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史湘云·昙花一现韦陀泪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4: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与史湘云的真正关系:欠你一杯茶,中秋节补上
2020-03-07 08:25
金陵十二钗也有高低之差,贾家四春要比王熙凤、李纨、巧姐儿、秦可卿高。但稳居第一梯队却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和妙玉。这四人是《红楼梦》最优秀的四个女子。除了妙玉外,都是贾宝玉的表姐妹,也都与贾宝玉有若干情愫。甚至都曾是贾宝玉妻子候选人。



四个优秀女子在原文都有交集。曹雪芹设计妙玉两次请喝“体己茶”,描写她与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的交往。令人奇怪在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时,妙玉请喝茶不带史湘云,却在中秋夜为她与林黛玉泡茶。此事说起来有点刺心,皆因妙玉每次请喝茶都是作者有意安排。不得不说曹雪芹在把握人物心理,借事喻事方面描写太过细腻。

(第四十一回)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来到栊翠庵,在史湘云在场时,妙玉却只拉着宝钗黛玉喝体己茶,而不请史湘云。此事与妙玉史湘云的私人关系无关,反而与刘姥姥有关。



刘姥姥来贾家打秋风,胡吃海喝低三下四的形象不好看,对贾家人来说不过是一乐。但对寄身贾家的几个人来说,就特别尴尬了。大家都是客人,都要每日在主人面前承欢。骄傲如妙玉,还不是得开门迎接贾母,端茶倒水不得闲?

刘姥姥吃相太过难看,必然让其他客人如芒在背,如坐针砧。妙玉请林黛玉和薛宝钗一同喝体己茶,皆因三人同病相怜。



林黛玉父母双亡后,被舅舅贾政收养,属于荣国府养女。虽是至亲,也是客居。

薛宝钗与母兄来到贾家,一住六七年不走,本就冲着金玉良姻和攀附贾家而来。虽说有家,但没能达成目的绝不能离开贾家。

妙玉父母去世,师父圆寂,故乡被强权不容。她来到贾家大观园栊翠庵,本就为避世而来也不能离开。



三人在贾家都是寄人篱下,也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打抽风”。不免对刘姥姥被贾家人肆意嘲弄“物伤其类”。这是妙玉请二人喝体己茶主因

另一个原因,妙玉拿出的两件茶具,“(分瓜bān)瓟斝”揭穿薛宝钗来贾家“分瓜攀附”之意,代表金玉良姻的本质。其上文字揭开王子腾授意,以及贾家抄家时间点和抄家原因。而“杏犀䀉hé”三个垂珠篆字揭开林黛玉与贾宝玉爱情悲剧结局。

妙玉拿出自己饮茶的“绿玉斗”给贾宝玉,是曹雪芹最后一次为宝黛爱情账目。“绿玉”代表林黛玉。从贾元春更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绿玉;到薛宝钗劝贾宝玉改“绿玉春犹卷”为“绿蜡春犹卷”去掉绿玉。妙玉拿出“绿玉斗”,是让贾宝玉能再次选择“绿玉”。可惜贾宝玉私心不敢用“绿玉斗”,暗示他最后迫于外部压力放弃了宝黛爱情。



史湘云在贾家不是寄居纯属做客。与妙玉、黛玉、宝钗离不开的情况不同。也不会受刘姥姥上门打抽风的不堪刺激。而且,史湘云早在第三十二回定亲,也早早退出了贾宝玉姻缘,是以妙玉当时不能请她喝体己茶。

等到第七十六回中秋节,贾家一家人团聚,薛宝钗也回了家。史湘云与林黛玉两个孤儿月下对诗之际,妙玉出场请二人去栊翠庵喝茶时,这杯体己茶与之前的体己茶意味完全不同。彼时三人都是孤儿身份,“同是天涯沦落人”。

史湘云襁褓之中父母韪;林黛玉父母家人一个没有;妙玉父母双亡流落在外。三个人中秋夜对诗,对的是寂寞人生。喝的茶,也是人生离合的苦涩。



妙玉与史湘云都是优秀女子,没道理只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青眼有加而忽略史湘云。

妙玉两场“体己茶”,第一次没叫史湘云,第二次没有薛宝钗,每次意义都不同。妙玉与史湘云的真正关系:欠你一杯茶,中秋节补上。借事喻事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惯用的间色笔法。不存在作者都没这么想那么多的问题,而是只有想不到,想的不如作者细的读书尴尬。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4: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夜妙玉为什么出现在湘云黛玉的联诗现场?答案在湘云一句话中
君笺雅侃红楼
2018-10-29 18:40
中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月下联诗,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就是这么来的。中秋夜是团员的日子,人人皆有家,林黛玉和史湘云却没有。两个少女在冷夜中联诗,倍增凄凉。这时突然出现的另一个无家之人妙玉就惹人瞩目了。为什么是妙玉出来呢?

