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集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清代戴名世创作的作品








收藏



0


0











《南山集》是清代戴名世创作的文集。












































作品名称南山集
作品别名戴南山集
作    者戴名世
创作年代清代


目录

1书籍简介
2作者简介
3流传情况
4《南山集》案
▪事件经过
▪案件缘由





书籍简介

播报
编辑

《南山集》中还是不少章节、言辞表现了一定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集中用大量的篇幅记载明末清初的史实。史传文学如《朱铭德传》、《杨刘二王合传》、《杨维岳传》、《左忠毅公传》等,或歌颂抗清义士,或表彰入清隐居不仕、品节高尚的志士仁人。其中《左忠毅公传》记故明大臣左光斗事,较《明史》更为详尽具体。而如《弘光乙酉扬州城守纪略》一篇更是赞颂史可法守卫扬州、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并对清兵在扬州城破后屠城十日的罪行加以揭露,全然不知辟讳,竟直书其事,表现出了戴氏作为“信史”的胆略。这当然也成为他遭祸的原因之一。

另外,戴名世品性高傲不羁,对达官贵族和那些欺世盗名的无耻文人非常痛恨。他在《南山集·北行日记》中就说自己常“酒酣论时事,吁嗟咄嘻,旁若无人”。这些犀利的言辞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隐疾”,遭到忌恨。他在《与刘大山书》中曾说自己“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即使这样,他最终还是“以言语获罪”,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正直文人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戴名世,清代文学家。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忧庵。安徽桐城人。因家居桐城南山,后世遂称“南山先生”,也称为“潜虚先生”。

他的史论言辞犀利,议论透辟,如《老子论》、《范增论》、《抚盗论》、《史论》等。后代学者称赞他“才气汪洋浩瀚,纵横飘逸,雄浑悲壮,举动得《左》、《史》、《庄》、《骚》神髓”(萧穆《戴忧庵先生事略》)。其中《老子论》认为老子所言,多“涉历世故之道,”愤恨道教徒妄托老子为教主;《范增论》认为“定天下者必明于天下之大势,而后可以决天下之治乱”;《抚道论》认为“群盗”是“假手于文武大吏”,这种官吏正是“国家之大盗”;《史论》认为《史记》、《五代史》为良史,以上这些都可谓是真知灼见。




流传情况

播报
编辑

《南山集》原刻本遭禁毁已不可见,但它为作者在历史上留下了铮铮文名。而在《南山集》案中首告戴名世的赵申乔,无论他与戴有否嫌隙,为了对朝廷表忠诚而不惜致人于罪,毕竟难免有邀功请赏之嫌,且祸及数百人,酿成一个大肆迫害文人学士的文字狱案,因此赵申乔颇为士林所不齿。而戴名世的著作虽遭焚毁,沉冤数百年,但后人对其人品文章都十分景仰,以致于其后的一百几十年中,清朝统治者虽上下搜索,几令禁毁,但《南山集》仍不断被人们秘密传抄,不时变换名称在民间出现。为逃避迫害者的耳目,人们将其改名为《潜虚先生文集》流传于世。清中叶道光以后,清廷对文化的控制有所松动,所刻版本逐渐增多。戴名世生前所刊印的《南山集偶抄》所收文章仅百十余篇,其数量仅占戴氏全部著作的五分之一。作者死后,陆续有人搜集整理其遗作,如道光年间其族人戴钧衡编《潜虚先生文集》,光绪年间张仲沅编《戴南山先生古文全集》等,后来又有许多翻印本。然诸书中均有脱漏讹误。今中华书局《戴名世集》,乃王树民以张氏刻本为基础,兼取见于各本而为张氏未收之文、及作者部分手稿,汇集成书。全书共十五卷,以文体分类,收集完备,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本子。




《南山集》案

播报
编辑




事件经过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左都御史赵申乔以“狂妄不谨”的罪名弹劾戴名世,谓其“妄窃文名,恃才放荡,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今名世身膺异教,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书削板;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侧清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

康熙皇帝命刑部审核此事。刑部官员从《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找到了“罪证”。《与余生书》是戴名世写给他的一个门人余湛的。余湛曾偶然同僧人犁支交谈,说及南明桂王之事。犁支本是南明桂王宫中宦者,桂王被吴三桂所杀后,他遂削发为僧,皈依佛教。犁支是亲自经历过南明朝之人,他所述之事应当比较可靠。戴名世得知此消息后,忙赶至余生处,但犁支已离去,二人未能晤面。戴名世于是嘱咐余生把所听到的情况写给他,并与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加以对照,考其异同,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于是戴名世又写信给余生,询问犁支下落,欲与其“面谈共事”。这就是戴名世因而获罪的《与余生书》的由来。

