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大舜之正裔+羲皇上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转载]红边杂谈·“大舜之正裔” (2017-03-24 16:08:43)
标签: 转载        分类: 红楼梦研究转载
原文地址:红边杂谈·“大舜之正裔”作者:通灵唯心

《红楼梦》庚辰本第六十三回贾宝玉将戏子芳官改名为“耶律雄奴”,接着有这样一段议论:

  “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

   这段话如果在今天说,绝对有民族歧视的嫌疑;在《红楼梦》创作的时代,也是大犯忌讳的,这恐怕是程本系统将它删去的原因。并且其中有些说法违背历史事实,战国以后匈奴生活地区在远古属红山文化圈,那里的居民盛行女神崇拜,考古文化表现“有祀无戎”,是个非常温和的民族。很多历史学家以为匈奴是被商朝赶到北方的夏遗民后裔,所以匈奴人曾建立大夏政权。至于生于诸冯(在今潍坊诸城境内)的大舜,从姓氏学上不仅不是清朝爱新觉罗氏祖先,也不是明朝朱氏祖先。
   满族最早的祖先是肃慎(亦作“息慎”),而在虞舜时代,肃慎就已存在。《大戴礼记·少问篇》:“昔虞舜以天徳嗣尧……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來服。”《国语·陈语》:“仲尼在陈,有隼集於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陈侯向孔子讨教,孔子说“此肃慎氏之矢也”,并讲述武王克商后曾将肃慎氏之贡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陈”,而“分异姓以远方之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之贡。”周武王长女之婿,陈国开国之君虞胡公,正是“大舜之正裔”!历史上满族与大舜及其“正裔”因缘稠叠,但在《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肃慎之正裔已不效顺中华,而为中华“亡天下”之大害罪魁,《红楼梦》“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其寓意实耐品味。
   远古山东先民创造的东夷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东夷圣君尧、舜、禹也是封建社会主流文化儒家道统的真源正脉,《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这里的“东夷”是古族概念或方位概念。与史书中称肃慎之“东夷”,和明人称东北的满族人之“东夷”或“东虏”,绝对不是一回事。
  《说文》:“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段玉裁注:“……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按:天大、地大,人亦大。大象人形,而夷从大,则与夏不殊。夏者,中国之人也。”其实夏朝就是东夷人建立,夏朝前期的都城斟灌、斟鄩就在今潍坊境内。直到少康中兴后才逐渐向中原迁徙。最早赋予“东夷”以贬义的,很可能就是由东夷分裂、播迁出去的东夷后裔。且不说反目之友,其怨必深;决裂之交,其仇必切。人类的虚荣心也会自然而然产生这种厚此薄彼的偏见。清代迁居关内,把他乡当故乡的满族人,对生活在“龙兴故里”的本族人,就瞧不起;近现代闯关东的山东人,淘得几钱金子,收得三五石黄豆,有时便自傲故里之人,称之为“山东穷鬼”。
  宋遗民郑思肖《心史》中有《古今正统大论》一文,曾批驳孟子之语:“《孟子》曰:舜、文、东夷、西夷之人也。《史记》曰:舜,冀州人也,黄帝之子昌意七世孙。且文王之先尝避狄难矣,未可遽以东夷、西夷之说而论舜、文也。舜、文,大圣人,岂可执东夷、西夷之语,例论后世夷狄也哉!”没有从词汇演变的角度来理解孟子之“东夷”。清朝雍正帝在《朱批奏折》、《大义觉迷录》中反复引用《孟子》舜为东夷之人的话,以驳斥吕留良等“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的观点,更是偷换概念。《孟子·滕文公》明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何尝许夷狄得志行于中国。《红楼梦》七十三回贾宝玉于《四书》之《学》、《庸》、二《论》,连程朱“小注”也背得出,只有上下《孟子》“夹生”,可能也与此有关。
分享:
0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439)┊ 收藏(0) ┊转载原文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转载]破解“卍夀”之谜
后一篇:[转载]从书中提及的文人和作品看《红楼梦》的成书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鲁迅+】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转载]鲁迅是如何评价《红楼梦》的? (2017-02-02 22:12:22)
标签: 转载        分类: 红楼梦研究转载
原文地址:鲁迅是如何评价《红楼梦》的?作者:211室老七
鲁迅是如何评价《红楼梦》的?



   鲁迅一生既博览群书,读的多,又多发议论,写的多,在其文章中多次谈及《红楼梦》,涉及到《红楼梦》的作者、书中的人物,以及对该书的整体评价等。现将鲁迅关于《红楼梦》的论述略作梳理,以期与同好交流。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

   

   在1924年3月3日校订完毕的《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单列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以论述《红楼梦》。鲁迅采信了胡适的考证,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

   乾隆二十七年,子殇,雪芹伤感成疾,至除夕,卒,年四十余(一七一九?——一七六三)。其《石头记》尚未就,今所传者止八十回。

   至于通行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清人俞樾在其《小浮梅闲话》注中说:“《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兰墅是高鹗的字,按照俞樾的说法,后四十回的作者即是高鹗。对于俞樾的这一说法,鲁迅没有提出异议:

   殆胡适作考证,乃较然彰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著书西郊,未就而没;晚出全书,乃高鹗续成之者。



关于后四十回续书的成败

   

   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究竟是狗尾续貂,还是基本继承了曹雪芹的原意,一直是红学研究争论的热点。对此,鲁迅的观点如下:

   (高鹗)补《红楼梦》当在乾隆辛亥时,未成进士,“闲且惫矣”,故于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然心志未灰,则与所谓“暮年之人,贫病交攻,渐渐的露出那下世光景来”(戚本第一回)者又绝异。是以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

