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突然提起金麒麟,引薛宝钗说出史湘云,她究竟有什么用意?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92:麒麟初现,贾母意有所指,南柯一梦,贾府末世悲谶

贾母来到清虚观原本是要高兴的。结果一来就遇到了三件闹心事,让她高兴不起来






一,王熙凤在清虚观前打了小道士,代表贾府后人的仁德之心丧失殆尽。贾家没有未来。

二,张道士不尊重贾母,看不起荣国公后人,展现的是贾府老臣对新主的心态。为臣不恭,终究是取死之道。

三,贾元春端午节赐节礼的余波也影响到清虚观,张道士提亲分明是受元春所派,告诉贾母她在支持金玉良姻。

贾母对这些事自然不开心,当即就把张道士给“怼”了。用“和尚说了不让早娶”,将张道士的热脸贴到了冷屁股上。

贾母的话不好听,大家都是人精岂有不明白。王熙凤当时就跳出来打圆场,埋怨张道士不按时给大姐儿送寄名符,却还有脸管她要鹅黄缎子。

王熙凤这话既是打断了贾母与张道士之间不对的气氛,也有提示张道士双方的关系。






张道士当然会借坡下驴,大笑着接了茬。他不说自己忘了或者不用心,反而说是贾元春打醮才耽搁了。言外之意也有挑明是贾元春指使他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你们家的事可不赖我”!

张道士得了台阶去取寄名符,用个盘子托来。王熙凤也是不让人的。你看她替贾母说话对付老道士,双方言来语去一直不断。

(第二十九回)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象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

张道士“化布施”,贾家“施舍”,本就是现实中双方的关系。王熙凤用这句笑话提醒张道士,别忘了自己贾家出身的本分。现在的一切都是贾家给的。既然能给,也能不给!

贾母一听当然开心了,叫王熙凤“猴儿、猴儿,不怕下拔舌头地狱”。

贾母叫凤姐“猴儿”,是老人惯常的称呼,小时候家里老人也都叫小孩“猴儿”,有不懂规矩、淘气之意。不过“下拔舌头地狱”贾母也有一语双关,讽刺张道士不该多嘴多舌!






这时王熙凤的话需要特别注意:“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

她说与张道士不相干,是双方关系亲近的意思。消弭刚才的对立气氛。

不过张道士人老成精,眼光毒辣。他常让王熙凤“积阴骘”是说到根源。《红楼梦》不积阴骘的就是王熙凤。曹雪芹借李纨的判词和曲子,对比李纨的幸和王熙凤的不幸,就源于阴骘二字。凤姐一生悲剧只因为人处事太阴毒不积阴骘。不提。

张道士解释他端着盘子出来,一是不用手碰寄名符干净,二是他请了一些同道来共襄盛举,打醮祈福。这些高道都听闻贾宝玉含玉而生,想要瞻仰一番。

贾宝玉“含玉而生”,在当时属于祥瑞。林黛玉说是“罕物”,薛宝钗也想看,北静王觉得稀奇,张道士的“同道”也是早有耳闻了。

通灵宝玉是贾家的招牌,道士们想看也就给了张道士拿去。

结果老道士端着“玉”去了不久,再回来时就带了一盘子金珠玉翠的法器玩意。这些老道们个顶个有钱,给张道士面子也不好空手。看了人家的玉,就回赠给一些礼物,林林总总端了一盘子回来。






张道士如此作为也是让贾家看看他的本事:别以为你们家还行。

首先,贾元春的一百二十两银子,买不出来这一盘子的法器。

其次,他端盘子来不是“化缘”,而是“布施”,这一盘子东西是他的回馈。

最后,张道士有能力让所有道人一呼百应,更是给面子看个“玉”也不空手,送出各自随身的法器,都不是普通道士,可见他确实厉害。

尤其当贾母客气不收时,张道士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象是门下出身了。”

张道士越提贾府门下出身,越展示他的巨大能力,就越是表明他在意这点,偏偏贾家还老暗示他出身“门下”,张道士早心中不忿!

双方这等夹枪带棒的你来我往,一直就没有断过。体现的当然是利益的矛盾和龃龉。

(第二十九回)宝玉笑道:“老太太,张爷爷既这么说,又推辞不得,我要这个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了这个,跟着我出去散给穷人罢。”贾母笑道:“这倒说的是。”张道士又忙拦道:“哥儿虽要行好,但这些东西虽说不甚希奇,到底也是几件器皿。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遭塌了这些东西。要舍给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






王熙凤有目的的助攻贾母。贾宝玉纯属无心,伤害却更大。张道士端了一盘子东西,本是为了显摆,贾宝玉“实心眼”听说要赏人,他也不稀罕,就要拿出去散给穷人。贾母一听正合心意,笑着就答应了。

老道一听就急了,你这样直接给了穷人他怎么向道友交代?那也太没面子,还得罪人。赶紧阻止贾宝玉,随后也就彻底偃旗息鼓了。

这里贾珍过来禀告说在神前拈了三出“戏”要表演。分别是《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

贾母听了第一本第二本都好,尤其满意《满床笏》,是讲家族高官厚禄的气象。只是听到《南柯梦》,贾母就不言语了。“南柯一梦”,任是多繁华的景象,终究是大梦一场空。

清虚观这三出戏,是贾家崛起、繁华和败亡的写照。此时贾家正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有此警兆十分不吉利。

贾母无心看戏,就和贾宝玉一样样看东西,突然一件金麒麟入了她的眼。我们都知道清虚观这半天几乎大家都在拼脑洞,此时的金麒麟出来,作为后文的关键,当然也有特殊意义。






(第二十九回)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一面心里又想到怕人看见他听见史湘云有了,他就留这件,因此手里揣着,却拿眼睛瞟人。只见众人都倒不大理论,惟有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

贾母提起史湘云的金麒麟,揭开了一件陈年旧事。就是史湘云与贾宝玉是最早的“金玉良姻”。贾母早年一定有将史湘云许配给贾宝玉的心思,两家也是真正的门当户对。只因林黛玉的出现才作罢了。

贾母此时“旧事重提”,也是让薛家对照史湘云比一比自己,也配“金玉良姻”的说法。






当然,金麒麟对应的是史湘云。这只金麒麟一出来,史湘云就有了两只。麒麟并非姻缘之意,最大的意义是“麒麟送子”。两只金麒麟,对应两个孩子。还记得上文解读冯紫英和史湘云的姻缘时,就说“金麒麟伏白首双星”隐喻史湘云有两个孩子。也对照冯紫英的酒令“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史湘云没有参加清虚观打醮,却因金麒麟出场,也预示她此时订婚之事。结合前文冯紫英请客作[悲愁喜乐]酒令对应[乐中悲]曲子,再关联后文“金麒麟伏白首双星”,可以证明史湘云的定亲对象,就是冯紫英(详见前文)。

贾母在清虚观惹了一肚子气,更因为京城各权贵听闻贾家打醮都来送礼。第二天她就不再来了。不想因为金麒麟带来的一场风波,却让在家的贾母也不平静,将几天的情绪都带了出来。那么,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7-25 12:19
曹雪芹
贾宝玉
王熙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3: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真不喜欢林黛玉?薛宝钗只用一串红麝串,就让黛玉无话可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88:钗黛迥异,贾元春端午赐节礼,宝黛分歧,薛宝钗羞拢红麝串

