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余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 宋 ] 张先
原文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译文
在高楼上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事何时才能结束呢?看来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的了!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我眼前还浮现着你的马儿嘶鸣着,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

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怀着深深的怨恨,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注释
①伤高:登高的感概。怀远:对远方征人的思念。穷:穷尽,了结。

②千丝:指杨柳的长条。

③东陌:东边的道路。此指分别处。

④嘶骑:嘶叫的马声。

⑤小桡:小桨;指代小船。

⑥梯横:是说可搬动的梯子已被横放起来,即撤掉了。

⑦栊:窗。

⑧解:知道,能。嫁东风:原意是随东风飘去,即吹落;这里用其比喻义“嫁”。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360国学
《一丛花令》宋·李从周
梨花随月过中庭。月色冷如银。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妆褪臂闲,髻慵簪卸,盟海浪花沉。洞箫清吹最关情。腔拍懒温寻。知音一去教谁听,再拈起、指法都生。天阔雁稀,帘空莺悄,相傍又春深。
收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宋·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丛花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一丛花令,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张先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的是闺中人春日登楼引起的相思与愁恨。上片写别后愁怀;下片是回忆当年。最后三句借羡慕桃杏犹解嫁东风,叹息人不如物。词中以桃杏喻人,以无情比有情,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一丛花令

创作年代
北宋


文学体裁


作者
张先

目录
1一丛花令
2译文
3张先词作鉴赏
4名句
5赏析
6作者简介
7宋陈亮 一丛花
折叠编辑本段一丛花令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登上高阁眺望远方,怀念远在天边的情郎,这无限的情思何时才能了结?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比恋情更加浓烈。分离的愁苦正像那纷纷乱乱的柳丝,更有那东街上飘飞的白絮,令人心烦意乱。想当初,心上人骑着马儿渐渐远去,一路上尘土飞扬,我到哪里去辨识情郎的行迹! 池塘中春水溶溶,并头的鸳鸯在纵情嬉戏,池南池北,小船儿悠然往返。遥想往昔,心上人登上楼梯,黄昏后,我们在画楼中相偎相依。看如今景物依旧,还是那弯斜月,还是旧日的帘栊。细细品味,离愁别恨竟是如此深重。真不如那桃花杏花,还懂得及时嫁给东风。

折叠编辑本段张先词作鉴赏
折叠感思
此词写一位女子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词的结尾两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折叠释义
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以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时穷"的一种回答,合起来的意思是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的缘故。这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这是挟带着强烈深切感情的议论。以上两句,点明了词旨为伤高怀远,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接下来三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离愁",承上"伤高怀远"。本来是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胸中的离思,使自己的心绪纷乱不宁,这里却反过来说自己的离愁引动得柳丝纷乱。这一句貌似无理的话,却更深切地表现了愁之"浓",浓到使外物随着它的节奏活动,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这里用的是移情手法。而那蒙蒙飞絮,也仿佛成了女主人公烦乱、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千丝"谐"千思"。

上片末三句写别后登高忆旧。尤言:想当时郎骑着嘶鸣着的马儿逐渐远去,消逝尘土飞扬之中,今日登高远望,茫茫天涯,又要到哪里去辩认郎的踪影呢?"何处认"与上"伤高怀远"相呼应。

过片上承伤高怀远之意,续写登楼所见。"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说不远处有座宽广的池塘,池水溶溶,鸳鸯成双成对地池中戏水,小船来往于池塘南北两岸。这两句看似闲笔,但"双鸳"二字既点出对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联想又见出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说"南北小桡通",则往日莲塘相约、彼此往来的情事也约略可想。

下片三、四、五句写时间已经逐渐推移到黄昏,女主人公的目光也由远而近,收归到自己所住的楼阁。只见梯子横斜着,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所笼罩,一弯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这虽是景语,却隐隐传出一种孤寂感。"又还是"三字,暗示这斜月照映画阁帘栊的景象犹是往日与情人相约黄昏后时的美好景象,如今景象依旧,而自从与对方离别后,孑然孤处,已经无数次领略过斜月空照楼阁的凄清况味了。这三个字,有追怀,有伤感,使女主人公由伤高怀远转入对自身命运的沉思默想。

结拍三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说怀着深深的怨恨,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说"桃杏犹解",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而从深一层看,这是由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而造成的,从中显出"沉恨细思"四个字的分量。这几句重笔收束,与一开头的重笔抒慨铢两相称。

折叠编辑本段名句
词中"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句,使作者获得了"桃杏嫁东风"的雅号。张先的许多艳词都是感情浅薄的,而此词却情真意切,无论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值得永远为人称道。

