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0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神瑛侍者【绛珠魂+和氏璧】+颦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为初见的黛玉取字“颦颦”的深意 (2016-12-21 09:33:45)
标签: 红楼梦 明朝 明史 崇祯 东林党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女子的字一般是及笈时由家中长辈取,或是由丈夫取,“女子许嫁,笄而字”。宝玉一见面就问黛玉是否有字是为了知道黛玉是否订婚,而宝玉给黛玉取字则意味宝玉对黛玉一见钟情,心中已经定下未来姻缘,暗示两人的木石前盟。

  为何取“颦”字?

  为的是“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朱慈炤引用“东施效颦”是为了三个目的:

  一是为了指出黛玉即田妃是如西施一样的绝色,而且田妃也曾犯心口疼,所以才会有许愿仪陇西寺缝制千佛袈裟一事,即今天成都文殊院收藏的“田妃绣彩”的来历;
  第二十八回里又写道王夫人说大夫要黛玉吃“天王补心丹”,“天王”是暗指黛玉的崇祯帝王的身份,而“补心”同“颦”字一样都是影射田秀英犯曾心口疼的历史;



     二是为了暗示晴雯为黛玉之影的关系。

     第六十五回里兴儿介绍黛玉:“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

   第七十四回里王夫人说晴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庚夹:更好,形容尽矣。】”“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


  三是为了在第三十回中讥讽画蔷的龄官乃是效颦的东施丑妇!
  “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朱慈炤不仅明写出“东施效颦”,更又写道:龄官是“金簪划地”,原来龄官是拿着满清“金”画薔!

  不细看的便会被东林党骗了去,误以为他们十八笔画的是朱明“木”,写的是真实明史;误以为东林党文官们对朱明忠心怀念,其实他们是痴情于自己的利益,拿“金”画的是“薔”不是十八“木”,是美化自己、迎合满清的伪明史!脂批的龄官画蔷“梦中说梦”不过是讥讽东林党所自称的对朱明的忠心痴情其实都是骗人的假话罢了!!《红楼梦》正是借梦中的“满纸荒唐言”揭露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东林党文官们的真面目,要将被东林党颠倒的历史再颠倒回来,还原明史真相!

  红楼梦骂东林党文官是人尽可夫的多姑娘、是效颦的东施、是小丑、是文魔!

  悲愤无奈的朱慈炤对毫无气节、篡改历史、欺世盗名的东林党,真是憎恶到了极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秦可卿【林黛玉朱由检+薛宝钗周后】===倾国倾城的死亡之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08: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分析 (2016-12-23 09:37:20)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明朝 朱三太子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王夫人是深恨黛玉的,正是因为贾母清虚观打醮跟她唱对台戏和宝玉为了反对“金玉缘”愤而砸玉,才有了紧接着的第三十回里王夫人痛骂并驱逐和宝玉玩笑的丫鬟金钏:“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还有后面的斥逐“眉眼象黛玉”的晴雯:“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并将晴雯焚尸泄愤,其实王夫人真正想骂、想逐、想杀的都是黛玉!这一切都不过是影射周后对田妃嫉恨和迫害的真实历史罢了。

  那么贾政呢?

  贾政的立场其实和贾母是一样的,第十八回里写道:“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庚辰双行夹批:一句补前文之不暇,启后文之苗裔。至后文凹晶馆黛玉口中又一补,所谓“一击空谷,八方皆应”。】” 第七十六回里:黛玉对湘云说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凡是黛玉拟的贾政便一字不改全部采用,这明确写出了贾政对黛玉的欣赏和爱惜,暗示了贾政对宝玉和黛玉姻缘的支持。

  可惜贾政影射的国家政体和贾母影射的朱明的列祖列宗一样都是虚化人物,王夫人才是真正掌握实际权利的“王”和“夫人”,也就是现实中的“当权派”。

  在为信王朱由检的选妃中“丰容无双多才艺”的田秀英优势明显,最终却是排名最后的周后因为东林党的人为运作而意外胜出,“特拔为信王妃”。贾母贾政与王夫人的分歧抗衡正是朱慈炤隐写这天意与人为之间的角力,最终结果也印证了俗语的“三分在天,七分在人”,可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08: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慧紫鹃===鹦哥檐前鹦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令人心酸的真相:忠肝义胆的慧紫鹃是谁? (2016-11-16 10:47:58)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文化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紫鹃本是贾母房中的二等丫头,由贾母指派给黛玉做了贴身大丫头。贾母说过紫鹃:“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 而朱慈炤给紫鹃的评价是:“慧”。伶俐聪明的慧紫鹃更加难得的是她对黛玉的真情实义,她细致地照顾着黛玉的生活,如同大姐姐一样无微不至;她善解人意,与黛玉形影相伴为黛玉献策出力、排忧解难;她淳朴勇敢,坚定地支持着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紫鹃看是黛玉的丫鬟,实为黛玉最交心的朋友。在充满了自私、倾轧、奸诈的大观园中,她的存在为黛玉的落寞愁苦的生活带去了一丝暖色。

  紫鹃的名字有寓意。紫就是紫宫的紫,暗指皇宫,鹃就是杜鹃啼血的鹃。杜鹃啼血的传说是讲周末蜀王杜宇,又号望帝,深受百姓爱戴,不幸国亡身死,死后其魂化为杜鹃鸟,日夜悲啼,以至啼出血来。文天祥的《金陵驿》中有:“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改名为紫鹃暗示了她的主人----黛玉---有如“望帝”杜宇一般的不幸结局。第七十四回里黛玉写的《桃花行》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结尾,用杜宇紫鹃的哀鸣揭示黛玉将不久于人世,更加强调了紫鹃这一名字的隐寓之意。那么皇宫里为望帝啼血的杜鹃是谁呢?

