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天上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8: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吟
[ 宋 ] 秦观
原文
琐窗睡起门重闭,无奈杨花轻薄。水沈烟冷,琵琶尘掩,懒亲弦索。檀板歌莺,霓裳舞燕,当年娱乐。望天涯、万叠关山,烟草连天,远凭高阁。

闲把菱花自照,笑春山、为谁涂抹。几时待得,信传青鸟,桥通鸟鹊。梦后余情,愁边剩思,引杯孤酌。正黯然、对景销魂,墙外一声谯角。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

二郎神·琐窗睡起若水出尘宋代 汤恢

精选回答

琐窗睡起,间伫立、海棠花影。记翠枳银塘,红牙金缕,杯泛梨花冷。燕子衔来相思字,道玉瘦、不禁春病。应蝶粉半锁,鸦云斜坠,暗尘侵镜。

还省。香碧唾,春衫都凝。悄一似荼,玉肌翠帔,消得东风唤醒。青杏单衣,杨花小扇,间却晚春风景。最苦是、蝴蝶盈盈弄晚,一帘风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译文幽静的山谷中处处都不见人,只听到人悄悄耳语的声音。

注释但:只。

赏析诗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url=][/url]




原文[url=][/url]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一说“返景中景,同‘影’。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参考资料:
1、胡德才 .大学语文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13页 .
2、杨桂华 .古诗文全解 .长春市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5-38页 .



赏析[url=][/url]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参考资料:
1、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62-163


简析[url=][/url]
  《鹿柴》是一首五言绝句。此描写了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紧接着第二句境界顿出,其中的响声短暂而局部地打破了山的寂静,但并未改变其整体的空旷与寂寥;第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转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至色。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的手法,把禅意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创造了一个清寂幽深的境界。





王维 [url=][/url]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6篇诗文 ► 888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拼音 译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标签: 人物节日婉约宋词三百首元宵节写人
译文 注释 讲解 背景 知识锦囊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相关内容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百科详情>>
关于、描写鱼龙的诗句和名言,共111
关于、描写鱼龙的诗句和名言,共111
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李贺北中寒
4.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艾性夫观潮
5.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钱起送僧归日本
6.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杜甫秋兴八首
7.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
8.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9.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10.鲜飙出海鱼龙气, 晴雪喷山雷鼓声。——朱庆馀观涛

11.四海鱼龙精魄冷, 五山鸾鹤骨毛寒。——齐己中秋十五夜寄人
12.碧海鱼龙春自化,故山猿鹤梦谁同。——止庵法师病起观书诀
13.入海鱼龙喜,怀山草木愁。——陈录古揶寄周京
14.大海水无边,鱼龙万万千。——寒山诗三百三首
15.水静鱼龙乐,山灵草木香。——罗适石梁
16.鱼龙恍惚阶墀下,云雾杳冥窗户外。——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17.鱼龙生意态,钩剑动铓辉。——张说羽林恩召观御书王太尉碑
18.鱼龙瀺灂,山鸟羣飞。——嵇康赠秀才入军
19.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李白猛虎行
20.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21.鱼龙华外戏,歌舞洛中嫔。——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22.鱼龙水面金杯满,鸾鹤山头彩笔新。——范成大次韵太守出郊
23.长江浩浩送千古,江流不断鱼龙舞。——白玉蟾琵琶行
24.自是天上神仙客,所至鱼龙先失色。——赵希逢和钓鳌行
25.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苏轼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26.鱼龙不解语,海曲空蝉娟。——陈陶续古二十九首
27.鱼龙今夜冷,鸿雁几时过。——刘崧舟夜次查口柬萧鹏举
28.飓风忽起云颠狂,波涛摆掣鱼龙僵。——顾云天威行
29.鱼龙吹海水,洒雨行天涯。——白玉蟾明发石壁菴
30.悲夫,南国风涛,鱼龙畜伏。——卢仝孟夫子生生亭赋
31.楼橹晴空烟焰高,鱼龙白日波涛涌。——蓝智赤壁
32.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鲍溶襄阳怀古
33.撞钟伐鼓献奇舞,灯前变幻鱼龙浮。——顾璘春日行
34.太湖坚冰百丈深,鱼龙潜窜重阴穴。——朱鹤龄苦寒行
35.旌旗照水云锦明,鱼龙下伏不敢惊。——顾璘观洞庭张水军
36.三江五湖沧海宽,鱼龙出没肆神奸。——滕岑行路难·行路难
37.绸缪夫妇体,狎猎鱼龙姿。——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38.天清猿鸟哀,风暗鱼龙怒。——秦观和游金山
39.钧天迭奏昆明池,桃花春暖鱼龙嬉。——朱权宫词·钧天迭奏昆明池
40.扁舟近忆樟亭下,曾看鱼龙送夜涛。——张翥中秋次友生玩月韵·华月光浮玉色醪
41.正鱼龙,曼衍莺燕纷纭,原不合,悄向众中怜惜。——蒋士铨洞仙歌
42.云海一翻荡,鱼龙俱不宁。——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侯仓曹钊
43.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杜甫草阁
44.鱼龙来欺人,烟涛惨模糊。——杨基发衡州(一本题作《白发》)
45.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刘长卿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46.鱼龙川北盘谿雨,鸟鼠山西洮水云。——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47.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李商隐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48.马经滹水鱼龙避,霜下恒山道路清。——谢榛送杨侍御按真定
49.鱼龙乘时亦变化,珠宫簸荡珊瑚根。——胡奎分题得海门洪涛送友人之闽
50.静夜鱼龙出宫阙,清江牛女上云霄。——李弥逊过南泉长桥


