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5-05 11:36
《红楼梦》判词解读16: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三;一载赴黄梁,是一年还是车载?赴黄梁的典故;金闺花柳质:为什么用“金闺”?质字何意?是金国的人质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1】


(接上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花柳”出自唐诗典故,初唐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是首送别诗: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后来的王勃,更晚的李白、杜甫,也都有“花柳”诗句。

《红楼梦》中也有多个“花柳”: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

花柳质:表面是资质娇嫩,如鲜花嫩柳。

迎春这样的佳人、帝王,显然娇嫩、尊贵。

“金闺花柳质”:为什么用“金闺”?

“金”还是指“金国”,暗指迎春这个弘光帝被金国软禁关押,如闺房一般,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

前文说过弘光帝这段历史,清兵占领南京,弘光出逃,被追捕、俘获。多铎回京,用车载弘光、惠王朱常润、潞王朱常淓等人,押回北京,然后软禁关押。对这些前朝宗室,不能像囚犯一样关进牢房,而是拨给房舍院落,并岁给养赡银几百两,软禁关押。

从“金国”软禁关押的意义上看,“花柳质”的“质”,就不能理解为表面上的“资质”,而是“人质”、“质押”之“质”。

“金闺花柳质”:反面看,是金国的人质。

对清廷给以“日费”、“房屋”,潞王朱常淓就在顺治二年十一月初九日上疏清廷,“恭谢天恩”。

但“天恩”不长,被俘仅一年,清廷便以“私匿印信,谋为不轨”作借口,将“故明诸王”斩尽杀绝。

迎春弘光帝当然不能幸免,所以谶语下句是:“一载赴黄梁”。

我们看“黄梁”的典故,“黄梁”典出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

说的是唐玄宗开元七年,有道士吕翁,在邯郸一旅舍遇少年卢生。卢生言其穷困,吕翁以枕授之,时主人方蒸黍。

卢生一枕入梦,娶富美,中进士,步步高升。凿河济民,邦人利之,刻石纪德,升京兆尹。

皇帝方事戎狄,帝思将帅之才,卢生任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拓地千里,归朝册勋,恩礼极盛。

后为人所忌,被贬三年。再入为贤相,执政十余年,荣显一时。不料又遭人陷害,下狱之际,对妻子说,吾家有良田,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如今下场,思敝衣而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

数年后,平冤,复职,封公。子孙满堂,显贵天下,奢侈淫乐,享尽荣华。年渐衰迈,病中候问,名医上药,无微不至。上疏谢恩,皇帝赐诏,令高力士就第候省。是夕,薨。

卢生醒来,蒸黍未熟。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幡然醒悟,再拜而去。

“黄梁”典故,无人不晓,甚至成为成语“黄梁一梦”。

汤显祖据此改编为戏剧《邯郸记》,是“玉茗堂四梦”之一。

“黄梁梦”,或“邯郸梦”,说的是享尽荣华富贵,却到头一梦,梦醒之时,黄梁未熟。人生之适,不过如梦。

“一载赴黄梁”,同样是机带双敲:

上句“金闺花柳质”,是金国的人质。那么,“一载”就是一年,“赴黄梁”,就是赴黄梁之梦,最终是“薨”。

在“黄梁梦”中,卢生是过完了荣华一生,最后,“薨”,死了。

所以第一层意思,就是迎春弘光帝一年而死。符合弘光帝被俘后一年被杀的历史细节:1645年五月被俘,1646年五月被杀,正好是一年,所以迎春谶语写“一载”。

“载”,除了“年”的意思,还有“用车运”之意。弘光在南京被俘,是“车载”押到北京的,最终在北京被杀。所以按用车一载,然后赴黄梁,“薨”,也符合此人经历。

《红楼梦》中的多音多义,一石多鸟,比比皆是,都成了规律。比如上句“花柳质”的“质”字,既能理解为“资质”,也能理解为“人质”。我们读《红楼梦》,注意到这种多音多义,才能更多体会到红楼作者用字的精妙。

“一载赴黄梁”,还有一层意思,也符合弘光帝:

“黄梁梦”是享尽荣华富贵的美梦。在弘光帝一年而死之前,是身为皇帝也享尽了荣华富贵,多久?一载!弘光1644年五月登基,1645年五月被俘,正好一年。

所以“一载赴黄梁”还可理解为:弘光一年荣华,美梦一年而终。

请注意:“猖狂”的典故,“黄梁”的典故,都有“戎狄之事”!在“猖狂”的典故中,是赵充国平定戎羌;在“黄梁”的典故中,是卢生大破戎虏。正好对应“子系”的“孙”家,“负恩”的“金”国,西戎对东夷,妙!

现在就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迎春为什么“嫁”给姓“孙”的?

是姓“孙”的“金”国“负恩”,“夷”侵“汉”疆,弘光帝被俘为质,被“金”国软禁关押。

这种“质押”、“关押”的意思,原著中提醒过读者:

80回,迎春自己说的,姓“孙”的指着迎春的脸说:“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

正常情况下,丈夫能这样对待妻子?更何况这妻子是公府千金!

“把你准折卖给我的”:有无“质押”之意?

“打一顿撵在下房里”:有无“关押”之意?

所以我解“质押”、“关押”,不是瞎猜、胡说,都是根据原文、典故。比如“猖狂”:引用“先零猖狂,侵汉西疆”,其实意思很明显。对不愿去了解典故的读者,就只能看到表面的意思了。

弘光帝一年后被杀。所以在80回,迎春说离了姊妹们,眠思梦想,记挂旧房子,“死也甘心”,“不知下次还可能得住不得住了呢!”王夫人说是“丧话”,显然迎春死期已近。

正如《枕中记》: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红楼梦》,岂其梦也?明末清初,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迎春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5: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二;子系中山狼,源自《西游记》的猢狲,姓孙的金猴,中山狼的典故;“猖狂”的典故,是“夷”侵“汉”疆
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05 11: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5-03 11:30
《红楼梦》判词解读15: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二;子系中山狼,源自《西游记》的猢狲,姓孙的金猴,中山狼的典故;“猖狂”的典故,是“夷”侵“汉”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判词解读15: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二;子系中山狼,源自《西游记》的猢狲,姓孙的金猴,中山狼的典故;“猖狂”的典故,是“夷”侵“汉”疆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0】


(接上文,迎春身份揭秘)

图:

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谶: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读:

