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渺渺真人&跛足道人//风月宝鉴癞头和尚//茫茫大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8: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边壬月 评论 红楼梦  
2023-05-25 13:12:37 已编辑 北京
很多人说这部红楼梦拍得过于吊诡,阴森,压抑,但我却觉得这才符合原著的底色。红楼梦真正想讲的不是风月宝鉴正面的风流美人,更是反面的骷髅白骨。或许是因为对李少红过往作品的喜欢,在看的时候我反而很适应这样的叙事风格(这部红楼里也可以看出很多大明宫词的影子),如梦似幻,阴郁诡谲。剧里很多地方对于戏曲的运用都很巧妙,颇有大戏散场,大梦终醒的意味。旁白的加入我个人也觉得很喜欢,有一种并不是在看影视剧,而只是通过记录者——通灵宝玉的视角,窥见这个故事的感觉。

当然,这部红楼极具争议性也不是没有原因,部分演员演技的不够格,诡异的BGM(明明剧里有很多好听的bgm,偏偏不用在该用的地方),过于意象化、个人化的表达……总之缺点很明显,但我认为每一部影视作品肯定都存在缺点,一些现在大众普遍认为的经典也不乏槽点,更有一堆不符合原著的表达。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客观、理性的讨论出现,而不是一些一看连原著都没看过的人跟风嘲,说出一些能把原作者都气活过来的言论。

最后,想说小宝玉的演员选的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好了。是目前所有影视作品里最符合原著形象的一个,只有他真正演出了宝玉的“灵”和“痴”,并且这种“痴”的气质浑若天成。看了这部红楼,才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才明白为何贾府上下都宠爱这位公子,才明白为何只有宝黛成为了知己,才明白他对女性先天的普遍共情,而不是“风流”“多情”“渣男”“娘”这些刻板字眼。奈何剧后期换了演员,看剧的时候,小宝玉换成大宝玉简直看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9: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扇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许坚〕  〔唐〕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啊,吟诵只是抒发心中的美妙情感,饮酒可以忘记身后的名利。 但愿能长久地闲暇下来,享受有诗有酒的美好时光,与一溪风景与明亮的月光一同共度清明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9: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镜子”的那些事儿
2016-06-27 05:46
□钟林斌

关于“镜子”的故事,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恐怕是《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了。

父母双亡、只靠着祖父贾代儒教私塾为生的贾瑞(字天祥),虽然也是荣国公贾源的后人,但他这一支早已破落。可就是这样一位破落户子弟,居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打起族嫂王熙凤的主意。正当他想入非非之时,被笑里藏刀的凤姐略施小计,即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先是在穿堂里被冻了一夜,隔两天又在深夜里从头到脚挨了一桶屎尿,于是乎一病不起。尽管贾代儒请医生开了各种方子,贾瑞论斤地吃药,却依然毫无起色。此时,来了个跛足道人,“口称专治冤孽之症”,送给贾瑞一面可以治病的镜子,镜把上錾着“风月宝鉴”四个字。道士告诫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能照反面。气息奄奄的贾瑞拿过镜子,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边。贾瑞骂道,混账道士,竟敢吓我。不顾道士的警告,他立即拿镜子的正面来照,只见凤姐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大喜,荡悠悠地竟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这是致命的一照。深陷相思局的贾瑞,立时“三魂归地府,七魄丧阴幽”。贾代儒见孙子一命呜呼,遂精神崩溃,大骂妖道害人,命人将镜子烧了!忽然空中有人大喊:“为何烧我此镜!”“还我的风月宝镜来!”那镜子果然回到道士手中,随老道飘然而去。曹雪芹笔下的这面“风月宝鉴”,确乎是一面神镜、魔镜。其含义之深刻,看官们自然是懂得的。

不过,如果从古灵精怪的荒诞程度来比较,“风月宝鉴”却要输给唐人小说《古镜记》(王度撰)所描绘的那面古镜了。相传这面古镜是黄帝所铸造的十五面镜子中的第八面,年代极其久远。镜子周边的装饰极为繁复,镜鼻像麒麟蹲伏之状,镜子四边分列龟龙凤虎之象,四象之外,分列十二生肖,生肖之外分列二十四节气的图像。它最初的持有人是隋朝奇士侯生,由侯生转赠王度(据考证此人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兄长)。侯生说,持此镜可“百邪远人”。镜中藏着谁也看不见精灵,它威力无穷,降魔伏妖不在话下。王度持此镜到芮城做县令,当地人说,县衙前有株古老的大枣树,县吏到任必拜此树,否则将遭殃云云。王度暗地里将古镜悬挂在树枝间。是夜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次日清晨,只见一条大蛇,身被数创,死于树下。王度以为,那是古镜杀死了蛇精。此镜不但是照妖镜,而且是能为人治病的神镜。王度以御史身份到河北赈灾,地方流行疠疫,其属下小吏一家数十口患病,命在旦夕。王度让小吏持镜子照患病之人,奇迹出现了,卧床不起的,立即惊起,感觉“如冰着体,冷澈腑脏”,旋即痊愈。更不可思议的是,此镜能抵御狂涛巨浪,帮持镜人涉江渡海。王度之弟王勣(据说此人就是王绩)持神镜游历江南。将渡广陵扬子江,“忽暗云覆水,黑风波涌”,船夫担心船只倾覆。王勣携镜上船,用镜子照了照江水,转瞬间大江“明清彻底”,风平浪静,安全抵达南岸。南渡钱塘江时,正赶上大潮,涛声震天,百里可闻。王勣依然出镜照水,须臾间,“江波不进,屹如云立。四面江水,豁开五十余步”,“举帆轻轻,直入南浦”。将克服自然界重重艰险和人生种种磨难的愿望,幻化为一面神镜,这让我们不能不佩服唐朝人的想象力。有趣的是,小说作者告诉读者,这面神镜并未长留人间,某日,“匣中悲鸣,其声纤远,俄而渐大,若龙咆虎吼,良久乃定。开匣视之,即失镜矣”。

