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6: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7薛朝杰薛朝烈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周颂·烈文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诗经》作品









收藏



0


0











《周颂·烈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成王即位后祭祀祖先时戒勉助祭诸侯的诗,成王劝诫公卿诸侯不要忘记前辈君王的功绩德行,向文、武二王学习,要修德用贤,以永保福禄。全诗一章,共十三句,可分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赞扬诸侯;后九句为第二层,训戒诸侯。前四句的赞扬使后九句的训戒变得让诸侯乐于接受,后四句以训戒正君臣名分,表明诸侯已建的功业只不过是效忠周王室的一个开端。此诗构思巧妙,逻辑严密,行文简洁,含义深刻。












































作品名称周颂·烈文
作品别名烈文
作    者周成王或周公(存疑)
创作年代西周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周颂⑴·烈文⑵

烈文辟公⑶,锡兹祉福⑷。

惠我无疆⑸,子孙保之⑹。

无封靡于尔邦⑺,维王其崇之⑻。

念兹戎功⑼,继序其皇之⑽。

无竞维人⑾,四方其训之⑿。

不显维德⒀,百辟其刑之⒁。

於乎前王不忘⒂。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⑴周颂:《诗经》中“颂”部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不仅配乐,而且还有舞蹈。周颂部分今存三十一篇。

⑵烈文:有功德和文采。烈,武功;一说“光明”。文,文德。

⑶辟(bì)公:指助祭诸侯。

⑷锡:赐。兹:此。祉(zhǐ)福:福禄。祉,福。

⑸惠:爱;一说顺;一说恩惠。无疆:无穷。

⑹保:守住;一说保有。

⑺无:不要。封:通“丰”,大;一说指专利敛财;一说自封于本邦,即积权坐大的意思。靡(mí):累,罪恶;一说指奢侈。

⑻维:乃。崇:立;一说“尊重”。

⑼戎功:大功。

⑽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美好,光大,发扬光大。

⑾竞:强,强于;一说“争”。维:于。

⑿训:导;一说通“顺”,服从,遵循。

⒀不(pī):通“丕”,大。维:犹“其”。

⒁百辟(bì):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⒂於(wū)乎:呜呼,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2-8]




白话译文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

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

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

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

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

先王典范永不忘! [2-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是周成王姬诵即位祭祀祖先时,戒勉助祭诸侯的诗。周武王伐商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武王在《尚书·牧誓》中罗列所率讨伐纣王大军的各部为“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其中除了自己的部下之外,便是赶来助战的八百诸侯。

灭纣之后,周室所采取的一个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便是分封诸侯:“武王既已胜殷,制邦国以封有功者为诸侯;既封为国君,乃班赋宗庙彝器以赐之。”

在周武王革命中助战的诸侯受到分封,同时也享有周王室祭祀先王时助祭的政治待遇,《周颂·烈文》便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记录。《毛诗序》说:“《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即政,当是周公还政于成王,成王正式掌权之时。武王灭商后二年去世,即位的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成王掌政,祭祀祖先,诸侯前来助祭,因赋此诗。其作者可能是周成王姬诵或周公姬旦。 [2-3]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周颂·烈文》是在周王封建诸侯的仪式上所奏之乐歌。封建诸侯是王朝大典,仪式隆重,在宗庙中举行。此诗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

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其功绩,感谢其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3-4]




名家点评

周代孔丘:“‘无竞维人’,‘丕显维德’‘呜呼前王不忘’,吾悦之。”(《孔子诗论》) [5]

宋代朱熹:“赋也。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言诸侯助祭,使我获福,则是诸侯赐此福祉,而惠我以无疆,使子孙保之也。”“此篇以公强两韵相叶,未审当从何读,意亦可互用也。”(《诗集传》)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6: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允载时良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周颂[zhōu sòng]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先秦诗歌








收藏



0


0











《周颂》是《诗经》篇章之总名,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共三十一篇。多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因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天地、农神等。《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名称周颂
作    者不详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诗歌
拼    音zhōu sòng
作品时间西周
释    义颂是古代的一种乐曲
地    区中国


目录

1简介
2清庙之什
▪《清庙》
▪《维天之命》
▪《维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将》
▪《时迈》
▪《执竞》
▪《思文》
3臣工之什
▪《臣工》
▪《噫嘻》
▪《振鹭》
▪《丰年》
▪《有瞽》
▪《潜》
▪《雝》
▪《载见》
▪《有客》
▪《武》
4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访落》
▪《敬之》
▪《小毖》
▪《载芟》
▪《良耜》
▪《丝衣》
▪《酌》
▪《桓》
▪《赉》
▪《般》





简介

播报
编辑

颂是《诗经》中三部分风、雅、颂的颂,它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和赞美祖先、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其中周颂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清庙之什

播报
编辑




《清庙》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昊天有成命》

昊天有成命, [1]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我将》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时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执竞》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臣工之什

播报
编辑




《臣工》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釐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雝》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载见》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93;,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武》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闵予小子之什

播报
编辑




《闵予小子》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小毖》

予其惩而毖後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载芟》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緜緜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丝衣》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酌》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桓》

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赉》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般》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6: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出自先秦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全文赏析


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此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指明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后世说《诗》,多从此说。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戒,……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此论可谓简明的当。

《诗经》中有多篇歌颂文王的诗,而序次以此篇为首,因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颂扬为“圣人”的周公,诗的内容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

歌颂文王,是《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这是因为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伟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国的缔造者。姬昌积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僻处于西北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础;他又是联合被侵略被压迫的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统治的政治联盟的领袖;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经完成对殷王朝的三面包围,完成了灭商的决战准备;他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德”为旗帜,适合当时各民族各阶级反对暴虐统治与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因而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他死后三年,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运用他组织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伐商,一战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隶主政权,建立了比较开明的周王朝。文王是当之无愧的周王国国父,对他的歌颂,自然成为许多诗篇的共同主题。每个时代都曾产生自己时代的颂歌,歌颂自己时代深受爱戴的政治领袖,歌颂为自己的民族、阶级、国家建立功业的英雄,歌颂文王的诗篇,就是在上述现实基础上理所当然的历史产物。

如同每个时代的颂歌都体现它们产生时的时代精神,文王颂歌也打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时代烙印。诗篇歌颂他是天之子,具有非凡的人格和智慧,是道德的楷模,天意的化身,赐予人民光明和幸福的恩主,是把他神圣化、偶像化了。

这篇诗与其他的文王颂歌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除了歌颂之外,作者还以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的识见,向时王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敬天法祖、以殷为鉴的告戒,以求得周王朝的长治永安。

全诗七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言文王得天命兴国,建立新王朝是天帝意旨;第二章言文王兴国福泽子孙宗亲,子孙百代得享福禄荣耀;第三章言王朝人才众多得以世代继承传统;第四章言因德行而承天命兴周代殷,天命所系,殷人臣服;第五章言天命无常,曾拥有天下的殷商贵族已成为服役者;第六章言以殷为鉴,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变,永保多福;第七章言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长治久安。

很明显,贯穿全诗始终的是从殷商继承下来,又经过重大改造的天命论思想。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即“君权神授”,统治者的权力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的旨意实行在人间的统治,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永远不会改变。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统治,也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根据,而吸取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所以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此诗的中心思想。

全诗没有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歌颂文王福泽百世,启发对文王恩德的感戴之情,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没有文王创立的王朝,就没有今日和后世的荣显。作者又以殷商的亡国为鉴戒,殷商人口比原来的周国多得多,却因丧失民心而失败,再用殷贵族沦为周朝的服役者这一事实,引起警戒。全诗恳切叮咛,谆谆教导,有劝勉,有鼓励,有启发,有引导,理正情深,表现了老政治家对后生晚辈的苦口婆心。在文王颂歌中,这是思想深刻、艺术也较为成功的一篇。

全诗七章,章八句,五十六句中除三句五言外,均为四言,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最突出之处,是诗中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前章与后章的词句相连锁,后章的起句承接前章的末句,或全句相重,或后半句相重,这样,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这篇诗的蝉联,除了结构紧凑,还起换韵作用,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每四句承上语作转韵,委委属属,连成一片。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本此。”方玉润《诗经原始》还说:“曹诗只起落相承,此则中间换韵亦相承不断,诗格尤奇。”