其书中云:“……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与余生书》直接写出了南明政权弘光、隆武、永历三壬年号,且信中又将南明小王朝与三国时期偏居川中的蜀汉、南宋末年退守崖州的宋帝昺相提并论。这毫无疑问触动了清统治者敏感的政治神经。康熙龙颜大怒,刑部遂穷究猛治,以“大逆”定狱,提出了株连九族的惩办意见,拟将戴名世凌迟处死,其“弟平世斩决,其祖、父、子孙、兄弟、伯叔父兄弟之子,俱解部立斩,其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父兄弟之子,给功臣为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二月又下诏“法外施仁”,把戴名世凌迟改为斩首,其家人等皆加恩宽免。

与此事有瓜葛被株连者甚众。为刻《南山集》出资的尤云鹗、刻《南山集·孑遗录》的方正玉、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等人以绞刑论处。后来康熙又出于收买人心的需要,将原定处死的近百人改为流徒黑龙江宁古塔,罚入汉军旗籍。这时余湛已先死于狱中。后来康熙得知方苞擅长古文,是个难得的人才,遂又下令将其召回,赦免其罪,加以任用。又因《南山集》多采用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所载南明桂王明史事,遂牵连至方氏宗族,一并治罪。当时方孝标已经去世,亦因《滇黔纪闻》文字案被剖棺戳尸,妻儿等人被发配流放于黑龙江(后亦被宽免),财产尽没入官。《南山集》案牵连人数达三百人之多,是清前期较大的一桩文字狱案。而戴名世、方孝标的所有著作及书板被清查以烧毁,列为禁书。戴名世死后,由其弟辅世自京扶梓回故里,葬于所居南山冈砚庄之南。




案件缘由

戴名世究为何故被赵申乔参劾,二人是否真如赵申乔在奏疏中所特意声明的“素无嫌怨”?《南山集》一案是否罚不当罪,又何故牵连人数如此之广?历来说法纷陈。清末民国初人周贞亮在无名氏《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辩证后所附“识语”说,戴名世会试时名列第一,殿试却屈居第二,仅为“榜眼”,而状元赵熊诏就是赵申乔之子;且戴名世在士林中素享盛名,赵熊诏则才名不显,当时不少人传言赵因贿赂而为状元,赵申乔故先发制人,罗织罪名置戴于死地,以断他人追究之想、塞他人议论之口云云。这一传闻听来虽不为无理,但真凭实据却难以稽考。戴名世与明末清初时的一批遗民毕竟是不同的,他是清王朝科举进士,他早年与清廷不合作的态度到了后期已发生明显转变。他于桐城南山砚庄“隐而复出”,就是他改变态度与清廷合作的突出标志,他已经开始积极为清政府服务了。

《南山集》一案,究其原委,只是因为戴名世《与余生书》中叙弘光帝南京一段,并于文中书“永历”年号等;至于《孑遗录》,虽然记述了明季桐城被兵乱始末,有弘光年号,但也并无特别直接触犯清廷权威的言论。对于南明年号问题,乾隆四年曾修明史,特别到了嘉庆朝,皇帝特谕:甲申以后存福王年号,丙戍以后存唐王年号,戊子以后存桂王年号。这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因写南明年号而获罪的问题了。《南山集》案之所以处置如此酷烈,株连如此广泛,还是由当时清王朝的政治大气候所决定的,也就前文所说的清廷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钳制的需要。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在创建不久,几乎都要紧系文网,对文人进行弹压与恐吓,这似乎已成惯例,而清代尤甚。《南山集》案发时,明清之际的一批遗民如顾炎武、黄宗羲、冒辟疆等人虽已故去,但他们提倡“反清复明”、讲究“夷夏之别”的影响仍然存在,其弟子布于天下。清廷兴“庄氏《明史》案”、“《南山集》案”,无非是借此起到敲山震虎、杀一儆百之作用。由于清政府抓住此事大作文章,《南山集》案就由单纯的年号、明史事而渲染成了旨在谋反的叛逆之举,戴名世也因此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绝境,连清廷重臣大学士李光地亲自出面,“欲疏救于万死一生之地”,也“卒不可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0: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申乔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清朝大臣








收藏



0


0











赵申乔(1644年-1720年),字慎旃,松伍,号松伍,白云旧人。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清朝大臣。

