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4: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赏龄官?+ 元春看戏:《一捧雪》的“豪宴”,《长生殿》的“乞巧”,《邯郸梦》的“仙缘”,《牡丹亭》的“离魂”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33】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元春看戏,为何赏龄官?

第一出,是《一捧雪》的“豪宴”。《一捧雪》是因一个珍品玉杯,被人害的家破人亡。《红楼梦》中也有一个珍品玉器,通灵宝玉,最终因宝玉被人害的国破家亡,所以《一捧雪》是预演《红楼梦》。“豪宴”是《一捧雪》的第五出,莫怀古初到京城,拜见严世蕃,在严府饮宴,谈说古玩,为以后埋下祸根。“豪宴”不是小旦主戏。

第二出,“乞巧”,可出自白朴的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也可出自洪昇的《长生殿》。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乞巧”是第一折: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庆赏七夕,他赐杨贵妃七宝金钗和百花钿盒以表深情。深夜二人共赏月景,因感于牛郎织女地久天长,对天盟誓:“愿世世永为夫妇!”在《长生殿》中,第二出“定情”赐杨贵妃金钗、钿盒,第廿二出“密誓”杨贵妃乞巧,二人山盟海誓。唐明皇赐杨贵妃“七宝金钗”,是“宝钗”之名的来源,也指明宝钗实为“金”钗,宝玉把宝钗比作杨贵妃。此戏演绎安史之乱中杨贵妃之死,即宝钗之死,并非伏元妃之死,元春并非主角,也无杨贵妃之专宠。“乞巧”也非小旦主戏。

第三出,是《邯郸梦》的“仙缘”。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邯郸梦》便是四梦之一,即黄粱一梦。“仙缘”演卢生梦醒,恍然大悟,随仙升天。此折的重点内容是众仙警醒卢生的戏,比如铁拐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卢生一一答谢:“我是个痴人!”反映一切皆是虚幻,正合红楼梦。卢生的仙缘伏贾宝玉经历虚幻后,最终梦醒。“仙缘”也非小旦主戏。

插一句:卢生梦醒彻悟后,便随吕洞宾升天,接替何仙姑当扫花人了。宝玉生日,芳官唱的《赏花时》,是《邯郸梦》第三折“度世”中何仙姑所唱,是在吕洞宾下界寻找仙缘之前,嘱吕洞宾不要迟了,叫人留恨。芳官所唱“翠凤毛翎箒叉,闲为仙人扫落花……”,与原词“翠凤翎毛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相比较,有多处改动。红楼梦中,谁指何仙姑?显然是黛玉,芙蓉是荷花,第五回众仙姑迎接绛珠妹子,却见到宝玉,说宝玉浊物,令宝玉自惭形秽。而且贾母把小生藕官指给黛玉,把正旦芳官指给宝玉,明确指定宝玉黛玉配,正旦芳官演莺莺小姐等,都是芳官影射黛玉,所以芳官的何仙姑唱词,即指黛玉。因此解读宝玉生日《赏花时》,也要纵向串接此线索。

第四出,是《牡丹亭》的“离魂”。《牡丹亭还魂记》也是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一,演小姐杜丽娘游园,春景触动春情,梦到和一个书生在牡丹亭云雨,梦醒后思恋成病,竟然不治而死,化为魂魄寻找书生柳梦梅,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超越生死的理想。所以此戏重点不是离魂,是还魂,是重生。“离魂”是小姐临死的这段戏,在中秋之夜,拜谢爹娘,并求爹娘“葬我梅树之下”,“离魂”最后一句是:“怎能够月落重生灯再红?”

《牡丹亭》缠绵动人,文辞典雅,口齿噙香,余味犹长,比如: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离魂”中既有小姐杜丽娘,也有丫鬟春香。龄官是小旦,既可演旦,也可演贴。从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可知龄官演的是“离魂”中的小姐,因元春喜欢,所以贾蔷趁热打铁,让龄官继续演杜丽娘游园和惊梦。但小旦龄官认为演小姐非本角之戏,非要作“相约”、“相骂”中的丫鬟云香,这是《钗钏记》里的两出,丫鬟云香都是主戏,可见龄官演丫鬟更拿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从贾府中十二个小戏子,说明当时戏剧处于“江湖十二角色”的时期,这是在明朝到康熙年间,昆剧角色行当还是十二个:

生、旦、净、末、丑、外、老旦

小生、小旦、小净、小末、小外

注意当时没有闺门旦、刀马旦、贴旦、彩旦、青衣这些细分,所以像“乞巧”中的杨贵妃,必是正旦来演。丫鬟云香,必定是小旦演。但因没有闺门旦,小姐杜丽娘,既可由正旦演,也可由小旦演。比如芳官说藕官烧纸之事,“藕官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说明小旦可以演杜丽娘、莺莺这样的小姐,跟小生演对手戏。芳官角色是正旦,洗头被干娘打,哭的泪人一般,麝月笑道:“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说明正旦演莺莺小姐。

所以在这四出戏中,龄官能被赏的戏,只有《牡丹亭》的“离魂”,龄官演小姐杜丽娘。如果龄官在“离魂”中演丫鬟春香,只是个配角,不会被赏,而且贾蔷也不会让她继续演“游园”、“惊梦”的小姐戏。龄官非要作“相约”、“相骂”的丫鬟云香,说明其本角戏是丫鬟云香这种活泼娇憨的角色,正是强调龄官在“离魂”中演的非本角戏,演的是小姐杜丽娘。

龄官演杜丽娘“离魂”,为什么元春要赏龄官?因为龄官像黛玉,用龄官比黛玉,就是黛玉离魂,后来还魂,起死回生,是黛玉还魂记!“月明林下美人来”,黛玉是“绛珠草一株”,是朱明的代表,所以黛玉还魂就是朱明还魂!“离魂”最后一句“怎能够月落重生灯再红”就实现了。“月落重生”是“复明”,“红”是“朱”,月落重生灯再红:复明,再朱。所以黛玉的《牡丹亭还魂记》便是:朱明还魂!

“朱明还魂”是本书主旨,也是作者“有话说不出的大心事”。

龄官画蔷之谜便也解了:用龄官画了“几千个蔷”给宝玉看的夸张手法,是给读者看,强调“蔷”和龄官!读者仔细看仔细想:贾蔷和龄官有什么事?便是18回,贾蔷让龄官演《牡丹亭》的杜丽娘。而且宝玉看到画蔷的这个女孩子像黛玉,便是黛玉《牡丹亭》离魂又还魂,也是元春赏龄官的原因,上面说过了。

36回后,龄官便消失了,小旦换了菂官,再换了蕊官。说明龄官的角色功能已经完成,更突出龄官在前面专门表达的意义。

在多个线索,头绪很多时,要注意区分线索和证据:

有些是线索,不能作为证据。拿湘云来说,纵居那绮罗丛,一丛浅淡一丛深,都只能作为怀疑此人是丛帝的线索,不能认定为证据,因为你可以这样理解,我也可以不这样理解。但“明开夜合”的“棔”字,可作为湘云是丛帝的证据,是丛帝这个人物特有的属性,既是夜合树,又是开明帝,不能用巧合、无意解释。

再以妙玉为例,因为中秋夜加入黛玉、湘云父子之列,以及续诗“香篆销金鼎”,甚至“赑屃”和“啼玉一声猿”,都是线索。从“赑屃”你可以怀疑此人是龙子,从“猿”你可以怀疑此龙子是属猴的定王,但都不能作为证据。但在“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前,把“唐”和“五代”写反,并解出“一鑑”时,便能作为证据确定此人就是定王,因为“一鑑”是定王出家的名号,而且把“唐”和“五代”写反显然是作者故意为之。

所以,发生在历史人物身上的历史事件,一个人物特有的属性等可以作为证据。而且不能是孤证,假如妙玉出现了“一鑑”这样的证据,但没有其它任何线索表示此人是皇子、定王,那很有可能是你理解错了,瞎猜乱解。一般来说,我们读红楼梦过程中怀疑的“线索”,大部分是错的,所以在综合比较、相互验证中逐渐淘汰错误的怀疑,是一个正常、必须的过程,避免草木皆兵、全盘接受。尤其是对相互矛盾的线索和证据,必须综合分析,甄别真伪。



