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亡秦必儒&儒家伪辞===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华胥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金哥→尤二姐吞金

卜银姐→尤三姐鸳鸯剑自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红楼梦中尤老娘尤二姐悔婚影射的明末真历史 (2016-09-25 10:06:39)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史话 南明 三藩之乱 杂谈        分类: 人文
第六十四回里贾蓉交代尤氏姐妹来历:“我二姨、三姨都不是我老爷养的,原是我老娘带了来的。听见说我老娘在那一家时,就把我二姨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后来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我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如今这十数年,两家音信不通。我老娘时常抱怨,要与他家退婚,我父亲也要将二姨转聘。只等有了好人家,不过令人找着张家,给他数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想张家穷极了的人,见了银子,有什么不依的。”

  尤老娘的前夫就是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的毛文龙。关于毛文龙我前面已经详细的写过了,就不再重复了。尤老娘影射的是投降后金最早的眀朝将领孔有德。“崇祯间有三叛臣,其首恶为孔有德”。尤二姐影射的是紧随其后投降后金的耿仲明和尚可喜。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都是毛文龙部属,被称为“山东三矿徒”,他们三人的叛变是毛文龙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造成的恶果之一。

  因耿仲明和尚可喜投降的是后金,而后来的吴三桂投降的是满清,故而另用“尤三姐”代表。因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吴三桂都是主动投降后金或满清的,与兵败被捉而后投降的尤氏洪承畴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书中尤氏和尤老娘三人并非血缘亲生的来历。


  关于与尤二订亲的“皇粮庄头张家”,第六十四回的回末又补充道:“却说张华之祖,原当皇粮庄头,后来死去。至张华父亲时,仍充此役,因与尤老娘前夫相好,所以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后来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那里还娶得起媳妇呢。尤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两家有十数年音信不通。今被贾府家人唤至,逼他与二姐退婚,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尤老娘与银十数两,两家退亲不提。”


  “皇粮庄头”乃是吃皇粮的头,吃皇粮的不就是官家么,官家的头不就是皇帝么!“华”即“中华”,张华原来是影射中华皇帝家!

  尤老娘的前夫是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的毛文龙,“与尤老娘前夫相好”的身为皇粮庄头的张华的父亲自然是指朱明的皇帝崇祯。毛文龙未被杀前崇祯与尤老娘前夫毛文龙相好,孔有德三人自然都是为朱明效力的,所以才会有张华与尤二姐的“指腹为婚”。

  可是毛文龙被冤杀,而朱明王朝又日见败落,即书中的“张华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尤老娘于是改嫁到尤家,即孔有德于崇祯六年叛变投降后金。从孔有德投降关外的后金的崇祯六年到朱明亡国满清入关孔有德三人随之重返中原的崇祯十七年,这离开华夏的十二年可不就是书中所写的“十数年音信不通”么?尤老娘退亲用银“十数两”,这也正是指从孔有德投降后金的崇祯六年到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相隔的这十数年!




  第六十八回又补充交代张华道:“(尤二姐)原来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成日在外嫖赌,不理生业,家私花尽,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父亲得了尤婆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


  张华才 “十九岁”,张华父亲是亡国的崇祯,张华就是其后的南明。南明从1644年五月弘光帝称帝开始到1662年四月永历帝父子被吴三桂杀害正是历时十九年,,古人算法:1644年虽8个月但算一年,1662年虽四个月也是一年,这就是张华才十九岁的缘故。

  “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 崇祯亡国,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失去了北京首都的南明可不就是被撵出了家么?“赌钱”又藏“斗金”之意,南明可不就是与后金满清缠斗么?南明意图复国,可是内部的激烈党争和错误的决策导致复国希望日渐渺茫,甚至投书期望遥远的罗马教廷能够天降神兵,这同赌徒赌钱希望以小博大的痴心妄想有何区别?可不就是赌钱厂存身前途无望么?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传记-元史·张德辉传
2019-12-11 06:40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

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

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戴之若神明。西川帅纽邻重取兵千余人,吏畏其威,莫敢申理,隶凤翔屯田者八百余人,屯罢,兵不归籍。会签防戍兵,河中浮梁故有守卒,不以充数。悉条奏之,帝可其请。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八十卒。

译文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年少时勤学,多次乡试中举。曾向御史台谋求一官半职,恰逢有强盗杀害算命先生的案件,官府追查案情线索,抓获了一个藏匿妇人的僧人,将他屈打成招。案件审理完毕,德辉怀疑这是桩冤案,后来果真捕获到了杀人的真正盗贼。

