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始终围绕金玉良姻和宝黛爱情写情,关于拥钗还是拥黛一直众说纷纭。贾母和王夫人成了两派的领头人,被脑补的宫斗戏份不要太足,其实所有人都忘了一个人的态度,那就是贾政。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要在母前面。那么贾政对贾宝玉的婚姻怎么看?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怎么看呢?我之前有过解读,这次再梳理下。
原文基本没有贾政见钗黛二人的描写。更没有对话。林黛玉是外甥女还好,贾政可以一见,薛宝钗就不行了。长辈不在根本见不到。估计也就节庆生日相见几次。这造成贾政根本不可能直面评价薛宝钗和林黛玉。但不可能不表示没有。贾政还真对两人有过一针见血的评价! 一,贾政对林黛玉充满羡慕 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额,贾政游览还没住人,后面被命名潇湘馆的时候说了这样两句话:“好个所在!”“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贾政对潇湘馆的评价是大观园所有处所最高评价!他说潇湘馆好个所在,是真心赞叹,几近完美。元春省亲后,潇湘馆被林黛玉选中,按照《红楼梦》一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描写。贾政对潇湘馆的评价,确定应在林黛玉身上。 贾政又说:“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贾政对贾宝玉说此话,是对读书人家的羡慕。林黛玉住进来后将潇湘馆布置的比上等书房还好。月下读书的是林黛玉。林家书香世家,林如海更是探花郎,天下读书人的楷模。贾政一直对这个妹夫心怀敬意和羡慕。他感慨月下读书,何尝不是叹息自己家的教育不行,贾宝玉不爱读书。林黛玉七八岁四书已经读完,贾宝玉十一二岁,贾政还要上学叮嘱他将四书背熟。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贾政在潇湘馆(当时没名字)说的两句话侧面表达了曹雪芹写贾政对林黛玉的评价。好个所在意思林黛玉好人物。月下读书不枉此生,表明有此佳人陪伴读书,红袖添香不枉此生。可以说贾政对林黛玉无论容貌还是出身都十分满意。当然,满意和同意是两码事! 二,贾政对薛宝钗的认识循序渐进 同样十七回,贾政对蘅芜苑的评价也代表了对薛宝钗的评价!与潇湘馆赞叹不同,对蘅芜苑,贾政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贾政也说了两句。“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贾政乍见蘅芜苑(当时没名字)张口就说“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狠”。无味,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薛家商人出身,对于贾家这样的公门,并不如何看重,虽然同属四大家族,地位差很多。贾政读书人,更是看不上薛家商人地位。可以肯定,贾政开始绝不会同意金玉良姻,薛宝钗出身是主因。 可随后贾政看到蘅芜苑内藏锦绣,突然就来了兴趣:有趣!只是不大认识。这是全新的认识!薛宝钗此人就是让人慢慢了解会发现她太多优点,与蘅芜苑相同,都是内藏锦绣,有发掘不完的有趣优点,让人时刻处于新奇之中。贾政说他不认识,是要重新认识的意思。 薛宝钗最后嫁给贾宝玉,贾政是同意的。前面不同意,后面又同意,正是基于贾政的重新认识。 荣国府到后来可选择的联姻对象不多了。政治敏感者早都已经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愿意嫁女儿给贾家?我认为贾政之所以选薛宝钗不选林黛玉,是林黛玉一定有权贵求聘,贾政为了利益同意了。结果造成林黛玉早亡!除了林黛玉,薛宝钗是最好的人选。金玉良姻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顺理成章了! 当然,通过潇湘馆和蘅芜苑的评价影射贾政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评价是我个人看法。贾政在元宵节灯谜处还对她们有过一次点评更直接: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贾政此谶语才一语中的。宝钗黛玉都非福寿之人,都是瞬间芳华,实在让人可悲可叹! 【文/君笺雅侃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