点击下一个:王夫人赞同宝钗还是黛玉?+ 黛玉跟王夫人关系怎么样?+ 红楼梦反面故事与正面故事的关系?+ 红楼梦中的关键字:五行、五色、五方、四季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01 2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1 14: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画?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什么黛玉父母早亡、没有兄弟?+ 九千岁为什么不干掉崇祯?+ 为什么李自成在魏忠贤死后才揭竿而起?+ 东林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1】



8.1.9 崇祯:朱由检
朱常洛虽有七子,但成人的只有朱由校、朱由检两人,可见以前孩子成活率很低,皇家也不例外。比如朱常洛的十个女儿,成人的只有三个,成活率只有三成。

朱由校的三子三女,都没成活。在朱常洛这一支系,继承人只有朱由检一个人,所以在红楼梦中,黛玉父母早亡,而且没有兄弟扶持。崇祯之母当年选入太子宫时,是低级侍妾,不得朱常洛欢心,在1615年,“失光宗意,被遣,薨。”黛玉出场,“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景”,也是六岁,母亡。朱由检1610年腊月二十四日生,父亲朱常洛1620年九月初一亡时,仅十一岁。在红楼梦中,林如海亡,与秦可卿同年,黛玉九岁,所以父母早亡的时间都很相似。

朱由校死后,魏忠贤派人接朱由检到皇宫继承皇位,朱由检可说是提心吊胆,因为朝廷内外,从宦官到近臣,都是魏忠贤的人。甚至连宫中提供的食物都不敢吃,怀揣周后亲自烙的饼,饿了啃两口,第一晚没敢上床睡觉。说好听点,崇祯即位后“不动声色”,然后“英明神武”地三下五除二就做掉了魏忠贤。其实客观地说,崇祯上台之初,首先是泥菩萨,要先把自己保住,不动声色是没什么可动,放眼望去,不知道哪个人敢用,因为都是魏忠贤提拔安插的人,只好走一步看一步。魏忠贤已做到了九千岁,位极人臣,他脑子很清楚,凭他自己一个太监,虽然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上面始终得有一个姓“朱”的人做皇上,这个天下,是朱明的,不可能自己登天,这么愚蠢的问题想都不用想。虽也可行废立,但朱常洛这一支,只剩朱由检一个,其他都是旁支,要立别人先得干掉朱由检,有风险,没必要。皇上嘛,只要巴结好就行,这个最拿手了,看看前面几个皇上,有酒,有美女,甚至有木头,就能玩的废寝忘食,不能自拔,连上朝都不要不要的,还不是由我玩弄于股掌之间嘛。所以魏忠贤并没有想对崇祯下手的心思,反倒一心想要巴结这个新皇上。送的美酒都不喝,美食也不见动,崇祯在吃喝上还真不讲究。那就再送美女,反正要巴结到这个男人的软肋上就万事大吉,美酒美女加春药,除了太监哪个男人不心动?等会儿,这个美女个数得讲究,历史很重要,温故而知新,郑贵妃进美女八人,经朱常洛操作验证,一个月没命了,那不行,得给人家留半条命当皇上,于是,送四名美女。崇祯对魏忠贤送礼,还不敢不要,高高兴兴地收下,晚上一个个摸,果然,每个美女裙带中都藏有小药丸,俗称“迷魂香”,就是能挥发到空气中的春药。在美女和空气之间,崇祯选择了空气。魏忠贤没想到崇祯是个终结者,只想美女加春药总要有个时间,没想到崇祯只想终结他,表面上一面继续嘉奖魏忠贤及其同党,一面等待有利时机。

问题出在魏忠贤提拔的这些人,大多是察言观色的高手,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魏忠贤一心巴结新皇上,在魏忠贤和新皇上二人之间,显然新皇上大,而新皇上对魏忠贤,态度不明朗,但明显不宠爱。这种微妙的时候,千万不能站错队,于是,鲁僖公的智谋又一次上演,有人上疏,溢美魏忠贤,却弹劾崔呈秀。崔呈秀是当时的兵部尚书,魏忠贤手下“五虎”之一,铁杆儿死党,这奏章上的,糊涂透顶,大智若愚,大奸似忠。崇祯借坡下驴,撤崔呈秀职,这下炸锅了!这个投石问路起到了显著效果,那些墙头草们立马知道风向哪边儿吹了,于是乎,弹劾魏忠贤的奏章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在这种生死关头,机关算尽的魏忠贤采取了什么对策?哭诉!找皇上哭诉!这招以前在木头皇帝时用过,效果很好,立马雨过天晴。但这新皇帝不相信眼泪,就像蒙古人不相信喝醉,东北人不相信棉被,陕西人不相信煤贵,中国人不相信球队。这一哭诉,让崇祯看清了这个“九千岁”,原来是个“黔之驴”,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十月二十六,一个贡生上疏,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帝召魏忠贤,命太监当面读给他,魏忠贤“震恐伤魄”。即便在这样命悬一线的时刻,魏忠贤并没想要举兵作乱、弑主废立等等,所以与其说崇祯“英明神武”除掉阉党,不如说魏忠贤的奴性或忠心,是奴才对主子,像狗子对主人,不致弑主作乱。便在此时,魏忠贤想到的,还只是狗子般的摇尾乞怜,去找原信王府的太监徐应元讨教,徐出了个损招,劝魏忠贤辞去职位,可保富贵。次日,魏忠贤引疾请辞,崇祯正中下怀,直接准许,这样魏忠贤就脱离了权力中心,一方面对皇帝不构成任何威胁了,也就可以活命了,另一方面也把自己置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毫无反抗之力了。几日后,崇祯再下一旨,贬魏忠贤去凤阳守皇陵,魏忠贤带着搜刮来的四十余车财物、亲兵千人,离京南去,哭向金陵。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到了,这个阉货,一介平民,竟然千人护送,卖弄什么威风?拉了几十车财物,显然财产来源不明,应该调查,于是弹劾接踵而至。崇祯现在很好办了,又下一旨,命锦衣卫将魏忠贤缉拿回京。魏忠贤很清楚,被缉拿回京是什么下场,聪明之人,一点就透,散尽亲兵,在途中一个小客栈中,看着满屋满箱的金银财宝,自缢而死。

从十月十三弹劾崔呈秀,到十一月初六魏忠贤上吊,不到一个月。魏忠贤从手握大权到死,仅仅十天,真是“忽喇喇如大厦倾”。然后崇祯钦定阉党逆案,清算阉党,超过二百五十人,并平反东林党人,导致东林党重握话语权,势力大张,在崇祯一朝,又党争不断。

东林党最大的问题,是反对工商税,只从农民身上拔毛。那时候农民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能读书做官的基本都是士宦商贾之家,东林党人的背后,是江南工商豪绅,他们冠冕堂皇的侃侃之言是为背后的利益集团代言,“从古”之论,阻挠改革,说什么“以农为本”,说白了就是不愿自己家族企业缴税。可汉唐之时,国家主要是靠农业,宋朝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导致农桑工商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宋室南渡,江南大开发,南宋国土最小,却是中国最富庶的时代,因为什么?工商。到了明代末期,还张口从古,闭口汉唐,东林党这些饱学之士,难道不懂这些吗?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已。魏忠贤掌权时,国家为什么能支撑袁可立、孙承宗的关海水陆对敌战争态势?为什么会有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李自成们为什么是在魏忠贤死后揭竿而起?魏忠贤收工商税啊!这帮家伙肥的流油,不从肥肉上刮油,从贫民身上能刮到多少油水呢?闹灾厉害了,还时不时赈济一下难民,你们别造反啊。这就是魏忠贤的聪明之处,也是朱由校临终给朱由检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原因。我们看魏忠贤的思路,其实跟现在类似,现在我们国家以工商税种为主,2006年甚至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现在如果有人说从古,只收农业税,不收工商税,大家怎么看?魏忠贤和东林党,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道理,同一个地球。可是年轻的崇祯不理解,以为哥哥是昏君,说的是昏话,一上台就先做掉魏忠贤,魏忠贤果然“忠贞”,不愧忠贤之名,乖乖地辞职,乖乖地吊死,不给皇上添一点儿麻烦。东林党一翻盘,工商税?没听说过。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税,该取缔的取缔,该降低的降低。农业税赋,这才对嘛,从尧舜到唐宗宋祖都收的税能错吗?还有那个辽饷,打仗不花钱呐?将士们保家卫国,你们忍心看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在边关忍饥挨饿吗?快加上辽饷。有人说东林党人品行道德高尚,我倒觉得,阉党是真小人,东林党是伪君子,有小德无大德,只懂小仁不懂大义,这些高士党同伐异,道德文章千古流芳,治国理事百无一用,弹劾这个评论那个,国难当头还在勾心斗角,没有大局观,把国家搞烂搞垮。所以我认为东林党争不是简单的文化现象、朋党之争,而是利益群体在庙堂江湖的角逐。



点击下一个:崇祯朝廷如何对待受灾难民?+ 哪个将帅受惊吓死?+ 谁是明季良将第一?+ 中国最后一个丞相是谁?+ 袁崇焕为什么下狱?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8 1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1 2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谁掉到水里?木钉把头碰破了?+ 为什么宝玉说黛玉出自《古今人物通考》?+ 贾府中,明清皇帝的安排规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8】



8.2.5 王夫人:天启朱由校
特征是:木头皇帝,不上朝,魏忠贤当政。

35回,贾母对宝钗说:“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人疼他?”

