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余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见宝玉一惊,惊为天人。黛玉看宝玉为镜中花。

宝玉见黛玉一笑,笑逐颜开,宝玉看黛玉为水中月。喜从天降
如水为镜。则月亦花。。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水月镜花。。。
水为谁?谁又是水?谁又能照?水镜先生朱慈炤,慈航普渡。。。大光明普照菩萨。
斜月三星洞,孤舟一叶水横流。。。



[tr][/tr]
[tr][/tr]
解读脂批红楼第三回:黛玉相貌
原创2020-12-21 14:43·待鹿車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甲戌眉批:又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直画一美人图。】与众各别:



贾宝玉是“风月宝鉴”、林黛玉是真宝玉,故知【又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即黛玉照镜子。“镜中”黛玉是写真也,故脂批【直画一美人图。】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甲戌侧批:奇眉妙眉,奇想妙想。】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甲戌侧批:奇目妙目,奇想妙想。】



于此细思凤姐“一双丹凤三角眼”,丹凤眼是眼角“上翘”如怒也、三角眼是眼角“下垂”如喜也。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指双眼为“含露目”也。故有脂批【奇目妙目】。

“两弯柳叶吊梢眉”,眉头打折为蹙、眉梢打折为吊,故知凤姐眼梢外吊是“似蹙非蹙”也。“笼烟”即柳叶眉,按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因以为称。清·洪升《长生殿·褉游》:“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行遇处,辨不出紫陌红尘。”故有脂批【奇眉妙眉】。

黛玉眉眼与凤姐相同,可知凤姐是黛玉之形、黛玉是凤姐之神。故脂批【奇想妙想】。前文解读凤姐隐喻乾隆朝、黛玉隐喻真宝玉即社稷之宝又特指江南,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此解读则黛玉次之、凤姐为轻(清)也。唯民心为贵,故“假借村粗之言”者“假宝喻”也。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甲戌侧批:至此八句是宝玉眼中。】



“姣花照水”是以黛玉为花、宝玉为水。《荀子》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句以“民为贵”对看,则“姣花照水”是“民心载社稷”也。

脂批【至此八句是宝玉眼中】,按宝玉为民心、为水即“风月宝鉴”,故知宝玉眼中是黛玉自鉴也,即黛玉顾影自怜。



心较比干多一窍,【甲戌眉批:更奇妙之至!多一窍固是好事,然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也。甲戌侧批:此一句是宝玉心中。】



脂批【更奇妙之至】指比干有“七窍玲珑心”,【多一窍固是好事】即为八窍。【然未免偏僻了】指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黛玉之心开窍于宝玉。即“绛珠还泪”于“神瑛侍者”也。

脂批【所谓“过犹不及”也】,《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以此解读则“比干”为商纣王的叔叔,可对应“商也不及”,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对应“师也过”。比干剖心于纣王,黛玉则剖心于宝玉。则“过犹不及”即指黛玉和比干一样“剖心”。

脂批【此一句是宝玉心中】,按上文解黛玉是凤姐之神,则宝玉是黛玉之心。故凤姐所以管家以其有形、黛玉所以还泪者写史、宝玉所以鉴照者民心也。



病如西子胜三分。【甲戌眉批: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甲戌侧批:此十句定评,直抵一赋。】



脂批【不写衣裙妆饰】者“通灵宝玉”【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指通灵宝玉不写(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即通灵宝玉为宝玉之眼也。

脂批【黛玉之举止容貌】前解凤姐为黛玉之形,黛玉为凤姐之神、宝玉为黛玉之心、通灵石为宝玉之眼,则脂批【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即“通灵宝玉”看到、宝玉批评、黛玉写出。【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即黛玉为凤姐之神,非批评无以知抽象也。

脂批【此十句定评,直抵一赋】,前文解读探春出场是“不犯黛玉”,而【探春写照】是用《洛神赋》:“肩若削成”。故直抵一赋是指《洛神赋》,即作者是自比曹子建。



宝玉看罢,因笑【甲戌眉批: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



脂批【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是黛玉“看”镜子,所谓【发乎外】者,“惊”字即是“镜”也。【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是镜中“映像”,所谓【存于中】者,“笑”字即是“肖”、“像”也。【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是脂批引导读者用心、体会解读也。



道:【甲戌侧批:看他第一句是何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甲戌侧批:疯话。与黛玉同心,却是两样笔墨。观此则知玉卿心中有则说出,一无了滞皆无。】



脂批【看他第一句是何话】,脂批自答为【疯话】,按中医有“失心疯”之症。【与黛玉同心,却是两样笔墨】, 指黛玉亦有此心思,二人“同心”而写法不同。黛玉是心里想,而宝玉是【心中有则说出】即“言为心声”。

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上文脂批【又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直画一美人图】与此对照,则黛玉为“书”是宝玉“心画”也。由此可解读黛玉为墨、宝玉为作者也。

脂批【一无了滞,皆无】,指此言为作者真心的本来面目,全无遮掩、假借笔墨,若用“一无了滞”形容亦属多余。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甲戌侧批:一见便作如是语,宜乎王夫人谓之疯疯傻傻也。】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甲戌侧批:妙极奇语,全作如是等语。无怪人谓曰痴狂。】



脂批【一见便作如是语】,按【如是】是“佛经”常用语,是佛家表述真如佛性(真如实相)的用语。俗语有“不疯魔不成佛”,所以脂批【宜乎王夫人谓之疯疯傻傻也】,是指宝玉有所谓“失心疯”即“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之意。

“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以“真如实相”解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为佛家禅机,自然是【妙极奇语】。“宝玉”所言【全作如是等语】即“佛性本真”隐喻“神瑛侍者”,【无怪人谓曰痴狂】见汉 王充 《论衡·率性》:“有痴狂之疾,歌啼於路,不晓东西,不睹燥湿,不觉疾病,不知饥饱,性已毁伤。”即“凡心偶炽”之“落尘”也。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甲戌侧批:作小儿语瞒过世人亦可。】若如此,更相和睦了。”【甲戌侧批:亦是真话。】



脂批【作小儿语】是指贾母“更好”两字叠用,按脂批的意思“更好”是贾母所说应为“女子语”而叠用作小儿语,女子与小儿之语即“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如“真如实相”。按宝玉是“风月宝鉴”,黛玉对宝玉正是“镜中幻象”是在“虽假而写真”。以“镜中幻象”比喻“真事隐、假语存”,故知“镜幻”者【亦是真话】也。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甲戌侧批:与黛玉两次打谅一对。】



前文解读宝玉是“风月宝鉴”所以黛玉两次打谅,“镜”中人物自然也要打谅两次。故有脂批【与黛玉两次打谅一对。】



因问:“妹妹可曾读书?”【甲戌侧批:自己不读书,却问到人,妙!】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前文解宝玉是不读《四书》之外的书。【却问到人】是黛玉只读到《四书》。然而此处黛玉道:“不曾读”,脂批亦道宝玉【不读书】,真是一一对应,故有脂批【妙】字。按黛玉是真宝玉、宝玉是假宝玉,然而真假是镜中幻象“原无分别”纤毫毕现也。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甲戌侧批: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宝玉为黛玉表字曰:“颦颦”,又欲使人知其寓意所以令“探春”探问。脂批【写探春】是探问之意,“春”即“隐语”,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所以各行各业的术语通称“春典”。“可代画眉之墨”即“代墨”。“黛”字可拆解为“代黑”,对比“代墨”,是“失土之喻”。

《古今人物通考》或为《古今‘人、物’通考》,即对“人名、物名”进行的考证,以此解读似是隐喻《释名》。《释名》,汉末刘熙作,训解词义的书,刘熙在自序里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释名》是论证事物名称产生的缘由,对后代训诂学因声求义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源学的要典,其体例仿照《尔雅》。明代郎奎金将它与《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称《五雅全书》,故又别称《逸雅》。

《释名》中关于黛的考证是:“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按“黛”有失土之喻,“颦颦”谐音“频频”,而《释名》解黛为代即代替,故知作者是以黛玉之名隐喻“频频失土代之”即“朝代更替”。此以黛玉隐喻南明江山社稷被清朝一统,为《二十四史》之频繁事也。



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甲戌侧批:如此等语,焉得怪彼世人谓之怪?只瞒不过批书者。】



脂批【如此等语,焉得怪彼世人谓之怪?】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此等语,‘怎能怪那世界的人’谓之怪?”试思“彼世人”三字是何道理?按《石头记》中存在两个世界,一为现实、一为幻境,“彼世人”应为俗世之人即现实之人,则【批书人】应为“此世人”即“幻境之人”。脂批【只瞒不过批书者】,前解作者是“弘昼”为雍正之子,故知幻境为皇宫,批书、写书同一人也。

点击展开剩余 77%
举报
评论 2

真相很简单

这段黛玉之貌,要换个视角才能看清,个人有破解文章,简言之,黛玉即毛笔与墨块,眉为笔的描写,眼睛为墨珠的描写,身材为毛笔笔杆形状的描写,比比干多一窍,就是毛笔杆的戏笔,至于与宝玉老相识,当然,二者是同一张桌子上的文房,熟悉得很。不写服饰,不是不重视之类,就是没什么好写。写穿着一件都是斑点的衣服?

