝相继出现。《庸闲斋笔记》、《明史·五行志》等正史文献都记载了这场天灾,万历十三年明朝正经历这一场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时期。这场天灾从万历年间起到崇祯年间发挥到极致,当时的北方因为低温袭扰,造成了大面积的粮食颗粒无收。《明史·五行志》中载:成化二十年(1484年),“京畿、山东、陕西、河南以及山西俱大旱”。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洛阳附近也是危机重重,《豫变记略》中:崇祯三年至十七年,河南“赤地千里,野无青草,十室九空”。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在《中原生灵疏》中:黄叶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比如公元1616年,是年春畿内、山东、河南、淮、徐,大饥。七月陕西旱,江西、广东,水。河南、淮南、扬、常、镇,蝗。七月乙未,时江西水忽涨;河南蝗蝻冰雹。广东南诏霪雨骤决。江苏六合、无锡,正月初三,天雨彩雪。浙江鄞县、慈溪、遂昌,,正月大雪,积雪坠空如倾封垛,一二尺或三尺许,山中坎陷平填七八尺,摧拉竹木无数,阴冻连旬,檐冰长短垂如银栅。安徽和县正月大(彩)雪。安庆、桐城、潜山,冬燠,桃李华。望江,春大雪,冬燠,桃李华。泗县,蝗食田苗,赤地如焚。当涂,二月,大雪弥月,深数尺,山兽落平原,人手缚之。夏,蝗蝻为灾。山西 大水。波阳,正月大雪,深四五尺。公元1618年,是年全国天气由水转寒。河北清苑、容城,春三月,风雪异常,行人有冻死者。河南西平,坑冻,结冰花。汝南、上蔡,九月雪。山西 高平,秋九月,大雨水。至十三日酉刻,大雨雪,落树俱成冰城,折伤者无算,凛烈如冬,数日方燠。陕西四月二十二日,多处大雨雹,冻死各营骡驼一千九百九十九匹头只。山东滕县,除夕雨雪。上海嘉定正月十日大雪。江苏常熟元旦,雪深三尺。句容,冬雪成冰。淮安冬多雨雪。湖南汉寿,九月二十八日午刻至申,忽大风,雪雹如碗大,旋成雪砖,平地水涌三尺。广东从化、阳春、顺德,冬十二月,大雪,甚寒。
明代自然灾害、战争导致的人口大量死亡事件,史料中常以“死者万计”、“人相食”、“饿殍相望”、“死者枕藉”等来记录。同时,"明末大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疙瘩瘟等不间断爆发,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大鼠疫。明朝的蝗灾规模和影响也非常大。据《明史》记载:“崇祯年间,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相继遭遇了蝗灾。”明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朝代。邓云特先生曾言:"明代共历二百七十六年,而灾害之烦,则竟达一千零十一次之多,是诚旷古未有之记录也。计当时灾害最多者为水灾,共见一百九十六次;次为旱灾,共见一百七十四次;又次为地震,共见一百六十五次;再次为雹灾,共见一百十二次;更次为风灾,共见九十七次;复次为蝗灾,共见九十四次。此外歉饥九十三次;疫灾六十四次;霜雪之灾十六次,则其尤次焉者也。"根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全国八种灾害的总数为6199次,其中包括了一次灾害涉及两个或多个省区的情况,因此这一数字不免有些扩大,如果减去这些重复计算的灾害次数,明代这八种灾害的发生次数也不少于5700至5800次,各个灾种来说,洪涝、旱灾、地震三种灾害均超过了1000次,而洪涝灾害更是达到2000次之多,平均每年发生洪涝灾害达7次之多。就各省区来说,北直、南直、山西、山东、陕西、湖广、浙江、河南等省区灾害频繁,其中北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92次,平均每年发生灾害近4次。
明代自然灾害中人口损失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如永乐六年冬十月戊寅,江西"广信府上饶县疫,民死者三千三百五十余户"。正统九年冬至十年秋七月,浙江绍兴、宁波、台州三府"瘟疫大作,男妇死者三万四千余口",景泰六年五月初六日,"苏州地震,并常镇松江四府瘟疫,死者七万七千余人"。成化八年秋七月,"南直隶、浙江大风雨,海水暴溢......扬州、苏州、松江、杭州、绍兴、嘉兴、宁波、湖州诸府州县,......溺死者二万八千四百七十余人"。正德五年,"太平、宁国、安庆等府大水,溺死者二万三千余人。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崇祯十五年九月,"河决开封,城陷,......士民湮溺死者数十万人"。以上所列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均超过了万人,其中嘉靖三十四年大地震,死亡人数达到惊人的八十三万,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冲毁农田、毁损禾稼,导致农业歉收或者绝收,形成严重饥荒。在自然灾害中,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洪涝、旱灾、蝗灾、雹灾,其中前三者影响最为严重。严重的旱灾也使禾稼枯槁,庄稼颗粒无收。如正统三年八月,湖广德安、黄州、岳州、荆州、武昌、汉阳六府"旱乾不雨,禾稼枯槁,秋成无望"。正统二年冬十月,直隶开州滑县、河南陕州灵宝县、湖广湘乡县"久旱不雨,苗稼灾伤"。蝗灾和雹灾也会严重损害禾稼的生长。
在天灾肆虐的同时,人祸也在到处蔓延,崇祯登基第一年就赶上了陕北农民大起义。16世纪末,也就是在张居正改革后不久,全国起义暴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公元1588年(万历十六年),在今安徽、江西、湖北交界爆发刘汝国领导的上万农民起义;公元1599年、1604年、1606年、1622年(天启二年)浙江、福建、南京、山东均有大规模的暴动。1627年(天启七年),陕北澄县饥民暴动,由此拉开了有李自成参加和领导并于17年后推翻明王朝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崇祯十年,杨嗣昌在《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用“星星之火”来描述方兴未艾的农动起义,称当时的破产农民“逃溃转多,饥馑荐臻,胁从弥众,星星之火,至今十九年。分之一股,各称十数万;合之股股,不啻百余万。而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东连庐、凤,西尽汉、延,幅员数千里之间,一任往来飘忽,生灵百亿万之命,尽遭屠戮伤残”。
天启七年,天灾不断,陕北土地异常贫瘠,接连几年粮食几乎颗粒未收,而朝廷对赋税和徭役照收不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作战到运动作战愈演愈烈。等到了明末,大明王朝的至少有十七位藩王被杀,还有十二位藩王被俘虏或不知所踪。这其中被杀的藩王有秦王朱存枢、楚王朱华奎、鲁王朱以派、蜀王朱至澍、肃王朱识鋐以及岷王朱企崟等。闯王李自成攻破长安之后,其手下大肆屠杀各州藩王,另一边张献忠也在屠杀藩王。据了解,有不少藩王都是全宗被杀,有的藩王不堪受辱,带着妻妾投井自杀,还有的藩王一家被沉入江河中。外患方面,后金(满清)经过萨尔浒和松锦战役等,已经由防御开始转向对明朝的进攻。
在如此的天灾人祸面前,大明王朝皇室为后代修建避难所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不但中原的皇室为子女们修建了避难所,而且即使是在京城北京的崇祯皇帝,也偷偷的把自己最珍爱的皇子隐藏在最可靠的亲戚家里,躲避即将来临的大灾难。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3-08-17 22:02・IP 属地陕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