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之“冷血”:金钏跳井自尽,王夫人没有对宝钗说实话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很少有脸谱化的好人、坏人形象,作者曹雪芹秉承写实笔法,塑造的每一个人物皆入木三分,读者一旦身临其境,将自己带入其中,便很难讨厌某个人物。

尽管如此,笔者仍着实不喜欢王夫人这个角色,对她的所有行为模式,笔者均表示理解,但终究欣赏不来王夫人这样深通城府权术,为人处世缺乏真诚之人。

《红楼梦》全篇,王夫人撒过很多谎言,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已经详细分析过这一点了,今日笔者想更进一步,通过“金钏跳井”后王夫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更了解王夫人这一人物形象。

《红楼梦》第32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由于前番贾宝玉、金钏午睡时间互相调戏玩闹,被假寐的王夫人察觉,王夫人对金钏深感失望,叫来金钏之母,将其女带出去,不料两日之后,就有下人在贾府东南角的井里发现了金钏的尸首。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播开了,恰好薛宝钗和袭人正一处说话,也从路过的婆子口中听闻了金钏跳井的消息:

那老婆子道:“哪里还有两个金钏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才知是她。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第32回
宝钗很细心,她立刻顾及到姨妈王夫人的感受,王夫人日常吃斋念佛,金钏又是她的贴身丫环,服侍多年,金钏一死,王夫人情绪上必然有波动。于是薛宝钗立刻前往王夫人住处,想看看王夫人的情况。

宝钗无比真诚,可王夫人却并不是如此,细细分析王夫人的一言一行,可谓频频说谎,尽显其城府心机。先来看王夫人见到薛宝钗的第一反应: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听说一桩奇事,金钏忽然跳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第32回
细品王夫人的这话,其实很有意思。诸君试想,如果你是王夫人,你的儿子和金钏互相调戏,结果被你撵走,随后跳井自尽,你会选择跟外人讲吗?

正常人都不会,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还是对着客居贾府的薛宝钗。而王夫人上来就直言询问宝钗:“你可听说了金钏的事?”

为何王夫人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金钏已然跳井自尽,这件事必然是捂不住的,所以王夫人想知道目前“金钏跳井”在贾府内的舆论是怎么传播的?眼下薛宝钗前来,恰好可以从她口中探听一番,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思虑,王夫人才会这般操作。

薛宝钗虽然不懂王夫人的心机,但她懂人情世故,虽然自己已经提前从婆子口中得知了“金钏跳井自尽”的事,但眼下王夫人直言询问,自己必须顾及王夫人的想法,所以这里宝钗装了个糊涂:我不知道呀,怎么好好的就自尽了呢?

王夫人在探听得知薛宝钗并不知道“金钏跳井”的来龙去脉后,这才放心,她篡改了事实,编造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且看原文: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弄坏我一样东西,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逛逛顽顽,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32回
很多读者对薛宝钗印象极差,就是从这里来的。他们认为宝钗为人太过理性无情,人家金钏都跳井自尽了,薛宝钗还骂人家是个糊涂人,此观点着实是谬论。

诸君细想,宝钗只知道金钏跳井自尽这一既定事实,她并不知道完整的事情来由。她对“金钏跳井自尽”的所有过程信息,都是从王夫人口中而来。

王夫人编了金钏被撵的前因,宝钗立刻选择了相信,也就是说,宝钗所谓的无情冷血之语,都是基于王夫人这个谎话的前提而说出的。

薛宝钗思维偏理性,她觉得人的生命应该是顽强而坚韧的,金钏自己工作上犯了错误,难道不应该被批评?如果因为被批评就选择自尽,这样的人可不就是糊涂人吗?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生命抛弃了。

所以宝钗听完王夫人的解释,她自我推断金钏不是跳井自尽,而是长时间在贾府里没有自由,到了外面就到处玩耍,不小心失足掉进井里去了——宝钗并不认为金钏会为了这么点小事就自尽,所以她的死大概率是意外。

可王夫人随口一个谎言,却将薛宝钗置于不仁不义的位置,可叹的是,就连今日读书人亦看不出这一层,居然以此苛责宝钗,宝姐姐何其冤枉!

除此之外,王夫人还撒了第二个谎言,金钏死后,她顾念主仆之情,想要送金钏两套妆奁的衣裳,她意欲问宝钗索要,可却拐弯抹角,将话题扯到林黛玉身上,且看原文: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她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她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她。”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她,岂不省事?”——第32回
王夫人想要借用林黛玉过生日的衣裳,这个话本身就是一个不值得推敲的谎言,根据《红楼梦》第62回,曾明确提到林黛玉的生日日期:林姑娘是二月十二生日。(袭人语)

林黛玉生日是二月十二,金钏之死发生在端午节,也就是说,三个月前林黛玉才刚刚过了生日,下次生日要等第二年了,怎么可能刚刚过完生日,又给林黛玉做下次生日的衣裳?

