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薛文宣//赵武赵氏孤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狐射姑和赵盾是什么关系?他们的人生结局如何?

强壮思怀娇美
2018.03.18 20:24
关注
狐射姑乃狐偃之子,晋国功臣之后,晋文公重耳的表兄弟。赵盾是晋文公五贤士赵衰之后,侍奉了晋国的三代国君,曾一度执掌晋国军政大权,也是他开创的异姓卿族代晋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为晋国后来的六卿之乱埋下了祸根。

那么,这两个背景雄厚的晋国新人派代表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最终的人生结局又如何呢?



狐射姑画像

狐射姑和赵盾的父亲狐偃、赵衰同属晋文公身边的五贤士,狐偃是晋文公的亲舅舅,而赵衰则是晋文公的好友兼连襟兼女婿,两家的关系已经不只是同僚那么简单了。

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中,狐偃和赵衰始终跟随左右,更是在晋文公的宏图霸业中立下了不同大小的功劳,在晋国的霸业基础上来说,两位都是功不可没的功臣。重耳逃亡到翟国,赵衰娶了叔隗后生下了赵盾,当重耳一行人离开翟国以后,赵盾却并未跟随晋文公,而是留在了翟国。一个十岁幼童,能做什么呢?赵盾来到晋国的时间至少是赵衰离开翟国的十年之后,此时的赵衰已经是晋国数一数二的大臣,深受晋文公的信任和重视。

赵盾因为是赵衰长子的缘故,赵衰迎娶的晋文公之女赵姬主动将正妻和嫡长子之位让给了叔隗、赵盾母子,因此赵盾在赵衰死后才能够继承赵氏一族。晋文公死后,晋襄公公子欢继位,赵盾就是晋襄公时代晚期开始执掌晋国的军政大权的,晋襄公时代也是赵氏父子共同掌权的时代。



赵盾画像

反观狐射姑,他的父亲狐偃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自重耳年少时就一直辅佐着他,扮演的角色既是重耳的师父,也是重耳的父亲,所以对重耳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狐偃文武双全,既有治理国家政治的才能,也有执掌军事的才干,在晋文公称霸事业上当居首功。

狐射姑是跟随晋文公逃亡队伍中的一员,回国后,晋文公将贾地赏赐给了狐射姑,因此狐射姑也被称作“贾季”。由于父亲有大功,狐射姑在晋国也是如鱼得水,有很好的政治基础。但是,相传狐偃在晋文公晚年时期,君臣之间生了嫌隙,晋文公忌惮狐偃居功自傲,不将其放在眼里,言辞激烈,所以渐渐远离了狐偃。若这件事是真实的,那么狐射姑在晋国朝政中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狐偃之功为首,赵衰即在狐偃之下,若狐偃失去宠信,那么赵衰必然取而代之,成为晋国臣首。

晋文公时代,赵盾和狐射姑两人并没有较大的冲突和交流,在晋襄公以及晋襄公之后,赵盾和狐射姑之间的矛盾就开始越来越尖锐。按照五贤士的功劳大小,晋襄公在打算重用新人派的时候,将狐射姑封为了中军,而将具有贤德的赵盾封为了中军佐,居于狐射姑之下。

阳处父受赵衰恩惠,当初也是赵衰的家臣,他进谏晋襄公,赵盾有贤才,不应该居于狐射姑之下,晋襄公就将赵盾和狐射姑的职位调换,将正卿之位封给了赵盾。狐射姑因为阳处父而失去了正卿之位,他心中不服,在晋襄公死后,他趁立嗣混乱之机,派续简伯刺杀了阳处父。



赵盾剧照

在一个朝堂中,臣子和臣子之间也不都是和谐友好的,他们因为各自的家族、各自的地位不同,就会产生利益纠葛。赵盾和狐射姑就是如此,因为两个属于不同家族,在晋朝中都属于重臣的地位,在各种利益和政治方向上难免会有分歧。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赵盾和狐射姑两人成为了政敌。

晋文公时期,狐偃已死,狐射姑就已经开始活跃于晋朝中。而在晋襄公晚期,赵盾才开始活跃于晋朝。但是,赵盾在父亲赵衰建立的人脉中,很快就追赶上了狐射姑,并且还执掌了晋国的军政大权,地位一度高于狐射姑。狐射姑对赵盾越来越不满,联合自己的势力拥立公子乐为君,制造了立嗣之乱。

在这场政治争斗中,狐射姑所拥立的公子乐被赵盾的人杀死,赵盾以狐射姑杀害阳处父之名,捉拿狐射姑。狐射姑逃亡于翟国,最终又逃亡于潞国,并且死在了潞国。

虽然战胜了狐射姑,但是赵盾结局也不是太好。由于赵盾拥立的晋灵公不满赵盾,赵盾多次遭到晋灵公的刺杀。晋灵公死后,赵盾倾尽全力辅佐晋成公,最终劳累过度而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董狐直笔+董狐笔+赵盾】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中国历史大人物——忠臣赵盾
每天知道多一点 2020-05-07 11:53
晋文公死后,赵衰担任了晋国的执政大臣。赵衰死后,他儿子赵盾接替了父亲的职务。谁知道赵盾执政的第二年,晋襄公就死了,太子夷皋还很小,人们觉得应该立个岁数大的当国君。赵盾说:“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年长好善,而且他在秦国居住,秦国以前和我们关系不错。所以立他为好。”贾季则推荐公子乐,被赵盾拒绝了。贾季不服气,偷偷派人去接公子乐。

