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益阳昂公薛氏族谱派语一首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昌平区,为北京市辖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自古为军事重镇,军事必争之地,是北京的北大门,素有“京师之枕”、“甲视诸州”之称。区域地理坐标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北与延庆县、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1]

全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全区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燕山、太行山支脉的结合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倚燕山西段军都山支脉,南俯北京小平原,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3。山地海拔8 00米至1000米,平原高度海拔30米至100米。主要河流属温榆河水系。全县处在温带季风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2]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折叠地名由来
昌平自西汉开始设县,其名称有一种说法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具体位置大概为今居庸关往南一带。居庸关当时为居庸县,为今延庆一带,此时的军都县位于今昌平军都山一带。明代定都北京后,将皇陵选址于昌平的天寿山下,昌平县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迁县治于永安城(现昌平旧县村一带)正德元年(1506年)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成为明朝的京畿重镇。

折叠建置沿革
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昌平境内雪山、南口等地繁衍生息。

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在县域内设昌平、军都二县。

三国时期魏国及西晋、东晋时,二县属幽州。

北朝北魏时,省昌平入军都;东魏时省军都入昌平。

五代后唐时,昌平曾改称燕平,后晋时复称昌平县。

辽属析津府,宋属燕山府,金属大兴府。

明朝正德年间县升为州,辖密云、顺义、怀柔三县。

清雍正年间,辖县改属顺天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撤州设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传》诗词赏析16
秋夜朗月 2012-03-22   |  2231阅读  |  2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妙药难医冤业病,横财不富命穷人。亏心折尽平生福,幸短天教一世贫。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得便宜处休欢喜,远在儿孙近在身。

  烈烈旌旗似火,森森戈戟如麻。阵分八卦摆长蛇,委宝神惊鬼怕。枪晃绿沉紫焰,旗飘绣带红霞,马蹄来往乱交加。乾坤生杀气,成败属谁家。

  一对南山猛虎,两条北海苍龙。龙怒时头角狰嵘,虎斗处爪牙狞恶。爪牙狞恶,似银钩不离锦毛团。头角峥嵘,如铜叶振摇金色树。翻翻复复,点钢枪没半米放闲;往往来来,狼牙棒有千般解数。狼牙棒当头劈下,离顶门只隔分毫。点钢枪用力刺来,望心坎微争半指。使点钢枪的壮士,威风上逼斗牛寒。舞狼牙棒的将军,怒气起如雷电发。一个是扶持社稷天蓬将;一个是整顿江山黑煞神。

  尘土蔽日,杀气遮天,两路军兵投镇上,一行人马下山来。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幸短亏心只是贫,休生奸计害他人。天公自有安排处,失却便宜损自身。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兴儿孙。若是十分都使尽,后代儿孙不如人。

  头上三义冠,金圈玉钿;身上百花袍,锦织团花。甲披千道火龙鳞,带束一条红玛瑙。骑一疋胭脂抹就如龙马,使一条朱红画杆方天戟。背后小校,尽是七衣红甲。

  头上三义冠,顶一围瑞雪;身上镔铁甲,披千点寒霜。素罗袍光射太阳,银花带色欺明月。坐下骑一疋征玉兽,手中轮一枝寒戟银蛟。背后小校,都是白衣白甲。

  棋缝敌手,将遇良才。但见绛霞影里,卷一道冻地冰霜。白雪光中,起几楼冲天火焰。故园冬暮,山茶和梅蕊争辉。上苑春浓,李粉共桃脂斗彩。这个按南方丙丁火,似焰摩天上走丹炉;那个按西方庚辛金,如泰华峰头翻玉井。宋无忌忿怒,骑火骡子飞走到人间。冯夷神生嗔,跨玉狻猊纵横临世上。左右红云侵白气,往来白雾间红霞。

  鹊画弓变开秋月,雕翎箭发迸寒星。塞雁排空,八字纵横不乱。将军燃箭,一发端的不差。孤影向云中倒坠,数声在草内哀鸣。血模糊半涴绿稍翎,大寨下众人齐喝采。

  大江岸上,聚集好汉英雄,闹市丛中,来显忠肝义胆。天罡有分皆相会,地煞同心尽协从。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上临之以天鉴,下察之以地祗。明有王法相继,暗有鬼神相随。忠直可存于心,喜怒戒之在气。为不节而忘家,因不廉而失位。劝君自警平生,可叹可惊可畏。

  杀人亡命匿家山,暮夜追兵欲避难。自此便从缧绁去,江州行见展云翰。

  方枷铁锁并临头,坐守行监不少休。天与英雄逢水浒,劫囚行见出江州。

  赤色虬须乱撒,红丝虎眼睁圆。揭岭杀人魔祟,酆都催命判官。

  冤雠还报难回避,机会遭逢莫远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浔阳江上,聚数筹搅海苍龙的好汉;梁山泊中,添一夥巴山猛虎的英雄。杀人路口人头滚,聚义场中热血流。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壮士当场展艺能,虎驰熊扑实堪惊。人逢喜事精神爽,花藉阳和发育荣。江上不来生李俊,牢城难免宋公明。谁知颠沛存亡际,翻使洪涛纵巨鲸。

  花盖膀双龙捧项,锦包肚二鬼争环。浔阳岸英雄豪杰,但到处便没遮拦。

  暮烟迷远岫,寒雾琐长空。群星拱皓月争辉,绿水共青山斗碧。疏林古寺,数声钟韵悠扬。小浦渔舟,几点残灯明灭。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前临村坞,后倚高冈。数行杨柳绿含烟,百顷桑麻青带雨。高陇上牛羊成阵,芳塘中鹅鸭成群。正是:家有稻粱鸡犬饱,架多书籍子孙贤。

  撞入天罗地网来,宋江时蹇实堪哀。才离黑煞凶神难,又遇丧门白虎灾。

  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

  家住浔阳江浦上,最称杰英雄。眉浓眼大面皮红,髭须垂铁线,语话若铜钟。凛凛身躯长八尺,能挥利剑霜锋,冲波跃浪立奇功。庐州生李俊,绰号混江龙。

  七尺身躯三角眼,黄髯赤发红睛,浔阳江上有声名。冲波如水怪,跃浪似飞鲸。恶水狂风都不惧,蛟龙见处魂惊,天差列宿害生灵。小孤山下住,船火号张横。

  面似银盆身似玉,头圆眼细眉单,威风凛凛逼人寒。灵官离斗府,佑圣下天关。武艺高强心胆大,阵前不肯空还,攻城野战夺旗幡。穆弘真壮士,人号没遮拦。

  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十字街头,变作尸山血海。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纲上梁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浦龙鳞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的创作年代考 新用户46304nqv 2022-04-25   |  2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 纸本 26.4cm×67cm 香港李白诗词书法研究会藏
李白诗文集版本众多,有詹瑛先生《〈李白集〉版本源流考》,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蜀本为底本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康熙五十六年吴门缪曰芑双泉草堂仿宋本《李翰林集》等,这些书皆收录了三首李白写给王历阳的诗。《李翰林集》第二十一卷“闲适”类下,有《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一诗。诗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此诗历来被系为上元二年(761)冬间李白出游历阳郡时所作。系于同时的还有《醉后赠王历阳》和《对雪醉后赠王历阳》。理由是:李白曾于至德二载(757)入永王李璘军幕,永王涉嫌谋反,兵败后,李白被判长流夜郎,乾元二年(759)遇赦。《对雪醉后赠王历阳》诗中有“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一句,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认为“此言系狱流放事”。上元二年冬初,李白从金陵一带前往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历阳与当涂隔江相望,是由金陵至当涂的必经之路,而《对雪醉后赠王历阳》诗中正好有“清晨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一句。《醉后赠王历阳》《对雪醉后赠王历阳》《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三首诗又都写到雪,故推测为一时所作,同系于上元二年。笔者有不同看法。检索李白传世之诗,使用“犯龙鳞”的典故共有两次。除《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春的《猛虎行》中有“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一句。时安史之乱爆发,河北、河南相继沦陷。曾游历幽燕的李白,深知国难之重,却空怀一腔报国之志而无处施展。此时,李白尚未入永王军幕,“犯龙鳞”当然不是专指因辅佐永王而获罪于天子。因此,凭“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一句就判定此诗作于流放之后,是不严密的。


