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士隐影射顽石No36500崇祯帝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6: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焚琴煮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焚琴煮鹤,汉语成语,拼音:fén qín zhǔ hè,释义:焚烧琴去煮白鹤。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焚琴煮鹤

拼音
fén qín zhǔ hè

感情色彩
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字面意思
焚烧琴去煮白鹤。

释义
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

注音
ㄈㄣˊ ㄑㄧㄣˊ ㄓㄨˇ ㄏㄜˋ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

目录
1释义
2出处
3例句
4成语用法
5成语辨析
折叠编辑本段释义
焚烧琴去煮白鹤。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折叠编辑本段例句
宋 ·洪适《满江红》词:"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怜香惜玉无情绪,煮鹤焚琴惹是非。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

清·黄景仁《恼花篇》:"不忧人讥煞风景,焚琴煮鹤宁从同。"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示例

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3: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与东京开封—甄费(士隐)演绎废主李煜的生前死后
一心说红楼
2019-07-12 13:25
(三)索隐甄费(甄士隐)
《红楼梦》中,作为角色的甄士隐,只是一位承(天)上,启(地)下的特殊人物。关键是‘甄士隐’三字的谐音:‘真事隐’ ‘真史隐’(真事)、‘真是隐’(真人)。作者巧妙地用甄士隐,甄费(废)一名,作为替身,将《红楼梦》幕后的真人、真事——南唐‘废主’李煜号钟山隐士——作了幻形隐写。但甄士隐与李煜却有一念之差,而有天壤之别。此便是‘一击两鸣’的另一部全本‘背面红楼梦’。它是高鹗所无法做(续)到的。
欲解读《好了歌》,必须解读甄士隐,毕竟《好了歌》是他先听到的,他的《好了歌解》,得到跛足道人的赞许:‘解得切!’。从甄士隐解悟歌词中,借助《脂批》的提示,进行追索,或许可得到一些有关红楼梦的有用信息。因此,先试解甄士隐。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个出现的人世间的特殊角色——甄士隐,名费,号士隐。他出场时,家住‘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姑苏【脂批:是金陵。】城阊门外的十里(势力)街,仁清(人情)巷,并特别交待是在一座古庙(建于五代十国)‘葫芦庙’旁;此人‘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类人品’,过着消闲的居士生活。只因这年‘元宵节’过后,‘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油锅火逸’引起火灾。葫芦庙大火烧到甄家,‘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势,如何救得下去?’甄士隐一败涂地,无可奈何,来到本贯‘大如州’的岳父封肃家,过着寄人篱下、受人奚落的生活……。小说中这短短一段文字介绍,是作者将他所要写的‘真事’、‘真史’(甄氏),全部隐写缩写其中。
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南唐李后主。李煜,原名李从嘉,号白莲居士、钟隐、钟山隐士等。一生酷爱诗词,花草,以吟诗为乐,不以皇帝宝座为念。倒也过了十四年的潇洒宫廷生活。只因赵匡胤在河南封丘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河南开封建了大宋赵家的太庙,奠定了大宋王朝基础。此时,尚未一统的周邻小国,包括南唐,时刻都在宋军的威胁之下。公元九七四年九月(大约中秋节前后),赵匡胤派大军进攻南唐,战火烧到金陵城下,次年十一月,南唐亡。李煜成了‘废帝’,被押解河南开封,赵匡胤辱封李煜为‘违命候’,过着受人奚落,‘心中未免悔恨’的生活……。《红楼梦》作者曹寅,将南唐的这段‘真史’,隐藏在小说中,也就是‘宝鉴’的背面;所以,‘甄士隐’又是‘真史隐’。
甄士隐一名,《脂批》明确交待,他的含义为‘真事隐去’。如果作者、批者果真要隐瞒真像,则大可不必取此名、号,也不必挑明‘真事隐去’的面纱。事实上,‘甄士隐’三字又是‘真史隐’即隐瞒了一段‘真史’;‘真是隐’、‘真士隐’的谐音,意即‘就是钟山隐士’。就是号白莲居士、钟山隐士其人。不难解释甄士隐所以名‘费’。即‘废’的谐音,此时的钟山隐士已是南唐真正的‘废主’了。可以说甄士隐在了悟《好了歌》之前,是李煜的替身。(甄费醒悟而李废主至死未悟,后文再谈)
至于甄士隐的‘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类人品’;则与李后主,‘钟山隐士’在位时的情况一一对应,如此严丝合缝,不是巧合。
神仙一类的生活,好景不长。公元九七四年九月,宋军起兵南唐,约在当年的‘中秋节’前后,小说中改成‘元宵佳节’,‘八月十五’;改成‘元宵节’后的‘三月十五’。战火烧到金陵,李后主也曾调军前来救援(火),无奈‘那火已成势’,小说中则为‘彼时虽有军民来救’, 李煜的救兵又被宋军击败,‘如何救得下去?’。
