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天上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7: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夜
[ 唐 ] 杜甫
原文 译文对照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指高耸的环形发髻。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春望
[ 唐 ] 杜甫

原文
译文对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崔氏东山草堂》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崔氏东山草堂》
作者:杜甫(唐代)

爱汝玉山草堂静,
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
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
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
柴门空闭锁松筠。

中文译文:
我钟爱汝玉山上的草堂,它宁静无声,
在这凉爽的秋高气爽中显得特别新鲜。
有时会自发响起钟磬的声音,
夕阳下还能看见归来的渔夫和樵夫。
在白鸦谷口剥去栗子的壳,
在青泥坊底煮饭的时候炖上芹菜。
为何西庄王却不再前来赐官,
草堂的柴门空闭,锁住了松筠的踪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察,以及他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新的秋日景象,他钟爱的汝玉山草堂,因为草堂所在之地的宁静,使得草堂本身也显得宁静,宛如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这种草木和人事的和谐、相得益彰,使得草堂在秋日的光景中显得愈发宝贵。

诗中"钟磬响"和"渔樵人"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日落时分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渔樵人的出现则让人联想到人事的无常。

"盘剥白鸦谷口栗"和"饭煮青泥坊底芹"描绘了平凡的农村生活,但在这些琐事中却透露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珍视。"柴门空闭锁松筠"则传达出一种失望和寂寞,诗人不再等待曾经的宾客光临,柴门空闭,象征着草堂的荣景已经不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人事变迁、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逝去荣景的怀念之情,具有浓郁的哲理和情感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盘剥白鸦谷口栗”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5: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夜吴歌
- 360国学
《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夏歌》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春歌》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冬歌》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吴歌》宋·谢翱
玄发照秋水,茱萸香未歇。风吹夜合花,露湿衣上月。
来自360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2: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氏东山草堂》
唐代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崔氏东山草堂》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崔氏东山草堂》
作者:杜甫(唐代)

爱汝玉山草堂静,
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
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
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
柴门空闭锁松筠。

中文译文:
我钟爱汝玉山上的草堂,它宁静无声,
在这凉爽的秋高气爽中显得特别新鲜。
有时会自发响起钟磬的声音,
夕阳下还能看见归来的渔夫和樵夫。
在白鸦谷口剥去栗子的壳,
在青泥坊底煮饭的时候炖上芹菜。
为何西庄王却不再前来赐官,
草堂的柴门空闭,锁住了松筠的踪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察,以及他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新的秋日景象,他钟爱的汝玉山草堂,因为草堂所在之地的宁静,使得草堂本身也显得宁静,宛如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这种草木和人事的和谐、相得益彰,使得草堂在秋日的光景中显得愈发宝贵。

诗中"钟磬响"和"渔樵人"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日落时分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渔樵人的出现则让人联想到人事的无常。

"盘剥白鸦谷口栗"和"饭煮青泥坊底芹"描绘了平凡的农村生活,但在这些琐事中却透露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珍视。"柴门空闭锁松筠"则传达出一种失望和寂寞,诗人不再等待曾经的宾客光临,柴门空闭,象征着草堂的荣景已经不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人事变迁、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逝去荣景的怀念之情,具有浓郁的哲理和情感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盘剥白鸦谷口栗”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9: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摘自《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译文竹林茂密,风吹簌簌。

注释凤尾森森:喻竹林茂盛。龙吟:常用以形容箫笛之类管乐器的声音,这里喻风吹竹林发出的声响。

赏析凤尾森森:喻竹林茂盛,方伯谟《斑竹》诗:“凤尾森森半已舒,玳纹滴沥画难如。”龙吟:常用以形容箫笛之类管乐器的声音,刘孝先《咏竹》:“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这里喻风吹竹林发出的声响。
咏竹 - 南朝梁刘孝先诗作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咏竹》是南朝梁刘孝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咏竹

  • 创作年代

    南朝梁

  • 作品体裁

    五言古诗


  • 作者

    刘孝先

  • 作品出处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折叠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梢云:指竹销如云连成一片。

耸(sǒng怂):高起,矗立。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徒:徒然。

抱贞心:怀抱坚贞的操守。

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折叠编辑本段诗歌鉴赏

诗歌的开篇,即以简洁的语言刻画出野竹的雄姿。它长达百寻(古八尺为一寻),又高又直,昂然挺立,上拂云霄,真可谓雄健刚劲、卓尔不凡。然而它却不蒙人青睐,"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为何这气概凌云的竹子,却遭此冷遇呢?盖其因在它生于荒郊野外,而非皇家苑囿、贵族庭院。三、四句承上作一逆转,而首句实际是牵引脉络。竹为多年生植物,茎杆有节,节间中空。曰"节"、曰"心",均紧紧扣住了竹子的自然属性,只能是咏竹,不能移之于其它草木,而冠以"高"、"贞"二字,则又突出其高洁清雅、耿介不随的品性,令人自然联想起高尚之士的节气于操守。"徒自"一语,既传达出未遇于时的叹惋之情,更表白了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言简意赅,有无穷意味。是否没有办法自拔于逆境呢?办法自然是有的,只是不屑为之罢了。"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五、六句再度一个逆转。张华《博物志》曰:"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竹是制作萧管乐器的材料,为古代八音之一。琴,在此泛指乐器。那泪痕斑斑的湘妃竹,引发了人们多少缱绻情思;那华丽的堂楼馆榭,更是丝竹管弦,彻夜笙歌。然而,这苍劲的野竹却既耻于仅仅作为缠绵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于充当达官贵人娱乐遣兴的工具。"耻"、"羞"二字下得沉重且有分量。在坚定的语气中,我们不是隐约可见作者既不眷眷于儿女之情,更不愿趋时取巧、自媚求荣的高尚情怀吗!

诗歌于层层逆转之后,于篇末唱出了最强音。"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笛子本竹所制,此言"长笛",却不禁令人想起晋代伏涛的《长笛赋序》中提到的那支用"良竹"所制的"奇声独绝"的长笛。作者恐怕正是借此再度称美竹质的精良。以此优质之竹制为长笛,必发出龙吟虎啸之声。后汉马融《长笛赋》就说过:"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七、八句二句,语气一气贯穿,语势流转自然。竹制为笛,笛音嘹亮若龙吟,暗用二典,妥切无痕。细加玩味,尤觉包蕴深广,寄托了作者的高情远致。

此诗紧扣竹的特征,而又不刻意求其形似,既有题中之精蕴,更有题外的远致。用的皆是有关竹的典故,充分体现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性情于才能。《梁书》称刘孝先"善五言诗,见重于世",殆飞虚语。

六朝时期,矜尚数典隶事的风气盛行,"指物呈形"的咏物诗应运而生。梁中叶后,咏物诗在萧纲的倡导之下迅速发展。梁代诗人刘孝先以百寻之竹为题咏对象,借物言志,寄托遥深,咏物且不滞于物,算得上咏物诗中的上乘之作。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孝先,南朝梁诗人。彭城(今徐州)人。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七弟。善五言诗,工画。初为武陵王法曹、主簿,王迁益州,随府转安西记室。承圣中,与兄孝胜俱随武陵王纪军东出峡口,兵败,至江陵,元帝以为黄门侍郎,迁侍中。兄弟并善五言诗,见重于世。文集值乱,不具存。今存诗六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咏竹 - 北宋徐庭筠诗作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咏竹》是北宋诗人徐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咏竹