回复
·
2020年12月21日

待鹿車
作者

多谢交流,观点略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月葬花魂。

冷月,泠月葬花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3: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脂批红楼第三回:混世魔王对绛洞花王
原创2020-12-08 19:49·待鹿車

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甲戌侧批:点缀宦途。】



《论语》谓:“斋必变食,居必迁坐。”盖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变食迁坐,以自齐洁。“斋”字于古经传中与“齐”字通用,系取其“齐一意志”之义。“迁坐”为改换平时起居的场所。朱熹《集注》:“迁坐,易常处也。” 宋 周密《齐东野语·斋不茹荤必变食》:“祭祀之斋居必迁坐,必变服,必变食。”

此处贾政斋戒以脂批【点缀宦途】解读则“迁坐,必变服,必变食”即隐喻清朝对明朝制度的改变。“迁坐”对应“迁都”、“变服”对应“文化”、“变食”对应“生活习惯”。



再见罢。【甲戌侧批:赦老不见,又写政老。政老又不能见,是重不见重,犯不见犯。作者惯用此等章法。】



脂批【赦老不见,又写政老,政老又不能见】按前文解读“赦政”一体,文中或隐喻“多尔衮”又或隐喻“雍正”,故此处二人皆不见也。因二人一体,所以两次不见实为一次,故【重不见重,犯不见犯】。

脂批【作者惯用此等章法】,即“一人分作多人写”之章法也。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



“孽根禍胎”,“孽”字可拆解为“薛子”、“根”字可拆解为“木艮”、“禍”字可拆解为“示咼”、“胎”可拆解为“月台”。

“薛子”是指薛宝钗,“木艮”为“木石”如前解对应黛玉,“艮”以《易经》解为石头。“钗、黛”和解为“宝玉”。

“示咼”为“咼氏”或“咼石”。“咼”字《姓氏考略》云:音“戈”,又与"和"同。《淮南子》有“咼氏璧”,即卞和之“和”。或云:女媧氏之后,去女以咼为姓。按此解“和氏璧”即“咼氏璧”,则“示咼”即“媧氏”、“媧石”,即“女娲之石”。如此此解“女娲石”亦即“和氏璧”也。

“月台”为“月宫”又称为“桂宫”,而“桂宫”同时又是“皇宫”的代名词。

“女娲石”与“和氏璧”以皇宫解则对应“传国玉玺”。

脂批曰:【四字是血泪盈面】,即指“孽根祸胎”为“皇权玉玺”。【血泪盈面】即印面之印泥也。脂批【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即“作者弘昼”因“皇权玉玺”所隐喻的政治原因,只能寄情于文字而“哭成此书”。



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



按【绛洞花王】是大观园诗社中提到的“宝玉”幼年的别号。以两“名”对看则“混世”对应“绛洞”、“魔王”对应“花王”。“绛洞”谐音“讲动”,即以动态解读“混世”为“传世”。以“花王”解读“魔王”则为“孽根”,对应“孽根祸胎”指“玉玺”。如此解读“混世魔王”即“传国玉玺”。



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庙里还愿去了”还的是什么愿呢?“绛珠草”前世有木石之盟,黛玉进荣府正是为还愿而来。宝玉是“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而落尘,而如今降生为【富贵公子】而心愿得偿,自然也要还愿。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甲戌侧批:与甄家子恰对。】极恶读书,【甲戌侧批:是极恶每日“诗云”“子曰”的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脂批【与甄家子恰对】,即前文冷子兴处论“甄宝玉”事,“甄宝玉、贾宝玉”二人【恰对】,指“甄宝玉”和“贾宝玉”身份、性格、相貌等都可一一对应,即相同。

脂批【诗云、子曰】的“云和曰”都有“读和说”的意思,所以“极恶读书”是指厌恶“诵读”。按“诵读”是以背诵为目的的“读死书”的方法。“读死书”是为应付科举,而宝玉无此压力。



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甲戌侧批:这是一段反衬笔法。黛玉心用“猜度蠢物”等句对着去,方不失作者本旨。】



脂批【这是一段反衬笔法】,指黛玉思忖宝玉而反衬黛玉自身。【黛玉心用“猜度蠢物”等句对着去】,是以“宝玉”对应“蠢物”,如此则反衬黛玉聪明灵秀。

按“真假二玉”【恰对】为一体,则此处“宝玉”与“石头”同为“蠢物”亦为一体也。如此解读【方不失作者本旨】也。



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甲戌侧批: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虽【甲戌侧批:虽字是有情字,宿根而发,勿得泛泛看过。】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



脂批【虽“字”是有情字】是指黛玉的字,按后文宝玉为黛玉起的“字”是“颦颦”,而《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亦以“颦卿”称呼黛玉。可知《石头记》中是以“颦颦”为黛玉的“字”的。“颦”表示皱眉,是形容忧愁,所以脂批曰:【“字”是有情字】。然而黛玉之情非儿女之情而是【宿根而发】即“还泪”于“神瑛侍者”。【勿得泛泛看过】即此“情义”非彼“情谊”、此“因”缘非彼“姻”缘也。

脂批【以黛玉道宝玉名】指“小名就唤宝玉”,即“宝玉”为小名而非学名。贾府人物对应历史人物,而宝玉对应不同历史中多个人物,所以宝玉一旦有了学名则身份便被固定。黛玉之字“颦颦”谐音为“频频”,以“频频”道“宝玉”名,即指“宝玉”身份频频更换,故脂批【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



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甲戌侧批:又登开一笔,妙妙!】岂得去沾惹之理?”



前文“贾宝玉”【与甄家子恰对】是“真与假”对应,而【黛玉心用“猜度蠢物”】是以“宝玉”对应“石头”,此处脂批【又登开一笔】是以“男女”对应。如此三重【登开】则“真、玉、女”对应“假、石、男”,即“男为贾宝玉、女为真宝玉”。



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甲戌侧批:此一笔收回,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



“同姊妹们一处娇养”,脂批【此一笔收回】即宝玉综合“男假和女真”的双重寓意,即以“黛玉”所代表的“女真玉”为“男假玉”作注解。《石头记》设定了真假两个宝玉,而贾宝玉与甄宝玉并无区别,其“贾姓”只是要说明他的“姓氏”为“假借”。“黛玉”隐喻“女真宝玉”,与“贾宝玉”相对。所以作者设定两个宝玉的用意就是要委婉的表达“宝玉”是“女真氏”也,此即脂批【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甲戌侧批:这可是宝玉本性真情,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今始方知。盖小人口碑累累如是。是是非非任尔口角,大都皆然。】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这一段脂批【这可是宝玉本性真情】,与此相对应的【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自然是指“甄宝玉”性情。前文解读自【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虽字是有情字,宿根而发,勿得泛泛看过】、【又登开一笔,妙妙!】、【此一笔收回,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刚好四十九字,即这四段脂批正是“甄宝玉”即“黛玉”的【本性真情】。

脂批【盖小人口碑累累如是】,黛玉与宝玉被比作“真假”、“玉石”、“女男”,此处套入“小人”的比喻则为“君子、小人”。

脂批【累累如是】出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脂批【盖小人口碑】即“郑人”描述孔子之“形状”。

脂批【是是非非任尔口角】,指孔子被小人形容为“丧家之犬”,则作者所亲见亲闻者【大都皆然】也,即作者以“村粗之言”写作《石头记》,犹如【小人口】中之“孔子”也。

以此细思后文柳湘莲口中:“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若以【小人口碑】解读则是“真事隐”。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甲戌眉批: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早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



脂批黛玉【眼中之宝玉】即“贾宝玉”也,【黛玉心中已早有一宝玉】即“自身”是“真宝玉”也。“真与假、虚与实”【幻妙之至】也!

