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稻香村===借问酒家何处有,一饭之恩死也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8: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怀古·[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此诗以金陵的兴亡历史为题材,在怀古幽思中,寄寓了逸乐陷人祸国的深刻哲理,表现出诗人的深沉感慨。

全诗紧扣颔联的哲理句,于宏观、微观的不同视角进行观照印证: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二句是对历史现象高度浓缩的概写:历代占据二江、定都金陵的开国之君,都是白手起家的,可是这辛辛苦苦创立的基业,在他们的子孙手里,却被轻易断送。“二江”是宋代的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诗在“孤身”与“多以”的两相对比中,既写出了创业的艰难,又写出了丧国的容易,寓含着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喟,从而为颔联的理性思考提供了意蕴深刻的感性印象材料。

诗人从宏观的角度鸟瞰历史,从盛衰相继、兴亡更迭的历史现象中体味到:“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此联为全诗诗旨所在,也是诗中极具份量的哲理句,全诗就是围绕此二句铺陈展开的,它紧承首二句而来,既点明首联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揭示了表面现象下隐含着的带有历史必然性的规律:创业者历经磨难,深知创业艰难,开国之初,多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不敢稍许马虎苟且,但这份基业传到子孙手里,却成了他们挥霍的资本,他们淫靡奢侈,逸乐无度,无远虑而只顾眼前,贪享乐而不恤民情、不理朝政,亲佞远贤,虽坐拥百城,却不堪一击,以至于乐极生悲,祸从天降,国倾身亡,为天下所笑。“尽出”点出无一例外,承平日久,继业者总思逸乐,而失去了创业者的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安知”点出继业者的昏聩。此联似乎已不仅仅是对建都金陵诸国政权更迭原因的局部把握,而已成了在更高层面上对历史上一切政权王朝盛衰兴亡规律的概括,因而极具劝诫力量。它警醒着耽于逸乐的统治者们,不要陶醉于眼前的歌舞升平,不要乐融融于颂歌赞辞之中,要坐稳江山,须居安思危,否则莺歌燕舞冲昏头,溃疡从国家肌体内部滋生蔓延,一朝病入膏肓,补救来不及,悔恨也就无用了。

如果说前半首是从宏观角度观照历史现象,探索兴亡规律的话,那么后半首便是从微观角度举例印证前半首的。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此二句是说金陵城中的东府城曾是东晋简文帝的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这个一度是那样喧闹繁华的地方,由于继业者的贪图逸乐,使国破身亡,如今只残留着几间寂寥冷落的佛寺;当年商女唱的陈后主谱写的《玉树后庭花》遗曲,这曾使后主成为亡国之君的淫靡之音,如今在画舫穿梭的十里秦淮依然余唱未休。南朝旧事足可印证诗人的深邃见解,也足可预示犹迷醉于靡靡之音的当朝统治者的前景。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表面是怀古吊今的嗟叹。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因为悯伤故国,眷怀旧都而作《黍离》《麦秀》之歌,但那已是过去了的事,兴亡更迭,既然谁也无力左右,那还是弃置勿论,到酒中觅醉,以免徒然伤悲。但这一联的深意却是:既然国之兴亡更迭导因于逸乐无度,那这灭亡实是咎由自取,有什么值得惋叹的呢?

国灭身亡的先例屡见不鲜,却不能使继业者戒惧,历史总是重演着前代的悲剧,而一切悲剧的根源就是颔联所概括出的规律、所蕴含的哲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8: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香·金陵怀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
王安石

作品出处
《临川先生文集》


文学体裁
宋词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⑴

登临送目⑵,正故国晚秋⑶,天气初肃⑷。千里澄江似练⑸,翠峰如簇⑹。归帆去棹残阳里⑺,背西风,酒旗斜矗⑻。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⑼,画图难足⑽。

念往昔,繁华竞逐⑾,叹门外楼头⑿,悲恨相续⒀。千古凭高对此⒁,谩嗟荣辱⒂。六朝旧事随流水⒃,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⒄,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⒅。[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苏南京。

⑵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送目:远目,望远。

⑶故国:即故都,旧时的都城。金陵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⑷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⑸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⑹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⑺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⑻斜矗:斜插。矗,直立。

⑼“彩舟”两句:意谓结彩的画船行于薄雾迷离之中,犹在云内;华灯映水,繁星交辉,白鹭翩飞。这两句转写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乐的河上之船,与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又与下片“繁华”相接,释为秦淮河较长江为妥。星河,天河,这里指秦淮河。鹭,白鹭,一种水鸟。一说指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

⑽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难足: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⑾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⑿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统兵伐陈,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⒀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恨,接连不断。

⒁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⒂谩嗟荣辱:空叹历朝兴衰。荣:兴盛。辱:灭亡。这是作者的感叹。

⒃“六朝”两句:意谓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⒄商女:酒楼茶坊的歌女。

⒅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其辞哀怨绮靡,后人将它看成亡国之音。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

折叠白话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作为一个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竟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登高望远、睹物抒怀,是中国古代文人惯用且喜用的方式。南朝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文心雕龙·诠赋》)。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征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随书·五行志》说:“祯明初,后主创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后来《玉树后庭花》就作为亡国之音。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词本倚声,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所以他自己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如今,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有人说,张昪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昪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折叠名家点评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十三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词林纪事》卷四引)

宋代张炎《词源》: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头》(词略)、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词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明代张惠言《论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情韵有美成、耆卿所不能到。

清代梁启超《饮冰室评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李易安谓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到。但此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

现代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变法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善用典故;词作不多,风格高峻。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3]

参考资料
1.桂枝香·金陵怀古  . 古诗文网 . [2017-8-24]
2.陆林 编注 - 宋词(白话解说)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2 . 49.
3.王安石  . 古诗文网 . [2017-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9: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贾政说宝玉不读书?+ 宝玉、黛玉、元春都指出:李纨盗香!+ 为什么李纨射瓢?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 + 王夫人和李纨贾兰关系正常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42】



那他这个奶奶文姜又是怎么干的呢?再一次证明了戏剧的苍白浅薄、望尘莫及。文姜在出嫁15年后,儿子已十几岁时,带着丈夫回娘家,却与时为齐国国君的亲哥哥共度春宵,这人物、时间、地点选的让人头昏脑涨。鲁桓公怒责文姜,文姜便告诉哥哥,哥哥为妹妹出气,让人在车里把鲁桓公胳膊生生扯掉,流血而死。其痛苦惨叫,血流车外,为人所知。作为国君,无端罹难,而且仇没法报,冤无处伸。

所以说鲁庄公命苦哇!母亲文姜跟亲哥哥乱伦,导致父亲被亲舅舅惨杀。妻子哀姜又与小叔子庆父通奸,还图谋立奸夫庆父为国君。鲁庄公的两个儿子都被妻子哀姜和亲弟弟庆父杀害。这是遍及父母、妻子、兄弟、儿子之祸啊!所以还有谁觉得自己命苦,想一想鲁庄公,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红楼梦!

如果问中国最勇敢的男人是谁?那一定是鲁庄公!在明知父母和舅家惨祸的情况下,竟然还敢从舅家娶妻,而且一次娶了姊妹两个,哀姜、叔姜,用《走出非洲》里的一句话:“天哪!你真勇敢!”

但鲁庄公名闻天下,是因长勺之战,保持了对春秋首霸齐桓公的战胜纪录,因为长勺之战后不久,齐桓公便通过北杏会盟等九合诸侯,成为霸主,没有战败纪录了。而且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流传至今。

鲁僖公的叔父庆父,则祸乱鲁国,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为中国受诅咒时间最长的名人。

鲁僖公自己则非常精明,老谋深算。我们用一叶而知秋: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的称霸之战,“退避三舍”沿用至今。此战虽是晋楚争霸战,却有十几国参战,属于当时的世界大战级别。

鲁国本来是楚国的盟军,但是在两大巨头争霸决战的关键时刻,胜负不明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哪方战胜了,我国都是战胜国,有这样的事吗?鲁僖公轻松做到了。

我们看鲁僖公是怎么干的?决战之前,鲁僖公把领军的将军杀了,派遣使者前往晋国,说这个将军公子买目无君主,违背君命,私自带兵助楚,我们国君知道后很生气,已经把他杀了,而且表明鲁国对晋国全无敌意。同时又遣人使楚,说是这个将军作战不力,助楚打仗并不尽力,所以把他杀了,把楚国也感动的一塌糊涂。

然后决战开始,鲁国军队没有主将,当然没法打仗了,所以鲁军就伸着脖子看两方厮杀,十国混战,煞是热闹,自己不伤一兵一卒。

大战结果,晋国完胜,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鲁国也胜利地参加了晋国主持的践土会盟,堂而皇之地成了战胜国,并分了一杯羹:分得战败国、原盟友卫国的济西之田。

中国古人的智谋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不要觉得我们现代人有多聪明多厉害,古人好像有多朴素多落后,几千年来,人的变化并不大。看春秋战国的烂事,就跟现在国际情形一样,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国家不强哪有什么正义可言?你弱便有八国联军合伙欺负,你强便朋友遍天下。人类的劣根性再过千年也丝毫不会变,如果千年之后地球还没被我们毁掉的话,开发、污染、原子弹,真当地球是上帝放的呢?