李煜投降后,被押到开封,做了备受凌辱的囚臣违命候;小说中甄士隐火灾后,无奈之下,到得岳丈封肃家。封肃本贯‘大如’州【脂批:托言大概如此】,此为杜撰之州名,‘大概托言’时称‘天下第一大州’(大如此州)的河北涿州,涿州正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本贯。‘封氏’的‘封’字,无论是隐指开封(宋都)或是封丘(发迹地陈桥驿)都与赵匡胤有关。小说中故意混淆地名之处也不在少数;前面提到甄士隐家住‘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姑苏【甲戌本脂批:是金陵】,仅这‘一二等’之地,只能是帝、王所在之地。于是脂批赶忙挑明:这里所言‘姑苏’,实际是指金陵,正是李煜的南唐国都。这一二等的温柔富贵之乡,那时还谈不上苏州,这一带,只能是江北的扬州,江南的金陵。又说甄家住阊门外的十里街【脂批: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这里脂批所云‘伏甄、封二姓之事’,实指李、赵二姓之事,甄家在姑苏,脂批说是金陵;封家不住十里街,却说成本地居民,这封姓便是谎称‘庙’主‘开封’(宋都)。《红楼梦 例言》中所谓‘长安’、‘中京’实际上是隐写‘汴京’(东京,开封)、‘南京’(金陵,六朝古都)的混合体——‘中京’,即‘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必着迹于方向也’、‘特避其东西南北四字样也’(《例言》语)。作者所处的清康熙朝国都在北京,而北宋当时的汴京已被黄河泥沙掩埋了几百年,作者创作小说时,对京都的繁华、景观,民俗、语言乃至宫廷等,参照自己所熟悉的‘清京’北京来描写是合乎情理而自然的事情。《红楼梦》的考证若将后者的‘表面’作为‘本质’进行索隐,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在北京寻找‘大观园’遗址,是‘方向性错误’;‘大观’是宋朝亡国君徽宗的年号,假如有此园,如今也应该在开封某地,黄河淤泥之下至少数米深处,到曹寅时,已埋没五百年。‘考红’的尴尬也在于此。何况小说的‘大观园’是作者用笔杆子写出来的;在这里,有意拉扯上历史上的另一位著名的亡国君——宋徽宗赵佶。(按:小说中有隐写)
关于姑苏城内的葫芦庙,小说中已经烧毁,并且已经表明此庙是古人所建,本来也无需考证它的实物。仅这‘葫芦’之名,它不过是一只‘闷葫芦’,用脂批的话说,那不过是为了‘瞒混’读者而‘暗渡陈仓’的葫芦谜。记得曾见过有人早就注意到这座小庙,并认为它可能象征皇家的祖庙——太庙,只是将其局限在象征满清皇权。
为弄清‘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妨先看一下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形势图。公元九六○年,封丘陈桥驿(今开封黄河对岸,那时黄河流经封丘北的滑县)兵变,赵匡胤篡夺了后周的皇位,建立宋王朝,定都开封。此时十国的割据势力尚存六国,除了赵匡胤家的大宋;其中李煜家的南唐算是地盘国力较强大者。经过宋太祖赵匡胤几年的平定,到南唐灭亡前,仅存南唐、吴越、北汉尚未统一。南唐与北宋仅‘一江之隔’的邻邦,都有本国的国君,……。如果将此天下大势图,缩小到姑苏城阊门外十里(势力)街。葫芦庙与甄家便是邻居,只有‘一墙之隔’。因此,这墙象征长江,甄家比如南唐,葫芦庙便是长江另一侧的大宋赵家的太庙了,小说中称它为‘古庙’,确实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古庙。如此一来,甄士隐的夫人‘封氏’即‘封祠’的近音,开封宗祠之意,‘宗祠’、‘太庙’只是北宋政权的象征而已;何况甄家被(战)火烧尽,这(战)火正是来自‘庙’。小说中说,这火‘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赵匡胤的这把战火,从公元九七四年烧到九七五年、‘直烧了一年’,烧了南唐(甄家),趁势在公元九七八、九七九年烧掉了吴越国、北汉国及‘不知还烧了几家’小割据势力。成就了大宋一统天下。十里街上的这场火——‘势力’之争的战火。甄家小院,自然抵不住葫芦庙大火。甄士隐、夫人封氏及丫鬟‘姣杏’却都‘侥幸’没有被烧死(侥幸李煜自焚未成、侥幸对手是赵匡胤晚死两年、侥幸赵匡义还未篡权),无可奈何来到封家(开封)。
《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门子便是当年葫芦庙里的小沙弥。至于这场火,只是小说中的文学比喻,不必深追。据史料载,南唐亡国后,李煜和他的后妃,包括小周后,以及受李煜影响的南唐颇具文化造诣的大臣、文人,也并未被赵匡胤所杀;而是给予他们较好的待遇,令他们创作诗词、绘画、小说;这与宋太祖赵匡胤自身也深爱文学有关;中华文化史上,宋朝的宋词及绘画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南唐的这批文人遗民应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康熙盛世《红楼梦》的诞生,虽不是明末遗民创作,但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主要是明末文人他们传承和发扬的。宋太祖赵匡胤对南唐文化的认同,也可反证李后主被毒死,决非因他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引起。那是在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取得皇位,历史上的‘烛光斧影’传说,已经怀疑他是一个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家伙,谋杀亲兄为了夺权;毒死李煜为了夺妻,霸占小周后。无论该传说及推论是否真实,即便是野史,流言,作为小说的创作,添油加醋,夸大引伸,是完全可以的。如按迷信的说法,宋徽宗的下场都是他的祖先赵匡义做了孽。所谓‘真史隐’,便是隐写了这段历史。《红楼梦》中,尤二姐、张华、凤姐的故事,《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中张公子、李衙内、金哥的故事,薛蟠殴死冯渊霸占香菱的故事,恐怕是由此历史传说派生出来的,虽差别较大,但有些蛛丝马迹。
作为小说中的角色的甄士隐,只是一位承上启下的特殊人物。他上达太虚幻境,与一僧一道有神交;人世间却留下一女香菱(英莲),也曾资助过后来的官场显要贾雨村。《红楼梦》第三回以后,他的角色作用不大。关键是‘甄士隐’三字的谐音:‘真事隐’(真事)、‘真是隐’(真人)。作者巧妙地用甄士隐,甄费一名,将《红楼梦》幕后的真人、真事——南唐废主李煜(钟隐)——作了幻形隐写。本文所谈甄士隐与李后主的对照,并非要得出甄士隐便是李煜的结论;首先是作者用巧妙的写作技巧,利用谐音命名的方法,借用‘甄、士、隐’三字,交待整部红楼梦的借鉴典型;其次才是将‘真事隐’三字拟人化,混进角色队伍,并通过他,粗线条的演绎了另一部‘背面红楼梦’,并与这部‘正面红楼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便是《脂批》所云:‘有隐有现、一击两鸣、有正有闰、背面傅粉’等的写作方法。从甄士隐的行踪,也给出了《红楼梦》的写作总提纲,共分十二步,这便是:
其一,《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甄士隐即上场。通过他(真史隐)在人世间的经历,将李煜和南唐的一段‘真史’(未必正史)隐瞒。‘真是隐’、‘真废’又将《红楼梦》故事的主要借鉴——南唐废主。这位真人隐写(藏)书中;
其二,通过甄士隐,引出跛道的《好了歌》,概括交待小说中,将要涉及的名、利、情、悌四大方面的内容泛论;这里《好了歌》还只是将李煜作为理想的典型,所以点拨‘真是隐’,只需‘好、了’二字,便一举成功;
其三,甄士隐的《好了歌解》,使《好了歌》的泛论进一步具体化,
具体到‘当年户满床’、‘两鬓又成霜’……。实际上是李煜附体(甄氏),用自己的经历解读了《好了歌》,解得切。事实上《好了歌解》仍以李煜的亡国之痛作解,解悟之后,甄、李已分道扬镳,与贾府事暂无直接关系;只是《脂批》有意往小说中贾府人物牵连。(另文再谈。)
其四,甄士隐,当年有个丢失的女儿小英莲(香菱),及不告而别的穷儒朋友贾雨村,为‘真废(帝)’的灵魂进入贾府,留下伏笔;
其五,《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才将甄士隐的《好了歌解》真正、具体地引向贾府;把‘正面红楼梦’即将出场的主要人物、场景,做了简介;
其六,《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才是小说的开始,贾雨村浮出水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此时,香菱、雨村乃至当年的葫芦庙旧事,共同浮出水面,将从侧面参与贾府的演变。甄士隐在小说第一回,已完成了替代李后主的使命,开始转变为类似救世主并作为太虚幻境与人间的联络身份。暂居幕后。
其七,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的‘痴情司’、‘薄命司’等司局内,见到的册簿上的画页及判词,便是将甄士隐的《好了歌解》再进一步用‘背面红楼梦’的谶语形式,开始‘转化’到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故事上,名姓也以谶语隐写。有意给人一种读‘天书’的神秘感。
其八,《红楼梦十二曲》便是将上述‘天书’为《红楼梦》读者翻译成更具体的歌词,仍不提名姓;使你读到小说的相应部分,会恍然大‘悟’。
其九,贾宝玉梦游幻境期间,李后主灵魂从甄士隐转向宝玉,或者说李煜的替身转为宝玉,有如同时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鬼魂‘附体’;待梦游幻境,醒来之后,宝玉变成了一位既有后主灵魂,又相对独立的成熟少年,来模拟李煜的前半生,直到宝玉失去通灵宝玉,摆脱了李煜之魂,最后走上石涛出家之路而告终。
(其一至其九,实际上是作者将李煜的人、事、魂,逐步偷梁换柱到贾宝玉及荣国府的过程,共用去前五回。)
其十,第一百零三回,甄士隐第一次以脱渡仙人的身份,在‘知机县’(机会) 急流津(激流勇退渡口)与正是显官的贾雨村相遇,贾雨村本应知道‘激流勇退’的机遇,但贾雨村执迷不悟而无结果。
其十一,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第二次以脱渡仙人的身份,与贾雨村在‘觉迷渡口’再次相遇,贾雨村还处于‘觉’与‘迷’的水、陆交叉的十字路口上,在甄士隐看来,雨村虽然经历了一世梦幻,由显官贬为黎民,应该觉迷,但仍未觉迷,竟在渡口的草庵沉睡不醒;甄士隐也无可奈何。
其十二,收场。甄士隐最后一次以脱渡仙人的身份,与癞僧、跛道,在太虚幻境相遇,这次,小说中虽说是前来为香菱的度脱,与警幻仙子‘对册’。实际上,甄、僧、道,此前往返不断地前来太虚幻境‘对册’。从秦可卿之死、贾瑞之死、尤三姐尤二姐之死、秦钟之死、晴雯之死、黛玉之死、王熙凤之死;柳湘莲出走、贾宝玉出走、惜春落发、妙玉被劫、等等,等等。‘对册’或‘汇报’的内容无非是:某某至死不悟如贾瑞、某某至死方悟如凤姐、醒悟早的如柳湘莲,晚一点的如宝玉,有的虽然经历数次升贬、沉浮,几经渡脱,执迷不悟,至今还睡在觉迷渡口草庵中的贾雨村。
以上是以甄士隐为线索的‘红楼梦十二步’中,其七、其八两步,虽然不见甄士隐,但贾宝玉在‘薄命司’见到的‘副册’上,画有‘莲枯耦败’后面书云:并根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桂字,指金桂),致使香魂返故乡(菱遭际夏金桂而后死于蟠家)。此便是香菱。《红楼梦》结尾,甄士隐到幻境为香菱度脱,与警幻‘对册’,这册子便是宝玉梦中见过‘薄命司’存档的那本副册。可见贾宝玉梦游幻境至少与甄士隐有关,或许就是虚托甄士隐的安排。
正、背两部《红楼梦》到此结束。
甄士隐虽然是‘正背两面面红楼梦’的联络角色,只在《红楼梦》首尾出现,但他的行踪及所作所为,却同时传达了‘正面红楼梦’的写作目的及步骤的重要信息,埋伏了作者曹寅撰写《红楼梦》的初衷及精心安排的写作提纲:正如第一回里《脂批》所说的‘有隐有见’、‘一击两鸣’。作者的一支笔,撰写了一部‘正面红楼梦’:繁花似锦的生活及各式悲剧,此其一鸣;其二鸣便是:同一支笔同时又隐写着另一部‘背面红楼梦’,隐写的是历代亡国君之下场的前因后果,虽以李煜为主要典型,其中不乏明末皇室遗事,如石涛。正、背两部红楼梦又被作者用‘甄士隐’巧妙地柔和、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仅‘正面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如此;‘背面红楼梦’也是如此;前、后,正、背均相互吻合,虽然部分是属于写作技巧,但也可认定,除非高鹗得到前八十回作者的‘真传’,否则,不可能续写。洪升若不是过早的意外死亡,‘一僧(升)一道(曹)’共同撰写《红楼梦》的可能性存在。作者曹寅的养子曹俯具有得到‘真传’的条件,但他不必重写,只因先父曹寅的遗稿《金陵十二钗》,虽然并未完全脱稿,且少有缺失,但却被保留了下来。正是曹知道先父的写作意图和内幕,也只有他有条件在晚年以‘畸笏叟’的笔名对是书作出重要批注。至于至今还被世人认定的《红楼梦》作者曹霑芹溪,在叔父曹的指导下,做些文字上的修订及个别情节的补遗,则是完全有能力的;即便如此,曹霑 芹溪也未曾整理完毕,而早逝。
《红楼梦》之奇,也在于此!
甄士隐,真的是作者为了‘真事隐’、‘真是隐’‘真史隐’的写作初衷,而被杜撰出来的人物角色,他曾暗中扮演过李煜的角色,但不是李煜;而是作为李煜的替身,又不同于李煜。甄费了悟人世沧桑的‘道’理(跛道之理——好了歌),而真正的李废主,被害之前,还在挂念他那‘昨夜东风’里的‘小楼’,他的愁绪‘剪不断,理还乱’(李煜词句)。人世间也无神仙;甄士隐的背后有‘真史’而无‘秘史’;当然所谓‘真史’未必全是‘正史’;更不是康熙、乾隆时代的某位名人。仅此而已。
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东里

