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渺渺真人&跛足道人//风月宝鉴癞头和尚//茫茫大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17: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归去
唐代 / 陈陶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年年白眼向黔娄,唯放蛴螬飞上树。

上一篇:将晓二首 其一下一篇:送宜春裴宰是将军旻之孙
作者介绍[挑错/完善]
陈陶 : 陈陶: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一带山水为“家山”来看,当是剑浦人,而岭南或鄱阳只是他的祖籍...[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17: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归去【】朝代:唐代|作者:陈陶
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年年白眼向黔娄,唯放蛴螬飞上树。陈陶 [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1简介

  陈陶 [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
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2诗作
作品一
1.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
乱山沧海曲,中有横阳道。
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
鸠鸣高崖裂,熊斗深树倒。
绝壑无坤维,重林失苍昊。
跻攀寡俦侣,扶接念舆皂。
俯仰栗嵌空,无因掇灵草。
梯穷闻戍鼓,魂续赖丘祷。
敞豁天地归,萦纡村落好。
悠悠思蒋径,扰扰愧商皓。
驰想永嘉侯,应伤此怀抱。
【注释】“横阳”,在福鼎市北向,即今浙江省苍南、平阳两县及泰顺的部分地。周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从江南道温州安固县(县境包括今浙江平阳、苍南、瑞安、文成、泰顺)析出复置,以其地有阳屿即横屿故名。
“铜山”,即今福鼎市。宋以后写作“桐山”。《福宁府志》卷四上《地理志·山川·福鼎县》:“桐山,即今县治,平坡宽旷。旧多桐,故名。左右两溪夹岸,亦名桐川。”然而,据陈陶这首诗,所谓“桐山”,系“铜山”之音诈;名“铜山”,因该地石色如“铜”,或色如铜的石梁横亘在沟壑上,而不是“旧多桐”;唐人所说的“铜山”,也不是单指今福鼎“县城所在地”,而是诗人翻山越岭,遵海而南,过了“横阳”,从而进入有“铜梁”的那片山区的地名,即相当于今福鼎全境。铜是淡紫红色或红色,今福鼎市和霞浦县大部在唐时又合称为“赤岸乡”(详见拙作《空海是在霞浦赤岸村入唐吗?》,载1999年9月15日《闽东日报》)。由此可见,“赤岸”一名的由来,与福鼎这地方的石色有关。
在唐代,从今福州前往京城长安的行走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直线,即由福州出发,经南平、崇安,越武夷山,进入江西,顺江而下入彭蠡湖,出湖口入浔阳江;逆水上溯至汉口,再沿汉水直上,由商州越秦岭抵长安。一条是曲线,即由福州出发,经南平、浦城,越过仙霞岭,进入浙江的江山,一路直下杭州;经江南河,北上渡长江,由山阳渎转淮河、汴河,经开封、洛阳,到达长安。如今,有了陈陶《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作证,我们可以大胆地宣布:从福州前往唐都长安,其实还有“第三条”的行走路线,即经连江、宁德、福安白马港(晚唐称黄崎港)、霞浦杨家溪、福鼎分水关一带,而通浙江平阳、温州、乐清,此后便是当时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著名的“唐诗之路”了。
作品二
2.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翻译】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赏析】《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显然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作品三