迎春的图、谶,和下面的词曲,都强调“狼”,是恶狼,中山狼,无情兽,子系中山狼。

“子系”是个“孙”字,表面看起来,说的是迎春嫁的孙绍祖。但在反面,迎春不是女子,嫁也不是婚嫁,嫁给姓“孙”的显然另有所指。

在《红楼梦》中,木石前盟,金玉良姻,作者巧妙的用了“木”、“金”二字:因“朱”字本意是松柏之属的赤心“木”,所以“木”作了朱明的关键字,代表人物便是林黛玉;因满清初时名“金”国,所以“金”作了满清的关键字,代表人物便是薛宝钗。

薛宝钗、林黛玉二人争“宝玉”这个“玉”,此“玉”名“宝玉”,名中是“宝”,“宝”字是皇帝大印的御名,秦始皇始命名为“玺”,武则天改“玺”为“宝”,沿用至今。武则天是女皇,《红楼梦》中也把林黛玉这样的“木”的皇帝,把薛宝钗这样的“金”的皇帝,都写作女子,假借“叙闺中之事”,用假语,隐真事,躲避满清文字狱。反面却是“金”国的薛宝钗,来争林黛玉的这个“宝”、玉玺、江山,便是此书梗概。为什么说薛宝钗是争林黛玉的“宝”?因为木石前盟,三生石,绛珠草,赤瑕宫,神瑛侍者,三生是前生、今生、来生。

所以书中薛宝钗以“金”为特征,戴金项圈,说金玉配;林黛玉以“木”为特征,绛珠(红,朱),姓林,说自己是“草木之人”。

“木”、“金”又属“五行”。在《红楼梦》里,“五行”中的“木”、“火”是朱明的关键字,“金”、“水”是满清的关键字。

在《西游记》里,是金猴、木猪,孙猴是“金”猴。金猴的师父说他像个“猢狲”,便是从“胡”字、“孙”字讲解,因“子系”正合婴儿之本论,故教金猴姓“孙”。

《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的“孙”家,很明显是有意留下了《西游记》的“子系”姓“孙”的孙猴线索,是提醒读者:孙、胡、猢狲,都因“金”猴,表示满清。更妙的是,满清,“金”国,正是“胡虏”,所以写薛家出场时,回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用两个“葫芦”,重复强调这是“胡虏案”。清兵入塞,抢人、打死人,正是“胡虏案”。

所以贾母说“猴子身轻站树梢”的谜语,说“吃猴儿尿”的笑话,前文都解过,孙猴在《红楼梦》中,表示满清,所以贾母说孙行者、阎王庙!

宝钗生日,唱的第一出戏是什么?是宝钗点了一折《西游记》!宁府唱戏,也有《孙行者大闹天宫》。这个“金”猴,闹的是谁家的“天宫”?

“子系”的这个“孙”家,反面指满清,书中喻为中山狼,恶狼;迎春是美女,反面指弘光帝。则1645年清兵南下,屠扬州,取南京,追捕弘光,正是:追扑、欲啖,得志、猖狂!与这段历史完全吻合。

谶语中的“中山狼”、“猖狂”,“花柳质”、“黄粱”,都是用典。




“中山狼”的典故家喻户晓,出自明朝马中锡的《中山狼传》: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被简子射中。狼逃,遇东郭先生,狼哀求相救,并说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许愿效龟蛇之诚,报生死大恩。

东郭先生将狼藏匿于书袋中,躲过了简子追杀。不料刚放出狼,狼便凶相毕露,扑过来要吃先生。东郭先生无奈,说按民俗,必询三老,来决定你该不该吃我。

先问一老树,老杏树以自身遭遇作比,说二十年来,硕果累累,现今老矣,将被砍伐,求生不得。你何德于狼?怎能幸免?狼该吃你。

再问一老牛,老牛诉说一生辛劳之功,却还是要被宰杀,不知死所。你何德于狼?怎能幸免?也说狼该吃你。

然后见到一位老人,东郭先生乞丈人一言而生。狼狡辩说,先生闭我囊中,压以诗书,其意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老丈说不足信,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才知谁对。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狼置囊中。老丈说“禽兽负恩如是!”于是助东郭先生杀死了囊中之狼。

“中山狼”的特征是“负恩”!明朝的马中锡讲这个故事,说的仅仅是狼吗?明显是用比喻的手法,讽刺“负恩”之人。

“子系”的“孙”家,“金”国,满清,是“负恩”之人吗?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在永乐年间,便受明朝招抚,授建州卫都指挥使。其后世代为明朝边将,直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还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受皇恩。

觉昌安父子死于明军攻打古勒城之役,李成梁便将努尔哈赤兄弟收留军中培养,并让他世袭父职,还加以扶持。明朝对努尔哈赤,更有再造之恩。

那么,努尔哈赤父子是怎么“报答”的呢?

正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趁明朝内乱,偷取京城,而且侵略江南,占领南京,到处屠城,抢夺明朝江山,并把朱明皇家斩尽杀绝。这不是“中山狼”是什么?

79回回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我们看看孙绍祖这个“孙”家:

“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

“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并非诗礼名族之裔。”

“现袭指挥之职。”

正面这个“子系”的“孙”家,完全是照“金”国敷演的故事,甚至“袭”的“指挥之职”都一样。

注意:《中山狼传》的第一句,“赵简子”。

“赵简子”是什么人?《赵氏孤儿》大家都知道,荣国府中庆元宵、开夜宴,“戏演的是《八义》”,《八义》就是《赵氏孤儿》的戏。《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长大后复兴了赵氏。赵武之孙,便是这个叱咤风云的赵鞅,因谥号“简”,称“赵简子”。

上文说到钱海岳的《南明史》:弘光帝“谥曰简皇帝”。

什么是解读密码?

迎春弘光帝判词的第一句,是“子系中山狼”,典出《中山狼传》。

这《中山狼传》的第一句,“赵简子”,是个谥号为“简”的人。

而弘光这个皇帝的谥号,恰恰也是“简皇帝”!

