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千里东风一梦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09: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2018年08月31日 09:49 新浪网 作者 小林文化传媒啊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大家都纷纷忙着给自己起别号。探春因为喜欢芭蕉,就自称为“蕉下客”,黛玉还以“蕉叶覆鹿”的典故取笑探春是一头鹿。然而虽然黛玉提出了这一典故,但是出自何方却还有待考证。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其实,“蕉叶覆鹿”四个字并不曾见于古籍,是曹雪芹第一次使用,但有关蕉鹿的典故却是有的。《列子》中的“蕉鹿梦”讲了的是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了一头鹿,他怕被别人看见,便将鹿藏在了旱沟里,并“覆之以蕉”。但是樵夫记性不好,一转眼就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打到鹿的事不过是自己做的一个梦,并在路上不断嘟囔。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一个路人听后,按他的话果真找到了鹿,并把鹿带回了家。他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却怀疑他听见樵夫的话可能是梦。然而,樵夫心里觉得不甘,晚上真的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藏鹿的地方和捡走鹿的人,并找到了那个路人。樵夫让路人还鹿,路人当然不肯,双方争吵未果去见官。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官员对樵夫说: “你最初得到了鹿,却自认为是梦,又通过梦找到了鹿,并认为这是真实的。而路人听了你的话,真的拿走了鹿,但是她的妻子却认为路人听到你说的那些话是一场梦。”最后官员没法,主张将鹿平分。对于这场官司,国相说: “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梦境与现实纠缠难分的故事,体现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旨很相近,然而这就是“蕉叶覆鹿”最终的来源吗?并不是,因为《列子》原文中的“覆之以蕉”的“蕉”并非指探春所喜爱的芭蕉,而是“樵”,即薪柴、柴草之类。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蕉叶覆鹿”真正的来源应当是明杂剧《蕉鹿梦》。《蕉鹿梦》以原有的寓言为基础,延续了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的的意涵。《蕉鹿梦》前面的情节和《列子》中的大体相似,樵夫打死了一头鹿,藏在干水沟中,上面覆了些蕉叶。砍完柴后,怎么也找不到那头鹿,便以为自己做了一个梦。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然而他的鹿被一个渔夫捡到,樵夫通过梦境找到了渔夫。渔父本要归还,却不料樵夫陡起贪心,要渔父归还两只鹿——醒时打到的和梦里寻到的,渔父当然不会答应,于是二人闹到士师的衙中。经士师断案,各人得到半只鹿。《列子》中只表现了梦与现实的纠葛,而《蕉鹿梦》除了梦与现实的交杂,还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人性中的贪财重利。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蕉鹿梦》第六折更是清楚地点出名利如梦的道理: “大凡梦中,都是妄境。梦宝玉,醒来不曾得手。梦酒食,醒来不曾到口。”倾尽一生的追名逐利就像是一场梦,世间的荣华名利就如同梦中的宝玉、酒食,一时的欢娱,终抵不过梦醒后的烟消云散,劝世人看轻金钱,看淡名利。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与《列子》不同的是,《蕉鹿梦》中用来覆盖鹿的是“蕉叶”,且这两个字在文中共出现五次,由此看来,《蕉鹿梦》比《列子》更有可能是“蕉叶覆鹿”四个字的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探春:穿裙子的“雅士”
原创2017-11-23 16:21·玄枵馆主
在中国文学界,被世人尊称为“先生”的女性不少,叶嘉莹便是其中的一位。年逾九旬的叶先生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人不堪其忧,她也不改其乐,以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人生最美的姿态,且常常自诩为“穿裙子的士”。

《红楼梦》中也有一位“穿裙子的士”——贾探春。在大观园中,薛宝钗是“高士”,史湘云是“名士”,林黛玉是“逸士”,而贾探春则是“雅士”。“闺阁良友”贾宝玉素性深知女儿的好处,书中女子以他之眼看无一爽差。除了他的三妹妹贾探春,他从未说过第二个人“高雅”,可见,探春在他的眼里是一位“雅士”。

“士”这个称谓,本该是男人的专属,特指那些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男性知识分子。但跨性别而论,在男女平等的当下,将一个有极高文化修养、从事精神文化事业的女性知识分子称作“士”也未为不可。

况且探春生来就秉有一种爽朗之气,她又自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出去立一番事业”。整部《红楼梦》,算来也只有贾探春敢说这样的话,气性之高,令人叹服。探春也的确无愧于这个称呼,是大观园中响当当的“雅士”。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51岁的“书圣”王羲之与四十一位友人雅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兴之所至,倘有神力相助,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天意造人,生在三月初三的探春小姐也在大观园中以书法称“圣”,是红楼第一书法家。她所居的秋爽斋简直是一个书法家的天地。

一张花梨大理石的案上垒着各色名人书帖和数十方宝砚,旁边是插笔如树林一般的各式笔筒,西墙上挂着南宋著名画家米芾的《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墨迹: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中国的书画史上这两大顶尖人物的墨迹,都为探春所嗜,由此可以看来,这位庶出的小姐,竟比贾府的第一尊贵的公子贾宝玉还要高雅许多倍。

