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9: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黛玉为何没有进入太虚幻境?原因是什么
2022-06-06 15:59:28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这是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一直是《红楼梦》亘古不变的话题,甚至有很多读者就是冲着木石姻缘才来读《红楼梦》的,可遗憾的是,宝黛恋最终被世俗拆散,黛玉去世,“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金玉良缘才是贾宝玉的最终归宿,这个故事确实凄美,但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认识太过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完全遵循写实的原则,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绝不会是简单的才子佳人爱情,而是跟现实和社会性紧密相关,这种写实千百年来,恐怕只有《红楼梦》这一本书,正如鲁迅在《文学上的折扣》所说:

《颂》诗已经拍马,《春秋》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中国人向来不敢正视人生,所以只好瞒和骗,由此也产生了瞒和骗的文艺来。

《红楼梦》却完全打破了这个僵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例,我们站在写实角度细细分析便会发现,这段爱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美好,不谈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即便在前八十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三观也开始发生很大的冲突。

早在书中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贾宝玉被警幻仙子引入太虚幻境中遍观美景,实则是宁荣二公英灵眼见贾府即将没落,恳求警幻仙子帮助贾宝玉早日走向正路,但大家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资格本来是林黛玉的。

几位仙子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宝玉听如此说,便唬得欲退不能退,果觉自行污秽不堪。——第五回

脂砚斋此处评语: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

即便没有脂砚斋评语,只要对《红楼梦》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绛珠仙子乃是林黛玉。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历劫,为何曹雪芹非要多此一举,加上一个“绛珠妹子本要前来游玩”这么一个梗插入其中呢?

曹公笔下无闲笔,《红楼梦》中每一个进入太虚幻境的人都得到了仙人的指点,第一个进入太虚幻境的甄士隐是如此,贾宝玉也是如此,所以由此可以推断,警幻仙子接林黛玉入太虚幻境,也是为了点化她,但为何最终这个资格给了贾宝玉,除了宁荣二公的恳求外,恐怕还跟林黛玉的“痴”性程度有关,也就说,在此处就已经埋下伏笔,林黛玉最终会自己主动摆脱“痴性”,回归社会,所以无需点化。

从前八十回来看,林黛玉确实一直在向封建礼教靠近,并且为此故意疏远贾宝玉,这一点是确定的,但因为读者太过重视宝黛爱情的甜蜜部分,忽略了后期两人渐行渐远的事实。



林黛玉前期是个牙尖舌利的女孩,因为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时候最后一个给她,她便出言讽刺“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她会跟贾宝玉一起偷偷看《西厢记》,脸上泛起桃花,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林黛玉,可随着年龄的成长,环境的改变,林黛玉的性情也一直在变化,尤其是到了青少年后期,林黛玉开始自觉遵守封建礼教,跟贾宝玉也不再吵吵闹闹了,不仅自己疏远贾宝玉,还让丫鬟紫鹃也要远离他。

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止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着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第五十七回

林黛玉为何这么做?因为她随着心理的成熟,内心对社会的舆论越来越在乎,之前她跟宝玉躺在一个床上睡觉都觉得没有什么,但是现在年纪稍长,她的自我意识开始渐渐平息,转而向社会性转变,说简单点,林黛玉想要适应封建社会的一切。而从林黛玉产生这个念头开始,她跟贾宝玉就已经背道而驰了。

贾宝玉对世俗功利最为厌恶,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之中,他之所以最敬爱林黛玉,就是林黛玉从来没有劝他要立身功名,贾宝玉对自我追求的坚持已经到了“顽固”的地步,任何人也无法改变这一点,但林黛玉却在悄悄改变。

林黛玉的改变是全方面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前八十回后期,她的舌尖口利不见了,跟众人说话也开始多了些说教的意味,芦雪庵众人吃烧烤鹿肉的时候,林黛玉说教道:“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如果单拎出来这句话,估计大部分的读者会以为是薛宝钗说的,因为薛宝钗一向好为人师,可偏偏这句话是从林黛玉口中说出的。

其实自从“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和薛宝钗冰释前嫌之后,林黛玉在思想和行为上一直都在朝宝钗看齐,薛宝钗说她看《西厢记》等歪书容易移性情,林黛玉欣然接受,甚至感觉宝钗“对我说这些好话,以前竟是我自误了”,从此林黛玉的思想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她开始变得越来越“懂事”。

薛宝钗专门派婆子来给林黛玉送燕窝,林黛玉又是感谢又是“抓一把钱”给婆子,赵姨娘路过潇湘馆来看黛玉,她明知是个“顺水人情”,却也热情接待,吩咐丫头赶紧倒茶,甚至时不时算一算贾府的财政,得出“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的结论,对贾宝玉,更是不敢太过亲近,以免他人说闲话。



毫无疑问,林黛玉完全不需要警幻仙子的指点,贾宝玉尽管从太虚幻境出来,受到“立足经济之道,委身孔孟之间”的启发,但仍然不改痴性,继续坚持自我,拒绝融入社会,因此宝黛之间产生了三观上的隔阂。

林黛玉仍然爱宝玉,但是她同时希望贾宝玉能快点融入封建社会,这样木石姻缘便能更有保证,但贾宝玉的痴性不改一次次让林黛玉失望,前八十回中林黛玉最后一次对贾宝玉失望便是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中,林黛玉跟贾宝玉讨论完《芙蓉女儿诔》的措辞后,劝贾宝玉早点回去做正事,因为迎春即将出嫁,孙家要前来拜允,贾宝玉作为家中男丁,理应出去见客,可贾宝玉的反应很让她失望。

黛玉道:“快去干正经事罢。才刚太太打发人来叫你明儿一早快过大舅母那边去,你二姐姐已有人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来拜允。”宝玉拍手道:“何必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儿还未必能去呢。”黛玉道:“又来了!我劝你把这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一面说话,一面咳嗽起来。——第七十九回

直到第七十九回,贾宝玉还以小时候的惯用伎俩理由“我身体不好”拒绝见客,此时的林黛玉跟当年的薛宝钗、袭人、史湘云一样,开始劝说贾宝玉,这时候的林黛玉已经跟贾宝玉完全不是一个境界上的人了,她在经历了和宝玉一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封建礼教,因为时代的限制无法避免,她选择委屈自己接受时代,可贾宝玉却完全不愿意接受这个社会,他继续坚守着自己的执念。

可惜第八十回到此戛然而止,如果后四十回是完整的,那么宝黛之间的隔阂将会以何种方式了结?他们是否会因此走向截然相反的两端?或者贾宝玉是否会愿意为了林妹妹,向社会屈服?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宝黛的爱情绝不会像大部分读者想象的那般顺利,封建政治、经济营造的大环境是阻碍木石姻缘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全部原因,毕竟宝黛他们两个本身之间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9: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林黛玉投胎转世后,变成了红楼世界的两个丫鬟?绛珠草是第一世,菱花香菱和萤虫宝蟾是第二世
2024-01-18 23:05:49 来源: 姜子说书 福建  举报
0
分享至
  红楼梦:林黛玉投胎转世后,变成了红楼世界的两个丫鬟?绛珠草是第一世,投胎后变成了香菱和宝蟾!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说的是一件“千古未闻的罕事”,即男女主角还泪之说。且看男主角宝玉与女主角黛玉是何来历?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原来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贾宝玉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开篇这一人物来历介绍,分明是告诉读者,他们的情缘,绝不止于一生一世,而是足足有着三世,被作者用《红楼梦》演绎成了三春,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

  换句话说,与其说林黛玉是绛珠草投胎转世,不如说林黛玉就是绛珠草,是第一世。当然,贾宝玉其实也是绛珠氏,因为宝黛初见,贾宝玉摔玉,男主角倒先哭了第一场。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甲戌侧批:千奇百怪,不写黛玉泣,却反先写宝玉泣。
  再者,警幻仙姑告诉诸位妹子,自己将要去请绛珠仙子的生魂,让她们准备迎客,迎来的却是贾宝玉。作者又云,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可知宝黛一体,为第一世。

  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
  《红楼梦》故事里,三生石记载的第一世,与绛珠仙子有关,那么,在第二世,绛珠草又化作了什么呢?草化者,春为花木,冬为萤虫也!作者特地用猜谜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
  萤的谜底为什么是花呢?因为花和萤都是草化的,所谓冬虫夏草。作者为啥要设这个谜底呢?是为了告诉世人,绛珠草是一切的源头,是起始,正所谓全篇故事皆因绛珠草而起,且看作者和脂砚斋的原话怎么说?

  那僧笑道:“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红楼梦》故事里,宁国府又叫东府,相对应的荣国府自然便是西府了,荣禧堂便是脂砚斋所谓西堂。闺阁昭传之书,西堂之主为西子,而黛玉生得“病如西子胜三分”,贾宝玉在秦可卿卧榻盖的是西子浣过的纱衾,而《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宝玉有一句“捧心西子玉为魂”。



  记住,荣国府的真正主人是林黛玉,荣的本意就是草木之繁,荣府本来草木之府,即林府,而林黛玉正是草木之人,其他人等皆为林黛玉的背景板。

  荣国府有啥人物设定?通灵宝玉为传国玉玺,上有王政邢赦,再上有史太君和贾代善,《史记》之寓与王官之寓;更上为源头之源。元春之说,意通源,春之源,是写花之源,华夏之源。

  花的源头是绛珠草,林黛玉是绛珠草,那么,绛珠草所化的花是谁?自然是根并荷花一茎香的菱角花,甄家独生女甄英莲。香菱师承黛玉,是传香之寓。且看贾宝玉《红豆曲》怎么唱?



