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少读红楼:莺儿的神助攻
少读红楼 2024-04-30 发布于上海  |  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有不少心灵手巧的丫鬟,比如晴雯,长相在丫鬟中是最出挑的,针黹女红在丫鬟中也是最好的。再比如莺儿,不仅有一双巧手,会编花篮。还特别聪明,会看人眼色说话。
应该说,对于最终促成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姻,莺儿是出了不少力的,就像一直为黛玉终身大事发愁的紫鹃一样,她们首先是忠仆,其次也都很聪明,知道见机行事。
在宝玉去看偶染微恙的宝钗一回,莺儿作为宝钗的贴身丫鬟,自然跟着宝钗一起出场,不仅如此,莺儿还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主场。
宝玉来到梨香院,薛姨妈高兴的不行,命人倒滚滚的茶来。但这茶还没倒上呢,宝玉就去了宝钗屋里。
待客之道,先倒茶是礼节。宝钗见了宝玉,也是命丫鬟莺儿去倒茶。按照常理,莺儿很快就会把茶倒上来。

可奇怪的是,这莺儿似乎没有听从宝钗的差遣,而是一直呆在原地没走。从原文情节推断,大概是因为宝钗要看宝玉通灵玉的缘故。
宝钗都没见过的东西,莺儿自然也没见过,她也想看下这被传的神乎其神的通灵玉到底什么来头,到底长什么样儿,所以也跟自己小姐一样只顾着看玉而忘了倒茶了。
这一看不当紧,莺儿彻底呆住了,早就忘了自己的本职。
莺儿为什么会呆住?因为贾宝玉的通灵玉,有八个字跟宝钗金锁上的八个字像是一对。一个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个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不是妥妥的金玉缘吗?
莺儿虽然是第一次见通灵玉,但宝钗的金锁她不会不熟悉。作为丫鬟,她可能不识字,但金锁上錾的什么字,她不会不知道。
从原文情节可知,薛姨妈平时在家,可没少说宝钗金锁的来历,这事儿薛蟠宝钗兄妹知道,莺儿是宝钗贴身丫鬟,自然也知道。

好巧不巧的,偏偏贾府的金凤凰贾宝玉有玉,这莺儿本来就心灵手巧,一看这情形,瞬间联想到了金玉良姻一事,哪里还有心思去倒茶啊。
当宝钗连念了两遍通灵玉上的八个字后,忽然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
这话问的有趣,一个“也”字,说明此时发呆的不只是莺儿,还有宝钗自己。宝钗之所以发呆,八成是觉得不可思议,竟有这么巧的事儿。
而莺儿发呆,则直接道出了宝钗心事,她说通灵玉上的这两句话和宝钗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试问,是说器物金玉为一对,还是暗示人物金玉为一对呢?
莺儿发呆不去倒茶,估计一开始也只是好奇心作祟,但当知道了宝玉通灵玉上的字,和自己姑娘金锁上的字,好像是一对后,她也许就从无意变成了有心呢。
因此,宝钗让莺儿去倒茶,而曹公偏让莺儿留下,跟着一起欣赏通灵玉,一起做最强助攻,真是个聪明的丫鬟。
莺儿这话可不是白说的,宝玉本身觉得自己的通灵玉不是什么稀罕物,可有可无,但当听莺儿说宝钗也有这么一把金锁的时候,立马来了精神。

于是我们看到,在莺儿的助攻下,宝钗也不得不拿出自己的金项圈给宝玉瞧,而此时的莺儿,为了让宝玉知道前因后果,又不免多嘴一句,说这两句话和金锁的来历。
可莺儿话还没说完,又被宝钗打断,催她去倒茶。一直到这里,曹公赋予莺儿的任务才算完成,相当于他借助莺儿之口,首次初露金玉姻缘一事。
而对莺儿来说,自己姑娘的婚姻大事,如果有机会出力帮忙的话,她自然不会置身事外,甚至她所知道的这些,都出自薛姨妈之口,也未可知。
对莺儿来说,倒不倒茶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要将通灵玉和金锁是一对儿这件事说出来,让宝玉对姑娘的金锁上心,这才是她倒茶背后最重要的任务呢。
话说回来,如果莺儿去倒茶了,其实前后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曹公让莺儿留下,自然也是要借住她的口,道出薛家的秘密,说出宝钗的心事。
毕竟,宝钗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不可能看到宝玉有玉,主动说出金玉良姻一事,只能是旁观者和知情者莺儿说出来,才最合适。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怀金悼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被称“怀金悼玉”,怀的是哪个金,悼的是什么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35:红楼梦·引子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警幻仙子引贾宝玉在薄命司翻看金陵十二钗判词后,发现他并没有“觉醒”,便带着登堂入室,请出太虚幻境各司仙女,安排宴饮歌舞招待。

随后便表演出一套《红楼梦》曲子。《红楼梦》其名也由此而来。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

所谓吴玉峰题《红楼梦》者,无玉峰也。没有通灵宝玉,没有女娲补天石,没有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整个故事的内核就是讲述“豪门女儿的悲欢离合故事”,才叫《红楼梦》。

也因此,警幻仙子说新填的十二首《红楼梦曲子》,实际就讲述“豪门内女儿的悲欢离合”。再次诠释贾宝玉所见之“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众女子。

不过,此处要格外注意这么几点。




一,《红楼梦曲子》十二首,加上“引子·结尾”一共十四首。

二,贾宝玉见到金陵十二钗判词,同样是十四首两者数字对应。

三,金陵十二钗判词里钗黛合一,《红楼梦曲子》里肯定也是钗黛合一。

四,金陵十二钗判词既然写到晴雯、袭人几个,肯定也会出现在《红楼梦曲子》中。

五,金陵十二钗判词以贾宝玉立场讲述,先挚爱妻子,在姐妹知己,再家人……《红楼梦》曲子也是一样。

六,《红楼梦曲子》十二首,并不对应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十二首。

警幻仙子交代为:“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要注意不可与正册判词一一对应。

(第五回)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引子]更像作者自述,解释其创作《红楼梦》的初衷和本心。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是说开天辟地有人以来,真正的情种是谁?也是反问叹息能有几个真情实意的人呢!

“都只为风月情浓。”是说都是一些打着“情”的幌子,贪慕风月情事的浮浪之人罢了。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在这无可奈何的世界,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日子里。于寂寞冷落之时,试着排宣作者心中的痴念、遗憾和本心。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基于以上原因,才撰写了《红楼梦》这段“怀金悼玉”的故事。




到此又要注意两点:

第一,作者为什么会伤悲寂寥?

