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 唐 ] 李商隐
原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译文
二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老凤”之声。
注释
⑴韩冬郎:韩偓,浮名冬郎,是李商隐的连襟韩瞻的儿子,是晚唐大有名气的诗人,有《翰林集》一卷,《香奁集》三卷。“连宵侍坐徘徊久”是残句,原诗已佚。老成:指冬郎虽年少,但诗风老练成熟。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他日追吟: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李商隐将赴梓州柳幕,离长安时,韩偓父子为之饯行,偓曾作诗相送,其诗有“连宵侍坐徘徊久”句。至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回长安,因作二首绝句追答。畏之:韩瞻的字。
⑵十岁: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韩偓十岁。裁诗:作诗。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李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⑶“冷灰”句: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⑷“桐花”句:《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史记·货殖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
⑸“雏凤”句:此戏谑韩瞻,并赞其子韩偓的诗才。《晋书·陆云传》:“陆云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又杜甫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诗句,商隐此言“清”“老”,当即此意。在商隐赴梓幕后不久,韩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韩偓必随行,所以这里说丹山路上,有“雏凤”
作者介绍
李商隐
原创 李商隐曾写诗夸赞的外甥,长大后竟成为唐末第一完人,永载史册! 2020-05-20 21:06
从小到大,最让人讨厌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话里面,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比自己强。然而父母在自己面前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如何听话,但不同的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互相夸自己的孩子了。历朝历代中最喜欢夸自己儿子的那要数李商隐了,他写了一首《娇儿诗》,夸儿子李衮师如何聪明活泼、如何懂知书达理,这样还不过瘾,另外又写了首诗夸自己外甥,吹上天了还意犹未尽。 这首诗题目很长,大意是说我赴任梓州前,在连襟韩瞻家做客,临走的时候他家的冬郎即席做诗相送,宾客们听到“连宵侍坐裴回久”这样的好句,都赞不绝口,我也觉得好,于是就写了两首诗回赠给韩家外甥,其中一首说:“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好了,从此以后,李商隐诗里面“雏凤”这个词就成为了千年来夸奖少年才俊的高频率用词。只是,李姨父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啊,他就外甥韩冬郎“连宵侍坐裴回久”这句诗说白了就是:“我被你们这些人已经使唤了一个通宵,好累啊,你们也该走了吧?” 这个小名冬郎的孩子是谁呢?他就是唐朝晚期著名诗人的韩偓。按理说,十岁就能得到姨夫李商隐的赏识,今后的仕途诗名应该是一路看涨才对。但别人家的孩子也有不灵光的时候,韩偓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好像家里的背景也不够深厚。 根据后来学者对文献诗歌中蛛丝马迹的梳理,大致可以得出那么一个印象:韩偓,生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之后他随任地方官的父亲在四川、陕西、浙江到处跑,25岁开始考进士,直到47岁才进士及第。整个青壮年时期,除了考试之外,他就谈了些石沉大海的恋爱,写了数百首被称为香奁体的艳诗。 说是艳诗,估计会让那些荷尔蒙爆棚的年轻人大失所望。其实就是描写古代闺阁之中女子的生活琐事、幽情闺怨罢了。多数虽然并不可取,却也不乏清新可喜之作,比如说由他首创的词牌《生查子》: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皇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这首小词把情人怄气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最为人称道的,是《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垂下的绣帘,大红的屏风,宽大的锦褥,层层推进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女的私密的空间。好像什么都没说,但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又什么都已经说了。 姨父李商隐写朦胧诗算是祖师爷了,韩偓也不差,还记得琼瑶阿姨的《翦翦风》吗?就出自下面这首《夜深》: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还特别爱写秋千,是因为古代女子平时深锁闺阁,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有荡秋千。当时的好色之徒只有在墙外守候,才能一窥芳容。再看看这首《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要说李清照虽然眼高于顶,但她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相比韩偓这首诗,难免有抄袭嫌疑,想必也没人反对吧? 天天以追逐脂粉裙衩为乐,这那里是别人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毛利小五郎的中国版嘛。时逢乱世,皇帝是宦官与藩镇的牵线木偶,动乱不断,学竹林七贤醉生梦死过一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以颓废,可以失败,但一旦给他平台,就能出人头地。47岁中进士后,韩偓被任命为左拾遗,开始一路走高,58岁入选翰林学士。 想要有所作为的唐昭宗被宦官刘季述幽禁架空为太上皇,韩偓与宰相崔胤暗里活动,争取到军官支持,杀刘季述,迎昭宗归位;后来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劫持昭宗至凤翔,韩幄又星夜追随;这几番救主,韩偓已经是唐昭宗最信任的大臣,一度想让他当宰相,但韩偓都谢绝了。 唐昭宗回到长安后,愚蠢的崔胤忘了东汉董卓进京的教训,想借节度使朱全忠对抗李茂贞,结果自己成了刀下鬼,唐昭宗成为朱全忠的囊中物。韩偓则因朱全忠进殿不拜,被贬黜濮州司马,得免一死。临别,昭宗拉着韩偓的手哭着说:“我左右无人矣!” 韩偓的七律,继杜甫之后,堪称诗史,他有《故都》记录这一段巨变: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朱全忠杀唐昭宗篡唐后,韩偓这个天涯烈士,流落福建18年,虽然穷困潦倒,但全节以终。 前人都夸韩偓忠君爱国,是唐末的完人。但一代文明的落幕,总是有人甘心献身,不止是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韩偓有诗曰:“雨露涵濡三百载,不知谁拟杀身酬。”千载之后,最懂他的人,或许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自沉昆明湖之前,王国维就曾手书韩偓的《即目二首》第一首于扇面: 万古离怀憎物色,几生愁绪溺风光。 废城沃土肥春草,野渡空船荡夕阳。 倚道向人多脉脉,为情因酒易伥伥。 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 韩偓的诗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那被后人心心念念的大唐,终于像春花一样绚烂地开了又谢;那像慧星划破天际的韩偓,也随着大唐江山的倾覆耗尽了最后的光华。他的风骨在史册中流光溢彩;而他的儿女情长,也在檀板莺喉间,悄悄开启了一个叫宋词的时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