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清 | 落笔即是奇景仙气,连石涛都受他影响颇深
播报文章
https://www.360kuai.com/pc/954f2 ... mp;refer_scene=so_1
艺境
关注
2022-08-08 14:06来自湖南

红木八仙桌,大小尺寸应有尽有,价格公道,快来看看吧

去西双版纳游玩,哪些旅游攻略比较好?

去西双版纳自助游路线什么的有推荐吗?


广告
痴呆的“元凶”找出来了,竟是体内缺它,后悔知道的太晚!
×

并不是水墨淋漓的大写意才具备写意精神,工笔画与小写意同样具备,写意精神是能准确地把物象特点与自身情境相结合,来表现出对象的个性,赋予其更大的精神意义。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今天咱们赏的这位大家的画,是将写意的自我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能依据不同的环境题材在笔墨上或兼工带写,或豪放写意,笔墨语言之丰富,绘画意境之悠远堪称世间少有,他就是梅清。


广告
哈尔滨雪乡攻略,附景点+线路+住宿+美食攻略
×

大家都知道,石涛、梅清、方以智三人,在清初画坛的地位,都比较高,在画风上也各有特色。方以智绝无石涛的恣肆狂纵的笔触,而梅清之苍浑深邃,亦是石涛所少有。三人中,方以智大于石涛三十二岁,梅清大于石涛十九岁。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实际上,在石涛未得名时,方、梅二氏已早有声誉。不仅二氏之人品,髙于石涛,而艺术成就,足可与石涛相颉颃,唯艺坛之影响,似石涛略胜一筹。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绘画风格还是理论,石涛都有受到梅清的影响。


广告
去西双版纳游玩,哪些旅游攻略比较好?
×

石涛曾在宣城与梅清长期交流心得,早期的石涛绘画风格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受到了梅清的影响。甚至,陈传席先生认为:石涛早期的画基本上来自梅清:雄奇、豪放、淋漓尽致。




广告
想知道西双版纳市区景点?
×

在陈传席先生对于明末清初时期山水画的总结中,将山水画的风格分为三大派系,即遗民派、仿古派和自我派。自我派以梅清和石涛为代表。这一派画家在理论上十分强烈地反对仿古,强调自我。而梅清可谓是自我派的先驱,写意精神的先行者。


广告
西双版纳6日游,热带雨林等你来冒险!
×

梅清好写黄山胜景,他与梅庚、石涛、戴本孝都被称为黄山派。屡上黄山观烟云变幻,风涌飞流,银涛起伏,岚锁群峰,心印手随,使所作墨色苍浑,别饶风致,王士祯曾为他题诗云:“谁能画松兼画龙,鳞而爪鬣行虚空;谁能画松如画石,石骨荦确松蒙茸。”


广告
2024年后交强险不再是950元,算算你的车子要交多少钱
×

他曾两次登临黄山,第一次登黄山在梅清49到50岁之间,第二次在梅清68岁之时。在两次登临黄山后,写黄山、颂黄山便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在欣赏黄山的过程中找到了精神慰藉,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心与艺术都寄托到黄山之中,与黄山之奇险形成艺术共鸣。陶醉于黄山景色当中的梅清,渐渐在写生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不同时期展现黄山不同的面貌。




广告
超细粉碎机rcj系列超微冲击粉碎机
×

他的绘画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被评价为“磅礴多奇气”。而后“奇”仿佛已经成为了梅清的山水画风格的标签。这样独特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四王”仿古画风统治下的画坛之中也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其通透自然的画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广告
2024年移民加拿大条件大公开,为您的加拿大梦想铺就道路!
×




广告
中堂家具,给你的家一个全新的面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




广告
二胡扩音器,提升你的演奏水平,2024年新款已经上市!
×




广告
马来西亚移民条件全解析,走向海外生活的第一步!
×



清_梅清_黄山十九景图


广告
60岁老人,需要多少钱才能去养老院养老呢?
×





















































清 梅清 黄山写生册























清 梅清 黄山图册



清_梅清_九龙潭图



清_梅清_炼丹台图



清_梅清_龙潭听瀑图



清_梅清_鸣弦泉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5: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6薛文宣号敬远公

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红楼梦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敬远===昭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敬亭山[jìng tíng shān]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黄山支脉









收藏



0


0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水阳江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 [12]

敬亭山属黄山支脉,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大小山峰60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周围60余座山头如鸟朝凤,簇拥在一峰周围,下部为丘陵岗地,海拔在50米和100米之间。 [12-13]

2012年1月,敬亭山所在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6: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5薛崇高+

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红楼梦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昂藏
[áng cáng]播报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汉语词语




收藏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
0









读音:áng cáng
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
绣衣柱史何昂藏。——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中文名昂藏
拼    音áng cáng
释    义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
出    处《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详细释义:
1、气度轩昂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阙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王安石 《与北山道人》诗:“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半行书。”
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一表人材。”
茅盾 《子夜》六:“但当他对 范博文 细细打量一番,看见是一位穿洋服的昂藏不凡的人物,他立刻悟到一定是自己见识不广。”
2.指昂藏的人。
范成大送李徽州赴湖北漕》诗:“昂藏转江湖,夷路入王国。”
3.超群出众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又东北,沾水注之。水出壶关东沾台 下,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白居易病中对病鹤》诗:“但作悲吟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
王磐 《题嵇侍中庙》诗:“一杯欲酹祠前土,野鹤昂藏未易招。”
清 揆叙《鹰坊歌》:“中有海青最神俊,竦立毛骨森昂藏。”
4.指书法遒劲拔俗
窦臮 《述书赋上》:“观乎吐纳僧虔,挤排子敬,昂藏郁拔,胜草负正,犹力稽牛刀,水展龙性。”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书》:“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 ,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穠,入门自媚。”
5.犹魁梧
瞿佑 《归田诗话·雨淋鹤》:“仲举肢体昂藏,行则偏竦一肩,众为诗以讥笑之。”
梁章钜归田琐记·黄忠端公》:“石斋体故昂藏,立而受刑,又义风凛凛。” [1]






崇高[chóng gāo]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汉语词语








收藏



0


0











崇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chóng gāo,指高尚;至高。在精神或道德上能达到统揽全局的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出自《国语·楚语上》:“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 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












































中文名崇高
外文名lofty
sublime
拼    音chóng gāo
注    音ㄔㄨㄙˊ ㄍㄠ
近义词优良、优异、高尚、伟大


目录

1汉语词语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2美学名词
▪概念
▪历史背景
▪表现
▪差异





汉语词语

播报
编辑




基本解释
1.
高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2.
地位优越。易经.系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