脂批【自冷子兴口中】是“贾宝玉”,【余已极思欲一见】者黛玉眼中之贾宝玉。【及今尚未得见】是黛玉尚未得见宝玉。【余】为“脂砚斋”,“脂砚斋”欲见“宝玉”,而“黛玉”眼中未见即“脂批”未见。

“黛玉”未见“宝玉”则“脂砚斋”见不到“宝玉”,这说明《石头记》是以“黛玉”目中写出的,所谓以眼泪代墨也。故脂批谓“作者”【狡猾之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5: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拟古十二首
[ 唐 ] 李白
原文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

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

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

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

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

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

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

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

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

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

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

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

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

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

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

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

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

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

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

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

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

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扶桑
拼音 fú sāng
注音 ㄈㄨˊ ㄙㄤ


[size=1.2em][url=]词语解释[/url][size=1.2em][url=]网络解释[/url][size=1.2em][url=]网友讨论[/url]


扶桑 词语解释

解释
扶桑 fúsāng
(1) [red hibiscus]∶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a kind of tree]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

英语 Fusang, mythical island of ancient literature, often interpreted as Japan
法语 Fusang

© 汉典







扶桑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扶桑 (木槿属植物)扶桑(拉丁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别名:佛槿、朱槿、佛桑、大红花、赤槿、日及、木槿、红扶桑、红木槿、桑槿、火红花、照殿红、宋槿、二红花、花上花、土红花、假牡丹、吊兰牡丹、中国蔷薇。扶桑是中国名花,在华南栽培很为普遍。花期长,几乎终年不绝,花大色艳,开花量多。加之管理简便,除亚热带地区园林绿化上盛行采用外,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为重要的温室和室内花卉。同时也可供药用。扶桑 (汉语词汇)扶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sāng,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 汉典


偶书【作者】刘叉【朝代】唐拼音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url=]译文[/url]
[url=]注释[/url]

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很多不平之事发生在周围,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不断对它们进行抨击,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与不平之事相抗争的“刀”都渐渐地磨损了。


[url=]赏析[/url]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下面是原扬州大学教授李廷先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百科详情>>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

出自两汉曹植的《妾薄命行·其二

日月既逝西藏,更会兰室洞房。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
促樽合坐行觞。
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
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
裳解履遗绝缨,俯仰笑喧无呈。
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
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
坐者叹息舒颜。
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
鸡舌五味杂香。
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
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
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日已沉于西,又在那幽静典雅的居室中相聚。
被华灯照耀着的帷幔颜色温暖,亮堂的样子好像置身于日出之时。
席位相连行酒共饮。
主人呼出婆娑之舞,有能舞者透过孔穴触摸到另外一端。
大家举起细腰酒壶,飞起三足酒杯,横碰斜撞,尽兴畅饮面色相仿。
随意交换着相互所喜欢的佳人,酒醉时的美人红颜焕发似兰。
舞袖随着礼仪容止到达极致的情感,曼妙之舞若仙人般的体态轻盈。
服饰散乱无端,极尽欢乐忘记了俗世的规矩。
轻揽佳人入怀,肆意欣赏臂弯中美人的容貌,一齐举爵共饮。
舞者露出不胜柔弱的皓腕,腕上的珠环好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植奉诏入京觐见,所见权贵纵情歌舞,征逐声色的荒淫腐烂生活面貌。于是创作此

参考资料:
1、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81-484
2、黄 节.曹子建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102



赏析[url=][/url]

  这首诗看似仍在描写人美、舞美,但君臣迷乱,荒淫无度,已经让原本美好的女性变为了毒药。

  曹植由备受亲宠的子臣变成了被监管的罪人,他对当权者的淫逸腐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亲眼目睹君臣迷乱、荒淫无度的生活,对魏国朝政焦急忧虑。诗中细致入微的描绘,集中表现权贵们酒肉女色的彻夜之欢,酒具、酒菜、女饰、女舞等无不显示出主办者的地位、身份,篇末又通过客人的言辞反衬出主人的淫乐无度。这首诗纯以叙述、描写出之,终篇未有一句评说性的议论,让读者好似亲眼所见一般,这是颇有匠心的。长时间处于“危疑禁锢”之中,曹植不能不谨小慎为,“改心回趣”,但只要人们把那些描述百姓痛苦生活的诗拿来对读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简析[url=][/url]
  《妾薄命行·其二》是一首杂言古,此诗写通宵纵情饮宴歌舞,描绘出一幅近于影像的逼真画面,铺陈淋漓,极情尽致。整首诗叙写的重点在饮酒、妙舞、美人的艳丽和芳香的衣饰,诗中融合时间流转、空间转换、人物情态与氛围营造,展现了古代贵族宴饮的奢华与欢乐。





曹植 [url=][/url]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78篇诗文 ► 710条名句




[url=][/url]





猜您喜欢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概论》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5: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折一轮红日出扶桑,照曜中天路杳茫。
朗读
0喜欢
出处
出自元代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
拼音和注音
dì sì zhé yī lún hóng rì chū fú sāng , zhào yào zhōng tiān lù yǎo máng 。

小提示:"第四折一轮红日出扶桑,照曜中天路杳茫。"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扶桑:(名)①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桑树,据说是太阳出来的地方。②旧时指日本。③落叶灌木,开红花,可供观赏。也叫朱槿。

红日: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日出:凌晨太阳升起。

一轮:1.表数量。用称圆月、红日等。2.表数量。用称循环一次的事物或动作。3.特指月亮。4.表动量。表示一转。

中天:1.高空中。2.天运正中。有颂扬盛世之意。3.天文学上指星体由东向西运行,通过子午圈时,称为「中天」。

天路:1.天上的路。2.指高远的路。3.上天的法则。天道。4.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5.指京都。6.喻及第、出仕等。7.青藏铁路别称。

第四:第四,汉语词语,仅次于第三的次序。

杳茫:杳茫,读音为yǎo máng,汉语词语,意思是渺茫;迷茫。

小提示:"第四折一轮红日出扶桑,照曜中天路杳茫。"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5: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故庐一首
周紫芝周紫芝〔宋代〕

我卜我居,于城之隅。缭以群山,带以清渠。日出扶桑,月翳金枢。

朝云夕烟,变灭卷舒。乔木丰草,蔚其周庐。群书在床,浊酒在壶。

蹒跚簪裾,亦复晏如。淮水之游,谁脂我车。逮其归而,四壁其徒。

柔柯既剪,稚竹日疏。山为改容,木为槁枯。吾亦浩然,言念归与。

今我来思,为之踌躇。扊扅在门,鞿靮在涂。驾言曷归,杜门寔娱。

寒止皲瘃,饥止瘠臞。人谁不死,焉识其馀。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4146e77a7eac.aspx
周紫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2046篇诗文 ► 39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23: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 宋 ] 张先
原文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译文
晚上恋人相会在花前月下,可很快就结束了,痛恨那些阻止我们的理由。酒醒之后,美梦断了,花儿谢了,月亮也有些黯然失色。

花开不败,月亮也会升起,我们的心思也会永远一样。这个时候,多希望我是杨柳的枝叶,这样就可以一直和春风相伴随了。

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混用。双调四十一字,平韵。

苦恨:甚恨,深恨。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

绊惹:牵缠。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8: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词人号称“张三影”,是哪三影?如题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5个回答#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愚乔啊高粉答主

2021-01-1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关注



北宋词人张先,他的名气没有同时代的那些人的名气大,但是他却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绰号,叫做"张三影"。

1、第一个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全词为: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2、第二个影"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出自《归朝欢·声转辘轳闻露井》。全词为: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西圆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争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昽,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