贾宝玉在冯紫英的宴会上结识了蒋玉菡。这场宴会极其重要,有三件事一定要注意。






一,[悲愁喜乐]酒令,伏笔冯紫英与史湘云定亲,以及史湘云的结局,紧扣[乐中悲]曲子。

二,[悲愁喜乐]酒令对贾宝玉和冯紫英、薛蟠、蒋玉菡的命运和姻缘做出暗示。

三,蒋玉菡通“将玉含”,他的出场影射贾家与北静王结党,埋下抄家祸事。并且影响到林黛玉的结局是被贾家牺牲,做了“人参养荣丸”。

冯紫英这次请客,与贾宝玉生日大观园群芳夜宴一样,属于《红楼梦》特别重要的两场宴会,需要格外注意。

贾宝玉回到家里时带着酒。袭人最先发现扇坠上的玉玦没了。睡觉时又发现腰上的茜香罗汗巾,就知道他“又干了那事”。

至于“那事”是哪些事,也不需要过于形容。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风气如此,袭人也不那么在意。唯一埋怨贾宝玉将她的松花绿汗巾子送给了别人。






袭人明知汗巾子没了,还向贾宝玉讨要,是借以规劝之意。可惜贾宝玉要真在意,也不会随便就将东西送人。

所谓“忘情”之人,永远在意他在意的,忽视他不在意的,就是贾宝玉这种。

看过上文的也知道,袭人的汗巾子换给了蒋玉菡,代表二人日后的姻缘。不过,当晚贾宝玉将茜香罗汗巾换给袭人,被她第二天找了个空箱子锁了,要与林黛玉将鹡鸰香念珠掷而不取对照来看。

茜香罗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之物,经由北静王之手到了贾宝玉手中给了袭人,被不屑一顾锁在了柜子里。

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赐给北静王之物,又送给贾宝玉,留给林黛玉,被不屑一顾“什么臭男人戴过的,我不要它”。

花袭人与林黛玉都是草木人,又是一天生日。她与晴雯只代表林黛玉不同,身兼“钗黛”,与秦可卿类似。

袭人对茜香罗汗巾的态度,等同林黛玉对鹡鸰香念珠的态度,且这两样东西都来自北静王。暗示贾家应该远离北静王才可自保无虞。






既然袭人也是黛玉之“影”,她最终被迫外嫁蒋玉菡,表明林黛玉日后也会离开贾府,外嫁他人。因为贾元春的端午节礼也体现了这点。

贾宝玉第二天醒来,袭人就向他汇报了两件事。

一,王熙凤叫走了小红。小红本想拜别贾宝玉,多少有“你可别后悔”的意思。不过袭人认为无关紧要,走你的吧。这就是赤裸裸地排挤,小红至此去了。

小红也是林黛玉的“影”,她被迫远走跟了别人,还是预示林黛玉会离开贾家。

二,贾元春昨天赐了端午节礼,还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在清虚观打醮,吩咐贾家的“爷们儿”去跪经拜佛。

(第二十八回)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贾宝玉一听就不对了,马上问:“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






贾元春端午节礼,每年都有。以前没有薛宝钗时,未必有什么区别,不排除宝黛二人一直一样。如今突然出了差异,贾宝玉和薛宝钗一个样,林黛玉和三春一样了。别说贾宝玉觉得是不是错了,就是读书人也会认为是不是错了呢?

其实不用听袭人的说法就知道不可能错。

首先,元春的节礼,一份份都有礼单,由皇宫专用的鹅黄签子写着。仿造不得,字迹也伪造不得,外人更不敢造次。

其次,节礼赐下来一定先到贾母处,没有可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看过贾元春省亲当晚的表现,就知道她在通过端午节赐节礼,委婉表态支持母亲王夫人的金玉良姻。

宫扇和红麝串罢了,人人都有,主要是“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本就是床品一类。隐喻意味非常浓。

贾元春省亲当晚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蓼汀”,代表贾家驱逐林黛玉这只孤雁不给立足之地。不喜“绿玉”就是不喜欢林黛玉。






尤其当晚看戏,元春特别喜欢小戏子龄官。龄官最擅长《钗钏记》的《相约》《相骂》,因此坚决不演《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钗钏记》代表薛宝钗;《牡丹亭》代表林黛玉。

贾元春赐节礼哪里有错?分明就是站队支持薛宝钗。

元春通过这三次表态不喜欢林黛玉,基本宣告宝黛姻缘受阻,有她反对就没戏了。

如果再结合茜香罗汗巾隐喻花袭人外嫁他人,作者无疑在伏笔日后贾家将林黛玉“撵出”,不给她立足之地,被迫嫁给他人很快客死异乡。

对应潇湘妃子伏笔黛玉做了帝王妃。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揭示黛玉远嫁是贾元春手笔,都能说得通了。

贾宝玉知道姐姐给的礼物没错,也没办法。就叫来屋里的丫头叫紫绡的端着礼物去潇湘馆让林黛玉挑选,喜欢什么就留下什么。

这里要注意下紫绡,很多人不注意以为是紫鹃,其实并不是。应该是替补茜雪的一个丫头,不过也是昙花一现。






林黛玉当然不可能要贾宝玉的礼物,只说自己也得了。但心里到底还是不舒服。不久二人凑在一起,林黛玉的话需要注意:“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林黛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她自己的意思是指向“金玉良姻”在贾府传得沸沸扬扬。贾元春如此赐节礼,意思不要太明显。

但还有另一层作者的意思则紧扣在袭人身上。都说“袭为钗副”,其实袭人从珍珠改名,就从金玉人变成了草木人。她的前半生与宝钗类似,结局却是伏笔黛玉。作者在暗示读书人记得茜香罗汗巾与袭人的关系,其实也与黛玉的结果有关。

宝黛二人正在言语,正好薛宝钗在那边走过。宝钗因为母亲薛姨妈一来就宣扬“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在贾府传得难听不自在,就总远着宝黛二人。

这边林黛玉正在讽刺贾宝玉:“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不久薛宝钗也就来了。腕子上正戴着一串红麝串。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定要注意几点。一,红麝串就是数珠,为端午节佩戴避邪、防蚊虫的配饰。元春基本给了每个人。

二,薛宝钗佩戴红麝串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懂事。她得了礼物,佩戴着去给王夫人看,给贾母看,是她作为客人应该有的礼节。

这里就能看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宝钗面面俱到,黛玉目下无尘。宝钗做事考虑周全,林黛玉却不屑于讨好,随性而为。比较起来宝钗会做人就更讨喜。有人说宝钗虚伪?扪心自问一下,你是宝钗还是黛玉?

因为林黛玉不开心,贾宝玉也没意思。正好宝钗来了,他就以看红麝串为名搭讪,结果偏偏看到薛宝钗的一截雪白的手臂,突然就呆住了。可见林黛玉说他“有了姐姐忘了妹妹”,并不冤枉!