3.赠温州韩使君
康乐风流五百年,永嘉铃阁又登贤。
严城鼓动鱼惊海,华屋尊开月下天。
内使笔锋光案牍,鄢陵诗句满山川。
今来谁似韩家贵,越绝麾幢雁影连。
作品四
4.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
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雀住蓬蒿。
碧云梦后山风起,珠树诗成海月高。
久滞鼎书求羽翼,未忘龙阙致波涛。
闲来长得留侯癖,罗列楂梨校六韬。
作品五
5.赠漳州张怡使君
旧德徐方天下闻,当年熊轼继清芬。
井田异政光蛮竹,符节深恩隔瘴云。
已见嘉祥生北户,尝嫌夷貊蠹南薰。
几时征拜征西越,学著缦胡从使君。
作品六
6.赠容南韦中丞
普宁都护军威重,九驿梯航压要津。
十二铜鱼尊画戟,三千犀甲拥朱轮。
风云已静西山寇,闾井全移上国春。
不独来苏发歌咏,天涯半是泣珠人。
作品七
7.投赠福建路罗中丞
越艳新谣不厌听,楼船高卧静南溟。
未闻建水窥龙剑,应喜家山接女星。
三捷楷模光典策,一生封爵笑丹青。
皇恩几日西归去,玉树扶疏正满庭。
作品八
8.赠江南李偕副使
世禄三朝压凤池,杜陵公子汉庭知。
雷封始贺堂溪剑,花府寻邀玉树枝。
几日坐谈诛叛逆,列城归美见歌诗。
从军莫厌千场醉,即是金銮宠命时。
作品九
9.贺容府韦中丞大府贤兄新除黔南经略
蓬瀛簪笏旧联行,紫极差池降宠章。
列国山河分雁字,一门金玉尽龙骧。
耿家符节朝中美,袁氏芝兰阃外香。
烽戍悠悠限巴越,伫听歌咏两甘棠。
作品十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3词作
1.水调词(一)
沙塞依稀落日边,
寒宵魂梦怯山川。
离居渐觉笙歌懒,
君逐嫖姚已十年。
【注释】这首词以质朴无华的语言,透过字面所流露的感情,却是炙手扑面,缠绵而又炽烈。
2.水调词(二)
长夜孤眠倦锦衾,
秦楼霜月苦边心。
征衣一倍装绵厚,
犹虑交河雪冻深。
【注释】全词只有四句,言简意深,细腻流畅。尤其后两句,语虽有尽而意尚未穷,全凭一股真挚赤诚的痴情,感人至深。
4轶事
陈陶的坚贞操守连小妓都感动
在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面前,一个男人的真实面目大概很少能不确切地袒露出来;这可真是一桩令人称奇但也是极为无奈的事情。
诚然,也会有一些即便是女人百般调弄都不会动心的男儿,这无疑就更是使人赞叹不已了。而这里要讲述的,就是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有关晚唐诗人陈陶的故事。
陈陶,字嵩伯,他的生卒年及其出生地都已不大明确。①我们只知他在武宗会昌初年(841年)前后在世。他工诗,且以平淡的风格见称于世;但很不幸,他考了许久也没能考取进士,所以他就到深山里隐居去了。在陈陶所写的多首下第诗里,有两句诗特别脍炙人口,道是:
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可见他对自己正是负有不可小觑的期望,只是他由于老是未能按照世俗的做法考取进士。随着时间一久,他这博取功名的心情也就慢慢地变得灰冷,遂不再去赶考进士,而是去漫游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
这位自称“三教布衣”的陈陶,懿宗大中年间(859年~860年),因为战乱而避地到了洪州。当时的节度使严尚书知道陈陶很有道德操守,②所以特别敬慕他的为人,便经常到山中跟陈陶攀谈;有时两人一谈就是一整天,还都不感到倦怠。由于往来多了,这严尚书就想跟陈陶开开玩笑,特地派了一名颇富才情的小妓去伺候他,看能不能使陈的坚贞操守产生动摇。
然而,任凭眼前这长相漂亮甚至可说是妖冶的小妓百般挑逗,陈陶却纹丝不为所动。看看实在没有办法的小妓,遂对着陈陶不无惆怅地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
莲花为号玉为腮,珍重尚书送妾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 ③
这诗里使用了一个男女欢爱的典故,陈陶的心中当然是非常明白的,但他依然如故地坚持着自己的坚贞操守,面对眼前这小妓的挑逗,他也用诗歌的形式回赠道:
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④