  • 创作年代

    北宋


  •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 作者

    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葛陂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生物相关




葛陂参见植物部·木本"龙竹"。唐褚载《赠道士》:"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葛陂

  • 别名

    龙竹


  • 相关记载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

  • 释义

    指拐杖或比喻得道成仙






目录


赠道士

褚载〔唐代〕

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六甲威灵藏瑞检,
五龙雷电绕霜都。惟教鹤探丹丘信,不使人窥太乙炉。
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




[url=][/url]
[url=][/url]





褚载 [url=][/url]

载,字厚子,家贫,客梁、宋间,困甚,以诗投襄阳节度使邢君牙云:“西风昨夜坠红兰,一宿邮亭事万般。无地可耕归不得,有思堪报死何难。流年怕老看将老,百计求安未得安。一卷新诗满怀泪,频来门馆诉饥寒。”君牙怜之,赠绢十匹,荐于郑滑节度使,不行。乾宁五年,礼部侍郎裴贽知贡举,君牙之荐之,遂擢第。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画贽于威,威览之,连见数字触家讳,威矍然,载错愕,白以大误。寻谢以长笺,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兢持太过,翻达空函。”威激赏而终不能引拔,后竟流落而卒。集三卷,今传。► 15篇诗文




折叠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龙竹 :

lónɡ zhú

  • 龙须竹。劈为篾,平细柔韧,宜作马鞭。
  • 后因以"龙竹"指拐杖或比喻得道成仙。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典故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房(费长房)忧不得到家,公(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神仙传》之壶公,一个住在壶里的神仙付强_关注IP属地: 湖北
82019.08.16 09:18:51字数 2,319阅读 3,468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与长。”很多人以为是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说是酒中(指喝的快醉)有另外一个世界,酒会让你到体验到另外不同的境界。
其实,它是出自宋朝人蔡裁的《遣兴》: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静观佛理妙,顿与世缘忘。
晚景无多日,浮生有底忙。
渔翁真得趣,一叶寄沧浪。
说的是人喝酒之后,一种飘飘欲仙的状态。是啊,时光荏苒,难怪酒一经酿出,就会几千年长盛不衰。
今天来说一个故事,是一个与壶有关的故事。过去的道人云游天下,有一个须臾不会离身的法宝,挂在腰间,那就是葫芦,或者是壶,壶里面装的是酒还是丹药,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今天这个壶的故事,载于东晋葛洪所撰的《神仙传》·壶公,一个很有趣的神仙故事,老嘿用白话文给你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壶公是一位道教真人,不知他凡间的姓名叫什么。当今世上所有的“召军符”和召鬼神、治疾病的“玉府符”共二十多卷,都出自壶公之手,所以总称为“壶公符”。
当时河南汝南有个当市掾的人叫费长房,忽然看见壶公从远方来到街上卖药。人们都不认识壶公,他卖药不还价,他的药服后不管什么病都能治好。壶公把药卖出之后,总要嘱咐买药的人,说服了药之后会吐出什么东西,哪一天病会好,他说的话每一次都很应验。他每天卖药都能挣好几万钱,然后就把钱施舍给街上那些饥寒贫穷的人,自己只留下三五十个钱。
他经常把一个空壶挂腰上,回家后就挂在屋檐上,太阳落山之后,他就跳进壶里。这事谁也没发现,只有费长房在楼上看见了,由此而知壶公不是凡人。
于是,费长房就天天清扫壶公的屋子,供给壶公吃的东西,壶公并不推辞。日子长了,费长房仍坚持不懈地照常扫地供食,也不敢对壶公有什么请求。壶公看出来费长房心地很虔诚,有一次就对他说:“到晚上没人的时候你到我这儿来吧。”费长房晚上来到壶公屋里,壶公对他说:“你看我跳进壶里时,你也和我一样跳。”
费长房照他的话一跳,果然不知不觉地已在壶中了。
进去后才发现不是壶,而是进入了一个神仙的世界。只见楼台殿阁林立在道旁,还看见壶公带看好几十个随从。壶公对费长房说:“我是神仙,当年在天界因为处理公务不够勤勉,受到上界的责备把我贬到人间。我看你有道根可以受教,才让你接近我。”
费长房立刻离座下拜磕头说:“我这俗人凡胎十分愚昧,积下了很多罪孽,幸亏得到你的怜悯关怀,就像劈开棺木给死尸送去仙气,使枯朽的的尸骨起死回生。我只怕自己愚笨顽劣,不能为大仙效力。如果大仙继续指引点化,真是我百世难遇的大幸啊!”壶公说:“我看你这人不错,但你千万不许泄露天机。”壶公后来到楼上去看费长房,对他说:“我这里有点酒,咱们俩喝几杯吧。”壶公的酒在楼下装在一个酒坛里,费长房就让人到楼下取来,但几十个人也抬不动那坛子,只好来告诉壶公,壶公下楼去,用一个手指把酒坛子拎到楼上来了。两个人对饮,酒器只有拳头大,但喝到天黑也喝不尽。
壶公告诉费长房:“我不久要回上仙界,你愿意和我同去吗?”费长房说:“这还用说?不过我想让家里人不要发现我出走,有没有什么办法呢?”壶公说:“这很简单。”
他就给了费长房一支青竹杖,告诫他说“你拿这支竹杖归家后,就对家人说你病了,然后把竹杖放在你的床上,就悄悄到我这里来。”费长房按照壶公的话做了,离开家后,家里人见费长房已死在床上了。其实床上的尸首就是壶公的那支竹杖,家人痛哭后就把费长房埋葬了。
费长房跟着壶公,恍恍惚惚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壶公故意把他放在一群虎中,老虎张牙舞爪要吃掉他,他也没害怕。第二天,壶公又把费长房关在一个石洞里,头顶上用草绳挂着一块几丈宽的大石头,又让几条蛇咬那草绳,绳眼看要断了,下面的费长房仍泰然自若。壶公来到石洞看见这情景,就安抚他说:“你可以受教学道了。”后来壶公又让费长房吃粪便,粪便里还有一寸多长的蛆,又臭又脏,费长房这次可为了难。壶公就打发他回去,对他说,“看来你还是得不了仙道啊。我让你当地上的人瑞吧,可以活好几百岁。”说罢给了他一卷封着的符说:“你有了这符就能驱使鬼神,长期当天神的使者,还可以治病消灾。”费长房担心到不了家,壶公又给他一支竹杖,说骑着它就可以到家了。
费长房骑上竹杖,忽然像大梦初醒,一看已经在家里了。家里人以为他是鬼,他就详细讲述了经过,家人去墓地打开棺材一看,里面只是一支竹杖,这才相信了他的话。费长房把骑回来的那支竹杖扔在草滩,一看原来是一条青蛇。
费长房说他从离家到回来只是一天的事,家里人一算,已是一年了。费长房就带着符收鬼治病,没有治不好的。有时他和病人坐着谈话,忽然就大声呵斥起来,客人奇怪地问怎么回事,他说刚才是呵斥鬼呢。
当时汝南有个妖怪,一年里要到郡里来几回,来时带着骑马的随从,变成太守的样子,进到太守府内敲动堂鼓,然后在府内外转悠,随后就走了,太守十分讨厌也没办法。恰好费长房进太守府,那鬼怪也来到府门前。太守跑进府内,只把费长房留在大厅里。鬼怪知道后不敢进府,费长房就大喊一声:“把那个鬼给我抓起来。”鬼吓得赶快下马趴在大厅前,不停地磕头乞求,保证改过。
费长房喝斥道:“你这个该死的老鬼,不老老实实呆在阴曹,竟敢带着随从冒犯官府,该不该死?还不快现出原形来?”鬼立现了原形变成一只大乌龟,身子有车轮大,头有一丈多长。费长房又让它变成人形,交给鬼一道竹符,命他把符送交葛陂君,鬼流泪磕头而去。费长房派人在后面看,只见竹符在草滩下,鬼把颈子缠在树上死了。
费长房后来到东海郡,东海郡已经三年大旱。费长房对求雨的人们说:“东海神君前来找葛陂君的夫人,被我扣压了,因为没有核查他的口供,我也忙得忘记了处理,结果造成这里久旱,现在我立刻放掉他让他马上行雨。”接着果然下起了大雨。
费长房有神术,能把大地缩成一小块,千里之远的情景就在眼前,放开后就又恢复原状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咏竹 - 明代吴孔嘉诗作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其他