赵申乔于康熙九年(1670年),中二甲六名进士,但未能立即授职,回乡以教书为业。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授商丘县令。赵申乔到任后,废除私立名目的苛捐杂税,并救济遭受旱灾和病疫的百姓。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授刑部主事。康熙三十年(1691年),因敬慎,被康熙提为浙江布政使。赵申乔到任一年之内,免除税银四千余两。属吏无敢舞弊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赵申乔升为浙江巡抚。康熙南巡,赵申乔往行在朝见。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赵申乔内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五十年(1711年),赵申乔疏劾《南山集》作者戴名世“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狱成,被株连者达数百人之多,是康熙朝最大的文字狱。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巡抚苏克济劾赵申乔之子赵凤诏受贿达三十余万,坐赃罪至死。赵申乔上疏请罢斥,康熙责其词意忿激,非大臣体,但仍命任事如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其以病乞休,而赵凤诏赃银未交清,帝命免追。不久赵申乔去世。 [5]












































字松伍、慎旃
号白云旧人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南武进
出生日期1644年
逝世日期1720年
主要成就以廉洁著称,入祀贤良祠
兴起南山案
主要作品《恭毅公剩稿》8卷
本    名赵申乔
谥    号恭毅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为官浙江
▪巡抚偏沅
▪兴起南山案
▪为官清廉
▪痛失爱子
▪屡受优待
2人物评价
3家族成员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期经历

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二十年(1681),授河南商丘知县,有惠政。

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贤能行取,命以主事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授刑部主事。不久因母亲去世,回籍守制。服阙后返京,补原官。在刑部,申乔秉公办案,不畏权势,依律力争,纠正了一些冤狱。但遇事强直,“以古道自居”,引起诸官反感。

康熙三十年(1691),迁员外郎,以病乞归。




为官浙江




赵申乔像 [1]
康熙四十年(1701),得到直隶巡抚李光地的举荐,康熙帝亲自召见,观察到赵申乔敬慎,超擢浙江布政使。陛辞,上谕曰:“浙江是财赋之地,自张鹏翮后,钱粮多蒙混,当秉公察核,不亏帑,不累民。布政使为一省表率,尔清廉,属吏自皆守法。”赵申乔顿首谢曰:“臣蒙皇上特擢,不黾勉为好官,请置重典。”赵申乔上任,不挟幕客,治事皆躬亲,例得火耗,悉屏不取。
康熙四十一年(1702),上谕奖赵申乔居官清,能践其言,升任浙江巡抚,自藩署移抚廨,仅有行李一挑,书笈数筐而已。布政使旧有贴解费,岁支不过十之五,赵申乔积二千余金,封识以授代者,曰:“吾奏销不名一钱,后将难继,得此足办一岁事,毋以扰民也。”钱塘江潮齧塘,赵申乔令镕铁贯石,筑子塘为护。




巡抚偏沅

湖南镇筸(今凤凰)红苗杀掠为民害,民走京师叩阍陈状,给事中宋骏业因劾总督郭琇、巡抚金玺、提督林本植讳匿不为民去害,上命侍郎傅继祖、甘国枢及赵申乔往按,尽发红苗杀掠害民状,郭琇等皆坐罢。赵申乔调任偏沅巡抚。

康熙四十二年(1703),疏言与总督喻成龙檄衡永道张士可入苗洞宣抚,已听命者二十余寨,并与提督俞益谟发兵讨诸不率命者。上命尚书席尔达等率荆州驻防满洲兵,并檄广东、贵州、湖北三省提督,汇合喻成龙等进攻。自龙椒洞至于天星寨,分道搜剿,斩悍苗千余,三百余寨咸听命受约束,苗乱悉定。赵申乔疏上善后诸事,移辰沅道驻其地。上奖征苗诸将,贵州提督李芳述功劳最大,并褒赵申乔强毅。

康熙帝南巡,在行在接见赵申乔,上以潮南地偏远,官吏私徵、加耗倍于他省,特诏申饬。赵申乔还,建上谕碑亭于通衢,示属吏,并疏劾巴陵知县李可昌等违例苛敛,夺官逮治。

康熙四十五年(1706),赵申乔疏言:“清浪卫(今贵州镇远县)、平溪卫(今贵州玉屏县)地处山僻,请改米徵银,俾省运费。”

康熙四十六年(1707),疏言:“漕运旗丁旧有耗赠、行月银米,于起运前预发。给事中戴嵩条奏俟至通州补发,意在防其亏缺。湖南运道远于江、浙,例本无耗赠,惟恃行月银米为转运之资。今既扣存,穷丁不能涉远,必致误漕。请仍旧例预发。”上许之,著为令。

