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迎春·哀其不争二木头·累金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5: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卜算子(茉莉)
作者:刘克庄

老圃献花来,异域移根至。相对炎官火伞中,便有清凉意。
淡薄古梳妆,娴雅仙标致。欲起涪翁再品花,压了出_弟。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44ca268d5c43.aspx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5205篇诗文 ► 235条名句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猜您喜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5775c79bcd34.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 同:著;玉鉴 一作:玉界;明河 一作 银河)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肝肺 一作:肝胆;沧浪 一作:沧冥;尽挹 一作:尽吸;岭海 一作:岭表)——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8d26eae2cfdf.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张孝祥〔宋代〕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 同:著;玉鉴 一作:玉界;明河 一作 银河)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肝肺 一作:肝胆;沧浪 一作:沧冥;尽挹 一作:尽吸;岭海 一作:岭表)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明代·于谦《除夜太原寒甚》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0789dc67427a.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除夜太原寒甚

于谦于谦〔明代〕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5: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花
朝代:宋代|作者:叶廷圭
露花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
近说根苗移上苑,休惭系本出南荒。

作者叶廷圭简介
叶廷圭画像叶廷圭,字嗣忠,号翠岩,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除武邑丞。转知德兴县。高宗绍兴中知知福清县,召为太常寺丞,迁兵部郎中。十八年(一一四八),以左朝请大夫知泉州,后移漳州。着有《海录碎事》二十二卷。事见《宋史翼》卷二七、《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5: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
赵福元〔宋代〕

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铅华。
西风偷得馀香去,分与秋城无限花。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猜您喜欢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宋代·柳永《凤归云·向深秋》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1772445f7e7b.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凤归云·向深秋

柳永柳永〔宋代〕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宋代·苏舜钦《和淮上遇便风》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6da92e76c101.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苏舜钦〔宋代〕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代·志南《绝句》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f20c6e290a03.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绝句

志南志南〔宋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狼 - 汉语词汇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山狼      

词 性
贬义词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相关典故
  《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出 处
明·马中锡的《东田文集》

目录
1成语介绍
2成语典故
3成语寓意
4相关传记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介绍
成文用法

“中山狼”一般用于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等,含贬义。

释义

后两句诗的含义与前面相同,更多的是以迎春的口吻对孙绍祖的控诉。

2.花柳质——喻迎春娇弱,禁不起摧残。

3.一载——一年,指嫁到孙家的时间。赴黄粱——与元春册子中“大梦归”一样,是死去的意思。黄粱梦,出于唐代沈既济传奇《枕中记》。故事述卢生睡在一个神奇的枕上,梦见自己荣华富贵一生,年过八十而死,但是,醒来时锅里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

运用示例

明末清初·钱澄之《报恩行》:“君不见中山狼,猎人追奔窜道傍。老儒救其死,反眼睢旴爪牙张,攫取老儒充饥肠。”

明末清初·宋琬《义虎行》:“楚国谷于菟,书传非荒唐。作诗表厥异,愧彼中山狼。”

清·曹雪芹《红楼梦》:“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 其八:“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清·张綦毋《秋日杂感》其二:“狐兔尽何益,无为多杀烧。取彼中山狼,归来充我疱。”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春秋末年晋国卿相赵简子,一日在中山打猎,遇一只狼像人一样立在道中,赵简子弯弓搭箭,一箭射去,狼中箭而逃。赵简子从后面急追而来。[1]

恰有墨家的信徒东郭先生,正赶去北边中山国做官,骑着驴,驮着书籍,迷失了道路。狼跑到他面前,装出一副可怜相,要他效毛宝放龟和隋侯救蛇,让自己在书袋中暂避一时,日后定当竭力报恩。东郭先生说:“我并不期望报恩,只是墨家以兼爱为本,我自然要救你,即使因此得祸,我也在所不辞。”东郭先生空出书袋,却三次也没能把狼放进去。追者越来越近,狼请求快些,并蜷缩四肢,东郭先生这才把它放入袋中,然后把袋子放在驴背上,等着赵简子过来。不一会,赵简子追到面前,发现狼不见了,非常恼怒,便威胁东郭先生指出狼逃走的方向。东郭先生跪在地上说:“我自己尚且迷路不识方向,哪会看见狼跑向何处?这么多岔路,就是羊也会乱跑的,何况是狼?我是个过路的人,你怎么能怪罪我?我虽然迂腐,但还知道狼的本性,您要除掉它,我怎么会不告诉您呢?”简子无言以对,便回车继续向前追去。

等赵简子走远了,狼才要求东郭先生把它放出来。从袋中出来后,狼却咆哮着对东郭先生说:“我刚才被猎人追逐,多亏了先生救我,我现在很饿,饿而没东西吃,也必然是死,那还不如死于猎人的手中。先生既然是墨家信徒,一心想为天下做点事,怎会吝惜自己的肉体呢?”于是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绕驴躲避,边躲边骂狼忘恩负义。狼说人类天生就是给狼吃的。双方相持而立。东郭先生提出找三位老人判定此事,狼同意,于是向前走去。

路上并没有行人,狼急于想吃东郭先生,见路边有一棵老树,便说可问这位老者。东郭先生不得已向老树陈述始末,问狼是否该吃自己。老树说:“我是一棵杏树,当初主人种我时,我不过是一个果核。至今已二十年了,人们都吃我的果实,主人还把我的果实卖到市上去,用来赚钱。我可以说有功于主人,而现在我已经老了,主人还要把我伐倒卖给工匠。你对狼有什么恩德,而要狼不吃你?”东郭先生要求再去寻第二位老人评理。狼看见一头老牛,便让东郭先生去问它。东郭先生不得已去向老牛陈述始末,牛亦言:“老树说的话是对的,我少年时被农夫买来,我外出拉车,耕田拉犁,农夫仰仗我,衣食丰足,生活优裕,他的一丝一粟,都是我的力量。现在却欺我老弱,把我赶出来,农夫的妻子又指使其子,要把我剥皮吃肉。我有功劳,他们尚且如此,你于狼有何恩德,而祈求幸免于死?”狼于是又张牙舞爪扑向东郭先生。