  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一部《红楼梦》,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为全部总评。为啥作者安排甄宝玉和香菱一并姓甄呢?为啥有并蒂莲和夫妻蕙的桥段呢?因为这是作者笔下三生石上三生缘的第二世,甄家是林家的后人,香菱是黛玉的第二世。



  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道:“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裙子。”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
  第一世叫元春,是花之源,也就是绛珠草;第二世便是迎春茉莉花串,唤作“明妃出汉宫”,当然,除了贾元春和甄英莲,妙玉和林红玉这些人物也都象征着第二世,也就是第二春,且看脂砚斋怎么说?



  蒙回后总评:喜相逢,三生注定;遗手帕,月老红丝。幸得人语说连理,又忽见他枝并蒂。难猜未解细追思,罔多疑,空向花枝哭月底。
  草化花是香菱,草化虫是谁呢?是长虫宝钗吗?是唱哼哼韵的薛蟠吗?是草虫刘姥姥吗?都不是,其实是宝蟾,一个“跟薛宝钗一样宝字辈开头,代表二宝合传,又是虫属性,还霸占了月宫”的丫鬟。

  看不懂?荣国府代表崇祯朝,为林府,林黛玉为崇祯;崇祯死后,华夏朱明一分为二,南为南明,即书中甄家,菱花代表华夏;北为清朝,薛宝钗是皇太极,薛蟠是顺治,宝蟾是康熙,夏金桂是吴三桂。宁国府加甄府,等于荣国府,不同时空。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和贾宝玉,谁才是还泪的主角?谁才是真正的绛珠仙子?
2020-07-15 23:56:51 来源: 姜子说书  举报
0
分享至


  题:绛珠仙子转世,为何不叫林红玉,却叫林黛玉?

  《红楼梦》这一篇故事,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原因报恩还泪而起。具体说来,便是:绛珠仙子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无以为报,见对方下凡历劫,便跟了去,要以一生的眼泪偿还。

  诚然如评书人脂砚斋所说,“红”字切“绛珠”,绛珠仙子下凡,托生于林家,分明该唤作“红玉”,如何却称“黛玉”呢?



  有意思的是,贾宝玉住在“怡红院”,他的书房唤作“绛芸轩”,人称“怡红公子”,处处点“绛”字,如何作为绛珠仙子转世投胎后的林黛玉,却反而与“绛”字无关呢?

  “绛珠”究竟为谁氏?姜子曾经解说过,还泪之人,未必是林黛玉,倒更像是贾宝玉。

  其一、贾宝玉下凡之前,有顽石日夜嚎啕大哭;贾宝玉与林黛玉初见之时,亦是宝玉先哭,贾宝玉落泪之繁多,并不逊色于林黛玉。



  其二、警幻仙姑去接绛珠仙子的生魂,接的却是贾宝玉,并非林黛玉。

  其三、还泪之说,其实有典故,典出“卞和哭玉”,并非古今无二的新奇故事。

  其四、贾宝玉一生,处处与“红”挂钩,文中“红玉春香”四个字,皆与宝玉相关。



  至于作者用“黛玉”二字,亦是用心良苦,与《红楼梦》“昭传闺阁”的主旨息息相关。何为“黛”?何为“黛玉”?贾宝玉与林黛玉初见那一回,作者亦有交代。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上一回说书,姜子曾经解说过,“黛”即是“石”,即是“玉”,又可以代指“粉黛”,有“闺阁女儿”之意。



  所谓“画眉”二字,更是“昭传闺阁”四个字的妙用,“黛”为“画眉之墨”,好似“撰文之笔”,林黛玉原型,想必便是《红楼梦》作者。

  姜子曾经说过,评书人脂砚斋常常提及“西堂”二字,荣国府为西堂,宁国府为东府,而林黛玉号称西子,原是荣国府的真正主人。

  据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西堂村而北,曰画眉山,产黛石。明代的《长安客话》也说,京都宛平县西堂村出产黛石。
  评书人脂砚斋说过,《红楼梦》又称《石头记》,这一篇故事,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显而易见,《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石头亲历过的一段陈迹,又有二玉一体之说,可见,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有作者的影子。



  所以,贾宝玉的住处及书房乃至于昵称各种,都与“绛珠”二字有关,而“黛玉”二字,强调的是“画眉”二字,林黛玉则是闺阁女儿的代表。

  至于林红玉,她与林黛玉又有什么样的特殊关系呢?请看下回说书——绛珠仙子下凡,第一世是林黛玉,第二世是林红玉?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化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帝京景物略》、《长安客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黄石公===绝世情痴+皇四公皇四子老明公】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该 批:作者自己形容。】 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甲戌侧批: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甲戌侧批:岂敢岂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甲戌侧批:煅炼过尚与人踮脚,不学者又当如何?】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甲戌侧批: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也。】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甲戌侧批:明点“幻”字。好!】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甲戌侧批:奇诡险怪之文,有如髯苏《石钟》<a href='/book/8213/im'>《赤壁》</a>用幻处。】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甲戌侧批:自愧之语。蒙双行夹批: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甲戌侧批:好极!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见此大不欢喜。】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甲戌侧批: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侧批: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甲戌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甲戌侧批: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甲戌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聊供阅者一笑。】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甲戌侧批:可知若果有奇贵之处,自己亦不知者。若自以奇贵而居,究竟是无真奇贵之人。】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黄石公 - 秦汉时隐士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黄石公(–前195年),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人。 秦汉时期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士列入道教神谱。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黄石公


  • 原名

    魏辙


  • 别名

    圯上老人、下邳神人


  • 所处时代

    秦汉时期


  • 出生日期

    公元前 109年



  •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09年


  • 民族

    华夏族


  • 出生地

    下邳(江苏 睢宁)


  • 籍贯

    下邳(今江苏 睢宁)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黄石公,下邳人(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世人称黄石公“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

黄石公,是下邳人。遇上秦时候的战乱,自已隐姓埋名,当时的人没有知道他的。起初张良改名换姓,藏在下邳,在沂水的桥上去散步游逛时,遇到一位老人,还没有互相拜见,黄石公故意把鞋抛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取上来!”张良预先不知道是诈,有些愕然想揍他;因为见他年岁大了,才强忍怒火,下了桥,给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跪着给他穿上。那位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把鞋穿好,笑着走了。张良感到很惊诧。他大约走出一里远,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倒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的清晨,你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更觉得奇怪,又跪下说:“是。”五天后的早晨,张良去了约定的地方,黄石公生气的说:“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后来?”再五天后的早晨约定,张良天不亮就去了,黄石公又早在那里了,又生气的说:“为什么晚来?”又五天的早晨的约定,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黄石公也来了,高兴的说:“孺子可教也!”于是拿出一本编书给张良,说:“你回去读他,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之后,你见到的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于是离去,看不见了。张良天亮翻开书一看竟然是《太公兵法》。张良认为这事很神异,于是把自己的学说四处游说,他们都不采纳。后来与沛公在陈留相遇,沛公采纳他的话,最终有了功业。十三年后,跟随高祖退到济北谷城山下,得到一块黄石,张良于是像对宝贝似的建祠供奉起来。一直到张良死,将他与石头一起埋葬了。[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案黄石公事见《史记》,《三略》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唐宋《艺文志》所载并同。

嘉锡案:《困学纪闻》卷十云:“魏李萧远《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言三略者,始见于此。”自注云:“汉光武诏引《黄石公记》,未有《三略》之名。”是则《三略》名之源起,《困学纪闻》已明言之,其名初不始于《隋经籍志》;《纪闻》非僻书,《提要》乃略不一考,何也?

相传其源出于太公,圯上老人以一编书授张良者,即此。盖自汉以来言兵法者,往往以黄石公为名。史志所载,有《黄石公记》三卷、《黄石公略注》三卷、《黄石公阴谋乘斗魁刚行军秘》一卷、《黄石公神光辅星秘诀》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鉴图》一卷、《兵书统要》一卷。今虽多亡佚,然大抵出于附会。是书文义不古,当亦后人所依托。郑瑗《井观琐言》称其剽窃老氏遗意,迂缓支离,不适于用,其知足戒贪等语。盖因子房之明哲而为之辞,非子房反有得于此。其非圯桥授受之书,明甚。然后汉光武帝诏书引黄石公“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之语,实出书中所载军谶之文,其为汉诏援据此书,或为此书剽窃汉诏,虽均无可考,疑以传疑,亦姑过而存之焉。