3、第三个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出自《翦牡丹 舟中闻双琵琶》全词为: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采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扩展资料:

张先,北宋词人。字子野,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张先因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先 (北宋词人)




8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收起







313倾国倾城
2015-12-11 · TA获得超过68.9万个赞
关注


张先(北宋著名词人)号称张三影。

自谓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11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柳蜈
推荐于2017-10-08 · TA获得超过6.1万个赞
关注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13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3-08-08

张先,字子野,是与欧阳修、晏殊同时代的词人。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

4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3-08-08




张先叫他“张三影”。“三影”说的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随飞絮无影”三句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207篇诗文 ► 160条名句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16f02efc5087.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张先〔宋代〕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 一作: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凝残月 一作:孤灯灭)——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7a26145edb34.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张先〔宋代〕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 一作: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凝残月 一作:孤灯灭)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宋代·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248f27fcf205.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张先张先〔宋代〕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宋代·张先《青门引·春思》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6d9cb1e033ff.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青门引·春思

张先张先〔宋代〕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宋代·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ad6b85d87313.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先张先〔宋代〕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宋代·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9f74bb64198d.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张先张先〔宋代〕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宋代·晏几道(一说张先)《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2e88850a1a09.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晏几道(一说张先)〔宋代〕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宋代·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863da2917d66.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张先〔宋代〕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宋代·张先《江南柳·隋堤远》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da5e01d7bf0e.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江南柳·隋堤远

张先张先〔宋代〕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宋代·张先《行香子·舞雪歌云》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4b52cdf637aa.aspx
背诵拼音
行香子·舞雪歌云

张先张先〔宋代〕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 宋 ] 张先

原文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听人唱《水调歌》,想借听曲喝酒来排解忧愁,一觉醒来天已过午,醉意虽消,但愁意未减。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几时还能再回来?值此人生暮年,感叹年华易逝,以前的美好时光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了。

夜晚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明月冲破云层的阻碍,晚风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摇曳。拉上一层层的帘幕遮住了摇摆的灯焰,风更大了,人们也都已睡去,经过这场晚风,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



注释

①水调:曲调名。

②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

③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
查看百科>>

收藏
860
92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5]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6]
天圣八年 (1030年),张先与欧阳修同榜进士。 [7]张先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任吴江知县。康定二年(1041年)为嘉禾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时,辟为通判。皇祐四年(1052年)张先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治平元年(1064年)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 并与一些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过着优游的生活。 [8]晚年与梅尧臣、欧阳修、赵抃、苏轼等交游酬唱,创作至老不衰。 [9]元丰元年(1078年),张先卒,年八十九。 [10]
张先自幼受家学薰陶,40岁时已有文名,曾为人写《归安县令戴公生祠记》。 [7]张先的词,就内容而言,多是反映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词中的主角多为风尘女子 [11]。写长调“多用小令做法”(夏敬观手批《子野词》)。在宋初小令向长调过渡的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透露出了宋初词风转变的某些信息。 [8]张先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10]

人物关系

张先的人物关系
[color=rgba(0, 0, 0, 0.6)]共1个词条3397阅读


[url=]
张维
[color=rgba(0, 0, 0, 0.6)]父亲


[/url]
[color=rgba(0, 0, 0, 0.6)]张维(956——1046),北宋诗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张先之父。少年学书,贫不能卒业,去而躬耕以为养,善教其子,至于有成。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url=]张先的诗文作品[/url][color=rgba(0, 0, 0, 0.6)]共211个词条1.4万阅读


庆金枝·青螺添远山
[color=rgba(0, 0, 0, 0.6)]《庆金枝·青螺添远山》是宋代诗人张先创作的一首词,出自《张子野词》。

题西溪无相院
[color=rgba(0, 0, 0, 0.6)]《题西溪无相院》是北宋诗人张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行香子·舞雪歌云
[color=rgba(0, 0, 0, 0.6)]《行香子·舞雪歌云》是宋朝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词。出自《张子野词》。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color=rgba(0, 0, 0, 0.6)]《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是宋代词人张先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日暮时分,游春女子纷纷回家,告别了白日的繁喧,万籁俱寂。下片写词人在舟中听琵琶女弹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尽意犹存,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回味。该词用铺叙手法写景,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词琢句,用典精妙。


[url=]《唐宋名家词选》收录的宋代词人[/url][color=rgba(0, 0, 0, 0.6)]共68个词条11.1万阅读


潘阆
[color=rgba(0, 0, 0, 0.6)]潘阆(约962年-1010年或?-1009年),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宋初著名隐士、文人、词人。潘阆曾居于钱塘。卖药京城,好结交贵人或帝王近侍。有诗名,宦官王继恩荐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不久,察知狂妄,追还诏书。宋真宗时,王维恩豪横欺罔,漏泄朝廷机事,下狱。也准备逮捕潘阆,潘阆潜遁。咸平初回京,府尹收系治罪,被真宗释放,任滁州参军。后卒于泗上。潘阆为人疏狂放荡,其《寓泊浙江寄汉阳孙迈郎中》诗自称“气概贫犹在,颠狂老渐疏”。其诗词俱工,尤以咏钱塘江潮词著名,时人画《潘阆咏潮图》,王禹偁等为序赞。其中《酒泉子》词:“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最为世人传诵,苏轼亦爱之,书于玉堂屏风。有《逍遥集》《逍遥词》传世。

寇準
[color=rgba(0, 0, 0, 0.6)]寇準(961或962年8月27日-1023年10月30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寇湘之子。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994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州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亲往澶州督战,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被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知陕州。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任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三年(1019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天禧四年(1020年),罢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后又遭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贬所。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二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準早操政柄,性豪奢,为人耿直敢言,正气凛然。其善诗能文,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为晚唐派,以七言绝句最有韵味。有《寇莱公集》七卷、《寇忠愍公诗集》三卷传世。(概述内图片来源:)

范仲淹
[color=rgba(0, 0, 0, 0.6)]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张先
[color=rgba(0, 0, 0, 0.6)]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天圣八年 (1030年),张先与欧阳修同榜进士。张先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任吴江知县。康定二年(1041年)为嘉禾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时,辟为通判。皇祐四年(1052年)张先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治平元年(1064年)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 并与一些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过着优游的生活。晚年与梅尧臣、欧阳修、赵抃、苏轼等交游酬唱,创作至老不衰。元丰元年(1078年),张先卒,年八十九。张先自幼受家学薰陶,40岁时已有文名,曾为人写《归安县令戴公生祠记》。张先的词,就内容而言,多是反映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词中的主角多为风尘女子。写长调“多用小令做法”(夏敬观手批《子野词》)。在宋初小令向长调过渡的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透露出了宋初词风转变的某些信息。张先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url=]婉约派代表人物[/url][color=rgba(0, 0, 0, 0.6)]共11个词条6224阅读


柳永
[color=rgba(0, 0, 0, 0.6)]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

张先
[color=rgba(0, 0, 0, 0.6)]代表作《千秋岁·数声鶗鴂》

晏殊
[color=rgba(0, 0, 0, 0.6)]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几道
[color=rgba(0, 0, 0, 0.6)]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别    名张三中、张子野、张三影、张安陆
字子野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乌程(今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990年
逝世日期1078年
主要成就婉约词
主要作品《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千秋岁·数声鶗鴂
本    名张先
相关典故一树梨花压海棠

目录




生平简介
播报编辑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任吴江知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
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嘉佑年间还曾任职于郑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梅尧臣等名士登山交游,吟唱往还。
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 [1]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文学创作
播报编辑

张先著《十咏图》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2]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
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周邦彦)、白石(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人物轶事
播报编辑


绰号来历

张先画像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3]

私会尼姑

传说张先年轻时, 与一小尼姑相好, 但庵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了相见, 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后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 张先不胜眷恋,于是写下《一丛花》寄意。 [3]

老年纳妾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张先春风得意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也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3]

歌妓索词

张先
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在宋朝词人给歌妓增词,词人应歌妓之请而作词都是很常见的,但张先却把歌妓龙靓忽略了 [11]。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于是作双调《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欧公赠雅号