51.桑田可衣食,忍使鱼龙归。——乌斯道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其二
52.山殿日斜喧鸟雀,石潭波动戏鱼龙。——许浑寄题华严韦秀才院
53.山馆日斜喧鸟雀,石潭波动戏鱼龙。——许浑长庆寺遇常州阮秀才
54.鱼龙惊逃波浪恶,左右出没扬牙须。——韩维答崔象之见谢之作
55.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张籍寒食内宴二首
56.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57.挥弦一扫千山寂,鱼龙出水鸟归林。——何绛十四夜西湖歌
58.喧呼殷雷霆,鱼龙应辟易。——宋琬泊舟夷陵作
59.玉箫吹散鱼龙腥,七十二峰青入目。——王冕船上歌
60.夜深冻合随处泊,歌呼达晓鱼龙愁。——范成大爱雪歌

61.从空捞摝之,鱼龙尽惊起。——憨山大师采珠行
62.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白居易送客南迁
63.鱼龙气不腥,潭洞状更妍。——孟郊石淙
64.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苏轼赠姜唐佐生
65.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苏辙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66.江山岁月老闲身,风雨鱼龙动君子。——汤显祖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太宰
67.鱼龙随醉笔,变化出幽岑。——刘敞黛陀石马蹄砚
68.井干跳梁亦足乐,洞庭鱼龙何有哉。——苏轼池上二首·小池新凿会天雨
69.一朝瀺灂变鱼龙,蜑雨腥风随所试。——金天羽虾夷狂调东人也
70.冰开鱼龙别,天波殊路岐。——贾岛枕上吟
71.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石介蜀道自勉
72.白波潭上鱼龙气,红树林中鸡犬声。——方干陪王大夫泛湖
73.湛湛禅河,鱼龙变化。——释道宁偈六十三首·滔滔法海
74.周郎战处沧江回,鱼龙荡潏山石摧。——张耒偶书三首·周郎战处沧江回
75.鱼龙百怪家其中,风涛暴横无终穷。——王炎大水行
76.经为鱼龙说,人将鹳鹤群。——唐顺之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其四
77.飓风吹沙沧海翻,鱼龙鼎沸烟尘昏。——周叙永嘉周孝子歌
78.波臣川后敬爱客,约束秘怪驱鱼龙。——范成大东山渡湖
79.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孟云卿汴河阻风
80.人间若解三闾苦,水底鱼龙亦有情。——李东阳长沙竹枝歌(十首)·汨罗江头春水生
81.掀翻四大惊鱼龙,踏破碧潭深处天。——白玉蟾题刘心月
82.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83.连鶱势出鱼龙变,躞蹀骄生鸟兽行。——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
84.阵云不散鱼龙水,雨雪犹飞鸿雁山。——崔湜大漠行
85.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吴琚春日焦山观瘞鹤铭
86.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韩愈送惠师
87.熟看带砺隐玄玉,金书细镂鱼龙青。——杨承鲲赠钱季梁进士省觐归寿其太夫人八十
88.御仗层层锦绣围,广场队队鱼龙戏。——薛蕙元夕篇
89.无复鱼龙喧百戏,谁看蹴鞠转三桥?——郑用锡元宵感事
90.哀哀鸿雁群,今作鱼龙食。——郑沂答费鹅湖水灾歌
91.马毛猥磔雁声苦,鱼龙冻蛰狐狸嗥。——杨思圣飘风行
92.淮南鸡犬尚升天,东海鱼龙定游陆。——林旭二月三日出游
93.烛光远落太湖波,惊起鱼龙出没多。——高启姑苏杂咏·姑苏台(在横山西北麓)
94.神鬼闻如泣,鱼龙听似禅。——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95.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阮元八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
96.夜闻袁宏诵诗声,空山寂寞鱼龙惊。——赵蕃吴齐之二首·夜闻袁宏诵诗声
97.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苏轼东新桥
98.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韩愈贞女峡
99.鱼龙陷人,成此祸胎。——李白上崔相百忧章
100.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王安石题回峰寺诗


关于、描写鱼龙的诗句和名言,共111
101.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苏辙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
102.高田忽变黄鹄陂,下者汇作鱼龙宅。——方一夔大水寄洪复翁
103.五月扁舟过洞庭,鱼龙吹浪水云腥。——胡曾咏史诗·洞庭
104.黄帝钧天曲未终,至今烟粮舞鱼龙。——胡寅岳阳楼杂咏十二绝·黄帝钧天曲未终
105.露台百戏竞娱神,变幻鱼龙走巫觋。——殷奎张将军庙
106.十年宦海看鱼龙,犹把长竿在手中。——刘绎张达夫少府属题《垂钓图》·其一
107.江湖浩荡鱼龙伏,日月萧条雁鹜哀。——叶兰九日
108.鱼龙吞吐四海水,鸾鹤歌啸三天云。——白玉蟾凤凰台
109.岩泉一勺不足留,梦魂飞渡鱼龙海。——王冕送元本忠北上
110.鱼龙曼衍纷呈巧,凫燕焜煌倏自燃。——乾隆正月十六日赐宴联句