突然从远处走来一个拄拐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忙向前求老人救命。老人问其原故,东郭先生据实陈说。老人听罢,便指着狼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他有恩于你,你为什么还要吃他?快快走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狼说:“先生当初救我时,把我捆缚在袋子中,上面压上书,又慢条斯理地与赵简子说话,分明是要把我捂死在袋中,以独得其利,这种人怎么可以不吃他?”东郭先生与狼各说其理,老人便言:“你二人的话都不足信,请把狼再放入袋中,我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狼同意,于是伸腿让老人捆上,放入袋中。老人于是让东郭先生以匕首刺狼,先生不同意。老人说道:“禽兽负恩到如此地步你还不忍杀它,你虽然仁义,可也太迂腐了。仁陷于迂,这不是君子所赞同的。”两人大笑,于是老人帮助先生,一起杀死了狼,弃道上而去。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寓意
“中山狼”这则成语告诉人们,狼的吃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警戒人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切不可为表面现象和动听的言词所蒙蔽,决不能像东郭先生那样滥施同情和怜悯。对于吃人的狼,对于邪恶势力,决不能抱有任何同情和幻想,要坚决“痛打落水狗”,毫不留情地消灭它,否则一旦它爬上水来,定然要反咬一口。[2]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传记
作者

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

内容

(内容简介)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丰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日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水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局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也,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拨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我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已夫!”因给狼曰:“民俗,事肄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可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

逾时,道无行人。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华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是固当食汝。”

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

狼愈急,望见老牸曝日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

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以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特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走郊垧以辟榛荆。老农亲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瘐仰我而实。我亦自谅,可得帷席之蔽如狗马也。往年家储无儋石,今麦收多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藉,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法卮罂,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具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且切磋为器。』指大儿曰:『汝受业疱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遥望老子杜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父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暂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

丈人闻之,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肖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愬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词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羿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之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3]​

参考资料
1.赵简子赵鞅  . [2023-1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国 - 战国时期诸侯国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山国

所属洲
亚洲

主要城市
灵寿、中人、顾、肥、扶柳、石邑等


政治体制
君主制

国家领袖
中山武公、中山文公、中山桓公

主要民族
白狄、华夏

目录
1历史沿革
2国土疆域
3国土经济
4国家文化
5国土遗址
6兴亡警示
7历史记载
8君主相关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诞生

中山国是嵌在燕赵之内(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一个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得国名。由中山武公建立,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同样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魏灭中山和赵灭中山的阶段。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鲜虞部落,为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

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国语》一书中。该书记载,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太史伯答郑桓公问话时谈到,成周雒阳四周有16个姬姓封国,6个异姓诸侯国,还有“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的南蛮、东夷及西北的戎、狄国家或部落集团,其中就有鲜虞。

中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今石家庄市、灵寿、平山、晋州一带的山区,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上三汲乡附近)。出土的器物中有游牧文化特点的双耳铜釜、扁方壶、兽首青铜短剑和金腕饰、嵌松石金质虎形牌饰,充分反映了北方游牧文化与华夏诸国文化交流与影响。[1]

邢侯搏戎

春秋时期的鲜虞部落联盟,由鲜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逐渐开始扩张势力。最初实力薄弱,受到邢国的抗击。史籍中多次记载邢国打败戎狄的记载,有效地捍卫了西周的疆域和中原诸国。春秋初期,邢国衰弱,公元前652年春,鲜虞出击邢国,次年又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挫败鲜虞,才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回来。

晋伐鲜虞

春秋中后期,鲜虞的主要敌人是晋国,晋国采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最后消灭鲜虞的战略。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并未灭掉鼓。当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即以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

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春天,晋国拒绝蔡侯伐楚的要求,准备专心对付中山。公元前505年、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

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内讧后,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开始介入列国纷争。

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版图。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时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纳到新占领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这次进攻对鲜虞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以至此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其后,晋国又把矛头指向中山国的最后一个属国仇由,晋国的智伯(名荀瑶)诡计多端,唯恐仇由国路险难行,遂新铸大钟一口,诡称送给仇由国君,使仇由国“斩岸堙溪”以迎钟。仇由臣相赤章蔓看透了荀瑶的诡计,多次劝说国君,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不听劝阻,七天之后仇由被灭。

外围扫清后,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国本土。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魏灭中山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前403年,赵、韩、魏被封为诸侯,形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中山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开始了复兴。

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因此遭到晋国的进攻。魏文侯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赵灭中山

中山被灭后,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进攻中山国,均遭到中山的抵抗,没有成功。此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中山筑长城。”考古工作者曾在顺平、唐县等地发现了土石混筑的战国中山长城,长城高处约有3米,宽0.5-2.5米,做法是两侧挖地基,砌石块做边墙,中间用土和碎石填充。另据专家推测,中山长城可能在中山国西北边界,沿今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石家庄西南的太行山南下,止于邢台西北。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2]

折叠编辑本段国土疆域
春秋时的鲜虞国,大致南疆至今石家庄一带,北疆在今唐县西南(鲜虞中人邑),西面在今太行山上的井陉、盂县一带,东面的疆域主要在滹沱河冲积扇地带,即今日的河北藁城、晋州。春秋末至战国初年,中山国开始扩张领土。

中山国是千乘之国,而中山国又有九千乘之国的记录

其实这个千乘是指马车。春秋时的鲜虞国,大致南疆至今石家庄一带,北疆在今唐县西南(鲜虞中人邑),西面在今太行山上的井陉、盂县一带,东面的疆域主要在滹沱河冲积扇地带,即今日的河北藁城、晋州。春秋末至战国初年,中山国开始扩张领土。《战国策·秦策三》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也就是5个百里,20个小都,每个25马车,就是1000马车,1万半职业军人,10万民兵,总面积与《战国策.秦策》中“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之说吻合。

战国中期,中山桓公复国后,领土进一步扩张。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按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上所标的长度比例推算,中山国疆土合战国时中山国长度单位为南北距离606中山国里,东西距离454中山国里。

而鼎盛时期的九千乘是马车加后勤牛车,根据蓝永蔚的《春秋时期的步兵》,只有四分之一是马车,就是2250马车,125马车为一军,就是18个军,2万2千5百半职业军人,22万5千民兵,也就是西周90个都,但是战国开始国野不分,所以是45个小都,4个小都1个百里,也就是11个百里,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但是考古发现中山国度量衡用的是小石1万克,而战国普遍用大石3万克,大石是小石的三倍,所以实际上只有现代30个县的面积,也与地图相符(盂县、井陉、平山、阜平、曲阳、行唐、灵寿、鹿泉、石家庄、正定、新乐、定州、无极、深泽、安平、栾城、藁城、晋州、辛集、宁晋、赵县、柏乡、临城、高邑、元氏、赞皇、唐县、望都、保定、满城、顺平、清苑、博野、安国、蠡县),之所以县多了有35个,是因为比如临城耕地面积32万亩只有213平方公里,不足一个西周男爵国350平方公里。[3]​