2020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之朱杨明主编的《李白时代的杰作》,收录了《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相关文章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在《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下注释:王历阳,县令王某。考王历阳其人,于史可查者为唐睿宗太极元年(712)任历阳县丞的王利贞。开元十七年(729)又任梁州城固丞。假设王利贞20岁出仕,历阳县丞是他担任的第一个官职,那么可以推算出王利贞出生于692年左右,约与李白相差九岁。到上元二年(761),王利贞已经69岁了。出于年龄、辈分等因素,即使劝酒,王历阳因不胜酒力而不肯饮,知书达理的李白也不会用“嘲”的方式赋诗。因此,此诗必定作于761年之前。且据新旧《唐书》载,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岁荒,斗米千钱,人相食。761年江淮大饥,李白只能在金陵一带徘徊,靠人周济为生。在连续两年爆发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作为历阳县令的王利贞并非大富之家,担心灾情、灾民、社会治安还来不及,怎么有心情与李白挑灯行酒,“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呢?同样从诗歌的用词分析。李白使用“雪花大如×”的句式和修辞唯有两次,一为天宝十一载(752)十月作于幽州的《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一为《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之“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这既是夸张,又是写实,尽管诗人想象力丰富,如果不曾身临其境,很难写出如此朴实却入木三分的诗句。幽州之雪大如席,历阳之雪大如手,都是写雪大,夸张的程度却符合地理、气候的实际。李白从幽州归来后一路南下,于天宝十二载(753)初冬在和州历阳郡横江浦渡江,至宣城、金陵游历。刚刚经历过幽燕大雪的诗人,转年行至历阳又遇大雪,两处雪景,一样文心,故而使用同样的句式与修辞。因此,笔者推断《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的创作时间是天宝十二载(753)初冬。论证如下:
一、版本溯源
    今传最早的李白诗文集是由宋敏求在乐史咸平元年(998)本《李翰林集》的基础上增订的,共1001篇,三十卷。宋敏求“沿旧目而厘整其汇次,使各相从”,对李白诗歌进行了分类。曾巩在此基础上“考其先后而次第之”,对诗歌创作的先后进行了考订。经过曾巩考次的本子到了苏州太守晏处善手上,交给毛渐校正刊刻,于元丰三年(1080)刊成,世称苏本,或晏处善本。今传最早的《李太白文集》就是属于这个系统的。


  【清】康熙五十六年缪曰芑双全草堂仿宋本《李翰林集》
    日本静嘉堂文库得自陆心源皕宋楼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一个完整宋本。1958年,平冈武夫将其影印出版。《静嘉堂秘籍志》载是本“屡经王敬美、徐乾学、黄丕烈、钱应庚收藏”,正是清人缪曰芑影刻的祖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二云:“《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宋蜀中刊本,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阑。按蜀本《太白集》为缪氏所刻之祖本。”宋蜀本首列目录。卷二至卷二十四以类别编次李白诗歌,分为古风、乐府、歌吟、赠、寄、别、送、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思、怀思、感遇、写怀、咏物、题咏、杂咏、闺情、哀伤,二十一类。卷末有宋敏求、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毛渐跋。


  谢稚柳家书
    此本从第六卷“歌吟”类下半起,一直到诗集的卷末“哀伤”类,每类之中大致按诗篇创作先后顺序排列,并且在诗题下注明诗人行踪所在。这些注文是曾巩考次时加上去的。曾巩的考次是就宋敏求的分类,于每类之中考订诸诗先后次序,并不是全部进行编年。《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在第二十一卷,属于“闲适”类,诗题下注“历阳”(今安徽和县)。后面一首是《独坐敬亭山》,诗题下注“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南下宣城时所作,是可信的,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亦持此说。这一年早春,李白自范阳郡(幽州,今北京市)一路南下,至历阳横江浦渡江方能至宣城。所以,曾巩将作于历阳的《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一诗编次在作于宣城的《独坐敬亭山》之前是非常合理的。且北宋去唐未远,乐史的《李翰林集》是根据李白族叔李阳冰汇纂的《草堂集》增补,宋敏求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李白好友魏颢编集的二卷,曾巩的编次方法必有所本。由此可以确定,在唐代和北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一诗应是系在李白游历宣城之前的。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在天宝十二载(753)初冬。
二、李白与王历阳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在《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下注释:王历阳,县令王某。姓氏加任官地名是一种常用的称谓方式,唐诗中时有所见。如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高适曾任蜀州刺史,故称“高蜀州”。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故称“柳柳州”。李白经常使用这种宦地称谓,如王方城、王汉阳、杨江宁、范金乡、郑溧阳、韩荆州。除了“韩荆州”是指荆州长史,其余称县名者,都是一方县令。据《旧唐书·地理志》,历阳属于淮南道和州,是中县。两《唐书》不载王历阳,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王历阳的墓志出土。如果不是与李白的交游,作为中县县令的王历阳很可能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循着李白的指引,我们可以在《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中找到一篇《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尉蓟县田义起石浮图颂》,作者是:和州历阳丞王利贞。田义起石浮图今日犹存,位于北京房山云居寺。清·陈廷桂纂辑《历阳典录》卷十一,“职官”部引《吉金贞石志》云:“王利贞,和州县丞。”注曰:“右见《日下旧闻·房山县·石浮图颂》,王利贞撰文,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四月立。殆即《太白集》中所称'王历阳’者耶?”陈廷桂的疑问,同样也是我们的疑问。唐代的蓟县属于幽州,在今天的北京。蓟县与地处淮南的历阳相距甚远,王利贞既非显赫官员,又非一代文豪,田义起找他作文章的最大可能就是同乡之谊或者亲属关系。由此推断,和州历阳丞王利贞的籍贯应该是幽州蓟县。1981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区钓鱼台东门以北(今三里河路东侧)出土了一方《郭君墓志》,收入《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北京卷第一册。志文正书,存24行,满行25字,共计511字。因志石右上角有残缺,郭君名讳不可知,只知“今居于燕,遂为蓟人矣”,开元十七年(729)葬其于“蓟城北丰乐乡”,志文署名“应制梁州城固丞王利贞词”。梁州,《禹贡》九州之一。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属山南道,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城固、南郑、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尽管相对于历阳,城固距离蓟县要近得多,毕竟也有千里之遥。如果不是出于请乡贤撰写纪念性文章的习惯,郭君的家人是不太可能大费周章地找远在陕西做县丞的王利贞写墓志的。因此,梁州城固丞王利贞的籍贯也应该是幽州蓟县。也就是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叫王利贞,都是蓟人,又都是县丞。如果他们是同一个人,为何时隔17年,官职仍是县丞呢?这就涉及到唐代的选官制度。