张先另有一雅号,即为欧阳修所赠,范公偁《过庭录》记载言:‘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诗作
播报编辑

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词作
播报编辑

相思令·苹满溪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
朱粉不须施,花枝小。春偏好。娇妙近胜衣。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双条重。倦眉低。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琢。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更漏子·锦筵红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菩萨蛮·中吕宫
闻人语著仙卿字。瞋情恨意还须喜。何况草长时。酒前频共伊。
娇香堆宝帐。月到梨花上。心事两人知。掩灯罗幕垂。
【菩萨蛮·中吕宫】
夜深不至春蟾见。令人更更情飞乱,翠幕动风亭。时疑响屟声。
花香闻水榭。几误飘衣麝。不忍下朱扉。绕廊重待伊。
【菩萨蛮·中吕宫】
簟纹衫色娇黄浅。钗头秋叶玲珑翦。轻怯疲腰身。纱窗病起人。
相思魂欲绝。莫话新秋别。何处断离肠。西风昨夜凉。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千秋岁·数声鶗鴂】 [4]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4]夜过也,东方未白凝残月。(别作:东窗未白孤灯灭)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此词题为“乙卯吴兴寒食”,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在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在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
开篇写的是吴中健儿驾舞龙舟,在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舴艋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形体扁窄的轻便小舟,饰以龙头,就是乡民为节日临时装置的简易龙舟,虽无锦缆雕纹,却富乡土特色。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寒食是古代女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姑娘们特别高兴,她们可以放下女红,走出闺房,双双对对,打着秋千,尽兴游乐。“笋柱秋千游并”句便说游女荡秋千。“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三、四句用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拾翠”原指采拾翠鸟的羽毛,语出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后亦泛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览。古代诗词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吴融闲居有作》:“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这一联泛写寒食游春的活动,与前面赛龙舟、打秋千相配合,有点有面,主次分明。词之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下片转为写景,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由动景换静景,画面跳跃很大,但过片却很自然:“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作结。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引出下面的景语。
结拍以写景工绝著称。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不仅如此,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此词是一篇韵味隽永的佳作。整首词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有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全词情景交融,艺术效果颇佳。有人说其末句堪与使作者闻名于世的“三影”合称“四影”,可谓深得此词之妙。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木兰花(般涉调)】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木兰花(邠州作·林钟商)】
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西湖春涨雨。泥新轻燕面前飞,风慢落花衣上住。
红裙空引烟娥聚。云月却能随马去。明朝何处上高台,回认玉峰山下路。
【木兰花(林钟商)】
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墙头簌簌暗飞花,山外阴阴初落月。
秦姬秾丽云梳发。持酒唱歌留晚发。骊驹应解恼人情,欲出重城嘶不歇。
江南柳·隋堤远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惜双双·溪桥寄意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踏莎行·中吕宫
衾凤犹温,笼鹦尚睡。宿妆稀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轻垂地。
翠幕成波,新荷贴水。纷纷烟柳低还起。重墙绕院更重门,春风无路通深意。
【南乡子·中吕宫】
何处可魂消。京口终朝两信潮。不管离心千叠恨,滔滔。催促行人动去桡。
记得旧江皋。绿杨轻絮几条条。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
潮上水清浑。棹影轻于水底云。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犹有当时粉黛痕。
海近古城昏。暮角寒沙雁队分。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惜琼花·汀苹白】
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满江红·飘尽寒梅
飘尽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觉。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
记画桥深处水边亭,曾偷约。 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拚从前烂醉,被花迷著。
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锦绣闹妆时,东风恶
【南歌子】
蝉抱高高柳,莲开浅浅波。倚风疏叶下庭柯。况是不寒不暖、正清和。
浮世欢会少,劳生怨别多。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归朝欢(双调)】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西圆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争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昽,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
行香子·舞雪歌云
舞雪歌云,闲谈妆匀。蓝淡水深染轻裙。酒香熏脸,粉色生香,更巧谈话,美性情,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系裙腰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这是张先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夜霜满地,明月悬天,月破云影,月影朦胧,栏杆影子纵横如画。人情纵然如月一样长久,算算一年又一年,又能有几次月圆,情圆。想写点书信随风寄西江,可惜流不到那故人所在的五亭前。东池里荷叶刚刚泛新绿,小如铜钱。问问几时才能结藕,何时才能开花?
上片以景起笔,月影朦胧,如诗如画。一个“纵似”由月圆月缺联想到情无长久,不禁令人悲从中来。下片由情及景,欲寄心事而不得,伤感之余又充满了愁思。小荷才新绿,要到结藕开花,尚待时日,也许那就是相见之期。“藕”“莲”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以“藕”和“莲”分别谐音“偶”和“恋”(一说为“怜”,如《采莲曲》;亦有作“联”讲的),从而委婉含蓄地表达爱情的主题及对爱人的思念。

张先为什么被称为"张三影"wuqifei2013.08.01[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canozrbkk2013.08.01


满意答案

绰号来历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张先 (北宋著名词人)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生平简介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八。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词人张先趣事多 老刘tdrhg 2018-01-06   |  238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宋代词人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与柳永齐名。其词多以爱情为题材,情味深婉。因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名句,被人称为“张三中”;又因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三句都有“影”字,所以又被人称为“张三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句出自《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是张先的代表作,也是北宋词坛的名篇。意思是,词人喝酒,听那《水调》声声,醉酒醒了,愁还没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空自让人沉吟。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倩影。帘幕遮住灯光,风没停,人安静了,明日落花定然会铺满园中小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犹如时空里一簇火花,在哀愁中透露出片刻芬芳。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一名句,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美谈。时任工部尚书宋祁,慕名拜访张先,令人通报:“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朗中”,张先回答说:“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两个文人各以得意之作称呼,可谓惺惺相惜。
张先张三影的趣事,为人津津道的当属老夫少妻风流韵事了——
张先老而不衰,在80岁耄耋之年,竟然娶了18岁的少女为妾。苏轼和朋友们前去拜访,并赞叹张老前辈得了如此美娘子。问起体会,他毫无尴尬之态,出口成章:“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听后,连声叫好,也和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以梨花比喻苍苍白发,以海棠比喻少女红颜,既有欺凌之势,也有娇羞之美,这明是调侃张先“老牛吃嫩草”,好在他人虽风流,心却豁达,不以为耻,反而哈哈大笑。
更令人瞠目的是,张先又以85岁高龄再次纳妾,震惊整个北宋文坛。苏轼又赠诗曰:“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言外之意,老张你这年龄,眼看就要见上帝了,等你老死了,小媳妇照样嫁年少公子哥儿,总不能让人家年轻轻就守寡吧!张先不但不生气,还和了一首诗,并跟东坡说,“我也就是找个做伴的!”是啊,张先风流归风流,但这良好平和的心态,颇值得我们点赞。
张先自己快活,还帮别人快活。相传,宰相晏殊非常欣赏张先的才华,每每置酒招待,都令侍妾陪酒,演唱张先的词曲。久而久之,大老婆不干了,差人把侍女撵走了。从此,晏殊觉得生活没了情趣。一天,张先来做客,填了一首《碧牡丹·晏同叔出姬》,以侍女的口吻写自己憔悴的心情,晏殊令官妓演唱,当唱到结尾“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时,晏殊深情悲切,不禁感叹“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随即赎回侍女。张先就是这样以快活之心推己及人,以情动情,帮别人追求自己的快活,管他大老婆高不高兴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8: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倚天屠龙记》中,元末明初真实历史,其实王保保的妹妹很可怜!
2020-12-02 10:12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诗大家都不陌生,这是金庸老先生写的14部武侠小说,李夫子个人觉得金庸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拥有万千金迷,除了小说本身的故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感情线处理得相当细腻之外,也具备了武侠小说可以具备的所有特点,自然让人是百看不厌。各位都知道金庸先生的七部小说里头的经典人物很多,大部分都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光是皇帝就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康熙、乾隆等等。主角们也是动不动的就参与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比如蒙古统一、朱元璋当皇帝、李自成进北京、康熙平定三藩等等。而今天就跟各位来聊一聊金庸武侠小说中真实的历史故事。



