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元春凤藻宫·怒其不幸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6: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妃贾元春死于“宫斗”吗?且看与她有关的四个故事之《邯郸梦》
风干了忧伤hmsh 2018-03-18   |  1336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在《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越过旧时礼教,安排书中“贾元春”点了四出寓意不祥的昆戏,依脂砚斋所注“所点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过节,大关键。”


这四个故事分别是《一捧雪·豪宴》、《长生殿·乞巧》、《邯郸梦·仙缘》和《牡丹亭·离魂》。其中《豪晏》被脂砚斋批: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乞巧》被脂砚斋批:《长生殿》中伏贾妃之死。见第十八回原文:


前面讲了《豪宴.一捧雪》和《乞巧.长生殿》,故事串联起来便是:“贾府之大观园元春省亲,也如同《豪宴》中严世蕃招呼世交莫怀古及他带来的朋友那般强大、气派,这时已隐藏‘中山狼’其中,那情景对照起来,也像贾母招呼刘姥姥那样,带她游玩并两次设宴大观园。


在这种家族背景之下的七夕夜,贾元春与《红楼梦》中的皇帝秘密立下了爱情誓约。然而,也预兆着她将像杨贵妃那样自缢梨花树下身亡。”

而将意思分开来则分别是:以《豪宴》警示贾家上下不要重蹈覆辙,在最风光的时候往往危险着”中山狼“的危险;以《长生殿》暗示七夕之夜,元妃与皇帝立下了秘密的爱情誓约,暗示感情非常牢固。


接下来就解读第三个故事《仙缘.邯郸梦》了,按脂砚斋批注,其伏的是甄宝玉送玉。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来历以及故事内容吧!

《邯郸梦》这个故事历来已久,唐代有《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而明朝的这个《邯郸梦》又称《邯郸记》,共三十出,由汤显祖于1601年52岁那年改编而成,主要取材于唐朝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

从整个故事的内容来看,《邯郸梦》讲的是,书生卢生醉心功名却求而不得,非常巧合地,在邯郸客店中遇上了八仙之一吕洞宾。


那吕见他一心“待要一生得意”,便像今有VR眼镜戴上以后好像身临其境那样,送了一个磁枕给卢生,度其入梦。

在梦中,也是前一折戏《长生殿》中唐玄宗的时代背景,卢生先是艳遇娶了富家千金崔氏过了一段美满的日子,然后又遇上唐明皇下诏开科纳士,崔氏劝他进京应试。


他却说:“如今翰林院根本不看真才实学,多少人才被埋没,金榜题名的都是那些豪门权贵之平庸子弟,像我这样,不去也罢!”

崔氏却笑着劝他道:“我家金钱不缺,足够你贿赂而用,去吧。”就这样,卢生听信了妻子崔氏的说话,到长安后以重金贿赂满朝权贵,故得中了头名状元,也得罪了当时的丞相宇文融。


但是梦中的卢生在吉星拱照之下,虽起伏浮沉,却遇难呈祥,最后恩宠无限,皇帝还为他建了一座翠华楼,赐二十四女乐。

还是在梦中,暮年的卢生整天沉溺于美人宴乐之中,身体严重透支突染重病,不一日便一命呜呼,然后,卢生才从梦中惊醒,发现店小二为他煮的黄梁饭尚未熟透,身上仍是破衣短衫,肚里仍在饥饿。


所以我们对不能实现的梦想或昙花一现的风华,我们通常会称之为”黄粱梦“、”黄粱一梦“。

《红楼梦》中,元妃点的这支昆戏《仙缘》(原称《合仙》,又称《仙圆》)是《邯郸梦》中的最后一出。


这一折主要讲卢生被汉钟离、曹国舅、李铁拐、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八真仙”一一数落骂他“痴人”,卢生服从听教,也一一回应“我是痴人”,最后这个卢生经“八仙”点化悟道,跟随至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见《邯郸记》第三十出《合仙》曲文:


附《仙缘》之曲文节选:

汉钟离唱南曲:[浪淘沙]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

曹国舅唱:[其二]甚么大关津?使看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奇取的状元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

李铁拐唱:[其三]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那勒石的功劳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

蓝采和唱:[其四]甚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用过的凄惶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

韩湘子唱:[其五] 甚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

何仙姑唱:甚么大恩亲?缠到六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

张果老问卢生:“卢生,你被众仙真数落一番,可醒悟么?”

卢生回答:“弟子老实醒也。”

“八仙骂卢,各显神通”,卢生估计也被轮番催眠,骂也骂晕了,于是“老实醒也”了!


对照《红楼梦》的剧情,吕仙翁送卢生一个具有“催眠入梦”功效的磁枕,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林黛玉的病、薛宝钗合二为一后的金锁与病,也是同一个套路。

进一步分析关联的内容看,卢生做的梦里面有“金钗十二”,《红楼梦》中遥相对应的有“金陵十二钗”;卢生娶的是劝他争取功名利禄的富家千金崔氏,而在《红楼梦》中,对应着劝宝玉求功名又是富家小姐的,就只有薛宝钗了。


有人说《红楼梦》是历史的隐写,但也有人说《红楼梦》这个故事只是第一回当中贾雨村遇上的“煮粥僧”的黄梁一梦。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我们能够知道的是《红楼梦》中,“僧道系统”的人都非常忙碌,从金陵到长安,从苏州到北京,哪都有他们的身影:


