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0: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庄妙常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槛外人===红楼梦作者】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54&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槛外人====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外人,为书外人,即红楼梦的作者。
妙玉:从你们的全世界路过,可惜没人懂我
少读红楼
2019-09-25 22:09
红楼梦里,妙玉的出场,是通过林之孝回王夫人的话来介绍的。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生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又极好。”
这个妙人儿,也以“玉”为名。似乎整部《红楼梦》,“配”以“玉”为名者极少,林之孝之女林红玉因犯了宝黛名讳被更名为“小红”。妙玉,其名就先声夺人,真是作者独具匠心塑造出来的一个妙人。
妙玉的曲词说: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除了黛玉,书中没有一个凡间女子被赞过“神仙似的”。妙玉美且“仙”,有如兰的气质,又有仙子般的才华,真真让人心向往之。
尽管她的诗只出现过一次,却是惊艳到了黛玉、湘云。那个中秋之夜,她补足了二位诗人的凹晶馆联句,更以“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等句将湘云、黛玉凄楚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翻转过来,令湘云黛玉赞不绝口。那诗中透露出来的晨光熹微、朝气蓬勃之象,令人忘却了谶语的不祥。

一、无情还似有情
有人说,妙玉暗恋宝玉。也有人说,二人之间有情愫暗生。我说,两个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或者重逢。宝玉与妙玉有极其相似的“三观”。
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
而宝玉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更有“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的出格举动。对于庄子,他亦是同样的喜欢,还曾经在苦闷之时读《南华经》,并续写一篇。以至于被黛玉嘲讽:“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宝玉对一切美好的生命有出于本能的爱慕,更况且,是妙玉这样美丽又有才情的女子。这样的两个人心意相通,互相欣赏,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美好而纯真的朴素情感的流露,不一定就牵涉“风月”。
那一次,刘姥姥随贾母游大观园。到栊翠庵的时候,妙玉奉茶给贾母——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的雨水。贾母喝了一半,随手递给了刘姥姥,刘姥姥却还嫌淡。
而妙玉请钗黛喝的“体己茶”,用的水却是妙玉“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妙玉所说玄墓山蟠香寺,是著名的赏梅胜地。漫山遍植梅林,梅花开时,一望如雪,香气清绝, 又称“香雪海”。
“融雪煎香茗”,雪水泡茶本就已臻化境,那水还是在寺前收来的枝头上的梅雪,清冷、馥郁,恰是槛外人不落俗尘的神驰意象。我们不禁感慨,妙玉这是给了宝钗、黛玉多大的面子!
宝玉却也尾随而至。倍受诟病的绿玉斗之梗,常作为妙玉对宝玉有私情的依据。刘姥姥用过的成窑盖钟,妙玉要弃了,而妙玉自己的绿玉斗,却可以给宝玉用。
这里面当然妙玉有对宝玉的偏爱,但是这种偏爱出自纯然,一派天真,并不做作。关于“蹭茶”,两个人的对话,颇值得玩味:
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清代王希濂评说,这是“假撇清语,转觉欲盖弥彰。”可是细细品味,妙玉为人之怪癖诡谲,人尽皆知,这番话妙玉说得出,自然也应做得到。“为人孤高,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这是宝玉对她的认知。
宝玉也经常在出色的女孩子面前自惭形秽。宝玉深知妙玉的骄傲,宝玉也善解人意,他的回答,巧妙地保全了妙玉的骄傲。