  如此忠心重要的黛玉知心人,为何我一直迟迟不做解释呢?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紫鹃与大观园里的其他丫鬟很是不同,紫鹃很少离开自己的潇湘馆,即使是贾母和宝玉屋里也难得去一回,紫鹃似乎总是把自己封闭于潇湘馆中。这是为什么呢?



    《芙蓉女儿诔》给了我们答案:黛玉死后,“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为何不提泣血的忠贞紫鹃?因为檐前鹦鹉就是原名“鹦哥”的紫鹃!

  整个大观园里,与黛玉亲如姐妹的不过就是一个紫鹃罢了,却原来也只是房檐下学舌的鹦哥,原来第五十七回里“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那一场试玉和紫鹃顺势鼓动薛姨妈去为黛玉宝玉说亲都不过是鹦哥学了黛玉的舌罢了。这样的现实怎能不令人感到万般心酸、无比凄凉? 怪不得黛玉会写下“娇羞默默同谁诉?”的诗句,这不尽的愁苦悲凉还有谁人能知,惟有说与房檐前的鹦哥罢了。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作“哀哉千秋魂”《五美吟》的历史大玄机 (2017-02-11 07:42:37)
标签: 崇祯 东林党 红楼梦 明朝 南明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是朱三太子----崇祯帝的四皇子朱慈炤。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的回前总批写道:【题曰: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此诗的前四句说的是黛玉:幽居深闺的“奇女”黛玉无须珠翠装点也依然才貌绝世,可怜她因为用情太痴而忧苦劳累,终致容颜憔悴。此回写宝玉“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便劝道:“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宝玉话说了一半就再也说不下去,“早已滚下泪来”。林黛玉“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黛玉田秀英和崇祯之死,是宝玉朱慈炤和汉国灾难的开始,思及如何不伤悲?



哀哉千秋魂:指的是黛玉所作的《五美吟》中的那五个古代的 “有才色的女子”都是薄命人。这是喻指这五位流芳千秋的英雄义士的令人哀伤的不幸际遇。



“桑间人”对应的是本回题目中的“浪荡子”贾琏。“桑间人”典出《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借指淫乱之地,“桑间人”即为淫乱之人,是同黛玉和古代五美相对照的“奸丑非其类”的淫荡变节之人。朱慈炤在此用“桑间人”借指尤氏姐妹等背国弃义的朱明贰臣。





黛玉做《五美吟》,不但焚香祭上了“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这一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待宝钗满清来了后宝玉才拿出《五美吟》来看。五首薄命美人颂,而且当着满清面,这“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的感慨分明是影射在对抗满清的南明五政权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义士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五美吟是按照五位古代美人的时间顺序写的,春秋末期的西施,楚汉相争时的虞姬,汉代的王昭君,晋代的绿珠和隋末的红拂。但是她们所对应的南明五政权时的英雄并非是按照南明的政权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各自对应的特点。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是说以身报国的西施虽美,却早早夭亡,她在吴宫里日日夜夜对故国的思念也都随之而逝了。人们都嘲讽鄙视效颦的丑女东施,可是你们没看到他们的丑态虽令人作呕,可是他们却都平安的苟活到白头。这是朱慈炤鄙视投降满清的丑妇东施,“倾城”影射的是被世人赞美的弘光帝朝的扬州城破后被俘殉国的史可法。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黥彭”指英布和彭越。这首诗是说项羽大势已去,英布和彭越纷纷背叛项羽投靠刘邦,与其作贰臣像英布彭越后来落得个兔死狗烹剁尸剐肉的可悲下场,不如现在以身殉主守得节烈忠义。这是隐喻拥立鲁王朱以海的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张煌言在朱以海死后灰心绝望,解散军队,后被满清抓捕宁死不降,被斩前赋诗“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坐而受刃”,正如诗中所写的“幽恨饮剑”。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明妃是指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即使君王不识昭君的绝艳,那为何一定要把命运交到画师的手中呢?这是影射隆武帝器重非常的郑成功。郑成功后来远走海外,创立了台湾明郑,并始终尊奉朱明为正朔。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石崇斗富把明珠当瓦砾一般抛洒,何曾珍视过美丽妖娆的绿珠?可是因为前世修来的福气,绿珠却愿一死陪他。这是影射先拥立隆武帝朱聿键,在隆武帝败亡后又拥立了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兄终弟及做了绍武帝的苏观生。朱聿鐭因为兄长朱聿键的关系而被苏观生拥立尝到了做了几天皇帝的滋味,这借了兄长的光也算是朱聿鐭顽福前生造。苏观生在广州陷落被捕后自缢殉国。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女巨眼识英雄,夜奔李靖然后一起投奔并辅佐李世民伐隋。这典故里里藏了两个“李”姓,乃是隐喻本是农民起义军出身的大西军安西将军李定国。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云南称王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并说服孙可望“以中国为重”一同归顺明室。李定国一心反清复明,是永历朝最优秀最重要的抗清将领。在永历帝被杀后仍然坚持抗清,不久病亡。