贾母的话,一是说魏忠贤王熙凤不如前代,二是说魏忠贤能力还算好,而且嘴乖,不怨人宠他,三是说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

从黛玉进贾府,便能明显看出荣府处于王夫人当权时期,荣禧堂就是王夫人的正室,“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贾母则作为一个老祖宗的形象,别院另居,万事不理,颐养天年。但王夫人的特点是不管事,由王熙凤当家,在正面,王夫人每天以侍奉贾母为要,陪贾母聊天,侍奉一日三餐,这样的设计就让贾母、王夫人都符合“不上朝”的特征,而由魏忠贤王熙凤当政了。

把努尔哈赤这个女真东夷,化作女人,加个女旁,作为宝玉的姨,设计为王夫人的姊妹,把皇太极设计为黛玉的姊妹,这个构思很妙,因为两两之间有明显的重合特征:

努尔哈赤1616年称汗,年号天命,1626年死;

朱由校1620年即位,年号天启,1627年死。

皇太极1626年即位,年号天聪、崇德,1643年死;

朱由检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1644年死。

所以把朱由校和对手努尔哈赤做了姊妹,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把朱由检和对手皇太极也做了姊妹,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死对头。而且这样一来,薛家便能住进贾府的东北,蘅芜苑也在大观园的东北。

38回,请贾母赏桂花,在藕香榭,贾母说小时家里也有水有亭,叫做“枕霞阁”,“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

我们知道掉到水里的是朱由校,不是万历帝,这又是我们前文说过的张冠李戴,把王夫人朱由校的事,移到了贾母身上,免得太露,但明白人一看都清楚。而且贾母强调到底“木”钉把“头”碰破了,到底是什么?“木头”!几乎明说了是“木头皇帝”朱由校,又说经了水,冒了风,活不得了,直接说了天启帝朱由校的结局。

8.2.6 林黛玉:崇祯朱由检
黛玉是崇祯,在第一章专门讨论过,这里不多说。

黛玉特殊,是本书主角,但作为皇帝当家的很多特点,在前八十回体现不出来,而且即便写,作者也会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不会说黛玉治国理家有哪些不好,只会写她聪明能干,只是时不我与,为清所困,像池中“清水出芙蓉”。所以对黛玉这个特殊角色,是以人物性格的刻画为主,辅以经历、结局,很容易认出是末代皇帝崇祯。

特征是:小性儿、多疑,亡明、殉国,上吊而死,以发覆面。

黛玉的小性儿、多疑,众所周知,不必啰嗦列举证据。

黛玉最后上吊而死,虽然在八十回没看到,但判词中写的很清楚:“玉带林中挂”,“玉带林”是“林黛玉”,挂了,在树上吊死了。

以发覆面,本是死后之状,八十回黛玉未死,只是用画家三染法,做了些渲染、预演:19回,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26回,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

亡明、殉国,在开始就写了,宝玉黛玉初会,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黛玉回答没有,宝玉摔玉大哭,贾母说黛玉原有玉,殉葬了,直指黛玉其人原有江山,后来殉国。

注意在这之前,宝玉问:“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探春便问何出,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问黛玉尊名两个字的问题,和问表字不合常识的问题,第一章已讨论过。朱由检之名确是两个字,当然汉人名不是一个字就是两个字,不足为奇。奇的是,宝玉送黛玉的字,说是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三次重复强调“杜撰”这个书名,重点有两个:

一是“古今人物”,指出黛玉在“古今人物”中。

二是用了个“考”字,中国人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考”字,是对亡故的先父才用“考”字!《礼记》:“生曰父,死曰考。”

对红楼作者的用字,不要说这个“考”不是那个“考”的意思,前文多次论证过红楼作者的一石多鸟,把汉字的多音多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巧妙绝伦,对明白人不必再解释,对不明白的人解释也没用。

在“四个珠子”中,我们讨论过崇祯四子,太子和永王是“白首双星”,活到白头了。前文说万历帝右脚有严重足疾,史书没记载,外人不知道,提出过太子、永王作为《红楼梦》作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红楼作者是太子或永王这样的皇子,那这个“考”字就用的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显然就是作者故意用“考”字,是对先父崇祯之称!

对这一点我不下任何结论,只作为一种可能性提出,即红楼作者是崇祯皇子的可能性,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排除。

这个“考”字,留给喜欢钻研的红友,可作为一个可能的线索,进一步去深耕、论证。我只抛砖引玉,毕竟我只是个程序猿嘛。

8.2.7 安排规律
前文在读红楼方法中“不受正面故事干扰”,讨论过《红楼梦》不是影射故事,不是一一对应,父子不一定还是父子,夫妻也不见得还是夫妻,正面的夫妻关系,在反面可能是敌人、兄弟、甚至父子。《红楼梦》中反映历史,如果儿子还是儿子,孙辈还是孙辈,那作者手法就太平庸了,也会被人一眼看出,逃不过满清的文字狱。

仅从《红楼梦》中皇帝几乎都是女人,是儿媳、女儿这一点,就能看出作者构思不凡。而且打乱辈分,变一为二,安插设计到宁国府、荣国府两个府中,也暗含明朝的两京制,看得出作者构思极尽其巧。

把在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祖孙两人,嘉靖、万历,在宁荣两府分别设置一个,作为两府的首要人物,而且都长期不上朝,都不管家事。然后把朱载坖、朱常洛两个淫丧的皇帝,作为儿媳,放在宁府,设计一个特点:淫。像柳湘莲说宁府只有门口的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再把朱由校、朱由检兄弟,放在荣府作为下两代儿媳,便是王夫人和林黛玉,贾母指定黛玉配宝玉很明确。这一支是朱明皇家正宗,所以王夫人的配偶是贾“政”,《说文》:“政,正也”,文字辈,左边是“正”,表示正宗。其兄贾“赦”,文字辈,左边是“赤”,摆明了是“朱”。宝玉这辈,其兄贾“珠”,玉字辈,还是“朱”,所以荣府中这两辈的老大,作者都明说了是“朱”!此书一开始就说贾珠亡了,是“朱”亡了,继承者是贾蘭,满清的顺治小福临,衔接的天衣无缝!其母正好安插著名的寡妇孝庄,这构思,巧绝!亡朱的这一辈,或者说主角宝玉的这一辈,宁荣两府的老大取名贾珍、贾珠,珍珠,即“真朱”。宝玉说的奇怪药方,“为君”的药,便是珍珠,凤姐特意说了薛蟠来寻珍珠。所以作者说的其实非常明白。



点击下一个:《丁郎认父》的秘密?宁府下住的,正是“丁”郎!+ 宁府之下的“丁”,荣府之下的“木”,组成什么字?+ 贾府对联为什么都“反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8 17: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1 2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林红玉+天聋地哑】
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创 通灵宝玉落到薛宝钗手里,作者自嘲:白骨如山忘姓氏
2020-05-04 22:55


题:贾宝玉带病出生,他得的是什么样的痴病?林红玉的父母为何被称为“天聋地哑”?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的前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所谓“瑕”者,“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

可见,贾宝玉与林黛玉一样,先天不足,命中带病,原有些痴病,而且都是带病出生的人物。



何为“赤瑕”?“赤”为“红”,“瑕”为“玉”,可见,通灵宝玉原是一块五色花纹缠护的“红色宝玉”,所谓“红玉”也,又唤作“小红”!