3.
近高贵、高尚反卑下、卑微、低劣、低微

4.
品格高尚。唐.柳宗元.哭张後馀辞:「子之崇高,无媿三事。」 [1]





引证解释

1.高大,高。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宋 欧阳修《游儵亭记》:“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

元虞集《记梦》诗:“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2.地位特殊;优越。

《易·系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

《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玉玺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李善注:“居黄屋,所以示崇高。”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薛涛》:“其所作诗,稍窥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辄能攀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庸人俗耳,见当世富贵崇高声名赫赫者,莫不震而惊之。”

3.高尚。

唐 柳宗元《哭张后馀辞》:“子之崇高,无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师、事君。

巴金《灭亡》第十一章:“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在她的心底燃烧。”

4.即:嵩高(嵩高山),今嵩山。

《汉书·郊祀志上》:“﹝武帝﹞乃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乃令祠官加增 太室祠,禁毋伐其山石,以山下户凡三百封崈高,为之奉邑。” 颜师古注:“崈,古崇字耳。以崇奉嵩高之山,故谓之崈高奉邑。”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一》“崇高”:“崇高即嵩高,师古分崇、嵩为二字,非也。诏曰‘翌日亲登崇高’,《志》曰‘以山下户凡三百封崈高’,则崇高本是山名,而因以为邑名,非以崇奉中岳而名之也。” [2]




美学名词

播报
编辑




概念

崇高,指雄伟高大的意思。同时又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崇高感来源于在相对弱小但代表正义的力量与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过程中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崇高是人类自觉实践的产物(不顺利)/巨大矛盾冲突获得美感(以悲伤痛苦获得力量,肯定人本质力量,不自由中得到自由)/自然界(不平凡)崇高的价值载体可以是艺术作品,也可以是人的现实活动,例如改造征服自然或社会斗争等。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出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




历史背景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并以海洋、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为例进行说明。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

在社会生活之中那些体现着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力量及其代表人物,正是社会崇高的本原。在阶级社会中,崇高是先进阶级的正义事业的不可战胜的威力和本性的显现,在斗争的曲折进程中,足以展现出实践主体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威力和终将胜利的必然性。艺术崇高是现实中崇高的反映,艺术中的崇高所反映的大都是社会生活中英雄人物的斗争业绩。

艺术作品反映崇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以展现人物行动冲突为主要特征的戏剧、电影和文学等艺术中,崇高得到了最为普遍和集中的反映,悲剧和颂歌就是最为突出和常见的类型。在造型艺术以及音乐中表现崇高,虽然受到艺术形象的静止性和表现观念内容的不确定性的限制,但其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段仍然是多彩多姿的。




表现

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首先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实践对象化领域中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事物状貌样态中的强大威力。I.康德曾把它们区分为数学的(数量的、体积的、空间的、静态的)与力学的(力量的、能量的、动力的、动态的)两类,实际上两者常交融并存。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两方面的表现融为一体,以人格心灵的崇高为内容,以物体景象的崇高为形式,使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炼集中。




差异

中国的崇高

中国美学中的崇高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

象孔子歌颂尧的功业时所说的“巍巍”、“荡荡”、“焕乎,其有文章”。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显然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孟子在论及理想人格的成长过程时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造成这些遭遇的对象世界的特征,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

西方的崇高

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1729~1797)。他在《我们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起源的哲学探讨》一文中提出,崇高感情的根源是“自我保全的冲动”。博克认为,当我们遇到痛苦和危险时,就自然产生一种以保全自己为目的的反抗力量,由于痛苦和危险的消除而产生的欢欣之情不同于积极的快感,凡是能引起这种以痛苦为基础的欢欣之情的东西,就是崇高的。康德从博克的提法中引申出崇高与美的最重要的内在区别。康德认为,崇高感是一种只能间接产生的愉快,它先经历一种生命力在一瞬间受到阻滞的感觉,然后立刻又继之以生命力的更强烈的迸发,它在想象力的运用上是很严肃的,包含着惊讶和崇敬;崇高的对象固然可以引起恐惧,但崇高感毕竟不是起于恐惧,我们之所以把威力强大的对象称为崇高,并不是因为它可怕,而是因为它把我们的精神力量提高到超出平常的尺度,使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抵抗力,使我们有勇气去和自然界的这种表面的万能威力进行较量;我们的理性能力里有一种非感性的尺度,把无限性作为单位包括在它下面,与它相比,自然界的一切都变得渺小,因此在我们心中就发现一种对自然界的优越感。康德强调人类本身的伟大,但没有把人类本质力量理解为物质生产实践,而将它归结为心灵的理性。他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崇高不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内,而是内在于我们的心里”;“崇高只须在我们内部和思想的样式里去寻找根据,这种思想样式把崇高性带进自然的表象里去。”其实人类物质性的实践才是崇高感的真正根源。

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J.拉斯金认为,崇高是伟大在感情上所产生的效果,它可以是物质的、空间的、力量的、品德的或者美的;J.萨利(1842~1923)认为崇高感是由广博无垠的表象或理想的启示所激发起来的一种特殊感情;A.C.布拉德雷(1851~1935)认为崇高的主要特征是一种精神上或物质上的伟大,我们在想象的同情中与这种伟大契合一致,任何以崇高来打动我们的东西都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印象,这种伟大也可以是些平凡的事物。

按照移情说美学观点,崇高感是同主体的精神力量相通的。一些学者认为,崇高体验的特征是某种具有明晰而又简单的形式的强有力的东西,它必然含有把自我投射到对象中去的意义,而力量就等于伟大,因为观赏者总是把空间的体积转化为精力和威力;崇高感毫无例外地是对于人们自己力量的一种感觉,是人们自己意志力量的扩张;人们把这种力量自发地投射到对象中去,最先创造崇高感的强力和威力,在自然界中对人们显现为自然力量的符号和标志,在建筑中显现为抽象形式的震撼力量,在音乐中显现为在旋律中的那种兴奋和努力的扩张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7: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体字版


  

汉代之后 -> 魏晋南北朝 -> 水经注 -> 卷九 -> 淇水



《淇水》
电子图书馆

















1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

2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山海经》曰:淇水出沮洳山。水出山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山上合下开,可减六七十步,巨石磊砢,交积隍涧,倾澜漭荡,势同雷转,激水散氛,暧若雾合。又东北,沾水注之,水出壶关县东沾台下,石壁崇高,昂藏隐天,泉流发于西北隅,与金谷水合,金谷即沾台之西溪也。东北会沾水,又东流注淇水,淇水又迳南罗川,又历三罗城北,东北与女台水合,水发西北三女台下,东北流注于淇。淇水又东北历淇阳川,迳石城西北,城在原上,带涧枕淇。淇水又东北,西流水注之,水出东大岭下,西流迳石楼南,在北陵,石上练垂桀立,亭亭极峻。其水,西流水也。又东迳冯都垒南,世谓之淇阳城,在西北三十里。淇水又东出山,分为二水,水会立石堰,遏水以沃白沟。左为菀水,右则淇水,自元甫城东南迳朝歌县北。《竹书纪年》:晋定公十八年,淇絶于旧卫,即此也。淇水又东,右合泉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东南流。老人晨将渡水而沈吟难济,纣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晨寒也。纣乃于此斮胫而视髓也。其水南流东屈,迳朝歌城南。