案史志所载之书以黄石公为名者,《隋书·经籍志·兵家》有《黄石公内记敌法》一卷、《黄石公三略》三卷、〔原注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梁又有《黄石公记》三卷,《黄石公略注》三卷。〕《黄石公三奇法》一卷、〔原注云梁有《兵书》一卷。《张良经》与《三略》,往往同,亡。〕《黄石公五垒图》一卷、《黄石公阴谋行军秘法》一卷、〔原注云梁有《黄石公秘经》二卷。〕《黄石公兵书》三卷。《五行家》有《黄石公北斗三奇法》一卷。《旧》《新·唐志·兵家》除《黄石公三略》、《成氏三略训》〔《旧志》无成氏二字〕各三卷外,有《黄石公阴谋乘斗魁刚行军秘》一卷。〔疑即《隋志》之《阴谋行军秘法》,而名不同。〕《宋史·艺文志·兵家》除《成氏注三略》三卷外,有《黄石公神光辅星秘诀》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鉴图》一卷、《兵书统要》三卷、《三略秘要》三卷。《五行家》有《黄石公备气三元经》一卷、《黄石公地镜诀》一卷、《黄石公公宅》一卷。《提要》随手拾掇,不完不备,观其去取,漫无义例,不知其何说也。至于其书之真伪,则《史记·留侯世家》明云:“父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旦日,观其书,乃《太公兵法》也。”使张良果有受书之事,则其书当即在《太公兵法》八十五篇之中。盖良既亲受之于老父,知其为太公书,则其后与韩信序次兵法,定著为三十五家,〔事见《汉志·兵书略》〕自当次入太公一家之内,不应别有所谓《黄石公记》与《三略》也。使良并无其事也,则即因《太公兵法》而附会,盖流俗人震于留侯之筹策如神,因转相传言,以为是尝受太公之书于下邳神人云尔,尤不当别有此书也。此其出于伪作,可据《史记》一言而决,何必更较量其文义耶?[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轶事折叠黄石公与天书

张良得“天书”,“天书”是黄石公所赠。这段故事在邳县流传最广,大人、小孩都会讲,可是要问起黄石公的姓名和身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传,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始皇父亲庄襄王死后,轮到秦始皇坐朝当政,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离开朝廷。秦始皇听说魏辙走了,想想一来自己还年轻,虽已登基,但立足未稳,身边需要人辅佐;二来魏辙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会让天下人笑话自己无容人之量。于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用好言好语千方百计挽留,魏辙决心已定,一个劲不愿回去。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书写好后,他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的意愿。

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此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没多少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1]



折叠编辑本段史记记载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



折叠编辑本段评价

黄石公虽然隐居,但内心一直忧国忧民,就把一生的知识与理想倾注在笔墨上。按现代人的说法,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神学和天文地理知识也相当丰富。[1]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9: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石公 - 秦汉时隐士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黄石公(–前195年),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人。 秦汉时期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士列入道教神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黄石公

原名
魏辙

别名
圯上老人、下邳神人

所处时代
秦汉时期

出生日期
公元前 109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09年

民族
华夏族

出生地
下邳(江苏 睢宁)

籍贯
下邳(今江苏 睢宁)

目录
1人物介绍
2人物经历
3主要作品
4人物轶事
5史记记载
6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黄石公,下邳人(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世人称黄石公“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

黄石公,是下邳人。遇上秦时候的战乱,自已隐姓埋名,当时的人没有知道他的。起初张良改名换姓,藏在下邳,在沂水的桥上去散步游逛时,遇到一位老人,还没有互相拜见,黄石公故意把鞋抛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取上来!”张良预先不知道是诈,有些愕然想揍他;因为见他年岁大了,才强忍怒火,下了桥,给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跪着给他穿上。那位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把鞋穿好,笑着走了。张良感到很惊诧。他大约走出一里远,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倒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的清晨,你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更觉得奇怪,又跪下说:“是。”五天后的早晨,张良去了约定的地方,黄石公生气的说:“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后来?”再五天后的早晨约定,张良天不亮就去了,黄石公又早在那里了,又生气的说:“为什么晚来?”又五天的早晨的约定,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黄石公也来了,高兴的说:“孺子可教也!”于是拿出一本编书给张良,说:“你回去读他,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之后,你见到的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于是离去,看不见了。张良天亮翻开书一看竟然是《太公兵法》。张良认为这事很神异,于是把自己的学说四处游说,他们都不采纳。后来与沛公在陈留相遇,沛公采纳他的话,最终有了功业。十三年后,跟随高祖退到济北谷城山下,得到一块黄石,张良于是像对宝贝似的建祠供奉起来。一直到张良死,将他与石头一起埋葬了。[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案黄石公事见《史记》,《三略》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唐宋《艺文志》所载并同。

嘉锡案:《困学纪闻》卷十云:“魏李萧远《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言三略者,始见于此。”自注云:“汉光武诏引《黄石公记》,未有《三略》之名。”是则《三略》名之源起,《困学纪闻》已明言之,其名初不始于《隋经籍志》;《纪闻》非僻书,《提要》乃略不一考,何也?

相传其源出于太公,圯上老人以一编书授张良者,即此。盖自汉以来言兵法者,往往以黄石公为名。史志所载,有《黄石公记》三卷、《黄石公略注》三卷、《黄石公阴谋乘斗魁刚行军秘》一卷、《黄石公神光辅星秘诀》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鉴图》一卷、《兵书统要》一卷。今虽多亡佚,然大抵出于附会。是书文义不古,当亦后人所依托。郑瑗《井观琐言》称其剽窃老氏遗意,迂缓支离,不适于用,其知足戒贪等语。盖因子房之明哲而为之辞,非子房反有得于此。其非圯桥授受之书,明甚。然后汉光武帝诏书引黄石公“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之语,实出书中所载军谶之文,其为汉诏援据此书,或为此书剽窃汉诏,虽均无可考,疑以传疑,亦姑过而存之焉。

案史志所载之书以黄石公为名者,《隋书·经籍志·兵家》有《黄石公内记敌法》一卷、《黄石公三略》三卷、〔原注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梁又有《黄石公记》三卷,《黄石公略注》三卷。〕《黄石公三奇法》一卷、〔原注云梁有《兵书》一卷。《张良经》与《三略》,往往同,亡。〕《黄石公五垒图》一卷、《黄石公阴谋行军秘法》一卷、〔原注云梁有《黄石公秘经》二卷。〕《黄石公兵书》三卷。《五行家》有《黄石公北斗三奇法》一卷。《旧》《新·唐志·兵家》除《黄石公三略》、《成氏三略训》〔《旧志》无成氏二字〕各三卷外,有《黄石公阴谋乘斗魁刚行军秘》一卷。〔疑即《隋志》之《阴谋行军秘法》,而名不同。〕《宋史·艺文志·兵家》除《成氏注三略》三卷外,有《黄石公神光辅星秘诀》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鉴图》一卷、《兵书统要》三卷、《三略秘要》三卷。《五行家》有《黄石公备气三元经》一卷、《黄石公地镜诀》一卷、《黄石公公宅》一卷。《提要》随手拾掇,不完不备,观其去取,漫无义例,不知其何说也。至于其书之真伪,则《史记·留侯世家》明云:“父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旦日,观其书,乃《太公兵法》也。”使张良果有受书之事,则其书当即在《太公兵法》八十五篇之中。盖良既亲受之于老父,知其为太公书,则其后与韩信序次兵法,定著为三十五家,〔事见《汉志·兵书略》〕自当次入太公一家之内,不应别有所谓《黄石公记》与《三略》也。使良并无其事也,则即因《太公兵法》而附会,盖流俗人震于留侯之筹策如神,因转相传言,以为是尝受太公之书于下邳神人云尔,尤不当别有此书也。此其出于伪作,可据《史记》一言而决,何必更较量其文义耶?[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折叠黄石公与天书
张良得“天书”,“天书”是黄石公所赠。这段故事在邳县流传最广,大人、小孩都会讲,可是要问起黄石公的姓名和身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传,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始皇父亲庄襄王死后,轮到秦始皇坐朝当政,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离开朝廷。秦始皇听说魏辙走了,想想一来自己还年轻,虽已登基,但立足未稳,身边需要人辅佐;二来魏辙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会让天下人笑话自己无容人之量。于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用好言好语千方百计挽留,魏辙决心已定,一个劲不愿回去。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书写好后,他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的意愿。

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此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没多少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1]

折叠编辑本段史记记载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

折叠编辑本段评价
黄石公虽然隐居,但内心一直忧国忧民,就把一生的知识与理想倾注在笔墨上。按现代人的说法,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神学和天文地理知识也相当丰富。[1]

参考资料
1.黄石公 (秦汉时隐士)  . [2023-1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葫芦庙”今昔
风雅苏州 2014-02-10   |  2686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旧址上恢复修建的山塘普福禅寺迎来各方善男信女。坐落在山塘街青山桥处的普福禅寺,厅堂中届时将陈设12幅红楼画卷,据称,这12幅画均为旧时拓本,和浙江博物馆馆藏的毫无相差,属于国家级文物。而修葺一新的普福禅寺也将发挥文化道场功能,成为山塘胜景中的又一胜迹,并带出《红楼梦》中“葫芦庙”的话题,值得游玩。———编者

“葫芦庙”和“普福禅寺”之缘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何以红楼中的“葫芦庙”即为七里山塘上的普福禅寺,这里有着太多的渊源或者说是巧合,让人追根溯源进行一番探究。《红楼梦》中的“十里街”暗寓“七里山塘”,“仁清巷”即为青山桥浜,“葫芦庙”也就是普福禅寺,这么说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先说山塘街的得名,因是唐代大诗人在虎丘与石路阊门之间开河筑堤,全长七里,故称“七里山塘”。此后,山塘日益繁华,商铺林立,酒肆飘香,成为姑苏第一街。而古人为了夸张山塘街的繁华,在诗文中有意用“十里”来别称。