康熙四十七年(1708),命赴湖北按审荆州同知王侃等侵蚀木税,疏请裁港口渡私税,荆州关税部差如故。赵申乔还,又请以靖州属鸬鹚关税并入辰州关。别疏言:“营兵给饷,每于正月支领,时地丁尚未开徵,挪移则累官,预徵则累民,请以隔岁余存米石拨给兵饷。”并下部议行。内阁学士宋大业祭告南岳还京师,劾赵申乔轻亵御书,诏诘赵申乔。赵申乔疏辨,并言:“宋大业初使湖南,馈金九千。此次再使湖南,馈金五百,意不满足,写信给布政使董昭祚,言南岳庙工余银毋报部。臣仍报部充饷,以是诬劾。”宋大业坐夺官,赵申乔降五级留任。

康熙四十八年(1709),疏劾提督俞益谟取兵粮三十五石,诏诘俞益谟。俞益谟劾申乔苛刻,请并解官质讯。康熙四十九年(1710),上命尚书萧永藻往按,萧永藻察赵申乔疏实,上为罢俞益谟,而命赵申乔还职。不久,擢左都御史。




兴起南山案

康熙五十年(1711),疏请刻颁部行则例。弹劾编修戴名世“恃才放荡”,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大逆语。一场文字狱,由此兴起,株连达数百人,朝官32人被查办。

康熙五十二年(1713)定案,戴名世被杀。 [3]




为官清廉

康熙五十一年(1712),疏请禁营兵冒名食粮;又言上普免各省地丁钱粮,惟潼关卫、大同府徵本色,不在蠲例,请如奉天、台湾例,一体蠲免:并允所请。又疏言每岁农忙,京师当遵例停讼。上谕曰:“农忙停讼,听之似有理,实乃无益。民非独农也,商讼则废生理,工讼则废手艺。地方官不滥准词状,准则速结,讼亦少矣。若但四月至七月停讼,而平日滥准词状,又复何益?且此四月至七月间,或有奸民诈害良善,冤向谁诉?八月以后,正当收获,亦非闲时。福建、广东四季皆农时,岂终岁停讼乎?读书当明理,事有益于民,朕即允行,否则断乎不可也。”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广东饥荒,命往督平粜,寻授户部尚书。

康熙五十三年(1714),旗丁请指圈沧州民地,直隶巡抚赵弘燮议以旗退地另拨,部议不许。赵申乔言沧州民地有旨停圈,宜如赵弘燮议,上从之。时方铸大钱,商人请纳银领易小钱送宝源局改铸,命内务府会户部议。赵申乔言:“收小钱,有司责也,商人图利,恐近藉端扰民,不可许。”而疏已上,议准赵申乔奏,请罢斥。上召问状,赵申乔言:“司官但送侍郎画题,为所藐视,无颜复居职。”上曰:“君子惩忿窒欲,此语宜详思。司官藐视,但当奏劾。尔性苛急,不能容人。天地之大德曰生,非但不杀而已。盖于万物皆养育而保全之。尔在官诚廉,然岂可恃廉而矫激乎?”命任事如故。卒用赵申乔议,罢商人纳银领钱。




痛失爱子

赵申乔之子赵凤诏,官太原知府。上幸龙泉关,赵凤诏入谒,上以赵申乔子优遇之。问巡抚噶礼贤否,赵凤诏言噶礼清廉第一,上为擢噶礼江南总督。及噶礼以贪败,上举赵凤诏问尚书张鹏翮,张鹏翮言其贪。

康熙五十四年(1715),山西巡抚苏克济劾赵凤诏受贿至三十余万,命夺官按治。赵申乔疏谢不能教子,请罢斥,上责其词意忿激,非大臣体,命任事如故。赵凤诏坐受贿罪至死。




屡受优待

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病乞休。上仍奖赵申乔清廉,令在官调治。赵凤诏赃款未清,命免追,并谕大学士,谓“速传此旨,使其早知,庶服药可效也”。寻卒,年七十有七,赐祭葬,谥恭毅。

雍正元年(1723),加赠太子太保。雍正六年(1728),湖广总督迈柱疏劾属吏亏帑,有赵申乔在偏沅时事,例当分偿。雍正帝特命免之。 [2]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清史稿》:申乔名辈差后,清介绝流辈,慷慨足以任国家之重。贞元之际,自据乱入升平,开济匡襄,诸臣与有力焉。

康熙帝:赵申乔甚清廉,但有性气,人皆畏其直。朕察其无私,是以护惜之。 [2]




