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天上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雨
[ 唐 ] 白居易
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诗词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小说中,该诗时林黛玉病卧潇湘馆时听雨有感所作。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出处

    《红楼梦》



  •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1) 。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2)!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3)。

抱得秋情不忍眠(4),自向秋屏移泪烛(5)。

泪烛摇摇爇[ruò]短檠[qíng](6),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7)?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8),残漏声催秋雨急(9)。

连宵脉脉复飕飕(10),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11),疏竹虚窗时滴沥(12)。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茏的春夏景象。《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12)滴沥:水珠下滴。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小说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这首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如同"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可以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林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薛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林黛玉本来脆弱,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就变得更加消沉。但是,如果读者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要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此时林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是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这首诗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贾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林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

小说中林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贾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林黛玉先说贾宝玉像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她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砚斋用批语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很有启发的。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2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说的“渔翁”“渔婆”什么意思?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虽然红楼梦未完,只存世前八十回,但根据各种线索,我们已经知道,宝玉和黛玉最终没能在一起,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最终与宝钗成婚,曲词里说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正是宝玉宝钗婚后的情况。

  关于宝黛爱情的结局,前八十回里,不止一处暗示,有的是通过他人之口交代,有的是在判词曲词里透露。宝玉越是跟黛玉亲近,最终两人越是不能走到一起,这也是曹公一贯的写作手法,这样到最后,才更能引起共鸣,才成其为悲剧。

  黛玉虽然心系宝玉,但因寄人篱下,对于自己的未来尚且不知,更不要说她与宝玉的未来,也因此,她常常伤春悲秋,时时落泪,逐渐养成了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这跟她的身世和处境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除了别人拿黛玉和宝玉开玩笑,就连她自己,也无意中开过两人的玩笑,但这个玩笑并不好笑,因为它暗伏了一个凶兆。

  原文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顾名思义,这一回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宝钗和黛玉以心相交,两人成了金兰姐妹。一个就是黛玉病情加重,思及自身,作了一首充满悲凉的风雨词。这之后,宝玉来访,于是黛玉便开了一个看似无心却被脂砚斋重点作批的玩笑。

  原文: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雨夜来访,穿了一身北静王送的斗笠蓑衣,黛玉看到宝玉的装束,随口说出他像渔翁的话来,这里没有脂批。

  接着,黛玉对宝玉的斗笠蓑衣产生了兴趣,就问宝玉是哪里来的,宝玉就说是北静王送的,并问黛玉要不要,要的话,他可以再想办法弄一套来,黛玉拒绝了,像上次她拒绝宝玉转赠给她北静王送的鹡鸰香串一样。

  原文: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单读这话没什么,呆傻的宝玉也不会留心这些,偏偏锦心绣口的黛玉,想到了她之前说宝玉像渔翁的话,这里又说自己是渔婆,这不成了一对儿了吗?虽是玩笑,但因为是自己亲口说的,且她本身也有这个心病,因此心中就格外在意这些言语,没想到如今自己开了自己的玩笑,所以才有些后悔,接着是脸红。

  如果没有脂批,我们对黛玉这个笑话的理解,也许仅限于此,但黛玉这个笑话之后,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脂批,隐约透露了宝黛爱情最终的结局。

  庚辰本脂批: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脂批这段话可谓点睛之笔,直接帮黛玉说出了心里话,从黛玉口中说出她和宝玉是一对夫妻的话来,而这夫妻偏偏是画上画的,是戏上扮的,别有深意存焉。

  我们知道,画上的是假的,永远不会成为真的;而戏上扮的也是假的,早晚都有戏散的时候,也当不得真。其所指之意,不言自明,也就说,宝玉和黛玉不是真的夫妻,前八十回中我们看到的宝黛之间的一切,都只是假象,是画上花的,是戏上扮的,两人不会真的走到一起,所以脂批说“暗隐不吉之兆”。