再来看看“葫芦庙”和“普福禅寺”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据清《百城烟水》记载:“普福寺,在山塘,宋淳熙间僧文诚建。”清末因供奉相传为崇祯皇帝的朱天菩萨,俗称“朱天庙”,可惜的是毁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在素有“山塘活地图”之誉的徐文高先生撰写的《山塘钩沉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寺院沿青山浜建造,只有前后两殿,中间是一方狭长的天井 ,形似葫芦之形。寺门侧开,前有一座名为“普福桥”的小石板桥,恰似葫芦之柄。这庙虽“地方狭窄,但香火极盛,每逢四月廿四朱天菩萨生日,进香拜佛的成群结队,上海商界也多有人特地赶来。”同时,最为难得的是他曾经到普福禅寺旧址踏勘,当时已仅剩下寺前一座小桥,而一块“普福禅寺”四字阳文条石被移至青山桥浜一居民家的井台边。又是数十年过去,循着古迹,当笔者于今年初冬到山塘踏看时,附近多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证实了普福禅寺如上所言的旧貌。


对普福禅寺香火之盛,世代居于山塘的77岁汤三媛老人尚能清晰回忆:每月初一、十五和农历四月廿四香火之盛时,前街人多到以至不能行走,只能走后街穿行。通过老人解释,始知所谓的前街是指山塘街,而后街则是一边的井泉弄。

再要一提的是,现在青山桥浜门牌从2号开始,唯独少了1号,据称这1号即为毁于大跃进之中的古庙普福禅寺。

曹雪芹和七里山塘之缘

一部《红楼梦》,牵动多少人。细细翻阅,字里行间会发现有着太多的苏州情结和山塘情缘跃于纸上。

且不说书中一主要人物林黛玉便是苏州的妹妹,而位于“金陵十二钗”中第六的妙玉也来自苏州,她与师父原在苏州玄墓山蟠香寺修行。在红楼“金陵十二钗”排序中,她列于贾府的小姐迎春惜春以及少奶奶凤姐李纨之前,可见曹雪芹对于她的看重。

更为难得的是,洋洋一部红楼,也是从姑苏阊门外的一条街一座古庙而讲起。透过书中特别提到的阊门外“十里街”,“街前看过会的热闹”等诸多文字,显然说明曹雪芹对七里山塘街是最熟悉不过的。


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又一次提到了苏州。林黛玉见到薛蟠从苏州带回的物品后,睹物 思情,触景生情。至于薛蟠从苏州带回了什么物品,文中这样写道:“母女(即为薛宝钗母女)两人看时,却是些笔、墨、纸、砚、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虎丘山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有如此熟悉的文字,又说不定曹雪芹是到过虎丘山塘一游的。

“普福禅寺”旧石碑之缘

时光转瞬进入21世纪。随着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三期节点改造紧锣密鼓展开,就在普福禅寺主体建筑基本完成之际,巧的是一块与普福禅寺有渊源的旧石碑浮出了水面。11月15日,收藏这一块石碑的汤泉生被邀请参加虎丘街道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大家一时纷纷说起身边的文物古迹。坐在其中的老汤按捺不住,说起了家中收藏的“普福禅寺”旧石碑,同时表示,自愿将这块在家中保存了数十年的旧石碑捐献出来,物归原主。

今年70岁的老汤家住山塘街青山桥浜,家里收藏的这块“普福禅寺”的旧石碑,系金山石,长宽厚分别为155厘米、40厘米和20厘米。石碑上除“普福禅寺”古意圆润的四个阳文大字外,另有“住持广慧募建,民国乙亥年荷月立”等小字。


说起石碑的来历,今年70岁的老汤说,这块石碑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为大队干部的他,从青山桥浜的一座废弃的石牌楼中的一堆旧石上发现的。由于条石重,后来特意叫上村里的几个壮劳力“杭育杭育”才抬回家中。以后,就一直放在自家大门口的井台旁,几十年过去倒也相安无事。不过,最近几年,常有收旧家具的经过,对他们家门口的这块石碑产生莫大的兴趣,一次次动员老汤他们卖掉算了。但是老汤还有他老伴沈梅芬总是不为所动,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这是公家的 东西,不可以卖给你们。

老汤要捐出普福禅寺旧石碑一经媒体报道后,就引起了多方重视,四天后,普福禅寺宏觉、慈光两位法师更是亲自登门拜访,并带上他们的画集相赠。

就在旧石碑移至普福禅寺当天,笔者等更是有幸在两位法师的陪同下,由他们一路介绍,先睹为快参观了主体建筑刚刚落成的普福禅寺。


由于此前,笔者也曾多次去过普福禅寺,又一直对旧址一堆沙石中的两块古朴的旧石及其用途多有不解,于是赶紧抓住机会向两位法师请教。“是用来安插寺庙幡旗的底座!”宏觉法师一语道破了我心中的疑窦。

延伸阅读


《红楼梦》葫芦庙有了“物证”

普福禅寺是否就是在《红楼梦》中葫芦庙的原址上修复?从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三期节点改造开始以来,就成为关注的焦点。昨天,虎丘街道虎丘社区汤泉生主动捐出家里一块保存数十年的石碑,为肯定答案提供了有力“物证”。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有这样一段文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山塘三期保护性修复工程开展以来,经过前期充分的史料考证,《红楼梦》中的“仁清巷”即为青山桥浜,“葫芦庙”也就是普福禅寺。随着修复工程的进展,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很兴奋,甚至还能清楚地回忆出,普福禅寺在清末因供奉相传为崇祯皇帝的朱天菩萨,俗称“朱天庙”,寺院沿青山桥浜建造,只有前后两殿,中间是一方狭长的天井,形似葫芦,可惜毁在“文革”。

在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之际,住在山塘街青山桥浜的老汤,昨天主动捐出了家里一块收藏了几十年的旧石碑。在这块石碑上,记者看到,除了刻着“普福禅寺”四个大字外,另有“住持广慧募建,民国乙亥年荷月立”等小字。石碑系金山石,长宽厚分别为155厘米、40厘米和20厘米。关于石碑的来历,老汤介绍说,“文革”时,有一天他在青山桥浜一座废弃石牌楼中的乱石上发现了这块旧石碑并叫人抬回家中。以后,就一直放在他家大门口的井台旁。几十年来,常有收旧家具的看到石碑会出高价诱惑老汤出卖,但都被老汤拒绝,“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这里的一土一物都很有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风雅苏州 > 《吴门》举报/认领
上一篇: 罗汉松死而复生 光福玄墓山迷团真格多
下一篇: “卧虎藏龙”马医科 小巷深处故事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0: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汉松死而复生 光福玄墓山迷团真格多
风雅苏州 2014-02-10   |  1163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1于右任墓地构件   
   

图2塔身构件
   

图3塔基石条
   

图4用帆布遮住的地方就是玄墓山滑坡处
   

图5玄墓山塔基露出的坛子碎片


图6妙空法师与“死而复生”的罗汉松

探秘人:商报首席记者 施晓平

    要不是前阶段几场大雨,让光福镇玄墓山南坡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几处埋葬高僧的塔基突然露出来,商报探秘的触角也许还不会伸到那里  


    赶到那里才知道,原来,玄墓山的谜远远不止塔基。山体为啥滑坡?曹雪芹是否来过这里?于右任曾在山上筑墓?罗汉松真的死而复生?一个个打着问号的话题,都让玄墓山充满了神奇。

    玄墓山南坡都是泥?

    一个多月前,苏州进入梅雨季节。连续几场大雨,让玄墓山南坡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一条100多米长、好几米宽的大口子出现在了这里。

    大口子附近就是圣恩寺。这样的滑坡,会不会危及寺庙的安全?地质勘查部门立即进行了全面的钻洞勘查,所幸勘查结果发现,目前玄墓山山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林木葱郁的玄墓山为什么会出现山体滑坡?原来,这座山的南坡居然有着很厚的泥层,连续下雨,山体就吃不消了。 “历史上,玄墓山滑坡的现象并不罕见。 ”圣恩寺妙空法师说。

    尽管,谁也说不清玄墓山泥层的厚度,但妙空法师的一个故事,让人看到了其中的一星半点:当年日寇侵华,想逼迫圣恩寺交出珍藏的稀世珍宝——周朝邾公牼钟,寺院负责人融宗法师把邾公牼钟藏在山上的深井里,躲过了日寇的搜索。而玄墓山上的深井有好几口,如果不是土层厚,哪可能挖出这么多深井呢?与玄墓山不同的是,苏州的其他山丘(除土山或人工改造过的)外,土层都不太厚,一般向下挖个几十厘米就能挖到岩石。天平山、灵岩山这样的山,岩石甚至直接裸露在外面。同在苏州地区,相距也不是很远,玄墓山为啥就这么“另类”?妙空说,玄墓山相传因东晋太守郁泰玄葬在这里而得名,难道,山体南坡厚厚的土层是筑郁泰玄墓的时候堆起来的?

    神秘塔基葬着哪些高僧?