丁未年,世祖在王府召见德辉,问他:“有人说,辽因为信佛而亡,金因为好儒学而亡,是这样吗?”回答说:“辽朝的事臣未能详尽知晓,金朝末年亡国之事则是亲眼所见,宰臣中虽有一两个儒臣,而其余的都是世袭的武将,军国大事又不让儒臣参与。凭借儒臣的身份晋升为宰臣的,大略只占三十分之一。金国灭亡,自当有人承担罪责,儒臣有什么过错!”世祖认为他说的正确,又问德辉:“祖宗的法度俱在,然而有很多都不能付诸实践,应该怎么办呢?”德辉手指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金良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交给后人,永传后世。但应交给谨慎敦厚的人掌管,才能永为珍宝使用。否则不仅会被损坏,恐怕也有被偷去的危险。”世祖沉思了良久说道“:这正是我所不能忘怀的。”又问“:农家辛苦劳作,为何衣食不充足?”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的根本,衣食的来源。农民男耕女织,终年勤苦,却挑选其中最好的上交到官府,剩下下粗糙不好的来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

戊申年春,行祭奠孔子之礼。世祖问德辉“:为何要对孔子行祭奠礼?”回答说“:孔子是万代主宰天下者之师,所以历代君主都尊敬他。把他的庙宇修建得庄严肃穆,按时祭祀。崇敬与否,对于圣人来说无利也无害,只是从中看出君王崇儒重道的意图罢了。”世祖说:“自此之后,不废除祭祀孔子之礼。”

世祖即位,起用德辉,让他担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他刚到任上,便打击豪强,罢黜贪官污吏,平均赋税徭役。七八十岁的老人不远数百里来看望他,把德辉奉若神明。西川元帅纽邻又选取一千多士兵,守吏害怕他的威势,没人敢申诉反对,隶属凤翔县来屯田的士兵有八百余人,屯田完毕,士兵不能返回原籍;恰逢标识防戍兵,河中浮梁本来就有守卫的士卒,不应该让他们充数。张德辉全都分条上奏,皇帝答应他的请求。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德辉把他们都释放,恢复平民的身份。享年八十岁而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宗羲定律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所谓黄宗羲定律,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宗羲定律


性质
历史规律

目录
1定律介绍
2推论
3历史根源
折叠编辑本段定律介绍
​现代学者秦晖在他的论文《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中总结出的定律。

内容是: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层层剥削;不管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2003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湖北省人大代表讨论时说:"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 '黄宗羲定律'怪圈。"并郑重表示"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全国废除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

折叠编辑本段推论
在工业社会中,如果政府的征税权不受控制,税制每改革一次,企业的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

黄宗羲定律是描述农业社会农民税费负担的论述。

推论是描述工业社会企业税费负担的论述。

如,后有人将黄宗羲定律初步引入到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研究中 。该观点认为,由于中国大陆现行的财政体制是一种"压力单向传导机制",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可总结为:应以大规模综合性减免税费替代目前中国实行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面对不同的行业也要设计不同的税率并降低一般纳税人门槛,越能带动更多就业的行业税率就应越低、税种就应越少。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根源
折叠黄宗羲学说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称梨州先生,浙江余姚人。1644年,清兵入关后,黄宗羲积极参加抗清义军,失败后隐居,屡拒清朝廷征召。主要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黄宗羲
黄宗羲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意思是说,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语出他的论文《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折叠税改简介
附录:《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何谓积累莫返之害?三代之贡、助、彻,止税田土而已。魏晋有户、调之名,有田者出租赋,有户者出布帛,田之外复有户矣。

唐初立租、庸、调之法,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出谷,庸出绢,调出缯纩布麻,户之外复有丁矣。杨炎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相沿至宋,未尝减庸、调于租内,而复敛丁身钱米。

后世安之,谓两税,租也,丁身,庸、调也,岂知其为重出之赋乎?使庸、调之名不去,何至是耶!故杨炎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有明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盖十年而一值。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徵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杂役仍复纷然。其后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重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耶!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於后世者大矣。

万历间,旧饷五百万,其末年加新饷九百万,崇祯间又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倪元璐为户部,合三饷为一,是新饷、练饷又并入于两税也。至今日以为两税固然,岂知其所以亡天下者之在斯乎?使练饷、新饷之名不改,或者顾名而思义,未可知也。此又元璐不学无术之过也。嗟乎!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今欲定税,须反积累以前而为之制。援田于民,以什一为则;未授之田,以二十一为则。其户口则以为出兵养兵之赋,国用自无不足,又何事於暴税乎!