镜子的发明和制作,是我们祖先伟大智慧的体现。古代的镜子用铜制作,是铜冶炼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那么,人们为何要制作镜子呢?韩非子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再聪明的人,再明亮的眼睛,也无法看见自己的面容。于是,镜子被发明出来了。

由于制作原料的稀缺,镜子往往为皇家和贵族所专用,平民百姓难得拥有。因而,民间出现许多关于镜子的传说。《西京杂记》云,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宫,发现府库里有一面宽四尺,高五尺九寸的方镜:“表里洞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来,即见肠胃五脏,历历无碍。人有疾病在内者,则掩心而照之,必知病之所在。”其功能简直就像现代的X光机。历代文人雅士多有咏镜诗文,比如南北朝诗人庾信就写下《咏镜诗》、《镜赋》,连梁简文帝也有《咏镜诗》。在元明戏曲中,镜子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如《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等;在古代志怪神魔小说里则往往出现照妖镜,比如《西游记》中二郎神大战孙大圣,二郎神的老爹托塔李天王就手持照妖镜来参战,只是,此神物在老孙身上不起作用。足见,镜子在古人心目中的位置,相当神圣。

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从镜子可“整饰容颜”,“正尔衣冠”的特征出发,常常以镜子作比喻,引申出修身治国的道理。《韩非子》曾将他的法家学说比喻为镜子,指出,人不能看见自己的面容,所以需要照镜子,诸侯王缺乏自知之明,“故以道正己”。就是说,要用法家学说这面理论之镜来修正他们的治国方针。韩非说:“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无以正须眉;身失道,无以知迷惑。”脸上有瑕疵不能归罪于镜子;治国方针有偏差,不能归罪于指出这种偏差的“道”(韩非所鼓吹的法家思想)。丢掉镜子,人无法让面容整洁端庄;离开“道”,君王无法发现和纠正政治上的迷失和疑惑。韩非确乎是巧用比喻的高手。

唐太宗李世民也喜欢用镜子作比喻。魏征是唐太宗的宰相,以敢于直言著称于世。“每犯颜进谏”,“数批逆鳞”,乃至弄得李世民很难堪。但是魏征所言在于规谏太宗居安思危,汲取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历史教训,令李世民不得不虚怀若谷,予以采纳。从而避免了施政上的一些失误,开创出“贞观之治”的太平景象。魏征逝世后,太宗亲自为魏征“制碑文,并为书石”。“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其实,唐太宗所要面对的岂止是魏征这一面“人镜”,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饥饱冷暖、辛劳安危,才是他最最应该理智面对的一面大镜子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08: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幻

镜中花===王熙凤,风月宝鉴的封面人物。
水月镜花。

菩萨之心,如月在水,照性不已。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具慈悲相,
具慈悲心。
玄之又玄。

李清照。菩萨之心,如月在水,照性不已。

水月葬花魂。
玄墓蟠香寺+栊翠庵。栊月葬花魂
贾瑞 -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文学人物




贾瑞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贪图便宜又好色,贾府远房玉字辈子弟,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养大,在贾家的义学私塾里担任祖父的"助教"。爱上了自己的嫂子王熙凤,最后死于王熙凤设的“相思局”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贾瑞

  • 身份

    贾家远房子弟

  • 性别


  • 别名

    贾天祥

  • 祖父

    贾代儒

  • 创作者

    曹雪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在第十二回中体现地尤其明显,王熙凤故意施以假言引贾瑞上钩,她那些话本没有什么很高明之处,如果对于一个稍有城府的人来说就能听出其中的三分异样,但贾瑞竟然“越发撞在心坎儿上,由不得又往前凑了一凑”,简直是傻气可掬。难怪脂砚斋也在旁批:“写呆人痴性活现”。到后来贾瑞上当空等王熙凤一夜之后,居然还相信她的鬼话,第二次按时赴约,最终丢了性命。傻得让人觉得好笑。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贾瑞,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贾代儒如果有事,即命贾瑞管理学中之事。他是个最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才引起书房里的一通大闹。在宁府庆贾敬寿宴时碰上凤姐,又动了勾引之意。王熙凤假意与他周旋,最后,贾瑞丧命于王熙凤设计的相思局。

《红楼梦》[1]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即已明确予以交待最终命运的人物可谓少之又少,因而对于红楼这样一部包含着无尽“隐情”的伟大著作来讲,去研究这些相对明朗人物的活动方式,思想过程不失为理解红楼梦的一条捷径,同时其中所包含的重要学术价值亦是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贾瑞作为这种特殊人物中的一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较少有人专门对他进行研究,给予特殊的关注。



