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9: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最大谜团:黛玉只是小名,她的大名叫什么?曹雪芹不敢写

安阳源易缘

2024-04-03 21:56河南

红楼最大谜团:黛玉只是小名,她的大名叫什么?曹雪芹不敢写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你敢信,红楼三大主角,都是他们的乳名、小名?

中国人相信,名字是有能量的,影响一生的命运。

黛玉的大名叫什么,你知道吗?

她一生的祸端,她不能说的秘密,都藏在大名里!曹翁写完80回,都没透露黛玉大名,因为真的不敢写!


大名的贵贱

名字对中国人非常重要,现代孩子的名字,藏着家庭出身,父母学识,家族期望。

古人的名字,除了这些,还有等级贵贱之分。

1、贵名贵女

古人的“贵”,叫“清贵”,除开地位尊贵外,更多指精神之贵,是肩负天下苍生表率。

女子带有这种贵气,才可做皇后、作嫡妻,是女子中的精神之光。

她们自带男人的属性和责任,所以这样家庭的女子起名,跟随男子之名,比如贾敏,还有王熙凤,都是假充男子教养,她们的名字都是男子的名字,是贵名。

2、艳字贱名

除了贵名贵女,还有一种名字,是贱名贱运。


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了贾家的4个女孩,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都带“春”字。

这个“春”字,就是贱名!

贾家是天下望族,自然应该起贵名,但四春的名字却踩了贱名的雷。

对此贾雨村也提出自己的疑问:

“甄家之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落此俗套?”
按照甄家为女孩命字的原则,带艳字的名字就是贱名。贾家的女孩都带“春”,自然是贱名。

为什么带艳字的名字就是落俗套,是贱名呢?

古人认为,艳丽的东西,会勾引人的五感,偏离做人的本质。

女子若太艳丽,会吸引人、取悦人,不适合做相夫教子的嫡妻,是妾室、丫头,甚至优伶、娼妓等人的专属。


她们越美,越容易迷惑人心,迁移本性,乱家毁室。(祖师奶奶妲己)

所以侯门千金,绝不会用这些字命名,自贬身份的。

贾家的堕落

贾家是天下望族,是贵族中的贵族,贾家四春为啥用贱字?脑子瓦特了?

“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出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
冷子兴对贾家的骚操作,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元春的生日特殊,正月初一万物复春。

这解释靠谱吗?因为生日特殊就起贱名,凡是脑子没宕机,都不会自甘下贱吧?

按照冷子兴的脑回路,黛玉生日二月十二是花神节,名字该叫花魁了呗?

所以,冷子兴的回答非但没有消除怀疑,反而暴露了更大的问题。

1、贾家的盖脸布。

冷子兴避重就轻,原因是什么?

伪君子常用一个技巧——盖脸。

伪君子干不要脸事时,喝点酒再干,事后可以把责任推给酒。

第47回贾珍就用过这盖脸术,“贾珍等也慕他(柳湘莲)的名,酒盖住了脸,就求他串了两出戏……”

重要的事说三遍,冷子兴没必要用盖脸术,用这套说辞的是贾家。


盖脸术的要点是,用无关紧要的理由做盖脸布,掩盖他的不要脸。

2、贾家跌落神坛。

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弟兄而来的。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
贾敏一代,女子还是从男子命字,是甄家的家风。

到元春一代却成了贱名,成了贾家的家风。

贾家女孩名字的改变,是家族定位的改变。

从真贵,变成了假贵。

四春的名字可是大名,不是乳名、小名啊!

大名,是要外界周知的,是婚配时,要拿出名帖让夫家相看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女子的命运,以及家族的走向。

贾家在红楼一开始,就面临着生齿日繁,入不敷出的困境。

这个困境,是在元春封妃后,贾家的银子又开始流水一样花的。

元春封妃后,王熙凤赶着贾琏叫“国舅爷”,就是贾家上下的心态。

以艳色迷惑夫君,以做小舅子维持富贵,这就是贾家实质。

贾家当然知道这样做不要脸,所以用元春的生日做盖脸布。

贾敏的夫婿是清贵之家,但元春姊妹,却只配做妾,做丫头,甚至优伶娼妓。

贾家急剧变革时期,新旧势力博弈,贵贱两派斗争,就是红楼的生态,一切都在斗争中。

黛玉:请叫我灵儿

贾敏和元春,虽都是贾家的女孩,但她们的身份却是贵贱分明。

但黛玉不是,她长在林家,林家是拿她假充男子养育的,她在林家有大名,而且是从男子命字的。


她本是甄家之风。

她的大名是贵名,她是名门贵女。

但她的母亲死了,她被送到了贾家。

贾家全是“假”,林如海为啥把黛玉送进贾家?

林如海夫妻给女儿取乳名“黛玉”,“待玉”,等待真玉降临。

但贾家呢,只有一个假宝玉,是被贾家荼毒了的“玉!

所以黛玉进贾家的任务,就是把贾玉,变成甄玉哦!

这是黛玉的使命!

黛玉本是灵河岸边的人,她是林家的女儿——“林儿”——“灵儿”,她就是要去贾家给宝玉启灵的!

贾宝玉是贾家的继承人,而贾家是天下望族,她要启的是天下之灵!

猜测黛玉的大名:林启灵!

黛玉的反噬

林家的断子绝孙,是因为红楼是末世。


放眼天下,贾家是望族,包括皇族,也是望贾家之风而行。天下更不用说。

黛玉等于是一介弱女,孤身进到贾家窝里,甄贾的搏斗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多激烈。

她要一个人对抗天下人!她的大名一旦被天下人知道,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皇帝不会放过她!

黛玉的大名一旦写出,曹雪芹写红楼的野心就再也藏不住了,他敢写吗?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1: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林黛玉刚进贾府,为什么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是否发放呢?
2024-04-04 18:13 发布于:辽宁省
《红楼梦》里,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和邢夫人都在老太太房里等待林黛玉的到来。然而王熙凤却姗姗来迟。

王熙凤虽然迟到了,但是她一来就将现场气氛带动起来,有了欢声笑语。

这时,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放完了不成?”

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



当时黛玉刚进贾府,王夫人为什么如此发问呢?

第一、告诉林黛玉,王熙凤迟到是为了发工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到了给员工发工资的日子,就必须按时发放,不能拖欠。这一天刚好是荣国府给下人发月利,也就是发工资的日子。王熙凤作为管家,必须亲自负责发放。因此王熙凤迟到了。

按理说,王熙凤迟到应该禀明了贾母,所以贾母不追究,也没有不高兴。但是黛玉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清楚王熙凤为什么迟到?为什么慢待自己?