即便是凤姐、王夫人考虑周到,提前大半年就给林黛玉做生日衣裳,眼下用了这两套,又有何妨?大可以重新再做两套,时间间隔这么大,谁知道哪一套是提前预备给林黛玉的呢?这当中有何忌讳?

因此,王夫人的这个理由很勉强,她只是在找一个借口——一个让薛宝钗主动提出奉献衣裳的借口。

另外,王夫人身为姨妈,却向客居在自己家的十几岁的外甥女埋怨这些事,而在宝钗提出拿自己衣裳来帮忙妆裹后,王夫人亦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受,很难说她一开始不是冲着这个目的来的。

当然,王夫人能对金钏这般仁慈,已是不易了。事实上在封建时代,奴仆死了无甚大碍,王夫人又是流泪,又赠银赠衣,称得上是个好主子,但她为人处世上的城府心机,总是让笔者对她难以产生好感,又或许,王夫人这样的人才是常态,毕竟现实中真正的性情中人总是少之又少。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1-05-22 22: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28回,贾宝玉看到宝钗之酥臂,为何会动心?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的主线情节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很多读者过分执着于爱情的“纯洁”,将贾宝玉理解得过于纯白化,觉得他一心一意只喜欢林妹妹,对其他的女子只是欣赏而已,实则自欺欺人。

在封建时代男子本位主义下,三妻四妾才符合常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知己之情固然是独一无二的,可男对女的“情感”,则有待商榷,岂不见《红楼梦》中贾宝玉曾经对很多女子都动过情:

第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宝玉从梦中的太虚幻境出来后,跟大丫环袭人偷试云雨之欢: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

第30回“金钏被逐”,亦是贾宝玉趁着午休时间,来至王夫人房中调戏金钏,言语间亦有亲近之意:我明日就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宝玉邀请晴雯一起洗澡:我才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一起洗。

包括贾宝玉对薛宝钗,其实也是曾经动过情的。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第28回,彼时元妃赐礼,宝钗为表重视,将赐礼中的红麝串戴在手上,结果被贾宝玉看到,要求褪下串子来看看,期间就有这么一个情节: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化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下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玉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第28回
此情节十分重要,诸君切莫轻易放过,尤其是贾宝玉的心理转换过程,是值得掰开揉碎来分析的。

《红楼梦》原著中,薛宝钗的外形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体型丰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微胖中的极品”,故而其后贾宝玉曾调侃宝钗: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第30回);

第二是肤色雪白,常言道:“一白遮百丑”,更何况薛宝钗长相又是天生的美人胚子,更显得妩媚风流,独具一种女性之美。

正是因为薛宝钗的这种外形条件,贾宝玉看见宝钗之雪白酥臂,便动了心,但要注意,贾宝玉一开始动的是“羡慕之心”:他只敢看,不敢摸。因为薛宝钗乃是贵族小姐,又客居贾府,他要是随便碰宝钗,触碰男女之防,那成何体统?

于是便延伸出贾宝玉的另一段心理:这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

诸君此处千万要细心,不要觉得贾宝玉不敢碰薛宝钗,对于林黛玉,他就敢随便碰了。贾宝玉此话的深意在于:我将来要和林黛玉成亲,所以只有林妹妹的膀子我能亲近,而薛宝钗将来必定是要嫁给别人的,我无福摸一摸她的酥臂。

这个心理也恰恰暗合了第28回“元妃赐礼”,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礼物分量一样,林黛玉只和三春一样,贾宝玉得知后嘴里嘟嘟囔囔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到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第28回)

贾宝玉一直认定,自己将来的妻子就是林黛玉,所以他才会有上述这两番心理。

重点来了,在这个基础上,贾宝玉忽然想起了贾府内部常常传述的“金玉良缘”之说,他一时便动了“想象力”,觉得自己要是和宝钗成亲了,会怎么样呢?

于是他细细观看薛宝钗的形容,发现宝钗长得着实不错: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化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他一时间陷入自己的想象力中,无法自拔,一时间呆住了,而这一切恰好都被林黛玉看了个正着。

林黛玉很了解贾宝玉的本性,他看着薛宝钗发呆,并不是主观上存有歪心思,而是“情不可禁也”。她对贾宝玉的这种“由情而发”给予了理解,所以才一边蹬着门槛子,一边笑着看贾宝玉发呆。

但林黛玉并不能完全放心贾宝玉,尤其是她曾和贾宝玉一起看过《西厢记》、《牡丹亭》这些禁书,她很担心贾宝玉一时间被这些歪书迷了心性,看见个美女就想笼入怀内,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看了几本言情小说,见到个异性,就动了谈恋爱的心思,这便是第32回,林黛玉偷偷“跟踪”贾宝玉,防备史湘云的内在原因: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由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第32回
别说薛宝钗、史湘云二人,就是林黛玉本人,她和贾宝玉的爱情也是有现实依据的,譬如第29回曹公就曾对“贾宝玉为何喜欢林黛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不能稍有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这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第29回
贾宝玉喜欢林黛玉,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一方面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心性相对,另一方面,林黛玉才貌双全,非一般女子可比,故而深得贾宝玉的心。

吾观今之读者,常以“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前世命运来解释宝黛爱情,不肯深挖写实原因,终究陷入“作者就是这么安排的,要什么理解”的虚无泥潭,此类读者,实不足以评《红楼梦》。

编辑于 2021-05-21 20:39
薛宝钗
贾宝玉
林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重黛不重钗:史老太君鲜少去蘅芜苑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母对林黛玉、薛宝钗的态度,真乃是红楼情节研究的一个热点。

挑起此热点的导火线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安排贾母成了狠心的“狼外婆”,为了家族利益,强行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娶了薛宝钗,而林黛玉也在金玉良缘的大婚之夜,凄然死去......

