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 > 电商名人 > 重庆 > 忠县名人
马祥麟
更新时间:2023-03-15

[清][明末武将]
马祥麟介绍:
  马祥麟,骠骑将军(崇祯敕封),都指挥使,石柱宣慰使,字瑞征,明末女将军秦良玉和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之子,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勇力绝伦,英武潇洒,能文善书,穿银铠,骑白马,常单骑冲阵,取敌将首级。军中呼为“赵子龙”、“小马超”。眼睛受伤后,又多了一个外号“独目马”或“独眼马”。
  史实资料
  泰昌(1620年)时,随良玉奉调征清兵辽东。(《南明史》)。
  天启元年(1621年),良玉闻变,统精兵三千,与祥麟兼程守山海关。血战浑河,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三箭,祥麟中矢,犹拔矢策马夺勇防御,不肯退,斩获如故,大兵惊退。授祥麟指挥使。(《南明史》)
  未几,奢崇明围成都,陷重庆,川中大震。遣邦屏子翼明、拱明,都司胡明臣,裨将秦永成先发,自与祥麟率杀手六千。寇张彤迎战,祥麟斩之,乘夜复重庆。川东悉平,晋祥麟宣慰使。良玉益感奋,以首凶未获,即领兵进剿。分遣裨将秦衍祚复遵义,祥麟克永宁、蔺州。(《南明史》)
  崇祯三年(1630年),清兵陷永平西城,良玉独慷慨誓众,率翼明捐资济饷,师昼夜兼行抵都。翼明护筑大凌河,城成,亦撤兵还镇。祥麟、凤仪代驻近畿防守。后夫妇分兵逐王嘉胤、王自用于山西、河北。已调襄阳,凤仪以孤军战殁侯家庄,祥麟乃南旋。(《南明史》)
  崇祯六年(1633年),永平四城收复后,秦良玉从京师调回四川,明庭留守秦翼明驻扎京畿,捍守京师,留马祥麟,张凤仪在京警备,命秦良玉归家“专办蜀贼。”(《明史》)
  崇祯七年,张献忠入川,围太平,良玉提兵急救。会祥麟自北还军,前后夹击,大破之,遁去。(《南明史》)
  崇祯十三年(1640年),罗汝才复入川,良玉率祥麟亲追至仙寺岭,夺汝才大纛,擒渠虎塌天,前后斩八千余级,蹂死者遍山谷,获甲仗马骡无算,众丧胆不敢西。(《南明史》)
  1642年马祥麟坚守襄阳,城破后殉国。死前,他给母亲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明另类史》)
  祥麟公传
  在襁褓时,壮貌岐嶷。及长,雄躯伟干,勇力绝伦,胸罗经史,能诗文善书,随太保南征北剿,尝以单骑冲阵,俘获渠魁。浑河血战,目中流矢,犹拔矢策马逐贼,斩获如故,大兵惊退。事闻,授指挥使,军中呼为“赵子龙”、“小马超”。援辽时,前军已发,公披挂装束,援笔大书于“建勋堂”之门,有“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之句,字高丈余,闻当时悬手直书,后人引梯仰视,目为之眩。改设后,笔迹犹存。后为旗人同知德明寓此,始行刷去。应袭宣慰司职,未任事而卒。
  ——《马氏家谱·十二世祥麟公传》
  


名人关系:
父亲:
马千乘 (1570~1613)
母亲:
秦良玉 (1574~1648) 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妻子:
张凤仪 明末抗清女将军
岳父:
张铨 (1577~1621) 明末抗(后)金民族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0: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6薛文宣//梅清沚水陈祥麟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梅清+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梅清-宣州清代人物专题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梅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名宦学士,令世人侧目,其先祖梅尧臣更是中国文学史...

ren.bytravel.cn>...>宣城市>宣州人物
[size=1.24444]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color=rgba(34, 34, 34, 0.5)]佚名 2020-06-20 11:02



[size=0.8]杂诗七首

[size=0.8]两汉:曹植

[size=0.8]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size=0.8]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size=0.8]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size=0.8]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曜难久恃。
[size=0.8]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size=0.8]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size=0.8]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赍jī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名家髡残作品赏析
 昵称40044036 2018-01-19   |  2509阅读  |  2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髡残