林黛玉心中本就不痛快,贾宝玉还当面犯错,更不开心。

(第二十八回)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不提贾宝玉被打得怎么样,只说呆雁得“雁”,就是宝黛姻缘的象征。






还说贾元春省亲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意思是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去掉“蓼汀”,是不给林黛玉这只雁立足之地,预示林黛玉被撵走。

雁最痴情,元好问的《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就是指雁忠贞不渝,一双两好一辈子。

贾宝玉是“呆雁”,林黛玉却是“折足雁”。后文林黛玉有《折足雁》酒令,是说她被迫离开贾家孤身远走天涯。背后始作俑者与贾元春有关。这一回端午节赐节礼是重要伏笔,要结合来看。

那么,贾宝玉眼睛被打后,又会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编辑于 2021-07-21 1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3: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偷听小红私情,为什么要嫁祸给林黛玉?黛玉若要知道得羞死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82:隔墙有耳,薛宝钗听闻奸淫狗盗,锥心泣血,林黛玉题咏葬花吟诗

林黛玉不知道自己竟然被薛蟠看见,一见酥倒不说,事后还让薛姨妈做媒,想要迎娶她。好在薛姨妈有自知之明,让薛蟠彻底死了心。

但是薛蟠看上林黛玉这件事,对二人来说都是大事。薛蟠心中记着林黛玉,才有日后错娶夏金桂。






呆霸王薛蟠有“龙”意,结合他打杀冯渊,抢走香菱,预示林黛玉日后会因贾宝玉“逢冤”被迫离开贾家,根据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效仿昭君出塞故事,嫁给异国王做一个“潇湘妃子”。不提。

贾宝玉被癞头和尚出面搭救,很快也就好了。五鬼魇魔法的事不了了之。贾家内宅发生的血腥阴谋、残酷斗争,仿佛被一笔带过,生活还是照旧。

曹雪芹此时又将笔锋落在了贾芸和小红头上。借由二人的交往,影射贾宝玉和林黛玉突飞猛进的感情。

贾芸与小红是实写,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虚写。结果都是交代不容于世俗的“爱情”。

小红追求自由,努力为自己谋划出路,现在看来算是独立女性。但在当时的礼教规矩里,她就是离经叛道的小人。尤其勾引贾宝玉不成,转而对上贾芸,更是为人“不耻”。

反观宝黛爱情也同样不免流言蜚语诟病。袭人听到贾宝玉诉肺腑时,当场吓得六神无主哭了起来,直呼“丑祸和不才之事”。

袭人听闻贾宝玉诉肺腑,要对照薛宝钗听闻小红与贾芸私情。也就是滴翠亭宝钗偷听这段“钗黛公案”。






话说贾宝玉病好之后,小云和贾芸已经在陪病半宿时混熟了。此时小红丢了手帕,贾芸捡到一块手帕,只是不知到底是不是“一块”。

这件事说起来不过是二人传情互动的情趣。终究靠坠儿替他们“私相授受”有来有往。

观贾芸和小红手帕传情,分明演绎着《西厢记》故事,坠儿成了“小红娘”。宝黛爱情不外如是。

这一天恰逢芒种节,大观园众人“饯花神”,女儿们也齐聚一堂游玩“斗草”。

薛宝钗并不知道昨晚她去怡红院惹了事。见大家都在唯独没有林黛玉,就去潇湘馆寻她。不想才到门口就看见贾宝玉拐了进去。

宝钗为免撞到宝黛二人太过亲密而尴尬,只好转身走了。恰巧看到一对玉色大蝴蝶而动了童心,追着蝴蝶去扑。






“宝钗扑蝶”一直都是《红楼梦》非常美的情节。也常被人赞赏。不过,如果两个玉色大蝴蝶代表宝黛,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宝钗又是何人?是那马文才么?

不知道那时候是否已经有了梁祝马三人故事。但宝钗一定不是马文才,薛蟠倒是毕肖!

薛宝钗随着蝴蝶来到滴翠亭附近,蝴蝶穿河而过,注定扑不到了。只好停下歇脚时,却听到亭子里小红与坠儿说话。

(第二十七回)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吧。”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地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得见,就别说了。”

小红和坠儿这番话要是被王熙凤听到,估计就要打死。她们所行之事在当时礼法大不容。不但男女是私情、私通,就是主仆也不敢如此“苟且”行事。






薛宝钗听闻后,送了小红和坠儿一段评语极为贴切。“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薛宝钗想的“金蝉脱壳”法子,就是以赶来寻找林黛玉,借以摆脱干系。毕竟只要装出一副才到的样子,小红就会以为她没听到,不相干。

不过,宝钗人急生智到底不妥帖。她是解脱了,林黛玉却不免被怀疑。以至于薛宝钗此举被大为诟病,认为她是故意陷害林黛玉。

其实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看,林黛玉并无损失。薛宝钗虽然让她被小红怀疑了,但小人之心只要后续没有下文,也就不了了之。小红绝不会再去找林黛玉探寻或者寻黛玉麻烦。黛玉“保守秘密”,小红只会感激不尽或者心存侥幸,慢慢也就过去了。






以薛宝钗当时要被发现的紧急来看,能处理如此也是最好,不怪她走后很是得意。

林黛玉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听闻”了这么重要的一大段故事。

但如果她真要在外头旁听,估计就要惊出一身冷汗。皆因小红所行之事,就是她之心中所想!

曹雪芹戏剧的安排薛宝钗借林黛玉“金蝉脱壳”,只因后文贾宝玉拉着林黛玉诉肺腑时,相似一幕也被袭人听闻,而随后薛宝钗又出现,十有八九也听到了。

薛宝钗评小红是“奸淫狗盗”之辈,袭人评宝黛爱情是“丑祸”和“不才之事”,符合当时世人的价值观。

彼时男女之情不容于世。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怕爱情再真挚、感天动地,仍旧要被打击。

薛宝钗滴翠亭偷听,代表世俗的捍卫者与礼教的破坏者的对抗。也伏笔后文她指正林黛玉不该偷看《西厢记》,二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大和解。






林黛玉终究还是认为自己“错了”。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吃亏在没有人为她做主。她没有母亲,有些道理无人教授。古人所谓“丧妇长子不取(娶)”,就是这个道理。

薛宝钗来后,与贾宝玉来往极为密切。林黛玉越在意,就越情根深种,情难自禁。

就在头一天晚上,黛玉眼看着薛宝钗进去怡红院,她去叫门就让晴雯给堵到了门外。

晴雯做了林黛玉的拦路虎,对于“晴为黛影”的设计来说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单单是晴雯,不是别人?只因除了晴雯,其他人不会如此“无礼”。

而无礼恰是晴雯的“不恰当”,也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爱情的“不恰当”。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有很大原因是因此。她日后将晴雯撵走拆散宝黛,也是由此。

由林黛玉被晴雯因“错”拒之门外,成全了门里金玉二人的良姻。你说这是否是具象化的现实?






对世俗来说,晴雯之无礼就是黛玉之无礼,宝黛“私情”就是有错。黛玉被拒之门外,只因世俗不容,没有其他!而门里边才是“合法”!