为了不让黛玉误会王熙凤,王夫人主动替王熙凤解围。王夫人借询问月钱之事,为王熙凤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空间。这种微妙的处理方式,既避免了林黛玉对王熙凤的误会,给了王熙凤解释的空间。暗示王熙凤迟到是因为给下人发工资。

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刚结婚两年左右,当时还没有生育,属于新媳妇。王熙凤和王夫人的关系还处于蜜月期。姑侄二人在贾府里相互扶持,互相照应。

王熙凤没有及时接待林黛玉,王夫人就用检查工作的口气,来问凤姐工资发放情况。

王夫人如此发问的目的就是替王熙凤解释迟到的原因。



第二、王夫人为了提醒林黛玉我才是这个家的主人。
当时,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都在贾母房里,按长幼次序,王夫人低于邢夫人。

王夫人以当家人的口吻,向凤姐问话,也证明了自己在荣国府的统治地位。大嫂邢夫人都没有资格管理荣国府,只有王夫人才有资格管理荣国府。王夫人要让林黛玉知道,这个家里,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林黛玉,聪明绝顶,她自然听得出王夫人话语中的弦外之音。

大舅舅贾赦一家虽然是荣国府爵位的继承者,却不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荣国府的当家人是二舅舅贾政和二舅母王夫人。



黛玉以后在荣国府生活,她要依靠的人不是大舅母,而是二舅母和凤姐姐。黛玉应该知道应该和谁亲近和谁疏远了。

王夫人此举也是为了向新进的林黛玉展示她作为贾府当家主母的权威与地位。通过询问月钱事宜,王夫人不仅向林黛玉展示了她在贾府中的经济大权,更间接地传达了她对整个家族的掌控力。这种展示,无疑加强了林黛玉对王夫人的敬畏与尊重,从而稳固了王夫人在贾府中的地位。

第三、王夫人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


王夫人询问月钱之事,也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她自身的能力与智慧。通过这一细节,王夫人向众人展示了她对家族事务的深入了解与精准把控。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从来不拖欠丫头的工资。这种能力与智慧,无疑让王夫人在贾府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也让她赢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与信任。

总之,王夫人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当天,问王熙凤月钱发放的事情,有三个用意。一是,替王熙凤解释迟到的原因;二是,为了向林黛玉证明自己当家人的地位;三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4: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三十三日+】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1 钟家台 2018-03-15   |  264阅读  |  3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1
  五皇子之死的惊天真相
  干娘马道婆VS 九莲菩萨李太后
  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中作者写了贾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受赵姨娘收买作法暗地里魇害宝玉和凤姐,让他俩先是头疼,既而发疯,最后奄奄一息。
  其中写马道婆对贾母说:“祖宗老菩薩哪裏知道,那經典佛法上說得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長下來,暗中就有許多促狹鬼跟著他,得空便擰他一下,掐他一下,或吃飯時打下他的飯碗來,或走著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大家子孫多有長不大的。”
  正是借马道婆的嘴解释年幼的五皇子是被暗中的许多鬼(害人之人便是“鬼”!)给暗算了。他们只要一得空便暗中谋害五皇子,所以五皇子虚岁五岁便被害死了,没能长大。
  做法的马道婆不过是要害人的赵姨娘收买的歪门邪道,而显灵的九莲菩萨也不过是周后收买的宫女太监罢了!
  为何赵姨娘要害宝玉和凤姐?
  因为真实的历史上周后害死了五皇子(四皇子的亲弟弟,等同于作者本人,即宝玉),而且“协谋去魏逆,称贤功”除去了魏忠贤(王熙凤),原来赵姨娘害人影射的正是周后所不为人知的阴险卑鄙!
    “退送”二字古意?马道婆说的是某地土语风俗
  书中作者安排宝玉和凤姐被携通灵宝玉下凡的僧人作法施救,终于活过命来。可是真实历史中,“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而皇五子终不起。”。“少而慧,上绝爱之”的五皇子最终还是夭亡被周后害死了。
  作者后来给马道婆安排了个恶行败露,被锦衣府送入刑部监,问成死罪的下场,不过是四皇子希望那些害死自己弟弟的凶手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的心愿罢了。真实的历史是崇祯根本没调查过五皇子之死,只是大病了一场,而后吃斋祈福。
  为了隐藏自己四皇子的的真实身份,作者在书中将自己疼爱的弟弟五皇子长幼顺序颠倒过来写成宝玉的亲哥哥贾珠,虽然只是借冷子兴的口轻描淡写的介绍贾珠“一病死了”,但四皇子对五皇子的感情却是无比深沉的,无法言说的。
  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不过简单一句话,脂砚斋却在此处写到“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可见贾珠作为宝玉之亡兄,并非虚拟,失声哭出的其实是宝玉是作者,就连只是旁观四皇子写作的脂砚也深受感染几乎失声痛哭。
  这哭的是五皇子的“少而慧”,哭的是五皇子的“被暗害”,哭的是兄弟情深,哭的是人心险恶!看似平淡一笔,却是作者心中无法与人言说的彻骨之痛!
  阴差阳错的是最后四皇子被康熙以假冒五皇子的罪名杀害,让人不禁心中感叹。
  “三十三日”之谜
  为何和尚交代贾府众人:“三十三日之後,包管身安病退,復舊如初。”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是暗指活了三十三岁的崇祯帝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正是说崇祯三十三岁时,人生如梦终于醒,孽缘了结离人间!
  我另外又在考虑这个“三十三”是不是暗示“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之数。
  还有晴雯之死是不是被刻意安排在七十七回,借以表达四皇子对张献忠掘了杨嗣昌七世祖坟一事的悲愤之情。
  逃不出宝钗手掌的林黛玉
  “晴为黛影”,也就是说晴雯的事其实也就是黛玉的事。我这里就合在一起解释。
  先看看作为黛玉之影的晴雯的病故的前后经历。
  在第五十一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晴雯是因为“只穿著小襖”在户外等麝月而感了风寒。说也奇怪,同样都是大丫鬟,作为宝钗之影的袭人被宝玉踹了立马就请来了王太医认真对待,可作为黛玉之影的晴雯病了却只给找了个胡庸医,给晴雯乱开虎狼药!幸亏宝玉仔细,又去请了王太医重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5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5: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中窥豹:王夫人为何不喜欢林黛玉?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的主线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但他们的爱情却是一波三折,虽然贾府内部的最高领导贾母支持木石姻缘,但另一位领导,即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不赞同宝黛在一起的,王夫人更希望自己的内甥女薛宝钗嫁给宝玉,即金玉良缘。

王夫人为何不赞同木石姻缘?亦或者说,王夫人为何不喜欢林黛玉?

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情感没有那么激烈,笔者看到有不少论者以“王夫人厌恶黛玉”来进行论述,“厌恶”二字则带有太多的主观猜测色彩,事实上,王夫人只是不太欣赏林黛玉的性格,并非厌恶,她与黛玉的日常交往就是正常长辈对晚辈的情感,王夫人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没必要跟一个十几岁的亲戚家的小姑娘过不去。

书中有很多细节都在暗示这一点,比如第28回的“问药”:

二人正说话,只见丫头来请吃饭,遂都往前头来了。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物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疏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第28回
曹雪芹很擅长通过细节来展示人物关系,针对林黛玉的病情,贾宝玉最为关心,所以连病症、如何服药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其次是贾母,她也很关心黛玉的身体,所以对大夫的人选严格筛查,发现鲍太医的医术不怎么样后,立刻又让黛玉吃王太医的药。

唯独王夫人,她全然不清楚林黛玉的病情,所以导致信息不对称,林黛玉早已不吃鲍太医的药了,可王夫人却不知晓,故而才有了这番对谈。

但我们能苛责王夫人吗?林黛玉不过是自己小姑子的女儿,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说的粗鲁些,如果不是贾敏去世,王夫人可能这辈子跟林黛玉都见不上几回面,她出言询问黛玉病情,已是长辈对晚辈的热心了,若还要这般苛刻,要求王夫人也时时刻刻关心黛玉,那就不太讲理了。

而在贾宝玉的婚事上,王夫人的确是反对林黛玉,支持薛宝钗的,人家王夫人作为宝玉的母亲,对儿子的婚事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完全正常的,而我们要分析的就是:王夫人为何不选择林黛玉呢?我们抛开家族利益,单来分析王夫人个人对林黛玉的情感倾向。