  脂批又说“画儿中爱宠”,这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这是从宝玉眼中写来,把黛玉比作“爱宠”。这句话有两个出处,一个是《聊斋志异》:“忽镜中人笑曰:‘影里情郎,画中爱宠’今之谓也。”一个是《西厢记》:【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个影里儿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这里只说“画中爱宠”,不说“影里情郎”,似乎正暗示了黛玉早逝,而宝玉日日思念的结局,也正应了“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句话。

  我们看,黛玉的一个玩笑,在脂砚斋眼中,成了暗伏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条线,两人虽看似亲密无间,两小无猜,却成不了夫妻,反过来,宝玉和宝钗虽看上去生分,最后却成了夫妻,而这正是脂批曾批出的宝玉黛玉的关系是“近中远”,宝玉宝钗的关系是“远中近”。

  综上,黛玉看似随口的一个笑话,看似随口说出的渔翁渔婆四个字,经脂砚斋一点评,却透露这么多深意,不能不令人惊异。而即便没有脂批,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笑话推断出,宝黛之间越是亲密无间,越是有这种夫妻的玩笑,最终越是不可能走到一起。

编辑于 2018-02-15 1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21: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林黛玉“渔翁渔婆”玩笑背后的深意
少读红楼 2020-02-11   |  379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虽然红楼梦未完,只存世前八十回,但根据各种线索,我们已经知道,宝玉和黛玉最终没能在一起,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最终与宝钗成婚,曲词里说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正是宝玉宝钗婚后的情况。

关于宝黛爱情的结局,前八十回里,不止一处暗示,有的是通过他人之口交代,有的是在判词曲词里透露。宝玉越是跟黛玉亲近,最终两人越是不能走到一起,这也是曹公一贯的写作手法,这样到最后,才更能引起共鸣,才成其为悲剧。

黛玉虽然心系宝玉,但因寄人篱下,对于自己的未来尚且不知,更不要说她与宝玉的未来,也因此,她常常伤春悲秋,时时落泪,逐渐养成了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这跟她的身世和处境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除了别人拿黛玉和宝玉开玩笑,就连她自己,也无意中开过两人的玩笑,但这个玩笑并不好笑,因为它暗伏了一个凶兆。

原文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顾名思义,这一回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宝钗和黛玉以心相交,两人成了金兰姐妹。一个就是黛玉病情加重,思及自身,作了一首充满悲凉的风雨词。这之后,宝玉来访,于是黛玉便开了一个看似无心却被脂砚斋重点作批的玩笑。

  

原文: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雨夜来访,穿了一身北静王送的斗笠蓑衣,黛玉看到宝玉的装束,随口说出他像渔翁的话来,这里没有脂批。

接着,黛玉对宝玉的斗笠蓑衣产生了兴趣,就问宝玉是哪里来的,宝玉就说是北静王送的,并问黛玉要不要,要的话,他可以再想办法弄一套来,黛玉拒绝了,像上次她拒绝宝玉转赠给她北静王送的鹡鸰香串一样。


原文: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单读这话没什么,呆傻的宝玉也不会留心这些,偏偏锦心绣口的黛玉,想到了她之前说宝玉像渔翁的话,这里又说自己是渔婆,这不成了一对儿了吗?虽是玩笑,但因为是自己亲口说的,且她本身也有这个心病,因此心中就格外在意这些言语,没想到如今自己开了自己的玩笑,所以才有些后悔,接着是脸红。

如果没有脂批,我们对黛玉这个笑话的理解,也许仅限于此,但黛玉这个笑话之后,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脂批,隐约透露了宝黛爱情最终的结局。


庚辰本脂批: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脂批这段话可谓点睛之笔,直接帮黛玉说出了心里话,从黛玉口中说出她和宝玉是一对夫妻的话来,而这夫妻偏偏是画上画的,是戏上扮的,别有深意存焉。

  

我们知道,画上的是假的,永远不会成为真的;而戏上扮的也是假的,早晚都有戏散的时候,也当不得真。其所指之意,不言自明,也就说,宝玉和黛玉不是真的夫妻,前八十回中我们看到的宝黛之间的一切,都只是假象,是画上花的,是戏上扮的,两人不会真的走到一起,所以脂批说“暗隐不吉之兆”。