【一】
林黛玉和史湘云月下联诗,两人轻快的氛围透出的却是无家可归的凄凉。史湘云说“又说他们他们做什么?不如说咱们”,两个无家可归的姑娘的中秋团圆夜,无怪这一回目用了“悲寂寞”三字!
及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突然出场,将这一段孤寂推向高潮,但也顺势收尾。
妙玉出场一个大意义是大半夜,妙玉出来做什么?贾母在山上家宴,用萧声娱乐。妙玉说她被萧声吸引,其实何尝不是被人家的团圆吸引。妙玉自幼有病,百药莫医。最后随了师父带发修行才保平安。有人说她是林黛玉的另一个人生,也未尝不可,毕竟林黛玉当初没有跟癞头和尚走,而妙玉却跟着走了。
妙玉寻着繁华而来,带着对家破人亡的孤寂。结果三个无家可归的女孩子聚集,仿佛更孤单,但结果不是,妙玉引得黛玉和湘云进了拢翠庵,这是一个寓意,妙玉虽然无家可归,但她还有信仰。可这信仰能否度化得了她,却也难说难料。

【二】
妙玉出场也圆了一个遗憾。上次刘姥姥来,很多人说妙玉的体己茶为什么没有史湘云,是不是对史湘云不待见。事实证明并不是。
妙玉对史湘云的了解是个过程。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最后一个聚首之人,史湘云却是贾家最早的常客。两个人的交集之前并不多。作为侯门大小姐,妙玉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史湘云的。用妙玉的标准是瞧不起这些公侯子弟。所以她第一次体己茶请了与她出身类似的江南士族老乡林黛玉,请了商人出身却自立自强的薛宝钗,最主要我认为钗黛合一还不够,加上妙玉的弥合,才算上曹雪芹心中最完美的女人。那一次聚首,是贾宝玉与一个完美女人的约会,自然没有史湘云的位置。
中秋夜,妙玉请了林黛玉和史湘云品茶,这次就迥异之前了。第一没有贾宝玉什么事,第二,史湘云长期在大观园,妙玉已经对她有所了解,更欣然接受毫无心机,英豪阔大宽宏量。

【三】
中秋夜联诗但林黛玉冷月葬花魂而止,余下都是妙玉续完。林史二人看后大加赞赏。
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妙玉的诗文水平比起林史二人不相上下。甚至被称赞诗仙,还要更高一点。与大观园众人不同,妙玉经历过更多世俗熏染,更有人生阅历。妙玉瞧不起贾家,与自身家族的文化积淀有关系。金陵十二钗女子各个不一般。妙玉绝对是上上之选。贾宝玉得妙玉一封寿帖,欣喜若狂。为了一个槛内人的署名,百般周折。
妙玉自称槛外人,又自称畸人。自谓拥有天眼、道眼,即自外于“世人”与“扰扰之人”,超越于众人、常人、俗人之上。不与世俗社会同流,而与造化共在。说妙玉是大观园的异端,并不为过!而她带发修行,依旧是红尘中人。
中秋夜,妙玉、林黛玉、史湘云三人联诗,妙玉诗文,结尾一段,一样饱含深意,留待后文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4: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玉良缘===妙玉+史湘云·金麒麟

红楼梦大揭秘之五:史湘云和妙玉结局新探
liuhuirong 2017-05-09   |  89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转自:好年华的博客

  本来以为写了红楼梦大揭秘一至四后可以收笔了,但这几天又想到了一些其他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小说中颇为重要的两个青春女性的结局,也可以有力地澄清主流红学中某些人的曲解和误解,所以决定再写一篇,以补前文的某些不足。



主流红学中某些人极力宣扬宝玉和湘云最后“遇合”,其中一个极重要的所谓“证据”就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他们说,史湘云的金麒麟配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才是真正的“金玉良缘”云云。这种说法其实是极其荒谬,不堪一击的。首先,湘云所戴的是小的雌麒麟,和雌麒麟相配的是那只在清虚观打醮时得到的大一些的雄麒麟,而不是什么玉;其次,“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第三十一回,而同一回中,作者就通过王夫人和袭人两个分别的说法交代了湘云已经刚刚定亲,定的亲显然不是贾宝玉;再者,宝玉虽然在清虚观得到了雄麒麟并想送给湘云,但他对这个东西并不很在意,居然在蔷薇花下看龄官(模样有点像黛玉)时丢了,还是后来湘云和翠缕捡到还给他的。作者这里就是暗示,宝玉欲送湘云麒麟只是一种青春伙伴之间的纯真友谊,并不含有爱情成分。主流红学也承认,这个“又大又有文彩”的雄麒麟后来是卫若兰在“射圃”时佩戴的,暗示着湘云嫁给了卫若兰。最后,脂批也提示说这个金麒麟不过是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的“间色法”,也即只起到辅助和衬托作用。

麒麟的问题本来是解决了,但为什么回目说“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白首双星”指的又是谁呢?主流红学中的某些人就抓住“白首双星”借题发挥。其实,刘心武在百家讲坛就介绍过一种他认为很“离奇”,但不得不承认也能自圆其说的解释:“白首双星”指的是贾母和张道士,因为清虚观打醮时只有他们两个全是白头发的呀!原来贾母未嫁时有个情人张公子,两人本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后来史家将史小姐,也就是年轻时的贾母嫁到荣国府为贾代善之妻,张公子钟情于史小姐,决意终生不娶,遁入空门做了道士。

这种解释的确非常有想象力,而且是合情合理的。且看原文:

二十九回: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二则他又常往两个府里去,凡夫人小姐都是见的。今见他如此说,便笑道:“咱们自己,你又说起这话来。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挦了呢!还不跟我进来。”那张道士呵呵大笑,跟了贾珍进来。贾珍到贾母跟前,控身陪笑说:“这张爷爷进来请安。”贾母听了,忙道:“搀他来。”贾珍忙去搀了过来。