金庸的这么多小说,基本都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这其中李夫子看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倚天屠龙记》电影版了。一方面是因为李夫子年轻的时候超喜欢李连杰和张敏演的那部魔教教主;二来这部小说和历史的交集非常多,就是单拎出来元末明初这一段群雄逐鹿的故事,历史名人就超多。那《倚天屠龙记》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一句话就是张无忌作为绝对男一号,带领明教的群雄反抗元朝的统治,轰轰烈烈的革命,眼看着就要成功,却在最后的时刻被朱元璋算计,归隐山林的故事。



金庸小说中明朝国号的由来

小说里头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等这些开国功臣们,还有韩山这些起义军头领们,这些人都是明教教主张无忌的老相识或者是部下。这不由得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明朝的国号真的和明教有关吗?其实金庸先生他也没胡掰,他也是看了一定史料的。话说在1941年,我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明教与大明帝国》,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观点认为,古时候要开国定国号一般有五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来自源地!比方说夏部落酋长启建国以“夏”为国号。

第二个标准是根据发迹地,比如说辽是基于辽河上游,所以叫辽。第三个标准是根据封爵,比方说唐朝,是因为李渊原来是唐国公。第四个标准就是寻谶,谶就是应验的预言和预兆,比方说清朝国号之所以叫“清”,因为前朝是明朝,清又是五行属水,明属火,水克火。还有就是按建国者来命名。比方说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于是建立以这三家姓氏为国号的国家。最后一个标准就是尊崇沿袭。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周朝建立者,大多尊崇周礼,仿制周制,或者因为周朝延续长久,所以沿用之。比方如宇文觉的北周。吴晗老师认为,大明和这5种情况都无关,他的文意“光明”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即使是在正史《明实录》上也就简简单单的写着这么一句,“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



为什么是大明?朱元璋为了革命需要,当初是拜了红巾军领袖韩林儿的山头,韩林儿自称是宋政权的正朔,而在历史上韩林儿也有小明王之称。他和他爸韩山童,当时为了舆论需要,都宣称是弥勒下世,明王出世。而当时明教和信奉弥勒的白莲教是有所融合的,而这个明王是出自明教。所以吴老师最终得出结论,明朝自洪武元年至崇祯17年,277年的天下均从明教而来。在这部小说里头,因为跟着张无忌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所以最终国号不得不成一个“明”字。所以这样的内容多多少少肯定是受了吴晗先生的影响。



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另外一位著名的元史专家指出:不对!因为刚才说的韩山童,韩林儿信奉的是白莲教,白莲教自己也有个明王,因为历史上白莲教的教徒在信仰弥勒佛的同时,也同时信仰阿弥陀佛。而阿弥陀佛在佛经上也被称作是诸佛光明之王,而刚才说到的弥勒下生,明王出世里头的明王,很明显说的就是阿弥陀佛降临世间。跟另外一个宗教,明教里头的明王压根就不是一位。再者说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当过和尚,如果真有诸佛光明之王,这个明王肯定得给夺了天下的朱元璋来受用。 而根据《大阿弥陀经》说:“明王之光明,将使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所以朱元璋取大明二字,实际上也包含着朱元璋要建立光明理想国的意思,跟另外一个外来宗教的明教,完全扯不上关系。



说完了明朝的国号,我们再来捋一捋小说里头的人物,而这部小说当中的第一女主角叫赵敏,在书中乃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之女,长的是娇美无匹、美艳动人,乃大元第一美人。而她手底下的皆为武林中最顶尖的高手。她本人是善巧思、谙韬略、文武全才,但却为了张无忌最后放弃了郡主之尊,和亲爱的他最终退隐江湖。

金庸武侠人物“王保保”的真实历史

但是历史上赵敏这个人是没有的,补过小说里他哥哥王保保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书里边王保保就是个打酱油的,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元末明初这可是一位连明太祖朱元璋都称之为天下奇男子的一代名将。王保保其实是他的汉名,他的原名叫“扩廓帖木儿”。根据明史《扩廓帖木儿传》记载:“太祖以是心敬扩廓。一日,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说的是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大宴中突然问大家说,天下奇男子谁也?大伙都异口同声,当然是常遇春了,要知道常遇春一生未曾败北,自言能将10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有常十万之称,这还不算是奇男子吗?太祖笑着说,遇春虽然是人杰,但我能收服为臣子,而王保保我却不能让他臣服,所以是奇男子也。



一员敌将能够在明太祖的心目中超过了开国名将常遇春。由此可见王保保是深得老朱喜爱。据记载,朱元璋他老人家有三件憾事,一个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无消息。可见王保保在朱元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小说中赵敏是王保保的妹妹,但真实的历史是王保保确实有个妹妹,但不是赵敏,而是王氏。朱元璋也是出于对王保保的异常欣赏,于是亲自做主,让他的儿子秦王朱樉娶了王保保的妹妹。但是婚后很不爽,关系很糟糕。秦王是偏爱次妃邓氏,而将王氏置于一旁。1395年,秦王去世,王氏被殉葬,可怜啊。



金庸武侠人物“郭靖”的历史原型

我们再翻看一下《倚天屠龙记》的第27章“百尺高塔任回翔”这一段。因为它道出了“倚天屠龙”的由来,也道出了即将要讲到的郭靖和黄蓉。书中这么写道:“郭大侠当年名震天下,生平有两项绝艺。其一是行军打仗的兵法,其二便是武功。郭大侠的夫人黄蓉女侠更是聪明机智,他眼见援兵势大,襄阳终不可守,他夫妇二人决意以死报国。但郭大侠的绝艺如果就此失传岂不可惜?因此黄女侠聘得高手匠人将杨过杨大侠赠送本派郭师祖的一柄玄铁重剑融了,再加以西方精金铸成了一柄屠龙刀,一柄倚天剑。”



掐指算算,张无忌那会距离郭靖、黄蓉的时代已经是100多年以后的事了。在《射雕英雄传》里,郭大侠是傻人有傻福,因缘聚会,最终学会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左右互搏三大绝世武学,被武林尊为天下第一侠士。要说到金庸的书里面,李夫子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郭靖了,人品好、武功高、爱国爱家,绝对正能量,所以包括他的家人,还有刚才讲到的《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杨大侠,都被给予了满满的正能量,而拥有了给力的人生!

而如果说小说人物跟历史人物绝对一致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要说到和郭靖有类似的历史人物,一些爱好历史的朋友,都会把目光投向一位叫做“郭侃”的蒙古帝国的将领。那说到他绝对身世显赫,他的先祖就是唐朝名将郭子仪,他有个族人,元朝的时候也很厉害,那就是郭守敬。按理说你一个汉人,当时怎么能帮助外敌把枪口对准自己同胞的呢?这还得从他爷爷郭宝玉说起,他爷爷也是个猛人,通天文、善兵法,曾经是效力于汉化程度极高的大金。后来眼看着金国不行了,郭宝玉政治敏感度高,赶到金王朝将天下改易之时,转而投向了蒙古,因为勇猛无比,立了很大战功。后来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把他引荐给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当时问他如何才能问鼎中原?郭宝玉对曰:“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图金,必得志焉。”可别小看这句话,这就是蒙古先取西南的南下战略的由来。在转过头,为什么说郭侃是郭靖原型之一?因为根据《郭侃传》正史记载,公元1252年,老郭是跟随着成吉思汗的孙子,书里面郭靖的把兄弟托雷的儿子西征!率领大军越过了喀什米尔,在1256年度过了阿姆河,侵入到波斯领土的鸾城阿拉莫德,这个地方是160年间让整个西亚闻风丧胆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各位不妨回忆一下,《倚天屠龙记》书里边提到过这个组织。

暗杀团面对郭侃那也不行,在郭侃的指挥下破其精兵5万,而后郭侃率军是摧枯拉朽,一口气打到了黑衣大食国首都巴格达,把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经常提到的城市,一举给端了,直接导致了有503年历史的黑衣大食王朝的灭亡。至此郭侃一路杀来,总共是攻下了128座城池,但这并没有阻止西进的蒙古铁蹄,很快郭侃又率军进入了叙利亚境内,把当时的富浪杀得是人仰马翻。而这个“富浪”是个统称,指的是当时盘踞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徒骑士团或者是小国家群。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西方世界正在处于十字军东征时代,于是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中国武将,与来自欧洲十字军的骑士们展开了大战,结果面对地球那边忽然蹦出来的郭侃,身披重甲,看起来牛气哄哄的骑士们是一败涂地。



地中海岸郭侃是策马扬鞭,小亚细亚半岛很快沦为火海。郭侃不仅把当时富浪一帮首领们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等等,打的是跪地求饶,相继投降,还为蒙古大军又贡献了120座左右的富浪城池,让当时的对手都不由得畏惧,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什么意思?就是东方的天将军真是神人!从这一点来讲,郭侃他梦幻般的军事作战生涯是跟书里面郭靖拿到武穆遗书之后,帮助蒙古西征是有些吻合的。即使是郭靖帮着成吉思汗制定进攻金朝的内容,也跟历史上的郭侃很相似。所以讲到郭侃,很多人怕是不了解,因为这绝对是一位被我们忽视的战神!