髡残(1612-1692),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字介邱,号石溪,又号白秃,一号壤,自称残道人,晚署石道人,本家姓刘。 擅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师法黄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其画章法严密,笔法苍劲,喜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勾染,厚重而个板滞,郁茂而个迫塞,善写平凡景致,平淡中见幽深。有《报恩寺图》、《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雨洗山根图》等传世。被誉为清初四高僧之一,他是一位传统功力深厚的山水画家,与弘上于同一时代。甲申间逃避战祸于常德桃花源。当抗清斗争处于低潮时,于1651年出家为僧。他成长在改朝换代时期,几乎与同代僧侣画家一样,始终其学术和艺术态度上流露出一种“遗民”思想,并以信奉已儒化了的佛教子弟的身份面对时代。他勤学苦练,学养渊博,画学王蒙、黄公望,而自具风貌,功底扎实。他以书画倾泻胸中块垒,寻求人格的完善。喜游名山大川,尤喜黄山,在那里住了年余,作图不下十数幅。其丹青奥境奇辟,魅力长存。



髡残 岩穴栖真图 轴

此幅内容画岩穴中,一名罗汉独自地静坐禅修。下方,画家还自题了一首五言绝句:「虽是山中好,难离宠辱窝;息心机景上,贪染渐消磨。」髡残的作品,虽然以山水题材为主,但偶尔创作的释道人物,同样持续著苍厚古朴的特质,风采引人入胜。



清 髡残 苍翠凌天图

苍翠凌天图

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远方山泉高挂,楼阁巍峨。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乾墨皴擦,又以赭色勾染,焦墨点苔,远山峰顶, 以少许花青勾皴,全幅景物茂密,奥境深幽,峰峦浑厚,笔墨苍茫。 自题诗日:“苍翠凌天半,松风晨夕吹,飞泉悬树杪,清磬彻山陲,屋居摩崖立,花明倚硐披,剥苔看断碣,追旧起馀思,游迹千年在,风规百世期,幸从清课后,笔砚亦相宜。雾气隐朝晖,疏村入翠微,路随流水转,人自半天归,树古藤偏坠,秋深雨渐稀,坐来诸境了,心事托天机。”款署:“时在庚子深秋,石溪残道人记写。”



髡残 雨洗山根图 纸本墨笔

雨洗山根图

此幅作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时画家52岁。画家以爽快的笔法画出雨后山川清新怡人的景色。画中突出表现林叶低垂、瀑布奔流、溪水浸润及云雾流动这些和雨水密切相关的景象。构图繁密严谨,用笔娴熟苍健,意境悠远深邃。



清 髡残 层岩叠壑图 纸本设色

层岩叠壑图

本幅自题五言诗一首:“層巒與疊壑,雲深萬木稠。驚泉飛嶺外,猿鶴靜無儔。中有幽人居,傍溪而臨流。日夕潭佳語,願隨鹿豕遊。大江天一線,來往賈人舟。何如道人意,無欲自優遊。癸卯秋九月,過幽閒精舍寫此以志其懷焉。天壤石溪殘道者。”“癸卯”为康熙二年(1663),髡残时年52岁。

此图山峦重叠,结构饱满,一条山路顺山势自下而上蜿蜒曲折,使景物繁复而不迫塞,布局巧妙,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意境。以干笔皴擦山石,浓墨点苔,气韵浑厚。用笔苍浑、老辣,用墨层次丰富,展现了石谿极具个性的绘画风格,是代表石谿成熟画风的杰作。



髡残 仙源图 纸本设色

髡残 仙源图

本幅上有自题诗两首,分别款署:“辛丑八月写于借云关中,幽棲电住道人”、“石谿残纳又笔”。“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年),髡残时年50岁,此图正是他精力最为旺盛时的佳作。

《仙源图》名即来源于诗之起首二字。根据诗的内容“天都保障石关巈,面对天都峰矗矗。”画的应是黄山天都峰。此图画法以“元四家”为宗,尤其受王蒙影响,构图较满,用线清晰豪壮,墨与色浑然一体,画风苍劲浑厚,意境幽野旷疏。所画景物与自题诗互相生发,相得益彰,把现实中的山水变成了人与自然为一体的生机世界。