这便是解读密码。

还有,迎春看《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也是。

“子系”的“孙”猴,猢狲,胡、孙,正好是“金”猴。

金玉良姻、金玉配的“金”,正好是满清的前身“金”国。

薛家一出场,就抢人、打死人,正好是“胡虏案”。

薛家到贾府,正好就住在“东北”角上的梨香院。

这些都是解读密码。



“猖狂”的典故:

“猖狂”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庄子·在宥》:

“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但《庄子》中的“猖狂”,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显然并不是恶狼的“猖狂”之意。

恶狼的“猖狂”,典出汉代扬雄的《赵充国颂》: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汉西疆。
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
杨雄以辞赋闻名于世,所以这篇短短的赵充国颂文,广为人知。

先零“猖狂”,先零是“戎羌”,侵“汉”西疆。

赵充国是什么人?“汉”之虎臣,威震匈奴,平定西羌,是名垂千古的“麒麟阁功臣”之一。

黄道周评价:“充国老将,识夷最真。”

《汉书·赵充国传》:“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所以对了解先零“猖狂”典故和赵充国平先零、击匈奴、知四夷的读者来说,“子系”的这个“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是“夷”侵“汉”疆,是类似先零、匈奴这样的“夷”,侵略“汉”的国土。这个“子系”的“孙”家,“金”国,东夷满清,忘恩负义,要吃掉迎春这个“简皇帝”,弘光帝。

(迎春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4: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一;揭秘攒珠累丝金凤,累丝是什么?弘光帝是怎么死的?迎春拿出《太上感应篇》的秘密,太上曰:祸福无门
7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3-05-01 11:07
《红楼梦》判词解读14: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一;揭秘攒珠累丝金凤,累丝是什么?弘光帝是怎么死的?迎春拿出《太上感应篇》的秘密,太上曰:祸福无门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判词解读14: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一;揭秘攒珠累丝金凤,累丝是什么?弘光帝是怎么死的?迎春拿出《太上感应篇》的秘密,太上曰:祸福无门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9】


12.12 迎春
迎春是四春之一,南明皇帝中的弘光帝,所以书中安排是福王贾赦唯一的女儿。贾府中儿媳、女儿才是皇帝,所以迎春不住在自己家,却住在王夫人家这个皇家“正”支。从反面看,这些安排设计都有合理原因。迎春的懦弱、不理事、任由下人放肆,也完全符合福王系的弘光帝朱由崧的特征。

在73回,“绣春囊”之后,回目上便是“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绣桔说“那一个‘攒珠累丝金凤’竟不知那里去了”,“姑娘竟不问一声儿”。迎春的乳母不但赌博做头家,而且胆大妄为,竟然把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私自拿去典了银子。迎春呢?“竟不问一声儿”,“只是脸软,怕人恼”。绣桔说“他是试准了姑娘的性格,所以才这样!”绣桔甚至当面说迎春:“姑娘怎么这样软弱!”

迎春乳母子媳王住儿媳妇更是无法无天,“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竟跑到迎春卧室,跟绣桔、司棋大嚷大吵。“也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居然发邢夫人之私意,说姑娘使了他们的钱!说什么“没有钱只合我们奴才要”,说他们“白填了三十两”。迎春呢?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若有不闻之状”。迎春就是这样个人,这样的懦弱性格。

探春说:“如今那住儿媳妇和他婆婆仗着是妈妈,又瞅着二姐姐好性儿,如此这般私自拿了首饰去赌钱,而且又捏造假账妙算,威逼着还要去讨情,和这两个丫头在卧房里大嚷大叫,二姐姐竟不能辖治!”

迎春呢?笑道:“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所以黛玉感叹:“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并提醒读者:“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黛玉说的“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不就是弘光帝朱由崧吗?

清兵屠扬州后,五月初五,“上不视朝,以串戏无暇也”。五月初九,清兵渡江。五月初十,弘光下令“闭京师各城门”,“午后,唤集梨园子弟入大内演戏”!不做部署,不守京师。到晚上,干脆弃南京城,直接逃跑了。

黛玉说“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如何裁治”的话,更是挑明了:反面此人不是小姐,是个男人,在“虎狼屯于阶陛”时,“如何裁治”,黛玉说的都是反面的话。

迎春的回答:“正是”,并说“多少男人尚如此!”红楼作者写的,还是反面的话:“正是”,那个“末世”,多少男人尚如此!

在“虎狼屯于阶陛”时,黛玉说的“尚谈因果”是什么?迎春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在给读者看什么?

《太上感应篇》第一句: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表面看,黛玉说的“因果”,便是《太上感应篇》的祸福、善恶之报的因果。

太上:表面之义,指太上老君,至高无上的道教至尊。

“太上”本义就是至高无上,至尊之意,也指皇帝、天子。

福:祸福之“福”,迎春拿在手上以示读者,暗指“福王”之福。

所以,迎春专门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给读者看:太上、福,是福王、皇帝。给读者专门指出那个软弱、不理事的福王、弘光帝。

再看“攒珠累丝金凤”:

文中一再重复“累金凤”、“金丝凤”、“金凤”、“那凤”,这段文字一直在说这个“攒珠累丝金凤”,所以读者不要忘了目标。而且,这个“累金凤”出现在回目中,再看回目中对应的上联字,是什么?“绣春囊”!

“绣春囊”在前文花了一个章节专门解过,是大观园中藏“鱼”卧“龙”的重要线索,直接向读者指出了大鱼的“首尾”。并且由傻大姐在鱼“头”处拾得,再由邢夫人接力,专门拿到了鱼“尾”处的紫菱洲,迎春住处。让读者意识到“紫菱洲”的“菱”字,状如“菱角”,正是“鱼尾”形状,从而看出大观园中这个几百米长的大“鱼”,也就看到了大观园里隐藏的这个“鱼龙”。

“累金凤”跟“绣春囊”相对,可见其重要程度!读者不能轻易忽略过去,要仔细看到书中的各种提醒和重复强调。

“累金凤”也是覆“凤”射“龙”,指的是哪个“龙”?

看探春给读者的提醒:

探春笑道:“我才听见什么‘金凤’?”

“但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又夹在里头?”

----什么“金凤”?

----不知“金累丝凤”,因何“夹在里头”?

夹在“金凤”里头的,是什么?“累丝”!

什么“金凤”?“累丝”金凤!还是“累丝”!

那么,什么是“累丝”呢?“累丝”是一种制金工艺,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累丝”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

下图便是用“累丝”工艺制作的“金凤”头饰,上嵌珠子:


下图这是一个明代的“金累丝龙纹冕”,累丝工艺精巧,做工极其精致。


探春为什么特意告诉读者“金累丝凤”?

----金勒死凤!