家族成员

播报
编辑

长子:赵熊诏,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状元,官至侍读学士。 [3]

次子:赵凤诏,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历任山西沁水、临汾知县,官至太原知府,因贪腐案被杀。 [2]

子:赵鲤诏,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0: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名世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清代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钱名世, 字亮工,江苏武进人,有“江左才子”美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直隶乡试中举,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一甲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












































字亮工
出生地江苏武进
本    名钱名世
国    籍中国
职    业侍讲学士


目录

1生平简介
2名教罪人案
3藏书故实





生平简介

播报
编辑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鸿绪主修《明史》,万斯同(字季野)核定文稿,时斯同双目已废,仅以口述,名世倾力修辞。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万钱同修明史》:“时钱亮工尚未达,亦东海门下士,才思捷敏,昼则征逐朋酒,夕则晋接津要,夜半始归静室中。季野踞高足床上坐,钱就炕几前执笔,随问随答,如瓶泻水。钱据纸发书,笔不停缀,十行并下,略无罅漏。史稿之成,虽经数十人手,而万与钱实尸之。”

因与年羹尧乡试同年,交情颇好。康熙四十三年,与修《佩文韵府》。康熙四十八年,与查慎行等同入武英殿校刊《佩文韵府》。康熙四十九年,与赵熊诏、杨大鹤等先后编纂《渊鉴类函》。康熙五十八年,与方苞等参与《骈字类编》修纂工作。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名世赋诗八首赠之,有“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钱在第二句诗后特意加注解说:“公(年羹尧)调兵取藏,宜勒一碑,附于先帝‘平藏碑’之后。”雍正四年,因赠诗而受年羹尧案株连,以“谄媚奸恶”罪当死,雍正虽只叫革职逐返,却亲书“名教罪人”匾额,悬其大门口,又命诸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

著有《崇雅堂集》、《古香亭诗集》,其诗悠然自得,颇得大诗人王士祯赞赏。




名教罪人案

播报
编辑

雍正四年(1726年),年羹尧失宠被赐死,年党官员俱被革职,钱名世以“曲尽谄媚、颂扬奸恶”获罪,被革去职衔,发回原籍。雍正亲自写下“名教罪人”悬其门。日后每月初一十五,常州知府、武进知县会到他家常州故居门前检查该牌匾是否悬挂,又命三百八十五位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正詹事陈万策诗中有句:“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奸”,查嗣庭批判钱名世“百年遗臭辱簪缨”,其中有余甸、徐学柄、吴廷熙、庄松承、孙兆奎、王时济等六人作诗“浮泛不切”,原作发还重做;还有被称为谬妄而革职流放,如翰林院侍读吴孝登“作诗谬妄”,被发配宁古塔为军奴。还有侍读学士陈邦彦、陈邦直“谬误舛错”,翰林项维聪“文理不通”,被革职回乡。文章全由雍正帝审核通过后,交付钱名世辑成专集,题为《名教罪人诗》(《御制钱名世》),用上好的宣纸刻印,刊行全国,史称“钱名世名教罪人案”。




藏书故实

播报
编辑

清官员、藏书家。字亮工,一字絅庵,江苏武进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殿试探花及弟,官翰林院侍讲,从万斯同进行明史编写工作。参加纂修《子史精华》、《骈字类编》等。因与年羹尧是乡试同年,同字号,因此有交谊。雍正二年(1724)年羹尧进京觐见,他作诗有“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等诗句送行。年羹尧受诛,雍正给他加的罪名是“曲尽谄媚,颂扬奸恶”,将他革职逐回原籍,又御书“名教罪人”四字赐之并命制成匾额悬挂中堂上。当钱名世离京时,雍正又命京官自大学士、九卿以下都作讽刺诗为钱名世“赠行”,结果有385人奉诏作诗以讽刺。是清初著名的文字狱之一。曾师事万斯同,万斯同在京师时,藏书达10数万卷。藏书楼“寒松斋”,卒后,他权当孝子,主持丧仪。事毕竟将万氏所有藏书掳去。其藏书印有“钱名世印”、“亮工”等。著有《古香亭诗集》、《四籓始末》。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名著《秣陵春传奇》



