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燕窝+洋糖】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www.163.com 2024-03-17 10:03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才十五岁的人便有了过早枯萎的迹象。尽管没什么大毛病,却每年春秋发病,缠绵良久不得痊愈。
贾宝玉虽说她是体弱,为时气所感,到底是一年不如一年,也让王夫人更反对宝黛姻缘。

纵观林黛玉的病情,有两个基础原因不能忽略,也导致她的病没有起色不说,还越来越重。
一,王太医不作为。林黛玉吃的药里人参肉桂太多,作为体弱之人如此常年进补,必然导致虚不受补。
王太医作为太医院的供奉,又是六品的御医,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利害。
可就像秦可卿的病,张太医能治,王太医们却不能治一样,不是不能治而是不愿意承担风险,不顾病人死活的不作为。
同样的问题还出在晴雯身上。她病来如山倒,胡太医的药方实际并无问题。但贾宝玉外行不同意,王太医就揣摩病人家属意见减轻了用药,导致晴雯留下病根,最终被王夫人撵走后一命呜呼。
比较胡太医,王太医才是医毒害人。林黛玉也是被他耽误了不少。

二,林黛玉饮食太少。她每日只吃一点粥食,贾母送给她的也不过是鸡髓笋一类青菜,根本没有营养。
那时候推崇病人清淡饮食,忽略了餐食营养,导致林黛玉尽管也爱吃烤鹿肉,却因为“肠胃不克化”——实际是太少吃肉而导致的脾胃不和,多吃几顿就好了——而不敢吃,吃个螃蟹也只吃点蟹腿夹子肉,岂不是被生生“饿死”?
薛宝钗看出林黛玉的两大问题,建议她先调理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属实是至善。
一方面,薛宝钗搜集资料的佐证,另一方面也是薛家到底是商贾,不像贾家规矩森严,反而更灵活,容易接受新的思想。
所以,薛宝钗提议林黛玉要吃燕窝进补,并且体谅黛玉在贾府的处境接济送她燕窝,每日在潇湘馆煮了粥吃,来尽量调养滋补身体。
薛宝钗的这个方法才触及林黛玉病情的根源。其实她的病,不过就是禀赋不足,如果能多补充营养,未尝不能身体日渐强健起来,也就不会短命。
但贾宝玉知道林黛玉吃燕窝后,却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薛家的燕窝吃不得。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薛宝钗送给林黛玉的燕窝,被贾宝玉私自停掉。然后他告诉了贾母,贾母又吩咐凤姐每天给潇湘馆送一两燕窝来。
表面看没什么影响,贾宝玉这件事做的也十分妥当,是认真考虑过的。
但实际上贾宝玉的这次“干预”,就又一次重蹈晴雯“虎狼药”的故事,最终产生不好的结果。
贾宝玉对紫鹃说燕窝,主要讲了三个事:

一,薛家是客人,林黛玉不好一直吃薛宝钗的燕窝。既显得太实在,也让贾母、王夫人知道了立场尴尬,反受其咎。
这话当然是对的。
就像贾母说薛宝钗的“雪洞”房间离了格儿一样。既然薛宝钗在贾家,就要照顾贾家的规矩和体面,不能任性。
林黛玉是贾府的养女,要吃燕窝怎么能吃薛家的,肯定要吃贾家的才是规矩礼仪。
宝玉如此说话,表明他确实长大了,也懂得了是非道理。
二,“不便和太太要”,是说不好直接去和王夫人要。这句话背后折射的问题可就深了。
王夫人才是荣国府的女主人,林黛玉被贾府收养,实际监护人也是王夫人。
林黛玉的吃穿用度都需要舅母来负责。
固然要吃燕窝,正应该去和王夫人说,再告诉凤姐安排才是道理。
如今潇湘馆的人参,也依旧是从王夫人处出的。

贾宝玉会说“不便和太太要”,就是黛玉吃燕窝这事要背着王夫人不让知道。大体原因无外乎就三个:
第一,王夫人不愿意给。
第二,奴才们知道后嫌弃林黛玉多事。
第三,王夫人反对宝黛姻缘,贾宝玉终于看明白了。
无论哪一种情况,实际反应的都是王夫人对林黛玉的不认同,才导致不能让王夫人知道黛玉又要吃燕窝。
贾宝玉至此,总算后知后觉她母亲对心上人的反对,也开始知道要避嫌。
这件事与后面他因紫鹃试探而“疯癫”要结合来看。经他那么一闹彻底坐实二人感情,让林黛玉安心也让王夫人投鼠忌器,颇像他有意为之,不提。
三,告诉贾母让凤姐给林黛玉每天一两燕窝,就像凤姐把刘姥姥捅到贾母跟前一样,将吃燕窝变得名正言顺。有贾母背书,谁也不敢再嫌弃林黛玉多事折腾了。

可以说贾宝玉的这次安排,真正是他长大后明事理的体现。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凡事不注意的浑浑噩噩。
他能更多站在林黛玉的角度去考量问题,认清他与黛玉的感情在贾府的巨大阻力来自王夫人,便有了为林黛玉承担,也是更成熟的表现。
然而,这件事经过他的参与,看似更合常理。可就像他说晴雯是女儿经不起胡庸医的“虎狼药”一样,只看到表面却忽略了燕窝背后的深层问题。
一天一两燕窝,无论是贾家还是薛家都能给的起。问题在于贾家是被动给,薛家是主动给。这其中的差异可太大了。
还是以晴雯的药方来论,如果用了胡庸医的药,看似对身体有一定副作用,实际却能更立竿见影让晴雯的病情好转,也就避免因病补雀金裘而导致留下病根,为日后的死埋下隐患。这就叫夜长梦多。
王太医的药看似没问题,副作用小也更合适,但却控制病情太慢,容易出现意外导致万劫不复。

贾家取代了薛家的燕窝,潇湘馆仍旧每天得到一两燕窝,暂时看并没有变化,可意外则来自人心和“意外”。
如果是薛家提供,只要薛宝钗在就会一直供给林黛玉,不会出现断档不给的情况。
但贾母吩咐王熙凤给林黛玉,便很可能出现意外的变故。
比如王夫人知道后,吩咐凤姐不叫给呢?林黛玉马上就会断了燕窝的供应,也就再不可能讲究什么食补,一切半途而废。
就算王夫人不插手,意外也有可能出现。比如王熙凤自己出了事故,导致她的命令作废,潇湘馆的燕窝还是会中断。
或者贾府就败落到燕窝的使用都捉襟见肘,只能像贾母吃的米一样,限量供应保证贾母等长辈,不能保证其他人,林黛玉的燕窝也会出现供应的难题。
贾宝玉虽认识到薛家提供燕窝的现实问题,却没有考量贾家供应燕窝背后的隐患,以及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的备用方案。

一旦潇湘馆断了燕窝,以林黛玉的性格势必不会再去提醒贾宝玉,也就不会让贾母知道,断了就断了。
甚至会因此更加“委屈”自己,将一切的麻烦事能省尽省。
以她的身体情况,岂不就如同活水断源,再难持续?
晴雯的死与贾宝玉有直接关系。
一方面是王夫人恨晴雯与贾宝玉的关系太亲密,将其撵走后一气而死。
另一方面,晴雯当时生病没能根治,才是她病上加病一气而死的原因。
如果当日贾宝玉不叫王太医换药方,晴雯吃了胡太医的药,不等雀金裘坏了,就已经控制住病情,也就不会因病补雀金裘伤了精神和身体,为日后的死埋下隐患。
既然晴为黛影,贾宝玉肯定也会在林黛玉的病情上“指手画脚”。
可看林黛玉吃的药,一直不见他说话,如今看来就应在了燕窝之上。
本是好心却办了坏事,形容贾宝玉再好不过。

晴雯因贾宝玉一句话留下了殒命的隐患。林黛玉日后殒命,便肯定也与贾宝玉这次“多嘴”有一定的关系。
尽管燕窝不是灵丹妙药,肯定治不好林黛玉的病。可食补的方向是正确的。
林黛玉坚持食补,调养好身体,绝不可能十七八岁就死是能确定的。
很多时候,一件小事影响的就是结局。从晴雯的药方再看林黛玉的燕窝,就知道结果的严重。
另外,王太医与王夫人同姓,王者,亡也。林黛玉死于“王”是注定的。
这背后的故事,不免细思极恐。
王夫人反对林黛玉,到了不避讳贾宝玉发现的程度,可知问题的严重。也就不难知道后面抄检大观园时,她对晴雯的歇斯底里,是对林黛玉的恨屋及乌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9: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人为什么告诉林黛玉“我们不吃茶”,贵族豪门说的话你听不懂
www.163.com 2024-03-11 10:17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着她沿着当初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贾政路线,又走了一圈。
之前贾政只看了外观,如今各自主人已经入住,便可以两下佐证,对各处居住之人形成前后呼应的伏笔。