这里,诗人用卓文君这古代美女来比喻这小妓,也可谓很能掌握分寸了,但只是他仍然不为动心而已。
这样一来,这洪州小妓遂只得含泪离开;回去后,她跟严尚书汇报起这情事的一切经过时还不禁红泪直流。严尚书听后,便不觉对陈陶更为敬重了。陈陶后来经常焚香坐在巨石上,身披鹤氅,终日不说一句话。到了晚上,他居然俯身叩拜星星和月亮,别人也很少有看见他有睡觉的时候。一天,天空原本非常晴朗,忽然竟是狂风暴雨大作起来,把陈陶所居住的茅屋都给震坏了;而陈陶却已经杳然不知去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听到有人说起深山里还偶尔能见到陈陶的行迹。
按:① 其籍贯至少有三说,有说他是岭南人的(如《全唐诗》);有说他是剑浦人的(如《唐诗纪事》);也有说他是鄱阳人的,甚至有合二为一,说他是鄱阳剑浦人的(如《唐才子传》),这真可谓不一而足了。② 严尚书一说名宇,一说名撰。③ 号,去声;为,平声。“尚书”之“尚”,据权威韵书,属于仄声,但唐人诗中则多作平声使用;一说此为专有名词,故可通融也,亦自有一定道理。④ 思,此为名词,读去声。
5评价
陈陶之诗“无一点尘气。于晚唐诸人中,最得平淡”,《陇西行》为其传世名篇:“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伶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大中时,游学长安,后隐居南昌西山。有诗集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全唐诗》存录其诗二卷。
陈陶是鄱阳剑浦人,年青时壮志满怀,有着建功立业、为“帝王师”的远大抱负。“莫道羔裘无壮节,古来成事尽书生”,他认定自己是个能“成事”的“书生”,准备着干一番事业。并且他自视甚高,凡事不干则已,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来:“在山不为桂,徒辱君高岗。在水不为莲,徒占君深塘”。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偏偏几次进士考试都落了榜。他有些沉不着气了,写下了他那首表白心迹、兼发牢骚的有名诗篇:“一顾成周力有余,白云闲钓五溪鱼。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若大中原不是没有麒麟和凤凰那样的天生灵物。象姜子牙那种依傍白云、直钩钓鱼、一出山就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能人也是有的。只不过皇上的朝廷没有细细地搜求罢了。)他在这首诗里毫不客气地把自己比为姜子牙,抱怨皇上网罗人才时所用的网是网眼太“疏”,把他给漏掉了。类似的牢骚他还不只发一次:“近来世上无徐庶,谁向桑麻识卧龙”。他在这里自比诸葛亮,抱怨当今世上没有人象三国时的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那样,把自己推荐给皇上。他还直接了当地说:“乾坤见了文章懒,龙虎成时印绶疏”,认为自己有龙虎奇才,有一揽乾坤的气魄,但适合自己的官位又太少了。在最急于建功立业的时候,他甚至以警醒的口气对自己作官的朋友说道:“最好是在开明的时候把在野的能人推荐上去,不然等他愤愤而死之后,大家才来表示哀悼和惋惜,就象千古以来对待屈原那样”(“好向明时荐遗逸,莫教千古吊灵均”)。
牢骚发了没人理,推荐看来也没起作用,还得寻找一条心理上自我宽解的途径。他于是渐渐地明白了一个理:这个世界太小了,他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他觉得自己象一条巨鲸,当今世界这个小小的“江湖”里的水,还不够他摇摆一下自己的尾巴(“江湖水清浅,不足掉鲸尾”);他也并非不想以蛟龙的身份出现,但是苦于没有足够大的江河可以容纳他(“不是懒为龙,此非延平水”)。他这样想可能就气顺了,并且还进一步认识到,真正的圣贤是进退、卷舒都纯任自然的,就象凤凰和麒麟这样的灵物知道何时该飞、驰,何时又该栖息、蛰伏一样(“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想通了,他便不再去强求仕途的上进,而是“高居不求进达”,作起隐士来了。不但“恣游名山”,而且还“自称‘三教布衣’”。