从“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来看,能够推测作者当时的境况不好。颇有李商隐之落寞。

本文先避开作者曹雪芹的个人问题,只说作者在人生舛途中的心境,必然逃不脱几个:后悔过往,追忆美好,遗憾求不得。

“试遣愚衷”代表作者在遵从本心,去写那些能够“遂愿”的故事。

这个“遂愿”,可能是错失的亲情、友情、爱情。也有可能是落魄的人生、仕途或者追求。

作者将要从遗憾出发写故事。但却让读书人从遗憾中看到希望,引以为鉴,如何能够不再重蹈覆辙,不再遗憾。




第二,什么叫“怀金悼玉”?

这四个字争议可就大了。但也可以很简单。

假如作者自诩其是“贾宝玉”,站在贾宝玉或者出家后的情僧角度:

“金”就是金玉良姻的妻子薛宝钗。

“玉”就是木石前缘的爱人林黛玉。

或许作者彼时的心境,从苏轼的立场更容易理解“怀金悼玉”。

“怀金”,比如苏轼为继室王润之写悼文: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悼玉”,比如苏轼思念发妻王弗所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两个妻子尽死。贾宝玉则是一死一离。悼的是死者,怀的是离者。都有深情厚义,也都是[终身误]。

至于“怀金悼玉”背后有没有什么政治诉求,既然[引子]开口就讲“情”字,此处实无必要展开其他联想,也没有任何线索。

非要附会,则可随便意会出任何与“金玉”相关文字。倒不必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31 09:3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的“皇帝新装”:满腹才华不会运用,将自己活成“母蝗虫”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薛宝钗是薛家嫡长房唯二的两个孩子,是薛家大爷和薛姨妈的唯一女儿。

至于薛家大爷为什么没有庶出子女,看王熙凤的妒忌也知道,王家女儿的手段。王夫人如果不是先生了三个,贾政可能也不会有贾探春和贾环了。

闲言少叙,薛宝钗与哥哥薛蟠被薛姨妈教育崩坏、注定不能成器不同,她无疑优秀的过了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薛宝钗与林黛玉、史湘云在诗才上不分伯仲。论起知识渊博,恐怕大观园中除了贾宝玉,她还要胜过其他众女儿。

牡丹花签说她“艳冠群芳”,表明其品貌才学领袖金陵十二钗的事实。

如此薛宝钗很难让人相信出身在商户之家。薛姨妈又是如何教育出那样的儿子,又教育出这样的女儿?

薛宝钗显然摆脱了薛家商贾的桎梏,被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如果结合薛宝琴不输姐姐宝钗的优秀,薛家的家风和底蕴,就绝不是后面夏金桂家同为皇商能比的。

薛家无疑因为身处四大家族而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培养女儿高嫁联姻的重要,




薛家在教育女儿方面下了大功夫。除了薛蟠意外被薛姨妈王氏娇惯坏了,薛蝌虽没提才学,能力人品也是《红楼梦》同龄人中的一时之选。

四个孩子三个成才,概率要比贾家还要强的多。

薛蟠被娇惯坏,也源于王家女儿除了妒忌还多溺爱。薛姨妈如此,王夫人也如此,凤姐更不遑多让,王家这种“家风”传承势必影响了被母亲言传身教的薛宝钗。

于是,薛宝钗在博学多才背后,无论是心胸气度还是思想志气,都要偏弱了一些。

表面看,薛宝钗气量宽宏,随时就分,但这类外在性格可以通过后天和环境调整和改变,并非一成不变。

深层次,薛宝钗思想保守,志气陈旧,导致她所学不能善加利用,就好比一只“貔貅”,只知道进不善于出,终究只是丰富了自我,而不能惠及他人。




薛宝钗的博学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头头是道。这般满腹锦绣的人才,说出来的观点却让人惊掉了下巴。

(第四十五回)“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薛宝钗这段话不错,可却枉负了她学过的那些知识,完全没有启发新的思想。

她将男人的本分定为“辅国济民”,否则不如不读书。如此一来,古来那些不能辅国济民的圣贤和文人,岂不是被一棒·子打倒,都没有了用处?




当然,她也说“明理”是好的,可终究不如“辅国济民”。难道人人读书就只为了辅国济民?

那些读书坏了的,诚然像贾雨村一样,可到底也摆脱了愚昧,教育了子孙,如何能说不如不读书?

至于女儿不该读书,应该安心相夫教子的理论更是不堪。试问她又读那么多书做什么?

说宝钗像“貔貅”,就在于她读书仿佛被动填鸭,是迫不得已的妆点。

她一面用知识装饰自己,一面内心又否定学习,于是,就有了不爱“花儿粉儿”,将房间布置的一如雪洞。




从心理学上来讲,薛宝钗的逆反行为就是一种叛逆。无奈接受被迫的学习和成长,就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极力反抗,比如她自己的装饰和生活,却浑然忘了当时的规矩、礼仪和自身的身份。

试问如此薛宝钗,岂不是“危险”?又如何胜任末世的贾府,成为一个合格的“补天人”?我看终究如王夫人、凤姐一样,蜕变成王家的“母蝗虫”,靠繁育子嗣侵吞贾府而已。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30 10:3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的“皇帝新装”:满腹才华不会运用,将自己活成“母蝗虫”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薛宝钗是薛家嫡长房唯二的两个孩子,是薛家大爷和薛姨妈的唯一女儿。

至于薛家大爷为什么没有庶出子女,看王熙凤的妒忌也知道,王家女儿的手段。王夫人如果不是先生了三个,贾政可能也不会有贾探春和贾环了。

闲言少叙,薛宝钗与哥哥薛蟠被薛姨妈教育崩坏、注定不能成器不同,她无疑优秀的过了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薛宝钗与林黛玉、史湘云在诗才上不分伯仲。论起知识渊博,恐怕大观园中除了贾宝玉,她还要胜过其他众女儿。

牡丹花签说她“艳冠群芳”,表明其品貌才学领袖金陵十二钗的事实。

如此薛宝钗很难让人相信出身在商户之家。薛姨妈又是如何教育出那样的儿子,又教育出这样的女儿?

