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3: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弟早夭父亲猝死,林黛玉家接连死人,3个古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




安阳源易缘

2020-07-15 17:30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它如同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金矿,里面藏着一个又一个的谜团,让人找不尽看不尽。

曹雪芹写作的巧妙,对细节的处理至今让人惊叹,他的故事中很少让作者跳出来,评论什么,但总是给你足够多的细节,让你自己去寻找故事背后隐藏的人情冷暖:其中不乏一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疑点。

其中有一个细节非常重要: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在秦可卿葬礼期间突然暴毙,但却因为秦可卿葬礼太过隆重,被读者忽略了很久。





林黛玉是因为母亲早亡、弟弟离世而寄养在荣国府姥姥家,不料没过多久,林如海也病死,黛玉成为彻底的孤女,不得不被荣国府收养,这是曹雪芹介绍的林黛玉家的背景。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是弱不禁风,林家给人的印象则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家运太差,最终到了绝后的地步——这只是表面现象,在这表象背后,曹雪芹欲说还休地向读者交代了,林家接连死人,可能并非那么简单。

贾敏下嫁林如海:你以为只是爱情?别傻了

曹翁介绍林如海时说道,林家既是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这句评语,将林家的高贵推上了神坛,加上黛玉仙气飘飘的气质,给读者的印象是,林家是不食人间烟火之地。

“钟鼎之家,书香之族”8字,是曹翁给林家的评价,但他真正的含义,可能并非是对林家的称赞,而是在写贾敏为何会下嫁林如海的真正原因。

其一,林如海交好的贾政、贾雨村,都是仕宦禄蠹

在林如海为黛玉的私人老师贾雨村谋划前程时提到,林如海和贾政关系很好,而贾政是贾家荣宁两府中,唯一有“祖父遗风”的人。




而贾家祖上的“遗风”是什么?是在仕途中位极人臣的人,是宝玉口中“禄蠹中的禄蠹”,否则不可能从家奴奋斗成一门两国公。

现代社会流行一句名言:“认清一个人,看他朋友圈就知道了。”林如海赞赏贾政的“祖父遗风”,恰恰也证明自己和贾政正是同道中人。

同理,林如海支助贾雨村,也正是同好相吸罢了,林如海是维扬地面上的盐政老爷,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说明林如海任职的地方正是金陵。

而林如海介绍贾雨村给贾政,让自己的大舅哥贾政帮忙安排贾雨村为金陵知府,实际是希望贾雨村到任金陵后,能够互为臂膀的意思。

这是第一个细节,很有可能林如海并非像很多红迷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两袖清风,不谙世事的清官。他更大的可能是荣国府在金陵地区的一个代言人。

其二,贾敏下嫁林如海,是荣国府联姻的一部分

很多人认为,在荣国府嫁出去的女孩中,婚姻大都是家族联姻的结果,根本谈不上爱情。但有一个人例外,她就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

但这极可能是一个误解,大家得出贾敏嫁给了爱情这个结论,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贾敏的女儿林黛玉,她是个爱情至上的女孩来推测的。





但大家其实忽略了黛玉的婚姻,她是没有嫁给宝玉的,她没有嫁给爱情,即便贾母如此爱她,她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婚姻,黛玉没有,贾敏更没有。

贾敏和林如海的婚姻,就是一场家族联姻,他们到底有没有爱情这个不敢肯定,但林家和贾家是利益联姻这是肯定的。

首先,林如海家祖上是列侯,列侯这个爵位本来是传三代的,到林如海的父亲时已经是第四代了,也就是说,林如海的父亲已经不能继续封侯了,但皇帝开恩,让林如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爵位。

请注意,皇帝开恩,这是多大的面子,以林家一个列侯是那么随便就能让皇帝开恩的吗?倒是这波皇帝开恩赏官、赏爵的操作,荣国府享受过。


“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贾赦)袭官外,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



因此推测,林家在林如海父亲破格袭爵上,极可能有贾家帮忙。

再者,林家列侯之家,到林如海开始从世袭改为科举考试出身。参考贾雨村上任金陵知府的情节,贾雨村已经有功名,但如果没有贾政的举荐,当官是需要排队的,至于能不能排上队,那要看运气,不过没有贾家这样的大族帮忙,几乎是没有什么好职位等着他的。




也就是说,在红楼时代,科举做官是要具备两个条件的,一是自己要有本事,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二是要有大家族帮忙推荐,两者缺一不可。

林如海能够上任巡盐御史固然有自身努力:考上科举,但更要有荣国府的提携,才有可能得到这个肥差。

而从荣国府方面,贾家子弟都是不学无术之徒,科举之路除了贾敬成功外,其他再无人,贾家缺少的正是像林如海这样上进,有功名的人做臂膀,因此贾林两家互相需要,这才有了贾敏和林如海的婚事。

因此两点可以得出,林家是荣国府在金陵的一个代言人,是他们敛财、掌握朝政的一个人。也是荣国府和忠顺王等斗争的前沿阵地。

林如海在秦可卿葬礼突然暴毙,大有深意

前面说过,林如海在秦可卿葬礼期间突然死了,而奇怪的是,在林如海死前,秦可卿的葬礼上北静王等一干权贵人物并未亲自吊唁,但在得知林如海死讯后,北静王和四王八公等主要成员都一一现身送殡。




曹翁作《红楼梦》,向来都是不肯多用一字,谋篇布局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在主要描写秦可卿葬礼的章回目却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为何?

其实可以做这样的推测,秦可卿葬礼上,之所以能请来北静王及其他四王八公亲自设棚送殡,和林如海的死亡有很大关系。

前面说过,林如海是荣国府在金陵的代言人,也是贾家和忠顺王府斗争的前沿阵地,林如海的死亡,恰恰证明贾家在和忠顺王府的斗争中落败了,而四王八公获悉了这个消息。

四王八公在这个时机出现,正是借着秦可卿的葬礼拉拢贾家走上反叛的道路,而在这之前,贾家是没有打算加入四王八公的阵营的。

回过头来说林家,林家先是唯一的儿子死了,接着贾敏死了,剩下一个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也侧面印证了贾家和对立面斗争的激烈程度。





林如海是感觉到林家人在那种环境下接连死亡的蹊跷,因此才让贾母把黛玉接到荣国府。你看林如海让黛玉去姥姥家前说的话,多么无奈和凄凉:


“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



林黛玉去荣国府,林如海竟然费尽心机,又是出巨额银两,又是托内兄贾政为贾雨村谋官,好让这贾雨村沿路随行,为何?皆因贾雨村彼时虽然落魄,但却是有功名之人,这无形中增加了黛玉去荣国府路途上的安全系数。

林黛玉的影子妙玉,为何不敢回家乡金陵?

《红楼梦》第一章讲到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来历时,脂砚斋批注曰:“盖全部之主,唯二玉二人也”,因此在整部书中,很多人物的出现,都是黛玉和宝玉的替身。

其中妙玉的身世,和黛玉年幼时几乎如出一辙。

黛玉年幼时体弱多病,有癞头和尚说,要想保平安,须得出家,或除自家父母外,不得见外姓男子。

而妙玉的出身:苏州人氏、从小体弱多病,原是诗书仕宦之家,买了许多替主皆不中用,这才自己入了空门。




比较一下,妙玉应该就是那个按照癞头和尚的吩咐,出家了的黛玉。

说完妙玉和黛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看妙玉身上的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她(妙玉)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净居……”



为何妙玉自从出家为尼,她师父就再也不让她回家乡金陵?

其实妙玉不能回金陵,正是影射黛玉不能回金陵,因为林家除黛玉外,都是非正常死亡,是被荣国府的对立派谋杀的,黛玉回金陵,会有性命之忧。

因此,林家的子孙缘薄并非林家家运不好,而是一起起令人恐怖的谋杀,所以说《红楼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悲剧,绝非空穴来风:表面重礼重法,诗书礼仪之家的下面,是人性的复杂和凶残,仔细玩味之下,真能惊出一身冷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二丫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秦可卿死后,贾宝玉遇到一对神秘姐弟,是啥身份?可保黛玉平安?




安阳源易缘

2020-12-21 21:06






秦可卿死后,贾宝玉遇到一对神秘姐弟,是啥身份?可保黛玉平安?