然而,他的归隐并不是看破红尘、全心入道的那种归隐,而只是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那种等待时机的暂时归隐。他只是象自己心目中的大隐士姜子牙和诸葛亮那样:修道以增长能力,避世以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着,一旦机会来临,便要入世登台,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自古隐沦客,无非王者师”,他认为自古以来归隐者都是为了干大事、做“王者师”,辅佐一代帝王完成开基创业的雄图的。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就是要象姜子牙当初皤溪垂钓那样,避世江湖,消磨时日,以静候文王式的人物的到来(“兹焉乃皤溪,豹变应须时”)。
有了这样的动机,心中难免经常有所挂念:有时盼着这沉闷的时局否极泰来,天降灵气,自己便能以“大贤”身份脱颖而出(“否极生大贤,九天降灵气”);有时又想象自己大展文才武略,干出非凡奇伟的业绩,使得世人大为惊服(“三朝倚天剑,十万浮云骑。可使河曲清,群公信儿戏”);有时则又为自己无功无名而感到惭愧,自觉无颜见家乡父老(“平生烟霞志,读书觅封侯。四海尚白身,岂无故乡羞”)。
在这种有求而隐的心态中到底过了多久,我们很难确知。但我们确知的是,陈陶后来并没有象他自己想象的那样“一旦露头惊天地”,成为姜子牙或者诸葛亮式的人物,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相反,随着他隐居时日的增长,他逐渐从儒家之隐变为了真心入道的道家之隐。
毫无疑问,使他能够安心而又真心地隐居下去的原因之一,便是皇上始终没有派人来请他出山去作“王者师”。但除了这个外在的原因,我们还能从他留下的诗中找到一些足以使他改变初衷、逐渐真心入道的有力事实。
首先是归隐中一些特殊而具体的修道体验。中岳有个姓仇的道人,教了他服食松英的秘法。服了一千日后,周身香气四溢,步履轻健、足下生风,能够辟谷不食,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地仙”的标准。陈陶的祖上大概也曾经有过好道或者修炼的人,留下了一些炼丹修道的书籍,因此他说“吾祖曾传宝鼎书”。而且随着他两鬓逐渐斑白,他也巴望着早日炼出灵丹来。而他的经历中最能促使他坚心入道的事,可能要数他亲眼看见修道人白日飞升的情景。他在《洛城见贺自真飞升》一诗中记叙了曾在嵩山下亲眼看到道人贺自真白日飞升的情景。白日飞升的事迹在历史上有过不少记载,其真实性是毫无问题的。但谁看到了,也不是偶然的。一般不相信修炼的常人很难看到这种事情。让一个人看到别人白日飞升,多半是破格地启示他入道或者坚定自己的道心。唐代名诗人张志和白日飞升时,他的好友颜真卿一家都亲眼看到了。后来,作为四朝元老的名臣颜真卿也修炼有成、尸解成仙。
有了这些经历和体验,思想上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消磨世上名利心,澹若岩间一流水”,这样的话在过去对陈陶说来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修炼人来说,常读经书、道书就是最有效的“消磨”常人心的办法。陈陶也说到自己“长读消魔经”来提高自己的心性。随着修炼层次的提高,反映到诗歌里的境界也提高了,这从他的许多诗中都可以看得出来,以至于《北梦琐言》称“陶歌诗似负神仙之术”。
然而,山居时间长了,渐渐地便产生了经济上的困难。据陈陶自己的诗和他人的记载来看,他自己似乎并不耕田种地,因此不能从土地中收益分文,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另寻财源。陈陶虽然可长期辟谷,但妻子和儿子好象还得吃饭。再说,陈陶还要炼丹呀什么的,那东西也费钱。为了解决财源问题,陈陶在山上种了许多柑橙。到了橙子成熟时,他便召呼一些山里的儿童帮他把柑橙拿下山去卖。据当时著名诗僧贯休的诗中所言,陈陶这样一连卖了几年柑橙后,居然顺利地解决了经济来源的问题,巩固了生活上自足的形势(贯休:“高步前山前,高歌北山北。数载卖柑橙,山资近又足。”)。另外,西山上出产各种药材,大约有好几十种。陈陶不但自己一家人都挖药吃,还把一部份药物拿到城里去卖,这样也能获得一部份收入。一个曾经“颇负壮怀,志远心旷”的高士,能在如此艰难境况下坚持修炼的道路,的确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15: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贾瑞照的“风月宝鉴”有何深意?
2017-01-17 09:39