收起▲



译文/注释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帝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注释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
(2)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
(3)旧邦:邦,犹“国”。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时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宣扬自身承受天命来统治天下。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
(5)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不(pī):同“丕”,大。
(6)时:是。
(7)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犹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0)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
(11)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哉:“载”的假借,初、始。
(12)侯:乃。孙子:子孙。
(13)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
(14)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犹:同“猷”,谋划。翼翼:恭谨勤勉貌。
(17)思:语首助词。皇:美、盛。
(18)克:能。
(19)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
(20)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21)穆穆:庄重恭敬貌。
(22)缉熙:光明。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
(23)假:大。
(24)有:得有。
(25)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26)周服:服周。
(27)靡常:无常。
(28)殷士肤敏: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肤,繁体作“肤”,《说文》曰:“肤,籀文胪。”有陈礼时陈序礼器之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
(29)祼(guà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
(30)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荩臣:忠臣。
(32)无:语助词,无义。
(33)聿:发语助词。
(34)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称。
(35)丧师:指丧失民心。丧,亡、失;师,众、众庶。
(36)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37)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38)遏:止、绝。尔躬:你身。
(39)宣昭:宣明传布。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40)有:又。虞:审察、推度。殷: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谓为“依”之借字。
(41)载:行事。
(42)臭(xìu):味。
(43)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44)孚:信服。

收起▲






作者诗经简介

诗经画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7: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0


0











《商颂》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共有五篇。前三篇《那》、《烈祖》、《玄鸟》为祭祀商朝祖先的乐歌,不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早,早于周朝。后两篇《长发》、《殷武》是歌颂商朝武丁伐荆楚的胜利,皆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晚,晚于宋襄公时期。后被收录于《诗经》之中。












































作品名称《商颂》
作品别名宋颂
作    者殷商后裔
创作年代商朝→春秋
文学体裁诗歌
创作地点商丘
流传地点商丘及周边地区
收录作品《诗经》


目录

1作品简介
2作品目录
3作品原文
4作品评论
5诗词鉴赏





作品简介

播报
编辑

《商颂》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颂篇之一,有5篇,为先秦时代的宋国诗歌。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商颂·那》

《烈祖》

《玄鸟》

《长发》

《殷武》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商颂—那》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长发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1]




作品评论

播报
编辑




商颂
《商颂》叙事具体,韵律和谐,要优于《周颂》。
在汉时,传诗者分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都主《商颂》为周时宋人所作,而毛亨承子夏之传,则主《商颂》为商代之作。自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毛传》作笺之后,遂使毛说畅行,三家之说废止。然而,迄至清代,经学研究复盛。据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王国维等的考证,认为《商颂》即《宋颂》,是春秋代的作品,产生于宋首都河南商丘地带。陆侃如、冯沅君《诗史》说《商颂》“一仿《周颂》,一仿《二雅》”,可称的评。

但是,通过山西大学刘毓庆等学者审慎研究,从新出土的文物与相传资料看,认定《商颂》为《宋颂》实属错案,大有辩明的必要。刘毓庆的学术文章《《商颂》非宋人作考》指出:《商颂》全部,俱显盛世之德,毫无亡国之思,大有“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气势。绝非正考父之流所能为。 [2]




诗词鉴赏

播报
编辑

《那》

《诗·商颂》首篇。旧说为祭祀殷汤的乐歌。陈述音乐舞蹈之盛,以纪念其先祖。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烈祖》

与《那》同为祭祀成汤的乐歌。

《毛序》:“《烈祖》,祀中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详此诗,未见其为祀中宗,而末言汤孙,则亦祭成汤之诗耳。”

《那》诗专言乐舞,此诗则及酒馔。或疑作乐时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玄鸟》

这是宋君祭祀并歌颂祖先的乐歌。

《毛序》:“《玄鸟》,祀高宗也。”三家《诗》则以为宋公祀中宗之乐歌。朱熹不信《序》说:“此亦祭祀宗庙之乐,而追叙商人之所由生,以及其有天下之初也。”朱说较胜。

诗中追叙部分,带有神话传说及史诗性质,可作史料读。关于契及其母有娀氏的传说,在屈原、吕不韦时代也继续流传:《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吕氏春秋·音初篇》:“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箧。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返。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北音。”此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王充《论衡》及刘向《列女传》均有记载。但最早的首推此诗。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帝),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长发》

这是宋君祭祀商汤,伊尹配祀的乐歌。

王先谦《集疏》:“此或亦祀成汤之诗。诗本亦主祀汤,而以伊尹从祀。其历述先世,著汤业所由开,非皆祀之。否则,宋为诸侯,礼不得禘帝喾,又安得及有娀乎?”王说切合题旨,可从。

《楚辞·天问》:“初汤臣挚(伊尹),后兹永辅,何卒官汤而尊食宗绪?”可见在屈原时代就有伊尹配祀汤庙的传说,一直到春秋商的后代宋君仍从惯例祭祀汤和伊尹。

《毛序》:“《长发》,大禘也。”据陈奂说,禘即祭,这未免太笼统了。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帝)。

《殷武》

这是宋君建庙祭祀高宗的乐歌。

《毛序》:“《殷武》,祀高宗也。”《孔疏》:“高宗前世,商道中衰,宫室不修,荆楚背叛。高宗有德,中兴商道,伐荆楚,修宫室。既崩之后,子孙美之,追述其功,而歌此诗也。”

王先谦《集疏》:“《韩说》曰:宋襄公去奢卽俭。”见于《史记》司马贞《索隐》、《文选》张衡《东京赋》李善注引《韩诗》。证明这是宋诗,祭者为宋襄公。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斵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7: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商颂·烈祖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先秦时代诗歌









收藏



0


0










同义词烈祖(诗经篇章)一般指商颂·烈祖


《商颂·烈祖》是《诗经·商颂》的一篇。是先秦时代的一首中国诗歌。全诗一章,共二十二句。《烈祖》主要表现酒和汤献先祖,本诗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












































作品名称商颂·烈祖
作    者无名氏
创作年代先秦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诗歌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诗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烈祖

嗟嗟烈祖⑴!有秩斯祜⑵。

申锡无疆⑶,及尔斯所⑷。

既载清酤⑸,赉我思成⑹。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⑺。

鬷假无言⑻,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⑼,黄耇无疆⑽。

约軧错衡⑾,八鸾鸧鸧⑿。

以假以享⒀,我受命溥将⒁。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⒂,汤孙⒃之将⒄。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诗句注释

⑴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⑵有秩斯祜(hù):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祜,福。

⑶申:再三。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⑷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⑸清酤(gū):清酒。

⑹赉(lài):赐予。思:语助词。

⑺戒:齐备。

⑻鬷(zōng)假:集合大众祈祷。

⑼绥:安抚。眉寿:高寿。

⑽黄耇(gǒu):义同“眉寿”。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dōng)梨色。”

⑾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gǔ)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⑿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qiāng)鸧:同“锵锵”,象声词。

⒀假(gé):同“格”,至也。享:祭。

⒁溥(pǔ):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⒂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烝(zhēng)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⒃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

⒄将:奉祀。 [2]




白话译文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 [1]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此诗为殷商后裔的宋国祭祀始祖成汤的诗。按周制,大祭先祖有九献,《那》和《烈祖》都属于九献中的一个章节,《那》以歌舞献先祖,《烈祖》以酒和汤献先祖。这首诗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表明了很强的功利目的。

《史记·宋世家》曰:“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由此可见,《商颂》 是正考父根据商代诗篇改作,故有《商颂·烈祖》。 [3]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4]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清代文学家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清代诗人牛运震曰:“格意幽清,间有和大之笔,亦不失为简质。古之称商道者曰尚质,曰信鬼,曰骏厉严肃,读其诗可想见其余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7: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祖宗十八代?(别让外人笑话)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古籍线装技艺传播。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辈分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古人重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几千年来,家族一直延用至今。

祖宗十八代,这个词,大家一定很熟悉,平常啊,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总会问候对方的祖宗十八代。

那为什么要说是祖宗十八代,而不是十七代?不是十九代呢?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属于联姻结盟,从秦穆公到秦惠文王总共十八代,然后秦惠文王在位的最后年间,两国关系破裂,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秦惠文王死后,儿子秦武王即位,两国十八代联亲结束。诅楚文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诅楚文:“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僇力同门,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斋盟,日枼万子孙,毋相为不利。兼倍十八世之祖盟,率者侯之兵以临加我。”








意思是说:秦国的祖先秦穆公和楚国的祖先楚成王,两国关系好,不仅联姻,还起誓子孙后代永不侵犯,而你楚怀王却背叛了誓言,率领诸侯各国的军队攻打秦国,楚怀王你对不起自己的祖宗十八代。

虽然说故事到今天没有多少人记得,但祖宗十八代却因此传了下来。

对于祖宗十八代的说法,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直到东汉时期的《尔雅· 释亲》一书,才被定型。

祖宗十八代是自己上九代、下九代的称呼。








上序:生己者为父,生父者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下序: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鼻祖为九世祖,耳孙为九世孙。

鼻祖,指得姓始祖,古人认为: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鼻”实指第一或首创者的意思。如今各种文化流派,行业,手艺,事业的创始人都成为“鼻祖”。