二、出世却也入世
宝玉为人真正乖觉,也善良。且看他如何为刘姥姥讨要杯子: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妙玉竟然就同意了,只是表示不与刘姥姥交接。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更有甚者,提出来叫小厮来抬水洗地——这话也真真只有宝玉想得出,说得来。而“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这样的话,大约也只有妙玉说得出口。
宝玉如此善解人意,妙玉必当对宝玉刮目相待。于是在宝玉“落第”被罚之际,便有了《访妙玉乞红梅》的佳作: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得了红梅归来,宝玉笑着跟众姐妹说:“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我也不知道怡红公子“费了多少精神”,只是想到,访妙人岂不比赏红梅更令人遥思遐想?
想象之中,那栊翠庵的傲雪红梅是一片香雪海,艳丽的瓣,明媚的蕊,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那踏雪寻梅的公子,独自一人迤逦而至。乍见宝玉,妙玉是否有瞬间的错愕?他必是笑意盈盈,眉眼含情;她是否神色如常,衣染梅香?
他们可曾一起在槛外听雪赏梅,他们是否也吟诗作对、把酒言欢?他是否为她的清冷出尘而怦然心动?她可曾也有凡心一动的沉醉粲然?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宝玉的话永远无比真诚动听,倒也不一定要作为情话去听。两个心意相通的人,心灵的契合,在冰雪空明的琉璃世界里相遇,更有那红梅花吐胭脂,香欺兰蕙,此情此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王希濂评,“可见妙玉心中爱宝玉殊甚。前说不给茶吃是假撇清,此番分送红梅亦是假掩饰。”
我从来不愿意以这样的犀利的目光去剥落一个少女的情思。妙玉诚然是“云空未必空”,但她“假”吗?总觉得,吃茶也好,送梅花也好,恰恰是她小女儿家真性情的体现。
这种真情流露很美好,美好到黛玉都不会吃醋,而是选择了理解与欣赏。宝玉去乞梅之时,李纨要派人跟着,被黛玉拦了下来,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于是,妙玉芳心大悦,一时兴起,再分送梅花给众女儿,将自己的喜悦与众人分享。

三、槛外亦是槛内
窃以为,一访妙玉就很美,无须再访。一枝梅花已是遗世独立的难得,妙玉再送众姑娘每人一枝,满足之余,难免让人有一点兴意阑珊之感。所谓的众生平等,永远是不含悲喜的淡漠,唯有情有独钟才让人心旌神动。
妙玉之于宝玉,就是情有独钟。
宝玉生日,妙玉给他送来生辰贺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一觉醒来,见了这个甚是惊喜,“跳了起来”,埋怨丫鬟们没有及时知会。
他非常重视此事,甚至要找黛玉替他出主意回帖。恰好路遇妙玉旧交邢岫烟,像得了救星,终于将“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的回帖隔着门缝塞进了栊翠庵。“槛内人”,如此有自知之明,竟是连“槛外人”的门都自觉地不踏入——妙玉该是会心一笑吧?
看邢岫烟在宝玉面前批评妙玉的话:“她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妄诞诡僻了”,“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这样的评价让我对好女儿邢岫烟有些许失望:她不懂妙玉,应该也不懂宝玉了。被宝玉称作 “闲云野鹤”的她,也有些胶柱鼓瑟的拘泥。
此人,当是宝钗一类人,并非宝黛、妙玉一派。宝玉却为妙玉“辩护”,他说妙玉“原不在这些人中,原是世人意外之人”。这样的懂得,黛玉也有。所以在妙玉毫不客气地批评她是“大俗人”的时候,她并不恼怒。
脂批:“盖妙玉虽以清静无为自守,而怪洁之癖未免有过,老妪只污得一杯,见而勿用。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实有此等人物,但罕耳。”对妙玉的“天生成孤癖人皆罕”,脂砚斋给了最大程度的理解与体谅。而王希濂的批评,似乎恰恰是妙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现实写照。
在我看来,宝玉与妙玉之间微妙的情感于这这凡俗的世间,是一种美丽且珍贵的存在。有时候,我竟然庆幸红楼梦的残缺不全,如此就可以不看妙玉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
就让我对那“风尘肮脏违心愿”的谶语视而不见吧,就让那白雪红梅的凛冽,定格在宝玉的回帖上,仿佛如此就能让她那世难容的命运戛然而止……
作者:杜若,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2: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型就是观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杏犀䀉”,当你以为是珍宝时,妙玉却告诉黛玉:这是你的一生
首发2024-08-07 08:06·君笺雅侃红楼
杏犀䀉,程乙本作“点犀䀉”,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

不过,根据“(分瓜)瓟斝”三字各有意义来看,“犀”字已经有“心有灵犀”形容宝黛之情的意思。“点”字不免重复且意思太小,反不如“杏”字另有意思。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林黛玉听闻贾宝玉维护她“林姑娘不说这样混账话”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贾宝玉是林黛玉的知己,便是其一生的“幸”和“不幸”,对应了“杏”字。

有意思的是林黛玉之前刚说不喜“李义山”,妙玉拿出的茶具若直白叫“点犀”,难免让林黛玉立场更尴尬。

反而是“杏犀䀉”三字,不但寓意林黛玉独得贾宝玉感情之幸,也突出犀角颜色杏黄,隐喻林黛玉外嫁潇湘妃子结局之不幸。更由“犀”字引出“心有灵犀一点通”,串联前文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将林黛玉日后离开贾家远嫁的因果伏笔全都贯通。