这段说明,张道士和贾府非常熟络,经常往那里走动,连“夫人小姐都是见的”,这可不简单,绝不要小瞧这句话。过去女眷是不轻易见任何其他非至亲的男人的。贾珍、凤姐、宝玉等人也是“张爷爷”长“张爷爷”短,还说“咱们自己”,可见非常亲切。贾珍甚至拿张道士的胡子开玩笑,这是很亲近的人才会这样说的。所谓荣国公的“替身”,应指做法事的时候张道士经常代表贾代善进行。当然,贾府的晚辈应该不知道贾母和张道士的“前传”。

二十九回:张道士忙抱住(宝玉)问了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看看张道士“忙抱住”宝玉的动作和说的话,那些流泪的情景,可见张道士对宝玉的感情并不比贾母差多少,只有对深爱的旧情人的孩子才会有这种表现。另外也可以看出,张道士对荣国公贾代善也是很钦敬和感激的。说明贾代善是个心胸宽大的人,他很可能知道贾母和张道士的旧情,但并没有因此阻止二人来往。贾母和张道士讨论宝玉的婚姻,并委托张道士继续帮忙寻找合适的对象,既证明了贾母的充分信任,也暗示了两人非同一般的关系。

张道士的年纪比贾母大几岁,清虚观打醮时已经超过八十了。所以他后来得知贾母归天的消息,悲痛万分,不久也追随旧情人去了,就是非常自然,非常合情合理的事。而那一小一大的雌雄金麒麟,应该就是贾母和张道士年轻时的定情信物。湘云佩戴的金麒麟只可能是贾母所送的,因为湘云的叔婶对她并不好,还要她做针线活做到三更半夜,哪里还舍得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她?湘云的父母应该也不是什么高官贵族,即使剩些财产,早被她叔婶“监管”起来了。所以“因麒麟伏百首双星”指的就是贾母和张道士,而且这种写法非常符合作者浓厚的世道轮回的宿命观:几十年前,史小姐的大家长们拆散了她和张公子这对鸳鸯;几十年后,已经成为大家长的史太君亲手拆散了自己孙子和外孙女这对鸳鸯(贾母的贴身大丫鬟就叫鸳鸯);张公子为情遁入空门做道士,贾宝玉为情遁入空门做和尚…

那么雄麒麟的情节就很清楚了:张道士因常往贾府走动,知道湘云即将定亲,当然也知道湘云戴着雌麒麟,所以决定将珍藏已久的信物雄麒麟献出,作为对湘云及其未来夫婿的祝福和贺礼。但张道士和贾母都是有身份的人,而且张道士以前也是个很含蓄很有修养的公子,往事不便再提,也不便将雄麒麟私相授受,而是假托众小道献法器之机夹带其中。所以宝玉一说要将那些法器赏给穷人,张道士就急了,马上找理由阻止。再看贾母:

二十九回: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贾母这么精明的老太太,就算雌麒麟不是她送的,怎么会不知道湘云戴着呢?而且后面芦雪广联诗的时候,下人说“一个戴玉的哥儿和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在商量吃生肉,说明即使在大冬天,湘云的麒麟也是挂在外面的,很显眼。所以贾母说“谁家的孩子”肯定不是指湘云,而是很多年前的旧情人张公子。贾母一下就明白了张道士的深意,当然她不会明说。

因此宝玉在“雌雄金麒麟”这个事件中其实只是起到一个中介人的作用:最后将雄金麒麟送给湘云的未婚夫卫若兰,正如他将蒋玉菡给的汗巾给了袭人。麒麟所“伏”的白首双星就是贾母和张道士这对老情人。主流红学中某些人对此的刻意曲解是注定徒劳的。

弄清楚麒麟的问题后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湘云的结局。这个结局和柳湘莲有关,但绝不会是湘云和柳湘莲在一起了,因为:1)湘云既和卫若兰夫妻恩爱,卫若兰又是被害死的,本身并无过错,老公尸骨未寒,又去喜欢别的男人,这是作者要写的湘云吗?2)柳湘莲此人有严重的处女情结,尤三姐正是因此而死,他又要娶“绝色”的美女,显然湘云都不符合要求;3)麒麟在过去常有“送子”的寓意,因此卫若兰死时,湘云很可能已经有孕,这就更不会和柳湘莲搞在一起了。那么湘云的结局怎么和柳湘莲扯上关系呢?不要急,慢慢来。

湘云的结局和柳湘莲(及道家)有关,书中是有不少证据的:

证据之一:柳湘莲的名字

男人取这样的名字实在奇怪。如果书中他是个娘娘腔倒也罢了,偏偏此人能文能武,英俊潇洒,倒是和“卫若兰”有几分似,也算得上一个“才貌仙郎”。其实这个名字无非就是提示读者,“柳”和“湘”的最后结局是“连”在一起的。

证据之二:湘云大丫鬟翠缕的名字

红楼梦作者为了充分发挥暗示的作用,连许多丫鬟的名字都是有意义的。例如,元迎探惜的大丫鬟分别是琴棋书画;黛玉的大丫鬟紫鹃,取杜鹃啼血之意;贾母的大丫鬟鸳鸯,应是一种对贾母的反讽(由自己是苦命鸳鸯变成自己棒打鸳鸯);王夫人的大丫鬟金钏和玉钏,仅这两个就知道王夫人是金玉良缘的坚定支持者,等等。

所谓“翠缕”,就是一条条绿色的带子下垂的样子,这不是“柳”树是什么?