远祖,指很遥远的祖宗,与自己相隔很远,知道的信息很少,故称悠远之祖为远祖。

太祖,指相隔太远的祖宗,古时,太与大想通,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无尽,则作太。故太祖是指过于遥远的祖宗。

烈祖,指列传之祖,烈,古时通列,列举、列位。是指依序往下排列的祖宗,比太祖又要近一些。

天祖,指比较远的祖宗。天的本义为“头”,头部是在身体之上的,天也是在地之上的,所以天祖就是指比较往上、比较靠前的祖宗。

高祖,指隔了一段距离(代数)的祖宗。高,本义指楼台的高大形状。楼台比平地高,但不是很高。故古人规定在列祖列宗中,以一定的、相隔不是太远的祖宗为高祖。

曾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祖宗。

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一代的祖宗。

考,指父亲。考的本义为“老”,指年纪大的老人。在甲骨文、金文中,考字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引申为专指父亲,后多指已去世的父亲。

己,指自己、本人。己在甲骨文中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本义是指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借“缠束”之义,谓约束己身而为“己”。








子,指儿子,自己下一代,湘方言叫“崽”。子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像并起来的样子,本义指婴儿。又因,子是地支的第一位,子丑寅卯,喻意子孙有条不紊、层出不穷地繁衍下去。所以古人把“子”作为自己的下一代排列。

孙,指儿子的儿子。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其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曾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孙子。曾,古同“增”,“曾孙”就是指在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代,谓之“增(曾)孙”。

玄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三代的孙子。玄字的本意是搓线、编草绳,最后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基于这个本意,玄字衍生出二层意思:一是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无穷变化。二是很远,看不到结果。所以古人用玄来指代第三代孙的称谓,喻意是永无穷尽。

来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四代的孙子。古人的寿命不是很长,七十岁就是“古来稀”了。所以第四代孙往往自己亲眼看不到,属于“未来之孙”了。

晜(kun)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五代的孙子。晜古代同“昆”。《尔雅·释亲》:“父之晜弟。又,来孙之子为晜孙。注,晜,后也。”

仍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六代的孙子。“仍”有因袭、沿袭之意,仍孙是指沿袭、一脉相承下来的孙辈之意。

云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七代的孙子。云,指云朵、云雾,云雾在天空中很飘渺。云孙就是借云雾的形态,说到了第七代孙已经感到很飘渺、很遥远了。

耳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八代的孙子。这个第八以后的孙子比云孙更遥远,远到只能有所耳闻了。

发布于 2020-08-03 16: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昂藏”和“敖曹”
2016-12-03 20:24小丁
文史杂志订阅 2016年6期 收藏
关键词:元音形容语音
小丁

《北史·高昂列传》载:“昂字敖曹……幼时便有壮气……每言‘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其父……以其昂藏敖曹,故以名字之。”古人名字关联,所以“昂藏”“敖曹”是同义司。

“昂藏”见《水经注》:“淇水……出壶关县东沾台下,石壁崇高,昂藏隐天。”言其高峻。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阙之傍,昂藏寮寀之上。”指其气概高朗。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其“昂藏”形容仪表雄伟,气宇轩昂。“昂”即高也。《礼记·曲礼》郑玄注:“令左昂右低。”

“敖曹”则见于《聊斋·金和尚》:“鼓钲锽聒,笙管敖曹,是谓‘和唱。”其用同嗷嘈,喧闹也。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诗:“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另有“嘈嗷”见《西京杂记》卷六:“纷纭翔集,嘈嗷鸣啼。”指虫鸟鸣声。晋人王鉴《七夕观织女》诗:“云韶何嘈嗷,灵鼓鸣相合。”又指音乐声。)又,“敖敖”,长貌。《诗经·硕人》郑玄笺:“敖敖,犹颀颀也。”可见敖曹亦为“高大”之义,形容声音高亢、洪亮,转而形容嘈杂。

从语音上看,昂藏(áng cáng)、敖曹(áo cáo),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属于叠韵,当是语音规律变化中元音转换的结果。“肮脏”(āng zāng)、“腌臜”(ān zan)、“鏖糟”(áo záo)这组同义词,便体现出中元音的转换。由此亦可证明“昂藏”“敖曹”是同义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8: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昂传

  

  高慎弟昂,字敖曹。其母张氏,始生一男二岁,令婢为汤,将浴之。婢置而去,养猿系解,以兒投鼎中,爓而死。张使积薪于村外,缚婢及猿焚杀之,扬其灰于漳水,然后哭之。

  昂性似其母,幼时便有壮气。及长,俶傥,胆力过人,龙犀豹颈,姿体雄异。其父为求严师,令加捶挞。昂不遵师训,专事驰骋,每言:“男兒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其父曰:“此兒不灭吾族,当大吾门。”以其昂藏敖曹,故以名字之。

  少与兄乾数为劫掠,乡闾畏之,无敢违忤。兄乾求博陵崔圣念女为婚,崔氏不许。昂与兄往劫之,置女村外,谓兄曰:“何不行礼?”于是野合而归。乾及昂等并劫掠,父次同常系狱中,唯遇赦乃出。次同语人曰:“吾四子皆五眼,我死后岂有人与我一锹土邪?”及次同死,昂大起冢。对之曰:“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锹土,今被压,竟知为人不?”

  昂以建义初,兄弟共举兵,既而奉魏庄帝旨散众。仍除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与兄乾俱为尔朱荣所黜,免归乡里。阴养壮士,又行抄掠。荣闻恶之,密令刺史元仲宗诱执昂,即送晋阳。及入洛,将昂自随,禁于驼牛署。既而荣死,庄帝即引见劳勉之。时尔朱世隆还逼宫阙,帝亲临大夏门指麾处分。昂既免缧绁,被甲横戈,与其从子长命,推锋径进,所向披靡。帝及观者,莫不壮之,即除直阁将军,赐帛千疋。昂以寇难尚繁,乃请还本乡招集部曲,仍除通直散骑常侍,加北平将军。

  及闻庄帝见害,京师不守,遂与父兄据信都起兵。尔朱世隆从叔殷州刺史羽生,率五千人掩至龙尾坂。昂将十余骑,不擐甲而驰之。乾城守,绳下五百人追救,未及而昂已交兵,羽生败走。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神武至信都,开门奉迎。昂时在外略地,闻之,以乾为妇人,遗以布裙。神武使世子澄以子孙礼见之,昂乃与俱来。后废帝立,除冀州刺史以终其身。仍为大都督,率众从神武破尔朱兆于广阿。又讨四胡于韩陵。昂自领乡人部曲王桃汤、东方老等三千人,神武将割鲜卑兵千余人共相参合。对曰:“敖曹所将部曲,练习已久,不烦更配。”神武从之。及战,神武军小却,兆等方乘之。昂与蔡俊以千骑自栗园出,横击,兆军大败。是日,微昂等,神武几殆。太昌初,始之冀州。寻加侍中、开府,进爵为侯。及兄乾被杀,乃将十余骑奔晋阳。神武向洛阳,令昂为前驱。武帝入关中,昂率五百骑倍道兼行,至崤、陕,不及而还。寻行豫州刺史。天平初,除侍中、司空公。昂以兄乾薨此位,固辞不拜,转司徒公。好著小帽,世因称司徒帽。

  神武以昂为西南道大都督,径趣商、洛。昂度河祭河伯曰:“河伯,水中之神;高敖曹,地上之虎。行经君所,故相决醉。”时山道峻阻,巴寇守险,昂转斗而进,莫有当锋。遂克上洛,获西魏洛州刺史泉仚并将数十人,欲入蓝田关。会窦泰失利,神武召昂。昂不忍弃众,力战全军而还。时昂为流矢所中,创甚,顾左右曰:“吾死无恨,恨不见季式作刺史耳!”神武闻之,驰驿启季式为济州刺史。

  昂还,复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与行台侯景练兵于武牢。御史中尉刘贵时亦率众在焉。昂与北豫州刺史郑严祖握槊,贵召严祖,昂不时遣,枷其使。使者曰:“枷时易,脱时难。”昂使以刀就枷刎之,曰:“何难之有?”贵不敢校。明日,贵与昂坐,外白河役夫多溺死。贵曰:“头钱价汉,随之死。”昂怒,拔刀斫贵。贵走出还营,昂便鸣鼓会兵攻之。侯景与冀州刺史万俟受洛解之乃止。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唯怿昂。神武每申令三军,常为鲜卑言;昂若在列时,则为华言。昂尝诣相府,欲直入,门者不听,昂怒,引弓射之。神武知而不责。性好为诗,言甚陋鄙,神武每容之。元年,进封京兆郡公,与侯景等同攻独孤信于金墉。与周文帝战,败于芒阴,死之。

