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玉通灵&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2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播报
编辑
讨论8
上传视频
贯休诗作展开34个同名词条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行路难》是贯休创作的一组乐府诗,创作年代为唐代,出自于《全唐诗》。
作品名称行路难
出    处《全唐诗》
作    者贯休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乐府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2注释
3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其一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
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1)。
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
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2)。
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3)。
其二
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4)。
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绠银瓶濯纤玉。
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长是西家哭(5)。
休说遗编行者几,至竟终须合天理。
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
行路难,行路难,不在羊肠里(6)。
其三
九有茫茫共尧日,浪死虚生亦非一。
清净玄音竟不闻,花眼酒肠暗如漆(7)。
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
口谈羲轩与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8)。
行路难,行路难,日暮途远空悲叹(9)。
其四
君不见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
无情之物尚如此,为人不及还堪悲(10)。
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
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11)。
我闻忽如负芒刺,不独为君空叹息。
古人尺布犹可缝,浔阳义犬令人忆(12)。
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
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13)。
其五
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古往今来转青碧。
浅近轻浮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14)。
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
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15)。
注释
播报
编辑
(1)不会:不可能。不领会;不知道。当时:正当那个时候。昔时。当年。这里指混沌刚开之时。作:作成。开辟。天地:天和地(的时候)。刚有:刚刚才有。多般:多样。种种。般,种,类。愚与智:愚昧和智慧。到头:到头来。到了尽头。直到最后。还用:还得使用。真宰:又称真主,阿拉伯语安拉的汉文意译。真正唯一的主宰。即伊斯兰教所信仰的惟一的宇宙最高主宰。这里应指佛主。心:应指我佛的慈悲心。何如:怎比。怎么如同。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上下:指宇宙上下。皆:都,全。清气:清纯之大气。天空中清明之气。佛教清净之气。指宇宙只有佛心一样清净气体,没有混沌组成的星球和物体。劝人礼佛之意。
(2)大道:宏大的天道,伟大道义。指自然法则。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冥冥:高远渺茫貌。昏昧虚空貌。无知无觉中。不知:不知晓。不知道。处:去处,相处。那堪:哪里可以或可能。堪,可以,足以。忍受。顿得:顿时得到。羲和辔:日神羲和的銮辔缰绳。指太阳。羲和,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神。又称日母或日御。意为哪里可能马上成神呢。劝人不要迷信天神。义不义:正义还不能称其为正义的时候。兮xī:古代诗辞赋中的助词。相当于‘啊’。仁不仁:仁慈还不能称其为仁慈的时候。拟学:计划学习。拟,拟定。初定。打算。谋划。长生:长生不老。指学作仙人。
(3)负心:辜负心意。违心。 犹言忘恩负义。背弃情谊。为炉:作为炼丹炉。复:又,再。为火:作为炉中之火。不要违心信仰道家也。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缘木,攀援树木。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应且止:应当暂且停止。君不见:君子您看不见吗。烧金:焚烧金箔。炼石:烧炼丹石(的)。古帝王:古代帝王们。鬼火:指磷火,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白骨含磷,燃点低有光无焰,因质量较轻,当人走动或说话时所产生的空气流动会使磷火飘到身边。人称鬼火。荧荧:萤火虫一样。荧光闪烁貌。白杨:杨树的一种。古平民在坟地中种植毛白杨,帝王陵多种植松柏。均代指坟地。
(4)道傍:官道旁边的。废井:废弃的水井里。生:生长。出生。古木:古老的树木。本是:这里本来是。骄奢:骄横奢侈的。骄纵的品性行为。贵人:高贵之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后人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屋:房屋。屋宇。
(5)几度:几经。曾几何时。曾经几次。度,年度。度过。美人: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亦指相貌俊逸,才德出众的男子。品德美好的人,君王。照影来:为照映身影而来到这里。素绠:汲水桶上的白色绳索。绠,一节一节放和收的绳索。井绳。银瓶:银质的汲水瓶罐。常比喻男女情事。濯zhuó:洒水洗涤。纤玉:纤细的玉柱。喻美女之手。南唐李煜《菩萨蛮》之二“铜簧韵脃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云飞:云烟飞尽。雨散:雨水散尽。今:如今。今天。如此:却如若此等模样。绣闼tà:饰有刺绣的楼阁。装饰华丽的门闼。闼,小门。门楼上的小屋。雕甍méng:雕镂文采的殿亭屋脊。雕刻的屋脊。甍,屋脊。屋栋。作:变作。成为。荒谷:荒凉的山谷。沸渭:(当年能够)沸腾渭水的。多指水翻腾奔涌。也形容声音喧腾嘈杂。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君:君王,君子。莫夸:不要夸耀。不应:不应当。长是:长久地是(现在的)。西家:西厢人家的。客居他乡的人家。哭:哭泣。哭声。
(6)休说:不要说。休止言说。遗编行者:前人留下典籍中的行路人。放下书籍行路的人。遗编,遗留的编书。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散佚的典籍。释卷;放下书籍。行者,行路之人。几:几个。能有几个。至竟:犹究竟。直到最终。竟,末了,完毕。尽头。终须:最终必须。合天理:符合上天的道理。天理,自然法则。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犹言天道。败他成此:击败他人成就这人。亦yì:也。何功:(有)什么功劳或功绩。苏张: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张仪的并称。均善言辩。终作:最终作为或成为。多言:太多言语的。说的太多。鬼:鬼魂。死人。行路难:乐府杂曲之一。《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行路:行走在路途。走路。道路。难:艰难。艰苦。羊肠:羊的肠子。指羊肠小路。意为大道更难行也。
(7)九有:九州。《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茫茫:指广阔;深远;空旷。渺茫;模糊不清。共:共同。共享。尧日:帝尧时天下太平的日子。尧,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古称河东地区)人。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天舜日,原称颂帝王的盛德。后比喻天下太平。也喻帝王英明统治让国家呈现盛世。浪死虚生:虚生浪死。浪荡死去徒然生存。活得苟且偷安,死得也毫无价值。亦非一:也并非一人。清净:清明干净。清静,清明幽静。玄音:玄妙之音。道教指上天诸神玄奥美妙的声音。佛教指佛的声音,指佛教经义。竟不闻:竟然不听闻。花眼:逐色拈花的眼睛。酒肠:醉酒的肠道。代指酒量。沉醉于酒色也。暗如漆:昏暗如同黑漆颜料。
(8)或偶因:或者偶然因为。片言只字:片段的言语和个别的文字。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登第: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光二亲:光耀父母双亲。献可替否:进献可行者,更替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航要津:航行在重要的津口或渡口。担任要职也。口谈:嘴里谈论的是。羲轩:伏羲和轩辕氏(黄帝)。周孔:周公和孔子。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卓越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卓越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履行:实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不及:不如。不达及。屠沽人:屠沽儿。指以屠牲沽酒为业者。亦用为对出身微贱者的蔑称。
(9)日暮:白日暮晚。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途远:路途遥远。空悲叹:空自悲伤叹息。空,徒然,白白。
(10)道傍:官道旁边的。树有:树木有。寄生枝:寄生的枝条。寄生,寄托生存。依附他人而生活;亦指依附于他物而生长的生物。青青郁郁:郁郁青青。指香气馥郁,青葱繁茂貌。《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同:共同。荣衰:荣发和衰败。无情之物:无有情感的物品。尚如此:尚且如同这样。为人:做人。不及:不如。不达及。还堪悲:更加可以悲痛。还,更,依旧。堪,可以,足以。忍受。
(11)父归坟:父亲归入坟墓。兮xī: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未:还没有。未到。朝夕:一朝一夕,一天一夜。指短时间。日日夜夜。朝,早上。夕,傍晚。已分:已经分掉。争:争夺。田宅:田地和宅院。高堂:指房屋的正室厅堂;对父母的敬称。老母:年老的母亲。头似霜:头上好似白霜。心作:内心分裂作。数支:几个支流。泪常滴:眼泪经常滴洒。
(12)我闻:我闻听后。忽如:忽然如若。负:背负。负担。芒刺: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麦芒和针刺。不独:指不但,不仅。不禁。独,唯独,仅仅。为君:为了君子您。空:空自。徒然。白白地。叹息:哀叹喘息。尺布:一尺布,极言其少。犹:仍然。可缝:可以缝合。喻兄弟无隙也。浔阳义犬:指唐朝江西九江郡浔阳县“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的义犬群“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奇观。而不是《搜神记·卷二十》因救主人于山火而死的三国时襄阳纪南义犬。浔阳,江西九江郡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市浔阳区。令人忆:令人思忆。
(13)寄言:寄托于言语。犹寄语、带信。世上:人世上的。为人子:身为人子。作为人的儿子(的人)。孝义:行孝重义。团圆:一家人圆满地团聚在一起。亲属团聚多指夫妻久别相聚。莫:莫过于。不过。莫不是。全是。如此:这样。如同这样。若:如果。如若。遄chuán死:犹速死。遄,快,疾速。《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毛传“遄,速也。”更:更加。还。仍。何俟sì:等待什么。俟,等待。《诗·鄘风·相鼠》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14)山高海深:大山多高大海多深均无法测量。人不测:人就更加不能测量。不测,指难以意料,不可知;料想不到的事情。古往今来: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转:转动。旋转。青碧:指青苍的天体和碧绿的地球或海水。借指山水天树等。浅近:浅薄卑俗。浮浅和近视之人。轻浮:轻狂浮躁。轻佻浮夸的人。莫与交:不要与之交结。地卑:土地卑劣。质地卑贱。地位卑微。只解:只会了解。只会。只知道。生:生长。滋生。荆棘: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荆,无刺。棘,酸枣,有刺。比喻奸佞小人。喻艰险境地,纷乱,嫌隙等。
(15)谁道:谁说。谁说道。黄金:贵金属。最稀有、最珍贵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粪土:粪便和秽土。指被除掉的秽土,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张耳:秦末汉初人物,曾参加秦末起义,被项羽封为常山王。与陈馀为刎颈之交,在名利驱使下友谊出现裂痕,反目成仇。陈馀:一作陈余,魏国名士,性格高傲,与张耳为刎颈之交。因利益与张耳反目。被张耳联合项羽击败被杀。断消息:断绝消息。绝交。君自看:君子您自己观看。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于和安寺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众人皆知。有《禅月集》25卷存世,补遗1卷;《全唐诗》辑录其诗为12卷。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即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极高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1]
分享你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20: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文人多相轻:王安石与苏轼的恩怨人生
茂林之家 2018-04-12   |  1792阅读  |  1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自古文人多相轻:王安石与苏轼的恩怨人生