贾瑞这个人物第一次出场不是在宁府假装偶遇凤姐,而是宝玉秦钟他们大闹学堂一回,这一回里是这么介绍贾瑞的: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易没行止之人。什么是没行止呢?就是说他品行不好,所以他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

贾瑞早就惦记凤姐美色,但因为平时听人说王熙凤是个厉害角色,所以一直没敢下手,宁府那回偶遇,应该说是贾瑞的有意试探,凤姐度其意,想要置他于死地,就假意跟他周旋,引得贾瑞自己送上门来。

很多人从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看出了王熙凤的狠毒,这点不假,但王熙凤并没有狠毒到真的要让贾瑞死,只是想让他吃个教训,所以第一次放了贾瑞鸽子,害他冻了一夜,如果此时贾瑞看透了凤姐,自此收住,便不会有后文许多事,也不会因此丧命。谁知他不死心,仍旧自投罗网而来,只要能跟凤姐好,死了也愿意,凤姐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

只“令他知改”四个字完全可以证明凤姐并未想要他死,而是想让他悔改,醒悟,但贾瑞早已色迷了心窍,王熙凤最终又使一计,这之后,贾瑞几下里交攻,完全病倒,吃什么都不管用,最后病入膏肓,但他不想死,恰好这时候经常神出鬼没的跛足道人出现了。

我们来分析下贾瑞照风月宝鉴的一些文字,真真是一篇奇文。

跛足道人把风月宝鉴给贾瑞时说道:“这鉴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教他好了。”

这段话很重要,不可粗粗看过。我们知道,只要跛足道人或癞头和尚出现,必是渡人,必与太虚幻境有关,且有一段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文字。

我们知道,《红楼梦》一书有好几个名字,《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都是,所以这里出现风月宝鉴,不仅仅是一把宝镜,“警幻仙子所制”后有一条批语: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也就是说,曹公再次借跛足道人之口交代了写作此书的心思,一切都只是虚幻而已。



而“千万不能照正面”之后更是有一条直白的批语: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我们看红楼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只在意,荣华富贵、儿女私情、男欢女爱等事,而要看到它背后的隐喻,但书反面到底隐喻了什么呢?

遵照道人之意,贾瑞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唬我!

这句话同样不可粗粗看过,在“一个骷髅立在里面”之后有一条很重要的批语: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正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细读这两句诗,简直就是对整部红楼最好的注解!

这首诗出自唐寅的《落花诗》,整首诗如下: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我们知道,唐寅在红楼中出现不止一次,且每一次出现都跟风月相关,这里批语是一处,前文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神游太虚,看到了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是一处,后文薛蟠说自己看到了一幅庚黄画的春宫图,被宝玉猜出是唐寅二字又是一处,可见曹公对唐寅的钟爱。

细细玩味唐寅的这首《落花诗》,简直就是对红楼梦整书主旨的一个高度概括,再联系风月宝鉴的两面,反面是骷髅骨,正面是凤姐,正应了“青冢骷髅骨”与“红楼掩面人”两句诗,而这两句诗又精准地映照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两句话以及甄士隐解读的好了歌中“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两句话。



如果从全局的角度来看,风月宝鉴的正面,乃象征红楼一书的正面,象征此时盛极一时的贾府,此为生,为繁华之假象,背面则象征红楼一书的另一面,是败落之后的贾府,此为死,为人生最后之归处,为真相。可悲的是,世人大多如贾瑞一般,贪恋正面的荣华富贵男欢女爱,贪恋尘世之风月之名利而不能自拔,殊不知“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不过都是瞬息的繁华,如同宝鉴的正反两面,应了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古话。

不仅如此,曹公还借宝镜之口警告世人:“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却来烧我?”也即是说,我们看到的红楼故事,不过都是假象,“纵有千年铁槛寺,终须一个土馒头”,那个土馒头才是所有尘世之人最终的归处,才是真实的存在。

所以,风月宝鉴的出现,不是救人性命那么简单,而是曹公在警醒所有像贾瑞那样到死都痴迷不悟的情种,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是梦境。

最后,来说一处极为相似的场景。

贾瑞手持风月鉴,正面与凤姐云雨,反面则是吓人的骷髅骨,这一情景与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极为相似,警幻仙子几次三番点化宝玉,但宝玉都未能领悟,与警幻之妹可卿柔情缱绻难舍难分,后来被警幻仙子带到一处迷津,遇到了一个夜叉般的怪物,把宝玉吓醒。

可见,曹公时时都在提醒世人醒悟。风月宝鉴的两面,生生死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于无意间相互转化,似乎又映照了太虚幻境两边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细想来,曹公到底埋了多少伏线啊。

