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晴雯·晴为宝睛&雯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22: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探晴雯去世夜里,为何不喊宝玉而喊“娘”
马嘉宾
马嘉宾
天下学问,以无善无恶为极致矣。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在分析“晴雯死之前叫了一夜娘而未叫宝玉”之前,我想先来说说《红楼梦》中的另一位人物——秦钟,因为秦钟临死之前也曾留下一段遗言,而这段遗言,对我们分析晴雯这个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且先来看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秦钟死前之语: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第十六回
初读此处,并不理解秦钟何意,近日再读此处,才发现一个事实:秦钟本质上跟宝玉就不是一类人。秦钟临死前称“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可见秦钟一直认为自己跟宝玉是同类,都厌恶功名利禄之庸俗,而实际上,贾宝玉是真的厌恶,秦钟是假的!

诸位可还记得秦钟初进贾府时的样子吗?书中记载秦钟“较宝玉略瘦巧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这个时候的秦钟完全是一个清贫之家进入一个豪门望族的小弟弟,可其后与宝玉交好,并相约一起在贾府学堂读书之后,秦钟的性情悄然发生变化,他开始放肆任性,在贾家学堂偷着跟香怜“交朋友”,甚至还勾搭到了一个尼姑智能儿,两人偷试云雨,至此,秦钟完全沦为沉溺于豪门贵族灯红酒绿生活的牺牲品!

所以秦钟跟贾宝玉压根就不是一类人,“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贾宝玉跟秦钟交好,完全是因为秦钟长相俊美而已,贾宝玉乃是“意淫”,秦钟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皮肤滥淫”之徒,贾宝玉的境界超越了人性,而秦钟却还沉溺于人世享受之中。因此秦钟最在乎的东西其实就是功名利禄和人间烟火,所以他临死之际,这才找到了自己归属——还是应该好好读书,立志功名!

人在临死之际,才能发现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带着这个思维我们再来看晴雯,晴雯她最在乎的是什么?两个字——亲情!

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赖家的见晴雯虽在贾母跟前,千伶万俐,嘴尖性利,却倒还不忘旧,故又将她姑舅哥哥收买进来,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第七十七回
晴雯是个孤儿,她渴望有一个家,所以即便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姑舅哥哥,她也寄予深情,甚至将其也弄进荣国府,吃上了工食。

随后在怡红院伺候贾宝玉,晴雯更是将怡红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将宝玉当成自己的亲人,也正因为如此,坠儿偷平儿的虾须镯,晴雯才会如此痛恨——自己家中岂容有这等龌龊之人!拿起一丈青就扎坠儿的手;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与宝玉、袭人发生争吵,宝玉要回明太太,送晴雯走,晴雯喊道“只管去回,我一头蹦死了也不出这门儿”;还有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身患重病的晴雯,冒死也要帮宝玉将衣裳补好,为何?因为在她眼中,宝玉就像是她的亲人一般,为了亲人,为了怡红院这个家,她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所以这样的晴雯,临死之前,她原本只看重贾宝玉与怡红院的这种狭隘的“亲情观”发生了升华,最终凝结成她对生命最初母亲的想念,这方是晴雯的本性。

死时当知大义,千古不灭之论。但每个人在乎的东西却又不同,秦钟在乎功名利禄、晴雯在乎亲情、林黛玉在乎宝玉,她们临死之际所记挂的东西,恰恰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09: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黛玉、晴雯与香菱,竟是同一个人?听警幻仙姑怎么说
2022-03-10 20:58
导语:《红楼梦》中的黛玉、晴雯与香菱,无论从身世还是结局,都与黛玉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令人匪夷所思。比如,香菱与黛玉的故乡在一处,且都与贾雨村“有缘”,香菱与黛玉都曾在三岁的时候要被那癞头和尚度化出家,而且两人均是自幼失去父母、背井离乡,还同样都飘落到了荣国府。



晴雯与黛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个性模样都差不多,还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更主要的是: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要知道,黛玉在《红楼梦》中抽花名签时,抽到的就是“芙蓉”,可以说“除了她,再没人配比作芙蓉的了。”

这三个人,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结局也是殊途同归。究竟有何暗示和寓意,她们三个人在今生今世,又是怎样的一种奇妙关系?且听听警幻仙姑与尤三姐的对话吧。



绛珠仙草初入世,道行尚浅难立足,三魂化作三人影,参照戒备辨时宜

这件事,还要从尤三姐自刎后说起,那尤三姐芳魂离体后,飘飘荡荡来到太虚幻境报到,警幻仙姑便命她在太虚幻境修注案中“一干情鬼”资料。

上任之前,尤三姐还曾与柳湘莲道别辞行了一番:“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



尤三姐接手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竟是关于金陵十二钗之首——黛玉的。

尤三姐看罢黛玉的前世今生,颇为纳罕,因忍不住心中困惑,便向警幻仙姑请示释疑:“仙姑让我修注案中‘一干情鬼’,但那绛珠仙草,并不在‘鬼列’,她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怎能由我修注?敢问仙姑,是否有差错?”