何谓所税非所出之害?古者任土作贡,虽诸侯而不忍强之以其地之所无,况於小民乎!故赋谷米,田之所自出也;赋布帛,丁之所自为也。其有纳钱者,后世随民所便,布一匹,直钱一千,输官听为九百。布直六百,输官听为五百,比之民间,反从降落。是钱之在赋,但与布帛通融而已。其田土之赋谷米,汉、唐以前未之有改也。及杨炎以户口之赋并归田土,于是布帛之折于钱者与谷米相乱,亦遂不知钱之非田赋矣。

宋隆兴二年,诏温、台、徽不通水路,其二税物帛,许依折法以银折输。盖当时银价低下,其许以折物帛者,亦随民所便也。然按熙宁税额,两税之赋银者六万一百三十七两而已,而又谷贱之时常平就籴,故虽赋银,亦不至於甚困。

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历代相仍不折之谷米,亦无不为银矣;不特谷米不听上纳,即欲以钱准银,亦有所不能矣。夫以钱为赋,陆赞尚曰"所供非所业,所业非所供",以为不可,而况以银为赋乎!天下之银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丰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为银,则仍不足以上供也,无乃使民岁岁皆凶年乎?天与民以丰年而上复夺之,是有天下者之以斯民为雔也。

然则圣王者而有天下,其必任土所宜,出百谷者赋百谷,出桑麻者赋布帛,以至杂物皆赋其所出,斯民庶不至困瘁尔!

何谓田土无等第之害?《周礼》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是九则定赋之外,先王又细为之等第也。今民间田士之价,悬殊不啻二十倍,而有司之征收,画以一则,至使不毛之地岁抱空租,亦有岁岁耕种,而所出之息不偿牛种。小民但知其为瘠土,向若如古法休一岁、二岁,未始非沃土矣。官府之催科不暇,虽欲易之,恶得而易之?何怪夫土力之日竭乎!吾见有百亩之田而不足当数十亩之用者,是不易之为害也。

今丈量天下田土,其上者依方田之法,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中者以四百八十步为一亩,下者以七百二十步为一亩,再酌之于三百六十步、六百步为亩,分之五等。

鱼鳞册字号,一号以一亩准之,不得赘以奇零,如数亩而同一区者不妨数号,一亩而分数区者不妨一号。使田土之等第,不在税额之重轻而在丈量之广狭,则不齐者从而齐矣。

是故田之中、下者,得更番而作,以收上田之利。加其力有余也而悉耕之,彼二亩三亩之入,与上田一亩较量多寡,亦无不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炎武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践和经验,强调以史为鉴,对明朝的灭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同时,他也提倡尊重自然、崇尚实践,反对空谈和虚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顾炎武

别称
顾继绅、顾绛(曾用名)、蒋山佣(化名)、亭林先生(尊称)


忠清、宁人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


出生日期
1613年7月15日

逝世日期
1682年2月15日

主要作品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

主要成就
开朴学风气;提出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思想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人物评价
4轶事典故
5后世纪念
6史籍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在《日知录》中回忆幼年学习情景时说:“自五六岁受经,七十而后缀。”在祖父的严格管教下,顾炎武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为以后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亡后,顾炎武参加了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斗争。斗争失败后,他开始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将抗清斗争中的经历和见闻记录下来,整理成《亭林诗文集》等著作。这些著作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以及他在明末清初历史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顾炎武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学研究:顾炎武注重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他通过对《左传》、《诗经》、《尚书》等典籍的研究,认为经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他的经学研究方法对后来的乾嘉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学研究:顾炎武在史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对明朝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撰写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此外,他还对古代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观点。

文学研究:顾炎武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他的诗歌、散文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散文则体现了他的学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哲学思想:顾炎武的哲学思想也非常丰富。他主张“实学”,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反对空谈和虚浮学风。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顾炎武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都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清代学者王夫之评价他:“亭林之为学,世之所谓博大精深也。”清代学者黄宗羲也评价他:“先生之学,实为一代巨儒。”这些评价都充分肯定了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3]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顾炎武的轶事典故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行万里路”。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他通过旅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各地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并将其记录下来,成为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他的这一事迹也被后人传颂为“行万里路”的佳话。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顾炎武这位伟大的学者,后人建立了亭林书院和亭林祠等建筑。亭林书院是顾炎武讲学的地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书院之一。亭林祠则是后人祭祀顾炎武的场所。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也反映了后人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和崇敬之情。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关于顾炎武的史籍记载主要有《清史稿》、《清史列传》、《碑传集》等。这些史籍对顾炎武的事迹、成就和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评价。《清史稿》是官方编撰的历史档案汇编,其中《儒林传》收录了顾炎武的事迹,《列传》中也记载了他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清史列传》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历史人物传记汇编,其中《亭林传》收录了顾炎武的传记。《碑传集》则是一部收录了许多名人碑文的文集,其中也有关于顾炎武的碑文收录其中。这些史籍记载不仅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位伟大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1.朱维铮 - 顾炎武传论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3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29 07:45

已关注
前面解密了姑苏封肃坑害女婿甄士隐的历史影射,这一集继续红楼掰谎第一炮,炮打改换明亡真相的翰林文魔的改文好手段。

吴梅村等人妄顾事实美化周奎,可是,周奎的金银财物被农民军搜缴出来,摆满了大街小巷,明明白白地曝光于北京民众眼前,这该怎么洗呢?