3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晋书地道记》曰:本沫邑地。《诗》云:爰采唐矣,沫之乡矣。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纣都在《禹贡》冀州大陆之野。即此矣。有糟丘、酒池之事焉,有新声靡乐,号邑朝歌。晋灼曰:《史记·乐书》,纣为《朝歌》之音,朝歌者,歌不时也。故墨子闻之,恶而回车,不迳其邑。

4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论语比考谶》曰:邑名朝歌,颜渊不舍,七十弟子揜目,宰予独顾,由蹙堕车。宋均曰:子路患宰予顾视凶地,故以足蹙之使堕车也。今城内有殷鹿台,纣昔自投于火处也。

5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竹书纪年》曰:武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南单之台,盖鹿台之异名也。武王以殷之遗民,封纣子武庚于兹邑,分其地为三:曰邶、墉、卫。使管叔、蔡叔、霍叔辅之,为三监。叛,周讨平以封康叔为卫。箕子佯狂自悲,故《琴操》有《箕子操》。迳其墟,父母之邦也,不胜悲,作《麦秀歌》。后乃属晋。地居河、淇之间,战国时皆属于赵,男女淫纵,有纣之馀风。土险多寇,汉以虞诩为令,朋友以难治致吊,诩曰: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又东与左水合,谓之马沟水,水出朝歌城北,东流南屈,迳其城东。又东流与美沟合,水出朝歌西北大岭下,东流迳骆驼谷,于中逶迤九十曲,故俗有美沟之目矣。历十二崿,崿流相承,泉响不断,返水捍注,卷复深隍,隍间积石千通,水穴万变,观者若思不周,赏情乏图状矣。其水东迳朝歌城北,又东南流注马沟水,又东南注淇水,为肥泉也。

6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故《卫诗》曰: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注》云:同出异归为肥泉。

7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尔雅》曰:归异出同曰肥。

8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释名》曰:本同出时,所浸润水少,所归枝散而多,似肥者也。犍为舍人曰:水异出流行,合同曰肥。今是水异出同归矣。《博物志》谓之澳水。《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毛云:菉,王刍也;竹,编竹也。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木以为用。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馀万,以输军资。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惟王刍编草不异。毛兴又言:澳,隈也。郑亦不以为津源,而张司空专以为水流入于淇,非所究也。然斯水即《诗》所谓泉源之水也。故《卫诗》云: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卫女思归。指以为喻淇水左右,盖举水所入为左右也。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口,东流迳黎阳县界,南入河。

9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地理志》曰:淇水出共,东至黎阳入河。

10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沟洫志》曰: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是也。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

11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是以卢谌《征艰赋》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自后遂废。魏熙平中复通之。故渠历枋城北,东出今渎,破故堨。其堰,悉铁柱木石参用,其故渎南迳枋城西,又南分为二水,一水南注清水,水流上下更相通注,河清水盛,北入故渠自此始矣。一水东流,迳枋城南,东与菀口合。菀水上承淇水于元甫城西北,自石堰东、菀城西,屈迳其城南,又东南流历土军东北,得旧石逗,故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惟通并为二水,一水西注淇水,谓之天井沟;一水迳土军东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南分东入同山陂,溉田七十馀顷。二陂所结,即台阴野矣。菀水东南入淇水。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立石堰,遏水令更东北注。魏武开白沟,因宿胥故渎而加其功也。故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即指是渎也。淇水又东北流,谓之白沟,迳雍榆城南。《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叔孙豹救晋,次于雍榆者也。淇水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东北迳帝喾冢西,世谓之顿丘台,非也。

12

打开字典
淇水:
《皇览》曰: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者也。又北迳白祀山东,历广阳里,迳颛顼冢西,俗谓之殷王陵,非也。

13

打开字典
淇水:
《帝王世纪》曰:颛顼葬东郡顿丘城南,广阳里大冢者是也。淇水又东屈而西转,迳顿丘北,故阚駰云:顿丘在淇水南。

14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顿丘。《释名》谓一顿而成丘,无高下小大之杀也。《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魏徙九原、西河、土军诸胡,置土军于丘侧,故其名亦曰土军也。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古文尚书》以为观地矣,盖太康弟五君之号曰五观者也。《竹书纪年》: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

15

打开字典
淇水:
《皇览》曰:顿丘者,城门名顿丘道,世谓之殷。皆非也。盖因丘而为名,故曰顿丘矣。淇水东北迳枉人山东、牵城西。《春秋·定公十四年》,公会齐侯、卫侯于牵者也。杜预曰:黎阳东北有牵城。即此城矣。淇水又东北迳石柱冈,东北注矣。

16

打开字典
淇水:
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

17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淇水又东北迳并阳城西,世谓之辟阳城,非也。即《郡国志》所谓内黄县有并阳聚者也。白沟又北,左合荡水。又东北流迳内黄县故城南,县右对黄泽。

18

打开字典
淇水:
《郡国志》曰:县有黄泽者也。

19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地理风俗记》曰:陈留有外黄,故加内。

20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史记》曰:赵廉颇伐魏,取黄,即此县。

21

打开字典
淇水:
屈从县东北,与洹水合,

22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白沟自县北迳戏阳城东,世谓之羛阳聚。《春秋·昭公十年》,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戏阳是也。白沟又北迳高城亭东,洹水从西南来注之。又北迳问亭东,即魏界也,魏县故城。应劭曰:魏武侯之别都也。城内有武侯台,王莽之魏城亭也。左与新河合,洹水枝流也。白沟又东北迳铜马城西,盖光武征铜马所筑也,故城得其名矣。白沟又东北迳罗勒城东,又东北,漳水注之,谓之利漕口。自下清漳、白沟、淇河,咸得通称也。