周汝昌先生认同沈先生大部分观点,但认为“杏犀”更符合意境美。且“杏犀”非影射妙玉,而是指黛玉为“性蹊跷”,隐喻她性格敏感,“多疑、小性”。

多年后周先生在书中说:杏犀,谓犀角,颜色红黄。改点犀者妄笔俗义,损害雪芹本意,变高洁之文为儇薄之语,最是可恶。

两位先生的讨论,见仁见智。本人从线索伏笔去看书,观点角度迥然不同,倒是持“杏”之杏黄隐喻潇湘妃子之谶,杏比点更对林黛玉有意义。毕竟犀字单独已可作“点犀”用,无需赘述。

而且,总说《红楼梦》有“莲与杏”两种命之谶。

得杏者,幸运。得莲者,可怜。

“杏犀䀉”为杏黄色,以“杏”为名,通“幸”。

“杏犀䀉”为三个垂珠篆字,就契合了“杏”与“莲”。

“垂珠”就是垂花门装饰的垂吊的荷花含苞状装饰,荷花通“莲”。


“杏犀䀉”上集合了杏”与“莲”,则是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代表女儿之幸与不幸。

至于“qiáo”字上乔下皿。通“䀉”。

据《康熙字典》记载:䀉,盂也。“形似钵而小”。

盂钵便是和尚化缘手持之盛器。

《金刚经》开篇既云:“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䀉”字,隐喻的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承诺“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据此,“杏犀䀉”便可解释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林黛玉被迫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死去,后贾宝玉出家做了和尚。

说完“杏犀䀉”三字的意思,再解释妙玉拿出的这只茶器。

一,“形似钵而小”,是说“杏犀䀉”是盂钵形状的茶器,为贾宝玉出家后事设伏。

另外,钵也借妙玉出家身份,沟通当初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灌溉故事真相是一段佛家故事。

而“灌溉”引发的“石头记”故事,与篆字的古意“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的意思近似,预示宝黛之情的始因是《红楼梦》故事之引。

二,“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䀉”。

“垂珠”似泪滴,三个竖列的垂珠篆字,就像滚落的一串眼泪,是林黛玉还泪不绝之意。


《题帕三绝·三》写到:“彩线难收面上珠”,林黛玉泪尽而逝的眼泪,一如那三个垂珠篆字。既写黛玉还泪之情,也写黛玉泪尽而逝之悲。

还有“篆”字多为印章之铭刻。故称名为篆,称字为次篆。

“杏犀䀉”用篆字,而非“(分瓜)瓟斝”用真字,源于其为“刻骨铭心”之情,与后者隐伏真相不同。

你看,《红楼梦》中可谓处处见曹雪芹心血巧思,一字也不敢怠慢。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举报
评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瓜)瓟斝”上两行字,道尽薛宝钗一生荣辱,妙玉用心太深了
首发2024-08-06 08:37·君笺雅侃红楼
(分瓜)字,读bān,左分右瓜,顾名思义就是“分瓜”“分利”的意思,如今《康熙字典》尚存其字。

“瓟”,指葫芦器。用葫芦制作的各式盛放器具,以酒器、茶器和水瓢较为常见,大小都有。

“斝”,为酒器,古人祭祀用品,本是青铜制造,三足两柱有把手。后世有各种材质的同类器物。


“(分瓜)瓟斝”明确是一只葫芦剖开后做成的形似“斝”的茶具。

妙玉能拿珍而重之的拿出来,自是不同凡响。就像她说绿玉斗,贾府也没有一样。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分瓜)瓟斝”不但由西晋权臣王恺把玩使用过。北宋苏东坡在“秘府”见过的经历还被刻在茶器上,连时间都精确到元丰五年……是不是觉得这类描写眼熟?皆因秦可卿房中的陈设,也是类似手法介绍。