折叠编辑本段国土经济
史称“中山地薄人众。”中山国受地理环境和鲜虞人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牧业与农业生产并存发展。北部以牧业为主。南部以农耕为主。中山国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其工匠制造的铜、玉、陶、金、银、骨、石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在数量、造型、工艺水平上,都有很高水平,《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山“丈夫……作奸巧冶,多美物”,正是对中山国手工匠人的工艺技巧和绚丽多姿的工艺品的赞叹。

中山国也铸造自己的钱币。早期主要使用晋国的货币空首尖足布和燕国的货币尖首刀,后来,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成白”刀币。在国都中,还有专门仿铸燕、赵货币的作坊。

在军力方面,大约有千辆战车和几万兵力。早期1000马车,1万半职业军人,10万民兵,鼎盛期2250马车,2万2千5百半职业军人,22万5千民兵。

折叠编辑本段国家文化
中山国建立后,鲜虞部落在思想、文化、艺术上与汉文化逐渐融合,它的音乐舞蹈艺术既有游牧民族剽悍雄健的传统,又吸收了华夏艺术柔和婉丽的风格,阳刚与阴柔同存并济,形成了中山艺术的独有特色。思想方面,“中山专行仁义,贵儒学”,接受了儒家文化,中山国君尊贤重士,在重大政治活动中发挥士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平山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大谈天命、忠、孝、仁、义、礼、信等,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

语言文字方面,中山国也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王墓出土的三件重器上的长篇铭文,篆书文字全部为汉字,字体工整规矩。

折叠编辑本段国土遗址
中山国故都遗址位于林山脚下的中山国都城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为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所在地。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出土文物多为稀世珍宝,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轰动。现存有宫殿区、居民区、陶器场、冶炼场、遗址十多处。城后依东西林山,突起平原,上有古佛堂三处,山峡内有万寿寺遗址、阴阳柏及众高僧墓塔群(现有十三处)。林山峡水库碧柳环抱山水互映,可开展各种水上活动。

出土文物

据了解,中山王“错”的墓是已发掘的中山国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山王墓,记者看到,墓室平面呈“中”字形,南北各一墓道,通长九十七米,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呈“斗”形;地下部分包括椁室、东库、西库和东北库。主室的后半周有陪葬墓六座,于前面和旁侧有车马坑二座、杂殉坑一座、葬船坑一座。中山王墓虽被多次盗掘和破坏,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包括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玉石器、玛瑙器、骨角器、木漆器等。[4]

王陵及都城

墓葬所在地————平山县三汲乡

上世纪70年代,中山国的王陵被发掘后,绚烂的中山国终于呈现在考古学家面前了。雄伟的城墙,夯土厚达50多米,突显出中山国的辉煌繁盛。宏大的“山”字形大墓、豪华的车马坑、新奇的葬船坑、华美的青铜器……出土的器物之繁多之华美之奇崛,令世人震惊不已。虽然在当时7个“万乘之国”各建霸业的局面中,中山这个夹在燕赵之间、东西只有500多里的国家,只是一个“千乘之国”的小国,然而它却在其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堪称“中华辉煌”的灿烂文化。比如构思拙朴、结体宏大的山字形礼器,显示出中山文化的粗犷线条。奇想巧变、设幻诡异的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虎噬鹿屏风座”、“双翼神兽”、“犀牛器座”等闪烁着铸造工艺的炫目华美。最令人惊喜的是“中山王三器”——大铜鼎、方壶、圆壶,上面刻满了长篇铭文,让今人看到了严整规矩、悠长秀丽、刀法洗炼的战国文字,其中铁足大铜鼎上刻铭469字,是国内已发现的战国时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

中山国都城所在地————灵寿县故城村

鲜虞国:《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5年北京》春秋时国名,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故城,址在今河北省新乐县西南新市故城。(辞源1911页)。

又辞源1822页灵寿注解:灵寿县名,属河北省。本战国中山国也。汉置县属恒山郡,明清置直棣正定府。

再看石家庄地图(2007年5月出版河北省制图院编制):河北省旅游图、石家庄地图、石家庄地势图。地图上都标着,中山古城遗址在灵寿境内故城。

折叠编辑本段兴亡警示
战国时期,中山国在二百多年的峥嵘岁月之中,为燕赵的历史抒写了绚丽的篇章。中山国生于患难之中,被大国所欺而变强,为强国占领又复生,其不屈不挠、顽强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见。在强国包围之中发展经济、壮大自己,几乎跻身强国之列,其经济和文化之辉煌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70多年,就被赵国所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中山国灭亡的深层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其小。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小国是可以利用强国之间的矛盾,争取时机,谋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中山国一开始也正是这样落而后起、死而复生的。大约在公元前432年前后,中山成为赵的傀儡政权。然而中山人并没有屈服,于公元前414年乘赵地内乱,在顾(今定州市)重建独立政权。但为时不久,经过改革而强大的魏在先后击败齐楚并占领秦西河之地后,派乐羊、吴起于公元前406年灭掉中山。中山人不甘忍受亡国之辱,于公元前381年在齐国的支持下重新复国,迁都灵寿(今平山县三汲)。这次领导复国的桓公很有作为,几次打败赵国的进攻,疆土扩展至五百里,并修筑长城抵御外侵。从桓公开始,中山两代君主“身勤社稷”、“忧劳邦家”,自强自立,富国强兵。当时,列国以战车数量衡量国力,中山国被称为仅次于战国七强的“千乘之国”。这些史实足以证明,中山人具有强大的族凝聚力。如果以桓公时期的势头发展下去,中山国是足以以弱胜强、弱而后强的。列国之天时并非先灭中山。