《咏竹》是明代吴孔嘉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咏竹

  • 创作年代

    明代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吴孔嘉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咏竹

几竿清影映窗纱,筛月梳风带雨斜。

相对此君殊不俗,幽斋松径伴梅花。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筛月梳风】月光穿过竹丛如经筛,清风拂过竹枝如经梳。

此君】指竹。《世说新语》记:王子猷爱竹,就是暂时住宿的地方也要栽上竹子。人问何故,指竹曰:"不可一日无此君"。后来即以"此君"为竹的别称。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吴孔嘉(1588~1667)字元会,别号天石。安徽歙县人。明天启五年(1625)余煌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编修《光宗实录》,后参加了《三朝要典》的编撰,遂被列为魏忠贤逆党。直到福王时,才被重新起用,并为其翻案。著有《玉堂际草》、《臣鉴汇编》、《知非录》、《后乐堂集》等。




咏竹 - 宋代王安石诗作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其他




《咏竹》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咏竹

  • 作者

    王安石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原文

《咏竹》

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①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宋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②蒿藜: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 唐杜甫《无家别》诗:"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清余怀《<板桥杂记>序》:"蒿藜满眼,楼管劫灰,美人尘土。"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作将作者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宏伟博大的抱负跃然纸上。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又谥号为"文" ,称王文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宋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史称王安石变法),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后改 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








咏竹 - 唐代白居易诗作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咏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咏竹


  • 创作年代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白居易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诗句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折叠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咏竹》,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还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这意蕴丰美的诗歌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密切相关。

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还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这意蕴丰美的诗歌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密切相关。全诗清新雅致,意气豪迈,情感昂扬,诗人的议论是以形象表现出来的,并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恰恰相反,诗中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1: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看懂丫头雪雁,才知道林黛玉最后死得有多凄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细说红楼梦177:雪雁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林黛玉只带了丫头雪雁和奶娘王嬷嬷两人进京,加上她来贾府后如履薄冰,一步不敢行错,一言不敢多说,可知林家的家世远不如贾府。


想来也是,林如海小小前科探花,钦点的七品巡盐御史初踏官场,如何与老牌贵族贾府比较?

贾府少爷小姐无论嫡庶,身边大小丫头、教引嬷嬷加一起,都起码有一二十人伺候。

如果林黛玉在家也有这么多人,就绝不可能只带这两个标准素质让贾母看后直皱眉,还得替她安排。难免被贾府看轻。

那个时代,如何不给人添麻烦才是礼。

此举看似与外祖、舅舅不见外,实际真有不带不免失礼。果然林家拿不出更好的才是真。

别人家再好,哪有自己人得力。不提。


☞细说红楼系列177,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林黛玉的丫头名雪雁。当时虽只有十岁,也比黛玉大三岁。

按说从黛玉的行事来说,雪雁要更妥帖才是。

但古人主仆有别,主大仆小。文学作品体现丫头再好,也肯定不如小姐。

何况林家仕宦之家的熏陶,也远不如贾府贵族顶级标准。

雪雁在林家没那么多束缚,自然不像贾府尺度礼仪严谨,贾母看来当然就有些不放心,怕她照顾不好黛玉,也很快就派二等丫头鹦哥替换了她。

不过,雪雁作为林黛玉贴身丫头,也是林家人,对黛玉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雪雁”其名,根据后文的故事发展脉络来看,当出自明末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莫怀古的小妾名雪艳的。

《一捧雪》讲述小人汤勤忘恩负义,陷害恩人莫怀古,觊觎雪艳。导致“夫妻”生离死别。

汤勤的人物,就是贾雨村的原型。

莫怀古影射的是贾宝玉。

雪艳通雪雁,影射林黛玉。

据此,“雪雁”暗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最终因贾雨村的迫害,而不得结果。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便说得是后文这段故事。

“雁”在古代代表姻缘和爱情。

古人求婚要以“雁”为礼。

“雁”又代表忠贞不渝的爱情,如元好问的《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便由“雁”字作谶,注定是一场悲剧。

雪雁的“雪”,又通“丰年好大雪”的薛。

预示导致宝黛姻缘不得“雁好”悲剧的原因,源于薛家的薛宝钗。


后文只要与雪有关者,都要注意与薛家的联系。

雪雁之名,既代表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预示她的婚姻悲剧。

而雪又通血,后文黛玉将贾母赐她的丫头鹦哥改名紫鹃,便是杜鹃啼血之意,都为黛玉悲剧之谶。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7 22:25・IP 属地甘肃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4: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林黛玉===绛珠草===绛珠+草===绛珠贾宝玉影射朱由检+草喻指田秀英

神瑛侍者===通灵宝玉===顽石【皇四子朱慈炤】

木石前盟:绛珠仙子林黛玉【绛珠贾宝玉影射朱由检+仙草林黛玉影射田秀英】还泪→顽石//补天剩余石神瑛侍者朱慈炤。
石榴花喻指木石前盟。榴花开处照宫闱。。。

没有贾宝玉时,林黛玉就是朱由检或者朱由检&田秀英的合体。见了贾宝玉,林黛玉就是田秀英。。。三面之人。三生石。


史湘云隐喻三生石,林黛玉隐喻绛珠草,薛宝钗,灌愁海;妙玉,甘露;惜春,长生果蜜青果
绛珠仙草,绛珠可以理解为定语,即绛珠的仙草,或者绛珠仙的草。绛珠为谁氏?绛珠即为贾宝玉影射朱由检。

绛珠为活龙贾宝玉,而绛珠仙为死了的朱由检---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
林黛玉,真正的香玉。香有甄英莲,晴雯,香菱,秋菱,秦可卿。。。

玉,邢岫烟,平儿,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4: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虾须镯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虾须镯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需要虾须般的金丝,镶上贵重的珠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虾须镯