折叠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贾瑞,又名贾天祥,贾府远房玉字辈子弟,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教养。贾瑞首见第九回顽童闹学堂时,书中写他“是个专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第十一、十二两回写他思淫凤姐,被凤姐设圈套,最后送了性命。贾瑞是个极不堪的没落的纨绔子弟,无一善可言。作为人物典型,除了贪淫好色之外,也别无特征。不过由于风月宝鉴贯串其中,因此这故事包含有主题寓意在内。第一回作者自述著书缘起时有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甲戌本又有“《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之语。所以贾瑞的故事寓有惩戒劝善的意思。同时它也牵涉到《风月宝鉴》是否另有一书或者即是《红楼梦》最早的雏形,这些学者都在研究,尚无定论。新版红楼梦里的贾瑞贾瑞的身世及成长过程,红楼梦第十二回给出了较为详细的交代, “原来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贾瑞幼年丧亲,在祖父膝下成长,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相依相偎的爷孙关系会是多么的微妙亲密,从而必然使得贾代儒较之于一般的家长更加恨铁不成钢,尽心竭力养育好教育好贾瑞,一来告慰他早逝的父母,二来待贾瑞金榜题名锦衣还乡时候也能光宗耀祖。我们知道贾代儒是个贾族私塾的授业老师,执掌贾家众多子弟的学业,以贾家这样的百年旺族的声望与势力,所选老师绝对不可能是等闲之辈,用现代的话讲,不是院士水准,起码也得是知名老教授。书中说的也很清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所以对于贾代儒的学问我们毋庸怀疑。书中又提到“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后来贾瑞一夜未回,就遭到了“打了三四十扳,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的惩罚,说明贾瑞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是极为严格而又十分正统的。这样的教育特殊的身世造就了贾瑞特殊的性格特点。



折叠编辑本段贾瑞之死

红楼梦里不肖子弟多,正如冷子兴说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子孙后代只知安享富贵,一个个虽读过诗书,嘴里仁义道德,却是一肚子男盗妇娼,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贾瑞也是这样一个主儿,虽祖父管教甚严,但狗改不了吃屎,那些诗书全诗书穿肠而过。

忽想起兴儿说过的一些话:荣宁二府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如果这样,那么年轻的爷们成家前,正处于青春如火的年龄,房里有俩伺候的丫头,便可一解燃眉之急,不至于象贾瑞那样饥渴难耐,话说回来,那是大家的公子哥的行事,象贾瑞这样的寒酸,自小父母双亡,祖父代儒是无力给他置办这些事的,管教又严,只好偷着去嫖,自从在宁府遇到凤姐,贾瑞便起了觊觎之心,淫心顿起,连死也忘了。

色胆包天想吃凤姐的豆腐,却没想到祸由此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想到却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惹得凤姐设下毒计,一个好色之徒终为此送了命。

其实凤姐不过是想惩训诫一下贾瑞,让其知过而改,但贾瑞却执迷不悟,自投罗网,凤姐才进一步做了布局,找了贾蓉和贾蔷,让这俩人帮助惩罚一下贾瑞,具体的细节由这俩人实施,这两个人直接摆布了贾瑞,致使贾瑞寒冬腊月病不起,最后终为此失了小命,真是咎由自取,读来让人可恨可叹可怜。

这件事情上,凤姐是策划者,蓉蔷两个是实施者,贾瑞遭到蓉蔷二人的折腾和勒索,想到了凤姐是在戏弄他,自此满心想凤姐,只不敢往荣府去了.至此,凤姐的惩罚起了作用,便可告以段落了,接下来贾瑞的事情应该与凤姐无关了。

但事情远没有结束,贾蓉两个又常常的来索银子,贾瑞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功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贾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均不强,又怕勒索,又想凤姐,身体又吃不消,因而很快便送了性命。

贾瑞到死色心不改,但他想不到,如果不是平儿的一句话,凤姐很可能便放他一马,也不至于如此痛下杀手,他的性命也许还能留住。

凤姐管理荣国府的事务,事无巨细,全要躬身亲为,可谓日理万机,哪里会想得到贾瑞这件事上,况且贾瑞先后去过几次凤姐住处,凤姐均不在,而平儿一次也未提。如果平儿一直不提此事,贾瑞或许也就觉得没趣进而放弃,偏赶上凤姐无意问平儿家里有什么事,平儿才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向凤姐做了汇报,并提到了瑞大爷来请安的事情。平儿禁不住问起此事,凤姐便向平儿说出原委,平儿脱口而出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凤姐儿道:“等他来了,我自有道理。”

平儿的话很重,作为凤姐的丫头,也是贾琏的小妾,虽和凤姐是一条心,但作为主子,凤姐即使不想治贾瑞死地的话,在自己的丫头面前还是得有主子的款,即使是做样子,也得要有点动作,平儿这些话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凤姐一时间下了决心决定狠狠整治一下贾瑞。



正气歌【作者】文天祥【朝代】宋拼音
译文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标签:
爱国情感咏史怀古咏史怀古目的数字


[url=]译文[/url]
[url=]注释[/url]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表现为张雎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url=]收起更多[/url]


[url=]赏析[/url]
[url=]相关内容[/url]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百科详情>>





【原】武则天写了一首诗,大臣看了双腿发软直打哆嗦,还阻止了一场阴谋! 豫荐你 2020-04-09   |  263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豫荐你/文

武则天写了一首诗,大臣看了双腿发软直打哆嗦,还阻止了一场阴谋!