中山国所占的地利,虽不比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野”,但倚太行之屏障,扼冀晋之咽喉,凭滹沱河(史称“小黄河”)之天堑,战守迁之便利优于赵国之邯郸而不亚于燕国之幽蓟。而且,石家庄和保定一带兼有太行山川和华北平原之利,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石家庄地区及其以南一带,自殷商以来就是华夏族经营农业的地方,当时已经有了相当的在平原浅山发展农牧业生产的经验。对此,中山人来到之后便兼收并包,并且注意学习、吸收中原地区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更需要指出的是,中山国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赋敛平则庶民附”,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而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中山国还注重发展交通,陆路大道可以南接邯郸,北通燕涿,东到齐国国都,西北可到代国。境内河流众多,水运可通齐国。商贸发达,粮食贸易规模可观。《史记》称中山人“仰机利而食”,商业活动已相当普遍。交通和商贸带来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此外,制陶业、木制业、丝麻业等均为中山国的重要经济部门,手工业以“多美物”著称,酿酒业已有相当发展。铜器冶铸和铁器冶铸工艺进步,技术水平很高。中山王墓出土的长方形铸铁大盆,重达126.4公斤,其铸件之大、用铁之多在国内发现的战国铁器中绝无仅有。在石家庄市区内市庄战国文化遗址(今省文化厅院内)出土的一批铁制工具,其中有的斧子是用高温液体还原法炼出的铁水浇铸的,有两件铁斧还经过淬火柔化处理。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较早使用退火柔化技术制造的铁质工具。更令世人惊叹的是精美绝伦的丝麻织品。在两座中山王墓出土的纺织品中,其纺织、刺绣工艺之精美,品种之丰富,在中国先秦遗址考古发掘史上首屈一指。刻立于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山守丘石碣,是中国碑碣文化的开山鼻祖;在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错金铜版“兆域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平面设计图,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比例尺的建筑图。中山王墓出土的大批精美错金银青铜器及器物上镂刻工整的长篇铭文,反映了中山文化的华丽风韵。

一个区区小国,承受燕赵等四面包围的强大政治军事压力,边境战争不断,负担巨大的军费开支,在短短几十年之中,经济社会得到如此发展,技术获得如此进步,令人难以想像。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小国,只要坚韧自立,励精图治,是能够富国强兵、由弱变强的。

正如列国主要由于自身原因而被秦国所灭一样,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其自身,在于中山国统治者治国、治军、外交等多方面的失误,在于思想衰退和政治腐败。这里,最使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个本来生于忧患的小国,面临敌国虎视眈眈、随时入侵的危机,却丢掉了忧患意识。桓公复国之后主政近四十年,其继承者成王后期,不是韬光养晦,吸取教训,却忘乎所以,自我膨胀。公元前323年,魏、赵、韩、燕为了对抗秦、齐、楚三个大国,互相称王,同时为了离间中山国与齐国的关系,鼓动中山称王。中山成王头脑发昏,不顾齐国反对,非要称王不可。结果,图虚名而招实祸,失去了齐国这个比较可靠的支持者,使自己陷入孤立。到了中山王,简直骄横起来。公元前314年,忘记赵国在后,竟然趁齐国出兵干预燕国内乱之机,大举进攻燕国。中山在这场战争中,“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甚至占领了燕下都。这样一来,中山国更是得意忘形。其实际“战果”,首先把燕国推向对立面,死敌增加了一个大国。而且,这种有利的形势并没能维持多久,由于各大国出面干涉,施加压力,齐军很快撤出燕国。中山以倾国之力夺取的大片土地又为燕国收回。

中山国不能居安思危,当然无改革进取之心。当时,秦、赵、魏等国推行变法,改革弊政。赵武灵王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学习北方少数民族之长处,实行胡服骑射;为了对付秦国,曾装扮成使者,冒着风险去秦国探听虚实。而中山国在这样的严峻形势面前,不是卧薪尝胆,却醉心于孔墨学说。儒家和墨家思想是为拯救当时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社会苦难所开的药方。由于它不适应诸侯间所进行的兼并战争的需要,所以在列国中没有市场。而中山国却奉为治国之术。真正的法家治国之才不能引进,本国的智能之士被排挤出去,重用的“士”也多是平庸之辈,以致造成国内人才匮乏。列国都在奖励耕战,中山国却推行“贵儒学贱壮士”政策,致使“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很快出现“兵弱于敌,国贫于内”的局面。这种状况,能不加快亡国的步伐吗?

中山王不思进取,还表现在一心追求君王的虚幻体面和奢侈享乐的生活。诸如,不顾国家的安危,恣意行欢作乐,大修宫殿,大造陵墓。从对中山墓葬的发掘情况看,都设有墓道、积石、积炭,多层棺椁,内葬珍宝,外葬车马,并仿效赵、魏、燕大国的陵墓,都有高大的封土。君王贪图享受,必然亲近重用阿谀奉承之辈,造成政治腐败。中山王最宠信的是相邦司马喜,在陪葬之物上还刻有他的功绩。而司马喜擅政弄权,善搞阴谋诡计。季辛得罪了他,他令人暗杀季辛的仇人爰骞,却栽赃于季辛。中山王诛杀季辛,为他排除了异己。阴姬与江姬争夺王后之位。阴姬便重贿司马喜,求其帮忙。司马喜亲自跑到赵国,极力夸赞阴姬的美丽,诱劝赵王向中山索要阴姬;再跑回中山,又劝中山王赶快立阴姬为后,以绝赵王之望。中山王遂立阴姬。《韩非子》说,司马喜“善于赵,尝以中山之谋微告赵王”。如果真是这样,司马喜还是一个大内奸。内奸为相,岂不亡国!

王所善之,下必效之,在中山国民间也刮起严重的腐朽之风。《史记》说中山国“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其中,“跕屣”是一种足尖着地的舞步。能歌善舞,喜好聚会娱乐,不能说是不好的民风。但是与农夫“惰于田”、“战士怠于行阵”联系起来,可见好逸恶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王公大臣之家,无不行乐,民间好事之徒动辄杀人越货,挖坟盗墓,谁还思治国之事?当时的有识之士,从中山国的腐朽民风看到其政治腐败,断言中山即将亡国。

公元前305年,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见条件成熟,便发动了吞兼中山的战役。腐败无能的中山王早已被吓破了胆,只好割地求和,苟延残喘。两年后,赵军再次进逼。前296年,中山国都灵寿陷落。当然,国家有难,必有忠臣。在抵抗赵军过程中,中山人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吕氏春秋》),抵抗是十分顽强的。然而,大势去矣,中山国军民的鲜血再不能使中山国死而复生。赵国吞并中山之初,曾扶持了傀儡中山王胜,公元前295年又把他废掉并迁到肤施(今陕西省榆林之南),中山国最后灭亡。

中山国在历史上逝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其兴衰一直在昭示后人:一个国家不论大小,统治者勤政忧民,奋发向上,国家就兴旺发达;昏暗弄权,奢靡淫乐,国家就衰落败亡。这也可以说是一条规律,值得后人深思。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史籍记载