《红楼梦》故事里,怡红院就有一个唤作“林红玉”,后被改为“小红(隐写林家丢了玉)”的丫环,她的父母,竟然是一对“天聋地哑”。

那么,宝玉带病出生,他得的是啥病?怎么理解红玉父母的“天聋地哑”呢?



看官听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史笔落入贼人之手,《风月宝鉴》被翻过来,应知荣国公贾源祖业之下,荣国府这一对“天聋地哑”的管家(林之孝,林之孝家的媳妇)所生的独生女儿林红玉,原是写贾宝玉出身——林家红玉!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这个西子,本是西堂之主,即荣国府真正的主人,所谓“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红楼梦》还泪之说,从何说起?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山海”即“江山社稷”,还泪之说,原是宝玉无才补天之呜咽之声,所谓“卞和哭玉”四个字!



作者“无才补天”的包袱,便在开篇“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八个大字上,即荣国府之源(二玉合传,昨夜朱楼梦),到宁国府之演(二宝合传,今朝水国吟)。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薛宝钗托通灵宝玉于掌上,偏作诗嘲云: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又道是: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通灵宝玉与白骨如山有何关系?怎得就是极贴切语?《红楼梦》作者何必时时刻刻总写出如晴雯、香菱等许多“忘姓氏”、“忘家乡”、“忘父母”的薄命女儿(红妆)?



《红楼梦》故事里,通灵宝玉大如雀卵,“雀”即是“明”,与贾宝玉所穿雀金裘原是一个意思,雀金裘被火烧破了一个洞,便是夏老爷光临,夏太监从中作梗,隔壁葫芦庙着火,贾环(家患)使坏,家人霍起(祸起萧墙)丢了香菱。

《红楼梦》故事里,通灵宝玉灿若明霞,“霞”写其色,为“朱红”,明点“明”字。运败时乖玉不光,为天下儿女一哭,哭风流,乃哭忠义也!



通灵宝玉落到薛宝钗手里,作者自嘲:白骨如山忘姓氏!何也?自从林如海去世,林黛玉被接回原籍,老耗子升堂,女儿“茗玉”庙堂被瘟神爷占据,白骨如山,长安大都从此舆图换稿,改了姓氏,连通灵宝玉都失去了光彩,染上了金绿色。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0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黛玉为什么葬花?宝玉为什么骂多铎“胎儿龟蛋”?+ 五月初一为什么打醮?祈祷什么?+ 扬州十日等大屠杀是否真实存在?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05】



多铎率领清兵,从西安一路到扬州,沿途州县望风而降,未遇一兵一卒抵抗!女真人当时估计心里一片迷蒙:这中原,真他讷讷的大!从北京到西安,跑了两千多里,没打几仗净跑路了。从西安到扬州,又跑了两千多里,一路没见一个敌人!什么情况?这是个什么国家?这么好的地方都没人要?

四月十九,兵临扬州,多铎指挥清军和明朝各路降将李成栋等部,重重围困扬州。史可法在守扬州。史可法是东林领袖左光斗的弟子,福王系的朱由崧登基后被排挤出朝不意外,虽名为督师,但江北四镇等各路军阀都指挥不动,史可法也无驭将治兵之才。满清大兵压境,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国难当头,这些军阀将领们都在忙什么?忙着投降!据多铎向清廷奏报,投降的总兵23人,马步兵238300人,超过多铎、阿济格两路兵力的总和!这还不算左良玉之子带领的15名总兵全军投降。史可法向南京弘光帝求援,弘光不应,弘光在忙什么?忙着淫乐!这样一来,史可法就成了孤军守扬州,兵仅万人,清兵则超过十万,胜负之数已定。史可法也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只是以死报国而已,也并未组织有效抵抗。

四月二十四日夜,北兵试炮,弹重十斤,满城惶悚,清军攻城。四月二十五日夜,扬州城陷,仅仅一日,我们不贬民族英雄,但也没必要无中生有,夸大其功。毕竟江阴阎应元,作为一个无品阶、未入流的典史,率领全城士民守江阴八十一日,面对的也是清军一二十万。史可法自刎不死,被俘不降,壮烈就义!在皇帝只知淫乐、武将望风而降的世界,史可法大义凛然,宁死不降,就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以兵部尚书、督师的重臣身份,更多的是作为一面旗帜的意义。因为当时抗击侵略、英勇就义的人很多,绝大多数英雄默默无名,就如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这些人,也不为大众熟知,陈明遇在城破之后,仍持刀死战,身死不倒,可歌可泣!中华民族,从来不乏英雄,所以至今屹立不倒。

扬州富庶,天下有名。清兵进入扬州后,多铎纵兵抢劫屠杀,从四月二十五日夜,到五月初一,清兵对扬州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除了躲藏深处的个别人外,全城男女老幼,几乎全部惨遭屠杀!可参见《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明季南略》等当时记载,以及邢昉的《广陵行》、钱澄之的《扬州》等时人诗作。具体死亡人数不详,《明季南略》中记录了多种说法,都是全城尽屠:“悉屠其民”;“凡杀数十万人,扬城遂空”;“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扬州初被高杰屠害二次,杀人无算。及豫王至,复尽屠之。总计前后杀人凡八十万”。结合万历年间扬州城至少有40多万人口看,几十万人命的滔天罪恶,在历史上是抹杀不了的!

现在有人说满清没有屠城,有人说满清没必要杀那么多人。看多铎兵临南京时的《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中:“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多铎自己都承认屠城,并以此恐吓南京官员军民:“维扬可鉴!”

什么是强盗逻辑?这便是: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盖不得已而行之。二百年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都是这逻辑。现在,又何尝不是?

清兵在屠扬州时,又杀又抢,抢钱抢粮抢女人,不只保留着野蛮的屠戮习性,还保留着野蛮的抢劫分赃传统:多铎押着弘光帝等俘虏凯旋回京时,还把抢到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献给清廷。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豪格等各二名,阿济格等各一名。顺治帝当时多大?八岁!打劫分赃,从娃娃抓起。

注意这两个日期:四月二十五日夜、五月初一。红楼梦中都写了:四月二十五日夜,清兵进入扬州,宝钗进了怡红院,黛玉在门外哭,哭的“落花满地鸟惊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黛玉葬花!“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多铎屠扬州的第一天!所以宝玉说了个奇怪药方:“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谜底是“胎儿龟蛋”!我们前文解过,多铎满语正是“胎儿”,骂的是多铎这个王八蛋!为什么?屠扬州,几十万人命!五月初一呢?打醮,是道士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祈祷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和庇佑。为什么要祈祷消灾、祈求上苍?

五月初五,“上不视朝,以串戏无暇也。”弘光不只看戏,兴致好,还登台表演。五月初八,清兵驻瓜州,排列江岸,沿江窥渡。此时南明军队防御如何?“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一旅帅水师御之”,从四月二十五夜扬州城陷,至今十多天,明军如此防御!扬州距南京多远?一百五十里,加上渡江,满清骑兵两日行程。看看这帮君臣!

五月初九晨,“清兵开闸放舟,蔽江而南。”南明军队怎样迎敌?“二郑兵见之,各扬帆东遁。江南之师,一时皆溃。”没打都跑光了!

五月初十,“闭京师各城门”。皇帝干什么呢?“午后,唤集梨园子弟入大内演戏,上与太监杂坐酣饮。”临危不乱,胸有成竹,好!“二鼓后,上奉太后一妃与内官四五十人,跨马从通济门走出,文武百官无一人知者。”呀!我们的脑洞实在是太小了!要不人家怎么能当皇帝呢?我们屁大点事就吃不下睡不着,看看人家!倾城倾国之际,什么心态!扬州不救,京城不守,关上城门,看戏喝酒,敌人没到,直接先走,真是神奇大脑啊!