原典纪古籍善本

原典纪古籍善本



介绍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珍本,交流购书读书藏书经验。





《秣陵春传奇》又名《双影记》,全书共四十一回二卷,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创作,书述南唐临淮将军黄济与大学士徐铉为近邻。徐铉之子徐适,有奇才。黄济有女名展娘,美而慧。黄妹保仪殉李后主,君赐之遗物宜官宝镜,并钟 (繇) 王 (羲之) 墨迹尽归展娘。徐适有御赐于阗玉杯。因钟、王墨迹后有适父题跋,适遂以于阗杯易法帖。后宜官宝镜被盗,也辗转到徐适之手。徐适、黄展娘各自思念自己原有的玉杯和宝镜,形神梦想,与之俱移,以致黄展娘见玉杯中有徐适之形,徐适则见镜中出现黄展娘之影。李后主与展娘之姑保仪的亡灵早有心使徐适、展娘相配,于是导展娘之魂与徐适成婚,并赐给宝物烧槽琵琶。展娘灵魂被惊散,重回秣陵,形神复合。宋帝面试徐适,特赐状元。徐适辞功名和官职,追寻展娘,终成眷属,夫妇同祠李皇庙。

原典纪书局提供的底本为清初刻本。















作者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人。

上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图文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或咨询古籍善本、中国古画高仿复制定制、图书代理出版,详情可关注:原典纪古籍善本。

发布于 2022-11-29 09:31・IP 属地广东




戏曲


戏剧戏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桢 - 明崇祯朝京营总督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李国桢(1618年-1644年),号兆瑞,丰城人。崇祯三年(1630年)袭襄城伯。南明赠其为太子太师、襄城侯,谥号'贞武'。襄城伯李国桢,崇祯时期京营总督,有辩才,但无突出的军事才能。崇祯皇帝自缢,只有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劝李国桢投降。李国桢说:让我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李自成一一答应。后面见李自成,李自成命令他跪下,他拒绝;李自成随即以身家性命胁迫他,他再次拒绝;最后李自成以屠城胁迫他,他才肯屈膝。后因责贿不足,被拷折踝,自缢死。李国桢夫人也受尽凌辱。李天根在其《爝火录》中对李国桢在北京覆亡之际毫无作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言李在覆亡之后的行为只是"徒为大言以耸贼听,冀万一之获免。"

基本信息
本名
李国桢

所处时代
崇祯时期


封号
襄城伯

官职
京营总督

襄城伯李国桢(1618年-1644年),崇祯时期京营总督,有辩才,但无突出的军事才能。崇祯皇帝自缢,只有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劝李国桢投降。李国桢说:让我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李自成一一答应。后面见李自成,李自成命令他跪下,他拒绝;李自成随即以身家性命胁迫他,他再次拒绝;最后李自成以屠城胁迫他,他才肯屈膝。后因责贿不足,被拷折踝,自缢死。李天根在其《爝火录》中对李国桢在北京覆亡之际毫无作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言李在覆亡之后的行为只是"徒为大言以耸贼听,冀万一之获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济生
2016-11
明末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皇士,号定斋。陈仁锡长子,顾炎武三姐夫,黄道周、刘宗周弟子。明官生。弘光元年(1645年)任太仆寺主簿,署寺丞事,坚拒降清为遗民。命工传绘明忠臣义士像,得范景文等遗墨装成《二十忠臣手迹》。卒 ...... (本文共 220 字 )     [阅读本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1: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6h】
陈济生与《启祯两朝遗诗》研究
代理获取
   
