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林如海死后留下两个谜团难解,其一是为什么执意送林黛玉进贾府?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1-06   |  204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红楼梦》的成功就在于每一个人物都星光熠熠,哪怕出场极少,也有很多咀嚼不尽的味道。作为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有特别多的拥趸,林如海出场虽少,围绕他身上谜点一点都不少。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升任两淮巡盐御史最后却仓促死在任上的林如海不是个简单的人。



一,林如海出身江南书香世家
林如海出场介绍他就说他家祖上,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这表明林家的爵位比贾家早,属于更老牌的家族,而且出身江南士族,从林如海重视林黛玉的教育以及林黛玉的家教氛围能够看出林家的文化底蕴远远强于贾家这种半吊子读书人家。林如海能考上探花自身努力固然重要,家族积累也举足轻重!林家的家业传承安排非常从容。林如海说科举就能高中探花,显得自信满满,甚至信手拈来。



二,林如海擢升特别快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这里有个争议,到底是上一届探花,还是前几届中的某一届探花还真不好说。如果只是上一届探花,贾敏嫁给林如海的时候他还没有科举高中。贾家眼光之好也算厉害。而林如海几年之间擢升之快也让人咂舌。由皇帝秘书一般的兰台寺大夫升任非皇帝亲信不为的巡盐御史肥缺,只能表明这一任皇帝培植亲信的不遗余力。这也为后面贾雨村升官的快速做了注解,显然皇帝在迫不及待提拔重用自己的势力。林如海也好,贾雨村也好,都是皇帝一手提拔的,与贾家这种老牌势力本质不同。贾家感恩的是老皇帝赐富贵,林如海贾雨村等却只会感恩现在的皇帝赐富贵。偏偏这两伙新旧势力又交织在一起。显然这是一种“真事隐”的写法。



三,林如海执意送林黛玉进京
送林黛玉进京其实并不是完全必要。林如海哪怕不续弦依然可以抚养林黛玉。就算为了故事情节推进有意安排,林黛玉去住一两年可以理解,一住经年根本说不通。这是谜案。看林如海送林黛玉走前的话怎么看都像托孤。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这话非常不吉利。话语中的消沉之意特别明显,仿佛已经预知自己将命不久矣。一点不是身居要职的意气风发的样子。



四,林家绝后
如果说林如海送林黛玉进京还情有可原,那么林家绝后绝对不可理解。作为封建士大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算自己生不出来,也要过继儿子延续家族血脉,林家毕竟还有远房,这种为人子嗣必然做的事林如海却不做,只有一个答案可以解释,他做了祸及子孙的事无解。真要这样的话,林如海就极可能非正常死亡。这是按常理推测,不代表观点。



五,林如海之死
林如海病死,时间很久,林黛玉回家大半年,林如海才死。按理不会有问题。但总觉得林如海死的莫名其妙。只能说他之前一系列的安排都是为了让林黛玉去到贾家。但林家绝后这事绝对解释不通,没有证据,关于林如海之死也无法猜测,只能按下不表!有研究的朋友也可以留言交流!

综上,林如海出身江南士族,与贾家武将出身不同。林家明显是文臣出身。文化底蕴深厚。林如海科举进入三甲,赐进士及第,探花郎。皇帝信任非常,出任巡盐御史,最后死在任上。唯一让人疑惑的是关于林黛玉的安排和林家的子嗣延续这两个谜团让人费解,最后死的也有点突然。如果只是为了让林黛玉与贾宝玉情缘纠缠顺理成章似乎有败笔的嫌疑。就不多说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邢夫人为什么比王夫人还讨厌?真相就在她的一句话中
下一篇: 林黛玉爆粗口?听红楼第一美人骂人,也太有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6: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谜案」B1:破解宁国府的来历是揭开红楼梦时代背景的关键
www.toutiao.com 2022-02-10 06:12

《红楼梦》里面所写的贾府是在社会上很有地位的一个贵族。贾府分两支,一支是宁国府,一支是荣国府。宁国府是高于荣国府的,宁公居长,荣公居次,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也是以宁国府贾珍为族长主祭的。我们看《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首次进京,从东往西走,“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脂批:先写宁府,这是由东向西而来】。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这么写是有两府前后顺序的寓意的。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宁国府”:
宁国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宣州置,治宣城县(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在此之前又名宣州、宣城郡、宁国郡。宋孝宗赵昚在进皇宫之前,曾驻在宁国军辖区内。依宋朝惯例,凡是皇帝登位前居住之地(时谓潜邸)或出生地皆升格为“府”一级地方政府,宁国府由此而产生。《明史·地理志》太祖丁酉年四月曰宁国府,辛丑年四月曰宣城府,丙午年正月曰宣州府。明朝亡清朝兴,顺治二年(1645年)改隶江南省,其仍称宁国府。


各位朋友有没有注意到,本系列文章第一章里面有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人物,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他帮我们理清了“国朝定鼎百年”和“太祖皇帝仿舜巡”的谜团,这次他又来帮我们甄别理清“宁国府”、“荣国府”的来源了,各位没有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作者的公众号进去搜一下。
笔者再把明武宗的介绍贴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刘瑾伏诛后,武宗日益宠信江彬。在江彬的诱导下,武宗屡屡出巡,六次出巡有四次以上都驻扎在宣府。

第一次:正德十二年八月(1517年9月),明武宗急装微服出幸昌平,至居庸关,为御史张钦所遮,乃还。数日后,复夜出,因度居庸关,幸宣府(明九大边镇之一,即宣府镇、宣化府,今张家口宣化区)。
第二次:未几,巡幸阳和卫(今山西阳高县),明武宗一行浩浩荡荡来到宣府,营建“镇国府”。并为自己更名朱寿,竟然降一等又加封自己为“镇国公”,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让户部给自己发饷,自古以来头一位。有的资料记载,幸宣府和幸阳和为同一次,而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二十一日武宗率侍从四人再赴宣府玩乐至二月十三方回北京。
第三次: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11月),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朱厚照大为兴奋,火速从宣府回京布置御驾亲征,这就是著名的“应州大捷”。武宗非常喜欢宣府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正德十三年(1518年)立春,武宗在宣府,照例要举行迎春仪式,正月初六返回北京。

第四次:正德十三年正月(1518年)还京,数念宣府,复幸大同。闻太皇太后崩,乃还京发丧。将葬,如昌平,祭告诸陵,遂幸黄花、密云,驻喜峰口。
第五次:同年(1518年),明武宗又自宣府由大同渡黄河,次榆林,至绥德。还,由西安历偏头关,抵太原。正德十四年正月(1519年)自太原还至宣府。帝东西巡幸,历数千里,二月初八方回北京。
第六次:御驾亲征江西宁王朱宸濠,南巡到南京(无关本节,略)。