证据之三: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这可是上回目的文字。后来引出宝钗《临江仙·咏柳絮》这红楼梦第一诗词作品的活动最早就是由湘云“偶填柳絮词”引发的。当然,湘云的柳絮词并没有迹象显示她和柳湘莲有何情爱关系,完全可以认为只是对卫若兰的感情:

七十回: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探春听说,忙写了出来。众人看时,上面却只半首《南柯子》,写道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是: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因又看宝琴的是《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探春和宝玉合作的词,暗示某对情人曾经“东西南北各分离”,“明春再见隔年期”;宝琴作的词,暗示她自己就是这对情人中的一个,“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这些证据怎样符合逻辑地串起来,后文自会交代。

证据之四:湘云大谈“阴阳”论

三十一回湘云和翠缕大谈“阴阳”,大段大段,足有一两千字,这里就不引用了。作者写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说明湘云对阴阳论很熟悉,也很接受,而阴阳论正是道家(不是佛家)的基础学说。换言之,湘云有道缘(不是佛缘),她的最后结局和道家有关。而柳湘莲在尤三姐死后,正是被跛足道化了去,不管做正经道士,还是做俗家弟子,已入道门是肯定的。

证据之五:甄士隐解注《好了歌》

第一回: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这个歌词和批语没有反映湘云和柳湘莲的关系,但可以暗示出湘云是早夭的:死时正大好青春年纪,所以才“脂正浓,粉正香”;和宝钗一样(湘云和宝钗的关系也很好)都是在风雪中死去,所以两鬓染雪成“霜”。如果象某些说法,这两人是挨到老才死的,那就和“脂正浓,粉正香”不配了。柳湘莲的“强梁”当然不是某些人乱说的“强盗”,而是某个家庭(肯定不可能是朝廷)的“栋梁支柱”之意。

证据之六:关于湘云的判词和曲子

第五回: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第六支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光看这些词曲就是不祥之兆,而且脂砚斋并没有如凤姐的判曲那样加上“警拔之句”一类的反向提示,所以我们只能按字面的原意去理解。这里是写尽了湘云的一生:先是刚生下来就父母双亡,寄养叔婶家,生活并不如意;在贾府和大观园算是有一段快乐的时光,但那时“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再后来幸运嫁得才貌仙郎卫若兰,有一段短暂美满的婚姻,可略略补偿幼年的不幸;最后卫若兰被害,湘云也“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逃难南方死去。

证据之七:寒塘渡鹤影

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湘云联出“寒塘渡鹤影”。这句话也暗示湘云的结局和道家有关,因为乘鹤的都是仙人,而且都是道家的仙人。但可惜是“鹤影”,“影”就是虚幻,一晃而过的意思,所以湘云寿夭,未能真正进入道门。

根据以上证据和前面四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合符逻辑和常识地串出湘云在八十回后结局的大致情形:

抄检大观园当年农历十二月:

湘云回史侯府,准备年后出嫁。

抄检大观园后第二年(均为农历):

二月或三月:湘云出家卫若兰,夫妻生活美满,湘云很快有孕。

六月:道门俗家弟子柳湘莲回来拜祭尤三姐,恰遇薛蟠。薛蟠便留住柳湘莲不让走,还将堂妹宝琴(此时已离开贾府,梅家也不敢再要)介绍给他。柳湘莲见宝琴是个绝色美人,黄花闺女,非常合意,很快和宝琴定了亲。

七月:卫若兰参加射箭比赛(射圃)。因卫家是贾家好友,贾家政敌忠顺亲王指使人制造意外事故,卫若兰被害而死,湘云顿失其所,放声痛哭。

八月:忠顺亲王等继续借机迫害卫家,湘云和翠缕只得南逃避祸。忠顺亲王收买凶徒追杀,幸遇柳湘莲搭救,打走凶徒。为确保湘云安全,柳湘莲写下亲笔书信,让湘云携往投奔湖南某处道观隐居。

九月:柳湘莲为避祸决定再次流浪,走前派人先送走宝琴和薛姨妈,并和宝琴约定明春江南再见。此后柳湘莲一直在江北流浪,所以是“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十二月:湘云在湘江边的道观内诞下一个女婴,但已心力交瘁,终于水逝云飞,忧郁悲痛而死。所以湘云的女儿和她一样,“襁褓中父母双亡”,又一个轮回。道观即派人通知柳湘莲。

抄检大观园后第三年:

正月:柳湘莲赶到道观,把女婴和翠缕接回江南薛家。

二月:柳湘莲和薛宝琴成婚,成为湘云遗腹女儿的养父养母,翠缕成了柳湘莲和薛宝琴的丫鬟,而女婿柳湘莲成了支撑薛家的唯一栋梁支柱。

金陵十二钗中另一结局不明的妙玉,我基本同意某位网友所说,是被她原来家族的人所害,但具体过程和结果还要参照我前文的分析:由妙玉的出身和所用的茶具可知她家原来是很有钱很有地位的。只因自小多病被送入空门带发修行,后来父母又早亡,妙玉本要扶灵回乡,为师父劝阻才留下来。宝玉离家出走后,妙玉感到贾家将倾,便以精通先天神数,可协助宝钗寻夫为名向王夫人辞行。当然,妙玉的先天神数是不顶用的,否则自己也不会“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了。但是,妙玉的确曾在宝钗寻夫过程中帮了很大的忙,因为妙玉是佛门中人,在佛家有许多人脉关系,通过这些人脉关系宝钗才能找到偏僻寺庙里隐居为僧的宝玉。