宋神宗元丰七年七月,公元1084年,有一种史料记载是七月七日,骄阳似火,四野蒸腾,长江从天际流至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苏东坡的官船终于顺江而来,靠近江宁码头。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湖北黄州“安置”四年,然后“蒙恩量移”河南汝州,在与其弟苏辙同游了一趟庐山之后,他特地绕道江宁,前来拜访已于八年前隐居钟山的退休宰相王安石。

严格地说,中国历史上粉丝最多的文人苏东坡,是经过“黄州四年”冶炼之后诞生的:之前他叫苏轼,字子瞻,他在黄州府衙的东方坡地开荒耕种,从而自号“东坡居士”;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在黄州写出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和《寒食帖》等代表作,从而奠定了自己伟大作家的文学史地位。

迫于朝廷政治压力把苏轼贬到黄州的宋神宗,也曾废寝忘食阅读苏东坡的“黄州诗文”,身边人把苏东坡比成李白,作为苏东坡超级文学粉丝的宋神宗却说:李白有东坡之“才”,却无东坡之“识”。

此时的江宁知府王胜之,也是苏东坡忠实的文学粉丝。

贬谪黄州之前几年,苏轼在杭州当副市长,写有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当然非常漂亮,据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考证,苏轼也颇为自负;然而,你不觉得此诗有些过于浓丽,甚至还有那么一缕文人的轻佻?

等到“黄州四年”苏轼成为苏东坡后,与其弟游览庐山,同样是写风景,《题西林壁》的风概却大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三十岁的时候,在《登飞来峰》中也写过与《题西林壁》异曲同工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苏东坡来江宁这年,王安石六十四岁,还有两年就去世了,也已经建立起自己作为历史伟人的功业。

“王安石变法”震古铄今。

在完成“天下己任”之后,王安石毅然“裸退”隐居钟山,以一生清白向历史证明了一位政治领袖的完美品格。王安石的“终身政敌”司马光也承认其“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南宋大儒陆九渊曾经赞叹王安石“洁白之操、寒如冰霜”;近代政论大师梁启超,更是在其《王安石传》中,把王安石推崇为我国“三代之下”唯一完人。

我们民族的两位巅峰伟人,终于在江宁相会了。

王安石穿一身与钟山农民没有多大区别的衣服,骑着一头毛驴到江边迎接苏东坡。

来不及冠带的苏东坡慌忙出船长揖而礼:“轼敢以野服拜见大丞相!”

王安石则拱手而笑:“礼岂是为我辈设?!”

这一对原来的“政敌”旋即超越政治藩篱,还原成潇洒飘逸、风流千古的“唐宋八大家”——我们民族的精神姿态与风流人品,就这样体现在两位优秀儿子身上。



四十二年前,二十二岁的王安石从江宁出发到汴京参加科举考试,自此走上从政道路。

王安石十六岁时随父进京述职认识了曾巩,曾巩把王安石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得到欧阳修的高度评价:“翰林岁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然而,王安石十八岁时其父突然病逝于江宁通判任上,王安石在为父守孝期间,决定放弃恃才傲物的文人生活,据其《忆昨诗》记载,他决心以两位古代圣贤“契”和“稷”为榜样,承担自己的“天下己任”。

王安石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高中进士。

其实应该是状元。

据邓广铭先生引用过的史料王銍《默记》记载:当主考官把前十名的考卷呈送皇上批阅时,是已经排好名次的——王安石第一、王珪第二、韩绛第三、杨寘第四,只是王安石的赋中有“孺子其朋”四字,也许触碰到了宋仁宗忌讳“朋党”的神经,宋仁宗很不高兴,采用汉武帝“后来居上”的政治手法,把王安石与杨寘互换,于是杨寘成了那一届的状元,王安石只得屈居第四名。

王安石的第一个公务员职务是“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公事”。

王安石一头扎进帝国的基层政权部门,一边积累基层政治经验,一边撰写《淮南杂记》,奠定自己日后改革的思想基础。

第二年,范仲淹和韩琦、富弼等人领导推行“庆历新政”,然而,仅仅一年多便宣告流产失败,韩琦也被贬到扬州,成为王安石的顶头上司。


王安石仍然“每读书达旦”,常常坐着打个盹就上班去了,有时连脸都不洗,加之不爱修边幅,其形象可想而知。韩琦以为王安石沉迷歌楼酒肆夜生活,便提醒他得努力读书,正值青春年少不能自暴自弃。