《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荣宁两府的基调:日渐消疏,要不是贾政的大女儿,宫里的娘娘元春封妃,贾家早就顺势衰败了下去,也许渐渐就会融入寻常百姓家。但也正是有了元春封妃,贾家两府又过起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富贵生活。

不过,元春封妃,更像是贾家的一次回光返照,不仅没有让贾家重回老祖宗时的荣耀,反而让贾家急剧衰败,连个寂寞都没留下,落了个家破人亡,四处流散的下场。而裹挟其中的女孩们的命运,更是惨不忍睹。

而这是贾宝玉最不愿看到的下场,贾宝玉的别号是“绛洞花王”,林黛玉是芙蓉花、薛宝钗是牡丹花、元春是石榴花、探春是玫瑰花、史湘云是海棠花……大观园中的女孩们,各有花名,争奇斗艳,而贾宝玉就是护花使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护这些女孩们周全,但到最后却眼睁睁看着他的心头肉们或悲惨逝去或离散出家。





黛玉的死因,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写过,极可能是被许给能做自己爷爷的老年男子做妾。黛玉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沟渠”的性子,在这种逼迫下,黛玉的死可能并不是病死那么简单。

在大观园群芳填柳絮词时,突然从空中掉下来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凄美又孤独。而林黛玉最后死时,可能如大蝴蝶风筝一样,“挂”在竹梢,吊死了。

林黛玉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死得惨烈凄美,薛宝钗也好不到哪去,她的判词“金钗雪里埋”,“雪”通“薛”、“冷”,宝钗最后的归宿,应该是在娘家守寡到死,期间如同掉在冰窟窿一样,饥寒不保。

其余的金钗,秦可卿在天香楼上悬梁自缢;探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漂洋过海,永不再归家;迎春遇到中山狼,“一载赴黄粱”……




贾宝玉作为绛洞花王,看到家族败落,大观园诸芳四处流散,他以“石兄”的身份在讲述红楼故事时,一遍遍在梳理家族败落的原因,同时在寻找贾家百年大族能够平安的出路,最重要的是在找大观园女孩们惨死、流散的真正原因,和保住诸芳们的方法。

那么,贾宝玉找到了吗?很多人认为,贾家的败落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因为无论是贾政在朝廷所做的努力,还是探春在大观园做的改革,包括王熙凤不择手段地修补荣国府这只老旧而庞大的破船,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结局,似乎是人力无法扭转的。

那么,贾家的悲剧真的无法避免吗,除了走向大厦倾的结局,贾家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林黛玉、薛宝钗等金陵十二钗,真的没有更好的出路吗?


其实贾宝玉是有一次机会把贾家带入正途,保黛玉等女孩平安的,正如贾家祖上宁国公和荣国公在太虚幻境对警幻仙姑所说:“唯嫡孙宝玉一人……略可望成……亦吾兄弟之幸矣。”



那么,贾宝玉看到的贾家的希望在哪里呢?“源易缘”认为在参加秦可卿葬礼的路上,贾宝玉在农庄里见到的一对神秘姐弟,虽不起眼,但却是贾家幸福的唯一希望,这对姐弟也常被人忽略,这对姐弟是啥身份呢?

一、大观园诸芳,命运紧紧拴在荣国府兴衰上。

在第70回,大观园在史湘云的倡导下,举办了最后一次诗社——填柳絮词。

对于柳絮的解读,不管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林黛玉,还是乐观豁达的史湘云,亦或是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薛宝钗,都认同一点:柳絮是无根无绊的东西,都是随风势而漂泊的浮萍。





因此,林黛玉吟出“嫁与东风春不管,凭你去,忍淹留”,宝钗吟诵“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宝琴吟出“三春事付东风”的词句,其中都表达了女孩子的命运,不能自主,如浮萍一样跟随家族兴衰和利益增减,而飘荡的使命。

就像宝钗形容柳絮“东风卷得均匀”,东风一来,无论你是谁,尊贵或低贱,豁达还是悲观,都被“均匀”地卷起,无一幸免。而贾家这东风吹来,并非是好风,而是被抄家灭族的东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黛玉、宝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都被裹挟着,走向薄命的结局。

二、秦可卿葬礼,贾政为贾家引领了一条抄家灭祖的不归路。

秦可卿之死,一向被认为贾家的转折点,是什么转折点呢。

1、贾家衰败已成定局。

在《红楼梦》开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已经说了,荣宁两府都消疏了,宁国府秦可卿死了,林黛玉的父亲,贾政最重视的妹夫林如海死了,元春在宫里依然晋升无望,经济上出的多进的少,逼得王熙凤放高利贷维持荣国府的开销。




贾政为荣国府布局的几个关键人物纷纷折戟,这时,北静王等四王八公来到秦可卿葬礼上,给贾政套近乎,贾政于是做出了史湘云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联合造反之举,为贾家开出了一片“新局面”。

2、元春封妃:贾家烈火烹油,把自己给炸了。

元春封妃的出现,其实是贾政答应和北静王等四王八公一起抱团造反,向皇帝要权力、富贵的结果。正是因为贾家参与了造反,皇帝迫于形势把贾政的女儿元春晋升为贤德妃。

贾家造反已经是大罪,但贾家诸人却在元春被封妃后,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要挟皇帝,继续得到富贵了,因此比之前更荒唐起来,斗鸡走狗,无恶不作。最后把整个家族送向不归路。

三、贾家和林黛玉等诸芳,最幸福的出路,被放弃了。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第四代的接班人,其实是有机会为林黛玉等女孩谋求一个幸福的未来的,但他放弃了。




秦可卿的葬礼,除了在宁国府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后,会被安排在郊区的铁槛寺暂时存放,等到合适时间再运回老家金陵埋葬,就是在去铁槛寺的路上,贾宝玉和王熙凤一起到路途中一个庄园里歇息,期间看到一个女孩二丫头。

宝玉看到一个纺车十分好奇,小孩子心性,就上前用手扭转着玩,一个叫二丫头的女孩非常大胆爽利,上前阻止宝玉,并说“你站开了,我纺与你瞧。”宝玉对这个叫二丫头的女孩很有好感。并且在这个庄园里,宝玉看到铁锹、锄、䦆头等农具,发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慨。


临走时,宝玉迎头看见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过,“宝玉恨不得下了车跟了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



在《红楼梦》里出现的女孩子们,处处都显示出美中不足的悲剧气氛,而唯有抱着小兄弟的二丫头及几个小女孩子,却只有“说笑而来”的欢乐,不见半点悲伤。





其实,这二丫头的生活就是贾家幸福的出路:不要紧紧追着富贵不放,用劳动换来幸福的生活,就是最踏实和幸福的日子。

而这也正是秦可卿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时,给王熙凤指出的贾家的出路:在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子孙回家读书务农。

秦可卿给贾家指出的退路,其实正是二丫头们过着的生活,曹翁让宝玉及早看到了,宝玉也有心跟了她们去,但“料是众人不依”,只得作罢。

这众人是谁呢?贾母、元春、贾政、王熙凤,包括黛玉、薛宝钗、探春等,看到她们对刘姥姥这个庄稼人的嘲笑,就可以看到他们对富贵的执著,而这追求富贵的心,正是贾家走上抄家灭族的真正原因。

“一个富贵心,两支体面眼”,正是贾家败落的真正的原因,而为了追求富贵,黛玉、宝钗、元春、探春等,都被作为利益的换取者,被送入虎口。

回过头来再看二丫头一行人,岂不是贾家诸芳等人?元春排行老二,她是不是就是贾家务农,耕读之后的二丫头?她怀里抱的小兄弟,是不是与她年龄相差很大的小兄弟宝玉?几个小女孩子,是不是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在耕读中度过幸福时光,有说有笑的好日子,其实就是绛洞花王贾宝玉有机会给女孩们的好时光。

但可惜,富贵迷人眼,贾家最后没有从国公府过渡到耕读人家,而是走上逆流而上的逼宫之路,也是末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4: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海棠春睡+唐伯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史湘云画像公然挂在秦可卿内宅, 唐伯虎海棠春睡图,越看越恐怖




安阳源易缘

2020-08-23 23:47






史湘云画像公然挂在秦可卿内宅, 唐伯虎海棠春睡图,越看越恐怖

荣国府和宁国府是贾家祖上弟兄俩,被皇上赐予两座府邸。当年贾家祖上开山立府的时候,两府并驾齐驱,位列八公之首,威震朝廷。但百年之后,宁国府阴差阳错落在贾珍手里,逐渐沦落为柳湘莲口中“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蛆虫之窝。

古来富贵人家容易出纨绔子弟,都喜欢眠花宿柳,这在豪门大族也是被长辈默许甚至窃喜的,就连贾家的老祖宗贾母也说:“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不这么着。”

所以作为像贾家这样的贵族子弟,只要行事不出大格,和自己丫头做些花花事,也是正常的。荣国府甚至有一个规矩,就是“凡爷们儿大了,未娶亲之前,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