在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赵、魏之后,还有一个第八雄,即中山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战国中山国这朵奇葩一直闪烁着神秘的光彩,史册上关于它的记载很多,首次出现在公元前506年,直至公元前295年赵国灭中山国的二百多年间,都依稀可见。比如《史记》、《左传》、《竹书纪年》等重要典籍里,都有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西汉末年刘向的《战国策》“待遇”最高,不但专门设有《中山策》,还把中山国和战国七雄同等对待。不过,所有这些记载都比较零乱,不但零零星星的,加起来总共也就一万多字,还缺乏准确的和正面的描述,以至于使中山国披上了模糊的外衣。到了当代,文化大师郭沫若也一直苦苦寻觅中山国的踪迹,直到他去世之前,还在深深惦念这个历史上的“艺术王国”。

文字记载

《故国中山》落实在文字上也是十分成功的。格局大,观古照今;气象大,纵横历史;境界大,国家利益;完全不似小女子笔墨,具有立马横刀、鼓角悲鸣的激越之气。这就要说到近年来势衰的“历史文化大散文”:自从余秋雨先生《文明的碎片》大受读者追捧以后,也跟着出现了一批“大历史随笔”写家,写得好的自然有,但后来泛滥以后,就逐渐被读者冷眼,原因是有的文章完全没有生命的激情,只是资料的堆砌;更恶劣的是拿来别人的研究资料,用几个形容词一“文学”,就成了“历史文化大散文”了。其实好的散文随笔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生命的激情,二诗意的审美,三哲学的光芒,而凌驾于其上的纲领是思想的力量,也即独特的见解,被张中行先生强调为“思想最重要”。这些优点,在《故国中山》中一一都见到了,所以它才被誉为一本奇书。[5]

古中山国都城遗址 王墓在灵寿、平山清朝县志有记载

近年来从报刊上看到由于古中山国都城遗址究竟是在灵寿故城村还是在平山三汲乡一带,目前学界与民间都存在很大争议。2010年10月间燕赵晚报刊登“古城村头寻古迹梦萦中山传薪火”省会40余名博友前来我县故城村,探究古中山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又召开了中山国历史文化研讨会。博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古中山国历史缩影……。资深报人洛钊说:“古中山国都城和王陵两个慨念需要搞清,现在基本可以肯定,王陵在平山三汲村一带,都城在灵寿故城村”。同时他还提出保护挖掘古中山国文化的希望和建议等。博友们尊重科学、尊重历史,注重考古证据,求真务实的精神,使我们土生土长的灵寿公民深受感动,激发起我们寻找国家级古中山国都城遗址的决心,更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于是,在近几年收集到有关资料,特别是清朝年间灵寿、平山县志,进行认真查阅之后,得知有关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和王陵县志上都有记载和注解。今将摘录如下:

一. 灵寿旧县志 古中山国都城遗址记载

(一) 重修县署碑铭记:“溯自中山建国,逮及前明代产伟人载在至乘……。”

注解:中山国,古国名,春秋时建立,又称鲜虞,至战国时期仍存在,曾以灵寿为国都。

(二)沿革:“灵寿 禹贡冀州之城,春秋时属鲜虞国,威烈王时建中山国,属中山。魏乐羊伐中山,取之。文侯封乐羊于灵寿。中山复国。桓公徙都灵寿,其后不恤政,为赵武灵王所灭。”

(三)古迹:“赵王城在县西十五里。颓垣尚存,周十里。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邳彤传云:灵寿故城在今恒洲,灵寿县西北即此城也。土人每于雨得铜刀、铜镞、古钱等物。赵王台在故城内,周百余步,高五、六丈。世传为赵武灵王所筑,上有武灵王庙。养鱼池在故城内,赵王台东里许。八角井在赵王台下,今湮。相传池、井俱武灵王遗迹。”

(四) 战国名臣:“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文侯封乐羊於灵寿。乐羊死,葬於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

(五) 灵寿新县志也有古中山国都城遗址记载:“故城古城遗址,位在县城西北7.5公里处,倾井乡故城村(村在古城内)包括古城墙、赵王台、八角井、养鱼池、三教殿等。城墙土筑,南北长1400米,东西宽1300米,高3至7米,厚约40米。该城世传为赵武灵王所筑,故名“赵王城”。旧志还载,自汉初置灵寿至晋,治所在此城,今村名“故城”即缘于此。史籍多称中山桓公复国,徙都灵寿。尔后史家多以灵寿故城曾是中山国都邑。而今考古学家根据平山三汲乡出土文物资料考证,提出作为中山国都邑的灵寿城在今平山县三汲乡,目前定论尚未形成。

二 .平山旧县志古中山国王墓记载

(一)艺文志:《徙建平山县学记》,今摘录其中一段:“平山正定属邑,邑宰,韩公实丞相魏国公献公诸孙也。丞昔之日,夙夜究心,求其所以建学之材与力,讲请于公,公或不足以给,取于民,民将病焉。乃废县北之林山道宫尽得其才,纠集工徒徙建县之隅……。”

注解:林山,本县三级乡境内分东林山,西林山,东林山西山脚有道宫,西林山南面有中山国王墓。(见597页)

(二)沿革:“平山为禹贡冀州地。后分九州为十二州,而平山则属并州。春秋时为晋蒲邑,因蒲水出中山蒲阴古名。战国为番吾郡,地属赵……”。

(三)冢墓:

1.唐天寿太子墓,在林山下,土坑尚在。

2.潘河二丞相墓,在天寿太子墓右,碑记尚在,有“萧萧双冢林山下,徒使英雄泪满襟”之句。

(四)贼寇盗墓纪事:

“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冬,矿贼乐师库寇河北,百户伸死之,县北林山下有古冢,土人耕种有得金银、古铜者。矿贼乐师库率贼千余人,持刀鸣金伐冢,逼民响,不与者杀之,掘数丈,坚不可入。百户屈伸奉檄纠往捕,战不胜,死之。知县李从今督众奋击,贼乃遁去。”

(五) 林山寨:“在县北二十里,滹沱河北岸。”

(六) 支锅石和雌雄柏

1.支锅石:在县西六十里。文都河中有巨石如锅形,下支三小石,河水从石下流去。

2.雌雄柏:在县北林山寺内。二株东西对立皆大数围,苍蔚可观。

以上所摘录支锅石、雌雄柏似于古中山国毫无关联,其实有很大关系,此可见平山县志写的慎至又慎,一块奇石、一颗奇树都写在县志,那么为何不提平山三汲乡古中山国都城灵寿城,平山灵寿县志都未记载,这是为何?