赵盾已经派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了,所以把贾季废掉。但晋襄公的夫人却跑到朝堂上大哭大闹,赵盾没有办法,只好立了夷皋,就是晋灵公。而秦国已经派兵送公子雍回国,赵盾只好派兵袭击秦军,将公子雍杀死。这下晋国和秦国的关系更差了,不久士会逃到了秦国。

秦国和晋国打了好几仗,最后在士会的调解下两国重新和好,士会也回到了晋国。赵盾和士会一起执政,将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晋灵公长大后变得非常贪玩,他甚至还用弹弓弹人,看人们躲避以取乐。有一次厨师做的熊掌没有煮熟,晋灵公居然把厨师杀掉了。赵盾和士会多次劝谏,但晋灵公根本不听他们的。晋灵公觉得赵盾很烦人,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赵盾。刺客到赵盾家的时候,天还没亮,他看见赵盾一大早就起来穿上朝服端正地坐着,举止有度,感到赵盾是个忠臣,他叹息道:“杀害忠臣和背叛国君,罪过都是一一样的。” 说完他就撞树而死。

赵盾曾经有一次去首山,在一.棵桑树下看见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赵盾很可怜他,就给了他一些食物。那个人吃了一-半,把另一半揣在怀里。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光,他说:“我离家3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想把这些食物留给母亲吃。”赵盾很感动,又给了他一些食物。不久那个饿人当了国君的厨师,但赵盾早把这事忘了。

晋灵公见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养了一条恶狗,日夜训练。不久他请赵盾喝酒,埋伏了一些士兵准备杀他。饿人知道了这件事,怕赵盾喝醉了等会跑不了,就对赵盾说:“国君赐酒给臣子,喝3杯就够了,请不要再喝了。”赵盾也觉得不太对劲,就走了。当时埋伏的土兵还没有到齐,晋灵公就先把那条恶狗放出来去咬赵盾。饿人冲上去和恶狗搏斗,杀掉了那条狗。赵盾说:“不用人却用狗,再凶猛又有什么用?”但他不知道饿人为什么要救他。在这时候,埋伏的士兵赶到了,冲出来追杀赵盾。饿人回过头来挡住那些士兵,好不容易才让赵盾逃掉。饿人也跑了出来,赵盾问他为什么要救自己,他说:“我就是那个饿倒在桑树
下的人。”赵盾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不肯说,自顾自地走了。

赵盾知道晋灵公不会放过自己,准备逃到别的国家去。还没有走出晋国边境,他弟弟赵穿就在桃园把晋灵公杀掉了,赵盾知道后就回来了。赵盾威望一直很高,很得民心,而晋灵公骄奢淫逸,名声很差,所以赵穿能够轻松杀死他,人们也没有怪罪他。晋国太史董狐书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写下了5个字:“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上公布了这句话。赵盾觉得很冤枉,找到董狐辩解道:“杀灵公的人是赵穿,我是没有罪的。”董狐义正词严地说:“你是国家重臣,逃亡的时候没有逃出国境,回来的时候又不诛杀凶手。弑杀国君的人不是你是谁?”日后孔子听说这段史实后赞叹道:“董狐是古代优秀的史家啊,他记录历史毫不回避。赵盾也是晋国优秀的大臣,为了国法而蒙受恶名。真可惜啊,要是他逃出国境就没事了。”赵盾终究没有怪罪董狐。

晋国没有了国君,赵盾着急了,他和大臣们商量了一下,觉得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黑臀比较贤明,于是让赵穿去迎接他回国为君。当然,这也有让赵穿戴罪立功的意思。公子黑臀就是晋成公,赵盾很受晋成公信任,他儿子赵朔娶了成公的姐姐为妻。

晋成公死后,儿子晋景公即位,不久赵盾就去世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大夫赵盾受屈
2023-04-30可可诗词网-史记全译 https://www.kekeshici.com