111.鱼龙陈杂戏,罗绮叠晶荧。——杨荣元夕赐观灯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出自《上崔相百忧章》
时在浔阳狱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万愤结习,忧从中催。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覆盆傥举,应照寒灰。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李白创作此诗时正处于危难的境地,他因为皇室政治突变而被送入死牢。他在诗中用四言的句式与大量的典故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当时的宰相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免除自己的罪名。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十六句为第一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写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国土板荡,生灵涂炭,自己也蒙冤入狱。“共工”以下八句,概括出安史之乱造成严重局面,有如凶神恶煞摧折天柱,鲲鲸鱼龙兴风作浪,战乱中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仰希”以下四句,盼望早日平定叛乱,解民倒悬。连用了李广射石、鲁阳挥戈的典故,非常切合当时冠军平叛战争紧急而艰苦的形势。“邹衍”以下四句,暗喻自己尽忠保国反而蒙受冤狱。诗人不敢正面抗争,而以邹衍含冤、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和自己的“微诚不感”,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作鲜明对照,委婉曲折地表达悲愤的心情和希望对方为之昭雪的意愿。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慨叹自己未能效法先贤见机行事,及时引退,以致蒙受屈辱,备尝铁窗系囚之苦。“苍鹰”以下四句,将当时法律烦酷、狱吏森严和贤才凋敝、朝政衰败现象对比出之,讽喻之意,言外可见。“斯文”以下八句,惋惜自己没有能及时隐退。其中“斯文未丧,东岳岂颓”两句是借孔子来比喻朝中贤臣。接着以穆生和邹阳两位先哲因能见机而退,终于摆脱灾难的事迹,对照自己的困境,发出“二公所咍”之叹。感叹之余,颇含愧悔之意。“骥不骤进”,典出宋玉《九辩》,“麟何来哉”典出《家语·辩物篇》。李白用此二典一方面是表白自己出山从政本意是出于爱国,并不是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另一方面也是痛惜自己参加永王幕府不是时候,触犯了当局。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诗人联系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情况,表达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愤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崔涣的希望。“星离”八句,抒写变乱中家室离散,内心如焚的情景。李白在浔阳狱中时,其妻宗氏在豫章(今南昌),女平阳,儿伯禽流落穆陵关(今山东沂山北),其他亲戚也散于各地,所谓“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万愤词投魏郎中》,就是当时境遇的写实。这使他十分忧愤,因此即使有金瑟奏乐,玉壶斟酒,也只能成为忧愁的媒介物。“台星”八句,则希望崔涣等朝廷大臣执法量刑,宽大为怀,能为自己昭雪伸冤,使自己这块有瑕之材,为李唐王朝效力;使自己这堆覆盆下的寒灰,能再沐三光,重新燃烧发热。
作者在诗中以大量典故申诉自己的冤情,这是此诗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全诗用典二十来处,举凡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语警句等,莫不拈以为诗,而且都显得十分精确贴切。
叙事简洁,抒情委婉,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此诗的第二个艺术特色。诗中以“见机苦迟”四字表达自己懊悔就李璘之辟入幕,并以穆生、邹阳的故事来反衬,联系自然,显得十分真实,没有丝毫虚伪做作。诗写个人遭遇时,联想到一家离乱的悲惨处境,用“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两句来概括,既洗练简明,又婉转悱恻,催人泪下。紧接着“万愤”一下六句继以强烈的抒情,倾吐自己内心的悲愤忧愁,已达到饮食奏乐“尽为愁媒”的地步。其忧愤之深,可以想见。简洁的叙事结合强烈的抒情,使此诗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另一侧面。
名家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皓《李白集》:诗中全用四言,节奏急促。多用典故作比喻,贴切恰当,更能深切表达含冤悲愤的感情。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寿周耐轩府尹
[ 宋 ] 刘辰翁

原文

去日江南梅未花,归来芳草涨天涯。驰驱斥堠八千里,梦寐青原十万家。

白叟倚门清燕寝,黄童骑马学胡笳。八陵尽是燕京路,想为孤楸讯暮鸦。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0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什么意思
红楼梦里面的
求解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4个回答#合辑# 面试问优缺点怎么回答最加分?
肋疼扶栏
推荐于2017-09-27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关注
颦是把眉头皱起来,是一种病态美。具有这种相貌特征的女子,在唐朝以前极为少见,知名的只有西施一人,唐朝之后却广泛见于青楼女子当中。涉及这些眉毛颦蹙的青楼女子的诗词、图画比比皆是。李白、李涉、唐寅都有非常优美的诗篇传世,李白诗集《闰情》中的一首,名字叫《怨情》全诗如下: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涉:(代表作)《听歌》全诗如下:飒飒先飞梁上尘,朱唇不动翠眉颦。 愿得春风吹更远,直教愁杀满城人。唐寅美不胜收的《一剪梅。雨打梨花》全诗如下: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漫兴十首》之五更为黛玉的名、字、别号提供了可寻之迹。全诗如下:平康巷陌倦游人,狼藉桃花病酒身;短梦风尘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难描满额颦,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赏余春。可见这种具有“颦蹙”相貌特征的女子在唐朝以及唐朝之后的青楼女子当中是何其多见。
  从唐朝开始佛教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佛教里有专门管药品的药王菩萨,是一个很重要、很隐秘的角色。在清朝,一般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菩萨,但了解的人很少。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赵姨娘就问马道婆:"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在清朝贵族家庭,服药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在第三回,大家一看见林黛玉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立即问她平常吃什么药。"或许“颦蹙”这种相貌特征与某种印度商品有联系。
  颦字在佛经里也是一个重要字眼,并且对这个字作了专门解释。原文如下:蹙眉作颦。亦并也。眉并一处。《大宝积经》认为“颦眉” 婇女应当快受乐。原文如下:汝今面目如青莲 ,云何颦眉不畅适 ,今此婇女甚殊特 ,微妙清净等诸天, 各各善解诸伎术,歌舞音乐悉能通 ,汝应与此相娱乐 ,云何忧愁如毒箭?汝今应当快受乐,非是忧愁苦恼时。《成实论》认为“有触常在身内”因而出现“疼痹。颦呻。饥渴。”等症状。原文如下:或从劖刺。或因鞭杖。生异种识。或有触常在身内。非如寒热等从外假来。所谓猗乐。疲极。不疲极。若病若差。身利。身钝。懒重。迷闷。瞪瞢。疼痹。颦呻。饥渴。饱满。嗜乐。不乐。懵等诸触。各生异识。《佛本行集经》说“颦眉”的人喜欢弄婴儿、弄鸟、左顾右盼、长嘘叹息、好动等等,说得很准,与描写林黛玉的许多情节非常吻合。原文如下:或弄婴儿。或弄诸鸟。或复行步。顾盻左右。或复颦呻长嘘叹息。或以脚指傍画于地。或歌或舞。《妙法莲华经》认为应当忍受颦蹙之人的恶口。原文如下:恶口而颦蹙 ,数数见摈出, 远离于塔寺, 如是等众恶 ,念佛告敕故, 皆当忍是事 。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妙法莲华经》认为“颦蹙而怀疑惑”佛经的人要受罪报,原文如下: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 ……其人命终,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乞*页]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受斯罪报。  
 由此可见黛玉曰“颦颦”“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佛经或印度商品,宝玉所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并非虚言,估计之前有精通佛经的人或者佛教中人指点过他。