上面说了这么多,只是反映鲁僖公所处的历史环境。鲁僖公征伐淮夷,得胜庆功,众将抓了些俘虏,在泮献囚,屈此群丑。注意贾政众人进入稻香村时,用了一个特别的字:步入“茆”堂。茆有多义:一是茅,二是水中莼菜。显然步入茆堂是茅堂,而采芹诗中第三段: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是采水中莼菜。作者故意用“茆”字,强调此段末句“屈此群丑”!

东夷、群丑,是作者用采芹典故的真正目的。“茆”堂是提醒,引导读者想到薄采其“茆”,看到“屈此群丑”。群丑,并非李纨一人,至少还包括贾兰。

浣葛处,采芹人:采芹用《泮水》说的是“人”,东夷、群丑。浣葛用《葛覃》说的是“处”,用“藤蔓”关联到宝钗住处蘅芜苑。

在这出戏里,大家分工明确。贾政、宝玉父子俩就好比说相声,宝玉负责说,贾政负责捧,无知、无知、不读书,断喝、喝命叉出去、喝命回来,各种提醒。众清客篾片负责起哄鼓掌,配合演出。我们读者负责理解他们的精彩表演。

此处宝玉拟题的是“杏帘在望”和“稻香村”,元春省亲时,把“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注意一个细节,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宝玉只拟了匾联,并无地名;只有稻香村,宝玉拟了匾联外,还拟了地名“稻香村”,所以是特意指出其地为“盗香”。但元春起初并没用“稻香村”,应该是地名并未上报,像贾政说的须“待请名”。元春特意命宝玉为四大处作诗,偏偏“杏帘在望”是黛玉代作,中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元春据此,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特意写此处改名,一是强调,引起读者注意,并联想到宝玉当初便说“稻香村”。二是宝玉、黛玉、元春都指出:李纨“盗香”。

宝玉生日的射覆:李纨便“射”了一个“瓢”字,岫烟便“覆”了一个“绿”字。把射、覆二字故意写反,是错误提醒。瓢:“【玉篇】瓠瓜也。【廣韻】瓠也。【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葫芦,胡虏。“射”“瓢”字,是要读者射中李纨这个“胡虏”。

75回因抄检大观园,尤氏受了惜春的气,来稻香村找李纨闲话,洗脸时,尤氏的丫鬟银蝶说小丫头炒荳儿:“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当然不是说炒荳儿,还是说李纨:葫芦,瓢,是胡虏。

第九回顽童闹学堂,贾菌一个荣府近派的重孙,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便抓起砚砖来要飞。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的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兰作为宝玉的侄子,反倒拦住贾菌的武器不让打,贾兰在帮谁?现在明白了吧?

62回宝玉生日,姊妹们都有诗扇字画作为贺礼,而且特意说明:“尤氏仍是一双鞋袜,凤姐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按贾府排序,尤氏、凤姐之间是李纨,李纨却没有贺礼,现在就不奇怪了。

所以我们看不到李纨侍奉婆婆王夫人的场景和对话,也看不到王夫人疼爱孙子贾兰。王夫人以荣府的太太之尊,还要天天到贾母跟前承欢,侍奉三餐。黛玉刚进贾府那天就看到,丫鬟说“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过去伺候,众人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开饭,这已是日常习惯了。后文又多次写到王夫人侍奉婆婆用餐、陪婆婆聊天等场景。你可曾看到过李纨侍奉婆婆?贾母疼爱孙子宝玉,我们感到很自然,祖母和孙子不都是这样嘛,但是,你可曾看到过王夫人疼爱贾兰的场景?按说儿子早亡,对遗孙应该更疼爱,才是人之常情,但王夫人和李纨、贾兰的关系非常奇怪,看不到婆媳话家常,看不到祖母疼孙子。现在您明白了?



点击下一个: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 为什么李纨纺绩?女子无才便有德?+ 箫憎婺妇泣?还是“箫泣嫠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9: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 为什么李纨纺绩?女子无才便有德?+ 箫憎婺妇泣?还是“箫泣嫠妇”?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43】



4.3 金星将婺女争华
第四回写薛家的胡虏案,但刚开了个头,说姨母家遭了人命官司,便“因见王夫人事情冗杂”为由,“姊妹们遂出来至寡嫂李氏房中来了”,转而介绍李纨去了。

其父曾为国子监祭酒,掌管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以前叫“太学”,韩愈就做过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所以李纨判词中有“桃李春风”,这个成语比喻学生受到良师教育,也与李纨姓“李”、李纨教子、李家代表“教育”相符,出自宋诗杨万里的《送刘童子》:

天上麒麟地上行,掌中珠玉月中生。
澜翻六籍吞诸子,声动三公及九卿。
别有诗书真事业,不应童子是勋名。
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掌中珠玉月中生”,在元春省亲时李纨的诗中也有对照:“珠玉自应传盛世”。

蒙古帝国的“文正”、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的耶律楚材,有“桃李春风”之词《鹧鸪天》: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
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桃李春风又一年”在书中也有对照:

宝玉生日占花名,袭人占的是“桃花”,旧诗写的是:“桃红又是一年春”。然后黛玉跟探春开玩笑,说杏花招贵婿,探春笑道:“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黛玉和探春一唱一和,问读者“这是个什么?”突然说大嫂子李纨,是在“桃红又是一年春”,“桃李春风又一年”,蒙古帝国的耶律楚材,和大嫂子李纨,“桃李春风”之间,串起一个线索给读者。前文也讨论过“耶律匈奴”指满蒙。满蒙联姻,孝庄是蒙古人,孝庄对清朝最大的功绩,便是教育扶持了六岁的顺治、八岁的康熙两代小皇帝,所以给李纨甚至李家贴上“教育”的标签,太吻合了。

李纨之父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取名李纨,字宫裁。

这里说李纨不怎么读书,而强调其纺绩、井臼:

纺绩:李纨纺绩,是一个“织女”形象,可读者没见过李纨纺绩,而且国子监祭酒家、贾府都不需要由主人纺绩,下人就干了。“纨”字也因纺绩而取名。那为什么要突出其纺绩的“织女”形象呢?

井臼:汲水舂米,指操持家务。跟李纨、稻香村相关的,经常出现“酒、臼”等“九”字音,比如贾政说稻香村挂酒幌等,后文讨论。

注意一个细节: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作者故意把“是德”写成“有德”,甲戌脂批:“有字改的好。”好在哪里?“丈夫有德”!孝庄的丈夫皇太极,年号“崇德”,其丈夫确实有德。二是提醒读者,注意张岱,张岱(1597-1689年)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其明史作品《石匮书》与谈迁的《国榷》并称。同为荣府孙媳的王熙凤身份,便由张岱揭出,后文细说。

对李纨、贾兰做了简要的几句介绍后,又转回胡虏案去了,说完胡虏案,继续说薛家,直至回末。我们现在明白了,说着薛家胡虏案,突然跑去说李纨、贾兰,作者并没跑题,李纨、贾兰其实就是薛家人!就是满清的,其实一直在说满清的胡虏案。我们之前总结过这种方法:看似已完,实则未完,其实一直在说某事。李纨、贾兰这两个耗子隐蔽的真好,作者写的也很隐蔽,“使人看不出”,害得读者好苦!