别说一件葫芦器能否从西历经一千多年传到妙玉手上还完好无损,只说其上的文字,怎么就那么恰好揭开了金玉良姻的姻缘结果?显然又是作者故意设譬。

“(分瓜)瓟斝”,因名而指:薛家图谋金玉良姻的目的,就为攀附瓜分贾家利益,以补自身之亏空不足。是为“(分瓜)”。


原文还有两个细节补充。

一为薛蟠打死冯渊的案子被称葫芦案。

二为衡芜苑没有花树,全是葫芦一样攀附石头上的藤萝香草,就是“瓟”。

薛宝钗成功嫁给贾宝玉,贾通“斝”。

妙玉拿“(分瓜)瓟斝”给薛宝钗,挑明薛家来贾家的目的与刘姥姥一致。同为秋天到来,同为打抽丰而来。

然而刘姥姥可以吃饱喝足拿钱走人,薛家不达目却不敢离开贾家。

“(分瓜)瓟斝”尽管是作者为读书人设譬,却与凫靥裘一样,明确指向了薛宝钗。

薛宝钗在喝茶期间一声不吱,倒不是她发现了妙玉的意图。事实上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的全程,她也仅只说过一句话,就是感于自身境况无话可说。


至于“(分瓜bān)瓟斝”上那两句铭文,更是意义重大。

一,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

“真”者,真相也。

承上是说薛家图谋之真相在“(分瓜bān)瓟斝”三字里。启下则借晋代王恺的典故,揭开另一个真相。

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侈汰》记载: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曹雪芹由王恺引出了石崇豪奢的典故,也有两层意思。

第一,借晋武帝舅舅王恺,引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舅舅王家,揭开薛家图谋的金玉良姻背后,实为舅舅王家的谋划和指使。

王家又是薛宝钗之父、贾政、贾琏之岳父,如果按照封肃对女婿甄士隐的算计行事影射,《红楼梦》里的岳父对女婿的家产,都没安好心。


是以,刘姥姥去后,林黛玉戏谑其为“母蝗虫”,实则另有深意。

刘姥姥是“王家人”,贾家之姻亲。来贾府打抽丰,便有王家“分瓜”贾家之利的意思。

母蝗虫靠繁衍后代形成蝗灾,与水灾、旱灾同为古代三大祸。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家破人亡。

王家借女儿联姻,不断侵吞女婿薛家和贾家之利,借繁衍后代控制亲家为己用,岂非就是“母蝗虫”之祸?

如今,薛家已是王家附庸,王家不方便再嫁女儿入贾府,便幕后策划金玉良姻,让外孙女嫁入贾府,一样实现血脉控制,并借机吞噬。

此为真相一。

第二,石崇富贵骄奢,堪比如今之贾家。

石崇却又重情,甘为侍妾绿珠而死,林黛玉作《五美吟·绿珠》便借以隐喻贾宝玉对她之情,此为真相二。

所以,别看“晋王恺珍玩”的线索少,影射的内容并不少。且很容易给出合理推测:王家策划金玉良姻,成为木石姻缘的对手,导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悲剧,一如石崇与绿珠。


二,“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此句肯定是曹雪芹的杜撰。

元丰五年,指宋神宗元丰五年。此“元丰”年号时共八年。

而“五”和“八”二数,全是大关目,大要紧。

“五年”,对应了妙玉煮茶所用的“五年梅花雪水”。

何为“五年梅花雪水”?之前“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贾母和薛姨妈的酒令,全有“梅花”典故,实为指薛宝钗。雪通“薛”,《红楼梦》中以“雪”为引,多为指向薛宝钗。

贾母更说出“这鬼抱住钟馗腿”,与“(分瓜bān)瓟斝”所谶相同。

如果细致计算时间,妙玉请喝茶时,正是薛宝钗来贾府的第五年。

林黛玉因为对她有成见,二人五年来“貌合神离”。

林黛玉不识“五年梅花雪水”,被妙玉说是“大俗人”,是提醒她为心中成见蒙蔽,五年时间尚不识得薛宝钗的优点,太俗气。


正因妙玉提示,让林黛玉洞开胸臆,与薛宝钗随后冰释前嫌,很快“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成为一对莫逆的好姐妹。

比“五年”更重要的“八年”,就更加明确。

林黛玉早薛宝钗来贾府两年,此时已是第七年。

而这段起于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之灌溉还泪公案,便由林黛玉进贾府算起,前后跨度正好十年。于薛宝钗则正是八年。

以妙玉请喝体己茶为起始,王后无论林黛玉之死,金玉良姻成功和贾家抄家之祸,都只剩下三年不到之期。

是以刘姥姥之前讲述“雪下抽柴”影射薛宝钗婚姻,茗玉小姐十七岁影射林黛玉之死,时间线索分毫不差。

甚至“黛死钗嫁”,贾府抄家的伏笔,也着落在“苏轼见于秘府”的典故上。

元丰二年,苏东坡被人诬陷写反诗毁谤朝廷和新政入狱,差点掉了脑袋,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元丰五年时,他已明贬实流放于黄州,此后更是一贬再贬去了海南儋州,哪里还能在秘府见此“(分瓜bān)瓟斝”?