林黛玉被拒之门外,耿耿于怀。自己躲在门外哭了一回,看着薛宝钗离开,一派欢声笑语,她也就离开了。贾宝玉哪里知道这段公案,第二天还去找黛玉,可不就撞到了撞枪口上。

林黛玉不理他,贾宝玉也索性想冷两天,估计也是难得“厌烦”一回。只和探春说一些杂事。等到看见落花满地时,才想起黛玉不在也没人收拾。终究捧了落花去花冢,不想就听见了黛玉的《葬花吟》。那么,黛玉葬花还有什么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7-15 14: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4: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困发幽情”让贾宝玉心痒难禁,薛蟠请吃藕,伏笔黛玉真正结局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微信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77:害人不成,赵姨娘化险为夷,愚人请客,林黛玉春困幽情

赵姨娘和马道婆联手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本来再也没有治了。不想突然来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不过将通灵宝玉诵持一遍,悬挂在二人房门处,当晚就好了起来。等到过了一个月,也就彻底痊愈了。






不过这件事过后就算了,赵姨娘并没有因此被连累,安然无恙地过着她的日子。反倒是马道婆至此消失不见。

贾宝玉身体好了,第一时间就去看林黛玉。半路上看见贾兰拿着一把小弓箭在追着鹿跑。才让人想起来,大观园还有第二个男孩子贾兰。

贾兰连游戏都在演戏“骑射”等科举六艺,伏笔他日后出人头地。反观贾宝玉,却只会女儿堆里逞英豪!不提。

贾宝玉去到潇湘馆时,黛玉在午休。宝玉进来后,在窗外就听见林黛玉自己吟唱着“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第二十六回)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地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宝玉在窗外笑道:“为甚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说,一面掀帘子进来了。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其实要与小红和贾芸暗通款曲于蜂腰桥相对应。由于之前已经系统说过芸红二人之私情,实为宝黛爱情之具体描写。如今再略补一下林黛玉和贾宝玉,就将二人之日渐情浓表露出来。

林黛玉说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透露出对贾宝玉的感情,让她无心他事,昏昏沉沉没有根据的境况。

贾宝玉察觉黛玉之心,不免有点得意忘形。因为紫鹃知礼懂事,要先给他倒茶。他一时脱口而出,又犯了当初口花花的老毛病,对了一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意思是我若和林妹妹成为夫妻,一定不让你端茶倒水,叠被铺床。

丫头不干这些琐碎事要干什么?严格来说这句话很轻浮,颇有调戏紫鹃嫌疑,透露出要一双俩好,坐享齐人之福的意思。

林黛玉一听不像话,又气又急就哭了起来,不用说又把贾宝玉吓成“银样镴枪头”赌咒发誓的解释起来。

好在这次又是袭人跑过来给他解了围,告诉他:“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

贾宝玉当时“不觉打了个焦雷的一般”,啥也顾不得急忙回家穿衣服就跑了出去。

贾宝玉急急如丧家之犬,将一切情爱抛诸脑后。说明他在父母人伦面前,都是不能为主的!

贾宝玉对林黛玉感情再深,也注定不敢违拗父母人伦。这就是宝黛爱情的最大悲剧,贾宝玉不得自由,不能做主。林黛玉就只能默默承受被辜负的结局,你说这叫什么事!

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贾宝玉竟然虚惊一场。原来是薛蟠买通了焙茗这小子,借贾政哄骗贾宝玉出来。






(第二十四回)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我连忙孝敬了母亲,赶着给你们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还配吃,所以特请你来。可巧唱曲儿的小么儿又才来了,我同你乐一天何如?”

薛蟠过生日,古董行的程日兴给他送了藕,西瓜、鲟鱼和暹罗国进贡的暹猪。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程日兴是冷子兴的同事,应该是古董行的老板或者大掌柜。那古董行一定有贾家和薛家的股份,不排除合伙。

二,暹罗进贡的除了猪还有茶叶。王熙凤给林黛玉他们的,就是这一批贡品。

曹雪芹不断写暹罗的贡品,无疑在伏笔日后线索。暹罗处于当时的西洋路上,西海沿子的范畴。贾探春出海应该就去了那边!






而所谓贡品就是外国进贡给皇帝的礼物,皇帝多数用不了,也会赐给群臣。可古董行的程日兴是什么东西,竟然也能弄到各处送礼。王家、贾家更是不缺。可见四大家族的手伸得有多长。贾家绝非一般人家。

还有,程日兴将贡品送给薛蟠,薛蟠外号叫呆霸王。“蟠”有龙意,代表帝王。礼物中暹罗和藕尤其重要。

还记得薛蟠当初打死冯渊抢走了香菱。香菱与晴雯一样,是黛玉之影。而林黛玉喜欢暹罗茶,本又是芙蓉花主。藕也可代指黛玉。这两样东西证明薛蟠与黛玉有关联。

薛蟠与林黛玉有什么关联?还记得贾宝玉出事时候,薛蟠就见过林黛玉。

(第二十五回)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薛蟠对林黛玉一见钟情。但二人并无真正故事。不过是薛蟠一厢情愿。但薛蟠有“呆霸王”和“龙”所代指帝王之意,预示林黛玉最终会被一个帝王看中。






上文就到暹罗茶时,就提到林黛玉的结局是因贾宝玉逢冤,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西洋异国王为王妃。

薛蟠享用了暹罗的贡品,还有“那么长的粉脆的藕”,预示林黛玉的最终归属,是个国王。

再联系刚才贾宝玉正与林黛玉借“词”谈姻缘,却被薛蟠假借贾政召唤打断。

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就伏笔贾宝玉日后逢冤被陷害,林黛玉被赐婚远嫁异国。

线索不止如此,后文“石呆·子”逢冤被夺扇子就是宝玉逢冤的伏笔。而石呆·子失去的扇子种类是“湘妃、麋鹿、棕竹、玉竹”。湘妃是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是蕉下客贾探春,可不就是二女同嫁异国的隐喻!






翻回头再看赵姨娘联合马道婆谋害贾宝玉,五鬼发作时,贾宝玉正拉着林黛玉的袖子,因为王熙凤说:“既然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做媳妇”而情思萌动,却突然遭受五鬼魇魔法,差点死了。是不是与薛蟠打断宝黛“谈情”类似,都是“逢冤”遭难的意思!

曹雪芹在在处处,通过串联这些细节,伏笔贾宝玉和林黛玉生情的同时,也暗藏着日后悲剧的各种诱因。

将这些杂乱的线索细节串联,很容易就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最终故事。

就好比贾宝玉口花花调戏林黛玉。第二十三回,他已经表现了一次。当时他发誓说自己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要给一品夫人的林黛玉驮一辈子碑。

意思是日后出家,会去给林黛玉守墓余生。






一品夫人是帝王妃的品级,贤德妃和贵妃都是一品夫人。林黛玉若嫁给异国王,也是一品夫人(可不是北静王妃那种)。你说这些线索,都能一一关联,是巧合么?

不说宝黛姻缘的结局,薛蟠既然请客,就不止贾宝玉,尤其还有一人的到来极为重要。那么他是谁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7-10 21:42
贾宝玉
王熙凤
林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4: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省亲,两次“针对”林黛玉,回贾府第一件事又为何是更衣?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51:愁云惨淡,贾元春回贾府,火树银花,大观园末世音

贾府上下经过一整天的焦急等待,终于在元宵节当晚华灯璀璨之中迎来了离家几年的女儿贾元春。尽管元春在正月十五省亲,预示皇帝不怀好意。晚上明月高升之时回家,代表贾府已经尽在皇帝掌控,日后败亡不可避免。但是贾家在当时全然不知道,贾元春也沉浸在她贵妃省亲的人生高光时刻。






有人将元春省亲定义为贾家的回光返照,君笺雅侃红楼不敢苟同。元春省亲根本就不是贾家之光,反而是一剂致命毒药,说饮鸩止渴更加恰当!