妙玉在帮助宝钗后,自己回到家乡。原族人怕她来争财产,就伙同山贼把她劫走了,做了山贼的押寨夫人。若干年后,妙玉终于找机会逃出贼窝,返回已重新“振兴”,贾兰中状元后的大观园栊翠庵,但此时她已“青灯古殿人将老”,青春不再了。妙玉在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中有:“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等句,暗示其命运和山林山贼有关;“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等句,暗示她借机逃出贼窝,返回“复兴”后的大观园栊翠庵,感叹命运难定,心声无诉等事。有些人看见妙玉的曲子里面“风尘”二字,就总想把她打发到妓院做妓女。如此思想,实在是污秽不堪。

第五回:妙玉的判词和曲子: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第七支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夢》举报/认领
上一篇: 黛玉何故成了别人撒谎的垫背者?
下一篇: 江中云:由《后红楼梦》引发的两点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为什么说凸凹?为什么说青苔赋、神异经、画记?张僧繇画一乘人的故事?画龙点睛!+ 为什么说宝钗“父子叔侄纵横起来”?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5】



76回凸凹,黛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湘云过来宽慰,但湘云的话很奇怪。湘云这样说宝钗:“到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起来。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

薛家哪有父子?哪有叔侄?所以从正面讲不通。

宋太祖这话,感觉很突兀,好像强行插入的这个典故,跟上下文不融合,后句是“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你可知?”是问读者,可知引用宋太祖此话含义。

这两句连起来,意思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天下,他们卧榻之侧,不许他人酣睡,所以对朱明赶尽杀绝。

为什么宋太祖不是我们这边,却是他们满清那边?

宋太祖说的“他人”是南唐李煜,但这话却不是直接对李煜说的,是对李煜的使臣徐铉。徐铉能说会道,替李煜辩解,赵匡胤辩不过,就拔剑相向,出此霸道之言。

南唐奉唐为正宗,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并自诩为唐宗后裔。而且南唐的都城在金陵,是金陵十二钗的故乡。

后文薛蟠之妻夏金桂: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人酣睡”之心。

重复此话,明确了薛家人对我方香菱之心意。所以在这个典故里,南唐李煜是我方,同样也是亡国之君,南明的都城也是金陵。

宋太祖说这话的对象徐铉,和不许他人酣睡的李煜,两人名是:铉、煜,谐音:玄、鱼,玄机是鱼!跟前面“鱼玄机”的提醒一样。

注意,宝玉的菊花诗《访菊》,“酒杯药盏莫淹留”,就用了徐铉“官满莫淹留”的典。其实宝玉此处用“淹留”比较勉强,“淹留”表示长期滞留在外。徐铉的《送王员外宰德安》:

家世朱门贵,官资粉署优。
今为百里长,应好五峰游。
柳影连彭泽,湖光接庾楼。
承明须再入,官满莫淹留。
用典之意在首句:“家世朱门贵”!直接揭示了宝玉的家门:朱。

这些都是要引起注意的地方,但在最不引人注意之处,却藏了个惊天之秘:

黛玉说凸凹两字是她拟的,注意这段说凸凹的话:

“如《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致《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人的故事,不可胜举。只人(是)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

《青苔赋》:

“馀凿山楹为室……悲凹险兮,唯流水而驰骛……”

第一个字是:馀,谐音:鱼。

《神异经》凸凹处: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余,恒冰,惟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有横公鱼,长七八尺,形如鲤而目赤,昼在湖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熟,食之可止邪病。其湖无凸凹,平满无高下。”

《神异经》凸凹这段在说:鱼。

注意黛玉特别提到东方朔!后文会说明,确实跟东方朔有关。因庚辰本《青苔赋》、《画记》都没写作者名,却只写东方朔之名。

《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人的故事:

一乘寺,庚辰本错写为“一乘人”,是故意写错,强调此“人”张僧繇。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梁二十人”中的“张僧繇”:“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但《画记》整本书上,并未记录任何一乘寺、一乘人的故事!

作者故意写错,是用错误强调:《画记》上张僧繇画龙点睛!

而金陵一乘寺,张僧繇吸收天竺画法,画出立体效果的凸凹花,广为人知。唐代许嵩撰的六朝史料集《建康实录》记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

凸凹是黛玉所拟,这一大段论凸凹,就是要告诉读者“画龙”,而且强调“今人不知,误作俗字”。

张僧繇画龙点睛,是非常著名的典故,中国人都知道,作者却要用这么隐晦的方式说出来,而且在前面先说鱼。

鱼,画龙,能用凸凹穿起来,作者胸中有多少书!简直是神笔!I 服了 YOU!