  启功鉴定意见
    首先,唐代官员必须遵循回避制度,地方官任职“尽用他郡人”,是为“籍贯回避”。唐代士人为了做官,只能四出游宦,其远宦距离之长、数之频繁,成为中古时代的一大特色。身为蓟人的王利贞,不能在家乡任职,必须远赴历阳、城固等地做官,只有在守选期间才能回到家乡。唐人每任一官,都有年限,一般为四年。任满后需“守选”,即在家等候若干年后才能到吏部赴选求另一官。这就是《新唐书·选举志》中所说的“士人二年居官,十年待选”的窘境。近年陆续出土的唐人墓志极大地丰富了唐史研究资料,其中所见大部分中下层州县官,一生只做了寥寥几任官,“秩满后归闲养疾”(《敬守德墓志》拓本)。这可能是写实,更可能是唐人墓志中常见的“套语”,正像“高洁不仕”一样,表示墓主人因守选或其他原因没有选上官做,不得不在家“养疾”,被强迫归隐。 王利贞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唐代中下层官吏。和同时代其他人一样,他可能弱冠出仕,考中过制科,先是于太极元年(712)任和州历阳丞。和州属于淮南道,是中州,历阳是中县,县丞从八品。任满后,王历阳回原籍守选,等待的时间因史料缺失不得而知。17年后的开元十七年(729),王利贞出任梁州城固丞。城固县乃次畿县,级别高于历阳县。虽然同是县丞,城固县丞的级别却比历阳县丞高,这意味着他升迁了。对于王利贞这样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痕迹的人来说,很可能一生都在漫长的“守选”中消磨时光,“罢即还于郏成别业,与诸弟侄家居食蔬相煦,不交外物。(《唐颍州颍上县令李府君墓志铭并序》)”终于,他以历阳县令的姿态出现在名冠一时的大诗人李太白的三首诗中,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想象,天宝十一载(752),年逾花甲的王利贞最后一次在家乡守选。这一次他不但等来了升迁历阳县令的消息,也等来了李白。我们不知道二人是何时何地怎样相识,继而成为可以轻松打趣、无话不谈的好友的。从《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尉蓟县田义起石浮图颂》和《郭君墓志》的行文来看,王利贞善于铺陈辞藻,文思郁郁,与李白虽有云泥之别,但亦能惺惺相惜。天宝十二载(753)早春,他们结伴而行,自范阳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邯郸魏县东,可能到过响堂山观石窟),游河西郡(今山西省汾阳市),沿汾水南下入潼关(在今陕西省,为洛阳与长安之间的要地,可能在此偶遇遣唐使团队中人),登西岳华山(下山后遇崔宣城,见是年秋所作《江上答崔宣城》),至历阳(今安徽和县)横江浦渡长江。至此,王利贞停下做县官,李白则继续周游于宣城、金陵、扬州一带,时不时回到历阳探望挚友。天宝十二载冬月(753,阳历九月十六日、农历十一月一日入冬月),天又降雪。李白赴王历阳之邀宴,酩酊大醉后赋诗相赠。《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其中“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之句,与前一年所作《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醉后赠王历阳》一诗:“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形象地描绘了二人秉烛夜饮,兴致盎然处作诗无数,诗稿堆积如山,以至于把兔毫笔都写秃的盛况。酒过三巡,一席人都倦了,李白写下“清晨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于次日踏上旅程。据此,笔者可以断定李白创作《嘲王历阳不肯饮酒》《醉后赠王历阳》《对雪醉后赠王历阳》诗的创作时间应为天宝十二载(753)初冬。
(作者林从龙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历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河南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肖志丹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在日本的递藏
蒋朝显
位于日本九州岛福冈县太宰府市的观世音寺历史悠久,始建于661年,相当于中国的初唐时代。日本福冈县一带古称“筑紫”,故而一些史籍常称之为“筑紫观世音寺”。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由遣唐使或赴日高僧带入日本,在成为细川家族的私人收藏之前,该帖被作为高僧墨迹珍藏在这里。
筑紫观世音寺与中国人民熟知的吉备真备、玄昉、鉴真渊源颇深。筑紫观世音寺也是曾与吉备真备同时赴唐留学的僧人玄昉(?—746)最后的归宿。也许,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曾经与他们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然而,贯穿奈良、平安、镰仓三个时代,尽管有李白的诗文集传到日本,流行程度却很低,也没有被翻译成日语,熟识汉字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明代人李言恭、郝杰所著的《日本考》是今天我们了解明代中日两国关系史的重要资料之一,其卷二“三教”即载:“民间子弟识中国真字者甚鲜”。加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一诗并不是李白的名作,在它成为细川家族的私人收藏之前,一直被作为高僧墨迹保存在观世音寺。


  日本专家藤枝晃鉴定意见
战国时代,被誉为日本“战国第一文化人”的细川藤孝(1534—1610)促使细川家族走向复兴。细川藤孝,法号幽斋玄旨,官位正五位下兵部大辅,他既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又对和歌和茶道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和歌集《众妙集》《百人一首抄》等。其长子细川忠兴(1563—1646)继承了乃父的旨趣,跟随千利休学习茶道,位列“利休七哲”之一,著有《细川三斋茶书》。细川忠兴是小仓藩藩主,藩厅位于小仓城(今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小仓北区),筑紫观世音寺属于细川家族封地,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可能在此时成为其私人藏品。
细川忠兴的第三子细川忠利在1632年(日本宽永九年)成为熊本藩第一代藩主。熊本藩历来盛行汉学,细川家族在成为熊本藩藩主后,更加醉心于中国艺术品收藏,为日后第十六代家督细川护立建立永青文库(1950年在东京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日本明治四年),日本实行“废藩置县”,旧藩主本人必须移居东京。细川家被迫陆续出售部分藏品,数量达万件之多,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即在其中。
这件作品辗转被京都古笔收藏家明日香宁范先生所得,成为其“书木文库”的重要藏品。作为古文物专家,明日香宁范先生曾携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先后请谢稚柳、启功、严绍璗、孙静、史树青、李致忠诸先生鉴定,均认定为唐人真迹。日本藤枝晃先生亦认为此帖具有唐代书法典型特征,是李白研究中的重要文献。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字体为楷书而兼具隶意,是中唐时代以玄宗为首倡导书学复古的具体体现。“地”“风”“五”“吾”“柳”“有”的字形均来自隶书;“花”字则颇具草书姿态,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以“草书楷化”的实例,具有极高的文字学价值。而这些字的字形、笔法,均可在唐代及以前的墨迹、碑刻、墓志中找到原型。


此诗写于一张纵26.4厘米、横67厘米的唐代加工纸上,纸表自然风化,色泽、包浆自然,纸面断痕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唐代诗人杜牧《张好好诗卷》如出一辙。纸墨结合度良好,历经千年,墨色已沉入纸中,而非浮于纸上。蘸墨饱满的字如“嘲”“饮”“琴”“虚”“何”等,字迹边缘有涨墨现象,微微洇散,绝非在旧纸上作伪。


  1989年(日本平成元年)日本文化财保存修理所重装裱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
此帖诗题在前,低一格写,占两行,字大于正文;诗文七行,每行上下对齐,前五行每行六字,后两行每行五字。为使诗文占满一纸,并且显得整齐平衡,后两行字距加大,“巾”字竖画拉长。这样的布局方法在法藏敦煌遗书P.3619中多次出现。文末署款“李白”,不同于《上阳台帖》及“观音之阁”的落款。诗帖整体格式与刻帖《送贺八归越》一致。
此帖在历史上经过多次装裱,最近一次是在1989年(日本平成元年)12月18日,由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文化财保存修理所“宇佐美松鹤堂”进行的。在此之前,《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保存着日本江户时代之前的装裱形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修复理念强调保持原样。《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目前的装裱采用“佛表具”,即佛教题材作品的装裱形式,大量运用织金以及画心周边加框。这可以从一个角度印证,此帖传至日本后一直被作为高僧墨迹宝藏。


综合考量,可知诗人深谙笔性,贯通古今,利用唐笔锋短毫硬、蓄墨量小的特点,创作出一件行气贯通、节奏感强、讲究谋篇布局的“思高笔逸”的艺术作品。
在《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流传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细节一直被忽略。在诗帖的左下角,有一枚正方形阳文朱印。因年代久远,印文模糊不清。经仔细辨认,得以释出“物茂卿印”四字。
物茂卿又名荻生徂徕,本姓物部,名双松,字茂卿,徂徕是他的号,又号萱园。生于1666年(日本宽文六年),卒于1728年(日本享保十三年),是古学派之一的萱园学派(又称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日本德川时代中期的哲学家和儒学家。他强调要研究高深的道理须先理解中国语言文学,先以唐音读汉文,后再改为纯粹的日本语。徂徕的学术思想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学者如刘宝楠、戴望、俞樾、李慈铭等人的推崇。
李白与荻生徂徕渊源匪浅。中国明代“后七子”的学说是荻生徂徕“古文辞学”的理论支柱。他极力推崇“后七子”之首李攀龙的《唐诗选》,其中收录李白诗歌35首,李白诗歌被翻译成日语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在《徂徕集》卷二十三中,有一系列写给薮震庵的书信,探讨涉及政治、文学、音乐等,亦论及李白。薮震庵(1689—1744)是江户时代的著名儒学家,又名慎庵,号山阳散人,肥后熊本藩士,与荻生徂徠过从甚密。荻生徂徕得以鉴赏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可能就是在薮震庵的斡旋之下。日本人在书画作品上题跋的习惯始于近代学者内藤湖南(1866—1934),所以荻生徂徕只是钤印表示经眼。
    今天,李白墨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回归故土,实为中日交流史、文化史、书法史上一大幸事。