出处
《红楼梦》


性质
文学

类别
小说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写湘云、平儿等人烤鹿肉吃,平儿也是个好玩的,"因而退去手上的镯子,三个人围着火,平儿便要先烧三块吃……吃毕,洗了一回手。平儿带镯子时,却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了-番,踪迹全无。"凤姐说知道镯子的去向,埋下伏线。接着在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写出,原来是怡红院坠儿所偷。平儿道:"究竟这镯子能多重?原是二奶奶的,说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重了。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了,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

"什么叫"虾须镯"呢?"虾须"是象形的说法,极言其细也。当年最细的竹帘子叫"虾米须帘",对虾伸出的须又细又长,又有韧性,因以之形容精美的细东西。"虾须镯"也是由此而得名。也许有人问,象虾须那样细的镯子,如何带呢?可能吗?自然不会这样细,简单地说破了,就是用虾须这样细的金丝编成的镯子。
类似虾须镯的嵌珠累丝金镯
类似虾须镯的嵌珠累丝金镯
当时贵戚家中都"厌金玉",而以镶嵌小粒金刚钻的镯子为华丽珍贵。大观园荣国府正是贵戚家,凤姐是贵戚家的当家人,平儿是凤姐的二把手,在当时"厌金玉"的风气下,即使带镯子,也是要带个特别讲究的。所以要虾须般的金丝,而镶上贵重的珠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5: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木生花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枯木生花,汉语成语,拼音是kū mù shēng huā,意思是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出自《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枯木生花

出处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拼音
kū mù shēng huā

注音
ㄎㄨ ㄇㄨˋ ㄕㄥ ㄏㄨㄚ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用法
3成语辨析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绝处逢生

示例

我一命如同草头露滴,今日得了这银子呵,一似枯木生花,阳春布泽。 ★明·沈受三《三元记·完璧》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近义词:枯树开花

反义词 :枯木朽株
槁木死灰
[ gǎo mù sǐ huī ]

基本解释

枯干的树枝和火熄灭后的冷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后用以比喻意志消沉,毫无生气。



详细解释

1. 【解释】: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2. 【出自】:《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 【示例】: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4.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辞书解释《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莫无情耳。”后以...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近反义词
近义词灰心丧气 万念俱灰 朽木死灰
反义词生气勃勃 意气风发


红楼梦中灰侍者木居士指什么?rsy411[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迷津中接宝玉的二人,他们是有什么来历?或者原型?有关这个的都可以说


1个回答
360AI搜索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木居士指黛玉,灰侍者指宝玉。木居士和灰侍者,可看作曹雪芹随意撷取“木”和“灰”相对作为居士和侍者的名称,这与“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的取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一僧一道的对应组合关系(居士可指道士)。“木居士”乃指木制的神像;而“灰居士”指泥塑的和尚。木制神像、泥塑和尚只是比喻,不能由此得出木筏上掌舵、撑篙的是毫无生命的神像、塑像,借以强调迷津的难渡。木和灰好似雕塑的外观,木取其外表形象和木然之态,灰是其好似泥塑像的土灰色。《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晴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也是以“木雕”与“泥塑”组合在一起,比喻其木然之态。此外,《红楼梦人物辞典》认为,“木”与“灰”取“草木土灰”或“枯木死灰”之义,比喻其无足轻重。 以上的解释只能是一部分,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隐意呢?回答是肯定的。灰侍者取自泥塑的和尚,贾宝玉原为神瑛侍者,曾多次申言要做和尚,其最后的归宿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笔者在《玉、石、土——贾宝玉的三重性》一文中详细论证了贾宝玉具有玉、石、土三重身份,其土的身份正与“泥塑的和尚”相合,因此灰侍者为贾宝玉的化身。木居士则是林黛玉的化身,黛玉在五行中属木,这可从姓林系“双木成林”及其前身绛珠仙草等得以论证。



木居士//林黛玉田秀英+贾宝玉//朱由检+灰侍者//神瑛侍者。


迷津。指点迷津。。。


千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因二人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 i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甲戌侧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甲戌侧批:机锋。点醒世人。]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吓得袭人辈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甲戌侧批: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因二人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 i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甲戌侧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甲戌侧批:机锋。点醒世人。]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吓得袭人辈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甲戌侧批: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林家和薛家的世仇国恨指的是什么?红楼世界中存在三种继承制度
姜子说古书 2024-10-23   |  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林家和薛家的世仇国恨指的是什么?红楼世界中存在三种继承制度?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用假语村言的方式,记载了一段二宝合传代替二玉合传的金镶玉的历史,即王莽篡汉的国仇家恨,这一点,作者于清虚观打醮点戏部分已经交代明白!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

  众所周知,汉高祖的故事唤作《斩白蛇起义》,刘邦是赤帝子,而《白蛇记》写的是白蛇化作美女坑害书生的故事,在这里被引申为王莽篡汉的金镶玉故事。换句话说,书中写的是白帝子夺了赤帝子皇权的故事,故事是翻过来的。



  雨村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

  既然是起义夺权,自然是国仇家恨了,白帝子与赤帝子,自然也就是世仇了,这就是薛家和林家的故事,林薛争宝玉,就是争传国玉玺,薛姨妈早就已经明白交代过了。

  薛姨妈道:“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礼记》曰:“商人尚白,周人尚赤”。《红楼梦》故事里,荣国府的当家人是贾政,字存周,其子为怡红公子,前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是写周之赤也,嫡长子珠拆朱王,华夏朱明之谓也。薛家为商人,宝钗为白帝子,雪白臂膀是其属性。



  次看宝钗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

  《红楼梦》故事里,贾府的两种继承制度,不同于薛家的继承制度,体现出了商周之别!荣国府为华夏正统,是写朱明存周之政。

  其中贾母在贾赦、贾政面前的绝对权威,代表的是父权,是因为贾代善没了,才轮到史太君当家做主,周朝的制度是父亲最大,其次为母亲,再次为子女。父死子继,夫权依附于父权,因为血统亲疏的缘故,儿媳妇肯定没有儿子有权利,王熙凤连骂贾琏的权利都没有。



  贾琏乜斜着眼,道:“都是老太太惯的他,他才这样,连我也骂起来了!”邢夫人气的夺下剑来,只管喝他“快出去!”那贾琏撒娇撒痴,涎言涎语的还只乱说。贾母气的说道:“我知道你也不把我们放在眼睛里,叫人把他老子叫来!”贾琏听见这话,方趔趄着脚儿出去了,赌气也不往家去,便往外书房来。

  除了父死子继,父权制度其实还有另一种继承制度,当然,姜子想说的绝非兄终弟及,而是媳承婆业,只是现代人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了,这也是古代几乎不存在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

  《红楼梦》故事里,邢夫人和王夫人孝顺贾母是天经地义的,因为首先贾母是诰命夫人,邢夫人和王夫人才有资格跟着当诰命夫人。


  贾代善一死,荣国府的府邸和家业是贾母的财产,王夫人的管家权是贾母给予的。对外,贾政是大王,贾宝玉是小王。对内,贾母才是真正的主母,而王夫人相当于贾母立的女太子。没错,婆媳两代人,是相当于父子两代人一般的继承关系。能给儿媳妇提供一辈子的荫庇的婆婆,婆媳矛盾是不存在的。婆媳之争?搞笑!