五月十四,报清豫王兵到都城,忻城伯赵之龙说:“扬州已屠!惟竖降旗,方可保全。”众不得已,从之。五月十五,大开洪武门,百官献册,行四拜礼,赵之龙叩首请豫王多铎进城。豫王喜,加赵之龙兴国公。卖国求荣,从伯升公!封侯算什么?“崇祯时,以忻城伯镇南京。”看崇祯用人!北京城就是崇祯指定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开门迎贼的,南京城又是叩首请进,明朝双京,用了俩人,都是这样。

弘光从1644年五月十五即皇帝位,到1645年五月十五南京投降,仅仅一年。弘光这个奇葩跑到哪儿去了?安全了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先跑到太平府,闭城不纳。彷徨江边,又奔黄得功军营。黄得功一见弘光跑来,直接哭了:“陛下死守京城,臣等犹可借势作事。奈何轻出?”已投清的刘良佐领着尼堪等满人,追来捉拿弘光,身负护驾重任的黄得功又是怎么干的呢?“得功怒,不甲而出,单骑出营,隔河骂之。”黄得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带兵不带将不穿铠甲,一个人出去骂死敌人!敌人也不是好欺负的,老羞成怒便一箭封喉,得功归营,估计像海公公一样说了一句让人热泪盈眶的话:“陛下,你放心,除非我死掉,他们不可能伤害到你一根毛!”然后,拔剑自刎。刘良佐入其营,挟弘光回南京,交给多铎领赏。看看这帮君臣!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骂仗的骂仗,视国家社稷简直如同儿戏!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说正月剪发死舅?+ 柳如是为什么嫁花甲老头钱谦益?+ 钱谦益说水太冷、头皮痒是真的吗?+ 马士英投降被杀?还是不屈就义?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4 1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3: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5:林黛玉、薛宝钗判词图谶解读;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什么字?可叹停机德是什么德?为什么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0】

(接上文,黛玉《枉凝眉》解读)

12.7 黛玉、宝钗
图: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谶: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读:

第一章用大量篇幅讨论了薛宝钗是“雪满”的代表,是“满清君”;林黛玉是“月明”的代表,是“朱明君”;宝玉是朱明玉玺的代表,指江山;满清是“金”,是“夷”(姨),来夺朱明的“宝”、“玉玺”。

通灵宝玉上刻的篆文“仙寿恒昌”,与秦传国玉玺上李斯所刻的篆文“既寿永昌”,几乎一样,一眼能看出。

警幻说宝玉是“淫人”、“意淫”,读快则都是“印”!什么“印”是“天下古今第一印”?便是皇帝的“印”。

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枕头”上蹲个“兽头”,正是“玉玺”。大哥贾“珠”,二哥“宝玉”,合起来是“朱玉玺”。

红楼作者说的其实很明白,不但容易看出,而且能相互验证。

薛宝钗的“山中高士晶莹雪”,和林黛玉的“世外仙姝寂寞林”,明显是用高启的梅花诗典故,从“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化来。薛宝钗的“雪满”隐“满”字,林黛玉的“月明”隐“明”字。只要是读诗词懂典故的读者,都能看出这个“满”、“明”,很明显。

薛宝钗是“蘅芜君”,与宝玉为“蘅芜苑”的赋诗一起看:

蘅芜君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注意此处脂批提醒读者:“‘助’字妙!通部书所以皆善练字。”

脂砚斋不敢点明,妙的是“助”字?还是同位置的:满清君?

“清、满”二字,太明显了!薛宝钗的金、清、满的特征,薛家出场是“葫芦案”,“胡虏案”,住在东北,还有书中五百多个“姨”,“女夷”,都在告诉读者:这个女真、东夷,东北的胡虏,金国满清!

薛家住“东北角”梨香院,大观园落成时,“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还在“东北”。

第一次写宝钗住处,用了四个“清”:清凉,清瓦,清厦,清雅。“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宝钗占花名,抽到“牡丹”,表面看是牡丹花,反面却指牡丹江。与薛宝琴的“鸭绿江”解过,正是建州女真的发源地,牡丹江流域。“任是无情也动人”,上句是“若教解语应倾国”,若解语,应倾国,倾人之国,也是“清国”。再从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看,此人是东邻,窥玉,堪恨,无情!

薛宝钗说:“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四诗四词,咏太极图?很奇怪吧!反面差不多指明了这个四贝勒,排行为八的皇太极。



“月明林下美人来”,林下美人林黛玉,原有“月明”,前隐“明”字。“绛珠”草一“株”,三个“朱”!

黛玉住处,潇湘馆,都是“竹”,谐音“朱”!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终不可忘!用诗经《淇奥》,是作者明显的怀念之情。

宝玉为潇湘馆题匾“有凤来仪”,并说“必须颂圣”,古人现成的四字是《尚书》中的“凤皇来仪”。有皇、颂圣:此处有皇帝。

了解这些典故的话,很容易看出黛玉这个“月明”的“朱”皇帝,而且作者通过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潇湘妃子等把黛玉比作“舜帝”。又用“望帝春心托杜鹃”把黛玉喻为“望帝”,杜鹃啼血,黛玉还泪,“绛珠”就是“血泪”。

黛玉占花名,抽到“莫怨东风当自嗟”:却把欧阳修写王昭君的诗句“春风”故意错写为“东风”,提醒读者怨的是“东夷、清风”。王昭君又名王明君,“明君”二字,昭然若揭:明朝皇帝!

读者就明白了黛玉为什么抽到这句诗,如同警幻说“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言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因满清文字狱,作者不能对读者言传、语达,只能让读者心会、神通。读者呢?心会了吗?神通了吗?至少努力领会了吗?还是只顾“意淫”去了?

林黛玉这个“明朱皇帝”是谁?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并且在“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后,有甲戌眉批,特意在此处提到“推背图”,“此回悉借其法”,又说“亦无干涉政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回的图谶,都借《推背图》之法。脂批既已明确提醒了读者,那就注意比较黛玉的这幅图。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的图画,与《推背图》中一幅图画极相似:

第二十七象 庚寅 (明朝立国)


《推背图》中这幅“明朝立国”的画,图上的两个圆代表日、月,合为“明”字;树上挂个曲尺,即“木”上挂“∟”,合为“朱”字。此图寓意“明朱”,所以在《推背图》中表示“明朱立国”。

林黛玉之图,显然模拟了这幅图,或者说源自这幅图,把一棵树改为两株枯木,把曲尺改为玉带,玉带挂在木上,还是个“∟”状,所以还是个“朱”字。

两株枯木,表示林黛玉的“林”字,木“枯”已死,表示人亡。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玉带林中挂:“玉带林”就是林黛玉反过来念,指出林黛玉。“林中挂”显然是在树上吊死了,与枯木表示人亡,图谶表达的寓意一致,这是林黛玉结局的谶语。

宝玉第一次见黛玉,就问黛玉“有玉没有?”这么重要的信息,读者注意到没有?黛玉说没有,宝玉摔玉、大哭。宝玉哭的是什么?哭的是:这个妹妹没有玉!贾母却说“你这妹妹原有”,“殉葬”了!作者用了“殉葬”二字。这个妹妹原有玉,后来没有了,殉葬了。

跟薛宝钗皇太极对立,亡玉“殉葬”,在树上吊死的亡国之君,毫无疑问,只有崇祯。黛玉小性儿、多疑的性格刻画,也可验证。

《红楼梦》中表达这个“明朱皇帝”,亡国之图,借用了《推背图》中“明朱立国”之图,确实高明!立国、亡国,是同一个“朱”。

这就是“高手”做事的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再看薛宝钗这个皇太极:

图中“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谶语“金簪雪里埋”。

“金簪雪”对仗的“玉带林”指出林黛玉,“金簪雪”则指出了薛宝钗,符合对应关系。雪、林即薛、林,在《红楼梦》中,“雪”代表“薛家”,如“丰年好大雪”。那么,说薛宝钗为什么写“金簪”?

簪、钗都是固定发髻的头饰,要说区别,钗是两股簪子,女用;簪是一股,男女都用。

“玉带林”、“金簪雪”把“玉”、“金”作为首字,是强调“玉”、“金”。读者就要意识到,这个宝钗,是“金”钗!“金”,是宝钗的一个重要属性。宝玉提醒过读者,拿宝钗比杨妃,因唐明皇赐杨贵妃“七宝金钗”作为定情之物,人所共知,指出“宝钗”之名的来源,也向读者指出,宝钗原是“金”钗!