清 髡残 茂林秋樹 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构景密实,用笔浑厚,风格源自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全幅墨色清润,树石著淡赭、石绿,并用重色敷填夹叶,增添秋意。传世石谿作品多为巨轴,本幅手卷显得特殊。



云径高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云径高山碧,真栖在山溪。绝尘独指虚,谷幽飞白练,清颖到人心。电住道人石溪。印鉴:朱文印:电住道人白文印:石溪、电住道人。

石溪(髡残),中国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他削发后云游各地,43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与程正揆(程正揆,号青溪道人)交善,时称二溪,艺术上与石涛并称二石。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尤其得力于王蒙、黄公望。构图繁复重迭,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习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秋山晴岚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662年作

款识:住世出世我不能,在山画山聊尓尓。庄齐破衲非用钱,四年涂抹这张纸。一笔两笔看不得,千峰万峰方如此。乾坤何处有此境,老僧弄出宁关理。造物虽然不寻闻,玉人看见岂鄙俚。只知了我一时情,不爱此纸何终抬。画毕出门小跻攀,爽爽精神看看山。有情看见云山岫,无心闻知钟度关。风来千林如虎啸,吓得僧人一大跳。足下谁知触石尖,跛跛蹯蹯忍且咲。归到禅房对画图,若即一番难告报。从兹不必踰山门,淡墨吻毫穷奥妙。壬寅小春,漫写并记,石残者。钤印:介丘(朱) 石谿(白)

《秋山晴岚图》为山水立轴,纸本,水墨浅绛,画高山流水之景,构图上以高远、深远取势。近景为水边斜坡亭台,枯柳杂树;中景溪壑宛转、夹岸高树,崖畔平地有茅屋数椽,一高士隐于丹枫黄叶清泉白石之间;远景一主峰郁拔而起,回抱处有危塔挺出,溪云上而锁其腰,飞瀑下而带其麓。整体画面,让人感觉到溪壑深美,秋意正浓。

就画面笔墨而言,山石土坡的处理,先以秃笔渴墨勾勒大形,略分阴阳向背之后,凹陷处再层层积墨,墨中略参花青,沈稳而透气。正面向阳处留出,以赭色晕染。最后轮廓再以或焦枯、或浓湿的墨笔勾勒提醒。杂树则先以中锋勾勒枝干,笔触生拙迟留,出枝偃仰生姿。岸边枯柳一株,取势巧妙,用笔精审,枯湿相参,尤有意度。叶法圈、点、勾并用,小混点、芥子点、垂叶点、米点、松针等各得其宜。树身亦以色笔点染,以示前后向背。远处主峰上群松也用点法,笔法细密,转巅下涧,蓬蓬在望。点景建筑物,用笔写出轮廓,略施敷染而有点睛之妙。云水作留白处理,惟有水纹略以寥寥枯笔勾出态势。其云之缥缈空灵,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而水之曲折逶迤,则似闻潺湲淙淙之声。水边崖隙,点缀杂草,方向各异,活跃画面。总而言之,整个用笔从容不迫,缓疾有势,笔断意连,生辣厚重;用墨则干湿浓淡,互相生发,枯而带润,浓而不塞;设色淡雅,与墨色形成了柔和的冷暖对比。

石谿在山水师承上,以巨然为宗,尤其得力于元之王蒙、黄公望,并旁参梅道人、倪迂、文征明、董其昌等。其好友程正揆富于书画收藏,黄公望《九泖三峰读书图》、王蒙《惠麓小隐图》、《紫芝山房图》等为石谿的取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就《秋山晴岚图》的风格而言,即使抛开他所临仿的具体作品不论,我们也可以从这幅作品所表现出的枯笔渴墨基调、构图上的取势穿插,与现在传世的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之间,存在着间接历史的渊源。