比如,贾政对潇湘馆评价最高,说“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言外之意,是伏笔贾宝玉若能娶了书香门第的林黛玉,丈夫勤勉读书,妻子红袖添香,人生可无憾了。
刘姥姥果然在潇湘馆看到一屋子的书籍,赞叹比上等书房还好,林黛玉符合书香门第的所有教养,最是适合贾府未来的发展。
再比如,贾政评价蘅芜苑,说“这所房子无味的狠……(见到满院子的香草又说)有趣,只是不大认得”,实际代表他对儿媳妇薛宝钗的两个阶段认识。
薛家女儿薛宝钗,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贾家儿媳妇薛宝钗,山中高士品德,举案齐眉德行,倒是之前贾政“不认识”了。
不过,贾政看的是外表,刘姥姥看得是真实内在。
林黛玉名副其实,表里如一,证明了她的出身素质不负贾政的“点评”。
但薛宝钗却表里不一。尽管她的外在表现出德行出众的好儿媳妇,可内在却是雪洞一般。

蘅芜苑陈设简陋,不但不符合大家闺秀的素质,也与简约完全不匹配。表现出宝钗来自母系的传承素养不足,更加固执不愿意改变立场。以至于她尽管在贾府做客,尽管是富贵千金,依旧我行我素。
如此宝钗自然是无法采用最好的方式教养好子孙的。只会坚持己见。
贾母之所以生气,刘姥姥一言不发,就源于宝钗坚持不得体的“离了格儿”的行为。
所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伏笔,一定要与贾政的评价结合来看。更要结合贾母与王夫人的对立立场去看。
这背后就涉及到了钗黛之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母对蘅芜苑的大不满的前提,实际源于王夫人的立场,是很关键的原因。
蘅芜苑的布置确实不符合薛宝钗的身份和应有的品味,更不符合贾家的规矩,以及薛宝钗作为客人的礼数。

可让贾母生气的是王夫人、王熙凤明知如此,不但不和薛姨妈去教育薛宝钗,更故意纵容着宝钗的任性,在贾母提出质疑时,还舔着脸替她解释,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腿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
什么叫“养不教”?明知是错还纵容就是。
而王夫人一清二楚,说明她有来更需要,也给薛宝钗送来了装饰的陈设。
然而,她对蘅芜苑清楚,却不知道绿色的潇湘馆糊着绿窗纱靠色,更不知道绿窗纱已经旧了,可见是舅妈根本不关心外甥女。
而更让贾母生气的是,林黛玉知道礼数,要给舅妈奉茶,却被王夫人断然拒绝。
林黛玉的伺候完全符合礼节。但王夫人的表现却多少有点生硬和不符合礼节。
古时候一切以礼为主,一切言行举止都必须要符合“礼”的标准。这也是贾母认定薛宝钗的房间不合格的原因。由不得薛宝钗任性。

而“茶”在当时更是如此。别说长辈来到晚辈屋子里,一定要亲自奉茶以示敬意。哪怕是平辈的姊妹间,也是要奉茶待客。
而除非是极为亲密的关系,否则客人不应该拒绝主人的奉茶。
王夫人是舅母,林黛玉是外甥女,自然算得上亲近,她不喝茶,不让黛玉张罗,也是家常的话。原本不应该多想。
问题是当天并不只有贾母王夫人,还有刘姥姥这个外人。虽然说“豆包不当干粮”到底是个外客,还有其他姊妹一群人。
王夫人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扫林黛玉这个面子,奉了茶喝不喝,都让黛玉尽了礼节,不至于杵在那尴尬。
何况王夫人不喝,不表示刘姥姥不喝。可王夫人不要,黛玉就没办法给刘姥姥和其他人倒茶,只有贾母一杯茶,这可是特别没面子的。
原文尽管没写,但到了蘅芜苑时,薛宝钗肯定也要奉茶的,王夫人必然不会阻止,让她全了礼。
还有在栊翠庵也是,明明大家才吃了茶,妙玉给上茶时,众人也都要了。唯独林黛玉那给晾住了,可不就是“下马威”一般?

贾母自然明白王夫人的意思,才会在蘅芜苑看王夫人维护薛宝钗,而不客气的一通输出,直言他们王家女儿“抱团”的做法太离了格儿。
其实贾母早在潇湘馆便已经表达了不满。她有意吩咐王夫人给林黛玉换窗纱,而不是让王熙凤换,就是暗示王夫人对黛玉疏于照顾,表达自己的不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览大观园的重要,其实始终也是围绕着钗黛之争展开,很多细节都表现出这点。
王夫人拒绝林黛玉的“茶”,除了她对黛玉有不满之外,就是赤裸裸的在表达拒绝宝黛姻缘,扫贾母的面子。
贾母沾沾自喜的带着刘姥姥来到潇湘馆,让她看见满屋子的书,肯定要赞叹。
王夫人明白贾母看中林黛玉的立场,自然不满意婆婆的“一言堂”。
凭什么她儿子的媳妇,要婆婆决定?凭什么就得是林黛玉,不能是薛宝钗?
贾母越是有意显摆林黛玉,王夫人就越是不高兴。她当众拒绝林黛玉奉茶,也是给贾母添堵,否则一杯茶而已,不喝也不至于拒绝。

关键的重点,实际还因为茶的特殊意义。
古代“茶为茶礼”,既是定亲的聘礼之一,也是成亲婚礼的一部分。
新婚妻子第二天,就要向公婆奉茶行礼,公婆接了这碗茶才是真正一家人。
王夫人本就不来潇湘馆,林黛玉也就没机会给舅母奉茶,难得来一次却滴水不沾,不明摆着永远拒绝林黛玉,不要他奉茶,也别想做她儿媳妇么?
人的行为是反映内心的最直观体现。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拒绝,通过这碗茶通过潇湘馆的窗纱完全表现出来。
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舅母对外甥女的冷淡。贾母那么聪明如何看不出来,又如何不怒!
王夫人如此不给面子,不光拒绝了黛玉,更是处心积虑与婆婆拧着对立,可是可恶至极了。
王夫人就像《孔雀东南飞》的焦仲卿母亲一样,横看竖看林黛玉不满意,一心要给儿子换个她认可的“罗敷女”薛宝钗。
更与陆游的母亲,对唐婉横挑鼻子竖挑眼,非要拆散儿子的好姻缘换成自己满意的儿媳妇王氏……

所以,宝黛钗三人的故事,其实就脱胎于《孔雀东南飞》《钗头凤》还有《梁祝》,林黛玉最终被与贾宝玉拆散后,外嫁而死也是这三个故事的共性。
言归真传,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源于黛玉犯下的几个错误。
比如,黛玉目下无尘,因不满意周瑞家最后给她送宫花,而出言怒怼。不但针对了薛姨妈和周瑞家的,更是有不尊重舅母的嫌疑。
周瑞家的肯定要回去对王夫人添油加醋的告状。
比如,黛玉对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不敬。她因李嬷嬷过于油滑不尊重,而与贾宝玉同一立场,帮助宝玉怼奶娘。
李嬷嬷也肯定会不满意,对王夫人告状。
王夫人耳边总有这种声音宣讲黛玉的不好,必然也让王夫人觉得黛玉小心眼,不尊重长辈,更是教唆贾宝玉不尊重奶娘。
要知道古代社会,奶娘是半母,也需要奶儿子孝敬养老送终的。
既然黛玉不敬李嬷嬷,自然就有可能不孝敬她这个“婆婆”。
贾宝玉越是对林黛玉言听计从,王夫人就会越不放心,怕贾宝玉被林黛玉拐带坏了。
而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元春省亲当天,贾宝玉奉旨给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和怡红院作诗。

结果林黛玉却帮助贾宝玉捉刀代笔,替写了一首诗,让宝玉抄写了骗姐姐元春。
元春不光是姐姐,更是贵妃。贾宝玉的欺骗,不但是对长姐如母的不敬,更有“欺君罔上”的嫌疑。
不敬姐姐已经是德行败坏,欺君之罪可是杀身之祸。
林黛玉这件事肯定做错了,放在贾元春和王夫人眼中,却要眼中十倍。
如果之前的事只是移情移性,无伤大雅。但鼓动贾宝玉“欺君”可就是败家的死罪。
如果贾宝玉娶了林黛玉,受黛玉的影响,岂不就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对贾府这种世家大族来说,出了这么个儿媳妇,可不是灭门的灾祸?
所以,王夫人对林黛玉的观感一旦形成,就是再难回转。也会越来越警惕和厌恶。并不会再客观认识。
讨厌一个人只需要一个既有就够了。而被讨厌者,很难转变别人的刻板印象。
林黛玉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年纪小,性格不成熟等客观原因,并不是王夫人要考量的。她只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个外甥女,更不放心儿子被“狐狸·精”教唆坏了。
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从母亲的角度考虑,也是无可厚非。
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像贾母不认可薛宝钗,无论宝钗怎么做,也都没用。王夫人亦如是。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9: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贾瑛+林瑛+】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细说红楼梦:贾宝玉的前世,究竟是神瑛侍者还是女娲补天石?
www.163.com 2024-03-10 10:33
细说红楼梦111:贾宝玉是谁?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形容正月初一出生的贾元春“这就奇了”,源于贾元春出生的那天不但是“新年”元月初一,还是立春日的“春节”。
古代新年和春节并非一天。立春日落在大年初一百年罕见。