而且,宝玉还很明确地把“宝钗辈”骂作“国贼”!一个闺女,红楼作者却直接骂成“国贼”,怎么理解?

因为这个“金”,在唐寅到乾隆之间的那个“末世”,在红楼作者写书之前的那个“末世”,“金”也是一个国名,而且是唯一的国名。皇太极1636年在盛京沈阳称帝时,才改“金”为“清”,改元“崇德”。

“雪满”的薛家,皇太极父子,跟安禄山父子一样,本是胡人边将,却起兵造反,抢大明的“宝玉”,并占据了京城,跟“安史之乱”一样。所以,宝玉把薛宝钗比杨妃,骂“国贼”。

这个“玉”、“金”,正是“怀金悼玉”的“玉”、“金”,我们前文解为“天下归金”,是归“金国”、“雪满”,悼念黛玉代表的“月明”。前后这些解读都很通顺,而且一贯一致,都符合大框架。

那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金簪雪里埋”,在说什么?

在说:“雪”!

重复就是强调,这句话本文说过很多很多遍了。三次重复“雪”,就是作者着重强调,读者就要强烈关注到“雪”这个关键字。

十二钗图谶中这三个“雪”,在《红楼梦》曲十二支中只有一个“雪”字对应,很清楚,还是薛宝钗的“雪”:“山中高士晶莹雪”。典出“雪满山中高士卧”,这个“雪”,原来是“雪满”!

这是红楼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唯恐读者看不清楚薛宝钗这个“山中高士”、这个“雪”,是“雪满”。所以先说“有一堆雪”,宝钗在“雪下”,埋在“雪里”。读者想要弄清楚宝钗这个“金”簪,就必须先揭开“金”簪上的“雪”。下面我们一点点揭开看。

在曲中看到“山中高士晶莹雪”,便能看到典故:

“雪满山中高士卧”。 (以前的书,都是上下竖排)

从图谶中的三个“雪”,看这句典故:

首先,“有一堆雪”:首字是“雪”。

“雪下”是什么?除了“山中高士”的宝钗、金簪,“雪下”是:

“满”!

金簪雪里埋:“金簪雪”是薛宝钗,就是“雪”和“山中高士”。上面的“雪”,和下面的“山中高士”中间,埋的是什么字?

“满”!

所以,这“一堆雪”,“雪下”是“满”,“雪里埋”的还是“满”。

“满”,不就是“金”国吗?

所以说“雪下”是“金”簪,“雪里埋”的还是“金”簪。

“玉带林中挂”的图、谶,结合起来让读者解出:“朱”。

“金簪雪里埋”的图、谶,结合起来让读者解出:“满”。

何其巧妙!而且还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林中挂”还是林黛玉结局的谶语,指出此人是在树上吊死了,符合亡国皇帝崇祯在树上吊死的史实。

“雪里埋”也是薛宝钗结局的谶语,指出此人埋在了冰天雪地,符合皇太极埋在盛京沈阳这样的“雪”地。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表面看,是叹宝钗之德,怜黛玉之才。

“停机德”、“咏絮才”,都是典故。所以说不深入了解这些典故,看不透《红楼梦》。

先看“咏絮才”,是才女之典,出自《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所以,怜黛玉的“咏絮才”,说的是“雪”、“风”:

堪怜黛玉,是因“风”起:雪满,清风。正是满清。

崇祯亡国,正是因“满清”十多年的持续打击,是重要的外因,加上天灾、内乱,综合交加所致。



薛宝钗的“停机德”,用“雪满”的皇太极也很好理解:

范晔的《乐羊子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和停机劝学,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此篇全文只有一个“德”,便是:“以就懿德”。

正是:崇德,皇太极称帝的年号。

“崇”,除了“高”、“高贵”之意,以《康熙字典》为准,还有:“又【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尚书》中的“钦崇天道”,就是敬天道、就天道。

崇德:正是“就懿德”。

看出薛宝钗这个“满清君”是“雪满”的皇太极,便能一眼看出“停机德”典故里的“以就懿德”,正是“崇德”。

书中描述的薛宝钗表面之懿德,原来是皇太极年号“崇德”!

所以石头的代言人宝玉骂“宝钗辈”为“国贼”,骂的最后一句:

“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读者您还不明白薛家宝钗之德?

所以这个“停机德”,“以就懿德”,验证了“崇德”,皇太极。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4:黛玉《枉凝眉》解读,宝玉《终身误》解读;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典故;木石前盟的盟字,什么意思?
4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17 10:58
​赞同 2​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收起​
《红楼梦》判词解读4:黛玉《枉凝眉》解读,宝玉《终身误》解读;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典故;木石前盟的盟字,什么意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9】


(接上文,红楼梦引子解读)

12.5 宝玉
第二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解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薛,终不忘林:很明显是宝玉角度。

金玉良姻:是薛家宣扬的“金玉配”,薛宝钗的金项圈配通灵玉。

木石前盟:是三生石畔,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缘定三生。

玉、石,都指宝玉。

金,是薛宝钗代表的“金”国,后来改名为“清”,即满清。

木,是林黛玉,绛珠草,“绛珠”就是“红朱”,就是“朱”。

“盟”字,《康熙字典》:“【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俺只念木石前盟:俺只念木石前明!

前明:朱明亡了,作者是石头,是通灵宝玉,立场是“念前明”。

古人论五行,在前文关键字中总结过:金、水是满清的关键字,木、火是朱明的关键字。



空对着薛,终不忘林,这两句用典,是从明初高启的梅花诗: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变化而来。对比: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山中高士”和“雪”完全照搬,让读者一眼便能看出,薛宝钗这个“雪”,原来是“雪满”!

林黛玉这个美人,原来是“林下美人”,原有“月明”!

很明显,背后隐了“雪满”、“月明”。

“满”、“明”才是用此典故之真意!薛宝钗之“满”、林黛玉之“明”,在《红楼梦》中都故意“真事隐”了!雪作为“满”的标识,月作为“明”的标识,在书中大量使用雪、月,不能直写“满”、“明”。

所以薛宝钗是“满”的代表人物,林黛玉是“明”的代表人物。

古人诗文中用典故,增加了内涵和韵味,表达之意含蓄不直说。尤其像苏东坡、李商隐这样的大家,用典极多,不懂典故你就读不懂人家的诗在说什么意思。读红楼也一样,不懂典故你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意思。不懂典故的红楼读者,至少应知道自己有此短处,尽量多学习多了解,而不是无知无畏,一味指责别人的理解都“牵强”。例如此曲,把薛宝钗理解为“满”,把林黛玉理解为“明”。

齐眉举案:也是典故。

本是孟光给丈夫梁鸿送饭,举案齐眉,对丈夫尊敬。非常著名,后来成为夫妻相敬的成语。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给读者说过“孟光接了梁鸿案”,宝玉说“这句最妙”,“这五个字”,是明显的错误提醒,要读者注意此“梁鸿孟光案”。因又涉及到《西厢记》,说来话长,以后再说。

曲中“齐眉举案”,和空对着薛,终不忘林,说明后来与“宝玉”成为夫妻的是“雪满”的薛宝钗,不是“月明”的林黛玉。所以宝玉叹不足,意难平,认为自己“终身误”。

金玉良姻,木石前盟,表面看是宝玉婚配,反面却写玉玺归属。

金是薛,是雪满,是清风,“宝玉”这个玉玺,最后归了满清。

木是林,是黛玉,是月明,和宝玉是“木石前盟”,表示前明。

所以红楼作者说,空对“雪满”,不忘“月明”,俺只念前明。

这与上一曲的“怀金悼玉”,解为“天下归金,悼念朱明”,前后一致,与前文所有解读,也都可相互验证。



12.6 黛玉
第三支〖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解读:

这曲著名的“枉凝眉”,奇缘、今生、又遇他:显然是黛玉角度。

阆苑,是仙人之花园。葩,“【說文】華也。”华就是花。

阆苑仙葩:就是黛玉,绛珠仙草,世外仙姝。

美玉无瑕:是黛玉心心念念的宝玉,纯净如玉,未受世俗污染。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便是“木石前盟”的木、石,在三生石畔,缘定三生,所以有“前生”之盟,所以下面说“缘”,说“今生又遇”。“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瑛”字,是“美石似玉”,赤瑕,“赤玉也”,就是“朱”玉。“绛珠”二字,也都是“朱”。

今生偏又遇着他:今生,黛玉又遇着宝玉,也证明不是无缘。

若说有缘,如何心事终虚化?黛玉的心事,是跟宝玉生死相依。既然有三生之“缘”,最终心愿却成空。“如何”终成空?是问己问天,也是问读者:“如何”成了空?无瑕美玉给读者讲过“耗子偷香玉”的“笑话”,是用反,是泪笔,是“哭话”:

黛玉的这个美玉,朱玉,被耗子偷了!