面对上司的误解,王安石居然能不置一辩,依然潜心撰写自己的《淮南杂记》。

按照北宋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进士及第,排名又靠前,在地方干满一任之后,便可以申请回朝廷担任馆阁之职,经常在皇帝身边出头露脸,提拔的机会自然更多。但是,王安石对自己的从政道路有着明确的自我设计:先当几任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学”;所以,扬州三年任满之后,他选择知鄞县,当一个亲民的县委书记。

王安石在鄞县的政绩《宋史》有明文记载:“起坡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其中“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便是后来“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雏形:相当于官办“小额贷款银行”,在农民青黄不接之际,以农民田里的青苗作抵押“贷谷与民”,待丰收之后再还本付息;当时民间的高利贷利息是100%至300%,而王安石只收20%至30%,仅用于借贷工作的损耗与运转——二十世纪孟加拉人尤努斯办了一个类似的“穷人银行”,为此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在十六年的地方官经历中,王安石积累起极大的官声人望。他不仅深受老百姓爱戴,在士大夫中也被视为奇才,用司马光当时的话来说就是:“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令致,生民咸被其泽。”



和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一样,只不过晚了十六年,苏轼从四川眉山来到汴京,以全国第二名高中进士,风头比王安石更劲。

苏轼本来也应该是状元。

苏轼的“高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在汴京一鸣惊人,由于主考官欧阳修怕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便把它压为第二名。这篇文章中的典故“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饱学如欧阳修也不知道出处,事后才从作者口中知道是杜撰的。这篇“高考作文”至今仍雄居于《古文观止》。

苏轼的第一个国家公务员职位是陕西凤翔签判。

由《宋史·苏轼传》可知,苏轼童年曾与其母有一段关于东汉政治英雄范滂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到,苏轼从小就有一种基于正义的政治激情,从他在凤翔所作《喜雨亭记》来看,也有一种心系百姓的民间精神。但是,如果说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的话,苏轼终其一生最多也就是一位政治爱好者。

据史料记载,深知其夫的妻子王弗,就是《江城子》中那个“小轩窗、正梳妆”的王弗,对初到陕西为官的苏轼颇不放心,一直跟着来到凤翔。夫妻二人达成协议:凡是苏轼结交的朋友,都需要经过其妻验证通过。为了给足丈夫面子,每有新朋友来家,王弗都只是躲在内室中观察,待朋友走后,王弗才告诉丈夫,谁可以深交,谁应当保持距离、适可而止。

就这样,苏轼仍然与凤翔一把手陈希亮搞得别扭丛生。

陈太守是军人出身,他当年在长沙为官的时候,也曾经一口气搜捕过七十多名欺压百姓的地痞流氓。此时陈太守年事已高,与苏轼这样的风流才子相处,计较的就是一分尊重;然而,风流才子容易摆谱,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一系列戏剧性矛盾。闹得最厉害的时候,甚至连皇帝都惊动了——多年之后,苏东坡为陈太守作传,曾表达过惭愧:“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色,已而悔之。”

与王安石不同,苏轼在凤翔任满之后,按北宋不成文规定回到了朝廷。此时王安石在扬州的顶头上司韩琦已是当朝宰相,宋英宗知道苏轼文笔漂亮,想破格提拔他为翰林学士撰写皇帝诏书,韩琦认为人才应该一步一步历练,官场应该讲究秩序和规矩,最后苏轼只判登闻鼓院,但苏轼认为韩琦是“爱人以德”。



通过在基层充分历练和积累后,王安石三十六岁从地方回到朝廷,担任掌管全国财政和漕运的三司度支判官。

王安石正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纲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也称“万言书”。王安石吸取范仲淹以“吏治改革”为切入口的教训,换成以“经济改革”为切入口。

此时北宋立国已近百年,国势陷入“积贫积弱”困局。

以其中著名的“冗兵”和“冗官”问题为例:宋太祖开宝年间的军队总人数是37万,由于宋太祖立下“募兵制”政策,到宋太宗至道年间,军队总人数已达66万,宋仁宗庆历年间是125万,宋神宗登基前是140万,是宋太祖时期的3.78倍——随着军队与官员人数的成倍膨胀,北宋的财政收入几乎全部被“吃”光,甚至出现“赤字”。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到宋英宗治平二年,也就是宋神宗上台前两年,国家财政亏空已达1570万缗。

宋仁宗在启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时就已看到改革的迫切性。

然而,等到王安石提出政治改革纲领时,与“庆历新政”失败已经相去十七年,宋仁宗已是老迈年高,心灰意冷,当年追随范仲淹的韩琦和富弼,此时虽然都是宰相,但也早已失去了改革的锐气:他们这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对王安石的政治改革纲领采取了“留中不发”的冷处理。

王安石只有等待机会。

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英宗从身体到精神都不够健康。此时正值王安石母亲仙逝,王安石也就辞官回到江宁,一边为母亲守孝,一边为那些从全国追随而来的政治粉丝讲学,为日后的改革事业培养人才。

直到二十岁的宋神宗登基,四十八岁的王安石才等来机会。

宋神宗还在颍邸的时候,就已经是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粉丝。当时颍王的秘书兼老师韩维,讲课每讲到颍王拍手称快处,都会坦率地指出: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观点——终于,颍王被王安石的改革愿景震动了。

宋神宗继位后马上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并以“越次入对”的殊礼,邀请王安石到汴京共商国是,最后以“师臣”礼遇入阁拜相,推出了震古铄今的“王安石变法”。



苏轼从陕西凤翔回到朝廷那年,其妻王弗病逝,第二年,其父苏洵又去世;等他扶送父亲和妻子灵柩回四川眉山安葬,并为其父守孝三年之后,回到朝廷已是熙宁二年,王安石领导的变法运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中国的发展将提前进入快车道。

史料记载王安石“目光如电”,他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才,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和“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的经济思想,已经接近现代经济学原理,然而,历史的悲剧在于,当时几乎所有上层士大夫都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变法派领袖王安石与反对派领袖司马光都是意志坚定、毫不妥协的政治家,仅从中学课本上的《答司马谏议书》我们也可以看到,王安石与司马光是如何地针锋相对。


反对派给王安石扣了三顶“政治帽子”: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在儒学传统中是非常大逆不道的;然而,王安石却针锋相对地认领了这三顶“政治帽子”,以坚如磐石的“三不足”精神推行对帝国的改革。

林语堂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到位:苏东坡是政治上永远的反对派。用苏东坡的“红颜知己”王朝云的话来说,他是“满肚子不合时宜”。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二月全面推行变法,苏轼于同年五月就作《议学校贡举状》进行反对;熙宁四年二月,又作洋洋万言的《上神宗皇帝书》,主张“结人心、厚风俗、存纲纪”。苏轼的正面主张属于老生常谈,但其总结历史、分析时事却纵横捭阖、雄辩滔滔。——钱穆先生就指出过这一点:苏东坡的建设性意见几无可取,但他的批判性语言却才华横溢,非常富有感染力。

宋神宗的改革决心都几为苏轼的笔头所动摇。

然而,此时王安石仍能忍耐苏轼。

支持改革的御史谢景温曾风闻举报苏轼葬父途中贩运国家专营商品,按照人治社会的潜规则,王安石想趁此拿下反对派急先锋也在政治情理中,司马光也对王安石搞过几次“政治小动作”,然而在查无实据之后,王安石却没有动苏轼一根汗毛。