23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馆陶县北,又东北过清渊县西,

24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白沟水又东北迳赵城西,又北,阿难河出焉。盖魏将阿难所导,以利衡渎,遂有阿难之称矣。白沟又东北迳空陵城西,又北迳乔亭城西,东去馆陶县故城十五里,县,即《春秋》所谓冠氏也,魏阳平郡治也。其水又屈迳其县北,又东北迳平恩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县,故馆陶之别乡也。汉宣帝地节三年置,以封后父许伯为侯国。《地理志》:王莽之延平县矣。其水又东过清渊县故城西,又历县之西北为清渊,故县有清渊之名矣。世谓之鱼池城,非也。其水又东北迳榆阳城北,汉武帝封太常江德为侯国。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世谓之清渊城,非也。

25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

26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东北迳广宗县故城南,和帝永元五年,封皇太子万年为王国。田融言,赵立建兴郡于城内,置临清县于水东,自赵石始也。清河之右,有李云墓,云字行祖,甘陵人,好学,善阴阳,举李廉,迁白马令。中常侍单超等,立掖庭民女亳氏为后,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云上书移副三府曰:孔子云,帝者,谛也,今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帝怒,下狱杀之。后冀州刺史贾琮使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尚存,俗犹谓之李氏石柱。清河又东北迳界城亭东,水上有大梁,谓之界城桥。

27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英雄记》曰: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将曲义破瓒于界城桥,斩瓒。冀州刺史严纲又破瓒殿兵于桥上,即此梁也。世谓之鬲城桥,盖传呼失实矣。清河又东北迳信乡西,《地理风俗记》曰: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故县也。清河又北迳信成县故城西,应劭曰:甘陵西北五十里有信成亭,故县也。赵置水东县于此城,故亦曰水东城。清河又东北迳清阳县故城西,汉高祖置清河郡,治此。景帝中三年,封皇子乘为王国,王莽之平河也。汉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鲜于冀为清河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后守赵高计功用二百万。五官黄秉、功曹刘适言:四百万钱。于是冀乃鬼见白日,道从入府,与高及秉等对共计校定,为适、秉所割匿。冀乃书表自理,其略言:高贵不尚节,畮垄之夫,而箕踞遗类,研密失机,婢妾其性,媚世求显,偷窃很鄙,有辱天官,《易》讥负乘,诚高之谓。臣不胜鬼言。谨因千里驿闻,付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里,车马皆灭不复见。秉等皆伏地物故。高以状闻,诏下,还冀西河田宅妻子焉。兼为差代,以弭幽中之讼。汉桓帝建和三年,改清河为甘陵王国,以王妖言,徙,其年立甘陵郡,治此焉。

28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东武城县西,

29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又东北迳陵乡西,应劭曰:东武城西南七十里有陵乡,故县也。后汉封太仆梁松为侯国,故世谓之梁侯城,遂立侯城县治也。清河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西,《史记》:赵公子胜,号平原君,以解邯郸之功,受封于此。定襄有武城,故加东矣。清河又东北迳复阳县故城西,汉高祖七年,封右司马陈胥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乐岁。

30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地理风俗记》曰:东武城西北三十里有复阳亭,故县也。世名之曰槛城,非也。清河又东北流迳枣强县故城西,《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云: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广川惠王子晏为侯国也。

31

打开字典
淇水:
应劭《地理风俗记》曰:东武城县西北五十里,有枣强城,故县也。

32

打开字典
淇水:
又北过广川县东,

33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北迳广川县故城南,阚駰曰: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水侧有羌垒,姚氏之故居也。今广川县治。清河又东北迳历县故城南,《地理志》:信都之属县也,王莽更名曰历宁也。应劭曰:广川县西北三十里,有历城亭,故县也。今亭在县东如北,水济尚谓之为历口渡也。

34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过修县南,又东北过东光县西,

35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又东北,左与张甲屯、绛故渎合,阻深堤高鄣,无复有水矣。又迳修县故城南,屈迳其城东,修音条,王莽更名之曰修治。

36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郡国志》曰:故属信都。清河又东北,左与横漳枝津故渎合,又东北迳修国故城东,汉文帝封周亚夫为侯国,故世谓之北修城也。清河又东北迳邸阁城东,城临侧清河,晋修县治。城内有《县长鲁国孔明碑》。清河又东至东光县西,南迳胡苏亭。《地理志》:东光有胡苏亭者也。世谓之羌城,非也。又东北,右会大河故渎,又迳东光县故城西,后汉封耿纯为侯国。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人入渤海,公孙瓒破之于东光界,追奔是水,斩首三万,流血丹水,即是水也。

37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南皮县西,

38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迳南皮县故城南,又东迳乐亭北,《地理志》之临乐县故城也,王莽更名乐亭。《晋书·地道志》、《太康地记》:乐陵国有新乐县。即此城矣。又东迳新乡城北,即《地理志》高乐故城也,王莽更之曰为乡矣。无棣沟又东分为二渎,无棣沟又东迳乐陵郡北,又东屈而北出,又东转迳苑乡故城南,又东南迳高成县故城南,与枝渎合。枝渎上承无棣沟,南迳乐陵郡西,又东南迳千童县故城东,《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故重也,一作千锺。汉武帝元朔四年,封河间献王子刘阴为侯国。应劭曰:汉灵帝改曰饶安也,沧州治。枝渎又南东屈,东北注无棣沟。无棣沟又东北迳一故城北,世谓之功城也。又东北迳盐山东北入海。《春秋·僖公四年》,齐、楚之盟于召陵也,管仲曰:昔召康公锡命先君太公履,北至于无棣,盖四履之所也。京相璠曰:旧说无棣在辽西孤竹县。二说参差,未知所定。然管仲以责楚,无棣在此,方之为近,既世传以久,且以闻见书之。清河又东北迳南皮县故城西,《十三州志》曰: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也,王莽之迎河亭。《史记·惠景侯者年表》云:汉景帝后七年,封孝文后兄子彭祖为侯国。建安中,魏武擒袁谭于此城也。清河又北迳北皮城东,左会滹沱别河故渎,谓之合口,城谓之合城也。

39

打开字典
淇水:
《地理风俗记》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即是城矣。

40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浮阳县西,

41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东北流,浮水故渎焉。按《史记》:赵之南界有浮水出焉。浮水在南,而此有浮阳之称者。盖浮水出入,津流同逆混并,清、漳二渎,河之旧道,浮水故迹,又自斯别,是县有浮阳之名也。首受清河于县界,东北迳高成县之苑乡城北,又东迳章武县之故城北,汉景帝后七年,封孝文后弟窦广国为侯国。王莽更名桓章,晋太始中立章武郡,治此。浮水故渎又东迳箧山北,《魏土地记》曰:高成东北五十里有箧山,长七里,浮渎又东北迳柳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刘阳为侯国。