《秋山晴岚图》体现出来的画格,乍看之下,如粗服乱头、似残山剩水;而仔细体会,实则却有一种孤高奇逸贯穿其中。石谿绘画具有的这种质量,在当时即得到了特别的评价:如龚贤谓之“逸品”,石涛谓之“高古”。这种质量与他的人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石谿虽然遁入空门,但江山改易,他依然心怀故国之思。他鉴于当时禅宗各派存在着的门户之见和名权之争,婉拒乃师关于曹洞宗寿昌系的托付,在当时禅林气象凋落之际,宠辱不惊,始终倔强。而就修养而论,石谿主张博览书史,胸有丘壑。他驻锡南京之初,曾参与校刊大报恩寺版《大藏经》的活动。在师法造化上,曾自称“尝惭愧两脚不曾游历天下名山、又惭眼不能读万卷书,阅遍世间广大境界”。早年避兵桃源深处,经时三月,历数山川奇僻,树木古怪。平时在南京,常于晨夕登峰眺远;又曾游黄山,每于四序之交,观朝夕晴雨之变。



溪山垂钓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峯头长啸韵泠泠,云自行空月自停,忘议拟时真笔墨,非图绘处有丹青,斟来白乳供茶雪,钩得鲈鱼易酒星,芦荻何人同伴侣,相期抱臂注山径。石溪残道者。程正揆题:石公笔意得香光神髓,此忽作迂态,在狮林鹤林间,宛转心目,令人意远,可谓桧矣。绣山先生具赏鉴家,珍藏玩味如对古人,此亦自出手眼,独行不求伴侣者也。青溪道人揆观题。印鉴:石溪、电住道人、正揆之印、先代一人师

此图山坡用湿笔挥写,笔墨流畅滋润,山峦显得浑厚,松林、树木则用焦墨勾点。画上方有长篇诗句,画与题相得益彰,意趣非凡。此件作品与他的代表作《江上垂钓图轴》十分接近。髡残(1612~1692后),俗姓刘,出家后名髡残,字介秋,又字石溪,号白秃、天壤残道者、石道人等。湖广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人。下有程正揆题跋,整幅画面诗意盎然,用笔雄浑、谨严并举,干湿恰到好处,墨色分明,造型概括精练,浅绛设色,清雅怡人。程正揆(1604~1676)初名葵,字端伯,号鞠陵,别号青溪道人,歙县人,侨居孝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他工诗文,善书法,擅长山水画,著有《青溪集》等。程正揆在《石溪小传》中说髡残“廿岁削发为僧,参学诸方,皆器重之”。收藏是 “越园审定”,越园是我国著名书画鉴赏家、书画理论家余绍宋。余绍宋(1883~1949),字越园,号寒柯,浙江龙游人。著名学者、书画家。







书画卷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髡残 云房舞鹤图 泉屋博古馆藏



髡残 苍山结茅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髡残 山高水长图 台北故宫藏



髡残 结社林泉图 泉屋博古馆藏



髡残 春山知音图



髡残 泼墨溪山图 津博藏



黄峰千仞 立轴纸本



髡残 山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髡残 秋晖蒙钓矶 1661年作



髡残 人物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髡残 松岩楼阁图 南京博物院藏



青山云气图 立轴 纸本



重山迭嶂图 立轴 1663年作



绿树听鹂图 1670年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昵称40044036 > 《绘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画画的人都有的十种能力!太了不起了!
下一篇: 卢光照:不要看一些花花绿绿的画能卖钱就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1: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
摘自《尔雅·释水》
解释: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叫做洲,比较小的洲叫做陼(音主),小一点的陼叫做沚(音止),小沚称为坻(音迟)。

赏析:此句出自《尔雅·释水》,描述了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也是古人对水域环境的认知和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昆阳大战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战争
昆阳大战,是中国新朝于西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时发生的一场内战战役。以绿林军为主体的刘玄军,在昆阳(今河南省叶县)大破新朝王莽40余万主力部队。

目录
1开端
2大战经过
3战后各地讨伐王莽
折叠编辑本段开端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

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兵马四十二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

折叠编辑本段大战经过
折叠王寻、王邑率军和巨毋霸直奔昆阳
为了虚张声势,王莽军不知从哪儿去物色了一个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长得个子特别高,身子又像牛那样粗大。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够驯养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王莽派他为校尉,让他带了一批猛兽上阵助威。

折叠汉军商议让刘秀出城调兵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八九千人。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怕对付不了,主张放弃昆阳,回到原来的据点去。

刘秀对大家说:"现有我们兵马和粮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协力打击敌人;如果大家散伙,昆阳一失守,汉军各部也马上被消灭,那就什么都完了。"