   在鲁迅看来,曹雪芹写前八十回的时候,家道衰败,贫病交攻而至于举家喝粥的地步,故而书中弥漫着萧条没落的气息。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时候,仕途坎壈,还没有中进士,也正值人生不得意之时,与曹雪芹有相似之处,因此他续写的后四十回,与曹雪芹所写的前八十回,在总体的格调上有“相通”之处。

   但是,高鹗续书的时候,终究还没有陷入最后的困顿或绝望,故而他才会写到贾兰和贾桂中举,贾家又重新振兴,这是有悖于曹雪芹的原意的,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已经暗示了贾家最后的结局是彻底的衰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内容

   

   在《清之人情小说》一文中,鲁迅列举了前人关于《红梦里》主题内容的几种论断,如陈康祺所主张的“纳兰性德家事说”、王梦阮所主张的“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蔡元培所主张的“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对于这些说法,鲁迅逐一进行了反驳,认为皆不足信。

   鲁迅所主张的是,《红楼梦》乃曹雪芹的一部自叙:

   殆胡适作考证,乃较然彰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著书西郊,未就而没……                              ——《清之人情小说》

   由此可知《红楼梦》一书,说是大部分为作者自叙,实是最为可信的一说。

                                                  ——《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关于《红楼梦》的写作技法

   

   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和《清之人情小说》中,鲁迅对于《红楼梦》的写作技法有两段较为集中的论述: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其著名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类型,扁平型人物的性格较为单一,如中国京剧中的杨子荣,圆形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多面,如阿Q,既有朴实的一面,也有滑头的习性。在《红楼梦》之前的中国小说中,人物形象多是扁平型的,好人浑身都好,坏人浑身都坏。鲁迅认为,《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方面,突破了之前小说的弊病,其中的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标签化的形象,而具有了复杂性,如贾政,既有卫道士的虚假,也有对宝玉发自内心的舐犊之情。



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

   

   《红楼梦》中人,鲁迅言及最多的是贾宝玉:

   宝玉亦渐长,于外昵秦钟蒋玉涵,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女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清之人情小说》

   在我的眼下的宝王,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集外集拾遗》

   鲁迅自己曾经历过“从小康之家陷入困顿”的人生变故,在他看来,《红楼梦》也是一曲家族没落的挽歌,只是在整个贾府中,唯一清醒的只有宝玉,只有他看出了繁华背后无可避免的衰亡。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将来的命运,在与朋友、姊妹和侍女们交往的时候,宝玉一方面秉持了单纯的人道主义,与他们平等来往,一方面又为他们以后的结局而忧心忡忡,“忧患日甚”。或者说,贾宝玉愈是喜爱大观园中的众儿女,也就愈为她们注定的悲惨结局而痛心,而“心劳”。



   另一位女主角林黛玉,也曾被鲁迅多次谈及:

   倘若白昼明烛,要在北京城内寻求一张不象那些阔人似的缩小放大挂起挂倒的照相,则据鄙陋所知,实在只有一位梅兰芳君。而该君的麻姑一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确乎比那些缩小放大挂起挂倒的东西标致,即此就足以证明中国人实有审美的眼睛,其一面又放大挺胸凸肚的照相者,盖出于不得已。 我在先只读过《红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为她该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象一个麻姑。                             ——《论照相之类》

   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媒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梅兰芳的《黛玉葬花》是京剧中的经典,但在鲁迅看来,那只是“男人扮女人”,故而才会对梅兰芳所演的黛玉颇有微辞。对于《红楼梦》中的黛玉形象,鲁迅似乎也没有正面的评价,而认为她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写于1930年,批驳的是梁实秋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其时的鲁迅已经接受了所谓的阶级学说。在他看来,焦大之所以不会爱上林妹妹,是因为焦大属于贫苦阶层,而林妹妹无疑是有钱阶层的娇小姐。



其他的经典论述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王,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集外集拾遗》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伪自由书》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婊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象《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象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  

                                             ——《上海文艺之一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红楼梦+冬至】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陈林】红楼梦“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何年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01-20 14:28:13)
分类: 红楼梦研究转载
红楼梦“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何年



《红楼梦》第十一回明确写到了一个特征历日,当年冬底,秦可卿已经病入膏肓,“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这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给了索隐附会者一个大展丰富想象力的机会,网络论坛上的无赖也企图以此混水摸鱼。



在这个问题上,索隐附会的代表人物是王以安和颜采翔。


王以安所撰《红楼梦引》之《崇祯之死》称:


第查《石头记》流传同期史上合符“十一月三十冬至”记载者,自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上溯为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再上为崇祯四年辛未(1631),更上则为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巧是崇祯十七年恰是壬午年“十一月三十冬至”后的第三个年头,显然作者是借可卿之死叙述崇祯殉国惨况。


颜采翔著《红楼醒梦》认为“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的是1642年,秦可卿之死是隐射死于1643年的皇太极。第七章《入关前夕》之第三节写道:


凤姐戏贾瑞这年的冬至,书中明确说是十一月三十日,而洪承畴战败降清的一六四二年,却又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而且还是自一六三六至一七七一年止的,唯一的一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虽然新红学家不肯承认此一冬至是写实,可是我却认为,此一冬至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坐标,而且还是研究此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出发点。


第八节又写道:


如果将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视为写实且据之推算,秦氏死于一六四三年,与皇太极卒年相同。这也说明,秦氏当影皇太极。


索隐附会者的本质特点就是“大胆假设,没有求证;胡牵乱扯,不讲证据”。王以安和颜采翔一个讲“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借可卿之死叙述崇祯殉国惨况”,一个讲“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用秦可卿之死“隐射死于1643年的皇太极”,到底哪个是对的呢?这样绝对矛盾的结论,只能表明:要么一对一错,要么二者皆错。


我首先注意到并且强调的是一个基本事实: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上溯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其间没有任何一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为了慎重起见,我特别查证了郑鹤声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从1643年到1812年的历日表,的确没有哪一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自从我的学术论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于2005年在新浪连载,并于2006年正式出版以来,新闻界败类、安徽颍州晚报社的无赖陈传坤对我的论文进行了大肆剽窃、篡改,并且伪造历法数据,散布所谓“红楼叙事背景在乾隆年间”以及“《红楼梦》作者是乾隆之子永瑢”的无耻谬论。无赖陈传坤据以“立说”的几个荒唐至极、可笑可鄙的论据,其中之一就是“清代朝贺始于乾隆三年”,另一个就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的是“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所谓“清代朝贺始于乾隆三年”根本不值一驳,那么乾隆十年(1745年)是不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呢?当然不是!