贾宝玉的怡红院俨然一个温柔富贵所,华丽精致有余,而若要论书卷气,不及探春的秋爽斋一分。

东府里的第一个得意人儿秦可卿自诩她的卧室“大约神仙也住得”,言语之间无不让人钦羡,可惜流俗于“香艳”。这样的卧室,在喜欢于“情”字上做功夫的贾宝玉看来,自然是理想住处,而这样“甜香美艳淫”的装修风格断然不合探春的脾性。

贾探春的秋爽斋跟俗字毫不沾边,这是一处凉爽阔朗的居所,院子里尽是青郁的梧桐和碧绿的芭蕉,如雨后之青山,一走进去就给人一种精神的洗礼。



在大观园的所有居所中,唯一能和贾探春的秋爽斋相媲美的,恐怕只有林黛玉的潇湘馆的。前者尽植梧桐、芭蕉,泼墨一样的碧色,后者只种竹子、梨花、芭蕉,一例是非绿即白的色彩,前者有数不清的砚台笔墨,后者有放得满满的书架,一样浓浓的书卷气息,让这两位“雅士”占全了。

而秋爽斋又比潇湘馆独多植了一种梧桐,也是整个大观园中唯一种梧桐的居所。可以说,梧桐是专属于探春的一种植物,是曹雪芹专为探春量身定做的一种植物。古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高大碧绿的梧桐,以为梧桐是君子的象征,如青玉一般温润高雅,又因凤凰非梧桐而不栖,更衬出了梧桐的嘉木品格。

住在满院遍植梧桐的秋爽斋,贾探春也是众人眼中的凤凰,连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都知道,探春是一位神道,是老鸹窝里飞出的凤凰。

说探春是栖息于梧桐树上的凤凰,并不是过誉之词。与贾府的其他姐妹相比,探春的确像个凤凰一样超凡脱俗。她一出场,曹雪芹就以林黛玉之眼诉说着她的不俗之美:“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探春一向有须眉之大志、男儿之胸次,其清高不让妙玉、聪敏不逊黛玉、练达不差宝钗,凡事都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大观园中第一个有才干者。



她的爱好,与诸姐妹也完全不同。除了挥毫弄笔,探春闲时还有这样一段雅趣:喜欢收集乡风野趣感十足的民间工艺。她用几个月攒下的十来吊钱托宝玉去大廊小庙里为她买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些轻巧的玩意儿,还要挑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般雅趣,把探丫头的审美境界衬得淋漓尽致。

普通人的收藏倾向,左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没处撂的古董,再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了,即便是自云不俗的妙玉,也不过藏些稀世珍瓷和皇家茶器,以凸显出她高大上的趣味来。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未必是惊世绝俗之品,却有见素抱朴的纯真。

《道德经》第十九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要说完全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薛宝钗。但贾探春诚然不能如宝钗一样清心释累,绝虑忘情,却始终保持着质朴无华的纯真本性。“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审美观,恰恰托出了她作为一个青春女子的生命情趣。

所以,大观园中第一个发起诗社活动的是贾探春,就不足为奇了。她在病时,犹然有向雅之心,命人送花笺给贾宝玉,上面写道:

妹探谨启

二兄文几: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未忍就卧,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竟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亲劳抚嘱已,复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抑何惠爱之深耶!今因伏几处默,忽思历来古人,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妹虽不才,幸叨陪泉石之间,兼慕薛林雅调。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若蒙造雪而来,敢请扫花以俟。

谨启



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女子拈豪濡墨,写诗作画,明清以前是没有记载的。这股“雅风”,最初始自明末。时有钱塘顾玉蕊,建“蕉园诗社”,遂香奁淑女,个个如扫眉才子。曹雪芹着意让探春发起“海棠诗社”,或许有蕉园之思。况探春自拟诗号为“蕉下客”,亦自住蕉园,一向有立大事业之雄才,扛这面大旗者则非她莫属了。

读罢这则花笺的宝玉,必然被探春的“风庭月榭,帘杏溪桃,醉飞吟盏”之雅所惊到了。这一句,大凡俗人听了犹然动心,何况是一向喜欢好雅事的宝玉呢?最后一句“若蒙造雪而来,敢请扫花以俟”简直将宝玉的雅集之思调动到了极致,他那一句“还是三妹妹高雅”是对探春才情雅致最好的评价。

探春不仅发起了“海棠诗社”,还诗书双绝,她写“簪菊”诗,把自己君子气格烘托到了极致。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大观园中除了宝钗爱菊,常在土定瓶中清供着菊花之外,探春也爱菊。探春的书案上,总有菊花的一席之地。她在案上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与宝钗的插菊风格相比,更多了几分精致的雅趣。

但探春的雅趣,又并非是一个饱读诗书,工于诗词曲赋的才女所能概括的。大凡被人叫滥了的“才女”,多数只是幽闺自怜,很是肤浅,而以探春之高情巨眼看来,传统意义上的才女只是“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

对于探春来说,她的雅不是只写几行书墨,簪几朵菊花所能表述的,她更懂得菊花的“高情”。宝钗识才,说她的“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简直把“簪菊”之情态形容得一个缝儿都没有了。