警幻仙姑笑道:“并无差错,那绛珠仙草虽已经修成人形女体,却并不足以长久立世为人。她虽不为‘鬼’但她的另外两个魂却可以鬼论之。因均是借她魂下世之鬼。虽然此番转来,一个做了芙蓉花神,一个做了荷花仙子。但她们前世均为情鬼。”



尤三姐道:“仙姑此言,我倒已看过资料,只是不明白,何为三魂一体?那绛珠仙草为何可以三魂分体?这是何意,案中所说的那三魂分别附于谁人之体?”

香菱黛玉与晴雯,三魂实为同一人,魂魄不全为欠缺,命中注定世难存

警幻仙姑笑道:“黛玉的三魂分别是晴雯、香菱与自身。晴雯为天魂,香菱为地魂,而黛玉本身则只守住了‘命魂’。因而,香菱与晴雯也注定不能长久立于人世,她们与黛玉本为一体。”

尤三姐仍然困惑不解,问道:“仙姑所说,弟子似懂非懂,在世为人,三魂不能聚齐主体,如何存活?”



警幻仙姑说道:“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魂为阴,魄为阳。三魂之中,天魂为阳,因而,晴雯为“仙魂”,注定不能与宝玉有肌肤之亲,因二阳相克。地魂为阴,这是香菱,香菱为“俗魂”,可如荷花一般扎根尘缘泥沼之中,也可与男子有夫妻之实,但终因情慧中气不足,必定会耗竭而死。



命魂又为阳,这是黛玉的“主魂”,赖以在世间生存之魂。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因而,黛玉、晴雯、香菱可不长聚;但亦不可离得太远,因齐聚集于荣国府。香菱眉心的胭脂痣,乃是绛珠仙草的一片花瓣。”

尤三姐长叹一声:“原来如此,只是,我依然不懂,将绛珠仙草分为三人有何意义?倘或齐聚于黛玉一身,岂不更会世故练达,稳固做人?”



警幻仙姑摇头笑道:“绛珠仙子道行尚浅,难以驾驭三魂七魄。当日我也曾劝她继续修炼,怎奈她凡心如炽,无心修炼,定要同那神瑛侍者下世偿还灌溉之恩。我劝不住,也只得由她去了。

尤三姐正要追问原因,但那警幻仙姑已不肯再答,兀自说道:“万事不可追根究底,点到为止即可。你细细参透,终会悟的。犹如那面风月宝鉴,如何参照只凭自身悟性。”



说罢,警幻仙姑隐身退去,只留下尤三姐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思忖良久不得其果,只得重回书案中,继续埋头整理修注‘情鬼’文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俏晴雯之撕扇子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关系
where5
2021-10-13   |  6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林四娘”,作为一个表达缅怀故国之情,又有着非常的形象,频频地出现在明朝遗民的笔下,成为了康熙时期所独有的文化现象。

图片


而在《红楼梦》中,拐着弯地骂冤杀衡王(恒王)的顺治和清廷为“一干流贼”、“犬羊”、“贼众”和“众贼”的同时,又称衡王(恒王)“殒身国事”,则暗示了了所谓“衡王(恒王)”,其实别有所指。因为末代衡王朱由棷先是投降满清,后被顺治找借口杀害,是绝对谈不上“殒身国事”的。而是在借以“衡王”来暗指曾为桂王时封地在衡州的永历帝朱由榔,那么,“殒身于王”即是暗指“殒身”于永历帝,并且又是福建泉州人的林四娘,只能是暗隐郑成功了。同时,陈宝钥与林四娘在衡王府人鬼相恋的故事,被设定在1663年,其意义就是在对前一年(1662年)离世的永历帝和郑成功进行祭奠。

但是,在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中,分别暗隐了永历帝和郑成功,偏偏缺少了同时期忧愤而卒的李定国,这就是《红楼梦》中把林四娘的故事,插入在与晴雯相关故事之间的意义,因为正好能够以此来暗示晴雯影射晋王李定国。


所以在《芙蓉女儿诔》中才有了“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之语,以此来指永历政权存在了十六年,而李定国于1656年正月发誓保护好朱由榔,至1661年八月失去对其保护,正好是五年零八个月。

图片


第七十八回的回目,“老学士闲徵《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姽婳词》和《芙蓉诔》看上去毫不相干,实际上是一体性的对应。

这种一体性的对应关系,在有关晴雯的故事中,不仅存在于第七十八回,第三十一回也是这样。

第三十一回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看上去亦是毫不相干,其实二者是统一的、一体的。

在林四娘的故事中,“衡王(恒王)”暗隐永历帝朱由榔,但是这只属于贾政讲述的故事,“衡王(恒王)算不得是《红楼梦》中的人物,《红楼梦》里影射永历帝者则另有其人,那就是心直口快有“魏晋风度”的史湘云。

图片


那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隐意是什么呢?