一会给甄士隐说甄英莲是个祸害,元宵节会有灾难;一会又跟林黛玉说不要见外亲;一会送金锁和药方给薛宝钗;

一会又出现在贾雨村办案的时候提醒他“护官符”及甄英莲……

不过,他们的身影,更多的是存在于贾府的家庙被专门的族中子弟贾芹管理着又或存在于贾府供奉的寺院道观中。

其中以女性为主的庵堂尼姑道婆,看起来则由王夫人与王熙凤负责周旋、打理。


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些人都接触过,也都跟他们有难舍难分的关系,尤其是爱情主线上的宝黛钗三人,除了林黛玉外,都有他们赠与的“法器”。

按脂砚斋批注《邯郸梦.仙缘》乃“伏甄宝玉送玉”之说,那么便可以推断《邯郸梦》中的吕道长即《红楼梦》中的“甄”了,除了甄宝玉外,应该还包含了第三回中也似那卢生被化去替何仙姑扫花般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的甄士隐。


但是从《仙缘》的关键词是“骂醒老实”以及“出家”来看,这个被吕仙翁赠“青花瓷磁枕”的卢生究竟是家破人亡已被化去出家了的甄士隐,还是后八十回中“出家”的贾宝玉,还是求取功名的贾雨村呢?

若按脂砚斋的说法,“伏甄宝玉送玉”,那必然就是甄宝玉为仙翁,贾宝玉为卢生了。


但是前八十回的贾宝玉却表现出绝非一个关心功名利禄的人,而且他还是袭人口中“毁僧谤道”者,为什么作为姐姐的元春却要点这么一出戏,安排“僧道”送玉给他,最后又要“八仙”一起骂他痴人?

除非只是为了掩饰某些使贾宝玉会感到受伤的行动,用以防止贾宝玉判别是非对错吧,甚至让他也认为这些人是“罪有应得”的吧!


如《红楼梦》中那些死去的人,又或者说,贾元春与她所扶持的王氏一派,为达到利益目的而做出了伤害贾母和林黛玉的事。


若将《乞巧》这一折戏串联在一起,那其实便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有明朝历史痕迹可追寻的故事了:

《乞巧》中元妃与皇的爱情密誓是一个即将影响宝黛命运的行动计划,而林黛玉在这场计划中被安排的是“自缢身亡”,贾宝玉则由于被“八仙”轮流上阵一起“点化(带偏)他”而自认是个痴人,如:


当他认为看到龄官与贾蔷的爱情模式时,会认为那不过是戏子的爱情小伎俩,心想“林黛玉难道不是这样玩”?

当日他还是个“痴人”时,还曾经想办法拒绝参加薛蟠的生日会,他看到了龄官以后,便觉得他已经“知道真相”了清醒了,薛姨妈的生日会他便果断地决定必去。


又如,当贾政及周围一家人都透露,林黛玉那样柔弱不堪的女子也有可能是恒王麾下的女将军,并且已经有了现成的例子时,他回想贾府发生的一切,“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难道不也是个被他们识破的厉害的女将军?

然后,再来一个夏金桂之妒,影射林黛玉因妒搞事情……如此这般,算起来也是“八仙骂卢”的情节了。


而那林黛玉,却是明明被警告不能见外亲不能见哭声,她父亲还是对着干,把她送去外亲家天天流泪,其本人又是个清楚“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点不醒不止还破坏宝玉悟惮机的人,“僧道系统”又怎么会放过她和她父亲?

所有力量都在有计划地分化致其反目成仇的情况下,即使林黛玉死于非命,贾宝玉又有何感情可言?甚至最后下手的可能就是他本人——他找王道士要一伏“疗妒汤”,看起来药方是正常的,但说话却不正常:

“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在那以前,贾宝玉“诔死去的晴雯变成诔还没死的林黛玉”时已经可以看出,此人已经变了——又或者并没有什么改不改变的,是他本质如此,一开始便是这个样子,只是所有人都看不清楚!包括贾母和林黛玉。

很多人都认为是前八十回至此戛然而止,却不知道其实这个故事到这里已经完结了。


最后的贾宝玉不但与僧道混到了一块,还开始主动掺合谋事,说他在林黛玉死亡后便出了家,那只是直接顺着前八十回那句“你死了我便出家”来编写,其实并不可采信。

在前八十回中,贾宝玉与很多女子都许下了“诺言”,但是鲜有兑现,与他亲密的不论男女,除了史湘云外,《红楼梦》中就没有不死不病不出事的女子;他的好友秦钟,前一阵好好的,很快就死了;而他的另一个好朋友柳湘莲,最后也出了家。


从批注看起来,看着好像是专门为他而写的《红楼梦》那样,那“红楼梦醒”后的贾宝玉又“悟了”,跟随情节一会哭一会笑,跟《仙缘》中最突出的那三句“你是痴人”、“我是个痴人”、“弟子老实醒着了”情况和效果均非常吻合。

如果将《仙缘》单独列出来进行解读,那就是简单的意思,在警示贾府上下,“一切不过是黄梁一梦罢”,因此小说名称才叫《红楼梦》,但是这里面的“梦”可是已经包括了元妃自己?也包括了与皇的爱情密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9: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贾元春生在大年初一,何奇之有?弄懂“春”的来历才发现确实是奇
2022-12-18 09:06 发布于:辽宁省
贾元春的生日是正月初一,正在大年,算是非常巧合。

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日会与各种节日重叠,都算是巧。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平常日子居多。

不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对贾元春的生日用了一个“奇”字。后来贾探春也说元春生日比较特殊,不免让人好奇,除了和年赶在一起,元春生日还有什么可“奇”之处呢?