探春自云:“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只这一句,就深得“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君子气度,这也恰合她所素喜的羲之风采: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大观园暮春时节,众姐妹写柳絮词,湘云写得纤,黛玉写得凄,宝琴写得壮,宝钗写得高,独有探春和宝玉兄妹落了第。但如果细细读来,探春的上阕未必写得不好,反倒在我看来入世味道最为淡薄。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任他柳絮垂挂,任他南北风吹,她自有一番出世风度。这样的风度,在红楼诸钗的身上还真寻不得。再看探春写的其他诗词,如“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和“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以及那曲《分骨肉》中的“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都刻画出一个不以世情为累的贾探春。

这样的探春,面对世事无常,既不支离,也不畏缩,绝不是世人所臆测的那般怀才不遇抑或锋芒毕露。

探春在诗社上自称“蕉下客”,林黛玉则打趣她是一只鹿。《列子》中有“蕉叶覆鹿”的寓言,在功名利禄场上群雄逐鹿的世人,就如那个得鹿、藏鹿、失鹿、梦鹿、索鹿的樵夫一样,往来于荣辱与梦幻之间,而作为“蕉下之鹿”的探春,去向如何呢?

她所抽的花笺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从《风筝诗》中,可以看出来她远嫁到离家千里之外,从此与贾府相诀别。她远嫁之后,过得如何?原稿散佚,已不得而知。但后四十回的猜测也未必不可信,说她出落得越发好了。

试想,按探春的心性之高淡,面对人生的转折一定是处之泰然,但她不会像迎春一样听天由命、随遇而安,定然会持守本真,从容就道,即便是与家乡人“从今分两地”,她也绝对有“各地保平安”的独立自由之精神与能力。

算来,探春可谓是贾府中的弱者了。要论出身,她能比得上谁呢?作为“弱者”,她没有趴在那里任人踩踏,也没有像其母赵姨娘一样自怨自艾,她所写的每一句诗、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不曾窥见她的“弱气”。

与其相反,出身弱势的探春自有一种“弱之德”。弱德之美,在于探春所秉持的“朴而不俗,直而不拙”。“朴”让她做到持守,虽是最有手段之人,但她轻易不张扬自我,而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这是她作为一个姑娘的尊重处。“直”让他保持本真,虽面上淡淡的,却谁也不敢小觑半分。

以程颖对“需卦”之初九的注解来诠释探春之德,即是“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虽不进而志动者,不能安其常也。”探春这样的人,自能处无常间而心无旁骛,她未必真正地悟透了恒常之理,却有一双能令她心无芥蒂的高情巨眼,让她在周围人汲汲于富贵时跻身于大格局中,心怀作为一个“士”的持守。

文/玄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探春:红楼梦里最令人心疼的女孩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关注他
1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漫天飞雪不低头,思虑更何求。暮里英眉翠袖,独临蕉下深秋。一庭芳树、一帆梧凤 、一系孤舟。两处无常聚散,三生清泪空流。——题记

  “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脂评本《红楼梦》中,各人都有各人的性格缺点,导致了自己的悲剧。除此,我们还可以再列出一些:迎春是懦弱所误,惜春是冷漠所误,妙玉是清高所误,等等。

  但是探春呢?她的性格相对于宝玉和其他姑娘们,可以说已经是趋近于完美,却仍逃不开红颜薄命的命运。到底是什么误了探春的一生?也许是复杂的社会环境?也许正是她自己完美的性格?还是那虚幻飘渺又无比真实的、称作“命运”的力量?

  也许都有吧。

不逊钗黛的风流文采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槐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耶。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云而来,娣则扫花以待。谨奉。”
  提到红楼中的才女,人们大多首先想到黛玉湘云宝钗三位,殊不知若没有这一位发起诗社的三姑娘,她们的才华再高明也无人知晓。探春发起诗社,致宝玉一枚花笺,宝玉看毕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高雅”一词的确用得恰当。

  邀请函的内容,虽然只说了“我们起社一起写诗吧”这么一件事,却用优美的骈文足足写了近三百字。前有“月色如洗”的精致比喻,中有“妹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的谦逊言辞,后有“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的豪言壮志,一枚花笺,足以展现探春高人一等的才华。

  真正写起诗来,探春的诗词也是不错的——只是没有那三位那么好罢了。她的诗“不如黛玉的风流别致,不如宝钗的含蓄浑厚,不如湘云的横溢潇洒,略微有一点一般化,但仍然是“清词秀句,境界优雅”,也称得上是好诗了。她不像黛玉和湘云那般喜欢争奇斗艳,因而其诗作在数量上并不算得上丰富,但质量上却堪称佳句: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探春清新淡雅的诗句,确实有菊花诗亚军的水平;而她的书法,大概就是别人不能企及的了。她的丫鬟名叫“侍书”,在四春“琴棋书画”中为“书”这一艺,而她的秋爽斋文具之多也从侧面看出她书法的精湛。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简单说来,那些名人法帖,宝砚笔筒以及树林一般的笔,足以从侧面表明她的书法水平。加上颜鲁公的墨迹,试想若是不爱书法,怎有闲心收集到如此珍贵的一幅笔墨呢?除此之外,探春在贾政要查宝玉功课前,还帮宝玉写了不少蝇头小楷“充数”,也不难看出她的书法功底之深厚。她的才华,也自然可见一斑。