其实早在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这个问题就已经有了答案,诸君可曾记得,林黛玉初来贾府时,王夫人专门叮嘱了林黛玉一番话,且看原文: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你只以后不用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第3回
王夫人为何要叮嘱林黛玉离宝玉远一些呢?笔者认为,无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贾宝玉最喜欢在女儿堆中厮混,如今来了一个仙女般的林黛玉,贾宝玉必定要缠着黛玉,万一言行间有不当之处,得罪了黛玉,那就不好了,毕竟黛玉远来是客,跟大家还不熟悉,所以王夫人秉承礼貌原则,先给林黛玉心理上打个预防针。

其二,站在长久角度来看,贾宝玉是王夫人未来的依靠(大儿子贾珠已亡,只剩下宝玉),所以王夫人必须尽力促成宝玉成才,可宝玉总是跟姊妹们混在一起,不好好读书,不以仕途经济为重。

王夫人提前告诉林黛玉与贾宝玉保持距离,就是怕贾宝玉看见林黛玉这么个仙女妹妹,更加不好好读书了。王夫人劝不了贾宝玉,就只能通过外部环境来限制贾宝玉,她想通过这种手段,为宝玉营造一个学习环境,而不是营造“厮混”的环境。

可从后文我们也知道,王夫人的希望落空了,虽然她在林黛玉跟前说了贾宝玉那么多坏话,但宝黛相见后还是关系日益亲密,难舍难分。而这也恰恰是王夫人更喜欢薛宝钗的一个重要原因。

林黛玉为人风流孤傲,宝钗则敦厚含蓄,大家不会怀疑宝钗会干越轨的事。单看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其实有很多越轨的举动,比如一起偷看《西厢记》这种才子佳人的禁书(最易勾起男女之爱),两人躺在一张床上睡觉,贾宝玉给黛玉讲耗子搬香芋的笑话,还动手动脚咯吱黛玉,关系俨然亲密过甚了。

我们读者看着挺高兴,觉得这一对儿挺甜的,但放在那个时代,宝黛的交往模式,很容易导致流言蜚语,必定会有别有用心的人怀疑:贾宝玉和林黛玉都那么肌肤亲密了,会不会两人已经干了什么不正经的事了?

不说别人怀疑,就连袭人都对宝黛的相处模式存在疑虑,第32回,贾宝玉向林黛玉表白,被恰好经过的袭人听到,袭人听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两个人将来肯定要干越轨的事了!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想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第32回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后,袭人看着宝玉被打得这般严重,心中不落忍,就去向王夫人提建议,希望能将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来居住: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的。我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了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第34回
袭人向王夫人说了“保全宝二爷、太太名声”诸如此类的话,王夫人听了很感动,拉着袭人的手不放,一口一个“我的儿”,为何?因为袭人的话全部说在了她的心坎上,这些年只有袭人跟她说出这些大局观的话,她能不器重袭人吗?

甚至于其后王夫人便当众给袭人定下了每月二两银子一吊钱的月例,袭人正式成为宝玉的准姨娘。

这也是袭人、王夫人对宝钗赞不绝口的原因所在,宝钗懂原则、懂礼数,不该逾越的规矩,她一点儿都不会去碰,这种德行能给袭人、王夫人安全感,但林黛玉就做不到这一点,亦或者别人会怀疑她做不到,这是她清高风流的性格与世俗社会碰撞后的产物,无法避免。

而值得注意的是,到了《红楼梦》后期,林黛玉明显也觉察到了自己和宝玉太过亲密了,于是她开始刻意跟宝玉保持距离,所以才有第57回紫鹃对宝玉诉说的那番话:

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黛玉)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她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第57回
由此观之,林黛玉最终还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发布于 2020-11-25 17: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5: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原因浅析

山色归读
  
IP属地: 广东
375
2019.04.18 00:29:01
字数 3,035
阅读 6,883
王夫人从大面上对林黛玉还是过得去的,因为贾府毕竟是大家族,家规森严,王夫人本身是当家主妇,起码的待客之道她是懂的;何况婆婆史老太君(贾母)、丈夫贾政都对林黛玉疼爱有加。至于骨子里是不是不喜欢乃至有那么一点排斥林黛玉?我看是有的。


林黛玉进贾府之前王夫人对她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因为此前两人大抵连面都未见过,再说作为长辈跟黛玉这孤孤伶仃的小丫头较什么劲啊!但是她对黛玉客客气气的接待之下应该存在着一个天然缺乏亲和力的气场,也就是说让王夫人从内心非常亲近地去接纳黛玉,她做不到。这个跟黛玉无关,主要跟林黛玉之母贾敏有关系。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姑嫂之间因兄或弟的关系嫂为主,姑为客,客不压主。贾母对林黛玉母亲贾敏是几个孩子里最疼爱的,爱屋及乌对林黛玉也视若己出,相传当年贾敏出嫁的排场也格外大,远远超过了王夫人自己,所有这些在面善心冷的王夫人心底不能说没有留下任何阴影,所以心存芥蒂是有的。


这不,在该书第74回里,王熙凤建议裁减几位小姐的丫头数量时,王夫人当场拒绝,并说了这样一段话:“……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这段话再结合贾敏出嫁时超出自己的大排场、在儿女辈里贾母最疼贾敏、在孙辈中对黛玉疼爱有加视为己出,可以说王夫人娓娓道来的语气里满含羡慕;而对于普通人(除非圣人或傻子)来说,羡慕的和嫉妒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


鉴于王夫人与贾敏是微妙的姑嫂关系,当年王夫人刚刚嫁到贾府,贾敏是贾府最尊贵的娇小姐。他无论在相貌、才华亦或是口才上,处处压在娘家时早已当家里理事、还算能干的王夫人一头,她让身边的王夫人显得黯淡失色。基于所有的这一切,羡慕和嫉妒的转化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你要说笔者穿凿附会,我还可以找一些例证。如王夫人对王熙凤提起贾敏,随口的一句你“你姑妈”是多便宜的事啊,可是她的用语是“你林妹妹的母亲”,拐了一个大弯子;又如上文中“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这句中的“人家”就是指贾敏,王夫人管小姑子叫“人家”;这说明王夫人根本不把小姑子当家人,更不谈当妹妹看,而是当外人看。她对贾敏的冷淡、疏远或许还有“厌弃”跃然纸上。


如果说王夫人心里明显不喜欢或排斥黛玉,应该是从她进贾府后与贾宝玉关系越来越密切开始的。林黛玉到了贾府后,与贾宝玉一见钟情、心心相印,有结成了所谓“木石姻缘”的态势,某种程度上还得到贾府最高权威者贾母的认可,甚至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也跟着附和。这个对王夫人一直想达成的贾宝玉、薛宝钗之间“金玉良缘”构成了极大威胁。

“金玉良缘”为什么对王夫人那么重要?贾政王夫人夫妇已是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是贾母的红人、荣国府的日常行政负责人,一旦达成“金玉良缘”自己将来的儿媳薛宝钗也是自己娘家妹妹的女儿——姨侄女,那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家政大权自己就牢牢在握,一直抱怨和垂涎的贾赦就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性。


但是,贾母把黛玉接来之后,把她安排自己的碧纱橱里,让宝玉与黛玉朝夕相处,其中的用意,有眼晴的人都知道。王夫人面上对贾母恭顺体贴,骨子里两人都想主导宝玉的婚姻,来稳固在贾府的话事权。 这样,林黛玉就成了贾母与王夫人桌子底下“推手”的一个关键着力点,王夫人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反感、排斥黛玉,但因内里牵涉的关节太多,王夫人暂时也是无可奈何。

而且薛宝钗看上去身体比林黛玉好很多,无论是和宝玉夫妻相伴还是传承子嗣来看都比林黛玉合适;薛宝钗为人内敛谦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个也比“七窍比干心”的林黛玉适合当少奶奶;薛宝钗“深明大义”,一直扶助和规劝贾宝玉留心“科考仕途”,相对而言林黛玉那些离经叛道的言论简直是“满满的负能量”;薛宝钗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之女,身家也比林黛玉厚涵得多吧......