各位朋友有没有看到,明武宗非常喜欢宣府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还在宣府城内大规模营建自己的府邸“镇国府”,并为自己更名朱寿,竟然又降一等封自己为“镇国公”。
《红楼梦》作者这是个大滑头,竟然把南直隶(南京)的宣州府替代了北直隶(京师)的宣化府,用南直隶(南京)的宁国府替代了北直隶(京师)的《红楼梦》“宁国府”,把明武宗“镇国府”“镇国公”的名号替代了《红楼梦》“宁国府”“宁国公”的名号。
(北直)宣化府=(南直)宣州府=(南直)宁国府=(北直)镇国府=(明武宗)镇国公=(红楼梦)宁国府=(红楼梦)宁国公
各位朋友现在看明白了吧,《红楼梦》“宁国府”就是这样“假代、演化”来的(贾演、贾代化,代替宣化)!“宁国府”不是指“江宁府”和“江宁织造府”,不要把“宁国府”、“荣国府”简单的代指南京、北京。你有没有看到人家明武宗还把自己降了一级成了“国公”,竟然还有一个包衣出身的五品江宁织造(相当于省纺织厅长)曹寅的冒充的所谓后代曹霑(曹雪芹A)恬不知耻地拔高五至十级冒充超一品的“国公”(上面还有正四品、从四品等十级),还把自己祖先和自己的淫乱丑事到处宣扬,丑化得一塌糊涂,相信《红楼梦》是他写的人的不是傻就是缺少独立辩证思考能力,如果是你你会这样不知羞耻吗?
我们真得谢谢这位明武宗,他帮我们找到了解密《红楼梦》的大门钥匙,他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国朝定鼎百年之谜”,还为我们解决了“太祖皇帝仿舜巡之谜”,他创建的“宁国府”还为我们带来了他的堂兄弟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贾敬),从嘉靖(贾敬)繁衍(敷演)出了隆庆皇帝(贾敷)、万历皇帝(贾珍)、泰昌皇帝朱常洛(贾蓉/秦可卿)、福王朱常洵(贾蔷),这一帝王系脉终于浮出水面。

通过秦可卿(泰昌)的牵线搭桥,从万历与泰昌的父子皇权传承变成了贾珍与秦可卿的翁媳乱伦“爬灰”传承;再通过由贾宝玉与秦可卿的太虚幻境梦交意淫达成了泰昌与天启之间的父子皇权继承传递(珍秦、贾秦之间是真淫还是假淫,因脂砚斋的原因见不了原文),从而让焦大口中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得到落实(贾珍与秦可卿是翁媳关系、贾宝玉与秦可卿是叔嫂关系);一个“养”字实现了从“包养”到“生养”的回互其词的谜眼转换,从贾宝玉与秦可卿的叔嫂关系转换回为泰昌皇帝与天启皇帝之间的父子传承关系。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在对贾宝玉宣传了一套“意淫”理论后又说:“今既遇尔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子独为我闺阁增光而见弃于世道。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世之情景呢。从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中,将门掩上自去。”这里已经很明白很明显地促成了贾宝玉与秦可卿的耦合。

可以说秦可卿是整部《红楼梦》的桥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的原有情节,后来被脂砚斋要求删除。脂砚斋在这一回回末有朱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从这段文字可以想见,这就是历史史实。
通过秦可卿(情可钦)的腾挪关系,从而也将皇权顺利自然地从“宁国府”过渡传递到“荣国府”,通过贾宝玉(通灵宝玉,皇权象征)将两个名字中带“木”的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和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带入了“荣国府”(荣字中含“木”)“荣禧堂”(天启皇帝庙号就是明熹宗),《红楼梦》作者通过这一天才的奇妙构思,从而实现了“宁国府”和“荣国府”的两府精妙布局。

后面天启帝与崇祯帝的分野也通过“荣国府”贾宝玉的两次丢失“通灵宝玉”来实现;南明宏光帝将通过万历的庶子福王这一支朱常洵、朱由崧(贾蔷,贾珍庶子)来实现;贾府旁系贾菌、贾芝将代表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出场。南明永历帝将通过万历的另一支庶子桂王朱常瀛、朱由榔(贾兰,贾宝玉的侄子)来实现,即所谓兰桂齐芳是也。
从哪里再增加一些以上世系的说服力呢?后面的章节会给出答案。先来看看《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衙役给了贾雨村一张“护官符”,上面第一句就是写贾家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甲戌本】旁边有红笔脂批:“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十二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能用汉白玉做厅堂的除了帝王家谁敢?我们从前面所列的帝王世系分析,从明武宗的“宁国府”开始计算,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一共是七帝,还有一个贾蔷借代的弘光帝朱由崧这时候还在宁国府,这样“宁荣亲派八房”都在都城。那为什么是“十二房分”呢?因为后面还有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和监国鲁王朱以海这四个非“宁荣二府”的帝王。【甲戌本】后面的抄本把“宁荣二公之后共十二房分”改成了“二十房分”,有可能是故意隐瞒而篡改的,也可能是不知道隐藏情况而把后面的数字简单累加的。
另外北京有明十三陵,但是真正是皇帝陵寝的只有十二个,崇祯皇帝上吊煤山后因为没有陵墓而临时葬在田贵妃的墓里,许多年以后清朝才命名为明思陵,因此叫“原籍住者十二房”。这里不作过多的阐述。

以上这几段论述非常非常、异常异常的重要,是具有相当相当级别的原子弹理论,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公开发表,以前也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见过有类似的系统的论断,各位朋友一定要反反复复地研读几遍,这是能够读懂《红楼梦》的关键的关键!本专题系列才开始发表,不想过早进入论证谁是《红楼梦》作者中去,避免一上来就进行无谓的唇枪舌战,笔者只想通过文本精准定位,从而自然把不符合历史时代的伪作者先自动屏蔽。如果有朋友需要引用本文立论,请务必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则可不视为盗用和侵权。
至于“宁国府”为什么人丁稀少,从上面这个帝王世系布局来讲也不可能多,毕竟都是前面几个祖辈皇帝,离《红楼梦》主写的天启、崇祯两帝时期已经较远,能够留下来的人物也不可能太多,除了隐喻帝王,这些人物还要分摊另外一些角色到他们身上去。

至于为什么说贾家(明朝)的衰败要从“宁国府”开始起算,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是对家族和人物命运最集中概括的一回,“《红楼梦》十二支曲”正曲之一【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以及秦可卿(情可倾)判词中也有:“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都是最直接的揭示指向贾敬(嘉靖)、宁国府是造衅的开端,家事消亡的首罪,作者以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之口警示贾家之败正是由“宁国府”开始的。
“宁国府”的淫乱是一脉相承的,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到处寻花问柳终死豹房,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的纵欲过度死于春药,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仅登基一个月就因秽乱春宫一夜暴亡。“箕裘颓堕”是嘉靖帝、万历帝几十年不上朝、荒于政事的表现,嘉靖被宫女们差点要了命(壬寅宫变)移居道观几十年、万历因为郑贵妃争立太子(国本之争)避见群臣几十年。另外明朝的太监、后宫祸乱更是惨烈,“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等都是写照,这些放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探秘荣国府”章节里面去写。