不输湘云的阔达个性

  探春的性格和湘云有一点像,而且是和其他姑娘们大不一样的。她的性格开朗,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态。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元春省亲时,命探春作“万象争辉”这个题目。探春“为人精明,因知“难与薛、林争衡”,不如藏拙为是,故只作一绝以‘塞责’”。这样来,一首短短的绝句就不易看出探春的才华,但它却难以掩藏住探春的性格。“名园筑出势巍巍”的宏阔,“果然万物生光辉”的壮丽,以及“何惭学浅微”的开朗大方,与迎春“羞题额旷怡”,宝钗“自惭何敢再为辞”对比,其性格之开朗不言自明。

  其实,探春与他人不同的性格,从名中一个“探”字即能知晓。上文提到过的海棠诗社是探春而不是其他人发起的,一方面因为探春是唯一一个有诗才的贾家小姐,而不像宝钗黛玉等虽有才华却因寄人篱下显得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也是她的性格所致。

  用今天的话说,她是探索创新型人才,有个性,有主见,自然是愿意且敢于做出这样一个创新型尝试;而宝钗黛玉则更多是跟随在这个尝试之后再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除此,黛玉初进贾府时,宝玉为她取一字“颦颦”,惟探春质问之何出,道破他是杜撰;邢夫人为夫说妾,鸳鸯想去找贾母,贾母生气骂起了王夫人,此时众位姑娘太太都不敢说话,唯独探春站出来为受了委屈的王夫人辩解。如此以来,她心直口快,干脆利落的行事风格在此也能够略知一二。

远超众人的高远格局

  最令我们佩服的,还应当是探春高明的政治远见。她与众位小姐们不同,很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管理能力;但她又与凤姐不同,正是在于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贾府的兴衰起落,而并非为了自己那几两私房钱。她在闺房之中,早已料到了贾家的危机,欲挽回而不得,确令人悲叹。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章中,探春当得起这一个“敏”字。在前文中,探春被赵姨娘为赏银一事百般刁难,她“大义灭亲”,守住贾府的规矩,同时为自己树立威信。接下来她就开始在大观园中进行政治经济的改革了:

  “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这之前,探春刚被宝钗教训了一通“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她笑着回应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主意,开源节流,同时安排老妈妈们料理院内土地,推行起“承包责任制”来。我并不懂经济学,但是也大概能够知道,这在当时一定是一种创新型的改革方式。

  那么探春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的改革呢?其中的动力在哪里呢?这在后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在抄检大观园的情节中有如下片段: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探春早已感受到家里将要“一败涂地”。这样一个连杜撰之语都要点破的姑娘,怎能眼睁睁看着家族败落而无动于衷?她试图对家族的管理制度做出改变,希望这样就可以使家族幸免于衰败的灾难,只可惜她到底太单纯。

  她不了解外面复杂的社会,甚至也不大了解大观园以外的一切事物,自然不会想到是什么败落了贾府。她看不到主子们养尊处优,滥用职权,看不到奴仆们刁钻狠毒,离心离德,只以为给家里多省些钱来就可以幸免。虽然如此,但我们毕竟不应苛求一个小姐有多高明的见识。

  相反,相比于黛玉的儿女情长、以泪洗面,宝钗的“随分从时”、不管不顾,迎春的懦弱无能,惜春的冷漠孤僻,李纨的心如死灰,凤姐的唯利是图,能够感怀家族没落的悲剧并且试图对此做出改变的探春,其思想和远见已经达到了红楼中诸位女儿无法争及的高度。

远嫁异乡的凄凉结局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一句灯谜暗示着这朵带刺却鲜艳的玫瑰花的结局,也使多少人在夜间捧着书阅读时潸然泪下。探春的真实结局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推测大概是不得已远嫁海外,成为贾府的第二个王妃。“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这一曲也在令人唏嘘的同时带来一个问题:探春与贾府的分离,到底是什么原因?前文所说误探春一生的,到底是什么?

  大概只能责怪那黑暗的社会吧,我们不知道探春远嫁的真实情况,但据文中的草蛇灰线,比如“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的花签中可以得知,大约就是朝廷打了败仗后,将探春远嫁至海外和亲。

  在87版红楼梦的剧情中,宝玉听闻此事,极其愤恨,道:“满朝文武都是干什么的?打了败仗,竟让一个弱女子来为他们牺牲!”可见,一方面是朝廷的衰败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和亲的方式,另一方面,大概是贾府自己的衰败,令府里的人们希望能够以嫁探春为海外王妃的形式为贾家挽回复兴的最后一点可能。但无论如何,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探春的结局也是必然了。

  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也许是探春自己的性格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在四大家族的众位女儿中,可以说就属探春的性格最趋于完美。我们已经说过,她不懦弱,不孤僻,不清高,不冷漠,也没有那么孩子气。

  当贾家由于某些我们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需要把一个女儿嫁至海外时,为了保护其他女儿不受欺辱,他们只得选择了精明强干,不怕欺辱的探春。探春自然无奈,却无法选择,只得在万物复苏的清明时节,“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可是如此想来,若没有探春,则一定有另一位女儿要承受相似且更悲惨的命运;而若让探春一个人承受这些,在保护了其他姐妹们的同时,她至少还能拥有活在世上的权利。我们也只能希望在海外孤身一人的探春,不要知晓贾家终究败落的结局,也不要因思念亲人过度悲哀。