直到苏轼做主考官,出题影射王安石利用宋神宗的信任独断朝纲,越过了政治争论,属于离间君臣的“政治阴招”了,王安石才下决心把这面反变法旗帜罢出朝廷。


熙宁四年四月苏轼是开封府推官,被贬为杭州通判,相当于副市长,在行政上是平级的。此后,在王安石执政期间,熙宁七年苏轼还升任密州知州,熙宁九年又迁徐州知州。

从在密州所写《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来看,这个时期,苏轼仍然充满政治激情。



到熙宁九年,王安石前后八年两度为相,他以其政治家的智慧和毅力,挺立在朝廷惊涛骇浪的风口浪间,顽强推行自己富国强兵的宏伟改革,直到耗尽最后一滴心血,才激流勇退,归隐钟山。

钟山白塘已属江宁的荒郊野外,漫坡的乱石、野草和流水,只有几户星零的人家。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时就看中了这片土地,他托朋友代购以作退身之用。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手扶爱子的灵柩,与老妻吴氏一起退隐到钟山白塘。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所写的愿望终于实现,他与明月一起回到了钟山。

他像当年设计北宋帝国一样设计自己的园林:几间与山野农舍相似的房屋十分简陋,据《续建康志》记载,也就“仅蔽风雨”而已,而且开放得连一道围墙都没有,有人出于安全考虑,劝他还是筑一道围墙,王安石没有采纳;王安石以“唐宋八大家”的书生情怀,把园林修建得充满“寻山问水”的文人之美——他担土为丘,凿地为池,还种植了三百多株能够迅速成林的楝树,中间杂以山桃溪杏……多年积水为患的卑下之地,王安石因势利导引水为渠,使之与江宁河相通,他每去江宁,便可雇乘民间小船泛水而至。

从白塘到江宁东城,与从白塘到钟山距离相等,都是七里,所以王安石把自己的园林称为“半山园”。

王安石辞相退隐时,宋神宗为了使他晚年能过一份富贵日子,让他以“使相”之名兼任江宁知府,然而,王安石在“半山园”安顿下来之后,马上就辞去了“使相”之名与江宁知府,完全“裸退”下来。

辞别京城时,宋神宗曾经送给王安石一匹好马充当脚力,回江宁后,王安石又买了一头驴。王安石游山玩水总是或骑马或骑驴,从不坐轿;有人向他建议,年纪大了应该坐轿,骑马骑驴不安全,王安石却说坐轿子是拿人当牲口,不习惯。元丰初年,王安石的马不幸死了,他便专门骑驴,还雇了一位老兵给他牵驴。

在钟山四野,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长者,穿着普通的衣服,骑在一头黑驴上,旁边跟着一位迟钝的牵驴汉子。有一次,《清虚杂著》作者王定国恰巧碰见王安石骑驴而出,便上前问他准备去哪里,王安石回答:“如果牵驴的老兵在前,就随老兵牵到哪里算哪里,如果牵驴的老兵在后,那么就由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另外的情形是:王安石想走则走,想停则停,或者坐卧于松石之上,或者到山间农家访问,或者去南边的定林寺读书写作。王安石的口袋里经常带着书,他或者在驴背上背诵,或者在驴背下浏览。他口袋里还装着十多个烧饼,如果走饿了,便找个地方坐下来,王安石吃烧饼,然后老兵吃烧饼,再然后是驴吃烧饼。

有一年盛夏,王安石在钟山骑着黑驴漫游,提刑李茂直前往山中候见,正好与王安石在山野小路上相遇。王安石从驴背上下来,与李茂直在路边坐着聊了很久。李茂直命手下人张伞遮阳,夕阳西下时,见有阳光漏在王安石身上,李茂直又命手下人“移伞就相公”,王安石却笑着摆手:“不必移伞,他日我若转世做牛,还需一缕阳光伴我耕田呢。”



就在王安石辞相归隐的第四年,也就是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这位永远的政治反对派又在《湖州谢上表》中给自己找来政治麻烦。

苏轼在自己的诗文中对朝廷政治一直不断评论。他在杭州当通判时,后来被李约瑟誉为中国最伟大科学家的沈括,作为钦差大臣到杭州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就曾在“与轼论旧”中抄走许多苏轼诗文,回朝后又把他认为有“政治问题”的诗文笺注呈报宋神宗。

这次在《湖州谢上表》中,苏轼又习惯性地发了几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这里的“新进”和“生事”两词是有明确政治背景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曾给王安石写过三封信,指责王安石变法是“生事”;苏东坡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又把朝廷提拔的年轻变法官员称为“新进”。此时苏轼已继欧阳修成为文坛领袖,他的《湖州谢上表》按惯例在朝廷邸报上发表后,那些正在朝廷上“生事”的“新进”们顿时成为天下士大夫的笑柄。

于是,李定、舒亶、何正臣等变法派“新进”官员轮番上表弹劾苏轼,给他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等政治帽子。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宋神宗不得不派人把苏轼从湖州抓进御史台监狱。因汉代御史台官署内曾遍植柏树,树上常有数百只乌鸦筑巢,所以后人便把御史台称为“乌台”,苏轼此案也因之被称为“乌台诗案”。

李定等“新进”还鼓动和挟持时任宰相王珪,全力以赴地想置苏轼于死地。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曾经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是被从湖州逮捕进京,在太湖上差点自杀;一次是在监狱中,与儿子苏迈约定送饭暗号,如果送鱼便是死刑信号,结果苏迈因银钱用完出京筹措,托朋友为苏轼送饭,不知暗号的朋友送了一盘熏鱼,害得苏轼给其弟留下两首诀别诗。

在整个“乌台诗案”过程中,苏轼所属反对派政治大佬司马光等人都鸦雀无声。据史料记载,只有三人挺身而出救苏轼,一位是其弟苏辙,愿把自己的官职捐出来为兄赎罪,另外两位却都是苏轼的政敌:一位是他一生的“冤家朋友”章惇,另一位便是王安石。

王安石虽然退隐了,但宋神宗给了他特殊奏事权,王安石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一特权,包括他的亲兄弟王安礼遭遇政治困厄,他也不曾向宋神宗言说半句。虽然李定和舒亶都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改革派官员,但王安石非常反感这种“因言获罪”的政治斗争手法。苏轼虽然恃才自傲,但操守严明,光明磊落,是个君子。“岂有盛世杀才士乎?”据史料和宋人笔记记载,“乌台诗案,上以公疏入方决”。

于是,宋神宗按照政治形势和惯例,把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黄州四年”后,苏东坡来到江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王安石和苏东坡相聚江宁时,他们的生命都已流过“政治三峡”,显示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所感受到的那种自由壮阔的气象与境界。

王安石和苏东坡在钟山游山玩水、谈诗论佛将近一月。

他们都出入自如,进退美丽,其精神姿态与风流人品,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辉煌高度——两位伟人在钟山相处的日子,应该说代表了西哲海德格尔所向往的那种“诗意的栖居”。

苏东坡还在黄州时,王安石就通过江宁知府王胜之关注其诗文写作,每有佳作传来,王安石都欣喜不已;苏东坡游览钟山所写“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也受到王安石“和诗”称道。“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正如诗句透露,王安石在文学上也非常自信,文学史也证明了其文入“唐宋八大家”,诗开江西派先河,然而,他却能以祖国山河一样的胸襟赞美苏东坡的文学才华,称“更不知几百年方能出此一个”。