(第二回)冷子兴道“……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玉色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第六十二回)探春笑道:“……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

冷子兴连用几个“奇”字来形容贾元春和贾宝玉姐弟的出生。

要说贾宝玉“含玉而生”实在是奇,可谓绝无仅有。



但贾元春生在大年初一,为何要被冷子兴说成“奇”呢?

其实贾元春的生日还是真“奇”,这里边有三层“奇”,需要知道。

一,生于大年初一,为一年之始,被认为福大。

贾探春补充元春的生日,用到“占”字。就是说元春生于大年初一,是占了先机。

古人会认为占先机的孩子,一般福气比别人要大。

探春也说“怨不得她福大”,表明那个时代人们对这种巧合的注意。

既有贾元春大年初一生日的“好”兆头,也有巧姐七月初七乞巧节生日的“不好”兆头。



二,大年初一还是太祖太爷的生日。

贾元春与太祖太爷同辰,古人认为她会得到祖先庇佑,前途无量。

太祖太爷不是荣国公,而是宁荣二公的父亲。

正是老爷子生下两个出息儿子,才有如今的贾家。正是贾家之始。

贾元春与太祖太爷同日生,又做了贵妃,已经很“奇”。

三,大年初一生日,奇在那一天还是立春。

这就要讲一下古代的“年和春节”并不是一回事。

古代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除夕到大年初一最重要。正月十五元宵节后全年结束。但不过正月都是年。



“年”代表辞旧迎新,要更换纪年。壬寅年更换为癸卯年。

所以除夕要换桃符,贴春联,吃年酒,放鞭炮,祭祀祖先。

除夕为旧年最后一天,大年初一为新年伊始。

但是,古代的大年初一,却并不像如今称春节。

以前的春节,根据二十四节气,定在“立春”这一天。指春天的节日,为春之始。

不管什么时候春节和新年合并,只说《红楼梦》时期,肯定大年初一并不叫春节。

贾元春生在新年初一,有点奇;与太祖太爷同辰,也有点奇;又赶上立春“春节”这一天,三重“巧合”叠加就确实是“奇了”。



不但奇了,还非常稀少!

我们举个现代的例子,佐证一下贾元春为什么比较“奇”。

有资料记载,曾有人专门统计过正月初一那一天“立春”的情况,大约每百年间,只有二、三年出现。

以21世纪来看。2019年2月4日,2057年2月3日,2076年2月4日,都是除夕当天逢“立春”。

2038年2月4日、2087年2月3日,这两天才是大年初一逢“立春”。

一百年间,只有两次立春赶上大年初一,现代都少见,又何况古人的资讯和寿命都远不如如今。

那个时候,新年和春节重叠,肯定是“奇了”。

况且人海茫茫中,又怎么能如此之巧合被人碰到,冷子兴当新闻讲,也确实可为他的谈资。

不过题外话,作者倒讲一个我家的有趣巧合。

我母亲与大姨相差十八岁,亲姐妹同为端午节生日。

我弟弟四月初八,是佛诞日。

我妹妹除夕当天,是2月14日情人节。



有些巧合也确实挺有意思,但就是巧合而已,不多赘述。

贾元春因是贾母长孙女,又是在立春当天出生,才以“春”为名,叫元春。

后面有了迎春、探春和惜春。打破了贾家女儿与儿子同排行的惯例。

元春的“春”,与出生在大年初一无关,而是因为那天恰好立春为春节。

古代的春节与如今大年初一是春节的常识不同。读书人要多个知识储备,就明白冷子兴说“奇了”的原因依据。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8: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妃省亲时改了两个字,暗示她将拆散宝黛姻缘
江山携手 2019-05-28   |  556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在爱情上,主线有两条,一条是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姻缘”,一条是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这两条线,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其中“木石姻缘”的支持者,代表人物有贾母、宝玉和黛玉、紫鹃、王熙凤;“金玉良缘”的支持者,代表人物有薛家母女、王夫人、袭人。


至于贾府权利最高的贾元春,也就是宫里的元妃娘娘,她到底支持那一条呢?我觉得她一开始,是支持“木石姻缘”的,后来应该发生了什么事,迫使她放弃宝黛,转而支持“金玉良缘”。

她这一改变,在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家省亲时,就暗示了,作者通过元妃改动了两个字,来暗示将来有一天,她会拆散宝黛的婚事。


我觉得,在宝钗和黛玉二人中,元妃更喜欢黛玉些,原著里有好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省亲那夜,元妃独独赞赏了龄官,又传唤她唱了两出戏,还亲自吩咐不要委屈了她,要好好教习,并且额外赏赐她许多事物。龄官是很像黛玉的,所以元妃疼龄官,就是疼黛玉。

还有就是元妃对黛玉的诗格外赞赏,除了省亲当晚做的诗外,后来黛玉给大观园各处拟的名字,元妃一字不改,直接用了,比如“凹晶馆”。可见元妃不仅喜欢黛玉的容貌,还很欣赏黛玉的才情,至于为人,自然也欣赏的,且看她对龄官就知道。


元妃偏爱黛玉,用过很多笔墨来间接表达,但对宝钗,却没有这样的描写,只有后来一次端午节赏赐,才写了宝玉和宝钗的礼物一样。可见,一开始元妃更喜欢黛玉,也支持宝黛联姻,但后来却改变了,这个改变除了端午节赏赐,在省亲那回,就暗示了。