  王夫人见问,越发泪如雨下,颤声说道:“我从那里得来!我天天坐在井里,拿你当个细心人,所以我才偷个空儿。谁知你也和我一样。这样的东西大天白日明摆在园里山石上,被老太太的丫头拾着,不亏你婆婆遇见,早已送到老太太跟前去了。”

  《红楼梦》故事里,林家代表荣国府,是父死子继、媳承婆业的继承制度,而薛家代表宁国府,却是女帝为巫鬼,神权大于君权的时代,贾珍哭秦可卿,薛父酷爱宝钗,宝钗掌管薛家家计,皆是如此。

  《汉书·地理志下》: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

  寡母王氏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肤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红楼梦》故事里,二玉为绛珠氏,是赤帝子,宝钗为白帝子。《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所以,红楼世界的薛宝钗善于搬弄口舌,离间二玉。



  《書·舜典》:“肆覲東后。”唐虞夏时,后者,帝王也,犹凤为帝不为帝正妃。以帝正妃为后,始于周。妇好者,子姓,加女曰好。后之妲己亦然,旦者,加女曰妲。妇者,女主、女王也!妲己,名旦,坛也,壇也,巫也!犹京剧之女旦,女主也,角也!

  商皇族之子奉天承运继大统称帝,商皇族之女沟通天地称巫,称后母,妇好就是后母辛,后母不是帝妻,而是帝姊妹或帝姑母。这就是母系氏族的特殊性。妲己大概率和妇好一样,也是商朝皇族。


  人皆知夏后氏,夏称后,商称帝,周称天子。然世人岂能明悟,及商,后亦高于帝。妇好者,妣辛也,非武丁之妃,实武丁之姑母姊妹也。妲己亦然,帝辛之姑母姊妹之谓。巫也!



  司母鼎者,后母鼎也!司者,巫也,后者,帝也!母者,非其子之母,地母者也,主也,后也!辛者,己者,皇族日名也,犹武丁之丁,帝辛之辛。何为日名?日者,大道圆圆,复归其命,天干也,道之机变、裂变、交变,由甲至乙及丙,无穷往复。

  几千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把商朝、元朝、清朝排斥出华夏族,但究其根本,所谓非华夏正统,也许只是基于氏族之争和皇权之争的相互摸黑。何况大融合之后的今天,无论如何都已经是不分你我的统一的华夏族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礼记》、《書·舜典》

红楼梦:王熙凤为啥说探春是庶出女不好嫁?海棠无香为啥会是三姑娘的身份定位

红楼梦:什么是绛珠仙子的生魂?这是在报二玉真正的祖籍姓氏

赵姨娘找贾探春要银子,这一手是跟潘金莲的母亲学的吗

红楼梦:什么是化外之人?长嫂如母,探春为啥敢骂王熙凤

被误读了三百年的元春赐婚!端午节礼真相首度被公开

几百年来无人读懂红楼梦,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段历史时段

读懂“省亲”二字,你就知道《红楼梦》为啥被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2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鸿雁来宾什么意思 鸿雁来宾简单释义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为什么说不要把裤子提到肚脐眼?
新东都17
2022-11-09 · TA获得超过6038个赞
关注
1、鸿雁来宾——旧时历书中有此语。来宾,动讯飞来旅宿的意思,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2、鸿雁来宾,是七十二候中的寒露第一候。大雁南来为宾,古人细心留意,随时准备尽宾客之礼。此时,是最后一批大雁大举南迁。它们带着今年出生的小雁,从远至西伯利亚的繁殖地南归,飞到长江流域以及广东、海南等地过冬。

【原】从《红楼梦》里的一只大雁,看宝黛钗三人真实关系 少读红楼 2020-02-11   |  532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细读红楼会发现,曹雪芹在宝黛钗三人的关系中,设定了一个相同的意象——雁,围绕这个意象,宝黛钗三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雁,也暗示了他们各自的命运结局。
林黛玉:折足雁,寓意宝黛爱情的有始无终
贾宝玉过生日一回,众人行酒令,史湘云提议玩个有意思的,“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贾宝玉说不出来,林黛玉就替他说了这么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虽是黛玉替宝玉说,但这里的“折足雁”确实暗示了黛玉的结局。我们知道,宝黛爱情虽然为贾府之人所共知,甚至还得到了贾母的默认与支持,但两人却未终成眷属,黛玉的结局是泪尽夭亡,而宝玉则娶了宝钗。
对黛玉来说,她正是那只折足雁,折断了自己的爱情和姻缘,与宝玉这只呆雁分道扬镳,最终在贾府凄凉死去。
不仅这里有折足雁,黛玉还有个从家里带来的丫鬟,名叫雪雁,雪谐音薛,亦谐音血,这似乎又暗示了,黛玉与宝玉的姻缘,最终被薛宝钗夺去,黛玉因此血泪流尽而亡的结局。
总之,在宝黛钗三人关系中,黛玉这只折足雁预先折足退出,也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薛宝钗:弃雁,寓意金玉良缘的始乱终弃
根据前八十回里曹公埋下的伏笔,结合脂砚斋批语可知,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成其夫妇,实现了薛姨妈最初所说金玉良缘的佳话。
金玉良缘在世人眼中是佳话,但对于宝钗宝玉两人来说,这样强扭在一起的婚姻,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充满了不幸的,这种不幸,在过去,对于身为女子的薛宝钗来说,尤甚。


元春省亲后,贾府元宵节贾政悲谶语一回,宝钗的诗谜“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就已暗示宝玉出家后她守寡的结局,这种暗示后文还多次出现,尤其是作为“雁”的意象。
探春起诗社,众人做菊花诗一回,宝钗第一首菊花诗《忆菊》里有两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看似写菊花,写秋尽冬来,北雁南飞的气候,却也暗示了宝玉出嫁后,宝钗清冷寡居的孤独生活。
根据脂批我们可知,宝玉最终是抛妻弃婢,悬崖撒手,妻是薛宝钗,婢是麝月,也就是说,是他主动选择抛弃妻子婢女,出家为僧的,因此,宝钗就成了被遗弃之人,是弃妇,这一点在另一处,亦通过雁这一意象,有明确暗示。


七十回里,黛玉重建桃花社,此时为清明前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于是大观园里宝黛钗等人放起了风筝。这一次,曹公再次通过各人不同的风筝,暗示了其各自命运,宝钗的是什么风筝呢?
原文说“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这里再次用到雁这个意象,而且是七个大雁,细读就会品出深意,七个大雁寓意弃雁,宝钗嫁给宝玉后不久,宝玉即撒手而去,宝钗不正是一只被遗弃之雁吗?
薛姨妈因为女儿终身有靠,王夫人以为儿子取到了理家才干不输王熙凤的管家儿媳,孰料宝玉的忽然出家,让宝钗成了第二个李纨。
贾宝玉:呆雁,寓意其对男女之情的留恋
按脂砚斋批语透露,贾宝玉在红楼梦真实结局的情榜上是“情不情”,他对身边女孩极好,却也最易在女子面前忘情发呆,尤其钗黛二人。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宝玉看到了宝钗的一条酥臂,就发起呆来。原文有一段关于贾宝玉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宝玉对钗黛二人的真实情感,亦写出其对男女之情的留恋。
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也是这个瞬间,恰好被黛玉看在眼里,于是聪明的黛玉,说了一个呆雁的笑话,暗暗地讽刺和嘲笑了一番贾宝玉的忘情和发呆。
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细读红楼也能发现,原文多次写到贾宝玉的这种呆病,比如得知元春封妃的反应,白玉钏亲尝荷叶羹,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龄官画蔷一回等,都看得出贾宝玉的呆,黛玉用“呆雁”形容宝玉,可谓贴切。
在男女之事上,宝玉是大发其呆病的,无论是香菱情解石榴裙,还是平儿理妆怡红院,又或者是黛玉风雅飘逸之姿,宝钗端庄丰美之貌,都能引起宝玉的呆病。