费隐[fèi yǐn]播报编辑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汉语词语


费隐,拼音是fèi yǐn ,汉语词语,对于其含义,儒家学者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 [3]

中文名费隐
拼    音fèi yǐn
注    音ㄈㄟˋ ㄧㄣˇ
释    义无道而隐居或君子之道广大而精微

目录




出处
播报编辑

语出《礼记·中庸》第十一章或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

解释
播报编辑

对于“费”和“隐”的解释,历代儒家学者由于学脉渊源的不同,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东汉郑玄为代表的汉学更加注重政治制度方面的分析,认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应断句为“君子之道费/而隐”。按照这种分法,”君子之道费而隐“应该放在第十一章的末尾,承接之前孔子关于”素隐行怪“、”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段落的语义,也就是说:前面说的“君子之道”已经荒废了,所以君子才要去隐居。这种解释主要根据郑玄对《礼记》的注和唐代孔颖达对郑注所作的疏。(郑玄 注:“言可隐之节也。费犹佹也,道不费则仕。” [1]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遭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若道之不费,则当仕也。”)
以南宋朱熹为代表的宋学更加注重修身和哲学方面的分析,认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应断句为“君子之道/费而隐”。按照这种分法,“君子之道费而隐”应该放在第十二章的开始,开启下面“夫妇之愚”等段落的论述。也就是说:君子之道是广大而且精微的。这种解释主要根据朱熹对《中庸》该句的注解。(朱熹注“费,用之广也,隐,体之微也” [2]) 朱熹的这种解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与原文中后面“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说法也是相互印证的。
朱熹对“费而隐”的解释在明清时期由于《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而被人广为接受。例如,明 叶子奇 《草木子·原道》:“中和以性情言之,中庸以德行言之,费隐又以人物兼观之,此理之无乎不在,信手拈来,头头皆是,吁,其妙矣乎!” 清 魏源《<曾子章句>序》:“不越户庭,明天察地,体用,费隐贯於一、不遗不御也。”


大道费而隐
[color=var(--cos-color-text)]

[color=var(--cos-color-text)]‌“‌[color=var(--cos-color-text-link)]大道费而隐”出自《‌[color=var(--cos-color-text-link)]中庸》,其含义主要涉及大道的广泛性和深奥性。‌

  • “费”在这里指的是广泛,意味着大道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一处可以逃离它的影响。
  • “隐”则指的是深奥,表明大道的深邃和难以完全理解,需要深入探索才能领悟。

[color=var(--cos-color-text)]这句话强调了大道的普遍适用性和深刻内涵,即大道不仅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其深奥之处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和理解。这种理解不仅适用于个人修身养性,也适用于治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历代儒家学者对“费而隐”有不同的解释和断句方式,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大道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 以东汉‌[color=var(--cos-color-text-link)]郑玄为代表的汉学更注重政治制度方面的分析,认为大道已经荒废,君子应选择隐居。
  • 以南宋‌[color=var(--cos-color-text-link)]朱熹为代表的宋学则更注重修身和哲学方面的分析,认为大道是广大而且精微的,君子应积极践行大道。

[color=var(--cos-color-text)]这两种解释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强调了大道的重要性和君子对大道的践行。朱熹的解释在明清时期由于《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而被人广为接受,影响了后世对大道的理解和实践。‌1







[size=0.14]来源参考:
1
费隐_百度百科[color=var(--cos-color-text-tiny)]百度百科[color=var(--cos-color-text-ti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山小像》,圆中一点
2020-01-05 11:31·木夫读红楼梦
***文字节选于《《个山小像》,朱由检的伪身份证》,2017-3-27。木夫注明时间,是因为随着读红楼的深入,有些解读会有更新。