所谓“元丰五年苏轼见于秘府”,实为曹雪芹有意设譬。通过错误的讯息引起注意,设定重要时间线索。

以元丰五年对应薛宝钗来贾府的时间,明确八年之期,是薛宝钗金玉良姻,林黛玉远嫁泪尽而亡,以及贾府抄家的时间。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一贬再贬后去到海南,又恰与如今外放学政的贾政属任之地重合。

显然,乌台诗案涉及苏轼的两点内容,就与贾家抄家有关。

一,逢冤被人陷害。

二,卷入新旧党争,家破人亡。

苏轼为司马光旧党,反对王安石新党变法。乌台诗案因此而起。苏轼被诬陷谋反,要不是宋代“刑不上大夫”,就被杀头掉脑袋了。

贾家是太上皇老臣为旧党,与北静王结党,与苏轼的立场相似。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预示贾府日后之罪,既有被人陷害,也有新旧党争失败,更涉嫌结党谋反之罪。应了焦大对贾蓉说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反话。

所以,妙玉给薛宝钗的这只“(分瓜)瓟斝”上的信息,何其重要。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举报
评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1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庄妙常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存志太虚,安心玄妙}】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54&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治印 "存志太虚,安心玄妙。
聽雨軒sjh 2018-07-22   |  48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玄妙
玄妙形容事理深奥微妙,难以捉摸。也泛指微妙的道理或诀窍。深奥微妙玄妙的学说。

出处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深奥微妙。

玄妙的学说

楚留香(铁血传奇)莆田少林寺和尚,在楚留香闯少林时进行拦截

小说《镜灵》中女主角的诨名。

道家所说的"道"。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道家所称的"道"深奥难识,万物皆出于此。后因以"玄妙"指"道"。汉 牟融 《理惑论》:"﹝ 牟子 ﹞锐志於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玄妙为酒浆,翫《五经》为琴簧。"三国魏曹植《辅臣论》:"存志太虚,安心玄妙。"唐寒山《诗》之二七七:"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元杨景贤《刘行首》第四折:"草庵内谈玄妙,蒲团上讲道德,万事休题。"

指魏晋时代清谈的玄理。
《世说新语·文学》" 裴冀州 释二家之义"刘孝标 注引《管辂传》:" 裴使君 有高才逸度,善言玄妙。"

形容事理深奥微妙,难以捉摸。
《吕氏春秋·勿躬》:"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论》:" 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那做人处世的道理,太广大了,太玄妙了。"

泛指微妙的道理或诀窍。
《红楼梦》第一二十回:"这是我亲眼见的,并非鬼怪,况听得歌声,大有玄妙。"胡适《漫游的感想·麻将》:"他们从不向我这位麻将国的代表请教此中的玄妙。"

辅臣论
《辅臣论》是《卷十八·魏十八 》里的一卷(卷十八·魏十八 ◇ 辅臣论)

盖精微听察,理析豪分。规矩可则,阿保不倾。群言系于口,而研核是非;典诰总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钟太傅也。(《书钞》五十二,《艺文类聚》四十六,《御览》二百六)

盖精微听察,理析豪分。规矩可则,阿保不倾。群言系于口,而研核是非;典诰总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钟太傅也。(《书钞》五十二,《艺文类聚》四十六,《御览》二百六)


清素寡欲,聪敏特达。存志太虚,安心玄妙。处平则以和养德,遭变则以断蹈义。华太尉歆也。(《书钞》五十一)

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实抚东夏者,曹大司马也。(《书钞》五十一。原注:曹仁也。)

知虑深奥,渊然难测。执节平敌,中表维藩。恭以奉上,爱以接下。纳言左右,为帝喉舌。曹大将军也。(《书钞》五十一。原注:曹真也。《御览》二百三十八)

英辨博通,(《御览》作「辨博通幽」,今从《文选·魏都赋》注。)见传异庆。德实充塞于内,知谋纵横于外。解疑释滞,剖散盘诘者,王司徒也。(《书钞》五十二。原注:王朗也。《御览》二百八)