年轻时的武则天,靠一首情真意切的诗歌《如意娘》,成功打动李治,实现人生的逆袭。

武则天六十七岁称帝,文武百官难免不服,紫薇城里暗流涌动,大臣们酝酿着一场阴谋。对此,武则天已洞察一切,于是,她不动声色地写了一首诗,大臣们看了双腿发软直打哆嗦,这场阴谋也终于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有人说这是武则天的诗中充满了霸气,没错,古往今来,霸气的诗歌很多,但这种霸气还是有区别的。综合来看,诗中的霸气,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

说得出,却做不到;说得出,也做得到;做得到,但不说出来。

文人诗中的霸气:说得出,却做不到

文人诗中的霸气,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更多的是一种无能狂怒,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发泄,一种求不得。

《侠客行》
唐:李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宋:辛弃疾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些诗词读来虽觉霸气,但是联想到这些人的身份,不免觉得他们这样写,不过是自欺欺人,聊以自慰罢了,古代也有祖训律例,害人也得偿命。所以那谁,李白兄、贾岛兄,放下剑,有话好好说。东坡兄、幼安兄,别幻想了,现实点没什么不好。

他们比文人霸气:说得出,也做得到

他们诗中的霸气,说得出来,就做得出来,那叫真的霸气,彰显的是强者对弱者的藐视,气吞山河,主宰一切。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相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示僧》
明: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是不是看上去霸气十足?诗中的他们,强大到可以主宰别人的命运,现实中也可以。“顺我者昌,逆我者死”。不过霸气归霸气,但实在写的太过血腥,太过直白,动不动就大开杀戒。这种霸气,未必使人屈服。

武则天比他们更霸气:做得到,但不说出来

武则天比他们更霸气,因为她诗中的霸气,是做的出来,但却不说出来。她的诗中不带一个杀字,却杀机四伏,霸气十足,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冷汗直流。

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女子相比,她是当之无愧的霸气第一;和皇帝作比较,她的霸气也丝毫不逊任何男皇帝。她完全可以杀死所有人,但是她不这样做,她要做的就是让人屈服在她的“石榴裙”下。

和前面两种相比,显然武则天的境界更高一层,看破,却不说破。

真正的霸气是“诛心”。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
唐代: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明日早朝过后,朕要亲临上林苑赏花,尔等火速报与春神知晓。花必须连夜绽放,莫要等到晓风吹来。

“火速”突出了事情的紧迫、“须”字的运用,是一种命令的口气。整首诗歌一气呵成,易懂而不俗,尽显皇者之气,非地位至高者不能为之。

一首诗巧妙化解危机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即位的第二年,腊月,紫薇城有大臣意图谋反,乍称百花盛开,邀皇帝武则天驾临上林苑赏花。

他们的图谋怎能瞒得过武则天呢?此时的武则天,早已不是当年哭哭啼啼,写《如意娘》的柔弱女子,此时的她,命运已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夜晚,武则天苦思,大开杀戒,恐众人不服,自己当皇帝才一年有余,实非良策。她心生一计,将计就计,写下此首霸气冲天的“催花诗”,并以此为诏,派人宣告上林苑。

上天似乎也有意帮助武则天,第二日,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群臣无不骇然,再细品诗中之意,都惊出一身冷汗,原来他们的阴谋,女皇早已知晓。就这样,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被一首诗歌巧妙的化解了。

一首“催花诗”,不动刀兵,摧毁了一场政治阴谋确有其事。唐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载:“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武则天和牡丹的传说

对这件事,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武则天作完“催化诗”的第二天,百花摄于女皇威严,一夜绽放,唯独牡丹抗旨不尊。女皇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至洛阳。

没想到洛阳一到牡丹,就昂首怒放,似乎非要和女皇作对。武则天怒火中烧,就命人烧死牡丹。牡丹虽被烧焦,待到第二年的春天,反而开的更胜。

后人称赞牡丹这种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的性格。慢慢的,牡丹越来越被人认可,后被称为“国花”。

其实,这种民间故事,是缺乏严谨的,可谓说是漏洞百出。因为武则天去赏花的上林苑,又称神都苑,原本就在洛阳城中,它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牡丹也一直种植在其中,所以这个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结语

武则天这首诗,就连后人读了,也无不感慨,无不毛骨悚然,但也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智慧。通过一首诗,巧妙化解了矛盾,又不失皇帝尊严,彰显王者霸气,古往今来,能做到者,唯女皇武则天一人而已!

你还知道哪些霸气的诗歌?欢迎在留言区**,来和这首“催花诗”一较高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08: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甘露===冷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08: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奴 一作:侬)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本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周汝昌校本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褪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葬花吟》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这首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者也借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其自身的性格特征。
创作背景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怜桃花落瓣,曾将它收拾起来葬于花冢。如今她又来花冢前,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此诗,恰为贾宝玉所闻。第二十八回又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0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月庵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本词条以水月庵为题,分别介绍了水月庵 ,中水月庵和广东省潮州市水月庵的地理以及文学知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水月庵

地点
山东省肥城市


典籍
《红楼梦》

别名
馒头庵

目录
1红楼梦
2广东潮州
3地名
4山东肥城
5江苏常州
6北京
折叠编辑本段红楼梦
折叠简介
《红楼梦》中的一座尼庵,庵里的尼姑有:老姑子静虚,小姑子智能,智善



折叠相关记载
水月庵,在老北京可以寻到多个,记得平郡王府附近就有一个。

《红楼梦》写的则是"北门外"的一座。
水月庵
水月庵

水月庵所供何神?顾名思义,本是观音菩萨的专门香火地,因为观音有多种变相,如"柳枝观音","鱼篮观音","童子观音"……而"水月观音"是其一相---昆曲《思凡》中小尼就唱"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是也。