        
(节自 《晋世家》)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①。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②,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士会前数谏不听③。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士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④。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 “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 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⑤。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 “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 “君赐臣觞三行⑥,可以罢。” 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齧狗名敖⑦,明为盾搏杀狗。盾曰: “弃人用狗,虽猛何为。” 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 “我桑下饿人。” 问其名,弗告; 明亦因亡去。盾遂奔,未出晋境。
        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视于朝。盾曰: “弑者赵穿,我无罪。” 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宣子⑧,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译文】 晋灵公十四年,灵公已长成壮年了。他却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用以雕梁画墙。有时,还蹲在台上用弹弓打人,以观赏那些避丸人的狼狈样子。一次,有个厨夫煮熊掌未熟,灵公怒气冲冲,就将厨夫杀了,还叫妇人把尸体弄出去扔掉。在上朝的时候,执政大臣赵盾和士会屡次向灵公进谏,他都不听。后来,他们又看见死人的手,二人又前去进谏。这次是士会先去进谏,灵公没听。灵公害怕赵盾再去进谏,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赵盾的住房门大开着,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礼节,鉏麑退转身而叹息地说: “杀死忠臣和违背君命,其罪名是一样的。” 于是,鉏麑便在赵盾庭中的树上撞死了。
        当初,赵盾常常去首山打猎。一次,他看见桑树下有一个饥饿之人,这人名叫示眯明。赵盾给了他些食物,这人只吃了一半,赵盾问他为何不吃完。这人说: “我做了三年官,不知母亲还在不在人世,我把这些食物留给母亲。” 赵盾认为这人很义气,便又给了他更多的饭和肉。后来,这人做了晋君的厨夫,赵盾对这些就不知道了。
        十四年九月,晋灵公请赵盾饮酒,暗地里埋伏甲兵袭击赵盾。灵公的厨师示眯明知道此事,他担心赵盾酒醉不能站起来逃走,因而对赵盾说: “君王赐你饮酒,酒令行三巡后,你就要停饮而走。” 示眯明想以此使赵盾脱险,使其不至于受难。赵盾照此计而离开时,灵公的伏兵未会齐。灵公一时没法,就先放出一条名叫敖的凶狠的狗去咬赵盾。示眯明为救赵盾,就与狗拼搏并把狗杀了。赵盾说: “不用人而用狗,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作用?” 然而他却不知道示眯明是在报答他的恩德。后来,灵公又纵使伏兵出来追赶赵盾,示眯明又反过去阻击灵公的伏兵。这些伏兵不能够前进,竟然使得赵盾脱逃。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要救他,示眯明说: “我就是桑树下那个饥饿之人。” 又问他姓名,示眯明没有告知; 示眯明也因此而逃亡别处。赵盾于是逃跑了,但未出晋国的境地。
        乙丑这天,赵盾有个做将军的弟弟叫赵穿,他在桃园袭杀了晋灵公,并迎接赵盾回宫。赵盾素来品德高贵和气,很得民众拥护; 晋灵公少年时就奢侈淫荡,民众不归附他,所以被人杀死是很容易的。赵盾 (回来拥立晋成公) 恢复官位,继续执政。晋国的太史官董狐在史册上写道: “赵盾杀了他的国君。” 并将此记载拿给朝中的人看。赵盾说: “杀灵公的人是赵穿,我是无罪的。” 太史董狐说: “你是正卿,逃亡时不出晋国的国境,返回来后又不诛杀乱国的人,不是你杀了灵公又是谁呢?” 孔子闻听此事后,说: “董狐是古时的贤良史官,他写史书依法不隐瞒赵盾的罪行; 宣子 (赵盾) 是位贤良的大夫,因为法礼而蒙受了冤屈,真可惜呀! 他如果逃出国境,就可避免此冤枉了。”
        
        【鉴赏】 本文通过晋执政大夫赵盾的二三事,表现了他为国事而蒙受冤屈的贤良品质,同时亦针砭了晋灵公的骄奢淫逸,草菅人命,残害忠良的恶行。
        文章先写赵盾进谏灵公,劝阻他不要任意杀人。灵公不仅不听,反而派鉏麑去刺杀他。鉏麑到赵盾家,见他房门大开,光明磊落,一举一动均有礼节,知道赵盾是个忠臣,便退而叹曰: “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 于是,他宁可“弃君命” 而不愿 “杀忠臣”,遂触树而死。鉏麑的选择突出了灵公之 “恶” 与赵盾之“忠”。
        接着,文章追述赵盾狩猎首山时,曾救助一饥饿之人示眯明,此人后来成了晋君的厨夫。在晋灵公邀赵盾饮酒,欲杀他之时,他劝赵盾 “觞三行,可以罢”; 后又搏杀灵公放出的恶犬; 反击灵公之伏士,救助赵盾脱险,并隐姓埋名逃亡而去。这里,文章以示眯明的舍身相救突出赵盾关爱受苦受难之人的“善”。
        最后,赵盾的昆弟赵穿袭杀灵公,他回朝拥立晋成公,重新执政以后,太史董狐以为他逃亡不出国境,回朝又不诛杀赵穿,似乎与赵穿勾结,蓄谋杀灵公,故按君臣上下之礼法,在史册上给他记上一笔: “赵盾弑其君。” 他虽作了辩解,但也无法改变这一记载。以至孔子都叹惜: “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此事表现了赵盾以国事 (大局) 为重,宁可自己受屈的 “贤”。
        “忠”、“善”、“贤”集于一身,赵盾 “良大夫” 的形象得到了鲜明的再现。此外,文章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对话与行动相交错,情节曲折,常常出人意外,增添了不少令人思索与回味的余地。
下一篇:张仪说楚绝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狐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董狐(生卒年不详),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太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五十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

董狐为史官,不畏强权,坚持原则。在赵盾族弟赵穿弑晋灵公后,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留下"董狐直笔"的典故。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基本信息
本名
董狐

别名
史狐

所处时代
春秋战国


职业
官员

相关成语
董狐直笔

目录
1人物简介
2相关成语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东周列国志》董狐剧照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于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杼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成语
成语:董狐直笔

