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宝玉一个“颦”字,预言了林黛玉的结局和死因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72: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是神仙一般容貌,具体什么形容,却无详细描写。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写黛玉容貌全用虚词,“罥烟眉,含露目”,“两魇之愁”,“一身之病”,“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只让人感觉美,却不知具体样貌。

而最要注意的,则是“比干”“西施”之谶。

☞细说红楼系列172,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红楼梦》阅读小窍门,就是要严重关注文中提到的人物典故,对书中人物的影射。

“心较比干多一窍”,是说林黛玉比被纣王害死的比干还聪明智慧。

据说皇叔比干长有“七窍玲珑心”最是智慧,因此被妲己谗言挖去心脏而死。

林黛玉的心是“八窍”,就可知其聪慧。

但古人有云“慧极必伤”,也注定她要承受聪敏带来的损伤。导致与比干一样因“聪慧”短命结局。


“病如西子胜三分”,是说林黛玉就像“捧心的西施”一样因病而美,但形容却更胜三分。

西施自古便是美的化身,无论是“五美人”还是“四美人”,都妥妥稳居一席之地。

林黛玉胜西施“三分”,她美的难以言表,才都用虚词。

不过,“西施”除了点出黛玉之美,还有黛玉之病,更有黛玉之结局。

贾宝玉因见林黛玉模样,擅作主张给她取表字“颦颦”,以后林黛玉便多了一个“颦”的字。也常被称“颦儿”“颦丫头”。

“颦”有两个意思:皱眉和忧愁。


二者都因林黛玉娇弱不胜的病体所致,也是“罥烟眉”的根由。

因为有病,常有蹙眉之态。

因为离丧,常有忧愁之情。

因为多情,便有伤情之痛。

林黛玉“颦”由此来,注定“情深不寿”。

据说西施因有心疾,常有“捧心蹙眉”之态,时人以为美。

有“东施”效仿之,“东施效颦”由此而来。

“颦”与“西施”对林黛玉的影响,还可从后文《五美吟·西施》,作进一步影射。


传说西施与范蠡有情,不想吴破越,越王勾践以西施正旦为“美人计”,送去吴宫为王妃。后越王破吴杀吴王夫差,西施则不知所踪。

西施被嫁入吴宫,与范蠡的爱情姻缘毁于一旦。

据此可以断定林黛玉后文,肯定还有远嫁异国为王妃之谶。

比如她的潇湘妃子之号,还有姻缘伏笔“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典故,都隐喻林黛玉会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死去,与贾宝玉天各一方,阴阳永隔。

此时贾宝玉给林黛玉取名为“颦”,还不知他一语成谶,为日后之悔。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2 10:25・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宝玉胡说的典故,却成他与黛玉三生三世的梦魇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73:西方有石名黛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借比干与西施的典故,点出她“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的结局。

西施远嫁吴宫为妃后死去,当为黛玉日后远嫁之谶。不提。


☞细说红楼系列17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眼熟”,呼应了“三生三世旧精魂”的前文。

两人一个是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草,一个是赤瑕宫神瑛侍者的和尚,下凡只为了却前世姻缘。尽管今生不识得,却也实是旧相识。

而贾宝玉一打开话匣子,就“牛皮糖”一般趁热贴上去不休。又问黛玉读什么书?


林黛玉之前贾母问书时,被教诲女儿不好轻言读书。她长了心眼儿,便也学贾母说“不曾读书,只些须认得几个字”。

贾宝玉便问黛玉之名。

“黛玉”虽是乳名,父母并没给她再取学名,“黛玉”二字便是其名。

贾宝玉就又问可有“表字”?

古人名、字为二,名是名,字是字,号是号。

比如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等。


名只有一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字可多个,是对名或出身的解释。

号更随心所欲,为一时一境的人生表述。

林黛玉虽有名,却还无字。

贾宝玉一听便来了兴趣,硬给黛玉取了个字。

(第三回)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贾宝玉说话时,只有妹妹探春两次三番插话,可知兄妹感情极好。

而宝玉给黛玉取字为“颦”,可与西施结合,将其一生悲喜结局囊括。

《古今人物通考》不可考,探春说他杜撰是真,也表示其极有口才和急智。

所谓“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这一句解释堪称妙绝。

“西方”呼应林黛玉的出处,“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而黛玉西来,也必然西去,可为日后远嫁之谶。

黛石为画眉之墨,与林黛玉看见贾母廊檐挂着鸟笼里的“画眉”呼应,引出《汉书·张敞传》的“张敞画眉”,夫妻情深写照,也是日后宝黛之情伏笔。


两人前两世于西方缘生缘灭。

喜由西方而生,悲由西方而起。

今生初见再提西方,注定归结的还是西方。

西方,既揭开神瑛侍者和贾宝玉“做了两个和尚”,也是林黛玉他日远嫁之地。

日后将有层出不穷的谶语,留待日后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3 21:50・IP 属地甘肃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母安排林黛玉住进碧纱橱,看似平常实际体现了智慧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75:贾母的疼爱与多心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宝玉摔玉的三层含义,等贾母骗他说林黛玉也有玉,只是母亲去世才给带了去,才算哄好他。