在史湘云于蔷薇架下拣到金麒麟之前,与丫鬟翠缕论起了“阴阳”,就是在暗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隐寓着生和死、始与终的关系。

“白首双星”,很容易被理解为夫妻白头到老,而“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象谶语预言一样,因为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这样就被普遍理解为,因为史湘云拾到金麒麟,预示了她将来会与卫若兰成婚并白头到老。但又有红学专家感觉,这样理解流于太过简单,于是就把故事增加了一个曲折,猜想史湘云与卫若兰婚后未久,卫若兰固故去世,使得史湘云守寡。数年后史湘云偶然遇到了已经出家或者说是正在乞讨的贾宝玉,从而使俩人最后生活在了一起。专家们还把这个从表面上延伸杜撰的故事,安到了曹雪芹身上,并且还给曹雪芹找了一个“表妹”来作史湘云的原型。这样想当然的杜撰因为太顺理成章了,也就变成了最大的露洞。试想,能这样顺理成章地依表面故事联想出的故事,到底是假语村言还是“真语村言”?到底是真事隐去还是假事隐去?


其实“白首双星”是来自于西晋潘岳写给石崇的一首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这里的“白首同所归”本来是形容两个人友谊的长久,岂料中书令孙秀看中了石崇的爱妾绿珠,想占为己有,绿珠跳楼至死不从。孙秀假传诏书逮捕了石崇,孙秀又记恨潘岳从前打骂过自己,于是将潘岳也逮捕与石崇一并处死。而使“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变成了应验的谶语。所以“百首双星”暗指的是死亡归宿。

那么,为何“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与麒麟连在一起呢?脂批所言“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无论是脂批,或者无论后文是否真有这样的情节,也都是在隐指春秋时期鲁哀公西狩获鳞的故事。

图片


据《史记·孔子世家》、《兖州府志·圣里志》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带领他的大臣们围猎,选择的地点是大野南部,通过轰赶野兽,突然惊扰了一只神兽。这只神兽被惊后仓皇逃窜,鲁哀公和他的大臣们看到这只从来没有见过的兽,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在后面拼命地追赶。车子鉏商在后面对神兽射了一箭,神兽中箭后继续向西奔跑。最终因为负伤在今嘉祥卧龙山西部,被车子鉏商一班人马围住捕获,发现是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母兽,等鲁哀公等人赶到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也不能确定其叫什么名字。后来请孔子鉴定,孔子说:“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建议鲁哀公将其带回去疗伤,不想麒麟因惊吓过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葬在今巨野县麒麟镇。子贡问道:“夫子何泣也?”孔子回答:“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两年后(公元前479年)去世,可谓是“因麟而逝”。

而孔子与麒麟的渊源还不止此,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征在(颜徵在)身怀孔子的时候,于尼丘山遇到麒麟随后生下了孔子,这就是“遇麟而生”。后来孔子见到鲁哀公西狩获死鳞后,写下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可见,正是在这种心忧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两年。


筒而言之,卫若兰“在射圃中所佩之麒麟”的情节,乃是借指“西狩获鱗”的故事,由此引出孔子“生也麒麟,亡也麒麟”的传说,演绎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真正涵义。也就是说史湘云拾到麒麟,埋下的却是她死亡的伏笔。

自古以来广东省就是“麒麟舞”之乡,而在永历帝朱由榔即位的肇庆府封开县又一种传承千年的民间舞蹈“麒麟白马舞”;同时,位于肇庆东北18公里的鼎湖山,传说有永历帝的临时行宫,朱由榔曾数次驻跸于此,这就应该是“史鼎”这个名字的由来。而史鼎之“鼎”又含有开始、开端之意,恰又应合了朱由榔始称帝处的肇庆之”肇”,及其古名“端州”之“端”。另外,朱由榔之父朱常瀛于1645年病故后,被隆武帝朱聿键赐谥号为桂端王。这一切不应该只是巧合,而是作者以这多重的“巧合”隐指史湘云影射的原型是永历帝朱由榔。

以上仅只是对“因麒麟”的解读,那么“伏白首双星”该怎么解呢?谜底就在卫若兰这个名字上。

我们知道永历十六年(1662年)四月十五日,吴三桂在昆明“逼死坡”用弓弦勒死了朱由榔。明朝旧臣扶纲知道后,让他儿子派人去只搜罗到了永历帝的衣物,然后在自己的家乡都匀的高塘山给朱由榔建了一座衣冠冢。

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在贵州境内出现了两个神秘的小国,一曰“夜郎”,一曰“且(ju)兰”,至明朝时设置的都匀卫即在古且兰国境内。“若”意为“顺从”,“卫若兰”的意思即是:都匀“卫”从属(若)于古且兰国,以此隐指,史湘云的原型永历帝朱由榔的最终归宿之地在都匀卫的高塘山。

那首写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有“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之句,其中嵌有“湘云”二字,其实就是隐喻永历帝被葬在了高塘山。