游园时,元妃给各处都赐了名,但对“红香绿玉”,她不是赐名,而是先改作“怡红快绿”,再赐名“怡红院”。这里,元妃把“香玉”二字丢弃不用,这就暗示了她将拆散宝黛婚姻。


省亲是18回,接下来19回,就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个回目上,就有香玉二字。这日,宝玉午后去潇湘馆找黛玉玩耍,却见黛玉躺着睡觉。宝玉怕黛玉饭后睡觉积食,睡出病来,于是讲了个耗子精的故事,来逗她玩笑。

黛玉只当真故事来听,听得津津有味,谁知最后才发现,宝玉竟是在编派她,把她说成耗子精。宝玉最后一句是:“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出,“香玉”指的就是黛玉。既然如此,元妃把“香玉”从“红香绿玉”里剔除,也就是把黛玉从宝玉身边剔除,因为“香玉”是黛玉,“红香绿玉”就是宝玉所住的“怡红快绿”。


从字面意义来说,元妃把“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按宝钗的话说是,元妃不喜欢“绿玉”二字。这也说得过去,元妃可能真的不喜欢“绿玉”二字。因为绿玉其实就是一种绿牡丹,而且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牡丹花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唐代刘禹锡有句诗说“唯有牡丹真国色”,可见牡丹地位之尊崇。于是也常用牡丹来代表后宫地位尊崇的妃嫔,特别是皇后。

元妃在宫里浸淫多年,先是做女史,后直接被封为贤德妃,还加封凤藻宫尚书。如此隆恩,难免会让后宫妃嫔们不满,也许她还曾受到过皇后的刁难,所以她不喜欢代表皇后的“绿玉”牡丹,就可以理解了。


绿玉牡丹

从曹雪芹伏线千里的写法看来,元妃去掉“香玉”二字,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那就是有朝一日,元妃会拆散宝黛二人。但我觉得元妃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不喜欢黛玉,最大的可能就是王夫人。

元妃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王夫人自始至终都更喜欢宝钗,希望宝钗做儿媳。到了后期,王夫人入宫求元妃下旨赐婚宝玉和宝钗,是很有可能的。


作为女儿,元妃自然尊崇母命,何况王夫人大概还会添油加醋地说上几句黛玉的坏话,加上黛玉身体不好,元妃自然也就改变了立场,从最初“木石姻缘”的支持者,变成拆散宝黛最强大的力量,连贾母都不能违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江山携手 > 《元春》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此人的一番话,说明元春在宫里已经失宠,贾府将大难临头
下一篇: 元春被封为“妃子”后,贾府上下一片喜庆,为何贾宝玉不见喜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怨郎诗
朝代:汉朝|作者: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挫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蜡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注释
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一说司马相如原信为七律:一二三四五六七,临邛县城认不得。七八九十百千万,吾心对尔早已矣。)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

卓文君简介
卓文君的诗词曲代表作
卓文君,汉代才女,原名文后,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一句最为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卓文君:有一种爱情,叫“白头吟”
播报文章

泪水透明蓝
关注
2021-10-03 00:34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说到爱情,最羡慕的除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赌书泼茶,就属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当垆卖酒了。

这两对夫妻的才华大概相差不多。只是于李赵二人来讲,未免有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父母主婚式说法。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则是彻彻底底的自由恋爱。

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在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说:“这样的些小之事,本不值得入国史。司马迁的本意,是想借此宣传自由择婿思想。”

这种自由式恋爱,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而我,也曾经遇上过一位像卓文君的女子。




早春里最唯美的一朵花

卓文君出生于富商家族,父亲卓王孙是临邛商会会长,世代冶铁为生。因为聪明绝顶,经营得法,很快就成了汉初首富。卓家有仆人八百,至于金钱数量,那就不是外人可以估量了。

文君有兄姊各一人,从小备受宠爱。从她的名字可以看出,显然卓老爹还是很重视文化教育的。对这个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小女儿颇有寄托。

提到相貌,除了面若桃花,齿如瓠犀,最具有神韵的,恐怕还是她的远山眉了。87版《红楼梦》的化妆师杨树云曾坦言:关于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该是什么样的呢?他遍寻史料,以气质为依据,最终借鉴了卓文君的远山画法。

眉如远山,可见其人眼界不是一点儿高。当然,眼界更高的还是她的父亲卓王孙。卓王孙是商人出身,家财万贯,但在当时却地位卑微。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手工业者。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身份,他一方面让儿子去当官,另一当面又很看重与宦官世家联姻。给长女寻的婆家便是官宦人家。如今轮到二女儿了,他又看中了成都李氏。

李家经过抄家,经济实力远不如卓家。但卓王孙因见李家族中还有一些人在朝为官,想着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于是,便喜笑颜开地将自己的宝贝闺女文君嫁给了李家大公子。

可谓天意弄人,谁承想,这位李公子实在没福气,刚过一年就病逝了。留下一位刚刚步入红尘就体尝到悲欢离合的卓文君。文君在哥哥的帮助下,最后说服父亲,把她接了回去。但也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为孀居的妇人。此时,她不过才十七岁罢了。正是人生的大好年华啊!