[ dài ]

部首:黑笔画:17五行:火五笔:WALO


基本解释

1. 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粉~(指妇女)。

2. 青黑色的 ~发(fà)。

3. 姓。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黑,代声。本义: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2. 同本义

黱,画眉也。从黑,朕声。——《说文》。锴本作画眉墨。字亦作黛。

染青石谓之点黛。——《通俗文》

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释名》

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红楼梦》

又如:黛岑(青黑如黛的山峰);黛螺(绘画或画眉所使用的青黑色颜料)


3. 女子眉毛的代称 。

如:黛眉(眉毛);黛笔(古代妇女画眉之笔)


4. 美女 。

如:黛娥(比喻美女);黛绿年华(比喻女子的青春时代)



〈形〉

1. 青黑色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两岸的青山…都装成了深黛的颜色。——鲁迅《故乡》

又如:黛烟(青黑色的烟);黛青(青黑如眉黛);黛色(青黑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08: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华夫人与隋炀帝的故事
播报文章

安德聊历史
关注
2020-11-20 23:08
广告
观古今看世界
宣华夫人本是南朝陈宣帝的女儿,后因陈国的灭亡辗转之间成了隋朝妃嫔。她为何得以侍奉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君王?曾经的天之骄女最终落得什么样的悲惨结局?

前朝公主进宫当嫔妃
隋文帝杨坚自独孤皇后死后,宫帏寂寞,遂于后宫嫔妃中选择美丽者进御。最后选得闭月羞花的两个:一个是宣华夫人陈氏,一个是容华夫人蔡氏。其中陈氏是南朝陈宣帝的女儿,天性聪慧,明艳不可方物。公元588年,晋王杨广领军兵渡长江,直抵建康,南陈皇室不战而降。陈国灭亡时,陈氏配入掖庭,后选入宫为嫔妃。
此时隋文帝已是风烛残年,夜夜招幸宣华、容华两位夫人。在色欲上面,不免有些过度。不多几天,弄出了一身病。一次偶感风寒,内外交迫,即致卧床不起。两位夫人见文帝有病,便日夜不离,侍奉汤药。谁知两位夫人的汤药,侍奉得文帝的病一天重似一天,文帝已是骨瘦如柴,奄奄待毙。
太子杨广与杨素、柳述、元岩三人,同至隋文帝寝榻前视疾。文帝命杨广留居内殿。杨广知道文帝将不久于人世,他嘱令杨素预先筹备即位的手续。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预先做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写下来回复太子。信的内容无非是登基接位所需的程序,以及接位后如何铲除异己、尽快掌控政局的方略。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寝宫。文帝开封看着,顿时手足发抖,喘急惊人,慌得宣华、容华两夫人,赶忙捶背抚胸。半个多时辰,才渐渐息了怒气,迷迷忽忽睡去。
杨广回到殿中,闻知杨素书信给内侍送入文帝手里,不觉万分惊慌,匆匆去探听消息,低着头向内走。猛听得啊哟一声,和一个人撞在一处,急停了脚步,抬头看,却是父皇宠妃宣华夫人。那宣华夫人陈氏鸦依稀是越国的西施,艳冶销魂,容光夺魄。杨广见父皇病重,眼前人又是如此绝色,便恣意妄为上前非礼。宣华夫人哭喊着,好不容易才挣脱了杨广的纠缠。
宣华夫人急匆匆地逃进寝宫,不料头上一股金钗落在一只金盆上面,把文帝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这时宣华夫人已走近龙床,只见她鬓乱钗横,两行珠泪已是夺眶而出。文帝便一再追问原由,宣华无可奈何,哽咽着声儿,吐出了“太子无礼”四字。文帝听后自是大怒,本来他打算召大臣前来商讨废太子一事,可是,还没有等到商讨此事,文帝便已病重身亡。
一女侍候父子的乱伦生活
文帝驾崩后杨广即位,即隋炀帝。宣华夫人听闻文帝猝然驾崩的宫中巨变,莫不相顾战栗,面无人色。忽见一个内侍,称奉了圣上旨意,赐与宣华夫人金盒一只,立待开视拜受,方能回去复命。宣华以为盒中定是鸩毒,不觉悲自己红颜命薄。她退到里面,原想从容就死,成全了清白,所以自头上换起,直换到脚下,俱是全新的锦绣,越发显得丰致如画,娇艳动人。待宣华揭开了金盒,想不到盒中不是鸩毒,却是一个红色的同心结。
夜静人深的时候,隋炀帝来到宣华的寝宫,宣华低垂着粉颈,由宫女簇拥着和炀帝一同入室。这时已是月移斗换,宫漏深沉,炀帝便春心荡漾,再也忍耐不住。一边揽住了宣华,向绣榻走去,一边已在替宣华宽解罗襟。宣华夫人飞红着两颊,任凭炀帝摆布……
从此炀帝每日与宣华夫人长夜高唐欢会,宣华亦放开情怀,浅挑微逗,更觉旖旎可人。况炀帝力逾壮年,春秋鼎盛,与其父相比,风流倜傥,胜过十倍。谁知光阴促,欢趣短,世事往往难以预料。
一天炀帝往宣华夫人处,宫人报称宣华有病在身,不能起迎。炀帝大惊,急忙抢步入室,揭起帘帏,只见宣华病态恹恹,似睡非睡。
炀帝轻轻问道:“夫人今日如何?”宣华欲言不言,犹豫半天,才泣答道:“妾梦中实见先帝,责妾不贞,亲执沉香如意,击妾头上,且云死罪难饶,妾辩无可辩,已拼一死,但愿陛下慎自珍重,勿再念妾了!”说毕,哽咽不止。炀帝听了,也不禁连打了几个寒噤,传旨召医官诊治宣华。到了午刻相近,忽有宫人入报宣华夫人危急。炀帝三脚两步,驰往宣华寝宫。宣华却已气绝,年方29岁。
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5: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幕遮·燎沉香
[ 宋 ] 周邦彦
原文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注释
燎(liáo):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沉,古时作沈。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作者介绍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22: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和袭人讨论通灵宝玉那番话,细品才知漏洞百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84:林黛玉问玉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宝玉摔玉,惹哭林黛玉。预示未来林黛玉要为他泪尽的终局。