脂批又说“画儿中爱宠”,这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这是从宝玉眼中写来,把黛玉比作“爱宠”。这句话有两个出处,一个是《聊斋志异》:“忽镜中人笑曰:‘影里情郎,画中爱宠’今之谓也。”一个是《西厢记》:【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个影里儿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这里只说“画中爱宠”,不说“影里情郎”,似乎正暗示了黛玉早逝,而宝玉日日思念的结局,也正应了“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句话。

我们看,黛玉的一个玩笑,在脂砚斋眼中,成了暗伏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条线,两人虽看似亲密无间,两小无猜,却成不了夫妻,反过来,宝玉和宝钗虽看上去生分,最后却成了夫妻,而这正是脂批曾批出的宝玉黛玉的关系是“近中远”,宝玉宝钗的关系是“远中近”。

综上,黛玉看似随口的一个笑话,看似随口说出的渔翁渔婆四个字,经脂砚斋一点评,却透露这么多深意,不能不令人惊异。而即便没有脂批,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笑话推断出,宝黛之间越是亲密无间,越是有这种夫妻的玩笑,最终越是不可能走到一起。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634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联句
rangl222g2013.06.16分享举报
红楼梦中“冬日即景联句”和湘云黛玉“中秋联句”内容是怎样的?
1个回答
KipDoo
2013.06.16
满意答案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一夜北风紧,凤姐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李纨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香菱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探春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绮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李纹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岫烟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湘云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宝琴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黛玉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宝玉
  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宝钗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湘云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宝琴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湘云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宝钗
  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黛玉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宝玉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宝琴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湘云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探春
  空山泣老(枭).阶墀随上下,岫烟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湘云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黛玉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湘云
  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宝琴
  海市失鲛绡.湘云
  寂寞对台榭,黛玉
  清贫怀箪瓢.湘云
  烹茶冰渐沸,宝琴
  煮酒叶难烧.湘云
  没帚山僧扫,黛玉
  埋琴稚子挑.宝琴
  石楼闲睡鹤,湘云
  锦(技)暖亲猫.黛玉
  月窟翻银浪,宝琴
  霞城隐赤标.湘云
  沁梅香可嚼,黛玉
  淋竹醉堪调.宝钗
  或湿鸳鸯带,宝琴
  时凝翡翠翘.湘云
  无风仍脉脉,黛玉
  不雨亦潇潇.宝琴
  欲志今朝乐,李纨
  凭诗祝舜尧.李绮
  三五中秋夕联句
  三五中秋夕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庭烟敛夕ク.秋湍泻石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妙玉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必细)朝光透,罘(思)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三人吟红梅花
  "红"字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梅"字李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花"字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hwzhuwei
2020-03-19   |  149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红楼梦》的书名,虽然有《情僧录》、《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等改易,但披阅增删抄阅点评者最后属意的还是《石头记》,所以甲戌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说。直到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才题为《红楼梦》,取代《石头记》而成为后来通行的百二十回书名。

仅就书名而言,很明显,“石头记”这个名字虽然比什么《情僧录》、《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强一点,但实在既无多大的新意,也不足以概括这部书的实体内容,远不如“红楼梦”贴切大气。那么脂砚斋们为什么要属意以石头记为名、借石头说事呢?我想他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在其中隐含着原稿作者的重要信息。《红楼梦》第一回楔文中,明确说这些文字本是青埂峰下一块石头上的自述,曹雪芹只是“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说一块石头上的自述当然虚托的,此前存在着一份原稿(如《风月宝鉴》),倒是脂批中提及且为红学界公认的。脂批中多次称呼“石兄”,这“石兄”是和“雪芹”、“芹”、“芹溪”有区别的。脂批(包括畸笏叟)中凡是谈及此事共同经历过的多指“石兄”,凡是关乎改编增删的多指“雪芹”、“芹”、“芹溪”,也就是曹雪芹。这就说明,“石兄”是代指原稿作者的,他们将书命名《石头记》也有显示原作者的意思。