王夫人在大儿子贾珠死了之后,宝玉是她一切希望的寄托。可是,宝玉不求上进,不求功名。这样,为宝玉挑选一位能时时在他背后督促他努力上进的贤妻就尤为重要。退一步说,不考虑黛玉的“不足之症”和药罐子身板;也不考虑薛宝钗与自己更近、更贴心的关系;乃至忽略宝钗在待人接物、心胸气度和家庭财力等诸方面的优势。

就因为林黛玉和宝玉更投缘,两人情投意合就认可“木石姻缘” ?黛玉虽然聪慧过人,貌若天仙,但这个小蹄子却是个不爱仕途经济的叛逆者,从来没说过一句让宝玉专心仕途经济的“混账话”。林黛玉跟宝玉谈情说爱、琴棋书画可以,可是指望她她劝宝玉上进、求取功名根本不可能。一个儿子本来就这样了,再弄一个跟宝玉“臭味相投”的儿媳妇,这样,贾家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她也彻底没有指靠了,这是王夫人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另外,从根子上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天生就偏爱与自己气性相投的人一些。王夫人自己是“闷葫芦”型的,对所有美丽、灵性、率真、胸无城府、天真烂漫的女孩子都不大喜欢,如黛玉、晴雯、四儿、芳官等。书中明显可看出,她喜欢的宝钗、袭人等人大都和她一样,表面端庄木讷,内里心机颇深,坚决维护封建大家族的纲常和利益。她最讨厌“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晴雯,除了晴雯本人多处犯她的忌之外,未尝没有因为“晴为黛影”,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或多或少投射到晴雯身上。


总之,对儿子和家族的前途来说,薛宝钗更适合当自己的宝贝儿媳,林黛玉就有一种“硬插”进来搅局、不怎么受欢迎的绝色,尽管王夫人口头上绝对不会说出来,她对黛玉基本上是敬而远之、不冷淡也不热情的态度,反正一切有贾母做主、安顿。

所以王夫人相对于薛宝钗,不怎么喜欢林黛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5: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为什么不希望林黛玉嫁给贾宝玉?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1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104
被浏览
93,93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1 条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108 个回答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谈不上不喜欢,谈不上很喜欢,就是个普通的“舅妈”。但是王夫人确实没打算让林黛玉当儿媳。

林黛玉出局,最大的因素就是身体不好。次要因素是有薛宝钗。

《清宣统年间北京城内人口死亡情况的分析》里有个统计,清末皇室档案统计1340个贵族格格的寿命,活不过5岁的有846人,占比63.1%。同时,坐产、分娩、月经病,都是中青年妇女的主要死亡疾病。

林黛玉本人能不能活到成年、能不能顺利怀孕、怀孕后能不能顺利把孩子生下来,这都说不好。

家里嫡系男丁就这三瓜两枣,王夫人直系血脉里男的只有一个宝玉一个贾兰,都没成年。。

更何况贾府男丁纵情声色,一个一个看着都是不太能生养的,正常媳妇都生不出几个孩子来,那病歪歪的林黛玉就更难怀上了。

换成你是贾母和王氏,也是希望宝玉能娶一个身体健康、门当户对的贵族小姐吧。

发布于 2022-06-17 12:04・IP 属地浙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6: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林黛玉骨子里的幽默非常人能及,伶牙俐齿妙趣横生
东盛1 2019-08-02   |  1056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有许多“幽默大师”、“搞笑高手”,贾母、王熙凤、刘姥姥风趣诙谐,贾政、宝玉、薛蟠各具特点,黛玉的幽默则是来自骨子里,直指讽刺要点却不显山露水,伶牙俐齿妙趣横生,非常人能及。

《红楼梦》林黛玉骨子里的幽默非常人能及,伶牙俐齿妙趣横生
一、才气幽默挷住少年的心

湘云暗恋宝玉不禁呼之欲出,一见面就称“爱哥哥”,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

女生应该含蓄一点,黛玉是如何对待宝玉呢?宝玉闻见一股幽香自黛玉袖中发出,便缠着黛玉找香气的来源,黛玉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不解,黛玉点头笑叹:“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令宝玉如梦初醒,又气又乐。

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胳膊很为羡慕,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不觉呆了。黛玉恰到,答宝钗问话,笑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问在哪里,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向宝玉脸上一甩便甩醒了他。

黛玉通过幽默,既控制了场局,把握了主动权,又为宝玉留有余地。宝玉喜欢黛玉,是因为林妹妹骨子里的才气傲气幽默拿捏恰当,很有趣味。

《红楼梦》林黛玉骨子里的幽默非常人能及,伶牙俐齿妙趣横生
二、言谈幽默获得支持者

有次凤姐问起暹罗国进贡的茶,黛玉说“吃着却好”,凤姐便说打发人送来,还有一事相求,一同叫人送来。

黛玉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一点子茶叶,就使唤起人来了。”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众人都大笑起来。

王熙凤是有名的“凤辣子”,言辞犀利,幽默搞笑高手。从凤姐和黛玉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关系还是挺亲密的,凤姐不识字,估计是想请黛玉为她抄抄写写,黛玉敢于以幽默挑战强权,但实质也是应允可以帮忙的。凤姐则以幽默方式公开宝黛恋情,表明支持“木石前盟”姻缘,同时也是公开在为“木石前盟”造舆论。

《红楼梦》林黛玉骨子里的幽默非常人能及,伶牙俐齿妙趣横生
三、反应灵敏笑点一击即中

黛玉对刘老老的搞笑形象颇为深刻,也为惜香因刘姥姥、贾母一句话要画大观园需诗社告假一年抱不平,笑道:“她是哪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此处黛玉只是取其形、食态可掬、形象丑爆的幽默,并没有真的歧视刘姥姥。还说,画的题跋就叫“携蝗大嚼图”。

听着宝钗为惜春作画开出洋洋洒洒的单子:“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四支,大染四支,中染……再要顶细绢罗四个、粗箩二个,担笔四支,大小乳钵四个,大粗碗二十个……风炉两个、沙锅大小四个,新磁缸二口……生姜二两,酱半斤——”黛玉忙笑道:“铁锅一口,铁铲一个!”

宝钗道:“这做什么?”黛玉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啊。”黛玉又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起这些水缸箱子来,想必糊涂了,把她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黛玉的幽默很有涵养,懂得幽默的人在逆境中应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惜她先天身体病弱,多愁善感的性格仍占上风,若能再乐观豁达一点,可能结局会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6: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芒种节,都隐藏了什么深意与伏笔?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里的芒种节,都隐藏了什么深意和伏笔?