我们来看看后世对在位时间最长的嘉靖(贾敬)和万历(贾珍)的评价:
毛泽东:(嘉靖)“炼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几年天下,就是不办事”。
《明史》:(万历)“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下面胡诌一段,诸君一哂置之:
翌日,余少寝,恍惚间飘来一道一僧,那道顾指余榻,谓僧曰:“此子已窥得我门径,识得来途,恐日后你我无遁形隐身之所矣。视彼红尘碌碌之辈,三百年来盘旋于铁网潢海之外,营私结党,挖坟掘墓,斗嘴使狠,呕哑嘲哳,始终未得其门而入。俟日后此子寻到我宝山宝鼎,你我芹脂二人将偕往太虚幻境陛见警幻仙姑,请下敕文,同往那北邙山复旨,交卸了这桩差使。”言毕转身拂尘一甩,麈尾正扫中余之脑门,怵然惊醒。余默坐良久,仍然是半痴不呆。

前面第一章节我们通过“国朝定鼎百年”、“太祖皇帝仿舜巡”、“老太妃归葬孝慈县”的攻坚,已经突破了胡适“曹学”、刘心武“秦学”的外围三大堡垒,我们再通过第二章节的直接用红衣大炮连续进攻摧毁“宁国府”的外城,带领大家深入“荣国府”内城,最后直捣“黄龙府”皇城。
这一章节将分别从“宁国府荣国府来源之谜”、“贾敬隐射嘉靖之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谜”、“潢海铁网山与龙禁尉之谜”、“老祖宗史老太君贾母之谜”、“贾蓉续妻之谜”、“宁国府正派玄孙贾蔷之谜”等为大家揭秘明代晚期帝王的世系。
此系列文章一出,未知还有多少人坚持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家史”吗?还有多少人坚持说《红楼梦》是“明珠家史”吗?还有多少人坚持说《红楼梦》是“废太子胤礽家史”吗?若此类人选择不看不听不传不辩,也是没得办法,想来必有其重大利益所在。若真的废了人家饭碗,笔者表示也情非得已,只能遥表歉意,惟愿他们可以改弦更张,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再来重新把有清一代转变到有明一代来,又可施展精读技艺矣!笔者看到很多红迷的《红楼梦》文章精读和视频做得非常好,很是羡慕。
点关注,不迷路,带您突破《红楼梦》迷雾,请看下一节分解。
作者:静海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5: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探秘系列之从畸笏叟的名字来看《红楼梦》成书年代
苏一先藏经阁
2019-01-19 11:52
关于《红楼梦》成书年代有很多争论,以胡适为首的新红学认为《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中期,而以蔡元培为首的旧红学认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朝。那么我们从畸笏叟的名字来看《红楼梦》成书年代,就能得出一个结论。
畸笏叟(jī hù sǒu)是仅次于脂砚斋的《红楼梦》第二大评批家。 他是何许人,历来也有几种观点:(1)他是脂砚斋的另一化名;(2)他是曹的化名;(3)他是《红楼梦》的作者 ;(4)他是秦松龄的化名。从畸笏叟这个名字来看我是支持第4个观点。
先从这个“笏”字来看:在古装剧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场景出现:文武百官站在朝堂上觐见天子时,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块长长的板子。这些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执的狭长形板子叫作“笏”。“笏”,又称奏板、朝板、手板、手简、玉板。《释名》中对笏的解释是:“笏,忽也,备忽忘也。”所以笏板是为避免疏忽遗漏而准备的工具,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各种笔记本。笏板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上朝时,文武百官手持笏板,将要上奏的话记在上面,也将天子的命令或旨意记在上面,以免忘却。

古代的笏
据说,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时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
笏板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最早的笏是用竹制成的,后来为了区别执笏者的尊卑,才用象牙、玉作为装饰,美化它的外观。笏平均有二尺六寸长,中间最宽的地方三寸(这里的尺是周代的一尺,大约为现在的23.1厘米)。
文武官员的品第不同,所持笏板的材质也不同,而且各个朝代对笏的使用也都有不同的规定。明朝时规定四品官以上执象笏,象笏就是用象牙制成的手板,又称象简,五品官以下执木笏,所以笏板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直到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后,由于礼俗制度不同,笏就被废弃不用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笏”象征着儒家礼法和尊贵的地位。《红楼梦》中还写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这个“满床笏”典故是怎么来的呢?唐朝名将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前来祝寿,他们皆为朝廷显官,祝寿时将手中笏板放满床头。这个典故流传甚广,还被编成戏剧,后世人向往如郭子仪一样,一生立功行善换来晚年富贵寿考、子孙满堂。
那么这个陋室空堂暗指明朝时期的富豪之家。清朝的富豪之家自然就没有笏满床一说了。畸笏叟这个名字含义是虽然笏很久不用都变形了,但是还是要做个抱着这个笏的老头,内心还是心向大明,说明这个评家是个明朝遗老。而我们来看秦松龄的简历确实相吻合。
秦松龄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宋代大文学家秦观的后代。吴梅村和曹寅都曾到其家秦园拜访。秦园是建于明代的著名的私家园林。自康熙二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九年整100年间,两皇帝12次南巡,每次必游秦园,留下不少诗章,匾额和对联。可见秦家的家庭之显赫,园林之壮美。这园林应与大观园有些关联。秦松龄因奏销案被斥革十余年,后经纳兰性德荐举博学鸿儒,开科寻取一等。
秦松龄生于崇祯十年(1637),卒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其生卒年代同畸笏批语年代相合,又同吴梅村、严绳孙、尤侗、曹寅、纳兰性德很熟,故能看出严绳孙所写《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是指某某事。因为严绳孙、尤侗都比他年龄大。秦松龄始批《红楼梦》时用畸笏化名,到“壬午”年,秦已65岁,故以畸笏叟自称。而吴梅村被很多认为是《红楼梦》的始作俑者,由此来看《红楼梦》应该成书于康熙年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脂批中“一花一石如有意”的出处