42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地理风俗记》曰:高成县东北五十里有柳亭,故县也,世谓之辟亭,非也。浮渎又东北迳汉武帝望海台,又东注于海。应劭曰:浮阳县,浮水所出,入海,朝夕往来,日再。今沟无复有水也。清河又北分为二渎,枝分东出,又谓之浮渎。清河又北迳浮阳县故城西,王莽之浮城也。建武十五年,更封骁骑将军平乡侯刘歆为侯国,浮阳郡治。又东北,滹沱别渎注焉,谓之合口也。

43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濊邑北,

44

打开字典
淇水:
濊水出焉。

45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乡邑南,

46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又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迳汉武帝故台北,《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东注于海。清河又东北迳紵姑邑南,俗谓之新城,非也。

47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穷河邑南,

48

打开字典


显示相似段落
淇水:
清河又东北迳穷河邑南,俗谓之三女城,非也。东北至泉州县,北入滹沱。

49

打开字典
淇水:
《水经》曰:笥沟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自下为派河尾也。又东,泉州渠出焉。

50

打开字典
淇水:
又东北过漂榆邑,入于海。

51

打开字典
淇水:
清河又东迳漂榆邑故城南,俗谓之角飞城。《赵记》云:石勒使王述煮盐于角飞。即城异名矣。

52

打开字典
淇水:
《魏土地记》曰:高城县东北百里,北尽漂榆,东临巨海,民咸煮海水,藉盐为业。即此城也。清河自是入于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7: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氓》中核心意象“淇水”“桑叶”内涵浅解

语文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724发布日期:2020-11-09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张淑贞

《诗经》的经典篇目《氓》中,有几个颇为独特的意象,以鲜活的形象见证了女子的命运悲喜剧。“淇水”和“桑叶”是其中最为鲜明的两个意象,内涵最为丰富。

先看“淇水”。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贯穿了此诗的始末,它见证了女主人公婚恋、婚变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女子的情感“驿站”。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相恋的时光是如此的美好而甜蜜,而相守的时光却是那么短暂。女子定是将淇水的河岸踏遍了,跟岸边的草木都是无比熟稔了。刚刚别离,却又相思,默数着下次见面的日子。见到那个身影,又说又笑,周遭的一切都明媚得如花。没见到那个身影,便顷刻间泪流满面,失落、担忧、无助———各种不好的猜想一股脑地涌向心头。只盼着他的婚车到来,从此日日相守。此时的“淇水”至柔至美,明媚如初恋的女子,唱着欢快的歌奔涌向前。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在“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婚后生活中,女子是断然没有机会再听到“淇水”哗哗的欢快之声的,它只能成为她某个午后小憩中甜蜜的回想,抑或是午夜梦回的温情追忆。可当日日念想的淇水真实地再现眼前时,却是被抛弃后遣送回娘家的归途!“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最可怕的是来自家人的嘲笑,面对家人的冷言冷语,女子只能隐忍,将那杯被弃的苦酒默默饮下。此时的“淇水”犹如“苦海”,泅浸着无尽的愁绪,绵长而又沉重。千百年来,弃妇悲戚的命运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中间隔了那么久远的时空,可人生的况味却一致。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对于一个没有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女子而言,女人的生命是依附于家庭而存在的,离开了男人,女人的生命就无从依托。若不想遭遇被抛弃的凄惨,所能凭借的也只有男人的心了。可婚姻的圆满不会单凭女子的任劳任怨、隐忍贤惠而定,运气好些,所念之人念旧情,有责任还好,没有的话,惨遭抛弃是迟早之事。被抛弃之后,想想以往的欢爱时光,自己的操持付出,独自饮下岁月的苦酒,难免又变成弃妇。不少人认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句是在女子继续指责男子的恶德无底线,活在怨恨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它恰恰是女子经过漫长的心理苦痛期后的清醒认知。河岸是有边界的,凡事都是有尺度的,不能让自己在悲苦、怨恨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她要实现自我的救赎,从悲苦中走出来,愤然说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水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意象中至柔至刚,此时的“淇水”如滚滚怒涛,彰显了女子的刚烈、决绝。

再读“桑叶”。在《氓》近似小说完整而曲折的情节里,桑叶不但是女主人公年老色衰的象征,也是她的爱情从甜蜜到凋零的见证。诗中用桑叶的嫩绿和枯黄,让我们目睹了一场曾经绚丽的爱情,最终如桑之落叶般零落。

这首诗中描写桑叶的有两处,一处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处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目之所及,桑叶便立即触发了内心情愫,四处漫溢。“沃若”桑叶是多么的青翠、鲜嫩,一如自己的青春年华,一如新婚时的娇艳时光。可随着时间推移,桑叶飘然而落,它是迅速枯黄衰败,令人触目惊心!一如自己的衰鬓颓颜,一如丈夫厌弃而冷漠的眼神,那些美好的欢爱时光消散流逝。

在《诗经》时代,先民的生命深深地融入了自然的节律之中,人与自然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整体。因此,当女子看到桑叶春繁秋零,难免会触目伤怀,联想到自己的婚姻际遇与不堪回首的往事。但与此同时,自然亦以自身隐秘的节律感召着世人,赋予自然现象以特定的理性内涵。在一种生命共感之中,让这个上古女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一种无言的慰藉。这是桑叶与女子心灵的对话,相信正是这样的对话给了她超脱的勇气。于是乎,她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获得彻悟与超脱,长成了独立挺拔的人格姿势,发出了清醒的告诫:“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叶的意象,是一种生命的符号,它传递的是一种人格坚强、精神独立的心灵选择。

“淇水”和“桑叶”这两个奇妙的意象,以自然界的生命之语诠释了微妙的情感之旅,将思想情感形象化,含蓄蕴藉地抒情,从而造就了这首经典诗歌的独到美丽。

(《山东教育》2020年10月第4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7: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昂藏见谓廊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

林景熙〔宋代〕《赋双松堂呈薛监簿》

宿觉山中有双松,一朝劫炉鳞鬣空。
端明堂前有双松,至今古色摩苍穹。
此物受命本千岁,扶持若有神始终。
天留贞质表文献,厖言幻学宁女容。
昔贤种松如种德,柯叶余事根本丰。
百年封植雨露饱,厥声大肆鸣笙镛。
掀髯相视雪贸贸,拥盖对立云童童。
不知天地有黄落,玄冥失柄春无功。
闻孙峨冠立松下,典刑如侍乾淳翁。
昂藏见谓廊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
棱棱铁面不可犯,麾去秦爵如飞蓬。
采衣奉酒列清影,森森头角皆虬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昂藏见谓廊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