  愿她在那不知名的藩属之国,蛮夷之地,也能发挥她精干的才能,成就她高远的志向,成为她梦想在金陵所成为的三姑娘吧。

  作者:零濛子,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发布于 2019-05-08 08: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子矶“铁链锁孤舟”历史探秘
在南京滨江幕燕(幕府山—燕子矶)风景名胜区内,三台洞景点悬崖上有铁链穿洞而出,下有新近嵌入的石刻介绍,相传明初太祖朱元璋乘舟西游行之观音山下,忽遇狂风巨浪,龙舟颠波起伏,惊慌中军师刘伯温献策,请马娘娘抛八卦钱于江中,果然御钱落水,风平浪静。后刘伯温命人将龙舟系锁在峭壁崖石上,一行人在观音阁为皇上压惊洗尘,后人因系链记之:“洞口薜萝春色稠,何劳铁链锁孤舟。一双燕子凌波去,剪却江南万古愁。”

从岩山石洞里露一截神秘铁链,着实叫人啧啧称奇,浮想联翩。明清之际,燕子矶观音阁“铁链锁孤舟”景点闻名遐迩,时人诗文有提及,南京乡邦文献亦有记载,当地关于“铁链锁孤舟”的民间流传的传说更有好几种,自小生活在南京的曹雪芹甚至把“铁链锁孤舟”变成“铁锁练孤舟”写进了《红楼梦》。但史记和传说中“铁链锁孤舟”的地点并不在三台洞。

文人笔记记载的“铁链锁孤舟”

先来看看有关“铁链锁孤舟”的史记,笔者查阅数十本南京文献和文人笔记,记载有铁链或铁索等地点有燕子矶、观音阁两处,其中记载燕子矶铁锁有:(明)张岱《陶庵梦忆·燕子矶》载: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湍急,舟人至此,捷摔纾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明)王叔承《金陵游记》载:自(观音阁)崖道旧径,逾桥而西数百步,至燕子矶,孤岑突立江上,崖之脉分胜也。铁锁贯江,江水抱其三面……(明)钱谦益《燕子矶归舟作》诗中有“金波明月如新样,铁锁长江是旧流”。(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屈大均登临燕子矶,重提燕子矶旧话,并且借古讽今:“国初占,有外番不臣,尝以铁绠维系之”。(清)余宾硕《金陵览古·燕子矶》载:……沿江铁锁,维绕山趾。往者舟行至此,圾为险迅,挽扶铁锁,然后得上……

记载观音阁铁索有:明正德年间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所著《金陵游记》载:“入弘济寺,寺之殿宇廊舍,负山横起。短垣长槛,接连而去。有阁自麓至梯绝处,凡数十丈。檐阿峻起,复系铁索于山前,置木槛,使可凭以瞰江上。阴风怒涛,势欲飞动。晴江静练,可以坐阅。夜当月明横江,尤可爱也。”(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载:(弘济寺)在郭城观音门外燕子矶北城地。洪武初即山建观音阁,正统初就阁建寺,赐名弘济,殿阁皆缘崖构成,危石半空,嵌绝壁上,以铁绳穿石系栋,俯临大江,咫尺望矶头,下瞰江水如燕怒飞,波涛喷激。(清)乾隆皇帝《游观音山永济寺》诗:其一,缘壁飞楼铁锁牵,下临无地上惟天。其二,飞阁临江宝笺然,底用孤舟铁锁牵。《永济寺》诗:何必孤舟练铁锁,恰如破浪挂筠双。(清)曹寅《暮游弘济寺石壁回宿观音阁中》诗中有“铁锁悬一楼,虚敞户常辟”。(清)梦麟《观音阁》诗:……或恐山骨裂,重以铁锁攀;锁动阁亦动,天风虚冉冉……(清)陈作霖《北郭记游》载:(永济寺)壁间“觉岸”二字及观世音像……行傍山路渐高,有小犬迎门吠,则白云楼(观音阁)在焉。昔之贯以铁索者,今则庋悬壁隙……民国时期,朱楔《访观音阁》诗:落日横江风满楼,依稀铁链锁孤舟。行人遥指悬崖上,世事沧桑不胜愁。作家黄裳于1947年游燕子矶至观音阁,在其游记中写道:“在前面还有一个观音洞,洞边的悬崖上一个‘名迹’——铁链锁孤舟,抬头仰视,找了很久,在山崖乱生的丛树之间,才看见一小段铁链条,与吉普车所用的链条无异,只有四五节。”当代剧作家陈白尘在散文《初游燕子矶》中回忆了五十多年前的燕子矶之游,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随同他的人力车夫把“那称为‘铁链锁孤舟’的一根铁链子的故事”都如数家珍地一一讲给自己听。

“铁链锁孤舟”的几种民间传说

流传于民间“铁链锁孤舟”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弘济寺(清代避乾隆弘历之讳改名永济寺)观音阁,梳理起来主要三种:故事一,“铁锁练孤洲”,相传明代马娘娘有一天到观音阁敬香,乘船到了燕子矶附近的江边,忽然江上刮起了大风,船身摇晃起来,马娘娘慌忙摸出金锁,轻轻往江里一丢,那金锁变成了一条金龙,龙头刚接近水面,而龙尾巴还在峭壁上,风就停了,江上就长出了一片绿洲,人们说这片绿洲是马娘娘的八卦金锁变的,便取名为八卦洲。后来,金龙的尾巴变成了一条铁链子,那铁链就嵌在峭壁上了,就这样形成了“铁锁练孤洲”的胜迹,孤洲指的是八卦洲。