墓葬所在地平山三汲乡

1974年冬,平山县三汲乡农民开始大规模平整农田,不断到附近一些被怀疑是古墓的大土丘上取土,被农民刨开的封土下,到处埋着战国时期宫殿建筑用的大瓦。面对这一情况,河北省文化局很快批准了古墓发掘计划。

当地农民向考古队长陈应祺讲起一件往事:30多年前,村里有个叫刘西梅的老人曾挖出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考古人员随后在刘西梅家看到这块石头,虽然当时不能解读这些战国时代的文字,但他们意识到,2200多年前消失的一个神秘王国与今人不期而遇了。

公元前5世纪,周王朝统治日渐衰落,中国进入战国时代。一个在北方大山深处逐步壮大起来的古老部落———鲜虞,建立起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子民向东越过太行山,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地带。这个弱小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强敌的不断侵扰,终于在公元前407年被魏国所灭。逃避于大山之中的中山国桓公励精图治,经过20多年抗争,再度出山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开疆拓土。然而公元前296年,国力日衰的中山国抵挡不住强敌进攻而陷落,一代强国至此灭亡。

对于这个几经起落的国度,人们只能从史书零星的记载里,粗略判断出它的发展脉络和地理方位,但从未有任何考古发现能够证实这些记载。

陈应祺把石头上古老神秘的文字描摹下来,寄给了古文字专家李学勤。经过研究,李学勤肯定了这块石头属于战国时代的遗物,并对文字进行了翻译。“监罟有臣公乘得守丘其旧将曼敢谒后俶贤者”,这些古文字是战国时代叫“公乘得”和叫“旧将曼”的人留给后人的,意思是:告诉后来的君子们,我们两个给国王看守园囿、给他捕鱼,又给他看守陵墓。

2000多年前两个守墓人留下的这段话,证明了这里是战国时代一个王家园陵的所在地。

折叠编辑本段君主相关
称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中山文公        姬?        约36        前450年-前415年
中山武公        姬窟        约8        前414年-前406年
中山桓公        姬恒        约39        前406年
前378年-前340年
中山成公        姬?        约20        前340年-前321年
中山衅王        姬厝        约15        前321年-前307年
中山姿王        姬姿        约9        前307年-前299年
中山王尚        姬尚        约3        前298年-前296年
参考资料
1.文物介绍——中山王铁足铜鼎  . [2024-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1: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国遗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战国中山国遗址位于石家庄平山县,面积35平方公里,为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所在地,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出土文物多为稀世珍宝,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轰动。现存有宫殿区、居民区、陶器场、冶炼场、遗址十多处。城后依东西林山,突起平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山国遗址

外文名称
Zhongshan site

地理位置
石家庄平山县


建立时间
二千三百多年前

面积
35平方公里

美誉
战国八雄

目录
1历史
2史籍记载
3出土文物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素有"神秘王国"之称的古中山国,在中国战国时期由游牧民族白狄族中的鲜虞部落建立。其后几经起落,创造了辉煌历史,但由于史籍中对其只有零星记载,其历史遗迹更是扑朔迷离。一九七四年,当人们敲开中山国历史的第一块瓦片时,这个有着二千三百多年历史、栖身于燕赵腹心之地的神秘王国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从平山县城向东行约十五公里,一座小土山包进入记者视线。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说,那是中山国哀后的墓,保存完好,未被发掘。中山王"厝"的墓就在哀后墓西侧大约三十米处,已于一九七四年发掘,从中出土了近两万件文物。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三二三年中山成公之子厝称"中山王",与燕、韩、赵、魏诸国王史称"五国相王"。公元前三一四年燕国内乱,中山王"厝"乘机出兵伐燕略地"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夺得了燕国大片土地,跻身于诸侯之列成为千乘之国。

折叠编辑本段出土文物
据了解,中山王"厝"的墓是已发掘的中山国王族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山王墓,墓室平面呈"中"字形,南北各一墓道,通长九十七米,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呈"斗"形;地下部分包括椁室、东库、西库和东北库。周围有陪葬墓六座,有车马坑二座、杂殉坑一座、葬船坑一座。中山王厝墓虽被多次盗掘和破坏,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包括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玉石器、玛瑙器、骨角器、木漆器等。

搜索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6: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子笺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燕子笺》写唐代士人霍都梁与名妓华行云、尚书千金郦飞云的曲折婚恋故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燕子笺

作者
阮大铖


朝代
明朝

类型
戏曲

目录
1戏曲
2越剧剧目
折叠编辑本段戏曲
阮大铖(1587~1648),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怀宁(今属安徽枞阳)人。以进士居官后,先为东林骨干,后又反复。以附逆罪罢官为民。明亡后在明安宗朱由崧的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对东林、复社文人大加迫害。马士英与他狼狈为奸,"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明史·奸臣传》)。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跌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从文采斐然、辞情华赡上看,他确实是在竭力追步汤显祖。



《春灯谜》全以误会法写成,叙宇文彦观灯时与女扮男装的韦影娘彼此唱和,后韦影娘误入宇文家舟,被宇文之母认为义女;宇文彦醉入韦家官船,被影娘之父怒送狱中。宇文彦之兄状元及第,因唱名之误改为李姓,以巡方御史审理此案;宇文彦恐辱家门,亦改名姓,被棒打之后释放。后宇文彦亦考中状元,兄弟俩都娶了韦家姐妹,宇文彦与影娘成婚。

《双金榜》演洛阳秀才皇甫敦遭到两次诬陷,导致妻离子散。后来儿子登科,全家团圆,皇甫敦亦授官职。

《牟尼合》写梁武帝之孙萧思远与妻荀氏、子佛珠的离合故事。

阮剧四种确实语言华美,情节多变,上演起来比较好看。后人所谓"其剧作品格不高,观念平庸,眩奇失真,浅薄无味,匠气颇浓而非大方之家",则或有之。然而显祖为人,特欠滑而已,其他仿佛大铖。曾将"临川四梦"全部谱写成昆曲的清清乾隆戏曲音乐家叶堂,认为阮大铖"以尖刻为能,自谓学玉茗堂,其实全未窥其毫发"(《纳书楹曲谱续集》),实在过之。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戏剧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意味,可以认为是一种影射。这反映了当时文人中很普遍的以戏剧小说为制造舆论,左右朝政工具的现象。