而纵观《红楼梦》前80回,此结局无疑是谬论,笔者谨从第40回“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携众人游览时的一些细节来进行掰开揉碎式的分析——贾母爱黛玉,胜过任何人!

故事开始于《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感念前番“一进荣国府”(第6回)时,王熙凤慷慨相赠二十两,于是将地里新鲜的瓜菜摘下来,给荣国府送来,以示“礼尚往来”之意,结果恰好撞上贾母,要留下刘姥姥住上两天,在贾府内游览一番,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贾母游览大观园时,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

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第40回
诸君可曾想过,为何第一站会是潇湘馆?

贾母乃是喜露于形之人,大观园建筑众多,一时间从何观起?自然由人及物,贾母深宠黛玉,故从潇湘馆看起,看官须要着眼,切勿泛泛看过,辜负曹公苦心。

刚进潇湘馆,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刘姥姥因为走在青苔泥路上,不慎滑倒,惹得众人大笑,现场的气氛立刻被提上来:

琥珀拉着她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它。”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妨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她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了,自己也笑了。——第40回
纵观畅游大观园整个过程,贾母在潇湘馆时的心情是最好的,她言谈之间处处展现对林黛玉这个外孙女儿的骄傲。

比如后文中刘姥姥看见潇湘馆内书架上摆着满满的书,误以为这是贾府哪位公子的书房,于是出言询问,贾母则笑中带自豪地指着林黛玉:这是我这外孙女儿住的屋子。

再有,贾母看见潇湘馆的窗纱颜色旧了,而且窗纱颜色是绿色,跟潇湘馆的整体装饰风格不匹配,就当着众人的面儿给王夫人安排任务:

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有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前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的纱呢,明儿给她把这窗户上的换了。”——第40回
纵观整个贾府的小姐姊妹中,有哪位能让贾母这般关心爱护?仅林黛玉一人而已。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紧接着,贾母开始寻思下一个地方去哪里,最终确定去探春的秋爽斋,为啥?还跟潇湘馆有些许关联。

贾母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哪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说在哪里就在哪里摆罢。”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就好,你就带了人摆去。”——第40回
贾母为何要去秋爽斋——是为了吃早饭。为何吃早饭就要去秋爽斋呢?因为今天人多,必须挑一个宽敞的地方才好,而探春的秋爽斋恰好满足这个需求,且看原文: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她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发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第40回
也就是说,贾母之所以来探春住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注重秋爽斋的“实用功能”,这跟对林黛玉的宠爱一比,立刻失了境界。

插句题外话,包括后文第50回“暖香坞创制春灯谜”,正值寒冬季节,众姊妹芦雪广联诗,好不热闹,期间贾母亦曾提出去惜春的暖香坞,理由是:你四妹妹那里暖和,我们到那里瞧瞧她的画儿。

理由跟去秋爽斋如出一辙,因为大观园中唯暖香坞室内暖和,加上惜春之前答应贾母给大观园画年画儿,贾母想看看她画得怎么样了。说到底是,还是有实际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来看惜春。

所以,《红楼梦》第5回提到“黛玉自在贾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到且靠后”,这并非是一句空谈。

反观薛宝钗,贾母对她更多是“别人家女孩”式的欣赏,而非宠爱,不信我们看看贾母游览到蘅芜苑时的反应:

说着,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第40回
贾母何以发问:这是薛姑娘的屋子不是?自然是因为从未来过,故而不知,小小细节,却能起到以一角窥冰山之妙用。

贾母对潇湘馆驾轻就熟,知道秋爽斋室内宽阔,暖香坞气温暖和,可见至少来过几次,可对于蘅芜苑,贾母貌似之前从未来探望过。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契机,贾母恐怕一次也不会来。

千万不要说薛宝钗是客人,贾母不来属于正常。岂不见其后第49回薛宝琴来到贾府,贾母宠爱至极,甚至将其接到自己身边同吃同住,难道宝琴就不是客人了?