郑鹤声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载着乾隆十年(1745年)的冬至是“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历1745年12月21日,见下图):



http://img.bimg.126.net/photo/s7 ... 102174752359403.jpg


俞平伯查道光、同治年间的《万年书》,乾隆十年冬至交节时刻书上记明是:


十一月大,二十九日丙申,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
(俞平伯:《〈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第23页。)


既然上述资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记载的是“二十九日冬至”,为什么会变成“三十日冬至”呢?问题就出在“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这句话的理解上。


对于我来说,这个交节时刻给我的第一直观印象就是1745年12月20日23时~24时之间,因为按常识、按通常的理解,某日的子时就是前一日的23时至当日的凌晨1时。我根本不会把“夜子初二刻八分”理解为1745年12月21日23时~24时之间,因为按通常的理解这个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三十日”。如果是“十一月三十日”子时交冬至,清代《万年书》和郑鹤声的历表上怎么可能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地称“二十九日交节”呢?万万没有可能!


查华中农业大学刘安国先生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时间科普网站制作的“日梭万年历”,我首先注意到的也是交节时刻:23时41分。我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1745年12月20日23时41分,即“十一月二十九日”的“子初”。



http://img.bimg.126.net/photo/6n ... 102174752359402.jpg


可是,无赖陈传坤死缠烂打地引用俞平伯的谬说来论证:乾隆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子初交冬至,就是十一月三十日子时交冬至。


俞平伯在《〈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一文中是这样理解的: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十一点三十八分交冬至,历家因未交子正,精密地写作二十九日夜子初,若按一般说法,交了子时便要算第二天,故不妨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
(俞平伯:《〈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第23页。)


我的第一印象,当然是俞平伯理解错了,即将凌晨的子时理解为当夜的子时。但为了慎重起见,我又仔细查了“日梭万年历”和一个法国网站的万年历。前者明确指出:1745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23时41分;后者则明确指出1745年12月21日星期二23:25:07冬至。


难道是我大错特错了吗?!难道俞平伯和无赖陈传坤歪打正着了吗?!


我再一查历法知识,才知道我的理解、俞平伯和无赖陈传坤的理解都错了,但是有一点确凿无疑:1745年冬至就是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而绝不是在十一月三十日。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就明确谈到了子初交冬至应该如何划分日期的问题,并且谈到大名鼎鼎的洪迈如何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常识性错误。赵与时写道:


历家以冬至为一岁之首。冬至者,建子月之中气。故子时初四刻以前系今日,正初刻以后系明日,盖一理也。今《太史局历》,每节气在子初,则书其“夜子初某刻”以别之,其来尚矣。


各位看清楚了——子时初四刻以前系今日,正初刻以后系明日——这就是乾隆十年“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必定被划在十一月二十九日,而非十一月三十日的根本原因!


不要说“红学才子”俞平伯不懂这个道理,大名鼎鼎的洪迈也不懂。赵与时写道:


绍熙二年正月三日壬子,其夜子初立春,洪文敏以札子白庙堂云:“日辰自古以子时为首,今既子时立春,则当是四日癸丑。”谓太史之误,其实不然。


洪迈不懂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子时初四刻以前系今日,正初刻以后系明日”的历法规定,竟然向皇帝老子告御状,说太史错了——跟专业的叫板,能有好果子吃吗?!


我错了吗?我的确错了——把乾隆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理解为1745年12月20日23时~24时之间。


俞平伯和无赖陈传坤错了吗?当然也错了——把1745年12月21日23时~24时冬至理解为“十一月三十日子初”交节。


错误的后果谁严重?尽管我理解错了,乾隆十年冬至仍然铁板钉钉地是在“十一月二十九日”,而绝不是“十一月三十日”。俞平伯和无赖陈传坤就不一样了——无赖陈传坤的错误再一次导致了他“红楼背景在乾隆年间”谬论的全盘垮塌!


最后一个小问题:红楼梦“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究竟是何年?



《破译红楼时间密码》已经做出了全面细致的回答——在现存120回小说《红楼梦》情节之下,隐藏并暗示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按照《破译红楼时间密码》的推定,“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在丁酉年(1717年)。


这一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十一月二十日(阳历12月22日星期三)冬至。《破译红楼时间密码》详细讨论过,小说作者曹頫有改动数字笔画以隐瞒真实时间的“作弊”手法,因此可以推断:


“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正是隐射丁酉年(1717年)。


(关于《红楼梦》真实叙事年代序列的简洁推定,可参看《中国最大学术丑闻“红学”全面崩盘——概述陈林的红楼梦研究成就及其划时代意义》一文。)



(好了)



分享:
3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626)┊ 收藏(0)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楼梦》五种书名创意都来自梁武帝《河中之水歌》
后一篇:[转载]薛宝琴怀古诗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牙牌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12-25 02:03:48)
标签: 转载        分类: 红楼梦研究转载
原文地址: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作者:智析仁辩
[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
铁锁练孤舟(薛宝钗:处处风波处处愁)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上接樱桃九熟(史湘云:御园却被鸟衔出)。请看原著: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鸳鸯道:“左边是‘长三’。”“长三”是指上下都是三点的骨牌[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以三喻“燕”是六法之象形、会意。两个三交错排列,比翼之鸟的形象挺鲜明。诗词中多以双燕象征夫妻关系,多少也暗示了宝钗心中的想法。借此透露宝钗宝玉会双宿双飞,唧唧私语,恩爱有如梁上的一对燕子。“双双燕子语梁间”是用宋代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改字而成的。这句指向宝玉。第三十七回有宝钗的话:“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又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因此,“梦里闲”就是宝玉某些“闲散”情节的灵感来源。“杖藜携酒看芝山”一句指向了他日后的漂泊与出家。