甲子纪年,天干地支,与二十节气有十分玄妙讲究。
元春的“奇”就在于出现罕见的重合。不提。
☞细说红楼系列111,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贾元春已经是奇,但贾宝玉更奇。他出生时嘴里衔玉,上有字迹,就是那块化作通灵宝玉的女娲补天石。

当初甄士隐梦见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了通灵宝玉去太虚幻境交割,便是给到神瑛侍者,转世而去。
贾宝玉的出生,通灵宝玉含在他口中,似乎证明他便是沾染情孽因果,下凡历劫的神瑛侍者。
根据“三生石”的典故出于《僧圆泽传》。和尚圆泽转世投胎为王姓妇人之子,日后又出家而去……
贾宝玉的前世应为神瑛侍者,为佛主身边的胁侍弟子之一,就像阿难尊者。他日后还要再做回和尚。

如此,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石。两者个体独立。
女娲补天石像随着神瑛侍者下凡的“记者”,随之领略和记录着红尘中的经历,并记录在自身上,为石头记。
不过事实可能并不一定如此泾渭分明。
就像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绛珠仙子一分为二那样。贾宝玉却极有可能是神瑛侍者与女娲补天石的合二为一。

表面看他与通灵宝玉似乎分开有别,实际从名字“宝玉”就能知道,贾宝玉不但融入女娲补天石的一部分,且还是为主。
如果贾宝玉只是神瑛侍者,便不会对女儿有那么多的“呆”性,也不会有那么些“不通世故”的呆念头。神瑛侍者是和尚,不能再沾染更多情孽。但女娲补天石可以。
神瑛侍者是有大智慧者,起码也是唐僧前世金蝉子一样,怎么会是贾宝玉这般人物。
且贾宝玉的名字以“宝玉”为主,并不以神瑛侍者为主。
尽管“瑛”字有“像玉的美石”说法。可石头就是石头。
补天石能化为通灵宝玉,比玉更珍贵,又经过女娲锻炼可补天的神石。哪里是“瑛”字可诠释。

关于贾宝玉的大名,有观点认为是“瑛”,绝不对。瑛字无法形容女娲补天石,唯有宝玉二字可以。
等日后贾宝玉被五鬼魇魔法,和尚也是对着通灵宝玉说话,并没提到神瑛侍者,便可知两者实际合二为
“宝玉”便是神瑛侍者,也是女娲补天石。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9: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三个致命错误,让王夫人憎恨,贾元春厌恶,贾母严厉警告
www.163.com 2024-03-04 10:55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用在林黛玉身上就再恰当不过。
她在贾府由万众瞩目的外孙女,到处处提防被人嫌弃的表小姐,其中的经历也是一言难尽。
尤其她在舅母王夫人眼中,从之前怜爱的外甥女,到中间的漠不关心,再到最终借晴雯咬牙切齿的咒骂“女儿涝、狐媚子”,死后挫骨扬灰……表达对黛玉的憎恨,这十年间的转变,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林黛玉的身份地位如此变化,除了与贾宝玉有情被王夫人不容之外,之所以会被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主要也有黛玉处事的“分寸”不入王夫人眼的问题。
王夫人作为女主人,她的立场必然影响贾府上下对黛玉的立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林黛玉的问题,也有这么三件事,尽管可以替她解释,但不得不说她还是做错了,更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红楼梦》好就好在曹雪芹从不讳言,是人就有错,即便林黛玉也不能幸免,才是生动的人物。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林黛玉最大的“错误”,当然就是和贾宝玉“谈恋爱”了。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尽管贾府对此的标准并不像世俗民间那么严重,但最基本的礼教约束依旧存在。
男女姻缘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以私定终身,更不可产生男女私情,否则便是丑祸、不才之事。

尽管宝黛爱情冲破世俗礼教的精神可佩,但不可否认在当时人们的普世价值观中就是“世难容”,必然遭受千夫所指。
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发乎情止乎礼,尽管世难容,也确实不被认可,但并不算是“真正”的错。
而她真正犯下的三个错误,着实才叫不应该。
一,质疑“宫花”
林黛玉的第一个错误,就是那次周瑞家的送宫花,因周瑞家的小人之心,最后剩下两朵给到黛玉,被她挑了理。
宫花是薛姨妈送给贾家姑娘·们戴的,无论如何都是个礼。
别说薛姨妈是贾府新来的客人,就算是王夫人的妹妹身份就是长辈。长辈所赐礼物,再不喜欢也是个情意,不可以被怠慢,更不能挑剔。

可黛玉如何表现?“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这可是对长辈的失礼。
后文林之孝家的教训贾宝玉不能管袭人、晴雯等大丫头叫名字,要叫姐姐,说“越自己谦越尊重,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贾宝玉要如此,林黛玉作为表小姐就更要如此。
诚然她对薛姨妈一来就宣扬“金玉良姻”不齿,也对薛宝钗抢了她的风头不高兴,但不能损伤自己的礼仪被人诟病。
何况打狗看主人,她说那句“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既将自己与三春对立起来,也未免太过计较,关键还对周瑞家的不满,表达出她最后得了花,肯定是周瑞家的先送去给自家小姐挑完再给她。
要不说林黛玉“目下无尘”,便是眼中不揉沙子,心里藏不住话,遇见不平就要张目,她这么一表现,就得罪了所有人。

对薛姨妈送花不领情。
不给王夫人脸面。
与三春等贾家姑娘对立争宠。
质疑周瑞家的。
那周瑞家的可不是旁人,是王夫人最宠信的陪房和左膀右臂。
林黛玉如此作为,她肯定不高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回去必然添油加醋像王夫人学舌告状。
王夫人不可能去找黛玉求证,便肯定心生不满,长此以往这些小人口舌,会导致王夫人对黛玉越来越不满意。
一旦对一个人产生不好印象,再想要扭转就太难了。
林黛玉这次“错”,为她在王夫人心中形象的转变,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可叹。

二,《杏帘在望》作弊
贾元春省亲当晚,林黛玉犯下了她此生最大的一个错误。
如果说之前怼周瑞家的还是她有道理,只是目下无尘不肯忍气吞声的话,她这次替贾宝玉捉刀代笔作弊《杏帘在望》,着实是大错特错了。
贾元春就是想要看看弟弟宝玉的学问,便兴之所至要考核一下,是姐姐对弟弟的疼爱和殷殷希望。
贾宝玉作得好固然会夸赞,作不好也不会惩罚。毕竟之前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已经表现的不错。
元春此时的考核,更是想要在一屋子宫女太监们眼中展示一下,回到宫里传说出去她也有面子。
可林黛玉却出头代替贾宝玉作了这首“杏帘在望”。肯定要比贾宝玉作的那三首更强。
问题是如此一来却与贾元春的初衷悖逆,关键她帮贾宝玉作弊的影响非常不好。
贾元春想要看看贾宝玉的能力,以及为自己争光。

贾宝玉只要作完,好不好都不会太差,贾元春也就满足了。
就算林黛玉想要帮贾宝玉作弊,也要更隐晦一些。比如像薛宝钗那样背后提醒他“绿玉”不好,换成“绿蜡”更周全。
如此既让贾宝玉学习了“绿蜡”典故而进步,又让贾元春满意,才是真正的好处。
可林黛玉替贾宝玉捉刀代笔欺骗姐姐,影响就太坏了。
要知道古人特别注重品德高尚。贾宝玉作弊已经不应该,欺骗姐姐更是无品无德。关键元春又是贵妃,贾宝玉是臣子之家,两人还有君臣之属,岂不是“欺君罔上”又的大罪?
贾元春当然希望贾宝玉封侯拜相,最差也是荣国府主人,怎么能如此“欺君”呢?
旁边宫女太监一大堆,别说看不见他们的小动作。
贾元春丢了这个脸,会如何看待黛玉?
林黛玉的捉刀代笔,不但让贾宝玉没有获得任何进步,更破坏了姐弟情意和信任……这件事做的可不就是“妲己、妹喜”那种狐媚之祸么?