贾宝玉摔玉,代表对富贵的不屑一顾,对被束缚和安排的不满。

而贾母护玉,代表贾府对富贵的执着不明。


☞细说红楼系列17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等贾宝玉闹完,时间已到夜里。那时候的人睡的早。黛玉远道而来辛苦,便要给她安排住处。

(第三回)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做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

贾宝玉之前住在贾母外间的碧纱橱,贾母让林黛玉住了他的位置。


之所以没让黛玉和三春同住,却与宝玉同住正房之中,便凸显出对外孙女的重视。

白天王熙凤聪明的不安排林黛玉住处,此时就体现出来。

贾母需要一个给林黛玉“定位”,让贾家人明白的机会,安排住处就是最佳时机。


林黛玉和贾母、贾宝玉一起住,地位凌驾三春之上,与贾宝玉并列。贾府众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小看委屈了她。

让林黛玉住碧纱橱,贾宝玉和她一起住里间暖阁,是说孙子比外孙女重要,“内外有别”之分。

碧纱橱的位置在贾母卧室外,属于间隔出来的“临时”处所。既不如正室也只是暂时。


贾母对外传递出她疼爱外孙女的分寸和尺度,给林黛玉在贾府定位。

高门大族很多话不需要明说,一举一动都是“故事”,豪门的通用语言都是潜台词。

前文说过,林黛玉是二月初二离家,路上一月左右,此时当是月末,北方尚冷还没入春。贾母也说是权宜之计,提前为日后安排做铺垫。


等后文她将三春挪出,只留宝玉黛玉在身边,便源于这次伏笔。

从贾母的安排能看出,她的行事分寸和尺度。更表明贾府内部人际关系复杂,贾母也不能为所欲为。更证明她对林黛玉是真心疼爱,生怕一点闪失引起不好影响。

贾母如此“多心”,也说明此时的她对贾府“失控”,预示她对贾府的未来,已无法发挥绝对作用。

而这一点,更将表现在宝黛姻缘之上。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5 22:49・IP 属地甘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带来的两个人,贾母为什么一个也看不上?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微信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76:雪雁与王嬷嬷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母安排林黛玉睡在碧纱橱,贾宝玉非要睡在碧纱橱外的大床上,贾母见说也就同意了。


然而,当她见了林黛玉带来的两个人时,不免直皱眉。

☞细说红楼系列176,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林如海当时初上任巡盐御史不过两年,前科探花外放,实际只有正七品。

林家彼时早不是侯爵,行事要符合七品官地位等级。


林黛玉来贾府随身只带两个人:奶娘王嬷嬷和丫头雪雁,是最基础的配置。邢岫烟也不过如此。

贾母看这两人不满意,是作为荣国公诰命,顶级贵族夫人俯视七品官之家的必然。

别说林家此时只是仕宦之家,就是当初林侯在世,也远不如贾府“档次”,公侯等级本就有差距。

如今贾府是贵族,林家只是士族。在大的阶层上,就差了一个阶级。


而林如海还只是七品官,别说比不得贾府,连三四品的六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也不如太多。

林家四代列侯底蕴是深厚。王嬷嬷和雪雁被熏陶,也不是普通官员家中人可比。到底与贾母的“标准”相差太远。

你让一个县令再出身不凡,也比不得国公之家,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巡盐御史肥缺,也是清代中后期的事。

林如海初来乍到,除非立即贪污,否则也富贵不了。

林黛玉的父亲会是贪污受贿的贪官污吏么!


林如海不贪污,以林家四代功勋爵位,没有爵产只有俸禄,没有实权只有虚职,根本就无法支撑侯爵的日常排场,林家除了书香门第的盛名,便只有清贫度日。

后文贾珍在除夕当天,也说世袭之家除贾府一二家外,其他都是穷官。

林家如此,曾经尚书令的史家,也只到第三代就勉强维持了。

雪雁十岁,比林黛玉还年长三岁。贾母却见她一团孩子气,不如她的二等丫头,已经说明两家的差距。

林黛玉进京,还有病在身。所带两人在家肯定是最好最贴心的。否则林如海如何不放心!