同时,这也说明曹雪芹(“雪芹”、“芹”、“芹溪”)只是编撰者。当然,曹雪芹和脂砚斋、畸笏叟一样都是假名。在没有考证出“石兄”是谁的情况下,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且《红楼梦》的开头和结尾都特别提到曹雪芹,因此是可以将他署名为《红楼梦》作者的。即便曹雪芹是假名,在没有查明曹雪芹的实名身份和有其他作者铁证之前,《红楼梦》也可以暂时这样署名。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二是以石头自譬,表明了作者的社会身份地位和处世态度。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中云:“《石头记》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红楼梦》第一回就介绍说:“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这就是说,这石头是无材补天、不为世用、为世所弃,所以作者以此自譬,因为这可以代表他的身份地位和人生遭遇。

三是托名石头,是作者为了隐蔽自己的身世。近年的红学研究虽然否定了传统的曹雪芹自传说,但《红楼梦》确实具有作者亲历的见闻,跟作者身世有关是可以肯定的。此书开篇第一回就是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后面又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开篇如此大段文字反复说明,再加上脂批中屡次提到他们的亲历其事,因此可以确定,书中的人物故事,确实跟作者的身世有关,甚至带有自传性质。托名石头,正是为了掩人耳目。真实作者,即便不是曹寅子孙,也应该有如同贾宝玉类似的家族出身。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四是借石头暗示南京。《红楼梦》中南京的印记是很深的,连贾府楼堂庭院生活起居也是南北夹杂,还点名甄宝玉就在南京。南京的别名“石头城”、“金陵”在《红楼梦》中多次直接出现。《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去岁我(贾雨村)到金陵世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脂旁批: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里更直接点出宁、荣二府是在金陵石头城内的。作者属意借石头说事,以“石头记”做书名,也是使用了烟云模糊法,隐含书中人物故事发生地确实跟南京有关,作者的亲身经历也许正是在南京,甚至就是在曹寅那样的大家族中。

五是借石头记,将写实的记叙披上虚幻的外衣。《红楼梦》开宗明义就特别强调“无朝代年纪可考”,“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 眷眷无穷……毫不干涉时世”。虽然近年来的红学研究已经否定了蔡元培的索引考证和胡适的曹寅家事说,而时下吵得很火热的影射清宫秘史说也很难当真(严格地讲,这些说法都不属于正规的文学解读),但是《红楼梦》书中描写的所有细节,却全部是写实,人物故事也有很强的现实依据的,也就是说作者所写的内容,确实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从这个角度看,蔡元培的索引考证和胡适的曹寅家事说,以及时下吵得很火热的影射清宫秘史说,也并非纯属无稽之谈。而了解如此社会历史背景的作者,也一定不是等闲文人,他同“北京曹雪芹”一样和清王室之后敦敏敦诚有交往也是很有可能的


或许作者正是为了避免这些解读,才故意将其说成是一块石头“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是“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这样全书就笼罩在一种虚幻的氛围中,避免与社会历史现实对号入座,削弱其现实主义锋芒,同时增强了佛道仙踪的神秘感和宿命感的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hwzhuwei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100幅书法,100幅名画,大开眼界!
下一篇: 红楼梦女一号死码告破:选秀入宫强为妃,密码是“玉带林中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7: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死得有多惨?答案就在杨贵妃身上,她的结局遭遇“下手重”
2021-04-28 08:25
贾元春死得有多惨?答案就在杨贵妃身上,她的结局遭遇“下手重”

《红楼梦》很多借前人故事埋伏线索的事例,有些古人堪称主角一般经常神龙见尾。其中苏轼、秦观、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的出场最多。尤其杨贵妃,关乎贾府抄家的重要线索、贾元春之死。甚至史湘云的人生悲剧,薛宝钗的命运多舛都与之有些关系。本文将要说一下杨贵妃与贾元春之死。