薛宝钗显然摆脱了薛家商贾的桎梏,被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如果结合薛宝琴不输姐姐宝钗的优秀,薛家的家风和底蕴,就绝不是后面夏金桂家同为皇商能比的。

薛家无疑因为身处四大家族而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培养女儿高嫁联姻的重要,




薛家在教育女儿方面下了大功夫。除了薛蟠意外被薛姨妈王氏娇惯坏了,薛蝌虽没提才学,能力人品也是《红楼梦》同龄人中的一时之选。

四个孩子三个成才,概率要比贾家还要强的多。

薛蟠被娇惯坏,也源于王家女儿除了妒忌还多溺爱。薛姨妈如此,王夫人也如此,凤姐更不遑多让,王家这种“家风”传承势必影响了被母亲言传身教的薛宝钗。

于是,薛宝钗在博学多才背后,无论是心胸气度还是思想志气,都要偏弱了一些。

表面看,薛宝钗气量宽宏,随时就分,但这类外在性格可以通过后天和环境调整和改变,并非一成不变。

深层次,薛宝钗思想保守,志气陈旧,导致她所学不能善加利用,就好比一只“貔貅”,只知道进不善于出,终究只是丰富了自我,而不能惠及他人。




薛宝钗的博学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头头是道。这般满腹锦绣的人才,说出来的观点却让人惊掉了下巴。

(第四十五回)“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薛宝钗这段话不错,可却枉负了她学过的那些知识,完全没有启发新的思想。

她将男人的本分定为“辅国济民”,否则不如不读书。如此一来,古来那些不能辅国济民的圣贤和文人,岂不是被一棒·子打倒,都没有了用处?




当然,她也说“明理”是好的,可终究不如“辅国济民”。难道人人读书就只为了辅国济民?

那些读书坏了的,诚然像贾雨村一样,可到底也摆脱了愚昧,教育了子孙,如何能说不如不读书?

至于女儿不该读书,应该安心相夫教子的理论更是不堪。试问她又读那么多书做什么?

说宝钗像“貔貅”,就在于她读书仿佛被动填鸭,是迫不得已的妆点。

她一面用知识装饰自己,一面内心又否定学习,于是,就有了不爱“花儿粉儿”,将房间布置的一如雪洞。




从心理学上来讲,薛宝钗的逆反行为就是一种叛逆。无奈接受被迫的学习和成长,就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极力反抗,比如她自己的装饰和生活,却浑然忘了当时的规矩、礼仪和自身的身份。

试问如此薛宝钗,岂不是“危险”?又如何胜任末世的贾府,成为一个合格的“补天人”?我看终究如王夫人、凤姐一样,蜕变成王家的“母蝗虫”,靠繁育子嗣侵吞贾府而已。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30 10:3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1: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参加的是哪朝选妃?揭开“南京金陵应天府”里的大秘密
2019-12-31 11:55·红楼隐史

有人问:你为何认定薛宝钗参加的是明朝选妃,而不是清朝的选妃呢?



答:薛宝钗参加的只能是明朝的选妃,贾雨村所授的“金陵应天府”已经明确地限定了所属朝代。



一起来看看南京的名称变迁的历史,其中缘由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金陵”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那时的钟山因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而被称金陵山,“金陵”之“金”其实是指铜的颜色,而非黄金。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后来的曾用名有“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曾被称为“江宁府”。



元朝时被称为集庆路。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路,改称应天府。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此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遣大军北上,元帝从大都逃往上都,朱元璋下令夷平元朝宫殿,八月改元大都为北平府。燕王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于1403年升北平府为顺天府,由于是皇帝实际所处之地,故称为“北京行在”, “行在”的意思就是临时首都。永乐19年(1421年)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而将原本的京师“应天府”改为“南京”,这就是南京这一名字的由来。封建时代不能随便称一个地方为“京”,因为“京”是“京师”之意。南京应天府成为留都,仍设六部等机构,是明朝的二京之一。需要区别的是北宋虽也有南京应天府,但指的是今天的河南商丘,而非《红楼梦》中地处江南的“金陵应天府”。



明亡后,失去了二京地位的应天府失去了南“京”的头衔,也失去了“天”字的称谓。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后,将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宁,安也”,表达了清廷对江南安宁的渴望。 而“金陵”二字,可视为“金之陵墓”,后金清廷自然也是深为忌讳,因此在清朝使用“金陵”或是“应天府”或是“南京”这些名称都是不被允许的。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定为中华民国首都,才又称回南京,而北京则被改名作北平。解放后,新中国沿用了南京这一名称,而北平则于1949年9月27日被改称为北京。



在《红楼梦》中频繁出现“金陵”、“南京”和“应天府”这三种清廷禁用的地名,如第三回的回目就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护官符里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熙凤的判词是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宝玉被打后,贾母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宝琴笑道:“在南京收着呢,此时那里去取来?”;史湘云说宝玉:“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贾雨村“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等等等等。而《红楼梦》更是曾用《金陵十二钗》直接作书名!



《红楼梦》中对“金陵”、“南京”和“应天府”这三种清廷严禁使用的地名的频繁使用,尤其是专属于朱明王朝的“南京”和“应天府”这两种独特称谓的使用,实是朱慈炤为了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暗示朝代背景的刻意所为。这种深深怀念朱明的故国情怀、这种故意挑战清廷权威的胆量绝不是一个生在康熙晚期、长在乾隆朝的清廷包衣奴才所能具有的,把《红楼梦》强定为清廷包衣奴才后人的作品无异于缘木求鱼、背道而驰,只能与真相愈行愈远。



从第五十三回里“慧娘”只仿“唐宋元明”的无“清”、至“明”止,可知慧娘为明朝人!(详见后文解密《红楼梦最大谜团:贾母珍视的“慧绣璎珞”的惊世秘密》)结合书中“南京、金陵、应天府”的使用和只仿唐宋元明的“慧娘”的描述,以及不断被强调的“末世”,(详情请见《红楼梦开篇明义的终极大密码》),我可以准确地确定《红楼梦》写的就是明朝末年,绝无可能是清朝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1: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见人憎、花见花谢的赵姨娘是谁
2020-02-21 21:12·红楼隐史

读了红楼梦,难免会生出这样的一个疑问:贾府就是选个普通丫鬟都要讲许多规矩的,怎么就出了个赵姨娘这样入不了眼的货色出来?作者在刻画书中的人物时都是多角度地反映人物的复杂性,可是对赵姨娘却一反皮里阳秋的笔法,毫不掩饰的表露出了对赵姨娘的鄙视和憎恶。这是与赵姨娘所影射的人物的真实身份有关,她/他们是谁呢?