  是役也,昂使奴京兆候西军。京兆于傅婢强取昂佩刀以行,昂执杀之。京兆曰:“三度救公大急,何忍以小事赐杀?”其夜,梦京兆以血涂己。寤而怒,使折其二胫。时刘桃棒在勃海,亦梦京兆言诉得理,将公付贼。桃棒知昂必死,遽奔焉。昂心轻敌,建旗盖以陵阵,西人尽锐攻之,一军皆没。昂轻骑东走河阳城,太守高永洛先与昂隙,闭门不受。昂仰呼求绳,又不得,拔刀穿阖,未彻,而追兵至。伏于桥下。追者见其从奴持金带,问昂所在,奴示之。昂奋头曰:“来,与尔开国公!”追者斩之以去。先是,昂梦为此奴所杀,以告卢武,将杀之。武谏乃止,果及难。时年四十八。桃棒会丧于路。神武闻之,如丧肝胆,杖永洛二百。西魏赏斩昂首者布绢万段,岁岁稍与之,周亡犹未充。赠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曰忠武。西魏寻归敖曹首,犹可识。

  先是,有鹊巢于庭中地上,家人怪之,及其首函至,置正当巢处。葬后,其妻张氏常见敖曹夜来旦去,有若生平。傍人莫见,唯犬随而吠之,岁余乃绝。其故吏东方老为南兗州刺史,追慕其恩,为立祠庙。灵像既成,头上坼裂,改而更作,裂如初,见者咸称神异。

  子突骑嗣,早卒。文襄复亲简昂诸子,以第三子道额嗣。皇建初,追封昂永昌王,以道额袭。武平末,开府仪同三司。入周,为仪同大将军。隋开皇中,卒于黄州刺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8: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第一猛将”高昂:我命值开国公!主君高欢:就值两百军棍


原创

阅读 53431赞 101

高昂,字敖曹,东魏权臣高欢属下骁将,当时即有“项羽再世”的称誉,后人也多誉他为“南北朝第一猛将”。他少时不喜读书,整日以劫掠、结交豪俊为务。后投靠高欢,在河桥之战中屈辱地死去。他本人和高欢等,给他的性命,却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不同的价码。




本文首发于百科TA说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说起高昂(491年—538年,字敖曹,东魏渤海蓨县,即今河北景县人)来,估计很多人都是一脸懵然,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不过,我们如果知道时人及后人赞誉他为“项羽再世”、“南北朝第一猛将”,我们肯定就不会对他等闲视之了。虽然我们都承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对于像高昂这种权倾一时的权贵来说,性命的价值,自然不可以用权势、财物来衡量。然而,在他生前、临终前,阵亡后,他的主人高欢、他自己及其他权贵,却多次给他的性命,贴上了价格标签。他们各自所定的价格,竟然也千奇百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对此事,略作阐述。

一、北魏末年的高昂,桀骜不驯,投靠多主

高昂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父亲高翼,曾任东冀州刺史。因而,高昂年幼时,就气概豪迈,卓荦不群,有成年人的品性,不似其他顽童懵懂无知;成年后,他豪爽洒脱,胆略出众。高翼让儿子们去上学,并要求老师严格约束他们,生性顽劣、不断惹是生非的高昂,自然屡屡被严师捶挞。高昂不以为意,还大言不惭对同伴们说:“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横行天下,博取功名富贵;怎么可以整天端坐读书,满足于当一个酸腐的老博士呢?”因此,高昂和哥哥高乾不仅不静坐读书,还整日忙于四处劫掠,结识豪杰。





北魏末年,北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镇兵和农民起义。其中,尤以葛荣部势力最强大。建义元年(528年),高乾、高昂兄弟也聚众起义,成为葛荣部下,接受葛荣授予的官爵,屡次击败北魏军。




北魏六镇起义示意图

后来,高乾因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是故交,兄弟二人转而投降了朝廷,与起义军为敌。高昂因军功,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

二、助北魏孝庄帝,对抗尔朱氏

当时负责镇压农民起义的契胡族首领尔朱荣,对高氏兄弟并无好感。他认为,高氏兄弟先叛后降,不应任职。于是将他们免职,遣归故乡。高乾、高昂暗地里积聚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尔朱荣闻讯后,密令地方官诱捕高昂,囚禁于晋阳(今山西太原)。






尔朱荣剧照

在北魏统治者和尔朱荣等军阀的联合残酷镇压下,葛荣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率军进入北魏京师洛阳,专擅朝政。不久,尔朱荣被不甘做傀儡的孝庄帝诱杀。高昂也被释放。

在各地手握重兵的尔朱家族的成员们,得知尔朱荣被杀后,纷纷起兵,围攻洛阳。孝庄帝兵力匮乏,又无良将,被迫亲至前线,指挥抵御。高昂感孝庄帝拯救之恩,亲自披甲执戈,率军厮杀,所向披靡。后来,高乾、高昂奉孝庄帝命,回乡里招聚豪杰,来援助孝庄帝。

普泰元年(531年),洛阳城被尔朱氏攻破,孝庄帝遇害。高昂与父、兄在信都(今河北邢台)起兵,声讨尔朱氏。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率兵五千,偷袭信都。高昂忙乱之际,连铠甲都来不及披挂,便率十余骑仓促迎战。即便如此,尔朱羽生数千人马,竟抵挡不住高昂的凌厉反击,而四散奔逃。高昂的武力值,堪称爆表。

三、投靠高欢,屡立战功

不久,高乾与晋州刺史高欢结盟,反对尔朱氏,并主动成为高欢的下属。对此,高昂心中非常不满。他派人给高乾送去女子穿戴的布裙,讥讽他象妇人一样软弱可欺。在高欢刻意笼络下,高昂才勉强投靠高欢。

后来,高欢拥立宗室元朗为帝。高昂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率军随高欢转战多地,与尔朱氏交战,获得多次大捷。高乾、高昂兄弟也因战功赫赫,获得拔擢。高乾至朝廷,任司空之职,成为高欢遥控朝政的得力工具。

永熙二年(533年),魏孝武帝元修因与高欢争权,在高欢唆使、诱导下,赐死被他视为高欢心膂的高乾。高昂击败了孝武帝派来追杀的将士后,率十余人投奔晋阳,死心塌地地投靠了高欢。

永熙三年(534年),高欢率军南攻洛阳,命高昂为先锋。孝武帝被迫逃往关中,依附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迁都至高欢的老巢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他命高昂为侍中、司空。高昂因高乾死于司空之位,不肯任司空,遂改任司徒。

孝武帝逃入关中后,与宇文泰权势之争,渐趋激化。宇文泰遂于534年底,鸩杀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自此,北魏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对峙的东魏、西魏。





在东魏、西魏多次交战中,高昂凭借其骁猛武力值,屡立战功。也因此获得“项羽再世”等美誉。

四、河桥之战,将星陨落

538年,东魏、西魏爆发了河桥(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的黄河上。西晋名将杜预以孟津渡地势险要,始建浮桥于富平津,世称河桥)之战。

东魏大将侯景出兵,夺还此前被西魏攻占的南汾、颍、豫、广四州。然后,侯景部会同高昂部,围攻金墉城(今洛阳东)。高欢也率军前往助战。

西魏文帝元宝炬与宇文泰率军援救金墉。八月,西魏军抵达瀍水(今洛阳南)。侯景军撤围而退。宇文泰率军追至河上。侯景回军,与西魏军激战。

西魏军初战不利,将士溃散,宇文泰也差点被东魏军俘获。侯景初胜,以为西魏军败退,不会返回再战。不料,西魏军稍作整顿后,旋即回军再战。侯景军懈怠,且没有防备,迅速被西魏军击溃,侯景奉行“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信念,狼狈遁逃。





高昂则自恃勇猛,不屑于象侯景等人那样仓促奔逃,而是与西魏军鏖战。他看到身边将士大多阵亡,自己逐渐势孤力单,于是拼命杀出重围,逃往河阳南城。到城下后,守将高永乐因与高昂素有矛盾,不理睬高昂的哀求,紧闭城门,不放高昂入城。高昂要城中守军悬放绳索,将自己拽入城中的请求,也被拒绝。高昂暴怒,拔出佩刀,劈砍城门。城门尚未凿开,西魏追兵已经赶到城下。高昂只得藏到护城桥下。