   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就是“长三”牌[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荇菜根在水底,叶浮水上,顺风逐波如翠带飘动,因此以长三喻“水荇”是六法之象形、会意。有人认为也用来形容宝钗在婚礼上,满头珠翠,全身飘带。“水荇牵风翠带长”用杜甫《曲江对雨》诗原句:“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着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节选)本是风吹水荇,诗人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似乎这“水荇”也难耐乏人问津的寂寞,欲招揽清风一缕与之共话沧桑。在这里是指向了妙玉,“花着雨”、“燕脂湿”和“晚色静年芳”暗合妙玉最终无法摆脱世俗,身份暴露、走入红尘的结局(终陷淖泥中)。诗中的“芳”字、“脂”字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她同芳官的映射关系和与脂砚斋的莫大关联。

   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三六”是指杂九中上三下六的“平九”[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以三点喻三山是六法之纪数,六暗指青天是六法之会意。六点是“天牌”的一半,所以说“半落青天”。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原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节选)(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诗写“凤去台空”、“长安不见”的怅惘愁绪。这首诗就是凤姐名字和故事情节的由来。她是冰山上的一只雌凤,正合判词的“凡鸟偏从末世来”,“半落青天”和“中分白鹭”指向了她的才干和手段,正合了“都知爱慕此生才”。同时“三山”和“二水”还为曹雪芹带来了“一从二令三人木”——“拆字法”的灵感。而“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正合了“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凤姐末日。

   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这三张牌[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有5个三、1个六,也属于“五子”牌型。六点如一叶孤舟,旁边的五个三像是一条条的“铁索链”,相当形象。“铁锁练孤舟”中的“练”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就是铁链条系着孤舟。宣和谱的原名为“铁索缆孤舟”,三家评本改成“铁链锁孤舟”。曹雪芹有意将宣和谱名中的中性动词“缆”改为囚禁之意的“锁”,用枷锁来强调宝钗不幸的婚姻。

    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五个三既可以理解为铁索,又可以暗示水波。处处风波处处愁自然随口而出。“处处风波处处愁”据唐代薛莹《秋日湖上》诗句“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落日的时候,我在太湖上游船,烟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产生了忧愁。千古而来历史不正如这浩渺烟波笼罩下的水浪一样在浮浮沉沉中远逝了吗,谁会关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中“烟波处处愁”增字而成。“处处风波处处愁”更受明朝唐寅的《题画》诗(二十四首之三):“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雨处处愁。”的影响。两首诗双剑合壁,所以就有了“处处风波处处愁”的出现。在这里,“芦苇萧萧野渚秋”显然是“荒村野店”的景象。所以这首诗是指向了巧姐。后面的诗句指向了她的逃亡结局,“风波”显然比“风雨”更能说明贾府最终的动荡命运。

   [下接“篮子”(林黛玉:仙仗香挑芍药花)]

   [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四:“铁锁练孤舟”为明·钱塘瞿祐《宣和牌谱》第十五谱“铁索缆孤舟:垂杨下系钓鱼船,岑参(原为高适)”。

   明·臧懋循雕虫馆《六博碎金》宣和谱第十五牌“铁索缆孤舟:千条弱柳垂青琐,贾至”。

   明·钟离栖筠子《牌统孚玉》宣和正牌第二十八牌即第一格围绕第二十八牌“铁索缆孤舟:千条弱柳垂青琐(原为锁),贾至”。

   明·翠岩味道斋《宣和牌谱》第十五谱“铁索缆孤舟:溪光万顷漫清秋,山外残阳红未收。渔父归来怕风雨,自将铁索缆孤舟。”

   清·琅槐河上渔人金杏园《重订宣和谱牙牌汇集》宣和谱第十五谱“铁索缆孤舟:垂杨下系钓鱼船,岑参”(五周围第十五谱)。

   清·曹雪芹《红楼梦》牙牌令第四谱“铁锁练孤舟:处处风波处处愁”。

   民国·黄鋈宝研堂《增订宣和谱》宣和谱第十五牌“铁索缆孤舟:江间波浪兼天涌,唐杜甫诗”(五子第十五牌)。

   江苏扬州华宝雷达新浪博客“《宣和牌谱》四方亭擒猴”五子等同第十五谱“W15铁索缆孤舟”,人过五十网《宣和牌谱》“猴谱”图谱大观第十五谱即金凤系列铁索沉江底之第一谱“铁索缆孤舟”。

   李绍泉《中国骨牌高智力游戏》(沈阳出版社)规范型第八类“五子”型。

   沈老新浪博客《六合同欢》“论开牌副”之第二种“五子”。

分享:
0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408)┊ 收藏(0) ┊转载原文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六:“一枝花”
后一篇:[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12-25 02:04:37)
标签: 转载        分类: 红楼梦研究转载
原文地址: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作者:智析仁辩
[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

樱桃九熟(史湘云:御园却被鸟衔出)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上接二郎游五岳(薛姨妈:世人不及神仙乐)。请看原著: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

   鸳鸯道:“左边‘长幺’两点明。”“长幺”是指上下都是一点的“地”牌[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