而画面一转,出场的便是司马相如了。司马相如文采自不待言,写作速度却很慢。有点像李贺的寻句拼诗和老杜的字斟句酌。可是,在遇到卓文君后,那《凤求凰》只不过是随口吟唱,《长门赋》也一夜之间就可写出。可见一个深情的女人对男人的巨大影响力。

相如早年因为剑术高超,做过景帝的武骑常侍,后来又加入了梁王幕府。梁王手下养了一大批文人雅士,相如却能独占鳌头,从此名扬天下。而另一方面,他又有绝高的音乐天赋,梁王为此欣然割爱,将自己的绿绮赠送与他。梁王死后,其子不爱文赋,相如便称病辞职,回到了临邛,欲投奔好友王吉。




爱情,贵在相知

关于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故事,早已经传为一段佳话。

相如三十未娶,其原因也就和柳二郎一样,想找一个的绝色美女。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家穷。已经沦落到变卖祖宅,充当酒钱了。这时回想起发小王吉的一句话:再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找我。

果然是朋友一生一起走啊。王吉虽是地方县令,但解决目前他的问题还是绰绰有余的。司马相如遂回到临邛,投靠好友。

也许是厌倦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忽然想:不如就在老家找个媳妇算了。于是王吉就和那位热心的贾琏一样,给他建议:贤弟既要娶亲,有一人堪配贤弟。接着便说了说卓文君的情况。相如说:如蒙佳人不弃,自是天定姻缘,万分珍惜!但一想自己寄居于此,穷困潦倒,仅有的几个钱都用来喝酒了。该用什么东西来叩开卓家的大门呢?于是,王吉帮他设计了一场双簧戏。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搞得越神秘,那些有钱无势之人越感到好奇。最后还是由卓王孙出面,邀请县令赴宴,进而借机请出相如。

太史公道: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众人于是不免思索:这相如何许人也,比县令的官还大吗?吓得他都不敢动筷子。

当然,作者这样写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一开始,相如骑着高头大马上街时,又击鼓又敲锣,搞得动静极大,就是为了引人注目。如今成功引起了卓文君的注意,却还要告诉她:今天,我来你家里赴宴了。于是,文君自然就因好奇来前来偷看了。

酒酣之际,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窃闻”二字,将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撇得一干二净,又将相如的强项推了出来,又将文君的喜好对了出来。可谓一举三得,司马迁不愧是神来之笔。

于是,司马相如拿出绿绮,开始了演奏。他一边拨弄琴弦,一边歌唱: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卓文君从窗内窥见,又惊又喜又怕。惊的是果然是他,而且琴音如此动人,天底下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弹奏出来了;喜的是他一腔热血,一片真心,你既为我之知己,我亦自然是你之知己;怕的是自己已嫁了一任丈夫,担心配不上他。

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情感波动,所以才有了夜半私奔,才有了那纯粹刻骨的绝世爱恋。

到此,我也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文君”。那位姑娘家中和卓文君一样极其富裕。我能与之结缘,并非有着相如般的琴艺,而是因为路遥的那本《平凡的世界》。那是她第一次读,总会有一些感慨。我因不自觉地评论了数句,于是两人成为了书友。到后来,她每每与我写信,每信竟有五六千字,一年间近百封。我感叹她的才学,又说:“如你这般性情温婉,又好诗词文学的富家女子,可能并不很多。”

因为长了她四岁。彼时她正读高中,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我都愿意帮着解答。甚至偶尔也替她写几篇作文应急。从此,每读一书或一诗,都要相互分辩,渐渐地,成为彼此的人生知己。




最美老板娘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后,商人父亲卓王孙气愤地说:“这个不孝女不成材,我不忍心杀掉,但是不会给她一分钱的。”

彼时,这对没有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的夫妇,已回到了成都老家。眼前所见,唯四堵墙而已。两人住了一段时间,实在没米下锅了。文君对丈夫说:“不如回到临邛,向你的好兄弟王吉先借些钱度日呢,何必把自己苦成这样!”

相如觉得也对,风头已经过去几天了,而且自己本来就是打算投靠王吉的。于是收拾行囊,两人回到临邛,卖了马车,盘了一个小酒馆。刚好在卓府对面。于是,文君当垆,司马相如系上围裙,穿着犊鼻裈洗盘子。卓王孙得知后,气得连门都不出。

纵然被岳父视而不见,但有这样的大美女做老板娘,又有天下闻名的才子跑堂,生意自然不会很差。明代诗人夏完淳就说:“当垆对酌睨文君,露顶沉杯呼阮籍”。我也曾经一度幻想,这么美妙的场景,如果阮籍带着小王戎来一块儿喝酒,喝醉了就趴在老板娘身边呼呼大睡,该是一副多么有趣的画面啊!也许司马相如都会惊讶,这世间竟还有比他更大胆的人。

全国首富卓王孙最终还是败给了他这个女儿。俗话说,黄金万两容易得,女儿一个也难求。何况是这样才貌双全,从小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小女呢。这个商业强人在朋友的劝说下,终于接纳了女婿。给了他们僮仆百人,钱百万,还按照首富嫁女的规格,把嫁妆和衣被都送了过去。文君和相如又回到成都,过起了富人生活。

从夫妇二人回到临邛的经过来看,似乎主张“骗财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夫妻俩联合起来,骗了老爹的钱。不过对于卓王孙来讲,那也不过是九牛一毛。重要的是,整件事体现出他是多么爱这个幼女啊!开始扬言说不给钱,后面看不下去了,还是顺坡下驴,给了钱。这也再次证实了是天下严父对子女的态度——刀子嘴豆腐心。

