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3: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林黛玉能以她刚进贾府时的小心谨慎走完她那一生,她的结局会是怎样?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2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贾母选择薛宝钗作为她的孙媳妇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薛宝钗够世故,懂大体,能够撑得起贾府。而林妹妹初进贾府时也是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笑话…显示全部 ​

关注者
400
被浏览
3,069,05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9
​5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25 个回答
荞麦花开
荞麦花开​
红楼梦文本研究员;陈道明表演解剖师
谢邀@押司不黑
9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迎春一辈子谨不谨慎?在绝对的外力下,技巧是徒劳的。

林黛玉最大的幸运在于 老太太撑她+贾宝玉用命来撑她。

老太太为她保驾护航,化解了来自“金玉党”的多少风刀霜剑严相逼;

当木石、金玉两党角力形成僵局,是紫鹃试玉,宝玉极端反应,才大力破局,最后木石姻缘差堪定局。

如果不是这两块盾牌挡着,一千个林黛玉也早就被剁成肉酱了。再怎么小心谨慎也没用。



不要被高鹗续书带偏了,掉包计有多离谱,可参此文: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1127 赞同 · 28 评论回答

按蔡义江、沈治钧、欧丽娟等很多红学家研究,曹公原意里,黛玉和宝玉之事贾府最后是确定了的,只是因为某种外力变故,黛玉病逝,然后宝钗乃“补位”,金玉姻缘成。

不是“钗嫁致黛死”,而是“黛死乃钗嫁”。



我再次把金玉、木石两党之争的全过程简要勾勒一下:

1.第三回,贾母接黛玉进贾府,与宝玉一起养于膝下身旁,布局深远→

2.第四回,薛蟠送妹入京待选,薛家母女住进贾府梨香院。“木石”“金玉”之双女主,前后脚入场登台→

3.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金玉”之说不胫而走,渐为阖府所知→

4.第二十八回,元妃赠物金玉齐等,诚如脂批所谓,暗示“金姑玉郎”之意,甚为明显。细为推测,当是王夫人进宫看视其女,特为说辞,促成贵妃女儿以赠物暗示金玉→

5.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母明确表示,宝玉亲事暂不考虑,暂无人选,暂无路线图。等于亦是对“金玉”说不→

6.第二十九回,老太太哭着抱怨“两个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明为哭怨,暗为“喊醒”,既喊醒舆论,最高领导人意旨为何,又喊醒宝黛,你们不是过家家,你们是“冤家”,大胆发展感情,只别带出幌子来就是→

7.第三十四回,袭人建言太太把二爷搬出园子,可视为老太太嫡系的袭人“投诚”太太、太太“收编”袭人。袭为钗副,袭人在“沉重知大礼”上甚肖宝钗。故此一事件亦当统摄于金玉木石两党政治视域之下而观察→

8.第三十六回,王夫人正式指令凤姐,把袭人的经济待遇提上去,袭人的姨娘身份只暂不过明路。王夫人明知此事贾母必然知晓,但当时就是不回明贾母,而且等到第七十八回撵了晴雯之后一总儿回明,不无挑衅逼宫、藉以暗示自己坚持金玉立场决不让步的些许意思→

9.第四十六回,贾母听了,气得浑身乱战,……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不无借题发挥、指东打西的意思。借骂邢夫人之名、行骂王夫人之实→

10.第五十回老太太问宝琴八字,薛姨妈单方面忖度老太太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实则经分析,老太太最有可能是为贾府某世交佳子弟求配宝琴。这里并不存在很多读者臆测的贾母放弃黛玉了的意思。详参:

贾母既然有意让黛玉嫁给宝玉,为何又在宝琴来贾府时要把她说于宝玉?
16 赞同 · 3 评论回答
11.第五十三回,老太太通过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对“两个玉儿”坐次不恤礼法规矩的“越次”操作,再一次“喊醒”舆论、“喊醒”宝黛:大胆谈恋爱,老祖宗给你们护航,只别带出幌子来就行→

12.第五十四回,贾母再次借题发挥,项庄舞剑指向袭人,而意乃在沛公王夫人,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两个人的招儿都够使的了,别打谅谁是傻子!→

13.第五十四回,受最高当局外祖母坚定撑木石的暗示鼓励,黛玉当众喂宝玉酒,可谓是与外祖母默契联手,“打击”金玉。凤姐笑道“宝玉,别喝冷酒”、贾母稍后“掰谎记”,皆为扩大战果之举→

14.第五十七回,紫鹃试玉,核心破局,一招制敌,一战定计,强行凝聚阖府共识:宝玉亲事,从此只有木石一个选项→

15.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这是王夫人不甘金玉失败的找补心理,即在宝玉“妻妾配”上,输了“妻”,“妾”要赢回一局,稍微找补回点儿赢面→

16.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打包回明老太太两件先斩后奏的擅自操作:撵了晴雯、升格了袭人经济待遇。老太太好比张怡宁打球,不能剃福原爱光头啊,所以也就顺坡下驴直接拍一个在地上,默许王夫人这番找补回点儿赢面的违规操作。但话要讲清楚,用对宝玉的“这种和丫头们好”的实质考察,侧面佐证晴雯的清白。老太太的意图很清楚,我不是被你们糊弄过去的,我只是为了大局,默许你们这样违规办事。因为老太太明白,王夫人也明白,再没个为一个奴婢,驳回当家太太的道理。老太太那么不待见邢夫人,邢夫人都敢给凤姐没脸,因为老太太明白,邢夫人也明白,再没个为一个儿媳,驳回正份儿婆婆的道理。大家都是高人,游戏规则第一条,就是“礼”。长幼尊卑,就是礼。