“春花如海” 指出:  第六十三、四回围绕贾敬过世展开,贾(甲)敬于七(申)月“殡天”后,宝玉看见“雪雁领了两个婆子,手中拿着菱藕瓜果之类”供黛玉设祭。应该能再次印证当时所指的大的时间背景和事件。(之后尤二姐、三姐粉墨登场。。。)
  -----------------------------
  雪雁就是作者朱慈炤,两个婆子又是“二”,《红楼梦》中“二”指朱明政权,菱藕喻指南明和作者,即北京朱明的继承者。

  阴历以七月为申月,正如“春花如海”发现的贾敬七月宾天乃是暗指1644年的甲申之变,崇祯亡国,而后留下了南明菱角和朱慈炤莲藕。

  黛玉作《五美吟》乃是简单概述南明五政权的代表人物,诗作完即暗指南明五政权彻底灭亡,所以宝玉见了黛玉“早已滚下泪来”,朱慈炤的亡国之痛无法言说,只能写道宝玉黛玉两人“无言对泣”。


  而后宝钗满清出现评价影射南明政权的《五美吟》,朱慈炤巧妙地借夷狄宝钗之口引用了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中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点出了南明无力制夷狄、反被夷狄满清彻底绞杀的可悲可怜与可恨。

  在《五美吟》完成即南明五政权灭亡后就是尤氏姐妹出场,开始演绎满清平定三藩、汉人军事势力被彻底剿灭的真历史。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黛玉与宝钗的诗作才情+】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下面来细看黛玉与宝钗的诗作才情。

通过简单统计,我们可以获得这样一组数据,黛玉共作诗词25首,共用了八种体裁,如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歌行、词等等;而宝钗仅作9首,只用过四种体裁。而两人创作的诗词不仅数量有差,质量更是有别。

作为书中作诗最多最好之人,黛玉风神秀骨、才思敏捷,具有清雅飘逸、脱俗超然的诗人气质,《红楼梦》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葬花吟》、《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等诗都是黛玉所作,不仅优美流畅、朗朗上口,而且用情至切、打动人心,其中的忧愁感伤令人感同身受,以至难以忘怀。

而宝钗的诗呢?既无灵性、更无真情,从来没有黛玉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的那种看去普通寻常,实则意韵无穷的高胜妙句。除了“淡极始知花更艳”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外,薛宝钗便再没有什么能够令人记忆深刻的词句了,虽然诗句工整稳重,但才情格调明显不足。

书中细致描写了三次律诗大比拼,虽然明面上看似黛玉与宝钗各有胜负,实则黛玉远胜宝钗,这其中暗藏的重重玄机,就让我来一一剖明。

元妃省亲之时,命姊妹各题一匾一诗,黛玉本欲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心中失望,于是只胡乱作了一首五言律应景,不想如此胡乱之作依然得到元妃称赞,若是黛玉用心作来,又该当是何等出彩的惊人佳作?而后心内无趣的黛玉又信手随意帮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轻轻松松就超越了宝玉大费神思的另外三首,用宝玉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亦令贾妃赞赏不已,“喜之不尽”。反观宝钗,从她提示宝玉元妃不喜“绿玉”的这一细节,就足以看出宝钗对元妃喜好的揣摩之深,既然如此用心迎合元妃,那么为了博取元妃青睐,宝钗奉命而做的诗咏必是她倾尽所能的极致之作,但与黛玉随随便便的胡乱之作相比也不过尔尔,经此小试身手,黛玉的高超才情已初露端倪。

第三十七回里,大观园起海棠诗社,定好了题、限好了韵后,探春、宝玉和宝钗三人“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不同别人的穷思苦想,黛玉依旧是一副无所谓的轻松状态,等别人都作完了催促于她,黛玉这才“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这番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等闲态度反映出了黛玉的才思敏捷、才情过人。

宝钗作完诗后,除了李纨夸赞说:“到底是蘅芜君”外,再无一人说好,宝玉先只说探春的诗好,等黛玉一挥而就后,现场的气氛立刻起了变化,请看书中写道:“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卷湘帘半掩门,【庚辰双行夹批: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碾冰为土玉为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料定他自与别人不同。】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庚辰双行夹批: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庚辰双行夹批:看他终结道自己,一人是一人口气。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今日之作宝玉自应居末。】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

看探春、宝钗和宝玉三人所作的海棠诗时,众人都是毫无波澜,只有宝玉说探春的比宝钗和他二人的好,待黛玉的诗出来, 众人一改沉默,齐声叫好,作者更是在一旁连连加注脂批称赞不已,唯恐不懂诗的看书人读不出黛玉诗作的高妙别致,但李纨却一心“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此强辩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请注意,李纨先前自己已经明说了,她是不会作诗的,探春发帖起诗社时并没有邀请李纨参加也是这个原因。那李纨是怎么加入诗社又成为掌坛之人的呢?请看书中描写:

“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黛玉道:‘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庚辰双行夹批:必得如此方是妙文。若也如宝玉说兴头说,则不是黛玉矣。】宝玉道:‘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庚辰双行夹批:这是“正经大事”已妙,且曰“平章”,更妙!的是宝玉的口角。】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庚辰双行夹批:妙!宝钗自有主见,真不诬也。】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庚辰双行夹批:看他又是一篇文字,分叙单传之法也。】”