   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以幺喻“日月”是六法之纪数、比色、象形。两点都是红的,所以用日月并照为喻。乾坤,天地,用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原句:“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节选)安史叛兵攻破潼关,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自己在灵武称帝,即肃宗(诗中少帝),称玄宗为“上皇”。李白诗中安慰在成都(诗题中南京)失去了帝位的玄宗。所以,在这一字面辉煌的诗句下,隐藏着无奈、寂寞和悲哀,与元春后来的命运是完全相合的。

   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还是“地”牌[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

   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以红点喻“花”是六法之比色,上下两朵正在落地,反映了闲花飘落的时空感。“长幺”地牌与“落地”相合。用唐代刘长卿《别严士元》诗原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节选)从“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不难看出,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的远嫁情节。在酒令里,这句话是无声无息、春去花落的意思。但“细雨湿衣”却明显和探春判词中“清明涕送”是相合的。

   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幺四”是指上一下四”的“红五”[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

   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以幺比“日”,以四点红喻“红杏”是六法之比色、象形。用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原句:“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天上仙家的碧桃树沾染着雨露种下,太阳边的红杏倚靠着云彩而栽。我这朵芙蓉长在萧瑟的秋天的江边,但不抱怨春风为何不吹来让我这朵花开一开。)“芙蓉生在秋江上”,明显指向了黛玉的命运。

   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这三张牌[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有5个幺、1个四,属于“五子”牌型。点数加起来共九点,而且全红,比喻“樱桃九熟”非常形象。

   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即“御园〔樱桃〕却被鸟衔出”。樱桃相传为莺鸟所含食,故一名含桃。见《吕氏春秋》提到樱桃“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御园却被鸟衔出”源自唐代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节选)王维诗“颂圣”,所以否定樱桃是“鸟衔”。这里说成熟的樱桃被鸟衔去,是惋惜和落空的意思。“鸟衔出”指向了秦可卿与贾珍的偷情,“频倾赤玉盘”则是玉碎的写法,显然是指向了她的自杀。

   [下接“铁锁练孤舟”(薛宝钗:处处风波处处愁)]

   [转载]文学名著中的宣和谱:《红楼梦》牙牌令之三:“樱桃九熟”为明·钱塘瞿祐《宣和牌谱》第三谱“樱桃九熟:四代五公享茅土,李颀”。

   明·臧懋循雕虫馆《六博碎金》宣和谱第三牌“樱桃九熟:五月荔枝初破颜,鲍防”。

   明·钟离栖筠子《牌统孚玉》宣和正牌第十六牌即第一格围绕第十六牌“樱桃九熟:五月榴花照眼明,韩愈”。

   明·翠岩味道斋《宣和牌谱》第三谱“樱桃九熟:樊素朱唇旧有名,偶来园中见娉婷;折花又喜樱桃熟,枝顶分明似落星”。

   清·琅槐河上渔人金杏园《重订宣和谱牙牌汇集》宣和谱第三谱“樱桃九熟:四代五公享茅土,李颀”(五周围第三谱)。

   清·曹雪芹《红楼梦》牙牌令第三谱“樱桃九熟:御园却被鸟衔出”。

   民国·黄鋈宝研堂《增订宣和谱》宣和谱第三牌“樱桃九熟:九重春色醉仙桃,唐杜甫诗”(五子第三牌)。

   江苏扬州华宝雷达新浪博客“《宣和牌谱》四方亭擒猴”五子等同第三谱“W03樱桃九熟”,人过五十网《宣和牌谱》“猴谱”图谱大观第三谱即地月环系列国庆观焰火之第三谱“二郎游五岳”。

   李绍泉《中国骨牌高智力游戏》(沈阳出版社)规范型第八类“五子”型。

   沈老新浪博客《六合同欢》“论开牌副”之第二种“五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红楼梦》仅仅八十回的终结之谜 (2016-08-12 22:16:20)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人文 史话 杂谈        分类: 人文
第三回宝黛初见,需要注意的是黛玉入贾府一开始并未见到宝玉,因为宝玉”庙里还愿去了”,贾母心心念念的贵客来了,宝玉却是先还愿后才见黛玉,而《红楼梦》最后一回即第八十回竟然又写道宝玉“往天齐庙还愿”,“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

  这宝玉还愿的“天齐庙”大有寓意:

  一,天齐谐音“天启”,是暗示“天启”皇帝,因为黛玉崇祯是从天启朱由校手中接过的政权,故而宝玉玉玺要先见天启还愿后才能与黛玉崇祯见面。

  二是暗示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始于秦始皇的祭天告地的封禅大典。后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后,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为泰山神修的庙就是“天齐庙”。在第七十八回里写完黛玉之影----晴雯之死后,第八十回宝玉“天齐庙还愿”乃是暗示黛玉崇祯亡国,宝玉朱慈炤就是接下来的明朝帝王!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写到“贾琏回道:“妆蟒绣堆、【己夹:一字一句。】刻丝弹墨【己夹:二字一句。】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

  从宝黛初见的宝玉“庙里还愿去了”到第八十回的宝玉“天齐庙还愿”收尾,还有第十七回里的“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这都是朱慈炤在暗示读者:描写“妆蟒绣堆、刻丝弹墨”的“各色绸绫大小幔子”即各大小章回的《红楼梦》总共只公开八十回!



   那么朱慈炤到底完成了一百二十回了么?请看文中的另两处暗笔。



   ----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出了“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我在前面的《妙玉的绝世难题》已经解过了即指“用曲笔隐写满清将朱明政权彻底灭亡并且完全篡改朱明历史的《红楼梦》这本大书有一百二十回”;



   ----最后的第八十回《王道士胡诌妒妇方》里在宝玉焚过纸马钱粮还完愿后,朱慈炤紧接着写道:“王一贴道:“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随后“王一贴笑道:“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庚辰双行夹批:寓意深远,在此数语。】



     脂批特意提醒王道士的话“寓意深远”,那么到底是藏了怎样深远的大寓意呢?