所以说,虽然红楼时代相比现代更讲究礼教,对女孩贞洁要求严苛,但对爷们还是很宽容的,只要不越过人伦的底线,一般的眠花宿柳都属于正常。

但让人吃惊的是,贾家的东府宁国府竟然成了猫儿和狗儿等畜生横行的场所,贾珍和贾蓉父子二人聚麀之诮,贾珍对儿媳秦可卿有非分之情之事,贾蓉对姨娘尤二姐、尤三姐存非分之想,宝玉、贾瑞等贾家爷们随便出入后宅,连宝玉的小厮茗烟都可以长驱直入后宅,和宁国府的丫头行云雨之事。

可以说,宁国府虽然表面上是赫赫扬扬的国公府第,在贾珍手里却成了臭名在外的“怡春院”。

在这里生活过的女子贾蓉媳妇秦可卿、尤氏妹妹尤二姐、尤三姐等,本该是豪门贵妇,却沦落成爷们寻欢的对象,怎不让人触目惊心!正如迎春形容渣男孙绍祖“丫头媳妇将及淫遍”,宁国府也是女子不敢沾惹的地方,凡沾惹上的,轻则名誉受损,重则尸骨无存,秦可卿就是先例。




对比宁国府,荣国府大观园因为有贾母的呵护,则像一个女孩子们的避难所:这里门禁森严,茗烟等小厮连二门都是不许进入的,内宅还有嬷嬷们日夜值班看门闭户。黛玉、宝钗、史湘云等女孩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琴棋书画,诗情才干比贾府的男子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鉴于宁国府污秽之名在外,荣国府的女眷很少去宁国府,这也是除了第五回尤氏和秦可卿邀请荣国府女眷赏梅花,以及秦可卿生病以后,就只见贾珍媳妇尤氏到荣国府,而荣国府女人们很少去宁国府的原因。

同样,为了保护贾家女孩们的名誉,宁国府贾珍的妹妹惜春,从小就被贾母抱养到荣国府养育,名义上说是因为贾母爱女孩,实际是因为怕宁国府玷污了贾家女孩的清誉。

长大懂事后,惜春冷心冷口地要跟贾珍夫妇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连东府里的一个丫环入画也被赶回去,势要跟东府断绝一切联系:“近日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排上了。”





因此对于清白女孩来说,宁国府是一个禁地,一旦涉足,便是命运的大劫。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秦可卿香艳的卧室内,却出现了史湘云的影子,细思之下,金陵十二钗女孩的结局让人不寒而栗。

醉卧芍药茵:唐伯虎《海棠春睡图》画的竟是史湘云

《红楼梦》中属于史湘云的高光时刻就是宝玉寿辰,史湘云醉卧芍药茵,这一幕被后来很多红学专家称道,评价为“春日烂漫,风情万种”、“真名士自风流”。

“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里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

想想这意境:美人、娇花引蝴蝶,醉美人睡卧落红间,这简直就是秦可卿房中挂着的那幅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中的香艳场景。

曹翁书中说《海棠春睡图》是唐伯虎的画作,但从唐伯虎留下来的画作中并未见此,有很多人说这是曹翁的杜撰,这也不得而知。




海棠美人这个典故出自《冷斋夜话》,唐明皇形容醉酒的杨贵妃,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而。”

而史湘云在几个细节中,都是海棠花,其中她抽到的一次花笺“只恐夜深花睡去”,就是出自苏轼的《海棠》诗。从种种迹象上来看,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看到的那幅《海棠春睡图》,画的就是史湘云。

而宝玉看到这幅画后,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和秦可卿结为了夫妻,行了云雨之事,这样的话事就大了。

在《海棠春睡图》两边,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脂砚斋在这副对联旁边侧批“艳极,香极!”

说明这幅《海棠春睡图》是一幅香艳美人图,而并非贵妇、小姐图。

再者,曹翁写这幅图是唐伯虎所画,而众所周知,唐伯虎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但更是一个著名的流连青楼的才子。种种迹象显示,实录史湘云的《海棠春睡图》,一再说明她最后的归宿是青楼,或者沦落为宁国府秦可卿、尤二姐这样的贵族男子的玩物。




娇憨烂漫的史湘云,在四大家族败落后竟然落到如此地步,让人心酸。

群芳髓:宁国府会芳园,是金陵十二钗的归宿,可悲至极

顺着这幅《海棠春睡图》往下看,宝玉在秦可卿卧房里还看到武则天镜室中的宝镜,赵飞燕舞过的金盘,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床榻,同昌公主的连珠帐,西施浣过的纱,红娘抱过的鸳枕。

看这些人物,武则天和杨贵妃的情史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和父子两人有过不伦之情,这暗合十二钗里的秦可卿;

武则天超越丈夫独揽朝政,影射的还有王熙凤;

西施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形容的就是林黛玉,而西施著名的情史即是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做妾,让夫差饶过勾践的性命。林黛玉的命运可能也是如西施一样被送给某位权贵做妾,以此作为交换,救下贾宝玉性命……





细数秦可卿房中的物件和人物,几乎涵盖了十二钗女子,也就是说,荣国府纯洁娇贵的女孩子们,竟然都在秦可卿房中出现,而前面说过的,秦可卿所在的宁国府是一个纯洁女子不能踏足的肮脏之地,十二钗女子竟然几乎都在此出现,其中的意义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早在第五回《红楼梦》刚开场,秦可卿邀请贾母等来赏梅花就很有寓意,众所周知,曹翁用不同的花来形容十二钗女子,宝钗是牡丹,林黛玉是芙蓉花,探春是玫瑰花,史湘云是海棠花……

而到了宁国府,开的却是梅花,“梅花”通“没花”,宁国府没有花,是花已凋零的意思。

而且,秦可卿设宴邀请贾母等女眷赏梅花的地方在哪?就在会芳馆,“会芳馆”就是群芳荟萃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四大家族倾倒后,十二钗都沦落到宁国府这样的地方了。




这正如宝玉在太虚幻境闻到的一种香料,名为群芳髓,蹂躏百花百草而制成的香,闻之则香,制作方式十分残酷。

而宁国府正是那个将林黛玉、宝钗、湘云等群芳一网打尽的会芳馆,再蹂躏制成群芳髓,供男子片时之欢,让群芳悲哭连天的所在。

而最讽刺的是,群芳们的悲惨下场,正是拜自己的不成器的兄弟子侄的荒唐奢靡所赐,纷纷如飞蛾就火一般,将花颜蹂躏成残花落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首发于君笺雅侃红楼



切换模式
写文章

登录/注册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脂砚斋:红楼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大旨谈情,情之一字最重要。那么,《红楼梦》谈的是什么情?曹雪芹树立的是哪一种“爱情观”?看看原文怎么说。








(第七回)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早有凤姐的丫鬟媳妇们见凤姐初会秦钟,并未备得表礼来,遂忙过那边去告诉平儿。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凤姐犹笑说太简薄等语。

脂砚斋在秦钟之后用“情钟”解释秦钟之名。“情有独钟”,正是[终身误]曲子“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之意。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就是情有独钟。秦氏一家三口无疑被曹雪芹赋予了揭开《红楼梦》情之主旨的任务。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分别借“玉生烟”和“秦罗敷”典故影射宝黛爱情的悲剧。

紫玉公主想嫁韩重不得郁郁而终,与林黛玉想嫁贾宝玉不得郁郁而终相通。

秦罗敷美貌,被赵王觊觎强求,影射“潇湘妃子”二女同嫁的八十回后故事。秦罗敷虽然拒绝了赵王,但林黛玉能否拒绝得了强权?我看未必!