话说回来,我的那个“文君”,虽然也有个很富有的父亲,又有个少不更事的弟弟。父母重男思想一开始却极为严重。虽然平日衣服书籍堆得几屋子,但几乎不怎么管她。等到高三上学期,发现成绩下滑严重,于是开始了严加管控。

“文君”因受不了父母亲的强烈干预,经常与我互通电话。结果终于被她爷爷发现。老人家曾是村长,带着支书的口气教训了我一顿,让我不要再打扰孙女的生活。我那时年少轻狂,哪里受得了这个。也曾想这种电视里的剧情,为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乎,干脆与她直接了断,并决定此生绝不看有钱人脸色。




有一种爱情,叫“白头吟”

司马相如因为汉武帝的赏识,加上狗监杨得意的举荐,再次步入仕途。又以一篇《上林赋》,加封郎官。不久,因为子嗣问题,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这与贾琏后来的理由何其一致!于是先写了封信回去,探探老婆大人口风。

卓文君收到信后一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无亿,便是“无忆”。文君不由感慨:看来,他已经忘记了曾经的誓言了。于是真性洒脱地给他写了首诗提醒: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爱情本该是多么得纯净无瑕啊。纯净到只能一对一,容不下任何第三者的介入。所以才说: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像卓文君这样的姑娘,衣着妆扮自然不会如深闺中人繁缛。她是很干练的,又很干脆。

分别总要有点仪式感。于是就喝酒吧。喝完了酒,明天我们就在河水的两头分道扬镳。当两个心爱之人的背影默默地渐行渐远,这个画卷就成为了凄美的永恒。

可是,她接着又表达了最初的夙愿:我当初为什么要跟着你夜奔,不就是为了找一个心里眼里都有我的人,一起白头偕老。我以为你的心是同我一样的。谁知,竟是我错了。所以,她又呼吁后世的女儿: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即便你再有钱,像我这样的首富之女,也买不来爱情啊!

往往这种看起来满不在乎的宣泄,才是最深情的悲痛。这才是卓文君。而另一首归入她名下的《怨郎诗》,就有些元曲的味道了,应是后人代作。文君写罢《白头吟》,还有一首《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从这段文字,可以证实她确实写过以“白头吟”为题的诗。而所用的意象,与近乎同一时代的“古诗十九首”渊源颇深。“努力加餐勿念妾”,不就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吗?

司马相如看了妻子的诗信,终于回想起昔日的凤凰之情。羞愧难当,从此绝口不提纳妾一事。两人白头偕老,安居林泉。

八百多年后,杜甫隐居草堂,写道: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谁说忧国忧民的老杜不懂爱情,其实他对妻子的爱比李白要多很多。这种纯净无瑕的爱情,注定成为诗人和词女的追寻。

我在“了断”之后,便再也没有和那位姑娘联系过。而她之前听闻我经常把看过的书籍送给学生,便在学校发起募捐。等我将那一整箱的旧书从快递处取回时,已经是半年之后了。至于她的信,我全部埋在了四月的桃花树下。

人世沧桑,爱情转瞬即逝。司马相如的一个转身,就差点失去了卓文君。何况我们这些未必如他勇敢的人呢。所以,能够一起吟诗,一起白头,正是这世间最罕见的爱情!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痴情的才女——卓文君
雨枫书馆 2013-07-11 11:38:43
               
               
               
               

               
               
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音世,贷也),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音昆,满档袴)涤器,以耻王孙(卓王孙,文君之父)。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司马相如,字长卿),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糖尿病),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
游遨四海求其凰,
有一艳女在此堂,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由交接为鸳鸯.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 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
一别之后,
二地相思,
只道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曲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红,
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
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恨不得下一世,
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
另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说似不足信。
《白头吟》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另有《宋书·乐志》载晋乐所奏歌辞。两篇内容大致相同,后者篇幅较长。《乐府诗集》一并载入《相和歌·楚调曲》。《白头吟》本辞是一首凄丽的绝妙好辞:
  白头吟
皑如山间雪,
皎若云中月。
闻君有两意,
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
明旦沟水头,
蹀躞御沟止,
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
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
鱼儿何簁簁,
男儿重义气,
何用钱刀为?
以及《诀别书》:
春华竞芳,
五色凌素,
琴尚在御,
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
汉宫有水,
彼物而新,
嗟世之人兮,
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
明镜缺,
朝露晞,
芳时歇,
白头吟,
伤离别,
努力加餐勿念妾,
锦水汤汤,
与君长诀!
卓文君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1: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垆沽酒只为情—卓文君
金色年华554 2017-05-09   |  177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当垆沽酒只为情——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人物生平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相关事件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吟》,“……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与爱的人携手终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事还有一首诗:《望江亭》

  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1: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遭劫故事
播报文章

周面茶
关注
2021-12-06 20:36
高血压160/110以上别再拖,牢记此法,饭前白开水+它就行了
高血压160/110以上别再拖,牢记此法,饭前白开水+它就行了
天然“荷尔蒙”终于被发现,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天然“荷尔蒙”终于被发现,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水桶腰,大肚腩?饭后吃一物,直排油,专瘦大肚子,小心瘦太快
水桶腰,大肚腩?饭后吃一物,直排油,专瘦大肚子,小心瘦太快



题: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故事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一回文章!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贾元春于元宵之夕省亲,贾母等人从十五日五鼓开始,就已经按照品服大妆,在荣府大门外等候,直到点完元宵夜灯,贾妃却才姗姗来迟。

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原来,贾元春的元宵佳节行程相当匆忙,下午一点多就急匆匆吃了晚饭,紧接着去拜佛、领宴看灯请旨,而后才能回娘家省亲。

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




有意思的是,贾元春进入大观园的大门之后,一路直奔“洗手间”,昭容和彩嫔等引领贾元春更衣。

那么,贾妃为啥一进门,未及和祖母、母亲等人打招呼,却先去更衣呢?