    就在山体滑坡出现后,圣恩寺的现任主持真法法师带领几位高僧赶到现场,查看滑坡对圣恩寺有没有影响。没想到,这一看又发现了一个秘密。

    原来,滑坡导致山体出现的口子里,隐约露出了一些砖块、一个坛子(荷花缸)。法师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以前的僧人圆寂后的葬身之地,“葬下后,上面还要筑起各种塔。这些砖块、坛子处于塔基位置”。

    妙空告诉记者,僧人下葬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打坐放在坛子里,挖个坑埋在地下,地面砌一小砖塔、刻上法号作为标志;另一种是直接在地上挖土,用砖块垒砌成棺椁,然后将圆寂后的高僧埋在里面。

    圣恩寺初建于唐代,香火最旺的时候寺僧多达1500人。这么长的时间里,葬在滑坡地方一带的僧人显然已经无法计数,形成的塔林一时蔚为壮观。后来受战火等因素的影响,塔林被毁灭,留下的塔基、塔顶等构件散落在杂草丛中。妙空不无感慨地指着一块花岗岩石条说,看,这就是一座塔基的边沿。

    这次因滑坡而发现的僧人之墓一共有两个,僧人的遗骨已经被搬到山上,用水泥砌了起来。但妙空说,因为塔林被毁,所以直到现在大家都没弄清楚,这两位僧人究竟是什么时代的,到底是哪两位高僧。

    曹雪芹也曾到过圣恩寺?

    看到玄墓山的名字,不由想起古典名著《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提到,妙玉与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喝茶,妙玉烹茶用的水是她当年在玄墓山收的梅花上的雪。曹雪芹为什么能如此真实而细致地把这一风俗写进《红楼梦》?妙空法师莞尔一笑:据说,曹雪芹小时候曾到过玄墓山!

    原来,康熙五十八年五月,南巡经过圣恩寺的康熙皇帝下旨,赏赐邓尉圣恩寺帑金一千两、数珠一千五百零一挂,僧衣、僧帽、僧鞋、僧袜各一千五百零一副,并让曹雪芹的父亲、舅父等驻扎在苏州的大臣亲手护送到圣恩寺。当时曹雪芹还小,但他早就听说玄墓山、圣恩寺的大名,便嚷着要跟随前往。一开始父亲不同意,曹雪芹便去缠舅舅,舅舅李煦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外甥,就答应带着他去了。

    在圣恩寺,老和尚用梅花雪水烹茶招待尊贵客人的特殊风俗,给曹雪芹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创作《红楼梦》时便信手拈来写进去了。

    这段传说听得人兴味盎然。但一些学者认为,有关曹雪芹在苏州活动的记载资料并不多,他是否真的到过玄墓山、圣恩寺,在没有找到确切的文字记载之前,还只能作为一则传说。

    于右任把坟做在山上?

    在山坡上,妙空还带着记者看了两块雕琢过的石头。石头上都有四个大字,其中一块是清末探花吴荫培写的“百世佳城”;另一块是于右任写的“三吴吉壤”。妙空说,它们都是于右任墓上的构件。

    于右任是近代书法艺术大家,尤其擅长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同时,他又是一位爱国政治家。但他是陕西三原人,1964年在台湾去世,葬在台北市阳明山上。他怎么会在玄墓山为自己修墓?

    妙空见记者一脸疑惑,立刻如数家珍般地解释了起来。原来,于右任跟苏州还是蛮有缘分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后的1927年9月,于右任第一次以公开身份来苏州,公务之余,他由老朋友李根源全程陪同前往圣恩寺,又泛舟名胜集中的光福至木渎一线,在木渎石家饭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

    苏州的湖光山色、人文古迹、丰饶物产,让于右任兴奋不已,再加上他的夫人黄纫艾就是苏州人,他萌发了今后终老苏州的想法。于是,他在圣恩寺古钟楼旁购山地两亩,自己设计,委托李根源督造,1930年整体竣工。但因为他后来去了台湾,这个墓就一直是个空穴。

    从理论上说,“百世佳城”、“三吴吉壤”碑有可能吴荫培和于右任一起为别人题写的。凭什么认定是于右任墓上的?妙空对此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融宗法师在墓址发现凿刻“三原于界”的碑石两块,从此重新认定于右任的自选墓地就在这里。

    千年罗汉松死而复活?

    圣恩寺既是始建于唐朝的古寺,里面古树名木当然不少。这不,天井里就有两棵三四人合抱粗的参天柏树。吴中区农林局挂出的牌子表明,它们的树龄已经有1500年和1800年了。

    更让人称奇的柏树西北面的一株罗汉松。这株罗汉松腰身一个成年人根本抱不过来,是目前苏州地区最粗的罗汉松,林业部门确认的树龄是1000岁。尽管年龄这么大,但它依然枝繁叶茂,就像青年人那样焕发着勃勃生机。

    见记者看得出神,妙空插了一句:时间要是倒退到8年以前,这棵树就称得上垂危了。当时,整株罗汉松只有一两根枝条还有稀稀拉拉的几张叶片,而且颜色也不好,其他枝条的叶片更是全都枯萎了。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株罗汉松实际上已经死亡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2000年2月,90高龄的融宗法师圆寂,在罗汉松西北面五六米远的地方火化。就在当年,这株罗汉松居然重新萌发了新芽,而且叶片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绿,长势越来越旺,直至现在的郁郁葱葱。

    难道,大火散发的热量,唤醒了千年罗汉松沉睡的生命?园林工程师颜世和认为,树木有可能因病虫害、受伤或气候干燥而“假死”,事后又因得到了治疗、气候条件复原或自身“免疫”等因素,而重新焕发生机。从这株罗汉松的情况看,有可能一开始因病虫害而“假死”,再因火烤烤死了病菌、害虫而恢复健康,但事实是否如此,由于他没去实地查看,“假死”时的情况又缺乏科学记载,所以还很难下结论。

    玄墓山、圣恩寺,太多太多的谜团。我们所写的也许只是一鳞半爪,但就是这些谜团,已经够我们费思量了!

延伸阅读

光福玄墓山探秘又有新线索

商报近日报道,光福玄墓山谜团实在多,诸如山的南坡可能都是泥,曹雪芹可能到过圣恩寺……这一文章引发了读者们的浓厚兴趣,多位读者致电商报,或补充材料,或提出新的看法,让玄墓山探秘再起波澜。

针对玄墓山南坡土层很厚、容易发生滑坡的现象,有人猜测:玄墓山南坡厚厚的土层可能是筑郁泰玄墓的时候堆起来的。读者姚先生对此补充,前两年,玄墓山确实发现过一个墓穴的入口,据行家分析是晋朝的墓葬,而且规模很大。姚先生说,这样看来,这个墓很可能就是郁泰玄的墓,如果这一点能得到证实,那么,郁泰玄墓在玄墓山就不是“相传”,而是事实了。遗憾的是,当时发现者很快把墓穴的入口封住了,这个谜也就再次隐入了地下。

至于曹雪芹是否到过圣恩寺,读者沈源荣提出,李煦是曹雪芹的舅祖父,上次报道中有人却说是曹雪芹的舅舅,这把辈分弄错了。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五月康熙皇帝下旨赏赐圣恩寺时,曹雪芹虚岁只有2岁,所以不可能嚷着跟李煦一起前往圣恩寺送赏赐。沈源荣认为,李煦也是个文人,而且曾在苏州做官30年,对吴地文化十分了解,曹雪芹经常跟大人一起来苏州,可能在李煦那里耳濡目染,对苏州的情况有所了解,因此能在《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苏州,诸如虎丘泥人、癞头鼋(斑鳖)、玄墓蟠香寺等。

但也有人认为,曹雪芹的出生时间说法很多,有一种说法是1715年。按照这种说法,到康熙五十八年他已经5岁(虚岁)了,应该有点懂事了,嚷着去并非没有可能。当然,由于缺乏相关记载,曹雪芹也有可能是年纪再大几岁时去玄墓山的。一般来说,小时候记住的东西不容易忘记,所以曹雪芹有可能在圣恩寺看到老和尚用梅花雪水烹茶招待珍贵客人,并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在创作《红楼梦》时信手拈来写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风雅苏州 > 《吴门》举报/认领
上一篇: 书画往事过云楼
下一篇: 两古碑亮相景范中学 一块宋碑一块年代难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贾府吃不起的人参,吃伤胃的螃蟹,所剩无几的玫瑰露,为悼亡主旨
2023-09-28 21:59 发布于:福建省
红楼梦:贾府吃不起的人参,吃伤胃的螃蟹,还有所剩无几的玫瑰露,背后的真相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血泪史!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提笔就写末世景象和末世之人,所谓末世,正应了怀金悼玉的悼亡主旨,亡者为林家、秦家,林为朱氏,秦为华夏,原是芒种节花神煺位的舆图换稿事。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煺位,须要饯行。
花通华,草木繁盛曰荣华,花开季节为春,古语有云,花红柳绿,故有花便有红,亦有香,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为啥林黛玉等人是花神,贾宝玉为啥是绛洞花王,贾府为啥要用“红、玉、春、香”这四个俗字。否则,你就是研究一辈子《红楼梦》,也摸不着门槛。



雨村道:“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
明白了春字在塬着中的基调,春尽夏来,夏为家贼、家患(贾环)的隐喻,乃至于书中家人霍启(祸起萧墙)、夏太监夏守忠、夏金桂等人的原型,也就不难推测了。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以季节更替写舆图换稿的框架,你若能看懂一二,书中的傅秋芳和“更助秋情”的薛宝钗,以及代表风雪的薛家,都是什么性质,还能不懂吗?林家和薛家,一个怯寒怕冷穿棉袄,一个畏热吃冷香丸,针锋相对,为西子“山木”之源与东施东邻“窥宋玉”之演,鸠占鹊巢的演化途径,难道还看不清吗?