朱玉:朱明玉玺。

读者注意看薛家、宝钗干了什么?看这群耗子怎么偷玉?

枉自嗟,空牵挂,水中月,镜中花:都成空。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便是“绛珠还泪”!在“绛珠草一株”右侧,有甲戌本脂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绛珠仙子”黛玉还的泪,岂非“血泪”乎?

绛珠仙子说“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是“朱玉”,朱明玉玺,大明江山。

在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的同一回,宝玉先对花袭人说“我化成烟”,即“玉化烟”,结合“花解语,玉生香”,“花袭人,知昼暖”,能看出:

昼暖,玉生烟:“日暖玉生烟”。

就能看到上句:“月明珠有泪”。----明朱有泪!

便知黛玉还泪:还的是“朱”泪!就是“血泪”。

便知红楼作者的“一把辛酸泪”,就是“血泪”,就是“明朱泪”。



前三曲,除了“红楼梦引子”,一曲是宝玉的“终身误”,一曲是黛玉的“枉凝眉”,并无薛宝钗之曲。“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图谶,也是十一个,并无薛宝钗的单独图谶。“正册”十二钗与《红楼梦》曲十二支有一一对应关系,唯独薛宝钗对应不上。在十二钗的图谶中,薛宝钗插入黛玉的图谶;在十二支词曲中,薛宝钗又插入宝玉之曲。

在图谶、词曲中,都没有薛宝钗的单独位置,这说明什么?说明薛宝钗是横插进来的,强行插入到黛玉、宝玉之中,是“三生之缘”的破坏者,是个外来的抢夺者,偷玉者。所以宝玉刚说完“耗子偷玉”,宝钗就来接茬,写道“耗子精宝钗撞来”!并强调“绿玉”改“绿蠟”的故典,一再告诉读者:薛家宝钗为首的“虫鼠”偷了“玉”。

所以,这注定是个悲剧。黛玉之泪,不是什么“行为艺术”,更不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而是“宝玉”被耗子偷了,江山被“雪满”的薛家抢了,最后大地“白茫茫”了,成了“雪”地,“雪满”之地。

(黛玉判词,下文解读)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引子: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原因和大背景是什么?怀字何意?归也;白茫茫大地是雪地,大地归金,所以悼玉;群芳髓,是华碎!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17 10: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8: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渔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里,林黛玉说的“渔翁”“渔婆”有何深意?
2018-03-06 22:49


文/夕四少

虽然红楼梦未完,只存世前八十回,但根据各种线索,我们已经知道,宝玉和黛玉最终没能在一起,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最终与宝钗成婚,曲词里说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正是宝玉宝钗婚后的情况。

关于宝黛爱情的结局,前八十回里,不止一处暗示,有的是通过他人之口交代,有的是在判词曲词里透露。宝玉越是跟黛玉亲近,最终两人越是不能走到一起,这也是曹公一贯的写作手法,这样到最后,才更能引起共鸣,才成其为悲剧。

黛玉虽然心系宝玉,但因寄人篱下,对于自己的未来尚且不知,更不要说她与宝玉的未来,也因此,她常常伤春悲秋,时时落泪,逐渐养成了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这跟她的身世和处境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除了别人拿黛玉和宝玉开玩笑,就连她自己,也无意中开过两人的玩笑,但这个玩笑并不好笑,因为它暗伏了一个凶兆。

原文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顾名思义,这一回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宝钗和黛玉以心相交,两人成了金兰姐妹。一个就是黛玉病情加重,思及自身,作了一首充满悲凉的风雨词。这之后,宝玉来访,于是黛玉便开了一个看似无心却被脂砚斋重点作批的玩笑。



原文: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雨夜来访,穿了一身北静王送的斗笠蓑衣,黛玉看到宝玉的装束,随口说出他像渔翁的话来,这里没有脂批。

接着,黛玉对宝玉的斗笠蓑衣产生了兴趣,就问宝玉是哪里来的,宝玉就说是北静王送的,并问黛玉要不要,要的话,他可以再想办法弄一套来,黛玉拒绝了,像上次她拒绝宝玉转赠给她北静王送的鹡鸰香串一样。

原文: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单读这话没什么,呆傻的宝玉也不会留心这些,偏偏锦心绣口的黛玉,想到了她之前说宝玉像渔翁的话,这里又说自己是渔婆,这不成了一对儿了吗?虽是玩笑,但因为是自己亲口说的,且她本身也有这个心病,因此心中就格外在意这些言语,没想到如今自己开了自己的玩笑,所以才有些后悔,接着是脸红。

如果没有脂批,我们对黛玉这个笑话的理解,也许仅限于此,但黛玉这个笑话之后,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脂批,隐约透露了宝黛爱情最终的结局。

庚辰本脂批: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脂批这段话可谓点睛之笔,直接帮黛玉说出了心里话,从黛玉口中说出她和宝玉是一对夫妻的话来,而这夫妻偏偏是画上画的,是戏上扮的,别有深意存焉。



我们知道,画上的是假的,永远不会成为真的;而戏上扮的也是假的,早晚都有戏散的时候,也当不得真。其所指之意,不言自明,也就说,宝玉和黛玉不是真的夫妻,前八十回中我们看到的宝黛之间的一切,都只是假象,是画上花的,是戏上扮的,两人不会真的走到一起,所以脂批说“暗隐不吉之兆”。

脂批又说“画儿中爱宠”,这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这是从宝玉眼中写来,把黛玉比作“爱宠”。这句话有两个出处,一个是《聊斋志异》:“忽镜中人笑曰:‘影里情郎,画中爱宠’今之谓也。”一个是《西厢记》:【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个影里儿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这里只说“画中爱宠”,不说“影里情郎”,似乎正暗示了黛玉早逝,而宝玉日日思念的结局,也正应了“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句话。

我们看,黛玉的一个玩笑,在脂砚斋眼中,成了暗伏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条线,两人虽看似亲密无间,两小无猜,却成不了夫妻,反过来,宝玉和宝钗虽看上去生分,最后却成了夫妻,而这正是脂批曾批出的宝玉黛玉的关系是“近中远”,宝玉宝钗的关系是“远中近”。

综上,黛玉看似随口的一个笑话,看似随口说出的渔翁渔婆四个字,经脂砚斋一点评,却透露这么多深意,不能不令人惊异。而即便没有脂批,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笑话推断出,宝黛之间越是亲密无间,越是有这种夫妻的玩笑,最终越是不可能走到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8: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45恳谈交心话 渔翁探渔婆
兴趣认证
伴读红楼
×
    风姐正安慰平儿,李纨带诸姐妹来,说请凤姐做诗社的监察御史,凤姐一语道破你们是拉赞助。李纨插了一句话,凤姐就趁机攻击她,给李纨算经济账,说她一年有好几百两银子收入,却不肯花钱,调唆她们来闹我。李纨反唇相讥,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又为平儿打抱不平。凤姐自知理亏而求和,对平儿赔不是。凤姐表态明儿一早到任,出五十两银子作诗社经费。还有惜春画园子用品不全,王熙凤爽快答应。到晚上,王熙凤让人把用品都买来了。

    赖嬷嬤在贾府资历深,与主人特别是贾母关系好,她很有体面,是不用站立的奴仆。她睿智尚德,胸怀宽广,她不以位卑而沮丧,不以得势而张狂。她的两个儿子分别担当宁荣二府的管家。赖家依赖贾府的势力,成了二等财主。家资殷实,有花园,有丫环。贾府施恩,孙子赖尚荣捐了前程,任了知县。在家摆酒席庆贺,她来请老太太、太太、奶奶和姑娘们赏光,过去散心。