既然黛玉是折足雁,宝钗是弃雁,宝玉便是那只呆雁,也正是因宝玉的呆,他在家族被抄没后,才选择了悬崖撒手,最终让黛玉折足,让宝钗被弃,先是埋葬了爱情,接着又放弃了婚姻,害苦了两个薄命女子。
黛玉为宝玉而“折足”,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宝钗为宝玉而“被弃”,以寡居弃妇的代价,皆因宝玉之呆,这种呆病既是对闺阁女子的做小伏低,体贴多情,却也因其有情极之毒,间接造成了众女子之薄命结局。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url=]+关注[/url]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3642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品读【红楼梦】也说“鸿雁来宾” 泊木沐 2018-07-16   |  283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潘学军
《红楼梦学刊》微信订阅号2017年5月9日推送了落笔升蝶老师的《红楼酒令之猜拳与拇战浅解》一文,该文结合小说文本来谈酒令,很有价值。只是其中有关“鸿雁来宾”中“来宾”的解释,落笔老师作“即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的客人”解,似有欠妥之处。单从字面上来讲,“来宾”作“客人”之义解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把“来宾”这个词放在“鸿雁来宾”这个词组里,再作“客人”之义是不妥当的。再结合《红楼梦》的文本及与此相关的人物,来作“客人”之义理解,更不妥当。学刊订阅号刊登落笔老师此文后,在红楼梦学刊微信订阅号作者群中,展开了一场对“来宾”一词含意的讨论。我读了落笔老师此文后,又看了大家的讨论,受到很大的启发。因此,我查阅了《礼记》、《十三经注疏》、《吕氏春秋》、《淮南鸿烈》、《尔雅》等中国经子集注和《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红楼梦大辞典》、《红楼梦语言词典》等工具书,以及《红楼梦》相关校注本,企图找到关于“鸿雁来宾”的释义,想不到真有意外的收获。本文试从与“鸿雁来宾”有关的经子部、词典等书对此词的原义作梳理,其次再结合《红楼梦》文本,尤其是第六十二回的文本及相关人物谈一谈对“鸿雁来宾”的理解。因我见识浅陋,加之手中的工具书和资料有限,可能理解有偏差,只是读有所感,不妨陋陈鄙见,以请教于诸位方家。
一、“鸿雁来宾”一词的出处及其含意
“鸿雁来宾”最早应出自我国的儒家经典《礼记·月令》:“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①其中的“鸿雁来宾”一词也一直为后人所沿用。同是《礼记》,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中,由汉代郑玄作注、唐代孔颖达等人作疏的《礼记正义》中的记载与上面提到的《礼记·月令》是相同的,即都是作“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②我们再来看《礼记》里的“鸿雁来宾”中的“来宾”之义。郑玄作注曰:“皆记时候也,来宾言其客止未去也。”③即作来宾暂寄居未去之义解。而王文锦的《礼记译解》作“大雁从北方飞来停留”解,其中“来停留”之义,与郑玄之注“客止未去”之义近。④
与郑玄之注和王文锦之解相同的是,2010年商务印书馆重排版的《辞源》(修订本)对“来宾”一词,它也是先引用了《礼记·月令》之文“鸿雁来宾”,并把郑玄之注引出:“言其客止未去也”,然后作解曰:“鸿雁,比喻宾客。意思是说仲秋初来,至季秋还未去。后因称远方来归附的人为来宾。”⑤《辞源》对于“来宾”的解释与郑玄及王文锦之解相似,至于《辞源》又把“来宾”一词作“后因称远方来归附的人为来宾”解,那就是引申义了,后来的诸多词典把“来宾”之词作此义解,都是渊源有自的。


那么,综上所述,不同版本的《礼记》中,对于“鸿雁来宾”之词记载、表述是相同,作注或作解者,对它的解释是相同或相似的,即作客止未去或暂时停留之义。下面,笔者想结合《礼记》中的“鸿雁来宾”释义,从《红楼梦》文本出发,对“来宾”之义作出粗浅阐释。
二、《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鸿雁来宾”之义
通过上面对“鸿雁来宾”的辨析之后,下面笔者就结合《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鸿雁来宾”之义,结合其中的人物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第六十二回中,宝玉与黛玉、宝钗、湘云等人吃酒行令,这个情节就不再赘述,落笔老师在文中也谈及了。其中的黛玉代宝玉行的酒中,黛玉引用了《礼记·月令》中的句子:“鸿雁来宾。”文中,落笔老师对此词与黛玉的人物命运关系的阐释,使我受益匪浅。只是她把“来宾”一词解作“即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的客人”,笔者觉得不妥。按《礼记》郑玄之注、王文锦老师之解和《辞源》的释义,笔者认为作“客止”或“停留”之义解较妥。查阅红研所校注的《红楼梦》,对此词没有解释,作注时也只是引用了《礼记》之文。《红楼梦语言词典》对鸿“鸿雁来宾”之词是作这样解释的:“大雁来临。”⑥此解勉强说得通,起码它没有作“客人”之义解,解释仍然落到“来”和“到”之义,与“客止”或“停留”之义近。再回到小说第六十二回中,黛玉代宝玉说出此令,实际是她将来结局的谶语和她身世的自况。黛玉自幼丧母,抛父进京投奔贾府,寄人篱下,孤苦无助,正如“大雁来宾”,客止或停留于此。但是,最终如候鸟大雁一样,飞来了还要飞回去,还是离开了贾府,即“泪尽夭亡”。


从文本上来看,还可从其他章回找到此义。如第二十六回黛玉深夜至怡红院,不想吃了闭门羹,黛玉于怡红院外独自伤心流泪,她想到自己孤苦伶仃,客居于舅家,如一只伤心折足之雁。又如第五十七回紫鹃对宝玉谎称黛玉要回南方去,毕竟贾府不是她的家,等等。曹雪芹在第一回就说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是来世间给神瑛侍者“还泪”的。最后她泪尽夭亡,再回到警幻那里去“挂号”。这正如她的《葬花吟》里所写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又说“质本洁来还洁去”,与宝玉最后“悬崖撒手”,如石头返回大荒山,复还本质之义同,即世间都是寄居之所,人人都是匆匆的过客,具有“客止”和暂时“停留”之义。因此,笔者认为,黛玉如秋天之“鸿雁来宾”,来到贾府只是“客止”,最终还是像候雁一样离开了……
三、小结
通过上述对“鸿雁来宾”之义的梳理和阐释,结合《红楼梦》文本尤其是第六十二回的人物及情节,笔者认为“鸿雁来宾”中的“来宾”不作“客人”之义解,而是作“客止”或暂时“停留”之义解。且如此解释,既符合“来宾”的原义,也符合《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的身世、际遇和命运结局。
吾生也晚,吾识也浅,不当之处,祈敬方家赐教。
注释:
①④《礼记译解》,中华书局,王文锦译解,2001年9月第1版,第224页,第226页。
②③《十三经注疏》(下)《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379页,第1379页。
⑤《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6月修订重排版,第0219页。  
⑥周定一主编,钟兆华、白维国《红楼梦语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11月第1版,