兴儿道:“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记那牡慕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见了他两个,就藏开了,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说完了花香之事,我们再来看看薛宝钗请吃螃蟹宴,王夫人为啥看见老太太吃了点螃蟹,就让她赶紧回去休息呢?贾母为啥嘱咐林黛玉和贾宝玉、史湘云不许多吃呢?为啥两个玉儿写不出好的螃蟹诗呢?



王夫人因回贾母说:“这里风大,才又吃了螃蟹,老太太还是回房去歇歇罢了。若高兴,明日再来逛逛。”贾母回头又龈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湘云答应着。又嘱咐湘云宝钗二人说:“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
黛玉独不敢多吃,只吃了一点儿夹子肉就下来了。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
因为横行霸道的螃蟹代表的是李自成,是朱明王朝的内忧。荣国府为木石前盟之府,而林黛玉为草木之人崇祯帝朱由检。薛家为满清,从李自成手中夺了江山,故有螃蟹宴薛宝钗夺魁之事。



《红楼梦》故事里,人参又代表什么呢?为什么林黛玉要吃人参养荣丸续命,秦可卿同样也要靠一日二钱人参为君药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呢?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凤姐儿说道:“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的起。好生养着罢,我过园子里去了。”
便是后来王熙凤病了,作者反反复复强调的也说荣国府吃不起人参,堂堂侯门公府,竟然不得已要靠薛家这样的落魄商户去兑人参。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末出来。
要知道,古代的人参不但价格昂贵,还是特供一类,且不说薛家当铺和弄虚作假的参行狼狈为奸,是贾家婆子口中的天下乌鸦一般黑,且问薛家凭啥认识有权限卖人参的参行呢?

周瑞家的方才要去时,宝钗因在坐,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叁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塬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薛家凭啥能够弄到贾府买不到的好人参呢?因为人参是满清特产,薛家来自东北,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和秦可卿乃至于王熙凤要靠吃人参活下去,本质上写的是朱明对抗外敌之事,是写末世外患。



再说书中进上的“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还记得妙玉给林黛玉用的茶具吗?“木樨清露”和妙玉,皆为少女玉,所谓小红也,即廊下二爷,亦是玉皇宝殿的下一代,是为木石前盟第二世,为书中华夏庙堂第二春。“玫瑰清露”对应玫瑰花儿贾探春,三姑娘即第三春,无香海棠,是写明郑政权。

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叁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袭人笑道:“好金贵东西!这么个小瓶儿,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糟踏了。”
一言以概之,林黛玉吃伤胃的螃蟹是末世内忧,贾府吃不起的人参是末世外患,金贵的茉莉粉和玫瑰露,是写明妃出汉宫,南明屈居东南的血泪史,乃至于最后的“反认他乡是故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者史笔之下,皆为血泪史,何必再问绛珠为谁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来吧 - 红楼梦 - [精华]林黛玉之死
寒江雪凝 2010-04-19   |  978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石书第十八回: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
    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石头记》作者,借脂砚斋“马甲”明确指出:“《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同回: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
    《石头记》第二十二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第二十二回中,如下关键曲词均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在幽闺自怜”
    《石头记》作者引用《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这些曲词说明什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点睛第一回《好了歌》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在书中的现实意义,指出“黛玉之死”是“假家”之败的真正根源。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点睛“东府梅花开了,西府人等赏花在东府会芳园。”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点睛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闻得警幻歌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在幽闺自怜”曲词,点睛黛玉“秋闺怨女拭啼痕”、“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句。
    《牡丹亭》三出戏,《离魂》、《游园》、《惊梦》,分别演出杜丽娘之死及其先前“游园惊梦”事。《惊梦》一出戏梗概为:杜府小姐丽娘,春游书斋后园(丽娘死后改曰梅花观),身子困乏,隐几而眠,梦里幽会书生柳梦梅,神仙安排之下,二人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
    《惊梦》:
    丽娘游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丽娘困梦
    【山坡羊】……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睡介〕〔梦生介〕〔生持柳枝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
……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生强抱旦下〕〔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伤心红雨下,勾人悬梦采云边。”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咱花神专掌惜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
    《石头记》拟《惊梦》作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用心苦苦,意蕴深深。
    石书第五回: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甲戌侧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山坡羊】……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
    石书第五回:
    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宝玉神游太虚境秦氏引入,众仙子言称“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脂批又云“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读者细思什么?
    《石头记》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梅花观怀古》诗云: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识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个中谁识画婵娟 ”?
    《离魂》,演出的是:丽娘自梦会柳生后,相思成疾,作自画像一幅,题诗一首后,香消玉殒。
    诗云: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第五回,可卿判词题在一幅画上。
    画: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天:九重离恨天。
    情海:灌愁海。
    情身: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情之渴卿,秦可卿,绛珠草,林黛玉?原来情之渴卿秦可卿绛珠氏隐指林黛玉,怪不得宝玉“刚至(可卿)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这香气便是黛玉身上的幽香。
    石书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庚辰侧批:口头语,指在春冷之时。】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从那里来的?”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庚辰双行夹批:正是按谚云:“人在气中忘气,鱼在水中忘水。”余今续之曰:“美人忘容,花则忘香。”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黛玉冷笑【庚辰双行夹批:冷笑便是文章。】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脂批借黛玉“冬寒十月”口头语批云“指在春冷之时”,意寓何?
    石书第五回:(宝玉)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原来“春冷”在这里。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副对联上下联尾字组成一个词,曰“冷香”。“冷香”,为薛宝钗独有。
    石书第十九回:
    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宝钗,“雪下一股金簪”,凉。钗凉,钗梁,“钗梁拆凤”,(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拆出的是金凤。
    金凤,王熙凤,“荡悠悠三更梦”,梦见可卿前来告别。
    石书第十三回:
    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三春?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曲词中“三春”意“貌美”。
    《石头记》作者,借“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喻黛玉,借“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喻宝钗。第五回,“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说的是兼美:可卿。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石书第三回: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甲戌侧批:为黛玉写照。众人目中,只此一句足矣。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石书第二十六回:
    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甲戌侧批:可怜杀!可疼杀!余亦泪下。】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甲戌侧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原来是哭出来的。一笑。】
    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可卿“兼美”,黛玉兼美否?
    黛玉,诗名潇湘妃子。湘,“湘江水逝楚云飞”。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云:炎帝有个女儿叫瑶姬,另一个名字叫女尸,死后化为瑶(草字头,非王旁)草,长在姑瑶山上,其草叶长得重重叠叠,非常茂盛,花开黄色,果如兔丝,吃了它,可以媚人也可以使人梦中与其遇。(引自《山海经·中次七经》:“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吐丘,服之媚于人。)这个故事,古代其它书籍里也有记载。《文选·宋玉<高唐赋>》注引《襄阳耄旧传》记载:“赤(炎)帝女曰瑶(姚,根据《渚宫旧事》三引改)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随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曰朝云。……” 。《太平御览》卷三九九引《襄阳耄旧传》则云“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后至襄王,复游高唐,也做了一个梦,也梦见了神女,也缠绵了一回,宋玉因此又作了《神女赋》。
    可知:一、瑶草就是瑶姬;二,引梦出梦者是瑶草,也就是瑶姬;三、楚王父子梦中所会为同一女神,是由瑶草幻化而成的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石书第五回,史湘云曲子词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其曲牌名为《醉扶归》。
    醉扶归,湘云醉酒,
    石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石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
    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
    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香梦”,天香楼中梦。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
    可儿黛玉房间壁上《海棠春睡图》,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芙蓉女儿诔》,虚诔晴雯,实诔黛玉。诔文中云:“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可知,可人儿黛玉之死,与醉酒有关。
    谁灌醉了可儿黛玉?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此对,上下联尾字组成“冷香”,上下联第三个字组成“锁笼”,什么意思?
    冷香,宝钗“在娘胎里时天生出一股热毒”,须食“冷香丸”方保无虞,故身上弥漫着冷香气息,点出“气”字。
    锁,宝钗脖上挂着金锁,上錾“芳龄永继”,点出“芳”字。
    笼,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可知,灌醉可儿黛玉之人,是钗头凤卿。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击两鸣”,“金针暗度”,使兼美可儿者,因“膀臂互易”,“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易为“鲜艳妩媚,有似乎湘云”,潇水湘水二妃子合为潇湘妃子,再合可儿,三者一人,是为绛珠仙子。
    石书第二十八回: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石书第二十一回:
    次日天明时,(宝玉)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不见紫鹃、翠缕二人,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掠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黛玉,湘云,“嫩寒锁梦”,隐显之间,幻化出太虚幻境“香闺绣阁之中”那个女子,绛珠仙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湘云,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石书第五回,回末诗云: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幽梦,《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元·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全剧四折,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王昭君投黑水而亡,有墓曰青冢。
    石书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辰侧批: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
    明·唐寅《落花诗》第二十二首诗云: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蜡,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对比脂批和寅诗:
    脂批:“好知青冢骷髅骨”。
    寅诗:“好知青草骷髅冢”。
    不同之处是“草”和“骨”,点睛“草骨”。
    “草”,绛珠草。“骨”,另有他意,其与龄官罢唱非本戏角同,均非本文涉及范畴,另置再议。
    青草骷髅冢,点睛黛玉死。
    可儿黛玉,是假蓉妻子,假珍儿媳。
    珍:古文为錱。(按:金下双王,双亡,意一石二鸟。)又瑞也。《诗·周颂·将受厥明传》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谓为珍瑞,天下所休庆也。(《康熙字典》)
    贾瑞,假瑞。真瑞,珍瑞。
    贾瑞影射贾珍。
    石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瑞此时身不由己,只得蹲在那里。心下正盘算,只听头顶上一声响,哗拉拉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巧浇了他一头一身,贾瑞掌不住嗳哟了一声,忙又掩住口,不敢声张,满头满脸浑身皆是尿屎,冰冷打战。
    如此这般,“一净桶尿粪”泼了珍瑞“一头一身”。于是,便有了“爬灰”一说。
    黛玉死了,死于“淫”丧。
    淫,情既相逢必主淫。淫,指谁?个中谁识画婵娟?
   