总结:

作者宝爱黛玉,故使其终其一生,“慈眷”不衰。虽然,此可为黛玉喜,未足为人生乐也。所可庆幸者,最高话事人一直支持木石姻缘也;如是则自由恋爱与长上之命,并不为矛盾,你好我好欢喜收场也。设若贾母真如程高本续书所写,突然石乐志,陡然黑化为狼外婆,则黛玉又当如何?东南枝头,啼诉如闻;伤心桥下,春波犹绿;其事千年,所嗟匪鲜。是林黛玉侥幸遇到贾母,更多之刘黛玉、唐黛玉,又当如何?民国红学家汪兆铭《红楼梦新评》论曰:“《红楼梦》一书,叙人婚姻事,不祥者为多,盖明专制结婚之必无良果也。全书惟邢岫烟、史湘云为得佳偶,盖专制结婚,虽无得佳偶之理,未必无得佳偶之事,亦犹专制政体中,未必无一二善政可道也。”斯言思之,令人怃然。吾人亦以是知汉奸国贼之书著中,未必无一二善论可道也。

编辑于 2021-11-10 17:01
真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3: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三十九回,刘姥姥为何算笔糊涂账?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2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书中第三十九回: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两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刘姥姥道:“这些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显示全部 ​

关注者
4
被浏览
83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你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搜索你想邀请的人

委托刘看山邀请
开启后为你智能邀请潜在的回答者
开启邀请
[object Object]
红楼第一人
曾在「红楼梦(小说)」话题获得 764 次赞同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老赵LS
曾在「红楼梦(小说)」话题获得 418 次赞同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沁芳斋
最近回答过该领域的问题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星辰大海​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
邀请回答
更多推荐结果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立足文本本身,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刘姥姥在算账过程中,出现了混淆。

她在算五十斤螃蟹的价值时,直接说了“五五二两五”,这没问题。但在算三十斤的价值时,说的却是“三五一十五”,这个一十五其实是一两五钱,但却被刘姥姥误认为是十五两,十五两加二两五钱,不就是十七两五钱吗?加上点酒菜,可不就是二十两银子了吗?

题主说的思路也很新颖,我个人很感兴趣,但在进行严肃解读时,是不能拎出来当论据的。

发布于 2021-11-30 13:53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2​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易诚
易诚
中正时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刘姥姥,普通人(平民)中的顶尖人物

发布于 2021-11-22 11:39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粉蓝色0310
粉蓝色0310
这块我也没看懂,一斤5分,十斤5钱,五五二两五,那应该指的是50斤吧。三五一十五,就是三十斤一两五,加一起就是往多了算80斤,那也就4两呗,再加上酒菜20多两银子,也就是说酒菜就值16两?比螃蟹还贵呀

发布于 2021-11-26 18:42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3: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面对贫困的刘姥姥,贾母只送了几件旧衣裳,为什么王夫人却豪掷 100 两?

关注者
355
被浏览
1,384,055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1
​9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37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58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为什么回答都在探讨贾母赠送衣裳的价值?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是为了打秋风,说白了就是借钱,还是借完不还的那种。由于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祖上曾与金陵王家联过宗,所以就准备去贾家找王夫人借钱。

那就有读者疑惑了,既然跟金陵王家联过宗,直接去找王家,干嘛来贾家找王夫人?那是因为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书中有记:

那日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第4回
也就是说,王子腾早在薛家三口进京之前,就离开京都了。说到这里,又有细心的读者有疑问了:王子腾虽然奉旨出都查边,也不能带走王家全部家眷,京都王家的府宅不可能空空如也吧,刘姥姥完全可以去王家借钱,没必要来贾家。

这就是曹雪芹文笔的细致之处,王狗儿之祖跟王家联宗,乃是很久远的事了,加上又不是什么名门贵族,早就被后来的金陵王家后代给遗忘了,所以必须找还记得当年联宗之事的王家人才可以,王夫人便是其中之一,这一点可以从第6回二王联宗的渊源介绍中看出来:

方才所说这小小一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识认。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子。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远族,馀者皆不识认。——第6回
也就是说,除了王熙凤的父亲和王夫人,其他的王家人根本不知道这门所谓的亲戚。这也就解释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反复派人询问王夫人,是否有王狗儿家这门亲,因为她自己不记得跟王狗儿家连过宗。

如果刘姥姥去了金陵王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门亲戚,恐怕会以为是无名之辈来打秋风,不乱棍打出去才怪。

刘姥姥作为求助人,她比任何人都要在乎这一点,所以在深思熟虑之后,才选择去荣国府找王夫人。

一方面王夫人知道当年的联宗之事,另一方面刘姥姥记忆中,当年的王家二小姐为人着实响快,会待人,经常斋僧敬道、舍米舍钱,去找王夫人能要到钱的概率最大。

因此,不论是一进荣国府,而是二游大观园,刘姥姥来找的都是王家人,甚至严格来说,刘姥姥跟人家贾家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人家也没有必要厚待她,只是因为贾母是个好心人,加上喜欢热闹,所以留下刘姥姥多住了几日,临走时送几件贵族家的衣裳,已经很够意思了。