页面导航
目录
摘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陈济生生卒、著述及交游等史实考辨

第一节 陈济生生卒年等几个问题考述

一、关于陈济生的生卒年

二、关于陈济生的籍贯

三、陈济生的字号

四、陈济生的家庭

五、陈济生的体貌

第二节 著述考

第三节 交游考

一、昆山地区

二、长洲地区

三、太仓地区

四、吴江地区

第二章 陈济生的家世、生平经历和思想研究

第一节 陈济生家世研究

一、葑溪陈氏的源起

二、“隐”与“出”的家族代表

三、“高谊堪模范”的父亲

四、秉承学问与德行的陈氏子孙

五、以节义自持的陈氏女子

第二节 从世家公子到遗民的突变

一、读书求学的少年时代

二、风云巨变中的为官生涯

三、归隐山林的遗民生活

第三节 陈济生的思想研究

一、儒家思想的失落和佛教思想的接受

二、道家思想的接受

三、儒家思想的再接受

第三章 《启祯两朝遗诗》研究

第一节 版本研究

第二节 成书过程研究

一、固穷守节,退而编诗

二、四处求诗,闭关著书

三、随选随续,及时修缮

第三节 编纂体例

一、与《中州集》、《忠义录》的关系

二、与《列朝诗集》的关系

三、编排方法和选刻方法

第四节 选诗宗旨和价值研究

一、选诗宗旨

二、选诗价值

第五节 《启祯遗诗》内容研究

一、反映当时社会、自然的政治、山水题材的诗歌

二、反映诗人真性情的抒情、行旅、山水田园题材诗歌

三、表现诗人精神信念的咏史、述志、咏物题材

第六节 陈济生的诗学思想

一、诗教思想的回归

二、诗以道性情

三、以“清”为美

四、以平淡、朴质为美

五、人格即诗格的整体风格感知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
摘要
明清易代,汉族士子们面对朝代更迭与异族统治的压力,选择了不同的生存方式。明遗民即是其中特殊的文士群落,他们固守信念,拒绝与现实做出妥协。陈济生作为遗民中的一员,秉承了遗民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他身受明朝的恩典和家族精神的影响,忠节之志异常坚定。他隐居山林,广交遗民好友,并继承先父的遗志闭关著书。其所编选的《启祯遗诗》收录诗歌超过六千首,遗民小传也极富史学价值,展现了明末清初历史,呈现了光耀千古的遗民精神。虽然《启祯遗诗》受到清政府的禁毁,还是艰难地流传到了今天,为我们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著录项
作者
王云云;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济生与《启祯两朝遗诗》研究
王云云  
【摘要】: 明清易代,汉族士子们面对朝代更迭与异族统治的压力,选择了不同的生存方式。明遗民即是其中特殊的文士群落,他们固守信念,拒绝与现实做出妥协。陈济生作为遗民中的一员,秉承了遗民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他身受明朝的恩典和家族精神的影响,忠节之志异常坚定。他隐居山林,广交遗民好友,并继承先父的遗志闭关著书。其所编选的《启祯遗诗》收录诗歌超过六千首,遗民小传也极富史学价值,展现了明末清初历史,呈现了光耀千古的遗民精神。虽然《启祯遗诗》受到清政府的禁毁,还是艰难地流传到了今天,为我们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永州古堡群遗址疑为废帝避难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20:39 红网
湖南永州古堡群遗址疑为废帝避难地(图)
古堡高大的外墙遗址,在秋风中默默诉说着历史沧桑。

湖南永州古堡群遗址疑为废帝避难地(图)
通过房墙屋基,可知堡内共有17个房间

湖南永州古堡群遗址疑为废帝避难地(图)
现场找到的一块明代瓷片,为古堡的年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

湖南永州古堡群遗址疑为废帝避难地(图)
狭小的城门仍然存在

  红网永州10月14日讯 (记者 汤红辉)雄踞山岭,但十分隐蔽,这样的古城堡虽在当地有五处之多,但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有专家考证后疑为明代建文帝避难之地!湖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在湖南永州市新田县大冠岭考古论证这一古城堡群时,发现它是湖南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堡遗址。

   现场找到一块明代瓷片

  

  出新田县城,往西南方向行驶约20公里,便可见大冠岭在南面山头绵亘。沿着规则的青石板路一路走去,大冠堡残存的城墙偏远远显露在山岭的最高处。

  登上古堡遗址,通过房墙屋基,可知堡内共有17个房间,同时古堡城墙上开有东、西、北三门,却无南门。湖南省文物局研究馆员谢武经曾对大冠堡进行了仔细勘测:古堡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内城墙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墙上的走道平均宽度约2米。古堡城墙上东门门洞高3米,宽1.5米;西门门洞高2米,宽1米;北门门洞高2.5米,宽1.2米。

  古堡所处山头为喀斯特地质结构,因此山顶无水。但除房屋外,古堡内还有两个蓄水池,蓄水池长、宽各10米左右,深约5-6米。每个蓄水池能蓄水500-600立方米。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推测说,蓄水池满水可供数月之用。

  整个城堡为手工精细的青条石砌成,青条石小的几百公斤,大的达2000公斤。城墙及房屋建筑中的条石间,用三合膏(石灰、糯米饭、桐油为主的混合物)粘合,而蓄水池内底部用于粘合缝隙的,也是三合膏。

  令考古专家团疑惑的是,整个大冠堡没有任何文字、碑刻和雕饰,无从确切考证其年代。后在现场寻找到一块瓷片,可确定为明代用瓷。

  附近山头有四个卫星城堡

  

  谢武经还介绍说,不久前他在大冠堡考察时发现,其前后左右约5公里内的范围里,又有4个卫星城堡。“这些城堡都在山顶上,与大冠堡遥遥相望;很显然,这都是为大冠堡而设立的。”

  谢武经认为,这些卫星城堡的规模虽然没有大冠堡大,石料加工也略显粗糙,但绝非一般的山寨可比。

  堡主疑为明代建文帝

  

  大冠堡到底建于哪个年代?其主人到底是谁?这一切仍是个待解的谜!