由此可知“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真实隐意,就是指永历帝最初在广东肇庆即位,最终归宿在贵州都匀的高塘山。

那么,“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又是怎么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形成的统一呢?因为晴雯撕扇的隐喻,代表着十六年的永历政权中最鼎盛最高光的时期。

书中是这样写的,宝玉冒雨回到怡红院,朝开门的袭人心口上狠狠地踢了一脚的第二天是五月初五,先是中午因晴雯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后,与宝玉、袭人吵了一架。晚上,宝玉与晴雯和好:


(宝玉把扇子)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

作为书中很有名、很精彩的一段描写,假如我们把晴雯撕扇只简单地当作“晴雯撕扇”这样一个体现性格而有趣的小故事去看,而忽略了其重要的隐喻,是万万不应该的。

脂批说:此书表里皆有喻。那么扇子在此处自然也应有喻:“扇”谐音“膻”,即“腥膻”,这是明末清初文人们对满清的蔑称。而花袭人影射顺治,这样就出现了几个关键词:永历时期、踢袭人(顺治)、李定国(晴雯)、五月、撕扇子(满清),通过这些关键键词,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出叙州进攻川南,目的是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南抗清基地的包围。李定国经过了一番细致的准备后,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从五月至七月,连克数州十几郡,迫使中箭的孔有德逃到桂林,把妻妾们杀掉后自焚而死。

十一月清廷又派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十五万精兵扑向长沙。最后被李定国在衡州设伏,全军覆没,李定国亲手把尼堪一劈两半。

图片


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得顺治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粟不已。甚至有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

李定国“两蹶明王”,正恰似晴雯撕的两把扇子,也如同朝顺治(袭人)心口踢了一脚,象袭人吐血一样,使清廷朝野震动。从而得出,晴雯撕扇子与史湘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关系,就是李定国“两蹶名王”与永历政权的关系。

(下篇《俏晴雯之“三寸指甲、病补雀金裘与“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的末世凄凉
where5
2021-10-13   |  2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晴雯死前叫了一夜娘背后的末世凄凉

文:龍乡

人在突然受惊时,“妈呀”或“娘啊”的叫声都会很自然地冲口而出,可在临死前叫了一夜娘的情况还是很鲜见的,除非是将死之人与他娘有着与死基本同等重要的重大事情至死犹萦绕在心中。

只是如此情况在晴雯这儿并不存在。


图片

因为晴雯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只知道有一个姑舅哥哥多浑虫,对父母似乎毫无印象,并且在她心中只装着一个宝玉,可是,在临死之前不是一声两声,而是叫了一夜连一点印象也没有的娘,就显得太不符合常理了。

这就涉及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为了把真事隐藏在表面文字的背后,可以说处处都设置着谜语和玄机。


因而,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也就不仅仅是叫了一夜娘那么简单了。有鉴于此,便很有必要去深究一下晴雯死前叫了一夜娘,到底藏着怎样一个谜底。

要搞懂晴雯死前为什么叫了一夜娘,首先应该弄清楚造成她夭亡的真接原因。根据书中所写,是因为病中“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她被逐出了大观园所致。然而这只是“假语村言”的表面文字,是含有某种寓义的,仅凭此一点要找出真实原因是远远不够的。

幸亏在宝玉为晴雯写的祭文《芙蓉女儿诔》中有这样两个数字:“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这里的“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显然是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这两个数字究竟代表什么呢,还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又是幸亏,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书中给出了提醒与暗示:在宝玉为晴雯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之前,很突兀地插入了一个与全书故事脉络似乎毫不搭界的林四娘的故事。


这个在康熙时期出现在众多明朝遗民文人毫端的故事,发生在1646年至1663年这十七年之间,事际上,就是在提醒暗示“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即包括在这个时间段内。


图片

有了一个可对应的时间范围作限制,我们要探究的答案,是不是就不再漫无边际?是不是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准确性和唯一性呢?

在1646年至1663年之间,关于“十有六载”这个数字,能够让人最先想到的、可以载入历史的,除去坚持了十六年的永历政权,恐怕是没有第二个了。而在这十六年期间,能够考证出的“五年八月有奇”又会是指的什么呢?