金庸先生的小说往往都是历史时空大挪移,人家金老先生就有这样的本事,能从历史中去创造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读者非常愉悦的去阅读,而且还带来一个很棒的体验。但是今天李夫子觉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尝试把一个个精彩故事中的细节再给它还原成本来的历史,觉得倒也是蛮有趣的,所以也很感谢大家能跟我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各位小伙伴也可以留言分享你自己知道的金庸小说中的真实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朱元璋为何定国号“大明”?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已道出背后深意2020-06-25 19:57:53 来源: 啊珊  举报

分享至



明朝曾一度号令天下,对明称臣的潘邦之多,史无前例,即使远在东非的国家,也无不仰慕明朝声威,雄伟的宫殿和帝国的权威使人们相信,这里就是世界和宇宙的中心。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出生布衣,却能将君王权力发展到极致,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曾出现在影视剧《倚天屠龙记中》,是明教反对元朝的一个首领,后来独揽明教大权,一统天下,但明教势力盘根错节,百姓根基深厚,朱元璋虽贵为天子,依旧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以“大明”为国号,以敬明教,安抚人心。


这是影视剧中“大明”国号的由来,那么“大明”这个国号到底有何深意呢?
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下明教的由来。
明教也称作摩尼教,公元三世纪建立,摩尼是“救世主”的意思,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原,当时是唐为了笼络回鹘,回鹘是相信明教的少数民族。
唐灭回鹘后,摩尼教就不再受到重视了,但很多受苦百姓,经常会打着明教旗号,打着“弥勒降生,明王出世”这样的口号反对朝廷,所以明教被打入地下。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摩尼教成了百姓反抗腐朽统治的精神支柱,传播广泛,根基深厚,百姓希望能有救世主出现推翻元朝腐朽政权,结束残酷压迫与剥削。


弄清楚的明教的由来,再来探究一下国号到底有什么意义。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祭天祝文:唯我中国人名之军自宋运高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国,为天下诸主,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从祭文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定的国号是:大明,这个大明与明教有关吗?
从一般字面意义上讲,“大明”是向世人表示在历经了元末一场大动乱后,黑暗统治不复存在,万物复兴,新王朝的建立是光明世界的到来,从此天下大明。
不过他也确实和明教有关系。
明教有明王出世的传说,主要的经典有大小明王出世经,在当时中国明教经过五百多年秘密的传播,明王出世成为民间所熟知所深信的寓言,群众根基深厚。
这传说又和佛教的弥勒降生说混淆了,在佛学里,阿弥陀佛被描写成诸佛光明之王,弥陀降生也成了明王出世。
在早期元末起义中,弥勒教和明教,白莲教掺和在一起,才有了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起义口号,这样,弥勒佛和明王成了元末社会里,二为一体的救世主。


自称明王出世的韩山童,倡导红巾军起义,他的儿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朱元璋原是小明王的部将,害死小明王,继之而起,国号也称大明,这里面本身含有暗指自己就是明王出世的意思。
他的军队里不是郭子兴的部署就是小明王余党,还有天完政权和汉政权的降将。
总之,大都是明教徒,国号大明,第一表示新政权还是继承小明王这一系统,所有明教都是一家人,共享太平富贵,第二告诉人,明王在此,不要再搞这一套花样子。
另一方面,朱元璋部下儒士系统庞大,这一国号的采用,也使儒士方面感觉满意,就儒士方面说,传统文化中,明是光亮的意思,是火,分开是日月。
古礼有祀,大明有朝,日,夕,月的说法,几百年来,大明和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无论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为历代皇家所看重。
儒士们也喜欢这个说法,新朝是起于南方的,和以前各朝从北方起事平定南方的恰好相反。



  • 符合阴阳五行学说。

南方是火,为阳,神教是祝融——色赤,北方是水,属阴,神是玄冥——色黑。
元朝建都北平,起自更北的蒙古大漠,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不是恰好吗?
历史上的宫殿名称有大明宫大名殿,古神话里朱明一名词,把国姓和国号连在一起,尤为巧合,因此儒生这一系统也赞成有这国号。


一些人是从明教教说,一些人是从儒家经说,都以为合适,对劲,在争取民意上有很强的说服力。
从朱元璋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他年轻时做过和尚,信奉佛教,有可能是从经文中截取“大明”二字为国号,与他而言,也是对自己出生佛门最好的表征。

大明这个词出自《大阿弥陀经》中的一段话,佛言:阿弥陀佛光明明丽快甚,约殊无极,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而为诸佛光明之王,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

试想自古以来,有和尚而取得天下的只有他一个,如果真有佛经上说的,诸佛光明之王降世,那么这个明王,不就是他本人吗?


所以起国号大明再合适不过了。
总的来说,朱元璋取“大明”为国号是顺应天时和安抚人心,说到底是为了巩固政权统治,也许是这个名字取得好,明朝维持了三百年的气数,是当时一流的强国,享受万国来朝的尊容。
明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以至于到现在大明之魂魄依然存在,而大明的精神依然不死,流淌于华夏子孙的血液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9: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先:老词人的风流韵事,苏东坡让其流传至今
老刘tdrhg 2017-09-10   |  11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作词工巧方面,柳水算是宋朝第一人了,但在当时,很多人将张先与他放在一起,二者甚至处于齐名的地位,由此可见,张先的词坛地收位也是不一般的。很多才华卓著的人都是在少年时期显露峥嵘,比如而曹植、王勃、白居易、苏轼等等,鲜少有活到七八十岁还能保持文坛地位,至少绝大多数未能安享天年。张先却是个异数。

《石林诗话》中记载,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别人老眼昏花之际,张先还能风花雪月地写着情诗,单从这一点上,别的诗人词人拍马难及。进入老年岁月有时并不妨碍一个人的大脑的活跃度,而张说,先不但大脑鲜活,也能身体力行,到了八十岁还能纳美妾,实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风流韵事。也张先在耄耋之年(八十岁)娶了一个十八岁的美女为妾。他的好友苏轼等人得知后,前去道贺,并赞叹他得了一个好娘子,不知道有何体出会,张先十分高兴,出口成章: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

只隔中间一花甲。”



正所谓,看热闹的不怕事大。苏轼,听后,连声叫好,当即和诗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轼这首诗摆明了是在调侃张楼“老牛吃嫩草”,好在张先为人虽风流,却也豁达,还哈哈大笑。

当然,张先的文坛地位并不是靠奇闻逸事夺得,更多的还是他的|词作,他的词意含蓄,常常以男欢女爱为题材,情味深婉,构思精巧,同类题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确实不在柳永之下。他因写过“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句子而闻名于世,被人称为“张三中”。后又因常常列举自己平生得意之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也不但坚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后又将最后一句改为“柔柳摇摇,坠|玩根器的轻絮无影”,且三句皆有“影”字,世人称为“张三影”。虽为三影,但他最为著名的还是那首《天仙子):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北宋词人张先,一生诗酒风流,淡泊名利无忧愁
西宫太后说2020-08-09 12:28





“白发对红颜,梨花压海棠”这是苏轼调侃张先时说的话,这句话主要是用来调侃老年丈夫迎娶年轻的妻子。苏轼大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而张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张先,又称子野,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以词闻名天下,与柳永齐名,擅作小令,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作词词意丰富,意象生动,且内在凝练,对后世婉约派词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张先