而贾宝玉衔玉而生,林黛玉自然也好奇那玉什么样子。

之前因摔玉风波不得看,这会便抓住机会询问袭人。


☞细说红楼系列184,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

林黛玉问玉却没有看到。说是第二天再看,原文也没再写。

只此一点,便注定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缘无分”。


此时黛玉问玉,实际伏线日后薛宝钗看玉。宝钗真正详细看了通灵宝玉的模样,便注定“金玉良姻”成功。

曹雪芹下笔自有其目的,读书人要学会抓住这类规律读书。

林黛玉问玉这一节,最要注意袭人说的话特别耐人寻味。

她说那玉“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可能是外人不知道吧。

贾政、王夫人能不知道?

袭人一个丫头“无知”能被隐瞒,别人岂有不像黛玉一样奇怪这玉的来历?

就像贾宝玉摔玉,大概他也是对这玉来历不明的质疑吧。


毕竟刨除“神话”之说,衔玉而生注定是人为的祥瑞,谁那么无聊做这种事?自然只有贾政、王夫人夫妻。

二房“得位不正”,才需要这种祥瑞证明。

贾宝玉年纪虽小,却也熟知这类典故做作历朝历代都不少,才有摔玉之举。

而林黛玉的“问”,恰证明了贾宝玉摔玉的正确。

以林黛玉的聪明,不可能不“怀疑”这玉的来历,贾宝玉故意贬低此玉,也证明他不被以讹传讹自欺欺人,不让黛玉看轻了他。

袭人又说,“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当初茫茫大士虽将通灵宝玉幻化成扇坠大小一块宝玉,有镌刻了文字,倒也没说有孔。


镌字还可理解,钻洞可就破坏了女娲补天石的本体,如何能行?

曹雪芹故意如此“真真假假”,就在暗示“衔玉而生”之事有问题。

袭人最后道:“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

王夫人生产时身边没有外人,只有她和稳婆等自己人,自然是他们怎么说,别人怎么听。这也更加证实了“衔玉而生”这事,背后是王家策划。


既然衔玉而生,是王家为女婿贾政二房上位“正名”。那么当初贾政次子分得荣国公爵产荣国府,贾赦犯错失去荣国府背后,是不是也有王家的阴谋算计?