1656年正月,晋王李定国攻入安龙府,从孙可望的魔爪中救出了永历帝朱由榔。李定国袒露出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字,流泪发誓,从今以后一定会坚决保护好永历皇帝。谁知到了1661年,缅王发动“咒水之难”,扣押了在那里躲避清军的朱由榔。李定国闻讯,发兵营救,但因为兵少将寡,水土不服,瘟疫漫延,终于在这年八月宣告营救失败。自李定国发誓保护,至失去对朱由榔的保护,恰好是五年零八个月。

这样也就得到了“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的答案,分别便是历经十六年的永历政权,和李定国对朱由榔实施了切实保护的五年零八个月。

第五十二回,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在这个表面故事的背后,隐寓的又是什么呢?首先,在永历时期,可称为第一勇者,自然是非“两蹶名王”的李定国莫属。在1661年八月营救永历帝失败后,李定国率领余部展转来到了云南最南端的勐腊,企图重整旗鼓后,再去营救朱由榔。岂料瘟病仍旧肆虐不止,以至李定国自己亦被传染。

图片


勐腊自古便是孔雀之乡,书中“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隐寓的就是李定国率领余部在勐腊,并染上瘟疫的这一时期。晴雯的“雯”字,上面的“雨”表示云团,下面的“文”代表花纹,即云彩边上的花纹之意,其实也是在隐指李定国驻军在云南南端的勐腊这个孔雀之乡。

可是,啰嗦了这么多,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与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书中讲的晴雯是个孤儿,也就是说,她娘虽然生下了她,却并没有养育她,对她来说也只是给了她生命,所以,“娘”对于晴雯在一定一意义上,只能代表生下了她的那个生日。

1662年六月十一日,正是李定国四十二岁生日,却突然传来了永历帝朱由榔于四月十五日,被吴三桂在“逼死坡”害死的消息。病情沉重的李定国乍闻噩耗,悲痛欲绝,凄厉地喊叫着自己没有保护好皇帝,是自己害了皇帝。披发跣足,哭得双目流血,命全军将士带孝为永历帝举行葬礼。十六天后的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于瘟病和悲痛交加中,最终逝世于勐腊。


图片

晴雯判词前的那幅画上,“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所描述的,正是隐寓南明灭亡后,李定国去世前所面对的一切景况。

最后要说的是,李定国于六月去世,书中为何写晴雯夭亡于八月呢?其实这就是在暗指1661年八月李定国对永历帝进行营救的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问:怎样用一句话概括《红楼梦》的核心思想?
下一篇: 《《红楼梦》的谜底一旦被公布,会不会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的末世凄凉
where5
2021-10-13   |  2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晴雯死前叫了一夜娘背后的末世凄凉

文:龍乡

人在突然受惊时,“妈呀”或“娘啊”的叫声都会很自然地冲口而出,可在临死前叫了一夜娘的情况还是很鲜见的,除非是将死之人与他娘有着与死基本同等重要的重大事情至死犹萦绕在心中。

只是如此情况在晴雯这儿并不存在。


图片

因为晴雯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只知道有一个姑舅哥哥多浑虫,对父母似乎毫无印象,并且在她心中只装着一个宝玉,可是,在临死之前不是一声两声,而是叫了一夜连一点印象也没有的娘,就显得太不符合常理了。

这就涉及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为了把真事隐藏在表面文字的背后,可以说处处都设置着谜语和玄机。


因而,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也就不仅仅是叫了一夜娘那么简单了。有鉴于此,便很有必要去深究一下晴雯死前叫了一夜娘,到底藏着怎样一个谜底。

要搞懂晴雯死前为什么叫了一夜娘,首先应该弄清楚造成她夭亡的真接原因。根据书中所写,是因为病中“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她被逐出了大观园所致。然而这只是“假语村言”的表面文字,是含有某种寓义的,仅凭此一点要找出真实原因是远远不够的。

幸亏在宝玉为晴雯写的祭文《芙蓉女儿诔》中有这样两个数字:“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这里的“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显然是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这两个数字究竟代表什么呢,还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又是幸亏,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书中给出了提醒与暗示:在宝玉为晴雯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之前,很突兀地插入了一个与全书故事脉络似乎毫不搭界的林四娘的故事。


这个在康熙时期出现在众多明朝遗民文人毫端的故事,发生在1646年至1663年这十七年之间,事际上,就是在提醒暗示“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即包括在这个时间段内。


图片

有了一个可对应的时间范围作限制,我们要探究的答案,是不是就不再漫无边际?是不是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准确性和唯一性呢?

在1646年至1663年之间,关于“十有六载”这个数字,能够让人最先想到的、可以载入历史的,除去坚持了十六年的永历政权,恐怕是没有第二个了。而在这十六年期间,能够考证出的“五年八月有奇”又会是指的什么呢?


1656年正月,晋王李定国攻入安龙府,从孙可望的魔爪中救出了永历帝朱由榔。李定国袒露出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字,流泪发誓,从今以后一定会坚决保护好永历皇帝。谁知到了1661年,缅王发动“咒水之难”,扣押了在那里躲避清军的朱由榔。李定国闻讯,发兵营救,但因为兵少将寡,水土不服,瘟疫漫延,终于在这年八月宣告营救失败。自李定国发誓保护,至失去对朱由榔的保护,恰好是五年零八个月。

这样也就得到了“十有六载”和“五年八月有奇”的答案,分别便是历经十六年的永历政权,和李定国对朱由榔实施了切实保护的五年零八个月。

第五十二回,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在这个表面故事的背后,隐寓的又是什么呢?首先,在永历时期,可称为第一勇者,自然是非“两蹶名王”的李定国莫属。在1661年八月营救永历帝失败后,李定国率领余部展转来到了云南最南端的勐腊,企图重整旗鼓后,再去营救朱由榔。岂料瘟病仍旧肆虐不止,以至李定国自己亦被传染。