故事二,“铁链锁龙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还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时,率战船攻打集庆(南京元时称集庆路),是从燕子矶登陆的。他当了皇帝后,仍然不忘燕子矶,曾登临燕子矶赋诗,泛舟游江。朱元璋龙舟就近停泊于观音岩,用一根铁链拴住,这根铁链传至今,被称之为“铁链锁龙舟”,或“铁链锁孤舟”,皇帝自称“寡人”,“龙”也好,“孤”也好,都是指谓皇帝。后来僧人久远遂在观音岩建观音阁。曾锁过龙舟的那段铁链,演变成“神物”。据说,过往船只经此,如需要铁链,可随意索取,要多长有多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后来,据说,有人在索取铁链时,说了一句“大不敬”的话,铁链突然终止,再也不灵了。永远只有那么一小截,留存至今。

故事三,观音锁水妖,传说有一年洪泽湖一带发大水,庄稼被淹,溺水致死者不计其数。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命观音菩萨去查明是何妖怪在兴风作浪。观音扮作各种人物到处查询,得知是作恶多端的水母娘娘。水妖被观音追逃至长江燕子矶畔,觉得腹中饥饿难耐,就变成书生,走进了一家小饭铺,喊道:“店家,有何好吃的,快快做来。”一位腰扎白围裙的老头从内屋出来说:“先生,你来得太晚啦,只剩下面条了。”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大肉面端了上来,书生端起面条便大口吃了起来,刚吃了一口就卡住了喉咙,于是书生尽力往外吐,只听“哗啦”一声,一条铁链从口中落下,他抬头一看,原来那位店家就是观音菩萨。于是观音菩萨将水母娘娘锁在幕府山下三台洞的水池里。至今,在三台洞的水池中,还留有那条当时锁住水母娘娘的铁链呢!乡民们为纪念观音菩萨的恩德,就在燕子矶西边山腰修建了观音阁,朱元璋顺应民意,修南京城外郭时,将观音阁所在的小山叫观音山或观音岩,附近的外郭城门叫观音门,观音岩与燕子矶之间的水道叫观音港。

燕子矶当是那被锁的“孤舟”

历史上幕燕风景名胜区,称岩山,亦名严山。六朝时期,以岩山中段夹骡峰为界,西侧称幕府山,东侧叫直渎山。史载,东吴时期名将甘宁墓在今幕府山东侧岩山下,据说后主孙皓听信方士“甘宁墓有王气”之言,开直渎河以泄王气,其水自东向西流入大江。从此岩山又称直渎山。古时,燕子矶虽说是岩山余脉,但四面为江水所围,实为江上孤山,明代初期青洲(八卦洲)出水,大江主航道绕北而东,燕子矶才形成三面临水,突兀江畔南岸的石矶。从江上眺望,因其形似燕子,势欲飞去,得名燕子矶。

清代南京诗人王友亮《金陵杂咏》有一首咏燕子矶:“出郭寻诸洞,临江见此矶。势如排白浪,名却挂乌衣。石磴穿花小,风颿隐树稀。锒铛今解脱,应许拂云飞。”燕子矶临江排浪,挣脱锒铛,拂云欲飞,似乎要飞向乌衣国去。明初定都南京,朱元璋及其身边谋士发起一场舆论宣传攻势,鼓吹金陵王气葱茏,实为帝王之宅。明初人对金陵形胜是充满信心的,但具体到燕子矶这个形胜,明初人却将其看成“异已分子”,很是放心不下。有风水家向朱元璋进言,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燕子矶与之地脉相连,也藏有王气。可是,燕子矶矶势外向,没有拱卫皇都之势,暗藏不臣之心,应该警惕。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听罢此言,遂下令凿削燕子矶山趾,并以大铁锁环绕山脚,使这只桀骜不驯的燕子飞不起来。从明代葛寅亮《金陵梵刹志》载“右燕子矶景,左弘济寺景”图画上清晰可见燕子矶山脚被铁链围了一大圈(见大图),当是明代绘制的实景图,可惜未见文字说明。不过,从张岱、王叔承、钱谦益、屈大均等明人笔记中,可以确定明代铁锁燕子矶的史实。也有可能,明初官府出于安全考虑,以铁锁维系,保障行船遇风浪停泊,或方便游人系缆登矶。不过,在传说中,这些都变味了,虽然它编得很传神,很能体现朱元璋的性格。