外祖母家是什么都有,可寄人篱下还得自己人才更尽心尽力。


真要有鸳鸯、袭人或者周瑞家的这种得力之人,不可能不优先带给女儿。

林家真要情况好,按规矩要带几房家人过来伺候才是,既不让贾家人轻视,也不失礼。

后文薛家进京,还带了好几房家人,才是最基本的礼仪。

像黛玉只带两个人,全靠外祖母、舅母安排,固然是骨肉亲情,着实也是林家没有。否则黛玉也不会一来就如履薄冰,谨言慎行了。

这两人实际是她一生悲剧的写照。下回单独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7 22:25・IP 属地甘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不知好歹?贾母那么疼爱,她为什么还说自己无依无靠?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母疼爱林黛玉么?答案毋庸置疑。

林黛玉来后,尽管贾母表现的很克制。但该给她的一样不少。更是将三春挪出院中,让林黛玉和贾宝玉陪伴左右。


因见黛玉跟来的人不得用,贾母又将二等丫头鹦哥赐给黛玉,这也是唯有贾宝玉和史湘云才得到的殊荣。

如果不是贾元春一道旨意,让林黛玉和大家住进大观园,脱离了贾母的羽翼庇护,林黛玉不至于落得日后无依无靠地步。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四十五回)“黛玉道:“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林黛玉有贾母的疼爱,却落得自诩“无依无靠”田地,尽管原话是讲她父母双亡,在林家无依无靠才来贾府投奔外祖母。但彼时她与薛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何尝不也是被孤立?


林黛玉如此处境,贾母便不管么?显然不是。

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一如既往。这从第五十八回紫鹃试探贾宝玉就能看出来。

当时因宝黛姻缘不明朗,林黛玉日日煎心,紫鹃也跟着着急。

她父母家人都在贾府,自然也希望跟着黛玉不走,能嫁给贾宝玉一双俩好。

于是便擅自试探贾宝玉心思,避免一会儿宝姐姐,一会儿琴妹妹的谣传惑心。

谁想一句话下去,竟险些让贾宝玉疯了酿成大祸。

当时贾母急得不行,一见惹祸的紫鹃便恨不得扒了她的皮。

可等听紫鹃说完试探之言,贾母便明白了她的意思,当即便哭了。

(第五十八回)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

贾母闻言落泪,自然不是心疼贾宝玉,而是心疼外孙女。


宝黛之情在贾府人所共知,尤其元宵节林黛玉情不自禁用自己酒杯里的残酒喂给了贾宝玉,逼得贾母不得不借《凤求鸾》“掰谎”警告二人收敛。

贾母的警告源于礼教规矩,她支持宝黛姻缘,却不允许宝黛爱情。长辈看到晚辈行差蹈错,及时亡羊补牢才是正确之举。

贾母虽给出警告,也深知二人发乎情止乎礼,更有心促成。

奈何彼时贾政不在家,王夫人拉着贾元春作梗不同意,贾母也不能私下做主,只能暂时压下这事不提。

林黛玉视贾宝玉为知己,便是她的人生支柱。

宝黛之情不明朗,难免觉得孤单无助。

贾母虽是外祖母,到底无法像父母一样可随意倾吐心事。尤其贾母更是贾宝玉的祖母,这话更是说不得。

所以,宝黛姻缘才是黛玉的良药,奈何看得却得不到,终究连“望梅止渴”也不能。


林黛玉内心的苦楚,贾母作为过来人焉得不知?

正是知晓外孙女的苦,贾母心中才更觉得痛。她听了紫鹃之言,明白是为黛玉出头,怎么能不心酸背痛?

紫鹃敢冒风险的作为,何尝不是她老人家应该未雨绸缪的责任?

所以,老太太话头一转就替紫鹃开脱,不但无罪反而赞誉她最聪慧,言外之意不也提示她“我心中自有算计”,不用“多此一举”。

俗话说听声辨音,贾母的举止已经表明她对林黛玉的疼爱。那流下的泪水,再没有如此情真意切的。

奈何彼时黛玉、宝玉一群人都被贾元春一道旨意送进了大观园。

贾母的关爱从此鞭长莫及,不能像之前在眼皮底下那样事无巨细的庇护。

这也导致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时,贾母看见窗纱旧了,立即吩咐王夫人给换了。


(第四十回)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倚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林黛玉的窗纱不但旧,更与潇湘馆满眼绿色不相称。这是当家人王夫人的责任。

既是说王夫人品味不高,也是说舅母对外甥女疏于照顾,有多久没来探望了?