《红楼梦》骨牌注解琐谈
播报文章




维权骑士文化
关注


2019-10-21 08:30



广告

《红楼梦》骨牌注解琐谈 作者:余光祖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封建官僚贵族的日常生活大全。其中对盛行一时的娱乐活动——骨牌(又称牙牌、牌九)着墨尤多,前后达十数处,有的随文而出,有的详细描述,成为作者用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的手段之一。

广告闪耀传奇之旅:与万千玩家共战沙巴克×

​ 过去骨牌多用于赌博,也可以用作游戏道具,如今国家明令禁赌,以及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用骨牌助兴取乐的现象逐渐匿迹。因此,不仅多数年轻读者对骨牌常识茫然不解,即便资历较深的红学家有时也不甚了了,这在当今研红著作对骨牌的注解中颇可窥见一二。笔者不揣浅陋,选择其中几例,与方家共同探讨,以提高《红楼梦》注释的准确率和可信度。 一、“折足雁” 第六十二回,大观园众芳为宝玉庆贺生辰时,湘云提议行一种刁钻唠叨的酒令,即“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1],黛玉按此要求道出如下酒面令辞: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在现通行《红楼梦》校注本及诗词注析本中,对“折足雁”有多种不同的注解,其中启功先生领衔的注释本云:折脚雁指骨牌中的“大刀九”,由六个绿点和三个红点排列而成,像雁和雁脚。[2] 此注明显有误。第一,“大刀九”没有“三个红点”,三点和六点全为绿色,即(图1);


​图1第二,“折足雁”(或“折脚雁”),并非指“大刀九”,而应指上红一点、下绿斜三点的“和牌”,或叫“鹅牌”、“幺鹅”,即(图2)。


​图2这关联到骨牌的色点及其名称等基本常识。 一般认为,骨牌于北宋后期开始流行。初时由牛骨制成,故称骨牌。也有用象牙制作的,故也称牙牌。它是由骰子演变而来的一种赌具。旧时也常用作游戏道具。一副骨牌共32张,每张牌的牌面,由两个骰子面上的色点组成,凡一点、四点的为红色,二、三、五、六点的为绿色(也有以白代红,以黑代绿。此外,“天”牌情况特殊,上、下各有三点红色左右交叉排列,但在实际中仍以绿色视之)。前面所说“大刀九”,是由三和六两个骰子面组成,所以不可能有红色的点。每张牌(有时也可说“每种牌”)各有其名称,即骨牌名。如“天”、“地”、“人”、“和”、“梅花”、“虎头”、“杂九”等等。骨牌名与人名有些类似,人有大名、字、号、浑号等,同一张骨牌也有多种称呼。比如“大刀九”,也可叫“三六”、“杂九”等。给一张骨牌取名,主要根据其色点、形态、品级、寓意等,如“花九”(图3),以色点取名;“大刀九”(图4),以形态取名;杂九(图5),以品级取名。“天”、“地”、“人”、“和”牌,则以寓意取名,其中“和牌”共两张,色点完全相同,寓“太和元气流行于八节之间”。


​“和牌”还有几种称呼,即“幺鹅”、“鹅牌”等。要之,“幺鹅”、“鹅牌”中的“鹅”,非指家养的家鹅,而是指野鹅,即雁、鸿雁。“幺鹅”就是一只野鹅、一只雁的意思,它是按其形态的意象取名的,即象征一只在天空飞行的大雁,而呼其“折足雁”(或“折脚雁”)则更形象,斜绿三点象征雁身,红一点象征雁足,且只有一只足,另一只折断不见了,所以称其为“折足雁”。再者,在32张骨牌中,称为“鹅”或“雁”的,“鹅牌”是唯一的一种。有的校注本把“折足雁”注释为由“长三”、“一二”及“长三”等三张牌组成的骨牌副儿,这是需要商榷的。因为黛玉明明说的是“一只折足雁”,而湘云明确要求的是“骨牌名”。“骨牌名”与“骨牌副儿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骨牌副儿名”是由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牌任意或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一副牌的名称。启功先生等注释的《红楼梦》将“折脚雁”作为一张牌的骨牌名来思考,其大方向是不错的,但将其注释为“大刀九”,则张冠李戴,因为“雁”与“大刀九”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联系不上。 二、“临老入花丛”

广告热血《传世页游》开启,高爆战斗不停歇!×

​ 第百八回用骰子掷曲牌名儿的酒令中,令官鸳鸯约定“如今用四个骰子掷去,掷不出名儿来的罚一杯,掷出名儿来,每人喝酒的杯数儿掷出来再定”。又规定,掷出名儿后,由掷骰者“说个曲牌名儿,下家接一句《千家诗》”。薛姨妈先掷,是四个幺,名叫“商山四皓”,之后说了个“临老入花丛”的应令辞,红校本对此注释说: 临老入花丛——依上文应是“曲牌名”,实际上,这和下面的“二士入桃园”、“秋鱼入菱窠”等都是“骨牌副儿”的名称,是依照所掷相应的骰子色点而起的,这里仍指“四个幺”。 上注说“临老入花丛”是“‘骨牌副儿’的名称”还说得过去,但认为“这里仍指‘四个幺’”,是不准确的。这涉及到以骨面的形态及意象给骨牌或骨牌副儿取名的问题。 一张骨牌通常直接按它的点数或品级加点数作为名称,如第40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当中是个‘五与六’”、“当中‘二五’是杂七”等,“五与六”亦即上绿五点、下绿六点的“虎头”牌(图6),“二五”亦即上绿二点、下绿五点的“杂七”牌(图7),这些都简单明了。 此外,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取名方式,即依据牌面色点的形态及意象指代一张牌或一副牌,如第40回中的“中间‘锦屏’颜色俏”,“锦屏”是指上红四点、下绿六点的“四六”牌(图8),象征颜色俏丽的屏风;“凑成‘铁锁练孤舟’”则指两张“长三”、一张“三六”组成的骨牌副儿(图9),象征数条铁锁缆系着孤舟。

​​ 这些名称生动形象,常用于行酒令和一种叫“挖花牌”的场合中。这种取名方式的要点,一是牌面的色点形态与象征物有相似的特征,二是其象征意义是在多次使用后被众人所认同的。有学者曾总结过骨牌和骰子色点一至六的诸种象征物:幺象征地、星、日、月、珠、春水、儿孙等;二象征蝶翅、星斗、眼、孩儿等;三象征鱼、龙、剑、禽、蚕、柳等;四象征人、锦、霞、火、花、彩凤、红色等;五象征梅花、虎、莲蓬、云等;六象征天、龙、老翁、绿色、雪花等。[3]