探春一见宝玉到了,便说“一招皆到”,这个“皆”字说明探春发帖邀请的人已经全都到了,因此宝玉高兴地说“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大家就赶紧地开始选掌坛定规矩吧,可奇怪的是,宝钗却在这时插话说,“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 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由此可知:李纨的不请自来其实是宝钗暗中安排的,宝钗本不欲别人知道,但一看要开始议定诗社的掌坛和规则了,登时急了眼,宝钗一向是“不干己事不张口”,这时却一反常态地突兀张口阻拦诗社议事,原因无他,她瞒着众人叫来李纨为的就是获取诗社的掌控权,怎能允许众人在李纨未到之时开始选举和商议?正因为宝钗和李纨已经暗中商议谋定,因此李纨急匆匆赶到后,既不等别人先开口,也不问众人是否已经选定了掌坛,而是赶紧地抢占先机,张嘴就是“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断了众人可能发出任何异议的机会,脂批在此特别批注道【看他又是一篇文字,分叙单传之法也】,暗示看书人注意这些细节背后未曾明写出来的宝钗与李纨暗中勾结密谋的“又一篇文字”。

起过诗号后,就该为诗社定规矩了,李纨又是不容别人开口就抢着说道:“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蛮横地要求“一切规矩由她定,所有胜负凭她断”,真是好不霸道!为了压制可能的异议,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掌坛地位,李纨话语不停地说道:“我们七个人起社……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赶紧地用副社长的头衔收买迎春和惜春二人。明明是自己强取了社长之位,却说是众人推举她,李纨这般无耻的嘴脸真是令人作呕,由于李纨用副社长的头衔拉拢了迎春和惜春二人,李纨的势力登时从她和宝钗二人变成了四人,而探春这方就只剩下了她和宝玉、黛玉三人,只能少数服从多数,“探春等也知此意,见迎春和惜春二人悦服,也不好强,只得依了。”但探春心中总归是有些失落的,因此笑道:“这话也罢了,只是自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来管起我来了。”探春的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李纨的霸道和无礼。

宝钗为何不同发起人探春商量,也不告知众人,就自己偷偷叫了李纨来诗社当掌坛呢?因为宝钗知道李纨的贪婪和不安分,所以借机积极拉拢,通过满足李纨的所想所需,换取李纨为自己撑腰作势、站台助威。

再看看李纨是怎么作掌坛的。懂诗的众人都说黛玉作的诗好,可不会作诗不懂诗的李纨却力排众议,说宝钗的诗含蓄浑厚,比黛玉的风流别致更胜一筹。这含蓄浑厚完全属于个人风格,与诗作的优劣高下根本就是两回事,就如同评价两本书哪本写得好,本应看内容和文笔,可评审李纨却说宝钗的这本书皮是绿的看着清爽,而黛玉的书皮是红的太过炫目,就此裁断宝钗取胜一样,这般逻辑实属荒唐。

估计有人会说,你看探春说“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这不是对李纨的肯定么?

其实不然,探春附和李纨之说不是因为李纨评断得有理,而是因为没有发帖邀请李纨入社而心中忐忑不安,故而借机示好李纨,其他的姐妹没有这层顾虑,但又不愿同嫂子李纨因为此事生出争执,于是都选择默然不语,与见到黛玉诗时的“齐声叫好、众推为上”的热烈反应相比,众人此时的沉默不语其实就是对李纨乱判的不满表现。但宝玉不同,宝玉敢说,而且一定要说,否则只怕诸多看书人都无法认清李纨胡搅蛮缠的霸王嘴脸,书中写道:

“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庚辰双行夹批:话内细思则似有不服先评之意。】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宝玉说李纨你评我作的诗最差,我没意见,但你评黛玉和宝钗的诗评得太不公。李纨被宝钗私下叫来为其站台,自然是铁了心要维护宝钗的,黛玉还未作诗前,宝玉说探春的好,这时的李纨就已经想好了说辞,书中写李纨“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之话不过是她早就准备好的借口而已,为的是让宝钗胜出,而不是公平裁判,自然不允许任何异议,因此强势无礼地耍横道:“怎么判我说了算,与你们无关,谁敢不服我就罚谁!”一番强词夺理彻底暴露了李纨不守规则、不讲道理的无耻嘴脸。

李纨的这番操作其实完全是影射刘昭妃选美舞弊的明末史实。为了完成东林党交给她的选美舞弊的任务,狡猾的刘昭妃、也就是年老的刘姥姥,天启元年在主持为天启皇帝选后时,为了确保相形见绌的东林党瘦马张宝珠能够胜选,于是以“多吃一口失仪”之名将最是美貌的于氏淘汰出局;在五年后在主持为信王朱由检选妃时,为了让才貌逊色、挑不出丝毫优点的东林党瘦马周金莲胜选,刘姥姥又拿“吃”来大作文章,只是这一回,看到周金莲狼吞虎咽的贪吃丑态后,刘昭妃居然以周金莲“贪吃有福”为由,强说张宝珠将周金莲“特拔”为信王正妃,详见《揭秘“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明末宫廷秘史》一节揭秘。都是一个“吃”,却硬生生让刘姥姥刘昭妃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两样文章,道理何在啊?!对于东林党及其走狗来说,这世界上永远不缺借口,他们缺的是良知。

第三十七回和第三十八回里作海棠诗时,宝钗又再次耍起了花招,这一次她直接把负责拟题的湘云拉到了蘅芜苑里夜拟菊花题。除了《菊影》和《访菊》这两个题目是湘云想出来的外,其他的包括《忆菊》和《画菊》这两个在内的十个题目都是宝钗拟定的,而且作诗的规矩也是由宝钗设定的。通过拉拢湘云,宝钗不仅仅是提前一晚预定了题目、预设了规则,更是预先作好了诗,相比起不知题目、只能等到第二天中午饭后现场发挥的黛玉等人,宝钗自然是抢占了太多先机。第二天,同湘云最后一个才去勾题不同,宝钗又是毫不礼让地第一个跑去勾选题目,书中随后写道,“宝玉忙道:‘好姐姐,第二个我已经有了四句了,你让我作罢。’宝钗笑道:‘我好容易有了一首,你就忙的这样。’”宝玉的求让和宝钗的拒绝暗示看书人:宝钗抢勾的题目其实都是宝钗早已于前一晚上想好了的,所以宝钗是绝不肯让的。可是即便如此抢占先机,又连番作弊,但宝钗冥思苦想一夜才作出来的《忆菊》和《画菊》这两首菊花诗,同只能现场发挥的黛玉信笔挥就的三首即兴之作比起来,还是差了不止一点点。