贾元春随后在端午节赐节礼时明显支持薛宝钗,不支持林黛玉。根源就在这里。
林黛玉这次作弊行为,确实做得不好。
不但让贾元春不喜欢,更让王夫人憎恨。毕竟是个母亲和姐姐都容易认为林黛玉这样,会影响贾宝玉的心性,致使道德败坏,人品沦丧。
君子以德,方能载物,林黛玉这次冒失,让她彻底失去了王夫人和贾元春的信任。亦可叹。
三,元宵节喂酒
送宫花和作弊两件事,是黛玉年纪尚小之时,可以看作是思虑不周。但等她已经十五六岁时,在元宵节当众喂酒给贾宝玉时,就是惊世骇俗了。
林黛玉是用自己喝酒的酒杯,将喝了一半的剩酒,当众喂给了贾宝玉喝下。这件事惊世骇俗在表现的太过亲密了。

要知道尤三姐后来在贾珍贾琏跟前,就是搂着脖子给二人灌酒的。
尤三姐此举被千夫所指,骂她放浪形骸。
可实际上,林黛玉喂酒贾宝玉的行为,除了更斯文之外,和尤三姐并没什么区别。
尤三姐还是关起门来别人看不见。林黛玉却是当着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李婶娘,众姐妹等家里外头,长辈晚辈的面……
当时有多尴尬?所有人都一声不响,唯有王熙凤站出来解围,可她显然也没想到事情的严重,只能不尬不尬说说什么“不能喝冷酒”,反而让所有人更尴尬。
要知道王熙凤每次说(笑)话,必然会有人响应的,可原文就只她与贾宝玉自说自答,完全没有任何人说话,就知道当时情况的严重,着实让人无话可说。只能等下一个场景的轮换才作罢。
这其中年轻人无所谓,但李婶娘作为外人,看到主人家小儿女这么亲密的举动,肯定尴尬。
薛姨妈心中估计要翻个大白眼。
王夫人肯定要如坐针毡,心里恨死林黛玉丢了她的脸。
她作为女主人和母亲,儿子和外甥女如此亲密“丢丑”,岂不要气炸了?
而贾母的尴尬,随后通过她“掰谎”也表达了出来。

贾母的话一语双关,既祸水东引抨击了薛家来贾府图谋金玉良姻,薛姨妈和薛宝钗在背后小动作不断的事实,在消除刚才林黛玉喂酒的影响。拉薛宝钗一起“受过”。
又直接告诉宝黛和所有人她的立场:男女私情是“贼情”,坚决不允许,“我们家,没这样的事”。
贾母尽管支持宝黛姻缘,但绝不认可宝黛爱情。宝黛姻缘必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不可能是二人私定终身。
贾母的“警告”不可谓不严厉。也实在是林黛玉喂酒的“情不自禁”太震撼。

林黛玉喂酒贾宝玉,是否是故意还是情难自禁很难说。
但却将宝黛之情彻底公之于众。这件事从礼教角度来讲,林黛玉肯定不应该做,更不应该当众为之。她被王夫人恨之入骨,也就因此而起。
当然,以上三件事对林黛玉来说其情可悯。可不能否认错了就是错了,她也必然要为错误而付出“代价”。
如果没有这三件事,她可能在贾府也不会太好过。但这三件事无疑让她的人生更雪上加霜,越来越滑向不可掌控的深渊逆境。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20: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母听闻女儿去世马上派人来接黛玉,奇怪中透着危险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微信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你经常看 中国古典小说 相关内容
细说红楼梦128:贾母接外孙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雨村听好友张如圭报信说“都中起复旧员”,急忙回来查看邸报,果然看到消息属实,便去寻林如海求帮助。

他来给林黛玉做老师,所求就是这一天。


别看“都中起复旧员”,并不是所有人都给机会,自然是谁有门路、有靠山,谁就先起复。

没有门路、没靠山,狼多肉少一辈子再难起复,也是怨不得别人。

贾雨村奔波这些年,可不就为了今日?自然不想落于人后。

而林如海此时也正有事托付于他。

☞细说红楼系列12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林如海先没答应贾雨村,反讲起妻子去世,身边无人教养女儿,京中岳母派男女来接,要送去京中之事。

这个细节与冷子兴滞留在扬州城呼应,他无疑也是来接人的一员。

只不过贾府派来的男女仆人在明,周瑞女婿冷子兴和其他人在暗。

林如海这段话最要注意的是妻子去世后,岳母派人来接外孙女进京教养。

按说他才四十岁出头,儿子妻子先后死去,正是续弦时机。


一为传承家业延续血脉。

二为相夫、持家、教女。

可贾母却派人直接来接外孙女。摆明不用林如海续弦教养。

如果贾母怨恨女婿没照顾好女儿,倒也说得通。却不符合她荣国公诰命夫人的气度和风范。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疼也不至于“抢”女婿的孩子。

除非林如海去信时,就要求岳母过来接外孙女,将女儿“送”去给岳母。


林如海此举说明他不想再续弦,也不想再延续家族血脉。加之贾母派男女来接,还有冷子兴等人暗中策应……怎么看林黛玉这次进京,都极为不寻常,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急迫感。

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前后,儿子妻子突然都死了。女儿去后的两年后,林如海也死了。

等黛玉回京,贾宝玉讲述了一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影射了扬州盐课贪腐大案。

如果林黛玉不走,就会步父母、弟弟后尘,应了那句“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香玉”,被耗子偷去,显然就会没命。


此事细思极恐,也能解释林如海执意送走林黛玉,贾府派人明暗两重来接,他还不放心又托付贾雨村这个前任知府的官老爷为之护卫。

显然,当时情况很危急,林如海送女,便存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28 10:4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2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行
播报
编辑
讨论99+
上传视频
名著《红楼梦》中诗歌展开3个同名词条