昂藏 áng cáng

(1).气度轩昂。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宋 王安石 《戏赠湛源》诗:“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半行书。”《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一表人材。” 茅盾 《子夜》六:“但当他对 范博文 细细打量一番,看见是一位穿洋服的昂藏不凡的人物,他立刻悟到一定是自己见识不广。”
(2).指昂藏的人。 宋 范成大 《送李徽州赴湖北漕》诗:“昂藏转江湖,夷路入王国。”
(3).超群出众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又东北, 沾水 注之。水出 壶关 东 沾臺 下,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唐 白居易 《病中对病鹤》诗:“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 元 王磐 《题嵇侍中庙》诗:“一杯欲酹祠前土,野鹤昂藏未易招。” 清 揆叙 《鹰坊歌》:“中有海青最神俊,竦立毛骨森昂藏。”
(4).指书法遒劲拔俗。 唐 窦臮 《述书赋上》:“观乎吐纳 僧虔 ,挤排 子敬 ,昂藏鬱拔,胜草负正,犹力稽牛刀,水展龙性。”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书》:“ 宋 人之书,吾尤爱 山谷 ,虽昂藏鬱拔,而神闲意穠,入门自媚。”
(5).犹魁梧。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雨淋鹤》:“ 仲举 肢体昂藏,行则偏竦一肩,众为诗以讥笑之。”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黄忠端公》:“ 石斋 体故昂藏,立而受刑,又义风凛凛。”  ——《漢語大詞典》

见谓(見謂)jiàn wèi

被称为;被说成。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上》:“故言之者见谓智,学之者见谓贤。”《汉书·儿宽传》:“时 张汤 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宽 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 北地 视畜数年。”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  ——《漢語大詞典》

廊庙具(廊廟具)láng miào jù

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漢語大詞典》

夭矫(夭矯)yāo jiǎo

亦作“ 夭蟜 ”。
(1).屈伸貌。《淮南子·脩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蝯自纵,好茂叶,龙夭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夭蟜枝格,偃蹇杪颠。” 张守节 正义引 郭璞 曰:“皆猨猴在树共戏恣态也。夭蟜,频申也。”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2).纵恣貌。《文选·张衡〈思玄赋〉》:“偃蹇夭矫,娩以连卷兮。” 李善 注:“夭矫,自纵恣貌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余尝见碑本,字势夭矫,洒落奇妙。”
(3).木枝屈曲貌。《汉书·扬雄传上》:“踔天蟜,娭涧门。” 颜师古 注:“夭蟜,亦木枝曲也。” 王统照 《这时代》诗:“古旧的树木被砍作柴薪再不能夭矫作态。”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1.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
《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相當於「又」。
《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

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只是、不過。
《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

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已經。
《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

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連1.雖然。
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

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助1.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

《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名1.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1.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形1.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
《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綴1.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
《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代1.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名1.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1.表示重複、反複、連續。
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
通「又」。
連1.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山林 shān lín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咱们社里还有副业、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园、有牲口……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
(2).借指隐居。 南朝 梁 沈约 《与谢朏敕》:“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弘。”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宋史·种放传》:“ 种放 , 河南 洛阳 人也……每往来 嵩 华 间,慨然有山林意。”
(3).指隐居之地。 明 都穆 《谭纂》卷上:“ 洪熙 初年, 仁庙 尝幸 文渊阁 ,间公曰:‘今山林亦有人乎?’”
(4).园林。《汉书·东方朔传》:“ 竇太主 曰:‘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觴上寿,娱乐左右。’”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公主园中有山,谦不敢称第,故託山林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四:“词赋工无益,山林跡未赊。”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明 代与“台阁体”相对。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修郡志书》:“盖文章之道,臺阁、山林,其体阔絶。”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讽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8: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有涉红楼梦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珠联璧合+珠连璧合】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珠连璧合[zhū lián bì hé]播报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汉语成语




收藏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
0









珠联璧合,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亦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1]。出自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











































中文名珠联璧合
拼    音zhū lián bì hé
出    处《汉书·律历志上》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目录




成语出处
播报编辑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

成语用法
播报编辑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十分完美

词语辨析
播报编辑

近义词】: 珠联璧合、珠联玉映

成语示例
播报编辑

诏传四海,仰~之光;书遍万方,钦金玺纶音之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诏书盖玺颁行论》
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 “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联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珠联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汉语成语








收藏



0


0











珠联璧合,汉语成语,出自《汉书·律历志上》,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












































中文名珠联璧合
外文名excellent combination
拼    音zhū lián bì hé
近义词琴瑟和鸣
出    处《汉书·律历志上》
注    音ㄓㄨ ㄌㄧㄢˊ ㄅㄧˋ ㄏㄜˊ


目录

1基本释义
2成语出处
3成语用法
4成语辨析





基本释义

播报
编辑

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1]




成语用法

播报
编辑

作谓语、宾语;指十分完美。 [1]

示例

1,董太太是美人,一笔好中国画,跟我们这位斜川兄真是珠联璧合。(钱钟书《围城》) [1]

2,便是你两个,当日无心相遇,也想不到今日珠联璧合,作了同床姐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3,诏传四海,仰珠连璧合之光;书遍万方,钦金玺纶音之盛。(《太平天国·诏书盖玺颁行论》)




成语辨析

播报
编辑

近义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9: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府平面图,对比故宫、太庙,一眼能看出皇宫,紫禁城!贾府里都是朱明的皇帝宗室,薛家满清来争贾家的宝、玉玺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红楼梦贾府大观园龙蛇争玉:连载20】
(连载:庚辰本全部位置路线信息,摘录汇集)

贾府图中隐藏的秘密:

贾府这个图,藏了什么秘密?

请对照下面这几个图看一看。



这是用百度地图看到现在的故宫、太庙、中南海:


注意:

故宫之后,东边是景山,西边是北海,也是东山西水!



这是俯瞰图:


对比一下,可一眼看穿。

宁荣两府,实为一家。把两府重叠为一个宅子,然后,跟这图对比一下看看!



这是带内部构造的详图:


明眼人自己看,贾府是什么?

朱明皇宫!紫禁城。

提醒一句:对有些地方,把右边的放到左边去了,比如太庙。注意《红楼梦》中一贯的写作手法:用反!假作真,用笑写哭,真事隐,故布疑阵。因为满清的文字狱,不能完全写实,让人一眼看出。



这个假府,是朱明皇宫,明末六代皇帝和南明四帝,都在贾府:


图中“+”号表示两个人。比如:元春,是桂王朱常瀛与永历帝朱由榔父子两个人物。探春,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两个人物。

在《红楼梦》中,不是死板的只有一个角色对应一个历史人物,还有一个角色对应多个历史人物,也有多个角色对应一个历史人物,很灵活。

《红楼梦》不是影射故事,不是一一对应,父子不一定还是父子,夫妻也不见得还是夫妻,正面的夫妻关系,在反面可能是敌人、兄弟、甚至父子。《红楼梦》中反映历史,如果儿子还是儿子,孙辈还是孙辈,那作者手法就太平庸了,也会被人一眼看出,逃不过满清文字狱。

仅从《红楼梦》中皇帝几乎都是女人,是儿媳、女儿这一点,就能看出作者构思不凡。而且打乱辈分,变一为二,安插设计到宁国府、荣国府两个府中,也暗含明朝的两京制,看得出作者构思极尽其巧。

把在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祖孙两人,嘉靖、万历,在宁荣两府分别安排一个,作为两府的首要人物,而且都长期不上朝,都不管家事。然后把朱载坖、朱常洛两个淫丧的皇帝,作为儿媳,放在宁府,设计一个特点:淫。像柳湘莲说宁府只有门口的两个石头狮子干净!