红楼作者常跟读者玩射覆,这里覆“凤”射“龙”,这个“龙”,这个皇帝,是被金国勒死的。

前文介绍弘光朝这段历史时,说过弘光帝是跟惠王朱常润、潞王朱常淓等人一起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的。这是现在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说法。那么,当时的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呢?

《清世祖实录》:“壬戌,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及行查,果获鲁王、荆王、衡王世子金玉银印。鲁王等十一人伏诛。”

欲加之罪,太明显了!如此低劣的手法,我们一眼便能看出的把戏,满清居然玩弄于庙堂之上!怪不得茗烟说满清是东北上一个“破庙”,妙玉说是“鬼脸青”,贾母说是“阎王庙”!

对“福王”,没有提及。也就是说,朱由崧很可能没有在菜市口一同被斩首。

对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的结局,《明史》作为官修史书,总该交代清楚吧?看《明史•列传•卷八》中的“诸王五”:

“丙午,执由崧至南京。九月甲寅,以归京师。”

完了。押“归京师”,就完了!

朱由崧作为南明的皇帝,做了满清的囚徒,最终是怎么死的?满清最清楚!却对自己杀人灭口的恶行,在史书中居然不记录,无耻啊!

但从南明,到民间,直到现代,一直有朱由崧是“弓弦勒毙”的说法。

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写道:“次年(1646)五月,朱由崧、朱常淓以及其他降清的明朝藩王都在北京被杀。”至于朱由崧是被斩首的,还是勒死的,怎么死法,顾诚先生很聪明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终生从事南明史研究的历史学家钱海岳,其撰写的一百二十卷《南明史》,从崇祯十七年五月,纪至永历三十七年止,参阅了3400余种图书文献,弥补了《明史》与《清史稿》回避的诸多史实,在史学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钱海岳的《南明史》:“二年五月甲子(此弘光二年,1646年),清以弓弦勒令自尽,崩年四十。是日大风,凶问至南京,父老皆为流涕。……永历十一年四月,改上今谥曰简皇帝,庙号安宗。”

《红楼梦》中采用的,显然也是“勒死”之说。同样,不是孤证,在下文解读迎春的词曲时,能得到验证。

还有,“攒珠”,突出:朱!

(迎春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3-04-28 16:44
《红楼梦》判词解读13: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风尘肮脏违心愿,射覆李白的“肮脏在风尘”!妙玉为什么世难容?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典故揭秘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8】


(接上文,妙玉判词图谶解读)

第七支〖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妬,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解读: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描写定王,气质、才华,出类拔萃。

气质、才华:说明红楼作者对崇祯皇子非常熟悉,不是远离宫廷的亡国文人。

因为“天生成”,皇子身份,所以被满清遍布罗网抓捕。

孤僻:是定王逃难,一直逃避抓捕,要避人耳目,所以表现为“孤僻”。

注意,什么人称“孤”?失父之子。还有,王侯谦称。定王两者都符合。

人皆罕:人都稀罕。因躲避抓捕,尽量少见人,所以稀罕。

罕:希寡为罕,就是少。

“罕”字本义是捕鸟的网。古罕字上部就是一张“网”,如下图:


这里用“罕”字,也有“网”的抓捕含义。《红楼梦》“通部书所以皆善练字”。

妙玉虽只出场两次,却重复出现“龙子”,和“网”: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改:晓)露屯。

赑屃:龙子。

罘罳:宫殿檐下挡鸟的网;

前文解过,是透露赑屃、罘罳,是龙子,是宫殿檐下的网,王。

因为在晨光熹微中,天蒙蒙亮,看到的木石都是奇形怪状,所以不可能看到宫殿檐下“网”上的“露珠”。所以说妙玉诗中这个“露”和“朝光透”的“透”,是“透露”:赑屃、罘罳。

和“龙子”一起透露的“网”,又在宫殿檐下,故解为谐音“王”。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妬,过洁世同嫌:

你道是,吃肉食,穿绮罗,视为俗厌。

却不知,太高洁,人世难容。

对一个身入佛门、戴发修行的人,太过高洁,人妬世嫌,是不正常的。因为佛门中人,孤僻也好,高洁也好,俗世之人都不会奇怪,更不会责难,人家在空门修行,本就是追求超脱嘛。

这里提醒读者“却不知”,曲名也是“世难容”。

为什么人世难容?因为妙玉是“畸人”。

并在“畸人”前,先提醒读者“文是庄子的好”:

《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齐天之人,畸零之人:就是不容于世的、孤零零的、多余的人。

是什么人?前朝皇子。

读者“却不知”的,不是太过高洁,只是人世难容;不是厌绮罗才穿僧衣,而是逃避抓捕罗网;不是“割腥啖膻”,是“饥餐胡虏肉”!

“腥膻”,也有多义:

本义是牛羊肉的腥膻气味;

比喻人间丑恶污秽的现象;

借指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如“扫荡腥膻”。

在《红楼梦》中,“腥膻”正是满清的关键字。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为什么在芦雪广吃鹿肉?湘云为什么说“腥膻”?

是岳飞“饥餐胡虏肉”,是张煌言“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芦雪广吃鹿肉、芦雪广联诗,有妙玉吗?有。

“宝玉来至芦雪广”前,就看到“妙玉门前栊翠庵中”的“红梅”,“如胭脂一般”。妙玉栊翠庵的“红梅”,甚至入了这回的回目:“白雪红梅”。

联诗后,李纨说“栊翠庵的红梅”,“可厌妙玉为人”;宝玉不但“访妙玉乞红梅”,而且作诗“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并以“红梅花”为题,岫烟、宝琴等作梅花诗。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老:不仅有“年岁大”的意思,还是“人死的婉辞”。

叹的是,人将死。

所以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相当于说辜负了朱明、汉华。

红、朱、春:都是朱明的关键字。

为什么说辜负了朱明?因为崇祯皇子,本可登基称帝,扫荡腥膻。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风尘肮脏”显然是用唐诗典故,李白的“肮脏在风尘”。

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肮脏”,有多义:

脏,不洁净;

卑鄙,丑恶;

体胖;

还读[kǎng zǎng],耿直不屈,刚直不阿。

李白诗中的“肮脏”,正是“刚直不阿”。

妙玉的“依旧是风尘肮脏”,显然又是“射覆”:

红楼作者覆“肮脏在风尘”,并提醒读者“依旧”,依“典故”,便是依“旧”,正是李白的旧诗“肮脏在风尘”。让读者射什么?