一分钟读懂桃花行
00:50
收藏
281
20
《桃花行》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古诗,是《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后多有仿写作品。这首诗以非常低沉的笔调,通过鲜艳明媚的桃花和孤独悲伤的人多方映衬、反复对比,塑造了一个孤独、忧愁、哀怨、伤感的少女形象。这首诗是作者对命薄如桃花的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经过多次换韵,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是由一个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达到景为情设、情为景触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气呵成达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 [1]
作品名称桃花行
作    者曹雪芹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红楼梦》第七十回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词句注释
3白话译文
4创作背景
5作品鉴赏
▪整体鉴赏
▪名家点评
6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词句注释
播报
编辑
桃花帘外东风软:“帘外桃花东风软”的倒装。帘:用布、竹、苇等做成遮门窗的用具。东风:即春风。东风软,即春风徐徐吹来,轻柔和软。
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内桃花晨妆懒”的倒装。桃花指人,即黛玉自己。晨妆懒:早晨由于伤春而没有情绪梳妆打扮。
人与桃花隔不远:即人和桃花相隔不远。隔:间隔,距离。李白《江行寄远》诗:“疾风知片帆,日暮千里隔。”
东风有意揭帘栊:即春风像故意掀开帘栊的一角。栊:窗上的棂木或窗户。帘栊即门帘或窗帘。
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欲看帘内之人,但帘不卷,所以看不清楚。窥:观看。仍旧也作一仍旧贯,即照旧行事。《论语·先进》:“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外的桃花开得依然很艳。瘦:肌肉不丰满,指病态、愁容。
花解怜人花也愁:花若能懂得同情人,它也会发愁。解:懂得,知道。
隔帘消息:指帘外桃花与帘内少女互相怜惜的情绪。消息:音讯。隔帘的消息只有春风送递。
庭前春色倍伤情:这句是说看到庭前春色使人倍加伤感。伤:悲伤。伤情,即忧思之感。
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了荒凉的青苔。凭栏人向东风泣,
茜裙偷傍桃花立: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此句指身着红色衣裙,悄悄地倚着桃树而立。茜裙:茜纱裙,红色的裙子,这里是指穿着茜纱裙的人。唐《李群玉诗集·黄陵庙之二》:“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儿女茜裙新。”茜是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偷:即悄悄的。
桃花桃叶乱纷纷:指东风吹得桃花桃叶分散披离。纷纷:杂乱貌。
花绽新红叶凝碧:花儿刚红,叶儿已成碧绿色。花绽:花已饱满裂开。北周庹信《庾子山集·杏花》诗:“春色才盈野,枝枝绽翠英。”叶凝碧:桃叶颜色碧绿。
雾裹烟封一万株:千万桃树盛开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在一片红色的烟雾中。程高本改“雾裹”为“树树”,“树树烟封一株”语颤不词?雾裹烟封:桃花盛开时,像被一层朦胧的烟雾笼罩。
烘楼照壁:火红的桃花颜色反映到楼阁和墙壁上,或指桃花颜色很红,烘托得楼房和墙壁十分美丽。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天机烧破鸳鸯锦:天机:天上织女的织机;鸳鸯锦:带有鸳鸯图案的丝织物。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烧”“鸳鸯(表示喜兆的图案)”皆示红色。
春酣欲醒移珊枕:春梦长酣,睡眠欲醒,移动一下红珊瑚枕,即不忍晨兴之意。春酣:春梦沉酣。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珊枕:珊瑚枕,即珊瑚做的枕头,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金盆:铜盆。
香泉影蘸胭脂冷:手隐没在有香味的泉水中,觉得有些冷。香泉影蘸:面影映在清凉的泉水中。影蘸:即蘸着有影,指洗脸。“影”,程高本误为“饮”。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胭脂:在此指涂了胭脂的脸。
花之颜色人之泪:承上句意,鲜红的胭脂与什么相似。全句意是:花的红颜色像愁人的血泪。人之泪:人的泪像胭脂一样红,是说流出的是血泪。相传杨贵妃选入宫中,与父母告别时,哭泣面流血泪。
泪自长流花自媚: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若将愁人的血泪与花相比,泪水总是常流,桃花总是明媚。
泪干春尽花憔悴: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泪水流干,春色也消逝,花儿也随之枯萎。憔悴:瘦弱萎靡,也泛指受折磨、困苦。屈原《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桔槁。”
花飞人倦易黄昏: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此句指花瓣飘落,人也疲倦,黄昏迅速来临。
杜宇:即杜鹃乌,也叫子规,过去有“杜鹃啼血”的说法,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又说它的叫声很像说“不如归去”,所以后人称杜鹃为杜宇。《十三州志》:“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日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一称杜主。晋左思《蜀都赋》: “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字之魂。”
寂寞帘栊空月痕:寂静的窗棂上只留下月儿的光痕。寂寞:寂静。
白话译文
逐句全译
播报
编辑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绽开东风柔柔地吹拂,帘内的少女无心梳妆情绪慵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帘外的桃花和帘内的人儿,人与桃花相隔并不遥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东风有意要揭起窗帘,桃花想要看看佳人帘子却不肯卷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桃花依旧在帘外盛开,帘里的人儿却比桃花还要清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花儿如果懂得怜爱佳人的话它也会忧愁,风儿把她们互相怜惜的心思透过帘子传递。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东风穿过了斑竹作的帘子,桃花开满了庭院,庭前的明媚春光只是让人倍增伤感。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青苔长满了院子,门几虚掩,落日下一个人独自靠在栏杆边。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凭栏的人儿在东风里暗暗哭泣,穿着红色的纱裙悄悄地站到桃花旁边。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桃花桃叶相互交杂乱纷纷的,花儿吐出了新红叶儿翠绿如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成千上万的桃树如同被裹在一层红色的烟雾里,如火似荼的桃花映红了楼台,照红了墙壁模糊一片。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织女的织机上烧破了鸳鸯锦被掉落在地,春梦正酣要移走了珊瑚枕才能醒来。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侍女用金盆送了水进来,面容的倒影蘸在清冷的泉水中。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胭脂的颜色这么鲜艳有什么能和它相似呢?只有那桃花的颜色和人的眼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如果将人泪和桃花相比的话,泪水任它长流桃花仍然妩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含泪去观赏桃花泪水容易干枯,眼泪干了春光已尽花儿也凋萎。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凋谢的桃花遮掩着面容憔悴的人,桃花飞去人也疲倦天色已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杜鹃一声啼叫春色已尽,只有那寂静的窗帘上空空地照着月痕。
(白话译文参考资料来源: [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曹雪芹将《桃花行》写于第七十回,出于林黛玉之手,以花喻人,诗情缠绵凄切。《桃花行》的创作正值“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此时,离《葬花吟》的写作已有时日,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三十七回)后,众姐妹只做了几回诗,又经历了大观园的种种变故,“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五十六回),无暇顾及诗社,“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恰逢黛玉作此《桃花行》一首,众人见“这首桃花诗又好”,建议“就把海棠社改做桃花社”。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贾府已不同往昔,距离“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七十四回)的由盛而衰已经相去不远了。在时令上来说虽然是“万物逢春”,对黛玉所处的贾府来说却是夕阳晚景。机敏如黛玉,或许对贾府的这一切变化早有所洞察,又孤苦无依如黛玉,也只能以笔宣泄自己的情感,以花寄托自己的身世飘零,除此之外,在复杂而严酷的家庭斗争中,黛玉别无他法。 [4]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鉴赏
《桃花行》是继《葬花吟》之后,黛玉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抒情诗。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宝琴让他猜是谁做的,宝玉一猜就中:“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开玩笑地骗他说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宝琴又用杜工部诗风格多样来证明宝琴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以上《红楼梦》中的原文在各版本中语句可能会有所出入)。
《桃花行》确实充满了哀音,宝玉并不称赞,是因为领会了这“哀音”,再也说不出称赞的话了。这首诗出现在第七十回,已经离荣府败亡和黛玉夭折不远了。“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就是明显的预言。只待“一声杜宇春归尽”,群芳都将以不同的方式憔悴,而最早凋零的就是黛玉。
黛玉寄住在贾府,“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她这样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会感到极大伤悲痛苦和压抑。《桃花行》一诗,以深沉的感情,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林黛玉内心的忧伤、痛苦。通过以灿烂鲜艳的桃花与寂寞孤单的人的反复的多方面的对比、烘托,而塑造了一个满怀忧虑、怨恨而又无力自拔的贵族少女的自我形象。林黛玉以花自喻,抒发了内心深底的无限感慨。“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是她自我的哭诉与写照。宝玉与黛玉有共同的叛逆思想基础,所以宝玉一看就知道“自然是潇湘妃子的稿子了”。诗中表现了黛玉的苦闷,一是由于她过着令人窒息的生活,感到了未来的不幸,发出了哀音;另一方面,是她思想矛盾的反映,她要冲破束缚,又没有力量撕破罗网,因而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苦闷和忧郁,让人给予她无限的同情。
《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葬花吟》既是宝黛悲剧的总的象征,广义地看又不妨当作“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风雨夕》隐示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则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描写宝玉读这首诗的感受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并且借对话点出这是“哀音”。不过,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这种象征或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并不把全诗句句都写成预言,否则,不但违反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艺术上也就不可取了。 [2]
这首桃花诗可以分为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诗歌的开头即展现出一幅“帘外桃花帘内人”的对比鲜明的生活画面。帘外春风软吹(柔和的吹),桃花盛开,帘人内却是“晨妆懒”,“比桃花瘦”,有着无限的愁苦。“人与桃花隔不远”,更显出这一对比的强烈,突出了帘内人儿的惨苦。帘外桃花帘内人,仅只一帘之隔,隔帘春天的消息已被春风吹透,而帘内却没有丝毫春天的气息;春风、桃花亦不是无情物,“东风有意揭帘栊”,花亦“欲窥人”,但帘偏就“不卷”,于是,帘便成了一种象征,一种阻隔帘内人享受春之幸福温馨势力的象征。“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透过诗句,不难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向往,对于阻碍她追求自由幸福的封建正统势力的抗议。诗中的花与人是在对比中出现的,但是,在感情形态上,花与人却又存在着联系的纽带。“花解怜人花亦愁”,是说花如果懂得怜悯人的话(花若有情),花也要为人发愁。这就为后文花人交融作了感情上的铺垫。
在花与人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看到了一个孤独伤感的观花人形象。观花人即是帘内人,她是在桃花盛开、一片春色的烘托下凸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里诗对环境的渲染,已由远及近,写到了院落庭前。帘外处处是春色,令帘内人触景伤情。在落日斜照里,凭栏而立的观花人就是一袭剪影,伶俜孑立,格外孤独。诗歌用重笔表现了观花人的伤悲:“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形神兼备,既写出了观花人可怜且可叹的形体之态,更见出观花人的神伤。接下来四句,是观花人眼中的景物,它们是对观花人神伤有力的反衬。花红叶碧,生机勃勃,千树万树盛开的桃花,如烟似雾,笼罩了一切,映红了阁楼照亮了墙壁,花红得那么热烈,在观花人眼中,自然是值得羡慕的,然而此时此刻,却又令人如此神伤。前有“凭栏人向东风泣”之句,泪眼看花,自然是红得一片模糊。诗句中“红模糊”三字,既是花红繁盛的形容,也是人精神恍惚,泪眼观物造成的印象,最是含蓄,也最是传神,深婉的表现了观花人的忧伤悲苦。
完成由花人相映到花人交融的过程,写出帘内人向花寻求慰藉、解脱的感情流程,以及对于这种愿望最终仍难免要落空的痛苦心情。在这一段中先垫上一句:“天机烧破鸳鸯锦”,将两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天机烧破鸳鸯锦”即“烧破天机鸳鸯锦”之意。天机,为天上织女的织机。烧,极为形象地写出盛开桃花之红,花红似火。这还是上一段“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的意境。与花红热烈成鲜明反照的是人的情懒意怠。诗中时间的流程也是值得读者留意的。诗的开头写到帘内人“晨妆懒”,还是早晨。诗的中间写到“斜日栏杆人自凭”,已是时过中午,日已偏斜。这里写到侍女送水来,接着后文又写到“花飞人倦易黄昏”,这已是黄昏时刻了。诗从时间流程上也反映了人物阴郁缠绵的心境。处于这种心境的人自然是“见花溅泪,见月伤怀”,任何一件事都可能触发她那忧伤的情怀的。诗从洗脸这一生活细节上又展开了描写。处在特有心境的人,从洗脸的泉水倒映中看到自己脸上残存的胭脂,便展开了联想,“胭脂鲜艳何相类”,把胭脂、花的颜色、人之泪三者巧妙的扭合在一起,人之泪之所以能和红色的事物联结在一起,当然存在着某种联系。不是说这泪真是红色的,但在愁人的感情世界中,这泪也不是一般的泪,是泣血的泪。至此,作者就把自己的命运与桃花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了,达到了花人交融的境界。但是,正如俗话所说,桃花命薄。这也就是说,人与桃花都不会有好的命运,而作者是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她尽管说“泪自长流花自媚”,花在眼前尽管还是明媚媚人的,但到春尽之时,泪流干了,花也就憔悴了。这就是“泪干春尽花憔悴”的意思。同病相怜,“憔悴花遮憔悴人”,然而,黄昏无情,结局必然就是“花飞人倦”,“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诗的结尾四句已纯是“哀音”了。黛玉寓情于景,杜宇悲鸣,春已归尽,花也谢去,人去楼空,帘栊寂寞,空余月痕,这是一个注满黛玉悲伤情思意绪的悲凉凄楚的意境。这样的一个结尾隐喻了黛玉夭亡的悲惨结局,这样的“伤悼之句”就连那“尘世浊玉”的宝玉看了都要“滚下泪来”,便是读者看了,也是要深受其悲切情怀的强烈感染的。
《桃花行》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诗歌,全诗情境融洽,构思奇巧,对比鲜明,使诗的形象鲜明,感情浓郁,语言清爽,语势流畅,读来如行云流水,体味一下,却又感柔肠百转,感人至深。在《桃花行》里表达的情感,属于黛玉自己的情感要远比《葬花词》要来得浓,来得重。《桃花行》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在它的形象中,始终活跃着一个灵魂,这就是黛玉的个性。黛玉见月落泪,对月感怀,正是“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的表现。她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寄人篱下,浸泡于悲与愁的泪水之中,对于爱情理想愈来愈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命运前途感到愈来愈难把握,面对大好的春光与盛开的桃花便触发了她的心事,如此的情与景会,意与象通,于是在桃花身上,便寄托了要冲破牢笼享受春光的向往,也凝结了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深重的忧伤痛哀,表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也正是这个原因,宝玉一看,便知是黛玉之作,尽管有人故意自充作者,也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判断。他说的好,其“声调口气”都是林妹妹的,也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故能作此“哀音”。 [5]
名家点评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这首诗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艺术风格,都是别具特征的,是别人的作品无法混淆的。 [6]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7]桃花行
[ 明 ] 伍瑞隆
原文
春风渐暖春日长,夭桃片片生花光。随风千枝片画梁,酡颜映日红相当。