76回黛玉湘云中秋夜联诗,湘云说宝姐姐,然后黛玉对了一句“宝婺情孤洁”,湘云说:“幸而是景中情,不单用‘宝婺’来塞责。”强调“宝婺”,“宝”显然是刚说的宝姐姐,“婺”是婺女,织女星,这容易让人想起:

“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宝钗是“金”的代表,宝钗戴金锁,宣扬金玉配,是红楼梦中理所当然的金星。婺女便是李纨。宝钗不是孤军作战,是带领李纨争华。李纨也不硬打硬拼,是带着小贾兰巧偷,耗子偷玉。

看到“金星将婺女争华”,我们一下明白了:介绍李纨时,为何强调“纺绩”。

“麝月与嫦娥竞爽”:爽,明也。与嫦娥争明,就知道宝玉的丫鬟麝月是什么货色了。注意麝月经常跟“镜子”一起出现,如宝玉的诗“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比如宝玉给麝月篦头,麝月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而笑。51回虎狼药,麝月对晴雯说:“好姐姐,我铺床,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56回宝玉梦见两个宝玉,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人小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为什么麝月常跟“镜子”一起出现?镜:竞。作者多次提醒“麝月、竞……麝月、竞”,就是跟读者玩射覆,作者覆“麝月与嫦娥竞爽”,要读者自己射中“金星将婺女争华”。这句“金争华”太露,作者不会说出来。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妙玉续诗中的“箫憎婺妇泣”,是作者故意写错字了。“箫泣嫠妇”,是用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萧者……泣孤舟之嫠妇”的典故,说萧声感人使孤舟上寡妇哭泣。但庚辰本的“嫠妇”写作“婺妇”,妙玉憎婺妇,就是憎婺女李纨,非常贴切。

宝钗的“蘅芜君”,是谁给取的名?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衡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李纨说“早已”替宝钗想好,露了底儿,这么多人,李纨只替宝钗想,而且早已想好。因“蘅芜”二字是现成的,所谓早已想好,其实只有一个“君”字,既是君臣,又是夫君,早已是这种关系了,所以“君”字很贴切。

49回黛玉骂“骚达子”时,众姊妹都是一色大红,只有李纨、宝钗穿“青”色。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鼠面”、“鼠里”大褂子,围着“鼠风领”,头戴大红昭君套。所以黛玉说“孙行者”,“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来”。黛玉说湘云“故意妆骚达子”,用“妆”字说明湘云不是骚达子,是责备湘云穿了骚达子的衣服,湘云头戴大红昭君套,大红是朱,昭君比黛玉,也说明湘云不是骚达子。却在此故意提醒骚达子,黛玉骂的真正的骚达子,是穿“青”色的李纨、宝钗。

鼠面:指宝钗。鼠里:指李纨。风:清。领:领袖。

鼠面鼠里鼠风领:是宝钗、李纨两个“清”的领袖。

鼠:是耗子偷玉。



点击下一个:观音未有世家传,一池青草草何名?+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草化萤妙在何处?+ 为什么贾母要撕鹌鹑腿?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6: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9: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李纨为何不喜欢妙玉的为人?
红楼梦中的李纨为何不喜欢妙玉的为人?-图1
回答问题收藏问题分享17回答·2.7万阅读
举报

少读红楼
2018年01月19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李纨不喜欢妙玉的为人,这是她自己的一句话,发生在原文第五十回,众人在芦雪广即景联诗,宝玉又是垫底,于是李纨罚他去折一枝红梅。

原文:李纨笑道:“……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李纨为什么不喜欢妙玉的为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看看李纨是什么样的人。

原文第四回的开头,李纨有一大段介绍,说到她的性格品行时,有这样的文字: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纨幼时读的书不多,没有多少诗才,且青春丧偶,古代对于寡妇的各种约束,使得她年纪轻轻就如槁木死灰一般,每天就两件事,一件是“侍亲养子”,一件是“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

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太没趣了,偏偏李纨就要在这种生活中过一辈子,直到这些小姑子出嫁,儿子成人。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现状,对李纨性格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王熙凤曾评价过李纨,说她“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她在众人眼中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由此可知,李纨是个既没有主见,也没有多少生活趣味的人,更无法辖治众人。

更关键的是,她的寡妇身份,一生都在束缚着她,说话做事都错不得一丝一毫。她只能按照最标准的寡妇范本,亦步亦趋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能出差错,这些道德规范约束的不止是她的人和心,是她的言行和举止,也因此会影响她的性格和品行,难免以此标准,去衡量身边女性。

李纨应该是豪门贵族家庭中最中规中矩的女子,是封建时代贞洁烈女的代表,她这样一个没有诗才,也没有口才,又不太有生活情调的人,以她自己的标准,怎么可能会看得上性情怪癖的妙玉呢?她看得上的,一定是宝钗这样的女子。

我们再来看妙玉的为人。妙玉的为人,主要是通过跟她曾做了十年邻居的邢岫烟之口道出的。

原文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妙玉送人拜帖,宝玉不知道如何回复,准备去请教林黛玉,半路碰到了邢岫烟,得知她们有渊源,宝玉这样评价妙玉说:“他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



当邢岫烟得知妙玉给宝玉写的生日拜帖的内容,是以“槛内人”自居时,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由此可见,即便是与妙玉认识了十年,邢岫烟对她的为人却是看不上的,在她的眼中,妙玉是个“不僧不俗,不男不女”的人。认识了十年,相交了十年的邢岫烟,都这么看不上妙玉的为人,寡妇李纨怎么可能喜欢妙玉呢?

加上贾母栊翠庵品茶一回妙玉的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妙玉这个人,身在空门,心在红尘,不仅有洁癖,性格也有怪癖,邢岫烟说她是“放诞诡僻”,这也正是宝玉的说的为何“万人不入他目”。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看不上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恰恰看不上她,甚至因此而厌恶她,即便是她看得上的黛玉,在妙玉请她们品茶后,黛玉也就赶紧告辞了,因为“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由此可知,黛玉对妙玉也是不敢深交的,很多人常拿黛玉和宝钗比较,说尖酸刻薄,小性儿敏感,不如宝钗得众人之心,但在妙玉面前,黛玉明显正常的多,也更受欢迎的多。

所以,像妙玉这样的女子,在“万人不入他目”的同时,她自己也“不合时宜”,不入万人之目。所以,不喜欢她的应该不止是李纨一人,也许除了宝玉、惜春等人,别人对她都颇有微词吧?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红楼故事。


56

16
收藏
分享收起全文
举报

萍风竹雨123
2018年07月12日·虞城县八里堂中学高级教师


关注
李纨为人宽厚,低调,从不轻易批评一个人,却偏偏在第五十回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为何?原来,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而妙玉是个美人,是个才女,却算不上有德之人。


妙玉身为出家人,尘心未净。初入贾府,自抬身份。贾府“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可是当王夫人让人写请帖去请妙玉,又备车轿去接,她竟然顺坡下驴,受了贾府的供养。


妙玉自称“槛外人”,尘缘未断。宝玉生日,她用粉红信笺祝寿。她与惜春下棋,宝玉观棋,她“面红心动”,棋罢,邀宝玉同行。邀黛玉,宝钗喝体已茶时,用自己常用的绿玉斗为宝玉斟茶。


妙玉本是修行者,敬贵憎贫。贾母偕刘姥姥去参观妙玉住处栊翠庵,妙玉投贾母所好,斟老君眉茶。但当刘姥姥饮尽了贾母剩下的茶,妙玉却背后里嫌刘姥姥脏,要把茶杯砸了。


其实,不只是李纨不喜欢妙玉,就是曾经随妙玉学过字的邢岫烟也不大认同妙玉的生活方式:“……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与妙玉关系不错的惜春也说:“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贾环说的更彻底: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

展开阅读全文

27

1
收藏
分享
举报

红学爱好者萧梦
2018年03月23日


关注
李纨这个人在红楼梦中属于那种老好人,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再加上因为年轻守寡,心如死灰,唯一的希望就是培养儿子贾兰成才。

当然这是李纨给人的那种感觉,永远藏拙示弱,博得长辈们的同情和喜欢。其实李纨骨子里是不服输的,对管家权力也是非常渴望得到的。

在贾珠没有去世之前,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应该就是这位菩萨一样的大奶奶李纨,贾珠去世以后,作为寡妇,她不能再抛头露面,这个权力就给了王熙凤,大奶奶李纨就成了贾府里闲职的人。

后来贾元春省亲,好不容易给李纨派了个工作,就是企宣,带领一些弟弟妹妹搞文化宣传,这虽不是李纨的强项,但她还是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工作,毕竟有总比没有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被权势所不容,孤傲清高投奔到这里的大家小姐妙玉,因为性格的原因,十分不讨李纨的喜欢。

所以那一段让宝玉去讨要红梅,李纨才说不喜欢妙玉的为人,觉得妙玉是个可恶的。这就可以理解了,李纨的生活是枯燥的,带弟弟妹妹起诗社才有了一点年轻人的生机。

李纨不喜欢妙玉的清高孤傲,更不喜欢妙玉的为人,所以才说她是可恶的。


20

5
收藏
分享
举报

书偶记
2017年12月27日


关注
因为看过七八遍红楼梦,第一次斗胆回答关于红楼的问题!以下只是我的猜测,红粉们宽容点。

妙玉本身是很清高孤傲的,连林黛玉都过犹不及,君不见曹公给妙玉的判词:玉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印象中是这样写的,希望没错),说明她这人是很刻意的在沾显自己与众不同,可惜后来事与愿违,一块美玉终归落入污泥,(曹公对妙玉实在残忍)。