不管如何,贾元春终于回来了。为了贾家倾尽家财为她准备的一场“豪宴”。贾家也畅想着省亲过后,他们将会像杨贵妃家一样,出一两个杨国忠,再赫赫扬扬起来。

(第十八回)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地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






皇家的气派,贵妃的鸾仪,再也没有《红楼梦》这般详细。贾家深受皇恩,像贾母等经历过接驾皇帝的盛事,也不可能平常心对待,其他没有经历过的,必然更能感受皇家威仪。

可这样的贾家,偏偏对皇权并不那么畏惧,只有贾母一人经常诚惶诚恐,不得不说他们自骄者自大!焦大就这么来的!而像贾珍等人,没经过贾母曾经经历的“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就完全没有敬畏之心,又岂能不惹祸!

妙在贾元春一回贾府,就去了一处准备好的名为“体仁沐德”的院落,去更衣休息。

“体仁沐德”四个字,本是君臣相宜,表现皇帝仁德,臣子永沐皇恩恭顺忠靖,可放在皇帝与贾家这对各怀鬼胎的君臣身上无疑是讽刺。体仁沐德更是天大的笑话。






贾元春选择一进贾府就更衣休息,主要是她需要解决一下个人问题。她从下午一点半一直到接近夜里八点,一直是密集的活动,没时间休息和方便。大明宫领宴更是不能过度吃喝,一回贾家她需要简单休整。可能上厕所才是人之必须。体仁沐德是洗漱之处,倒不是真要更衣。省亲是皇家活动,元春需要全套贵妃吉服完成典礼。

元春更衣完毕,开始游览大观园。贾家花费巨资建造大观园,省亲别墅是元春的私人园林。她虽不能住在其中,游览一趟也就罢了。而这一走就又出了问题。

(第十八回)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记住元春这一处修改。“蓼汀花溆”其实是两个意思。“蓼汀”为水边沙洲,一般为大雁栖息地,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花絮”为荷塘,出自唐代诗人崔辅国的《采莲》。

前文在解读“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稍有涉猎,贾宝玉作“蓼汀花溆”,其实是作者隐喻贾家给林黛玉这只可怜(莲、芙蓉)“孤雁”,提供落脚栖息地。也暗示贾宝玉想要与林黛玉长相守。

可贾元春却认为留下《采莲》的“花溆”就可以,要去掉“蓼汀”不让大雁栖息。分明预示她不认同不接纳林黛玉,贾府事后会不留黛玉不说,还可能要牺牲她“采莲”!这是贾元春对宝黛姻缘的第一个表态。

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她漠不关心或者看不到,却在这等小事上用心,贾元春的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还在后边。元春游览过后,在正殿接受贾赦、贾政等朝见。此虽为父女更是君臣,行的是国礼!随后再次更衣,去到贾母正室,才是行家礼。元春终于褪去了贵妃的仪容,换为荣国府大小姐。

(第十八回)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觉又哽咽起来。

元春省亲至此,两次“哽咽”悲悲切切。按说她离家几年,孤身在后宫不免受苦,心酸也属正常。然而此后元春竟然又数次啼哭,这就非常有问题了。

她被贾家送入皇宫,是那个时代女儿宿命。就算不去皇宫,还不是要为家族联姻牺牲?

她此时贵为贤德妃,等同贵妃。省亲大观园又是一生高光时刻,就算皇太后、皇后也没说省亲,岂不应该意气风发?哪里来的那么多委屈,又哪里如此不分场合做小儿女状?






元春是贵妃,要有符合她身份的风范。皇宫虽然让她受苦,却也给了她荣耀,更是她的家。可元春是怎么说的:“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一句话打倒一片,抱怨贾家父母不该送她去皇宫。抱怨皇宫不是人呆的地方。那皇帝算什么?她贤德妃又算什么?君臣父女的体统算什么?

贵妃贾元春作为贾家的女儿,在她人生最高光时刻,哭哭啼啼地抱怨,让贾家人情何以堪,让太监宫女听到后如何向皇帝汇报?真以为都是她的心腹么?她要如此能力,又怎么可能哭哭啼啼满腹牢骚委屈。

所以,从元春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了,她不但格局很低,甚至还很愚蠢!

元春哭完,就是省亲一系列的活动,与祖母、母亲、长辈和姐妹兄弟们一起团圆,也不需要多讲。

还需要注意的是别人都在唯独没有贾环。后文提到贾环生病没有痊愈,被强制隔离了。可元春刚走贾环就活蹦乱跳出来,证明不是他有病而是元春不想见他。






堂堂一国贵妃,卷入父亲的妻妾之事,心中容不下一个庶出弟弟,元春如此小肚鸡肠实在令人失望。后文在元宵节灯谜我们还会讲到,这里先不提。

贾宝玉当时只给大观园作了“对额”,命名还需要贾元春定。所以她又一次展现对林黛玉的看法。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顾恩思义”匾额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大观园”园之名“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芳”赐名曰“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

贾元春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修改贾宝玉的对额,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红香绿玉”中,香玉、绿玉都代表林黛玉。“红香绿玉”被贾宝玉认为两全其妙,伏笔日后他对宝黛姻缘的期许。






然而,贾元春去掉“香、玉”,用薛宝钗的话说“她因不喜欢绿玉二字”,分明指出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这也为后文端午节赐节礼埋下伏笔。

毫无疑问,元春受到母亲王夫人影响,此时站队支持金玉良姻。有了她的插手,才使得贾母不能做主宝黛姻缘一拖再拖。

还是那句话,贾元春没有上位者的气度,省亲大观园这等劳民伤财,引皇帝怨怼的大事她视而不见,却对鸡毛蒜皮的儿女情长特别上心,肆意宣泄和插手。注定日后不会有好的结果。

而随后贾元春点了四出戏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元春省亲所点的四出戏究竟有什么伏笔,她又为什么喜欢小戏子龄官?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6-14 10: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5: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菊花诗,写出他与林黛玉的未来生活,原来他是这么想的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33:才有不逮,菊花诗落第,痴心不改,贾宝玉颂情

大观园众人作菊花诗,贾宝玉第一时间就选了《访菊》题材,并且直接构思,还不允许宝钗抢了去。宝玉忙道:“好姐姐,第二个我已经有了四句了,你让我作罢。”可见他对《访菊》的爱好。

不过最终作出的诗来,与众人一比较,贾宝玉的诗就“落第”了。






(第三十七回)宝玉笑道:“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但恨敌不上‘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罢了。”【庚辰双行夹批:总写宝玉不及,妙极!】又道:“明儿闲了,我一个人作出十二首来。”李纨道:“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
贾宝玉上次的海棠诗就压了尾,如今菊花诗又是他的两首末尾,也不禁有点不平,他认为自己的诗还是好的,虽然与姐妹们一比较,输在了遣词立意的新巧上。

那么贾宝玉的两首菊花诗真的不好么?也不是。李纨也说好,只是比较其他人的几首诗稍有不如。客观来说,贾宝玉的菊花诗更符合世俗文人的气质,钗黛群芳的菊花诗则不免闺阁女儿气。

李纨站在闺阁的角度去评定女儿的诗,那时代虽然没有“女拳师”,贾宝玉也要少数服从多数。这就像把李清照和整个唐宋大家比较诗词,动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秦观、辛弃疾、李后主……她也难称第一。