我用了她/他们,没错,半主半奴的赵姨娘影射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半主的一女与半奴的两男。



先说说赵姨娘的姓。这个赵字有玄机,有何玄机?百家姓里排第一!这个赵字暗示了赵姨娘所影射的这一女两男都是他们各自行当里的老大!原来赵姨娘如此的不寻常。



1) 先说这半主的一女影射的是谁。

在后妃里排老大的,自然是皇后了。贾政还有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妾周姨娘,而周姨娘的存在就是为了点出这排名老大的赵姨娘的真实姓氏其实是“周”! 原来赵姨娘也是影射迫害田妃的周后!

还记得前面的燕窝悬念么?第五十二回里宝玉正打算提醒黛玉宝钗送的燕窝有问题,却被不期而至的赵姨娘给打断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吾批:周后的药饵有毒!】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

周后赵姨娘盯田妃黛玉盯得紧,宝玉不敢再说,只得立即去找贾母用自家的冰糖燕窝替代了宝钗送的。才有了后面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中紫鹃再次提出燕窝问题,宝玉笑道:“这要天天吃惯了,吃上三二年就好了。”不敢明说周后宝钗的燕窝有的宝玉只是强调:黛玉吃贾母给的自家燕窝三二年就会好!

朱慈炤的笔下是伏线千里,句句有深意啊!



2)再说这半奴的两男是谁。




  奴,身份低贱,自然是指老百姓了。赵姨娘生的儿子叫贾环,谐音“家患”。这老百姓中的老大又是朱明王朝的家患,这说的可不就是农民军中的头领——闯王李自成么?而且李自成原名李鸿基,而赵姨娘的兄弟叫赵国基。这鸿基与国基可不就是亲兄弟么?



除了影射李自成的一男,还有另一男是影射探春的真正父亲,这个留待解密探春时再讲。

随着赵姨娘影射的两个人物的身份的揭开,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何皇四子会对赵姨娘怀有如此刻骨的鄙视和憎恨了。赵姨娘不但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弟弟,还逼死了自己的父亲,是自己家破国亡的直接责任人,朱慈炤怎能不恨不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被魇逢五鬼背后的可怕的历史真相
2020-02-24 23:19·红楼隐史

五岁的皇五子朱慈焕被“九莲菩萨”吓死的惊天真相 !



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中作者写了贾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受赵姨娘收买作法暗地里魇害宝玉和凤姐,让他俩先是头疼,既而发疯,最后奄奄一息。



朱慈炤特意安排赵姨娘暗施魇害在第二十五回,回目亦注明“逢五鬼”,这一回里贾母为宝玉供奉“五斤”灯油,赵姨娘花了“五百”钱,又许诺“五百银子”,马道婆用“五鬼”,正是不断强调“五”!只为暗示皇五子在五岁时惨遭周后的鬼伎俩的暗算!



其中写马道婆对贾母说:“祖宗老菩萨哪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得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中就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 ” 正是借马道婆的嘴解释年幼的皇五子是被暗中的许多鬼(害人之人便是“鬼”!)给暗算了。他们只要一得空便暗中谋害皇五子,所以皇五子虚岁五岁便被害死了,没能长大。



前文说了,赵姨娘影射的是周后,那么宝玉的寄名干娘——施害魇术的马道婆是谁呢?也是周后!



为何马道婆是宝玉的“寄名干娘”?因为周后是崇祯的皇后,自然就是田秀英儿子们的名义上的嫡母,故朱慈炤用“寄名干娘”来暗示周后与田妃儿子间的没有血缘的名义上的母子关系。



“马道婆”,暗指马头罗刹。《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持枪矛,驱入城内,向无间狱。”,罗刹即恶鬼,“马道婆”是朱慈炤骂周后是害人的“恶鬼”!“马”姓还有一层深意,后面再讲。



原来“宝玉的小娘”赵姨娘买通“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魇害宝玉,其实就是寓意皇五子被魇害完全乃是周后一手安排!



看史料:

《彤史拾遗》载:“当妃居“启祥宫”时,皇五子有疾,两河催饷者,日三至。武清侯孽子李国正,讦其兄国瑞,藏禁物。自庄房土地外,精环宝累万万。上召见国瑞,谕以输饷。辞不能,上怒责之。既而国瑞死,皇五子疾剧。有凭之为言者曰:“吾九莲菩萨也!上待吾家薄,吾将逝去。此皇五子慧,随我行!”先是,神宗时,孝事慈圣皇太后。有言慈圣为“九莲化身”,遂以慈圣像,装九莲菩萨祀之。武清侯即慈圣家也。至是,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而皇五子终不起,谥曰“悼灵王”。

《明史》卷120《悼灵王传》:“(皇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故云。”

《玉堂荟记》载:“是时,(因崇祯借饷)戚畹人人自危,后因皇五子病亟,遂造为九莲菩萨下降之言。至是言皇五子见菩萨来,甚怪上之薄情,不念先世亲属云云。又言,如不从此改过,将来殇折不止一人,还都要唤去。大都上未尝至皇五子病所,皆诸人撰造节次,遣人传报。”

《崇祯实录》载:“癸未,皇五子薨,谥曰「悼灵王」。初,疾甚,忽言九莲菩萨来云:『上薄待戚属不改,殇折且尽』!上闻之,大惧。九莲菩萨者,孝定皇后李氏因梦奉祀之;后薨,像在宫中,跨凤九首。至是,内臣托皇子神其事,上实未尝至疾所也。” 上未尝至皇五子病所,皆诸人撰造节次,遣人传报。”




  《明史。薛国观传》: “戚畹皆自危,因皇五子病,交通宦官宫妾(暗指周后),倡言孝定太后已为九莲菩萨,空中责帝薄外家,诸皇子尽当夭,降神于皇五子。” 皇五子之死是贵戚周奎勾结宦官宫妾周后搞的鬼;




  《明史。李伟传》:皇五子死前说的话是“中人(就是太监)构乳媪,教皇五子言之。”



所谓显灵的九莲菩萨不过就是周后收买的宫女太监装扮的罢了!