林黛玉判词图画“四株枯木”被“一围玉带”围住,通过香菱与冯渊三日婚约被呆霸王薛蟠抢亲看,林黛玉终究会像她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那样,类似王昭君一般远嫁异国为王妃。

脂砚斋说:“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证明宝黛爱情的发展与结局,顺着“玉生烟”和“秦罗敷”的故事而走。宝黛二人有情,林黛玉被强权觊觎,最后二人阴阳两隔,黛死钗嫁。

黛死钗嫁酿成宝黛钗三人[终身误]。林黛玉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隐喻她像王昭君一般远嫁。薛宝钗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当然也有影射。








“任是无情也动人”,虽然典出唐诗罗隐《牡丹花》,但真正出处却是秦观秦太虚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水翦双眸点绛唇”对应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生日所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一曲《点绛唇》。

“谁记当年翠黛颦”对应林黛玉之名。翠为绿玉,黛为黛玉,颦为颦颦。








所有线索又回到“秦”字上。“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在秦可卿房中见到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揭示《红楼梦》太虚幻境情之宗旨,就是曹雪芹对秦太虚婉约词中爱情观的放大。秦可卿、秦钟、秦业之所以姓秦,也是由秦观而来。

秦观,号太虚。秦可卿房间就是现实中的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以太虚为名,就源自秦太虚之名。太虚幻境有诸如“薄命司”“秋怨司”等以情入幻之地。也是秦观婉约词所有之意。

曹雪芹不止一次证明秦观的爱情观对《红楼梦》的影响。“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用秦钟之“情钟”,秦可卿之“情可倾”,秦业之“情业”,都由秦太虚而来。还有第七回回头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秦通情,太虚幻境通秦太虚。秦可以是秦罗敷也可以是秦观的爱情观。而[终身误]也好,[枉凝眉]也罢。都不过秦观之两句著名的词: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4: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口头语“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有什么含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宁国府一直不堪,舆论众口一词对宁国府的混乱质疑。事实上宁国府也确实难当一面,其中乌七八糟的事屡见不鲜。通过焦大醉骂以及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正是这两次描写,焦大和贾蓉王熙凤三人分别说了同一句话:“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什么隐喻么?今日聊聊。








(焦大骂)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贾蓉说)婶子是何等样人,岂不知俗语说的“胳膊只折在袖子里”。侄儿糊涂死了,既做了不肖的事,就同那猫儿狗儿一般。少不得还要婶子费心费力将外头的压住了才好。
(王熙凤说)可是蓉儿说的“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少不得嫂子要体谅我。还要嫂子转替哥哥说了,先把这官司按下去才好。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与“胳膊只折在袖子里”一个意思。连续出现在《红楼梦》中实属罕见。而这三人说得其实意思也各不相同。








【一】

焦大醉骂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明写焦大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暗中骂出贾家这些老臣子被新皇帝不待见的委屈不忿心里。第二部分纯属攻击贾蓉和王熙凤,一个诬陷贾蓉媳妇和公公爬灰,一个诬陷王熙凤和小叔子贾宝玉同进同出行为不轨。这毫无根据的咒骂,体现了焦大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不考虑贾家养了他几十年,自己一味喝酒骂人不努力工作,记得他功劳的老主子已经死了,新主子因他专骂人讨厌疏远他。总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所以他有的没的混骂一通,随后反说“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实在可笑。好的坏的都叫焦大太爷说了。他反说自己一直忍耐庇护了宁国府的丑事,实在也是讽刺,不怪脂砚斋看不下去,搁下笔大骂:【蒙侧批;放笔痛骂一回,富贵之家,每罹此祸。】,如此造谣污蔑主人,还言辞凿凿,就差骂焦大“老而不死是为贼”了。

【二】

贾蓉和贾珍父子撺掇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知道之后大闹宁国府。贾珍一溜烟跑了,可怜贾蓉尤氏母子,被王熙凤各种搓弄。贾蓉被不仗义的老爹出卖,没办法自己承担了一切罪过。

贾蓉为免王熙凤不依不饶,先是磕头认罪,当众骂自己猪狗不如,甩自己嘴巴,更是赔了五百两银子给王熙凤。最后怕王熙凤继续闹下去,求王熙凤周全:“胳膊只折在袖子里”,就是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能不能饶过自己一回。毕竟闹腾起来大家一起没脸。贾蓉这里也有警告王熙凤的意思,差不多得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你想干啥我们一清二楚,你闹够了,我们也不再管了。惹不起你,以后尤二姐是死是活你说了算。贾蓉一句话,尤二姐背后再也没有退路,结果只在王熙凤一念之间。








【三】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等的就是贾蓉这句“胳膊只折在袖子里”。只有贾蓉他们害怕了,祈求王熙凤周全庇护他们的“丑事”,王熙凤就达到了目的。大闹宁国府出气是一方面,彻底断了尤二姐后路,任他摆布才是关键。

贾蓉既然说了“胳膊只折在袖子里”,王熙凤也说“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就是说这个亏我吃了,给你们个教训,以后怎么样你们少管。尤二姐既然嫁给我家,就是我家的私事,我家有事藏我自己袖子里,与你们无关。尤二姐的可怜就在于此,没有人在乎她的死活,反倒是贾蓉尤氏王熙凤各自的面子最重要。他们通过“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达成默契,从此尤二姐之事属于王熙凤家事,谁也管不了。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本是歇后语,也做“庇护自家人的丑事”。焦大之骂的内容颠倒黑白,纯属醉汉胡说八道,单纯为了骂贾蓉和王熙凤出气。而王熙凤和贾蓉一唱一和就出卖了尤二姐。既然尤二姐是丑事毒瘤,自然还是刮骨疗伤最好。可怜尤二姐因此一命呜呼。

焦大、贾蓉、王熙凤三人就周旋在“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句话中,焦大骂贾蓉和王熙凤各自私事纯属无中生,但点出他们是贾家最大的毒瘤和丑事,并不为过。曹雪芹用一句话,跨越六十回前后呼应,最终才显露出对贾蓉和王熙凤的贬损,证明焦大没有骂错人,实在高明之至!只有懂了“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为什么只在焦大、王熙凤、贾蓉三口口中流传,才会恍然大悟,什么“爬灰”“养小叔子”不过障眼法,贾蓉、王熙凤这样对贾家害处多多的不肖子孙才是焦大要骂的!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6: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王成+王夫人+王子腾】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第代:无——————————————————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贾母

第一代:王京官//王成之父(认了王夫人父亲作侄儿)———王夫人、凤姐之父以及王子腾等

第二代:王成,亲家刘姥姥//———————————凤姐

第三代:王狗儿,嫡妻刘氏【刘姥姥之女】//王熙凤之女———————————巧姐

第四代:王板儿【】,王青儿————————————无




第一代:无——————————————————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

第二代:王成之父(认了王夫人父亲作侄儿)———王夫人、凤姐之父以及王子腾等

第二代:王成,亲家刘姥姥//王夫人//王子腾//王子胜———————————凤姐

第三代:王狗儿,嫡妻刘氏【刘姥姥之女】//王熙凤———————————巧姐

第四代:王板儿【巧姐】,王青儿————————————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8: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九回肠】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经典名诗



木子狸

木子狸



文艺女汉子






红楼梦:

第62回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泉香而酒冽,玉(上为苑字下部,下为皿)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
第63回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第64回
西 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 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 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 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 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第70回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
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 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左下为毛,右上为求)。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第76回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木昏)。 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贝下边并列两个贝)(尸下加前面一个字)朝光透,罘(四下加思)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第78回
(女危)(女画)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 此日青州土亦香。
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
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
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禾农)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 将军俏影红灯里。叱吒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鱼肖)。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 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 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女危)(女画)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禾农)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太息, 歌成(饣余)意尚傍徨。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
望(纟散)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
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旁耶?
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离耶?
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左医右殳下加鸟)以征耶?
问馥郁而(艹下加爱)然兮,纫蘅杜以为(纟襄)耶?
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王当)耶?
籍葳蕤而成坛畸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
文(瓜包)匏以为觯(上为口口中为冖下为斗)兮,漉(酉加酃的左边)(酉录)以浮桂醑耶?
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耶?
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
期汗漫而无夭阏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
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
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激中氵换为口)(激中氵换为口)而何为耶?
君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
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化耶?
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
来兮止兮,君其来耶!
第79回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 况我今当手足情!



发布于 2020-12-20 09: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8: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彪佳


祁彪佳


姓名:

祁彪佳


别名:

字虎子,又字幼文


性别:




朝代:

明代


出生地:

山阴(今绍兴)人


出生日期:

1602


逝世日期:

1645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又字幼文、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出生于士宦藏书家之家。17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次年任福建兴华府推官。在任“治猾吏、访衙蠹、禁豪右、征刁讼、绝苞苴,做到弊绝风清”;在米价腾贵之时,又能严闭籴,搜积囤,压平粮价,使饥民得食。崇祯元年(1628),父丧归。四年,授福建御史,任上屡次上疏,直言谏诤,条陈民间疾苦。六年,出任苏、松诸府巡按。其间,革弊政、兴良法,惩治无赖、豪族,宰相周延儒弄权,百姓苦不堪言,宜兴民众掘了周的祖坟。彪佳虽然依法捕治了掘墓之人,对周也不稍徇情,致为周所恨,考核时给他降俸处分。见朝政腐败,便以侍养为名,上疏请求退休。家住9年,绍兴连遭灾荒,乃救荒赈济,行和籴、分籴法,设粥厂、给米法,救活灾民千计。又广览博学,交友结社,攻曲文,从事《远山堂曲品》、《剧品》的写作。41岁应召赴京,担任考察官吏的计典。北京为农民起义军攻破,福王入南都,不少人都想以拥立博取功劳,他却不附拥立派,独持正义,对众昌言“只能称监国,不能正帝位”。于人心浮动的危难之中,出任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为抑制四镇跋扈,团结抗战做了很多工作。弘光乙酉(1645),卸职家居,清军陷南京,执福王。璐王监国,彪佳再度出任苏松总督,亲赴前沿,日夜督战。五月,杭州失陷,璐王降清,彪佳重返故里。清廷以书礼聘。面对局势,悲愤万分,决定以死报国,写了绝命书和“含笑入九原,浩气留天地”诗句,自沉于寓园梅花阁前水池中。


生平著述甚丰,有戏曲理论著作《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另有《救荒全书》、《祁忠敏公日记》、《寓山注》、《里居越言》、《祁彪佳集》等。《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惟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部曲目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



祁彪佳作品
甲乙日历
远山堂剧品
远山堂曲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8: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彪佳日记(全3册)







祁彪佳日记(全3册)  

作者: 【明】祁彪佳 著 / 张天杰 点校 / 祁彪佳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浙江文丛
出版年: 2016-3
页数: 1036
定价: 300.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浙江文丛
ISBN: 9787554007235

.