含情敛态出艳阳,飘然一树临金塘。亭亭袅袅遥相望,朱为衣兮绿为裳。

红楼珠箔凝芬芳,恍如秦月明新妆。盈盈晓露淡含香,霏微入户闻中堂。

临漪弄影纷纵横,高者若俯低者昂。灼如静女晴当窗,婉如游丝动高杨。

千朵万朵压东墙,忽然如雨吹流黄。有鸟有鸟鸣且翔,娟娟片羽含宫商。

飞去飞来大树傍,蹴枝啄花何飘飏。柔条密蕾不自防,轻盈历乱牵我肠。

愿言千载无相忘,欢乐秾华殊未央。

作者介绍

伍瑞隆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14: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绛珠仙子生魂&神瑛侍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珠[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甲戌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点题处,清雅。]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甲戌侧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甲戌侧批:点“幻”字。]缘,已在警幻[甲戌侧批: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甲戌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侧批: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宝玉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甲戌眉批: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今却于警幻意中忽写出此八字来,真是意外之意。此法亦别书中所无。]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甲戌侧批:是哄小儿语,细甚。]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甲戌侧批:为前文“葫芦庙”一点。]
  宝玉恍恍惚惚,不觉弃了卷册,[甲戌侧批:是梦中景况,细极。]又随了警幻来至后面。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甲戌侧批:已为省亲别墅画下图式矣。]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甲戌眉批:奇笔摅奇文。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宝玉听如此说,便吓得欲退不能退,[甲戌侧批:贵公子不怒而反退,却是宝玉天分中一段情痴。]果觉自形污秽不堪。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甲戌侧批:妙!警幻自是个多情种子。]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甲戌侧批: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甲戌侧批: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甲戌侧批:一段叙出宁、荣二公,足见作者深意。]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薛宝钗前世是什么人?贾母一句话说出实情
播报文章

独听寒山半夜钟
关注
2020-10-18 18:33

“你~,还要多久,我快不行了!”她憋红了脸,满头大汗...

为什么富人看起更年轻,每天一次“抗衰”是关键!

去厦门旅游必去的6个景点,没去过的可以开工了哦!
《红楼梦》一书未完,许多未解之谜往往让阅读者搜肠刮肚,百般猜测。

同林黛玉齐名的薛宝钗,因为有世俗之心,有横刀夺爱之意,被许多人所厌恶。她本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出身好也就罢了,还长得极为漂亮。初入贾府,很多人都认为林黛玉不及她。

【一】

《红楼梦》里,林黛玉无疑是主角。她主角的光环之所以光芒万丈,一个重要的的原因是配角有锋芒。薛宝钗是最好的配角,她比林黛玉还要好,自然绝非凡夫俗子,也应是从天上而来。

按照《红楼梦》书中所述,林黛玉不是凡夫俗子而是从天上来的。

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赤瑕宫神瑛侍者浇水,便久延岁月,后来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修成女体,后来为了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所以下凡还泪。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将她带仙境时让人前来迎贵客,几个仙子出屋,见是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这里说得很清楚,林黛玉是绛珠仙子。

《红楼梦》第一回,一僧一道谈论时曾透露过,薛宝钗也是同贾宝玉、林黛玉一样的人物。原文如下: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薛宝钗应该属于“一干风流冤家”中的人。

【二】

她既然是从天上而来,同宝玉黛玉等人一同下世历劫,那么她会是谁呢?

最有可能同薛宝钗是同一人——“兼美”。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带领下,听了预示众多女子命运的判词判曲外,将他带到一处房间,把自己的妹妹兼美许配给她,在描写兼美漂亮时,有这样一笔:“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这个形象是真的吗?自然不是!

薛宝钗丰满,林黛玉瘦弱;薛宝钗是入世之态,林黛玉是出世之人。两个人在一起的合体只能是怪胎。这里之所以出现“兼美”的形象,无非是衬托秦可卿的绝世之美,绝非是指薛宝钗或林黛玉是警幻仙姑的妹妹。

那么薛宝钗究竟会是谁呢?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有所透露。贾母在中秋节之际,上演了一出《掰谎记》,借才子佳人之事,暗中骂赖在贾府一心想嫁给宝玉的薛宝钗。原话是这样说的:“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贾母所说的“鬼”与“贼”各有深意。“贼”自然是指偷心贼,说的是薛宝钗为了能嫁给宝玉,想尽办法收买人心之举。“鬼”指的是什么呢?

【三】

《红楼梦》书中对此有过暗示。

第一回中,一僧一道在谈论带宝玉下凡时,曾经说过这个字眼。原文如下:

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

蠢物自然是宝玉,林黛玉是仙子,风流孽鬼指的会是谁?如果对照贾母暗骂,只能是薛宝钗。

众所周知,现实中是没有鬼存在的。大家所认为的鬼,其实是人们心目中最丑陋的个人形象。薛宝钗在贾母眼里,平时表现的是封建大家闺秀的模样,私下里为了嫁给宝玉就什么礼节也不顾了。所以她称之宝钗是鬼。

为何这样理解?其实不是仅仅“黑”宝钗。而是《红楼梦》第五回对此还有一次暗示。贾宝玉与兼美情意缠绵过后,携手出去游玩之时,路遇黑溪阻路,警幻仙姑追来警告时,迷津内水响如雷,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现实中,薛宝钗就是想将自己与宝玉捆在一起,把他的出世之心拖到凡夫俗子之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就是宝玉现实社会中的“鬼”。
《红楼梦》,宝玉黛玉的生魂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宝钗是什么
等待MYLOVE 2017-04-09   |  605阅读  |  2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一回提到甄士隐梦至太虚幻境,他在梦里看到一僧一道,两人正在谈论一件千古未闻的罕事。

原来西方灵河岸上一株绛珠草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浇灌,得以久延岁月。后来修成仙子,为报灌溉之恩,将一生眼泪还给下凡造历幻缘的神瑛侍者。