图片


勐腊自古便是孔雀之乡,书中“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隐寓的就是李定国率领余部在勐腊,并染上瘟疫的这一时期。晴雯的“雯”字,上面的“雨”表示云团,下面的“文”代表花纹,即云彩边上的花纹之意,其实也是在隐指李定国驻军在云南南端的勐腊这个孔雀之乡。

可是,啰嗦了这么多,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娘,与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书中讲的晴雯是个孤儿,也就是说,她娘虽然生下了她,却并没有养育她,对她来说也只是给了她生命,所以,“娘”对于晴雯在一定一意义上,只能代表生下了她的那个生日。

1662年六月十一日,正是李定国四十二岁生日,却突然传来了永历帝朱由榔于四月十五日,被吴三桂在“逼死坡”害死的消息。病情沉重的李定国乍闻噩耗,悲痛欲绝,凄厉地喊叫着自己没有保护好皇帝,是自己害了皇帝。披发跣足,哭得双目流血,命全军将士带孝为永历帝举行葬礼。十六天后的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于瘟病和悲痛交加中,最终逝世于勐腊。


图片

晴雯判词前的那幅画上,“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所描述的,正是隐寓南明灭亡后,李定国去世前所面对的一切景况。

最后要说的是,李定国于六月去世,书中为何写晴雯夭亡于八月呢?其实这就是在暗指1661年八月李定国对永历帝进行营救的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尤三姐抹脖子,金钏投井,都没晴雯死的惨烈:影射黛玉死如蓬头鬼

安阳源易缘

2024-09-27 07:39河南

直着脖子喊了一夜娘:晴雯临死遗言,替黛玉打了谁的脸?豪门似海

晴雯死得太惨烈。

尤三姐抹脖子,尤二姐吞金,金钏儿投井,死得虽然决绝,但死后或多或少,都享受到了哀荣。

唯有晴雯,孤身死在多浑虫家肮脏的炕上,身边一个疼她的人都没有。

宝玉动不动就说化灰化烟,但80回前真正化烟化灰的,只有晴雯!

“即刻送到外头火化了吧,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
晴雯生命的终点,就是一个字——“冤”!


晴雯死前,直着脖子喊了一夜的娘,何等凄厉?

晴为黛影,这惨烈的一幕,竟是影射了黛玉之死,对尘世的控诉,对宝玉和贾母的怨怼!对富贵豪门的声声泣血……

红颜横死

红楼梦中的女孩,大多都入了薄命司。其中不乏短寿、横死的女孩。

前80回,一些女子已经定下生死:

秦可卿早夭,金钏儿投井,二姐吞金,尤三姐用剑抹了脖子……

古人重死尤于重生,长寿、好死,是善终的必要条件。

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金钏儿,在死亡这件事上,都不算圆满。

尤其尤三姐,拔剑自刎,横尸在柳湘莲眼前,其惨烈和刚勇,曹雪芹也不禁欷歔,为她赋诗: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青春女孩在烂泥中惨死,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们扼腕叹息。


但是,前80回中,死得最惨烈,最荡气回肠的,不是尤三姐,而是晴雯。

也是黛玉!

死后哀荣

与现代人“人死如灯灭”不同。古人更重视死后的哀荣。

古人一生的奋斗,或许都为了一个“盖棺定论”。

皇帝,及文臣武将死后,都会有谥号,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普通人死亡,无论男女,也会根据品阶、寿限等,为其操办葬礼。

秦可卿不用说,超豪华葬礼,让她在死后,享受到了无限荣光;

尤二姐在生前虽受尽委屈,吞金而死,但她死后,尚有贾琏费心为她操办了葬礼,停尸7日,操办了道场;

尤三姐更不用说,她死时,有柳湘莲就在跟前,亲眼见她入殓,死后也得到安葬。

即便是金钏儿,她虽是投井而死,但王夫人也将她安葬了,且是以王夫人女儿的身份进行安葬,等于是贾家的女孩。


只有晴雯啊,她死后,一点哀荣都没有,一点都没有!

异常凄凉,惨烈!

“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吧!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她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上去化了。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
1、没留尸体。

古人对死亡是分等级,谁都希望留个全尸。

即便战死沙场的战士,身体不全,也要用面糊或其他材料补上缺失的身体部分。

而晴雯死后,是被焚化的,是化成了灰的。

古代和尚、尼姑有火葬的形式,但普通人没有,火葬是对一个人最大的侮辱、践踏和轻视!

一个人罪大恶极,有鞭尸之刑。

但鞭尸,还有尸可鞭。比鞭尸更狠毒的惩罚,就是挫骨扬灰。

晴雯的下场就是如此!