     这在小说的结尾处自称膏药灵验又说如有真药就做神仙的道士王一帖其实就是书中第十二回里出现的给贾瑞看病的声称“管叫贾瑞好了的”的神仙----跛足道士,也就是曾经化名为“王士元”的本书作者朱慈炤!原来“膏药是假”,小说《红楼梦》才是真!



      知道了王一帖的真实身份,那么王一帖说的“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的意思也就明了了,原来化名王士元的王一帖----实为作者的朱慈炤说: “若问我写的《红楼梦》,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总的来说共一百二十回。”



      第四十一回和第八十回无一不是暗示《红楼梦》已经完成了一百二十回!从第三回的以“宝玉庙里还愿”开始到第八十回的以“宝玉庙里还愿”终结,这是朱慈炤暗示读者八十回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轮回,再结合从第十七回的暗示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朱慈炤写完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但是后四十回的结局的公开将会彻底暴露了作者身份和《红楼梦》的主旨,必然难逃满清凶残文字狱的迫害,让朱慈炤和他的不世之作被满清彻底剿杀。为了留存自己的心血,朱慈炤只好忍痛割舍后四十回原本,将《红楼梦》“下欠的四十回”浓缩后再分割藏入前八十回的判词和书中的各处暗示以及脂批的提示中,这就是脂批的【蒙回前总批:叙宝玉烧香是停笔。】所指。这是朱慈炤的迫不得已的不写之写,却为世界文学留下了另一个令人惊叹的断臂维纳斯!





      有人提出高鹗是没有能力续写后四十回的,我没有看过后四十回,因为看到百科词条上介绍高鹗对前八十回做了很多删改,所以也就不打算看他续写的后四十回。但是既然朱慈炤已经写完了一百二十回,那么后四十回就有被高鹗看到的可能,因为高鹗看到了后四十回的原稿,所以才能有了续写的本事,但由于后四十回没有公开,使得高鹗能够对后四十回进行更大更多的篡改。



      朱慈炤因为要借书传史,所以不惜舍弃已经完成的后四十回以保证书中影射内容的纯洁和深刻,这是一种对真相的可敬的坚持。高鹗的篡改,我认为有可能是出于对《红楼梦》的珍爱和婉惜,因为没有明确结尾的作品是不完整的,又有谁能够真正透过表面看到内里的深邃?曲高和寡,更不要提满清可怕的文字狱,为了能够让《红楼梦》流传开来,倒不如将《红楼梦》阉割删改为一部纯爱情故事让它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是一种无奈的遗憾,但从客观上帮助了《红楼梦》的传播。这一点从真正的原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稀有难得就能体会到。虽然我不看被高鹗删改的《红楼梦》,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要感谢高鹗为《红楼梦》广为人知而做出的贡献。



     那么到底是什么逼迫朱慈炤割舍后四十回,又令高鹗对全书进行删改和阉割的呢?

     浅谈朱慈炤写《红楼梦》的艰难环境

  首先是满清的文字狱迫害。顺治四年(1647年),发生清朝第一起文字狱“函可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因藏有“逆书”《变记》而被逮捕,后来流放到沈阳。顺治五年又发生了毛重倬等坊刻制艺案。

  据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卷五《清代文字狱简表》不完全统计,康熙朝文字狱约10起,最有名的就是江南的庄廷鑨的明史案,庄廷鑨是个盲人,因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想著史留世,于是出钱从邻居明朝大学士朱国祯后人处买了史稿,请人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由于书中仍尊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并增补崇祯朝史实,还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 “尚贼”、 “耿贼”,写清军入关用了 “夷寇”等字。结果于康熙二年五月二十六日,为庄廷鑨的《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刻书、卖书、买书的以及当地官吏七十余人,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几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

  其次就是康熙五十年的南山案。戴南山因不满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于是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南山集》并无诋毁清朝的“大逆”之语,仅仅因为书中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就不能见容于满清。康熙下旨将戴名世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戴氏同族人有职衔者,一律革去;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军。其他有牵连的32名官员给予降职罢官处分。整个案件牵连人数多达几百,仅判死刑者就有三百余人。后来康熙赦免了一些人的死罪,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丧命。其同乡方孝标仅因曾提供参考资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因方孝标已死,被开棺戮尸锉骨。方孝标之子谪戍黑龙江,“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

  满清的文化恐怖的政策是一贯的,清初最是残酷。中国史学家顾颉刚形容清朝文字狱在二百多年间基本上没间断:“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其实红楼梦的反清悼明的主旨不能见容于满清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满清丝毫也不能容忍作者朱慈炤的朱三太子的身份!

  太子朱慈烺和朱二太子朱慈炯早已被满清杀害,唯一的朱三太子朱慈炤的存在,仍然时刻挑战着满清统治的正统性,所以满清是极尽所能地全力搜寻诱捕朱慈炤。1699年, 康熙对大学士等说:“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制造宣传攻势收买人心愚弄视听,再加上民间不断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满清更是加大力度不遗余力地搜捕崇祯仅存的四皇子----朱三太子朱慈炤。1708年朱慈炤被捕,清廷九卿审讯之后奏报:“朱三供系崇祯第四子。”