赵姨娘问道:“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



“五百钱供药王”, 乃是“药五王”,寓意用药毒害皇五子。



“前日”是暗示周后在实施魇害前就已经在用药毒害皇五子了,这也正是照应皇五子先是莫名其妙病倒之后,才被周后在病中装神弄鬼的吓死的前后顺序。



赵姨娘道:“这如何还撒得谎。”说着便叫过一个心腹婆子来,耳根底下嘁嘁喳喳喳说了几句话。【甲侧:所谓狐群狗党大家难免,看官着眼。】那婆子出去了,一时回来,果然写了个五百两欠契来。赵姨娘便印了手模,【甲侧:痴妇,痴妇!】



脂批的“狐群狗党大家难免,看官着眼” 正是提醒读者这就是“交通宦官宫妾”“中人(宦官)构乳媪”暗中勾结之卑劣可鄙!



马道婆又悄悄的教他道:“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千万小心,不要害怕!”【甲眉:宝玉乃贼婆之寄名干儿,一样下此毒手,况阿凤乎?三姑六婆之害如此,即贾母之神明,在所不免。其他只知吃斋念佛之夫人太君,岂能防范的来?此系老太君一大病。作者一片婆心,不避嫌疑,特为写出,使看官再四着眼,吾家儿孙慎之戒之!】



马道婆说的“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是指周后这个幕后黑手只需安坐房中,她勾结好的宦官宫女自会将一切办好。



此处的脂批特意重点强调【宝玉乃贼婆之寄名干儿】,提醒读者要注意被害的皇五子与周后的名义上的母子关系,并指出崇祯再斋戒修省,也防范不了寄名干娘周后这个贼婆娘对田妃儿子们的毒手暗算! “三姑六婆之害”,三六加在一起是“九”,暗示皇五子名义上死在“九莲菩萨”手中。



救治宝玉的癞头和尚交代贾政道:“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庚侧:是要紧语,是不可不写之套语。】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



正是脂批再次强调魇害宝玉者乃是除了“亲身妻母”外的女性,乃是宝玉的寄名干娘——名义上的母亲周后!



三十三乃是照应史书记载的“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中的“三”;同时暗示三三得九的“九莲菩萨”,即周后魇害皇五子时所借用的幌子。



为何赵姨娘要害宝玉和凤姐?



因为真实的历史上周后不仅害死了皇五子(因为周后谋害田妃的儿子们,故作者用一个宝玉做了代表,皇五子是皇四子朱慈炤的亲弟弟),而且“协谋去魏逆,称贤功”除去了魏忠贤——王熙凤!



书中作者安排宝玉和凤姐被携通灵宝玉下凡的僧人作法施救,终于活过命来。可是真实历史中,“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而皇五子终不起。” “少而慧,上绝爱之”的皇五子最终还是夭亡被周后害死了。



为了隐藏自己皇四子的的真实身份,作者在书中将自己疼爱的弟弟皇五子长幼顺序颠倒过来写成宝玉的亲哥哥贾珠,虽然只是借冷子兴的口轻描淡写的介绍贾珠“一病死了”,但皇四子对皇五子的感情却是无比深沉的,无法言说的。




  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不过简单一句话,脂砚斋却在此处写到“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这正是为了暗示读者:宝玉之亡兄贾珠并非虚拟而是影射真实人物,失声哭出的其实是宝玉是作者朱慈炤!




  这哭的是皇五子的“少而慧”,哭的是皇五子的“被暗害”,哭的是兄弟情深,哭的是人心险恶!看似平淡一笔,却是作者朱慈炤心中无法与人言说的彻骨之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4: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愚守拙”的宝钗因何失态大怒
2021-10-13 21:25·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宝玉说宝钗像杨贵妃一事作者写得十分仔细,第三十回中写“宝玉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为何一向豁达随和、藏愚守拙的宝钗会因宝玉的一句“杨妃”而失态大怒?

明面上似乎宝钗认为宝玉此话有讥讽自己参加选秀落败之意,但作者又写到“回思了一回”,其实作者是要读者们回思一回,重视这一处的比喻。宝玉拿宝钗比杨妃,其实就是作者说宝钗像杨妃,哪里像?

1, 字面上的意思,“体丰怯热”。



“体丰”指的是史书记载的周后是个身材“弱小”、“少颀颀之美”的矮胖美女,而非田妃的“纤妍”。

“怯热”影射的是畏热的来自东北极寒之地的冷本质的清廷;

2,宝钗“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这其实是朱慈炤的此地无银三百两,正是影射周后有一个好哥哥,见《崇祯遗录》记载: “周延儒与嘉定侯周奎通谱,常使客董山人怀重资,与奎子鉴博,故负之。鉴喜,时时与之饮宴,遂得探内庭消息,凡事先意逢迎,其奸狡多此类。”周后同哥哥周鉴内外勾结,贩售崇祯的消息动向给外官谋取巨利。

3,暗示周后的结局就是如同杨玉环一样:国家败亡后被逼自缢而亡。而周后的好哥哥周鉴“因素有赢疾,被掠死”,也如杨妃的哥哥杨国忠一般亡于国乱。

此时宝钗的怒气还不便表露出来,但是靛儿讨扇子却终于让宝钗发作了!“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顿时让宝钗声疾色厉起来,这其中又藏了什么玄机?

“靛”,无论是字义“青色”,还是字形“青”“定”,毫无疑问都是影射清廷已经江山稳定了。

“扇子”,大家现在已经知道是指史书。

“靛儿说宝钗藏了扇子”是暗喻宝钗清廷为了篡改历史而隐藏销毁了史书!

被宝玉揭了底的周后和被靛儿不小心暴了自家丑的清廷如何能不恼羞成怒呢?!!

朱慈炤的暗喻手法实在高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4: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钏投井”的惊世大秘密
原创2021-12-23 05:45·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三十回里“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

这句话极为极为重要,朱慈炤故意强调道“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如果看不懂这句话,就无法理解宝玉挨打的可怕寓意。每个人都知道“金钏投井”是宝玉之大不幸,导致宝玉被贾政毒打,可是谁能想得到“金钏投井”竟是金钏之大大幸呢?!

第七回里提到: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甲侧: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脂砚斋明确指出金钏和宝钗的映射关系,又提到“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金钏母亲姓白,白是雪的颜色,暗示金钏和薛姓雪宝钗的互相映射,金钏的名字是金又含金,原来金钏影射后金清廷!

“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此本句含有“金白”,在命理学中有个词叫做“金白水清”,表示金水互相化生,“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中的先“金”后“白”,正是影射了“金”转化成了“清”!