明明管家人王熙凤就在身边,贾母却吩咐王夫人更换,可知是对王夫人的提醒,以及对林黛玉的关心。

而到了抄检大观园第二天,贾母又立即借分菜表达对抄检的不满意。

她将贾政送进来的鸡髓笋送给林黛玉,便是提醒王夫人,她与贾政、林黛玉是血缘之亲,让她适可而止。

贾母能为林黛玉做的全都做了。之所以不给宝黛二人赐婚,上文说了主要原因是因为贾政不在家。


古代姻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宝玉的姻缘,当然要贾政王夫人做主。

但贾母作为祖母,代表的是“父权”的延伸。她的决定贾政必然要听从!王夫人也是不得不从。但也要在贾政回来时才能决定。

就像王夫人给贾宝玉选袭人做妾,之所以秘而不宣,不是什么让贾宝玉听劝,而是老子出差在外辛苦,儿子没有在家娶亲纳妾的道理。

换成宝黛姻缘也是一样,贾母再想做主也得等贾政回来,不能说贾政不在家,就给孙子定亲的道理。

原文对宝黛姻缘的结果,有四条明确的伏笔,预示八十回后,贾母肯定做主替二人“定亲”了。

一,香菱被卖给冯渊,有过三日之约后,才被薛蟠抢亲破坏。

香菱和冯渊,影射的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三日之约预示二人未来肯定会订婚。

二,贾母属意晴雯给贾宝玉做妾,尽管没有宣布,可在王夫人跟前提出,也是明牌了。

三,薛姨妈在潇湘馆提出要给贾宝玉和林黛玉“做媒”,还说“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薛姨妈这话尽管是违心之言,但绝对会一语成谶。日后贾母肯定会让她实现“做媒”的心愿。

四,薛姨妈“做媒”之后,曹雪芹马上跟进的情节是“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这件小插曲对贾宝玉的影响非常大。作者通过梨香院的藕官、菂官和蕊官三人的“爱情”,影射未来宝黛钗三人的姻缘曲折故事。

蕊官影射薛宝钗是以续弦之礼嫁给的贾宝玉。她就被送给了薛宝钗。

死去的菂官影射林黛玉,却将影射贾宝玉的藕官给了林黛玉,便暗示二人有过“婚约”。

藕官将蕊官当做续弦,贾宝玉深为震撼和感动,就是未来他娶薛宝钗的心路历程。

但他敢将林黛玉当做“原配”,就必然要二人有婚约才得实现,而不唐突黛玉。

明眼人看宝黛钗三人的姻缘,曹雪芹肯定借鉴了《孔雀东南飞》和《钗头凤》的故事。

无论刘兰芝还是唐婉,作为林黛玉的原型都是“婚姻”之后被迫外嫁而去。也能证明林黛玉与贾宝玉日后有了婚约,只是没能成亲,一如薛蟠抢走香菱那样横生枝节,林黛玉也是被迫外嫁做了“潇湘妃子”,很快死去。


而黛玉外嫁的姻缘伏笔“芙蓉花签”,作者用的是昭君出塞故事,影射的直白而清楚。

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异国为妃,贾母对此无能为力。就像她有三副“慧纹”,“进上”了两副是贾元春和贾探春,留下一副珍藏自用,预示宝黛姻缘。但越想留下便越难留,最终还是被迫“进上”。

也因此,呼应了当时南安太妃要见姑娘,导致贾母“难安”寿终的后文。

贾母之死,源于对林黛玉和贾探春的外嫁后事的寝食难安,之前多有赘述,不多说了。

总之,林黛玉是贾母的“劫”,她最终的离去导致了贾母的死。


至于林黛玉在大观园的孤独,也是贾母力有不逮所致。

贾母老了,王夫人仗着元春撑腰,却越来越强势,老太太着实鞭长莫及照顾不了那么细致。这并不是贾母的错。

就像贾宝玉在贾母跟前好好的,进了大观园便离经叛道做了很多错事。贾母管不了,王夫人不管,又能如何?

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是她住进潇湘馆的感受。脱离贾母羽翼庇护,她终究尝到了真正的无依无靠和“风刀霜剑”。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7 22:26・IP 属地甘肃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刘姥姥用了林黛玉的茶杯喝茶,结局会不会被“砸”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母带刘姥姥在大观园的第一站,就去到了潇湘馆。这个路线与当初贾政“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一致。

从后文来看,刘姥姥几乎重走贾政旧路。只是贾政来时没有人住,只看外在。刘姥姥来时住了人,便看见内在。二者当互为补充去看才有意思。


刘姥姥一进潇湘馆便“跌了一跤”,这事是作者为情节入胜而铺垫。

但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妇,要是不来贾府打抽丰,曹雪芹也不可能如此“折腾”她。