由于上回海棠诗的评判结果让宝玉和众人对李纨心生不满,李纨自知理亏,为了安抚宝玉,也为了避免自己对宝钗的刻意维护招致众人厌弃,李纨于是在裁断菊花诗时,不敢再过分不公,这才使得黛玉的诗作终于获得了公正的评价,《咏菊》、《问菊》、《梦菊》这三首诗立意新颖、用词纤巧,既面面俱到、又不堆砌生硬,将黛玉的诗才凸显得淋漓尽致,黛玉的这个诗魁当之无愧。

律诗是古代诗歌中最难做的,因为律诗的格律规则非常严格,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联有定对,最能考验作诗人的水平。比过了格律诗,自然也就无需再去比较其他诗词了。不难看到,三次律诗比拼下来,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黛玉都是远远胜过宝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5: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元春的端午赐物中的玄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元春的端午赐物中的玄机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1-03-05 23:07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第一部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第二十八回,元春赏的端午节礼中,宝玉和宝钗二人是一样的: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而黛玉和迎春姐妹一样,只有扇子同数珠。毫无疑问,这是元春对金玉良缘表态支持,因此引发了宝玉的不满。

但此处的节礼的不同之处实际上还藏有更大玄机。首先来看不同之处在哪?除了扇子外都不相同。估计有朋友会问何以确定数珠不是红麝香珠呢?很简单,从宝钗和宝玉二人对红麝香珠的关注程度。不爱装饰玩意儿的宝钗居然立刻就将红麝香珠戴在手腕上,可见喜爱非常;宝玉特意要求看看宝钗的红麝串子,如果黛玉得的数珠就是红麝串子的话,那么宝玉与所有姐妹们得的珠串都是一样的,他根本就不会去讨宝钗的串子来看,正因为黛玉得的数珠不是红麝串子,所以宝玉才会去确定宝钗得的是否真的同自己的一样。

接下来,细看这些与众不同的端午赐物到底有何玄机。

红麝香珠,特点既红又香。香,是黛玉的专属特征,《红楼梦》中唯一的世外仙姝、天香美人。红,则是宝玉和黛玉的代表颜色,宝玉爱穿红,而且爱红成痴,名号是怡红公子。而黛玉呢?原本就是绛珠仙子下凡,“绛珠”即红色的珠子,也爱穿红,书中唯二的两次对黛玉的外在服饰描写中都出现了红,第八回里“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第四十九回黛玉穿的是“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而宝钗却不喜红,第三十五回里,宝钗说“大红犯了色”,要莺儿给宝玉打金线和黑珠儿搭配的络子,第四十九回里除了李纨作为寡妇不好穿红外,“众姊妹都穿的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唯独“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万红丛中一点青,煞是扎眼,可见宝钗对红十分排斥。

凤尾罗,是一种织有细纹的高级丝织品。既写“凤尾”二字,则是暗示此物与凤凰相关,红楼梦中的凤凰是谁?不止一个,不但有“冰山雌凤”王熙凤、“有凤来仪”林黛玉、“凤凰来了”贾宝玉和“老鸹窝里飞出的凤凰”贾探春,还有一个“凤凰似的”赖尚荣,但唯独没有薛宝钗。再根据书中一再强调黛玉所居的潇湘馆“凤尾森森”来看,这凤尾罗只能是为黛玉准备的。

芙蓉簟,即用竹篾编的有芙蓉花样的凉席。红楼梦中的芙蓉再无别人,就是林黛玉,而且众人都一致说“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所以黛玉之影晴雯死后上天成为花神,也是专管芙蓉花的。

所以元春赐给宝玉和宝钗的与众不同的三样东西,样样都是黛玉喜爱之物,这是暗示宝钗获得的赐物原本是元春专为黛玉准备的,为了提示读者注意到这一点,朱慈炤还十分体贴地安排宝玉出言提示:“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明确指出宝钗获得的东西应该是给黛玉的。

其实书中多处暗示了元春对黛玉的欣赏,元春不但十分赞赏黛玉的诗作,而且对化妆后像极了黛玉的龄官也表现出了格外的喜欢,这说明元春真正中意的实际是林黛玉,想想看,元春初见黛玉和宝钗,黛玉才貌卓绝,自然令元春一见之下很是中意,所以她准备的那些与众不同的赐物件件都是黛玉喜爱之物。那元春怎么将她专门为黛玉准备的节礼转给了宝钗了呢?