  真的找到了崇祯儿子,那么八年前还信誓旦旦地公开宣传说要世代供养明代后裔的康熙是怎么做的呢?康熙传谕大学士等:“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若尽拿容留伊等之人,恐株连太多。”然后学起了六十多年前的多尔衮的旧招数,拒不承认朱慈炤的身份,朱慈炤本是崇祯帝四皇子,可康熙为了给杀掉朱慈炤找借口,居然撒谎假称崇祯的四皇子已在明亡前早夭!就这样朱三太子朱慈炤作为明代后裔, 非但没能得到康熙所声称的“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的许诺,反而被满门屠戮!而只因正与朱慈炤一起下棋而同时被捕的李方远,虽对朱慈炤的真实身份完全不知情,但仍不能幸免,全家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见《鸡林旧闻录》《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满清的凶残狡诈暴虐卑劣罄竹难书,好在《红楼梦》这本旷世杰作历经摧残还是终于流传了下来,苍天有眼,也终不负朱慈炤的毕生血泪了!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分享:
2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781)┊ 收藏(2)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揭开清流东林党的误国亡国的真相
后一篇:为林红玉和贾芸传情的墜儿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为初见的黛玉取字“颦颦”的深意 (2016-08-08 09:12:07)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人文 史话 崇祯        分类: 人文
女子的字一般是及笈时由家中长辈取,或是由丈夫取,“女子许嫁,笄而字”。宝玉一见面就问黛玉是否有字是为了知道黛玉是否订婚,而宝玉给黛玉取字则意味宝玉对黛玉一见钟情,心中已经定下未来姻缘,暗示两人的木石前盟。

  为何取“颦”字?

  为的是“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朱慈炤引用“东施效颦”是为了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指出黛玉即田妃是如西施一样的绝色,而且田妃也曾犯心口疼,所以才会有许愿仪陇西寺缝制千佛袈裟一事,即今天成都文殊院收藏的“田妃绣彩”的来历;
  第二十八回里又写道王夫人说大夫要黛玉吃“天王补心丹”,“天王”是暗指黛玉的崇祯帝王的身份,而“补心”同“颦”字一样都是影射田秀英犯曾心口疼的历史;


  二是为了在第三十回中讥讽画蔷的龄官乃是效颦的东施丑妇!
  “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朱慈炤不仅明写出“东施效颦”,更又写道:龄官是“金簪划地”,原来龄官是拿着满清“金”画薔!

  不细看的便会被东林党骗了去,误以为他们十八笔画的是朱明“木”,写的是真实明史;误以为东林党文官们对朱明忠心怀念,其实他们是痴情于自己的利益,拿“金”画的是“薔”不是十八“木”,是美化自己、迎合满清的伪明史!脂批的龄官画蔷“梦中说梦”不过是讥讽东林党所自称的对朱明的忠心痴情其实都是骗人的假话罢了!!《红楼梦》正是借梦中的“满纸荒唐言”揭露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东林党文官们的真面目,要将被东林党颠倒的历史再颠倒回来,还原明史真相!

  红楼梦骂东林党文官是人尽可夫的多姑娘、是效颦的东施、是小丑、是文魔!

  悲愤无奈的朱慈炤对毫无气节、篡改历史、欺世盗名的东林党,真是憎恶到了极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分享:
3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1718)┊ 收藏(1)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楼梦》的“乾隆年间创作”的谣言根源和伪证之辩
后一篇:不肯借香的卜世仁家的香料铺子的大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06: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贾政为啥不用沁芳二字?这两个字太残酷了,他不愿意面对
姜子说古书 2023-11-04   |  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贾政为啥不用沁芳二字?这两个字太残酷了,他不愿意面对!

  文/姜子说书

  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红楼梦》故事里,贾政和贾宝玉父子进入石洞,见桥上有亭,贾宝玉为亭子题了“沁芳”二字,贾政觉得十分贴切,赞赏不已。但是,后来贾宝玉提出“沁芳闸”之名,贾政却否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至一大桥前,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何为“沁芳”?便是“花落水流红”一句,说白了就是花儿粉儿落到水里,把水都给染红了,好似鲜血一般,而花儿粉儿恰是闺阁女儿,正合林黛玉的自怜。

  林黛玉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都说十二钗是花神,其实,贾宝玉才是大观园真正的诸艳之冠,他曾经被贾母、龄官等诸人错认成女孩儿,而且有着女孩儿一样的人品,正所谓:“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

  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贾母道:“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不但从小儿在女孩的脂粉堆里长大,而且名号就叫“绛洞花王”,没错,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过是一体两面,这两人都是花王,都是绛珠氏。



  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

  所以,换句话说,沁芳就相当于绛洞花王坠入迷津之中,贾政当然不愿意。更可怕的是,这桥是通外河之闸,这水是外来的水,来自东北雪国之水,薛宝琴口中“昨夜朱楼梦,今朝水国吟”的那个水果满清之水。

  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正应了太虚幻境“孽海情天”四个字,秦可卿和林黛玉为情情,秦家和林家是为情天、高天,甄家是地陷东南之厚地,为风月债与风月宝鉴之月,二爷阵营;薛子为孽,薛家为孽海水国,为风月宝鉴与风月债之风,大爷虫属阵营。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红楼梦》故事里,太虚幻境即大观园,埋香冢即薄命司,省亲别墅正名为天下大观之“大观园”,真名为“孽海情天”,刘姥姥管它叫“玉皇宝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天仙宝镜”。

  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爬下磕头。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

  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大观园是妃子住的地方,那就是皇宫,金为风,玉为月,神仙、圣人之言,对应帝王。木居士与灰侍者之名,是木成灰,朱由检和朱由榔亡国,真真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玉带林中挂,是写崇祯更衣;金簪雪里埋,是写崇祯上吊,以发覆面,金簪落地,遗簪文章。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红楼梦》故事里,“天仙宝镜”这个名字看起来俗气,却实实在在告诉世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那些天仙的另一面,大观园是招手的佳人,太虚幻境便是薄命司里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

  《红楼梦》故事里,沁芳二字,写的是女儿之死,即忠义之士的慷慨赴死,写的同样也是“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贾宝玉对此,还有一段忠义之辨。蹊跷的是,宝玉谈到女儿死,却把死谏之臣和死战之将骂了一通,分明是在说天底下只有闺阁女儿知大义。又突然往自己身上揽,说了一通死得其时的话,都是作者的史笔。



  贾宝玉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细数红楼梦里的金钱羞耻和爱财羞辱,高尚经不起攀比和跟风