  谢武经认为,大冠堡的建筑年代,应在明代或清代以前,“因为新田建县始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如果是新田建县以后的建筑,县志中应有记载。从建筑风格看,大冠堡也应该是明代建筑。”

  何强却提出了另外两个可靠的依据:“大冠堡的城墙和房屋建筑中的条石间,用三合膏粘合,而三合膏在元代以前是没有的,特别是在明代建筑中格外流行。”同时,在现场找到一块明代瓷片,何强据此推断,大冠堡应建于明代。

  至于主人是谁,各位考古专家意见不一。谢武经认为,可能是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被叔叔夺去帝位只得云游四海,后到新田避难,而古堡就是为了保护他的。《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曾说他“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水,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地”。

  而对此,何强作为官方——湖南省文物局领导却显得相对稳妥。他表示,由于对古堡没有任何文字或者碑文的记载,需对古堡作进一步考古挖掘和土层分析,才有可能找到确切答案。

   古堡群将申“国保”单位

  

  何强经过考证发现,这些古堡都具有明显的军事戍守性质,“比如它们都雄踞高地,视野开阔,有些还建有炮口和巨大的蓄水池”。据此,何强推断,古堡群应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物质遗存,“对研究湘南地区明清时期的军事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应该积极申报成为‘国保’单位。”

  文物专家曹砚农非常认同何强的观点。他认为,大冠岭古堡群比江永的上甘棠古村落(国保)和凤凰的南

长城(国保)毫不逊色。“保存如此完整的古遗址实在难得,在湖南这是唯一,这是一处很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要马上申报‘省保’乃至‘国保’。”
   相关链接: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由于皇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先他而死,乃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然而,建文帝刚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建文帝叔叔)就图谋夺取帝位,以讨伐其身边“逆臣”为名,起兵北平(今北京),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1402年,燕兵攻陷了京师(今江苏南京),燕王即位,是为明成祖。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有关其出逃的传闻颇多,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

稿源:红网 作者:汤红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1: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柳湘莲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为何有人赞有人贬
2019-08-24 23:09


吕海峰

话说,如果我们提起《红楼梦》当中的柳湘莲,相信有很多读者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不但性情豪爽,还会吹笛弹筝,可谓是多才多艺。然而,尽管如此,对于他的评价却并不只有好的一面,甚至,有很多人对他还是不屑一顾。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对于柳湘莲而言,我们先看一下为什么有人赞?他原系世家子弟,又称冷面二郎。由于其父母早丧,读书不成,便开始到处“眠花宿柳”,并热衷于演戏,尤其善于演出“生旦之角”。为此,有一次,他到赖大家赴宴,就有“呆霸王”薛蟠在酒后开他的玩笑,戏称他为“小柳儿”。于是乎,柳湘莲勃然大怒,就把“呆霸王”薛蟠骗到了今天的德胜门外苇子坑将他打了个半死,随后远走他乡。



但是,尽管他与“呆霸王”薛蟠是从此结仇,后来,在路上还是又搭救了当时正处于危险之中的薛蟠,并与薛蟠结为兄弟。显然,仅仅通过这一点,就足见其是一个没有坏心眼的人,所以,人们对他还是竖起了大拇指。

其次,对于柳湘莲而言,我们再看一下为什么有人贬?原来,当柳湘莲无意间在一场聚会上与尤三姐偶遇之后,两个人就恋爱了。那么,尤三姐又是何许人也呢?她本是一个为了生活所迫而失足的女子,并且,尽管她非常憎恶这种生活,但是又无法摆脱。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她遇到柳湘莲之后,便开始死心塌地的想要选择从良,并和柳湘莲毅然定了婚。

但是,尽管尤三姐此时想要把曾经脱掉的衣服再一件一件穿回来,但是,柳湘莲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因为,后来柳湘莲于无意间从宝玉那里了解到了尤三姐的真实情况,于是,他不禁顿时感觉自己受了骗,还要求和尤三姐马上退婚。结果,这样一来,在那个封建时代,尤三姐就再也没有脸面活下去了,于是,被迫选择了自杀!显然,如果从这一件事情出发,柳湘莲无异于是一个杀人凶手,因而,又被很多读者在暗中斥责,甚至,直接说他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

总之,柳湘莲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为何有人赞有人贬?因为,他本是一个正面人物,但是,在感情上却不小心犯了错,致使他曾经心爱的女人选择了自杀。(吕海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3:41 , Processed in 0.0564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