另,因当时木夫在天涯开有一楼,《红楼之湘云其人》,故以楼主自称。



我自省了我的描述方式,

有些东西对楼主来说是司空见惯了的,便省略不说。

而对楼里的朋友来说,可能未曾涉及,

便一脸懵懂。

楼主后面将辛苦自己一下,写得详细一点,哈。


个山小像是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

镇馆之宝。


局部图跋文之一



先说图中这几个奇怪的数字,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就是

一二三四五。

古人记帐时一般都这么写,别的时候偶尔也会这么写,楼主就曾在先祖的手记中看到过,初看时也不明白,所以有这个印象。

#

幼时玩一种童稚棋,

嘴里要喊着,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不是上山打老虎,哈)

#

我们再来说地图,

古代的地图与大家现在常见的地图是不一样的。

两者相比,上下颠倒,左右反置。



上为南,下为北,

左为东,右为西。

#

再说一下五行的属性:

东为木,

南为火,

西为金,

北为水,

中为土。

#

所以,

图中右上角朱印左边那一团怪怪的字,

是一张

标准的五行方位图。

#

水火无形,

金木成物。

我们现在把物件叫做东西,

就是这么来的。

#

个有个,个无个

的前面这个'个',

当然是

个山之个,

个翁之个,

雪个之个。

后面这个'个',

形的意思。

#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个有个,个无个这两句话是请大家看

右上角的方位图,

这个方位图看起来,

象不象个'个'字?哈,逗一下。

#

水火无形,土是给你立的。

那就只剩下东西了。

剩下的左右便是字谜的谜底

一个字:检

左木右金。

#

楼上倒数第二行最后一个字,检,

是我在手机手写板上写左木右金看看究竟有没有这个字而不小心点上去的。

哈,哈哈。

#

我们要讲的恰巧是这个字,检,

没左木右金这个字。

#

这个金便是这个字谜的bug,直接指向红楼梦惜春判曲中字谜的bug,唤婆娑。

#

有没有一点时间隧道的感觉,哈。

#

楼主虽然一眼便看懂这个跋,

但要让大家彻底的明白,

我也只得辛苦一下自己,慢慢地道来,

嘿嘿。

#

我们先说一下朱由检这个名字的由来,

即他咋取了这么个名字?

起名的学问由来已久,

#

我们不得不又请出八个字:

辛亥 庚寅 乙未 己卯

#

八字中五行讲究的是均匀,平衡。

取名的第一要义便是对八字进行后天弥补,

即少则补之,

多则泄之,

补不足而损有余。

#

我们二哥哥的八字中

亥寅乙未卯有五个木。

要命的是他的大姓



中也带个木。

更要命的是他的名中也必须带木,

这是祖宗的族谱定了的,



朱由木()。

#

比如可卿姐天启

朱由校,

迎春姐姐南明1号

朱由崧,

惜春小妹牛石慧

朱由桵,

呆香菱永历

朱由榔。

#

他的命数中木如此之多,何以泄之?

经楼主这么一介绍,

你们即使没接触过这玩意儿,

也该想到了:

找个克木的字呗。

#

朱由木(),

能胜选括号中的字仅剩一字:

金,

金克木。

#

然而,

恰巧是他姓名最后这个似是而非的金,

后金(清的前称),

把他害得国破家亡,妻离子散。

这当然是后话,

正所谓

庸医误一命,庸师误一族啊。

#

朱由检命带五木,楼主曾戏称他为木夫。

楼主命带五金,自名木夫。

楼主木夫我与木夫朱由检是结上解不开的缘了。

金克木,

也只有楼主我才会把他从死人堆里拉出来。

#

左木右金,没这样的字咋办?

用最接近的字代之,

检。

#

这里得交代一下,汉字简化之前,一般写为檢。而右边部分,僉佥二字同时存在,用义不同。

#

我们再回来,

金这个bug,却不是bug。

谜面明确告诉你,

谜底的字形

仅仅是看起来象

左木右金。

况且又没有左木右金这个字。

所以谜面的作者还得告诉你

这个字的读音。

#

个有个,

即谜底的形,

在五行方位图中找。

个无个,

即谜底的音,

却在五行方位图外找。

#

在哪里找呢?

当然是在五行方位图下面的这个图示里。

这个图示啥意思呀?

作者在句末告诉了大家,



圆中一点。

#

个山,个山,

形上形下,

圆中一点。

#

个山,个山,

形上形下。

意即:

想知道个山我是谁,

要同时研究上下两个图。

上图为五行方位图。

下图为圆中一点。

#

既然形上形下的



已经指圆中一点图了,

那为什么还要加

圆中一点

这句话呢?

#

图中的

圆中一点



句子中的

圆中一点,

意思是有区别的。

#

图示圆中一点,

指圆中间再加上一个点。

而句子圆中一点,

指个山我仅仅是圆中的那个点。

关键就在这里,

原来这个圆是多余的!

#

多余的当然要把它减掉。

作者只怕看官不肯减,

还特地杜撰了

一个

减余居士。

#

他怕后人还是看不明白,

只好盖上一个大印:

减余圆者。

#

减余圆者:

检余原者。

检是我的本名。

#

作者用心之良苦,大家有没有一点体会啊?

#

这个跋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还有更绝的,哈!

#




大家辛苦了,尝尝鲜。

#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

跋右上角的朱印:

硕果。

#

硕果,

仅存。

#

指的是作者本人,其左右先后皆去矣。

当然亦指

一部书稿,几幅画稿。

#

硕果,大而成熟的果。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果字:




#

果,象形字。

木上长着一个樱桃。

(说樱桃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哈)

#

树上的樱桃,

树下的樱桃,

什么区别?

一个是长在树上的,一个没有。

废话嘛,哈,树下的当然是准备拿来吃的。

#

形上形下,

作者叫你从树上摘下来吃呢。

你不吃也行,就放桌子上,

樱桃柄当然是朝上的。


八大山人专门为"由"字作的画

#

果,

把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樱桃)从树(木)上摘下来,

倒放在桌上(柄朝上),

是什么?