大家觉得刘秀说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王莽军兵力强大,死守在昆阳也不是个办法。商量的结果,就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

当天晚上,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骑着快马,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王莽军没有防备,就给他们冲出了重围。

折叠王莽军猛攻昆阳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王莽军凭着人多武器精,认为攻下昆阳不在话下。他们制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楼车,在楼车上不断地向城里射箭,箭像雨点一样向城里射来。城里的人到井边打水,也不得不背着门板挡箭。王莽军又用穜(chōng)车撞城,还挖掘地道想打进城里去。但是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

折叠刘秀说服友军来救昆阳
刘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马全部调到昆阳去。但是有些汉军将领贪图财产,不愿意离开这两座城。刘秀劝他们说:"现在咱们到昆阳去,把所有的人马集中起来。打败了敌人,可以成大事,立大功。要是死守在这里,敌人打来了,咱们打了败仗,连性命都保不住,还谈得上财物吗?"

将领们被刘秀说服了,才带着所有人马跟着刘秀上昆阳来。

折叠汉军在昆阳城外战胜王莽军
刘秀亲自带着步兵、骑兵一千多人组织一支先锋部队,赶到昆阳,他们在离王莽军四五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王寻、王邑一瞧汉军人少,只派了几千兵士对付。刘秀趁敌军还没有站稳阵脚,先发制人,亲自指挥先锋部队冲杀过去,一连杀了几十个敌人。

汉军前来救援的大队人马赶到,见刘秀的先锋部队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气,几路人马一齐赶杀过去,王寻、王邑被迫后退。汉兵乘胜猛击,越战越勇,一个人抵得上敌人一百个。

刘秀带着三千名敢死队,向王莽军的中坚部队冲杀过去。王寻一看汉军人少,不放在眼里。他亲自带着一万人马跟刘秀交战。但是一万人还真打不过刘秀的敢死队。打了一阵,王寻的军队开始乱了起来。汉兵越打越有劲儿,大家看准王寻,围上去乱砍乱杀,结果了王寻的性命。

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王常,一见外面的援军打了胜仗,就打开城门冲了出去,两下夹攻,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王莽军一听主将被杀,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沿路一百多里,丢下大批王莽军的尸首。

这时候,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响起了一声大霹雳,接着狂风呼啸,大雨像倾盆一样的直倒下来。巨毋霸带来助威的猛兽,也吓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冲,反而往后面乱窜。汉军一股劲儿往前追杀,王莽军好像决了口子的大水一样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鲁山,现名沙河,滍音zhì)那边逃奔,兵士掉在水里淹死的成千上万,把滍水也堵塞了。

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

汉军打扫战场,战场上到处都是王莽军丢下的兵器、军车、粮草。汉军搬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搬完,最后放了把火,把剩下的烧了。

折叠编辑本段战后各地讨伐王莽
昆阳大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汉军。有不少人杀了当地的官员,自称将军,等待汉军的命令。

更始帝派大将申屠建、李松率领汉军乘胜进攻长安。王莽惊慌失措,把关在监狱里的囚犯都放出来,拼凑一支军队,抵抗汉军。但是这样的军队怎么肯替王莽打仗,还没有接触,就陆续逃散了。

不久,汉军攻进长安城,城里的居民纷纷响应,放火烧掉未央宫的大门。大伙儿高声吆喝,要王莽出来投降。王莽走投无路,带了少数将士逃进了宫里的一座渐台。那座渐台,四面是水,火烧不到那里。

汉军把渐台一层层围起来,一直围上几百层,等渐台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汉兵冲上台去,结果了王莽的性命。

王莽新朝维持了十五年,结果土崩瓦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1: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县,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是“中国岩盐之都”,辖3个街道、15个乡镇、553个行政村,89万人,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

叶县不仅有内涵丰富的明代县衙,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为豫州地,周属应侯国,春秋时期为楚国附属国许国国都。 叶县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 是世界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

此外,叶县矿产资源丰富, 以盐为最,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储量3300亿吨, 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被国家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叶县

面积
1387平方公里

外文名
Ye County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叶县常住人口为702345人

别名
昆阳

方言
中原官话(漯项片)