王安石的“半山园”以北不远处,有一个土骨堆,相传是东晋谢安的故宅遗址,一直被人称作“谢公墩”。王安石经常在土骨堆上流连忘返,摩挲生满苍苔和野草的“谢公墩”。当王安石带苏东坡游览“谢公墩”时,他们一定会想象着七百多年前谢安与王羲之在此登临远眺、极目长江的情景。——此时他们也可能想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历经无数政治惊涛骇浪的王安石,深知苏东坡的性格不适宜官场,他以肺腑之言劝苏东坡求田问舍,远离政治。苏东坡在黄州时就曾产生过归隐念头,在致王安石书信和致自己好友《滕达道书》中,苏东坡都谈起过曾想买田江宁,相伴荆公终老钟山之下;最后未能如愿,苏东坡又想过江在仪征置业,与荆公互相扁舟往来。

离开江宁四个月后,苏东坡又作《次荆公韵四绝》,其三如下——

骑驴渺渺入荒坡,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这是苏东坡历经仕途坎坷之后对王安石所说的由衷之言。这次钟山相会,正值王安石大病方愈,所以,四十八岁的苏东坡,在诗中真诚流露出对六十四岁的王安石这位孤独和老病前辈的同情与感伤。

应该正是钟山相会,苏东坡才对王安石有了完整的理解,从而成为王安石的精神知音。

这次钟山相会之后不到两年,三十六岁的宋神宗英年早逝,十岁太子继位,反对变法的宣仁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元祐”,起用司马光为相尽废王安石新法。然而,当废到“免役法”时,已回朝廷任中书舍人的苏东坡表示坚决反对,他对王安石变法有了新的认识,只是司马光一意孤行,气得苏东坡回到家中直骂“司马牛、司马牛”。

朝廷政局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政治生态全面恶化,“元祐党人”把朝廷上的“元丰党人”全面贬谪下去,而且包括重启远谪“瘴厉之地”岭南。然而,王安石去世后,苏东坡替小皇帝宋哲宗撰写《王安石赠太傅》“制词”,除去可以理解的原因回避具体政治评价外,按宋史权威邓广铭先生的说法,苏东坡这篇“制词”,至今仍是历史上最能理解王安石思接千载、智冠古今的宏大精神境界的文章——

朕式观古初,灼见天命: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纬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具官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进退之美,雍容可观。

九百多年后的一个冬日,我在家检索史料,仍然感动这次“王苏相会”的伟大意义。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幽默:《宋史·苏轼传》对此一笔带过,后世儒家因不赞成王安石变法而熟视无睹,加之通俗大师冯梦龙、蔡东藩等扭曲王安石形象,直至现代仍有林语堂先生这种超级“苏粉”,在他那部妙趣横生的《苏东坡传》中,公然“替苏东坡不喜欢王安石”——两位伟人播下的本是“龙种”,他们的后人何以要收获“跳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08: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唐代诗人太冷门,写了一首梅花诗却流传千古,三四句最有名
历史的旋律
2024-11-04 10:55
河南
冬天,正是梅花盛开的时节。许多诗人都写下咏梅的绝唱,

如王安石的《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十分经典: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其实,在唐代,有一首咏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之手,这首诗即使在王安石和陆游的诗作面前,也毫不逊色,这首诗就是唐代诗僧齐己的《早梅》。


《早梅》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诗人齐己是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诗风古雅,格调清和,为唐末著名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

这首《早梅》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某年冬季,大雪过后,齐己清晨出门,只见大雪封村,前方几枝报春腊梅的淡雅芳香引来鸟儿绕其欢歌不绝,此情此景,令齐己大为感动,回到寺庙后,写下这首《早梅》。


这首诗突出一个“早”字。且看齐己是怎么写的。

冬日时节,许多树木都冻得快要折断了,独有梅树汲取地下的暖气,绽放了生机。皑皑地白雪遍布整个村野,昨天晚上,有一枝梅花开放了。

微风吹来,幽香扑鼻。飞鸟也来欣赏着这一株素净的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一

定要

先开到望春台来,艳压群芳。


这首诗,初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细细读来,却能看到作者的用心。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梅花耐寒,诗人以万木与梅树作比。在万物凋零的环境中,梅花依然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孤”、“独”二字更衬托了梅在严寒风雪中与众不同的特性。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这一句是数百年来被传诵的佳句。用字平淡无奇,却耐人咀嚼回味。一个“深”字,透出天寒地冻的时节,透出环境的严寒与恶劣。

“昨夜”则体现了速度。一枝梅花,在一个晚上,就忽然开放了,让人惊喜。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这一句写梅花的芳香和风韵。“递”字生动表现了梅花内蕴清幽,发出醉人的香气。

诗人写梅花的风韵,用反衬的手法。梅花素朴淡雅,一群鸟儿也被梅花的风姿吸引,围着梅花嬉笑。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应律”,与岁时节令相符。诗人畅想着,如果明年,梅花应时节而开,一定要开到望春台来。

这也暗含诗人希望梅花能被更多人看见,比喻希望自己的才华也能被更多人赏识的愿望。


这首《早梅》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成为咏梅名作,就在于他所营造的高妙意境和遣词造句的字斟句酌,使其历经千百年,沉香依旧。

诗人多用一个字,就表达出丰富的含义,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在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千古传诵。

关于这句诗,《唐才子传》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诗人郑谷,诗的原二联是“前村深雪里,昨夜

数枝

开”,郑谷读后,说

‘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一枝”更能表现标题中的“早”字。


对于这首《早梅》诗,历代名家,也是赞赏不绝。

《瀛奎律髓》:

寻常只将前四句作绝读。其实二十字绝妙,五六亦幽致。

《唐诗笺注》:

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

在此诗中,许多字都是十分有深意的,相信诗人一定斟酌了很久了,才能出来这样一首佳作。写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写一首好诗。

我们现在读一首名作,学一句经典名句,觉得是那么容易,但是,我们不知道,诗人为此,付出了多少。谢谢那些诗人,谢谢他们为我们留下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最经典的梅花诗寒梅最堪恨的下一句梅花绝句的作者是谁诗人郑谷最有名的诗齐己最著名的诗唐代诗人写梅花的诗
评论 3
发表神评妙论
发表
林黛玉
好诗自然流传,三四句尤为妙绝,真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05 11:39
黑龙江
回复
1
菱菱讨厌跑步
冷门诗人写的梅花诗竟能流传千古,真是才华横溢!看看棋局,学学古人的智慧,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11-05 17:28
江苏
回复

墨飞讨厌蛋黄
好诗不怕晚,冷门诗人也有发光的一天。用心创作,时间会见证一切,让我们一起欣赏和传承这些瑰宝吧!
11-04 11:12
宁夏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08: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题金山画像 (北宋)苏轼
2017-06-16 23:12
心似已灰之木,【{朱慈炤//木居士灰侍者}】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修竹翻译

心像成了灰的槁木,

身像没羁绊的小舟。

问我一生功业在哪?