你品,你细品!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25 21:15・IP 属地山西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2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看懂花袭人的名字,就知道林黛玉真正结局绝非死在贾府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81:丫头袭人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贾母安排了林黛玉的住处和各项人等,便各自安歇了。

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

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要注意这个袭人,是特别关键的人物。

☞细说红楼系列181,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袭人本名珍珠,对应鹦鹉。可知贾母丫头命名分两类:一为珠宝,一为禽鸟。

珍珠之名,便透着“金玉人”之意。

袭人取“花气袭人”,她本姓花,则又成“草木人”。


由此说明这个袭人,身兼“金玉”和“草木”两种属性,非常关键。

脂砚斋有批语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其实用之于袭人并不准确。

后文会提到袭人与林黛玉同一天生日,绝不是巧合。她们都是“草木人”属性,人生经历同样互为影射。

“花气袭人知骤暖”,出自陆游的《村居喜书》,下一句“鹊声穿树喜新晴”,当是晴雯名字由来。等晴雯出场时再讲。

问题是陆游身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名的缠绵悱恻故事,就是《钗头凤》。


她因母亲反对,休了结发妻子唐婉,续弦娶了王氏为妻。唐婉再嫁后,二人偶遇,便有了传诵千古的《钗头凤》词,唐婉因此断肠而死。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姻缘故事,曹雪芹毫无疑问借鉴了《钗头凤》的故事。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是袭人、晴雯名字的出处,也是作者暗示贾宝玉姻缘与陆游的雷同。

袭人此时是贾宝玉丫头,人品性格温柔和顺,仿佛花香一般,不知不觉让人浸润陶醉其中,一如日后薛宝钗,便是“花气袭人”的意思。

袭人日后被王夫人选中,预备为贾宝玉的“妾”,便预示了薛宝钗和金玉良姻。


可惜袭人最终没能得偿所愿,反被外嫁他人,就又是林黛玉与贾宝玉分崩离析,再嫁他人之谶。

袭人一人身兼钗黛,曹雪芹借由她的名字,便交代出未来宝黛钗三人的全部故事。

尤其林黛玉会像唐婉一样,与贾宝玉分离后再嫁他人,也通过袭人外嫁表现出来。

珍珠是金玉人。

袭人是草木人。

袭人身兼钗黛两者,后文香菱、秦可卿都是如此,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21 08:38・IP 属地内蒙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7: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收藏最值钱的宝贝,王夫人只当破烂,刘姥姥却一眼看出价值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从她来的时间,算的二十多两螃蟹账和对贾母讲述积德行善的故事,无不透露出她还要“打抽丰”要钱的意图。最终贾家也确实让她如愿以偿,贾母留她住了就好。走时有钱有物可谓满载而归。


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曹雪芹有意设计的一双外部眼睛,代读书人一一揭开贾府中很多不为人知的秘辛,以及深藏在细节中的伏笔和譬喻。所以,刘姥姥眼中所听所见绝不仅仅是情节故事,更是《红楼梦》重要的故事伏笔。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就比如贾母带她去林黛玉的房间,当时她所见就关乎了《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为什么林黛玉才是贾家未来的希望和“人参养荣丸”。

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也是身兼了刘姥姥一样的角色,通过她的眼睛看贾府。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男女主人的正室荣禧堂,看到了东安郡王穆莳所题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这幅对联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穆莳祝福贾府子孙青出于蓝胜于蓝,人人成才,兴家满床笏。而贾家如何达成这个美好的希望,就从“穆莳”谐音木石,可知娶林黛玉,改富贵传家为诗书、耕读传家就能做到。

林黛玉所代表的木石姻缘,是未来能够兴旺贾家、改换门楣家风的关键选择。所以,刘姥姥在林黛玉房中所见,就让她叹为观止。

刘老老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老老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老老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刘姥姥对林黛玉的房中堆放着满满的书充满了羡慕。说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她哪里见过什么上等的书房,不过就是羡慕这么多书,羡慕书香门第的质朴感情罢了。


刘姥姥出身农家,最知道读书人的可贵。其实对于富贵传家的贾家来说,读书同样的可贵。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他们长期追求权力富贵,势必如站在山巅,随时有跌落悬崖的危机,也是“大荒山无稽崖”的隐喻。唯有退步抽身以求“渔樵耕读”才可保平安,正是“青埂峰”的意义。

这些线索串联,刘姥姥对林黛玉房中书籍的歆羡和赞叹,证明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木石姻缘,对于贾家的正确性。

但就像贾宝玉在元春省亲后对林黛玉讲的“小耗子偷香芋”故事,“盐课林老爷家的千金才是真香玉”,是作者在暗示贾元春和王夫人“有眼不识真香玉”。王夫人当天在林黛玉的房中表现,也被刘姥姥看了个满眼。

当天贾母率众而来,林黛玉怎样都要“煮茶奉客”,给贾母上茶后,王夫人却说他们不喝茶,让林黛玉不用倒了。这个小细节很日常,不经意也就罢了。毕竟一家人也无需客气,不喝就不倒。


但刘姥姥这次来的作用就是“看出”贾府的细事。既然书籍代表的是木石姻缘的好处,王夫人不喝林黛玉的茶,推测也应该与木石姻缘有关,且表明了王夫人的立场。

“茶”的特殊性在于“茶礼”,是《红楼梦》时代婚礼的重要一环。无论定亲还是成亲,都少不得“以茶为礼”。时至今日依然有婚礼当天儿媳妇向婆婆“敬茶”的礼节。婆婆接茶喝一口,“婚礼成”。婆婆不喝茶,代表反对这桩姻缘,婚礼不成。

曹雪芹写林黛玉要奉茶给王夫人被拒绝,就是介意暗示王夫人反对木石姻缘的立场。其实这也不是秘密,王夫人支持金玉良姻,从贾元春端午节赐节礼,打醮清虚观张道士提亲,以及她提拔袭人撵走晴雯的前后事都体现了出来。

刘姥姥看到的这个“奉茶”细节,属于曹雪芹借她的眼作侧面佐证,当天奉茶本身并没有这个特殊意思。属于作者设譬,落实王夫人“有眼不识真香玉”,尚且不如刘姥姥。

林黛玉的书香门第出身,以满屋子的书作为隐喻。刘姥姥的赞叹代表了正面的肯定。但王夫人对比视如不见,不喜欢也不接纳林黛玉,转而坚持富贵传家的金玉良姻。


尽管薛宝钗人物不差。但商贾出身的女儿在思想和胸怀上肯定要不如林黛玉的教养。就像元春省亲当晚,修改了“红香绿玉”,去掉的香玉和绿玉都代表了林黛玉。而贾宝玉又作“绿玉春犹卷”,被薛宝钗劝阻改为“绿蜡春犹卷”。

绿玉可代表林黛玉。绿蜡就是薛宝钗。看似二者相似,实际绿玉如何是绿蜡可比?