西魏将士遍寻高昂,很长时间都没找到。在寻找高昂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手持高昂金带的家奴京兆。战前,高昂曾因京兆犯微小过失,要处死他。京兆哀求道:“我曾三次于危难中救你,你怎能因小过而杀我?”高昂因此打消了处死京兆的念头。可是,当天晚上,高昂睡觉时,做了一个噩梦:他梦到京兆将血涂了自己一身!高昂醒后,深感不吉,于是命人将京兆的双腿打断,以应血光凶兆。所以,当西魏军士们逼问京兆,高昂藏身何处时,京兆感到报复的机会来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将高昂藏身处告知西魏军士。精疲力竭的高昂自知难免一死,于是对逼近的西魏军士们嚷道:“砍下我的脑袋,去你们的主子那,换一个开国公的爵位吧。”西魏军士们一拥而上,乱刀砍杀高昂,割取他的首级后离去。

高欢得知高昂战死的消息后,雷霆震怒,杖责高永乐二百军棍。追封高昂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谥曰忠武。

文史君说

高昂生前凭借赫赫战功,成为高欢手下著名骁猛战将,博取高官厚爵。然因其生性桀骜不训,加之功绩显赫,睥睨、傲视众人,所以,可以推测,他的人缘是相当的差。以至于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不管是家奴京兆,还是河阳守将高永乐,都因私怨嫌隙,断送了高昂的生机。这一血腥的史实,也应给后世那些像高昂一样,有过人之处的优秀人士们一个残酷的教训:不要因为自己杰出、优秀,而鄙视、凌辱他人,随心所欲得罪别人,为自己树敌。否则,在生死危急关头,即便是再普通、低贱的人,也会将你推向绝路。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高昂生前、临终前、死后,不同的人,包括他自己,给他的性命,定出了不同的价码:他自认为自己声名显赫,位高爵尊,杀死自己的西魏将士,可凭此功,换取开国公高爵;高昂生前,曾有一次与东魏权贵刘贵议事。这时,有人禀报:治河的役夫大多被溺死了。素来“视下如草芥”的刘贵不屑地说:“一钱汉,死就死了吧,不值得大惊小怪!”高昂大怒,拔刀要砍斫刘贵。

高昂之所以做出如此举动,并不是因为他仗义执言,关爱民生,怜惜弱小。因为在他心目中,他也象刘贵一样,视普通民众性命如草芥。他之所以拔刀要砍杀刘贵,是因为他疑心刘贵所说的“一钱汉”,也包括他自己在内!毕竟,在东魏统治阶层中,对汉族人而言,鲜卑人有天然的种族优越感。

至于高欢对高永乐做出的杖责200军棍,不过是做做样子,抚慰人心的举动而已,不可当真。毕竟,就血缘关系而言,高永乐是高欢的族叔。作为皇室贵胄,即便犯下弥天大罪,也要千方百计设法保全。否则,200军棍要是严格执行的话,高永乐将非死即残。自然也就不会有《北齐书·高永乐传》所载的“赠太师、太尉、录尚书事”的死后哀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9: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安疏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海瑞所创作的一篇奏疏









收藏



0


0










同义词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一般指治安疏


《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疏》《谏修斋建醮疏》,是明代文学家海瑞在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十月所创作的一篇奏疏。 [1]这篇奏疏指责了朱厚熜迷信道教、妄想长生、错聩误国的过失,指出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都是由于他的“误举”所致。甚至讽刺他的年号“嘉靖”,意味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文书最后提出了改革政事的具体意见,希望采纳。语言朴素简明,既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又说理透辟、义正辞严。 [2-3]












































中文名治安疏
别    名直言天下第一疏、谏修斋建醮疏
创作年代明代
作    者海瑞
作品体裁奏疏
作品出处《海瑞集》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治安疏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1]: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瘼一有所不闻[2],将一有所不得知而行,其任为不称。是故养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3],使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谀顺曲从,致使实祸蔽塞,主不上闻焉,无足言矣。过为计者[4],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毋乃使之反求眩瞀,失趋舍矣乎[5]?非通论也。

臣受国恩厚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6]。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容悦,不过计,披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7]:“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仁类柔,慈恕恭俭,虽有近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致安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帝之励精[8],光武之大度[9],唐太宗之英武无敌[10],宪宗之志平僭乱[11],宋仁宗之仁恕[12],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13]。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14],举其略:如箴敬一以养心[15],定冠履以辨分[16],除圣贤土木之像[17],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18],祀孔子推及所生[19],天下忻忻然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顺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不尽人之才力[20],情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而贯朽粟陈[21],民少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22]。

陛下则锐情未久[23],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24],谓遥兴可得[25],而一意玄修[26]。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27],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28],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29],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30],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31],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32]。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罄[33],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34]:“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迩者严嵩罢黜[35],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36],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诗》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37]。”今曰所赖以弼棐匡救[38],格非而归之正[39],诸臣责也。岂以圣人而绝无过举哉[40]?古昔设官,亮采惠畴足矣[41],不必责之以谏[42]。保氏掌谏王恶[43],不必设也。木绳金砺[44],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45],相率进香,天桃天药[46],相率表贺。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一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47],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48],退有后言[49],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其官守,其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50]。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偏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念重,得一官多以欺败、脏败、不事事败[51],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52],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挠乱政事之说[53],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言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已拒谏[54]。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陛下千百事之尽然[55],陷陛下误终不复[56],诸臣欺君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57]。”今日之谓也。

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一二事形迹说,既为诸臣解之矣[58]。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59]。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60]。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61]。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存至今日[62],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63],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昔伏羲氏王天下[64],龙马出河[65],因则其文以画八卦[66];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因而第之以成九畴[67]。《河图》《洛书》[68],实有此瑞物,泄此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藉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69],非虚妄事也。宋真宗获天书于乾祐山,孙奭进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70]!”桃言采而得,药人工捣合以成者也。无因而至,桃药有足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悬思妄念[71],区区桃药导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修无害矣乎?夫人幼而学,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72];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73]。”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即近事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74]。梁材守官守道[75],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76],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77]。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先而已。诸臣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78],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79],鹘突依违[80],苟举故事[81]。洁已格物[82],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83],未见其人焉。得非有所牵掣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84]?陛下欲诸臣惟予行而莫逆也[85],而责之效忠,付之以翼为明听也[86],又欲其顺吾玄修土木之误,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87]。有臣如仪、衍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之业,无是理也[88]。

陛下诚知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不安不治由之,翻然悔悟,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89],置其身与皋、夔、伊、傅相后先[90];明良喜起[91],都俞吁咈。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厨役、锦衣卫恩荫、诸衙门带俸[92],举凡无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部,光禄寺诸厂,藏段绢[93]、粮料、珠宝、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94],不知其几也。而陛下何不为之?

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之行[95]。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96]。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97],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使归四民[98],责府州县兼举富教[99],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100],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101],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必世之仁[102],博厚高明悠远之业,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百废具举,百弊铲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为之?

节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绪,抚按科道纠率肃清于其间[103],陛下持大纲、稽治要而责成焉[104]。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105],恭已无为之道也[106]。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洽[107],熏为太和[108],而陛下性分中有真乐矣。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109]。道与天通[110],命由我立[111],而陛下性分中有真寿矣。此理之所有,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112]。若夫服食不终之药[113],遥兴轻举[114],理之所无者也。理所无而切切然散爵禄、竦精神[115],玄修求之,悬思凿想[116],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诚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忠,蜷绻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间[117],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于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118],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119] ,谨具奏闻。 [4]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作品注释

[1]云南清吏司:户部按行省区域分司,每司的名称,除政区外,加上“清吏”二字。

[2]利瘼(mò):即利病。瘼,痛苦。

[3]臣工:群臣百官。

[4]过为计者:忧虑过多、危言耸听的人。

[5]“毋乃”两句:只怕使人反而弄得模糊混乱,不知何去何从。眩瞀(mào):眼晴昏花,视物不清,这里引申为模糊混乱。

[6]有犯无隐:语出《礼记·檀弓》。意为宁可犯颜直谏,不要畏罪隐讳不言。

[7]贾谊:西汉文学家。下面引文见贾谊《陈政事疏》。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至前157年在位。

[8]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至前49年在位。

[9]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至57年在位。

[10]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至649年在位。

[11]宪宗:李纯,公元806至820年在位。

[12]宋仁宗:赵祯,公元1023至1063年在位。

[13]“举一节可取”两句: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举出哪一项,你都容易办得到。