就在黄州惠州儋州。

修竹赏析

《红楼梦》里,曹雪芹评价李纨心如槁木,这首诗里,苏轼评价自己心如槁木。

但此槁木,非彼槁木。

苏轼卒于1101年八月,享年七十四岁,而这首诗作于1101年三月。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那个年代,苏轼已经是风烛残年,他清楚自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首诗,也可以说是苏轼给自己的一生下了定论。

前两句,是苏轼当时状态的真实写照。

苏轼年轻时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宋哲宗即位后又被起用,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病逝。

这段生平看似复杂,其实概括起来,不外乎三个阶段。

少年得志。

新党掌权时,苏轼反对变法。

新党倒台后,苏轼反对尽废新法。

苏轼是个才子,也好像有点傻,是个“轴”人,轴的人,都坚守自己的底线。

所以苏轼不容于新旧两党,一生处在不断被贬的漂泊流离中。

可以说,当他被贬惠州的时候,对于北归,对于政治,已经基本心灰意冷了,所以才会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句子,来宽慰自己。

所以,说自己心如槁木,也是贴切的。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如果只有前两句,这首诗也不会成为如此的名篇。

苏轼就是能在悲怆中翻出豪情,找到旷达。在别人看来,是苏轼一生痛处的贬谪所在,却是苏轼暮年回首往事时,最骄傲的功业。这略带自嘲的自我解脱,铸成了苏轼文学上的功业。

人们对于苦难,通常会有独特的感情,学生军训的时候,往往对训练感到厌烦,而每当回忆的时候,又都把这当做人生的财富。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所担心的,是我配不上我所经受的苦难。

没错,正是颠沛流离的苦难本身,成就了苏东坡。

记得我们以前讲过刘禹锡的诗,刘禹锡被贬,后回到京城,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被贬,若干年后又回京城,刘禹锡并没有学乖,而是写下“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其实中国文人的风骨都是相似的,有自己的操守,不为外界所改变。

修竹链接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中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你可能喜欢以下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7: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阵子
- 360国学
《破阵子·春景》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收起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宋·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收起
《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宋·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收起
《破阵子·湖上西风斜日》宋·晏殊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收起
《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宋·晏殊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收起
《破阵子》宋·晏殊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7: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作者: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碰头,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王建《宫词》 ,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⑨双脸:指脸颊。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20e68621f077.aspx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392篇诗文 ► 300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圆梦第一回禅关花证三生果幻境珠还再世缘
liuhuirong 2022-04-01   |  26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话说贾政自葬母北还,虽升任京堂,无如家中总入不敷出。

不上一年,贾赦旧病复发身故。贾琏夫妇坐草百日,不便管帐,就命宝钗协理;宝钗以节省为名,府中人逐渐散去。宝玉房中丫头--他因宝玉迁怒他人--除袭人已嫁琪官外,碧痕因那年兰汤午战,水入子宫,不久得了水臌症,就不在了;所余麝月,宝钗将他配了钱启;秋纹配了锄药;春燕,他妈乞恩放了出去,已嫁了家。只有五儿誓不嫁人,情愿出去在母家守着,无如柳嫂子小厨房已撤,毫无出息,想回南另图,告假准后,便到各处辞行。因到惜春那里,惜春见了,就命紫鹃拿脚踏与他坐下。五儿正要坐时,忽报芳师父来了。五儿本与芳官最好,便道:“你来得正好,我们要回南去了。”遂将原故说出。芳官听了,沉吟半晌,道:“你们要去,可略停数日么?我早要回家葬亲,无伴迟迟,难得婶子、妹妹要去,同行可不好么?”

五儿道:“如此更好!你可赶紧收拾,我们路上更不寂寞。”

遂定了一个吉日。芳官回去收拾完了,便到荣府中同柳氏母女启行。仲春天气,日暖风和,一路无话。

一日,过了露筋庙,芳官要进六闸子仙女庙那里去寻哥子,另雇了一只里河船,与柳家作别而行。那知到了原处,村落荒凉,人家非旧,芳官无从访问;天又将晚,正在徬徨,有人说道:“离这里三四里地有一女庵,你也是女菩萨,何不且往那里一宿,再细细访问?”芳官谢了那人,就把船放到庵前,将船钱付讫,携了行李上岸。

只见一林修竹,半顷荒蒲,极其闲静。忙去叩门,走出一佛婆来,问明缘故,便道:“这事要问庵主。”去了一会,出来招手道:“庵主说请。”芳官随着进去。转了两弯,将入云房,不禁大叫道:“了不得!你不是妙公么?”妙玉道:“芳妹,你别怕,我在此已久了。你且住下再说。”一面叫人将行李搬进,一面备斋。芳官无可如何,只得坐下,便问:“师父,何故在此?”妙玉道:“我尸解后才知宝、黛之事。本因情痴罚作怨偶,后来上帝却怜夫义妇贞;且深恶宝钗、袭人一干人阴险异常,另有一番报应;兼因荣国府运当中兴,上帝已命林姑娘还魂,与宝二爷完聚,还要大做事业。但我已尸解成仙,不必露相,等你来交代与你。你住一两日,我指引你到他祠堂里去。你同来的人已先在那里,正好办事。”芳官听他说来如此有端有委,便住下了。


过了数日,妙玉又付他一粒定魂丹、一钱人参、四两燕窝,叫一只本地小船,送芳官到林氏祠堂去。摇了数里,已到门首。

只见五儿先在那里,彼此大惊问故?芳官将上项事告诉一遍。

五儿道:“这里看祠的王元是我姨表姊丈,因他母亲王妈妈没了,故表姊将我杨家姨母一家接了来。我们到那里知道了,故赶来的。”遂同进去,见了柳氏姊妹杨家的,就留芳官暂住,以验妙玉之言。

那芳官次晚同五儿先到黛玉坟上,只见前有一洞,中有几个大白老鼠探头探脑,见人便进去了,彼此诧异。次晚老鼠更多了,五儿令王元先向营房借一帐篷支起。到十五子时,只留王元一人在家,大家都到坟上,见一大堆白老鼠将坟围满,见人来四散走了。

忙上去看时,坟土已全爬开,并棺盖亦已撬松。五儿、芳官遂将棺盖轻轻揭起,只见黛玉已鼻端有息,眼角微开,众人未敢惊动,只听得“咳”了一声,喉中吐出一浅红色圆珠,便开口道:“这是什么所块?快扶我起来!”柳五嫂究有些担当,忙把预备的剪子将外绵剪断,连衾抱在藤榻上。抬到祠中,权在芳官床上卧下,即将定魂丹送入口中,用参汤灌下。黛玉面色渐渐红润起来,叫一声:“五儿妹妹,这究是那里?”五儿道:“姑娘新愈,且慢慢说。”黛玉道:“我很饿,有稀饭么?”

芳官道:“有。”忙将燕窝粥送上,黛玉喝了一半盏,收去。

重问道:“我刚才梦中,见我们姑太太将我一推,道:'老太太等你家去,快去罢!’我就醒了。紫鹃在那里?”五儿和芳官打谅无妨,两个遂将前事一一说明。

黛玉听了又问,问了又说,不觉已是辰牌时候,柳嫂子也进房来了。原来柳嫂子扶进房后,即到坟上收拾。棺内除衣饰外,余俱珠子,多是前世先后泪珠所化,大小不等,共有八斗有余。因一齐搬进房中,仍将坟上掩好,然后再来看黛玉。今见黛玉精神已复,不禁彼此大喜。芳官便说:“妙师说过,姑娘还魂后就到他那里说声。”黛玉亦是感激,道:“既如此,吃了饭去。我歇息一日,明日再去罢!”芳官答应了。


午后到庵,见了妙玉,将此事一一说知。妙玉道:“很好,我的事完了,这里可交给你了。”芳官又言:“黛玉感激,明早还要亲自来谢呢!”妙玉道:“这倒不必!只我这屋子里的书画,院子里的花木,颇不俗,可惜与他住几时,横竖白空在这里。”芳官不懂,只有答应,坐了半日,仍回来了。天色已晚,与黛玉说不数句,五儿已端饭进来:一碗火腿,一碗虾米白菜,一盘姜丝干子,一盘灰蛋,一盂饭,一大碗稀饭。黛玉道:“我们再世姊妹,断不可拘礼!”命芳官、五儿一同吃了。