那么,为何雪芹笔下的水月庵,进门却见的是洛神呢?一场大风波,一段奇文章,都"聚焦"在这小小的庵庙上,不可不讲,不可不赏。

雪芹文笔才思之奇变,水月庵一章可称一绝---堪与"平儿理妆"、"紫鹃试玉"、"鸳鸯剪发"并列而居首。

这段文章的源头在盛夏午间,宝玉来到王夫人屋中,与金钏两句戏语,恼怒了假寐的夫人,打了金钏,金钏含羞带愤,"情烈"而死---宝玉还在"闷葫芦"里,他的小小之异母弟已在诬陷他,告他"强奸母婢"了!因此,宝玉的"不肖""不孝",使贾政(刚刚听见此子已在王爷府一级惹出了事故,弄不好会家破人亡)又急又气,又怕又慌,恨自己生此逆子,为家族招惹大祸,对不起父祖。

故此才怒不择言,说出了骇倒众人的"弑父弑君"的不可出口的忌讳之言!此时,贾政的五内如焚,心情可谓复杂已达极点---可是,多年来不为评论家给予一丝体谅同情,却被说成是"封建势力"迫害"叛逆者"的殊死"斗争"---奇怪,人们感觉的是贾政之"狠",而丝毫也不觉得贾政之坏之毒!宝玉此后方知金钏自尽,投井溺死。

他怎么一个心情?书里一字也不提。

宝玉早已忘了吧?---读者在"莲叶羹"一回过去,把事情也就"丢在脑后"了。---可是,雪芹并没"忘"掉。那日,给凤姐祝寿,府中开宴,热闹非常,人人也都看在她的面上,前来尽礼围凑。

谁也不会缺席失礼---给她"面子上不好看的"---却只有和她素来感情最好的宝兄弟,破了格,犯了过,谁也想不到。那日一清早,宝玉浑身素服,一言不发。

独自来到后角门,已然预嘱的茗烟,牵马伺候。

宝玉登上马,一弯腰(两脚踩镫略向马腹加力,马便放足而驰。此姿势极得神态),那马转了两个弯子,便出了北门。这北门,老北京之德胜门也。

在北面城墙的西门,出此门,是西北郊,昔时皆是村野之地。

主仆二人,飞马奔到了一处,正好是"水月"之庵。入庵先见者,即是"洛神"。宝玉见塑像好极了---却又不赞其美,眼中不觉落下泪来。

何也?何也?这儿还夹上宝玉"批"曹子建的"谎话",奇极妙极。---这就是"不了情"(回目),也是"无恨情"(回尾联)。偷偷出城,偷偷赶回。女眷们正看戏---偏偏演的是"王十朋《祭江》"。

大家伙儿看得落泪,独黛玉讽刺:这王十朋不通得很!……哪儿祭不得,非得跑到江边?宝玉装听不见,仍旧一语不发。……多大的曲折,多大笔力!这才是"小说",这才是艺术。"水月"一庵透出了多么奇异的真情与真艺。

从第三十二回"情烈"起,算到第四十三回"不了情",已是相隔十一回了。读者忘了,作者没忘,把作者看得太"一般"了,行吗?[1]

注释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水月寺在东四牌楼北五条胡同,有旧碑篆'水月庵'三字。"

①清康熙间,北京、南京都有数处水月庵,但既名水月庵又称水月寺者,仅北京东城区这一处。[2]

②南京织造局附近亦又水月庵,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初四曹寅奏摺:"菩提子织造局内所种四粒,已出一颗……万寿庵、水月庵两处所种,亦俱于六月内各出一颗,与扬州香阜寺生无异。"

折叠编辑本段广东潮州
折叠简介
位于潮州市枫溪区五房祠水月庵巷,约600年前的明代(1368-1644)中叶创建,清代乾隆年间(1735-1795)重修,1993年至2001年重建,今为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其显示南国瓷都枫溪的工艺本色而令人瞩目。[3]

折叠建筑
该庵原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清末住持丰师,圆寂后缺僧继承,至民国期间(1911-1949)先后由乡人吴连利、吴考利主管,后为乡公所址。

抗战胜利(1945)后,为广德善堂使用。1958年佛像被毁,后为生产大队使用。

1983年,政策放宽,由乡人吴木青居士等向政府申请恢复佛庵获准。幸获海内外善信乐捐,从1993年11月起投资500多万元重建,至2001年全面告竣。坐北向南,分前后两座和两厢,按明清古建筑设计,配以潮汕金漆木雕,典雅大方。

总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另有素菜馆二层楼280平方米。1988年10月由潮州市宗教局登记发证。

前座

前座为门厅,也称"山门",开3个门。正中供弥勒菩萨,汉白玉雕,含莲座高1.8米。两旁分别为佛协办公室和库房。

后座是大雄宝殿。奉汉白玉雕华严三圣,其中释迦牟尼佛圣像,高2.6米,旁配普贤、文殊菩萨。配脱沙高米余护法神。殿内两侧有脱沙的十八罗汉像。

东厢

东厢。楼下奉脱沙的观音菩萨,楼顶为藏经楼和供奉极乐世界菩萨。

西厢

西厢。楼下供脱沙的地藏菩萨、历代祖师,楼顶为祖堂。

该庵有一独具特色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脊顶上的两鹿朝法轮,象征着释迦世尊当年在鹿野苑 三 转 法 轮,富有意义,为粤东其它寺庵所未见。

2000年增建大型石雕山门,雄伟壮观,使古庵更为吸引香客和游人。

折叠编辑本段地名
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有村名曰水月庵村,亦称水月村,与江西省隔江而忘,105国道穿村而过。