至于弘济寺观音阁“以铁绳穿石系栋”的史实,最早见证就阁建寺明代礼部侍郎吕柟在其《弘济寺碑记略》和弘济寺游记两文中均未提及,倒是后来的诗文屡有记录,或许为防江水常年冲刷,观音阁九柱(后变七根柱)确实曾用过铁绳穿石系栋,以保证安全。也有可能从观音阁石洞伸延出的铁链,正是从江底连接到环绕燕子矶的大铁锁,时人误以为“缘壁飞楼铁锁牵”。用观音岩洞铆定的铁链扯住环绕燕子矶铁锁,让欲飞的燕子戴上镣铐,看你往哪里飞。如果确实如笔者猜测,那么燕子矶观音阁“铁链锁孤舟”的历史真相才合乎情理。肖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宜州庆远古谣“铁锁练孤舟” 曾现《红楼梦》
昵称58749165 2018-08-18   |  986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铁锁练孤舟,千年永不休。
天下大乱,此处无忧。
天下大旱,此处半收。
这是流传于古代庆远府(今宜州市)的一首古谣。在宜州民间,这首古谣至今仍是妇孺皆知。特别是其中 “铁锁练孤舟”一句,还出现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这使宜州“文化古城”的名声传播更远了。
在《红楼梦》的第四十回里写到,一次贾府的家宴上,鸳鸯姑娘行的酒令,就有一句用了“铁锁练孤舟”。原文注解是这样的:
“铁锁练孤舟:原庆远府(今治在广西宜山)旧歌谣的一句。《庆远府志·地理志》引旧《志》云:郡城如舟形,东西南三关外平衍十余里,小石联绵散布,旧有谣云‘铁锁练孤舟,千年永不休。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收。’”(见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对照宜州地形,《庆远府志·地理志》的描写确实是再形象不过了:城南原来的“关口”,现在还叫“关口”,出了关口,只要在较高的地点鸟瞰,整个城区就像一只橄榄形的孤舟,系着一条长长的锁链,悠闲地停泊在龙江岸边。宜州是一块风水宝地,许多外来的客商,在宜州住了几年都不舍得走。难怪一提到这首古谣,宜州人是如数家珍了。
近年来,宜州发展很快,变化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原先的铁路都经过宜州南郊,那条由“石花”连成的链条不很完整了,但依稀还可以看出原来的轮廓。闲暇时只要登上城南的了哥山,或者城北的北山,就可领略这古城新貌的历史风采。
根据笔者考证,这首古谣产生于明清之交的战乱年代,在民间流传了一百年左右,由乾隆年间的庆远知府李文琰采入他编的《庆远府志》(1754年)。后来,谢启昆又把这首古谣收入《广西通志》(1800年);宜州有一部道光八年的《庆远府志》(1828年),也记载了这首古谣。可惜李文琰编的《庆远府志》没有流传下来。红楼梦那条注解的内容,就是从道光八年的《庆远府志》引用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覃异之将军(1907-1995)回宜州(当时叫宜山)探亲,写了一首诗《登白龙洞有感》,也提到这首古谣。覃异之将军是抗日名将,因其“星斗落杯中”诗句被柳亚子先生称为“星斗落杯中将军”。还有宜州老一辈的文人,诗文中也多次提到这首古谣。


民间流传的是“铁链锁孤舟”,其实正确的应该是“铁锁练孤舟”。“练”是熟绢,丝绸带子,可以用来系东西。“铁锁练孤舟”中的“练”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就是铁链条系着孤舟。现在说成“铁链锁孤舟”,是因为语音、词义演变造成的,大家都这么说,也就“约定俗成”了。(韦庆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探春最终嫁去了哪里?抽丝剥茧才发现,薛宝琴早已给出答案
2022-07-12 09:40:43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辽宁  举报
280
分享至
根据贾探春的判词、[分骨肉]曲子和杏花签伏笔,她日后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此生再不能回归是必然,不存在续书所谓嫁个藩镇后又回家省亲的事。

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主“必得贵婿”。之所以被众人说成要做王妃,皆因引用的这句古诗中的“日”,就是指皇帝。




贾探春嫁作帝王妃没有异议。贾元春判词对此也有对比。

“三春怎及初春景”,表面看是元春比探春(或三个妹妹)强,出身好,起点高,贵为贤德妃。奈何结局却是贾元春惨死,贾探春却福寿数十年,声名传震海外。

贾元春的判词之所以拿贾探春对比,就因为她们姐妹全都嫁做帝王妃,高度一样。就和王熙凤与李纨对比、钗黛对比一样。

只可惜贾探春能将一把烂牌打好,贾元春却将一把好牌打稀烂!

不提贾探春嫁作帝王妃,要讲一下贾探春最受关注的“远嫁”目的地。究竟她嫁去了哪里,一直众说纷纭,曹雪芹既然如此设计,原文中一定有安排。读书仔细的应该已经发现了。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贾探春远嫁的目的地,应该在安南、暹罗甚至更远的西海沿子三者之间。贾探春的判词线索也非常明确。




(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放风筝都是在清明时节,指出贾探春是春天出嫁,出海远去。

古代航行是有讲究的。由于都是风力驱动,不同的节气航行的方向也不同。一般会选在春秋两季。比如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间就选在了三月初三,正是贾探春的生日。郑和下西洋是南下西去,原文对此也有明确线索,引出了上文三个目的地的说法。




一,安南(越南)。

薛宝琴作十首怀古诗,其中第二首《交趾怀古》的谜底是西洋钟,借马援平南越和西域叛乱声震海外,预示贾探春远嫁海外异国后,声名远扬的现实。

交趾就是指南越国,又叫安南,是现在的越南。

贾母八旬之庆时,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贾母便吩咐了贾探春陪着钗黛和湘云、宝琴出见。