豆瓣评分

7.4   


18人评价  
5星  
33.3%
4星  
27.8%
3星  
22.2%
2星  
16.7%
1星  
0.0%
..


  


  


  

评价:              
.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

分享到   
     .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祁彪佳(一六○二—一六四五),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绍兴人,明代着名的政治家、戏曲理论家、藏书家。祁氏少年科第,主要活跃在天启、崇祯两朝,是当时有名的干员,除仕进外,他还有相当时间在故乡隐居,热心地方荒政,专注经营寓山园。南明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年)六月,清军南下浙江,祁彪佳拒*清廷徵召,自投园池而死,年仅四十四岁。

祁彪佳日记旧题《祁忠敏公日记》,现存共十五卷,主要内容从崇祯四年七月到弘光元年闰六月,总计一十五年,有关为政、归隐、交游、娱乐以及经营园林,均有详细的记载,是研究晚明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珍贵史料。

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为底本,校以浙江图书馆所藏抄本及民国排印本,并附以行实、年谱等,改名为《祁彪佳日记》出版。



祁彪佳日记(全3册)的创作者  · · · · · ·



祁彪佳  

祁彪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祁彪佳,生于明万历三十年(一六○二)十一月二十一日,卒于清顺治二年(一六四五)闰六月初六日,一字虎子,又字幼文、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寓山居士等,绍兴府山阴县梅墅村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9: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谜

烟雨红楼

烟雨红楼


发布时间:03-14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举报

作者:刘心武

在《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正册各钗,几乎都有一段文字对她们的身份来历加以说明:第一回讲到黛玉的天界身份,第二回、第三回具体写到她的家庭和自身情况;第二回通过冷子兴,交代了元、迎、探、惜和王熙凤,巧姐虽然没有具体介绍,但是说清楚了王熙凤也就等于说明白了她;第四回一开始交代了李纨的家庭背景,后来又交代了宝钗;第八回末尾是关于秦可卿来历的交代;第十七、十八回里,通过仆人向王夫人汇报,把妙玉也介绍得很详细。但是,前十九回里,一直都没有出现过的史湘云,在第二十回里突然出现,作者只用一句话写道,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这史大姑娘何许人也?之前,之后,都没有一段文字很明确地加以说明,似乎这个人根本用不着介绍。当然,对于书里的人们来说,她还用得着介绍吗?上上下下的人们对她都熟,甚至可以说是滥熟。书里写道,宝玉听说她来了,抬身就走,宝钗就让他等等,说一齐瞧瞧她去,然后就到了贾母那里,就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

这个一出场就大笑大说的美丽姑娘,她的身份是需要读者从后面的情节流动里,去自己感受出来的。关于她,居然没有特设一段文字,或用作者的叙述语言,或通过书中某人之口,加以集中说明,而是让她如此突兀地忽然登场,这样的笔法确实令人纳闷。

读者后来从种种零碎的细节,从书中人物的片断话语,可以大体弄清楚她的基本生存状态:她是贾母娘家的人,是贾母的一个侄孙女。原来史家人丁旺盛,也有好大的花园,花园里有个枕霞阁,但是对于史湘云来说,那只存在于老辈的怀旧之谈里,她出生后,就没有在那样的亭阁里玩耍过。不过,后来大观园里有了诗社,她参加后,就用了个“枕霞旧友”的别号。她的父母,当她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双亡了,从此,她就只能靠本家亲戚代养。她的两对叔叔婶婶轮流抚养她,一个叔叔是忠靖侯史鼎。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丧事,有一笔写的是,接着,便又听见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古本《石头记》里,这个地方就出现一条脂砚斋批语:“史小姐湘云消息也。”但是正文里并没有她的名字出现,后来通行本才在这句话后面加上“带着侄女儿湘云来了”,算减缓了一点第二十回她大笑大说地出现的突兀。后来第四十九回,又写到她另一个叔叔保龄侯史鼐,说史鼐迁委了外省大员,要带家眷去上任,于是贾母就把史湘云留在荣国府长住。前面讲座里,我讲到贾母原型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证据之一,是李煦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李鼐,二的叫李鼎,说书里虽然把姓李改成了姓史,但贾母的两个侄子仍然写成大的名鼐、小的名鼎。有红迷朋友就问,你怎见得书里的史鼐是老大呢?这可以从第四回“护官符”的附注里分析出来,史家祖上被封的是保龄侯,这个爵位一定要由家族的长子来继承,可见史鼐是老大;史鼎是因为有另外的功劳,皇帝再给封的侯,名称就不是祖上的那个名称,另叫忠靖侯。这两个叔叔抚养史湘云,不过是尽宗族的义务。她的两个婶婶,对她是相当苛刻的,让她每天做很多的针线活,很晚才能睡觉休息,特别累,所以史湘云实际上是很可怜的,她最愿意到她的祖姑贾母这边来,贾母也特别疼爱她。在黛玉进荣国府以前,她是那里的常客,袭人原是伺候贾母的,她那时每回来了,都是袭人服侍她,她们俩还说过一些悄悄话。但是,我以上所总结出来的,全靠文本里分散在各处的零星信息,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很奇怪,竟没有一段文字,集中地交代一下她的身份背景。

黛、钗、湘,有人说是书中三足鼎立的角色,三位美女。但是,我们细想一下,又有点怪,曹雪芹对黛、钗都有很具体的肖像描写,写到她们那各具特色的面容。比如写黛玉,第三回从宝玉眼中看出,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注意其中那句“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好多古本上,这句乱作一团,用墨笔点改来点改去,有的写作“含情目”“一双俊目”,甚至“一对多情杏眼”。通行本上则印成“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那就不但把黛玉眼神改歪了,性格也弄偏了,都是不对的。周汝昌先生曾亲自去圣彼得堡的图书馆,查验了那里的一个古本,书上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地写着,是“含露目”。“烟”和“含露”恰好对应,应该是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我很佩服他的这个结论,黛玉就是那样的眉眼,非常独特,活灵活现。宝钗呢,第四回就写到她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八回也是通过宝玉的眼睛,去看宝钗的面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跟黛玉比,是另一种美。后来书里把黛玉比喻成芙蓉花,把宝钗比喻成牡丹花,跟对她们的外貌设计是相配套的。同时,书里用那么多笔墨写史湘云,也曾写到她的身材,例如第四十九回写到她打扮成“小骚达子”模样,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可见她细腰高身挑,手臂修长;又如第二十一回,曾写到宝玉没等黛、湘起床,就跑到她们的住处,看见湘云的睡相是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而与之对比,黛玉却是严严密密裹着被子安稳合目而睡,这就不仅是写睡相,把人物的不同个性也刻画出来了。但是,虽然写到了这些,前八十回文本里,却始终没有像对黛、钗那样,写到湘云的面庞眉眼,她这朵海棠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面相,只能靠我们去凭空想像。当然,这也说明了曹雪芹的厉害,不止对湘云,像对妙玉,还有许多的角色,他都并没有去写他们的肖像,但我们闭眼一想,却觉得那人就活现在我们眼前;当然,每个读者所想像的,并不一样,甚至差距很大,但是,却又都坚信,那就是书里的某个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曹雪芹写史湘云,写她咬舌,口齿不清,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写一个美女,却写她有这样的缺陷。第五十九回,写湘云晨妆时,两腮作痒,原来是又犯了杏癍癣,就问宝钗要蔷薇硝来擦,宝钗说前儿剩下的都给了宝琴了,又说黛玉配了许多,让丫头莺儿去取。可见她们这些美女,天天耳鬓厮磨,一个人脸上长了癣,就会传染开去,大观园的美女们,脸上有时也会长癣。曹雪芹开卷就说“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他“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我认为,他这就是写实,这些人物就是都有生活原型,他当然加进了艺术虚构成分,比如对二玉,还给他们设计出了天界身份,构思出一段灌溉和还泪的神话故事。但是,他的艺术功力,还是主要体现在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那八个字上,那就是: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大家想想,历来书里写美女,可有像他这样写到腮上杏癍癣的?虽然他写了美女们的这个小缺陷,读者不仅不会因此失望,反而更相信这是些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存在。