妙玉在贾府本来就没几个人待见她,想来她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李宫裁是在60回以后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隔腥啖膻”中对宝玉说讨厌妙玉的为人,在这之前,她和妙玉极少有过交集,她是一个寡妇,不会没事出去串门,尼姑庵更是禁地。但是有一次她见到妙玉了,没错,就是众人携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经过了栊翠庵,在这会,我也讨厌起妙玉来,邢岫烟也曾说过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可想而知邢岫烟是知道妙玉根本红尘未了,刘姥姥进栊翠庵便可端详一二。

众人进了栊翠庵,妙玉使了个眼色,黛玉和宝钗便进了里间单独喝茶,黛玉和宝钗在贾府深受喜爱,也是宝玉最喜欢的两个姑娘,此举便有笼洛之疑;

后来宝玉跟了进来,妙玉单独给了宝玉自己平日吃茶用的绿玉斗,这个就说不过去了,出家的女子给一个青年男子私人之物,就算现在一般人也接受不了别人用自己的杯子,妙玉的俗心显而易见;

最后,当众人散去时,妙玉让丫头把刘姥姥吃过的茶杯扔掉,经过宝玉劝说才送与刘姥姥,还说了一句:“要我用过的,摔碎也不给她”,此举未免嫌贫爱富了,贾母也用过茶杯,也是老人,怎么不见她如此气急?

这次经过栊翠庵,妙玉的种种不当作为李宫裁肯定是看在眼里了,所以,讨厌是很正常的,毕竟,读者如我也不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10

1
收藏
分享
举报

润杨阆苑
2018年03月15日


关注
《红楼梦》大观园里住着两个非常特别的女人,一个是李纨,宝玉哥哥贾珠的遗孀,年轻守寡带着幼子贾兰住在稻香村。一个是尼姑妙玉,住在栊翠庵。 二人的青春都在孤独和寂寞中慢慢消耗,二人应该惺惺相惜才对。可是这两个人的关系却异常不好。 与人为善的李纨公开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那么菩萨一般的李纨为什么不喜欢妙玉呢? 一、妙玉虽然是尼姑,但是她不像其它尼姑一样,剃发出家,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妙玉带发修行,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她的生活不仅不清苦,反而非常奢侈讲究。她的茶具比贾府的茶具都要贵重。而且她为人非常的清高,孤傲,一般人不入她的眼。就连神仙一般的林妹妹,在她眼里也成了俗人。妙玉虽然是尼姑的装扮,但是难掩她不可方物的美。妙玉文墨极通,连黛玉和湘云都称赞妙玉是诗仙。 李纨虽然是荣国府二房的大奶奶,但她年纪轻轻就守寡。不能管家,不能穿艳丽的衣裳,不能化妆,只能清修,只能陪着小姑子做针线,培养儿子读书识字。第四九回,【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李纨年龄比姐妹们,大不了多少,可是她却不能穿鲜艳颜色的衣服。甚至连化妆品都没有,尤氏在李纨处洗脸,用的化妆品是丫头的。李纨在容貌上输了妙玉一截,在才华上也差一些,李纨的父亲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在才干上李纨是平庸的。在生活上,虽然贾母给李纨的生活费最多,但是李纨无法像妙玉一样自由自在的过着自己奢侈的生活,李纨过的是朴素的生活。李纨难免不嫉妒妙玉的美丽、才华、富有与奢侈,进而不喜欢妙玉。 二、妙玉虽然是尼姑,但是她不像尼姑一样,谨言慎行,反而放涎乖僻。她看不上眼的人,绝不给面子。黛玉、宝玉都被她呵斥过。对于她喜欢的人,妙玉可以不顾任何人,请人家去喝体己茶。 李纨,在封建礼教的强大约束与束缚之下,恪守着妇道。她对于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都一视同仁,都和蔼可亲。她不像妙玉一样率性、刻薄、直言不讳,她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寡妇的阴影里,严格要求与约束自己。李纨的生活更压抑,她认为妙玉也应该和她一样,克己复礼。然而妙玉是一个叛逆者,所以李纨越发反感妙玉的孤僻,不合时宜。李纨喜欢的是薛宝钗这样的不带什么装饰品,住在雪洞一般的屋子里的女孩子。因为宝钗的朴素与自己有一拼。 三、大观里很少有人喜欢妙玉。连有半师生之谊的邢岫烟,都无法理解妙玉,那么作为寡妇的李纨就更不理解放诞诡僻的妙玉了。妙玉的行径与喜好,在李纨看来都是不合时宜的,都是不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的,因此李纨不喜欢妙玉。 总之,身为少奶奶的李纨,活得既没有妙玉任性,也没有妙玉奢侈。不喜欢妙玉,实属平常。 文:润杨阆苑,欢迎关注!


9

1
收藏
分享收起全文
举报

闫红说
2018年04月09日·作家 代表作《误读红楼》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李纨是第五十回里说她讨厌妙玉为人的,在这一回里她让宝玉去找妙玉要梅花,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展现了李纨敏感与直接的一面。

妙玉的为人,确实不怎么可爱,用现在的话说,她是有开关的人。她对一些人会另眼相看,对另外一些人则眼皮子也不夹一下,在贾母带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就体现出这一点。另外,她也是一个以骄傲掩饰自卑的人,所以经常口出狂言,不怕伤害别人。

比如宝玉开玩笑,你给我的茶具跟她们的一比就成了俗器,妙玉就说,就你家还不一定能找得出这么个俗器来。如果说她的这种狂傲,是爱恋宝玉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骄矜,那么黛玉不过问了她一句这个水是不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她就说,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未免太有攻击性。

生活里也有这种处处想压别人一头凸显自己的B格的人,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才华过人世人都该让自己一头,另一方面心里也未必真的相信,所以需要别人哄着来证实。比如妙玉听了宝玉几句恭维,就很高兴,她的狂傲,也不是真的狂傲。

只是,对于妙玉这种个性,便是犀利如黛玉,也要让她一马。毕竟黛玉是千金小姐,最多只能跟湘云拌拌嘴,要是跟妙玉呛上了,未免有点以大欺小。别看妙玉弄那么多假古董,但杯子上刻的“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就是莫大讽刺,元丰五年苏轼正在黄州种地,吃饭都困难,写诗说:“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哪有心情玩赏什么茶杯,作者和宝玉皆心知肚明不说破罢了。

但李纨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个大菩萨,很佛系,嘴上却是常常不饶人的。所以黛玉宝钗不会说的话,她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这个大嫂子,不是个吃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8

3
红楼梦中的李纨为何不喜欢妙玉的为人?


回答问题收藏问题分享
17回答·2.7万阅读

举报




少读红楼

2018年01月19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李纨不喜欢妙玉的为人,这是她自己的一句话,发生在原文第五十回,众人在芦雪广即景联诗,宝玉又是垫底,于是李纨罚他去折一枝红梅。
原文:李纨笑道:“……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李纨为什么不喜欢妙玉的为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看看李纨是什么样的人。
原文第四回的开头,李纨有一大段介绍,说到她的性格品行时,有这样的文字: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纨幼时读的书不多,没有多少诗才,且青春丧偶,古代对于寡妇的各种约束,使得她年纪轻轻就如槁木死灰一般,每天就两件事,一件是“侍亲养子”,一件是“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
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太没趣了,偏偏李纨就要在这种生活中过一辈子,直到这些小姑子出嫁,儿子成人。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现状,对李纨性格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王熙凤曾评价过李纨,说她“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她在众人眼中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由此可知,李纨是个既没有主见,也没有多少生活趣味的人,更无法辖治众人。
更关键的是,她的寡妇身份,一生都在束缚着她,说话做事都错不得一丝一毫。她只能按照最标准的寡妇范本,亦步亦趋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能出差错,这些道德规范约束的不止是她的人和心,是她的言行和举止,也因此会影响她的性格和品行,难免以此标准,去衡量身边女性。
李纨应该是豪门贵族家庭中最中规中矩的女子,是封建时代贞洁烈女的代表,她这样一个没有诗才,也没有口才,又不太有生活情调的人,以她自己的标准,怎么可能会看得上性情怪癖的妙玉呢?她看得上的,一定是宝钗这样的女子。
我们再来看妙玉的为人。妙玉的为人,主要是通过跟她曾做了十年邻居的邢岫烟之口道出的。
原文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妙玉送人拜帖,宝玉不知道如何回复,准备去请教林黛玉,半路碰到了邢岫烟,得知她们有渊源,宝玉这样评价妙玉说:“他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
当邢岫烟得知妙玉给宝玉写的生日拜帖的内容,是以“槛内人”自居时,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由此可见,即便是与妙玉认识了十年,邢岫烟对她的为人却是看不上的,在她的眼中,妙玉是个“不僧不俗,不男不女”的人。认识了十年,相交了十年的邢岫烟,都这么看不上妙玉的为人,寡妇李纨怎么可能喜欢妙玉呢?
加上贾母栊翠庵品茶一回妙玉的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妙玉这个人,身在空门,心在红尘,不仅有洁癖,性格也有怪癖,邢岫烟说她是“放诞诡僻”,这也正是宝玉的说的为何“万人不入他目”。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看不上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恰恰看不上她,甚至因此而厌恶她,即便是她看得上的黛玉,在妙玉请她们品茶后,黛玉也就赶紧告辞了,因为“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由此可知,黛玉对妙玉也是不敢深交的,很多人常拿黛玉和宝钗比较,说尖酸刻薄,小性儿敏感,不如宝钗得众人之心,但在妙玉面前,黛玉明显正常的多,也更受欢迎的多。
所以,像妙玉这样的女子,在“万人不入他目”的同时,她自己也“不合时宜”,不入万人之目。所以,不喜欢她的应该不止是李纨一人,也许除了宝玉、惜春等人,别人对她都颇有微词吧?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红楼故事。