射中:“有如张公子”,“虽藏难蔽身”。

前文解过定王被满清抓捕的整个儿事件。定王“虽藏难蔽身”,到头来还是被满清抓捕、杀害。

所以说“风尘肮脏违心愿”。定王虽然削发为僧,到处躲藏,又潜藏民间,但“虽藏难蔽身”,最终还是被捕、被杀,便是“违心愿”。



“玉遭泥陷”显然也是用典。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故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弊箅甑瓾,在衻茵之上,虽贪者不搏。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
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琬琰”就是美玉。比如,《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也是个比喻。用“琬琰”这样的美玉,比喻“美”的事物。

《淮南子》这几句在说美、恶:

“琬琰之玉”是“美”,对应下面的“美之所在”句,对应上面的“亡国”句;

“弊箅甑瓾”是“恶”,对应下面的“恶之所在”句,对应上面的“治国”句。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污辱,虽“亡国”,也还是“美”。

“琬琰”的出处,在《尚书·顾命》: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王崩”。

然后,出现“琬琰”:“琬琰,在西序。”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用“好一似”,提醒读者“比喻”。“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个比喻,典出“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也是个比喻。

“琬琰之玉”比喻“美”,虽污辱,虽“亡国”,也还是“美”。

而且,“琬琰”这种美玉的出处,在“王崩”之后!

所以,“玉遭泥陷”这个比喻,跟上句“风尘肮脏”一样,还是个“射覆”:

红楼作者覆“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并提醒读者“好一似”,让读者射中:琬琰,亡国,王崩。

跟上句“风尘肮脏违心愿”合起来,回答了定王“虽藏难蔽身”、到头来被捕被杀的原因,是:亡国,王崩。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王孙公子:无疑是宝玉。

宝玉叹无缘?是什么意思?这个宝玉,到底对林妹妹是一往情深?还是朝三暮四?怎么感觉对湘云也有情?对宝钗也动了羡慕之心?对侄子媳妇秦可卿也意淫,对晴雯更不用说,跟袭人也云雨,跟碧痕洗澡洗成那样?甚至对妙玉这样一个出家人,也不放过,还叹无缘?

这也是很多现代读者认为宝玉是“渣男”,甚至觉得《红楼梦》也不过如此,写了一个“渣男”跟一堆美女不值一哂的“滥情”,没什么好看的。这样看的,是“门外汉”,连《红楼梦》的门都没入。

“却不知”《红楼梦》写的根本不是“男女之情”,宝玉也不是人,代表玉玺、皇权。这些美女也不是美女,而是有皇权资格,或者跟皇权有染的历史人物,都已成“骷髅”!

“风月宝鉴”照看的不是正面“美女”,而是反面“骷髅”。

“风月”也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清风、明月”。

“宝”是对“玉玺”、皇帝大印的称呼。

“鉴”是镜,也是“史”,“以史为鉴”、《资治通鉴》的“鉴”。

《风月宝鉴》也是《红楼梦》这部书的另一个书名,写的是:

明朝、清朝之际,玉玺经历的历史。

所以也名《石头记》。

这个“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是补天所遗的通灵宝玉,篆文刻着“仙寿恒昌”,是传国玉玺,是皇帝之宝。

妙玉词曲,无缘宝玉,是定王无缘玉玺、皇权。这些都与历史相符。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2: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怜金玉质的典故,终陷淖泥中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8 16: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发表了文章
2023-04-26 11:40
《红楼梦》判词解读12: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怜金玉质的典故,终陷淖泥中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7】


12.11 妙玉
图: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谶: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读:

妙玉前文解过,是崇祯嫡子,太子亲弟,定王。

所以能在十二钗中排名如此靠前,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弘光帝之前,紧随湘云这个崇祯太子之后。

在“栊翠庵品茶”中,通过妙玉的茶盘、成窑茶盅,和“老君眉”茶,妙玉为读者指出了刘姥姥这个“李自成”的姓名。而且,通过妙玉的古董茶具,给薛宝钗的“[分瓜]瓟斝”,给林黛玉的“杏犀[喬皿]”,给宝玉的“绿玉斗”作例子,用诗经“齿如瓠犀”的典故,妙玉又为读者指出了薛宝钗这个瓟是“胡虏”,以及妙玉为黛玉崇祯之“子”。“瓠犀”就是“葫芦子”。

然后,妙玉又拿出了一个“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竹根,是“朱根”,指出妙玉是“朱姓”。“蟠”是屈、伏,表示潜藏状态,“虬”是“龍子有角者”,指出妙玉是潜藏的龙子!与“犀”是黛玉崇祯之子相符,可相互验证。

76回中秋夜,骨肉团圆之时,妙玉加入黛玉、湘云父子之列,并一起联诗,就比较容易看出,妙玉与黛玉、湘云的骨肉关系。

恰恰在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之后,妙玉联的是“香篆销金鼎”。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指出湘云、黛玉二人的命运一样,“香篆销金鼎”也指出了妙玉的命运,是“香销金鼎”,亡于“金国”,即满清。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的“三皇子纪”,还有时人陆圻的《纤言》,前面也全文引用了,并解读过,这个“三皇子”正是定王。潜藏民间,后在满清抓捕下,不得不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后来被小人为赏金出卖,被满清抓捕、斩杀。

妙玉的“槛外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书中故意把“唐”写到“五代”之后,用如此明显的错误提醒读者,谜底是:“一鑑”。铁门檻,把檻的木,换成铁的,正是“鑑”字。

“一鑑”是三皇子定王出家后的名号,还有“云庵”、“起云”。

这个“一鑑”,是定王独一无二的证据!而且写“五代、唐、宋”这样明显的错误。跟湘云的“棔”字证据一样,确凿无疑,无可辩驳。

书中这样的证据,才能称得上“铁证”。



图谶中,美玉落入泥中,终陷淖泥中,是个比喻,在词曲中说明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玉遭泥陷,是“好一似”,跟湘云的“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一样,是比喻,比喻雨后明月照宫殿。

那么,是把什么比喻为“玉遭泥陷”呢?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既然这个比喻如此重要,在图、谶、曲中都重复出现,是最重要的、表示此人结局的句子,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重视、精准解读,不能猜,或者解个大概意思。所以在后面词曲中,一并解读。

欲洁何曾洁:

想要洁净,结果却不洁净。不洁净是什么?肮脏!