折叠编辑本段山东肥城
折叠简介
位于山东省肥城市东陆房乡井峪村。据《肥城县乡土志》载:水月庵在城南五十里南凤凰山之阳……有井大
水月庵
水月庵
旱不涸,故地名井峪。[4]

折叠得名
水月庵坐落在井峪村东北山坡,庵前有水井数眼,俗名"大井""二泉""三秃小"等,因月能映入水中,此寺、庵之名故得。

折叠旧址
水月庵旧址尚在,仅存残破石柱8根,柱上刻有献柱人的住址、姓名。其中有两根系东平州人氏所献。水月阉建于何年无可考证,据庄内残存石碑载: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由孙□□闫□□集资重修水月寺佛殿,牛庄村孙氏始祖孙宏德曾捐树一棵。

折叠编辑本段江苏常州
折叠位置
水月庵,原名水渚庵。原址坐落在常州西南牛塘镇沈家弄村东,现移建于牛塘镇沈家弄陈家村,紧靠常宜运河。

折叠历史
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初时甚简陋,仅有山门、大殿以供佛像。后又增建大悲楼,楼上楼下共6间,1949年,存庵房4间,"文化大革命"中佛像全毁。1995年批准开放,1997年移址重建,现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三圣殿、文昌殿、财神殿、求知堂、极乐堂,并有寮房、膳房、客堂、仓库等辅助设施,建筑面积1237平方米,占地3亩。

折叠佛事
求知堂为学习场所。2001年起,每月阴历逢四整天组织学习。对象为庵内外居士,有二三十人参加,多时近百人。内容有佛教经典教义和唱念、宗教政策和时事政治,教化信众。极乐堂为周围困难群众免费存放骨灰。

折叠编辑本段北京
折叠简介
水月庵,又名万禄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吉市口二条,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5]

折叠相关记载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36年北平寺庙登记中记载:"水月庵,东郊一分署二条胡同33号,建于明天启六年,私庙。面积4亩,房42间,佛像32尊、铁炉一个,钟鼓鱼罄各一个。"北平市《1947年第二次寺庙总登记》中也有水月庵的记载,时任住持为朗堃。[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月庵先后为吉市口二条小学、朝阳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使用。1986年公布"北京市朝阳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拆除,兴建了吉祥里小区。[5]

水月庵是智化寺京音乐流布的寺庙之一。大约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京音乐外传到天仙庵,后来分别传到成寿寺、水月庵、地藏庵、夕照寺、关帝庙、火神庙等十多座寺院。京音乐流布的北京寺庙主要有:[5]

参考资料
1.《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 .小说阅读网 . 2013-09-09
2.吴长元  . .百度 . 2013-09-09
3.潮州水月庵  . .佛旅网 . 2013-09-09
4.井峪村水月庵、水月寺  . .中国肥城 . 2013-09-09
5.水月庵 (北京市朝阳区)  . .维基百科 . 2015-0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0: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唐 ] 张志和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作者介绍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7: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瑞从风月宝鉴中看到了什么?曹雪芹有何深意? kanglanlan 2019-10-04   |  2060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描写了一个诡异的故事。贾瑞对自己的嫂子王熙凤起了色心,被王熙凤算计,得了重病。一个道士自称从太虚幻境而来,给了贾瑞一面镜子,告诉他只能照背面,不能照正面,这样才能治疗他的病。
但是贾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照了镜子的正面,结果不久就暴毙身亡了。这面镜子就是风月宝鉴!这面镜子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何只能照背面而不能照正面?曹雪芹写风月宝鉴又是想表达什么?这里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风月宝鉴就是代指《红楼梦》
很多人都知道《红楼梦》有一个别名叫做《石头记》,但知道“风月宝鉴”也是《红楼梦》代称的就比较少了。
在《红楼梦》第一回就这样记载: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所以“风月宝鉴”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代名词。曹雪芹这样写,肯定是在映射着什么。风月宝鉴背后的正真含义实际上也就是写《红楼梦》的意图之一。
而且在贾瑞死后,贾代儒悲痛欲绝,让人把风月宝鉴扔进火中焚烧: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问题,既然他想要毁了风月宝鉴,砸了也就是了,为何费力要烧呢?这也是暗示了“风月宝鉴”就是代指一本书———《红楼梦》。
搞清楚了这一点,只要弄清楚风月宝鉴在文中的作用,就能够理解作者写《红楼梦》的一个意图了。
风月宝鉴的由来和正反面
在原著中,跛足道人把风月宝鉴给了贾瑞,说道:
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对故事的重要性。警幻仙子痛斥世间只知道肌肤之乐的肉欲,歌颂女儿的真情。由她所制的风月宝鉴是为了拯救那些沉迷于声色之中的凡夫俗子。






再说贾瑞看了风月宝鉴的背面,是一个骷髅,吓了贾瑞一跳;而再看其正面,则是他朝思暮想的凤姐。贾瑞就是因为过度沉迷于正面的幻象之中,纵欲过度,最终送了命。
风月宝鉴的含义
①:正面的幻境
风月宝鉴的正面能够照出别人的欲望,将别人带入欲望的幻境之中,最后让他们纵欲而死。
风月宝鉴的正面就是红粉佳人、纸醉金迷,是锦衣玉食、笙歌宴舞。是欲望,是梦幻泡影。
《红楼梦》中表面上就是在讲豪门望族的人整日在纸醉金迷的生活。