关于史湘云,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些情节,我不细说了,比如她的醉眠芍药,跟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样,是书里最优美的场面,成为后世无数画家画了又画,赏画人赏了又赏,永觉新鲜动人的可以说是永恒的绘画题材。我的讲座第一讲里就讲到,清朝时候人们就把她醉眠的憨态画出来欣赏,连骡车窗子上都画的是她。如果一群红迷朋友聚在一起,要求每人各举一例,来说明湘云的可爱,那么大家所举出的例子,可能完全不重复,不必一定去说她醉眠芍药。比如,就会有人举出她亲自在铁丝蒙子上烧烤鹿肉,当黛玉讥讽她的时候,她还说了句十分有名的话,记得吧?她说,是真名士自风流!那么,也就会有人举出另一个例子,就是荣国府里养的那些唱戏的姑娘,后来被遣散,有的不愿走,就分给各人当丫头。分到湘云名下的,是唱大花面的葵官,她把葵官装扮成男子模样,因为葵官姓韦,她就给她取了个别名,叫韦大英,什么含义?就是,惟大英雄能本色!这两个情节并不连接,但是,你想想,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是不是一副很好的对联啊?如果加一个横批,你说加什么?我说加“霁月光风”,估计你能同意,这四个字是从第五回关于她的那支《乐中悲》里挑出来的,很显然,这副对联,把史湘云这个人物的基本性格和思想境界勾勒出来了。她跟黛、钗很不一样,黛悲观尖刻,钗自敛平和,她呢,倜傥潇洒,有男子气概。书里也写到了,她常女扮男装:第三十一回,说她有次穿上宝玉的衣服,贾母望过去,以为就是宝玉,直招呼,说快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她只是笑,不过去。史湘云的生活原型,跟贾母的生活原型相连属,是最容易确定的,她就是曹雪芹祖母家——李家——李鼐、李鼎的一个去世得较早的兄弟的女儿,也就是他的一个李姓远房表妹。我认为,书里写的关于湘云的那些情节,包括细节,基本上都是有原型事件、原型细节的,甚至像贾母跟她说的那个话,说别让灯穗子上的灰掉下来迷了眼,都是生活里实际出现过的,如果完全虚构,很难写出这一笔,很难想像到贵族府第里挂的灯,那灯穗子上也难免有积存的灰尘。

按说,湘云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人物,有回大家一起看戏,唱戏的戏子装扮出来,凤姐说像一个人,像谁?其他人都觉得像,都不说,她却毫不犹豫地说出来,像黛玉,宝玉就给她使了个眼色,后来惹得黛玉跟宝玉怄气,她也很不高兴,宝玉就跟她解释,甚至赌咒发誓——宝玉的赌咒总是奇奇怪怪——这次是说如果没安好心,立刻就化成灰,让万人践踏。湘云绝对快人快语,她听了就说:“大正月里,少信口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小性儿、行动爱恼、会辖治宝玉,这些对黛玉的评语多么准确呀,她就那么淋漓尽致地一口气说了出来,这是多么憨直爽朗的性格!

我所接触的红迷朋友里,固然有最喜黛玉或最喜宝钗的,但厌烦黛玉,对宝钗摇头的也不少,不过一提到湘云,几乎没有不喜欢的。关于湘云,其实谜团并不少,先讨论两个比较好解答的问题吧。

一个问题是,曹雪芹为什么要写湘云也跟宝钗一样,劝宝玉读书上进,走仕途经济的所谓正路?甚至于为此,差点被宝玉轰到屋子外头去。一位红迷朋友就跟我说,读到那里,他觉得很遗憾,为湘云遗憾,那不就等于说,湘云再美丽,再聪慧,也入了国贼禄鬼一流了吗?比起黛玉,那就简直是一个先进一个落后,甚至不仅是落后,简直是愚昧谬误了。很显然,这位红迷朋友,思维定势,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某种流行观点束缚住,弄得僵化了。我在关于宝玉的那几讲里,表明了我的看法,就是曹雪芹写那些情节,写宝玉那些言论,那些行为,是认真的,他确实在肯定宝玉和黛玉的那种超越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带有叛逆性和进步性的思想情绪。但是,把书里的人物简单地按反封建和顺封建或者叫拥封建来分成对立的阵营,加以褒贬,那绝不是曹雪芹希望于我们的,因为那绝不是他的初衷。他笔下的宝钗,我上一讲已经说到了,实际是那段历史、那种社会环境下的一个悲惨的人质。为了生存,为了不被现实抛弃、碾碎,她拼命压抑自己的合理欲望,包括情欲,试图用内收外敛的办法来达到适者生存。但是,到头来,她也还是逃不脱被无情碾碎的悲惨命运,这哪里是一个所谓的顺封建、拥封建的反面形象?这是又一种美丽被黑暗吞噬的悲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为惋惜的、很珍贵的生命。但是湘云说那样的话,跟宝钗还不同。宝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宝钗具有某种深刻性,是看透了,但是不去忤逆,还存在幻想,还希望哪怕是像柳絮那样的轻薄无根的东西,也终于还是能“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湘云却是一派天真烂漫,她在仕途经济这类问题上,跟她不认识当票一样,她不懂,没有什么定型的思想意识,她不过是跟着宝钗学舌罢了。虽然话赶话的情况下,遭到宝玉抢白,那段情节确实是表现并肯定二玉的进步性,但并不等于是在表现与批判湘云的落后性甚至反动性,我认为曹雪芹他是在写湘云的性格,她就那么没心没肺,口无遮拦。当然,她也是历史的人质,她虽然说过“双悬日月照乾坤”的牙牌令词,其实那只是作者借她的口暗示书里故事的具体背景,并不是写她有政治意识,她是并不知道悬在他们头顶上的日月之争,将会怎么彻底影响他们的命运的。作者通过第五回,通过秦可卿临终遗言,甚至通过小红那样的角色说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让读者意会到,金陵十二钗,她们这些美丽的青春女性,头上随时可能坠下利剑,但是她们自己大都浑然不觉,她们吟诗填词,赏菊食蟹,簪花斗草,欢声笑语,这是多么让人心碎的似水流年,如花美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前八十回里,如果说二玉和二宝已经构成了一种三角恋爱的关系,那么,湘云跟宝玉是怎样一种关系?湘云是否爱宝玉?宝玉是否爱湘云?我可以很明快地告诉你我的看法,要说男女间的情爱,他们之间就是没有。要说闺友闺情,互相欣赏,在一起经常是非常地快乐,有时候闹点小矛盾,甚至发生点不算太小的摩擦冲撞,那就仿佛干净的池塘里,水上添了些浮萍,不但不破相,倒更显得多姿多彩,更有韵味。到头来,他们闹过别扭,还是和好如初,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们之间有兄妹之爱,而且爱得很深。

其实,在第五回《乐中悲》里,已经点出了这一点:“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我觉得,在前八十回里,湘云的这个品格展现得非常充分,她那时还不懂得男女间的情爱,她没有从严格的男女情爱角度上爱宝玉,也没有去爱别的任何男性。她鹤势螂形,与其说她爱女扮男装,不如说她爱中性造型。