折叠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念远伤怀的情状。上片用倒叙的手法先着意渲染女主人公的愁绪。开首"伤高"二句写登阁远望,以爱怨交织的激情向高天远地提出质问,发泄强烈的伤怀、无穷的悲呼,仿佛自问自答。"无物似情浓",言世间无物能比我之相思情爱更浓,对"情"做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强调了世间唯有情最浓,揭示了女主人公伤怀无穷的原因。下片写相思无奈的"沉恨"和空虚。"双鸳"两句写女主人公登阁所见南北小舟交通的池沼。"池中双鸳"正如当年情侣欢聚爱恋的情景,它引发女子对昔日欢情的甜蜜回忆,也触动她此刻的孤单寂寞的情怀。更难堪者是"黄昏后"的寂寞,当家家夫妻团聚,情侣"人约黄昏后"的欢聚时刻,自己却"梯横画阁",闷坐空闺,当年从画阁竖梯窗下迎候情郎登阁欢会的情事已化为虚空,只剩下一弯冷月斜照窗帘!在极度空虚中,她发出人生之"沉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倾诉了人不如物的伤感。整首词紧扣"伤高怀远",从登楼远望回忆,收归近处的池沼、眼前的楼阁,最后收拍到自身,由远而近,次第井然。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



  

称"张安陆"。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佑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晚年退居湖杭之间。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折叠编辑本段宋陈亮一丛花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桹?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

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着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现在,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曼卿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编辑分类
石延年(994年~1041年),字曼卿,又字安仁,别号葆老子。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祖籍幽州(今河北省涿县),晋代以幽州遗契丹,后举家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卒于京师开封,年四十八岁。石曼卿尤工诗,善书法,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延年

别名
葆老子

出生日期
公元994年


逝世日期
公元1041年


曼卿、安仁

擅长
书法、工诗

目录
1基本简介
2宋史记载
3悼念诗词
4人物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石曼卿早年累举进士不中,宋真宗时录为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石曼卿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不得已就命。宋仁宗时,任山东省金乡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升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

石曼卿为人豪放旷达,不拘小节,他在京城开封时,认识一位叫刘潜的布衣酒友,当时在京城闹市区新开了一家王氏酒楼。一天他和刘潜相约到此饮酒,两人到了王氏酒楼坐下来就喝,一句话也不说。一杯接一杯,一坛喝完再开一坛,喝个没完没了。从上午喝到中午,从中午又喝到下午,喝了足足一整天,竟然没有丝毫醉意,直到日落西山,他们还不肯放下手中的酒杯,把王氏看呆了,还以为这二位是神仙呢。天黑了,两人仍然面无酒色,拱手而别。第二无,此事传遍了京城,说有两位神仙到王氏酒楼喝酒,过了一些时间,大家才知道传说中的两位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刘潜二人。

宋朝时道教进入兴盛时期,宋真宗皇帝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在真源县(今太清宫镇一带)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建太清宫、洞霄宫、明道宫。太清宫为名人佳士游历之处。太清宫旁的隐山风景俏丽,为历代隐士之居,“县东有隐山,高数丈,广袤可六七亩,巑岏起伏,望之常有云气”。“又有隐灵山,亦在县东,其形盘旋磅礴。远视则阴气冥昧,与隐山对峙。” (清光绪《鹿邑县志》)石曼卿才高而未遇,遂饮酒自放,愤世嫉俗,隐山、隐灵山一带便成了他经常游乐的去处。隐灵山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休憩此间,面对遮满视线的翠屏,便会产生融入青绿色彩之间的超凡感觉。传说当I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

石曼卿曾作“太清宫九咏”,范仲淹为其作“太淸宫九咏序”,序曰:

谯有老子庙,唐为太清宫,地灵物奇,观者骇异。历代严护,景概所存。若灵溪,若涡河,九龙井,左钮再升天桧,皆附于国籍,发呼咏歌,而风人之材,难其破的。余友曼卿,将命斯来,实懂宫亊,嗜道之外,乐于声诗,览灵仙之区,异其八物,盖以宫题,而成九咏。观其之意,皆凿幽探秘,破坚发奇,高凌红霓,清出金石,有以见诗力之雄哉!

惜石曼卿所作“太淸宫九咏”已失传。

石曼卿的才气在当时广为人知,众多文人都与他交好,从很多诗文我们可以看出,如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梅尧臣的《吊石曼卿》,蔡襄的《哭石曼卿》等。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石曼卿对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

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折叠编辑本段宋史记载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

累举进士不中,真宗录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延年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延年不得已就命。后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乡县,有治名。用荐者通判乾宁军,徙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太后崩,范讽欲引延年,延年力止之。后讽败,延年坐与讽善,落职通判海州。久之,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同判登闻鼓院。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命往河东籍乡兵,凡得十数万,时边将遂欲以扞贼,延年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既不暇教,宜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又尝请募人使唃厮啰及回鹘举兵攻元昊,帝嘉纳之。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二仙来饮,已乃知刘、石也。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

初,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同使河东,及卒,遵路言于朝廷,特官其一子。

折叠编辑本段悼念诗词
欧阳修作

欧阳修与其是挚友。石曼卿英年早逝,欧阳修曾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等诗文对石曼卿予以深切悼念。

《哭曼卿》诗中说:

嗟我识君晚,君时犹壮夫。

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

轩昂惧惊俗,自隐酒之徒。

一饮不计斗,倾河竭昆墟。

作诗几百篇,锦组聊琼琚。

时时出险语,意外研精粗。

穿奇雾云烟,搜怪蟠蛟鱼。

诗成多自写,笔法颜与虞。

旋弃不复惜,所存今几余。

往往落人间,藏冬摊明珠。

又好题屋壁,虹蜺随卷舒。

遗踪处处在,余墨润不枯。

朐山顷岁出,我亦斥江湖。

乖离四五载,人事忽焉殊。

归来见京师,心老貌已癯。

但惊何其衰,岂意今也无。

才高不少下,阔若与世疏。

骅骝当少时,其志万里途。

一旦老伏枥,犹思玉山刍。

天兵宿西北,狂儿尚稽诛。

而今壮士死,痛惜无贤愚。

归魂涡上田,露草荒春芜。

诗中对石曼卿的诗歌才华、书法艺术作出高度评价,对彼此相识甚晚,相聚无多表示遗憾,对石曼卿的才高不遇,英年 早逝表示了极度的哀痛,“归魂涡上田,露草荒春芜。”则点明了归葬之处,即涡河之畔太淸宫附近。

26年后,欧阳修任亳州太守,真源县是其管辖之地,欧阳修派人为石曼卿修墓,并亲到墓前祭典,作祭文,抒发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其祭石曼卿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於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曰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於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故事
折叠曼卿戏言
《资谈异语》载:学士石曼卿好酒善诗,谈吐幽默。一次,出游报宁寺,马夫疏忽,马受惊跃起,石学士被摔下马来。随从慌忙将他扶起。许多看热闹的人以为他定要大骂马夫了。不料他只是指了指马夫说:“亏得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还不是摔得粉碎?”

“石曼卿善谑,尝出御马,一日失鞍马惊,曼卿坠地,从吏慌忙扶掖升鞍。曼卿曰,赖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岂不跌碎乎?”表示不介意了。自然,幽默,大度。

折叠与石棚山
在石棚西南不远处,耸立着一块大招头崖,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游人休憩此间,面对遮满视线翠屏般的南山,便会产生溶入青绿色彩之间的超凡感觉。传说当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故明代人于古石壁间刻了六个擘窠汉隶“石曼卿读书处”,深入石骨,古朴可爱。

石曼卿,名延年,曼卿是他的字。他生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卒于康定二年(1041年)。他的祖先为幽州人(今北京一带),因避契丹之乱举家南迁,在宋州的宋城(今商丘睢阳区)落了户。

石曼卿有个好友叫范讽,曾任官职,但被人诬告,石曼卿为好友范讽说了几句公道话,也受到牵连,从京城贬到海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手,还有监察当地官吏的职责,又称监州。

石曼卿是当时著名的文章高手,诗人和书法家,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石棚山风景俏丽,又离州城较近,便成了他经常游乐的去处。

石曼卿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事,乃是他那铮铮铁骨和拳拳的报国之心。北宋景祜五年(1038年),西夏王改称皇帝,定国号为大夏,表示他与北宋完全处于对等地位。自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西夏每年对北宋都要发动一两次大规模的军事侵犯,常常把宋军打得大败。石曼卿受命于危难之际,很短时间内,便在河北、河东、陕西等地组织起来几十万大军,开往前线抵御西夏。皇帝因此赏赐他绯衣银鱼,方准备重用的时候,石曼卿却一病不起了。正是:壮志末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石曼卿去世时才四十八岁,当是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折叠传说
石曼卿相传是木芙蓉的花神,宋代盛传在虚无缥缈的仙乡,有一个开满红花的芙蓉城。据说石曼卿死后仍有人遇到他,在这场恍然若梦的相遇中,石曼卿说他已经成为芙蓉城的城主。因众多传闻,以石曼卿的故事流传最广,后人就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曼卿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戒了酒,挂了
播报文章

高晓云空
关注
2021-09-24 12:52
【揭秘】“它”是耳鸣克星,用了以后,一招搞定!耳朵不再响-
【揭秘】“它”是耳鸣克星,用了以后,一招搞定!耳朵不再响-
老中医:痔疮别再乱割了,每天这样做,肛门肉球消失不见
老中医:痔疮别再乱割了,每天这样做,肛门肉球消失不见
血糖高怎么办?没想到就这样降下来了,以后再也不用为降血糖发愁了
血糖高怎么办?没想到就这样降下来了,以后再也不用为降血糖发愁了
导语:唐朝诗人曾经写过一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也是被后代的诗人推崇的妙句。还有很多人把这句诗放在自己的诗句里。有人也喜欢为这句诗对出下联,宋朝时期有一个诗人石曼卿。他的下联是:月如无恨月常圆。很多人都觉得石曼卿对得非常工整,而且他的才华让人惊叹,这也成为了千古佳话。