次早起来,梳洗完毕,向祠堂烧了香,即同芳、柳诸人坐船去谢妙玉。到时,岸上佛婆、侍者乱招手道:“好了,好了!”芳官问故?齐道:“你昨去后,庵主对我们说:'明日,我要一所块去。此地将来自有主者,此时,你们总听芳师父调度!’我们只道你们来了再去,那知早晨到房里去就不见了,正没主张在这里。”

芳官听了,就同黛玉到房,只见桌上留柬帖一张,云:“随缘而来,结缘而去。他日重逢,金牛捕鼠。”又书一封与黛玉的,上有偈言道:

绛珠菲菲,三生共依,鲛人化泪,五福之机。

恩覃棠水,名播椒闱。青梗有客,跨凤而飞。

小星三五,让月腾辉。旌旗双引,西浙南畿。

海山甲子,白首同归。红楼圆梦,敬告湘妃。

又有三小缄,多注明日子,临时才发的。

大家叹息良久,芳官道:“我一人在此也怕,那边屋子也窄,姑娘何不也搬了来?”黛玉道:“我是再世的人,早有出世之意,如此甚好!”芳官道:“看这偈言,姑娘出世是不能的。妙师父原说借你,不如且在此住下,再打发人去荣府送信。”

柳家的也说:“很是!”要知黛玉毕竟如何,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0: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纹李绮====李琪?

大宋才子苏东坡与海棠花故事

南宁中关村之窗
2016-10-02 20:20
+订阅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可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


苏东坡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记游定惠院》,一开头就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还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几个字,哪有这么长的,可是,照苏东坡看来,不写这么长的题目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这哪里是写海棠,分明就是写的自己呀!

因为“乌台诗案”,大文学家挨了板子,但这并没有使他服气,更没有打得他灵魂出窍,从此噤若寒蝉。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他写出了咏海棠的绝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朗朗上口,激赏海棠的心情和盘托出!

宋笔记《春渚纪闻》中,有一篇《营妓比海棠绝句》,就说的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给营妓题诗的事儿。那时的文人狎妓宴饮,饮酒赋诗,是一件很时兴的风雅之事。苏东坡是大文学家,又能书善画,每次歌舞宴会,则“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个叫李琪【{李绮?}】的营妓,年少聪慧,经常为苏东坡服务,但却一直没好意思向苏东坡索要墨宝,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苏东坡即将离开黄州了,才抓住机会在一个送行宴会上,向苏东坡说出了心中久藏的愿望,而且是东坡酒酣时提出来的,苏东坡乘兴命其磨墨,挥毫于李琪小姐领巾之上题诗文两句:

“东坡七载黄州住,何时无言及李琪?”

写了这两句之后,“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像是把底下的两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务似的。当然,苏东坡写两句诗时也有,但是这次大家怎么品味也觉得这两句诗太过平淡,于是相互疑问:“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

酒场临散了,李琪实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苏先生再给续上两句,苏东坡大笑:“哎呀,差点忘了出场了。”随即提笔又续写两句: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觉出不凡来了——先平后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诗呀!于是,“一座击节,尽醉而散”。

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知道,杜甫的母亲就叫海棠。古人为先慈讳。

海棠是国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花中神仙”。海棠一般分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人多称之为“海棠四品”。不过,我只认识西府海棠与贴梗海棠,余下的那两种都不认识,深以为憾。又因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叫“断肠花”与“相思红”。我想,叫“相思红”的海棠与苏东坡在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海棠大概不是一种。叫“相思红”的可能是贴梗海棠,而叫胭脂雪的一定是西府海棠,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明显的。在我们济南赤霞广场上,东北边有贴梗海棠,开时红火火的,一丛一丛的,十分醒目;西南入口处有西府海棠,开时美如胭脂雪,微风一吹,花朵颤动,妩媚动人。每年的春天,我都和妻子去看花,观赏半天,赞叹半天,久久不忍离去。(常跃强)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希望能帮助到你


00海棠虽好不留诗,苏东坡写给歌妓的一首诗2021-10-29 19:52·阿若的若
苏东坡性格诙谐洒脱,人像暖阳。他的粉丝遍布社会各阶层:既有乡野村夫,也有皇帝太后,有名妓,还有高僧……

他说自己上可以去陪伴玉皇大帝,下可以和乞丐做朋友。这并非夸张之辞。

黄州有位歌妓名叫李琪,十分仰慕苏学士,多次求诗,可机缘不巧,一直没能如愿。

在一场筵席上,李琪终于有幸拜见了大学士。她奉上美酒,恳请他在自己的披巾上题一首诗。

海棠


东坡凝视李琪良久,让她研磨。他写了两句,就掷笔、袖手,和客人谈笑起来。李琪等候着,众人催他,诗人这才一挥而就。

这首诗就叫---------

《赠李琪》
东坡七岁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留诗。

海棠


这首诗的奇妙之处在于,前两句非常平淡,可当续上后面的,立即就不一样了。犹如朗月清辉,春风拂面。

诗的意思是:我在黄州住了七载,竟然从未给李琪写过诗。想来就如当初的杜甫,蜀地的海棠虽美,他却没有留下一首海棠诗。

海棠


都说画龙点睛,可在苏东坡这里,他赋予的是灵魂。

这是什么奇思妙想啊,就在袖手谈笑间,电光石火,诗句呈现在诗人眼前。

“海棠虽好不留诗”这句意味悠长。苏东坡喜欢海棠,他在黄州就写过一首著名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诗人太爱海棠花了,简直到了着魔的地步:只恐夜深花睡去,点起红烛,照亮明艳的“红妆”。

所以前面的《赠李琪》虽然语调平实,却是对其最深切的赞美。诗人把李琪比喻成了海棠花。

海棠


不知后世有多少女子羡慕着李琪。她和苏轼生在一个时代,又遇见了他,还为自己求来一首佳作,就题在她的披肩上……

这神仙般的运气,真令我辈徒唤奈何。


苏东坡与海棠花的故事 盘点苏东坡的海棠诗 老刘tdrhg 2018-03-12   |  964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可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
苏东坡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记游定惠院》,一开头就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还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几个字,哪有这么长的,可是,照苏东坡看来,不写这么长的题目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这哪里是写海棠,分明就是写的自己呀!
因为“乌台诗案”,大文学家挨了板子,但这并没有使他服气,更没有打得他灵魂出窍,从此噤若寒蝉。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他写出了咏海棠的绝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朗朗上口,激赏海棠的心情和盘托出!
宋笔记《春渚纪闻》中,有一篇《营妓比海棠绝句》,就说的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给营妓题诗的事儿。那时的文人狎妓宴饮,饮酒赋诗,是一件很时兴的风雅之事。苏东坡是大文学家,又能书善画,每次歌舞宴会,则“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个叫李琪的营妓,年少聪慧,经常为苏东坡服务,但却一直没好意思向苏东坡索要墨宝,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苏东坡即将离开黄州了,才抓住机会在一个送行宴会上,向苏东坡说出了心中久藏的愿望,而且是东坡酒酣时提出来的,苏东坡乘兴命其磨墨,挥毫于李琪小姐领巾之上题诗文两句:
“东坡四载黄州住,何时无言及李琪?”
写了这两句之后,“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像是把底下的两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务似的。当然,苏东坡写两句诗时也有,但是这次大家怎么品味也觉得这两句诗太过平淡,于是相互疑问:“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
酒场临散了,李琪实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苏先生再给续上两句,苏东坡大笑:“哎呀,差点忘了出场了。”随即提笔又续写两句: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觉出不凡来了——先平后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诗呀!于是,“一座击节,尽醉而散”。
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知道,杜甫的母亲就叫海棠。古人为先慈讳。
海棠是国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花中神仙”。海棠一般分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人多称之为“海棠四品”。不过,我只认识西府海棠与贴梗海棠,余下的那两种都不认识,深以为憾。又因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叫“断肠花”与“相思红”。我想,叫“相思红”的海棠与苏东坡在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海棠大概不是一种。叫“相思红”的可能是贴梗海棠,而叫胭脂雪的一定是西府海棠,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明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王安石的诗词名句精选,值得收藏起来!