这就不得不看看是谁不支持木石之盟,而促成金玉良缘了。能够影响元春的只有三个人:贾母、贾政和王夫人。我在第一部书中解过了,贾母和贾政都是中意黛玉的,那王夫人呢?王夫人一见黛玉就叫黛玉远着宝玉,却极力撺撮宝钗和宝玉相处,宝钗两天不见宝玉,王夫人就主动跑到薛姨妈那里闲话,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又关心地问宝钗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可见王夫人对金玉良缘有多上心。

元春本同贾母和贾政一样都对黛玉十分中意,但到了最后关头,却在王夫人的横加干涉下,不得不违心地遵循王夫人的意愿,让宝钗取代了黛玉的地位,而那些特意为黛玉准备的东西也就是全落到了宝钗的手中,这令宝钗得意非凡,于是急不可待地将红麝香串戴在手腕上炫耀,如果不是因为凤尾罗和芙蓉簟实在不方便挂在身上带出来的话,宝钗肯定也会给这两样东西一个亮相的机会的。

这端午赐物的层层玄机,完全是朱慈炤对真实历史的如实影射。天启六年的信王选妃中,主持选妃的天启皇后张嫣原本中意的是选妃决赛中名列第一的才貌无双的田秀英,对排名最后的周金莲丝毫看不上,但老太妃刘昭妃却横插了进来,死活要让张嫣选最后一名,在刘昭妃的坚持和暗示下,张嫣终于得知周金莲竟是同她一样都是东林党瘦马,这才改变初衷,并根据东林党的指示,将排名最后的周金莲特拔成为信王朱由检的正妃,让周金莲取代了本属于田秀英的地位,这就是本属于黛玉的东西落入宝钗之手的真实经过。具体细节请回顾我在第一部书中的详细解密。只有看懂这些,才能深切体会到《红楼梦》行文的精妙绝伦,诸多看似无用的闲笔其实都是朱慈炤煞费苦心地精妙隐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林黛玉的隐藏“大观园诸艳之归源”的《葬花吟》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7-10-27 07:45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回前脂批特注道:【《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践花日诸艳毕集之期。践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

  脂批提醒得清楚:《葬花吟》暗藏了大观园中各女子的来历和下落,还特意说到解读《葬花吟》不要拘泥于有无典故,只要取其韵会其意就好,那么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这葬花深意。

  在“黛玉葬花”前,朱慈炤先写了“宝钗扑蝶”,然后是宝钗偷听滴翠亭里坠儿将贾芸的手帕交给小红。这“宝钗扑蝶” 大有寓意,正是与“黛玉葬花”两相对照!那“宝钗扑蝶”究竟是何寓意呢?宝钗扑蝶扑的可不是寻常蝴蝶,乃是“一双玉色蝴蝶”!去掉干扰视线的“一色蝴蝶”,宝钗扑蝶其实是为了扑“双玉”!双玉还能有谁?宝玉和黛玉!

  但这还不够,宝钗扑玉又追扑到了滴翠亭里的林红玉!林红玉我前面已经解过了,是南明的第一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原来“宝钗扑蝶”其实是宝钗扑“三玉”,彻底灭亡朱明王朝!

  为何还用扇子扑打?扇子是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代表的用来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东林党伪史,满清不仅要灭亡朱明政权,还要用东林党文官汉奸诋毁污蔑朱明!宝钗扑蝶看似天真无邪的纯真之举,其实暗藏的却是满清的穷凶极恶和阴险卑劣!



  第六十二回里借袭人的嘴交代了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二月十二”在中华民俗里是“花朝节“,又称“花神节”。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清顾禄《清嘉录•二月》:“(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黛玉生在花神节,黛玉就是花神!

  第三十七回里李纨又说宝玉是“绛洞花王”,这花神和花王有何区别?

  “花王”即“华王”,宝玉朱慈炤乃是中华皇帝!
  “花神”是离开凡尘已然仙去的花王,黛玉崇祯是已死的中华皇帝!!
  (那与黛玉同生日的袭人怎么说?我前面说过,同一天生日是为了影射与田妃同时选妃同时嫁入信王府的袁妃。袭人同时又是影射原本侍奉花神崇祯的,却在明亡后投降依附满清背主忘恩为虎作伥的“桃红又一春”的那些个崇祯旧臣。)


  《红楼梦》中写得清楚:“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脂批特特点到: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 朱慈炤强调芒种乃是春天的最后一日。

  “春”是什么?
  “春”,甲骨文“春” = 林 日 屯,(“屯”字,像一颗种子,上部萌芽,下部生根),暗喻朱明政权扎根生长。


  

图片


  第五回警幻仙姑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歌,警幻仙姑唱的是什么?仔细听:“春梦随云散,【甲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飞花(华)逐水流。【甲夹:二句比也。】” 《石头记》后改名做《红楼梦》,警幻仙姑唱的“春梦随云散”,脂批说最是紧要,因为仙姑唱的其实就是“红楼梦随云散”,《石头记》的改名为《红楼梦》和脂砚的“最紧要”正是为了点出来《石头记》里的“春”其实就是暗指“红楼”,即“朱楼”,《石头记》里的 “春”指的就是“朱明政权!


  朱慈炤强调芒种是春的最后一日,其实就是暗示这是朱明的末日!"芒种“实为“亡种“,汉人政权之秦种亡绝!

  花就是“华”,原来芒种日黛玉葬花竟是朱明灭亡“黛玉葬华”!汉明的不幸覆亡,汉民的痛苦劫难,这怎能不让黛玉和宝玉 “心碎肠断”、“恸倒愁杀”?


  接下来就听听“黛玉葬华”所悲悼泣诉的除了“花残花落”“华衰华亡”还有什么?

  “游丝软系飘春榭,闺中女儿惜春暮,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游丝软系”、这“三月春暮”、这“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春残花落”、这“春尽人亡”说的不正是于三月十九春暮时节自缢殉国的明末华王----崇祯皇帝么?!