文:龍乡



《红楼梦》里的芒种节这一天,作者用象征、比喻、伏线、拟人等手法隐藏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搞清楚以后,第一,就读懂了宝玉所唱《红豆曲》的真实涵义;第二,就完全确定了《红楼梦》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第三,就自然而然地否定了包衣寅孙作者说。



(一).第一次葬花那个“三月中浣”



书中对芒种节这样介绍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林黛玉在这天,悲悲切切地又是埋香冢,又是写《葬花吟》,如此描写的深意是什么呢?书中早已为此埋下了伏笔:其实这是黛玉第二次葬花,第一次是在第二十三回,这两次葬花隐藏着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黛玉第一次葬花,书中只说“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却未指明是“三月中浣(中旬)”的哪一天。只是写黛玉葬完花后回去的路上,走到梨香院墙角,听到《牡丹亭》的曲文令她由感叹进而感伤之余,又联想到《会真记》(西厢记)中的词句,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如果说《牡丹亭》《会真记》中的曲文,是令她自伤身世之因的话,引出李煜的“亡国之音”,就无法不让人多加忖度了。而“忖度”中要得到的答案,将会在两次葬花的伏笔中迎刃而解。



虽然还不能明确黛玉第一次葬花是“三月中浣”的哪一天,那就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葬花的第二天,贾芸用借得的钱买来冰麝送给凤姐;第三天,贾芸从凤姐那儿讨得在大观园栽树种花的差事;第四天,宝玉闷闷的“装着看花儿”,远远看到倚栏出神的林红玉;第五天,参加王子腾夫人寿宴回来的晚上,宝玉被贾环用蜡油在脸上“烫了一溜燎泡”;第六天,宝玉告诉贾母脸是自己烫伤的;第七天,书中写“过了一日”,说明这天无事可写;第八天,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与赵姨娘一起撺掇后,设下毒计;第九天,凤姐和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而发疯昏死过去。



这就是书中利用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三个章回的篇幅,从黛玉第一次葬花的“三月中浣”写起,一天挨着一天地连续写的九天。如此描述,在《红楼梦》整部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谁能说这不是经过作者苦心孤诣的刻意设计?难道还反映不了,这九天在作者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何等重要?



这一切与黛玉联想到的“亡国之音”是否存在着联系呢?如果还无法确定的话,那就让我们来看黛玉的第二次葬花。



(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如果说黛玉第一次葬花的“三月中浣”,同其后的连续八天,这九天在具体日子上还是有些模糊的话,模糊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连系到《红楼梦》开卷时声明与提醒的“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了,由此就可以说,正是在这假语村言式的模糊中,才更可能有被深深地隐藏的“真事”。



可是,如果全书都是这样模糊化,隐藏在假语村言背后的真事还能被解开吗?



假如不能被解开的话,那还写这本书干什么呢?“真事隐去”也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就“三月中浣”黛玉第一次葬花及那九天来讲,第二次葬花便是揭开其谜底的钥匙。


















第二次葬花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是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唯一明确的日子。我们从这天往前推一推,看看会发现什么:



芒种节的头一天,是宝玉完全病癒之日,那就是四月二十五了;



而三十三天前,癞头和尚与跛脚道人为宝玉治病那天,便是三月二十二日;



在此三天之前,正是凤姐和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发疯昏死之日,那这天这是三月十九日了。



同时,这个三月十九日,也是黛玉在“三月中浣”葬花的第九天。那么,黛玉葬花后联想到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样的“亡国之音”,谁能说与三月十九日无关?



所谓的“三月中浣”,和黛玉第一次葬花的重要指向,如果说不是在暗隐明朝灭亡的1644年三月十九日,还能暗隐什么呢?



假如有朋友还是不能相信,那我让我们再看看黛玉的生日。



(三).林黛玉生日在花朝节的意义



第二十二回,在为宝钗过生日之前,凤姐跟贾琏打商量时:



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呀,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可是,书中写了给许多人过生日,却从来没有描写过怎样给第一女主角林黛玉过生日,岂不是很不正常吗?并且直到第六十二回,才从袭人口中得知,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日。如此“轻描淡写”地对待黛玉的生日,有没有某种深意和重要伏笔呢?



二月十二在传统习俗中为“花朝节”,是百花之神的生日,可见书中将黛玉生日设置在这一天,显然是有很深用意的。可是,作者对黛玉过生日和“花朝节”只字未提,还真的会有什么深意和伏笔吗?



答案就在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这天,因为这是“花神退位”“祭饯花神”的日子。



这一天,黛玉悲悲切切地埋香冢、写《葬花吟》;



这一天,往前推三十七天,即是三月十九明朝灭亡的日子;



而从三月十九日往前再推三十七天,就是二月十二花朝节,黛玉的生日;



这就使黛玉生日的二月十二花朝节,与崇祯帝自缢的三月十九明亡日,和交芒种节的四月二十六日祭饯花神形成了三点一线的一体。



由此可知,书中之所以不写给林黛玉过生日的场景,是因为其生日暗隐着明朝灭亡;而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也正是在对明朝灭亡的祭奠。



(四).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芒种节这天,不但写了“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也写了“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已经明白了“黛玉葬花”其实是明朝灭亡的祭奠,那“宝钗扑蝶“又隐寓了什么呢?



书中描写:



(宝钗)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着低头想了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的。此剑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必抽身回来。



看到二玉在一起,抽身回来的宝钗“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在我们为这个唯美的画面,感到陶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薛宝钗在扑这“一双玉色蝴蝶”之前,是亲眼看到了“二玉”在一起的;也不要忘了钗黛是情敌,宝钗曾亲耳听到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怎么信得?什么叫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以宝钗执意要嫁宝玉的情状看,在她扑“一双玉色蝴蝶”之时,心中想到的难道会不是刚刚看到在一起的二玉?



那么“宝钗扑蝶”的寓意是什么呢?



有句话叫“袭为钗副”,可以在袭人的身上去寻找答案。



(五).蒋玉菡和袭人的汗巾子



芒种节的这天晚上,贾宝玉在参加冯紫英的家宴时,用袭人的汗巾换得了蒋玉菡的汗巾,这被预示为在后来袭人会嫁给蒋玉菡。



蒋玉菡到底是什么人呢?书中写他是个伶人,可是,一个在古代被视为最下贱的伶,怎么可能住在紫檀堡呢?要知道在古代传统习俗中,“紫”属于帝王的特殊标识,“紫檀堡”就相当于帝王居住的皇宫,可以让人联想到紫禁城。而蒋玉菡的艺名是“棋官”,又谐音为“旗官”,这不是与拥有“八旗”的满清有关吗?



而袭人的判词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通常,席子为蒲草芦苇编织而成,蒲草和芦苇合在一起即“蒲芦”,谐音“胡虏”,亦代表着满清。



由此可见,袭人嫁给蒋玉菡,预示和隐寓的其实就是满清占领紫禁城。



那“宝钗扑蝶“的隐寓就是:从林黛玉葬花暗隐祭奠明亡来看,林黛玉代表着明朝,贾宝玉则是传国玉玺的人格化,象征着皇权、及其正统合法性。“宝钗扑蝶”隐寓着,满清占领了北京的紫禁城后,意欲完全取代朱明王朝,并且还要获得皇权的正统合法性。



(六)宝玉唱的那首《红豆曲》



在芒种节这天,白天林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既隐寓明朝灭亡也代表对明朝的悼念祭奠;晚上蔣玉菡与袭人互换汗巾子,则预示着满清将取代朱明。



其实在第二十六回薛蟠的家宴上,薛蟠即言“明儿五月初三”是他的生日,隔过芒种节后的第三十回,即写到了薛蟠过生日。历史上的1644年五月初三,正是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北京,占领紫禁城的日子,也正式变成了清廷取代大明的开端。













芒种节那天晚上,宝玉在冯紫英家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比较一下李煜另一首亡国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首饱含“亡国之音”的词曲,是不是特别地相似?