[14]更始:重新开始,即除旧布新。

[15]箴(zhēn)敬一以养心:明世宗作过一篇《敬一箴》。箴,规戒。

[16]定冠履以辨分:明世宗曾改定一些冠服制度。

[17]除圣贤土木之像:明世宗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

[18]“元世祖”句:元世祖忽必烈,本是历代帝王庙中所祭的帝王之一,明世宗将他取消。

[19]“祀孔子”句:孔子庙里兼祭孔子父母。

[20]吕祖谦:宋学者,与朱熹、张栻齐名,为南宋金华学派的代表,开浙东学派的先声。

[21]贯朽:国库里钱堆积太久,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

[22]三代:夏、商、周。

[23]锐情:专一情志。

[24]反刚明而错用之:把刚强、英明的德性,错误地用到别的地方去。

[25]遥兴:一作“长生”。

[26]玄修:修炼。

[27]视朝:临朝听政。

[28]推广事例:明代原有章程规定,通过缴纳一定财物,可以获得某种官爵,后来援例滥用,名为推广事例。

[29]二王不相见:明世宗听信方士段朝用的话,以为在炼丹时和亲人会面,药会失灵,故世宗长期不与儿子见面。

[30]西苑:即今北京的三海。

[31]靡时:无时不有。

[32]万方则效:各地官吏作为榜样行事。

[33]悬馨:形容空无所有,喻极贫。

[34]改元:更改年号。臆:心里猜想。

[35]迩者:近来。严嵩: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专国政二十年。以子严世藩和赵文华等为爪牙,残害忠良,民愤极大。晚年渐为世宗疏远,御史邹应龙等相继弹劾,严世藩被杀,他也被革职,不久病死。

[36]不直:不以为是。

[37]“衮职有阙”两句:见《诗经·大雅·烝民》。衮(gǔn),君王的衣服,也借指君王。仲山甫,周宣王时大臣。宣王“料民”(调查人口),他曾劝谏。阙,缺失,过错。补,补救。

[38]弼:辅正。棐(fěi):辅导。

[39]格非:纠正错误。

[40]过举:错误举动。

[41]亮采惠畴:语见《尚书·舜典》。亮采,辅助立功。惠畴,办事顺当。

[42]不必责之以谏:这是反诘语。言若君王不会犯错误的话,那么古代设官,只要“亮采惠畴”就够了,不必再要他们进谏。下面“不必设”“不必言”,也同样是反诘语,

[43]保氏:《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

[44]木绳金砺:《书·说命上》记载商高宗得傅说为相,命其进谏,有“若金,用汝作砺”之语;傅说回复王,有“惟木从绳则正,后(君)从谋则圣”的话。言绳能使木直,砺(磨刀石)能使刀(金属)锋利,君王也要靠人帮助纠正。

[45]修斋:会集僧徒,供应斋食,使他们作佛事。建醮(jiào):设坛祈祷。

[46]天桃天药:说是天赐的仙桃和仙药。

[47]都俞吁咈:四字皆叹词,是《尚书·尧典》又《益稷》中尧、舜、禹对话用词。以为可,则曰都曰俞;以为否,则曰吁曰咈。后以此指君臣论政问答、气象雍睦之词。

[48]愧心馁气:不敢直言,内心不免感到惭愧空虐,气也不足。

[49]退有后言:当面不说,背后议论。

[50]奠:安放。磐(pán)石:扁厚的大石,此作动词用,犹言使之稳固。

[51]不事事:第一个“事”字为动词,谓旷职不做事。

[52]不相值:不相投合。

[53]胡寅:曾上书宋高宗赵构,主张抗金,反对和议,被秦桧贬斥。胡寅上疏抗金,反对和议是正确的,海瑞说他“挠乱政事”,是指当时君相的看法。

[54]是己:自以为是。

[55]亿:猜想。

[56]“陷陛下”句:害陛下一直错到底。

[57]“上人疑”两句:见《礼记·缁衣》。说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堪。

[58]“为身家心”四句:臣子为了保全身家,因而不敢触怒皇上,这二种私心合在一起,就把自已的职责置于脑后。我已举出一二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

[59]“求长生心”四句:希望长生,迷惑不醒,二者结合,就会使臣子不满,有失为君之道,请允许我再为陛下进行分析。

[60]顺受其正:《孟子·尽心上》:“孟子日:‘莫非命也,顺受其正。’”言人之天寿,都由命定,要顺应自然正常法则。

[61]此尽之实:即尽于此,不过如此。

[62]方外士:指僧道术士。

[63]陶仲文:明世宗最信任的方士。

[64]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

[65]龙马:龙而形像马。

[66]则其文:依据龙马的花纹。

[67]第之:排列起来。九畴:传说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畴,品类。

[68]《河图》《洛书》:即指上述伏羲及夏禹所得的“神物”。

[69]历数:推算节气的度数。

[70]“宋真宗”四句:宋真宗赵恒,公元997年至1022年在位。他深以澶渊之盟为辱,常怏怏不乐,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听信王钦若的话,伪造天书,作为符瑞,以自欺欺人。一天对群臣说:“昨晚忽然梦见神人,告诉我有天书大中祥符三篇降临人世。”说这话时,正好有一鹏鸟尾上系着黄帛,出现在左承天门上,据称那黄帛就是所降的天书。当时群臣皆贺,唯独孙爽说道:“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同一年,“天书”复降泰山。文中说于乾祐山得天书,不知何指。孙奭(shì),儒者。 真宗时,为诸王府侍读。以经术进,守道自处。

[71]逆:迎合。

[72]致君:杜甫《奉先咏怀》:“致君尧舜上。”言辅佐君王,使其功德在尧舜之上。

[73]“《太甲》曰”四句:语见《尚书·太甲下》,是伊尹告太甲的话。意为:别人的话,违背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方面去探求其用意,勿遽拒绝。如果别人的话,顺从你的意旨,一定要考察一下是否有不合道义,切勿自满。

[74]逆本:即祸根。

[75]梁材:嘉靖时三次出任户部尚书,砥节守公如一日。因屡忤权伟,失帝意,致仕。守官:谨守职责。

[76]抄没:抄家没收财产。

[77]洗涤:这里是改过之意。

[78]挨日:混日子。

[79]廊庙:朝廷,此指在朝为官。山林:指退隐之地。交战热中:谓两种思想在心中不断地斗争。

[80]鹘突:糊涂。依违:迟疑不决。

[81]苟举故事:勉强按照旧例马虎办事,敷衍塞责。

[82]格物:纠正事物之所不正。

[83]社稷灵长:国运长久。

[84]纯然精白:心地纯正。

[85]惟予行而莫逆:要人听从自己的意志,不得违抗。

[86]“付之以翼”句:叫他们做自己的助手和耳目,以广见闻。

[87]“是股肱”两句:言既要人顺从自己意旨,又要人尽忠;既要人充当助手耳目,又要人顺从去做修炼等错事。这是不用四肢耳目来保卫腹心,而让腹心直接替代目视耳听手持足行的作用。这里股肱耳目指臣子,腹心指君王。

[88]“有臣如仪、衍”三句:仪,张仪;衍,公孙衍。两人都是能言善辩的战国策士。与民由之,和百姓一起走上仁义的大道。孟子认为,像张仪、公孙衍这种巧伪顺从之臣,即使得志,也不可能“与民由之”。

[89]阿:曲从,迎合。

[90]皋:皋陶(yáo),传说虞舜的贤臣。夔(kuí):传说舜时的乐官。伊:伊尹,商汤的贤相。傅:傅说,殷高宗的贤相。

[91]明良喜起:《尚书·益稷》载,虞舜作歌:“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皋陶和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这是君臣互相勉励敬重的话。

[92]恩荫:封建时代因祖先的官职功劳面得朝廷任用。带俸:额外冗员。

[93]段:古“缎”字。

[94]盖藏:储藏。

[95]“先年”句:过去官吏忠于职守,官职也齐全,但还有办不成的事。

[96]“今日”四句:如今不少官职已经废弃,官吏因循苟且,不守法纪,还自我得意。

[97]上纳:出钱买官。

[98]缁黄:指穿缁(黑色)衣的和尚和穿黄衣的道士。四民:士、农、工、商。

[99]兼举富教:生计和教化同时并举。

[100]复屯盐本色:恢复屯田盐场仍缴纳粮、盐实物以供军需。本色,自唐末至明清,缴纳的实物田赋,称本色;折成钱币或他物的称折色。

[101]赋:土地税。差:公务劳役。苏:苏息,恢复元气。

[102]必世之仁:数十年后才能取得效果的仁政。

[103]抚按科道:指巡抚、巡按、六科(吏、户、礼、兵、刑、工)给事中、十三道御史。

[104]稽治要: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

[105]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106]恭已无为:帝王只要以端正严肃的态度约束自己,任官得人,便可以无为而治。

[107]熙洽:指时世清明和乐。

[108]熏为太和:形成一片和平气象。

[109]与天地参:言人之德可与天地并比。

[110]道与天通:人道与天理是一致的。

[111]命由我立:命运由我自已掌握。

[112]旋至:转身就可达到。

[113]不终之药:长生不死之药。

[114]轻举:成仙升天。

[115]切切然:急迫的样子。竦(sǒng):肃敬,惶恐不安。

[116]悬思凿想:发空想。

[117]反情易向:改变心意,转移方向。

[118]宗社:宗庙、社稷,指国家。

[119]赍(jī):持物赠人。 [4]