□□疏达,至德纯粹。容中下云,则众诸不身。(此二句转写误。)进吐善谋,则众议不格者,陈司空也。(《书钞》五十二。原注:陈群也。)

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书钞》六十四。原注:晋宣王也。《御览》二百三十八[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1: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梅
卢钺卢钺〔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逊:不及,比不上。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简析

  这首诗是《雪梅二首》中第一首。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其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则是其对梅与雪的评语。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颇富文人雅韵。

卢钺,别名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流芳百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e209069ddc6b.aspx
卢钺
卢钺
卢钺,别名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流芳百世。► 19篇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中雪后
[ 清 ] 郑板桥
原文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
①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

②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③清孤:凄清孤独

④等闲:寻常、一般。

作者介绍

郑板桥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灵
[ kōng líng ]
基本解释
(形)灵活而又玄妙:~的妙景|天边彩云~变幻。

详细解释
1. 清新灵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説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 清 王韬 《<幽梦影>序》:“以飘忽之思,运空灵之笔。” 鲁迅 《花边文学·读书忌》:“例如现在正在盛行提倡的 明 人小品,有些篇的确是空灵的。”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 唐 宋 以后的画家,另辟蹊径,走入山水画的崇高而空灵的境界,给人一种飘然出世,身在世外的超然的态度。”

2. 清净。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半夜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辞书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3: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香丸
《红楼梦》里的冷香丸有什么深意?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903
被浏览
6,002,715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60
​4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60 个回答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130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冷香丸确实大有玄机,原文和脂批均欲说还休,虽未明言此丸影射何物,但其制作之法,却仍然透露出了真相。

本文是应一些读者邀请,以专门解读“冷香丸”,因专栏中章回有序,特放在此提问下,待时机合适,仍会收入专栏之中,特此说明。只是我有些担心,“冷香丸”之真相,是颇为吓人的,大家须得做好一些心理准备才是。

冷香丸的制作,极为费时费力,宝钗食之,既能压制“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还能让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异香,真不知羡煞如今多少女儿家,香奈儿迪奥这等香水奢侈大牌,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如若现在各大专柜真有卖“冷香丸”的,说不得多少女子,就算拼上几月工资,也得买上几丸来尝尝。

诸位女士,我说的可对?

原文第七回摘录:......(癞头和尚)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制作冷香丸,除了四色花蕊、四令霜露雨水之外,顶顶重要的,便是癞头和尚给的这包药引子。

脂砚斋说他知道这包药引子的来历,“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批语中出现了好几个重要词汇,“放春山、灌愁海、太虚幻境空灵殿”等等。

这几个地方,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曾出现过,乃是全书首席大佬警幻仙姑所居之处。

如果要评选红楼最重要的章回有哪些,毫无疑问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定会榜上有名,金陵十二钗判词判曲皆出于此,端是无比重要。

这包药引子正是癞头和尚自太虚幻境中带来的仙药。所以,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冷香丸”是不可能出现在商场专柜里的。

言归正传,既然药引子来自太虚幻境,那么我们就得看看第五回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五回原文摘录,这一段极重要,请大家定要细读:

......(贾宝玉先看了各钗判词,接着随警幻进入仙宫房间)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甲戌侧批:好香!】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宝玉称赏不迭。

警幻房内,有三件奇珍。

一曰群芳髓,乃是一种焚香,是山川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脂批特评一词:好香!

二曰千红一窟,是为茶水,乃是“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冷香丸原料中,正是需要搜集四令节气中“雨、露、霜、雪”等水物,与此茶制法如出一辙。脂批之意,“千红一哭”!

三曰万艳同杯,乃是酒水,是以“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冷香丸的另一主料,却正是四季鲜花的花蕊,与“万艳同杯”中的“百花之蕊”为同一物事,脂批另又有点评“万艳同悲”!

看到此处,想必诸位已是知晓,冷香丸的两味主料,正是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

而原文中癞头和尚“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此异香扑鼻的药引,正是那产自太虚幻境,脂批点出“好香”的群芳髓。

“群芳髓”此名,看之像是在说百花之精,只是为何作者要把此物名称,写得这么惊悚和残酷呢?

因为,此名乃是作者有意为之。

那么,“群芳髓”,它究竟是个什么物事呢?如此命名,作者是想表达出什么意思呢?还有,为何“群芳髓”竟是这等奇香扑鼻呢?