难道是因为贾元春一路匆匆忙忙,在宫中的时候来不及换衣服,竟然特地带着省亲该穿的品服及胭脂等物,到大观园的洗手间才开始大妆?这是不可能的。

其一、袭人不过是一个毛丫头,回娘家省亲,王熙凤等人都要她盛装打扮了,到自己跟前见过了,觉得装扮妥当了,才允许她出门,也不允许袭人在娘家留宿,用花家的东西,何况于贾元春?




其二、皇宫的规矩自然比侯门公府的大,一个皇妃,不在宫里打扮好了再出门,却等到了娘家才打扮,如此失礼,没了体统的事情,传出去只怕要掉脑袋。便是打扮再费时间,让贾府的人多等些时辰,也是天经地义。

其三、都是打扮,是在宫里自己的地盘,有一堆人服侍着高效快速,还是匆匆忙忙带着东西,跑到其他地方,就带着几个人,缺东少西,反而更加方便呢?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难道是因为人有三急,贾元春在皇宫领宴之后,一路奔波,只得先去趟洗手间?

这样的可能性,倒是有的。但是,作为《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作者花了十年时间修改,绝不肯浪费笔墨,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若说只是因为人有三急,未免说不过去。

《红楼梦》故事里,刘老老进大观园,文中亦有“更衣”迷路误入怡红院的相关文章,同时提到了一面更衣镜。




(刘姥姥)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

其实,作者是用换衣服这件事在写“舆图换稿”四个字,美人入画,衣服便是画中稿,镜子是时空穿越的隧道。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一回故事,是写利刀刘带着“反木”的板儿进了大观园,隐射李自成进京,坐了龙椅,故有刘姥姥醉卧宝玉床的一幕。

而贾元春“更衣”文章,是写崇祯朝的开启,于此对应的是,林黛玉和秦可卿的更衣及遗簪诸文,正所谓:“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又是写崇祯朝的结束。




再看上文,贾元春元宵节这一天去的地方,拜佛桥段对应的是林黛玉入贾府,贾宝玉去寺庙还愿。“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元宵这个节日,是写“月满则亏”,又云“登高必跌重”。

这“宝灵宫”和“太明宫”看似无关紧要的两个名字,却伏下荣国府之王权政事,“宝灵”者,通灵宝玉也,亦即“传国玉玺”,至坚至贵的皇权,而后又点“明

这个于贾政生辰之日所封的贤德妃,大抵是荣国府之“源”起,元春者,开元之意也,这个穿黄行幸有凤来仪的人,原是帝王,故曰“接驾”,凤亦是龙,大观即天下,玉皇宝殿乃是玉皇大帝之所,于人间而言,天子之位也!作者用心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春省亲为何屡次更衣?这些隐情已暗示其悲惨结局
书偶记
2018-12-02 15:05
更衣在古代有多重意思,但更多时候是指换衣服和如厕。《红楼梦》中,有多次提及“更衣”。比如秦可卿病中一天更衣四五次;凤姐在秦可卿出殡途中在一家农房更衣;凤姐去伺候贾母用饭前更衣等等。而元春省亲时,从戌时(晚上七点)到丑时三刻(凌晨两点45分)不到五个小时中,有两次更衣过程,如此频繁更衣是何隐情?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元春省亲是在元宵节,但为了做好接驾工作,太监们初八就先到贾府做好了部署,元妃将在哪里更衣,在哪里休息,在哪受礼,在哪宴餐等等,更有安排贾府人等何处跪礼,何处退出,何处用膳,事无巨细皆有规定。工部官员提前一周就打扫街道做好清洁工作,驱赶闲杂人等做好治安工作,整整忙活一个星期。

元宵当天,天刚刚过五更贾府上下就起来做好准备,贾母等有爵的都按品级大妆,早早站于荣府大门前等候元春的到来。正等得不耐烦时,从街外飞跑来一个太监,告诉贾府人:
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可见元春当天的行程都已被排满了,而且具体到什么时刻做什么事,这一点很符合宫中的规矩,古人原就有凡遇大事必先占卜算卦的习惯,皇家更对此深信不疑,元妃省亲这种大事必然先是钦天监算好的了。
从接驾的准备工作到元春的日程安排,我们都可以看出:皇宫的规矩繁杂沉冗,却又显得庄严肃穆不可侵犯。

元春多次更衣就是宫中礼仪规定所致。我们知道《红楼梦》故事背景为清朝,而清朝皇家在着装上都有明文规定的,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如册封、祭祀等重大典礼须着朝服(又称礼服),如各种传统时令节日等吉庆场合准吉服,平常日子着常服。
元春省亲时,第一次更衣:
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
元春省亲时,必定着朝服而来,而刚进入贾府就要更衣,我想这里的更衣应该不会换衣服,而是如厕,因为元春后面还要接受贾母贾政等人的跪拜,是曰君臣之礼,元春代表的是皇家,自然要着朝服受礼。