杜甫写动物,鸡虫猿鱼都心疼,只有狗背锅
仲尼之丘2020-09-16 08:26





很少有人知道,杜甫跟陶渊明一样,曾经爱煞自然。他为自然的一切写诗,春夏秋冬雷电风雨都写,就像陶渊明痴迷于南山、菊花一样。其中有几首,是写动物的。
那段时间,杜甫大概在浣花溪畔,见了无数自然风景。也很细致地观察了一些小动物。但心中毕竟有别的想法,便将它们写下来,略做寄托。但其中流露的那种山野散人的清绝悠闲之思,却也无可否认。
或者,他在想象诸葛亮卧读隆中的日子吧!心疼的还是世人。所以,他羡慕鸥,心疼猿鱼鸡虫麂,只是冤枉了“犬”,让狗背锅。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 雪暗还须落,风生一任飘。 几群沧海上,清影日萧萧。


此诗比较奇特。首句就讲“寒鸥戏”,而实际上鸥不能戏,所谓鸥戏,只是人的角度看出去而已,实则鸥只是在天地间偶然飞动而已。所以,杜甫说“无他”,又说“亦自饶”。是说鸥的闲散,它们是不需要担心其他什么的。这是闲散之人才能有的真趣,忙得像总统,是体会不到的。
所以,杜甫写鸥“却思”、“随意”,悠游自得。如何能得此心,不过是“无他亦自饶”罢了,总之,它们不需要操什么闲心。
雪暗须落,雪来不辞;风生任飘,风去不恋。鸥的心思,是不怨不尤,居之则安。
杜甫自己呢,恐怕未必如此。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按照杜甫自己的想法,君子处于艰难之地,初心不改,即便杀身成仁,此是正道。若私自屈伸,枉论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意,那是为蛇为鳖,是奇道,而非正道。
自古正不废奇,奇不害正。
正奇并无高下。只看人怎么选择,不同人有不同选择。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恰在此处。
杜甫是个敏感的人呐。也是个老实人,他身处乱世,写个猿猴,都不愿遮掩,所谓“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不过都是说情景。也都是说人。猿猴尚且如此艰难,何况是人?
所以,杜甫在纠结,是否藏于山林,作“隐见”之计。只是他一句不说人,也不只是借猿讽人,还是借人讽猿。
最终的计较是,遵从大流,遵从本初。所以用“元”字,元就是本初,本来。又用“或”,字,这是偶尔为之。毕竟不常见。
常见的是“从众”,目的是“全生”。
就这样吧,追随本性与大流,苟且而生。
唯一所求,只是“父子莫相离。”
黄鱼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这不是想吃烤鱼了。只是一片沉沦之叹。天下多少才人能人,少小壮志,如杜甫那种“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也曾“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最终呢,不过是被泥沙吞卷者为多数,能梦想成真者,凤毛麟角。
而他们,也明明一身龙鳞呀。
杜甫不是自惜,是为天下才子叹。古来多少豪杰,淹杀黄浪泥沙之中,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万万千千。能彪炳青史者,千百年来,不过磊磊百十人而已。
所以,起句用“日见”二字。
所谓“日见”,就是刚见一个,又是一个。
黄鱼一个有一个的出“新浪”。黄鱼儿们一片雄心壮志,浪色如新,天地真大,为龙为雨,大展身手。
可怜后面几句,直降而下,气色全无。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写的是大才不适小用,人生狼藉不堪。
人生呵,跟才志无关。如黄鱼,化龙之志,不过被抓去喂狗。如杜甫,一片致君尧舜心,在此看鱼。
前四句,全凭“日见”二字统领。一气呵成,却前后令人愕然。日见鱼儿龙志,也日见鱼儿落魄,难保自身。
背锅的是狗。狗没罪!
世间传说,天有风雷,会送神龙上天。而黄鱼不享此福。事出新奇,风雷背志,可为一叹。
然则此时如何看,杜甫心淡,说,就当时一个习惯看吧。
最神奇的是最后两句——“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泥沙吞卷黄鱼,杜甫不怪泥沙,却怪鱼儿长了龙鳞。
如怪泥沙,则说明以龙鳞自负,就像有才之人自负有才,如人生不顺,便怪别人瞎了眼。
如今怪龙鳞,则是视自己如泥沙。
这是看淡,如此遭遇,跟睡也没关系,只怪有才!
呜呼呵呵!


麂[jǐ]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此诗不可多读,全诗皆苦。
别,本是心苦之字。再加一个“永”字,更苦。
麂在清溪之间,奔跳自得,一个不小心,便是永别群体,陈列庖厨之间。但是麂不敢恨庖厨,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世事颠覆,孰能辨之?
一与之别,便成永别。然而,享用者,几曾知道被烹者之苦。在他们心中,还是为麂为盘中之餐,是蒙受恩情。
“蒙将”二字,用得真是传神。
而麂,只是自责。
后四句,大概是说乱世生存之难。“轻全物”,意思是最初不以全物命为心。不过是无法罢了。人命微贱,物命不值,然而全无办法,因为那些衣冠楚楚的公侯,本身也就是盗贼,你有啥办法,还不如顺其自然。
庄子说,以不才终其天年。
但你再不才,你也想不到他们要吃什么?也许,一个庞然大物被放到,只不过取嘴唇上那一点肉而已。鲨鱼是庞然大物,但是没人吃鲨鱼肉,不过是吃那二斤鱼翅。
这不是盗贼是什么?
鹦鹉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嘴谩多知。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此诗简单,鹦鹉之所以有别离,是因为鹦鹉长得好看,又多知,所以人要网罗它。至少,抓回去可以让学说话。
只是写得比较巧,第一句“含愁思”,似乎是写鹦鹉情状,但忽然直追缘故——聪明忆别离。
如今困在笼中,翠衿浑短尽,羽毛都不见了,只因为那红嘴瞎嘚吧,谁让你说人话。
可是呀,可怜。一个“谩”,就说明可怜。谩,轻易就多嘴,可是谁让你多嘴呢。应该闭嘴。
杜甫的意思,隐隐是说,要“明哲保身”,不要多嘴多舌。所以前四句,追悔既往,后四句独悲将,陶渊明所谓“悟已往之不谏”,但陶渊明“知来者之可追”,杜甫却知道“来者”无论如何是追不了了。
所以,全是的承(第 3、4 句)、转(第 5、6 句)、结(第 7、8 句),都在写鹦鹉自思后悔。
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是杜甫写动物的诗中,少见的一首七言。但意思很明白。
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小奴把鸡绑了要去卖,因为家中人觉得鸡吃虫子,体念上天好生之德,虫子也有命呀,蝼蚁尚且惜命,为啥吃虫子?把你卖了。
但是并不知道鸡被卖了,也许会被做成大盘鸡。
于是杜甫让小奴把鸡放了,这种鸡虫之失,乃天地众生之悲剧,人管不了。
所以,杜甫诗中第一次写“虫鸡”(在第 5 句“虫鸡于人何厚薄”),第二次写“鸡虫”(在第7 句“鸡虫得失无了时”)。可见,在他心中,鸡虫,虫鸡,都是平等的。
这只是将一个道理,借的是《孟子》的故事,孟子讲了一个故事,齐宣王见到有人牵着牛经过,就问牛用来做啥,对曰:“杀了衅钟。”
齐宣王说,你看它全身战栗,无罪被杀,我不忍心。
对曰:衅钟的事情不办了?
齐宣王说,杀头羊吧。这牛太可怜了。
孟子说你只是看到了牛的恐惧可怜而不忍心,你没看到羊也吓得发抖呢,你这么一说,羊圈里都是恐惧的气息。以小易大,你以为羊不知道?你如果有仁心爱动物,牛跟羊都别选了。
杜甫此诗,不过是用这个故事,换了一个故事,说明众生之悲无了时。
所以,杜甫“倚山阁”,“注目寒江”,思绪万千,料想心中很难受。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杜甫的动物杜甫代表什么动物鸡 杜甫杜甫写猿啼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出自陶渊明的韩愈打一动物