下一篇: 《处世奇书-谨身要法》为官处世古籍「谨始,戒偏,习俭,远嫌」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6: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仙乐侑席
[ 唐 ] 吕岩
原文
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

腰下剑锋横紫电,炉中丹焰起苍烟。

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

小技等闲聊戏尔,无人知我是真仙。

作者介绍

吕岩
吕岩即吕洞宾,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原名吕岩("岩"或作"岩"、"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8: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解谜:玄墓蟠香寺,玄机是什么?伏象千峰凸,盘蛇一迳遥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河南
0.901
2024.09.18 12:04:55
字数 2,243
阅读 47
【 红楼日月:连载64】
(接上文,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凸凹)

5.9 玄墓蟠香寺
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胎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瓷器上品“鬼脸青”:错写为“鬼胎青”,是错误提醒。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你怎么尝不出来?”明显是作者说给读者的话,重复“尝不出来?”是要读者品尝、分辨什么?水!

梅花上的雪:梅花,李纨;雪,宝钗。“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回目品的便是梅花、雪,李纨、宝钗。说的是“水”,满清关键字。所以此处妙玉要揭露的是:鬼脸“清”的宝钗和李纨,一个大秘密。

玄墓蟠香寺:便是揭露这个大秘密。

玄墓:苏州的玄墓山,亦名万峰山。以漫山遍野的梅花闻名。

蟠字的几个主要意思:

1.“【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爾雅·釋蟲】蟠,䑕婦。【註】甕器底蟲。”是一种瓮底虫,叫鼠妇,或鼠负。

2.“【韻會】蒲官切,音盤。伏也,曲也,屈也。”如龍蟠于泥。

3.“通作盤。【袁公·諸葛亮贊】初九龍盤。”即简体字“盘”。

玄墓蟠香寺,是个著名难解之谜,好在作者让湘云给出了解答。

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宝琴:“伏象千峰凸”。

湘云:“盘蛇一迳遥”。

宝钗与众人又忙赞好。为什么赞好?为什么独点出宝钗?

伏、盘:都是“蟠”。

伏象:蟠象,就是“蟠香”。

千峰:在说山。也是提醒“万峰山”,就是“玄墓山”。

凸:黛玉在凸凹中强调过,凸碧山庄,位于大主山的山顶。

盘蛇:蟠蛇,对应蟠象,即“蟠香”。

一迳:迳是“径”的异体字,一路。

为什么说芦雪广联诗中,宝琴、湘云的这两句诗,是妙玉“玄墓蟠香寺”的解答?

芦雪广在何处?大主山的山根底下。广(yǎn):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子。芦雪广联诗是“即景诗”,所以诗里的山,正是大主山。诗里描写大主山:“伏象、盘蛇”,就是“蟠象、蟠蛇”,就是赞好的宝钗。

妙玉说的“玄墓蟠香寺”:“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既然“梅花上的雪”不是真的梅花和雪,而是住在大主山的李纨和宝钗,那么五年前、玄墓山显然也不是真的时间、地点,妙玉揭秘的正是现在、这里发生的事。看妙玉现在住在哪里?现在“茶品梅花雪”的地点在哪里?大主山!妙玉说的“玄墓、蟠香”,也是大主山。

所以,茶品梅花雪,和芦雪广联诗的“山”,是同一个“山”,即大主山:玄墓、蟠香,伏象、盘蛇,蟠象、蟠蛇。

玄墓蟠香寺,反面看是用谐音法:玄摹蟠象似。

玄机是摹,摹什么?摹蟠象,摹“山”的蟠象,似什么?蟠蛇!

所以,玄机是摹。现在的字典上只有摹mó一个音,《康熙字典》上:“又【集韻】莫故切,音慕。義同。”

作者故意把“玄墓山”,只写“玄墓”:

一是隐“山”,因为“山蟠相似”让人一读就容易猜出是“蛇”。真事要隐,况且《红楼梦》中的蛇是大秘密,更要深藏,不轻易露。

二是差异在“山”,反而是强调此“山”。让读者醒悟过来,目前的场景事件,正是发生在大主山,妙玉的栊翠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玄机是摹,蟠象似蛇,这个答案,是芦雪广联诗中“伏象、盘蛇”给出了。其实谜底都在书中,只要用心去读,答案都能找到。而且,蟠蛇、一路,形象地描述了凸碧山庄山顶那条路,正像一条蛇。

画出大观园图,便一下明白了“玄墓蟠香寺”、“盘蛇一径遥”。



大观园图:盘蛇一径遥


现在想起,在大主山怀抱的稻香村,黛玉说惜春画大观园图的话:“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便恍然大悟:摹!黛玉是要读者摹山蟠,解出蛇。注意观察众人表演:“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众人都把“手”拿出来拍,向读者展示“手”,提醒“摹”!宝钗又重复强调,“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说这句最妙,你们细想,却有滋味,因为宝钗就是这个大蛇。

看作者选的这个地点,在大主山怀抱之中,说照着画。盗香村,偷玉,选在这里说蛇,是蛇鼠一窝,虫鼠偷玉。再看回次,是42回,紧接在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之后,又是答案在前:妙玉先说“玄机是摹,蟠象似蛇”,再在42回让黛玉说画说摹,并让宝钗重复强调。所以红楼作者的设计构思,用巧夺天工,亦不为过。

70回,宝玉看《桃花行》,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锭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红绽雨肥梅:故意错写为“红锭”,为何?因为“藤蔓曲藏蛇”!

“藤蔓”是宝钗蘅芜苑的特征。这里作者覆“红绽雨肥梅”,让读者射中“藤蔓曲藏蛇”,双方都不说破,读者却知:蘅芜苑藏蛇!

蛇是谁?当然是蘅芜苑的主人:薛宝钗。

再看这句话是谁说的:薛宝钗。

再看后面一句:“水荇牵风翠带长”。谁以前用过这句诗?薛宝钗。

27回,宝钗扑蝶,到滴翠亭,金蝉脱壳:

宝钗说看见黛玉在这里,“朝东一绕,就不见了”,“一定又是在那山子洞里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从滴翠亭,朝东去是大主山,说明大主山有洞,洞里有蛇!

说这话的:还是薛宝钗。

而且这话还有一层意思:这蛇会咬黛玉。

所以书中很多线索都指出:薛宝钗是蛇。

薛宝钗这条大蛇,咬黛玉,跟黛玉争宝玉。表现在大观园图上,正是大蛇和大鱼缠斗,白蛇争鱼龙之玉。

白蛇不是独自争玉,而是有鼠相助,有蛇鼠一窝的李纨、贾兰,和薛家的一群耗子,还有袭人、麝月、鸳鸯、金钏儿等鼠辈。

所以,《红楼梦》就是明清之际的末世“龙蛇争玉”的故事。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11 , Processed in 1.2446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