南安太妃的“南安”,反过来就有“安南”之意,和交趾一样都是越南的古称。

柳絮词预示众女儿的婚姻,贾探春作的词牌是《南柯子》又叫“南歌子、怕春归、望秦川”,南越国创建人赵佗是秦将,“望秦川”也是伏笔。

“南”字更突出了贾探春南下之意。




二,西海沿子。

薛宝琴曾说她随着父亲去过西海沿子真真国办洋货。这是《红楼梦》对海外最直接的描写。曹雪芹不会只是写一个故事。

贾探春判词的大海、大船、美人哭泣,都能证明她日后远嫁,是循着郑和下西洋的路径,南下西去,南下必然经过交趾,西去则是西海沿子。

当日赖大家的送给薛宝琴四盆花,她不给别人只送了林黛玉一盆水仙,贾探春一盆腊梅。

随后宝琴丫头小螺就把贾宝玉引去了潇湘馆。小螺代表“海上的讯息”之意。

而借由“水仙腊梅”引出薛宝琴讲起当年旧事,说她随父亲去西海沿子采买洋货,遇到一位会作诗的西洋美人,还求了一首诗。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如果不提这首诗是西洋美人所作,内容清楚无误地表达出一位置身海外岛国,思念故土家乡、家人的女儿情怀。与贾探春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不得归乡、思乡的经历和心情完全契合。

所谓西洋美人诗,联系“水仙和腊梅”,推测就是贾探春和林黛玉二人远嫁的伏笔。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并没有死在贾家,而是随着贾探春一起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并很快死在了海外。

对这段经历的结局《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柳絮词》等诗词都作了伏笔。

而潇湘妃子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的典故,也是贾探春为林黛玉所取。

日后潇湘馆众人放风筝,林黛玉的美人风筝被紫鹃拿了一把“西洋小银剪子”剪断飞走后,突然又来一只凤凰风筝把贾探春的凤凰风筝缠住,正是“有凤来仪”之谶语。预示日后探春远嫁,因庶出身份被嫌弃,连累林黛玉与她一同远嫁。不多赘述了。




三,暹罗。

既然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则两人的归宿就重叠。林黛玉的去向也是贾探春的去向。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送给众人的暹罗茶,林黛玉觉得很好,王熙凤就又给她送了一些,贾宝玉也将自己的茶送给了她。

茶为茶礼,是定亲之礼。曹雪芹有意写送茶,也伏笔日后之结局。

暹罗与交趾为临近,仅靠西海沿子,注定贾探春和林黛玉去了那边不错。

注:“西海沿子”是古代对孟加拉湾和波斯湾一带的统称。也东起暹罗、柬埔寨和越南的东南亚,包括天竺、斯里兰卡的南亚次大陆,西去波斯、阿拉伯等地。

贾探春她们远嫁应该不会太远,从交趾、安南、暹罗、真真国等地推测,孟加拉湾一带是极限,至于具体是哪里,曹雪芹没写,暂不作定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7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蕉鹿梦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蕉鹿梦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蕉鹿梦

出自
《列子古注今译》


人物
郑人

类型
古文

目录
1典源
2释义
3同源典故
4示例
折叠编辑本段典源
《列子古注今译》卷三〈周穆王篇〉~07~

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折叠编辑本段释义
折叠典源译文
郑国有个樵夫在野外砍柴,碰到一只受惊吓的鹿,迎上去打死了它,又怕人瞧见。匆忙中把鹿藏到干枯的池塘中 ,用柴禾盖好,高兴极了。可不久就忘记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这是一场梦,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叨唠这事。

路上有人听到了,依着他的话找到了死鹿,拿了回去,告诉老婆说:"刚才有个砍柴的说梦见打死了一只鹿,却忘记了藏在什么地方,我去找找看竟真的找到了鹿,看来他真的在做梦。"他老婆说:"怕是你梦到砍柴的打到鹿了吧,这附近哪里有砍柴的,现在我们得了鹿,是你的梦想成真了吧?"他说 :"反正我们真的得了只鹿,管它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

樵夫回到家后,不甘心丢掉的鹿,晚上梦到了藏鹿的地方,又梦到拿他鹿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就依着所做的梦去找,找到了那人和鹿。

俩人争执不下。就闹到士师那里。士师说:" 你真的得到鹿,却以为是做梦,真的做梦却找到了鹿。他以为你是真的做梦却得到了鹿,而他老婆说是他梦中得了别人的鹿,不算拿别人的鹿。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搞不清,现在只有一只鹿,你们俩就平分吧。"

这事连郑国国君也听说了,国君说 :"嘿嘿!难道让士师也做个梦替他们分鹿不成?"……

折叠释义
砍柴的人,得鹿的人及至郑君等,不是把真实的事当梦,便是把梦当真实的事儿。后遂用"蕉鹿梦"等比喻虚幻迷离、得失无常,以及稀里糊涂、犹如做梦的状况。

折叠编辑本段同源典故
分鹿梦 分鹿覆蕉 士师分鹿 梦中得鹿 梦中案鹿 梦中蕉鹿 梦蕉鹿 梦里士师 梦鹿 得鹿 求鹿梦 蕉中梦 蕉中覆 蕉中鹿 蕉边梦 蕉隍讼 蕉鹿 蕉鹿梦 藏蕉梦 惊心蕉鹿 鹿梦 鹿蕉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9 08:59 , Processed in 0.0768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