这一跤摔的不是刘姥姥的心酸,而是摔的“打抽丰”者的尊严。

刘姥姥不在别处摔跤,只因林黛玉的潇湘馆代表书香门第,自食其力的风气,恰与刘姥姥“嗟来之食”不兼容。

贾府唯有潇湘馆和栊翠庵“不容”刘姥姥。在于这两处讲究“君子之德”,恰与嗟来之食者的背徳相悖。

妙玉嫌弃刘姥姥的“脏”,绝不是她年纪大,农村人不卫生。而是打抽丰者厚颜索要的“难堪”德行不洁。

林黛玉戏谑刘姥姥如母蝗虫过境一般吃相难看,也是借蝗虫的贪婪,嘲讽“嗟来之食”者的不堪与不洁。

妙玉和黛玉对刘姥姥,不是少与老,洁与脏,富与贫,上与下,贵与贱的对立,而是有德与无德者的“不兼容”。


不能因此认为妙玉黛玉不怜老惜贫,没有同情心。

其实,刘姥姥来贾府的行为和遭遇不用同情。

她家本不穷。有房子有地,有小买卖,有吃有穿又有喝,只是王狗儿好吃懒做没有存款,刘姥姥就出主意来贾府打抽丰,自己起的念注定自取其辱。

曹雪芹并不支持打抽丰的刘姥姥,才让她跌跤、出洋相。

这与后文刘姥姥在贾府败亡后挺身而出的光芒,并不相悖。

仗义每多屠狗辈,放高利贷的流氓醉金刚倪二,手底下要没人命,干不了印子钱的买卖。他仗义帮助贾芸,不表示他就是道德标兵。

倪二是侠,但也是流氓无赖。

刘姥姥是侠,但也有打抽丰者的狡猾。

越是这样反差的小人物形象才越出彩。


远比贾雨村之流明面仁义道德,背后口蜜腹剑要强的多。

所以,刘姥姥打抽丰时形象不堪,反而是她后来光芒万丈的衬托。

作为读书人不可掩耳盗铃,对刘姥姥的缺点视而不见。只看她的好处是一叶障目,也不是真实刘姥姥。

同样,林黛玉不喜欢刘姥姥,并无损她的人物形象。贾家当时就没有一个人真心喜欢上门打抽丰的刘姥姥,读书人也要清楚事实。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刘姥姥跌了一跤引发一阵哄笑,可见众人心中无怜悯。

她自己爬起来臊眉搭眼的进了林黛玉的潇湘馆,一眼看见满屋子的“书”,直言比上等的书房还好。

其实她哪里见过什么“上等的书房”,不过就是由衷赞叹书香大族的风采。

她不知道这是林黛玉的房间,但以她想来,贾府这样大族就应该给公子哥们准备这样的书房才是。

所以,她才在听说是林黛玉的房间时,下死眼深深看了黛玉几眼。

因为当时的女儿基本不识字,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们才“知书达理”。


但像林黛玉这么读书的女儿,刘姥姥肯定没见过,也绝对没听过。

她以为是“哪位哥儿”的书房,那时男儿才要读书科举做学问,女儿读这么多书“做什么”?

殊不知,好儿媳妇旺三代。一个书香门第的媳妇,便可以让贾府由富贵传家走向诗书传家,这个意义刘姥姥不清楚,但显然心向往之。

反观王夫人的表现还不如刘姥姥。

正当她被满屋子书香震惊时,王夫人却不以为然。

曹雪芹借由一个举动,表达出王夫人对林黛玉的真实立场。

(第四十回)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王夫人不吃茶,连带着其他人也没有茶。

按说舅母来到外甥女房间喝不喝茶,外甥女都应该“奉茶”为礼,舅母也应略品为意。

可王夫人的“拒绝”,让林黛玉无法再给其他人上茶。


看似一家人不客气,不麻烦,实际上破坏了“礼法”,让林黛玉多少失了颜面。

试问王夫人去蘅芜苑,薛宝钗给不给她倒茶,她要也不要?还是去了其他人房中,给她倒茶都拒绝?

古代“茶为茶礼”,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待客之道,也是敬长之礼。

王夫人不让林黛玉上茶,便等于不接受这份礼。

俗话说“父慈子孝”,得“父慈子才孝”。王夫人此举可算不上“慈”,也不给林黛玉“孝”的机会。

果然,贾母对此不满意,直接借旧窗纱给了王夫人一个“下不来台”,也是她咎由自取。

这次拒绝“茶”不是小事,古人定亲和成亲都以茶为礼。

尤其成亲,新媳妇向婆婆奉茶,婆婆接了茶才是一家人,不接就成不了一家人。


王夫人拒绝林黛玉的茶,便是作者在影射她反对宝黛姻缘的立场。

这一点借由刘姥姥的眼睛看见,可是关键。

也正是王夫人的拒绝,刘姥姥在潇湘馆内“滴水未沾”。倒也省了林黛玉处理“茶杯”的难处。

以林黛玉的性格,她对打抽丰的刘姥姥肯定不假辞色。刘姥姥用过的茶杯自然也是不会再要的。

其实,妙玉与林黛玉就是镜子内外的两个人,一如贾宝玉和甄宝玉。他们只是走在不同路上的“同一个人”的缩影。

如果林黛玉当初“出家”,就是如今的妙玉。

妙玉拒绝刘姥姥,实际就是林黛玉在拒绝。

妙玉不要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如果刘姥姥在潇湘馆喝了茶,就肯定是林黛玉说的话。