拼音:dǒng hú zhí bǐ

释义: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董狐直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O咏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另参见文明部·文具"董狐笔"、人物部·官吏"董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饿人报恩译文
meimei0625浏览1402次中小学作业分享举报
谁有饿人报恩的译文啊?急需译文!
1个回答
dreamhighlove
推荐于 2017.11.25
满意答案
   
译文:当初,赵盾曾经在首山打猎,看到桑树下有个饿极了的人,这个人是晋国力士示(qí,其)眯明。赵盾给了他一些食物,他只吃了一半。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示眯明回答:“我已经为人臣隶三年了,不知母亲是否还在人间,愿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

赵盾认为他很孝敬,又给他一些饭、肉。不久,示眯明做了晋君的厨师。但赵盾不知道示眯明做晋君厨师一事。九月,晋灵公宴请赵盾,埋伏好身穿盔甲的勇士准备杀死他,示眯明知道后,担心赵盾酒醉起不来身,于是上前劝说赵盾:“君王赏赐您酒,只喝三巡就可以了。”

想让赵盾赶在前面离开免于遭难。赵盾已经离去了,灵公埋伏的士兵还未集合好就先放出一条凶猛的恶狗。示眯明替赵盾徒手杀死了狗。

赵盾说:“抛弃人却使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呢!”可是,赵盾并不知道示眯明是在暗中保护他。一会儿,灵公指挥埋伏的士兵追赶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的士兵,士兵不能前进,赵盾终于逃脱。

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救自己,示眯明说:“我就是桑树下那个饿汉。”赵盾询问他的姓名,他没有告诉。示眯明因为得罪了晋军而逃跑了。

原文:初,盾尝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

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⑤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啮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

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却为何还要弑君?这还要从先秦版鸿门宴说起
播报文章

梦回五千年
关注
2021-11-12 18:00

肺结节4-16mm千万别拖!这个调肺结节新方法一定要知道

新一代太阳能路灯面世,可用十年,还送太阳能壁灯!

这样练习毛笔字,学的好还不浪费纸,可反复书写的无墨书法纸!
且说前621年之冬,赵盾与贾季争论立君之事并最终排挤走了贾季,按说国家多故立长君也是正确的思路,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好戏还在后头。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派去秦国邀请公子雍回国即位的大臣先蔑、士会已经和那边洽谈妥当,并回来复命了。这时候秦穆公刚刚去世,秦康公即位,这又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

在他看来,公子雍回国即位或许是秦国一次难得的机会,他显得极为负责:
“当年我们送文公回国即位的时候因为派的人少了,所以吕甥、卻芮发动政变试图谋害他,现在我们要吸取教训了。”
于是,秦国的大部队护送着公子雍,浩浩荡荡往晋国出发了。
胜利而这边一切还乱糟糟的。太子的母亲穆赢(应该是秦康公的姐妹)听说自己的儿子要靠边站了,一下子不干了,妇人有妇人的奋斗方式,每日抱着太子在朝堂上边哭边控诉:
“先君究竟又什么罪?他的嗣子又有什么罪?你们舍弃国家的嗣君不立而到外国找国君,你们打算把太子怎么办?杀了他吗?”
一时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好像群臣集体出卖了良心似的。

一直闹到退朝,穆赢又抱着太子来到赵家,扑通一声给赵盾跪下就磕头:
“先君原来抱着这个孩子嘱托你说:'如果这孩子将来有出息,我会感激你;不过不成材,我在那边也要埋怨你。'现在先君刚刚死,但恐怕这些话在您耳边回响吧。您就这样把自己的承诺抛弃,到底是为什么啊!?"
于是,事情又突然逆转了。
《左传》:“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杜预注认为是“惧国人逼以大义”)。《史记·晋世家》的说法是:“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穆)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赵世家》曰:“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意思都差不多。
但是如果能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描写过于表面化甚至美化了:
第一,穆赢在赵家说的话都是光明正大,拿得上桌面的,她天天在朝堂上哭诉,这些话恐怕早就哭诉过了;

第二,用纯粹光明磊落的大道理就能感动一位成熟精明的政客,基本上是没什么不可信度的。穆嬴的话是在大门口讲的还是在屋里说的已经不可考证了,反正是在赵盾面前说的。按照常例,臣子是不会把国母挡在大门外面说话的,而他们除了说这些之外还有什么交流,恐怕赵盾和穆赢都不会愿意公开吧。
第三,外部因素。秦国派重兵护送公子雍回国,其用心值得怀疑。赵盾不会不想起当年的里克,里克杀了献公的两个小孩迎接晋惠公,而惠公刚一回国,不仅赖掉了许诺给里克的种种“优惠",还杀了义正词严地杀了他。
现在的秦康公手段更加强硬,公子雍在秦国做到亚卿,八成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万一他回来要找个替罪羊......后果不可想象!因此,对于当时的赵盾来说,还是立个小孩安全得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按说,即使调整了方案,如果原因光明正大,也有必要跟出差回来的先蔑、士会解释清楚,做好思想工作;甚至可以和秦国人解释一下,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赵盾不但瞒着自己的两个同事秘密立了灵公,而且给秦国人来了个突然袭击,弄得象做贼似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穆赢的这次拜访不仅仅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幕后很可能有着一笔不可告人的政治交易。