湘云是贾母娘家的血肉,贾母像疼黛玉那样疼她,那么,怎么不见贾母将她与宝玉婚配的迹象呢?难道你看出来了吗?我是真看不出来。湘云虽然父母双亡,但是她有两位封侯的叔父,两位婶子就算对她比较苛刻,但他们对她的抚养,以及安排她的出嫁,从封建宗法伦理上说,责无旁贷,也是容不得别人插手的,即使是她的祖姑,毕竟还不是亲祖母,也不便于干预。当然,贾母如果真有那个想法,也可以找人去说媒求亲,把她要来嫁给宝玉,但贾母确实觉得宝玉还小点,还不必马上娶亲,何况贾母眼前又有黛玉,黛玉从血缘上比湘云更亲,她已判定二玉“不是冤家不聚头”。在这种情况下,湘云的叔婶可不觉得湘云还小,他们的想法必定是,早一天把她嫁出去,早一天卸下担子。因此,在书里我们就看到这样的描写:第三十一回,她又来到荣国府,大家笑她话多,王夫人就说:“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来相看,眼见有婆家了……”到第三十二回,又通过袭人说:“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她没否认,可见是真的订了婚了。接下去,袭人还说了一段话,大意是十年前,她俩在贾母房里西暖阁住着,晚上一起说过悄悄话,那时候湘云并不害臊,但现在却害臊了。十年前,那湘云应该还是很小的一个懵懂小女孩,她说过什么呢?周汝昌先生认为,她说过想嫁给宝哥哥的话,我觉得这不失为一种很犀利的具有穿透力的思路,但是证实起来,就比较困难。我觉得,不必坐得那么实,但她应该是跟袭人说过,想当新娘子——小孩子过家家,女孩子想当新娘子,拿块红布做盖头学着玩,是完全可能的,我小时候,就曾和一群小男孩小女孩玩过装新郎新娘的游戏。总之,从书里这些描写看,湘云是订了婆家确定了丈夫的一位姑娘了,尽管她自己似乎还不是很清醒,也不去考虑以后如何,只管叽叽呱呱,笑一阵,说一阵,继续过天真烂漫的优游生活。

但是,既然订了人家,就得嫁到那家去。那么,湘云究竟嫁出去没有呢?嫁给了谁呢?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后半句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是什么意思?读者都知道,湘云一直戴着个比较小的金麒麟,那应该是一只雌麒麟;而宝玉呢,从清虚观张道士那里,得到了一只比较大的、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应该算是一只雄的,他一直留着要给湘云,却不想粗心丢掉了,而偏巧又被湘云的丫头翠缕捡到。到第三十二回,接着写这件事,湘云就笑宝玉,说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不要一看见这样的对话,就给两个人贴意识形态的标签,看重官印的是封建正统意识,宁丢官印不能丢麒麟的是反封建。这里双方都不过是打比喻,无非说明,宝玉非常重视这只大些的金麒麟,但湘云还给他,他也就伸手拿了,并没送给湘云,让她凑成一对来佩戴或收藏。那么,怎么会“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呢?因为这两只一大一小的金麒麟,就埋伏下一对白头发的“双星”。“双星”,过去一般都是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也常用来代指一对恋人、一对夫妇,那么,这里的“双星”难道就是指宝玉和湘云么?但是,一条脂砚斋批语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就在第三十一回最后,这条批语说: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线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那么,这“白首双星”中的一星,也可能是若兰,也就是第十三回,参与秦可卿丧事活动的那个卫若兰。我在讲妙玉的时候讲了,虽然这个名字在前八十回正文里只出现那么一次,“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就那么一句话,但是,他却是一个后数十回里有重头戏的角色。湘云是嫁给他了吗?他们白头偕老了吗?前面我已提到过,在第二十六回,还有一条批语说:“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使有关卫若兰和金麒麟的这个伏笔,更增加了神秘色彩。

再仔细看,第三十一回前头,还有一条批语说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所谓间色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颜色里,比如红色,从色谱上看,正红以外,其左右还有许多与其逐步接近和逐步离开的中间过渡色,比如微红、淡红、浅红、嫩红、粉红、桃红、杏红、洋红、银红、金红、深红、朱红、赤红、火红、紫红、赭红、暗红、黑红等等,先用了一种红做底色,再在上面使用一种跟它有差别的红,这种做画方法就叫使用了间色法。曹雪芹已经设计了一个金玉姻缘,就是二宝一个有通灵宝玉一个有金锁,王夫人、薛姨妈她们一直在造舆论,说有神奇的和尚说了,戴金锁的就是注定要嫁给有玉的,这本来已经给黛玉造成了难以治愈的心病,二玉之间也闹出了许多的纠纷。那么他又再设计出了第二种金玉姻缘,就是戴金麒麟的女子和有玉的公子的姻缘,这就使得情节发展更加地花团锦簇、迷离扑朔,这是一般的俗手绝不敢尝试的。书里就写到黛玉在双金的刺激下,大闹特闹,也写了宝玉的赌咒发誓,他哪个金玉姻缘也不认,固守木石前盟,笃信木石姻缘。但是到了八十回后,黛玉死去之后,是不是宝玉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虽然拒绝了金锁,最后却意外地跟金麒麟邂逅,成就了一段好姻缘,并且白头到老,双星永伴呢?

你看,这谜团越滚越大,简直已经是个乱麻团了。究竟曹雪芹他卖的什么关子,埋的什么伏笔,打造的什么闷葫芦?从过去到现在,红学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有红迷朋友会说了,急什么,第五回不是有关于湘云的册页诗画和曲子嘛,看看那里头说了些什么,湘云八十回后的结局不就清楚了吗?好,我们就一起来看。金陵十二钗正册,湘云排第五位,涉及她的那一页,画的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画面可不喜幸,是悲凉的气氛。那云那水固然是暗示着她的姓名,但云飞水逝,说明她最后是靠山山崩,傍水水枯,结局应该也是非常不幸的。关于她的判词,第一句“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不必解释了,第二句“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应该还是表明湘云的性格命运,夕阳欲敛,景况不妙,但是她还沉得住气,面对暗淡的前景,她不是紧闭双眼,而是睁大眼睛,虽然水逝云飞,却仍固执地寻求生存的空间与生存的可能。从这个册页里,我们可以知道湘云后来能够坚强地面对不幸,可是,却并没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一丝影子。

那么再来看关于她的曲。那支《枉凝眉》,我认为是合吟她和妙玉,这属于一家之言,且不论,但是,《乐中悲》公认是写她的,在这一点上各方都不会有争议,那么,我们现在就只推敲这支曲。首先要注意,曲名不是《悲中乐》,而是《乐中悲》,就是说,在最后,湘云能够得到快乐,但是在快乐当中也有深深的悲伤。依然把落点定在悲字上,告诉读者,到头来还是悲剧。曹雪芹把《红楼梦》整个儿设计成一个大悲剧,他打破了在他之前的那个文学传统,那种套路窠臼,原来那些作品的写法,不管前面和中间多么悲苦,甚至一直悲苦到结尾之前,但是最后总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苦尽甘来,破涕为笑,大团圆,大开心,到头来还是喜剧的结局。曹雪芹写《红楼梦》,真是了不起,他在我们民族的文学发展历程上,第一次自觉地、成功地构思出、结撰出一个彻底的大悲剧,在这个总体设计的框架里,他不可能将湘云排除在外。

《乐中悲》的头一句:“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这句不用讨论。它的第二句:“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则需略加探讨。前面已经引过,说过我的看法。“霁月”就是雨雪后转晴,雾气消散所露出的特别清朗明亮的月亮。这句里的“英豪”有的古本作“英雄”,有红学家认为是曹雪芹原笔,我也不细说了。接下去,大问题就来了,“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这句明白地告诉我们,她跟一位才貌仙郎结合了,而且打算白头偕老,这样的幸福婚姻,等于给她的命运来了一次平衡,把她幼年时因为父母早亡所造成的那些坎坷,都给“准折”了,也就是抵消了。那么,才貌仙郎究竟是谁呢?

周汝昌先生提出一种看法,认为才貌仙郎说的就是宝玉,宝玉才貌双全,自不消说,他是天界的神瑛侍者下凡,称他仙郎也很恰当。他们在八十回后遇合,结为夫妻,誓言要博得个地久天长,以抵消湘云幼年的那些坎坷痛苦,所以曲子里这样写,这也很切合第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暗示。但是,这支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下面还有,“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又何必枉悲伤!”如果才貌仙郎说的是宝玉,那么,从这句看,终久还是人去屋空,也就是说,最后的结局依然不可能有什么偕老的“白首双星”。曲子里还说,这既然是命中注定,也就只能是默默地接受,不必枉自悲伤,这也切合了曲子的名称,就是虽然有一段快乐美满的姻缘,但是到头来还是并不能久长,还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你看,湘云的结局究竟是怎么回事,仔细一讨论,难度竟如此之大。