对于王夫人来说,赵姨娘是家人,还是奴仆?人类到底是神的仆人还是神的后代

红楼梦:秦可卿和贾母早就劝过王熙凤,可惜她没听进去,最后竟被众人诅咒

晴雯做了什么风流韵事?你听袭人怎么骂她就知道了!暴露真实身份

红楼梦:晴雯裹小脚,李纨立贞节牌坊,都不过是荣国府的炫富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6: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贾探春+王善保家的+三打白骨精?】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红楼梦:贾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后,邢夫人为何又打了她一顿
小涵读书 2021-04-14   |  64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夜查大观园。


  



王熙凤带着王善保家的等人先查了怡红院,后查了潇湘馆,还没到贾探春的院内,贾探春就得到了消息。于是命令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

王熙凤来了之后,贾探春先问何事。王熙凤笑着解释过后,贾探春让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皮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王熙凤看到事情不妙,连忙解释不用查看。

王善保家的倚仗自己是邢夫人陪房,王夫人都对她另眼相看。看到贾探春如此,还以为贾探春是对王熙凤有意见,因此想趁势作脸献好,于是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没想到贾探春反手就是一巴掌。

深夜里的这一记耳光,响彻夜空。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贾探春这一巴掌打了三个人。

一是王夫人,王善保家的加入夜查小组,是王夫人邀请的,她的出现代表了王夫人。

二是王熙凤,她作为夜查小组带头人,贾探春这一巴掌打在别人脸上的同时,也打掉了她的颜面。

三是邢夫人。王善保家的敢试探贾探春,一个关键的原因就自恃是邢夫的陪房。

王善保家的一个人背后站着三个人,贾探春那么聪明,为何还会打她一巴掌呢?

一是嫌她多事。


  



贾探春打过她之后,大怒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贾探春说的非常深刻,王善保家的就是一个奴才,是狗仗人势,专管生事。事实上王善保家的参加夜查本就是一个摆设,但是她却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大家没有点破,贾探春却一下子戳破了这层窗户纸,直接让她颜面扫地。

二是贾探春的身份尊贵。

贾探春的底气为何这么足?除了性格之外,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虽然她是赵姨娘的女儿,但是她的父亲是贾政,姐姐贾元春是皇妃。贾元春非常看重贾探春,省亲的当晚让她负责抄清诗作;贾探春过生日的时候,她早早的派一个太监送来了生日礼物。

对于贾探春的地位,王熙凤早在和平儿谈论时就说过:“倒只剩下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她,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上有姐姐的重视,下有王夫人的倚重,贾探春在贾府里的真实地位其实远远高于众人。此外,贾探春是管家之人,同李纨一起负责管家。

三是贾探春说过要找贾母。


  



贾探春的身份尊贵,邢夫人愚蠢不一定能深刻地体会到,但是贾探春说过的一句话却让邢夫人害怕。

贾探春在打过王善保家的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

贾探春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夜查大观园本来就是背着贾母做的丑事;贾母对于贾探春非常倚重,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里,贾母曾经当众表扬三姑娘是最好的。

贾母是贾府里的老祖宗,贾探春受到她的庇护和赏识,这是邢夫人心里所担心的。所以得知王善保家的的事情后,不仅说她多事还将她打了一顿。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探春向李纨说起此事说道:“今日一早不见动静,打听凤辣子又病了。我就打发我妈妈出去打听王善保家的是怎样。回来告诉我说,王善保家的挨了一顿打,大太太嗔着她多事。”

人是什么,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贾探春打出的这一巴掌,表面上是个性,实际是她背后所有力量的集中爆发。贾探春告诉我们,力量永远不是孤零零的,若要活得有尊严,必须有力量。


  



声明:本文系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关注
undefined
小涵读书
喜欢读书,贩文为生
共 1871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小涵读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宝玉的卧室里为何会有一道暗门? 1个男人2个女人给出了答案
下一篇: 红楼梦:袭人回家探亲,她的母亲为何要急着将她赎出去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6: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善宝家的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王善保家的,《红楼梦》中的人物。邢夫人的陪房,司棋的外祖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王善保家的

性    别


国    籍
中国

亲    人
王善保、司棋、潘又安

出    处
红楼梦


主    人
邢夫人

职    业
陪房

别    名
妈妈

民    族


目录
1简介
2叙述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邢夫人的陪房、心腹,一个仗势压人、庸俗、愚蠢之辈。邢夫人得了绣春囊,命王善保家的送与王夫人。她因园中丫头平日不大趋奉她,心怀怨恨,就乘机调唆王夫人生事。先是乘势告倒晴雯,再则出了抄检大观园的主意。她自以为是邢夫人心腹,又有王夫人的旨意,当晚就带了一伙人一路抄检过去。到了探春住处,竟趁势作脸,拉起探春的衣襟说:"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第七十四回)没想到话音未落,就挨了探春一记耳光,自讨没趣,下不了台。最后,抄检到她外孙女司棋的箱子,竟搜出情书一封,并证明绣春囊也是司棋所有。结果,害人反害己,遭到王熙凤和周瑞家的挖苦嘲笑。她无地自容,只好自己打自己的脸,自詈:"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在人眼里。"(第七十四回)次日,王善保家的挨了打,从此称病在家,无脸见人。

折叠编辑本段叙述
87版红楼--王善宝家的(金淑媛 饰)
87版红楼--王善宝家的(金淑媛 饰)
邢夫人拾到五彩绣香囊后,就让她送给王夫人。她见园中的丫环们不大奉承她,很不自在,趁此机会便诬告晴雯,出了抄检大观园的主意。她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抄检探春房里时,对探春也动手动脚,挨了探春一巴掌。到了迎春房里,从她外孙女司棋处抄出潘又安的情书,使她恨得无地缝儿可钻。事后,邢夫人嫌她多事,打了她一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2:50 , Processed in 0.0646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