以贾母的性情,她对主客之分并不是很在乎,只要姑娘们合她的眼,她就亲近宠爱她们,很明显,薛宝钗并不符合贾母的要求。

而在进入蘅芜苑后,贾母对薛宝钗的室内陈设再次提出了质疑。原来宝钗喜欢极简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只不过几部书籍、茶杯、茶瓯而已,装饰得如同“雪洞”一般。

贾母并不喜欢这种装饰,在贾母看来,薛宝钗还是个姑娘家,自然应该穿红着绿,身上要有少女的气息,于是她这般叹息: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她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不得呢!”——第40回
当然,笔者此处无意批判宝钗或者贾母。宝钗喜欢“极简风”,贾母喜欢精致装饰,这都属于正常,毕竟人人的审美不一样,但贾母、宝钗两人的审美发生了冲突,却是实实在在的。

综上,从“刘姥姥进大观园”中贾母的表现来看,林黛玉无疑是她老人家最宠溺的孙女,细节是骗不了人的,而至于薛宝钗,笔者个人很欣赏她“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性情和生活作风,但很明显,贾母欣赏不来,对于喜怒露于形的贾母来说,她老人家断然不会强行撮合所谓的“金玉良缘”,甚至狠心舍弃林黛玉。

都说高鹗续写后40回,乃狗尾续貂,此评价虽有些过分,但单从部分人物的细节塑造方面来看,的确如此。

编辑于 2021-03-12 1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2: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君笺雅侃红楼
1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家抄家前,贾宝玉和薛宝钗已经成亲。等到抄家时,作为嫡系肯定难逃干系。他们势必要吃几顿牢饭。

不过,荣国府抄家是受了宁国府连累。两家虽是一家,到底各过各的日子。

皇帝的目的是借机将贾家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斩断,并不想做得太绝赶尽杀绝。






所以宁国府贾珍父子灰飞烟灭。荣国府这边贾赦、贾政被贾琏被治罪流放。贾宝玉等一干人,则只关进监狱一段时间,便以荣国公当初功劳福荫庇护,将他们释放。

当然, 人释放了却没收了一切家产,任由这些自来锦衣玉食的公子奶奶们自生自灭。

贾宝玉和薛宝钗出来时,众人已经四散。他们找不见李纨贾兰,也不知道贾环和巧姐的下落。

无处栖身只得暂居破庙。好在玉钏儿、麝月几个还在,一家人颇过了几天“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日子。直到被袭人和蒋玉菡找来,才救了性命。

只是戴罪之身,连自家亲戚都不敢投奔,又如何能够连累袭人夫妇?

在蒋玉菡处整顿一段时间后,宝钗便执意告辞。说不得只有回娘家找薛姨妈救命。






薛姨妈见到落难上门的女儿女婿,也是心酸莫名。谁想到曾经那般计算,才得实现的金玉姻缘,竟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到底是自己的女儿女婿,说不得也得安排住下。

只是薛姨妈薛蟠没话说,那夏金桂却不肯善罢甘休。

当初她就想对薛宝钗不轨,如今小姑子落难而来,又是戴罪之身,她岂能善罢甘休。

于是,开始还每天指桑骂槐,后来变本加厉的折腾。说什么一家人都要被败家丧门星连累杀头之类的话。

薛宝钗今时不同往日,也知自己确实连累母兄。只得忍气吞声,与丫头们每日多做些女红活计补贴家用。尽量不与兄嫂沾染。

谁想夏金桂见宝钗不为所动,便又生毒计。制造香菱与贾宝玉独处机会,又趁机撞破,一口咬定二人不轨。






薛蟠是个浑人,本就被夏金桂最近一直吹风,嫌弃妹夫不事生产连累自己,如今又听信夏金桂构陷,就要打死贾宝玉和香菱。

总算薛姨妈和薛宝钗拦下,但香菱却势必不留,狠心将之撵了出去。

香菱本就血竭之症油尽灯枯,经此一难竟然香消玉殒。她的结局自有甄士隐度化,还有另一番故事。

贾宝玉这边听闻香菱之死更受打击。不想几日之后的中秋夜,一家人原本无心过节。宝玉睡下后不久竟然惊醒,流泪直言出家海外的林妹妹死了。从此一蹶不振。

薛宝钗眼见丈夫如此,忧心如焚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尝试劝说他能否振作起来读读书。一家人到底还要仰仗依靠他。

贾宝玉自知百无一用,只是妻妾丫头的连累,心灰若死便有了自绝之意。

这一天趁人不注意,便从家里出去,不想撞见癞头和尚到来,三言两语将他点醒,从此出家而去一去不归。






贾宝玉跟着和尚走了,薛家得到消息全都震惊,薛宝钗更是哭得类人一般。奈何遍寻不见也只得罢了。

宝钗知道宝玉此去绝不会再回,自己势必不会二嫁。但玉钏儿、莺儿几个年轻,不能让她们苦守,便择机将她们各自安排去了。

谁知玉钏儿和莺儿去后,麝月却说什么不去。宝钗不得以,只得留下她。主仆二人从此便在薛家度日,一应用度全是自己女红生产,不用娘家分毫。

薛姨妈和薛蟠倒也不是没想着给宝钗再找一门合适的亲事。毕竟因当日成婚,赶上贾母病逝并没有圆房。如今宝钗还是完璧之身不愁嫁。

奈何宝钗直言如今是“生妻”身份,丈夫只是失踪没有死。她既不是寡妇,也没有休书就不能嫁人,更没人敢娶罪人之妻。母兄最好不要自找麻烦。

薛宝钗本有“山中高士”之品行,看穿母兄的心事已经灰心,断然不可二嫁。

于是,她的余生便像贾母当日所见雪洞一般的房间那样,守着孤独度日。






当日贾雨村有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薛宝钗确实等到贾雨村将林黛玉出卖远嫁后,得以嫁给贾宝玉,终究还是三人误了终身。