行政区类别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河南省平顶山市

著名景点
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文王化行南国遗迹、霸王城、箫王城等

下辖地区
辖3个街道、15个乡镇、553个行政村


机场
新郑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九龙路2号

火车站
平顶山站

电话区号
0375

车牌代码
豫D

邮政区码
467200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部偏西南,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部

行政代码
410422

县委书记
徐延杰

县长
文晓凡(女)

目录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民 族
4宗 教
5地理环境
6自然资源
7经济
8交通
9教育
10特产
11文化
12著名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叶县历史悠久,夏、商时,叶县属豫州之域。西周时,叶属应国。

春秋时期,楚国灭应,建立叶邑,叶属楚。据《左
叶县明代县衙
叶县明代县衙
传》记载: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叶邑曾一度成为许国的国都。鲁昭公十八年,楚封沈诸梁于叶,号为"叶公"。

战国时期,叶邑属韩,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后叶邑属秦,改名叶阳。昆阳先属魏,后亦属秦。

秦代,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颖川郡。

西汉改叶阳为叶县,昆阳县与之并设。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颖川郡。其间,叶县曾为长沙定王子的封地。昆阳为舞阳侯樊哙的封邑。

东汉,叶县属南阳郡,隶荆州部;昆阳后颖川郡,隶豫州部。永初元年,曾封邓悝为时候,但其坚辞不受。遂改封傅俊为昆阳侯。

三国:叶县、昆阳均属魏。叶县初为荆州南阳郡管辖,黄初中(公元221年),析置义阳那,叶县改属荆州义阳郡。昆阳属颖川郡。

西晋,叶县属南阳国(公元221年,晋武帝封其子司马柬于宛,称南阳国),隶荆州部。昆阳初属颖川郡,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颖川郡立襄城郡之后,昆阳改属建城郡,隶豫州部。

东晋十六国,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省襄城郡,昆阳复归属颖川郡。叶县属荆州南阳郡。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割荆州之南阳郡、襄阳郡为雍州,叶县属雍州南阳郡;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废叶县。

北魏时,复置叶县。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于叶地置郢州,不久废州改为南中府,叶县属之。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又于叶县南部置建城郡,领县二:赭阳、北方城。景明末(公元503年),罢建城郡,置戌。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置河山县,属广州(今鲁山)鲁阳郡,兼有高阳县境(今平顶山至首山一带)。魏孝明帝孝昌中(公元526年),又于叶置襄州,叶县属之。永安中(公元528年)于昆阳置汉广郡,昆阳县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公元534年),废南中府,置南安郡,属襄州,领有南安、南舞、叶、南定四县。公元538年以后,西魏两次夺得襄州。其间,叶县属建州南安郡,河山县屑广州鲁阳郡。公元549年,襄州再次被东魏夺回,遂改南安郡为定南郡,叶县属定南郡。

北齐建立后,复置襄州,叶县属襄州。省昆阳置汝坟县,以汝坟为汉广郡治。公元557年,北周灭北齐后,废襄州,置南襄城郡,叶县属南襄城郡;改定南郡为定南县,不久,定南县亦废。

隋朝,开皇初(公元581年),废南襄城郡。开皇末,叶县曾一度改名澧水,旋又复原名。大业初(公元605年),废定南县入叶,废河山县人襄城。叶县、汝坟两县均属豫州颖川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叶置叶州。次年,叶州废,叶县改属北澧州(州治在今方城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汝坟;八年(公元634年),北澧州废,叶县属鲁州(今方城县)。不久,鲁州废,叶县改属许州。开元四年(716年),析唐、许二州之属邑,于方、舞、叶三县间置仙州,领有叶县、方城、西平、舞阳;襄城五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仙州废,叶县属河南道汝州临汝郡。大历四年(769年),复置仙州,又于叶境内析置仙凫县,叶县、仙凫县均属仙州。次年二月,仙州、仙凫惧废,叶县仍属汝州。

五代后梁时,叶县属许州。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十二月,叶县复归汝州。

宋代全国分十二路,叶县属京西北路汝州。

金代,天会十四年,伪齐阜昌七年(1136年)叶县由古城迁昆阳城,至泰和八年(1208年),叶县属南京路(初为汴梁路)裕州(州治在今方城县)。

元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为属邑。至元三年(1266年),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叶县属汴梁路南阳府裕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中书省后,叶县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阳府裕州。