许多红迷朋友都知道,红学界里,最早是周汝昌先生考证出,史湘云的原型不仅是曹雪芹的一位李姓表妹,而且,就是跟他合作的脂砚斋。关于脂砚斋,红学界也是争论很大的。你仔细读现在古本里的那些批语,有的有署名,有的没署名,署名也有好几个,有的只出现一两次,比如松斋、梅溪、立松轩,可以不必深究,但是,署得多的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这个署名比脂砚斋更怪。那么,脂砚斋与畸笏叟,究竟是一人而前后署了两个名,还是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看那些批语,肯定是女子口气和很像女子口气的比例很大,但是也有少数批语,不大像女子的口气或者是那个时代女子不会有那种说法的。所以,你得知道,红学这个领域里,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不仅是大问题,就是小问题,也总是有争论,至今没有形成某论一出众人皆服的局面。这也许恰恰是《红楼梦》能形成一门红学,能让我们大家在这一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里撒欢打滚,获得快乐的独特之处吧。好,关于湘云的原型就是脂砚斋的根据,大家可以去看周先生的书,我不在这里细介绍他的有关论证,我要说的是,我是认同周老的这一重要观点的。

虽然我总体上认同周老的观点,但是,在对八十回后史湘云命运结局的推测上,我跟周老的看法有重大的不同。

我认为,《乐中悲》曲里所说的才貌仙郎,不是宝玉,而是卫若兰。脂砚斋批语,不管是署脂砚斋还是畸笏叟,既然就是湘云的原型,那么,她对涉及到金麒麟的那些批语,就一定可信,她会乱批吗?她明确告诉我们,宝玉所得到的那只金麒麟,一度到了卫若兰手中,可见金麒麟是一个中介,使湘云和卫若兰一度发生了关系。再看书里,早在第三十一回,就说湘云订了婚,一直到八十回结束,也没说取消了这个婚约,可见,到八十回后,她一定是出嫁了,应该就是嫁给了卫若兰。卫若兰是一位王孙公子,跟湘云应该是门当户对,而且,从曹雪芹给这个角色取的名字——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角色的名字,往往是一眼能看出妍媸贤愚的,卜世人、詹光、单聘仁等一看就是坏名字,卫若兰一看就是好名字,说他气味如兰草般清雅,可见是一位很不错的丈夫,说湘云嫁给他,是厮配得才貌仙郎,也无不可。像妙玉,曹雪芹并没有给她设定一个仙界的身份,但赞她“才华阜比仙”,那么卫若兰之所以被曹雪芹那么肯定,可能还不仅是才貌特好,他在八十回后射圃一段情节里有重头戏,而且佩戴着那只大金麒麟,可能是他和湘云结婚时,宝玉送给他的。八十回后的射圃情节,不会是像第七十五回里所写的,贾珍搞的那种以练习射箭为幌子所组织的享乐活动,而很可能是“月派”人物以练习骑射而采取的一次政治行动。我这样猜测不能说毫无道理,我在前面讲座里很多次讲到冯紫英,那是个“月派”政治人物吧,那么,在第十三回,卫若兰的名字就跟冯紫英排列在一起,那不会是偶然的。本来,湘云嫁给卫若兰,算是对以往因为父母双亡而形成的早年坎坷有了个补偿,可是,卫若兰所参与的“月派”谋反行动失败了,湘云就不是一般的寡妇了,她作为罪家的一个犯妇,恐怕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就超出我们的想像力了。为什么有关卫若兰射圃的文字会“迷失无稿”?如果仅仅是些闺友闺情的内容,也许那些文稿就还不至于“迷失”吧?乾隆一个堂兄弟叫弘,他知道《红楼梦》,也能得到抄本,但是他就是不敢看。他的一个侄子,就是康熙的十四阿哥——在二阿哥被废后一度最有希望成为康熙的继承人——他的孙子,叫永忠,永忠看了《红楼梦》而且写了三首诗,弘连那诗都读了,却还是在那诗上头写了这样的批语:“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卫若兰射圃一段文字,估计就是严重的“碍语”,借去看的人或因为害怕,或认为将其销毁是保护了曹雪芹,甚至是别有险恶用心,就说是“迷失”了,到今天,我们就再也看不到,弄得在这里讨论,史湘云后来究竟怎么了?我就猜测,卫若兰出了事死了,临死前,总算把那只大金麒麟留给了湘云,让她设法找到宝玉。

那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伏的是谁呢?我的推理是,确实应在了宝、湘二人身上。湘云在卫若兰死后,历经磨难,后来大概是在瓜州渡口,通过妙玉,得以跟宝玉遇合。那时候湘云应该是别的什么都没有了,但还珍藏着那一对金麒麟,宝玉见了,一定百感交集。

这样解释,虽然算得融会贯通,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存在,必须再做努力,加以破解,那就是如果宝、湘遇合后就白头偕老,那么,也是脂砚斋批语里说的,宝玉最后是悬崖撒手,意思就是大彻大悟,都还不是一般地出家当和尚,应该是彻底地了结了尘缘,回到天界,回到西方灵河岸的三生石附近,回到赤瑕宫里,继续当神仙,当神瑛侍者去了,那么,湘云不就被他撇下了吗?又怎么谈得到是白头偕老呢?

历来的研究者,专业的也好,业余的也罢,不管是怎样的一个思路,到头来都会遇到这个最难啃的难题,特别是如果认为湘云的原型就是脂砚斋,而脂砚斋不仅做编辑和批注的工作,甚至还参与创作出点子,让曹雪芹删什么、补什么,有时候,干脆自己执笔。像前面提到的,她就可能执笔写了凤姐点戏的那段情节,我们现在看到的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就可能是她补全的,因此,她怎么会让自己的批语跟三十一回的回目去发生冲突呢?她不可能去做前后自相矛盾的事。那么,不矛盾,前后一致,顺理成章,宝、湘苦难中会合以后,又该是怎么个情况呢?怎么既“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又保持一个大悲剧的结局呢?如果宝、湘后来就那么一直生活在一起,白头偕老,虽然贫穷,不也很幸福吗?又怎么会是个大悲剧呢?那不是跟西洋古典童话,比如《格林童话》的那些公式化的结尾雷同了吗?不管故事里的王子公主、靓男俏女遭遇到什么磨难,故事最后,他们总是结合到一起,于是,故事就以那样的一句话结束:“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认为,曹雪芹是不会那么写的,他就是要写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充满哲理意味的彻底的悲剧,他把最有价值的事物,最美丽的一群女性,她们如何被命运撕碎,惊心动魄地写出来,给我们看,令我们惊悚,让我们感悟,让我们产生大悲悯,在祭奠了这些牺牲品以后,立下誓愿,要更尊重生命的花朵,要让大地上出现更合理的生活,要努力让诗意融会进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事物……

因此,认为《红楼梦》最后,宝、湘是一个近乎喜剧的白头偕老的结局,显然不符合全书的宗旨,也不符合他艺术上的总设计、总构思。

为了破解“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的研究者就绞尽脑汁,去另辟蹊径,比如,说白首双星是张道士与贾母,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两个人在清虚观见面时,都已白发苍苍,而在这回里,出现了金麒麟,所以说是因为麒麟,写到了这么两个白发老人;而对“双星”的解释,则是说参星与商星,永不能靠近结合。那么,这段情节里,就埋伏着一段他们的“前传”:他们曾暗中相爱,有情人未成眷属,贾母嫁给了贾代善,张公子就愤而出家进了道观,成为张道士,之所以说是荣国公贾代善的替身,也是那么一种暗示。正因为贾母年轻时候也曾浪漫过,所以,当贾琏因为跟鲍二家的偷情,引发出凤姐泼醋大闹的风波以后,她才会对贾琏和大家说:“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你听了这样的解释,怎么个感想?我对做出这样解释的人抱尊重的态度,只是不信服,因为,贾母跟张道士见面,是在第二十九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是三十一回的,对不上榫,而且,书里明写湘云有一个小点的金麒麟,宝玉得到过一个大点的金麒麟,解释这个回目,绕开宝、湘二人是不行的。

我在前面的讲座里提到过,我认为宝、湘后来应该是在苦难中,因妙玉牺牲自己,成全他们,而遇合,就相濡以沫,共渡残年。现在我把思路又捋了一遍,要补充一点,就是,虽然曹雪芹写书时,湘云的原型还在,但在书里,这两个艺术形象终究也还是没能就那么生活到永远,说他们白头是指他们在苦难中,未老先衰,白了少年头。由于来自难以抗拒的追索迫害,湘云很可能彻底地云散水枯,她也成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里的一位红妆。宝玉看破一切后,悬崖撒手,自己回到天界灵河岸,跟他一起落草的通灵宝玉,就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还原为一块巨大的石头,因为已经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生死歌哭,上面就出现了一部《石头记》。在第五回里,《红楼梦》十四支曲的引子里,仙女们唱的最后一句是:“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怀金悼玉,怀的不仅是宝钗那个金,更是湘云那个金,悼的不仅是黛玉,也是妙玉,而且,其实也是怀念和悼念所有薄命的美丽青春女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5:00 , Processed in 0.0516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