由。

#

至于朱印的朱,就不画蛇添是了。

#

这个跋的故事还远没有完,哈。

#

我们回去说惜春的判曲。

闻说道,西方有树唤婆娑,

上结着人生果。

这个树上的人生果,

便是由。

#

奇妙的是,



这个勺子在书中出现,





这个bug在画中出现。

象极了时间虫洞的两个端口,

阴阳两个世界相通。

楼主的描述又阴阴怪气起来了,

对不起。

#指朱由()

#

关于这个,再说道说道,

#




#

既然大家有这么个概念了:

红楼梦,朱由检写的,

个山小像,朱由检画的。

楼主说道起来便方便得多。

#

关于太极图的奥妙,这里就不展开了。

还是啰嗦两句吧,

在楼主看来,

黑眼珠与白眼珠

犹如时间隧道的两个端口,

甚至是同一个点。

好了,刹住,哈。

#

红楼梦

便是

图中的黑鱼,

其白眼珠子却是勺子

妥。

个山小像

便是

图中的白鱼,

其黑眼珠子却是bug

佥。

#

画是书的批注,

书是画的详解。

你想听懂朱由检告诉你的故事,



书画两者,相互参详。

#

接下来,

咱来个更绝的!

#



个师已而为世人说 # 法如是

#

跋中的这句话在书写时出现了一个

空格!

#

作者空一个格,当然有作者的意思,

啥意思?猜猜看,

楼主请大家猜猜看,

犹其是仔细跟了本楼的几位,

请你们猜猜看。

若猜出来,一起去参观青云圃。

费用你出,哈,这也算奖励?



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个山小像其中一个跋的那个空格上。

#

以前我们讲的都是推理,

而现在我们讲的个山小像却已经是证据。

#

其实,此木夫与彼木夫岂不也是太极图里的黑白两点?

深呼吸,静下心来,不然会出纰漏。

#

之前楼主的推理,无意间也出了个小小的纰漏。

图示的圆中一点为

圆中加一点。

而句中的圆中一点为

圆中的那个点。

为什么呢?

楼主少问了这个为什么。

#

我们读句子时的语调是抑扬顿挫的,象洋文单词里往往有一个或两个重音。

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圆中一点。

句末的



字当然是重音,

我们这里就叫顿音。

#

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

这句话句末的



字是顿音。

个师已而为世人说 # 法如是。

此句硬生生地在中间断了句,



字的顿音要比



字的顿音重得多。

#

说法如是,

对应的是哪四个字啊?

当然是

圆中一点。

#

说法如是

的重音在

说,

亦即,这里它指向的

圆中一点

的重音却在

圆。

#

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点晕啊?

#

也就是说,

个师没有以真实面目(圆中的那个点)示人,

而是用的伪(把 点围起来)装的面目(点外的那个圆)示人。

#

也就是说,点被圆围装起来后,他人看到的是圆。而且一般人看不到圆中的点。

点是朱由检,

圆会是谁呢?

#

楼主以前也曾看过些古人的图文游戏,能把图文游戏做得如此精妙,岂不叹为观止!

由检这个谜底倒是一眼看出来了,而这个空格却是后来才发现的。

#

发现这个空格后,楼主的心变得沉重起来。

原本看红楼也好,看小像也好,仅仅是兴趣吧。

如此精妙的东西,楼主若不去解读,要等到几时才能见诸世面啊,兴趣却成了责任。

这样说并不是说楼主有多厉害,任何个体都有个体的特殊性。楼主用的是理科生的思维,对中国古代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也有点兴趣,还不信邪。又有时间,又耐得住寂寞,又耐得住贫穷。主要是我的五金正克着二哥哥的五木呢,一乐。

#

点是朱由检,

圆会是谁呢?

这个人当然是研究人员研究出来的圆,当然他们不可能看到圆中的点。

#

这个圆当然是研究人员考证出来的

号为八大山人,

又号个山,

又名朱耷的

朱由桵。

在此谨向研究人员致以敬意,

不过在本楼,

咱却得把这些定语去了。

这个圆便是朱由桵。

#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

唤婆娑,

换婆娑。

婆娑,娑婆。

#

我们的朱小妹惜春不知因为受的打击太大,还是因为悟透了人生的虚空,居然丧失了生存意志。

离去之前还不忘献计他的皇(兄)婆娑相换。



下略,感兴趣的朋友可参阅木夫相关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2: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明代朱元璋“洪武屠湘”是真的吗?
真相是怎样的?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1个回答#热议#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
居李夫人1225
2019-08-30 · TA获得超过5657个赞
关注
的的确确是真实的。《叶氏谱》中是有这样的记载的:“洪武屠湘,未先白马之盟,却有红羊之劫,血流漂杵,鬼昼哭,十室一室居人,九室堆骨”。

《吕氏宗谱》中也有类似的其中的记载:“洪武血洗,惠公由安仁奉调镇常”。

你看,有许多的历史文献都记载了,这些都是可信的历史材料,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些的确都是真实可信的!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出生在布衣人家,祖辈都是欠债人家,早年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坎坷。当上了皇帝之后,更是以心狠手辣著称,更是开了先河,创办了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足见其小心谨慎,生性多疑。因此他也错杀了很多很多的功臣,当年随他一起起义的兄弟们,都会被他残忍的伤害,不得不说他为中国所做的事情确实也多,但他的心狠手辣自私自利,滥用职权也是非常的出名。




他对湖南人民做出此事,足见他对湖南人的痛恨。但事情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和陈友谅的过节发生在湖南,虽然一开始他也是为百姓出发,但他的后期行为实在是过激,自己的不理智和私仇他全部发泄在胡南的人民身上。




这是非常的不理智的,因为当时的陈友谅私自多征收百姓的粮食和钱财,朱元璋作为行政官必然是看不下去的,因此事,对其也是怀恨在心,后来将全部的愤怒发泄于人民,最后做出如此暴行,还要掩埋事情的真相,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此事,也不了解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2: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帝幼子临死前,说出一个可怕预言,吓坏皇帝,后竟成真
播报文章