王夫人之所以送一百两的重礼,是因为刘姥姥是由她引来的,而且刘姥姥此次来贾府,又是搞笑,又是当女篾客,给整个荣国府带来欢乐,其效果可比请一班戏子好得多,加上王夫人本身信奉神佛,心地宽厚,想要帮助刘姥姥一把,所以就豪掷一百两银子。

也存在这样一种说法:刘姥姥虽然给荣国府带来欢乐,但终究跟贵族隔着天堑,这样的搞笑一次两次还好,要是经常来就不免惹人诟病,所以王夫人也是用这一百两银子,买断了刘姥姥日后的“打秋风”,这个说法有些阴暗,但是否属于王夫人隐晦心理的一个缩影,只能由读者自行见仁见智了。

发布于 2021-11-27 1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3: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薛姨妈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持什么态度?

关注者
4
被浏览
3,589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8 个回答
李二蛋
李二蛋
4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薛姨妈虚情假意,口口声声说要跟贾母提宝黛婚事却压根没兑现”这个论点,就很荒谬,不说预设立场,起码看书不细。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发生在57回,而第58回开篇就交代了为什么薛姨妈一直没落实这事——老太妃薨逝,国丧来了。书里明写“庶民三月不得婚嫁”,对贾府这种勋爵人家来说这个婚嫁限制更长,一年里连音乐筵宴都不许,更不要说嫁娶。

于是接下来大观园里一系列鸡飞狗跳的事情都发生在贾母王夫人等去皇陵期间。第63回,贾敬也死了,贾敬论辈分是贾宝玉的伯父,更是族长也就是宁国府一脉辈分最高的男丁,他的死对贾家一脉来说是大事,于是家孝也来了。

贾琏偷纳尤二姐当个二房,都涉嫌国孝家孝两重孝期纳妾不合礼法,贾母连圆房都不让,更不要说给贾宝玉定婚事。薛姨妈是正经名门闺秀出身,难道会在这个时期犯忌讳去提宝黛的婚事吗?

到中秋之时,贾珍尤氏还称自己是孝家。也是中秋过后,贾赦才开始张罗迎春的婚事,也就是说此时才结束该守的丧期。

而此时薛家也开始张罗薛蟠和夏金桂的婚事了。薛家人口少,薛姨妈忙自己儿子的婚事还忙不过来,如果要求薛姨妈在这个时期优先去跟贾母提宝黛的亲事,是不是也有点太苛刻了?何况贾琏的小厮也跟尤二姐尤三姐说过宝玉黛玉都还小,黛玉又总生病,所以还没定亲。而薛蟠年纪比王熙凤都大,又是薛姨妈亲儿子,怎么看都应该优先解决他的婚事吧?

薛家对黛玉好不好,黛玉自己最知道,毕竟她可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明人。她主动认薛姨妈做娘,后面一口一个妈。与宝钗宝琴情同亲姐妹,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有些读者不知道是不是心疼林黛玉心疼魔怔了,连林黛玉本人的人设都给撕裂了。林黛玉猜忌宝钗的时候就是玲珑剔透,绝顶聪明,能看穿薛家的险恶本质。后来林黛玉跟薛宝钗打开心结成为至交,认薛姨妈做娘,又变成了天真单纯,不谙世事,被薛家蒙蔽。都不知道他们读完书的结论到底是爱林黛玉还是单纯地恨薛宝钗,以至于为了反薛宝钗让林黛玉的人设都反复横跳。

发布于 2021-11-24 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福摸一摸宝钗玉臂”——闲谈贾宝玉的少年恋爱意识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世之评《红楼梦》者,对于钗黛两人的评价,往往注重黛玉之美貌才华,宝钗之性情能力,实则曹雪芹将此两人列为红楼双峰并举之女主角,各方面条件都是可互相匹敌的,今天我们管中窥豹,谈谈薛宝钗的美。

与林黛玉不同,曹公对薛宝钗的外貌是有明确记述的,书中记她: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罕言寡语,人谓藏拙,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或许因为林黛玉没有具体的容貌描写,反而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薛宝钗的容貌既已盖棺定论,便在读者心中落了下层,就好比《红楼梦》若是完本,不缺后40回之内容,其综合魅力反不如今,就如维纳斯之断臂,残缺反而赐予了更多的美感——《红楼梦》其书如此、林黛玉亦是如此。

宝钗之美,曹公并没有按下不提,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贾宝玉的心理潜意识,来对宝钗之美进行对比刻画,而对比的对象恰恰就是神仙妃子林黛玉。

曹雪芹做了重重铺垫,先对林黛玉的美貌进行再三描绘,通过贾宝玉的视野一一展现,先是第16回“林黛玉重归荣国府”,贾宝玉数月未见黛玉,一见面的第一反应便是: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第16回)

紧接着第26回,因黛玉夜探怡红院,被晴雯阻隔门外,一个人在花阴下哭泣起来,连宿鸟都不忍听匆匆飞走:

黛玉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愣愣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第26回
立足写实视角,说得庸俗一些,贾宝玉喜欢林黛玉,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林黛玉的容貌气质,故而第29回这般记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心意: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不能稍有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这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第29回
我们读者往往喜欢用“灵魂知己”来形容宝黛的爱情,却忽略了这份爱情也是有现实基础的,林黛玉才貌双全,书香气质,贾府众多姊妹以及亲戚各家女孩,难有几个能比得上林黛玉的,这是贾宝玉喜欢林黛玉的现实条件,加上两人从小一起生活,真真是青梅竹马,言和意顺,这才促成了两人的爱情。

曹雪芹铺垫了这么多,让贾宝玉只看得上林黛玉,紧接着对比就来了,曹公要让贾宝玉的心动一动,而能让贾宝玉的心发生摇晃的,便是薛宝钗。

且看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钗褪下手腕上的红麝串时,被贾宝玉看到了她的玉臂,这一段描写极其写实且细腻,诸君请看宝玉反应: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化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第28回
大家注意,此处贾宝玉的心理是有转变过程的。一向爱美的贾宝玉,看到薛宝钗的玉臂,第一反应是“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彼时贾府中盛行的舆论倾向是木石姻缘,而非金玉良缘,贾宝玉自己也认为他和黛玉的婚事是板上钉钉的,既有了黛玉,自然不能觊觎宝钗了,所以他感慨无福摸一摸宝钗的玉臂。

突然,贾宝玉意识转换,他想起了贾府内曾传过“金玉良缘”的说法,如果金玉良缘能成,那他不就能摸一摸宝钗的玉臂了吗?

在这种心理的调剂下,他开始想象“金玉良缘”如果能成,自己和宝钗就是夫妻,情不自禁打量起宝钗的容貌来,发现宝钗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于是便呆住了。

也就是说,在远亲近友之家闺英闱秀皆不能稍有及林黛玉者的前提下,贾宝玉看不上任何其他女子,但却被薛宝钗的美一时晃动了心神,甚至潜意识里打起了“金玉良缘”的主意。

曹金钟之文章《贾宝玉新论》(载《红楼梦学刊》1996年第4辑),也注意到了贾宝玉的“变心”倾向,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然而,贾宝玉又是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心理学上属于“思春期”阶段,所以,他对女儿的这种特有的情,又具有少年情爱的普遍特点,既专一又不专一,因为此时的少年男子,大约普遍有“见一个爱一个”的特点......正如黛玉所说的,宝玉虽也“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宝玉的这种表现,正是这一时期的少年所共有的一种特征。
诚然,贾宝玉正值少年年纪,故而在潜意识中会有“所有姐姐妹妹都得喜欢我”这样的想法,这并不奇怪,但从《红楼梦》创作角度而言,曹公在塑造贾宝玉真实心理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薛宝钗容貌魅力的肯定。

发布于 2021-11-17 14:28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6: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为何常劝宝玉,而不常劝薛蟠?
宝姐姐的亲哥薛蟠可比宝玉跟她的关系近得多啊?哪怕薛蟠不是读书的料,劝他少出去胡闹多学点儿生意经也算有用啊?书里有这样的描写吗?显示全部 ​

关注者
73
被浏览
65,054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1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59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谢邀@大理段氏
3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钗对薛蟠、宝玉有深刻的认知。

诸君可还记得,《红楼梦》中,最先规劝贾宝玉的人是谁?乃是宁荣二公和警幻仙子,为何宁荣二公要拉下老脸求警幻仙子给孙子宝玉托梦,就是因为贾宝玉身上蕴含巨大的潜力,乃是贾府第四代子孙中唯一一个能撑起家族重担的男丁:

警幻笑道:“适从宁府路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弈世,富贵流传,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于子孙虽多,竟无一人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性诡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归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现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第5回
贾宝玉天生聪慧,却从小性情诡谲,离经叛道,如果他能立身正途,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一点宁荣二公知道,警幻仙子知道,薛宝钗也知道。

诚如韩愈《马说》所言: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薛宝钗对贾宝玉的规劝,很大程度上源自一种“可惜”的心理,亦如伯乐看着千里马不驰骋疆场,而每日拉磨,不亦悲乎?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少有的眼光独到之人,整个贾府的大部分人,几乎都不了解贾宝玉,认为他只是外表生的好,内里竟是个糊涂鬼,甚至有时候连下人们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按照薛宝钗的价值观,她认为“男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换言之,严格来说:贾宝玉应该是薛宝钗反感的那类人才对,因为贾宝玉每日无所事事,就知道厮混在女儿堆里,所以宝钗给他起了不少贬低性的外号,像“无事忙”、“富贵闲人”等。

可这种贬低终究是“激将法”,薛宝钗并没有真的厌恶贾宝玉,甚至有时候午休无聊,会去找贾宝玉聊天解闷,薛宝钗对贾宝玉的这种态度就足以说明:宝钗是真的懂贾宝玉,正因为懂,所以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浮于表面地贬低宝玉,也没有疏远宝玉,而是抓住机会就教诲宝玉,希望能将其思想归正。

反观亲哥哥薛蟠,他跟贾宝玉完全不是一个情况。薛蟠天性愚钝,又不好读书,从小被薛姨妈溺爱,早已酿成了“呆霸王”的习性,身为金陵四大家族之贵族公子,居然将“唐寅”念成“庚黄”,唐伯虎这么个人尽皆知的名字,薛蟠都能念错,足见脑袋空空,胸无点墨。