元春之死,根据金陵十二钗元春判词和[恨无常]曲子推测,死状极惨又不甘。而她的死,就与杨贵妃有关。

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梦游太虚幻境”,就像脂砚斋说得那样,他一入房中就已入梦,预示秦可卿的房中就是现实中的太虚幻境。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曹雪芹详细描述的秦可卿房中陈设,每一样都对应贾宝玉梦中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其中对应贾元春的,正是那个“安禄山掷伤太真乳的木瓜”。

“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典出野史传说。据说安禄山为获得唐玄宗信任认杨贵妃为母。那一日安禄山醉酒后,将“木瓜”掷出砸在杨贵妃胸上使之受伤,也就有了野史中这段香艳的“禄山之爪”传说。



“禄山之爪”影射安禄山造反谋逆野心。他最终不臣不恭,悍然造反,大唐盛世由此而终。而杨贵妃也因安史之乱死于马嵬驿之变。

“木瓜”非现在食用的番木瓜,《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曹雪芹借“禄山之爪”,影射了两点。一,皇帝对贾家有提携恩宠之恩,贾家本应投桃报李。结果却不臣不恭,像安禄山一样谋逆野心。

二,皇帝与贾元春一日夫妻百日恩,晋升她贤德妃。虽然有政治目的,却让元春受益,应该感激皇帝恩宠。可贾元春却对皇帝颇有怨怼。不但听从太上皇旨意省亲,更对皇帝怨念深重,张口就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皇宫不得见人,可见她多么不愿意置身其中,更不愿意侍奉皇帝。



而贾元春无疑影响了贾家的政治立场,贾府最终跟从北静王谋逆,根源和贾元春与皇帝离心离德一样心有不甘。

杨贵妃作为伏笔贾元春之死的重要线索,元春之死就要从杨贵妃身上找答案。

元春省亲当日点了四出戏,其中《乞巧》出自长生殿,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

杨贵妃如何死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带着杨贵妃急忙逃往西川(四川)。结果太过慌张又惶急,禁军物资不够又赶上阴雨。后有追兵,前途渺茫,军士就在马嵬驿发生了哗变。



军队威逼唐明皇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和红颜祸水杨贵妃。杨贵妃因此被唐明皇赐三尺白绫由高力士缢死。

事实上,马嵬驿之变背后是太子李亨与唐明皇的不同立场。杨贵妃和杨家不过是斗争牺牲品。事后唐明皇继续入川,而太子去了灵武不久称帝,遥尊唐明皇为太上皇。李白有诗被史湘云作为酒令说出“双悬日月照乾坤”,说得就是当时两皇并立的故事。

马嵬驿之变有三个矛盾。

一,唐明皇与反叛者安禄山的矛盾。

二,唐明皇与唐肃宗的父子矛盾。

三,唐明皇对杨贵妃和杨家的舍弃。



贾元春和贾家的结局与杨贵妃极为类似。要知道杨玉环本是儿媳妇却跟了唐明皇。就像贾元春本是儿媳妇,却对太上皇的旨意言听计从,贾家更是太上皇老臣。太上皇省亲旨意一出,贾家欢呼踊跃,丝毫不在乎皇帝的立场。都与杨贵妃娘家类似。

禄山之爪,借杨贵妃身上集中的几个矛盾,最终被唐明皇赐死,杨家因此灰飞烟灭,伏笔元春判词图画中的“弓”。将贾家对皇帝不臣不恭,皇帝对贾家“鸟尽弓藏”的意图表达清楚。双方最终“虎兕相逢”,贾元春和贾家覆亡“大梦归”,皇帝削藩夺爵成功,铲除了身边隐患。

可怜贾元春也像杨贵妃一样被皇帝下旨,由太监夏守忠三尺白绫勒死。夏守忠谐音“下手重”,当是贾元春的送命人。



另外,不光杨贵妃伏笔贾元春之死。“榴花开处照宫闱”典出五月榴花神潘淑。孙权皇后潘淑也是卷入皇权争夺被孙权密令宫人将之缢死。

杨贵妃、潘淑都被皇帝下旨缢死,贾元春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8: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长着两弯奇怪的“罥烟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72:“神仙”林黛玉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曹雪芹写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是传统小说的范本形式。

随后还有一首词,堪称林黛玉的唯一“素描”。


当时贾宝玉二次回来已改了装束,贾母才为他引荐表妹林黛玉。

☞细说红楼系列172,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姐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座,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容貌什么样儿?只从这段描写并不能清楚。


林黛玉的容貌全用虚写,与贾宝玉写实不同。

读书人只从字面,并不能知道她长什么模样,全凭想象还原她的美。

那么,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究竟是怎样?