  原来,朱慈照的《葬花吟》哀悼的不仅仅是惨遭满清胡虏血腥屠戮的千千万万的华夏汉民!亦是他那以死殉国的壮烈父亲----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9: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凹晶馆联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的大奥秘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3-10 09:10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诗: "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庚辰双行夹批:点明妙!不然此园竟有多大地亩了。】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

  本回题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以“凸”“凹”开头,何为“凸凹”? 乃“不平”也,第八十回脂批写到【庚辰双行夹批:是书中全是不平。】

  “不平”从何而来?

“笛”通“敌”,“凄清”的重心落在“清”字上暗喻“满清”,“凸碧”乃是喻指碧绿满清出头称王,品笛因愤清; “诗”通“史”,“寂寞”实为“寂没”即“寂灭沉没”消亡不存,“凹晶”即为日陷朱明国灭覆亡,联诗为存史。

  
      “ 竹”通 “朱”,竹栏直通藕香榭,藕香榭暗喻芙蓉花谢藕根仍存,这是告诉读者朱明的血脉就是藕香榭的惜春!



     黛玉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看着天上月水中月联诗。“湘妃”即为“舜妃”,“竹”通“朱”,“湘妃竹”乃是暗喻被天启比作“舜”的“朱由检”,“墩”其实暗指“土墩”即陵墓!原来“湘妃竹墩”乃是暗喻埋葬了“朱由检”的田妃墓,即明思陵!黛玉和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正是暗喻两人的谈话主题止于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



     “竹”通“朱”。黛玉限韵,说“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一先十六根”是暗喻“竹杆”朱明从”一先“一开始的朱元璋到最后亡国的崇祯一共是16个皇帝(含被废的景泰帝在内但不算南明)!黛玉和湘云两人数竹栏杆直棍只有十三根,北京的明帝陵寝被称为“十三陵”,这“十三根竹栏杆”正是暗喻北京的明十三陵!


  本回中专门费笔墨写了管物件的媳妇找茶钟,才知是翠缕拿给湘云,结果让湘云黛玉带走了,“杯”通“悲”,“钟”同“终”,这是暗喻翠缕满清带给朱明“悲”和“终”。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曾国藩与其幕僚赵烈文聊起京师乱象时,赵烈文说道:“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预言满清不出五十年就会垮台,然后中国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割据局面,并指出清政府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而会彻底灭亡,因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 满清一个小族,倾尽兵力不过区区十万,却被为谋取更大私利而以“为君父报仇”为借口开门揖盗的吴三桂主动迎入山海关,靠打着“闖成肆逆,禍及君后,明之子孫臣庶不能討,圣朝念萬古君臣之義不可以不正,憤怒興師,逆成西竄,勝朝不共之仇,藉以複焉”为崇祯报仇的骗人旗号入主中原,如何不是“创业太易”? 而满清入关后为坐稳江山在汉奸的帮助下大开杀戒,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嘉定三屠””“广州庚寅十日屠”等等等等,其后更进行了严酷的文字狱迫害,如何不是“诛戮太重”?赵烈文指出的满清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就连曾国藩也无法反驳。



    满清靠诡计骗术入主中原,靠血腥屠戮坐稳江山,靠禁毁史书欺世盗名。这一桩桩一件件,怎不让人愤难平?



 字字血泪句句悲,只为揭露不平事,这就是《红楼梦》的创作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22: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宝玉、神瑛侍者、顽石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2年03月28日 11:3948浏览 · 1喜欢 · 0评论

金瓶藏石头
粉丝:19文章:12
关注
初读《红楼梦》很多读者,都有一个疑惑,神瑛侍者和顽石,谁才是转世的贾宝玉?弄清这个问题,还要先从红楼梦开头的神话说起。

女娲炼石补天,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通,因无才补天,便日夜悲号。一天,一僧一道两位神仙路过此地,石头听到他们讲起人间的荣华富贵,动了凡心,便求二仙带去受享一番。二仙便把它化作扇坠大小的美玉,携入红尘。石头把人间见闻记录下来,这就是红楼故事。


石头的记载是从一僧一道带它入红尘开始的。二仙携顽石入红尘的途中,讲起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绛珠草的故事。这绛珠草后来脱去草木之质,修成绛珠仙子,听闻神瑛侍者要下世造历幻缘,便也下世为人,以一生之泪偿还甘露灌溉之恩。二仙就把顽石夹带在这个故事中,让它到人间经历经历。

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下世之后,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出生时口含顽石化作的通灵宝玉。所以,从《红楼梦》整部书的结构看,青埂峰下顽石对应的是通灵宝玉;赤瑕宫神瑛侍者对应的就是贾宝玉。

也有不少人认为,顽石和神瑛侍者是一体的,都化为了贾宝玉,分别代表了贾宝玉的灵、神、身。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下面来细细说明。


首先,顽石和贾宝玉不是一体的

1,第一回文中明确指出,一僧一道把顽石化作了扇坠大小的美玉,正与通灵宝玉相对。所以顽石化作的形态和贾宝玉就不可能是一体的。顽石其“顽”的属性只是和贾宝玉性情相似,他们是象征关系。

2,通灵宝玉不享有贾宝玉的视角。

在《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一回中,宝玉撞见秦钟和智能儿的私情后,说晚上再和秦钟算账。而睡觉时,凤姐因怕通灵宝玉丢失,把它塞到了自己枕边,贾宝玉和秦钟怎么算账就因没见到而未记载。这就说明,通灵宝玉并不能和贾宝玉共享视角。记载整个故事的顽石,只是化作的通灵宝玉的视角,也就更不会和贾宝玉是一体了。