看来还是说“风尘肮脏”。

如果只按表面意思理解,比如:尘世肮脏、丑恶,所以妙玉入了空门,想要在佛国净土修炼,最终想得超脱。结果却不遂人愿,最终还是陷于尘世肮脏,如美玉陷于污泥之中。如此之类,凡此种种。

这样的“解读”,不叫解读,这叫没看懂。如果只在这样的层面读《红楼梦》,充其量只是小学生认字的程度,连门都没找到。就像红楼作者在书中写的一个人物作警示,贾瑞,拿着个“风月宝鉴”,只照正面看美女,不看反面的骷髅。把王熙凤只看成表面的美女,却不知此人反面的骷髅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又曰《石头记》,又名曰《金陵十二钗》。贾瑞照的镜子名“风月宝鉴”,正是此书之名《风月宝鉴》!

真人在把《风月宝鉴》送给贾瑞照看的时候,是怎么叮嘱的?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还要红楼作者怎样说?才能明白要照看《风月宝鉴》的反面!

只看正面,就跟贾瑞一样,即便看到精尽人亡,看的也只是美女,表面意思,假语村言,不是这本书真正要告诉读者的“真事隐”。

所以此书要读反面!尤其是解读《金陵十二钗》的图谶词曲,只照正面理解,永远是贾瑞看美女----门外汉,结果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句不能按表面,理解为不洁、肮脏之类的意思。在后面词曲中,才能找到门路和书中指引,精准解读。

云空未必空:

表面看:说空,未必空。

比如,妙玉给宝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是对宝玉有情。还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作为修行之人,不仅说狂话,而且贪恋“古玩奇珍”,都不符合空门中人的“空”,所以说“未必空”。

或者说此人结局,不洁,也未空,等等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反面看呢?看反面和看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于看美女,还是看骷髅!如果仅仅停留在看妙玉这个美女,宝玉这个俊男,以及男女之情,吃茶等等,都是看正面。

看反面是看妙玉这个美女背后的骷髅,即死人,历史人物之事。

看妙玉反面的历史人物,三皇子,定王:

云空,不空:空不空差别在什么?“云”!

《三皇子纪》中:“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

跟书中明确指出“一鑑”一样,“云”也是定王身在空门的称号:云庵、起云之“云”。

未必空,没能空,定王后来被满清抓捕后,以假皇子的罪名杀害。

可怜金玉质:

“金玉质”,也是用典,朱熹的诗“端溪有潜虬,孕此金玉质”。

明清文人奉朱熹为宗,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钦定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朱熹的诗,明清文人并不陌生。

哪里孕此“金玉质”?是“端溪有潜虬”。

哪里有“潜虬”?是“端溪”。

“端溪”是端溪砚,即端砚,中国名砚,砚中上品。

砚台里有“潜虬”,所以文章、书画中才能“孕此金玉质”。

这也是朱熹这句诗的含义,借砚台有“潜虬”,赞书画“金玉质”。这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含蓄,不直接赞这画好,认为这样说话太露骨,太直白,没水平。而是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美,说是砚台里藏龙,所以这书画是“金玉质”。

把这句诗放在《红楼梦》的语境中,放在妙玉的图谶中:砚台里潜藏龙子,所以文章中(图谶中)孕此“金玉质”。

“潜虬”:潜,是潜伏,潜藏。虬,是“龍子有角者”。

“有潜虬”,正是“金玉质”在上联中的对应字。

“潜虬”,不就是《红楼梦》中写妙玉时的“蟠虬”嘛。

妙玉拿出“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前文解过妙玉是“朱姓”、“蟠虬”,潜藏的龙子。

所以这里的“金玉质”,一是指出妙玉之“玉”,玉陷淖泥中。二是用射覆手法,指出反面有“潜虬”,“蟠虬”,潜藏的龙子。

终陷淖泥中:

即玉遭泥陷,在下面词曲中解。

(妙玉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1: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三,乐中悲;云散高唐的典故,水涸湘江的结局;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2 赞同 · 1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6 1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4-24 11:55
《红楼梦》判词解读11: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三,乐中悲;云散高唐的典故,水涸湘江的结局;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6】


(接上文,湘云曲词解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幸而生来宽宏大量,从没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胸襟洒脱,就像雨后明月照耀宫殿。

玉堂:宫殿。

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

《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刘向的《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还有杜甫的:“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李商隐的《菊花》诗:“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玉堂”是宫殿,也就可见“白玉为堂”的贾家(典故出自汉诗“白玉为君堂”),“君”家,是什么人家?皇帝家!

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明月照耀的风光。用来比喻胸襟开阔。

出处是黄庭坚的《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英豪阔大、宽宏大量,说的是此人性格、心胸。

霁月光风,说的还是胸怀洒落。

注意,为什么要用“宫殿”作比喻?什么人能看到明月照耀宫殿?皇家之人。

说这个皇家之人,胸怀洒落,从未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

相较于湘云,谁把“儿女私情萦心上”?林黛玉。

林黛玉反面是崇祯帝,放在心上的是“儿女私情”吗?既然读此书的反面,“儿女私情”显然并非男女之情,宝玉是玉玺,代表皇权。

所以,这个皇家之人,崇祯太子,不放在心上的,正是“皇权”。这也解释了在崇祯帝亡后的几十年中,崇祯太子一直“隐”而不出,红楼作者认为太子不是一心要当皇帝。

第一句就是“父母叹双亡”,身遭此难,不愿再蹈父皇之覆辙,所以无心皇位,只想平安度日,宁愿隐去,这也很容易理解。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配了个才貌双全之人,得了个地久天长,也抵得过幼年坎坷。

仙郎:青年仙人,年青才俊。也是尚书省各部郎中之称。

比如韩愈的诗句:“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戴叔伦的《织女词》:“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

尤其是李白的《赠史郎中》:

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
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这几句告诉读者:太子配了个才貌双全之人,得了个地久天长。很明显,湘云配的这个才貌双全之人,不是宝玉。对宝玉、玉玺,湘云并不放在心上。而是跟这个才貌仙人,一起地久天长了。

这也跟前文对湘云这个太子的解读一致,太子隐了,活到白头了。

所以曲中说“博得个地久天长”,而且说抵得过父母双亡的坎坷。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云散、水涸,水逝、云飞,在图谶中解读过,是消失了,不见了,太子“隐了”。