发布于 2022-07-02 09: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6: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柳湘莲打薛蟠”产生的疑问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因“柳湘莲打薛蟠”产生的疑问



作者:龍乡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中叙述:薛蟠误将柳湘莲当作优伶去调情,反被柳湘莲诓到北门外的苇子坑,打得“衣衫零碎,面目肿破,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的似个泥猪一般”。后来贾蓉等人好不容易寻踪问迹地找到薛蟠,因薛蟠伤重,骑不得马,便“命人赶到关厢里雇了一乘小桥子,薛蟠坐了,一齐进城”送回家去。



红学家们在研究中作出认定,文中提到的几个地方,如苇子坑,北门,关厢,都是至今仍存的北京之真实地名:苇子坑即是“德外苇子坑”,因文中写道,薛蟠被打得不能骑马,贾蓉只好使人去前面“关厢”里雇了一乘小桥,将其送回府中云云,“德外关厢”乃是众所周知的地名。明清时北京有两个北门,安定门和德胜门,但安定门处无关厢,所以书中的“北门”只能是德胜门。关厢以北是三环路的马甸桥,古时为草甸苇塘,据说水草丰美,从塞外来的马贩子不能进城时,便把马匹先暂时养在马甸一带。马甸往北,在接近现在北四环健翔桥的地方,有一地名为“苇子坑”。



在柳湘莲苦打薛蟠的过程中,对那里的环镜,如“人迹已稀”、“苇塘”、“苇中泞泥”、“苇根”、“下桥二里”、“苇坑”等多有描写,直到贾蓉找到薛蟠后笑道:“薛大叔天天调情,今儿调到苇子坑里来了……”,始千呼万唤地把“苇子坑”这个地名点出,随后又“只得命人赶到关厢里雇了一乘小轿子”,皆似在不经意间地点出真实地名,只将“北门”实为”德胜门”的事实似有意似无意地忽略和隐去,这种欲扬还抑的笔法,就是为了让读者对“德胜门”进行重点关注和深入地研究其蕴含的意义。






(柳湘莲)

德胜门元朝时称健德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改称北平。随后将北垣西侧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又于洪武四年(1371年)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废元大都北垣,将新筑北垣加宽加高,开两门,西侧门仍称“德胜门”。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大平安定”之意。德胜门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欲扬还抑地写德胜门,就是为了隐指柳湘莲在德胜门外打薛蟠,乃是朝廷对外战事的暗喻。



明清时期,德胜门外曾发生过两次重要的战役,第一次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的一场北京保卫战,德胜门外,大败瓦剌军。第二次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皇太极绕开松锦防线率军突袭北京。明廷急令各地兵马驰援,督师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首先于德胜门外与后金展开激战,此战役即为“己巳之变”,又称“后金攻明京畿之战”。





由于《红楼梦》隐写的主要是明末清初之事,而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已经过去将近二百年,故而可以将其忽略。



那么就有了第一个疑问:柳湘莲在德胜门外打薛蟠,是否隐指“己巳之变”呢?



言至此处,似乎有必要对柳湘莲这个人来做一番探讨了。吴氏红学的潇湘夜雨先生在《通过百家姓看红楼梦的悼明主题思想》之文中写道: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有以下文字: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俱每日入朝随祭,至末正以后方回。





这里提到的尤、许,在百家姓里尤和许是连着的,朱秦尤许,而秦氏出现在红楼梦前十几回里,贾府婆媳祖孙中,朱秦尤许唯独没有朱姓。作者在此故意留下破绽,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朱字。



无独有偶,红楼梦第十四回,有以下文字:馀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此处冯陈卫,隐去了百家姓‘冯陈褚卫’里的褚姓。这里同样也是作者留下的破绽。《说文》对褚字有如下解释:褚,卒也。一一《说文》。徐灏曰:‘卒谓之褚者,因其着赭衣而名之也。’通过徐灏的解释,我们可以认为褚赤者也。而赭,赤土也,也就是朱的意思。作者在此处也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朱字……”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把真事隐去的同时,是给读者留下许多破解线索的,利用《百家姓》留下破解信息也是其中之一。且看“柳湘莲”之“柳”姓,在《百家姓》里排第六十位,而第五十九位是“袁”姓。“袁柳”二姓“相连”,恰又可以得出“柳湘莲(相连)”之名字,这不应只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要通过“柳”姓把“袁”姓给引出来。



这样,问题就来了:小说中柳湘莲打薛蟠是在德胜门外,“己巳之变”时,袁崇焕作为督师带领明军抵抗后金也始于德胜门外;柳湘莲刚在小说中出场时,也就是打薛蟠之前曾对宝玉言道:“眼前我还要出门去走走,外头逛个三年五载再回来。”到了笫六十五、六十六这两回,尤三姐和尤二姐言及柳湘莲时又三次提到“五年”之数,而袁崇焕在任蓟辽督师之前曾向崇祯帝许下了“五年平辽”之诺,从而“五年平辽”的压力像悬在袁崇焕头顶的利剑,使他在督师任上的作为及战略上,惹出了许多争议;可见这个“五年”之与袁崇焕是多么地重要。



笫二个疑问就是:在柳湘莲身上发生的故事,与袁崇焕的经历是否存在隐喻和联系?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写了因柳湘莲悔婚,尤三姐羞愤中在小花枝巷以鸳鸯剑之雌剑自刎的情节。






(袁崇焕)

很一大部分红学专家在撰文中认为:书中的小花枝巷为通州区张家湾镇原张湾村的花枝巷胡同,理由是那里曾非常繁华且有曹家开的当铺。这种为了迎合“曹寅家事”说而信口开河地附会出的观点,是对红学研究的一种不负责任的亵渎。文本中写道:“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那些专家竟然以曹家当铺去代替宁荣街,彻头彻尾是无稽之谈。



另外一种说法是:小花枝胡同是现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附近的花枝胡同(花枝巷),这种观点与原著是比较契合的。但专家们给出的理由却近似荒唐:据他们考证,所谓的作者曹雪芹曾在离此不远的右翼宗学里当过差,把现实中的“花枝巷”移花接木地写进小说中是自然的。其实这种理由是极不“自然”的,同样只是为了迎合“曹寅家事”说的牵强附会。作为小说中出现的一个人名,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寅孙曹雪芹曾在现实中存在,哪里就能考证出他曾在“右翼宗学里当过差”呢?况且作者写出“花枝巷”这个真实地名,是为了破解隐去的真事给读者提供线索,而专家们却说是“把现实中的‘花枝巷’移花接木地写进小说中”,岂不是否定了作者“真事隐去”之宗旨,把水搅得更浑、让读者更加不知所云?



周汝昌的《恭王府考》认为,花枝胡同在恭王府西北二里处,“在护国寺以北不太远,就有一条花枝胡同,北通三不老胡同,右侧即是宝玉出北门的大道一一德胜门大街了。”其实,恭王府在德胜门内大街南端的东侧,花枝胡同在德胜门内大街靠近南端的西侧,恭王府西北角隔德胜门内大街相望,即可看到花枝胡同,哪里会有二里远近?周汝昌等红学专家完全被“曹寅家事”说蒙蔽了双眼,为捏造事实,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最重要的信息:花枝胡同处于北京内城,德胜门之南,而柳湘莲打薛蟠的苇子坑位于北京外城的德胜门之北,这德外与德内几乎就是一种对应关系,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也反映了前后两个故事之间有承前启后的关连。



第三个疑问是:柳湘莲在德胜门外的苇子坑打薛蟠,与尤三姐在德胜门内的小花枝巷殉情,所隐藏的故事或历史是什么,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尤三姐、尤二姐是贾珍继室夫人尤氏的继母带来的女儿,姊妹俩本不姓尤,而是她们继父之姓。其母亲尤老娘在与第一个丈夫生下俩姊妹后就做了寡妇,后来改嫁尤家,两个女儿因比尤氏小而被称为尤二姐和尤三姐。但是没过几年,尤老娘的第二个丈夫也死掉了,因为经济所迫,尤老娘与两个女儿不得不依靠宁国府的贾珍。



贾珍、贾蓉俩父子垂涎尤家姐妹的美貌,与她们厮混起来。后贾琏在宁荣街后边的小花枝巷偷娶了尤二姐后,尤三姐决意嫁给五年前已经心许的串场小生柳湘莲。恰好贾琏在外出办事途中,碰到了已经言归于好的柳湘莲与薛蟠,在贾琏的说和下,柳湘莲一口应允,并把家传之鸳鸯剑作为信物,由贾琏带给了尤三姐。后因柳湘莲反悔,尤三姐便以鸳鸯剑之雌剑自刎殉情。



关于尤三姐的故事,隐喻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很难作出有根据又合情理的对应性的判断。然而在《百家姓》里,尤姓排第十九位,加上尤三姐这个名字,暗含了崇祯帝殉国的日子三月十九。



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疑问:柳湘莲与尤三姐的故事所隐藏的历史,与崇祯帝殉国是否有影射关系呢?