注意“凸”、“凹”作为此回标题,作者是在尽力强调“凸”、“凹”。

湘云说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池沿边就是凹晶馆。

二人下了山坡,右转弯就是池沿,池沿的竹栏直通着北边藕香榭的竹桥,凹晶馆在大主山的怀抱之中。

因大主山在蓼溆山洞处转弯向西,直到缀锦阁东边,所以凹晶馆的右边是缀锦阁东边的山脚,左边是从凸碧山庄下来的山坡,处于此山怀抱之中。凹晶馆、芦雪广、蓼风轩、紫菱洲都处于这块山间平地,所以说在山坳里。

这里说的凸凹有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凹晶馆相对于凸碧堂,一上一下,一山一水,凹晶馆洼而近水,乃凸碧山庄之退居。

二是凹晶馆此处池沿离山坡很近,凹向东边的大主山。也就是说,池沿不是直线,是有凹有凸的,前后的秋爽斋、紫菱洲都凸向大水池。池沿的凸凹,是在画龙!

黛玉特意说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强调张僧繇善用凸凹画法,池沿凸凹,是作者搬出张僧繇,用凸凹法,画鱼,即画龙。

画鱼就是画龙,鱼就是龙。

作者把中国画龙最厉害的人搬出来了,出处也指出来了,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张僧繇画的龙点了睛会飞上天,如果您还看不出来画龙,或者仍然不愿看出画龙,那就让黛玉、湘云亲口对您说吧。



点击下一个:凹晶馆联诗:三五中秋夕,为何拟上元?+ 《元夕》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 + 分曹射覆蜡灯红,心有灵犀一点通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7: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2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0: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纵居那绮罗丛,典故揭秘,一丛浅淡一丛深;庭烟敛夕棔,“明开夜合”的“棔”字,是湘云证据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5】


(接上文,湘云图谶解读)

第六支〖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解读: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谶语中已解,遭遇“强暴”,甲申之难,帝后父母,上吊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宋词中,“绮罗丛”很多。

比如柳永的《瑞鹧鸪》:“绮罗丛里,独逞讴吟。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比如贺铸的《画楼空》:“弦管闹,绮罗丛。月明中,不堪回首。双板桥东,罨画楼空。”

“绮罗丛”表面意思是:繁华处。

反面看,“绮罗丛”,和湘云的菊花诗“一丛浅淡一丛深”,两次三番在重复“丛”字。前文多次论证过,重复是《红楼梦》中一种很常见的写作方法,重复就是强调!这个“丛”字,其他人都没用到,在湘云处,却是多次重复强调,读者就要注意了。

“丛”字指出湘云是“丛帝”,是“望帝”黛玉的继承人。这些前文都解过,不再啰嗦,只简要概述结论。

宝玉对花袭人说“化成烟”,回目中提醒读者“花解语”、“玉生香”。宝玉化成烟是“玉生烟”,“花气袭人知昼暖”可解语,知“昼暖”,便知“日暖玉生烟”。李商隐这首诗无人不知,所以是个射覆,让读者射中“月明珠有泪”,就是:明朱有泪。

我们也就知道了,书中为什么把“花气袭人知骤暖”这样的名句,两次都错写为“昼暖”,是用错误提醒读者:日暖!

前面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红楼梦》中显然也有照应:

黛玉的《菊梦》,“和云伴月不分明”的下句,便是“登仙非慕庄生蝶”。“庄生蝶”已点明了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宝玉看《庄子》,续《庄子》,黛玉也续了“作践南华庄子因”。前文解过,黛玉“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是黛玉把答案直接给读者翻出来了:这一回一直说的是宝玉的“四颗珠子”,四个朱子,崇祯四子。崇祯四子正是“庄子”,即“庄之子”,黛玉正是“庄”,“庄生蝶”的“庄”,“庄烈帝”的“庄”。黛玉崇祯帝的《本纪》,在史书上的篇名,便是《庄烈帝》。

还有,宝钗扑蝶!

宝钗刚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便“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

为什么十分有趣?看看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到底是“玉色蝴蝶”?还是“彩蝶”?明显又是故意写错!错误提醒读者:注意“蝴蝶”,“一双玉色蝴蝶”!

中国人都知道“梁祝化蝶”的故事,这“一双玉色蝴蝶”,容易看出是喻宝玉、黛玉二玉,所以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

中国人也都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至今,这仍然是个可以探讨的哲学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幻?人为什么做梦?《黑客帝国》的真、幻之境,为什么让人细思极恐?

这本书的书名,偏偏又叫作红楼“梦”,所以读者容易看到黛玉诗句“庄生蝶”的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们也就知道了,宝玉的第一小厮茗烟,黛玉的第一丫嬛紫鹃,名字原来都取自这首《锦瑟》。而且,茗烟是“明”烟,紫鹃是“紫”色的杜鹃,紫色、红色都是“朱”色系。所以,从小厮、丫嬛之名,便能看出二玉的“朱”、“明”属性。

这个“望帝”是谁?显然不是紫鹃,正是黛玉这个皇帝。

黛玉的皇帝特征非常明显,书中把黛玉比“明妃”、“王明君”,谁都能看出,“明君”是明朝皇帝。而且黛玉住大观园主位,潇湘馆,是“竹宫”,天子所居!