而《左传》、《史记》的描写,多半是赵盾后来对外宣布的内容,都是上得了台面的东西,那时候的宣传口径把握恐怕和现在也差不多吧。
这边已经改变了主意并立了新君,那边的秦国军队还兴致勃勃来送人。关键时刻,赵盾倒是当机立断:打!至于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能通过外交的途径来解决,也就无须深究了。
时间是公元前620年的4月。晋国除了上军主将箕郑居守国都,其余五军全部出征。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
战斗前,赵盾对全军进行了一次无理而坚决的发言:
“我们如果接受公子雍,秦国军队就是我们的客人;如果不接受,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既然已经立了国君,再和他拖泥带水的,秦国人很可能产生想法。现在,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像追贼一样把他们赶跑!(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于是半夜突然袭击,在令狐打败了还蒙在鼓里、毫无准备的秦军”。
内外危机算是暂时解决了,对于赵盾,自然是巩固了自己在晋国的权势和地位,但是对于晋国,这次令狐之战胜利的代价未免过于沉重了:
第一,秦、晋的彻底决裂。

本来,从崤之战以后,两国的关系一直不好,互相征伐连年不断,这次战役更令两国的关系走进了无可填补的深渊。本来,秦康公的手法也十分不明智,晋国毕竟是霸主,国力要强大得多,而且已经不是20年前内乱不断的情景了,再想走穆公利用废立国君控制晋国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这次吃亏也是怪自己想法太多,是自找的。但是从道理上来说,秦国人毕竟是应晋国人的邀请来的,而赵盾在没有任何道理的情况下,用下三烂的手段攻击别人,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此后,秦晋的矛盾更加深刻,秦国从此联合楚国对付晋国,终春秋之世,两国的关系再也没有弥合。
第二,造成晋国内部的不和。
不但是秦国军队,连自己的下属先蔑、士会也被赵盾蒙在鼓里。战斗结束后,两个人出奔秦国,除了害怕灵公的报复之外,对赵盾的强烈不满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秦国人重用士会,在对晋国的争斗中屡屡得手,又是赵盾用了非常规手段把士会赚回晋国,这个不利后果才部分得以消除。

其实,令狐之战中赵盾的运气已经是好得不能再算好了:幸亏先蔑、士会没有临阵和他捣乱;更幸亏留守国都的政敌上军主将箕郑以及先都、士縠、梁益耳夺、蒯得等人没有趁火打劫,在后面给他来一下,而是在两年后才作乱,不然,赵盾恐怕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晋国为立灵公付出了巨大代价,国家的霸权也受到楚、秦的不断挑战而摇摇欲坠,经过赵盾手忙脚乱地对付了十几年,危机终于暂时消除了;但是新的危机又马上到来:赵盾和灵公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也许是继承了母亲泼辣的基因,灵公也成了一个喜欢胡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叫赵盾这个执政大臣头痛不已。
前612年,当赵盾率领晋国大军,义正词严地道去讨伐不服从晋国的齐国,突然收到后方停止行动的通知,原来齐国人拿了许多好东西去贿赂了晋灵公,这时候的灵公大概也就15岁上下吧。
前610年,类似的情形居然又发生了,赵盾率领诸侯的多国部队要惩罚弑君的宋国人,依然因为同样的原因半途而废。因此,晋国这个霸主不免被大家嘲笑乃至抛弃了。

前608年,郑国人就觉得晋国这样没什么好怕的,也靠不住,于是就投靠楚国去了。晋国的霸主权威固然受到影响,而赵盾也每每感觉颜面扫地。
这还是比较外在的影响呢,在国内,灵公的胡闹搞得更加过分。小皇帝喜爱奢华,于是横征暴敛,建筑华美的宫室;不但如此,他还很残暴,喜欢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过往的行人,看着人们抱头躲避的样子,灵公感觉好极了。
而赵盾与灵公的矛盾便逐渐加深以至不可调和了。 有天,赵盾、士会去觐见,看见几个宫女抬着个大畚箕望外走,畚箕里居然露出一只手,就问怎么回事。原来,灵公让厨师给自己做熊掌,发现没煮烂,就把厨子杀了。
如此草菅人命,赵盾决定说说小国君,还是士会考虑周到,拦阻了:
“还是先让我去说吧。咱们一上来就一起去,万一说崩了就不好收拾了;我先去,说不下来您再出马,是否更妥当一点?”
于是士会单独朝见。别看灵公玩劣残忍,其实灵公人还是很灵光的,只是生性玩劣残忍罢了。士会恭恭敬敬三次行礼,接着往里走,直走到房檐下面,灵公才假装刚刚看见,没等士会说什么,他就先用话堵对方的嘴:

“哦,我已经知道做错事情了,正在沉思改过呢。”士会依然庄重,口头回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随后还是尽责地规劝勉励了几句,但是灵公早就烦了,依然我行我素。
随后赵盾又多次进谏,说得多了,话就没那么中听,弄得灵公极端不自在。他觉得有老赵在,自己不可能舒心,于是,他想“做”了老赵。
第一次是刺杀,灵公派刺客锄麑执行任务。黎明前,锄麑潜入了赵家大院,摸到赵盾的房间,发现门已经开了,原来赵盾已经盛服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着闭目养神。赵盾的勤勉和仪容感动了刺客也救了他自己,锄麑倒是个有正义感的晋国人,实在下不了手,又退了出来。
“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刺客锄麑难为的一头碰死在槐树上。
前607年9月,灵公假装宴请赵盾喝酒,旁边埋伏刀斧手,想剁了他。席间晋灵公提出要看赵盾的宝剑,赵盾也没多想,就拿给晋灵公看,赵盾的车右提弥明看出事态不对(不大可能是实现得知,否则赵盾不至于如此冒险),快步登上殿堂:“在国君面前玩弄剑,太不合礼仪了”——掺着赵盾快步撤离。

灵公赶紧招呼刀斧手追击,放出一群恶犬解决问题,形势又危急起来,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提弥明最终搏斗而死。
看来只有提弥明这个樊哙还不够,于是项伯出来了——灵公的侍卫灵辄掉转戈头护卫赵盾,两个人一同逃生了。
原来,赵盾居然是这个灵辄的恩人,有次他出门打猎,看见一个人饿晕在一棵桑树下,这人三天都没吃饭了, 赵盾给了他食物,这个人只吃了外一半,原来,他在外三年回家,还不知道父母在不在,准备留下一半给老人。赵盾干脆让他吃完,又给了一袋子肉。
这个灵辄原来就是先前那个饿汉。逃出来,赵盾问他为什么相救,灵辄说:“我就是那个桑树下的饿汉啊。”再问他姓名住址,对方不回答就走了。
其实,灵公的三番两次出招,手法虽然恶劣,但总还是恶少的作风和水平。赵盾出来时就对灵公说:“你舍弃人只信用狗,虽然凶恶又有什么用!”一旦赵盾下了决心,纨绔子弟的灵公无论如何也活不成了。

经过妥善布置之后,赵盾就“流亡”去了,没几天,赵穿堂弟就在桃园把灵公给做了,然后,赵盾又安然回来收拾残局。
这出戏唯一的缺憾是:
赵穿动手的时候,赵盾还没有“流亡”出晋国是领土。也许是赵盾这边在路上出了点问题,没有在约定时间出境,也许是赵穿太心急了。
总之,挑毛病的来了:太史董孤在竹简上记录:“赵盾弑其君”,还拿到朝堂给大家公示。赵盾赶忙理论:“老先生,您弄错了,那是赵穿干的呀!”
太史从容答对:
“你是国家的正卿,国家又是你管理,你逃亡并没有出国境,事情就是你做主的,回来又不惩办凶手,您说,弑君的不是您是谁呢?”
赵盾叫苦不迭:“哎呀哎呀,都怪我贪图舒适,没有跑快点啊!”

赵盾弑君成为春秋乃至古代中国的一桩道德公案,连后来的孔子都参与了讨论: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如果出去了他就不必背负弑君的恶名了)。”
(正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3: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衰、赵盾、赵武的关系
lidan1990562014.02.15浏览31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qeib0580
2014.02.16
满意答案
狐射姑曾评价赵衰为“冬日之日”,赵盾为“夏日之日”。《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赵衰是跟随晋文公流亡多年,并且颇受倚重的功臣,但他从不争权夺利,不计较个人地位。
赵衰最受人称道的品德是能让。《国语·晋语四》记载,晋文公问他谁可以担任元帅。他举荐了别人;让他担任卿,他推荐栾枝、先轸和胥臣。后来上军师狐毛去世,晋文公让他继任,他推荐了先且居。晋文公称赞他的让贤为“不失德义”,每次都让给社稷之臣,利于晋国,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风格。 这种人格魅力使得赵衰受到了大家的爱戴和尊敬,所以谓之冬日之日,让人感到温暖舒服.
赵盾自担任执政的那一天起,制定章程,修订律令,清理诉讼,追捕逃亡案犯,使用契约,治理政事中的弊端,恢复贵贱制度,重建已废官职,提拔屈居下位的贤能。史载:“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赵盾与其父性格相比反差很大,刚烈严峻了些,与某些同僚的关系也不太融洽.所以谓之夏日之日,让人感觉炙热有些不舒服.
赵武是赵氏家族中兴之主,在赵氏家族遭受巨大打击之后将整个家族重新振兴的人物.日暮是夕阳是日快要落之时,日暮之日的形容说明赵武是在极其困难艰险的环境中让赵氏家族发挥了些余热之辉.赵武从事文职而不善战。在晋国复兴霸业的过程中,韩献子、知武子、魏庄子居功至伟.或许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赵武是赵氏家族中的春天之日或者清晨之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3: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盾是谁的儿子?赵盾的历史评价如何?
一起论历史 2017-04-20 11:59
赵盾是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时期的三朝元老大臣,对晋国无比忠诚,竭尽全力辅佐三位君主。就因为赵盾太用心,晋灵公派人刺杀他;因为他太用心,最后还积劳成疾而死。
赵盾的父亲赵衰是晋文公时期的晋国卿大夫,是一个极其温厚的臣子,谦让有度,几度举荐别人来当晋文公要自己担任的官职。赵衰和晋文公在少年时期就已经相识了,他通过占卜选择了侍奉公子重耳。当重耳因受骊姬之乱而不得不逃亡时,赵衰没有选择留在晋国享受爵位和封地,而是选择毅然跟随重耳,即使前方艰险重重。
在长达十九年的逃亡时期中,赵衰多次保护重耳,给重耳排忧解难。为了感谢赵衰,重耳还赐给了赵衰一个妻子,就是叔隗。叔隗为赵衰生下了长子赵盾,还没等到赵盾长大,赵衰和重耳就不得不离开翟国,和妻儿分离了。离开赵盾的这一年是公元前644年,赵盾还不满十岁。八年以后,赵盾被父亲接到晋国,和父亲团聚了,这个时候的赵盾已经是一个年及弱冠的青年了。