石书第二十六回:
    提到画儿,“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
    此回和第五回,就画的作者问题,并没有避讳“寅”。
    石书第五十二回:晴雯补裘,宝玉伺候。
    急的晴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把眼睛抠搂了,怎么处!”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庚辰双行夹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刚刚补完。
    石书第十三回: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
    此两回中,避讳“寅”。“云牌连叩四下”,寅时,可儿死了。《石头记》作者借脂砚斋等“马甲”,就“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事,此地无银,故弄玄虚,真假有无虚实梦幻间,若是作者你不点破机关,普天之下谁人能知秦可卿是被淫丧在了天香楼?
    清·蒋景祈《瑶华集》卷三叶二十九,《临江仙》——为曹子清题唐寅美人图。词曰:
    睡起云鬟欹未整,懵腾嬾下庭除。
    摘来纤玉嗅香初。
    红襟一抹,衫色学莺梳。
    梦去如醍醒似梦,丹青巧样难图。
    风流名氏隐吴趋。
    建安才调,今见两相如。
    曹寅,唐寅,寅寅两相如。

附一:钗头凤
    明代郑会《题邸间壁》诗云:
    酴糜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列常山。
    酴糜:点“开到荼蘼花事了”。
    香梦:点“天香楼梦”。
    怯春寒:点“嫩寒锁梦因春冷”。
    翠掩重门:暗示“‘翠凤翎毛’钗凤姐,灌醉可儿后,掩上通向‘九重离恨天’上门”。
    燕子闲:相思局毒设,一箭双雕,置身局外,隔岸观火,悠闲自得。“钗于奁内待时飞”,飞出“梁间燕”。“梁间燕子太无情”!东汉郭宪所撰《洞冥记》中有个故事说:武帝时有一神女置钗于奁内而后离去,到了昭帝时有人启而视之,奁内飞出一只白燕,钗已不知去向。
    敲断玉钗:玉钗,宝钗,敲断玉钗,钗头是凤!
    陆游词曰:“钗梁拆凤”。(《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
    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秦)始皇以金银为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凤钗,钗梁梁头是凤凰,钗梁梁脚为玳瑁,敲断玉钗,钗头是凤,钗头凤。
    “钗梁拆凤”音转“钗凉猜凤”。(“梁”“梁”两意,作者典型的双映写法。)
    雪里的金簪之凉,猜冰山雌凤之冷。
    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一座冰山,山上一只雌凤。单堆雪,单雪,音谐丹穴。丹穴,丹穴山,凤之出生地。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春秋纬·演孔图》中这样定义:“凤,火之精华也,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身被无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百鸟从之。”
    宝钗“在娘胎里时天生出一股热毒”,火之精华,凤。
    红烛冷:
    苏东坡《海棠》诗云: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附二:小楼深迷藏
    第七十七回,脂砚在《芙蓉女儿诔》诔文“捉迷屏后,莲瓣无声”处批云:“元微之诗:‘小楼深迷藏。’”
    《全唐诗》卷四二二,元稹之《杂忆五首》
    诗云: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叫桃叶送秋千。
    寒轻叶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依新帘。
    春冰销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石书第三十五回:
    (黛玉)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金枝玉叶林黛玉并非佳人,所以才有脂评:“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元微之诗句:
    “玉栊深处暗闻香”点睛“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宝玉拢袖闻香。
    “潜叫桃叶送秋千”点睛“秋千架上春衫薄”。
    “小楼前后捉迷藏”点睛“引梦甜香得识天香楼”。
    “满头花草依新帘”点睛“湘云醉眠芍药裀”。
    “钿头云映褪红酥”点睛“膀臂互易”。“湘云春冷露臂眠”,“宝钗羞笼红麝串”。
    甜香识得天香楼。
    石书第五回: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武则天(624-705),姓武名曌,汉族。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宝镜,古称鉴。武后的宝镜,后鉴。后鉴,鉴后,风月鉴后是“青草骷髅冢”,小楼掩面人“绛珠草”。
    绛珠草,草胎卉质,弱不胜衣,金盘得舞,故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
    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寓意乱伦,引申“爬灰”。
    寿昌公主也叫寿阳公主,南朝宋武帝女。《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英莲眉心上有胭脂记,状如“花之颜色人之泪”。香菱“象东府里的荣大奶奶”。香菱,香芋、菱角,香玉和水中落花生。
    同昌公主,唐懿宗李凗的女儿。李凗还是皇子的时候,最宠美丽温柔善解人意的郭姬,他们的女儿就是同昌公主。女儿同母亲一样,生得柳腰削肩、修眉秀目、温柔恬静、多才多艺,心灵手巧。除了琴棋书画,她还擅于裁剪刺绣,被李凗视为掌上明珠。公主出嫁时,父皇送其嫁妆中有用滚圆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帐子,名曰连珠帐。连珠帐子连绛珠,可儿连着黛玉和湘云。嫁妆中,还有两样珍贵物品:一个是如意玉,一个是香烛。如意玉小似桃核,其上七孔,辉映其中,璀璨无比。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这一“窍”,就是宝玉项上“通灵宝玉”天生之孔,宝玉无此玉则必疯癫,无玉疯,吴玉峰。香烛,是由一种奇异的蛤蜊油制成,尺余长,燃则异香,烛云清袅,呈亭台楼阁状,“天香楼”称谓,当状此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0: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来吧 - 红楼梦 - [精华]林黛玉之死
寒江雪凝 2010-04-19   |  979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石书第十八回: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
    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石头记》作者,借脂砚斋“马甲”明确指出:“《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同回: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
    《石头记》第二十二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第二十二回中,如下关键曲词均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在幽闺自怜”
    《石头记》作者引用《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这些曲词说明什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点睛第一回《好了歌》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在书中的现实意义,指出“黛玉之死”是“假家”之败的真正根源。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点睛“东府梅花开了,西府人等赏花在东府会芳园。”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点睛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闻得警幻歌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在幽闺自怜”曲词,点睛黛玉“秋闺怨女拭啼痕”、“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句。
    《牡丹亭》三出戏,《离魂》、《游园》、《惊梦》,分别演出杜丽娘之死及其先前“游园惊梦”事。《惊梦》一出戏梗概为:杜府小姐丽娘,春游书斋后园(丽娘死后改曰梅花观),身子困乏,隐几而眠,梦里幽会书生柳梦梅,神仙安排之下,二人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
    《惊梦》:
    丽娘游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丽娘困梦
    【山坡羊】……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睡介〕〔梦生介〕〔生持柳枝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
……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生强抱旦下〕〔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伤心红雨下,勾人悬梦采云边。”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咱花神专掌惜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
    《石头记》拟《惊梦》作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用心苦苦,意蕴深深。
    石书第五回: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甲戌侧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山坡羊】……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
    石书第五回:
    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宝玉神游太虚境秦氏引入,众仙子言称“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脂批又云“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读者细思什么?
    《石头记》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梅花观怀古》诗云: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识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个中谁识画婵娟 ”?
    《离魂》,演出的是:丽娘自梦会柳生后,相思成疾,作自画像一幅,题诗一首后,香消玉殒。
    诗云: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第五回,可卿判词题在一幅画上。
    画: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天:九重离恨天。
    情海:灌愁海。
    情身: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情之渴卿,秦可卿,绛珠草,林黛玉?原来情之渴卿秦可卿绛珠氏隐指林黛玉,怪不得宝玉“刚至(可卿)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这香气便是黛玉身上的幽香。
    石书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庚辰侧批:口头语,指在春冷之时。】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从那里来的?”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庚辰双行夹批:正是按谚云:“人在气中忘气,鱼在水中忘水。”余今续之曰:“美人忘容,花则忘香。”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黛玉冷笑【庚辰双行夹批:冷笑便是文章。】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脂批借黛玉“冬寒十月”口头语批云“指在春冷之时”,意寓何?
    石书第五回:(宝玉)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原来“春冷”在这里。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副对联上下联尾字组成一个词,曰“冷香”。“冷香”,为薛宝钗独有。
    石书第十九回:
    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宝钗,“雪下一股金簪”,凉。钗凉,钗梁,“钗梁拆凤”,(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拆出的是金凤。
    金凤,王熙凤,“荡悠悠三更梦”,梦见可卿前来告别。
    石书第十三回:
    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三春?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曲词中“三春”意“貌美”。
    《石头记》作者,借“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喻黛玉,借“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喻宝钗。第五回,“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说的是兼美:可卿。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石书第三回: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甲戌侧批:为黛玉写照。众人目中,只此一句足矣。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石书第二十六回:
    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甲戌侧批:可怜杀!可疼杀!余亦泪下。】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甲戌侧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原来是哭出来的。一笑。】
    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可卿“兼美”,黛玉兼美否?
    黛玉,诗名潇湘妃子。湘,“湘江水逝楚云飞”。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云:炎帝有个女儿叫瑶姬,另一个名字叫女尸,死后化为瑶(草字头,非王旁)草,长在姑瑶山上,其草叶长得重重叠叠,非常茂盛,花开黄色,果如兔丝,吃了它,可以媚人也可以使人梦中与其遇。(引自《山海经·中次七经》:“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吐丘,服之媚于人。)这个故事,古代其它书籍里也有记载。《文选·宋玉<高唐赋>》注引《襄阳耄旧传》记载:“赤(炎)帝女曰瑶(姚,根据《渚宫旧事》三引改)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随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曰朝云。……” 。《太平御览》卷三九九引《襄阳耄旧传》则云“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后至襄王,复游高唐,也做了一个梦,也梦见了神女,也缠绵了一回,宋玉因此又作了《神女赋》。
    可知:一、瑶草就是瑶姬;二,引梦出梦者是瑶草,也就是瑶姬;三、楚王父子梦中所会为同一女神,是由瑶草幻化而成的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石书第五回,史湘云曲子词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其曲牌名为《醉扶归》。
    醉扶归,湘云醉酒,
    石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石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
    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
    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香梦”,天香楼中梦。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
    可儿黛玉房间壁上《海棠春睡图》,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芙蓉女儿诔》,虚诔晴雯,实诔黛玉。诔文中云:“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可知,可人儿黛玉之死,与醉酒有关。
    谁灌醉了可儿黛玉?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此对,上下联尾字组成“冷香”,上下联第三个字组成“锁笼”,什么意思?
    冷香,宝钗“在娘胎里时天生出一股热毒”,须食“冷香丸”方保无虞,故身上弥漫着冷香气息,点出“气”字。
    锁,宝钗脖上挂着金锁,上錾“芳龄永继”,点出“芳”字。
    笼,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可知,灌醉可儿黛玉之人,是钗头凤卿。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击两鸣”,“金针暗度”,使兼美可儿者,因“膀臂互易”,“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易为“鲜艳妩媚,有似乎湘云”,潇水湘水二妃子合为潇湘妃子,再合可儿,三者一人,是为绛珠仙子。
    石书第二十八回: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石书第二十一回:
    次日天明时,(宝玉)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不见紫鹃、翠缕二人,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掠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黛玉,湘云,“嫩寒锁梦”,隐显之间,幻化出太虚幻境“香闺绣阁之中”那个女子,绛珠仙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湘云,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石书第五回,回末诗云: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幽梦,《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元·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全剧四折,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王昭君投黑水而亡,有墓曰青冢。
    石书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辰侧批: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
    明·唐寅《落花诗》第二十二首诗云: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蜡,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对比脂批和寅诗:
    脂批:“好知青冢骷髅骨”。
    寅诗:“好知青草骷髅冢”。
    不同之处是“草”和“骨”,点睛“草骨”。
    “草”,绛珠草。“骨”,另有他意,其与龄官罢唱非本戏角同,均非本文涉及范畴,另置再议。
    青草骷髅冢,点睛黛玉死。
    可儿黛玉,是假蓉妻子,假珍儿媳。
    珍:古文为錱。(按:金下双王,双亡,意一石二鸟。)又瑞也。《诗·周颂·将受厥明传》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谓为珍瑞,天下所休庆也。(《康熙字典》)
    贾瑞,假瑞。真瑞,珍瑞。
    贾瑞影射贾珍。
    石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瑞此时身不由己,只得蹲在那里。心下正盘算,只听头顶上一声响,哗拉拉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巧浇了他一头一身,贾瑞掌不住嗳哟了一声,忙又掩住口,不敢声张,满头满脸浑身皆是尿屎,冰冷打战。
    如此这般,“一净桶尿粪”泼了珍瑞“一头一身”。于是,便有了“爬灰”一说。
    黛玉死了,死于“淫”丧。
    淫,情既相逢必主淫。淫,指谁?个中谁识画婵娟?
   