《三辅黄图·甘泉宫》中载:“竹宫,甘泉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

《汉书·礼乐志》也有记载:“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明末钱谦益的《田国戚奉诏进香岱岳》诗:“天子竹宫亲望拜,贵妃椒室自焚香。”

“望帝”的继承人是谁?丛帝。

也只有太子朱慈烺,才能作为黛玉崇祯帝的继承人,“丛帝”。

丛帝有个独一无二的特征,在《红楼梦》中有明显证据:

丛帝鳖灵是一个鳖精修成,每天夜里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会情人。

76回凹晶馆联诗,湘云说“庭烟剑夕棔”,故意把“敛”错写成“剑”,还是错误提醒读者的手法。黛玉为什么叫妙?并说“棔字,亏你想得出”!

然后湘云三次重复提醒读者“查一查”:“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到底查了一查”。

“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

太明显了!是让读者“查一查”这个“棔”字。

棔:就是合欢树,夜间叶子成对儿相合,所以也叫合昏、合棔、夜合。这里却写了个俗叫法“明开夜合”。

明开:开明帝。

夜合:夜合树。

作者让读者“查一查”:查出神话中,丛帝鳖灵每晚“夜合树”下会情人。丛帝,正是“开明帝”。

所以说,“棔”字,“明开夜合”,前后文对“棔”字的各种提醒和强调,再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这可作为湘云是“丛帝”的证据。

(湘云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9: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湘江水逝楚云飞,孤标傲世偕谁隐?寒塘渡鹤影,是死了还是不见了?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2 赞同 · 1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2 14:55・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23: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湘灵鼓瑟
[ 唐 ] 魏璀
原文
瑶瑟多哀怨,朱弦且莫听。扁舟三楚客,丛竹二妃灵。

淅沥闻馀响,依稀欲辨形。柱间寒水碧,曲里暮山青。

良马悲衔草,游鱼思绕萍。知音若相遇,终不滞南溟。

作者介绍

魏璀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见《登科记考》卷九。《全唐诗》存诗1首。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首页
登录
史湘云作一江风酒令,说透宝黛的悲剧,细思“不宜出行”不寒而栗
君笺雅侃红楼
2022-03-31 08:11
趣侃红楼339:铁索横江,史湘云戏谑鸭头,请君入瓮,薛宝琴被嘲丫头

上文说到红香圃生日宴行酒令,在“拇战”环节史湘云赢了贾宝玉,要求他作酒令领罚。不过史湘云的酒底酒面极复杂“啰嗦”,一时间难住了贾宝玉,还是林黛玉替他作了《折足雁》酒令才算过关,却也喝了一杯酒。

《折足雁》酒令极其重要,不但涉及到宝黛钗三人的黛死钗嫁姻缘纠缠,更关乎“宝黛钗湘”四人的结局。


《折足雁》酒令结合贾元春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的细节联系起来,就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极为复杂。

曹雪芹最善于在诗词酒令中埋伏重要线索。之后,史湘云拇战输给薛宝琴,她的酒令透露出更多的细节。

(第六十二回)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宝琴笑道:“请君入瓮。”大家笑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湘云便说道: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说得众人都笑了,说:“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又听他说酒底。湘云吃了酒,捡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捡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史湘云输了拳,询问薛宝琴酒底酒面,薛宝琴用“请君入瓮”四个字,让她作茧自缚,用她自己定下的规矩:“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这里要注意史湘云和薛宝琴,她们的立场代表了酒令的内容指向。

大家一听都乐了,觉得有意思,于是湘云说出了她的酒令。


一,“奔腾而砰湃”

出自北宋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原文形容风势如波涛奔腾澎湃(古语为砰湃),但此句呼应了前文林黛玉的那句“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描画出风浪汹涌的“危急险恶”形势。

史湘云的这个《一江风》酒令,分明是补充了林黛玉的《折足雁》酒令。通过细节进一步指明宝黛钗三人结局的故事。伏笔八十回后“黛死钗嫁”的前因后果。

而史湘云代表贾母,兼顾宝黛姻缘。

薛宝琴代表薛宝钗,兼顾金玉良姻。

这才是二人“拇战”的原因。薛宝琴胜了史湘云,源于金玉良姻最终胜了贾母支持的宝黛姻缘。

当然,文中也同样有湘云自己的写照。形势恶劣的不止林黛玉,也有史湘云自己的处境。


二,“江间波浪兼天涌”

典出唐代杜甫《秋兴》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兼天”是指大浪滔天,风波急骤之意。

江上风浪是相辅相成,形势越来越恶劣。这句指出贾家末世降临前,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的恶劣环境。

最要注意“江间波浪兼天涌”的下一句“塞上风云接地阴”。

后文林黛玉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影射林黛玉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之事。此句是提前伏笔。

当是时,贾家内外环境急剧恶化,是导致贾探春与林黛玉被赐婚的原因。

之前“石呆·子失扇子”故事,与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都指出贾宝玉后文会逢冤被人陷害,针对他和“通灵宝玉”,是导致林黛玉和贾探春被迫远嫁的导火索。

石呆·子失去的“湘妃、玉竹、麋鹿、棕竹”扇子,扇子代表失散,湘妃是潇湘妃子黛玉,麋鹿是蕉下客贾探春……

再呼应芙蓉花签、杏花签影射林黛玉和贾探春二人都是远嫁异国王妃的伏笔,答案不言自明。

贾家末世危机降临,就如那船行江上遇大风,才是导致林黛玉和贾宝玉悲剧的源头。


三,“须要铁锁缆孤舟”