5616收藏分享
收起全文
举报








萍风竹雨123

2018年07月12日·虞城县八里堂中学高级教师



关注


李纨为人宽厚,低调,从不轻易批评一个人,却偏偏在第五十回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为何?原来,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而妙玉是个美人,是个才女,却算不上有德之人。

妙玉身为出家人,尘心未净。初入贾府,自抬身份。贾府“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可是当王夫人让人写请帖去请妙玉,又备车轿去接,她竟然顺坡下驴,受了贾府的供养。

妙玉自称“槛外人”,尘缘未断。宝玉生日,她用粉红信笺祝寿。她与惜春下棋,宝玉观棋,她“面红心动”,棋罢,邀宝玉同行。邀黛玉,宝钗喝体已茶时,用自己常用的绿玉斗为宝玉斟茶。

妙玉本是修行者,敬贵憎贫。贾母偕刘姥姥去参观妙玉住处栊翠庵,妙玉投贾母所好,斟老君眉茶。但当刘姥姥饮尽了贾母剩下的茶,妙玉却背后里嫌刘姥姥脏,要把茶杯砸了。

其实,不只是李纨不喜欢妙玉,就是曾经随妙玉学过字的邢岫烟也不大认同妙玉的生活方式:“……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与妙玉关系不错的惜春也说:“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贾环说的更彻底: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


展开阅读全文




271收藏分享

举报








红学爱好者萧梦

2018年03月23日



关注


李纨这个人在红楼梦中属于那种老好人,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再加上因为年轻守寡,心如死灰,唯一的希望就是培养儿子贾兰成才。
当然这是李纨给人的那种感觉,永远藏拙示弱,博得长辈们的同情和喜欢。其实李纨骨子里是不服输的,对管家权力也是非常渴望得到的。
在贾珠没有去世之前,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应该就是这位菩萨一样的大奶奶李纨,贾珠去世以后,作为寡妇,她不能再抛头露面,这个权力就给了王熙凤,大奶奶李纨就成了贾府里闲职的人。
后来贾元春省亲,好不容易给李纨派了个工作,就是企宣,带领一些弟弟妹妹搞文化宣传,这虽不是李纨的强项,但她还是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工作,毕竟有总比没有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被权势所不容,孤傲清高投奔到这里的大家小姐妙玉,因为性格的原因,十分不讨李纨的喜欢。
所以那一段让宝玉去讨要红梅,李纨才说不喜欢妙玉的为人,觉得妙玉是个可恶的。这就可以理解了,李纨的生活是枯燥的,带弟弟妹妹起诗社才有了一点年轻人的生机。
李纨不喜欢妙玉的清高孤傲,更不喜欢妙玉的为人,所以才说她是可恶的。



205收藏分享

举报








书偶记

2017年12月27日



关注


因为看过七八遍红楼梦,第一次斗胆回答关于红楼的问题!以下只是我的猜测,红粉们宽容点。
妙玉本身是很清高孤傲的,连林黛玉都过犹不及,君不见曹公给妙玉的判词:玉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印象中是这样写的,希望没错),说明她这人是很刻意的在沾显自己与众不同,可惜后来事与愿违,一块美玉终归落入污泥,(曹公对妙玉实在残忍)。
妙玉在贾府本来就没几个人待见她,想来她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李宫裁是在60回以后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隔腥啖膻”中对宝玉说讨厌妙玉的为人,在这之前,她和妙玉极少有过交集,她是一个寡妇,不会没事出去串门,尼姑庵更是禁地。但是有一次她见到妙玉了,没错,就是众人携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经过了栊翠庵,在这会,我也讨厌起妙玉来,邢岫烟也曾说过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可想而知邢岫烟是知道妙玉根本红尘未了,刘姥姥进栊翠庵便可端详一二。
众人进了栊翠庵,妙玉使了个眼色,黛玉和宝钗便进了里间单独喝茶,黛玉和宝钗在贾府深受喜爱,也是宝玉最喜欢的两个姑娘,此举便有笼洛之疑;
后来宝玉跟了进来,妙玉单独给了宝玉自己平日吃茶用的绿玉斗,这个就说不过去了,出家的女子给一个青年男子私人之物,就算现在一般人也接受不了别人用自己的杯子,妙玉的俗心显而易见;
最后,当众人散去时,妙玉让丫头把刘姥姥吃过的茶杯扔掉,经过宝玉劝说才送与刘姥姥,还说了一句:“要我用过的,摔碎也不给她”,此举未免嫌贫爱富了,贾母也用过茶杯,也是老人,怎么不见她如此气急?
这次经过栊翠庵,妙玉的种种不当作为李宫裁肯定是看在眼里了,所以,讨厌是很正常的,毕竟,读者如我也不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101收藏分享

举报








润杨阆苑

2018年03月15日



关注


《红楼梦》大观园里住着两个非常特别的女人,一个是李纨,宝玉哥哥贾珠的遗孀,年轻守寡带着幼子贾兰住在稻香村。一个是尼姑妙玉,住在栊翠庵。 二人的青春都在孤独和寂寞中慢慢消耗,二人应该惺惺相惜才对。可是这两个人的关系却异常不好。 与人为善的李纨公开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那么菩萨一般的李纨为什么不喜欢妙玉呢? 一、妙玉虽然是尼姑,但是她不像其它尼姑一样,剃发出家,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妙玉带发修行,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她的生活不仅不清苦,反而非常奢侈讲究。她的茶具比贾府的茶具都要贵重。而且她为人非常的清高,孤傲,一般人不入她的眼。就连神仙一般的林妹妹,在她眼里也成了俗人。妙玉虽然是尼姑的装扮,但是难掩她不可方物的美。妙玉文墨极通,连黛玉和湘云都称赞妙玉是诗仙。 李纨虽然是荣国府二房的大奶奶,但她年纪轻轻就守寡。不能管家,不能穿艳丽的衣裳,不能化妆,只能清修,只能陪着小姑子做针线,培养儿子读书识字。第四九回,【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李纨年龄比姐妹们,大不了多少,可是她却不能穿鲜艳颜色的衣服。甚至连化妆品都没有,尤氏在李纨处洗脸,用的化妆品是丫头的。李纨在容貌上输了妙玉一截,在才华上也差一些,李纨的父亲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在才干上李纨是平庸的。在生活上,虽然贾母给李纨的生活费最多,但是李纨无法像妙玉一样自由自在的过着自己奢侈的生活,李纨过的是朴素的生活。李纨难免不嫉妒妙玉的美丽、才华、富有与奢侈,进而不喜欢妙玉。 二、妙玉虽然是尼姑,但是她不像尼姑一样,谨言慎行,反而放涎乖僻。她看不上眼的人,绝不给面子。黛玉、宝玉都被她呵斥过。对于她喜欢的人,妙玉可以不顾任何人,请人家去喝体己茶。 李纨,在封建礼教的强大约束与束缚之下,恪守着妇道。她对于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都一视同仁,都和蔼可亲。她不像妙玉一样率性、刻薄、直言不讳,她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寡妇的阴影里,严格要求与约束自己。李纨的生活更压抑,她认为妙玉也应该和她一样,克己复礼。然而妙玉是一个叛逆者,所以李纨越发反感妙玉的孤僻,不合时宜。李纨喜欢的是薛宝钗这样的不带什么装饰品,住在雪洞一般的屋子里的女孩子。因为宝钗的朴素与自己有一拼。 三、大观里很少有人喜欢妙玉。连有半师生之谊的邢岫烟,都无法理解妙玉,那么作为寡妇的李纨就更不理解放诞诡僻的妙玉了。妙玉的行径与喜好,在李纨看来都是不合时宜的,都是不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的,因此李纨不喜欢妙玉。 总之,身为少奶奶的李纨,活得既没有妙玉任性,也没有妙玉奢侈。不喜欢妙玉,实属平常。 文:润杨阆苑,欢迎关注!