赵盾受到了很多种不同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他的父亲赵衰是一个温和的人,他的母亲叔隗也贤惠持家。在翟国这样一个戎族长大,赵盾有着豁达而又强悍的性格,同时,他从父母身上继承了善良和温柔,这两种差异极大的性格在他身上奇异的融合了。公元前622年,赵衰因病去世,赵盾继承了赵氏家族,而就在两年以前,赵盾就已经成为了晋国的相国,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赵盾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执掌了晋国国政,在晋国国内进行了大力的改革,维持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赵盾任用贤能之人,让人排查朝廷中业绩差的人员,将他们开除,安排有能力的人上任;不仅如此,他还改革了晋国的法律,制定了详细的惩罚标准,稳定了晋国的社会秩序;在抓捕犯罪的罪人方面,赵盾也没有松懈,他还将堆积了多年的冤案拿出来重新审理;他制定的“事典”在晋国国内发行,使得法家思想能够在三晋孕育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立夷皋为君。可夷皋不过七岁幼童,晋国大臣们大多都不赞同,他们希望迎立一位年长的国君,才能稳定晋国国政,不至于权臣独掌大权。赵盾认为晋文公之子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同时,赵盾也认为“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赵盾的想法,我们也都能理解,就是他觉得只有立一个好的国君,国家才能被治理得很好,大家才会信服。赵盾的想法没错,可是有两个人都反对他,一个是赵盾的政敌狐射姑,一个则是晋襄公的妻子穆赢。狐射姑想要迎立公子乐,即晋文公和文赢之子;穆赢则要立自己的儿子夷皋。赵盾派人在半路上截杀了狐射姑支持的公子乐,也派了人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回晋,没想到穆赢竟然在朝堂上大哭大闹。穆赢作为人母,为自己的儿子考虑很正常,晋襄公的遗命就是立夷皋为君。赵盾对夷皋这对孤苦无依的母子动了恻隐之心,最终向穆赢妥协,立了年幼的夷皋为晋国国君。
赵盾不知道,立夷皋为君这件事,为自己后来的命运,以及晋国的命运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夷皋继位后,是为晋灵公,晋灵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昏庸无道,淫靡奢侈。赵盾曾多次直谏,遭到了晋灵公的厌恶,而惹来杀身之祸。晋灵公被杀以后,赵盾拥立晋成公继位,辅佐晋成公,最终积劳成疾而死。晋成公时期,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提出了让异姓大夫代为公族,使得公族的势力变得薄弱。赵盾死后,异姓卿族和同姓的公族之间产生了恶斗,无法控制,这就是晋国后来没落了的始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6: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签“百花头上画双鸯,夫妇和谐夙世缘,不期自合天缘份,高歌同唱万年欢”是什么意思?
yubinfall2014.02.27浏览2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埘間菋檤
2014.02.28
满意答案
   此乃上签。吕蒙正(944—1011)北宋河南洛阳人,太宗、真宗时三次任宰相。据民间戏剧故事说,他出身贫贱,父母双亡,在瓦窑栖身。一天,刘宰相千金小姐选婿,看中他的人品,把绣球抛给他,并不顾父亲反对,私自出走,与吕蒙正在瓦窑中成亲。后吕蒙正高中状元,终于熬出了头。
  果真是贫贱不能馁志,耐心待时,自有佳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7: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三桂去世后,吴世璠登基称帝,和清朝抗衡3年!
www.163.com 2023-06-21 22:24
三藩之乱是清初三藩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荆南王耿精忠。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做出收回领地的决定。吴三桂今年11月杀了云南总督朱国治,声称全世界都在招揽马元帅,并提出“兴明寻俘虏”,矛头直指朝廷。耿精忠、尚志信投降清廷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建国为周,立元昭武,封将。
图片
图片
然而,吴三桂虽然在公元1678年称帝。但这是最后的疯狂。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热难耐,吴三桂感到不舒服、焦虑,于是病重。康熙十七年(1678年)8月18日深夜,吴三桂在省会衡州(今衡阳)皇宫内病逝。当时他67岁,才当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吴三桂病逝后,由于儿子吴应熊已被清朝斩首,最终是吴应熊的长子吴世璠即位称帝。作为武周第二位皇帝,吴世璠即位后,与清朝抗衡3年,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杀,意味着旧金山叛乱的彻底结束。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与康熙共存的“皇帝”吴世璠。
图片
图片