还是那句话,妙玉和林黛玉对刘姥姥的“嫌弃”,与贫富、老少、美丑无关,而是对嗟来之食者的“道德有污”的排斥。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21 08:38・IP 属地内蒙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没管过家,却对贾府账目一清二楚,她为什么能神机妙算?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很多事,看似没头没脑不可理解,但只要用心去读,就能发现曹雪芹从无遗漏,肯定留下过线索。

就比如林黛玉给贾府算账这件事。找遍了全文也不知道她怎么算出来的。但要抓住细节,就发现很多事顺理成章,作者早有伏笔。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当日贾宝玉生日,众人齐聚大观园。因惜春房中彩儿妈嘴不好,被林之孝家的抓住带来给探春裁夺。探春办事滴水不露,让林黛玉旁观后很是赞赏。

贾宝玉便也夸妹妹能干,给黛玉讲了她病中时,探春管家做的那些开源节流的事迹。

(第六十二回)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林黛玉这段话虽不多,透露的信息却大。

一,她知道荣国府的开销太大。

二,她算出家中“出多进少”。

三,她认同开源节流,预言后手不接。

四,她不管事,如何知道?


这四个信息,不但表明黛玉是个管家理政的好手,与探春惺惺相惜,更有远见卓识,且绝对看过贾府的账本。

关于看账本的事,如今共识就是王熙凤请托了林黛玉帮忙核账。

王熙凤生性狐疑,不相信账房送来的账目,肯定要核查。她又不认识字,彩明年纪还小,自然要找靠谱的人帮忙。

林黛玉、薛宝钗和贾探春三人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凤姐给王夫人管家,也不好找人家女儿探春帮忙核账。

薛宝钗是贾府的客人和亲戚,自家账目不好泄露给外人知道。

林黛玉作为养女,又是表妹。既是家里人,也与她关系好,更不会告诉王夫人知道,是最好的帮忙人选。

尤其贾母有意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培养黛玉熟悉荣国府的账目,贾母知道也开心。

这与王熙凤病后,王夫人安排薛宝钗协理管家异曲同工,都在培养未来的“宝二奶奶”。


(第二十五回)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凤姐所求,林黛玉心照不宣。所求之事我知道你知道,可见并非是第一次。

尤其王熙凤扯上宝黛姻缘,也为上文提到的锻炼黛玉管家查账呼应。

王熙凤支持宝黛姻缘由此可见一斑。

凤姐支持林黛玉也是源于私心。不同于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会将她取而代之。林黛玉完全不能承担管家重任,未来还得依靠她这琏二嫂子。

林黛玉若嫁给贾宝玉,也只有查查账,指导个方向的作用。具体还得王熙凤执行落实,也没什么不好。

王熙凤愿意宝黛姻缘,王夫人却肯定不愿意,才会出现钗黛之争。

至于林黛玉看贾府账本,如何促成不重要,只是贾府支持宝黛姻缘的呈现。


关键是林黛玉能够对数字敏感,善于看账,发现问题并指出改革方向才叫难得。

贾府当时已经捉襟见肘,收益不少开支更大,唯有开源节流才正确。

减少冗员,消灭不良支出,消除沉疴弊病,再想办法增加收益,以贾府如今的资源,一旦活水开源,何愁不能逐渐恢复元气,再造辉煌。

林黛玉能够只从账目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才是真正管家人的素质。

反观王熙凤样样都好,却不具备改革精神。她只图别坏她的事,并不管荣国府的未来死活。这也是秦可卿托梦两件事不办的原因。

至于不良支出、坏账、买办中饱私囊,涉及各方利益等问题,既不是因她而起,便绝不插手改革。

节流也是那种克扣赵姨娘房中小丫头月钱,欺软怕硬,既缺德也不解决问题。

像贾宝玉、贾环和贾兰每月的上学纸笔、点心钱,她视而不见,对买办以次充好更不闻不问。

以凤姐敢于挪用公款放高利贷来看,她背后所作的事只会比买办等人更恶劣。


贾府被凤姐这等管家竭泽而渔,只会越来越虚弱。

反观贾探春改革大观园,勇于向沉疴弊病开刀,承担改革责任,才是真的管家人。

林黛玉支持探春改革,认为贾府必须破而后立才得拯救。不釜底抽薪,断然好不了。

反观当初探春改革,薛宝钗并不认同。改革后也是她的丫头莺儿带头采花摘柳破坏规矩。莺儿的行为,又是薛宝钗教养不足的体现……

结合前因后果,就知道谁才最适合做贾家未来的媳妇。

木石姻缘,代表诗书传家。

金玉姻缘,代表富贵传家。


谁能延续贾府,就在孟子所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隐喻: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三代而亡。

贾府之亡,就像贾宝玉讲述的“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所说,“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林黛玉才是真香玉。

选薛宝钗,不要林黛玉,有眼不识真香玉,岂有不败!