那么我们就讲述一下,关于石曼卿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与苏东坡、欧阳修这样的人物结交,石曼卿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石曼卿放荡不羁,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个酒徒。他非常有趣,在年轻的时候,石曼卿就中了进士,官服也下发了,可是有人作弊,所有人重考。石曼卿这一次竟然榜上无名。

当时有一些人在喝酒庆祝,差役进来说要收回官服。原本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光明的前途,可是在石曼卿高兴的时候,却告诉他这是南柯一梦。这样巨大的反差,有的人肯定当场就会崩溃。可是他脱下官服官帽,继续喝酒。后来朝廷为了补偿这些人,让他们做低阶的武官。武官的级别非常低,石曼卿也不想入职。

当时有一位大臣非常欣赏石曼卿,并且想劝他留下来。听了他的劝告,石曼卿留下来任职。没多久也混得如鱼得水,因为他学识比较高,所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时石曼卿的家乡被其他人占领,他的爷爷不愿意活在敌人的统治之下,所以带领家人颠沛流离。在那个时候,有很多悲壮的故事,石曼卿也拥有那种豪迈的气质。

在太后把持朝政的时候,当时很多官员都不敢提出质疑,石曼卿官职不高,可是石曼卿却让太后还政于皇帝,他很有勇气。因为这件事让他出了名,当时太后将石曼卿赶出了京城。他的好友范仲淹惦记着他,并且让儿子去看望石曼卿,当时他的儿子惊呆了,石曼卿的父母、妻子相继去世,他没有钱掩埋,所以只能停在家里。

范仲淹的儿子带着麦子,把麦子送给了石曼卿,希望他能够渡过难关。后来范仲淹得知这件事情,他当时就问儿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儿子说,连船都送给石曼卿了,他觉得儿子做得非常对。后来石曼卿再次回到了京城,过得还可以,他就想要报答范仲淹,但是范仲淹却没有接受。石曼卿没有再提过这件事儿。

在澶渊之盟的时候,当时天下存在着危机。石曼卿未雨绸缪,向皇帝谏言,可是皇帝并不听他的,石曼卿只能借酒消愁。总是去东京王家酒楼喝酒,犹如处于旁若无人之境,酒楼其他的人都惊呆了。喝完酒他就离开了,后来东京传开了,说王家酒楼来了位仙人,喝了一天酒,什么也不说,这个人就是石曼卿。

有一次,石曼卿去大庆殿纳凉,当时宋仁宗经过大庆殿,看到有一个人醉倒在这里,还打着呼噜,他就询问这个人到底是谁。当时知道是石曼卿,所以就让他继续睡。就他那一点工资,每天喝酒根本就不够用。他还向自己的老朋友和尚感叹,希望能够畅饮。有一次,和尚领一帮人挑着好酒和绫罗绸缎来拜访他,石曼卿觉得非常疑惑。和尚说是牛老弟孝敬你的。

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想要捐官,所以这个人也是想要混个官位。当时石曼卿就问他家住在哪里?后来他还写了几个字,他与人为善。有一个马夫因为睡着了,让石曼卿掉了下来,摔了个狗吃屎,不过他并不在意。有一次石曼卿去考察,一路饮酒作诗,什么事情都不问。当时同行的官员说用心办差,肯定事半功倍。

结语:可是石曼卿却说,自己不敢不上心,都记在心上。后来宋仁宗劝他戒酒,让他保重身体,为国为民。石曼卿非常感动,就真的戒了酒。可是却因为戒酒得病死了。石曼卿的好友都写了悼念他的诗文。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石曼卿喝酒,皇帝都绕着走,可是戒了酒以后竟然死了。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宋代〕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写一篇祭文来吊祭:

  唉,曼卿!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归于无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气暂时聚合的身躯;那不跟万物同归于尽,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后世的名声。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如此的;那些已载入史书的姓名,就像太阳星辰一样明显。

  唉!曼卿啊!我见不到你已经很久了,可是还能想象你生前时的模样。你意态不凡,光明磊落,又那样超群出众,埋葬在地下的遗体,我猜想不会化为烂泥腐土,应该会变成最珍贵的金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赏析[url=][/url]

  本文是欧阳修在挚友石曼卿去世26年后为他所作的祭文。文章开始说明写作祭文的缘起,接下来先是颂扬石曼卿的不同流俗,“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死后形体虽化,而名声却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彰显后世。复又极力形容荒野坟茔的凄凉景象,千秋万岁之后,或将为狐貉鼯鼪诸类藏身之穴,感叹“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最后明言作者虽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泪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飨”二字作结,哀戚怆恻之情,溢于言表。

  整篇祭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转,作者对亡友的一片挚情笃意,不能不令人动容。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五〇(中华书局2001年版)。祭,一作“吊”。石曼卿(994—1041),名延年,北宋河南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累举进士不第。曾历任太常寺太祝、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等。他非常关心边事,对契丹和西夏之患曾提出谏言。为人作诗,豪放跌宕。欧阳修《石曼卿墓表》称其为人“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并云:“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欧阳修很了解、敬佩石曼卿,因此在他卒后26年,又有此祭墓之作。