金钏死后,王夫人要找两套新衣服给她装裹,偏是用宝钗的合适,而且宝钏活着的时候也是穿宝钗的衣服。书中写道:“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还记得前文解密过的第十八回里龄官闹着非要演《钗钏记》中的丫鬟云香么?“钗”就是影射清廷的薛宝钗,”钏”就是“白金钏”。金钏、宝钗实为一人,所以朱慈炤安排金钏用宝钗的衣服装裹。

朱慈炤的这个暗示手法其实在书中多次使用。

——比如第十三回里提到的“坏了事”的义忠亲王其实就是亡了国的崇祯帝,也就是秦可卿,本要给义忠亲王用的“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的樯木”做的棺材最后转给秦可卿用,只因两人实为一人!

——又比如有洁癖的妙玉偏偏要宝玉用她自己的绿玉斗,因为她就是宝玉,宝玉就是她!

——再就是这里的金钏用宝钗的衣服装裹。

这些极重要的物件是断不会,也绝不能用别人的!

那么金钏所说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到底是为何意?

“井”,易卦上讲,“德之地也”,这是暗指后金从“金钏投井”那一刻起就不再是“金”了,它变成了年号为崇“德”的取代朱明、灭亡南明的清廷!

1635年,皇太极打败林丹汗, 取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漠南蒙古各部向后金臣服,为其上尊号博格达汗。这让皇太极野心勃发,1636年四月十一乙酉日,皇太极特意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即崇尚“德”化。

前文说过:改国号为“大清”,因为
  1,由于宋金的历史原因使得汉人对“金国”很是仇恨,皇太极想通过改掉金而避免汉人的抵触情绪。
  2,皇太极选的满语daicing意思是战争和善战者,表达了他的要通过战争扩大政权的野心。
  3,图吉利。火能克“金”,但水能克火。因此“金”必须换做水,“清”是三点水旁,水性,乃是寄托了清廷水扑灭朱明火的愿望。
  1637年,皇太极率军亲征朝鲜,迫使朝鲜臣服;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此后,朝鲜的亲明派势力被铲除,解决了朝鲜的牵制问题后,清廷开始专心进攻明朝。
金钏投井后,王夫人为了笼络人心,便把金钏的那一份月钱给了金钏的妹妹白玉钏,玉钏因此独得双倍月钱。金钏投井换得玉钏的双份月钱,以金换玉,这是影射后金女真“金钏”已经升级为加强版的有“元玉玺”的清廷国“玉钏”了!

第四十三回里宝玉偷跑到荒郊野外寻了个供着“洛神”的怪异的“水仙庵”祭拜投井死了的金钏,文中特意写道:“茗烟道:“只是一件,我常见二爷最厌这水仙庵的,如何今儿又这样喜欢了?”宝玉道:“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这“水仙” “洛神”正是暗示了水性的清廷,后金金钏因为投了井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水仙清廷!所以宝玉才会专门在自己“最厌”的水仙洛神庵里祭拜金钏,也才会有“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也才会有“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庚辰双行夹批:奇文。只云“施半礼”,终不知为何事也。】。” 为何“施半礼”?因为宝玉朱慈炤不承认清廷,可是又不得不接受清廷入主中原的无奈现实,所以半是不甘半是勉强,“含泪施了半礼”!

金钏所说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其实是皇太极得意地宣告:我后金已经升级为清廷了,朱明已经是我志在必得的猎物了!扑灭朱明“火”的清廷“水”出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4: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与黛玉——《红楼梦》中水、木芙蓉的区别与秘密
原创2022-01-12 08:21·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2022年1月11日,六载光阴,辛劳难述,唯望笔下文与义,不负作者辛酸泪。

芙蓉可谓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花卉了,象征的是金陵十二钗中首要之人,更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心头至爱:正册头一页上的黛玉抽中的是芙蓉花签,又副册首页上的黛玉之影——晴雯死后成为芙蓉花神、化身芙蓉女儿。

但这就不禁令人生出疑问:芙蓉,在古代可指两类花卉,而且还是有水陆之分、春秋之别两处明显差异的不同花卉。

一为水芙蓉,即莲花、荷花,水生的草本植物,夏天绽放,见《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按:《尔雅》云:‘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邢昺注云:‘芙蕖,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人呼为荷。’”

二为木芙蓉,又名拒霜、木莲,陆生的木本植物,秋天盛开,见《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李时珍曰:‘木芙蓉处处有之,插条即生小木也。其干丛生如荆,高者丈许。其叶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者,冬凋夏茂,秋半始著花,花类牡丹、芍药,有红者、白者、黄者、千叶者,最耐寒而不落。’”

了解了芙蓉有水、木两类后,就不难发现《红楼梦》中除了黛玉和晴雯是明写出来的芙蓉外,其实还有两位也可算作芙蓉,即被喻为莲花的甄英莲和贾迎春,因为莲花也被称为芙蓉:甄英莲是书中第一回中脂批特别强调的“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而且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名列首位,其重要性与黛玉和晴雯相去不远,甄英莲不但名中有“莲”,而且幻境簿册的册面上画的是“莲枯藕败”,判词中写的是“根并荷花”,无一不是暗示被改名为香菱的甄英莲实乃莲花;而迎春房里的小丫头名叫莲花儿,暗示身为贾府二小姐的贾迎春其实也是莲花。

如此一来,书中有四人都是芙蓉,身份重要的香菱和迎春毋庸置疑都是莲花、即水芙蓉,那么黛玉和晴雯是不是也同为水芙蓉呢?如何确定象征黛玉和晴雯的芙蓉究竟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呢?