这几个问题,红楼作者其实是给出了答案的,而且,答案就在原文之中.....

如果害怕,作者君建议您到此打住,不看下文,速速离开。

......

......

......

......

......

......

好吧,看来您是真的想知道真相,那就继续。

自从第五回出现“群芳髓”后,后文就再未提过这个名字。

直到第七十八回,作者才给我们揭开了真正的答案。

这一回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宝玉为林四娘所作姽婳词为: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关于《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的解读,之前我的专栏中已有专文解析,评论中很多读者说看得双目含泪,作者君也不知说什么好,此处也就不再赘述了。

宝玉此词中,明确点明了一句“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骨髓香”的典故,又出自江阴抗清后,一无名女子于江阴城墙上所题,极为著名的一首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以上诗中之香,是“群芳髓”中的“异香”,“群芳髓”又是“冷香丸”之药引,所以,“冷香丸”中的香味是何香?大约也不用我明言了。

再看“冷香丸”中两味主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再加上“群芳髓”作为药引,这“冷香丸”所需之原料,正是天下万民之骨髓和泪水,它所影射的,是改朝换代之际,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明清战争。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前,秦可卿先是带他去上房内间就寝。

第五回原文摘录:......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燃藜图》,“燃藜”者,通“燃黎”也,作者乃是影射黎民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因此宝玉“心中便有些不快”,脂批也批注:“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呃,这里要说道一下,启功先生考证这图有典故,是讲神仙劝读的故事,典故出自“刘向别传”。

我倒是好好去查了查这个“刘向别传”,发现这本书现今并不存在,也不知启功先生是从哪里找到这个“典故”的。没其他意思,只是阐述事实。

但在《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六.妖异部二》,《王子年拾遗记》中,却对刘向燃藜此事有详细记述。

史料摘录:......刘向校书天禄,专精不倦,假寝弥时。有人植青藜之杖,时夜已暗,乃吹其杖端,炯然火出。因以照向,则户内如灯烛也。向与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如目见焉。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

刘向这番燃藜对话本意,“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乃是指帝王兴亡、改朝换代之事。《五行洪范》,即“洪范九畴”,是为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九条根本大法。

所谓燃藜神仙劝人读书的解释,实为臆断。

再有第七回原文摘录:......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甲戌侧批:“梨香”二字有着落,并未白白虚设。】

第一条脂批中的黄柏,是味中药,苦味与黄连有一拼,用它煎汤,人喝了怕是要苦出泪来,而偏偏服用冷香丸,却得用此黄柏汤。

此苦味,正是“冷香丸”指代的战争,给黎民百姓造成的无尽痛苦。

脂砚斋还特意提醒“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有同者”,意思是悲苦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十二钗,而是天下皆同,意指万民百姓。

第二条脂批也很有深意,特意讲了一个词“梨香”,指宝钗所住之地“梨香院”,“梨香院”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以后空了也可为大家解读一番。此处只是告诉大家,“梨香”乃是“背井离乡”中的“离乡”。

此处亦是影射“冷香丸”所代表的战争,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宝姐姐在红楼一书中,在某些特定情节里,确有影射清廷之意。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服用一丸用群芳髓、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制成的“冷香丸”,是在影射清廷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动战争,并给大明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但是,正如我前文所讲的“情”“事”双线解析法,薛宝钗的人物角色,主要还是写“情”,红楼开篇就讲了“大旨谈情”。

只有在作者需要用她来“喻事”时,才会用某种情节或道具,来影射作者所要表达的重大事件或观点。

因此,宝钗身上的“写情”与“喻事”,一定要分开来看,否则只会让人越看越糊涂。

“情”与“事”在宝钗身上的交替闪现,给宝钗的人物身份一种割裂感。这正是我前文所讲到的,初稿作者作书本意是纪念过往并悼明为主,而改稿的创作团队却是借红楼表达自身观点为主,免不了在原有人物身上,使用影射、比托等手法。而这,也正是红楼的复杂之处,也是千万人读红楼,却有千万种理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罢,“冷香丸”的解析,到此也就差不多了,我想现在商场专柜就算有白送“冷香丸”试用装的,也不大会有人想要了吧。玩笑话。

那么,再见!

祝大家双节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村居书喜
[ 宋 ] 陆游
原文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14 , Processed in 0.0644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