简析[url=][/url]

  这篇文章避免了一般祭文的呆板格式,内容不是为死者作平生概括,而是通过三呼曼卿,先称赞其声名不朽,再写其死后凄凉,特别是渲染墓地的悲凉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死者强烈的哀悼之情。全文大体押韵,句式灵活,情调凄婉,体现出作者真挚的感情,亦可见他作为当时文坛巨匠的文字工夫。






欧阳修 [url=][/url]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7篇诗文 ► 1795条名句




[url=][/url]





猜您喜欢



有美堂暴雨

苏轼〔宋代〕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url=][/url]






幽居初夏

陆游〔宋代〕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url=][/url]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宋代〕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出千古名句的“酒怪”,创造了喝酒的行为艺术,他被后世所遗忘
2019-05-20 14:03
宋朝的时候,是饮酒之风最为盛行之时,毕竟宋代开国史,就早已经有“杯酒释兵权”这样流传千古的故事;再加上宋朝本就经济繁华,金陵之地多文人墨客,他们总是以酒为伴,也让整个时代处于诗词美酒之中。在这个时期,也出了一位饮酒的怪人,因为他创造了许多饮酒的独特方式,比如“囚饮、巢饮”等,此人就是石延年,他性格豪爽,终日以酒为乐,与欧阳修是挚友,甚至还对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阕,这次就带你去了解这位酒怪石延年。



01定居宋城,多次落榜
石延年字曼卿,后人多将他称之为石曼卿。他的出身并不是很好,因为他老家的祖籍在幽州,在他出生的那段时间里,正是燕云十六州被契丹铁骑所占领之时,他的祖上无法忍受异族的欺压,所以举家南迁,最后定居在了宋城。尽管他祖上迁到宋城的时间也不短,但是石家并不属于宋城的名门望族,所以他并不是什么官宦世家的子弟。好在小时候也算聪慧,尤其在文人盛行的宋代,他的诗词歌赋也不差。



只是可惜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不知是不是平日里读书不够认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也都没有进士及第。有一次他好不容易中了进士,甚至连职位都给他安排好了,他也已经穿好了朝服,拿到了勅牒,本以为这次能够轻松回家光宗耀祖了,谁知又出现了岔子。原来有人举报这一批人在参加科考时,竟然有人作弊,当时的科考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做毕业是令文人都不耻的事情,这也是为国取士的大事,所以又安排了第二次复试。这次考试结束以后,又有一批人落第,谁知这其中也包括了石延年。



02进士及第,官职被收
当然这次复试重新落第的这些人,在成绩没出来前还是不知情的。他们就依照新科进士的常规,前往兴国寺举行宴会。谁知他们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聚会刚举行到一半,朝廷就派人来了,并不是来抓他们的,而是要求落榜的这些新科进士,将他们的官服和勅牌全部上交给朝廷。这一下有些人就绷不住了,辛辛苦苦考试多年,好不容易进士及第,也好不容易穿上这一身官服,戴上乌纱帽,结果衣服还没穿热就要被收回,那些考生在兴国寺里一顿大哭,点文人知书达理的样子都不要了。



唯独石延年很淡定,他脱下一身官服,仅穿着里边的衣服,与大家说说笑笑,直到这场宴会结束,就像刚才的事没有发生过一样。在离去之时,他还写下了这首《偶成》诗,里面还借用了“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由此可见,此人还是格外开朗豁达。第二日的时候,朝廷或许是觉得对这些莫名其妙被牵连的进士有所愧疚,又或者是觉得这些人可靠多年,好不容易有个结果,就给这些被罢黜的进士,赐予他们三班借职。别人都开开心心的接受了这个9品以下的小官,唯独石延年不肯接受,并且以此为耻,还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来讽刺朝廷。



03接受借职,从头开始
不过后来,他还是接受了这个职位,拎着行李去上班了,有时候写诗不能写太早,要不然还是要打自己的脸。他之所以突然间同意了这个去上班,是因为听了当时,宰相张知白的劝戒。张知白非常欣赏石延年的才华,觉得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这样从科举之路上耗下去,养家糊口都成了难题,听了张老这一番话,他也只能认清现实,从一个卑微小官做起。不过虽然他这个职位低,但是他的工作能力倒也不错。



在京城打杂的这几年,逐步做到了正五品的大理寺丞。只可惜石延年算不上圆滑,当时章献皇太后垂帘听政,仁宗没有掌控实权,他没有分析清楚朝堂上的利害关系,居然在朝堂直言进谏,要求太后将实权归还于皇帝,结果这一番话惹怒了皇太后,他就被贬至海州,担任那里的通判。好在没过多久,皇太后就因为病重而逝世了,拿到实权的仁宗,想起了被贬海州的石延年,又将他召回京城,官职一升再升,直至太子中允。这就是石延年一生的为官经历。