评论 1






发表













仲尼之丘作者杭州跃然纸上科技有限公司
杜甫还真是啥时候都想着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写动物,鸡虫猿鱼都心疼,只有狗背锅
仲尼之丘
2020-09-16 08:26
很少有人知道,杜甫跟陶渊明一样,曾经爱煞自然。他为自然的一切写诗,春夏秋冬雷电风雨都写,就像陶渊明痴迷于南山、菊花一样。其中有几首,是写动物的。
那段时间,杜甫大概在浣花溪畔,见了无数自然风景。也很细致地观察了一些小动物。但心中毕竟有别的想法,便将它们写下来,略做寄托。但其中流露的那种山野散人的清绝悠闲之思,却也无可否认。
或者,他在想象诸葛亮卧读隆中的日子吧!心疼的还是世人。所以,他羡慕鸥,心疼猿鱼鸡虫麂,只是冤枉了“犬”,让狗背锅。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 雪暗还须落,风生一任飘。 几群沧海上,清影日萧萧。

此诗比较奇特。首句就讲“寒鸥戏”,而实际上鸥不能戏,所谓鸥戏,只是人的角度看出去而已,实则鸥只是在天地间偶然飞动而已。所以,杜甫说“无他”,又说“亦自饶”。是说鸥的闲散,它们是不需要担心其他什么的。这是闲散之人才能有的真趣,忙得像总统,是体会不到的。
所以,杜甫写鸥“却思”、“随意”,悠游自得。如何能得此心,不过是“无他亦自饶”罢了,总之,它们不需要操什么闲心。
雪暗须落,雪来不辞;风生任飘,风去不恋。鸥的心思,是不怨不尤,居之则安。
杜甫自己呢,恐怕未必如此。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按照杜甫自己的想法,君子处于艰难之地,初心不改,即便杀身成仁,此是正道。若私自屈伸,枉论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意,那是为蛇为鳖,是奇道,而非正道。
自古正不废奇,奇不害正。
正奇并无高下。只看人怎么选择,不同人有不同选择。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恰在此处。
杜甫是个敏感的人呐。也是个老实人,他身处乱世,写个猿猴,都不愿遮掩,所谓“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不过都是说情景。也都是说人。猿猴尚且如此艰难,何况是人?
所以,杜甫在纠结,是否藏于山林,作“隐见”之计。只是他一句不说人,也不只是借猿讽人,还是借人讽猿。
最终的计较是,遵从大流,遵从本初。所以用“元”字,元就是本初,本来。又用“或”,字,这是偶尔为之。毕竟不常见。
常见的是“从众”,目的是“全生”。
就这样吧,追随本性与大流,苟且而生。
唯一所求,只是“父子莫相离。”
黄鱼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这不是想吃烤鱼了。只是一片沉沦之叹。天下多少才人能人,少小壮志,如杜甫那种“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也曾“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最终呢,不过是被泥沙吞卷者为多数,能梦想成真者,凤毛麟角。
而他们,也明明一身龙鳞呀。
杜甫不是自惜,是为天下才子叹。古来多少豪杰,淹杀黄浪泥沙之中,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万万千千。能彪炳青史者,千百年来,不过磊磊百十人而已。
所以,起句用“日见”二字。
所谓“日见”,就是刚见一个,又是一个。
黄鱼一个有一个的出“新浪”。黄鱼儿们一片雄心壮志,浪色如新,天地真大,为龙为雨,大展身手。
可怜后面几句,直降而下,气色全无。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写的是大才不适小用,人生狼藉不堪。
人生呵,跟才志无关。如黄鱼,化龙之志,不过被抓去喂狗。如杜甫,一片致君尧舜心,在此看鱼。
前四句,全凭“日见”二字统领。一气呵成,却前后令人愕然。日见鱼儿龙志,也日见鱼儿落魄,难保自身。
背锅的是狗。狗没罪!
世间传说,天有风雷,会送神龙上天。而黄鱼不享此福。事出新奇,风雷背志,可为一叹。
然则此时如何看,杜甫心淡,说,就当时一个习惯看吧。
最神奇的是最后两句——“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泥沙吞卷黄鱼,杜甫不怪泥沙,却怪鱼儿长了龙鳞。
如怪泥沙,则说明以龙鳞自负,就像有才之人自负有才,如人生不顺,便怪别人瞎了眼。
如今怪龙鳞,则是视自己如泥沙。
这是看淡,如此遭遇,跟睡也没关系,只怪有才!
呜呼呵呵!

麂[jǐ]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此诗不可多读,全诗皆苦。
别,本是心苦之字。再加一个“永”字,更苦。
麂在清溪之间,奔跳自得,一个不小心,便是永别群体,陈列庖厨之间。但是麂不敢恨庖厨,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世事颠覆,孰能辨之?
一与之别,便成永别。然而,享用者,几曾知道被烹者之苦。在他们心中,还是为麂为盘中之餐,是蒙受恩情。
“蒙将”二字,用得真是传神。
而麂,只是自责。
后四句,大概是说乱世生存之难。“轻全物”,意思是最初不以全物命为心。不过是无法罢了。人命微贱,物命不值,然而全无办法,因为那些衣冠楚楚的公侯,本身也就是盗贼,你有啥办法,还不如顺其自然。
庄子说,以不才终其天年。
但你再不才,你也想不到他们要吃什么?也许,一个庞然大物被放到,只不过取嘴唇上那一点肉而已。鲨鱼是庞然大物,但是没人吃鲨鱼肉,不过是吃那二斤鱼翅。
这不是盗贼是什么?
鹦鹉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嘴谩多知。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此诗简单,鹦鹉之所以有别离,是因为鹦鹉长得好看,又多知,所以人要网罗它。至少,抓回去可以让学说话。
只是写得比较巧,第一句“含愁思”,似乎是写鹦鹉情状,但忽然直追缘故——聪明忆别离。
如今困在笼中,翠衿浑短尽,羽毛都不见了,只因为那红嘴瞎嘚吧,谁让你说人话。
可是呀,可怜。一个“谩”,就说明可怜。谩,轻易就多嘴,可是谁让你多嘴呢。应该闭嘴。
杜甫的意思,隐隐是说,要“明哲保身”,不要多嘴多舌。所以前四句,追悔既往,后四句独悲将,陶渊明所谓“悟已往之不谏”,但陶渊明“知来者之可追”,杜甫却知道“来者”无论如何是追不了了。
所以,全是的承(第 3、4 句)、转(第 5、6 句)、结(第 7、8 句),都在写鹦鹉自思后悔。
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是杜甫写动物的诗中,少见的一首七言。但意思很明白。
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小奴把鸡绑了要去卖,因为家中人觉得鸡吃虫子,体念上天好生之德,虫子也有命呀,蝼蚁尚且惜命,为啥吃虫子?把你卖了。
但是并不知道鸡被卖了,也许会被做成大盘鸡。
于是杜甫让小奴把鸡放了,这种鸡虫之失,乃天地众生之悲剧,人管不了。
所以,杜甫诗中第一次写“虫鸡”(在第 5 句“虫鸡于人何厚薄”),第二次写“鸡虫”(在第7 句“鸡虫得失无了时”)。可见,在他心中,鸡虫,虫鸡,都是平等的。
这只是将一个道理,借的是《孟子》的故事,孟子讲了一个故事,齐宣王见到有人牵着牛经过,就问牛用来做啥,对曰:“杀了衅钟。”
齐宣王说,你看它全身战栗,无罪被杀,我不忍心。
对曰:衅钟的事情不办了?
齐宣王说,杀头羊吧。这牛太可怜了。
孟子说你只是看到了牛的恐惧可怜而不忍心,你没看到羊也吓得发抖呢,你这么一说,羊圈里都是恐惧的气息。以小易大,你以为羊不知道?你如果有仁心爱动物,牛跟羊都别选了。
杜甫此诗,不过是用这个故事,换了一个故事,说明众生之悲无了时。
所以,杜甫“倚山阁”,“注目寒江”,思绪万千,料想心中很难受。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杜甫的动物杜甫代表什么动物鸡 杜甫杜甫写猿啼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出自陶渊明的韩愈打一动物
评论 1
发表神评妙论
发表
仲尼之丘作者
杭州跃然纸上科技有限公司
杜甫还真是啥时候都想着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鱼
[ 唐 ] 杜甫
原文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因何九月初三日时没有祭奠林如海?
mtamgg2021.02.04浏览14次文化艺术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2.06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九月初二日,既是凤姐的生日,也是海棠社头一社正经的社日。这天一早,宝玉穿上素服,带上茗烟出城,到了水仙庵井口,奠祭金钏。宝玉回来时,林黛玉之言如下。