烟雨红楼

烟雨红楼


发布时间:04-25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举报

作者:胡文彬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叙及“绛珠神瑛”一段正文之上,有朱笔眉批说: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耶? 《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收有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一诗,为省读者翻检之劳,兹将全诗抄录于下:戏赠干越尼子歌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自用黄金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却对香炉间诵经,春泉漱玉寒冷冷。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诗中“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与脂评所引诗句仅一字之差,即“一竹”作“ 一石”,余皆同。这一字之差可能由于以下三种原因中的一种所造成。 (1)脂砚斋写评语时,顺手拈来,未加核检原文,误将“一竹”写作“一石”。 (2)因评语中写“顽石草木”、“木石因果”,引诗时故意将原诗“一竹”改为“一石” ,以同全批内容一致起来。 (3)脂砚斋引诗所用版本可能与我们所见的版本不同。当然,也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句,完全出自另一诗家之手。果如此,那末,这篇抛砖小文引出真“玉”来,也是一件令人高兴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6: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苦绛珠与甄英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与病神瑛

瑛,娥皇&女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08: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历下琅琊+桑娥石女】琅琊桑坪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我读《红楼梦》-戚序-历下琅琊桑娥石女
行侠梦
2019-08-26 21:54

戚蓼生序文里有这样一段,【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chi桑娥石女。】
这一段中出现了六位名人,都和“情”有关,三男三女。戚蓼生认为贾宝玉“淫而痴”同时又“多情善悟”,林黛玉“妒而尖”同时又“笃爱深怜”。于是,戚蓼生用另外两位放纵、痴呆,却多情而善悟的男性和贾宝玉作对比,就是“历下琅琊”。戚蓼生又用两位小性、尖酸,可是对爱情专一、深沉的女性和林黛玉作对比,就是“桑娥石女”。
很多《红楼梦》研究者对桑娥石女的解释意见比较一致,桑娥是指秦罗敷,石女是指望夫女。
我们在中学时都学过《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一位名叫罗敷的女子年轻貌美,有一天她在采桑路上恰巧被太守看见,太守被美色所吸引,就问罗敷愿不愿意坐上豪华的马车跟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地位和财富,小姑娘一定会答应。没想到罗敷的回答相当刻薄,把太守奚落了一番。
望夫石来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深情的女人站在山上,向远方眺望,盼丈夫归来,丈夫迟迟不回,她就日夜来盼,最终化作石头仍然保持着遥望的姿势。不管秦罗敷还是望夫女,她们都象征着女子对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
相对于“桑娥石女”,“历下琅琊”的解释就各有千秋了。在我国古代为了避讳或者表达对某人的尊敬,用地名来代指人物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然了这些地名也很有讲究,大概有三类:1、人物的祖籍。2、人物的出生地。3、人物的长期居住地。
咱们举几个例子,“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被称为“韩昌黎”,就因为韩愈的祖籍在河北省昌黎县韩家营。
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出生在襄阳,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世称“孟襄阳”。
“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因晚年定居在长安南边的樊川,后世称他为“杜樊川”。
还有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话说当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官职低微又无实权,苏轼到任后,工资不够家人吃饭,他在城东居住,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就带领家人开垦荒芜的坡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戚蓼生用“桑娥石女”二人的典故来表扬林黛玉,那么一定也是用“历下琅琊”两个人来赞美贾宝玉。
我对王人恩教授的《戚蓼生石头记序笺注》关于“琅琊”代指王戎的说法颇为认同,但是,“历下”应另有所指。
我们先说“琅琊”。王戎是山东临沂人,西晋名士,临沂在历史上属于琅琊国或者琅琊郡,琅玡王家是三国、魏晋时期的高门望族。王戎的爷爷辈出了位“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同辈人中有位极人臣的王导、王敦,还有视金钱如粪土的清谈家王衍,下一辈堂侄里又出了“书圣”王羲之。可见琅琊王家也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般的盛况。
那么王戎是否像贾宝玉那样放纵痴呆,多情善悟呢?答案是肯定的!
家境优越的王戎在为人处事上是比较随性放纵的,否则他也不会成为“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位,王戎十五岁时被比他大二十四岁的阮籍推荐入伙,他比“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山涛足足小了二十九岁,因此王戎一直称呼阮籍、嵇康、刘伶等人为叔叔。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作者通过贾雨村的嘴,说出了秉正邪两气而生的“情痴情种”和“逸士高人”。并举了“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等人的例子,可见作者对“竹林七贤”是非常了解的。“竹林七贤”不光是年龄差别巨大,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和贫富差距也是巨大的,这就是王戎放纵情志的最好证明!
至于王戎的多情善悟,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先说“多情”,《世说新语》里有明确记载,王戎曾说过一句名言---“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意思就是圣人经历了卿卿我我,看淡了悲欢离合,已经跳出红尘,不再为“情”所困扰,达到了忘情的境界。最下等的俗人劳心劳力、终日奔波,为了维持生活,他们顾不了“情”,眼里只有“利”。能做到情有所钟的,正是我这样的人啊!
再说“善悟”,王戎小时候跟小伙伴在路边玩耍,看到很多结满果实的李树,小朋友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行动,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李树长在路边,来来往往那么多人,树上还能有这么多李子,李子一定不好吃,是苦的。”小朋友吃了之后,果然不好吃,看看王戎多聪明啊!
再说“历下”,我认同网上的一派观点,“历下”应该代指辛弃疾。现在山东济南市还有历下区,而辛弃疾就是这儿的人。辛弃疾少年抗金,南渡归宋后在官场几经沉浮,因为他对普通百姓宽厚,对下属官吏严酷,不愿意迎合别人,无视官场潜规则,不肯随波逐流,这正是辛弃疾“放纵痴呆”的表现。
很多朋友认识辛弃疾是因为他和苏轼并称“苏辛”,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辛弃疾还跟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读一下诗词作品不难发现,“婉约派”不一定只写儿女情长,李清照也留下了豪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同样,“豪放派”也不一定只写金戈铁马,苏轼写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还是很婉约的。
辛弃疾能跟李清照合称,说明辛弃疾写婉约词也十分了得,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怎么样,辛弃疾够多情吧!
参考辛弃疾本人留下的其它诗词和同时期的文人留下的关于辛弃疾的诗词,加上宋史研究者辛更儒教授的文章,可知辛弃疾先后娶过三位老婆,赵氏、范氏、林氏。除老婆之外辛弃疾也有不少侍妾,更有甚者,辛弃疾还是青楼妓馆的常客,大词人嘛,流行歌坛怎么能少得了他呢?因此,拿辛弃疾和贾宝玉作对比还是十分恰当的。
弄懂了什么是“历下琅琊、桑娥石女”戚蓼生这段序文就好理解了,戚蓼生是在说:他仔细阅读《红楼梦》后,尝试着能理出头绪,为读者朋友们来介绍这部伟大的《红楼梦》。怎么说呢,书中描写闺房极其雍容华贵、庄重肃穆,而又满纸奢靡、艳丽妖冶。书中描写世家望族富丽堂皇、井然有序,却已满眼的破败之像。书中描写纨绔子弟贾宝玉放纵、痴呆,却多情而善悟,不亚于辛弃疾和王戎;描写黛玉的嫉妒小性、尖酸刻薄,可是黛玉对爱情的专一、坚定和深沉,比得上秦罗敷和望夫女。
(感谢大家对行侠梦的支持,欢迎喜欢《我读红楼梦》系列视频的朋友能给予关注和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戚蓼生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戚蓼【lu,四声】生(1730-1792),字念功,号晓堂、晓塘,浙江德清城关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进士,官封为刑部主事,升到郎中,乾隆四十七年出任江西南康府知府,刚刚到任,又升任福建盐法道。乾隆五十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五十七年冬卒于任。他一生为人洒脱,不修饰仪表,喝酒后喜欢乱骂人,但能力强,有理政的才能,办公桌上没有遗留的公文,最后因劳累而死于官邸。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戚蓼生