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梳理了:薛蟠挨打的德外苇子坑,尤三姐殉情的德内小花枝巷,尤二姐吞金的荣国府,这三个地方其实是在一条线上。按文本叙述,薛蟠挨打在前,尤二姐吞金在后,由于故事是隐写的,为了达到能将“真事隐去”的效果,作者就把故事发生时间顺序故意进行了颠倒。



第六个疑问就是,如果尤二姐在宁荣二府的故事不是隐喻客氏与魏忠贤的淫乱与专权,如果尤三姐在德内小花枝巷殉情不是隐喻以袁崇焕毛文龙为代表的内讧,如果柳湘莲在德外苇子坑打薛蟠不是隐喻以“己巳之变”为代表的明朝抵抗后金和满清的历史,那么会是什么呢?



书中把三个故事建立在了“三点一线”之上,其脉络是非常清晰和真实的,也表明三个故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紧密的联系下究竟隐藏着什么,非常值得红学界去认真深入地对其进行求证和索隐。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发布于 2022-06-27 10:32
红学
薛蟠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6: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太祖皇帝仿舜巡”和“独他家接驾四次】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里寻找顺治帝的踪迹【】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里寻找顺治帝的踪迹



文:龍乡

2021-08-07

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有许多语句是前后矛盾的,甚至还有更多令人读起来感觉莫名其妙。于是在红学界,针对这些语句产生了无休无止的争论。



例如:“太祖皇帝仿舜巡”和“独他家接驾四次”就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起因是主流红(曹)学专家认定,这里说的是康熙南巡和作为江宁织造的曹家参与了四次接驾。



其实,康熙六次南巡中曾经五次到达江宁(南京),曹家全都参与了接驾。可是为了证明寅孙作者说,其中一次硬生生地被专家们给昧掉了。



这些尚且不论。



所谓“舜巡”当然指的是舜帝南巡。只是当年舜帝在南巡中病逝于苍梧郡后,被葬于九嶷山,由于地位崇高的关系,舜帝之死的意义,是远大于其南巡意义的。至少舜帝南巡与舜帝逝于江南是不可分割的。







(娥皇女英)



正是这个缘故,“太祖皇帝仿舜巡”中是否隐含着死亡之意,是不可以轻易地作出结论的。而康熙南巡并没有逝于江南,专家说“仿舜巡”即为康熙南巡,直接就否定了死亡这个重要元素,这种草率的结论,简直就是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主观武断臆测。



再者,康熙庙号是“太祖”吗?专家们说说看,强行把“太祖”的名号安到康熙头上,你们让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到了那一间后,怎么面对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会不会被骂数典忘祖,颠倒伦理纲常?



历史事实提醒专家们:帝王的庙号不会被乱用,“太祖”不会是康熙,拥有死亡意味的“仿舜巡”不会是指康熙南巡,“四次接驾”更不会是包衣曹家的五次接驾。



无独有偶,第七回焦大醉骂的情节中,尤氏说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说明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都是有战功的。而包衣曹家曹振彦、曹玺父子二人于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跟随顺治帝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把全城十万百姓杀得只剩下了监狱里五个在押罪犯的大同之屠中立下过屠杀之功。于是,曹学专家认为,曹振彦曹玺父子,影射的就是贾演贾源这哥儿俩个。



曹学专家们这些让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听了都会目瞪口呆的精彩解读,愿意怎么解就任他们怎么解吧,我们小民无权也无能力干涉。



不过,既然提到了顺治,咱们就在《红楼梦》里去寻找寻找他的踪迹吧。



一,焦大醉骂里的受益人

既然曹学专家认为宁荣二公曹演曹源兄弟是曹振彦曹玺父子,当然也认为宁荣二府是曹府或江宁织造局了。同时专家们又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包衣孙自叙传和曹寅家事。



那么柳湘莲骂宁国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该怎么解释呢?难道其祖上的曹府或江宁织造府留包衣孙就是这种印象吗?



更甚者,焦大醉骂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曹府或江宁织造府在包衣孙眼中,竟是如此的龌龊肮脏不堪吗?这偷狗戏鸡的,爬灰的,养小叔子的,都是包衣曹家的哪些成员?



对此,曹学专家们无法给出解释,因为,百年来专家给包衣孙“曹雪芹”至今找不到父母,说明所谓的寅孙曹雪芹子虚乌有,而曹寅等家人虽是包衣奴才,偷狗戏鸡、爬灰、养小叔子的事并没有干过,至于宁荣这样的国公府,以包衣曹家的身份地位,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哪里有资格住在里面呢?



那么宁荣二府到底是哪里呢?书中暗暗地给提供了一条隐形的线索:



柳湘莲在北门外离关厢不远的苇子坑打的薛蟠,说明这个“北门”是北京的德胜门;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小花枝巷,为德胜门内的花枝胡同;小花枝巷往南二里多地唯有的一条街宁荣街,即紫禁城地安门外的那条街,因此,所谓的“宁荣府”,其实就是紫禁城。







问题是,《红楼梦》中把名为宁国府的紫禁城为什么写得那么肮脏呢?



尤氏说醉骂的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可见作为女主人,尤氏对宁国府是知根知底的,那么,这尤氏身上就应该有此答案。



王熙凤曾骂尤氏为“锯了嘴子的葫芦”,而《红楼梦》里常用“葫芦”“蒲芦”谐音“胡虏“来隐指满清,说明尤氏代表满清胡虏;宁国府里秦可卿、尤氏、和贾蓉续娶的许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列是“(朱)秦尤许”,书中利用这种排列,隐藏了这样的含义:“秦”隐含秦朝以后以中原为中心历代王朝的正统合法性,秦在朱后,表示朱明属于正统合法的王朝;“许”的另一个读音为hu(胡),“尤许“暗隐满清为入侵的胡虏。





同时,“(朱)秦尤许”还巧合了一个来自秦朝的谶语:“亡秦者,胡也!”秦朝未亡于胡人匈奴,却亡于二世胡亥,那料想一千八百多年后,继秦之后的朱明这个正统王朝,最终还是亡于胡虏满清。因为,满清女真族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才把被满清占领后的紫禁城隐喻为宁国府。



尤氏之所以姓“尤”,则是因为尤姓来自于沈姓,以此暗隐1636年,皇太极迁都于沈阳后称帝,将沈阳改为盛京,将女真族改为满族,将后金改称大清,从此建立了满清政权。



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生前未生嗣子,其长子豪格便与多尔衮争开始争夺皇位。



多尔衮在并不占优的情况下,与皇嫂博尔济吉特氏,也就庄妃、电视剧里的大玉儿合谋后,与代善、豪格达成妥协,立皇太极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年号顺治。



来到1648年(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三月,即将被尊为“皇父摄政王”的的多尔衮,终于找到机会除掉了最大的政治对手豪格,并顺便把侄儿媳妇(福晋)变成了自己的老婆。



回想一下焦大:“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骂的不是多尔衮与庄妃和侄媳妇的关系,还会是谁呢?