而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差距,实际就在潇湘馆这满屋子的“书籍”传承。林黛玉回家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回来后作者没提任何其他,只说她拉了一车的书籍,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奈何王夫人视如蔽履垃圾,才叫“有眼不识真香玉”。

这么一看,王夫人的眼界胸怀还不如刘姥姥,也让人一声叹息。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1-02 08:47・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剑客
- 360国学
《剑客》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展开
《剑客》五代·李中
恩酬期必报,岂是辄轻生。神剑冲霄去,谁为平不平。
《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剑客》唐·慕幽
去住知何处,空将一剑行。杀人虽取次,为事爱公平。戟立嗔髭鬓,星流忿眼睛。晓来湘市说,拂曙别辽城。
收起
来自360国学
齐己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文化人物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齐己

  • 别名

    本姓胡,名得生

  • 出生地

    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

  • 出生日期

    约863年


  • 逝世日期

    约937

  • 代表作品

    《早梅》

  • 曾自号

    "衡岳沙弥"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齐己(约860~约937)晚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地位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诗风古雅,格调清和,为唐末著名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五律《登祝融峰》,王夫之评为"南岳诸作,此空其群"。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其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又与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当时名士结为方外诗友,时相唱和。尝以《早梅》诗谒郑谷,谷改其"昨夜数枝开"为"昨夜一枝开",遂拜谷为"一字师"。时人以其诗作高产且多佳作,又因他颈上有一痈瘤,戏谓之"此诗囊是也" 。



折叠编辑本段著作

著有《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旨格》一卷传于后世。《全唐诗》收录了其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由齐己的学生西文辑印行世的《白莲集》,共收诗歌809首,以雕版刻印于938年(后晋天福三年),比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书唐代《金刚经》仅迟70年。所以它是至今已知的湖南文人诗文集中最早的雕版书。今人王秀林编有《齐己诗集校注》。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欣赏

【过西塞山】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终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喻吟】

日用是何专,吟疲即坐禅。此生还可喜,馀事不相便。

头白无邪里,魂清有象先。江花与芳草,莫染我情田。

【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

水隔孤城城隔山,水边时望忆师闲。清泉白日中峰上,

落日半空栖鸟还。云影触衣分朵朵,雨声吹磬散潺潺。

传心莫学罗浮去,后辈思量待扣关。

雨晴天半碧光流,影倒残阳湿郡楼。绝顶有人经劫在,

浮生无客暂时游。窗开万壑春泉乱,塔锁孤灯万木稠。

欲为吾师拂衣去,白云红叶又新秋。



折叠编辑本段历代评论

诗为儒者禅,此格的惟仙。古雅如周颂,清和甚舜弦。(唐·尚颜《读齐己上人集》)

(己)至宜春,投诗郑都官云:"自封修药院,别下著僧床。"谷曰:"善则善矣,一字未安。"经数日,来曰: …别扫'如何?"谷嘉赏,结为诗友。曹松、方干,皆己良契。

性放逸,不滞土木形骸,颇任琴樽之好。尝撰《玄机分别要览》一卷,摭古人诗联,以类分次,仍别风、赋、比、兴、雅、颂。又撰《诗格》一卷。又与郑谷、黄损等共定用韵,为葫芦、辘轳、进退等格,并其《白莲集》十卷,今传。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齐己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一经都官点化,《白莲》一集,驾出《云台》之上,可谓智过其师。(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齐己《剑客》诗,杰作也。"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冢",非晚唐人无此诗思。(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唐释齐己作《风骚旨格》,六诗、六义、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皆系以诗,不减司空表圣。独是"十势"立名最恶,宛然少年棍谱,暇日当为易去乃妙。 (清·薛雪《一瓢诗话》)

诗僧以齐己为第一。(清·纪昀)

唐代缁流能诗者众。其有集传於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豪而粗。齐己七言律诗不出当时之习。及七言古诗以卢仝、马异之体缩为短章,诘屈聱牙,尤不足取。惟五言律诗居全集十分之六。虽颇沿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如《剑客》、《听琴》、《祝融峰》诸篇,犹有大历以还遗意。其绝句中《庚午年十五夜对月》诗曰:"海澄空碧正团圞,吟想元宗此夜寒。玉兔有情应记得,西边不见旧长安。"惓惓故君,尤非他释子所及。宜其与司空图相契矣。(《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五一)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翻译
分享
[url=]举报[/url]


3个回答#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

帐号已注销
2021-07-27 · TA获得超过40.2万个赞
关注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意思是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该文言文出自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全文如下: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译文:唐代僧人齐己,对诗文很有兴趣。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其他版本

一次,郭沫若在台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怒骂宋玉:“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后,感到骂得不够份量,就到后台找“婵娟”商量。

郭老说:“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份量会加重些?”旁边一个演员灵机一动说:“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郭老连声称好。后来,他还为此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