对于这样的哥哥,规劝是没有作用的,不仅没用,有时候还会引起副作用,其不见第35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由于薛宝钗怀疑宝玉挨打,是薛蟠在背后动了手脚,惹得薛蟠大怒,为了压住妹妹的话头,也不管话轻话重,竟诽谤宝钗觊觎宝玉之妻的地位,气得宝钗哭了整整一夜。

薛宝钗、薛蟠虽是兄妹,知识文化水平却天差地别,待人接物也不是一个层面,宝钗了解自己哥哥的斤两,所以除了具体的家务经济之事,其余更高境界的东西,她没办法跟这个“呆霸王”的哥哥解释。若强行解释,只能是对牛弹琴,薛宝钗之前未必没有劝过,只是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看透了这一点。

当然这也不能怪薛蟠,他的脑容量就核桃那么大,他主观意愿上或许也想将薛家生意发扬光大,让母亲、妹妹过上好日子(薛蟠对自家人的好是有目共睹的),但自身实力就是不济,也是没办法的事。

发布于 2021-10-27 2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一介农妇,为何能受到目高于顶的王熙凤的尊重?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世之爱《红楼梦》者甚众,赞刘姥姥者亦不少,坊间皆赞刘姥姥淳朴老实,知恩图报,能在荣国府败落后,倾举家之资营救贾巧,称得上寿、福、德三者兼备的老太太。

此论固然是正解,但今之读者深受个人主观好恶之毒害,看红楼一书,难免秉承黑白分明之立场,将书中人物脸谱化,好人便一个劲儿赞,坏人一个劲儿贬,实难称得上“会读书”三字。

笔者今以刘姥姥为切入点,管中窥豹曹雪芹人物塑造之出神入化,简而言之:刘姥姥是个好老太太,但她性格层面亦有精明、狡猾的一面。

纵观横览《红楼梦》前80回,刘姥姥一共来过两次荣国府。

先是第6回,刘姥姥因女婿家穷困潦倒,过年都成了问题,于是便萌生了去昔日曾联过宗的王家去碰碰运气。此时王子腾早已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京城的王家人只剩下一个嫁进荣国府的王家二小姐,即贾政之妻王夫人,于是便延伸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妙文。

这里就存在一个隐性的问题——以读者认知的那个老实巴交的刘姥姥,她怎么会做出“打抽丰”这样的举动?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曾提到这一点,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按照性格,刘姥姥也许是出身于城市居民,她曾先有那都市生活见闻和磨炼。小市民固然常是身居下层的,但也常会具备庸俗、投机、狡猾、向上爬的品质,否则怎么有胆量到那“天堂”式的贾府去探险?她所谓到城里去“闯运气”、“丢老脸”,总是多少有些估计的。——《红楼梦人物论》
诸君亦可试着易位而处,如果你是刘姥姥,你敢不敢去赫赫扬扬的荣国府去打秋风?恐怕大部分人都和笔者一样,或碍于面子,或嫌长途跋涉,最后不了了之,包括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不也是怕丢人卖脸,最后让刘姥姥一个人去的吗?

因此,刘姥姥能壮着胆子去荣国府“要钱”,就透露出她并非是完完全全的忠厚老实,她身上带有一定的小市民的精明气息。

更牛的是,人家刘姥姥最后还真的要到钱了,还是整整二十两银子,这可相当于普通农村家庭一年的开销(第39回刘姥姥语),从结果导向论来看,岂可将其当作寻常农村老太太等闲视之?

另一处展现刘姥姥不同凡响之处,便是在第40回,彼时刘姥姥进大观园,被王熙凤、鸳鸯二人设计,在宴会上插科打诨,频露憨态,逗得贾府众人捧腹不止。

如果刘姥姥在贾府的全过程都是这样简单的装疯卖傻,她便真的成了个搞笑“女清客”,可刘姥姥并非如此。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情节: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棹,又放了一棹。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是心里恼,就不说了。”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第40回
这个情节是刘姥姥最高超的一个操作,她老人家在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的清醒。

荣国府吃饭是有规矩的,贾母、王夫人、客人(即刘姥姥)、小姐们先吃,最后才轮到王熙凤、李纨这些孙媳妇吃饭,刘姥姥由此便感慨荣国府“礼出大家”。

刘姥姥的这番感慨或许是真心的,但非常“巧合”的是,她这无心之举却无形中戳到了王熙凤、鸳鸯的痛点。

在刚刚的宴会上,王熙凤、鸳鸯故意整刘姥姥,让她在吃饭前大喊“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逗众人发笑。所以眼下刘姥姥稀里糊涂冒出一句“礼出大家”,竟误打误撞让王熙凤、鸳鸯心里过意不去,纷纷前来道歉。

但事实上,刘姥姥的这个操作收获的效果,远远不止是王熙凤、鸳鸯两人的道歉这么简单。通过凤、鸳两人的道歉,刘姥姥对刚才的表现给出了解释: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是心里恼,就不说了。

这个解释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个解释,在王熙凤、鸳鸯这些人眼中,她们或许真的就将刘姥姥当成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婆子,对于一个智商低,被别人玩弄于掌心之中的“女篾片”、“女清客”,她们这些主子是不会给她作为“客人”的尊重的。