绛珠仙子化身为林黛玉,神瑛侍者化身为贾宝玉,还泪缠绵。贾宝玉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代表尊贵荣耀的身份,而这块宝玉的本质却是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



书中第五回再次提到太虚幻境。宝玉在秦可卿房里小憩,睡着之后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先带着他随喜薄命司,品味《金陵十二钗》的薄册,后带着他品茶听曲,游历仙境闺阁风光。

其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开篇就是钗、黛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后面演绎《红楼梦》曲子时,特意交待这是“怀金悼玉”。

由此可见,在太虚幻境,宝钗和黛玉的身份地位不相上下。既然黛玉是绛珠仙子,那么宝钗是什么?这个谜底稍后解开。

我们先看看宝钗在凡间的品行。



书中第一次浓墨重彩描写宝钗是第七回。当时周瑞家的跟她闲聊,谈起她的病症以及冷香丸。对比其它薄命女子:香菱、黛玉、妙玉等人,她们幼时总有僧道过来要化走出家,而宝钗却遇到一个秃头和尚不仅给她医治热毒的冷香丸药方,而且嘱咐薛家留意“金玉之缘”。

当薛姨妈打发周瑞家的把十二支宫花拿给众姊妹戴去,顺便提到:“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由此可见,这十二支宫花本属宝钗,她却分散给众姊妹。

后来众姊妹住进大观园,黛玉选择种满竹子的潇湘馆,潇湘竹子寓意情断泪干,这暗示黛玉还泪之说;宝钗选择种满香草的蘅芜苑,那里没有艳色,这对应宝钗不喜花、粉之意。

宝钗在荣国府的第一个生日,贾母出钱为她安排酒戏。席间,宝钗点了一出热闹的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以为她只是迎合贾母,结果,宝钗将里面的戏文解得头头是道,尤其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暗藏禅意。

后来因为颦儿跟一个小戏子撞脸而被湘云说破,宝玉怕她俩互生嫌隙,好心调停却落得两处贬谤,最后心灰意冷,回屋提笔写了一偈,以为自己悟道“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黛玉看到宝玉所写的偈子,拿给湘云和宝钗看。宝钗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

黛玉拷问宝玉机锋“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结果宝玉哑口无言,然后不再谈论参禅,故态萌发,又跟姐姐妹妹们一处玩乐。

由此可见,宝钗点化宝玉的痴顽,黛玉破解宝玉的世情。

宝玉受金钏之死、琪官之逃所牵连而被贾政痛打,卧床不起。贾母袒护孙子,让他只在园中游卧消闲。宝玉借此杜绝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以及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宝钗有时见机劝导,反而惹得宝玉生气。独有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之语,所以深敬黛玉。

由此可见,宝钗规劝宝玉处世功名,黛玉纵容宝玉随性随情。

宝钗不喜花粉,闺阁简朴,一副出世的姿态,却劝解宝玉入世,读孔孟之书,懂经济之道;黛玉夸赞宝玉上学要蟾宫折桂,一副入世的姿态,却纵容宝玉出世,调脂弄粉,悠游度日。



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饮酒行乐,占花名助兴。

当时,探春抓到杏花,上面注“必得贵婿”,这预示探春婚嫁高贵。李纨抓到梅花,上面注“霜晓寒姿”,这预示李纨独守孤寒。湘云抓到海棠,上面注“香梦沉酣”,这预示湘云红颜入夜,暗无天日。黛玉抓到芙蓉,上面注“风露清愁”,这预示黛玉愁苦悲凉。

宝钗的签也预示了她的身份和命运。

宝钗抓到牡丹,上面题着“艳冠群芳”,下面镌着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注着:“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

当时宝玉拿着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发生两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第一件:警幻仙子本欲往荣府去接绛珠的生魂,结果偶遇宁荣二公之灵,他们为了嫡孙宝玉而嘱托警幻: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然后入于正路。

可见,警幻仙子本来和绛珠是一路人,却受宁荣二公所托,为了宝玉而走上另一条路。宝玉梦游太虚时,香是“群芳髓”,茶是“千红一窟‘同哭’”,酒是“万艳同杯‘同悲’”,如此风情又无情。

第二件:警幻仙子将妹妹可卿许配宝玉,秘授云雨之事,她对宝玉说道:“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而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警幻仙子秘授宝玉云雨之事,却让妹妹行之,可见她自己无情。宝玉从太虚幻境中警醒后,跟袭人偷试云雨。袭人是“钗副”即宝钗的影子。

宝钗无情却艳冠群芳。她幼时,癞头和尚不仅给她医治热毒的冷香丸方子,而且叮嘱“金玉之缘”。宝钗自己出尘出世,却引导宝玉立身扬名。由此推断,宝钗的生魂就是警幻仙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4-6 17: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前世 绛珠仙子单恋神瑛侍者!
播报文章

芃程万里行
关注
2021-11-09 05:22


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幻化人形,终日游荡离恨天,而神瑛侍者的赤瑕宫也在太虚幻境中,两人可以相互扶持。我认为,绛珠仙子可以交接太虚幻境诸女,甚至加入了太虚幻境,就是神瑛侍者引荐的。

关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介绍非常少。用了半回不到的篇幅,内里却含有不少内容。
首先,神瑛侍者是不是女娲补天石?
这一点,不同的版本会有不同的记载。通行本曾采用的是补天石通灵,幻化人形满世界游荡,被警幻仙子留住,做了赤瑕宫的服务生。这个说法一度很流行。但根据各文本总结,现在大多的文本删除了神瑛侍者是通灵宝玉的说法。补天石幻化的通灵宝玉就是随行记者一般的存在。与神瑛侍者是两体。这一点从十五回:
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创纂。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这就表明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投胎的贾宝玉为两体。而到了二十五回,癞头和尚对通灵宝玉的诵持也说明两者为两体。
其次,绛珠仙草欠神瑛侍者恩情难了。
绛珠仙草日受浇灌幻化人形,偏生成一个女子。这就是林黛玉的前生来历。变成人形后,原文说绛珠仙子:
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这一段虽然写的隐晦。但明显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有情了。“缠绵不尽之意”说明两者、起码绛珠仙子有了情。不过这段情可能是单相思!谈恋爱未必是神瑛侍者本意,他当初浇灌绛珠仙草不过就是无聊养宠物一般。不想宠物养大了爱上自己。中国的神话修炼体系讲究因果,虽然神瑛侍者不一定爱绛珠仙草,但因是他种下,就需要由他了结。所以已经算的上神仙的他只能再一次下基层重新经历一番凡俗红尘,目的就是了结绛珠仙子的情谊。
绛珠仙子估计幻化人形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神瑛侍者,所以一眼就认定了他,不然不会有那股“缠绵不尽之意”,所谓“酬报灌溉之德”不过是求而不得的借口罢了。所以我们看,在前世的林黛玉爱上贾宝玉,贾宝玉却未必爱林黛玉。最终下凡,贾宝玉翻转过来各种追求林黛玉,为奴做小也心甘情愿,这正是因果循环。但最终这都是一段没有办法的事,想要修成正果必须了结这段情谊,让一切回归原点。毕竟太虚幻境应该在西方灵河岸不远,不确认这是佛家还是道家场合,但看着很像佛家的描写。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挥慧剑斩情丝,只能通过下基层的办法玩一场“过家家”来彻底消断这段因果!这是不是有点“毁三观”呢?你又怎么认为的?可以留言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4-6 18: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林家是草木之人,薛家是蛇鼠一窝
 姜子说古书 2024-03-29   |  10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林家是草木之人,薛家是蛇鼠一窝!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便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作者开门见山地告诉世人,此书原名《石头记》,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作者亲历过的一番梦幻,围绕着通灵宝玉这个“情种祸根”展开,因为不方便直接说,所以“将真事隐去”,留下假语村言。

  《红楼梦》故事里,围绕着贾宝玉的婚姻问题,出现了针锋相对且属性相反的两个女子,一个是林家的林黛玉,最是怕冷;一个是薛家的薛宝钗,最是怕热。



  草木之人林黛玉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自道本是绛珠草,是木石前盟的女主角,其实是为了以西子身份对应西府。荣国府便是西府,宝黛的婚礼就在荣禧堂进行。毕竟,荣为草木之繁,荣国府本身就是草木之国。林黛玉是王夫人口中大姑娘,就是三春的起始点元春,故曰前盟,二玉合传为先。

  林黛玉昨日所恼宝玉的心事早又丢开,又顾今日的事了,因说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宝玉听他提出“金玉”二字来,不觉心动疑猜,便说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

  《红楼梦》故事里,林家的渊源“远迈前代”,暗指“前朝”。列侯世家的设定,是以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级来写林家地位之尊荣,传承之深远。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周人列鼎而食,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汉·张衡《西京赋》曰:“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可知钟鼎之家,是写林家身份贵重,书香二字亦然,毕竟,古代能读的起书的人家,那是妥妥的贵族。草木之人,原是华夏之寓。