《剑客》古诗赏析-齐己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22:44



剑客原文

剑客

齐己

拔剑绕残尊,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剑客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用热情奔放的笔调,塑造出一个襟怀嵌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残,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慷慨高歌,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剑客的身份,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我们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的人自己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的情怀,在情绪上受到感染;而剑客高歌方已,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儿女之态,表现出一派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西风满天雪”,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浑壮丽的画图,最动人的交响乐。诗人把剑客放到如此西风狂啸,漫天大雪纷飞的背景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风雪茫茫,天地为一,中有一人,持剑独立,瞻视前路……那该是怎样的形象,如何的气度!更妙的是,作者还要对剑客问上一句“何处报人恩?”意思是说,这样大的风雪,连道路都难以识别,你到哪里去替你的恩人寻找仇敌为他报仇,来报答他对你的知遇之恩呢?表面上这是对剑客的设难之词,却是赞扬他下定决心,不为风雪所阻,不辞艰苦,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

接下“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二句,正面议论;点明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也绝不是那种气量狭小,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这里强调了剑客的有胆有识,襟怀开阔,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这两句的妙处还不仅在于此,它又暗示了此剑客的外出“报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义的行为。

最后,全诗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作结,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荆轲的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书中描写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水岸送别荆轲的场面,历来脍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而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相较,自有高下之分。齐己是一位僧人,这首诗写得这样豪壮刚猛,肝胆照人,可见他并没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

(任国绪)


【相关阅读】



早梅
[ 唐 ] 齐己

原文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译文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注释

⑴孤根:单独靖宇主.唐多功能多用途词典:辽海出版社,2001.09.:第63页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齐己

齐己,唐代诗僧。俗姓胡,名得生。长沙(今属湖南)人,一说益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衡岳沙门。代表作品《早梅》。人物简介 齐己(863年—937年)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唐代诗僧。俗姓胡,名得生。长沙(...

齐己《早梅》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  500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颜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首联是说,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催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并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的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颔联是说,皑皑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白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一联像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的说“昨夜”开,明白的告诉读者,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颈联是说,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第三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的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神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有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尾联是说,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林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为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寂寞,而是满怀希望: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词意充满自信。
这首诗,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窥,也是因为梅开得“早”;末联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附录《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译文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注释
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作者简介

齐己(860-约937)俗名胡得生,唐末五代诗僧,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家境贫寒,父母早逝,7岁即替大山寺放牛。性颖悟,常年牛背作小诗,寺僧以为奇,劝其出家。先居大山同庆寺,后栖衡山东林。酷爱山水名胜,遍游终南、华山和江南各地。《宋高僧传》卷三十载:"乃益阳人也"(原益阳县赫山区)。晚唐著名诗僧。自幼家贫,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靠牧牛度日。后出家,佛事文事双修。60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在衡岳道林寺庐山东林寺度过,期间曾云游四方。晚年驻锡荆南龙兴寺。一生除精研佛理外,致力于诗歌创作,是中晚唐与皎然、贯休齐名的三大诗僧之一,其传世作品数量居三大诗僧之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其诗除禅林生活和登临酬答等题材外,不少是反映晚唐和五代社会动荡、战祸频仍、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之作,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积极意义,艺术上亦具鲜明特色,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一生著述甚丰,有《白莲集》、《风骚旨格》、《玄机分别要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花蕊夫人《述亡国诗》赏析

下一篇: 韦庄诗全集卷一



秋夜听业上人弹琴

齐己

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

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9: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剑客》古诗赏析-齐己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22:44
剑客原文
剑客

齐己

拔剑绕残尊,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剑客》古诗赏析-齐己作品

剑客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用热情奔放的笔调,塑造出一个襟怀嵌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残,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慷慨高歌,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剑客的身份,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我们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的人自己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的情怀,在情绪上受到感染;而剑客高歌方已,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儿女之态,表现出一派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西风满天雪”,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浑壮丽的画图,最动人的交响乐。诗人把剑客放到如此西风狂啸,漫天大雪纷飞的背景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风雪茫茫,天地为一,中有一人,持剑独立,瞻视前路……那该是怎样的形象,如何的气度!更妙的是,作者还要对剑客问上一句“何处报人恩?”意思是说,这样大的风雪,连道路都难以识别,你到哪里去替你的恩人寻找仇敌为他报仇,来报答他对你的知遇之恩呢?表面上这是对剑客的设难之词,却是赞扬他下定决心,不为风雪所阻,不辞艰苦,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

接下“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二句,正面议论;点明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也绝不是那种气量狭小,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这里强调了剑客的有胆有识,襟怀开阔,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这两句的妙处还不仅在于此,它又暗示了此剑客的外出“报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义的行为。

最后,全诗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作结,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荆轲的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书中描写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水岸送别荆轲的场面,历来脍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而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相较,自有高下之分。齐己是一位僧人,这首诗写得这样豪壮刚猛,肝胆照人,可见他并没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

(任国绪)

【相关阅读】
《剑客》赏析-[唐]贾岛古诗
陆游《剑客行·我友剑客非常人》赏析-宋代关于寸心如丹的古诗
《剑客》原文赏析-贾岛作品
《剑客行》赏析-陆游的诗
贾岛《剑客》十年磨一剑赏析-唐代关于编余撷英的古诗
本文地址:https://www.372106.com/ts/20386.html
上一篇:《早梅》古诗赏析-齐己作品
下一篇:《秋夜听业上人弹琴》古诗赏析-齐己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04 , Processed in 2.4774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