白话译文

户部云南司主事海瑞恭谨上奏:关于直言作为国家第一要事,用来端正君道、明确臣职、寻求万世治安的问题。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宰。正因为他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宰,责任也最为重大。凡是有关百姓利益、生活疾苦,某一方面有所不闻,在施政中必然会因在该方面缺少了解而出现失误,这就是不称职。因此,使国君称职的办法,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更应把主要责任寄托在大臣身上,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臣畅所欲言,那么国君才可能称职。过去,大臣们都千方百计地讨陛下欢心,奉承讨好,一意顺从,结果导致灾祸不断、言路阻塞,皇上听不到实情汇报,因为没有足够的奏报。谋划太过的人却又说:“君子以明主为危,以治世为忧。”如果天下太平了,要把它当不太平来忧虑;如果国君英明,要把他当不英明来担心。这岂不是要故意寻求眼花,失去进退的目标吗?这不是精辟的见解。

我享受的国恩深厚,请让我坚持对陛下虽有冒犯但不隐瞒的言行。好就说好,不妄加一丝假好,过错就说过错,不避讳一丝过错。不讨好您,也不刻意谋划太过,我要披胆沥胆为陛下陈述实情。

汉代贾谊向文帝陈述政事时说:“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安定已太平,我却认为还没有。说天下又安定又太平的人,不是愚笨就是奉承。”文帝虽是汉朝的贤君,但贾谊并非苛责求全。文帝生性仁善,类似柔弱,对人宽宏大度,生活俭朴,有亲近臣民的美德;但喜欢悠闲自得,遇事好退让,所以常耽搁、荒废政事。不探究弊政产生的原因,一概用又安定又太平之言来粉饰,这是愚蠢,不探究其才能的不足,一概用得到安定太平的盛世来称颂,这是阿谀奉承。

陛下您自觉比汉文帝怎样?陛下天资聪明果断,远见过人,可成为尧、舜那样的贤君,也可成为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明君,在他们之下像汉宣帝的励精图治,光武帝的豁达大度,唐太宗的英武无敌,唐宪宗的立志平定割据叛乱,宋仁宗的仁恕,都有可取的一面,陛下可以向他们学习,并做得更好。在陛下即位的初期,清除积弊,国家焕然一新。我列举大略,如:劝戒人们敬顺专一来修养心性,确定衣冠服饰制度来辨别身份,去掉用土木做成的圣人像,剥夺宦官在朝中朝外的权力,元世祖曾毁掉孔庙,不予祭祀,现在又祭祀孔子,并把恩泽延及到他的子孙后裔,天下人高兴地切盼着您大有作为。有识者认为只要辅政宰相人选恰当,太平盛世就指曰可待了。这并非不切实际的言论。陛下比汉文帝英明百倍,但汉文帝能充分发挥仁顺天性,节减用度,体恤民情,吕祖谦称颂他不耗尽民力,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当时天下虽然不能用太平安定来称颂,但太仓盈满,钱粮长期堆积如山,百姓生活稍有安乐和富足。在三代以下国君中,汉文帝可称做贤君。

陛下您锐意进取之心却未能长久坚持,一些荒诞的想法引导您背离了初衷,错误地运用您的才智,认为国家将来一定会兴旺,于是就一心一意去玄修。陛下富有天下,不说这都是百姓的财富,却大兴土木,二十多年不上朝,纲纪已经废驰。多次实行推广事例,官爵已过多过滥。两皇子不能与陛下相见,人们认为您轻视父子之情;因猜疑和听信诽谤,杀戮凌辱朝臣,人们认为您轻视君臣关系;在西苑玩乐而不返回宫中,人们认为您轻视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将领怯弱,民不聊生,水旱灾害不断发生,盗贼猖獗。在陛下登极初年,这些事情也存在,但没有这么严重。现在赋役连年增加,各地效仿,陛下耗尽钱财信崇佛教,更加变本加厉,室如悬磬,十余年来到了极点。天下人于是就陛下改元的年号,推测说:“嘉靖,意思是说家家都净,没有钱财。”

近来严嵩被罢官,严世蕃被处死刑,使人略感快意,一时被称为政治清明时期。但严嵩罢相之后,情况不过像严嵩任相之前罢了,并非天下非常太平安定的治世,远远赶不上汉文帝时期。天下人对陛下不满已很久了,这是内外臣都了解的。了解这些就可说不愚笨,《诗经》上说:“三公之职空缺,只能由仲山甫填补。”今天要依赖群臣辅助拯救、纠正陛下的错误,让您回归正途,这是群臣的职责。怎能认为圣人就绝没有过错呢?古代设立官职,只需要有华丽的文采和对同僚的仁爱就足够了,不必用劝谏来要求他们。保氏负责劝谏君王的不良行为,但不一定设置。对错误行为的规劝是应该的,但圣贤不一定说起。在醮修时,群臣相继进香,奉上天桃天药,又相继上表祝贺。兴修宫殿时,工部尽全力营筑;为获取香料、宝物,户部派人四处寻找。陛下有荒谬的行为,群臣就荒谬地追随,没有一人替陛下阐明是非。奖励良善,惩治不法的作风,扬善抑邪的道理,早已听不到了,因为已经阿谀成风。这些人已经心愧气馁,习惯见风使舵地顺从着陛下,违背良心地歌颂陛下。欺君之罪该怎样处置呢?

天下,就是陛下的家。人没有不顾念其家的。内外大臣,其做官的操守,其谏言的职责,都是用来维护陛下的家并使之坚如磐石的。一味地进行玄修,这是陛下内心受到迷惑;过于苛刻独断,这是陛下的感情出现偏差。而说陛下不顾念自己的家,合乎人情吗?群臣顾念自身的私心太重,得一官职又多因欺蒙、贪赃、懈怠政事而丢官,有许多不能适合陛下心意之处。有的与此不同,皇上与大臣的心意偶不相同时,就说陛下是轻视大臣。群臣正心的学问低微,所说有的不免带有私心,有的失于详察,的确就像胡寅搅乱政事的言论,有许多不能适合陛下心意之处。有的与此不同,皇上意见与群臣言论偶不相同时,就说陛下是固执已见,拒不纳谏。拿陛下一两件不妥当的行为做依据,推测陛下千百件事都如此,使陛下陷入有错不改的境地。群臣欺君之罪太大了。《礼记》上说:“在上的人疑虑,那么百姓就更困惑;臣民难以了解,那么国君就要经常劳累。”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

当群臣为身家考虑之心与恐惧之心相合,做臣的职责就不明确,我的一二事形迹说,已经替群臣解析过了。当陛下寻求长生之心与困惑之心相合,群臣就有了说辞,为君之道就不端正。臣请求再为陛下开导。