明朝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叶县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裕州。

清代叶县属河南省南阳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叶县属汝阳道。后道废隶省。民国二十二年,叶县属河南第六行政督察区(即南阳专署)。

解放后,叶县先属第五专员公署(在鲁山),后改属第二专员公署(在舞阳)。1949年2月,第二、五专员公署合并,建立许昌专员公署,叶县属之。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叶县自许昌地区划出,改属平顶山市领导(同年12月1日正式办理交接手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2: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珠染千红哭,

玉涵万艳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申之变处处是矛盾,而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矛盾,用一句民间俗语来说,就是满清编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盖,但谎言毕竟是谎言,终究会露出各种马脚,只有真的东西,才能经得起历史唯物主义的推敲。
如果大家对红楼梦记载的明末史感兴趣,关注我,给我私信,我送你一把读懂红楼梦的钥匙

崇祯上吊实属作假!甲申之变处处矛盾!正本清源,推翻史蠹编纂的假史,还明史一片郎朗乾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崇祯帝真的在煤山上吊了吗?其实这个是一个圈套。
Nov
25
崇祯帝真的在煤山上吊了吗?其实这个是一个圈套。
时间:2018/11/25 15:09 | 分类:历史人物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末代帝王中,至为刚烈者,莫过于明崇祯帝。>其抱定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人生信条,等北京城陷落,一声长叹,慨然以身殉国。>古往今来的末代帝王,惨死者很多。>且看秦二世胡亥,在被赵高 ... 害前,苦苦哀求“愿与妻子为黔首(普通百姓)”;>西汉平帝毫无知觉地喝下王莽精心炮制的毒酒;>东汉献帝做了多年傀儡,受尽 ... ,最后被迫“禅位”;>曹魏元帝则被弑 ... 于街头;>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后,在宴会上“青衣侑酒”,在出猎时“执戟前导”,在羞辱中被 ...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派人用被服蒙首活闷 ... ;>隋炀帝杨广亡国之际,惶惶不知终日,每每揽镜自照,遇恻然泪下,称:“好头颅谁当之!”最后被三尺练巾绞死;>还有,唐昭宗与唐哀帝都惨死在朱温手下;南唐李后主被宋太宗鸩 ... ;北宋徽、钦二帝更被金人虐 ... 得惨不可言……>不得不说,最懂得苟全性命的还是元末顺帝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尤其是溥仪,不惜出卖国家 ... 、投靠日本人。> >和崇祯帝一样壮烈殉国的,有举火自焚的后唐末帝李从珂,有自缢于幽兰轩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有崖山之战后与大忠臣陆秀夫一同赴海的南宋末帝赵昺,他们都是人们同情和悼念的对象。>但是,有人说,崇祯帝其实并非在煤山上吊 ... 的。>其证据是一部署名为聋道人所著的《遇变纪略》。>该书记载云:“十八日,……吾乡刘光禄坐守东华门,是夜五更鼓返寓,遣使密与涂公曰:‘皇上并中宫太子三鼓以轻骑逸民间’……李自成入大内,见帝踪迹,令诸将南追。……是日,知帝与太监王承恩并缢于煤山,遗有血沼一纸,皇后尸亦在宫中抬去,俱停于东华门侧棚内。”> >这“聋道人”以甲申之变亲历者的身份著作《遇变纪略》,称:三月十八日,自己的同乡刘光禄负责把守东华门,当晚五更时分派人汇报御史涂必宏,说亲眼见崇祯帝与太子已于三更时分轻骑逃逸入了民间。接着,聋道人又别有深意地把自己听闻的“煤山上吊”之事的日期记录了下来。>为什么说是别有深意呢?因为崇祯皇帝是在三月十八日半夜时分出逃的,而崇祯煤山上吊的消息是在二十二日才传出的,中间隔了三四日。>那么,这两个日期有没有旁证呢?>对比一下同为甲申之变亲历者的著作。>《烈皇小识》记: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率军进入承天门,进入了皇宫,便迫不及待地搜捕崇祯帝,悬重赏,申严诛,称:“献先帝者万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过了三天,“二十二日庚戌得先帝遗魄于后苑山亭中,与王承恩对面缢焉,先帝以发覆面。”> >《甲申纪事》也记: “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下,与内监王承恩对面缢焉。……发俱乱,内相目睹,为予言也。”>通过这两条,便知李自成的确是在十九日入城、二十二日才搜出“崇祯尸体”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崇祯皇帝真的在煤山上吊了,而煤山属皇家后苑,地方并不大,为什么李自成几十万人展开了地毯式搜查却要花了三日时间才发现尸体?> >还有,这尸体真是崇祯帝本人?《烈皇小识》记“以发覆面”,即面部被长发遮盖住了,现场的人都看不清楚。>根据这两个疑点,再结合《遇变纪略》所记来看,“崇祯帝煤山上吊”之说是有可能属李自成造假,即崇祯帝早已逃出了北京城、藏匿在了民间。>要知道,李自成虽然攻陷了北京城,但如果没有崇祯皇帝确切的下落,民众向明之心不死,则李自成就没法坐稳龙庭。这也是李自成入城后为什么急吼吼地要搜捕崇祯帝的原因。可是,诚如《遇变纪略》所记,崇祯帝早于三月十八日与太子轻骑逃逸入了民间,李自成遍搜不获,只好造假,用一具“以发覆面”的尸体,谎称崇祯皇帝已在“煤山上吊”,魂归天国。> >至于崇祯帝逃出北京后为何始终没有现身,主要是南京已拥立了新皇帝,而满清又风火入关,形势变化得太快,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在南逃路上死于乱军之中了。>其实,崇祯帝煤山自尽之说早已是定论,别的其他说法不过开一时之脑洞,博君一笑耳。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谦(明朝)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查看全部内容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讨论精华想法视频等待回答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保卫京师