(作者:夕四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刘因刘因〔元代〕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茫茫的大地既然经过了造物主炉火的冶炼,怎能不带上寒颓衰冷的外观?你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但只见废弃的兵垒上弥漫着野烟,古台的遗址上树木参天。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注释
大块:大地,大自然。
洪炉:造物主的冶炉。
垒:用于战守的工事。
太行:山脉名,在黄河北,绵亘山西、河南、河北三省。
砺:磨刀石。
黄河如带:《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在封爵时有誓言,有“使河如带,泰山若厉(砺)”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刘因拜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因母疾辞归,专研理学,该小令就创作于此时期。


简析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是一首登临之作。这首小令描写了作者登临一所古台时所见到的荒败的景象,抒发了他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感慨。该词意境雄浑旷达,沉郁悲慨,苍凉浩茫,可见作者放荡无羁的生活追求、浩荡宽广的胸襟、超凡远俗的识见。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总之是太行、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气象十分荒凉。

  上片以“茫茫大块洪炉里”开头,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同样,在点出眼前的废垒遗台时,复用“古今多少”的感慨,又将时间从眼下的登台时分有意识地无限扩展。这种苍茫、深沉的心绪,使读者自然而然体会到作者登临所览的荒败,且意识到此非天然而乃人为,也即是政治和战争所造成的破坏结果。

  下片“太行如砺,黄河如带”借用了“带砺山河”的成语,而又是登览的实景,“等是尘埃”便带上了总结和象征的双关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a1c7e663361b.aspx
刘因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276篇诗文 ► 33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月圆
- 360国学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元·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收起
《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宋·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收起
《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收起
《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元·倪瓒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收起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金·元好问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收起
《人月圆·甘露怀古》元·徐再思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月圆
- 360国学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元·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收起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元·刘因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收起
《人月圆·寻常一样窗前月》宋·汪梦斗
寻常一样窗前月,人只看中秋。年年今夜,争寻诗酒,共上高楼。一奁明镜,能圆几度,白了人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输少年游。
收起
《人月圆·碧纱低映秦娥面》宋·双渐
碧纱低映秦娥面,咫尺暗香浓。瑶池春晚,长天共恨,烟锁芙蓉。夭桃再赏,流莺声巧,不待春工。樽前潜想,樱桃破处,得似香红。
收起
《人月圆·元夜》宋·王诜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收起
《人月圆·中秋》宋·赵鼎
连环宝瑟深深愿,结尽一生愁。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月圆
- 360国学
《人月圆·钱塘江上春潮急》宋·汪元量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
收起
《人月圆·吴门怀古》元·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收起
《人月圆》宋·杨无咎
风和日蒲余烟嫩,测测透鲛绡。相逢且喜,人圆玳席,月满丹霄。烂游胜赏,高低灯火,鼎沸笙箫。一年三百六十日,愿长似今宵。
收起
《人月圆·春晚次韵》元·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夕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收起
《人月圆》宋·汪元量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
收起
《人月圆(元夜)》宋·王诜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薄照,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5: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是元代奥敦周卿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着力描绘杭州西湖春暖花开时的美丽风光。全曲既描写了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也表现了人寿年丰的欢乐气氛。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

创作年代
元代


文学体裁
小令

作者
奥敦周卿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仙吕】太常引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⑴。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⑵。春暖花香,岁稔时康⑶。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意。