贾宝玉整日不学无术,与女子为伴,家人为了让他“留心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操碎了心,而贾宝玉“不知悔改”,用《西江月》中的话形容就是“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贾府的生活十分奢靡,仅仅是贾元春回家,贾府就大动土木,极尽面子工作,就连贾元春都说过于奢靡;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吃一道茄鲞就要用掉十几只鸡,大有李绅吃鸡舌的样子;王熙凤刚出场时,穿的是“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后来刘姥姥来了,穿的是“石青缂丝灰鼠披风”,就连赏赐府中的丫鬟也是“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袄”、“青缎灰鼠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见微知著,可以想象贾府的生活有多么的奢靡无度。






焦大醉酒大骂:“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就是在说贾府人伦的不堪入目,就像秦可卿与贾珍一样。不只贾府的主子,其他人也一样如此。
贾琏与鲍二家的媳妇偷情、贾珍与儿媳有染、宝玉强袭人习那云雨之事、茗烟强迫万儿亲热,秦钟与尼姑智能做X......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 《红楼梦》就是一本风月书。


在表面看来,《红楼梦》就像是一部描写富贵子弟纸醉金迷的书。镜子的正面就仿佛是家族的繁盛,而在这富贵荒淫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月宝鉴的正面就是一部描写风花雪月的情爱小说,就是描写人生当中的种种欲望和纵欲无度。
②:背面的骷髅
背面的骷髅代表了事物的真正本质。






贾瑞看镜子的正面,是他朝思暮想的王熙凤,而背面是一个骷髅。在佛教中的观念中,白骨是一种境界,再美丽的人,死了以后也不过是一具白骨,那生前美丽的画皮不过是一副臭皮囊罢了。那些有大修为的人,不应该被表象所迷惑,而是看透事物的本质。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让自己的妹妹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教他云雨之事,就是为了让他看破尘世间的男欢女爱尚且不过如此,让他以后不要留恋。
《金刚经》有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很符合这种意境。






《红楼梦》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念《好了歌》,甄士隐听了,大有感触。他本有宿慧,一听之下,心中便已经彻悟,将自己的感想注解出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之后,甄士隐仿佛大彻大悟,与那跛足道人一起飘飘而去。
这仿佛也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困扰,正所谓“今人笑侬葬花痴,他年藏侬知是谁”,世事无法预测,不要为今日那虚无缥缈之事所累。这与风月宝鉴的寓意很相似。
镜子背面的骷髅看似可怕,却是能够救贾瑞的命,而正面的风月之事看似美妙,最终却让贾瑞送了命。太虚幻境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风月宝鉴正是出自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手中,也映射了其中的道理。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事情而浪费自己的生命。
风月宝鉴的反面就是看透事物的本质。
风月宝鉴的正反面就是《红楼梦》的一个缩影,正面是贾府的繁华的、风花雪月的生活,反面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悲剧。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和我一起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知道秦可卿和贾珍的事后,尤氏对王熙凤说了十一个字,字字都是刺

下一篇: 红楼梦的解析·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0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那神秘的一僧一道,居然有这么多寓意!
2019-09-16 06:56


文:李大奎(读史专栏作者)

《红楼梦》多次提及神秘的一僧一道,"僧"是茫茫大士,也就是癞头和尚,"道"是渺渺真人,也就是跛足道人。他们二人,要么联袂出场,要么单独呈现,不仅开篇引出《红楼梦》的主人翁,而且总是在情节发展剧情需要时从天而降,或是从重要人物的对白中自然地一语带出。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还专门用诗描写了一僧一道的形象: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

破纳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一头疮。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曹公以这样奇特的手法钩沉一僧一道,尤其是他们多次神秘出场,有什么寓意呢?

一、串联

《红楼梦》从开场到结局,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都贯穿始终,累计出场有(不完全统计)60多次,他们如此高频率呈现,是刷存在感吗?

显然不是。

一僧一道的出场,其实在整部红楼梦中起着"一线串珠"的关键作用。可以说,一僧一道把《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很完整很玄幻地贯穿起来,无缝对接,值得深思和玩味。

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尽管不是主角,却是不可或缺、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

《红楼梦》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写道,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在大荒山青埂峰对话,说是一群冤亲情孽要下凡历劫,使得山上的弃石通灵宝玉很好奇,请求一僧一道带它到尘世间去。

一僧一道就这样开场,在曹公的笔下,是那样的潇洒、自然:"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紧接着,曹公笔峰一转,就写道大善人甄士隐在梦中梦见一僧一道"袖石而来","若即若离"地相告《红楼梦》的前世因果,但甄士隐却没记住,"忘了大半"。隐隐的喻示着甄士隐的不幸,注定着是悲剧人物。

后来的情节展示果然如此。

甄士隐元宵节前从奶母手中接过三岁的女儿甄英莲,抱在怀中,走至街前看热闹时,一僧一道于是化身为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来到甄士隐跟前: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足,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癞头和尚大哭着问甄士隐,"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意欲度化英莲"舍我罢",可惜甄士隐没有听懂,以为是疯话,没在意,后来又念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甄士隐感到惊奇,欲问个明白时,一僧一道便没了踪影。

《红楼梦》由此徐徐拉开画卷。

后来,一僧一道多次串场,有时结伴而行,有时各行其是,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或脱度、或点化、或指点迷津、或解除冤孽。

《红楼梦》的结尾,贾宝玉离家出走,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去寻找儿子时,在冰天雪地中见到一僧一道扶着穿上猩红袈裟的贾宝玉,一同飘飘荡荡地消失在茫茫大雪中。