再把朱由校、朱由检兄弟,放在荣府作为下两代儿媳,便是王夫人和林黛玉,贾母指定黛玉配宝玉很明确。这一支是朱明皇家正支,就是大宗,所以王夫人的配偶是贾“政”,《说文》:“政,正也”,文字辈,左边是“正”,表示正宗。其兄贾“赦”,文字辈,左边是“赤”,摆明了是“朱”。宝玉这辈儿,其兄贾“珠”,玉字辈,还是“朱”,所以荣国府这两辈的老大,作者都写明了是“朱”!

《红楼梦》一开始就写贾珠亡了,是“朱”亡了,继承者是贾蘭,满清的顺治小福临,衔接的天衣无缝!其母正好安插著名的寡妇孝庄,这构思,巧绝!

亡朱的这一辈,或者说主角宝玉的这一辈,宁荣两府的老大取名贾珍、贾珠,珍珠,即“真朱”。宝玉说的奇怪药方,“为君”的药,便是珍珠,凤姐特意说薛蟠来寻珍珠。《红楼梦》中一直强调:“假作真”、“真亦假”,“不论真假”,“好歹真假”,“便知真假”,“贾宝玉”、“甄宝玉”,“贾府”、“甄家”,都说的是这个“真朱”的“朱”家。所以作者说的其实非常明白。



从图中可以看出:嘉靖后代,朱明宗室,一个不落,都在贾府!而且设计非常巧妙合理,这说明什么?说明红楼作者在构思贾府人物关系时,是对照嘉靖后代的皇家族谱设计的!如下图:




贾府里都是朱明的皇帝宗室,文臣武将,而雪满的薛家是满清,薛家来争贾家的宝、玉玺,就是宝玉。



说明:

贾府里这些皇帝宗室、文臣武将、满清人物、农民将领等等,在【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文中,都有详细解读,都有足够证据,都可免费查看。搜“龙蛇争玉”,就能找到。



本文涉及的大观园中暗藏龙蛇,在【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文的“第5章:龙蛇争玉”中,有详细解读;贾府人物住处,在【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文的“第8章:贾府人物”中,有专门一节“8.6 人物住处”,对宁荣两府作了详细解读。有兴趣的朋友,可通过文章目录免费浏览。



(完,连载【红楼梦贾府大观园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点击看上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2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亭还魂记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本









收藏



0


0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虚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1]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2]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2-3]












































作品名称牡丹亭还魂记
作品别名牡丹亭、还魂梦、牡丹亭梦
作    者汤显祖
创作年代明朝
文学体裁传奇(剧本)
字    数约120000


目录

1内容简介
2作品目录
3创作背景
4人物介绍
5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艺术特色
6后世影响
7作品评价
8演出情况
▪中国演出
▪外国演出
9出版信息
10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内容简介
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4]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题词




第一出·标目

第十一出·慈戒

第廿一出·谒遇

第卅一出·缮备

第卌一出·耽试

第五十一出·榜下


第二出·言怀

第十二出·寻梦

第廿二出·旅寄

第卅二出·冥誓

第卌二出·移镇

第五十二出·索元


第三出·训女

第十三出·决谒

第廿三出·冥判

第卅三出·秘议

第卌三出·御淮

第五十三出·硬拷


第四出·腐叹

第十四出·写真

第廿四出·拾画

第卅四出·诇药

第卌四出·急难

第五十四出·闻喜


第五出·延师

第十五出·虏谍

第廿五出·忆女

第卅五出·回生

第卌五出·寇间

第五十五出·圆驾 [5]


第六出·怅眺

第十六出·诘病

第廿六出·玩真

第卅六出·婚走

第卌六出·折寇


第七出·闺塾

第十七出·道觋

第廿七出·魂游

第卅七出·骇变

第卌七出·围释


第八出·劝农

第十八出·诊祟

第廿八出·幽媾

第卅八出·淮警

第卌八出·遇母


第九出·肃苑

第十九出·牝贼

第廿九出·旁凝

第卅九出·如杭

第卌九出·淮泊


第十出·惊梦

第二十出·闹殇

第三十出·欢挠

第四十出·仆侦

第五十出·闹宴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6]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7]《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8]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还魂记》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1]




人物介绍

播报
编辑

杜丽娘

女,16岁,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个被封建时代扼杀的悲剧人物,又有一段被艺术塑造的浪漫人生。 [9]

柳梦梅

原名春卿,男,20岁,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英俊潇洒,气质非凡,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却时运不济,父母早亡,举目无亲,仅靠先柳宗元的仆人郭橐驼之后郭驼经营果园花圃供养,尽管生活窘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志,却又怀才不遇,后历经磨难,终于实现抱负,高中状元。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真情不移,痴心不改,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敢作敢为的行动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9]

杜宝

男,50多岁,杜丽娘父亲,唐代诗人杜甫后裔,历任南安太守、淮扬安抚使、平章军国重事(相当于丞相),文武双全,有百步穿杨之绝技。封建统治阶级内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执,思想顽固僵化。一方面他视封建礼教为天经地义,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条;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尽职守,上忧国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间分毫,颇著声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爱戴。 [9]

陈最良

男,杜丽娘的家庭教师,年过六十,他满脑子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这位年轻美貌的女学生,教成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典范。 [10]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作品主题

《牡丹亭还魂记》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属。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6]