堪比曹植《洛神赋》中洛神,一派神仙风姿。

尤其“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作者并不写容貌,只从眉眼作形容。

“罥烟眉”并不是林黛玉的眉眼形状,而是神情仪态。


“罥”的意思是“挂”。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

“烟”的意思指“云雾”。不是形容“淡”,而是特指朦胧之感。

林黛玉的“眉”,可参考古代仕女图。尤其唐伯虎的美人画基本都是罥烟眉,削肩膀的轻盈绝美。

不是史湘云那种大笑大说,更不可能有探春那种神采飞扬。

林黛玉就像西施有疾,外表流露自成众人眼中的那一股“风流”。


罥烟眉更要结合“含露目”,两道眉毛就像两条轻雾,悬挂在那双仿佛含露欲滴的幽情双眼之上。

就像春夏之际的早上,湖上一抹轻雾,笼罩着一潭青翠,再将对岸树木和远山掩映的朦胧,这就是林黛玉的神韵之美。

仿佛神仙一般“不真实”。

有人指罥烟眉是“八字眉”,形似神不似。

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是特有的“轻颦”神态。

她自小有疾,体态羸弱娇柔,常有咳嗽之症,难免“蹙眉不胜”。

“罥”,看似挂,却是“双眼含泪欲滴,眉间常蹙清愁”的西施模样。

西施什么样?谁也没见过。自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0 10:22・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5: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木秀于林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木秀于林,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借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木秀于林

拼音
mù xiù yú lín


出处
《运命论》

比喻
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

目录
1解释
2典故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解释】秀:出众,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例句】~,风必摧之。辫亮于人,择而剪之。一场少年玩笑,因地位悬殊,便何其郑重。(金庸《鹿鼎记》第十二一回)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5: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 宋 ] 秦观
原文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译文
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妙手:技艺高超者。写;画。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真:指肖像。

水剪双眸:形容眼波美丽。点绛唇:在画像上染出红唇。

“疑是”三句:用东邻窥宋玉的典故写女子之美与多情。宋玉东邻的少女常在墙头偷看他。典出《登徒子好色赋》。

翠黛:画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称眉毛。颦(pín):蹙额皱眉。

尽道:尽管说。堪恨:可恨。

“任是”句:引用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6: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江头
[ 唐 ] 杜甫
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译文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准备到城南却跑到了城北。

注释
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

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江头”一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江头宫殿:《旧唐书·文宗纪》:“上(文宗)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同‘霓’)旌。”李善注引张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因在曲江之南,故称。

生颜色:万物生辉。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杨贵妃的受宠超出常规。

才人:宫中的女官。

嚼啮:咬。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

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

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

“明眸皓齿”两句:写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旧唐书·杨贵妃传》:“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清渭东流两句:仇兆鳌注:“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平县(今属陕西省),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平。盖杨妃藳葬渭滨,上皇(玄宗)巡行剑阁,市区住西东,两无消息也。”(《杜少陵集详注》卷四)清渭,即渭水。剑阁,即大剑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的北面,是由长安入蜀必经之道。《太平御览》卷一六七引《水经注》:“益昌有小剑城,去大剑城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人生两句:意谓江水江花年年依旧,而人生有情,则不免感怀今昔而生悲。以无情衬托有情,越见此情难以排遣。

胡骑:指叛军的骑兵。

欲往城南句:写极度悲哀中的迷惘心情。原注:“甫家住城南。”望城北:走向城北。北方口语,说向为望。望,一作“忘”。城北,一作“南北”。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0:22 , Processed in 1.9453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