别名
念功

国籍
中国清代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730年


逝世日期
1792年

职业
清朝官员

主要成就
官封为刑部主事,升到郎中
江西南康府知府
福建盐法道
福建按察使

出生地
浙江德清

图片
图片
戚蓼生早年赴京应试,购得曹雪芹80回本《石头记》早期抄本,大为赞叹,书序一篇,对《石头记》的写作艺术推崇备至。蓼生不主张写续书,认为不全也无妨,其见解多为我国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所赞赏:"戚蓼生序……向来不大受人称引,却在过去谈论《红楼梦》的文章中,实写得很好。"并认为"这些看法,虽不免有唯心的色彩,还是比较通达的","符合本书的真实情况"。

戚序抄本后在清末由有正书局石印发行,分订前后两部各40回,用大字精钞,题为"国初钞本",与程伟元排印、高鹗续写的百二十回本并行于世,分称"戚本"、"程本" 。

戚蓼生像
戚蓼生像
戚序抄本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之一。由于"戚序本"是"红学"的重要资料,所以戚蓼生也就成为《红楼梦》研究者所经常提到的人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18: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男人为啥都喜欢尤二姐?贾琏为啥觉得王熙凤是母夜叉?读懂男性心理,少走弯路
 姜子说古书 2023-12-05   |  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男人为啥都喜欢尤二姐?贾琏为啥觉得王熙凤是母夜叉?读懂男性心理,少走弯路!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鲍二家的媳妇说王熙凤是贾琏的阎王老婆,贾琏附和说自己的妻子是夜叉星,这些话都被王熙凤听了个正着。

  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屈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后来,王熙凤在贾母处哭诉此事,史太君替她做主,贾琏道歉,三人回屋,王熙凤旧事重提,说着又哭了。面对王熙凤在无人处的撒娇举动,贾琏却只是不耐烦地说她强势,不知足。



  凤姐儿说道:“我怎么象个阎王,又象夜叉?那淫妇咒我死,你也帮着咒我。千日不好,也有一日好。可怜我熬的连个淫妇也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来过这日子?”贾琏道:“你还不足?你细想想,昨儿谁的不是多?今儿当着人还是我跪了一跪,又赔不是,你也争足了光了。这会子还叨叨,难道还叫我替你跪下才罢?太要足了强也不是好事。”

  看官听说,王熙凤长得漂亮,家世又好,又格外有才干,贾琏娶了这样的媳妇,为啥却处处不满意呢?贾琏作为男人的典型代表,他在面对王熙凤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男人喜欢像亲娘一样无限包容他的女人,无论他们多贪心,闯多大的祸,惹下多大的麻烦,都能当他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可爱,还能温柔地摸摸他的头,微笑着给他收拾好烂摊子。

  男人出去花天酒地,在他们自己的潜意识里,不过是小男孩出去玩泥巴了。他们指望每次在泥巴里滚一身泥回家后,家里那个新娘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几句淘气,还能心平气和地喊嬉皮笑脸的他快去把泥巴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无忧无虑地等着家里开饭。



  《红楼梦》故事里,王熙凤像防贼一样防着贾琏,不信任他,平儿向着王熙凤,让贾琏感觉被孤立。这就是贾琏对着平儿说狠话的原因,这时候的贾琏,就相当于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好大儿,贾琏怨的是王熙凤不像无限包容的亲娘,倒像是恶毒后娘。

  贾琏道:“你不用怕他,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打个稀烂,他才认得我呢!他防我象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你两个一口贼气。都是你们行的是,我凡行动都存坏心。多早晚都死在我手里!”

  贾琏明知道王熙凤作风没问题,还用这个攻击她,因为男人的攻击点连借口都算不上,纯武器而已,因为女人在乎名声,所以,男人以此耍赖,这就是男性心理。

  《红楼梦》故事里,王熙凤当着贾琏的面,把他看上的丫鬟打成烂羊头,不给他面子。贾琏什么感受呢?就好比一个小男孩路边捡了一只金丝雀,回家之后,他妈妈把金丝雀给弄死了,他觉得这是一个狠毒的坏妈妈,男人完全不能理解女人为啥会争风吃醋。



  《红楼梦》故事里,王熙凤比贾琏能干,比他强势,王熙凤在外人面前也没给贾琏面子,跟他争高下,搞得贾琏灰头土脸没男子气概,贾琏就更加破罐子破摔,对着干,巴不得给王熙凤难堪,好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男人就是非常幼稚非常叛逆的,永远不想长大。

  《红楼梦》故事里,贾琏喜欢尤二姐,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女人长得漂亮。你要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尤二姐没才干,经济上依靠贾琏,让他有机会当英雄;尤二姐温柔体贴,事事请他做主,贾琏觉得有面子,也有了一定的责任感。

  贾琏来了,只在二姐房内。二姐倒是个多情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若论起温柔和顺,凡事必商必议,不敢恃才自专,实较凤姐高十倍;若论标致,言谈行事,也胜五分。

  再者,尤二姐不但做小伏低,而且会自我道德绑架,自言道德有亏,给了道德有亏毫无贞洁的贾琏高人一等的机会。只有在尤二姐这种看似不贞洁的女人跟前,贾琏才有了不念旧恶,当君子的机会。在王熙凤和平儿跟前,他永远只能处于道德低点的位置,得意不起来。



  贾琏搂他笑道:“人人都说我们那夜叉婆齐整,如今我看来,给你拾鞋也不要。”尤二姐道:“我虽标致,却无品行。看来到底是不标致的好。你们拿我作愚人待,什么事我不知。我如今和你作了两个月夫妻,日子虽浅,我也知你不是愚人。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如今既作了夫妻,我终身靠你,岂敢瞒藏一字。”

  《红楼梦》故事里,尤二姐不但当了不争风吃醋的贤妻,允许贾琏花心,甚至还不要求贾琏护她一身周全,尤二姐吞金自杀,一心一意只认自己的命,无怨无悔,给足了贾琏自我开脱的借口,贾琏反而对她有了内疚感。