但就贾宝玉的诗文功底和两首菊花诗来说,并不差,甚至只有他的菊花诗没有脂粉气,不要觉得贾宝玉诗文才能就不如众女儿。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以及《姽婳词》《芙蓉女儿诔》就能看出贾宝玉的诗词造诣,能力不比钗黛她们差。只因以男儿角度与众女儿比较,注定失败的。

前文我们分析了史湘云、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八首菊花诗。本文就聊聊贾宝玉的两首菊花诗,看看在三个表姐妹悲苦自身命运之际,贾宝玉的诗中又有怎样的气象和富贵。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贾宝玉的《访菊》重在“访”字。就像他说的“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是“访”,且访得很是轻松惬意,将一个富贵公子的闲情逸趣充分的体现出来,背后尚有其他含义,一扫女儿之颓唐气势,是非常不错的诗文。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不能浪费在酒杯和药盏之中虚度光阴,耗费时光。整理好心情走出长期滞留的房间,出门寻踪赏秋,开阔心胸。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被菊花多了眼神,是谁家种的菊花,盛放起与这秋天相得益彰的风景,为人间争得一抹金黄?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不枉费秋游之闲情逸致,使人流连忘返兴致高涨,又不禁心满意足,心生向往。

“蜡屐”就是木屐。典出《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代指闲情逸致,怡然自得的“无事”状态。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菊花若是懂得体贴游人赋诗之情,也不算辜负今日的高情逸致。

“挂杖头”典出《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的故事,意思颇有“怀揣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豪情,且情致满满、尽兴而归。

贾宝玉的《访菊》,访的怡然自得。将一派富贵闲人的气质完整的衬托出来。






贾政出任学政,离家三年,贾宝玉此时一派潇洒,哪里有一点女儿们“愁云惨淡”的命运谶语。原文说他“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地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访菊》就是在这种闲适心情之下生发出来的意趣之乐,不胜在巧,却胜在“大隐于市”“闹中取静”的“闲情”。

而且,贾宝玉的“访”,谁是菊毋庸讳言。“谁家”“何处”寻的岂非就是眼前人?而心满意足的心情,不就来自与林黛玉两情相悦的“欢愉”。此时的他颇似“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心中雀跃,忍不住想要大家都随他高兴,并公之于众。正是“痴情”“热情”的得意宣泄。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

《种菊》紧跟着《访菊》而来,写的是诗人访到菊花,见识了菊花的美好,不辞辛劳亲自种菊观花的怡然自得的惬意人生。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亲自扛着锄头,从花圃将菊花移植到自家的庭院篱畔,用心的栽种。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夜里突然下起了雨,滋润得菊花成活,天明竟得到凌霜见花开的惊喜。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从此诗人与菊花过起了没羞没臊的“二人”世界,诗人写了千首诗歌咏菊花,嗅着菊花香气都能把酒喝个有滋有味。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护花人每天引泉灌溉,锄草松土辛勤呵护,过上了遗世独立的潇洒生活。

“诗千首”,“酒一杯”,引用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将菊花与李白比肩,自喻为杜甫一样知己。

“井陉”是汉代蒋诩隐居的典故。蒋诩以廉直名,王莽执政,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后来人们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






《种菊》诗则只有一条小径,从井边到花圃,寓意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整首诗,贾宝玉将爱花护花的一片痴情和理想的人生概述出来。简单说就是“携一人白首,择一地终老”。

从《访菊》到《种菊》,贾宝玉将自己对林黛玉的感情表述得淋漓尽致。两首诗以花喻人,将人比花。表现出贾宝玉和林黛玉心心相印的感情。也算对前期二人之情的总结。

随后以情入景,情景交融,又表达出两情相得,心满意足的心情。贾宝玉还对与林黛玉的未来做了不切实际又“乌托邦”的规划,畅想着相携到老如隐士一般相伴的美好。

可以说《访菊》《种菊》,是宝黛爱情的阶段性总结和畅想。如果结合林黛玉《咏菊》《问菊》和《菊梦》,薛宝钗的《忆菊》和《画菊》,就完整的呈现出宝黛钗三人的现在和将来。

现在,贾宝玉之心只有林黛玉。呼应前文“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将来,林黛玉与贾宝玉定亲后,贾宝玉逢冤遭难。林黛玉被迫如“芙蓉花签”昭君出塞的故事谶语,效仿潇湘妃子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他乡,不久去世。薛宝钗在贾母病重时以续弦之礼嫁给贾宝玉“冲喜”,婚礼当天贾母去世,金玉良姻有名无实。其后贾府抄家,宝玉夫妇投奔薛姨妈遭嫌弃,贾宝玉离家出走,薛宝钗日日年年在家盼夫归来,终究大梦一场空。

贾宝玉的诗,一派想得美。当然不如众人血淋淋的现实动人。他的诗是“白日梦”不切实际,不合时宜,落第也是必然。比较起来,贾探春的菊花诗,才是更有现实意义,那么贾探春的菊花诗好不好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9-04 1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5: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与王夫人,围绕一个太医展开的明争暗斗,可是害苦了林黛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要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很多积怨都源自误解和日积月累的矛盾。就比如王夫人与林黛玉这舅母与外甥女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王夫人妒忌贾敏,导致她对林黛玉心生恶感,有失偏颇。




原文没有任何文字证明贾敏与王夫人有矛盾。就看三春与李纨、王熙凤的姑嫂关系,也知道贾府女儿与嫂子之间很融洽。

贾敏作为金尊玉贵的国公千金的教养,不可能处理不好与嫂子的关系。

就算王夫人心胸狭窄,也不会无缘无故仇恨小姑子贾敏,恨屋及乌又及外甥女黛玉身上。

当日提到三春的待遇问题,王夫人就第一个想到小姑子贾敏在家时的金尊玉贵和排场风度,满口都是赞叹而非妒忌。

所以,王夫人与林黛玉之前的感情破裂,绝非因贾敏的关系。

只看第三回黛玉初来贾府,王夫人很是呵护,牵着手谆谆教诲。

心理学上肢体的接触代表善意,而后来他们之间再没接触不说,更连直接对话都消失,就说明关系由近及远。




造成“甥舅关系”疏远的原因,之前就提到过几点:

一,林黛玉目下无尘,得罪李嬷嬷和周瑞家的,王夫人听信谗言疏远她。

二,林黛玉与贾宝玉从小亲近,且处处辖制的宝玉低声下气,王夫人看在眼中不喜欢。

三,贾母有意宝黛姻缘,王夫人不同意。婆媳矛盾助推了王夫人对林黛玉的观感。

贾母是婆婆,尽管很多时候她也要照顾王夫人的立场。但婆婆的地位决定她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去抚慰儿媳妇的感受。有时候贾母的一些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儿媳妇很难受,甚至心生怨怼。

比如,第二十八回就提到这么一件事。原本王夫人是好心,贾母肯定也是好意,但就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结果不好,给林黛玉和王夫人的关系造成巨大影响,就是鲍太医药的问题。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庚辰侧批:是新换了的口气。】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庚辰侧批:何如?】

脂砚斋也是发现了问题,后面那句“如何?”耐人寻味。

林黛玉的身体不好,每年春秋两季就会发病。用贾宝玉的话来说,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说白了就是身体虚弱,易感体质。

黛玉在家时就吃人参养荣丸补养身体。来贾府后,肯定要请最好的王太医来给她医治。

可从王太医看贾宝玉脸色给晴雯下药,就知道这人有医术没医德,不管人死活,只求自己有功无过。他给林黛玉的药,不会脱离人参养荣丸的范畴。

林黛玉总也不好,王夫人出于关心外甥女,听说有位鲍太医不错,就替黛玉换了大夫用了新药。

问题是这个鲍太医,就从曹雪芹给他取“鲍”姓,与鲍二媳妇一样,就知道是个“臭太医”。医术并不十分高明,大体也是宣传做得好。王夫人不免失察了。




林黛玉吃了新药不好,贾母关心外孙女,一看结果就做主又换回王太医。

这事儿王夫人不知道。等想起来再问时,林黛玉也是无心据实回复,你想王夫人当时尴尬不?