“云散高唐”,是用宋玉的《高唐赋》典故,“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是把湘云比作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在云水之间幻化,变化无穷。

巫山神女,在中国神话中,是赤帝之女瑶姬。在《红楼梦》中,“赤帝”是朱明之帝,“白帝”是满清皇帝。赤帝五行属火,是炎帝神农,对应季节为夏,华人自认为炎黄子孙。白帝五行属金,对应季节为秋,宝钗“欲偿白帝凭清洁”,便是凭“清”,报答“白帝”。

前文在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也解读过《史记》中记载的“赤帝子斩白帝子”的典故。

所以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对应湘云为朱明帝之子,很明显。

《水经注》收录的丛帝鄨令之事:“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这是蜀地最早的地方志《本蜀论》中记载的古蜀国历史和传说,《水经注》中有收录。望帝时,因巫山峡窄,蜀水流不出去,形成水患。鄨令为相,望帝使鄨令凿巫峡通水,蜀地才得陆处。望帝禅位于鄨令,号曰开明,便是丛帝,即开明帝。

因巫山峡窄,蜀水不流,丛帝凿通巫山,才有蜀之陆地。“巫山”是巫山神女和丛帝鄨令之间的线索,通过“云散高唐”,和湘云说的“明开夜合”的“棔”字,把巫山神女、赤帝之子,和丛帝、望帝衔接起来了。让读者能看出湘云这个丛帝,望帝的继承人,崇祯太子。

注意,这里写的很清楚,“荆人鄨令死”,“荆人求之不得”,丛帝是“荆人”。

为什么写湘云是“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湘云跟楚地、湘江有什么关系?因为,丛帝来自荆楚!

这又是一个有力证据:湘云是丛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又说是运数应当,不必悲伤。

书中多次说到“运数”,这是明末亡国后当时人们的普遍观点,认为明朝“运数已尽”,新朝当兴。所以很多人认为满清是趁火打劫,巧偷了大明江山,得国太易。

父母双亡,坎坷形状,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些都是“运数”。对任何人来说,亲人离世都是锥心之痛,更何况还是遭遇“强暴”,横死惨亡;还有云散高唐,为当世所不容,不能承继父业,甚至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平凡生活,只能潜度偷移,逃离家园,隐遁世外……

这是何等之痛!何等之悲!

所以,湘云之曲,名“乐中悲”。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0: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纵居那绮罗丛,典故揭秘,一丛浅淡一丛深;庭烟敛夕棔,“明开夜合”的“棔”字,是湘云证据
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4 1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3-04-22 14:55
《红楼梦》判词解读10: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纵居那绮罗丛,典故揭秘,一丛浅淡一丛深;庭烟敛夕棔,“明开夜合”的“棔”字,是湘云证据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5】


(接上文,湘云图谶解读)

第六支〖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解读: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谶语中已解,遭遇“强暴”,甲申之难,帝后父母,上吊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宋词中,“绮罗丛”很多。

比如柳永的《瑞鹧鸪》:“绮罗丛里,独逞讴吟。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比如贺铸的《画楼空》:“弦管闹,绮罗丛。月明中,不堪回首。双板桥东,罨画楼空。”

“绮罗丛”表面意思是:繁华处。

反面看,“绮罗丛”,和湘云的菊花诗“一丛浅淡一丛深”,两次三番在重复“丛”字。前文多次论证过,重复是《红楼梦》中一种很常见的写作方法,重复就是强调!这个“丛”字,其他人都没用到,在湘云处,却是多次重复强调,读者就要注意了。

“丛”字指出湘云是“丛帝”,是“望帝”黛玉的继承人。这些前文都解过,不再啰嗦,只简要概述结论。

宝玉对花袭人说“化成烟”,回目中提醒读者“花解语”、“玉生香”。宝玉化成烟是“玉生烟”,“花气袭人知昼暖”可解语,知“昼暖”,便知“日暖玉生烟”。李商隐这首诗无人不知,所以是个射覆,让读者射中“月明珠有泪”,就是:明朱有泪。

我们也就知道了,书中为什么把“花气袭人知骤暖”这样的名句,两次都错写为“昼暖”,是用错误提醒读者:日暖!

前面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红楼梦》中显然也有照应:

黛玉的《菊梦》,“和云伴月不分明”的下句,便是“登仙非慕庄生蝶”。“庄生蝶”已点明了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宝玉看《庄子》,续《庄子》,黛玉也续了“作践南华庄子因”。前文解过,黛玉“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是黛玉把答案直接给读者翻出来了:这一回一直说的是宝玉的“四颗珠子”,四个朱子,崇祯四子。崇祯四子正是“庄子”,即“庄之子”,黛玉正是“庄”,“庄生蝶”的“庄”,“庄烈帝”的“庄”。黛玉崇祯帝的《本纪》,在史书上的篇名,便是《庄烈帝》。

还有,宝钗扑蝶!

宝钗刚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便“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

为什么十分有趣?看看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到底是“玉色蝴蝶”?还是“彩蝶”?明显又是故意写错!错误提醒读者:注意“蝴蝶”,“一双玉色蝴蝶”!

中国人都知道“梁祝化蝶”的故事,这“一双玉色蝴蝶”,容易看出是喻宝玉、黛玉二玉,所以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

中国人也都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至今,这仍然是个可以探讨的哲学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幻?人为什么做梦?《黑客帝国》的真、幻之境,为什么让人细思极恐?

这本书的书名,偏偏又叫作红楼“梦”,所以读者容易看到黛玉诗句“庄生蝶”的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们也就知道了,宝玉的第一小厮茗烟,黛玉的第一丫嬛紫鹃,名字原来都取自这首《锦瑟》。而且,茗烟是“明”烟,紫鹃是“紫”色的杜鹃,紫色、红色都是“朱”色系。所以,从小厮、丫嬛之名,便能看出二玉的“朱”、“明”属性。

这个“望帝”是谁?显然不是紫鹃,正是黛玉这个皇帝。

黛玉的皇帝特征非常明显,书中把黛玉比“明妃”、“王明君”,谁都能看出,“明君”是明朝皇帝。而且黛玉住大观园主位,潇湘馆,是“竹宫”,天子所居!