博登雅婷
关注
2020-10-10 18:03
尿酸高的元凶终于找到了,不是少碰啤酒海鲜,而是它
尿酸高的元凶终于找到了,不是少碰啤酒海鲜,而是它
“肺有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有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不断,崇祯帝每日里焦头烂额,一天他又接到一个令他心痛的消息,他的第五子朱慈焕病重。朱慈焕年仅5岁,平日深得崇祯帝的喜爱,得知爱子病重,崇祯帝急忙去探视。见到儿子后,朱慈焕竟然说出了一个可怕的预言,令崇祯震惊,更神奇的是,预言竟然成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一一道来!
根据《明史》的记载,在崇祯帝探视时,5岁的朱慈焕突然冒出一句话,“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说完这句话后不久,朱慈焕就死了。所谓的九莲菩萨并非是真的菩萨,而是指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也就是崇祯帝的曾祖母。


关于这件事,南明文人文秉在《烈皇小识》一书中也有记载,而且比《明史》的记载更加生动,书中写道“悼灵王病笃,上临视之。王指九莲花娘娘现立空中,历数毁坏三宝之罪,及苛求武清云云,言讫而薨”。也就是说,朱慈焕指着空中,说九莲菩萨站在那里,历数皇帝薄待外戚,毁坏三宝的罪过。
听完朱慈焕的话,崇祯帝非常害怕,“上大惊惧,极力挽回,亦无及矣”,之后还加封朱慈焕为孺孝悼灵王玄机慈应真君。崇祯帝同时还采取一些列措施,“命礼臣议孝和皇太后、庄妃、懿妃道号”,但他所作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最终朱慈焕的预言成真了,崇祯帝的子嗣不是夭折,就是被杀,无一幸免。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真的是九莲菩萨显圣,让朱慈焕说出那样的预言吗?其实崇祯帝被骗了,他被太监、外戚合伙给骗了!要了解这件事的内幕,必须清楚当时的背景,原来崇祯帝此时面临这巨大的财政困难,为了筹措军饷,崇祯帝采纳内阁大学士薛国观的建议,“借助”!
所谓“借助”,就是皇帝想大臣们借钱以助军饷,其实就是变相逼捐。当时武清侯李国瑞与庶兄关系很差,这个庶兄想皇帝举报,说“父赀四十万,臣当得其半,今请助国为军赀”。这个李国瑞听信别人的意见,把钱藏起来,然后假装砸锅卖铁,在大街上叫卖,表示自己没钱。


崇祯帝震怒,“夺国瑞爵,国瑞悸死”。李国瑞死了,但皇帝的“借助”行动并没停止,其他外戚一看皇帝的雷霆手段,也十分害怕,于是他们用了一个小阴谋。外戚花重金贿赂太监,接着皇五子病重这件事大做文章!于是就有了“孝定太后已为九莲菩萨,空中责帝薄外家,诸皇子尽当殀,降神于皇五子”这一幕。
他们这招还真管用了,皇五子死后,“帝大恐,急封国瑞七岁儿存善为侯,尽还所纳金银”。这幕闹剧虽然画上句号,但也暴露出非常严重的问题,外戚是明朝的利益既得者,但当国家陷于危难之时,他们反而成了铁公鸡,比如崇祯帝的岳父周奎,更是这类人的典型,明朝能不灭亡吗?


关于朱慈焕,野史上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没死,直到康熙年间,才被发现,从而被处死的。但根据南明文人的记载,朱慈焕应该是在明朝末年就夭折了,而野史中的可能是崇祯别的儿子,也有可能是冒充也未可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6: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羲皇上人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羲皇上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ī huáng shàng rén,意思是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出自《与子俨等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羲皇上人

拼音
xī huáng shàng rén


注音
ㄒㄧ ㄏㄨㄤˊ ㄕㄤˋ ㄖㄣˊ

出处
《与子俨等疏》

目录
1成语解释
2成语出处
3成语用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羲皇:传说中的古帝王伏羲氏。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无忧无虑的人。

示例

他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 ★鲁迅《热风·人心很古》

梁·钟嵘《诗品序》:"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

羲皇以上人

宋词典故·羲皇以上人

【出典】 见“北窗高卧”条。

【释义】 羲皇即庖羲氏。羲皇上人指太古淳朴之世的人。晋陶潜自叙隐居闲逸之乐,有“自谓是羲皇上人”语。

【例句】 ①蓦然打个筋斗,直跳过羲皇。(王安石《诉衷情·又和秀老》206)跳过羲皇,也就是做羲皇以上之人。②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来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晁补之《黄莺儿·同前》555)这是说一茗一香,自得其乐。不怪人说陶潜是羲皇之侣了。意谓自己也是羲皇之侣。③人物羲皇上,诗名沈谢间。(张孝祥《南歌子·赠吴伯承》1712)这是说吴伯承是羲皇之世以上的人物。④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1963)这是说陶诗中没有当世之事,所以他是羲皇以上的人物。⑤直与唤回兴替,羲皇留下遗编。(韩淲《朝中措·赵伊一哥回侍》2263)这是说要旋转乾坤,唤回淳朴之世,羲皇为我们留下遗训。⑥晋宋颓波,羲皇春梦,尊前一慨。(冯伟寿《玉连环·忆李谪仙》3018)这是说李白想挽回晋宋以来的颓靡风气,梦想羲皇之世,饮酒发出慨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8: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
五代诗人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诗词作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 其二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望江南·多少泪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忆江南·多少恨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开元乐长相思·云一涡长相思 其二清平乐·别来春半蝶恋花·春暮长相思·一重山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一斛珠·晓妆初过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清平乐忆江南·(一名望江南木兰花(一名玉楼春、春晓曲、惜春容)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忆江南·多少泪青玉案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书琵琶背浣溪沙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相见欢 其一赐宫人庆奴长相思 其一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望江南·闲梦远喜迁莺·晓月坠捣练子令·深院静亡后见形诗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临江仙梅花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书灵筵手巾句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后庭花破子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浣溪沙捣练子·云鬓乱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一斛珠捣练子令·云鬟乱菩萨蛮 其三菩萨蛮 其四感怀 其二挽辞 其二谢新恩·樱桃落尽春将困挽辞感怀悼诗谢新恩捣练子(一名深院月)三台令喜迁莺·晓月堕题金楼子后秋莺谢新恩
李煜古籍名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出自五代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煜《蝶恋花·春暮》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出自五代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一作:愁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出自五代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李煜《蝶恋花·春暮》
出自五代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主要成就[挑错/完善]
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不喜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冀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冀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南唐的烂摊子做起了皇帝。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位悲剧词人的千古流传。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当然,还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菩萨蛮》)这样偷情诗,也是十分有名的。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宋词作为词艺术高峰,纳兰性德将宋词整体置于李煜词之下,明显失之武断,亦缺乏客观依据,显然是过誉的。但是李煜词成就之大,却又是得到后人认可的,但不宜过分拔高。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主要作品