91收藏分享
收起全文
举报








闫红说

2018年04月09日·作家 代表作《误读红楼》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李纨是第五十回里说她讨厌妙玉为人的,在这一回里她让宝玉去找妙玉要梅花,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展现了李纨敏感与直接的一面。

妙玉的为人,确实不怎么可爱,用现在的话说,她是有开关的人。她对一些人会另眼相看,对另外一些人则眼皮子也不夹一下,在贾母带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就体现出这一点。另外,她也是一个以骄傲掩饰自卑的人,所以经常口出狂言,不怕伤害别人。

比如宝玉开玩笑,你给我的茶具跟她们的一比就成了俗器,妙玉就说,就你家还不一定能找得出这么个俗器来。如果说她的这种狂傲,是爱恋宝玉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骄矜,那么黛玉不过问了她一句这个水是不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她就说,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未免太有攻击性。

生活里也有这种处处想压别人一头凸显自己的B格的人,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才华过人世人都该让自己一头,另一方面心里也未必真的相信,所以需要别人哄着来证实。比如妙玉听了宝玉几句恭维,就很高兴,她的狂傲,也不是真的狂傲。

只是,对于妙玉这种个性,便是犀利如黛玉,也要让她一马。毕竟黛玉是千金小姐,最多只能跟湘云拌拌嘴,要是跟妙玉呛上了,未免有点以大欺小。别看妙玉弄那么多假古董,但杯子上刻的“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就是莫大讽刺,元丰五年苏轼正在黄州种地,吃饭都困难,写诗说:“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哪有心情玩赏什么茶杯,作者和宝玉皆心知肚明不说破罢了。

但李纨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个大菩萨,很佛系,嘴上却是常常不饶人的。所以黛玉宝钗不会说的话,她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这个大嫂子,不是个吃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83收藏分享










举报分享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9: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贾政说宝玉不读书?+ 宝玉、黛玉、元春都指出:李纨盗香!+ 为什么李纨射瓢?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 + 王夫人和李纨贾兰关系正常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42】



那他这个奶奶文姜又是怎么干的呢?再一次证明了戏剧的苍白浅薄、望尘莫及。文姜在出嫁15年后,儿子已十几岁时,带着丈夫回娘家,却与时为齐国国君的亲哥哥共度春宵,这人物、时间、地点选的让人头昏脑涨。鲁桓公怒责文姜,文姜便告诉哥哥,哥哥为妹妹出气,让人在车里把鲁桓公胳膊生生扯掉,流血而死。其痛苦惨叫,血流车外,为人所知。作为国君,无端罹难,而且仇没法报,冤无处伸。

所以说鲁庄公命苦哇!母亲文姜跟亲哥哥乱伦,导致父亲被亲舅舅惨杀。妻子哀姜又与小叔子庆父通奸,还图谋立奸夫庆父为国君。鲁庄公的两个儿子都被妻子哀姜和亲弟弟庆父杀害。这是遍及父母、妻子、兄弟、儿子之祸啊!所以还有谁觉得自己命苦,想一想鲁庄公,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红楼梦!

如果问中国最勇敢的男人是谁?那一定是鲁庄公!在明知父母和舅家惨祸的情况下,竟然还敢从舅家娶妻,而且一次娶了姊妹两个,哀姜、叔姜,用《走出非洲》里的一句话:“天哪!你真勇敢!”

但鲁庄公名闻天下,是因长勺之战,保持了对春秋首霸齐桓公的战胜纪录,因为长勺之战后不久,齐桓公便通过北杏会盟等九合诸侯,成为霸主,没有战败纪录了。而且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流传至今。

鲁僖公的叔父庆父,则祸乱鲁国,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为中国受诅咒时间最长的名人。

鲁僖公自己则非常精明,老谋深算。我们用一叶而知秋: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的称霸之战,“退避三舍”沿用至今。此战虽是晋楚争霸战,却有十几国参战,属于当时的世界大战级别。

鲁国本来是楚国的盟军,但是在两大巨头争霸决战的关键时刻,胜负不明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哪方战胜了,我国都是战胜国,有这样的事吗?鲁僖公轻松做到了。

我们看鲁僖公是怎么干的?决战之前,鲁僖公把领军的将军杀了,派遣使者前往晋国,说这个将军公子买目无君主,违背君命,私自带兵助楚,我们国君知道后很生气,已经把他杀了,而且表明鲁国对晋国全无敌意。同时又遣人使楚,说是这个将军作战不力,助楚打仗并不尽力,所以把他杀了,把楚国也感动的一塌糊涂。

然后决战开始,鲁国军队没有主将,当然没法打仗了,所以鲁军就伸着脖子看两方厮杀,十国混战,煞是热闹,自己不伤一兵一卒。

大战结果,晋国完胜,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鲁国也胜利地参加了晋国主持的践土会盟,堂而皇之地成了战胜国,并分了一杯羹:分得战败国、原盟友卫国的济西之田。

中国古人的智谋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不要觉得我们现代人有多聪明多厉害,古人好像有多朴素多落后,几千年来,人的变化并不大。看春秋战国的烂事,就跟现在国际情形一样,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国家不强哪有什么正义可言?你弱便有八国联军合伙欺负,你强便朋友遍天下。人类的劣根性再过千年也丝毫不会变,如果千年之后地球还没被我们毁掉的话,开发、污染、原子弹,真当地球是上帝放的呢?

上面说了这么多,只是反映鲁僖公所处的历史环境。鲁僖公征伐淮夷,得胜庆功,众将抓了些俘虏,在泮献囚,屈此群丑。注意贾政众人进入稻香村时,用了一个特别的字:步入“茆”堂。茆有多义:一是茅,二是水中莼菜。显然步入茆堂是茅堂,而采芹诗中第三段: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是采水中莼菜。作者故意用“茆”字,强调此段末句“屈此群丑”!

东夷、群丑,是作者用采芹典故的真正目的。“茆”堂是提醒,引导读者想到薄采其“茆”,看到“屈此群丑”。群丑,并非李纨一人,至少还包括贾兰。

浣葛处,采芹人:采芹用《泮水》说的是“人”,东夷、群丑。浣葛用《葛覃》说的是“处”,用“藤蔓”关联到宝钗住处蘅芜苑。

在这出戏里,大家分工明确。贾政、宝玉父子俩就好比说相声,宝玉负责说,贾政负责捧,无知、无知、不读书,断喝、喝命叉出去、喝命回来,各种提醒。众清客篾片负责起哄鼓掌,配合演出。我们读者负责理解他们的精彩表演。

此处宝玉拟题的是“杏帘在望”和“稻香村”,元春省亲时,把“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注意一个细节,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宝玉只拟了匾联,并无地名;只有稻香村,宝玉拟了匾联外,还拟了地名“稻香村”,所以是特意指出其地为“盗香”。但元春起初并没用“稻香村”,应该是地名并未上报,像贾政说的须“待请名”。元春特意命宝玉为四大处作诗,偏偏“杏帘在望”是黛玉代作,中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元春据此,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特意写此处改名,一是强调,引起读者注意,并联想到宝玉当初便说“稻香村”。二是宝玉、黛玉、元春都指出:李纨“盗香”。

宝玉生日的射覆:李纨便“射”了一个“瓢”字,岫烟便“覆”了一个“绿”字。把射、覆二字故意写反,是错误提醒。瓢:“【玉篇】瓠瓜也。【廣韻】瓠也。【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葫芦,胡虏。“射”“瓢”字,是要读者射中李纨这个“胡虏”。

75回因抄检大观园,尤氏受了惜春的气,来稻香村找李纨闲话,洗脸时,尤氏的丫鬟银蝶说小丫头炒荳儿:“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当然不是说炒荳儿,还是说李纨:葫芦,瓢,是胡虏。

第九回顽童闹学堂,贾菌一个荣府近派的重孙,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便抓起砚砖来要飞。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的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兰作为宝玉的侄子,反倒拦住贾菌的武器不让打,贾兰在帮谁?现在明白了吧?