一经解释,无形之中就将刘姥姥的境界提升了一个层次,她在告诉所有人:刚才的搞笑我是知道内情的,只是为了配合你们,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咱们一起逗贾母开心而已。

如此这般,刘姥姥的人格就被立了起来,至少在王熙凤、鸳鸯这些人心中,立刻会对刘姥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不是仅仅拿她当一个没见识的婆子,鸳鸯最先反应过来,立马骂丫环为什么不给刘姥姥倒茶。

后文中,王熙凤的女儿自小多病,在刘姥姥临走之前,凤姐曾请刘姥姥给女儿起个名字,这才有了“贾巧”这个名字,而王熙凤居然请一个贫婆子给女儿起名,足可见她对刘姥姥印象大改,难说这不是前番解释的功劳。

故而,刘姥姥并非是传统意义的忠厚老实的农村婆,如果说她敢进荣国府是意外,得到二十两银子是意外,后给荣国府送菜是意外,那番解释是意外,独得王熙凤青眼是意外,二进荣国府拿到一百两银子也是意外,那么这么多意外加起来,便是一种必然了,由此观之,岂能拿刘姥姥当一个寻常人来看待?

发布于 2021-10-08 1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政为人清高自诩,为何会宠幸低俗阴险的赵姨娘?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20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72回,曹雪芹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赵姨娘侍寝”的场景,这也是整本书第一次正面描写贾政的私人生活:

是晚,(赵姨娘)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呢?”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第72回
原来丫环彩霞的岁数到了,要被送出去配小厮,赵姨娘想要将她留下来给儿子贾环当侍妾,故而在夜间侍寝时跟贾政商量,夫妻之间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到贾宝玉、贾环未来的侍妾人选,这也是贾政这个一向严肃正经的老爷,第一次展现出他身上的人间烟火气。

纵观横览整本《红楼梦》,贾政称得上是书中唯一一个靠谱的男人,荣宁两府中贾赦、贾珍、贾琏等皆是好色之徒,不思振兴家族,只图眼前快活。相比之下,贾政任工部员外郎,每日兢兢业业工作,即便有了闲暇时光,无非看书下棋,和众清客吟诗作赋而已,难怪冷子兴、林如海等人均对贾政评价甚高。

可正是因为贾政的优秀,才让他和赵姨娘的亲密关系看起来扑朔迷离。如此清高自诩的贾政,为何会跟阴险狠毒的赵姨娘打成一片,这两个人明显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呀。

《红楼梦》这样的世界顶级名著,作者是不会乱用一个字的。赵姨娘畏惧王夫人、畏惧王熙凤,见了她们就像老鼠见了猫儿,可唯独在最该畏惧的老爷贾政面前,她反而该说的说,该聊的聊,没有一丝害怕的意思,可见贾政素日对她还是不错的,这是连正妻王夫人都难能享受的待遇。

关于贾政、赵姨娘的关系,刘心武曾立足于阴谋论,他认为贾政是个“假正经”,虽然外表看着老实,内里尽是蝇营狗苟,他之所以和赵姨娘关系亲密,是因为赵姨娘这样的侍妾,能最大限度满足他对夫妻生活的渴求,他这般分析:

“赵姨娘素日深与彩霞契合,巴不得与了贾环,方有个膀臂”,“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贾政”;“是晚得空”,自是“史笔”,贾政平时晚上与谁同房展术,由此洞见......曹雪芹这样刻画赵姨娘,确有从旁揭示贾政这位“正人君子”......那真是比薛蟠的“皮肤滥淫”还要等而下之的习性,因为要的只是“下体可采”。
刘心武的分析无疑主观性过浓,并未从《红楼梦》文本出发,亦未找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仅仅凭借一句“是晚得空”,便自我想象了各种画面,赖上了贾政,这无疑不符合解读文学最重要的严谨态度。

以笔者之见,贾政之所以跟赵姨娘显得熟络,原因很简单——贾政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架机器!

贾政的生活其实很无聊,他从少年时那个诗酒风流的妙人,变成了荣国府的栋梁,为此他失去了很多情感方面的东西。

贾政身边的人很多,但并没有真正交心的人,外人尊重他很大程度上是尊重“荣国府二老爷”,而不是他贾政,家中清客虽多,但皆是詹光、单聘仁这样的奉承阿谀之辈。

贾政孤独啊,他一边站在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一边俯瞰众人,回头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聊天说话的人。

对于这一点,曹雪芹没有虎头蛇尾,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他就安排了一个“贾母撵人”的情节,来暗示贾政的孤独处境:

往常间,只有宝玉高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唯唯而已。馀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贾政如此,余亦泪下】——第22回
本是家人聚会的热闹场景,众姊妹谈天说话,好不热闹,但贾政一出现,场子立刻就冷了下来。贾宝玉畏惧父亲的权威,不敢发一言,其余姊妹们因系女眷身份,亦不敢当着二老爷的面调侃取笑......

最终还是贾母亲自发话,让贾政赶紧离开,不要宾住在场众人的兴致。母亲发话,贾政只能唯唯诺诺,最多调侃式地说一句: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文学讲究以小见大,透过一个情节,便能窥见整座冰山。贾政是一个人,他有情感方面的需求,想要感受家人嬉笑打闹,彼此玩成一片的人间烟火气,可这对他而言,是莫大的奢求。

整个荣国府,只有大脑缺一根弦的赵姨娘敢跟贾政正常交流,别人对贾政避之唯恐不及,比如贾宝玉,每次出门都得绕过贾政的书房,生怕撞见老爷。可赵姨娘却敢在夜间侍寝时跟贾政商量儿子侍妾这样的家庭琐事,这些琐事恰是贾政内心渴望的人间烟火气,而阴差阳错满足他这种心理需求的,恰是赵姨娘......