来看书中给出的信息。第六十三回里写黛玉抽中的芙蓉花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其中的“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北宋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诗:“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虽说签词“风露清愁”有寒秋的清冷之意,但书中所写的“一枝芙蓉”和引用诗词中的“枝上花”都太过含糊,很难准确判断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

既然如此,就只能先从黛玉之影——晴雯的芙蓉花上着手分析了。

第七十八回至第七十九回中写道: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问他是管什么花的神,告诉我们日后也好供养的。他说:‘天机不可泄漏。你既这样虔诚,我只告诉你,你只可告诉宝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泄了天机,五雷就来轰顶的。’他就告诉我说,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 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文作出来。他自己却任意纂著,并不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诞,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维太平不易之元,【庚辰双行夹批:年便奇。】蓉桂竞芳之月,【庚辰双行夹批:是八月。】无可奈何之日,【庚辰双行夹批:日更奇。试思日何难于直说某某,今偏用如此说,则可知矣。】怡红院浊玉,【庚辰双行夹批:自谦得更奇。盖常以“浊”字许天下之男子,竟自谓,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矣。】谨以群花之蕊,【庚辰双行夹批:奇香。】冰鲛之縠,【庚辰双行夹批:奇帛。】沁芳之泉,【庚辰双行夹批:奇奠。】枫露之茗,【庚辰双行夹批:奇名。】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庚辰双行夹批:奇称。】……”……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且请留步。”二人听了,不免一惊。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 。。。。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庚辰双行夹批:双关句,意妥极。】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庚辰双行夹批:如此我亦为妥极。但试问当面用“尔”“我”字样究竟不知是为谁之谶,一笑一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 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庚辰双行夹批: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庚辰双行夹批:用此事更妙,盖又欲瞒观者。】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除了陆生木本和水生草本这一基本生长习性的区别外,木芙蓉和水芙蓉的花时不同也是人尽皆知的一大判断标准,比如下面的这几首唐诗,李嘉佑的《秋朝木芙蓉》:“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著花时。”白居易的《木芙蓉花下招客饮》:“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韩愈的《木芙蓉》中更是强调了木芙蓉与莲花拥有相同的嘉名,但木芙蓉盛开在秋天的寒露里,花色也远比水间的莲花红艳:“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晴雯农历八月十九离世,正是仲秋时节,此时盛开的芙蓉只能是拒霜木芙蓉,这从书中的几处细节描写可以确定无疑:

书中写道: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问他是管什么花的神,告诉我们日后也好供养的。……他就告诉我说,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
宝玉于是作《芙蓉女儿诔》,带至芙蓉花前祭奠晴雯,并“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这毫无疑问是挂在木芙蓉的枝上,绝无可能是水中的荷花枝上。
《芙蓉女儿诔》中又写“蓉桂竞芳之月”、“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无论是正文中的“桂花、秋艳”、还是脂批所注【庚辰双行夹批:是八月。】,也都不断强调八月仲秋时节,这时正开的芙蓉花只能是陆生木芙蓉。
宝玉读毕诔文,焚帛奠茗后,黛玉笑着从芙蓉花中走出来,这再次暗示此处的芙蓉是木芙蓉,因为只有木芙蓉的高大的灌木花丛才能让黛玉隐身其中而不被宝玉和小丫鬟发现,而且八月中旬荷花已败,并不存在水芙蓉花,更不要说黛玉根本没有仙技神功可以让她凌波踏水。
晴为黛影,既然晴雯是“木芙蓉”,黛玉也应是“木芙蓉”,书中对此也有清楚的暗示。宝玉祭奠完晴雯后,黛玉便适时地从芙蓉花中走出来,小丫鬟因此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晴为黛影,黛为晴魂,脂批又不断强调【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实诔黛玉也】,不断确认宝玉为木芙蓉花神所做的《芙蓉女儿诔》实为黛玉所作,黛玉就是宝玉正在祭奠的木芙蓉花神。

这通过书中另外三处细节也能得到确认。第七回里,介绍宝钗所吃的冷香丸配方时写道:“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由此可见《红楼梦》中其实是将夏天开的荷花和秋天的芙蓉严格区别开来的。

第六十七回里又写宝玉“至沁芳桥上立住,往四下里观看那园中景致。时值秋令,秋蝉鸣于树,草虫鸣于野;见这石榴花也开败了,荷叶也将残上来了,倒是芙蓉近着河边,都发了红铺铺的咕嘟子,衬着碧绿的叶儿,倒令人可爱。”再一次强调了秋天荷败、芙蓉新发,由这两处描写可知:书中出现的芙蓉只是单指木芙蓉,象征黛玉和晴雯的芙蓉就是秋艳木芙蓉。

木芙蓉有二妙:一妙是有“照水”之美。木芙蓉花大色美,多种植于水边,花开时节,花颜水影,虚实有致、相映益妍,因此才有了“芙蓉照水弄娇斜”南宋杨万里《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走笔记之》的名句。与朱慈炤同时代的清初高士奇(1645年-1703年)的《北墅抱瓮录》里的描述更为细致:“木芙蓉潇洒无俗姿,性本宜水,特于水际植之……花光波影,上下摇荡,犹似云霞散绮,绚烂非常。”与此相对的是,绛珠仙草生长在西方灵河岸边,黛玉形容亦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正是美在“照水”的姣花芙蓉。

二妙是有 “拒霜”之德。木芙蓉八、九月始开,故得名“拒霜花”,木芙蓉不畏风寒霜冷的坚韧品质成为历代文人写诗作赋的吟咏主题,如北宋王安石的《拒霜花》:“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 北宋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北宋刘珵《木芙蓉》:“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明代名臣谢迁的《芙蓉》:“傍水施朱意自真,幽栖非是避芳尘。已呼晚菊为兄弟,更为秋江作主人。” 眀臣吴桂芳的《木芙蓉赋》:“贞不绝俗,节足自全。不趋时以逐荣,历迟暮而独妍。岂凋贞于霜雪,况比色于绮纨。洵玩操之可嘉,知春华之莫班。”晚明首辅申时行《拒霜》:“群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艳态偏临水,幽姿独拒霜。” 明末阉党吴孔嘉《木芙蓉》:“半临秋水照新妆,澹静丰神冷艳裳。堪与菊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清霜。”黛玉的《葬花吟》自陈身世遭遇“风刀霜剑严相逼”,能够不畏风寒霜冻傲然独开,正是德在“拒霜”的秋艳花神。

而在偏居一隅的南宋朝,无惧风霜傲寒怒放的木芙蓉更被赋予了坚持抗金的顽强精神,如南宋吕本中的《木芙蓉》:“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写的是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不惧雨大霜寒,反而在暴雨之后或是严霜之前开得更为红艳。如此铮铮傲骨,远胜那些只会在和煦春风里盛开的桃李娇花,吕本中借小池南岸隐喻金兵南渡后的破碎河山,以木芙蓉赞誉在逆境中仍然顽强抗争的爱国志士,用桃李形容宋高宗和秦桧等那些怯懦软弱,只会听任春风摆布的对女真侵略者俯首贴耳、毫无骨气的主和派,木芙蓉由此也就成为了抗金爱国者的象征。