仔细想来,焦大醉骂那些话,到头来最大的受益人,并不是多尔衮,而是顺治帝。



二,林四娘故事里的“犬羊”

跳到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中,贾政向大家讲述了一个林四娘的故事。



说的是恒王出镇青州期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恒王意为犬羊之恶,不足大举,因轻骑前剿。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为众贼所戮。”随之,恒王的姬妾被称为“姽婳将军”的林四娘,带领一干宫女去为恒王报仇,最后皆战死于乱军之中。







关于林四娘的故事,在康熙年间统传很广,曾出现在众多明朝遗民文人的文集之中。而其首创者是福建晋江人陈宝钥。



陈宝钥是南明隆武二年丙(1646年)举人,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设六部官,陈宝钥被委任为协理礼官。次年因与郑成功有矛盾,惧得罪,自泉州降清。清迁陈宝钥以监司用,顺康之际在青州海防道任。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弑永历帝于云南,明统绝祀,郑成功、李定国以忧愤卒。陈宝钥降清并非心甘情愿,因此,在他赴贵州为官时,参加了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周失败后,陈宝钥再次降清,不久,辞官回归晋江。他曾有《陈绿崖诗集》传世,但因为他的诗文中有不少缅怀前朝,表彰遗民之作,从而被清廷禁毁。



就在陈宝钥任青州海防道期间,听到了永历帝和郑成功先后离世的消息,于是在1663年,永历帝、郑成功去世一周年之际,创作了林四娘的故事,以表达对前朝的缅怀之情。随后,林云铭、王士祯、陈维崧、李澄中、蒲松龄、安致远、王士碌、邱宗玉、卢见曾等明朝遗民们,争相对林四娘的故事进行了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改编,暗中表达他们的故国之思。



《红楼梦》里在引用这个故事时,同样也进行了改动,其中明显的是把“衡王”写成了“恒王”。



衡王作为明朝被分封到青州的藩王,共经历了七世,前六世衡王皆为自然死亡,唯独第七世末代衡王朱由棷于1644年投降了满清。但满清并没有放过他,于顺治三年(1646年)借口朱由棷家人造反,先是软禁,随后将其杀害。



可见,书中写的“黄巾”“赤眉”只是一种模糊障眼之法,“意为犬羊之恶”表达的才是真意,因为“犬羊”在历史习惯中,是对入侵之敌的蔑称。而衡王朱由棷为顺治帝所杀,当然是在骂顺治满清为“犬羊”了。



书中又写道:“大家听见这新闻,所以都要做一首《姽婳词》,以志其(林四娘)忠义。”



这里既然说,1646年顺治杀害衡王的事件为新闻,那不就足以证明了《红楼梦》中被“真事隐去”的故事背景是在明末清初吗?



三,馒头庵里的牢坑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缘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包括曹学专家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惜春此言预示了她将来出家“独卧青灯古佛旁”的结局。故事如果就是这般简单明了的话,怎么还能称得上“假语村言”“真事隐去”呢?



如同智能儿一样,秦钟也是在第七回首次出场,而到了第十五回,便有了智能儿与秦钟在馒头庵的幽期密约。这是什么景况呢?





根据妙玉所喜欢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知,馒头庵即象征着坟墓。而因为在馒头庵发生的一切,先后死了张金哥、守备公子、秦业和秦钟更证明了馒头庵隐喻着死亡。



问题是,馒头庵意味着的坟墓与死亡有着怎样的隐寓?



秦可卿这个名字来自于“秦有客卿之官”或“秦国客卿”,而她判词中的那幅图“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则暗隐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紫禁城的煤山自缢殉国。这就意味着自秦朝以后历代国朝中,终后一个正统王朝的灭亡,因而,明亡亦可称为“秦终”,这就是秦可卿弟弟名秦钟的由来。



这样,秦钟死前在馒头庵与小尼姑智能的幽期密约,就显得意义非常特殊了,因为,这是导致秦钟死亡的根本原因。







智能儿称馒头庵是“牢坑”,这与秦钟字鲸卿是有连系的,因为古代有这样的传说,海边有兽名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蒲牢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鯨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鯨鱼状,以其撞钟,但求钟声大而亮。



显然,秦钟名钟字鲸卿的含义即为“蒲牢”,牢者为“牢坑”,喻指馒头庵象征坟墓和死亡,“蒲”在《红楼梦》里与芦是相连的,即“蒲芦”,与“葫芦”一样谐音“胡虏”,来隐指满清。所以,秦钟字鲸卿,意为明朝最终亡于满清,馒头庵象征坟墓与死亡也是同样的含义。而馒头庵里的智能儿之“智”来自顺治之“治”,更是暗示明朝亡于满清的顺治时期。



那么,惜春讲的“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到底隐藏着什么“真事”呢?



原来,在崇祯帝自缢时,被他斩断一条胳膊的长平公主朱媺娖,在听闻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污为假太子杀害之后,更加悲痛欲绝,上书顺治要求出家为尼,却被顺治拒绝,反而让长平公主与周显成亲。



1646年四月,弘光帝朱由崧等十七位皇室成员被满清杀死于北京菜市口,一个多月后长平公主终于忧郁而亡。



四,袭人判词里的“破席”

袭人判词前的那幅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通常被解释为,“一簇鲜花”表示袭人姓花,“一床破席”之“席”来自于袭人之“袭”的谐音。这样的解释太表面化了。



实际,一簇鲜花与一床破席是在暗隐同一个含义,即“一床破席”是对“一簇鲜花”作出的注解:“席”一般为蒲草芦苇编织而成,“蒲草”与“芦苇”即为“蒲芦”,以其谐音“胡虏”来隐拨满清。



可是,“花”怎么能注解为“蒲芦”呢?



第五十回,李绮出的谜语“萤”,薛宝琴猜出是“花”字,林黛玉解释,“花”即为“草化”,因为古人认为“腐草为萤”,那萤火虫是草腐烂后生成的。所以,花袭人之“花”不是花,而是草。而李纨出的谜是“一池青草草何名”,史湘云答出是:“蒲芦也!”因此,花袭人之“花”,从草又变成了“蒲芦”,意即胡虏满清。



而“袭人”拆开,又是“龙衣人”,那“花袭人”就是暗隐满清的龙衣人,也就是满清皇帝。那么花袭人喑隐的满清皇帝是哪一位呢?且看她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第五回里所有的判词,都是仿照古代的谶语写出来的,因此需按解读谶语的方法,来解读判词。而古代很多谶语包括《推背图》,都有一个特点,往往只用一个字或两个字表暗隐某一个人物。袭人的判词也是这样,第一句出现了一个“顺”字,第三句出现了一个“福”字,所喑隐的正是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由此得出,花袭人所影射之人正是顺治。



其中,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说的是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而蒋玉菡所住的紫檀堡,隐指紫禁城,艺名“棋官”,暗示是旗人之官,“玉菡”为“玉含”,隐指获得了玉玺和皇权,优伶则是对满清的蔑称。袭人嫁给蒋玉菡,则是隐喻顺治福临占据入住了紫禁城。



从以上对顺治帝的寻踪可以看出,《红楼梦》中对顺治和满清一直持有蔑视和排斥的态度,这些不但证明了书中的故事背景在明末清初,也证明了其主旨思想是排满悼明。

发布于 2022-06-28 08:45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甲戌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

黛玉,宝黛合一幻笔【】木石前盟==绛珠+和氏璧===珠联璧合】


贾宝玉===绛珠【体//生魂】+和氏璧【元魂】+神瑛侍者【天魂】三位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13 , Processed in 0.0577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