原文: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石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水总归一泉,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原文: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林黛玉九月初二日才说王石朋祭奠之事,绝不可能忘记九月初三日是什么日子。林如海假如真的死于九月初三日,林黛玉至少定会舀上一碗水祭奠一下。

九月初二日与九月初三日发生的事,作品在叙事的时间上是连惯的,写得特别清晰。九月初三日发生的事件如下:鲍二媳妇上吊死了;凤姐安慰受屈的平儿;众姊妹到凤姐处请他作监社御史;赖嬤嬤向诸姊妹哭诉赖尚荣捐官的事;赖大家的到凤姐屋里请捐官客宴;周瑞家的儿子被凤姐责罚四十棍;等等。可是,作品连一个字也没提及林黛玉。

九月初三日,是最特殊的日子。

张友士进京为儿子捐官,经冯紫英介绍,九月初三日午间,到宁国府论病细求源。作品设置这一时间非常细,如果不细读细算,就很难发现。九月初三日午间与九月初三日巳时,两个时间点吻合。

作者游戏笔墨,以“能断人生死”的张友士之言,实已道出秦可卿的死期。张友士开出秘方之后,宁国府主子便吩咐来升安排两日的筵席。接着,便是庆寿辰宁府排家宴。张友士的名字,出现一次就消失。

作品三次特写九月初三日,第一次和第三次,写了“捐官”之人,第二次写了“捐馆”之人。作者以九月初三日为接点,将张友士、贾敬、林如海之名同聚一点。

第十四回的回题里“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之句,“捐馆”二字,按字面理解即可,林如海将馆邸捐了,将官职捐了,人却没死。作者编述一集以告天下,天下百姓有多少人知道“捐馆”是死亡的婉辞?

作者费尽心思三次写九月初三日,就是将张友士、贾敬、林如海连到一个点上,隐写顺治皇帝。作者让张友士出现一次便消失,谁也不能给张友士作出已死的定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旨在写贾敬的葬礼。原因:贾教的葬礼,隐写的是顺治皇帝的假死葬礼,顺治皇帝不愿被世人当成已死之人。

从贾瑞死到秦可卿死,作品所叙之事在不同时期,无法算出时间。但是,从这年冬底,贾琏带着林黛玉出发,至昭儿返回见王熙凤,作品叙事是具有连惯性的。作者刻意游戏笔墨与时间,不论怎么读,不论怎么算,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日,均无法成立。

《红楼梦》与江宁织造曹寅家族没有半毛钱关系。林董鄂妃的夭逝,福临的出家,成就了绝世情僧识通灵,一字化一泪著书《情僧录》。

第二十二回批语:【庚辰双行夹批: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庚辰双行夹批:先及宝钗,后及众人,皆一颦之祸流毒于众人。】。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以及事件,在这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小编在《红楼话题》发了不少贴子,摆出了无数的证据,有疑义者不妨可以看一下诸多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暮江吟
[ 唐 ] 白居易
原文 译文对照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是一首于唐代创作的七律诗,作者是白居易。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白居易

作品出处
《全唐诗》

诗词原文

君游丹陛已三迁,我泛沧浪欲二年。剑佩晓趋双凤阙,烟波夜宿一鱼船。交亲尽在青云上,乡国遥抛白日边。若报生涯应笑杀,结茅栽芋种畲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
播报
编辑
讨论2
上传视频
唐代李商隐诗作展开51个同名词条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少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叙述和描写勋贵子弟骄纵荒淫的行径,刻画他们狐假虎威、到处炫耀、不知收敛的丑态,微刺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对有才但非出生高门的寒门学子命运的同情与叹息,寄托自己的身世流寓之感。全诗层层递进,对比强烈,触目惊心。
作品名称少年
出    处《全唐诗》
作    者李商隐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字    数56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少年
外戚平羌第一功1,生年二十有重封2。
直登宣室螭头上3,横过甘泉豹尾中4。
别馆觉来云雨梦5,后门归去蕙兰丛6。
灞陵夜猎随田窦7,不识寒郊自转蓬8。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1.外戚:不知所指为谁。
2.重封:先有封号,再加一个封号。《汉书·樊啥传》“赐重封”注:“重封者,加二号耳。”
3.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螭(chī)头:指殿阶上所刻的螭形花饰。曰“璃头上”,谓其近御座。
4.甘泉:宫名,秦所造,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去长安三百里。《汉书·扬雄传》:“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从法驾),在属车间、豹尾中。”服虔注:“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作三行,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
5.别馆:别墅,这里指姬妾居住的馆舍。《晋书·王导传》:“曹氏性妬,导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云雨梦:楚怀王梦游高唐,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6.后门:《汉书·成帝纪》:“上始为微行出。”注:“于后门出……若微贱之所为。”蕙兰丛:指姬妾成群。
7.灞陵夜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灞陵:在长安东南。田窦:指田蚡、窦婴。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魏其侯窦婴,孝文后从兄子。
8.转蓬:即飞蓬,菊科植物,秋季时能随风飞起。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此喻寒士漂泊无定的生活。 [2]
白话译文
先世为外戚,平定了外族侵犯,立下了赫赫战功,二十岁袭封侯爵后又再度加封。
直接登上宣室,靠近御座;从甘泉宫的装饰有豹尾的车队仪仗中,横行穿过。
别馆醒来,又是一场巫山云雨的好梦;后院归去流连在蕙兰花丛。
跟随着田蚡、窦婴,夜晚在灞陵打猎,不知道寒郊的贫士漂泊无定,如转蓬随风飘荡。 [2]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此诗旨在讽刺勋贵子弟骄纵荒淫的行径。清代学者冯浩认为是讽刺的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 [2]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这首诗以“少年”为题,叙述和描写勋贵子弟骄纵荒淫的行径,刻画他们狐假虎威、到处炫耀、不知收敛的丑态,微刺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对有才但非出生高门的寒门学子命运的同情与叹息,寄托自己的身世流寓之感。
首句高亢洪亮,赞美其祖上功绩,“第一功”极尽褒奖,欲抑先扬。次句写少年因祖上荫庇,年纪轻轻便已经加官进爵。“有重封”谓封上又加封,生而贵盛,可见其志得意满之态。但因自身没有真才实学,且未建功立业,实难服众,诗人之褒贬已露。颔联写其骄傲无知、耀武扬威之状,乃纨绔子弟无疑,与首联“有重封”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意味极浓。颈联写随时随地,享云雨之欢,淫逸之乐,生活十分堕落,绝非国之栋梁。第七句写其狐假虎威,游猎无度,通宵达旦。首句到第七句层层递进,身份之高贵与品格之卑劣形成强烈对比,诗人议而不论,悲愤之情更甚。“不识寒郊自转蓬”转合,乃全诗之主旨,言不知寒郊贫士身如转蓬的境遇,对比强烈,触目惊心,颇似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 [2]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3]
参考资料
1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11
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作者:秦熺 朝代:宋代