这里就有了三个问题:

一,王夫人换大夫是好事,却没有查实医术真伪,林黛玉不免成了试药的人。

二,王夫人换了大夫后就不管了,好不好想起来再问,不够真心实意,大体也是做做面子情。

三,贾母肯定看明白王夫人的意思,心中有点不痛快,才会不告诉她,就给换回王太医。

王太医的药虽不好却并不错。万一那鲍太医的药吃坏了可如何是好?

这就表现出贾母对王夫人的态度,以及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




当然,这件事本质是好的,奈何几方面原因导致事态朝向最坏的方向发展,究其原因还是“真心”问题。

如果林黛玉是贾宝玉,王夫人不会那样不用心,贾母也会与王夫人有商有量。

可黛玉终究不是宝玉,鲍太医事件直接后果,还是林黛玉承受了一切,王夫人对她只会更加不喜。至此之后,两人再无一句直接对话。

等贾母吩咐王夫人给林黛玉换窗纱时,关系已经跌落至冰点,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22 09:01・IP 属地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08: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摇摇+】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妙赏《红楼梦》:林黛玉“摇摇的走了进来”有多美?
2016-05-08 08:37·文化佳园


鲁迅小说多用白描,而他的白描,却胜过了一般小说家的细雕细刻,因而也益发显示了他作为小说家的伟大。的确,不靠任何修饰,却能将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那是何等的笔力?所谓“四两拨千斤”,所谓举重若轻,所谓“大言希声”,皆是此种境界也。

《红楼梦》更多用白描,而最出彩最传神的地方也是白描。看第八回如此写黛玉来看宝钗: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

好一个“摇摇”!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林黛玉此时情态纤毫毕现于眼前。但似乎这“摇摇”二字,又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如何“摇摇”?为何“摇摇”?

本来大家闺秀走路,应是轻曼款款为上,体弱多病的黛玉更复如此。所以只能是因为走得太急——话犹未了,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为何走的如此之急呢?而且,外面已下了半日的雪了,雪大路滑,本应该慢慢腾腾走来才是呢?可她进门以后,却并不见有何急切之事,岂不怪哉?岂不又成一谜?当然,如果不是有急事而来,走路呈“摇摇”之态,就只能以“雪大路滑,走路不稳”来解释了。

其实“摇摇”一词,显系从“摇摇摆摆”化来。又为何不用“摇摇摆摆”?“摇摇摆摆”显得大大咧咧,过分张扬,用在女孩儿身上,不仅不美,反显其丑。用“摇摇”,若杨柳拂风,若风中芙蓉,正是摇而不摆,张弛有度也。如此活用熟语,也便是一种创造。更值得称道者,以“摇摇”二字写人,历来小说中,似未见也。

[作者:徐景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08: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柳扶风金步摇 林黛玉走路为何“摇摇”
2022-08-30 17:15:38
北京晚报
▌张德斌



黛玉葬花 清代 费丹旭绘

今年,“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网络。林妹妹伶牙俐齿“怼人”的名场面,自然少不了《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红楼梦》(庚辰本)第八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今天不说“怼人”,只想说一说“摇摇”。此段文字中,“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这一句,在《红楼梦》各个版本中有所不同,大体呈现出三种情况:一是“摇摇”,二是“摇摇摆摆”,三是既无“摇摇”也无“摇摇摆摆”。

长久以来,林黛玉的“步态”问题引起过不少讨论。两字之差,意境却有天壤之别。民国初年,学者狄葆贤看了程甲本中“摇摇摆摆”的描写很是生气,曾在此处有一眉批云:“以此字样描写薛蟠、贾环等人则可,今本以之唐突潇湘耶!”认为以“摇摇摆摆”形容黛玉极为不妥。如今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作者原笔应为“摇摇”。

动词的妙用,体现了《红楼梦》的语言之美,“摇摇”二字,至今仍是众多红学爱好者苦心分析的重点。那么,“摇摇”地走路究竟是怎么个走法?林黛玉走路为何“摇摇”?部分版本写作“摇摇摆摆”,或既无“摇摇”又无“摇摇摆摆”,为什么不如“摇摇”更合理、更符合作者原意?

一 古小说中的女子步态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摇摆”的含义是:“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把这个含义用在描述人的仪态、步态上,就应该是指“身体左右晃动”的样子。这是“摇摆”一词的本意。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三回写道:“(韩道国)自从西门庆家做了买卖,手里财帛从容,新做了几件虼蚫皮,在街上虚飘说诈。掇着肩膊儿,就摇摆起来。人见了,不叫他个韩希尧,只叫他做韩一摇。”在这里,“摇摆”一词显然是用的本意,指韩道国“将身体左右摇晃”。而这个动作本身含有“自鸣得意”、“洋洋自得”的意思,所以韩道国才会招致旁人的讥讽。

从“洋洋自得”这个隐含意义出发,“摇摆”也用来表达“招摇”、“显摆”之意。比如《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写道:“玉楼在席上,看见金莲艳抹浓妆,鬓嘴边撇着一根金寿字簪儿,从外摇摆将来……”这里,“摇摆”一词也与“身体左右晃动”的本意关系不大,而主要是“招摇”、“显摆”的意思。

再看“摇摇摆摆”的用法。《今古奇观》第三十八卷有这样一句:“泼皮起来,从容穿了衣服,对着妇人叫声‘聒噪’,摇摇摆摆竟自去了。”这里的“摇摇摆摆”显然系“大模大样”之意,活画出该泼皮满不在乎的态度。

从“大模大样”又衍生出“装模作样”之意。比如《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写道:“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那呆子放下钉耙,整整直裰,摇摇摆摆,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面相迎。”在这里,“摇摇摆摆”不但没有“身体左右晃动”的本意,反而更强调“严肃”、“正式”、“规范”等含义。

在有些古代小说中,用“摇摇摆摆”形容女人步态时,就是“行步不稳”的本意。女人行步不稳,尤其是在快速行进时表现出“身体左右晃动”的姿态,多半是因为小脚。如《碾玉观音》里所写:“去那左廊下,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文中,之前以“莲步半折小弓弓”来描写璩秀秀,后又有“秀秀道,‘崔大夫,我脚疼了,走不得。’”证明璩秀秀确是因小脚而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在另一些文本中,以“摇摇摆摆”来形容女子的步态,并不是要强调该女子是小脚。比如《今古奇观》第三十九卷写道:“那小娘子乔妆了,带着两个丫头,一个唤名春云,一个唤名秋月,摇摇摆摆,走到园亭上来。”同卷还写道:“那小娘子啭莺声、吐燕语道:‘主房翁先行,贱妾随后。’只见袅袅娜娜走出房来,道了万福。”“那小娘子口不答应,微微含笑,此番却不推逊,竟自冉冉而去。”显然,这里的“摇摇摆摆”还带有“搔首弄姿”、“卖弄风情”之意。