62回宝玉生日,姊妹们都有诗扇字画作为贺礼,而且特意说明:“尤氏仍是一双鞋袜,凤姐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按贾府排序,尤氏、凤姐之间是李纨,李纨却没有贺礼,现在就不奇怪了。

所以我们看不到李纨侍奉婆婆王夫人的场景和对话,也看不到王夫人疼爱孙子贾兰。王夫人以荣府的太太之尊,还要天天到贾母跟前承欢,侍奉三餐。黛玉刚进贾府那天就看到,丫鬟说“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过去伺候,众人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开饭,这已是日常习惯了。后文又多次写到王夫人侍奉婆婆用餐、陪婆婆聊天等场景。你可曾看到过李纨侍奉婆婆?贾母疼爱孙子宝玉,我们感到很自然,祖母和孙子不都是这样嘛,但是,你可曾看到过王夫人疼爱贾兰的场景?按说儿子早亡,对遗孙应该更疼爱,才是人之常情,但王夫人和李纨、贾兰的关系非常奇怪,看不到婆媳话家常,看不到祖母疼孙子。现在您明白了?



点击下一个: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 为什么李纨纺绩?女子无才便有德?+ 箫憎婺妇泣?还是“箫泣嫠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9: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7篇骈文,第四最唯美,第一当之无愧
柳暗花明是我家 2020-07-30   |  13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虽然如此,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体,骈文自有其地位与魅力。王勃《滕王阁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筠《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等都是值得一读的骈文名篇,其中《滕王阁序》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


1
《滕王阁序》王勃 节选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作于675年,是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

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
《哀江南赋序》庾信 节选

据《北史》本传载,庾信留北,“虽位望显通,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

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其叙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挚动人,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资料。

本文即《哀江南赋》的序文,概述了全赋的主题,并阐明了“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作动机。全篇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和表达自己悲苦欲绝的隐衷,体现了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3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创作的一篇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
丘迟《与陈伯之书》节选

《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代表作,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招降文字。

该作品发挥了四六句骈体韵文的优长,全文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流畅易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环环相扣,鞭辟入里,步步紧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6
徐陵《 玉台新咏序》 节选

《 玉台新咏》是继 《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诗歌选集,是一部上继 《诗经》、 《楚辞》,汇集了不少两汉魏晋南北朝古典诗歌精华的优秀诗集。

《 玉台新咏序》在结构上上体现了和谐之美,句式工整,对仗巧妙。全文总分五段以“夫”“ 至若”“加以”“继”“于是”环环相连,起承转合,婉转流畅。在句式上,全文以诗体句为主,五言七言不等,体现了骈文的模式特点。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为枝,珠帘以玳瑁为匣。
其中有丽人焉。
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
亦有颖川新市、河间观津,本号娇娥,曾名巧笑。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弟兄协律,生小学歌;少长河阳,由来能舞。
琵琶新曲,无待石崇;箜篌杂引,非关曹植。
传鼓瑟于杨家,得吹箫于秦女。
至若宠闻长乐,陈后知而不平;画出天仙,阏氏览而遥妒。
至若东邻巧笑,来侍寝于更衣;西子微颦,得横陈于甲帐。
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
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鬟。
反插金钿,横抽宝树。
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脂,偏开两靥。
亦有岭上仙童,分丸魏帝;腰中宝风,授历轩辕。
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惊鸾冶袖,时飘韩掾之香;飞燕长裾,宜结陈王之佩。
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言异神仙,戏阳台而无别。
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无双者也。



7
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上河东公启》是李商隐写的一封书信,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商隐妻子病故。

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柳仲郢自河南尹迁梓州刺史东川节度使,招聘李商隐为判官。

他为收拢人心,想把梓州官妓张懿仙给李商隐作侍妾,但李商隐还沉浸在哀痛中,于是写了这篇书信,谢绝柳仲郢的好意。

全文哀感缠绵,动人心弦。

商隐启:两日前,于张评事处伏睹手笔,兼评事传指意,于乐籍中赐一人,以备纫补。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方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眷言息胤,不暇提携。或小於叔夜之男,或幼于伯喈之女。检庾信荀娘之启,常有酸辛;咏陶潜通子之诗,每嗟漂泊。所赖因依德宇,驰骤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载怀乡土。锦茵象榻,石馆金台,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兼之早岁,志在玄门,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

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於篇什,实不接於风流。况张懿仙本自无双,曾来独立,既从上将,又托英寮。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窥西家之宋玉,恨东舍之王昌。诚出恩私,非所宜称。伏惟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则恩优之理,何以加焉。干冒尊严,伏用惶灼。谨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9: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大唐的奇闻,比你想象的诡异多了
旧时斜阳 2024-04-04 发布于浙江  |  746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景志祥

01

《酉阳杂俎》中记载的一个读来颇为阴森恐怖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叫姜皎,这个名字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并不见得多么出名,但他有一个外甥叫李林甫,人称“口蜜腹剑”,可是大大的有名。

根据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姜皎这个人喜欢游玩,尤其是喜欢到古寺里去玩,这一天,他骑着高头大马就到来禅定寺,当时的京兆尹与姜皎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见姜皎来了,就按照寻常的规矩,让人在禅定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

酒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京兆尹安排了歌姬出来跳舞助兴,这本是寻常之事,但在众多歌姬之中,有一名歌姬十分的特别,相比其他的歌姬,这名歌姬可谓是姿色秀丽,舞姿优美,歌声悦耳,颇有些一骑绝尘的味道。

如此佳丽,自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其中也包括老江湖姜皎了。

姜皎看得颇为入神,忍不住问身边的一名官员:“敢问这是谁家的歌姬,如此出色?为何先前不曾见过?”

被问的那官员看了看这名歌姬,努力想了一阵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于是,姜皎又问了其他官员,最后问到了好友的身上,答案依旧是没见过。

02

这下姜皎就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了,他喜欢游玩古寺,这座禅定寺他经常来,每次都有这样的歌舞晚会,歌姬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看了几遍,也就认识了一二,毫不客气地说,对于这里的歌姬姜皎都十分熟悉,即便是叫不住名字来,相貌总是有些印象的,然而眼前的这名歌姬不光姓名叫不出来,连面容也无一丝一毫的印象,这不禁让他感到奇怪,为了确认这歌姬的身份,姜皎就往这名歌姬的脸上多扫了几眼,好从面容之中找出蛛丝马迹。

谁知,自己的这一番举动,似乎引起了那名歌姬的注意,就在姜皎再此看向这名歌姬时,歌姬也投过了目光,那目光平静如水,不带一丝一毫的笑容,却又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森冷,不知是不是一种错觉,被这歌姬漆黑的眼神这么一确认,姜皎顿时感觉落入了一道看不见的深渊,漆黑的深渊之中,一股阴森之感冲着他扑面而来,落在身上,让他感到浑身有些发冷,似是生了一场大病一般。


这奇怪的感觉,让姜皎感到一丝的惧怕之意,只觉得眼前的这名歌姬似有些不寻常,就在他疑惑惊恐之余,那名歌姬忽然一路舞动曼妙的身姿,从人群之中走到了姜皎的案前,将一杯美酒递给了姜皎。

姜皎一笑,双手接过美酒,一饮而尽。

看着姜皎把酒喝完,那歌姬嫣然一笑,飘然到了另外一个官员的身旁,继续斟酒舞曲,就在这时,姜皎忽然发现,这名歌姬无论身姿,还是面容都是这些歌姬之中最好的,但也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缺点,那就是她从入场到现在,那双本应该给自己增添光彩的双手一直藏在袖中,不曾拿出来过。

这不免让姜皎感到怪异,有心想上前去拉一下这歌姬的手,挽起她的衣袖,看看那双藏在衣袖的小手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但碍于身份,不好动手,只好凑到一旁向身边的官员询问:“她为何一直不露双手呢,难道都是六指。”


此问成功引起了那名官员的注意,于是借着酒劲走了过去,冲着那歌姬调笑问道:”姑娘的双手一直藏于袖中,迟迟不见拿出来,莫非是六指不成?”

此话问出,成功引起了众人的哈哈大笑,那名歌姬面现不悦之色,咬了咬娇嫩的嘴唇,却什么也没说。

见那歌姬什么也没说,又迟迟未展现自己的双手,那名官员忍不住亲自走到歌姬面前,一把抓过她的双手,跟着挽起了后者的衣袖,嘴里叫嚷着:“诸位,速来观看!”

众官员早就对这名歌姬奇怪举动感到好奇,听那官员的呼喊,纷纷凑上前来观看,谁知,一声声惊呼纷纷传来,偌大的寺庙之中,映入众人眼帘的不是芊芊素手,而是一双阴森森的白骨!

03

故事就在众人惊恐之中戛然而止。

对于姿色秀丽,舞姿优美,歌声悦耳歌姬为何变成了粼粼白骨,写这个故事的段成式没说,我们也不曾知晓,唯一能可以肯定的这并不是一个欢快的故事而已。

故事的最后,我们还要继续说说主角姜皎,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一生似乎都这种神秘的机遇离不开,早年姜皎还没有大富大贵的时候,十分喜欢狩猎。


一次打猎归来进入家门,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和尚在自家门前化缘。姜皎上前问:"和尚你在这儿要什么东西啊?"