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原文暂别甘泉豹尾中,隼旟仍驻水晶宫,文昌地禁论思久,燕寝香凝簿领空。
可但龚黄宜共理,使应颜谢与同风。
饱闻回老榴皮字,试问溪头鹤发翁。
诗词问答问: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的作者是谁?答:秦熺
问: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熺的名句有哪些?答:秦熺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甘泉(1)
(2) 甜美的泉水
但愿人间的一切血泪和汗点,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尧问》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豹尾(1).豹的尾巴。《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生抽豹尾,分裂貙肩。”
(2).古代将帅旌旗上的饰物。或悬以豹尾,或在旗上画豹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鶩驾,陛下将復劳玉躬,扰挂神思。”《晋书·沉充传》:“率兵临发,谓其妻子曰:‘男儿不竖豹尾,终不还也。’”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旌节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 魏 师。”《宋史·舆服志二》:“ 宋 凡命节度使,有司给门旗二,龙、虎各一,旌一,节一,麾枪二,豹尾二……豹尾,製以赤黄布,画豹文,并髹杠。”
(3).天子属车上的饰物,悬于最后一车。后亦用于天子卤簿仪仗。 汉 蔡邕 《独断》下:“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宋书·武帝纪上》:“公亲鼓之,贼乃大奔。 超 遁还 广固 。获 超 马、伪輦、玉璽、豹尾等,送于京师。”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诣景灵宫仪仗》:“卤簿仪仗,有高旗大扇,画戟长矛,以五色。介胄跨马之士,或小帽锦绣抹额者……或持竿上悬豹尾者,持短竿者。”
(4).借指天子属车,即豹尾车。 唐 骆宾王 《王昭君》诗:“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宋 叶适 《蔡尚书挽词》:“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 * 韵》:“林外琱戈随豹尾,峰头黄繖傍龙媒。”参见“ 豹尾车 ”。
(5).旧时阴阳五行家谓旌旗之象。《协纪辨方书·豹尾》引《乾坤宝典》:“豹尾者,亦旌旗之象,常居黄旙对衝。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纳奴婢、进六畜及兴造,犯之者破财物,损小口。”
(6).比喻乐曲、诗文坚劲有力的结尾部分。 唐 王勃 《乾元殿颂》:“歌呈豹尾,舞进鳶肩。”
隼旟(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语本《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唐 刘禹锡 《泰娘歌》:“风流太守 韦 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宋 贺铸 《玉京秋》词:“蜡屐纶巾,羽觴象管,且追随、隼旟行乐。”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诗之二:“鸿翼久迴春水白,隼旟重向 越 山青。”
(2).指代州郡长官。 唐 白居易 《得甲为郡守部下渔色御史将责之辞云未授官已前纳采》:“宜听隼旟之诉,难科渔色之辜。”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诗:“每许亲朱履,多怜奉隼旟。”
(3).指帅旗。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权门灯宴》:“隼旟虎帐,拥百万貔貅;铁鎧金戈,辖三千熊虎。”亦指将帅。《旧唐书·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传论》:“ 知节 志平国难,拜隼旟则致命辅君。”
水晶宫传说中的水下宫殿,为龙王所居住
文昌(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 。”参见“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 顗 宜当之。”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苏辙 《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
(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 张载 注:“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 ,昼武帐兮夕 文昌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
地禁(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尉缭子·兵教下》:“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姦也。”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唐 韩愈 《释言》:“吾时在翰林,职亲而地禁。” 宋 黄庭坚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时平少犴狱,地禁絶鼃黽。”
论思议论、思考。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讨论学问。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朝宰论思暇,高宴临方塘。”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 金华 讲殿共论思, 圣祖 文宗 旧典貽。” 梁启超 《军机大臣署名与立宪国之国务大臣副署》:“君上日与廷臣前席论思。”
燕寝(1).古代帝王居息的宫室。《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 唐 孔颖达 疏:“《周礼》王有六寝,一是正寝,餘五寝在后,通名燕寝。” 唐 杜甫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盖所以教本古训,发皇妇道,居具燕寝之仪,动有环珮之节。”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常朝》:“本朝列圣忧勤政事,凡离宫燕寝,无不披览奏章,召对大臣。” 王国维 《观堂集林·明堂庙寝通考》:“古之燕寝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其南宫之室谓之适室,北宫之室谓之下室,东西宫之室则谓之侧室。四宫相背於外,四室相对於内,与明堂、宗庙同制。其所异者,唯无太室耳。”
(2).泛指闲居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復何在?” 王利器 集解:“燕寝,閒居之处。”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魏陈二梦》:“﹝ 陈阜卿 ﹞除 建康 留守,思 德言 所终之地,大恶之。既至,凡居室燕寝,皆避不敢往。” 清 赵翼 《平姚海明府卓荐入都》诗:“ 石壕 夜静追符少,燕寝香凝好句成。”
(3).指卧室。 章炳麟 《蕲黄母铭》:“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寝。”
(4).公馀休息;睡眠。 宋 陆游 《问候叶通判启》:“春容方丽,燕寝多閒,冀调兴止之宜,用副倾依之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洒扫光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有 陆郎 双全 者, 苏州 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 陆 侍侧,则终夜不寝。”
领空一个国家领域上面的整个空间
可但岂止。 唐 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诗:“可但 步兵 偏爱酒,也知 光禄 最能诗。” 宋 王安石 《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可但风流追 甫白 ,由来家世出 机云 。”
龚黄汉 循吏 龚遂 与 黄霸 的并称。亦泛指循吏。《宋书·良吏传论》:“ 汉 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 龚 黄 之化,易以有成。” 唐 白居易 《寄李蕲州》诗:“下车书奏 龚 黄 课,动笔诗传 鲍 谢 风。” 宋 苏轼 《吴中田妇叹》诗:“ 龚 黄 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 河伯 妇。”《西游记》第九七回:“名扬青史播千年, 龚 黄 再见。”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何妨缓归棹,在此作 龚 黄 。”
共理指共同治理政事。 唐 白居易 《贺平淄青表》:“臣名参共理,职忝分忧,抃舞欢呼,倍万常品。” 宋 柳永 《木兰花慢》词之三:“凝眸,乃睠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颜谢南朝 宋 诗人 颜延之 与 谢灵运 的并称。《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 、 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 江 左称 颜 谢 焉。”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世业大小礼,近通 颜 谢 诗。”
同风(1).格调、风格相同。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而后大 汉 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长卿 同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
(2).谓同受天子之教化。《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九重临化日,万国喜同风。”
饱闻犹多闻。 唐 杜甫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诗:“饱闻榿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勤俭之声,宽大之政,幽闺妇女,草野小人,皆饱闻而厌道之。”
回老见“ 回道人 ”。
榴皮字指 宋 时 回道人 以石榴皮题诗于 湖州 归安 东林 隐士 沉思 (即 沉东老 )庵壁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绍兴 中 秦少傅 伯阳 ,有诗送其舅 王亨道 知 湖州 ……‘饱闻 回老 榴皮字,试问溪头鹤髮翁。’” 元 杨维桢 《玄霜台为吕希颜赋》:“道人醉写榴皮字,仙客饥分寳屑粮。”
试问(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溪头犹溪边。 唐 李端 《送客东归》诗:“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吴伟业 《过诸乾一细林山馆》诗:“桥痕穿谷口,亭影压溪头。”
谿頭:犹溪中。 清 徐恪 《桃叶曲》:“五月南风来,谿头长莲叶。”
鹤发翁白发老者。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 宋 陆游 《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诗:“负笼银釵女,鉏畬鹤髮翁。” 清 曹寅 《看西廊秋叶》诗之三:“颐老丹砂色,他年鹤髮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
作者:秦熺 朝代:宋代
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原文
暂别甘泉豹尾中,隼旟仍驻水晶宫,文昌地禁论思久,燕寝香凝簿领空。
可但龚黄宜共理,使应颜谢与同风。
饱闻回老榴皮字,试问溪头鹤发翁。
诗词问答
问: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的作者是谁?答:秦熺
问:送舅氏王亨道知湖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熺的名句有哪些?答:秦熺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愿人间的一切血泪和汗点,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尧问》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豹尾
(1).豹的尾巴。《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生抽豹尾,分裂貙肩。”