2、没有妆裹。

死后体面,是对一个人的尊重,越有权势、有名誉的人,死后的陪葬越多、越尊贵。

妆裹,是一个人死后必不可少的基本体面。


金钏儿死后,王夫人专门找新衣为她做妆裹,就是死后的哀荣。

1、晴雯有什么?她有新衣吗?她有陪葬品吗?

有个嘚儿!

晴雯死后,有三四百金的衣履簪环,值三四百金之数,那可是笔巨款。在明清至少相当于1600两白银。

要知道,贾家盖大观园,五万两银子就盖了大半个园子哦,一千多两银子的购买力,够刘姥姥家过一辈子!(20两一年)

但是这些东西,有一样给晴雯当了陪葬吗?

没有!悉数被多浑虫两口子留下当生活费了。

2、衣衫不整,蓬头垢面。

晴雯被撵出大观园,正卧床养病,并没穿正式衣服,是王夫人派人从炕上拉下来,拖出去的。

“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从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分付:‘只许把她贴身的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就是晴雯死前的情形。多浑虫两口子,连最后的一点衣履簪环都要占为己有,有那个心为晴雯整理干净吗?


不可能啊!

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蓬头鬼,可不就是晴雯吗?

凄厉:直着脖子喊娘

晴雯死时,异常凄惨。

“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喊了一夜,今早起来就闭了眼,住了口……’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子说:‘一夜只叫娘。’”
晴雯一生痴心给了贾母和宝玉,但她死时,叫的是“娘”。

一个将死之人,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娘,在夜晚的寂空里,有多凄惨和瘆人,真叫人不敢去想!

这种惨烈的姿态,是她对王夫人的怨恨,也是对贾母和宝玉的怨怼啊!

晴雯临死,对宝玉说自己太冤。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
如果彼时,晴雯还是对王夫人不满,怨她栽赃嫁祸,不明是非。


但临死时,晴雯的呐喊,可是对贾母和宝玉的怨恨了啊!

蓬头鬼

晴雯死时,是以狐媚子的身份死去的,本该为她伸冤、正名的贾母,撒手不管。

和她说一处化烟化灰的宝玉,连她临死都不能来见。

如果贾母稍微交代多浑虫夫妻,如果宝玉能像贾琏对尤二姐一样发葬,晴雯不至于临死,没有妆裹,连梳洗都没有。

多浑虫夫妻为啥敢私吞晴雯之产?像扔垃圾一样处置晴雯?

是因为贾母和宝玉啊!

“她哥嫂见她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吧……’他哥嫂听了这话……”
1、多浑虫夫妻,只打算得些发送例银。

记住,多浑虫夫妻本来想得的只是“例银”,不是“烧埋银子”。


这里面的差距大了。

什么是“例银”?

因为晴雯是贾母给宝玉定了的妾,贾母亲口承认过。

贾家对妾室的死亡,是有专项发送费的。所以叫“例银”。

探春管家时透露过,妾室死了是有固定发送例银。家里的妾室发送,是二十四两。

但王夫人给的是十两。

十两不是发送银两,是烧埋银子,等于不承认晴雯妾室身份。

既然不承认晴雯是贾家的妾,自然贾家的坟头上,没有晴雯的地方。

至于埋到哪,那就是多浑虫夫妻的事。

2、【他哥嫂听了这话】

多浑虫夫妻是“听了这话”,才打算吞了晴雯三四百金的衣履簪环!

因为没有人为晴雯做主,所以落得如此。

贾家人,尤其是贾母,无论晴雯是不是宝玉的妾,她都是贾母的丫头,如果贾母站出来,晴雯的身后事,一定不会如此凄惨。


但是贾母没有,宝玉也身不由己,晴雯就成了蓬头鬼!

蓬头鬼,是无主之鬼,是冤死而无人主持公道的冤死鬼啊!

呜呼哀哉,晴雯,生前灵巧,身后不堪,惟有喊娘,诉苦啊……

更让人悲怆的是,晴为黛影,晴雯的死,影射的是黛玉的身后事啊!

黛玉,生前是千尊万贵的千金小姐,死后却成了蓬头垢面的蓬头鬼,怎一个“冤”字了得……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6: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14 02:46

已关注
“晴雯”名字的大玄机。

“晴雯”之名实为“情文”。

作者写得明白:此书“大旨谈情”,《红楼梦》就是一篇“情文”,即“晴文”——特为晴雯撰写之文。

因此,晴雯一死,情文——《红楼梦》自然也就随之终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6: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14 02:44

已关注
《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并非黛玉,而是谁呢?

《红楼梦》中字字句句都是玄机,宝玉开了十数个大橱中的头三个,但他没有按照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名字顺序,而是最先打开“又副册”的大橱,揭开簿册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晴雯的谶图和判词。

这是作者在借宝玉之手、宝玉之眼暗示看书人:

这金陵群钗中的冠首、这闺阁女子中的翘楚、这红楼一书中的灵魂,并非小姐黛玉,而是丫鬟晴雯。

正因此故,《红楼梦》在晴雯死后仅仅两回就戛然而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6: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14 02:44

已关注
《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并非黛玉,而是谁呢?