出生平常,当官晚张先是乌程人(今浙江湖州),他出生在一个平常家庭,“少年学书,贫不能卒业,去而躬耕以为养。善教其子,致于有成。平居好诗,以吟咏自娱;浮游闾里,上下于溪湖山谷之间,遇物发兴,率然成章,不事雕琢之巧采绘之华,而雅意自得。倘佯其闲肆,往往与异时处士能诗者为辈。”这是《齐东野语》中对张先父亲张维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先的父亲张维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但是因为家境较为贫困,所以不得不放弃求仕之路,回家种庄稼。之后张先出生,他的父亲张维亲自教导他读书,在父亲的教导和管束下,张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颇有才学。
《齐东野语》


张先虽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却大器晚成。四十多岁的他才考上进士,而与他一同考中进士的欧阳修当时只有二十三岁,可见他的仕途开始得很晚,张先的仕途虽开始得晚,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却是顺利的,他深受主考官晏殊的赏识,考中进士后任嘉禾判官,之后的他做了十二年的官,他的官位虽没有多显赫,但是却安然闲适,政绩不算突出,却也乏善可陈,张先官位不高可能与他自身性格有关,他淡泊名利,并且心思都在舞文弄墨上。治平元年,张先辞职,告老还乡。
有关欧阳修的画


绰号“张三影”的由来张先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在一次宴会上,客人对张先说:“你的词作《行香子·舞雪歌云》中有曰‘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这句词深受大家喜爱,并且大家都称你为张三中呢。”张先听闻后,对客人说到:“那为什么不叫我张三影呢?”客人十分困惑问:“为何?”张先答到:“我的作词中常用影字,叫我张三中还不如叫我张三影。”张先用影字的确很多,他的词作中影字总共出现了二十九次,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三次,《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声转辘闻露井》中的“日,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的“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从这之后,世人都称他为“张三影”。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交友甚广张先靠着他在作词上的名声与为官经验,他结交到了许多好友,像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等人都是他的好友。“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这是出自于张先赠晏殊之词《碧牡丹·晏同叔出姬》,张先与晏殊的年纪就相差一岁,但是两人的身份地位却是截然不同,晏殊是当朝的大宰相,而张先只是一个小官,按理说身份差距太大的两个人成为好友的可能性很小,而这两人却不一样,晏殊这个人十分爱才,在看到张先的文章后,就十分欣赏他,还经常相邀一同饮酒作赋。
晏殊


张先与欧阳修是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两人的因此结缘,张先的年纪长于欧阳修,并且他在考中进士以前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他的词作已经在文人圈里流传开来了,欧阳修非常喜欢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中的“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这一句词,欧阳修知道张先与他一同考中进士后,便开始想办法与他结识,张先在得知欧阳修喜欢他的作词之后,主动去拜访了欧阳修,欧阳修得知后急急忙忙的出门迎接,竟连鞋子都穿反了,这件事被后世称为“倒履相迎”。张先与苏轼是忘年交,他们两人相差四十六岁,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亦师亦友。张先对文人十分欣赏,也十分喜欢结交后辈,而苏轼与张先性格相像,都是十分豁达宽厚之人,不拘泥于世俗,他们两人的友情可谓是一见如故。
苏轼


桃花运旺盛张先的一生中桃花运十分旺盛,他的一生中交往人数十分多,有庙庵尼姑,红尘歌姬,良家女子,绝世名妓等等。在张先年轻时,他家附近有座尼姑庵,张先与里面的小尼姑看对眼了,两人经常偷偷幽会,入了佛门的尼姑怎能坠入凡尘呢?他们相恋的事情被尼姑庵里的老尼姑知道了,随即断了两人的来往。之后两人在夜里偷偷相会,之后由于张先要进京赶考,张先为小尼姑写了一首词《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至此张先与小尼姑的缘分就此结束。
张先娶的小妾


张先之后入朝为官,既是文人又是官,而且为人也十分风流多情。他当上官之后,经常与朝中好友一起去烟花之地,而他文坛大佬的名声也十分受歌女官妓的欢迎,因为如果张先能够为她们作词一首,那么她们的名声会大高一截。张先的风流韵事很多,除了在烟花之地遇见的红颜知己,还在宴会中邂逅佳人,他的最后一次风流在他八十岁时,他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女子为妾。在当时的封建这种年龄差太大的两个人在一起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但是张先不顾世俗的看法,大设宴席娶了这位小妾,当时好友苏轼为了恭贺好友大喜,便作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大婚图


张先的一生潇洒风流,他以88岁的高龄逝世,这在古代是罕见的。张先能够活那么久因为他自身的豁达,他为人洒脱快活,对名利又极为淡泊,他的好友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名声远扬,而他在后世几乎不出名。张先正是因为他的淡然处世,不被世俗所扰,功名所恼,所以他自然是没什么烦心事,心情自然愉悦,活的自然就更久。


北宋张先的传世名词,藏着一段风流韵事,词人私会尼姑写下绝唱
播报文章




搞笑洁华街边美食
关注


2019-12-02 06:15







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古代社会,文人对美女的偏爱,一直都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诸如描写女子美好的体态,以女子口吻抒发相思离愁等等。在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流行,文人士大夫在男女情事上也相对开放很多。
但多数文人碍于封建伦理道德,在男女关系上大多还是止于对“美色”的欣赏与赞叹,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交流。然而,也有一些文人对美女的爱好超越了伦理道德的底线,甚至有些令人不齿。例如北宋著名词人张先,就是一个因“好色”而出名的文人。元稹最纯净的一首诗,不谈情不说爱,却感动了很多人,惊艳千古


作为一个文人,张先的词写得很不错,与柳永齐名。但在男女情事上,张先的行为确实有些令人不齿,据传他80多岁时还取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妾。他对美女的爱好,已经不止于欣赏,更多的还是情欲上的放纵。例如他的这首《一丛花令》堪称宋词坛的绝唱,却也是宋代词坛最美的一首偷情词。全词如下:


这首词唯美深情,历来为后人盛赞,但其背后隐藏的却是张先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传说,他年轻的时候, 在京城一座寺庙礼佛时,偶遇一貌美小尼姑,霎时怦然心动。于是,张先便使劲各种花言巧语,赢得小尼姑芳心,夜夜与之私会。
后来,二人私情败露,被迫分手。临别时, 张先对小尼姑不胜眷恋,于是写下了这首《一丛花》寄托情意。这首词写成以后,轰动京城,连当时的领袖欧阳修都对其赞叹不已,还送给张先一个“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


整首词是站在女子的角度,描写情郎离去后,抒情主人公内心的万般相思与忧愁。上阙写离别场景。开头一句劈空而来,省去了此前的许多往事,深沉感慨。女子对情郎思念日久,可是再多的情话都化为一句“登高望远无时穷”了。
而后,词作列举了一系列的意象:柳絮、离愁、东陌、嘶骑,为读者塑造出了一幅暮春送别的忧伤景象。柳絮翻飞,犹如女子的情思;情郎骑马而去,只留下女子痴情凝望的身影。上阙以“离别”为中心,处处写愁,处处含情,唯美深婉。


下阙写离别后的情景。词作通过几个场景的转换,以离愁为线索,形象地塑造出了一个深陷忧愁中的痴情女子形象。她思念情郎,愁绪满怀,一个人孤独地在院落中徘徊。她走过小桥,看到成双成对的鸳鸯,心情却愈发忧愁。于是,她转回画阁,一个人在房间里呆着,直到斜月爬上帘子。
这些景物描写中透着深深的孤寂感。主人公与情郎离别后,茕茕孑立,无比孤独寂寞。在无数个凄凉孤独的夜晚,女子辗转难眠,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过往的情感,心中伤感极了,在词作最后,她怀着深深的恨意,想到自己的命运还不如飘零的桃花杏花,一片自伤自怜。


在宋代词坛,张先是以写艳词出名的。他的那些描写艳情的词作大都感情淡薄,空有其表。可是这首词却充满深情,感人肺腑。我想,即便这首词写的是他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然而那时的他确实也是付出了一片真情的。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4 00:43 , Processed in 0.1666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