后来的南宋孝宗赵昚更是在《书刁光允木芙蓉画幅》一诗中盛赞木芙蓉:“托根不与菊为奴,历尽风霜未肯降。本是无心岂有怨,年年清艳照秋江。”将菊花比作气势汹汹的金国势力,而将不惧风霜傲寒怒放的红艳木芙蓉视为坚持抗金的不屈代表。

除了吟咏木芙蓉的美与德、赞颂木芙蓉的抗金精神外,历代文人们还为木芙蓉得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名声和地位而大鸣不平。如

唐代白居易《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能解爱,丹青写出与君看。”

唐代黄滔《木芙蓉三首》:“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

宋代方蒙仲《手种芙蓉入秋盛开》:“天然富贵又风流,簇簇湘妃起聚头。唤做牡丹何不可,高他一着见深秋。”

宋代郑域《木芙蓉》:“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

芙蓉具有牡丹的艳丽富贵、荷花的高洁清雅、菊花的凌霜冷艳,却没有得到如牡丹、荷花、菊花一般的名声和地位,宋初的张翊在《花经》中将牡丹与兰花、蜡梅、酴醾和紫风流并列一品九命;却把芙蓉贬同牵牛,木槿,葵花等为九品一命。而晚明文学家袁宏道更是在他的《瓶史》中将芙蓉降格为木樨桂花之婢:“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海棠以苹婆、林檎、丁香为婢,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芍药以莺粟,蜀葵为婢,石榴以紫薇、大红千叶木槿为婢,莲花以山矾、玉簪为婢,木樨以芙蓉为婢,菊以黄白山茶、秋海棠为婢,蜡梅以水仙为婢。”拥有傲人的美丽和高贵的品格,却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对待,正是这种不公的对待,让木芙蓉成为文人笔下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的不幸代表。

与春夏之交时盛开的牡丹相比,木芙蓉花色不输牡丹、气节更是远胜,却败在生不逢时,只因开在寒冷深秋而被俗世冷落,任是它艳丽无双却落得凄凉寂寞、形影相吊,只能“自饮一杯”孤芳自赏。为何芙蓉花签中单独点名要花魁牡丹陪饮?这一是为了强调黛玉与宝钗二人之间的地位之争,二是为了暗示黛玉其实远胜宝钗,牡丹凭她如何妖冶媚人,但也只配作高洁芙蓉的陪饮,正如郑域的《木芙蓉》诗所写:“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世人眼中艳冠群芳的花魁牡丹,其实是比不上凌寒怒放的傲骨芙蓉的。

明末王象晋所辑的《群芳谱》盛赞木芙蓉:“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为俟命之君子矣”,“俟命之君子”典出《礼记·中庸》:“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始终端正自己言行、始终恪守心中原则,既不去乞求别人,也不去怨天尤人,更不会像卑劣小人一样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地谋取不应得的好处,而是心怀平正地坦荡接受上天的使命安排,这不正是始终高洁自持的黛玉晴雯、也就是朱慈炤母亲田秀英的真实写照么?独殿众芳、孤标傲世的黛玉,就是在秋风寒霜中寂寞独开的绝艳木芙蓉。

了解到木芙蓉的美好和德行,了解到木芙蓉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朱慈炤会用木芙蓉来象征黛玉和晴雯了,并强调说:“这个好极。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

请注意:参加夜宴的众人之中也有晴雯,但朱慈炤却没有安排晴雯像麝月、袭人一样抽取花签,这是何故呢?因为除了木芙蓉外,再没有第二种花可以完美地形容晴雯了,但又不能让芙蓉花签再被抽出来一次,所以朱慈炤没有安排让晴雯抽花签,而是代之以在晴雯死后补述晴雯是芙蓉花神,并为其作《芙蓉女儿诔》。黛玉抽取的芙蓉花签其实是属于黛玉与晴雯两人共有的花签!同样的才貌胜人、同样的德行高洁、同样的生不逢时、同样的孤苦无依、同样的受尽欺辱,除了黛玉与晴雯,还有谁配作这一身傲骨、在风霜刀剑中凄凉落寞、独自芬芳的秋艳木芙蓉呢?

再回过头来看看香菱和迎春的莲花,莲花也称芙蓉,虽然朱慈炤在书中只以芙蓉指代木芙蓉,但明显是有意含混,从我前面列举的各朝各代的诗词文赋中不难看出,诗文作品中多是直书“木芙蓉”或称“拒霜”,鲜有仅写“芙蓉”二字的,因为会令读者难以准确判断究竟是出水芙蓉莲花、还是照水芙蓉拒霜,这就是大家对黛玉和晴雯究竟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争执不下的原因所在,而这恰恰是朱慈炤有意为之,因为他要通过这种含混的手法,帮助读者建立起香菱迎春与黛玉晴雯之间似是而非的紧密关联。

香菱迎春与黛玉晴雯都是芙蓉,因为他们都是朱明势力的代表。但她们又是不同的,黛玉和晴雯是长在水边的凌霜怒放的木芙蓉,暗喻的是与水国满清以山海关为界抗衡不下的朱明末期;而香菱和迎春是生在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芙蓉,影射的是满清入主中原后挣扎在水国包围中的南明政权。

黛玉哀叹身世不幸的《葬花吟》中有这样两句:“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木芙蓉生长于陆地之上,所以花瓣能落在地上,可以收入锦囊埋入净土之中,正如黛玉田秀英虽因被害而早早夭亡,但她的一身艳骨却因崇祯尚未亡国而得到了尊崇周全的葬仪安置,真正做到了“锦囊收艳骨、质本洁来还洁去”;而挣扎于水中的水芙蓉莲花呢,等待它们的结局只能是花瓣片片尽落水,终陷污淖渠沟中。

简而言之,芙蓉的水、木之别,完全是为了点出香菱迎春与黛玉晴雯的所处环境的不同,朱慈炤用“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点明了《红楼梦》的内容横跨前、后两个时期,未婚早夭的黛玉和晴雯生活在前期,也就是昨夜的朱楼,因此是临水的木芙蓉;而嫁人后被丈夫凌虐而死的香菱和迎春生活在后期,也就是今宵的水国,故而变成了水中的水芙蓉,这是形势转换、朝代更迭的无奈结果,更是独具慧眼、运笔如神的朱慈炤的巧心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36 , Processed in 0.2542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