《谢新恩》《九月十日偶书》《玉楼春》《秋莺》《病起题山舍壁》《更漏子》《更漏子》《长相思》《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挽辞》《悼诗》《感怀》《梅花》《书灵筵手巾》《书琵琶背》《病中感怀》《病中书事》《赐宫人庆奴》《题金楼子后》《虞美人》《浪淘沙》《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一斛珠》《浣溪沙》《菩萨蛮》《临江仙》《破阵子》《子夜歌》《望江南》《三台令》《采桑子》《柳枝》《谢新恩》《清平乐》《阮郎归》《采桑子》《捣练子令》《捣练子》《渔父》《蝶恋花》《子夜歌》《菩萨蛮》《喜迁莺》《应天长》

人物生平[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概况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充满忧伤气质,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故有词云:后主虽拙于治国,然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他还极力推广了澄心堂纸,与与大周后一同修补了《霓裳羽衣曲》。

早期经历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无意争位,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七分病情三分“罪”,在景遂死后不到3个月即不满三十岁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登基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开宝四年(971年)11月,李煜派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此时封郑王)。去北宋进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此时的李煜仍对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过纳贡保全自己父兄的基业,一面派兵消极抵抗,一面向宋太祖求和。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太祖与吴越王南北夹攻,兵至金陵。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李煜此时才恍然大悟,然大势已去。宋军执行宋太祖"使自归顺,不须急击"的方针,包围金陵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向金陵发起总攻,一举占领金陵。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李煜念完最后一首唐诗后,奉表投降,5000名南唐残兵放弃武器停止巷战南唐灭亡。

公元976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去世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在位总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死后,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性宽恕,威令不素著”(文莹?湘山野录?),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他的继后小周后也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话到沧桑语始工”(清沈雄《古今词话》)。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大周后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宋太宗赵炅垂涎其美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酒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为李煜写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上一篇:慕幽下一篇:尹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8: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五代 / 李煜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译文翻译[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解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诗文赏析[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一个“太”字,责怨甚也。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此处的“春红”二字己远为下片的“胭脂”作根,相互照应。时序推迁,林花凋谢,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春红”自然衰谢,虽是可惜,尚可开解,如今却“太匆匆”地遭到“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风刀霜剑”的不断摧残,于是寄予了愤慨的责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和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个九字长句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朝”与“晚”、“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风暮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也抒发出了(对“物”、“我”一体的)哀叹!“无奈”二字进一步表显出人们无力回天任风雨,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无能为力的怨恨愤慨了。

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风雨后满地的落红,像是美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见花泪,人心碎,悲伤凄惜心迷醉;相问何时能重会?叹,人生从来怨恨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泪”是说飘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而合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胭脂泪”三字是用拟人手法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词人赋予“谢了春红”的“林花”以“泪”,就使其人格化了,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在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的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这“胭脂泪”就是“以血书着”!“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这是援于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的名句。以“泪”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不仅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写见林花遭风雨的无情摧残、匆匆掉落惨景后的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状。“无可奈何花落去”,春归去,人将亡;正如后主的自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泪”字神奇,“醉”亦神奇。此醉,非陶醉之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几时重?”落花有意,然而风雨无情,美景难再。“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此恨绵绵无绝期!”过片三字的三叠句,前二句换仄韵,后一句归原韵,紧接一个九字的长句,有韵律,节奏感强,别有风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啊,“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重等字谐韵,字韵响亮,节奏感强,在句式结构上,它与上片末句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长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贯之,犹如突然决堤的汹涌奔流的江水,这是词人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这是词人深深的哀叹!上片的“朝来”、“晚来”与下片的“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上一篇: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下一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作者介绍
李煜 :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7: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淘沙
- 360国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收起
《浪淘沙·一名卖花声》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沈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7: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南唐后主李煜词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收录于《南唐二主词》中。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别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作者
李煜


作品出处
《南唐二主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五代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音xiǎng)

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阑: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折叠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3]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3]

折叠名家点评
陈锐《衮碧斋词话》:古诗“行行重行行”,寻常白话耳。赵宋人诗亦说白话,能有此气骨否?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寻常白话耳。金元人词亦说白话,能有此缠绵否?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梦觉”语妙,那知半生富贵,醒亦是梦耶?末句,可言不可言,伤哉。

贺裳《皱水轩词筌》:南唐主《浪淘沙》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至宣和帝《燕山亭》则曰:“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其情更惨矣。呜呼,此犹《麦秀》之后有《黍离》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4][5]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杰出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继位,史称后主。公元974年(北宋开宝七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公元975年(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宋太宗即位,进陇西郡公。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2]。   

参考资料
1.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中国最美古诗词网 . [2016-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5:12 , Processed in 0.0737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