“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和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篡创。”


其次,顽石和神瑛侍者不是一体的

女娲补天未用的顽石,一直在青埂峰下,它又怎么会化作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呢?他们也就更不会是一体的了。

瑛是像玉的美石,在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是有瑕的美石。顽石灵性已通,却无才补天。可以发现顽石和神瑛侍者都是美石,也都有美中不足。他们是有相似的属性,却也并非一体。


综上,顽石和神瑛侍者、贾宝玉,都有其相似性,但不能等同于一体。他们只是指代与象征关系,并相互印证“无才补天”的痛楚。

顽石化作了通灵宝玉,既处身在红楼故事之中,是见证者;又游离在红楼故事之外,是记录者。以它的视角下记录的红楼故事,才显得既真实又客观。给我们留下了,让人观之动容、落泪,且引起反思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22: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九月初三是个敏感时间,为何林如海和秦可卿全死在这天?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会有很多不经意的线索很重要。

比如,“十五”就是个敏感时间。甄士隐出场是七月十五,支助贾雨村是八月十五'丢女儿是正月十五,葫芦庙大火是三月十五。

而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尤其重要,成为贾府重要的兴亡伏笔。

说到事关“兴亡”的重要时间线,就不得不提一下“九月初三”,也就是林如海去世的那天。

曹雪芹有意将林如海安排于九月初三去世,绝对大有深意。




何况从时间来推算,秦可卿死的那天十有八九也是九月初三。

秦可卿“五七”正五那天,也就是葬礼第三十五天,贾琏派小厮兴儿回来报丧。

(第十四回)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的?”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林如海去世,贾琏操办葬礼,派昭儿回来时,已经是他和林黛玉一同由扬州护送林如海灵柩回苏州时候。

算上时间,林如海最少停七天,兴儿由南回来,大致要一个月左右路程。

再联系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上午的巳时,为九点到十一点。而秦可卿死的时间是夜里亥时,也是九点到十一点。两人一白一黑,一早一晚,恰好对应不是巧合。




可以据此推断出秦可卿的死亡时间就应该也是九月初三。也就是王熙凤生日的第二天。

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又被派做巡盐御史,算是皇帝培养的新臣。

贾府是太上皇老臣,是先皇肱骨的四王八公之二,为四大家族之首。

别看林如海与贾家是翁婿关系,实际上却分属皇帝与太上皇“新旧”两派。

林如海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去接管和巡查的就是太上皇时安排的盐政问题。

根据后文贾宝玉给林黛玉讲述的“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来看,林如海的死很显然存了问题。最可能是死于扬州盐课官员的迫害。




可见当时太上皇退位,新皇帝登基,权力交接过程中的残酷权力斗争现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九月初三”这个时间,才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有名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看似是吟咏“江景”,实际是白居易抨击朝政的体现。

这首诗大约是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目睹新旧两党纷争不断而大失所望,才自求外任去了杭州。后来有名的西湖白堤便由他而建。




牛李党争是唐代甚至历史上最有名的“朋党”之争,类似的还有王安石变法的新旧两党之争,明代的内阁党政、东林党争,索额图明珠党争等。

贾府所属的四王八公老臣,作为太上皇一党为旧。为世家贵族代表。

林如海所属的科举新臣,是皇帝亲信一党为新。为科举士人代表。

双方正好是“牛李党争”的利益相关方。林如海的死,也表明新党上台立足未稳,被旧党打压反扑的残酷现实。

从唐宪宗到唐宣宗,牛李两党走马灯一样祸害朝政。白居易的诗中,“残阳”和“新月”分别代表了“牛李”新旧两党。

而古代诗人所作诗词中,“日月”又常被做为帝王权力的象征。比如,“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日”就是指皇帝。

最有名的还要属李白所作《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一》: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讲的是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灵武继位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双皇同朝如“日月”同天,就是“双悬日月照乾坤”。

太上皇如“残阳”。

皇帝如“新月”。

所以,“九月初三”的意义就点出了《红楼梦》中贾府所处的朝堂中,两个根深蒂固的矛盾。

一,太上皇与皇帝的“父子”矛盾,王公贵族,文武大臣需要“站队”。

二,贾家所处的王公贵族世家,与林如海代表的科举仕途上位寒门,新旧两党的利益再分配。

两个矛盾又合二为一。贾家为首的四王八公拥立在太上皇周围,与皇帝支持的新兴世纪发生了根本矛盾冲突,就造成了贾家日后被抄家的结局。

林如海死在九月初三白天,代表他被旧势力所害。

秦可卿死在九月初三夜里,代表贾家被新势力消灭。




贾家作为王朝老臣,对太上皇忠心,对新皇帝不忠不顺,是他们败亡的关键。

林如海之死,揭示双方矛盾激化。

秦可卿之死,成了贾府败亡导火索。

不光如此,贾政的书房名叫梦坡斋,提到的苏东坡。他外放学政去的海南,也是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一贬再贬去的地方。贾家“白玉为堂金作马”的玉堂是苏轼的号。薛宝钗的“(分瓜bān)瓟斝”影射婚后结局,其上“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正是苏轼身为司马光旧党反对王安石变法新党,被冤枉的“乌台诗案”时间……

综上,“九月初三”,将白居易的《暮江吟》引出的“牛李党争”作为解开谜底的钥匙。将贾家当时所处两皇并立,新旧党争,利益再分配的事实表现出来。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8-31 09:0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8:37 , Processed in 0.0791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