这是一僧一道联袂出场的最后一次。可见,《红楼梦》不仅有宝黛相恋这一主线,还有多条隐线,其中,一僧一道是最不可忽视的一条隐线。

读懂了"一僧一道",才能真正读懂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



二、度化

一僧一道的出场,带有明显的度化功能,且二人各有分工,癞头和尚主要负责度化女性。

如:甄英莲、林黛玉,均在3岁的时候,癞头和尚欲度化其出家,但都没有得到两家家长的许可,林黛玉的父母当时更是舍不得把女儿托咐给疯疯癫癫的癞头和尚。由此注入甄英莲、林黛玉二人一生坎坷不幸的命运,抹上悲剧的色彩。

而跛足道人主要负责度化男性。

如:甄士隐顿悟。大善人甄士隐在丟失爱女,家中又着大火后,无奈变卖家产后,携妻投靠岳父封肃,又遭到冷遇,勉强维持一两年后,甄士隐便急忿怨痛,贫病交攻。后强撑拄着拐杖上街透气,就碰上唱着"好了歌"的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时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原本极具慧根的甄士隐听完"好了歌",立时顿悟,便将跛足道人肩上的褡裢背了过去,随他一道飘然而去。

还有柳湘莲出家。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写道,刚烈的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心生悔意,似梦非梦地走到一个破庙,遇见跛足道人正在捕捉虱子。柳湘莲与道人一番对话后,掣剑去除三千"烦恼丝",抛下红尘,随之出家,黯然而去。



三、治病

一僧一道的出场,还带有治病的色彩。

主要体现癞头和尚给林黛玉、薛宝钗治病及二人同时出场给贾宝玉、王熙凤治病等几段故事情节上。

林黛玉、薛宝钗都需服"冷香丸"。不同的是,癞头和尚对黛玉之病是"口头医嘱",而对薛宝钗是直接配药。

且都是以林黛玉、薛宝钗各自在不同的场景下口述,一语带出。

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林黛玉被外婆贾母接进贾府时,面对贾府众人对她身体不好"不治之症"的疑惑,自己就主动说出了病情: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3岁那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我的病是先天的不足之症,需吃人参养荣丸维系,若要好,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一概不见外姓亲友。

书中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守府宝玉会秦钟"写道,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时,笑着说道:

为这病,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医治,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多亏一个专治无名之症的秃头和尚,说是这是胎里带来的热毒,需服用一个海上方"冷香丸",要以一包药末子为引子。

而一僧一道同时出场治病,则是在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贾宝玉、王熙凤二人中了马道婆和赵姨娘在背后使的"邪法",魇魔附身急需救治的情况下,"双真"再现,书中写道:

从空中响起木鱼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一道联袂而来,癞头和尚念着谶语"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崇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知道后,令贾政把二人请到贾府为贾宝玉、王熙凤治病。

跛足道人先道,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持涌持涌后,可治病,去邪崇,去冤疾。癞头和尚随之接过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也。人世光阴迅速,尘缘未断,奈何奈何……。"后又说了几句"疯话",道:此物已灵,悬于卧室,除自己亲人外,不可令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好了。

在一僧一道联合施法下,果然,三十三天过后,宝玉和王熙凤的"魇魔"消除,得以重生。



四、救命

跛足道人单独出场,还体现一个"救命"的功德。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玉祥正照风月鉴"写道,好色的贾瑞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后,未曾醒悟,依然痴情于她,不久病入膏肓。

贾瑞将死,弥留之际,跛足道人携风月宝镜以"专治冤业之症"单独出场,完成曹公特设的"救命"任务。

于是,跛足道人以风月宝镜度化贾瑞,要他在三天之内,只能用镜的反面照自己,把握最后"起死回生"的机会。

这风月宝镜原本是一个宝物,不能正面视人下,是可以救人的。

只可惜,贾瑞不懂得知足,用镜子的正面、反面照个不停,他的爷爷贾代儒更不识宝物,反言宝物是"妖镜",说"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未听跛足道人的医瞩,贾瑞最终一命呜呼。



五、隐喻

《红楼梦》中神秘出场的一僧一道,其实就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化身。

这部长篇人情小说,是曹公根据自己的出身经历在自传体的基础上引入玄幻的神话传说,进行了大量的虚构和艺术加工。因曹公所处的时代是清朝"乾隆"时期,"文字狱"正在势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抓进牢房,轻则作品被焚,重则累及全族受诛杀。

因此,曹公创作时,只好虚以应对,借助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一僧一道两个神仙的出场,相当于献身说法,对社会世态百相娓娓道来,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特殊的艺术手法揭示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

但曹公又担心小说写得过于玄幻,让读者感觉云里雾里,就通过一僧一道的出场,他们的谶语也好,好了歌也罢,或者是世俗的市井语言、迷信说法,无非都是一种"隐喻",提示读者要好好把握小说的主旨和故事情节、人物名字等等带来的玄机,且由此埋下伏笔。

如:跛足道人携风月宝镜救贾瑞,曹公为什么要植入这一故事?

按理,图便宜无行止的纨绔子弟贾瑞色胆包天,痴迷于其嫂嫂王熙凤,用不着以这样的方式救他。

跛足道人之所以用风月宝镜救贾瑞,其实这是曹公自己内心真正的警示:

人要懂得知足,不知足,过于贪痴必然会害了自己,任凭什么宝贝,就是神仙凡也解救不了。

同时提醒读者看《红楼梦》,不能停留在表面,在了解《红楼梦》女性闺阁之情上的基础上,需更深层次地分析《红楼梦》揭示的玄机,才能读懂《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44 , Processed in 0.0631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