《红楼梦》中字字句句都是玄机,宝玉开了十数个大橱中的头三个,但他没有按照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名字顺序,而是最先打开“又副册”的大橱,揭开簿册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晴雯的谶图和判词。

这是作者在借宝玉之手、宝玉之眼暗示看书人:

这金陵群钗中的冠首、这闺阁女子中的翘楚、这红楼一书中的灵魂,并非小姐黛玉,而是丫鬟晴雯。

正因此故,《红楼梦》在晴雯死后仅仅两回就戛然而止了。
举报
评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08: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晴有林风”还是“晴为黛影”?
殘荷聽雨 2016-05-05   |  2049阅读  |  2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我们已开通**,可于底部留言。



红楼梦人物成对成组出现,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近似的人物却各有各的特点,读者绝不会把他们混淆,这是因为红楼梦作者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和语言驾驭能力已经臻于完美。这些成对成组出现的人物,有的是因为主子的取名,比如王夫人的金钏、玉钏,彩云、彩霞。贾母的鸳鸯、珍珠、琥珀等;有的则是因为性格近似被**者归到了一起。而红楼梦作者似乎也在有意把一些人物归类。

第八回,周瑞家的在梨香院薛家初次见到了香菱。由香菱想到了东府的蓉大奶奶可卿。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见到了警幻仙姑的妹子可卿,“鲜艳妩媚,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而且可卿字“兼美”,可见作者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后来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可卿死了,香菱被薛蟠纳为小妾,宝钗和黛玉亦成为完全不同的形象,似乎渐行渐远。而在作者的行文中,晴雯却渐渐走近了林黛玉,与林黛玉有了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宝玉祭奠晴雯宣读《芙蓉女儿诔》的时候,黛玉蓦然出现。二玉已经很久没在一起了,所以黛玉出现,吓了宝玉一跳,也吓了读者一跳。尤其是宝玉在反复斟酌之下说出那句明显谶语的话之后,黛玉“悚然变色”,读者的心也为之揪了一下。“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洋洋洒洒的《芙蓉女儿诔》原来只为了这十六个字。脂批言,“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

  《芙蓉女儿诔》满篇充满愤激之语,简直一篇泣血之作,情感之浓烈,让我们觉得讶异。虽然晴雯是宝玉喜爱的丫鬟,但却算不上是他的挚爱。这篇饱含感情的抒情长文,明显是借诔晴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脂砚斋云“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则是从行文角度给出了另一种理解。早在第八回脂砚斋就作出了“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的评价。然而脂砚斋的话也只是“晴有林风”,却并不是我们经常在一些评论文章中看到的“晴为黛影”这句话。显然,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有明显区别的。那么,“晴为黛影”是从何而来的呢?

  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袭人,宝钗之影子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很早用“影子说”分析人物关系。张新之的《红楼梦读法》也持此说:“是书叙钗、黛比肩,袭人、晴雯乃二人影子也”。或许“晴为黛影”就是从这些评价中而来。




   晴雯和黛玉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晴雯暴烈,黛玉和婉;晴雯经常打骂小丫鬟,黛玉则眷顾丫头们。晴雯的小性子针对怡红院的很多人,黛玉的小性子只针对宝玉一人。黛玉聪明隽秀,言语活泼机智诙谐,常常几句话就活跃了气氛,令人喜爱,虽性情忧郁,却仍然不失为大家闺秀。晴雯手巧,言语伶俐,却句句都是伤人之语,虽然是丫鬟却常常自以为能决定别人的命运——她经常要把人“赶出去”。  

黛玉虽然不管事,却洞悉贾府内部矛盾、人际关系,并且处理的非常好,懂世故却不世故。晴雯则完全不懂人际关系,她看不到怡红院中那些被她打骂的小丫鬟背后会代表哪一部分人群,更不懂得这些人和上层会有怎样的联系。黛玉经常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叹身世,以高傲的心默默对抗着命运。晴雯则张扬跋扈,以暴烈和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



如果说晴雯和黛玉还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她们的个性都是自然的,不做作不矫情。

   “晴有林风”仅仅是指晴雯的某些行为方式和林黛玉有些相像而已。而“晴为黛影”则是指晴雯成为黛玉的替身,晴雯的性格命运就是黛玉的性格命运的写照。的确,这句话就像一个咒语横在黛玉的头上,晴雯之死也成为黛玉命运的一个结论式符号,读者因无法读到曹公笔下的黛玉之死,而晴雯之死的文字又如此精彩,便不自觉地联想到黛玉之死。“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确如是。而“晴为黛影”的含义也仅止于此罢了。试问,心若比干多一窍,聪明灵秀的林妹妹,晴雯怎能与之相比?

                                       ——节选自《红楼絮语·晴雯新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2:49 , Processed in 1.4602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