广告中年策略家:筑基传奇王国,统御战场的智慧之选!×

​ 将上述所列各色点的象征物与“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令辞对看,可发现很多都有用到,如指代上、下各红一点的“地”牌,曰“双悬日月照乾坤”,即一点象征“日”,另一点象征“月”;指代上、下各绿斜三点的“长三”,曰“双双燕子语梁间”,上、下三点各象征一只燕子,燕即属“禽”类。 同时又可看出,这些象征性的名称,必须与牌面的上、下两个“面”相符并一一对应,如上所说的“地”牌、“长三”,都分别以“日”、“月”和“双双燕子”来一一指代,若遗漏某一个“面”,就搞不清指的是什么牌。明于上述,再来分析红校本“临老入花丛”这一注释。此注认为“临老入花丛”是“‘骨牌副儿’的名称”。确实,《宣和牌谱》中有一个三张牌组成的副儿,名曰“临老入花丛”,其牌为两张“人”牌,一张“四六”,即(图10),此副儿取名的思路和象征意义即:五个“面”的红四点象征花丛,一个“面”的绿六点象征老翁,其意象极似一个老翁在花丛中,三张牌的六个“面”色点都包括在内。前已列举,红四点可象征“花”,绿六点可象征“老翁”。如按该注所云“这里仍指四个幺”,没有了六点的“老翁”,怎能说是“老翁入花丛”呢?


​ 图10 又比如同回贾母所说的“公领孙”,在《宣和牌谱》中是由三张牌组成的副儿名,其牌为两张“地”牌,一张“幺六”,即(图11),五个“面”的红一点象征孙儿,一个“面”的绿六点象征公公,而“幺”可象征“儿孙”,这里即是一个公公领着五个孙儿,十分形象。同理,如果没有象征公公的六点,怎能体现“公领孙”呢?


​图11 三、“当中‘二五’是杂七”第四十回中的“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描写用骨牌行酒令的故事情节,详细而生动。其中在薛姨妈的令辞中,鸳鸯向她宣了一张“当中‘二五’是杂七”的牌。罗书华先生撰写的导读性著作《红楼细细读》对此牌作了如下注解:七点牌,二点与七点一为红色,一为绿色,所以说“杂七”。[4] 此解谬得有些离谱:第一,此牌并非由“二点与七点”组成,而是二点与五点;第二,此牌没有红色的点子,全为绿色;第三,“杂七”中的“杂”,并非指色点红、绿相杂,而是骨牌中有一类牌的“品级”名称。第一个错误,有可能是作者笔误或排版校对致误。第二方面的错误,则属于对骨牌色点的认知问题,骨牌色点如前所述,各种牌的上、下两部分,只有一、四点的是红色,其余都为绿色。


​现简要谈一下骨牌的“品级”问题。因骨牌主要用以赌博,不管是推“大牌九”、“小牌九”,还是“打天九”,都要通过比大小决定胜负。为了比大小,人们事先给各种牌规定了大小的“品级”,类似于封建时代人们的身份、等级。首先将它们划分为四大类,其大小依次为大牌、长牌、短牌、杂牌。然后再细分到各种牌,其中:大牌四种,大小依次为“天”、“地”、“人”、“和”(多数情况下叫“鹅牌”);长牌三种,即“长五”、“长三”、“长二”,它们同类之间比,大小相同;短牌四种,即“五六”、“四六”、“幺六”、“幺五”,它们同类之间比,大小相同;杂牌五种,即“杂九”、“杂八”、“杂七”、“杂五”、“钉子”与“二四”。其中,“钉子”与“二四”成对时,比任何牌都大,叫“至尊”宝,不成对比点数时,则以杂牌的“品级”视之。其余杂牌成对时同类之间有大小之分,不成对比点数时,同点数大小相同。

广告穿梭未来都市,网页传奇新篇,高端玩家的理想选择×

​为方便记忆,人们对上述大小“品级”还编有一个口诀,即“天地人鹅三长四短五杂”,32张牌全部包含其中,当然在比大小时还有一些具体情况下的细节规定,此不一一赘述。由上可知,鸳鸯所说的“杂七”是就该牌的“品级”而言的,是“二五”牌的另一个名称,并非点子颜色红绿相杂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问题,远不止上述三例,其他还散见于某些《红楼梦》诗词曲赋酒令赏析著作和有关《红楼梦》骨牌的专著中。邓云乡先生以研究《红楼梦》中的传统民俗著称学界,但他在《红楼识小录》之《酒令》一文中介绍骨牌时,也存在明显错误。他举例说:“又如并列两张长三,再加一张三、六‘花九’,一共五排斜列着的三点,好像一根链条,……”[5]邓先生将“三六”与“花九”视为同一张牌,这是不对的。“三六”牌的色点和排列形态为:上绿斜三点、下绿六点;“花九”的色点和排列形态为:上红四点、下绿五点。它们虽是同一种牌,但点子颜色和排列形态完全不一样。又如一本专题研究红楼游艺的著作在介绍骨牌“宝子”(两张同一种牌成对)比大小时说:“而宝与宝之间的关系从大到小依次为:至尊、天牌、地牌、人牌、和牌、梅牌、长牌、板凳、虎头、四六、铜锤、幺五、……”[6]在上引表述中共有三处错误。其一,“梅牌、长牌、板凳”并列表述不妥当,因“长牌”包括“梅牌、板凳和长三”三种牌的名称,此处“长牌”应作“长三”;其二,“铜锤”“幺五”是同一种牌,此处应或表述为“幺六、幺五”,或表述为“幺六、铜锤”;其三,三种长牌、四种短牌成对时,同类之间没有大小之别,故不能说“依次”。 说来惭愧,因笔者在少年期间曾玩过骨牌,至今家中仍藏有一副,故对骨牌和骰子的名称、色点及玩法等了如指掌,因而对当今研红著作中对骨牌的注解问题特别敏感,屡屡看到骨牌名称张冠李戴、色点混淆不清、象征意义牵强附会等错误。有鉴于此,笔者以为,普及性的校注本对骨牌作注,一要慎重,对无把握的问题,切忌望文生义,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二要简约,比如对“折足雁”,仅注“骨牌名”即可;对“临老入花丛”,也只注明“骨牌副儿名”即可,没必要再去具体说明这是什么牌、这副儿由哪些牌组成等等。因为对这种博戏用具介绍得过于详细繁琐,对现代读者不仅无甚裨益,反而会搅乱思维,产生阅读疲劳和厌烦情绪。当然,对一些认识模糊、分歧较大,或专题性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术平台上适当研讨,于准确有效地理解、欣赏文本很有必要。以上管见如有不当甚至谬误之处,乞请方家批评指正。


​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凡本文所引《红楼梦》原文及随文注释均自此本,以下简称“红校本”。 [2]曹雪芹、高鹗著,启功等注释:《红楼梦》(注释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739页。此本正文作“折脚雁”。 [3]罗新本等著:《中国古代赌博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4]罗书华著:《红楼细细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 [5]邓云乡著:《红楼识小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页。 [6]祝良文编著:《解读红楼梦之红楼游艺》,齐鲁书社2008年版,第191页。 (本文首发于《红楼梦研究辑刊》2015年第十一辑)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4 01:13 , Processed in 0.0721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