折叠编辑本段越剧剧目
越剧古装剧。牛复奎1980年根据明末阮大铖的同名传奇改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6: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子笺》
2023-12-23可可诗词网-明清小说博览 https://www.kekeshici.com

燕子笺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六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中叶。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迎薰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刊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迎薰楼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迎薰楼刊本。

唐朝玄宗年间,扶风茂林才子霍都梁,表字秀夫,父母早亡,流寓西京。霍生风流倜傥,才艺双全,歌赋诗词俱精,尤善丹青妙技。学官秦若水,霍氏世交,嘉其才学,邀在署中读书。时长安黄榜招贤,霍生应同乡鲜于佶约,同去京师赴试。会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作乱,试期延迟,霍生借寓旧识妓女华行云处。一日,霍生为画《春容》一幅,又应行云请,自绘于侧,标致成双,风流无二,送与贡院门首缪继伶处装裱。

礼部尚书郦安达为官清正,不徇私情。夫人鲍氏,治内幽贞,女飞云,容貌俏丽,更具才艺。郦公同年、天雄军节度使贾南仲,与郦公交厚,一日,为赠吴道子真笔《水墨观音》一幅,亦唤本院缪继伶装裱,送与小姐供奉。不意阴差阳错,取画时为缪妻误拿,将《春容》图送至飞云小姐处,那飞云见霍生所绘行云,容貌与己一式无二,唯多腮边一点红,又见画上一搭儿耍戏扑蝶之书生,风流标致,再三端详,画中人物,宛若文君、相如,偏那画上落款:“茂陵霍都梁写,赠云娘妆次。”分明为己所画,遂以为缘自天成,落下个伤春之病。毕竟情怀难解,取过小花笺,题《醉桃源》一首于上,词曰:“风吹雨过百花残,香闺春梦寒。起来无力倚栏杆,丹青放眼看。扬翠袖,伴红衫,莺娇蝶也憨。几时相会在巫山? 丽儿画一般。——左调《醉桃源》,飞云题。”不想竟为梁上燕子将笺衔将了去,径自衔至霍生处。飞云既病,请来驼医孟妈,复由梅香处探知小姐病根所在。试期临近,霍生入场,文章得意,又于窗下将文章誊于袖上,出场示于行云。偏偏霍生也无端染病,也请来孟妈,那孟妈识得霍生、行云,正是画中人物,于是原原本本,道破调包真情、小姐罹病经过。时鲜于佶在侧,便起歹念。鲜于佶胸无点墨,早与长内书办臧不退串通,思量调包作弊,又怕正主儿揭发,便设局构陷霍生,捏造一个“破坏闺门、暗通关节”罪名。于是做手脚,擒了孟妈,吓走霍生,鲜于佶在中,做张做智,假充好人,却由臧不退轻轻巧巧将两

清迎薰楼刊本《燕子笺》

正文书影

清迎薰楼刊本《燕子笺》

正文书影

家考卷对调,让鲜于佶割了霍生卷子。
安禄山兵临潼关,老将哥舒翰败绩。叛军长驱直入,径逼长安,圣驾西行,长安城内,上自文武百官,下至百姓人等,纷纷出城逃难,作鸟兽散。飞云小姐与家人乱中失散,与孟妈同为节度使贾南仲收留,被贾节度认了义女。华行云却在乱离中被郦府鲍氏夫人认为义女。霍生昔日恩师秦若水,新授了汧阳知县,霍生投奔其地,被秦公推荐,做了贾节度幕中记室,为防长安错画事发,改名卞无忌。霍生在贾公帐下,抖擞精神,示良谋,献妙策,书一纸檄文,令安氏父子枭鸟相食,其子安庆绪,遣心腹人李猪儿,取了安贼首级。大恶既除,国势已定,贾公论功,拜霍生参军之职,又将义女郦飞云许为其妻。霍生心念行云,郦女情牵画中红衫人,均不得已而从之。洞房次日,孟妈道破,方悟此缘前定。

禄山平定,人渐安宁。考试开榜,那改号作弊的鲜于佶,竟高中了一甲一名状元。鲜于佶不思敛行收恶,竟因题笺故事,便作妄想,向郦尚书自荐求妻,意在郦氏女公子,却被行云看破行藏,出示霍都梁袖上文稿,与卷子一字无差,更指认鲜于佶乃一字不识之光棍无赖。郦公设计,将假斯文锁试书斋,那鲜于佶一字不通,如何做得郦公交付文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潜逃狗洞去也。贾南仲奏凯回朝,领飞云小姐及夫婿与乃父相见,霍生方知鲜于佶换卷中榜之事,飞云小姐将自《春容》画始之前事,和盘托出;郦公心喜,亦将义女行云事一并告知,于是请出行云,燕子笺缘涉三人,堂上相会,言说前事,唏嘘再三。霍生先建奇功,又补状元,文学、武功并著,圣命恩荣,麒麟合宴,特恩旷典,今古罕希,又钦授弘文馆学士兼河陇节度使,赐绯鱼金袋。飞云、行云二位小姐,一并为霍生之妻,夫唱妇随,琴瑟调和。世上婚姻,皆是天定,燕子引线,遂成绝唱。

下一篇:《灯草和尚传》
上一篇:《狐狸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大铖:臭名昭著的有明一代唯一诗人
播报文章

晓胖写史
关注
2021-12-07 16:48来自内蒙古
血脂的“劲敌”被找到了!每天坚持一件小事,效果惊人!
血脂的“劲敌”被找到了!每天坚持一件小事,效果惊人!
茉莉花盆栽盛惠来袭,香气袭人,绿意满室!
茉莉花盆栽盛惠来袭,香气袭人,绿意满室!
让孩子爱上书法,行草钢笔字帖助力成长
让孩子爱上书法,行草钢笔字帖助力成长

文/初酿

野绿何茫茫,莫辨行人路。

我居向山曲,草树复纠互。

辟谷耻未能,炊烟时一露。

遂引同心来,琴书屏情愫。

恻视城市间,攘攘顿成误。

绿香蒲水壮,清吹松风鹜。

于此话桑麻,坐阅春山暮。

夷犹讵忍分,茗糜聊已具。

——阮大铖《郊居杂兴二首》

如此青山绿水般的诗词,让我们不由得想到陶渊明。他避居于南山之畔,伴着依依墟里烟,披星戴月,锄禾种豆,不留恋波谲云诡的朝堂,不羡慕呼风唤雨的权势,真正践行着一个农民的生活。