于谦
正统十四年 (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邝埜跟随明英宗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珵(即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铲除奸党

于谦
郕王刚刚摄政朝议时,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廷臣一时纷纷响应。朱祁钰无法做决定,于是下令择时改议,廷臣则抗议不依。此时,王振党羽、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站出叱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众臣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郕王朱祁钰看后大惧,欲起身离去,于谦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人罪该诛死,打死勿论”,众人听后方止,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在他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在那时,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谦,而于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沉冤得雪

于谦祠内的于谦夫妇画像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 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明英宗召大臣进去看,铁青着脸说:“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明英宗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明英宗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1]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主要成就
政治
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军事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文学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思想
重名节,轻名利

重成仁,轻杀身

重社稷,轻君王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2]

后世纪念
北京祠

于谦祠
北京于谦祠,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于谦故宅,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正房5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杭州祠
杭州于谦祠,位于于谦墓旁。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于谦冤案得以平反,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祠纪念,取名“旌功祠”。五百多年来,于谦祠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重建的旧迹,格局尚属完整,自1991年5月起,先后经四次修缮,至1998年,值于谦诞辰600周年之际,于谦祠重新对外开放。

杭州墓

于谦墓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明弘治二年(1489 ),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

出于谦祠大门向北约50米,可见一明式牌坊,墓道长长,芳草萋萋,两旁肃立的石翁仲、石兽,为墓区平添几分肃穆与庄严。百米墓道的尽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谦墓,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是1982年修复墓时重新镌刻的,碑下的浮雕缠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为明时原物。

1966年,于谦墓于1966年文革中区被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为纪念于谦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于谦祠,建成于谦景区。

原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有七座坟,墓侧建旌功祠,又名于谦祠,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道长90米。后毁于1966年,今于谦墓为1982年重建。对于谦,清代袁枚曾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2006年05月25日,于谦墓作为明至清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诗碑廊

诗碑廊
位于于谦墓右侧,建于2002年,廊内陈列于谦自撰诗及后人缅怀诗碑刻十七块。

杭州故居
于谦故居,位于杭州清河坊祠堂巷41号。于谦,杭州人,15岁考中秀才,16岁起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写下了有名的《石灰吟》,这诗成为他一生为人的写照。因于谦少上上吴山读书,至今吴山上尚有“于街”之称。明成化二年(1466),于谦案昭雪,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巷亦名祠堂巷。如今,故居的忠肃堂、思贤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缮一新,陈列于谦生平事迹,原有的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亦一并展出。于谦故居占地不大,进们便可看见影壁上刻者于谦的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现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6:39 , Processed in 0.1027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