吴梅村等人何等聪明,自然有办法,洗不掉的就张冠李戴、栽赃他人,反正舆论是他们控制的、史书又是他们写的,颠倒黑白小菜一碟,只要他们够无耻就可以了。

于是乎,一面大力美化周奎,一面将周奎所有的丑事恶行都栽赃到田秀英的父亲田弘遇头上,吴梅村等人这般张冠李戴、换文改史的卑鄙行径,朱慈照骂他们是文魔一点都不差。

朱慈炤在慧绣璎珞一回中写明:改“绣”为“纹”、造谣慧娘田秀英的是“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指的是以吴梅村和杨士聪为代表的曾在翰林院任职的一干翰林官员,而这“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中的造谣领袖,则非崇祯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诗词名家吴梅村莫属,有关田秀英及其家人的谣言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吴梅村之口。

不过吴梅村狡猾得很,他口头造谣肆无忌惮,比如谈迁记录的谣言伪史就基本都是出自吴梅村之口,但他本人却很少写下来,因为怕人与他仔细对证,这就是吴梅村最喜欢通过诗词造谣的原因所在,因为诗词属于艺术创作,言语夸张笼统,不要求准确翔实,既能达到他含沙射影的诋毁目的,还让人无法跟他认真对证。

如吴梅村苦心创作出来的闻名天下的七言歌行《永和宫词》与《田家铁狮歌》,借着含糊诗句、靠着妙笔生花,成功地将无数谣言散布天下,他那词句朗朗上口的谣言之作《田家铁狮歌》,愣是将寒酸田弘遇府宣扬成了王公贵戚中的第一骄奢富贵家,真是天大的笑话!而以谈迁、张岱为代表的民间文人不过是拾其牙慧的附和者罢了。

周奎住的是崇祯皇帝送给他的原属于京城首富吴金薄的位于宫城近旁的海岱门内的超大规模的豪华府第,而田弘遇住的只是崇祯帝抄没的天启年间太监王体乾的位于铁狮子胡同里的稀松寻常的老旧宅子。

不要说同富丽奢华、更兼规模超大的周奎府邸相比了,就是京城中其他王公贵族们的高墙大宅也是个个碾压田家,因此不同于周奎豪宅的炙手可热,相形之下甚是寒碜的田家旧宅在明亡之后根本无人问津,可见田家宅子的条件有多差,竟然连从苦寒之地而来的、居住条件一向艰苦的满清旗人都对田宅万分嫌弃、避之不及。

顺治十二年七月辛亥日,北上京城的谈迁特地到田家旧宅一观,结果吃惊地发现“今门堙yīn”,见《北游录 纪邮下》,田府因为多年无人居住,竟连大门都已埋没于黄土野草之中了。

康熙年间,被满清新贵们大加嫌弃而废弃多年的田家旧宅,成为降清的明朝旧将张勇的临时宅邸号“铁狮道人”的富察敦崇在述其祖居大略的《增旧园记》中写道:“增旧园名天春园,在安定门街东铁狮子胡同,乃康熙间靖逆侯张勇之故宅也。当明季之世,宅为田贵妃母家。”
张勇死后,田家旧宅被儿子众多的康熙帝斥资改建为贝子府,赐给了自己的第九子胤禟,田宅样貌这才大为改观。

可在吴梅村等东林党人的鼓噪和宣传之下,天下人竟然都将受尽嫌弃的田家的寒酸旧宅视为奢华壮丽的豪宅之首,却不知道周奎的超大豪宅才是京城之中,除了紫禁城外的第一大豪宅,可见翰林文魔们造谣造得有多成功,全天下人都被他们欺瞒哄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胥境参见人事部睡梦“华胥梦”,宋代陆游《睡觉作》之一:“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赵翼《漫兴》诗之二:“眼前便是华胥境,何处还堪着俗氛。”华胥 : 传说是伏羲氏的母亲。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黄帝梦入华胥仙国。该国百姓听任自然,甚为自得。后遂用“华胥梦、梦华胥、华胥路、华胥境、华胥国、华胥事、华胥、梦华”等指梦境、仙境,或指无所管束的理想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9: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作二首 其一
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
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9: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作二首 其一
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
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9: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作二首 其二
陆游陆游〔宋代〕

邯郸梦事岂关身,未熟黄粱迹已陈。输与乌衣老铃下,日中睡觉一颦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02:26 , Processed in 0.0525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