  你说贾琏这些男人为啥喜欢尤二姐这种女人呢?对于贾琏来说,尤二姐以前跟贾珍不妥又如何?只要没传花柳病给他,那都是小事!就算是尤二姐不是真心爱他,婚后和贾珍、贾蓉仍有首尾,贾琏也觉得活在当下就好,什么真的假的,自己实实在在受用了就行,女人只要不伙同他人谋财害命,对他就没影响,何况尤二姐真心待他。

  女人多半觉得尤二姐活得太憋屈了,凭啥这样惯着男人?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凡物都是利弊兼有,关键看你怎么选择,怎么维持平衡。人生在世,被利用是常态,保有长久的利用价值,从中得益,才是生存之道。



  女人被要求像大地之母一样包容,同时,男人也被要求像苍穹一样拼命奋斗。于传统而言,女人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学习,不需要赚钱,不需要上战场,甚至国破家亡了,女人都可以不受牵连,因为这些都是男人的义务。

  曹操杀死了很多人,抢了他们的地盘,娶了他们的妻子,这些女人,没有义务为丈夫守节、殉情。这就是古代社会给予女人付出忍辱负重代价背后应得的生存权利和对应的平衡点。

  世界的明面规则和潜规则是完全相反的两回事。无论是当好人还是当坏人,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是有代价的。当好人做好事的代价往往更大,获利往往更小。不公道吗?谁不想要好名声?凭啥你得了好名声还得好利益?凭啥别人当坏人破坏了规则来方便你?

  你想要得便宜你就得当坏人!你想方便自己,你就得承担不守规则的责任!不当挨打的贼,就别羡慕别人吃肉。名利双收,那是痴人说梦。确实推翻了许多人大半辈子的三观,但也确实是世界的真相。



  能力有限,需求无限,生存的底层逻辑导致男人只想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价值,导致男人只能用哄骗的方式去掠夺资源。女人总是傻乎乎地追问爱不爱,总觉得男人变心了,其实男人很懵。

  男人的心理感受是:“什么爱不爱的?那是啥虚头巴脑的玩意?于我们男人而言,只有好不好看、感觉好不好、好不好相处,懂吗?啥叫变心呢?我的心从来就不在你身上好吧?我们专注于自己,活在当下,是实用主义,懂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袭人为啥想当姨娘?鸳鸯最痛快的一骂,却是袭人心底最大的愿望

红楼梦:荣国府为啥越努力越穷?那是一个三天两头都在打战的末日

红楼梦:秦氏犯了何罪?为何要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刘姥姥和李纨为啥拿平儿当奶奶看

红楼梦:王夫人最大的问题是认错了老师,你瞧她把孩子当成了什么

红楼梦:贾府为啥后继无人?几个当家奶奶,清一色断子绝孙的人物儿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16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18: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真故事
 良苑 2018-09-10   |  274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的真故事
周汝昌
先 叙 衷 肠
上   编
第一部
(一)一条大脉络:“大老爷”那边的人
(二)王善保家的,费婆子,夏婆子,秦显家的
(三)“二老爷”这边的侧室
(四)两条人命——鸳鸯的冤案
(五)“大老爷”的醋妒与蓄心
(六)可怜的柳五儿
(七)饿不死的野杂种——大司马贾雨村
(八)望家乡 路远山高
(九)铁网山打围的事变
第二部
(一)祸不单行
(二)老太太归天
(三)巨变的展开
(四)家亡人散各奔腾
(五)一帆风雨路三千
(六)云散 水流
(七)万苦不怨
第三部
(一)黛 钗 湘
(二)好歹留着麝月
(三)小红和贾芸
(四)搬出大观园
(五)“红楼隔雨相望冷”
(六)娶宝姐姐
(七)奇怪的夜话
(八)金锁的预兆
(九)时乖玉不光
第四部
(一)来旺儿和他媳妇
(二)旺儿的小子与彩霞
(三)蜡油冻佛手
(四)一个成窑杯
(五) 狱神庙
(六)小 红
(七)后廊上的计议
第五部
(一)不幸中之大幸
(二)触目惊心的金麟
(三)那一枚的下落
(四)小红——救了凤姐
(五)平儿——该掉一个过儿
(六)扫雪拾玉
第六部
(一)成窑五彩盅
(二)感叹人生
(三)创个新教
(四)“药催灵兔捣”
(五)“秋湍泻石髓”
第七部
(一)对景悼人
(二)转眼乞丐人皆谤
(三)重到花家
(四)苦味与领悟
(五)佛门修艺
第八部
(一)哭向金陵
(二)逛庙的计谋
(三)巧得真情
(四)狠舅奸兄
(五)姥姥是恩人
(六)留馀庆
第九部
(一)真宝玉的下落
(二)南帆北舶
(三)访玉逢缘
(四)因画送玉
(五)定计南游
(六)处处风波
(七)红袖楼头
(八)香囊启红拂
第十部
(一)迷离扑朔
(二)除夕诗情
(三)岁朝清梦
故事完了的话

下   编
红楼别境纪真芹
冷月寒塘赋宓妃——黛玉夭逝于何时何地何因
“金玉”之谜
红海微澜录
“双悬日月照乾坤”——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
正本清源好念芹——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
异本纪闻
清新睿王题《红》诗解
青石板的奥秘
《红楼梦》原本是多少回?
暗线·伏脉·击应——《红楼》章法是神奇
红楼脉络见分明
情榜证源
《红楼梦》研究中的一大问题
从《易经》到《红楼梦》
探佚与打假
“六朝人物”说红楼
试表愚衷——高鹗伪续的杂议
《<石头记>探佚》序言
君书动我心——王湘浩《红楼梦新探》简评
致刘心武先生
历史的“逆证”——鄂昌、胡中藻文字狱与《红楼梦》传说的关系

【附 录】
咏红绝句系吟俦
齐如山记异本
 

钱建文制作
下一篇

书中自有颜如玉          红袖添香夜读书

钱建文制作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先 叙 衷 肠
  这本书很特别,题个什么书名方能表其性质体裁?最初不假思索,冲口而出的,是七个字:《红楼梦的真故事》。我的女儿兼助手听了不大赞成。为什么不赞成?我未曾问,自己“反思”,觉得第一字太多,罗嗦;第二词太死,不灵通,又乏味。比如单说那个“真”字吧,只它就会引来质疑:你这“故事”敢保一定“真”吗?这就要费唇舌了。我又想改用《红楼寻梦》四个字。虽然这个“真”字还可以推敲,但我的本怀确实在此一字上;“真”,从头到尾永远是我寻求的最高目标。若用“寻梦”为题名,那么所“寻”何“梦”?不是别的,仍然是追 索雪芹原著之真,即其本来宗旨与基本精神。