    黛玉今秋病又加重了些。闷了希望姐妹们来看她,来了,不等说几句话她就烦了。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很感激,黛玉为先前自责,又说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

    说到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黛玉感觉宝钗待人极好,将心事向她叙说。宝钗再三劝慰,说了些养生的话。看她的药方太热,觉得吃燕窝好,黛玉深为感动,说吃燕窝给人添麻烦。宝钗十分理解黛玉,答应从家里拿燕窝给她。临走宝钗答应晚上再来陪她。

黄昏后天色忽变,黛玉听到雨滴竹稍,倍觉凄凉,作了一首《秋窗风雨夕》,刚刚搁笔,宝玉冒雨披蓑戴笠前来探望。黛玉以渔翁笑他,后又失言笑自己为渔婆,后悔不已,宝玉却未察觉。宝玉问寒问暖,体贴入微一片真情。宝玉看到诗不禁叫好。黛玉夺过来向灯上烧。宝玉说他记下了。黛玉感谢宝玉一天几次来看她,催他回去歇息,送宝玉玻璃绣球灯。刚要睡下,宝钗派婆子送来一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洋糖。黛玉赏了婆子,心中感念宝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8: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河 - 银河的别称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灵河,读音líng hé ,汉语词语,指银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灵河

拼音
líng hé


注音
ㄌㄧㄥˊ ㄏㄜˊ

释义
银河

目录
1解释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指银河。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南朝梁·江淹 《到功曹参军笺诣骠骑竟陵王》:"不悟悬黎降景,灵河泻润。"

隋·萧琮 《奉和月夜观星》:"灵河隔神女,仙辔动星牛。"

明·许三阶 《节侠记·诛佞》:"做鸾镜光分,凤箫声断。堪怜,欲似灵河牛女难。"

明·夏完淳 《冰池如月赋》:"坚泽已化,灵河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8: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之母贾敏:《红楼梦》中第一人
木柳书屋 2018-05-03   |  547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彭连熙的工笔红楼梦 - 香儿 - xianger



  

黛玉之母贾敏:《红楼梦》中第一人


本文转自:腾讯网




  作者

  灵曦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母视秦可卿为“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第五回语),纵观整部“红楼”诸裙钗中谁又能当得起“第一得意之人”呢?是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薛宝钗?才貌世应稀的林黛玉?还是琉璃世界里白雪红梅的薛宝琴?内有一位着墨极少,甚至没有直接正面描写的人物,但通篇里又似乎处处有她的影子。她便是贾母之女,贾赦、贾政之妹,林如海嫡妻,林黛玉之母贾敏。

  贾敏出生于四大家族之首的公侯世家,且在家族兴盛之时,绮罗丛富贵乡里娇生惯养。得父母兄长珍宝般疼爱。贾母向黛玉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你母。(第三回语)”贾母用一个“独”字告诉我们她几乎将全部的母爱都给予贾敏一人。黛玉初进贾府贾赦未见,让人带话“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要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是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第三回语)”历来大家于此处对贾赦基本都是负面评价,细想下来也是入情入理,自幼时悉心爱护的小妹,一旦撒手人寰,留下孤女,身上都是她的影子,乍一相见,恐情难自持。



  贾敏当年未出阁时的排场、气派,多年以后的王夫人回想起来仍是羡慕称赞的。“绣春囊事件”出来以后 ,王熙凤建议裁撤人员,一来防止人多作乱,二来节省用度。这时“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也穷不至此。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如今我宁可省些,别委屈了她们。’ (第七十四回语)”我们从前文可以知道,迎春姊妹佣人配置,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然是十分庞大的队伍了。第三回中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给她安排房舍时有交代“亦如迎春等一般,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第三回语)”粗算下来有十一二个人伺候,后来搬入大观园时“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的奶娘亲随丫头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第二十三回语)”又加了十来个人,算起来有二十多个下人伺候。即便是这样相较于当年的贾敏来说,仍是“甚可怜了”!她过世多年,贾府的小厮兴儿在向尤氏姐妹表述黛玉和宝钗的时候说:“一位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一位是姨太太的女儿,姓薛。(第六十五回语)”这一句“我们姑太太”总让人感到亲切和骄傲。她的形象在娘家是多么强烈的存在感啊!

  贾敏的风度没有正面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贾雨村的话中窥探一二:“怪道我这女学生(林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第二回语)”此评语写黛玉,同时写贾敏。她的容貌我们也可以从遗传学上来寻找。贾宝玉和他的爷爷贾代善,也就是贾敏的父亲长相相似。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代善的出家替身张道士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也说:“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还像他爷爷。”贾宝玉则是生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第三回语)”可见贾代善也是位美男子。她的女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三回语)”“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第二十六回语)”有贾代善那样容貌的父亲,生林黛玉这样仙子姿容的女儿,贾敏的相貌便可想而知了。

  作者让贾敏以“敏”为名,将另一个“敏”字给了探春——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连脂粉堆里的英雄王熙凤都连连称赞:“好,好,好!好个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嘱咐平儿:“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第五十五回语)”民间俗话说“男随舅,女随姑”,这姑侄俩一脉相承的“敏”字,探春这绝世风华,气度凌云,大概从贾敏身上也能看得到。



  在贾敏的那个时代,贾府或许还不需要把女儿送进宫去以获取政治资源,更不用远嫁女儿去和藩。所嫁之人虽出身世家,但绝非是膏粱纨绔子弟。“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第二回语)”探花按清例,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短短的几年,林如海便升为兰台寺大夫。兰台寺大夫是最高检察院的高层级官员,二品大员。从七品到二品,高才干和高情商成就仕途坦荡平顺!林如海又被皇帝钦点派到扬州监理盐务,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本的行业,是肥缺。林如海出身高贵,且学识才干过人。冷子兴演说中“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祖父钟爱,原要他从科甲出身,不料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引见,又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第二回语)”贾政原本的人生规划要“从科甲出身” ,大概是知子莫若父,老爹爹深知儿子的资质,并未有多自信,临终一本,走了捷径。若按清例,各部院主事是底层办事官吏,正六品衔,后来做了工部员外郎,正五品。荣宁二府子孙中科举中成就最高的贾敬,书中所表“是乙卯科进士”,可他又是高开低走——“箕裘颓堕皆从敬”。林如海的高度可以说是“成贾府子孙之未成”。

  贾敏不仅嫁得良人,且夫妻情深,林如海“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第二回语)”姬妾成群,却只有嫡妻贾敏生有林黛玉,劝说林黛玉去外祖母家时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第三回语)”不过四十多岁的年龄却不打算再续娶,“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此中情义,如果硬要比喻,大概就是像电视剧《甄嬛传》里皇帝对纯元皇后那样的吧,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在贾府众人眼中的元春“我们大姑娘不用说,但凡不好也没这段大福了。(第六十五回兴儿语)”实际的生活又是什么光景的呢?第十八回元春归家省亲时与贾母、王夫人等见面时的情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了,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言语中是多少有些许的幽怨情绪的。与父亲贾政相见时又说“田舍之家,?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离别时又是“元妃不由的满眼又滴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元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上舆去了。”“勉强”“怎奈”“只得”每每读来令人心酸。“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富贵已极,牺牲的是元春的自由,骨肉分离,不得天伦之乐。一道宫墙,咫尺天涯。元春虽贵为妃子,名分上也只是皇帝的侧室,元春之于皇宫,大概和赵姨娘、周姨娘之于贾府的地位相当,“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芳官语)”,怎比得林如海和贾敏之间的举案齐眉,珠联璧合。



  《红楼梦》第一回中就已经明确了整部书的基调,“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贾敏,姱容修态的大家闺秀,《红楼梦》里第一“白富美”,仿若天地间所有精华灵秀都集于她一身。也有“膝下荒凉之叹”,终也难逃命运的安排,在本应最美好的锦瑟华年里“一疾而终”,芳灵蕙性,渺冥而去。她的身后是支庶不盛,人丁有限的林家,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瞬间繁华后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贾府……她是这盛世最后的传说。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木柳书屋 > 《红楼文化》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贾母不为林黛玉婚事做主的原因真相大白
下一篇: 《红楼梦》里的“一巴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9:55 , Processed in 1.4593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