石书第二十六回:
    提到画儿,“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
    此回和第五回,就画的作者问题,并没有避讳“寅”。
    石书第五十二回:晴雯补裘,宝玉伺候。
    急的晴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把眼睛抠搂了,怎么处!”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庚辰双行夹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刚刚补完。
    石书第十三回: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
    此两回中,避讳“寅”。“云牌连叩四下”,寅时,可儿死了。《石头记》作者借脂砚斋等“马甲”,就“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事,此地无银,故弄玄虚,真假有无虚实梦幻间,若是作者你不点破机关,普天之下谁人能知秦可卿是被淫丧在了天香楼?
    清·蒋景祈《瑶华集》卷三叶二十九,《临江仙》——为曹子清题唐寅美人图。词曰:
    睡起云鬟欹未整,懵腾嬾下庭除。
    摘来纤玉嗅香初。
    红襟一抹,衫色学莺梳。
    梦去如醍醒似梦,丹青巧样难图。
    风流名氏隐吴趋。
    建安才调,今见两相如。
    曹寅,唐寅,寅寅两相如。

附一:钗头凤
    明代郑会《题邸间壁》诗云:
    酴糜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列常山。
    酴糜:点“开到荼蘼花事了”。
    香梦:点“天香楼梦”。
    怯春寒:点“嫩寒锁梦因春冷”。
    翠掩重门:暗示“‘翠凤翎毛’钗凤姐,灌醉可儿后,掩上通向‘九重离恨天’上门”。
    燕子闲:相思局毒设,一箭双雕,置身局外,隔岸观火,悠闲自得。“钗于奁内待时飞”,飞出“梁间燕”。“梁间燕子太无情”!东汉郭宪所撰《洞冥记》中有个故事说:武帝时有一神女置钗于奁内而后离去,到了昭帝时有人启而视之,奁内飞出一只白燕,钗已不知去向。
    敲断玉钗:玉钗,宝钗,敲断玉钗,钗头是凤!
    陆游词曰:“钗梁拆凤”。(《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
    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秦)始皇以金银为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凤钗,钗梁梁头是凤凰,钗梁梁脚为玳瑁,敲断玉钗,钗头是凤,钗头凤。
    “钗梁拆凤”音转“钗凉猜凤”。(“梁”“梁”两意,作者典型的双映写法。)
    雪里的金簪之凉,猜冰山雌凤之冷。
    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一座冰山,山上一只雌凤。单堆雪,单雪,音谐丹穴。丹穴,丹穴山,凤之出生地。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春秋纬·演孔图》中这样定义:“凤,火之精华也,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身被无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百鸟从之。”
    宝钗“在娘胎里时天生出一股热毒”,火之精华,凤。
    红烛冷:
    苏东坡《海棠》诗云: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附二:小楼深迷藏
    第七十七回,脂砚在《芙蓉女儿诔》诔文“捉迷屏后,莲瓣无声”处批云:“元微之诗:‘小楼深迷藏。’”
    《全唐诗》卷四二二,元稹之《杂忆五首》
    诗云: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叫桃叶送秋千。
    寒轻叶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依新帘。
    春冰销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石书第三十五回:
    (黛玉)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金枝玉叶林黛玉并非佳人,所以才有脂评:“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元微之诗句:
    “玉栊深处暗闻香”点睛“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宝玉拢袖闻香。
    “潜叫桃叶送秋千”点睛“秋千架上春衫薄”。
    “小楼前后捉迷藏”点睛“引梦甜香得识天香楼”。
    “满头花草依新帘”点睛“湘云醉眠芍药裀”。
    “钿头云映褪红酥”点睛“膀臂互易”。“湘云春冷露臂眠”,“宝钗羞笼红麝串”。
    甜香识得天香楼。
    石书第五回: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武则天(624-705),姓武名曌,汉族。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宝镜,古称鉴。武后的宝镜,后鉴。后鉴,鉴后,风月鉴后是“青草骷髅冢”,小楼掩面人“绛珠草”。
    绛珠草,草胎卉质,弱不胜衣,金盘得舞,故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
    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寓意乱伦,引申“爬灰”。
    寿昌公主也叫寿阳公主,南朝宋武帝女。《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英莲眉心上有胭脂记,状如“花之颜色人之泪”。香菱“象东府里的荣大奶奶”。香菱,香芋、菱角,香玉和水中落花生。
    同昌公主,唐懿宗李凗的女儿。李凗还是皇子的时候,最宠美丽温柔善解人意的郭姬,他们的女儿就是同昌公主。女儿同母亲一样,生得柳腰削肩、修眉秀目、温柔恬静、多才多艺,心灵手巧。除了琴棋书画,她还擅于裁剪刺绣,被李凗视为掌上明珠。公主出嫁时,父皇送其嫁妆中有用滚圆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帐子,名曰连珠帐。连珠帐子连绛珠,可儿连着黛玉和湘云。嫁妆中,还有两样珍贵物品:一个是如意玉,一个是香烛。如意玉小似桃核,其上七孔,辉映其中,璀璨无比。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这一“窍”,就是宝玉项上“通灵宝玉”天生之孔,宝玉无此玉则必疯癫,无玉疯,吴玉峰。香烛,是由一种奇异的蛤蜊油制成,尺余长,燃则异香,烛云清袅,呈亭台楼阁状,“天香楼”称谓,当状此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2:31 , Processed in 0.0674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