  “追索这伟大的宗旨与精神?你有这种资格与才力吗?”这一问,又把我问得很是惭愧。

  说实在的,我若有此神力,我也早就开笔了,等不到今日今时。那么,为什么既有自知之“明”,却又做此不自揆之事呢?可真是万言难尽的一个话题。为避繁词,姑陈大略——

  现下通行的标准排印本《红楼梦》,封面上署名的款式是“曹雪芹 高鹗 著”。这是个奇怪现象,因为这部名著并非曹、高二人组成了“写作班子”共同执笔写出来的。曹雪芹至少也是有了全部书的草稿,只未及整个儿编定钞清传世——这事实,即由脂砚斋批语中透露的“后半部”“后之三十回”[注一]中的 若干情节、回目、字句,证明雪芹巳有全稿的事实是没有疑问的。八十回钞本形态的本子[注二]至晚在乾隆壬午(二十七年,1762)之际已经流传了。而高鹗等人续作了四十回、拼在书后、伪称“全”本、活字印行乃是乾隆辛亥(五十六年,1791)的事情,两者先后相去已是三十年,雪芹辞世已久,那种署名“曹雪芹 高鹗 著”的做法,岂不是一个很大的怪事?

  从高鹗留下来的诗词文字来看,可知他的思想、气质、手笔、灵智、境界……与曹雪芹都太不相近,那距离有如秦楚、真似胡越之隔阂。如此两个迥异的 头脑心灵,怎么能在文艺上会是“合作”“共生”的关系?此二人者,纵使其执笔写作即在同年同月,那也是拼不到一起,更充不成“整体”与“全本”的。把《红楼梦》的著作权和文化荣誉交与谁的名下?岂容颠倒混乱?

  有人总还以为,高鹗续作,也是一番苦心美意,纵使文笔才思不逮原著,也是可谅而无庸苛责的吧——持这种貌似公平的看法的论者时常可见,原因是他们难以料想,高氏续书并非只是一桩“文学活动”,实际是有后台主使的政治秘谋。这事实,清代海内有宋翔凤的传述,海外有俄国卡缅斯基的记载,合着知是乾隆、和珅共同策划、程高等文士炮制、最后由宫内武英殿的四库全书修书处的专设木 活字排印的——亦即官方特许、专卖的新书!

  这就十分清楚:雪芹原稿的后部分被他们秘密抽撤或销毁了——这也正是《四库全书》对待古书秘本的一贯暗施偷运的做法。

  由此即又可知,后采续拼的这四十回,是有意地专为篡改雪芹原文本旨而布置的,它的内涵一切,都是与原著违反的移形换质之物。

  既然如此,凡读《红楼梦》而了解了内幕骗局的当时后世之人,便产生了强烈的愿望:雪芹原著既已不复可见了,那就想知道原著的大致情况,比如重大的情节事故的发生衍变,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章法结构的呼应隐显,全书整体的 重新认识与思索感悟……。

  我自己就是怀有这种异常强烈愿望的读者之一员。

  这个愿望,用最简捷的措词来表述,就只两个字:寻真。寻真,可实在是世上最难的事了。

  第一,那个混真、篡真、夺真的假“红楼梦”,积二百年之习惯势力,坚牢顽固地阻碍着寻真的努力,它不肯承认是假,所以竭力反对寻真的一切工作与成果。

  所以,要想寻真,一方面须做正面积极的寻求工作,另方面还得分力耗神地去破除那种维护假而害怕真的积重势力。

  这种情形,有时十分激烈。寻真的艰难,首在于此,一般人也许一时是体会 不到的。

  至于寻真本身的困难,那倒用不着絮絮,因为谁都可以想像,至少能想像到一部分。比如信息的搜索,资料的辨析,根据的证验,纷歧的参互……等等问题不一而足。这还“罢了”,最难的是,即使资料、证据、信息、考订等等都不成问题了,它们的总量却仍然是很有限的,充其量也并不足以供给“复述”(不是复原)原著后部分之所需,空白尚多。

  再者,这些可以据有的证据信息等,一般皆是零碎的鳞爪,亦即个别的,分散的,孤零的,点滴的……。要从这么一些支离破碎的小片段来构想一条首尾毕具的“全龙”,其难为何如,可以不必多说而自明了。

  还不止此。这“全龙”若仅仅是个呆定不动的图画标本,那也许总还可以对对付付地联缀而显示出来。但问题却正在这儿:若想寻真,则那真却须是仿佛前八十回那样是条活龙才行。如若所寻得的只是一些死龙的碎骸或化石,那就连前大半截活的也带累成死的了。这个难点,才是一切难点的总焦聚。

  这也就是有人说雪芹原书根本没办法续,续了也必归失败的道理的真正所在。

  这本小书,鉴于已述的这些难点与自己能力的有限,绝不敢作什么“续书”,但它又不同于“探佚学”的考证论文。这只是想“讲述”八十回后的大概情节故事,而讲述时并不罗列根据来历,推考过程等等之类,只讲述我个人以为较为接 近原著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与之相应的“联缀”。因为不联缀组构,就不成其为“故事”(或其片段),而允许联缀组构势必又须允许些微必需而适当的想像——或者可以说成是合乎情理的推衍。事实上,如不这么讲述,也就无法“卒读”。说到这里,就表明了事情的真际:除非一旦雪芹的原著又奇迹般地发现了,那才是真正的“真”——然而若到那时,则又何需乎任何人再费尽精神来寻真呢?所以在原著尚无复现的希望时,我们的努力目标只能是一步一步地走向“近真”的境界,——这也就是“寻”字的真谛了。

  还有一点,雪芹的书的最大特色是一种笼罩整体的诗的表现与诗的境界,没有了这个也就没有了《红楼梦》。与此呼吸相关的又有一个总体理解全书主角宝玉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精神世界的展示,那也该是逐步升级的。我们最欣赏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情节故事”,《红楼梦》并不是侦探或武侠小说,不是靠离奇、惊险或“悬念”等等来吸引人的。只有一大堆“情节”并不能产生《红楼梦》的真魅力。因此,寻真到后来,就必然要寻这种诗的灵魂,诗人的气质与丰神器度——这就又寻到了一切难点的顶巅或核心!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如何能够胜任 此一至重至大的工程呢?!