不过,薛家故事还没完。那夏金桂并不良善。薛蟠不善经营,薛家日渐败落。她耐不住寂寞和清苦,一心闹着要回娘家。

薛姨妈被闹得一病不起,逼得薛蟠只得一纸休书休了夏金桂,让她如愿离去。只可惜薛姨妈终究撒手而去。

薛蟠也是命该当绝,妻离母丧后竟然也不久死去(原因莫名)。偌大薛家只剩下薛宝钗一个。

薛蟠一死,薛家便有人惦记家产,好在薛蝌和宝琴婆家相助保住了一些家产。

薛宝钗又多方访听,打听到流落到烟花巷的史湘云。便像当初资助螃蟹宴一样,出钱赎出了湘云,将她和两个孩子接来一起同住。






正应了当初薛宝琴借《咏红梅花得花字》伏笔薛宝钗的那句:“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同样的话林黛玉也在《折足雁》酒令说过“落霞与孤鹜齐飞……”

史湘云与薛宝钗姐妹携手同老,也圆了她一生有姐姐疼爱的梦想。

再说麝月最终不肯嫁人,薛宝钗只得代夫纳妾,给了她一个侍妾名分。

她们这一波人的结局,根据80回前伏笔,也就是如此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编辑于 2022-11-16 02:31・IP 属地辽宁
真诚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8: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蘅芜苑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蘅芜苑”在《红楼梦》中是薛宝钗的住所,是大观园中一处建筑物,匾额题为“蘅芷清芬”,宝钗亦因此得诗号“蘅芜君”。蘅芜苑离正殿不远,在沁芳池边,是一所外则“无味”,内藏“清雅”的处所。

蘅芜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也是宝钗最为喜欢的地方之一。蘅芜苑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园林,园中有山、水、亭、楼、台、榭、桥等景致,环境清雅,布置精致。水面广阔,花木繁盛,鱼龙混杂。如同一幅画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蘅芜苑

匾 额
蘅芷清芬

所属建筑群
大观园


出 处
红楼梦

居住人
薛宝钗

地 点
金陵

目录
1简介
2人物联系
3书中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蘅芜苑乃薛宝钗居住之所,苑中多奇香异草,又因宝玉题额“蘅芷清芬”,故以“蘅芜”二字命名。蘅芜苑走进大门迎面插天的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色石块,上面爬满紫藤、凌霄、地锦,几乎将房屋遮住,顺游廊往里走,五间清厦,四面出廊,这个院落与众不同,走廊、窗棂全是冰炸纹制作[1]​。

蘅芜苑谐音为“恨无缘”,表明了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终究没有缘分,一切的算计最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终是宝玉遁入空门,弃她而去,留得一个无缘的结果[2]​。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联系
《红楼梦》里的每处房舍布置都是和主人的性格、命运息息相关的。薛宝钗这个人也和蘅芜苑给人的感受一样,看起来罕言寡语,温柔可人,没有任何棱角,可是相处常了,才知道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她通今博古,胸中丘壑纵横,为人处事更是绵里藏针,令人侵犯不得。薛宝钗的性格也像极了蘅芜苑的居所,乍看之下索然无味,平平无奇,细细品,却是万千锦绣。同时,蘅芜苑的香草意味着宝钗芬芳脱俗的品行;蘅芜苑无花木,宝钗也不喜欢花朵,也预示着她青春守寡的凄冷命运[3]。

折叠编辑本段书中出处
第四十二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园,走到花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更助秋情。岸上的清厦旷朗就是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院子里面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颇有“霜重色愈浓”“岁不寒无以知松柏”的意蕴,这恐怕也预示薛宝钗的坚强的品格,在寂寞逆境中仍然坦然自若。

第七十八回,抄检大观园之后,“宝玉听了,怔了半天,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更又添了伤感。默默出来,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来往,不似当日各处房中丫鬟不约而来者络绎不绝。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地流将过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3]”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8: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蘅芜苑的造型竟是一个大坟冢,宝钗注定成为贾府的守墓人 2021-09-14 13:54



导语:大观园是为迎接贵妃省亲而建,又映射人间的“太虚幻境”。元春省亲过后,这里先是热闹了几年,最终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幻境”,落叶萧萧、荒草萋萋。随着元春的薨逝和诸位姑娘们的离散,再也不现昔日繁华。当真是黄粱一梦。