阮大铖虽也向往陶渊明,隐避于尘世一隅,过一种潇洒闲逸的生活。可是他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欲望,却让他难以真正融入山野。故此,他虽钟情于田园诗词,将陶渊明视为自己的榜样,可最终将自己活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佞臣、一身事二主的贰臣,以至于将一身才华都淹没于骂名之中。

01

阮大铖,生于明朝万历十五年,万历四十四年得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为东林党人高攀龙弟子。不久因居忧还乡,等他再次回归时,由于东林党人内讧,本可进入吏部,却不得已到了位居最末的工部。这样的落差,让一心想大展宏图的阮大铖难以接受。于是他叛离东林党,转而投入阉党魏忠贤的名下,并得偿心愿,成为太常少卿。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弃官逃回老家。因为他自知是东林党人的叛徒,东林党当时在朝中的势力,让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保全自身,他回归乡里,打算观望形势后再做决定。

自此之后,阮大铖多年隐居乡野,田园诗成了他诗词的主流。

结室面东湖,风来湖水香。

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

香静月色吐,清辉照中堂。

澹澹萤火流,泠泠竹露光。

络纬抱花啼,啼声亦何长。

邻女弄秋梭,竟夕灯火张。

晚田虞不给,余布易我粮。

聊以赡儿女,非为成衣裳。

感此劳者情,终夜为徬惶。

湖波岂不艳,菱叶亦以芳。

刺多泥复深,采采中怀伤。

——阮大铖《郊居杂兴二首》

阮大铖是明代颇具影响的名门望族——桐城阮氏之后,书香门第、累世簪缨、家境富裕,即使罢官回乡数年,依然不用为钱财发愁。更不会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劳地躬耕于田间地头。

故而,他的诗中多了一份乡野的清新与闲适。香静的月色,澹澹的萤火,湖面上有采菱的小船,庭院中有弄梭的邻女,一切都那么静谧安详,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02

明朝时禅悦之风盛行,赋闲在家的阮大铖也时常拜访寺院,与寺中僧人唱和诗词。于是,充满禅意的唐代大诗人王维又成了他的偶像。

古柳参差掩寺门,荆篱石埠自为村。

风严乌榜通菱浦,日落渔炊就荻根。

野月荒荒难辨色,江峰寂寂更何言。

灯前无限浮沉思,销任菰香水鹤喧。

——阮大铖《晚坐弘济寺》

古柳参差掩映着寺门,石墙荆篱自然地形成村落。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月色中,江峰寂寞无言。只有诗人独坐寺中,在缥缈梵音里沉思......

这首诗,虽不像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么充满哲理,却自有一种淡然宁静,超然出尘。仿佛有一束圣洁的佛光笼罩,隔绝了世俗的纷扰和嘈杂,将人带入一个空灵的世外仙境。

然而,阮大铖毕竟不是内心清静之人,他在极力追求田园幽静的间隙,仍然时时关注着外界。或许,那些清逸的田园诗歌只是一种表象,轰轰烈烈的生活才是他最终的追求和选择,只是迫于形势,他正能暂栖于此。

古原何地不桑麻,六代陵园问曙鸦。

是处石麟衔晚照,几闻笙鹤驭高霞。

横塘绿水漫菰叶,平圃青藤罥豆花。

野犊不知离黍恨,踏莎还上玉钩斜。

——阮大铖《晓过石马冲》

03

无法再次进入权力中心的失落,让阮大铖心中郁闷,又无法言说,只能将此都融入诗中,用前人的境遇来寻求自己心理的慰藉。

石马冲的典故来自南北朝时期,陈霸先杀死了王僧辩,后于建安称帝,建立陈朝。三十多年后,王僧辩之次子王颁为报父仇,参加反陈战争,灭陈后,王颁夜掘陈霸先陵墓,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入池塘,命上千人喝掉,极尽污辱。


诗中未叙述事件始末,却对着陵中石兽感慨万千。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到最后都无迹可寻,何况凡夫俗子,唯一能长存于世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花草,年复一年,花开花谢。

或许这是他对前途渺茫的一种无奈,也或许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感叹。

04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同年,福王在南京称帝,政权掌握在马士英手中,马士英举荐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东林党人、复社诸人肆意报复,大兴党狱。

清军入关后,阮大铖又转而降清,后随清军南下福建。在路途中,他忽然头面肿胀,有人劝他留下养病,但立功心切的他执意前行。并说:“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后又说:“福建巡抚已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于是,阮大铖带病随军南征。越过仙霞岭后,众将士开始上马缓缓登山,只有他独自下马,徒步前行,并夸口说:“我精力百倍于后生!”


然而,话音刚落,他突然倒地,扑于石头上,即刻毙命。由于天气炎热,不久尸体溃烂,清军就将其草草掩埋,没人知道到底葬于了何处。

阮大铖才情卓著,不仅诗词俱佳,还有多部戏曲作品传世,如《燕子笺》、《春灯谜》等,为他在曲坛赢得极高的赞誉和地位。陈三立曾说他是“五百年大作手”,胡先骕甚至说他是“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

然而,一切才华皆因其品行低劣被后人忽视,众人只知其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奸臣,很少人想到他也是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十年小草溷风尘,五斗于人太苦辛”,他却为了那五斗米,赔上了自己的良心和道义,留下了千载骂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

智能诗词翻译
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翻译
【注释】:
这首曲子写贾迎春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从字面上看,迎春是被丈夫折磨摧残而死的,实际上作者是给我们揭开了统治阶级内部帏幕的一角。透过贾、孙两家的婚姻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统制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情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转变,从而进一步认识迎春悲剧的社会意义。在孙绍祖考获官职前,他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但是,在他考获官职,而贾府家势衰败时,他却恩将仇报,把两家的关系倒转过来,成了债户和债主的关系了。正是由于这种整个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才带来了迎春个人地位的变化,由昔日的"侯门艳质"、"公府千金"变成了今日的"蒲柳"、"下流",而孙绍祖也才敢于露出"中山狼"的真面目去作践她,凌辱她。所以说迎春的悲剧命运并不单纯是她个人的问题,与其说迎春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不如说是被封建的宗法制度和人吃人的社会所吞噬。
作者简介


曹雪芹[清代]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更多

曹雪芹的诗(共202首诗)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查看译文
《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查看译文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查看译文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查看译文
《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该古诗《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b8ba43ac9bb8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4 01:26 , Processed in 0.0566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