古小说中用“摇摇”来形容人的仪态,有的是用其本意。如《聊斋志异》之《捉狐》写道:“孙翁者,余姻家清服之伯父也,素有胆。一日昼卧,仿佛有物登床,遂觉身摇摇如驾云雾。”此处“摇摇”系实指身体晃动。

也有的并非实指身体晃动,而更多是强调“颤抖无力”的身体状态。如《聊斋志异》之《连城》写道:“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之所以“摇摇”(颤抖无力),是因为精神、情绪方面受到刺激。

“摇飐”本意也是“摇动”。形容人的仪态时,“摇飐”与“袅娜”意义相近。《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写道:“(潘金莲)走到亭子上,只见孟玉楼摇飐的走来,笑嘻嘻道:‘姐姐如何闷闷的不言语?’”

《警世通言》第三十卷写道:“那三个正行之际,恍惚见一妇人,素罗罩首,红帕当胸,颤颤摇摇,半前半却,觑着三个,低声万福。”此处“颤颤摇摇”与上文所引“摇飐”之意接近,也是形容女子仪态袅娜。“颤颤”二字,更突出了女子纤柔娇怯之态。

二 “摇摇”蕴含的三重意思

“摇摇”、“摇摆”、“摇摇摆摆”以及“摇飐”、“颤颤摇摇”等词汇都与“摇”字有关,形容人的步态与仪态。

首先,“摇摇”用在人的仪态、步态上,尤其是描写女子时,不是强调“身体左右晃动”的本意,而是表达女子因身体柔弱或因精神高度紧张而“颤抖无力”的状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步态呢?宋人秦醇所著《赵飞燕别传》有写:“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红楼梦》多次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这里描述赵飞燕的步态是“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人手里举着花枝走路时,花枝会轻轻颤动——林黛玉“摇摇”行步的样子就和那轻轻颤动的花枝一样。

其次,《红楼梦》前八十回以“摇摇”形容人的步态,仅此一次。林黛玉这一次走路为什么“摇摇”?首先固然是如前所述,因为她的身材纤细窈窕,“行动如弱柳扶风”,另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她体质“怯弱”。《红楼梦》多次写到林黛玉“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本自怯弱多病的”、“众人见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除此以外,也与她对贾宝玉、薛宝钗交往的高度戒备有关。在薛宝钗来贾府之前,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贾宝玉与林、薛等人住进大观园后,薛宝钗每次去贾宝玉住处,林黛玉也必随后赶到,与这一次贾宝玉到薛宝钗住处后不久,林黛玉得知消息就连忙赶来,传递的是同样的信息。需要指出的是,第八回里有明确交代,林黛玉在“摇摇”地走到薛宝钗的住处梨香院之前,是和贾宝玉一起陪着贾母、王夫人在宁国府看戏。

书中特意没有提林黛玉从宁国府回来的事——她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回来?为什么到薛宝钗住处来?这些都没有明写,因为读者应该明白,她是因为贾宝玉走了,才跟着走的。当她回到她和贾宝玉的住处(贾母院)后,发现贾宝玉不在,一打听是去了梨香院(薛宝钗住处),就连忙跟了过来。读者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亲密友爱”以及她对薛宝钗的“悒郁不忿”,一旦听说贾宝玉从宁国府逃席回来后立即去了薛宝钗处,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她的情绪必然是十分激动、焦虑的。

身材窈窕、身体“怯弱”,再加上情绪激动,急急忙忙赶一段路而出现“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的状况,就十分自然了。这个画面很美,但又不止是美而已。概言之,以“摇摇”形容林黛玉的步态,蕴含有三重意思:一言其身形之婀娜,二言其体质之怯弱,三言其当时心情之焦虑。

三 黛玉裹小脚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摇摇摆摆”也可用来描写女子行步姿态,但其隐含意义与林黛玉人物形象存在根本冲突。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可以说是天真率直、弃绝伪饰的典型。很显然,她的步态与“大摇大摆”、“大模大样”、“装腔作势”、“道貌岸然”、“煞有介事”等不可能有丝毫关系。“摇摇摆摆”一词的上述含义,用在林黛玉身上是不合适的。且林黛玉不大可能是小脚。关于此点,书中虽未明写,但第二回有云:“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从这段文字推测,既然林如海夫妇将黛玉当作儿子来养,似乎为其裹小脚的可能性不大。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是“阆苑仙葩”,是女神,是唯美的化身。假使她是小脚,而且急急忙忙赶路,以至于身体左摇右摆,这个场景可谓丑陋至极,岂是曹公所能加之于林黛玉的?若说此处“摇摇摆摆”用的是“搔首弄姿”、“卖弄风情”之意,则更不堪了,且与上下文毫无逻辑关系。总之,《红楼梦》此处描写林黛玉步态,用“摇摇”二字妙极,但若添加“摆摆”二字,则完全是狗尾续貂,令人读来味同嚼蜡了。

至于有的版本删去“摇摇”二字,直书“林黛玉已走了进来”,则使得前述“摇摇”所蕴含的潜台词丧失殆尽,而令林黛玉此刻的神韵荡然无存,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08: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说红楼:摇摇二字画出林黛玉身份
陈说红楼
陈说红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脂砚斋对于林黛玉的原型,有一句极明显也极隐藏的线索:极明显是脂砚斋明明确确的告诉你,“摇摇”二字画出身份,那么“摇摇”二字在那里出现的呢?红楼梦中宝玉看望生病的宝钗,黛玉接着也来了,描写黛玉的姿态,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甲戌侧批:摇摇二字画出身份】。

极隐藏是对于这条线索,你无从查证,无法解释,如同掉入黑海,永无指望。我为“摇摇”已经摇破了脑袋,也不知道曹雪芹的意图,想要放弃,或者绕过他。

有一天我读到红楼梦中这么一句话,叫“待止而欲行”这时心情为之一振,狂喜由心而出,这不就是答案吗?它又在那里出现的呢?

我们看看书中第五回,说的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这里有对警幻仙姑的容貌描写,也可以说画出警幻仙姑的身份。这一段很长,我们截取一段说重点: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蛾眉颦笑兮“的“颦”指向了颦儿,指向了黛玉;“闪灼文章”上一节说过指向了黛玉的学识,最为关键的是“待止而欲行”,“待”通“黛”,“欲”通“玉”,“止”通胤祉的“祉”,“待止”二字把黛玉和胤祉联系在一起,最后多了一个“行”字,重中之重来了。

曹雪芹把止和行放在一起便画出林黛玉的摇摇的身份,原来这摇摇就是林黛玉行走的习惯,待止而欲行,感觉是不是向前走一步,又要向后退一步,这种行走的姿态为摇摇。他把林黛玉的身份指向了三皇子胤祉,有人会问,这说得对吗?

曹雪芹给出了答案,他作出了佐证,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止和行再次联合出现一起,是贾芷和贾荇,这两个人是一起出现,这不是巧合,而是和待止而欲行的对应。

编辑于 2018-11-18 14: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2:34 , Processed in 0.0643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