陛下的过错太多了,从大的方面说在修醮。修醮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自古以来,圣贤只是说修身立命,只是说顺其自然地接受一切生老病死。因为天地赋予人以生命,这就足够了。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君王,是圣贤中的大圣贤,也没能长生不老。之后也没见到汉、唐、宋的世外高人长生活到现在,让陛下能访求其长生之术。对陶仲文,陛下以师相称,仲文却已经死去了。仲文都不能长生,陛下还独自寻求什么长生?至于说天赐仙桃、药丸,更是怪诞、荒谬。从前伏羲氏统治天下,龙马从黄河跃出,于是模仿它身上的花纹画出了八卦,大禹治水时神龟在背上驮着错落有致的花纹,于是依次画成九畴。《河图》《洛书》确实有这种吉祥之物,泄露了这万古不传的秘密。天不爱道就把它显示给圣人,由圣人来阐述展示给世人,就象曰月星辰分布在天空,历数依此制成一样,并非荒诞不切实际的事情。宋真宗在乾佑山获得天书,孙爽进言说:“天会说什么!怎么会有书呢?”桃是要采摘才能得到的,药是经人工捣合才能制成的。无缘无故就得到了,难道桃和药有脚吗?是上天赐予的,那么上天用手拿着交付的吗?陛下玄修多年了,什么也没得到。到今天,身边奸佞小人迎合陛下的胡思乱想,用区区的桃、药就引导长生,真是毫无道理,玄修没有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陛下又会说用明示刑赏来督率群臣,使天下治理得法,玄修不也没害处吗?人从小就学习,但不学以方术报效君王、惠泽百姓之类的内容;成年后做事,也不会有为君为民而走歪道的想法。《太甲》上说:“有言语不顺你的心,一定要寻求它的道理,有言论逊色于你的志向,一定要寻求它不合理之处。”顺耳的言语未必合理。就近事来看,严嵩有一句不顺从陛下的话吗?原来是贪官、窃贼,现在是逆臣。梁材恪尽职守,遵循礼法,陛下却认为他是叛逆者。他在各任上都有声誉,是户部官吏中,至今为止最被人称颂的。到近曰严嵩被抄家没籍,百官才有了警惕之心。不再收受贿赂,寻求升迁,稍有检点、约束。然而严嵩罢相之后,就像严嵩未任相之前罢了。群臣愿像严嵩一样顺从陛下,不愿像梁材那样固执已见。现今,厉害的贪污受贿,不厉害的混曰子,被人称赞的,也只在朝廷上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循规蹈矩。那种不仅能洁身自好,善于探究事情原委,而且勇担天下重任,使国家百姓有所寄托的人,还没见到。莫非有什么事情牵制着他们的心,未能舍身妄我地投入才会这样吗?陛下想要群臣只赞同自已的行为而不抵触,就要求他们效忠。把翅翼交给他们是为了加强视听,又想要他们须从自己玄修及大兴土木的荒谬行为。这是让他们只做股肱和耳目,不做腹心,只是成为陛下您自己视听、行动的工具。如果有像张仪、公孙衍这样的大臣,可以重用他们完成强国富民的伟业,但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陛下果真知道玄修没有好处,群臣的曲从,百姓的效仿,天下的不安定不太平都是因此而生,就应翻然悔悟,每天上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谈论寻求天下利弊,洗刷几十年来君道的失误,使自己成为一个比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更英明的国君;使群臣也能洗刷几十年来对皇上只知阿谀奉承的耻辱,成为与皋陶、夔、伊尹、傅说相媲美的贤臣,知善恶、勇劝谏,奖励良善,惩治不法。内朝的宦官宫女、外朝的光禄寺厨役、锦衣卫恩荫,在各衙门拿俸禄的,所有这些没有实际事务的官吏也太多了。上起内仓内库,下到户部、工部、光禄寺各厂所藏缎绢、粮料、珠宝、器用,木材等物,堆积了很多而没有用,用在不该用之处的也很多。群臣中一定有人向陛下陈明过。群臣向陛下说了,陛下就应实行,这对陛下来说只是略略节省罢了。京城用银一两,百姓就要纳银百两。略略节省,国家财政就会有余,百姓就会有积储,好处不知道有多少,而陛下为什么不做呢?

每官都有其职掌,早些年职守正规、全面但没有很好实行,今天对职守或荒废、或因循苟且、或不遵法度,却自以为是。敦促道德礼制来端正士风,禁止贡纳以确保仕途清明,官吏将领要有较长任期,从而要求他们有所成就,挑选训练军士,从而避免召募士兵,驱使僧道游民回归本业,责令府州县地方官府既发展生产,又推行教化,形成人知礼义的社会风气,恢复军屯、开中征收本色的制度来充实边仓储备,合理征收田赋、摊派丁差来使百姓摆脱困境,检举天下官吏的侵贪、将领的怯懦、小吏的奸诈行为,严厉惩罚,绝不姑息。推行济世的仁政,创立博大英明久远的伟业,群臣中一定有人向陛下谈论过。群臣谈起,陛下就应付诸实践,这对陛下来说略略振作起来就行了。略有振作就百废俱兴,百弊尽除,唐虞三代的治世,很明显地又出现了。而陛下为什么不振作呢?

节省与振作,对陛下来说又不是很费力。九卿全面负责,百官分司其事,巡抚、巡按及科道官员纠察内外,严肃纲纪,陛下手掌大权,稽查治国的关键部分要求群臣完成。访求贤才费力,任用群臣安闲,就像天运在上,而四时六气各有各的先后次序,这就是谦逊无争顺其自然的道理。天地万物本为一体,这是固有之性。百姓脱离困境,安定富庶,那么陛下性情中就有了真实的快乐。可以因此赞美天地对人类万物的化育,那么,可以向天地参悟。道与天相通,命运由自已掌握,那么陛下性情中就有了真实的长寿。这一道理的内容,可以立刻体现出来,并真实有效。至于服食长生不老之药,随意举出远期药效,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毫无道理却急切地赏赐爵禄、费尽心神地玄修来找,苦思冥想,捕风捉影,到死也只是这样罢了。能求找得到吗?

君道不正,臣职不明,这是国家最需面对的一件大事。对此不说,还另有什么可说的!地位高的大臣为保官职就极力讨好陛下,地位低的小臣害怕获罪就一意顺从陛下,陛下的确有不了解就改变、推行的,我常常感到遗憾。因此,冒死恳切地向陛下陈述。就您在是否改变倾向与做法的抉择中,天下太平与否,百姓安定与否,在此刻决定了。希望陛下用心,那么宗社幸运、天下幸运。我不禁战栗恐惧到极点,因此写好奏本亲自带上,呈递给陛下。 [5]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海瑞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早在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时,有御史到学宫,属吏皆伏拜,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不肯下拜。迁任浙江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浙江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擅作威福,吊打驿吏。海瑞没收其所带银两,纳之库,并驰告宗宪,此人冒总督公子,胡作非为,败坏总督声誉。还挡过严嵩党羽都御史鄢懋卿的驾,使之“敛威而去”。本来海瑞已擢升嘉兴通判,由于鄢懋卿等作梗,遂贬作江西兴国知县。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月,迁升户部主事。这就使他更能了解朝政大事,并能直接上书朝廷。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之初,曾有励精图治之举,如抑制宦官,裁减冗员,任用贤士等。但大礼之争起,形成党争之势,且曰趋激烈,尤其是宫婢之案后,朱厚熜深居西苑,曰事玄修,服食仙药,企求长生不死。宠信道士陶仲文、邵元节,皆官至三孤,总令全国道教。一批阁臣曰侍左右,坐而论道,阿谀之风曰炽。朱厚熜整天生活在这种氛围中,先后二十余年不理朝政。权奸严嵩等掌生杀予夺之权,营私舞弊,残害忠良。后严嵩虽被罢黜,然犹如严嵩未相之先而已。致使内忧外患交迫。

恪守“武死战,文死谏”道德标准的海瑞,面对明王朝政治腐败,封建秩序松弛,吏贪将弱,民困财乏的社会现实,十分优虑。他在深思熟虑之后,草拟奏疏,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月,毅然上呈。这就是《治安疏》。 [6]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治安疏》先集中笔墨阐述了“君道不正”的社会现实,指出进行政事改革,加强社会治安的必要性。然后直笔阐述“臣职不明”的现实,同时揭露了一般官吏阿谀徇私的卑劣行径。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作者提出了自己“求万世治安”的具体意见:其一、建议皇上应“翻然悟悔,目视正朝”、“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精简机构,厉行节约。其二,建议皇上整顿官吏、军队,振作纲纪;同时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和教育,征收实物赋税等。其三,本乎天人感应的理论说明皇上应该“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以行君道。同时再次批评皇上之“遥望轻举”乃理之所无,是荒谬的。最后一段照应开头,重申对“天下第一事”必改之行之的坚决态度和“昧死竭忠”的拳拳忠心。

全篇用直言的方式表达忠心,语言朴素简明,既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又说理透辟、义正辞严,首尾相贯,浑然一体,从始至终,充满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映现着作者刚直不阿的批判精神,体现了那个时代以忠君为最高道德准则,耿耿忠心,荡气回肠。 [2-3]




名家点评

明代顾久成等《三进士申救疏》: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其大有功于宗庙社稷,垂之千万年不磨。盖从万死一生中,树节于我朝廷者。 [7]

明代阮尚宾《刻海忠介公文集序》:士为海内称奇,视古贤豪不愧者,岂独用世之猷,足风吏治哉!亦以养之纯,发之正,不诡于圣贤之道为足术耳。若海忠介公者,非其人乎!不佞往自家食时,见公治安一疏,极谏肃皇帝玄修之误,侃侃千佘言,有批鳞折槛之风。一时中外人士,无不想望风采,所愿为执鞭久矣。 [7]

明代傅振商《海忠介公全集叙》:盖名臣作用,无不从淡泊宁静,固需涵养,大抵禀耿介于无者居多。故不惟不与世为缘,而且耻与世为练....其切谏世庙玄修希仙,忠笃剀至,言人所不敢言,而非折槛以为名。直指政府,榄权病国,侃直痛快,触人所不欲言,而非立异以见功。 [7]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海瑞(公元1514年-公元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明广东省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 [8]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以《治黎策》中举人。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任浙江淳安县知县,在任期间著有《淳安政事》。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当时的明世宗迷信道教,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长年不理朝政。海瑞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在《治安疏》中批评嘉靖是“家家皆净”,结果皇帝大怒,把他免去官职投入监狱。世宗死后,穆宗即位,恢复了海瑞的官职,后又屡次升迁,最终海瑞因病逝世于南京右佥都御史任上。当时人称为“南包公”“海青天”。 [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2:53 , Processed in 0.0602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