正如秦可卿的警示之梦:“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大观园各处住所暗示了屋主人的性格命运,以及最终的归宿
大观园的住所,每一处都有其特殊的预示与涵义。正如它主人的个性与命运。
黛玉的潇湘馆,以及所种的湘妃竹,暗示了黛玉最终会泪尽而亡。
探春的秋爽斋,豁达通透,暗示了探春的胸怀与气度,但“秋”却是万物萧条的开始,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也暗示了探春出嫁后,贾府将彻底陷入颓势。

李纨的稻香村是“世外桃源”,自设围栏的设计与大观园整体格局格格不入,最终,李纨果然跳出贾府外,不在荣辱中,与自己的儿子贾兰自奔富贵前程去了。
凡是在大观园里居住过的姑娘们,最后都纷纷搬离了大观园。探春远嫁,迎春也嫁出去了,黛玉死了,被送回原籍,惜春出家了。唯独薛宝钗留了下来,成为大观园永恒的“主人”,亦如一个守墓人和“未亡人”。

别人的居所都是“暂居”,如同这里的过客,而宝钗却是这里永久定居的人。生是贾府的人,死是贾府的鬼。大观园以元春的繁华开始,却以宝钗的萧条落幕。宝钗甚至是以贾府“守墓人”的身份居住在大观园内的。
薛宝钗住的是“蘅芜苑”,她这处住所的“独特设计”,越看越觉得诡异阴森,非常人居所可比。

就连贾母见到宝钗住的房子后,也大为惊骇,见到里面的陈设布置,更加恼怒。贾母隐隐感觉到了不详,或许宝钗的住所就已经暗示了贾府的没落与颓败。百年富贵,将彻底埋葬进这“蘅芜苑”中——
作者为突出这一“主题”,将薛宝钗的“衡蘅芜”设计成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细思极恐的“石墓”形状,越看越觉得阴森刺骨。

2、薛宝钗的蘅芜苑竟是一个“大坟冢”
《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章中,写的是贾政带领众人以及宝玉去游览大观园,并题写匾额和对联。前面的不再赘述,着重的看看宝钗未来的住所:“蘅芜苑”。原文如下:
贾政率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条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青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
这“迎面突出的插天大玲珑石”,像极了一块墓碑,而且,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的房子都遮住了。

也就是说,乍一看去,此处只见石块,不见房子也不见人。而且,这些石块的前面,是一块高高的石碑。这不就是标准的“石墓造型”吗?再接着往下看:
而且此处一株花木皆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没有花,只有草,而且还是先藤蔓之草,攀附在石碑石墓上,很是应景,也符合了“荒冢一堆草没了”。

再看看薛宝钗房子里陈设布置,跟外面的造型几乎是“里应外合、相互辉映的。”外面是石冢造型,房内是守墓人的布置。且看原文里是怎么描述的: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
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顽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关键词:“供着”“吊着”“菊花”“轻纱幔帐”,描述一个闺阁女儿的房间,哪能用这些沮丧、灰暗、阴沉诡谲的词汇呢?这哪里是未婚姑娘的闺房,分明是寡妇设置的灵堂啊!
贾母看罢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

贾母所说的“忌讳”其实就跟我们内心里想的是一样的:“你一个年轻姑娘家,怎么弄得跟个守寡的寡妇一样?这也太不吉利了!”
但是,这就是薛宝钗的宿命,她注定要做贾府的“未亡人”和守墓人。是她自己挑选了贾府这座“庞然大墓”,并且还死赖着不走的,不过,最终她也如愿以偿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5首唯美诗词,最美不过田园生活
古文岛 2024-06-27 14:05 重庆
日子清淡闲逸,朴素安稳,

偶有邻里问访,相坐饮酒喝茶,共话桑麻。



这样的日子,你向往吗?



图片


图片
田园乐七首·其六

图片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如同一幅细腻而生动的画卷,展现了清晨乡村的美丽与宁静。



全诗通过状景体现了山野生活的意蕴,在描写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同时深婉委曲地显露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



图片




图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图片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田园农作及农村风光的动态图景。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图片




图片
过故人庄

图片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诗人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图片




图片
归园田居·其三

图片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诗人躬耕劳动的生活。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诗人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图片




图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图片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



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蘅芷清芬匾诗》赏析
我的图书馆1m7r
2021-11-12   |  1330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一八回



读红品诗词-81

《蘅芷清芬匾诗》赏析

文/墨吟 筱蕊


图:蘅芜苑



宝玉曾将清客所题“兰风蕙露”重题为“蘅芷清芬”,这“蘅芷清芬”真的是合了那景: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妃将“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后来成了宝钗的居处,宝钗便有了“蘅芜君”这一雅号。

贾妃展卷看宝玉的第二首五律:

蘅芷清芬

(蘅芜苑匾额)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首联是对匾额的题解:清静的园内长满了蘅芜、青芷等香草,藤萝和薜荔牵藤引蔓,助其更加芬芳。一个“助”字,妙在将景色拟人化了。