而元春刚进府就如厕是可以理解的,从下午太监来汇报可知,元春自下午两点吃过晚饭后,一直忙到七点才进府,根本没有空暇时间休息,进入贾府就要解手大有可能。所以刚入门时太监便先散去,留下一些女官跟随元妃。其中门上牌匾的“体仁沐德”有恭维皇家恩德的意思,更有元妃于此盥洗的意思。
元春第二次更衣: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
元春此次更衣是真的换衣服了,她换下的象征皇家威严的朝服,穿上了常服,服装一换,元春与贾家人从君臣变为了长辈和晚辈。本想与祖母母亲行个家礼,可祖母等人却早早跪了下来。此时此刻,贾家人对皇宫的畏惧和惶恐,怎能是一套服装可以消除的?

元春省亲中,于团花锦簇中透露着无限悲凉,平凡人家的女儿回到娘家,母亲可以拉着手与她话家常,问她夫妻的感情,与婆家的关系,何时可以抱外孙子,可是在元春这里,她们不能也不敢这么做,因为元春的丈夫时九五之尊,他有三宫六院,谁知道元春一年能承欢几次?问怀孕就是干涉皇家后宫之事,就连问这个女婿身体好不好,都有窥探皇帝隐私的罪过。
元春省亲中的再三叮嘱,连连哭泣都给这场盛会添了无限悲剧色彩。而这场盛会于晚上七点开始最终于凌晨结束,更暗示了贾府一直处于黑暗之中,只是贾家当局者迷罢了,元春此去,便是贾府倾塌之前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1: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春省亲为何屡次更衣?这些隐情已暗示其悲惨结局
书偶记
2018-12-02 15:05
更衣在古代有多重意思,但更多时候是指换衣服和如厕。《红楼梦》中,有多次提及“更衣”。比如秦可卿病中一天更衣四五次;凤姐在秦可卿出殡途中在一家农房更衣;凤姐去伺候贾母用饭前更衣等等。而元春省亲时,从戌时(晚上七点)到丑时三刻(凌晨两点45分)不到五个小时中,有两次更衣过程,如此频繁更衣是何隐情?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元春省亲是在元宵节,但为了做好接驾工作,太监们初八就先到贾府做好了部署,元妃将在哪里更衣,在哪里休息,在哪受礼,在哪宴餐等等,更有安排贾府人等何处跪礼,何处退出,何处用膳,事无巨细皆有规定。工部官员提前一周就打扫街道做好清洁工作,驱赶闲杂人等做好治安工作,整整忙活一个星期。

元宵当天,天刚刚过五更贾府上下就起来做好准备,贾母等有爵的都按品级大妆,早早站于荣府大门前等候元春的到来。正等得不耐烦时,从街外飞跑来一个太监,告诉贾府人:
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可见元春当天的行程都已被排满了,而且具体到什么时刻做什么事,这一点很符合宫中的规矩,古人原就有凡遇大事必先占卜算卦的习惯,皇家更对此深信不疑,元妃省亲这种大事必然先是钦天监算好的了。
从接驾的准备工作到元春的日程安排,我们都可以看出:皇宫的规矩繁杂沉冗,却又显得庄严肃穆不可侵犯。

元春多次更衣就是宫中礼仪规定所致。我们知道《红楼梦》故事背景为清朝,而清朝皇家在着装上都有明文规定的,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如册封、祭祀等重大典礼须着朝服(又称礼服),如各种传统时令节日等吉庆场合准吉服,平常日子着常服。
元春省亲时,第一次更衣:
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
元春省亲时,必定着朝服而来,而刚进入贾府就要更衣,我想这里的更衣应该不会换衣服,而是如厕,因为元春后面还要接受贾母贾政等人的跪拜,是曰君臣之礼,元春代表的是皇家,自然要着朝服受礼。

而元春刚进府就如厕是可以理解的,从下午太监来汇报可知,元春自下午两点吃过晚饭后,一直忙到七点才进府,根本没有空暇时间休息,进入贾府就要解手大有可能。所以刚入门时太监便先散去,留下一些女官跟随元妃。其中门上牌匾的“体仁沐德”有恭维皇家恩德的意思,更有元妃于此盥洗的意思。
元春第二次更衣: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
元春此次更衣是真的换衣服了,她换下的象征皇家威严的朝服,穿上了常服,服装一换,元春与贾家人从君臣变为了长辈和晚辈。本想与祖母母亲行个家礼,可祖母等人却早早跪了下来。此时此刻,贾家人对皇宫的畏惧和惶恐,怎能是一套服装可以消除的?

元春省亲中,于团花锦簇中透露着无限悲凉,平凡人家的女儿回到娘家,母亲可以拉着手与她话家常,问她夫妻的感情,与婆家的关系,何时可以抱外孙子,可是在元春这里,她们不能也不敢这么做,因为元春的丈夫时九五之尊,他有三宫六院,谁知道元春一年能承欢几次?问怀孕就是干涉皇家后宫之事,就连问这个女婿身体好不好,都有窥探皇帝隐私的罪过。
元春省亲中的再三叮嘱,连连哭泣都给这场盛会添了无限悲剧色彩。而这场盛会于晚上七点开始最终于凌晨结束,更暗示了贾府一直处于黑暗之中,只是贾家当局者迷罢了,元春此去,便是贾府倾塌之前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3:02 , Processed in 1.1505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