和尚说:"请施主布施贫僧一些吃的。"

和尚的语气虽有些霸道,姜皎却没有在意,很很痛快地给和尚了拿了一块肉,和尚吃完离去,那肉竟然还在。

姜皎派人将和尚追回来询问。和尚说:"君必能大富大贵。"

姜皎来了兴趣,就笑着问和尚:"如何才能得到大富贵?"

和尚笑了笑说:“这个不难,等君见到贵人就能得到大富贵了。"

姜皎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依大师所见,某何时能见到贵人呢?"和尚抬眼看了看姜皎手臂,其时,姜皎手臂上架着一只鹞鹰,值二十千钱,和尚说:"跟我走即可。"

姜皎微微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跟着和尚出城去了,路上两人就遇到了被降封为临淄王的李隆基,天大的贵人就在眼前。

04

当时,李隆基也在狩猎,看到姜皎臂上架着的鹞鹰,前额、头顶至后颈暗苍灰色,后颈露出部分羽基部白色,十分少见,就很在行地问:"这是你的鹞鹰吗?”

姜皎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是的!”

于是临淄王就拉着姜皎一同打猎,而一直在前面领路的和尚,此时此刻竟不知了去向。

几天后,有一天有个女巫来到姜皎的家,进门就给姜皎道喜。

姜皎笑着说:"你说说看,某这喜从何而来?”

女巫说:今天有天子来,岂不是大喜?”

姜皎笑着说:"天子在皇宫里坐着,怎么能来看我呢?"

话音刚落,门前就听得有人叩门,说:"三郎来了!"

姜皎出门一看,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日一起打猎的临淄王李隆基。姜皎想起那日和尚说的话,对临淄王倍加恭敬有礼,金钱、马匹,凡是临淄王需要,姜皎都慷慨地奉送,从不吝惜。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离开潞州(今天的山西长治部分以及河北涉县),返回京师长安,当地的文武百官都去送行,唯独不见了好友姜皎,等到李隆基走到渭水北边时,却见姜皎在道边陈设帷帐,为其送别。


从此以后,两人便结下了君、臣的缘分。后来,在李隆基诛杀韦后、诛杀太平公主等一系列政变中姜皎始终追随李隆基,并给了不少帮助,李隆基登基后,姜皎一跃成为了大唐宠臣,不久,封楚国公,实封四百户,寻迁太常卿,兼秘书监,监修国史,实现了和尚口中的大富大贵。

其发迹史堪称传奇了。

05

看到这里,我们重新将目光拉回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之中:姜楚公常游禅定寺,京兆办局甚盛。及饮酒,座上一妓绝色,献杯整鬟,未尝见手,众怪之。有客被酒戏曰:"勿六指乎?"乃强牵视。妓随牵而倒,乃枯骸也。姜竟及祸焉。(出《酉阳杂俎·卷四·祸兆》)

关于姜皎这段神秘的机遇,段成式的记录十分简单,但意思却很明了,大意说富贵后的姜皎在禅定寺看了一双阴森森的白骨后,本该潇洒惬意的姜皎就此丢了卿卿性命。

当时,恒定王武攸止(武则天堂侄)的女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姣好的容貌,加上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很快就博得唐玄宗的欢心,对美色一直没有抵抗能力的唐玄宗想废除王皇后,立武惠妃为皇后,但这事儿毕竟是大事,不好率性而为,唐玄宗就找来了重臣姜皎来商量,却不想头脑发昏的姜皎把这个消息走漏了出去,引得满朝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的想法,随即纷纷指责皇帝不厚道。

此举让唐玄宗十分愤怒,加上宰相张嘉贞称“姜皎妄谈吉凶之事”,于是唐玄宗不顾昔日的情谊将姜皎杖刑六十,流放钦州,(今天的广西省),还没走到哪里,姜皎就在途中莫名其妙的死了。

虽并非姜皎拉扯那名歌姬强行看白骨小手,但终究是“姜竟及祸焉”了,一切的大富大贵在得与失之间归为了尘土。

参考书目:《定命录》《酉阳杂俎》《旧唐书 列传第九》

+关注
undefined
旧时斜阳
旧时斜阳——原名景志祥,笔名一景之月,小说阅读网历史小说的大神人物,作品文笔优美、故事宏达,是架空历史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大神级人物。先后在小说阅读网发表小说《逍遥江山》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展开
共 550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观物吟
[ 宋 ] 邵雍

原文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过异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邵雍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聊斋志异》暗藏秘密,《红楼梦》本是明末清初史
姜子说书
2020-10-31 23:52

题:《聊斋志异》暗藏秘密,《红楼梦》本是明末清初史!
文/姜子说书
说起“喜人谈鬼”,“雅爱搜神”的蒲松龄,大家自然是不陌生,尤其是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更是被无数导演看中,搬上了荧屏。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多有所指,其实是借鬼怪写明末清初那一段历史。
《聊斋志异》的秘密不简单,“异史氏”三个字便是作者给出的答案,聊斋先生生怕世人不明白自己的苦衷,还特意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
《红楼梦》作者自称“无才补天”,蒲松龄则自称“可怜无补费精神”,何也?我们来看看《聊斋自志》: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薛宝钗所住蘅芜苑,亦是披萝带荔之所,更是写了太虚幻境里的海鬼夜叉,其中,魑魅魍魉,皆是“孽”,薛家之子也!
接下来我们再看聊斋自志》里面,蒲松龄是怎么介绍自己穷尽半生撰写《聊斋志异》的用意的!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目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或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断发之乡”的说法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指的是蛮荒之地;“飞头之国”则典出《酉阳杂俎·异境》:“岭南溪洞中,往往有飞头者,故有飞头獠子之号。”
表面上来看,作者蒲松龄不过是在说蛮荒之地的鬼怪,其实,作者写的是不识字的“清风”、“虫二”,说的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那段血淋淋的历史!

《聊斋志异》也好,《红楼梦》也罢,三生石的那段前因,大有深意,都不过是朱明遗老写下的孤愤之书。一句“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就好似《红楼梦》中的“青枫林下鬼吟哦!”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索引云:“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战国的韩非因为孤直不容于时,写下《孤愤》,《聊斋志异》与《红楼梦》就更是不容易时的孤愤之书了。
那个特殊的年代,大抵人人都是异史氏,《聊斋志异》、《天外飞仙》、《儿女英雄传》、《红楼梦》、《西游记》,其中鬼怪、猢狲之类,都有那味儿!

《红楼梦》原文旨意简介如下: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化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7 22: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清平乐》十七首:带你看铁血硬汉的别样柔情
看闲书聊诗词赏曲赋
2023-10-18 15:50
山东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调,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根据《辛弃疾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崔铭导读),辛弃疾一共留有17首清平乐。其中既有为人父母的舐犊情深,也有农村田园的优美风光,既有与朋友的宴饮唱和,也有借花的明志托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稼轩日常生活中的别样柔情。


一、舐犊情深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二、田园之乐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沙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三、朋友之义

清平乐·寿信守王道夫

此身长健,还却功名愿。枉读平生三万卷,满酌金杯听劝。

男儿玉带金鱼,能消几许诗书?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


清平乐·诗书万卷

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

诗书万卷,合上明光殿。案上文书看未遍,眉里阴功早见。

十分竹瘦松坚,看君自是长年。若解尊前痛饮,精神便是神仙。


清平乐·云烟草树

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

云烟草树,山北山南雨。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鸦一处。

门前万斛春寒,梅花可㬠摧残。使我长忘酒易,要君不作诗难。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

溪回沙浅,红杏都开遍。鸂鶒不知春水暖,犹傍垂杨春岸。

片帆千里轻船,行人想见敧眠。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

四、借花明志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又)

断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转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

行人系马疏篱,折残犹有高枝。留得东风数点,只缘娇嫩春迟。

清平乐·赋木樨词

月明秋晓,翠盖团团好。碎剪黄金教恁小,都着叶儿遮了。

折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清平乐·再赋

东园向晓,阵阵西风好。唤起仙人金小小,翠羽玲珑装了。

一枝枕畔开时,罗帏翠幕垂低。恁地十分遮护,打窗早有蜂儿。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五、铁汉柔情

清平乐·春宵睡重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清词索笑

清词索笑,莫厌银杯小。应是天孙新与巧,剪恨裁愁句好。

有人梦断关河,小窗日饮亡何。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尽湘娥。


六、壮志未酬

清平乐·题上卢桥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又作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49 , Processed in 0.0622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