  孽海蟠虺薛家子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以林家为情天,以甄家为厚地,却以薛家为孽海水国之夜叉、海鬼、蟠虺,薛宝钗的存在,于贾宝玉而言是噩梦。薛加子字,正好是一个孽字。



  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

  《红楼梦》故事里,宝玉午睡做噩梦,作者一共写了两回,一回以薛家为迷津夜叉海鬼,另一回借袭人之口,点出薛宝钗为趁人睡着没防备,就钻进来咬人的小虫子。

  袭人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忙放下针线,起身悄悄笑道:“姑娘来了,我倒也不防,唬了一跳。姑娘不知道,虽然没有苍蝇蚊子,谁知有一种小虫子,从这纱眼里钻进来,人也看不见,只睡着了,咬一口,就象蚂蚁夹的。”

  同样是这一回故事,贾宝玉在梦中喊骂,势必要拒绝金玉姻缘,可知薛宝钗就是贾宝玉的噩梦。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的男丁为薛蟠、薛蝌,恰恰是与林家草木之人相反的虫属,薛宝钗大名便是薛虺,蟠屈的小蛇为虺,蟠虺皆是五毒之蛇,《楚辞·天问》中有“雄虺九首”的描述,《章句》注解为:“虺,蛇别名也。”

  《国语·吴语》记载“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自然是要害人了,这也是薛宝钗听墙根后,为了金蝉脱壳,自报身份,要咬林黛玉一口的伏笔所在。



  薛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死于巳时,是用“露似真珠月似弓”来写蛇鼠一窝的老耗子升堂之事,即薛家瘟神爷鸠占鹊巢,取代了林家的茗玉小姐。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月亏水满亡国时。

  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的?”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红楼梦》故事里,薛宝钗的哥哥是薛蟠,蟠就是小蛇、小龙的意思,薛蟠出生于五毒横行的端午节,即是此意。宝钗不过是小名,她的大名亦是龙与蛇一类,与薛蟠相对应,唤作薛虺,古有蟠虺纹,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腊月初七,寒冬腊月,是薛家时节。至于薛宝钗出生于正月二十一日穿天节,亦是作者写薛家为虺蜴之笔墨。薛宝钗住在杂草丛生、异香盈路的蘅芜苑,住雪洞,皆是蛇女的伏笔所在。

  《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朱熹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

  《韩非子》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后见《古今字谱》是虺字。按螝当作虺。

  虺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蝮蛇一类的毒蛇,引申指小蛇,又引申指蜥蜴类的动物,薛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何尝不是《西游记》中眼似巨灯之蟒蛇?也确实有点蜥蜴人、螝、虺的味道。



  作者写《白蛇记》,亦是暗示“凝质皎若,辞气娴雅”的薛宝钗为白帝子白蛇,是残害书生的毒蛇。作者又写宝玉因为薛蟠挨打,薛蟠为了秦钟闹得天翻地覆,还写华夏都城于薛家而言,是“上国”,可知作者立场。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西京赋》、《诗·小雅·正月》、《国语·吴语》、《韩非子》、《古今字谱》

作者写宝琴,就是为了揭露红楼真相,你看她写了什么诗?太直白了

红楼梦:宝琴送嫁没人要吗?踏雪寻梅的寻夫之路,血色罗裙满是梅花香!答案全在《双艳图》的作者名字里

红楼梦:史家的礼物雅致,史湘云送礼送的是底蕴,林家的礼物贵重,林黛玉送礼送的是传承,薛宝钗送礼就厉害了,只能借花献佛!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9: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贾元春被送进宫为妃,贾敏却被嫁给了末代侯府的林如海?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言꧂

贾代善死后,谁也没想到荣国府的当家人并不是嫡长子贾赦,而是次子贾政。

按说荣国府是荣国公世袭爵产,谁袭爵、谁继承、谁当家。

贾府没有权力私下安排当家人。贾赦袭爵就应该当家入主荣国府。




贾政当家必须得到圣旨允许,才能分贾赦的当家权。

所以,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贾代善死前上遗本,皇帝安排贾赦袭爵,赐官给贾政的话,就暗示了这件事。

荣国府至此两房分治:长房袭爵,二房继承爵产,共同继承荣国公世袭。

꧁①꧂

不提荣国府“分裂”背后的政治因素,只说贾府在贾政手里却着实衰落下去。不但难复父祖荣光,更是一败涂地,最终败亡于他手。

贾政的当家能力,别说祖父荣国公贾源,就是父亲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也比不得。

有些人小看贾府,认为他们不过如此,其实大错特错,贾赦贾政可是真正的“公子”,荣国公世袭才降一等,能差到哪里去?

贾赦的世袭一等爵将军,对应的是明清两代的宗室世袭一等镇国将军,哪里低了。

别看贾政只是个从五品工部员外郎的小官,那只是他的“职”。真正身份还是荣国公世袭一等爵,荣国府当家人。就便是宰相大学士,不谈职位上下级,只论身份地位,也是互相客客气气。甚至贾政的贵族出身,还得让人羡慕。不提。




꧁②꧂

贾府的衰败是个注定过程。对此贾代善看得清楚。

宁国公荣国公是先帝肱骨之臣,立下盖世功勋,获得世袭并福荫子孙。

荣国公爵位比宁国公还高一等,使得贾代善继承荣国公世袭,成为二代荣国公,与伯父宁国公同等。

然而,贾代善虽还是公爵,职位却远不如父亲和伯父。

二代只有爵位没有功勋,权力必然下降。原文没写贾代善何职。却写了宁国府贾代化执掌京营为京营节度使。

宁国公世袭一等爵神威将军任京营节度使,这个职位并不高,相当某军司令。而宁国公和荣国公则大权独揽,是统帅总司令一般人物。

等到贾府第三代,最大改变不是世袭爵位再降一等,而是执掌两代的军权必须要交出去才像话,否则难免引起君臣失和,引来杀身之祸。

按说此时贾府最好接受“杯酒释兵权”,安心守着富贵培养子弟。等贾府降到彻底没威胁时,再通过科举仕途入仕途,以求中兴。




꧁③꧂

然而,贾代化为免军权旁落故意演了一手李代桃僵的把戏掩人耳目,为贾府埋下隐患。

贾府三代直系不能再继承军权,便选中四大家族王家的王子腾培养,接掌京营为节度使。

如此,贾府三代虽不掌军权,培养王子腾做贾府“提线木偶”,实际还在贾府控制之下。这也是王夫人、王熙凤先后嫁入贾府的原因。

而贾家这般操作,势必为皇帝所忌。才有了贾代善死后荣国府一分为二的事,算是皇帝对他们的警告和敲打,也符合皇帝利益。

等到新皇继位,贾政将贾元春送入宫中,才犯了最大错误。




꧁④꧂

根据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太上皇退位,皇帝登基来看,可以把这段故事结合玄武门之变来看。

贾府当时显然并不站皇帝一边,等皇帝取代义忠亲王迫使太上皇退位后,贾家的立场就尴尬了。

按说他们应该第一时间效忠才得自保。

可贾政的选择是“观望”,送女儿入宫侍奉,走姻亲路线试探皇帝心意。

说明贾家极可能背后支持义忠亲王,无法转向皇帝效忠。

元春进宫如石沉大海,便是新皇帝对贾家的疏离态度。尤其当王子腾被调任京营节度使,令贾府远离权力核心后便开始有了不满,与同为四王八公的北静王一党眉来眼去。

秦可卿死后,北静王等不得圣旨公然出席葬礼,逼得皇帝不得不晋升元春为贤德妃,贾府才“人人面有得意之色”,一副小人得志嘴脸,以为皇帝怕了他们。

贾政如此联姻,不但将贾府卷入权力漩涡,更借元春卷入皇室纷争,在太上皇与皇帝之间暧昧不明。

尤其响应太上皇旨意操办元春省亲,更是遭皇帝忌讳。为日后抄家埋下致命隐患。




꧁⑤꧂

比较贾政送女进宫的昏招,他父亲贾代善则清醒的多。

女儿贾敏被嫁给林如海,与书香门第联姻,代表弃武从文,贾府将要远离权力中心的决心。

皇帝对贾府如此选择,才是乐见其成的。

宁荣二公的贾家在军中浸淫太深,势必遭到皇帝忌讳。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贾代善明显看得明白,贾政始终不懂。他太着急贾府中兴,殊不知贾家才离了权力中心,还能影响到军中,皇帝如何还能短时间让他们又再兴起?

等到贾府彻底衰落,没有了潜在威胁,才是他们厚积薄发的最佳时机。

奈何那时已经没有机会。必须经历一次抄家,贾兰才得东山再起。

宁荣二公的贾家不死,皇帝绝不会让他们再兴起。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05 19:53・IP 属地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32 , Processed in 0.0721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