作者写的明明白白。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1 20:04・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面对贾迎春的苦难,林黛玉挺身而出,她为什么视如不见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母大观园查赌,捉住迎春乳母王家的是头家,便撵出去以儆效尤。不想由此牵扯出偷盗“累丝金凤”做赌资的事儿。

丫头绣橘正和王住儿媳妇在迎春跟前掰扯,恰好探春和钗黛几人过来探望迎春,便听了个满耳。


对迎春房中奴大欺主的事,贾探春与林黛玉同仇敌忾。探春直接唤来平儿,压制住王住儿媳妇,勒令赎回金凤作罢。

林黛玉对迎春的不争,也是无可奈何,笑言:

(第七十三回)“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林黛玉的话,明显是担心迎春性格,日后出嫁会受欺负,提醒她要适当强硬才能立足。

迎春对此也不觉醒,反而听之任之。

而同样不闻不问的还有薛宝钗。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薛宝钗始终一言不发,原文写道:“当下迎春只和宝钗阅《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


《太上感应篇》真是那么好看么?显然并不是。

贾迎春对自己事不管不顾,是她性格使然。

她本性木讷、温柔,不争不抢是处事立场。

尽管外人不免“恨铁不成钢”,迎春自己却何尝不是“无为而治”?

她喜读《太上感应篇》,难免东郭先生的迂腐。

但世间的蝇营狗苟于她,也不愿过于参与。

只可惜红尘肮脏,终究害了她自己。

对于迎春,过于批判并不对。就像对待抑郁症患者,需要同情、理解和帮助,而不是过度指责。

谁都想当“武则天”,历史却只有一个女皇,迎春做不了女皇或者不争,也是她的现实。

但对薛宝钗来说,冷眼旁观不免让人不满意。

要知道大观园聚赌之事,本就是王夫人当初吩咐她去巡查和监督的。


结果,蘅芜苑那个给林黛玉送燕窝的婆子,本是头家却全无干系,显然被提醒提早脱身了。而对贾府其他人的聚赌行为,宝钗却放任不管,视如不见。

如果她能早有作为,岂不就没有贾母查赌这事,迎春奶娘也就没了“干系”,甚至也不会偷累丝金凤钗去做赌本了。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宝钗当初答应了王夫人,接受协理荣国府的职责,就应该负责到底。而不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如此明责保身,当初便干脆不答应协理管家,岂不是干净!

如今迎春被奶娘一家欺负。探春是姐妹之情,同仇敌忾。黛玉是怜悯迎春老实,仗义执言。宝钗作为客人,面对大老爷家中事,确实也不好过于掺和。但起码说句话,“瓜子不饱暖人心”,也算与迎春姐妹一场,让人听了暖心。尽管迎春也不在意。

可薛宝钗再一次选择“明哲保身”,既不以自己失责而自责,也不对迎春受欺负有恻隐之心,如此“事不关己”,终究难圆其说。


要说立场,谁不是难?

邢夫人那样愚犟的性格,探春出头得罪了大伯母。黛玉仗义执言得罪了大舅母。难道因为怕得罪人,就对迎春遭遇一言不发?

且林黛玉评价贾迎春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只说迎春迂腐不作为。鼓励她能挺身而出,为自己据理力争。

可薛宝钗评价贾迎春是“有气儿的死人”,不但全是贬义,更是深深的讽刺。

足见迎春在宝钗心中的“分数和地位”,不值得她去为之得罪人。

薛宝钗不是不好,只是商贾出身,在有些方面过于计算得失,失去了热血和仗义。

要知道迎春是她朝夕相处了六七年的姐妹,尚且如此冷对,换了他人又该如何?

作为未来要嫁入荣国府做宝二奶奶的人,要面对的人情世故只有更复杂。

辨明是非,从公而断,勇于承担,才是当家人和管家人的气度和胸怀。一味明哲保身,不就又陷入了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劣势?

既然成为人家儿媳妇,就要勇于为婆家担当,而不是只计较自我得失。

宝钗对待迎春的态度和立场,就知道她有朝一日成为荣国府女主人的担当不足。


反观贾探春、林黛玉乃至于后来听闻的史湘云,每一个都比她更强。就体现出几人的差距。

论能力和胸襟,探春最强,黛玉次之,湘云随后,宝钗垫底。

如此薛宝钗最终势必要“自食其果”。如今她不帮忙别人,终有一日到她自己也将少人问津。

根据原文线索来看,贾府抄家后,贾宝玉遭遇了甄士隐一样的际遇,被薛宝钗的母兄苛待而有“下世”之兆,终被癞头和尚度化而去。剩下薛宝钗留在娘家孤苦无依。

也许那时候的宝钗才幡然醒悟自己行事上的不足。

好在根据《折足雁》酒令,“落霞与孤齐飞”,以及薛宝琴所作《咏红梅花得花字》:“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来看,薛宝钗最终得史湘云相助,接去与她相伴到老。