首先是吴世璠(1666?-1681),吴三桂的孙子,吴应熊的长子。吴三桂起兵前夕,派人前往清朝首都接回儿子吴应熊。然而,吴应熊并没有打算回去,而是让吴三桂的使者带走了他的大儿子吴世璠。康熙十三年4月13日(1674年5月18日),吴应熊和次子吴士林被康熙杀害。吴三桂起兵后,年轻的吴世璠留在了云南。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吴应熊被杀,吴世璠无疑成为了吴三桂的掌上明珠。正当朱元璋即位,朱允炆上位时,吴三桂同意立吴世璠为继承人。
据《清史稿》等历史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立吴世璠为皇孙。同年8月,吴三桂因病去世。吴世璠没有去衡州,只是迎接他到贵阳即位,并以贵阳府宫苑为处所,定明年为“弘化”元年(康熙十八年),并赐予他的勋章。祖父尊号“太祖高皇帝”,父亲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图片
图片
吴世璠登基称帝时还不到13岁,在古代历史上无疑属于年轻的皇帝在此背景下,吴世璠为了能够掌握权力,将方广臣和郭壮图作为自己的红颜知己,并将叔父吴英奇提升为楚王,经过一番征战,郭壮图的女儿被封为王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吴世璠登基后召见大臣顾明曹慎机等人前往云南。由此看来,在吴三桂病逝之后,武周的人就已经心神不宁,无力收拾了。对于年轻的吴世璠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更不可能力挽狂澜。
吴三桂离世后,吴英奇执意坚守越州。但由于士气低落,斗志不强,吴英奇只能撑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遂弃城逃亡。越州。三藩之乱时期,越州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战局走向的城市。对于吴三桂建立的吴州来说,只有守住越州,才能继续与大清抗衡。反之,这就好比三国时期的蜀汉失汉中,离灭亡不远了。
图片
图片
越州失守后,湘门大开,康熙皇帝下令进攻,吴军全线撤退。在此背景下,吴英奇、胡国柱、王旭等人一口气经长沙逃往郴州,安营扎寨,临危不乱。至此,除郴州、武冈、新宁外,湖南大部已被清军占领。而此时的吴世璠,由于没有任何实权,根本无法做出任何调整和改变。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迫于清军压力,吴世璠逃回昆明。对此,在不少历史学家看来,吴世璠逃回昆明后,吴州处于崩溃状态。
因为越州失守等问题,吴英奇被吴周批评。因此,吴英奇打算重新集结逃亡的吴军,企图发动兵变,罢免吴世璠,取而代之。此时,掌握武周实权的是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他已经掌握了吴英奇的动向,率先出手,干掉了吴英奇父子。吴应奇父子一死,吴周大权就牢牢掌握在郭庄图手中。吴世璠还未成年,才十五、十六岁,一切都要靠岳父。对此,在笔者看来,吴英奇父子的叛乱虽然还没发生就被镇压了。不过,这也让不少吴周将士心寒,尤其是吴三桂一族,促使更多的将士倒戈反清。
图片
图片
此外,虽然武周作为割据势力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武周仍不断上演诸侯王叛乱、外戚干涉朝政等事件,进一步说明了吴国内部的混乱周。
趁着吴、周内乱之际,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口将领赵良栋、张泰、莱塔自蜀、黔、黔入云南。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清军,吴世璠紧急命令夏国祥、胡国柱、马宝调动赵良栋,郭壮图面对蔡玉容,但很快被打败。这时,清军逼近昆明,吴世璠召回夏国平等人前来支援。吴世璠坚守五华山,拼死抵抗。清军包围昆明城,两军对峙数月。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个时候,武周的败北是必然的。当然,对于吴世璠来说,主动投降的机会还是有的。然而,吴世璠主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图片
图片
终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10月22日,吴州将领于从龙、吴臣皋悄悄离城投降,并向大统领报告了城内的实情和实情。清军。张泰等人知道城已到了山头,便亲自督战。各路大军猛攻城下,派于从龙入城安抚。
康熙二十年(1681年)10月28日,吴姜先、吴国柱、吴世季等准备发动兵变,将吴世璠、郭壮图献给清军,从而获得清军的赏赐王朝。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时还不到16岁的吴世璠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拔刀自刎。吴世璠自杀后,其皇后郭氏投环自缢。皇宫内死了一百多人。
图片
图片
康熙二十年(1681年)10月29日,吴将军等将领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吴世璠首领夏国祥、马宝等人被押送到清朝首都。这意味着八年旧金山叛乱的结束。就吴世璠而言,自称帝以来,他已经与康熙竞争了三年。对此,在笔者看来,旧金山叛乱的平定无疑让康熙皇帝的名声达到了顶峰。虽然旧金山叛乱的爆发与康熙皇帝的贸然退域有一定的关系。然而,面对吴三桂等叛逆的藩王,康熙成功地采取各种计策将其打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清初的藩割问题。而这自然为后来的康熙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7:31 , Processed in 0.0541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