04真正的“酒怪”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他与酒的故事,他喝酒着实是喝出了艺术感。石延年的饮酒方式,就足够令人惊叹。文章开头曾提出过“囚饮”一词,石延年会将自己的头发披下来,弄的凌乱不堪,然后再带上犯人所带的枷锁,脱掉鞋袜,开始饮酒,不得不说这种饮酒方式,确实也有几分自虐倾向,但是这只是其中之一;因为他还有更加荒诞奇怪的“巢饮”,他会站到树上,然后如同鸟儿一样张大嘴巴喝酒,这也就是所谓的巢饮;有时候他还会学白鹤一样展翅,在地上跳来跳去,他将这种饮酒方式取名为“鹤饮”;这些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得亏石延年没有生在现代,否则他这种怪诞的行为,不是进警察局,就是进医院了。



他还有一个能够陪他一起饮酒的挚友,这个人名叫刘潜,这两人的酒量,在当时的京城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爱喝酒的人,特别喜欢和别人比酒量,这两人也不例外。有一次他们去京城新开业的一家酒楼饮酒,他们二人喝酒并不说话,只是从早喝到晚,脸上颜色都未改半分,顿时在京城里名声大噪,二人都被称之为酒仙。还有一次就是石延年被贬海州时,刘潜专门去探望老友,两人就在游船上饮起酒来,只可惜带上船的酒都喝光了,只剩下一坛醋,谁知二人又喝起了醋,一直到天亮。



石延年虽然在喝酒上,没有像李白一样留下那么多与酒有关的诗句,但是他仍然在酒宴上,对出了一句千古名句。生于唐朝,时运不济的李贺,在因病辞官离开京城之时曾写过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里面最为经典的就是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是纵观全诗,却没有与之相对的句子。可是这句经典的诗句又流传于后世,有不少的人都给他对过下联,但是似乎总是缺一点味道,直到有一次喝酒兴致正浓的石延年,随口对出了一句“月如无恨月常圆”,才弥补了这句诗词的遗憾,也被后世奉为经典。



只可惜这一位酒怪,最终因为汹酒成疾而逝世。石延年的一生,确实算不上大放光彩,他喝酒时所创造的那些艺术,也经常不被世人所理解。在北宋文学达到顶峰之时,他也不是那个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唯独用自己的豪放,在历史中留下了一些色彩与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延年:一个被遗忘的酒鬼诗人
风吟楼 2019-05-14   |  287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石延年(994年-1041年)

字曼卿,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平生爱芙蓉花,

欧阳修在诗话里记载:

曼卿卒后,为芙蓉花神。


诗人命途多舛,性格豪放,嗜酒狂欢之人甚多。

仿佛诗人就应该有这种品格,就应该是这种命数。

借酒浇愁,对诗赏月,何其洒脱。

却不知,愁上心头,酗酒成病,中年早卒,可惜了!

石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是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文学书法都是大家,也算是彼时的名人了吧。

北宋文学家石介将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石延年与欧阳修还是好友。欧阳修虽仕途坎坷,却终有盛名。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后来才考上了,宋真宗年间直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石延年卒于京师开封,年仅四十八岁,大概是才华总抵不过命中注定。

也许因为他是书法家的缘故,写出的文章也如此苍劲有力:

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山河换桃李。

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

眉比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汝如洗,

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

——石延年《寄尹师鲁》

何等豪放飘逸!

所以梅尧臣称他的诗“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


他爱酒,那叫一个疯狂。他喝酒还喝出了艺术感呢!

怎么饮酒呢?

——将头发故意弄得散乱不堪,脱掉鞋子袜子,带上枷锁,仿佛是在牢里的囚徒饮最后一杯酒。

大概压力大了,也会有抑郁症,石延年是有自虐倾向的,我们可以想到的关于各种饮酒姿势的想法,在他那里都不足为怪。

例如他与人在树上饮酒,叫作“巢饮”;有时用稻麦秆束身,伸出头来与人对饮,称作“鳖饮”;夜晚不点灯,与客摸黑而饮,说是“鬼饮”;饮酒时一会儿跳到树上,一会儿又跳到地上,说这是“鹤饮”。


其狂放大概如此。在宫署后有一个庙庵,石延年常常躺在那里,给庵起名为“扪虱庵”。真是满足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啊!

激激霜风吹墨貂,男儿醉别气飘飘。

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

水荇渐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娇。

前秋亦拟钱塘去,共看龙山八月潮。

——石延年《送人游杭》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石延年《金乡张氏园亭》

“气飘飘”、“醉待参横月落斜”都是他喝酒的艺术,酒诗倒是挺少,但也不影响他的诗,随心随意,活得自在。

酒怪的称号,实至名归。

当时的义士刘潜,酒量也很大,喜欢和石延年比酒量。有一次,他俩在新开业的王氏酒楼欢饮,从早饮到晚,却不对话。第二天,京都的人都传说,有两位酒仙,在王氏酒楼喝酒,喝了一天,面不改色。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时,有一天刘潜来访,石延年请他到船上,豪饮起来。一直喝到半夜,眼见酒快喝光了,看见船上有一斗醋,就把醋倒进剩下的酒里,又喝起来,一直把酒醋全喝光,此时天也大亮了,又喝了一整夜。