⑵尽:都是。笙簧:本指用弹片的管乐器,这里泛指演奏器乐或乐声。

⑶岁稔:年成丰收,天下康乐。稔:庄稼成熟。

折叠白话译文
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雨也适宜晴也适宜,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欢声笑语,笙歌弹唱,没有那一天不沸沸扬扬。春暖时节百花芬芳,庄稼丰收四季安康。真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这首小令着力描绘杭州西湖春暖花开时的美丽风光。全曲既描写了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也表现了人寿年丰的欢乐气氛,印证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此曲运用古诗句入曲了无痕迹,很自然;在语言雅俗与浓淡的处理上,也很妥帖。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奥敦周卿,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女真族人。姓奥敦(汉译又作奥屯),名希鲁,字周卿,号竹庵。其先世仕金。父奥敦保和降元后,累立战功,由万户迁至德兴府元帅。周卿本人历官怀孟路总管府判官、侍御史、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为元散曲前期作家,与杨果、白朴有交往,相互酬唱。今存小令二首,套数三曲。《太和正音谱》列为"词林英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7: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扇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明代徐祯卿创作的七言绝句展开2个同名词条
《题扇》是明代徐祯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扇诗。此诗前二句写太湖辽阔,轻舟在碧波中荡漾。后二句写枫叶落尽,松陵在望,寒塘旁酒旗在迎风招展。 [3]全诗显得含蓄蕴藉,富有神韵, [2]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工力。 [3]
作品名称题扇
作    者徐祯卿
创作年代明代
作品出处《谈艺录》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题扇
渺渺太湖秋水阔,扁舟摇动碧琉璃。
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 [1]【{枫露茶}】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①太湖:在江苏南部。 [2]
②秋水阔:据《百城烟水》:太湖,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周五百里,广三万六千顷。 [2]
③碧琉璃:喻湖水。 [2]
④松陵:今江苏吴江区的别称,位于太湖东南。 [2]
⑤寒塘:寒秋的池塘。王维《奉寄韦太守陟》:“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2]
白话译文
烟波渺渺的太湖浩瀚辽阔,一叶扁舟在湖水中摇曳。
太湖东南的松陵镇在望,枫树寒塘旁有一处酒家。 [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首诗为题扇之作,据诗的内容,可知扇上所绘为《太湖秋泛图》,图为何人所绘,作者并未标明,作者亦工书画,估计当为自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1]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首句“渺渺太湖秋水阔”,点出太湖秋水波光浩渺、一碧无际的风貌,这是画中的主体情态。作者这句,以“渺渺”显其宽广,以“秋水阔”表明图中所绘是“秋水长天”之胜概,这是笼罩全体写静态的笔墨。
次句“扁舟摇动碧琉璃”,点明秋泛,湖中着一叶扁舟,舟在湖中呈漾荡的动态,湖光澄碧,扁舟双桨,摇动着琉璃似的碧波,这是静中之动。舟上自然是有人的,除了打桨的舟师以外,舟中还载有几个游客,舟是由北向东南前进的,这些人也在向东南凝望,所以诗的第三句云:“松陵不隔东南望。”“望”是动态也是心态,图中秋泛之客,意旨不在垂钓,也没有咏诗品茶,他们遥望着这座古镇,倒想停泊在那里,登岸沽酒小酌,以解清寂。因而诗在第四句云:“枫落寒塘露酒旗”,“枫落吴江冷”显然是深秋了。枫树在经霜之后,染成红叶。现在枫树的叶子都快飘落完了,所以望中的视线,不被遮隔。画的东南端,是枫林、寒塘、古镇以及镇上酒家的酒帘,一一可辨。但都是透过枫林见到的,既明显又隐隐约约,这是画中之画,作者捕捉到这一情景,著之于诗,也就是诗中之画了。题扇至此,悠然而止,境界天然,画意与诗情,也于此并现,着笔无多,耐人寻味。
读了此诗,读者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是作者标题为“题扇”,读者定以为这是作者与二三友人“秋泛太湖”之作,自然也不失为好诗。有了这一标题,更显得诗情画意,并在其中,诗乃传画中之神,虚中有实。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分明是扇上之图景,画家并未标明其作意,但其超然淡远的意境,倒是被作者摄取在诗中了。因此这首诗是富于神韵之诗。 [1]
名家点评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英志:此诗属题画诗。不仅再现出扇面太湖水之空阔,太湖水之平滑碧绿,以及湖面上之一叶扁舟;更表现出船上人于旅途上的心情,那太湖东南的松陵小镇上,枫树寒塘旁有一处酒家,可以登岸小酌,以解除羁旅之愁闷。但诗人并不点明此意,只是以“东南望”的动作与“露酒旗”的形象来暗示,叫读者自己去体会。(《历代名家绝句评点 元、明》) [2]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属江苏)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副,以过失降为国子监博士。“吴中四子”之一。后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倡导文学复古运动。有《迪功集》《谈艺录》。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07: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 其六
【作者】孙蕡 【朝代】明拼音
身前身后事茫茫,恼断苏州刺史肠。
猿带玉环归后洞,君骑白马傍垂杨。
鹤群长绕三株树,花气浑如百和香。
惭愧情人远相访,为郎憔悴却羞郎。

“身前身后事芒芒,欲话因缘恐断肠”什么意思?ban361252013.09.10[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2rw2ab7622013.09.11


满意答案
原文:「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
译文: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
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0:23 , Processed in 0.1179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