因此,笔者私认为,切莫用阴谋论来忖度贾政,不要过度拘泥于贾政谐音是“假正经”的解读套路,强行给贾政抹上一道白鼻梁,实在不可取,谨以此文,与爱红楼之诸君共勉。

发布于 2021-10-06 01:51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十二钗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进大观园,参观薛宝钗的蘅芜苑时,为何从头至尾不发一言?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9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可谓是前80回的高潮点之一,整个大观园的热闹气氛因刘姥姥的到来被彻底点燃,期间贾母曾携刘姥姥,以及贾家众姊妹畅游大观园,其中有不少细腻精致的文笔构思。

比如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去的第一个地方便是林黛玉的潇湘馆,盖因黛玉乃史老太君最宠爱之外孙女,故心头冒出第一地便是潇湘馆也。

刘姥姥是个深通人情世故之人,她哪能看不出贾母对黛玉的宠爱呢?所以在潇湘馆,刘姥姥看见黛玉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却佯装不知是黛玉住所(黛玉乃主人翁,必亲自张罗安排众人落座喝茶,明眼人都知是黛玉住处),一力称赞: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落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第40回
游完潇湘馆,正到了饭点,贾母命人将早饭摆在探春的秋爽斋,何也?

其一,自然是因为探春深得贾母喜爱,是贾家三艳中贾母最欣赏的孙女;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原来探春素喜阔朗,其秋爽斋三间屋子不曾隔断,组成一个超大的单间,最适合来举办宴会。

因此,贾母之所以选择探春的秋爽斋为第二个“旅游地”,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了它的“用途”。

而在秋爽斋,刘姥姥彻底爆发出自己的喜剧天分,在宴席上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逗得众人捧腹喷饭,大笑不止,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不论是在潇湘馆,还是在秋爽斋,刘姥姥的心态都很好,基本掌握现场的话语主动权,根据时机进行插科打诨,给现场的贵族太太、小姐们带来一场喜剧小品盛宴。

可从秋爽斋出来后,众人乘船游玩,恰好路过薛宝钗的蘅芜苑,贾母便要带众人进去参观。而在蘅芜苑期间,刘姥姥仿佛消失了一般,她没有说一句话,完全在现场充当了背景墙,何以刘姥姥的表现会有这样的突变呢?

对于这处细节,一直以来有很多阴谋论者,比如就有论者认为薛宝钗的前身是“鬼魅”,若问证据,他们便指出原著第40回记载蘅芜苑四周之景乃是“阴森透骨,衰草残菱,更助秋情”,俨然非人住所,故而刘姥姥这等福寿之人,到了这等阴森之地,难能有所表现。

此论着实滑天下之大稽,颇有为批判宝钗而故意寻衅的嫌疑。立足《红楼梦》文本,刘姥姥之所以在蘅芜苑中一言不发,是跟贾母的心情有直接关系的。

刘姥姥可以称得上是低配版的“王熙凤”,她和凤姐一样,都知道贾母的重要性,虽然表面上乌央乌央一堆人在大观园中游玩,但核心人物是贾母,只要哄得贾母开心,这场游玩才算有价值。

可贾母来到蘅芜苑后,她的心情并不是很愉快,因为蘅芜苑的室内装修太过简单,宝钗喜欢的“极简风”不符合贾母的审美,所以贾母这般评价: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她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不得呢!”——第40回
这里要注意,贾母针对蘅芜苑的装饰,提出两个建议,其实严格意义上是三个。

其一,“亲戚们看着不像”。贾母认为,薛宝钗住在荣国府,那就是客人,对于客人,主家自然要好好招待,眼下薛宝钗的房间这般简单装饰,要是外来的客人看见了,会以为贾家人忽视薛宝钗,丢了荣国府的脸面;

其二,“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贾母是个非常迷信的老太太,这一点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反复提到过,比如第13回秦可卿去世,贾宝玉要去宁国府看望,贾母却认为那里不干净,不让宝玉去,再如王熙凤之女贾巧,因为七月初七生日,日子不吉,书中贾母口中便很少提起过贾巧。

薛宝钗的屋内装饰太过素净,犯了贾母的“忌讳”,所以她实在看不下去,随后便让王熙凤给宝钗送来一些摆件装饰等物,来调整装饰风格。

严格来说,贾母还提了个第三点,那就是:宝钗这样的姑娘尚且住的这么素净,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三点的顺序很重要。对于贾母这样的封建大家长,最在乎自家颜面,故而“亲戚们看着不像”排在第一位;“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暗合了贾母的神佛信仰,排在第二位;最后,贾母用体面幽默的搞笑说辞“我们越发该住马圈去了”,结束这场对话,层层贴合,严丝合缝。

刘姥姥就在现场,以她老人家的眼力见,必然看透了贾母的心思,面对这样的氛围,插科打诨,强行丢喜剧包袱俨然不符合现场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将现场话语主动权交给贾母,自己静静等待去下一个地方,等贾母心情回复,自己继续扮演“女篾片”的角色,逗贾母开心。