石延年生前与欧阳修是挚友,他死后,欧阳修亲自为他撰写碑文,据说让人震撼,着实让石延年风光了一把。号“醉翁”的欧阳修佩服石延年的“酒怪”作风,称他为人仗义,直白洒脱,无拘无束。

石延年还有位叫苏舜钦的诗酒朋友,据说尝试过石延年把玩过喝酒时的“行为艺术”。苏舜钦玩“艺术行为”也很在行,他曾经“以书佐酒”。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醉,醉倒不去眠君家。……

——苏舜钦《哭曼卿》

这是苏舜钦对石延年的悼念,可见感情至深哪!


石介曾作三豪诗:“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文,杜默师雄豪于歌也。”

永叔亦赠默诗云:“赠之三豪篇,而我滥一名。”

无论在诗、在文还是在歌,一个人的豪放是掩饰不住的。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石曼卿《燕归梁  春愁》

流芳千古如何?遗臭万年又如何?纵然一生起起伏伏,最放不下的还是“酒”。




本文作者:R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延年:一个被遗忘的酒鬼诗人
风吟楼 2019-05-14   |  288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石延年(994年-1041年)

字曼卿,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平生爱芙蓉花,

欧阳修在诗话里记载:

曼卿卒后,为芙蓉花神。


诗人命途多舛,性格豪放,嗜酒狂欢之人甚多。

仿佛诗人就应该有这种品格,就应该是这种命数。

借酒浇愁,对诗赏月,何其洒脱。

却不知,愁上心头,酗酒成病,中年早卒,可惜了!

石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是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文学书法都是大家,也算是彼时的名人了吧。

北宋文学家石介将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石延年与欧阳修还是好友。欧阳修虽仕途坎坷,却终有盛名。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后来才考上了,宋真宗年间直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石延年卒于京师开封,年仅四十八岁,大概是才华总抵不过命中注定。

也许因为他是书法家的缘故,写出的文章也如此苍劲有力:

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山河换桃李。

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

眉比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汝如洗,

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

——石延年《寄尹师鲁》

何等豪放飘逸!

所以梅尧臣称他的诗“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


他爱酒,那叫一个疯狂。他喝酒还喝出了艺术感呢!

怎么饮酒呢?

——将头发故意弄得散乱不堪,脱掉鞋子袜子,带上枷锁,仿佛是在牢里的囚徒饮最后一杯酒。

大概压力大了,也会有抑郁症,石延年是有自虐倾向的,我们可以想到的关于各种饮酒姿势的想法,在他那里都不足为怪。

例如他与人在树上饮酒,叫作“巢饮”;有时用稻麦秆束身,伸出头来与人对饮,称作“鳖饮”;夜晚不点灯,与客摸黑而饮,说是“鬼饮”;饮酒时一会儿跳到树上,一会儿又跳到地上,说这是“鹤饮”。


其狂放大概如此。在宫署后有一个庙庵,石延年常常躺在那里,给庵起名为“扪虱庵”。真是满足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啊!

激激霜风吹墨貂,男儿醉别气飘飘。

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

水荇渐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娇。

前秋亦拟钱塘去,共看龙山八月潮。

——石延年《送人游杭》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石延年《金乡张氏园亭》

“气飘飘”、“醉待参横月落斜”都是他喝酒的艺术,酒诗倒是挺少,但也不影响他的诗,随心随意,活得自在。

酒怪的称号,实至名归。

当时的义士刘潜,酒量也很大,喜欢和石延年比酒量。有一次,他俩在新开业的王氏酒楼欢饮,从早饮到晚,却不对话。第二天,京都的人都传说,有两位酒仙,在王氏酒楼喝酒,喝了一天,面不改色。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时,有一天刘潜来访,石延年请他到船上,豪饮起来。一直喝到半夜,眼见酒快喝光了,看见船上有一斗醋,就把醋倒进剩下的酒里,又喝起来,一直把酒醋全喝光,此时天也大亮了,又喝了一整夜。


石延年生前与欧阳修是挚友,他死后,欧阳修亲自为他撰写碑文,据说让人震撼,着实让石延年风光了一把。号“醉翁”的欧阳修佩服石延年的“酒怪”作风,称他为人仗义,直白洒脱,无拘无束。

石延年还有位叫苏舜钦的诗酒朋友,据说尝试过石延年把玩过喝酒时的“行为艺术”。苏舜钦玩“艺术行为”也很在行,他曾经“以书佐酒”。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醉,醉倒不去眠君家。……

——苏舜钦《哭曼卿》

这是苏舜钦对石延年的悼念,可见感情至深哪!