颔联上承首联之“蘅芜满静苑”,细致描写香草的颜色和芳香:香草从嫩绿、碧绿到深绿,由浅入深,相互映衬,给人以绵软的感觉;一缕缕绵延不绝的香气,轻柔地蔓延在空气中,微闭双眼翕动鼻翼,便会被迷醉。

“三春”指早春、仲春和晚春,

颈联上承首联之“萝薜助芬芳”,转写藤蔓的形态和特点:藤萝和薜荔犹如轻盈的烟雾弥漫在曲折的小径上,把人引向了迷宫;它们又轻轻盘绕于廊柱,枝叶上清冷的露珠沾染着点点翠绿,滴落下来敲打着回廊,声音清脆动听。

颔、颈二联,以“软衬”写色,以“柔拖”写香,以“轻烟”写形,以“冷翠”写声,可谓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具备矣。

尾联借用谢灵运和谢惠连兄弟情深的典故,来比喻姐弟情深,表达了宝玉对姐姐“眷念切爱之心”的由衷感激。

据《南史·谢惠连传》记载,谢方明有子谢惠连,十岁便能吟诗作文,深得族兄谢灵运嘉赏,他常说只要面对弟弟惠连,即可产生灵感,获得佳句。有一次他在永嘉西堂构思《登池上楼》,终日未成。是夜入梦,忽然梦见惠连,立即吟出“池塘生春草”之句,大喜过望。谢灵运对人说:“此语有神功,实非我之语,乃惠连弟授之也。”故宝玉有感而发:谁说只有谢灵运在幽幽长梦中见到弟弟,才写出“池塘曲”呢?言下之意便是:姐姐对我的教诲和疼爱,比起谢家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文字有感而发,才会真挚动人。同样是颂圣,宝钗因没有切身感受,只能泛泛而论,一味地迎合拔高;而宝玉则句句是肺腑之言,发自内心,把对姐姐的那番真情写意在蘅芜苑这片幽幽的清香里,香气袭人,情意弥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蘅芷清芬的秘密?薛宝钗住的地方是坟地?
2023-10-29 20:35 发布于:山西省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144期

《红楼梦》中蘅芷清芬的秘密?薛宝钗住的地方是坟地?

书接上回,贾政游览来到了一个无木无花,只有异草的地方,让大家题名。

清客们题:“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

贾政表示认可:“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

也只好这四个字,很见贾政的水平。

从头到尾他都没有题一个名字,不是他谦虚,就是他肚子里没货。

一个清客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

您看这才是该有的谦虚态度,等于是给宝玉打了个样。

他的对联是: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这幅对联怎么样呢?

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

为什么不妥呢?

因为根本没有。

这就好比,你在中国看着长城,却写了一首赞叹埃及金字塔的诗,这就叫生搬硬套。

而这位清客还自以为很有道理:“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

也就是说,他这首诗是套用古人的,根本没有自己的独创性。

众人道:“颓丧,颓丧。”

不但套用,还不合时宜。

一个清客又出了一联: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这副对联,还不如上幅呢。

第一、用典不对,三径出于东汉赵岐?的《三辅决录》: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蒋诩在门前的荆棘中开辟小路只为和朋友相会。

因此,后人常以“三径”来形容归隐者的家园或院子里的小路。

三径的本意是除野草迎朋。

而此处所有异草都是刻意种植的,种草的目的是为了迎接省亲。

这两者之间,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毫不相关。

第二、无中生有,大白天的哪有明月?

第三、用词匮乏,蕙为兰属,两个是同样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拿汽车对马车,这就是为了对而硬对,可见做对联的这位平时积累太少,缺乏素材。

第四、名字叫兰风蕙露,对联里却又用了一次,这叫与主题相犯。

就好比,写作文的时候,把问题扩充又写了一遍,这就叫多余。

有朋友就说了,我怎么觉得都挺好呢?

很好理解,因为我们是外行呀。

现在的我们完全没有吟诗作对的能力,自然分不清好坏。

所以,这就导致这一回中,作者讽刺清客文人混吃混喝的幽默,我们读不出来。

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

贾政的表现,说明他是知道不好的,他也想表现表现。

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

您猜,他自己想题,为什么又问宝玉呢?

归根到底,还是他又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水平,怕说出来丢人。

请教二字,更是连自己的心理话都说出来了。

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

宝玉直接点名了这两幅对联的问题:生搬硬套,没有水平,太辣鸡。

人家说的兰惠,宝玉却说兰麝,这是讽刺清客们脑容量小,就知道兰惠,毫无创新。

对于这两点,贾政是认可的,所以,尽管宝玉如此张狂,他也没有开骂。

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

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

对联则是: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宝玉的对联好在哪呢?