(2).古代将帅旌旗上的饰物。或悬以豹尾,或在旗上画豹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鶩驾,陛下将復劳玉躬,扰挂神思。”《晋书·沉充传》:“率兵临发,谓其妻子曰:‘男儿不竖豹尾,终不还也。’”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旌节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 魏 师。”《宋史·舆服志二》:“ 宋 凡命节度使,有司给门旗二,龙、虎各一,旌一,节一,麾枪二,豹尾二……豹尾,製以赤黄布,画豹文,并髹杠。”

(3).天子属车上的饰物,悬于最后一车。后亦用于天子卤簿仪仗。 汉 蔡邕 《独断》下:“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宋书·武帝纪上》:“公亲鼓之,贼乃大奔。 超 遁还 广固 。获 超 马、伪輦、玉璽、豹尾等,送于京师。”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诣景灵宫仪仗》:“卤簿仪仗,有高旗大扇,画戟长矛,以五色。介胄跨马之士,或小帽锦绣抹额者……或持竿上悬豹尾者,持短竿者。”

(4).借指天子属车,即豹尾车。 唐 骆宾王 《王昭君》诗:“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宋 叶适 《蔡尚书挽词》:“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 * 韵》:“林外琱戈随豹尾,峰头黄繖傍龙媒。”参见“ 豹尾车 ”。

(5).旧时阴阳五行家谓旌旗之象。《协纪辨方书·豹尾》引《乾坤宝典》:“豹尾者,亦旌旗之象,常居黄旙对衝。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纳奴婢、进六畜及兴造,犯之者破财物,损小口。”

(6).比喻乐曲、诗文坚劲有力的结尾部分。 唐 王勃 《乾元殿颂》:“歌呈豹尾,舞进鳶肩。”

隼旟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语本《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唐 刘禹锡 《泰娘歌》:“风流太守 韦 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宋 贺铸 《玉京秋》词:“蜡屐纶巾,羽觴象管,且追随、隼旟行乐。”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诗之二:“鸿翼久迴春水白,隼旟重向 越 山青。”

(2).指代州郡长官。 唐 白居易 《得甲为郡守部下渔色御史将责之辞云未授官已前纳采》:“宜听隼旟之诉,难科渔色之辜。”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诗:“每许亲朱履,多怜奉隼旟。”

(3).指帅旗。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权门灯宴》:“隼旟虎帐,拥百万貔貅;铁鎧金戈,辖三千熊虎。”亦指将帅。《旧唐书·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传论》:“ 知节 志平国难,拜隼旟则致命辅君。”

水晶宫
传说中的水下宫殿,为龙王所居住

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 。”参见“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 顗 宜当之。”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苏辙 《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

(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 张载 注:“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 ,昼武帐兮夕 文昌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

地禁
(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尉缭子·兵教下》:“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姦也。”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唐 韩愈 《释言》:“吾时在翰林,职亲而地禁。” 宋 黄庭坚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时平少犴狱,地禁絶鼃黽。”

论思
议论、思考。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讨论学问。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朝宰论思暇,高宴临方塘。”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 金华 讲殿共论思, 圣祖 文宗 旧典貽。” 梁启超 《军机大臣署名与立宪国之国务大臣副署》:“君上日与廷臣前席论思。”

燕寝
(1).古代帝王居息的宫室。《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 唐 孔颖达 疏:“《周礼》王有六寝,一是正寝,餘五寝在后,通名燕寝。” 唐 杜甫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盖所以教本古训,发皇妇道,居具燕寝之仪,动有环珮之节。”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常朝》:“本朝列圣忧勤政事,凡离宫燕寝,无不披览奏章,召对大臣。” 王国维 《观堂集林·明堂庙寝通考》:“古之燕寝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其南宫之室谓之适室,北宫之室谓之下室,东西宫之室则谓之侧室。四宫相背於外,四室相对於内,与明堂、宗庙同制。其所异者,唯无太室耳。”

(2).泛指闲居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復何在?” 王利器 集解:“燕寝,閒居之处。”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魏陈二梦》:“﹝ 陈阜卿 ﹞除 建康 留守,思 德言 所终之地,大恶之。既至,凡居室燕寝,皆避不敢往。” 清 赵翼 《平姚海明府卓荐入都》诗:“ 石壕 夜静追符少,燕寝香凝好句成。”

(3).指卧室。 章炳麟 《蕲黄母铭》:“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寝。”

(4).公馀休息;睡眠。 宋 陆游 《问候叶通判启》:“春容方丽,燕寝多閒,冀调兴止之宜,用副倾依之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洒扫光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有 陆郎 双全 者, 苏州 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 陆 侍侧,则终夜不寝。”

领空
一个国家领域上面的整个空间

可但
岂止。 唐 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诗:“可但 步兵 偏爱酒,也知 光禄 最能诗。” 宋 王安石 《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可但风流追 甫白 ,由来家世出 机云 。”

龚黄
汉 循吏 龚遂 与 黄霸 的并称。亦泛指循吏。《宋书·良吏传论》:“ 汉 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 龚 黄 之化,易以有成。” 唐 白居易 《寄李蕲州》诗:“下车书奏 龚 黄 课,动笔诗传 鲍 谢 风。” 宋 苏轼 《吴中田妇叹》诗:“ 龚 黄 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 河伯 妇。”《西游记》第九七回:“名扬青史播千年, 龚 黄 再见。”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何妨缓归棹,在此作 龚 黄 。”

共理
指共同治理政事。 唐 白居易 《贺平淄青表》:“臣名参共理,职忝分忧,抃舞欢呼,倍万常品。” 宋 柳永 《木兰花慢》词之三:“凝眸,乃睠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颜谢
南朝 宋 诗人 颜延之 与 谢灵运 的并称。《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 、 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 江 左称 颜 谢 焉。”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世业大小礼,近通 颜 谢 诗。”

同风
(1).格调、风格相同。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而后大 汉 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长卿 同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

(2).谓同受天子之教化。《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九重临化日,万国喜同风。”

饱闻
犹多闻。 唐 杜甫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诗:“饱闻榿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勤俭之声,宽大之政,幽闺妇女,草野小人,皆饱闻而厌道之。”

回老
见“ 回道人 ”。

榴皮字
指 宋 时 回道人 以石榴皮题诗于 湖州 归安 东林 隐士 沉思 (即 沉东老 )庵壁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绍兴 中 秦少傅 伯阳 ,有诗送其舅 王亨道 知 湖州 ……‘饱闻 回老 榴皮字,试问溪头鹤髮翁。’” 元 杨维桢 《玄霜台为吕希颜赋》:“道人醉写榴皮字,仙客饥分寳屑粮。”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溪头
犹溪边。 唐 李端 《送客东归》诗:“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吴伟业 《过诸乾一细林山馆》诗:“桥痕穿谷口,亭影压溪头。”

谿頭:犹溪中。 清 徐恪 《桃叶曲》:“五月南风来,谿头长莲叶。”

鹤发翁
白发老者。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 宋 陆游 《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诗:“负笼银釵女,鉏畬鹤髮翁。” 清 曹寅 《看西廊秋叶》诗之三:“颐老丹砂色,他年鹤髮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29 , Processed in 0.0594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