典出骨牌副儿名,这副牌由“长三”、“三六”、“长三”组成。

“铁索揽孤舟”源于古代民间童谣:“铁链锁孤舟,金龟水面游,发财不到老,当官不到头。”

恰好就是《好了歌》的意思。也对应了《红楼梦》“兴亡”的大宗旨。

史湘云很多时候代替贾母发声,她的高度视角要比薛宝琴、妙玉、邢岫烟等人影射钗黛更高,更开阔。

湘云的酒令站在贾家末世的角度,道出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悲剧。

“铁索揽孤舟”结合“江间波浪兼天涌”,借鉴自火烧赤壁故事:曹军多北人,不谙水性,为避风浪颠簸,以铁索联结江上单独船只,上铺木板,平稳如行陆上。

不想,周瑜用火攻,曹操战船互相连累被烧成灰烬。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有人认为是雪,其实是火后的灰烬。火通祸,荣国府的祸事就源于隔壁宁国府和贾赦的连累。

不排除日后贾家大观园也是栊翠庵一把火烧作了白地。

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第一首影射贾元春的“河灯”谜语,就借用了赤壁之战典故,与这里前后呼应。


四,“既遇着一江风”

曲牌名。俗话说“船遇当头风”,不宜出行。

而船行遇阻有两层意思。

一层,贾家这艘大船,终究挺不过风浪,最后倾覆。贾琏奶娘赵嬷嬷提到贾家之前曾监造海舫,“舫”就是大海船。

这句话说得还是贾家的恶劣环境。

二层,贾探春和林黛玉要在清明节乘船出行。当时两个人放风筝预示二女同嫁。只剩贾探春一人在船中哭泣,林黛玉很快死在他乡。

所以,“不宜出行”!

史湘云的结局根据第二十八回妓女云儿的伏笔,丈夫冯紫英去世后,她也流落到烟花巷。人生亦如“船遇当头风”,叵测在后头。


五,“不宜出行”

是时宪书的吉凶占卜。历法都会标注每日的“宜、忌”。

古人迷信,出门远行是大事,一定要挑选吉利的日子,翻历书选择适合出行的日期“不宜出行”背后隐含的意思太多了。

比如,贾家末日来临,源于卷入北静王与皇帝的争权。王熙凤元宵节讲述“聋·子(龙子)放炮仗”故事,就是一群人出城而去要干大事,结果不成,连累贾家被抄家。

“不宜出行”当指抄家前的故事。贾元春[恨无常]曲子也说“天伦啊,需要退步抽身早”,就是提醒危险将要临头。

冯家与贾家一样因此被抄家,冯紫英之死,史湘云“大风吹倒梳妆楼”,都应在“不宜出行”这句。

比如,贾宝玉“逢冤”被人暗算,致使林黛玉远走,客死他乡。也是因为他擅自出外,被有心人算计。

比如,林黛玉与贾探春二女出嫁后,不久泪尽而亡,客死他乡。更是“不宜出行”!

酒令内容前后呼应,极为贴切。


六,“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

鸭头是席上的菜,且与“丫头”谐音。桂花油是古时女子常用的发油。两者契合酒底的“人事”桂花油和果菜名!

史湘云这里替贾母发声,借调侃回击薛宝琴“请君入瓮”,顺便揭开了凫靥裘的秘密。

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的毛织成。之前解读过影射薛家女儿在贾母心中“野丫头”一般,配不上贾宝玉这只孔雀。

林黛玉作《折足雁》的第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孤鹜也是影射薛宝钗,就是野鸭子。

凫靥裘影射薛家女儿是野丫头,依据就源于史湘云这句“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鸭头对丫头,又对薛宝琴野鸭子头上毛织成的凫靥裘。答案不言而喻。

史湘云替贾母发声绝不会错。

关键桂花油影射桂花夏家夏金桂,鸭头指薛家,薛家头上没有“桂花油”,证明夏金桂最后不会跟着薛蟠受苦,会像嫦娥一样抛弃丈夫。夏金桂把桂花比作嫦娥花的伏笔也在于此。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妇在落难后,会像甄士隐那样投奔岳父家。却被薛家算计活不下去。贾宝玉离家出走,一定与夏金桂有关。

薛宝钗在贾宝玉走后,苦等丈夫贾宝玉不归,最后与史湘云姐妹相伴到终老。

《折足雁》“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伏笔。

《咏红梅花得花字》“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也是伏笔。

史湘云说完酒令,酒宴还在继续,酒令还在继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 宋 ] 苏轼
原文 译文对照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江月·重九
[ 宋 ] 苏轼
原文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9: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日狂风才是定,满园桃李纷纷。黄蜂粉蝶莫生嗔。海棠贪睡着,留得一枝春。便是徐熙相对染,丹青不到天真。雨余红色愈精神。夜眠清早起,应有惜花人。——元代·刘秉忠《临江仙 海棠》
临江仙 海棠
十日狂风才是定,满园桃李纷纷。黄蜂粉蝶莫生嗔。海棠贪睡着,留得一枝春。便是徐熙相对染,丹青不到天真。雨余红色愈精神。夜眠清早起,应有惜花人。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諡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諡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刘秉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43 , Processed in 0.0751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