  我深深感到,以上所说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我又深深相信,读者一面在耐心期待一位真正的胜任者,一面也不拒绝像本书这样品级的寻真的铺路者的尝试。以上所说的,都是专就本书的“上编”而言的——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故事,下编是论文。论文也可以说是故事的准备或基础,许多重大问题是在论文中考证的,可与故事呼应。因这些文字散见于历年各报刊,读者想看时已感困难,故选择了一部分收在本书的下半部,可供研讨,并求指正。这的确是微薄的献礼,敬请哂纳。

  周汝昌

  甲戌腊月中浣

  于金台红庙

  ~~~~~~~~~~~~~~~~~~~~~~~~~~~~

  【注一】脂批多次提到“后半部”“后回”“后之数十回”,唯“后之三十回”(一本作“后之卅回”)说得最为明确。但此“三十回”之批语,实指原稿仅至七十八回为止而言,故总回数原为78+30=108。雪芹原稿残存的,至七十八回宝玉读《芙蓉诔》毕即无下文,今存世的《蒙古王府本》《戚序本》犹存此一真实面貌。回末一小段以及以下两回书文,皆是为了便于传抄流行而凑成“八十”回整数而由另手后加的,已非雪芹原笔。

  【注二】说雪芹原著“八十回”,是通俗简便的提法,并不精确,已见上条 注文略述。实则其他七十八回中,也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以及个别小残缺处(今之传本亦皆经另手试为补缀了)。这种情形是雪芹当日写作时曾遭干扰、阻碍、破坏以及生活贫困、居处不稳定种种困难与不幸而造成的,证据已呈现分明。

  

钱建文制作
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书中自有颜如玉          红袖添香夜读书

钱建文制作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一)一条大脉络:“大老爷”那边的人
  大老爷是贾赦,宝玉的伯父。他住荣国府的东院,与贾母、贾政这边隔断开的,另有大门出入,也称“北院”,是相对于另有南院(内有马棚)而言的。那院里的人,都不怎么样,净是生事生非,好行不义之事。这还罢了,他们对贾母这边嫉妒、怀恨、不平、眼热……

  一府之内,两院之间,暗暗成了敌对,“矛盾”渐趋激化。

  雪芹为此,花费了大量篇幅,重笔设“彩”。

  贾赦一次“说笑话”,讽刺贾母“偏心”。大太太邢夫人深恨凤姐,说她攀高枝儿——只为贾母这边效忠出力,而一点儿也不“照顾”赦、邢这边(凤姐是 贾琏之妻,琏乃赦、邢之子,是借到“西院”来掌家理事的,照“常理”,她该“偏向”着亲公婆赦、邢才“是”……)。

  这么一来,邢夫人身边手下,就有一群奴仆下人,专门“盯”西院,充当“耳报神”,调唆邢夫人生事“出气”!

  可莫轻看了这些“小人”,她们结党营私,害了整个荣国府——包括她们自己!

  这群人,饱食终日,“有”所用心——心专门用在算计别人的身上。

  

钱建文制作
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书中自有颜如玉          红袖添香夜读书

钱建文制作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二)王善保家的,费婆子,夏婆子,秦显家的
  她们是一党。她们眼黑着这边,天天寻觅什么风吹草动,嘁嘁喳喳,吹向邢夫人的愚昧的软耳朵。

  我刚才说了,有一种七十八回本流传过,书到宝玉祭雯,在池边泣读《芙蓉女儿诔》,便失掉后文了(另有考证为据)。从这种本子来看,书中最末部分所写的一件特大事件——不祥的预兆,即是抄检大观园,那是第七十四回的事了。这件丑事与闹剧,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已露悲音”“凄凉之雾遍被华林”,关系至为重大。这场剧是谁“导演”的?就是王善保家的,是她挑动了王夫人的惊吓与怒气。

  王善保家的本心是要害她素日不对头的人,兼可立功受赏,博取太太们的青睐。不想出了自己亲戚的丑——她外孙女司棋的私情一案却发露了,而且还断送了晴雯的性命!

  其人之恶,罪在不赦!所以宝玉的诔文中说——

  “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此外还用了许多厉害的字词来咒骂那些“奸谗”“蛊惑”。这在全书中也是特例!这个王善保家的,就是日后挑唆使坏的一员干将,发挥着异样恶毒的作用。王善保家的为何有这么大的“身份地位”?原来她是邢夫人的陪房。陪房者,旧时姑娘出阁,嫁到婆家,一切陌生,要从娘家带过来一位媳妇照料扶持她,包括教导指引家务礼数,种种关系,也是她的“保护者”,因此是姑娘平生中最贴身贴心、得力得用的亲人,故此最得宠信。可知所遇所选陪房为人的良莠,必然严重影响姑娘(俗称嫁后的女儿为姑奶奶者是也)的心性品德。

  王善保家的还掌管着爱财如命的邢大太太的私房财富!此妇为人极不善良。她是个毁家的蠹虫和帮凶,名之为“善保家的”,大概正是反语讽词。有王善保家的这么一个就够坏了,还又添上了一个费婆子,她也是邢夫人的陪房,是她向邢夫人告状(为了搭救她的儿女亲家、在大规园管看门失职被罪的婆子)而让邢当众给了凤姐一场“没脸”而致凤姐羞愤哭泣。你听雪芹怎么“介绍”这位费婆——

  “这费婆子原是邢夫人的陪房,起先也曾兴过时;只因贾母近来不大作兴邢夫人,所以连这边的人也减了威势。凡贾政这边有些体面的人,那边各各皆虎视眈眈。这费婆子常倚老卖老,仗着邢夫人,常吃些酒,嘴里胡骂乱怨的出气。如今贾母庆寿这样大事,干看着人家逞才卖技办事,呼幺喝六的弄手脚,心中早已不自在,指鸡骂狗,闲音闲语的乱闹。……”

  即此可见,这也不是善类,都是滋生祸端之人。

  全书已过七十回了,事情已是瞬息之间便生变故,所谓一步紧似一步。在费婆子身上交代的这些话,总非浮文虚设,处处关联着后文的大端重案。姑且单就费婆的亲家而言,她们深夜吃酒聚赌,园门管理不严,也隐伏下外贼的侵入。这也“罢了”,为什么我又拉上夏、秦二婆呢?

  夏、秦都不属于“大老爷那边”,是荣府西院怡红院春燕之母何妈妈的姐姐,藕官的干娘。但她是迎春房里蝉姐儿的姥姥(外婆),这就沾上了“那边”的关系。此婆也善生事,调唆赵姨娘演闹剧——气得探春要查调唆之人可又查不着她。秦显家的是司棋的婶子,所以虽在园子角门当差,实属“那边”一“党”。她因争管内厨房,嫉恨上柳嫂子。

  这是“知名度”大的。一定还有别的人们。这群人在后半部书中却成了暗中牵动成败大局的重要角色。

  

钱建文制作
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书中自有颜如玉          红袖添香夜读书

钱建文制作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三)“二老爷”这边的侧室
  方才讲过,夏婆子调唆赵姨娘演闹剧的事。赵氏是贾政屋里大丫头收房做了侧室的,生了个儿子,是为贾环。这母子二人,都对宝玉心怀嫉妒,总安坏心要害了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9:38 , Processed in 0.0804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