四个字:情景交融。再来四个:意韵深远。

首先,荳蔻和酴醿都是异草中的一种,属于园中的植物。

其次,唐代杜牧《赠别》中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荳蔻梢头二月初”。

自此,豆蔻就被用来代指十三岁的少女。

看见豆蔻想到少女,是不是立刻就有画面感了。

吟成荳蔻才犹艳,既有对着豆蔻吟诗之意,又有吟诵出像杜牧豆蔻一样的优秀诗篇之意。

这刚好就是描述,当下大家一起题词的状态。

这就叫情景交融。

酴醿,也作“荼醿”,又名木香,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初夏开花,朵大色白,清香馥郁,其枝条软垂,常倚架而生,完全是一幅慵懒的状态。

豆蔻和酴醾相对。

那边吟,这边睡。

那边成了,这边足了。

你有才,我有梦。

你犹艳,我也香。

是不是美妙极了。

更妙的是,刚好合了对联中的蘅芷清芬。

蘅芷是两种异草,谐音过来就是横直。

豆蔻站立之态对应直,酴醿睡卧之姿对应的是横。

横直对应直横。

清芬是清香的味道。

艳香则是浓烈的味道。

清芬刚好又和艳香对应。

对联是对题额的补充和扩展,宝玉的做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既写出了此地表面的清净,更写出清净背后的香艳。

这就叫意蕴深远!

如果说前文,清客们还可以用给宝玉留机会做借口。

那么在这里,就充分暴露了清客们的水平。

他们不装,也不会影响到宝玉的发挥。

在宝玉面前,他们就是一群庸碌无才的贾府寄生虫。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他们能在贾府混得开,核心关键还是贾政就需要这样的人,毕竟贾政的水平也不高。

儿子表现如此优秀,贾政什么态度呢?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

贾政心理服了,但是嘴上不服。

清客们秉承着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一贯的职业操守,立刻疯狂的给宝玉吹彩虹屁:“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

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儿子不谦虚,贾政替儿子谦虚起来了。

儿子做的四舍五入也是自己做的,贾政就更没有自己题额的想法了。

贾政试才,不但试出了宝玉,更试出了自己。

下面我们就该说说这里的指代了。

刚刚我们说,宝玉既写出了此地表面的清净,更写出了清净背后的香艳。

这里是未来的蘅芜苑,刚好就是写薛宝钗的住所。

外表冷淡,内心火热,这不就是薛宝钗的性格吗?

《红楼梦》写景的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写人。

改名后的蘅芜苑有两个谐音方向。

一个是恨无缘,刚好和《终身误》的曲名相对应,暗示宝黛的结局。

一个是恒无怨,应的是《终身误》的结尾: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只是意难平,但终究没有怨,而且永远没有怨。

这么一看,宝钗也真是个苦命人。

说完了家事,我们再说说国事。

蓼汀花溆之后,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蘅芷清芬呢?

前文分析,花溆就是中华延续,如果延续失败呢?

明亡清兴。

而清是什么呢?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认为,补天石的青梗峰的梗是坑。

补天石落的是坑。

坑里加个人填点土,竖个碑,这不就是坟了吗。

所以清就是坟。

我们再看蘅芷清芬的建筑格局。

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迎面一块大大玲珑石,像不像竖起来的墓碑。

四面的石块刚好遮住所有房屋,就是说每间屋子对应一块石头,屋子就是墓室。

蘅芷清芬谐音就是横直青坟,横着竖着的都是坟头。

无花无木,花是华,木是朱,这是明亡。

合起来,这就是明亡后,留下的一座座坟头!

《红楼梦》的第六个主题就是:缅怀逝去的英烈。

后文贾母进蘅芜苑,描述薛宝钗的房间: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顽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支菊花,并两部书,茶瓯、茶杯而已。床上只挂着轻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忌讳,就是不吉利。

红楼就是有意无意的让大家往坟头的方向联想。

只要起了这个念,你就会发现,蘅芜苑和坟头就越来越像。

篇幅有限,我们先讲这么多,后续再做补充。

那么下一站是哪?又有什么隐喻,咱们下回再说!

文稿:小宝编辑:小金鱼

PS:目前《大话封神》已添加视频文字版本

“阅读原文”订阅《大话三国》全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蘅芷清芬的出处和意思
Soonlink2013.07.28浏览1236次中小学作业分享举报
“蘅芷清芬”的出处和意思!尽量详尽一些!
1个回答
llzljllxq
2013.07.29
满意答案
蘅芷清芬  《红楼梦》中匾额。宝玉提。后元春赐名“蘅芜院”。为薛宝钗大观园居住地。蘅,香草名。芷本亦香草名,但结合前后文来看,应是指香味似芷的蘼芜。清芬,谓清香芬芳。典出王夫之湘西草堂的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
  宝玉为其作的对联是:“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荼蘼,植物名,晚春至夏才开花,传说荼蘼开后无花,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对联影射宝钗。上联赞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
  元春赐名“蘅芜院”,典出晋·王嘉《拾遗记·五·前汉·上》:“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指汉武帝与怀念已故的李夫人的事迹。
  后元春要求作诗。宝玉作的《蘅芷清芬》云:“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末二句典出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人谓灵运此二句得于梦中,因此二句清新自然,又蕴蓬勃生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宝玉这样作,也与他自己为蘅芷清芬题的对联“睡足荼蘼梦亦香”相呼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8:21 , Processed in 0.2059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