作品主题
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中,至情化身的杜丽娘形象,在作品中呈现出“生而有情,因情成梦”的生命存在状态,这种深厚、真挚而坚定的情感,使杜丽娘的形象绽放出思想解放与生命自由的人性主义光辉。自幼在严苛管教与约束中成长的杜丽娘,虽然鲜少与外界接触,但来自书籍中男女相恋的故事,仍然使杜丽娘这位青春少女,因憧憬爱情这一自然情感而萌动春心。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封闭式教育,妄图压制摧残人的天然欲望的目标,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是很难达成的。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识,不仅造就了杜丽娘青春意识与情感意识的觉醒,更是在杜丽娘的精神世界引发动荡,促使丽娘走上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个性解放之路。汤显祖人文主义情怀的体现,正是随着杜丽娘对爱情不懈追求而逐渐深刻的。如果汤显祖仅仅将杜丽娘塑造成偶然“慕色怀春”的少女的话,恐怕《牡丹亭还魂记》的艺术高度将会大打折扣。杜丽娘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殒,但仍在死后执着地寻觅、追求自己所坚持的爱情理想。汤显祖再次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讴歌了生而死、死而生,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而这一爱情理想正是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 [6]



艺术特色

《牡丹亭还魂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同时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两重世界,深刻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最后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得以了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11]

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特别在抒情方面,在描绘人物性格、刻画杜丽娘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细致真实。 [10]




后世影响

播报
编辑

该剧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牡丹亭还魂记》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牡丹亭还魂记》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将现实社会同阴曹地府统一起来,将人与鬼统一起来,从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牡丹亭还魂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度统一,使《牡丹亭》成为后来文人学习、借鉴的一个典范。 [12]沈璨曾受汤显祖的影响改编《牡丹亭》为《同梦记》。还有臧懋循的《牡丹亭》、冯梦龙的《风流梦》、徐日羲附《牡丹亭》等剧作,都是《牡丹亭还魂记》的续写。 [13]

在Daniel S.Burst编著的《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还魂记》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剧本。 [14]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15]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明代杂剧家吕天成:“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8]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家沈德符《顾曲杂言》:《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6]




演出情况

播报
编辑




中国演出

从史料看来,汤显祖创作《牡丹亭还魂记》时,就准备给江西的一个宜黄腔戏班上演,这个职业民间戏班与他来往颇密切,上文援引的关于不可按改编本上演的信件,就是写给班中伶人罗章二的,这个戏班应该就是首演《牡丹亭》的戏班。据记载,汤显祖还曾亲自指导演出,具体到演员的身段和舞台布置等,其作用跟今天的导演工作基本一致。康熙末叶以迄乾嘉之际,昆剧进入折子戏时代。这一时期的《牡丹亭还魂记》主要以折子戏形式呈现于私人厅堂、宫廷舞台和近代戏园。

清朝末年,因为社会的动荡,昆曲在全国各地式微,江南尤其是苏州的一些民间戏班,成了仅有的薪火。比较有影响的有苏州的全福班、新乐府、仙霓社、荣庆社,另外湖南湘昆班社、浙江金华昆班、宁波昆班、温州昆班等也擅演《牡丹亭还魂记》的一些折子戏。《牡丹亭还魂记》作为昆曲经典传统剧目,是每个昆班必演的,甚至也是评价和衡量戏班质量的重要参考。随着政治局势的进一步严酷,以及战争的影响,戏班纷纷解散,对于这一时期《牡丹亭还魂记》演出情况记录很少。

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俞振飞、程砚秋、梅兰芳等通力合作下,《牡丹亭还魂记》得以重现舞台,并且陆续被拍成昆剧电影,使珍贵的影像资料得以流传下来。建国后,北京、上海、湖南等地昆曲剧院相继成立,根据新时代的演出需求和审美情趣,对《牡丹亭还魂记》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改编尝试。

其中主要有:

1957年12月,俞振飞、言慧珠与昆剧演员班的师生合作演出新编《牡丹亭》;

1986年11月,为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江苏省昆剧院推出了石小梅(女小生)主演,徐晌秀扮杜丽娘的《还魂记》,内容是突出男主角柳梦梅的戏;

1995年3月,江苏省昆剧院推出了张继青所演《牡丹亭》上本的续集《拾画记》,主旨是表示生旦并重,由顾铁华扮柳梦梅,张继青扮杜丽娘。全剧共六场;

1999年上海昆剧团的新版《牡丹亭》在上海逸夫舞台公演。

2000年以后,全国各地的昆曲院团逐渐都恢复了《牡丹亭》折子戏的演出。

2004年白先勇主持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巡演之后,更扩大了这部传统作品的知名度。江苏省昆剧院、上海昆剧院、苏州昆剧院、北方昆剧院等全国各地的昆曲专业演出团体都开始经常性上演各具特色的《牡丹亭》。




中国演出
不仅是昆曲,《牡丹亭》的故事也被其他曲种改编搬演不绝,如京剧、黄梅戏、越剧、川剧等许多剧种,都移植上演了这出经典之作。 [1]



外国演出




外国演出
1.美国导演彼得·塞勒斯依据《牡丹亭》英文全译本,由谭盾作曲,华文漪、黄鹰等主演,执导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歌剧版《牡丹亭》,全剧长达三个小时,于1998年5月在维也纳首演,而后又在巴黎、罗马、伦敦等地巡演,并于1999年在美国作了最后一场演出。
2.在《牡丹亭》问世400周年的时候,由美国华人、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陈士争执导,上海昆剧团排演的《牡丹亭》于1999年7月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首演。

3.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昆曲列入“世界非遗”。为了传播昆曲艺术,更为了这份昆曲情结,2004年4月,由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 [17]




出版信息

播报
编辑

该剧完成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但直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才刻版问世,书分上下2卷,共55出。万历原版《牡丹亭还魂记》有戊戌清远道人题词及丁巳季夏石林居士书于消夏轩的序。且在清远道人题词之后,有“程子美刻”4字,各卷之下题“明临川汤显祖若士编”,共计附图40幅。 [18]

此外该剧还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牡丹亭》最早的英译本是1939年阿克顿选译的《牡丹亭》中的“春香闹学”,载《天下月刊》第八期1月号。1980年,美国柏克莱大学的白之教授是第一位将《牡丹亭》全英译本介绍给西方的学者。 [14]德国洪涛生翻《牡丹亭》193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译本1937年分别由苏黎士出版社和莱比锡拉舍尔出版社。日译本有两种版本。此外还有多种单折的译本。 [1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1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2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亭》有哪些非常唯美的句子?





比如,情不知何起,一往情深显示全部 ​







关注者
42


被浏览
40,847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14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寒衣

寒衣



伪学霸,伪文青,真屌丝
​ 关注



1.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述。《标目•蝶恋花》

2.山色好,讼庭稀。朝看飞鸟暮飞回,印床花落帘垂地。《浣溪沙》

3.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排歌》

4.平原麦色,翠波摇翦翦,绿畴如花。《八声甘州》

5.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

6.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绕池游》

7.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步步娇》

8.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醉扶归》

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着韶光贱!《皂罗袍》

10.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好姐姐》

打的太累了,歇会有空再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7:39 , Processed in 0.0741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