当日薛宝钗帮助史湘云做螃蟹宴,贾母就借当年落水枕霞阁故事暗示薛家不要小看湘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终结局还不知道如何呢。

这个话就应在了宝钗最终结局上。

甄士隐解读《好了歌》,“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砚斋提示宝钗湘云一干人,可见宝钗最终还是得了湘云有两个儿子傍身的好处。

只是那时宝钗守寡一生,等不回来那离去之人。可怜迎春也早已去世多年,众姐妹都散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1 20:01・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长着两弯奇怪的“罥烟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细说红楼梦172:“神仙”林黛玉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曹雪芹写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是传统小说的范本形式。

随后还有一首词,堪称林黛玉的唯一“素描”。


当时贾宝玉二次回来已改了装束,贾母才为他引荐表妹林黛玉。

☞细说红楼系列172,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姐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座,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容貌什么样儿?只从这段描写并不能清楚。


林黛玉的容貌全用虚写,与贾宝玉写实不同。

读书人只从字面,并不能知道她长什么模样,全凭想象还原她的美。

那么,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究竟是怎样?

堪比曹植《洛神赋》中洛神,一派神仙风姿。

尤其“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作者并不写容貌,只从眉眼作形容。

“罥烟眉”并不是林黛玉的眉眼形状,而是神情仪态。


“罥”的意思是“挂”。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

“烟”的意思指“云雾”。不是形容“淡”,而是特指朦胧之感。

林黛玉的“眉”,可参考古代仕女图。尤其唐伯虎的美人画基本都是罥烟眉,削肩膀的轻盈绝美。

不是史湘云那种大笑大说,更不可能有探春那种神采飞扬。

林黛玉就像西施有疾,外表流露自成众人眼中的那一股“风流”。


罥烟眉更要结合“含露目”,两道眉毛就像两条轻雾,悬挂在那双仿佛含露欲滴的幽情双眼之上。

就像春夏之际的早上,湖上一抹轻雾,笼罩着一潭青翠,再将对岸树木和远山掩映的朦胧,这就是林黛玉的神韵之美。

仿佛神仙一般“不真实”。

有人指罥烟眉是“八字眉”,形似神不似。

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是特有的“轻颦”神态。

她自小有疾,体态羸弱娇柔,常有咳嗽之症,难免“蹙眉不胜”。

“罥”,看似挂,却是“双眼含泪欲滴,眉间常蹙清愁”的西施模样。

西施什么样?谁也没见过。自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0 10:22・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母给林黛玉上的第一堂课,便是如何巧妙的“说谎”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68:贾母问“书”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府饭后两次上茶,一为漱口,再才是喝的茶。

林黛玉初来不明所以,见规矩与自家不同,还以为漱口茶是喝的,好容易没闹笑话。总算是她教养出众,得益于父母教诲。到底凸显出林家与贾府实有差距。不提。


众人吃过饭,贾母吩咐王夫人和凤姐等回去。她们娘·们要说说话,结果黛玉就被贾母给“上了一课”。

☞细说红楼系列16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这段问答看似日常,却是饱含人情世故,真要说开了才能明白其中意思。

贾母问林黛玉念什么书。林家是书香门第,子女肯定要读书,贾母要知晓外孙女的学习情况。


林黛玉老实回答“刚念了《四书》”,这就不得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为科举考试必读经典。

林黛玉师从贾雨村,她的“念了”不是读了一遍的意思。而是学习贯通,能背诵,能脱口引用,能明事理。

七岁女儿如此聪慧,可是神童了。

但是,贾母对黛玉这个回答,并不太满意,随后就给她上了一课。


见黛玉问三春读什么书,贾母不等三春回答,抢着说“只认识两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

注意贾母话中意思,是针对黛玉念了《四书》去的。

林如海和贾敏将女儿当儿子教养,读科举经典的《四书》。

但那个年代女儿不能科举,黛玉之说难免有彰显学问之嫌。

她如实回答外祖母问话不错,却不可以此为荣。

三春跟着先生读书,肯定不只认识几个字,她们虽不如黛玉却也各擅胜场。


贾母拦着几人不展开说念书的事,故意淡化读书内容,实际是告诉她们女儿要注意不以读书为念。

林黛玉念了《四书》,而不是《烈女传》《女则》等女儿书,作为初来乍到的女孩子,话题“超纲”了。

好在是回答外祖母,若是别人问起,如此回答就仿佛说在练习摔跤、举重一样不得体。

贾母及时阻止继续话题,也是告诫黛玉注意说话分寸,适当“韬光养晦”,不张扬为好。


《四书》是很难的经典,贾府三春包括贾宝玉,未必都“念”完了。

黛玉“敏而好学”是好事,未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林黛玉瞬间明白,才在随后贾宝玉问起时,也不说实话,骗他只识得几个字。就是贾母言传身教做的好。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08 07:27・IP 属地西藏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36 , Processed in 0.0560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