因此,刘姥姥的一言不发,其核心点并不是剑指薛宝钗,而是贾母,若强行攀扯到宝姐身上,着实令我等诸君贻笑大方。

发布于 2021-10-05 0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搬离大观园后,探春激将撵客之言行,剑指何人?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75回,彼时抄检大观园刚刚结束,薛宝钗一大早便赶来稻香村,向大嫂子李纨“请假”,称要搬离蘅芜苑,李纨自然不肯,反复恳请宝钗“好妹妹,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宝钗要搬离蘅芜苑,李纨等人出言规劝,表示的是主家对客人的挽留之意,系人情世故之正常操作。可期间一向理性严谨的探春却说了一段话,让宝钗赶紧离开,可谓一改探卿往日之风:

大家让座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今日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75回
如果立足主家的角度,探春的这番话无疑存在很大问题。

薛家人暂住贾家,乃是客居,立足主家视角,应该挽留宝钗才是,何以让薛姨妈、薛宝钗以后都别来贾府了?这不是撵客人吗?

但联系具体情境,薛宝钗在贾家住了多年,和探春、李纨等人的关系虽称不上亲热,但到底是日日相处的姊妹之辈,故而我探姐“事无不可对人言”,看似言辞凿凿地让薛姨妈、薛宝钗以后别来了,实则在发泄他处之火。

细品上述探春的“撵走之语”,并非是针对宝钗,恰恰是在替宝钗鸣不平,如果不是昨夜的“抄检行动”,宝钗也不至于一大早就来“辞行”,还撒谎称“以后还回来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宝钗的客套话——自此离开之后,蘅芜苑便被打扫干净,宝钗再也没有回来过。

究竟是何事,让一向精明能干的探春发此负面抱怨之语,甚至通过发泄式地撵走宝钗、薛姨妈的方式来排遣心中的愤懑呢?这自然就要分析上述探春的言行,细品之下,其中透露出很多信息。

探春称“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这是何意?难道荣国府高层中有人要针对薛宝钗一家?自然不是,探春此言是无可奈何之语,重点是后面那句“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粗读之下,很难理解探春的这句话,不就是一次“抄检大观园”的行动嘛,怎么就能扯到自家人自相残杀的话题上呢。

有部分论者认为,探春这番抱怨是针对王夫人,因为王夫人是发动抄检大观园的领导人。因为一个小小的绣春囊,王夫人就发动轰轰烈烈的抄检行动,如此一来,必难保密,若是传出去,人人都知道荣国府小姐们生活的大观园内竟有污秽之物,甚至借此怀疑贾家众小姐的贞洁清白,这可如何了得?

但笔者不敢苟同此观点,探春的怨愤之语,并非是针对王夫人,而是王善保家的,说得准确些——是王善保家背后的主子邢夫人!

以探春的身份和心性,她即便心中有不满,也不会昏了头,当众责备嫡母王夫人。从探春一贯的作风,她必定会追根溯源“抄检行动”背后的根源——荣国府大房、二房之间的矛盾,邢夫人借绣春囊之机,有意责备王夫人管家不当,正因为上层主子之间的勾心斗角,才最终促成了这次抄检行动。

且看绣春囊之事刚刚泄露之初,王夫人已经准备听取王熙凤的建议,暗中调查此事,如果按照王熙凤的建议,压根不会有后来的抄检行动:

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人的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内,以查赌为由。”——第74回
为何后来王夫人没有继续采取王熙凤的建议呢,是因为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前来打探消息,期间在王夫人跟前进谗言挑拨,并以怡红院中有好几个“狐狸精”为切入点,勾起了王夫人的恨意,最终将这场暗访,扩大成为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

探春并不傻,当王熙凤、王善保家的等人前来抄检时,她就已经看出谁是始作俑者——王熙凤力图息事宁人,一直在打圆场,抄检并非是她的本意,只有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积极活跃地翻箱倒柜,认真落实抄检行动,甚至差点搜了探春的身子,为此挨了探春一记耳光,可谓令读者拍手称赞。

探春的核心指向一直是邢夫人、王善保家的,她口中“一家子亲骨肉,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便指的是此次抄检行动中大房邢夫人的小动作,因此探春在向李纨、尤氏、宝钗、湘云等人分析此次抄检行动时,一直在围绕这个中心:

探春道:“我就打发我妈妈出去打听王善保家的是怎样。她回来告诉我说,王善保家的挨了一顿打,大太太嗔着她多事。”尤氏、李纨道:“这倒也是正理。”探春冷笑道:“这种掩饰谁不会作?且再瞧就是了。”尤氏、李纨皆点头不语。——第75回
探春口中的“这种掩饰谁不会作”,便直指邢夫人打了王善保家的一顿,企图跟抄检之事划清界限,造成一种感觉——抄检是王善保家的自作主张干的,和我邢夫人无干。

可大观园内的女孩们,皆是心性胜过常人的金钗,如何能看不出来邢夫人的企图?故而,《红楼梦》一书,小小的一个点,却能牵扯出无限文字,无限分析,细品之下竟出奇的复杂,笔者此文仅是管中窥豹,以供诸斧正。

编辑于 2021-09-27 19: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6:12 , Processed in 0.0537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