石介曾作三豪诗:“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文,杜默师雄豪于歌也。”

永叔亦赠默诗云:“赠之三豪篇,而我滥一名。”

无论在诗、在文还是在歌,一个人的豪放是掩饰不住的。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石曼卿《燕归梁  春愁》

流芳千古如何?遗臭万年又如何?纵然一生起起伏伏,最放不下的还是“酒”。




本文作者:R妞
这个北宋酒鬼,他喝酒的花样比李白更多、比刘伶更奇、比阮籍更怪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11-22   |  7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这个北宋酒鬼,他喝酒的花样比李白更多、比刘伶更奇、比阮籍更怪
文/晏建怀
要说历代诗人中的酒仙,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李白;要说酒鬼,或会说刘伶、阮籍之徒。不过,刘伶所谓:“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实也是一种佯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逃离政治、躲避迫害,是那个特殊时代的“行为艺术”。而历代诗人中,真正嗜酒如命、非酒不行、无酒不可的,则非石曼卿莫属了,他是千百年来真正的酒鬼。
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了石曼卿一桩有趣的“酒事”。石曼卿在汴京任职时,与义士刘潜交好,二人均豪爽大气,酒量过人,既是性情之交,又是难得“酒敌”(饮酒的对手)。一天,他俩听说京城王氏新开了一家酒楼,如同猫闻到了鱼腥味儿,便相约结伴而去,点菜沽酒,开怀畅饮起来。但奇怪的是,石、刘二人饮啖自若,却始终一言不发,就像两个陌生人。
王老板见他们酒量惊人,平生所未见,惊诧之余,赶紧为他俩频频添菜,又把名酒不断地端上桌,并亲自侍奉前后,极尽殷勤。二人也没理会,兀自饮酒,直喝到夕阳西下之时,才埋单结账,拱手道别。此时,二人竟还毫无醉意,清醒如来时,让王老板瞠目结舌。第二天,京城迅速传言,有二仙人来王氏酒楼饮酒。
石曼卿不特酒量大,喝酒的花样之多、之奇、之怪,也堪称前无古人。他与客聚饮,有时披头散发,双脚赤裸,戴着枷锁而饮,谓之“囚饮”;有时攀至树梢,举酒端杯,谓之“巢饮”;有时以毛席自裹其身,间或把头伸头出来啜饮一口,饮毕,又把头缩进去,谓之“鳖饮”;有时夜不燃烛,摸黑饮酒,谓之“鬼饮”;有时,饮完一杯,就爬到树上休息一会儿,然后下来又饮一杯,再爬上树休息,如此反复,谓之“鹤饮”……就他这些千奇百怪的饮酒之法,纵然是李白再生、刘伶再世,恐怕也会瞠目结舌而自叹不如了吧。
石曼卿曾出任宋仁宗时期的秘阁校理,虽然是个低级文职,但也是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形像,不能因饮酒而失态,影响汉官威仪。然而,石曼卿是一十足的“高阳酒徒”,喝起酒来就罔顾形像、威仪甚至前程了。作为秘阁校理,石曼卿办公于秘书省。秘书省的西边,紧邻大庆殿,大庆殿有一个角门与秘书省相通。
一天,石曼卿因为酒喝得实在过量了,又炎热难当,便穿过角门,在大庆殿阴凉的的台阶边倒头便睡,呼噜声此起彼伏。不久,宋仁宗恰巧有事经过大庆殿,侍从们见竟然有人在威严的大殿前醉卧,赶紧上前呵斥,兴师问罪的样子。宋仁宗一看,是石学士,赶快示意侍从不要吵醒他,并从石曼卿身边绕行过去。幸亏宋仁宗宽容,倘若遇到朱元璋之类的暴君,管他石学士、瓦学士,早就斩于阶矶之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石曼卿
宋-范仲淹
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

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

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

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为友人石曼卿所作的送别诗。诗人以壮丽的河山和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石曼卿才华横溢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的期许。

首句“河光岳色过秦关”,描绘了石曼卿离开时秦关壮丽的山水景色,暗示其旅程的豪迈与壮志。次句“英气飘飘酒满颜”则刻画了石曼卿豪放洒脱的形象,饮酒壮行,英气逼人。

第三句“贾谊书成动西汉”,借贾谊之名,赞美石曼卿的文章才情足以震动整个西汉时期,寓意其文章影响力巨大。第四句“谢安人笑起东山”,以谢安隐居后被朝廷召回的典故,寓言石曼卿即使退隐也有重出江湖的机会。

第五句“亨途去觉云天近”,祝愿石曼卿前程似锦,路途顺畅,仿佛接近云端,充满无限可能。最后一句“旧隐回思水石闲”,表达了诗人希望石曼卿在功成名就后,能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范仲淹深厚的友情和对人才的期待。

会员贡献
贡献类型: 赏析
会员昵称: 鉴赏系统
提交时间: 2024-07-03
收录诗词(315)首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落魄(林钟商)
张先张先〔宋代〕

云轻柳弱。内家髻要新梳掠。生香真色人难学。横管孤吹,月淡天垂幕。
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谁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声入霜林,簌簌惊梅落。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dcf7e0284e0d.aspx
张先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207篇诗文 ► 160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52 , Processed in 0.0866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