《三辅黄图·甘泉宫》中载:“竹宫,甘泉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

《汉书·礼乐志》也有记载:“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明末钱谦益的《田国戚奉诏进香岱岳》诗:“天子竹宫亲望拜,贵妃椒室自焚香。”

“望帝”的继承人是谁?丛帝。

也只有太子朱慈烺,才能作为黛玉崇祯帝的继承人,“丛帝”。

丛帝有个独一无二的特征,在《红楼梦》中有明显证据:

丛帝鳖灵是一个鳖精修成,每天夜里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会情人。

76回凹晶馆联诗,湘云说“庭烟剑夕棔”,故意把“敛”错写成“剑”,还是错误提醒读者的手法。黛玉为什么叫妙?并说“棔字,亏你想得出”!

然后湘云三次重复提醒读者“查一查”:“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到底查了一查”。

“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

太明显了!是让读者“查一查”这个“棔”字。

棔:就是合欢树,夜间叶子成对儿相合,所以也叫合昏、合棔、夜合。这里却写了个俗叫法“明开夜合”。

明开:开明帝。

夜合:夜合树。

作者让读者“查一查”:查出神话中,丛帝鳖灵每晚“夜合树”下会情人。丛帝,正是“开明帝”。

所以说,“棔”字,“明开夜合”,前后文对“棔”字的各种提醒和强调,再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这可作为湘云是“丛帝”的证据。

(湘云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9: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湘江水逝楚云飞,孤标傲世偕谁隐?寒塘渡鹤影,是死了还是不见了?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2 赞同 · 1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2 14: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3-04-21 17:43
《红楼梦》判词解读9: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湘江水逝楚云飞,孤标傲世偕谁隐?寒塘渡鹤影,是死了还是不见了?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4】


12.10 湘云
图: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谶: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读:

湘云的反面人物,是崇祯太子朱慈烺,在本文第二章便已解过。

看其图谶:

飞云,逝水。

水逝,云飞。

这个水,是湘水;这个云,是楚云。明显指出了“湘云”。

关于湘云为什么是湘、楚的问题,在下面词曲中一并解说。

这个水逝、云飞,怎么理解?是死了吗?

有人说“逝”字都出现了,显然是“逝世”了,就是死了。

不见得!

“逝”字本义,可不是“死”的意思。

“【說文】往也。【增韻】行也,去也。”

比如,《诗经·硕鼠》中的“逝将去女”。

再如,《楚辭·九歌》中的“将腾驾兮偕逝”。

“逝”字,都是“去”的意思。

所以,“逝世”也说“去世”,用的是“逝”字的本义,“去”。

后来,才引申为“亡”的意思。

比如,《汉书·司马迁传》中的“長逝者魂魄”。

那么,湘云图谶中的“逝”字,是“亡”?还是“去”?

看:水逝、云飞,跟“飞”字对偶,显然是“去”,不是“亡”。

去了,飞了。

前文我们解读湘云,结局是“隐了”,是“白首双星”之一,活到白头了,并未被满清杀害。“南北太子案”中的“太子”,都不是真太子,真正的太子从“一片石”战场逃脱,一直未出,后来“隐了”。

“菊花诗”中,湘云的三首菊花诗,两首都出现“三径”,甚至写了“潜度偷移三迳中”。“三径”是隐者家园,经过“潜度偷移”,后来“隐了”。

所以湘云问读者:“凭谁醉眼认朦胧?” 谁能认出这个“胧”?是月龙,明之龙。

黛玉接下来的菊花诗,“和云伴月不分明”,谜底正是“胧”字。后句“惊回故故恼蛩鸣”,显然用了岳飞《小重山》的典故,还是用典故来向读者说明“胧”字,太明显了:“月胧明”。

胧:是“月龙”,月是明,正是“明之龙”。

黛玉是“明君”,湘云是太子,太子是储君,都是“明之龙”。

为什么说黛玉是“明君”?都拿黛玉比“明妃”、“王明君”了,而且书中多次提到昭君,读者还看不到黛玉这个“明君”?

但对不熟悉典故、历史,还不愿去了解典故,只读正面宝黛爱情故事的读者,还真不明显,真看不到“明君”。

还有后句“衰草寒烟无限情”,黛玉几乎明说了是:六朝旧事、后庭遗曲,后庭花、亡国恨!

为什么黛玉的“衰草寒烟”是说“亡国恨”?还是读点诗词,看些典故吧,朋友们!这是读《红楼梦》的基本功,否则只能看热闹。

黛玉的“一从陶令平章后”,“忆旧还寻陶令盟”,也是重复强调陶渊明这个“隐士”,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黛玉的“孤标傲世偕谁隐?”是问菊,也是问读者:写谁隐?

还是写太子湘云隐!

在黛玉《问菊》之前,湘云的《对菊》有“数去更无君傲世”,其后的《供菊》还有“傲世也因同气味”,重复强调“傲世”。“傲世”的正是湘云,而非黛玉。

海棠诗已结束,湘云特地赶来,做东道邀一社,特意拟菊花题,菊花是“隐逸”花。湘云、黛玉、探春菊花诗中的“隐”,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醒读者:“隐”的是本次菊花诗的东道主,湘云,崇祯太子。

还有湘云的诗句“寒塘渡鹤影”,与黛玉的“冷月葬花魂”成联。“冷月葬花魂”显然是黛玉命运的写照,“寒塘渡鹤影”也是湘云的命运写照。“寒塘渡鹤”,留下的是影,鹤呢?不见了!不能说鹤死了。

湘云图谶:水逝、云飞,去了、飞了,不是死了,是消失了,不见了,正是“隐了”。

谶语,是将来应验的预言。与之前对湘云这些解读,也都一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富贵又如何?“强暴”之间,父母早离。

富贵,是在“父母违”之前。

湘云是太子,还有比“皇家”更“富贵”的吗?

对顽石、宝玉,这个代表皇权的玉玺,书中也多次用到“富贵”:

顽石听僧道“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便求僧道,“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那僧说,“然后携你到那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还有宝玉出场之词:“富贵不知乐业”。

所以,湘云、宝玉的“富贵”,贾史王家的“富贵”,可不是一般人家的“富贵”,而是玉玺投胎的“皇家富贵”。

“又何为”?因为父母早离。为什么?襁褓:强暴!

甲申之难,李自成军攻破京城,正是“强暴”。

乾坤突变,帝后横死,一夜之间,太子成为孤儿。

展眼吊斜晖:

转眼之间,夕阳西下。

日落,代表“明亡”。

湘江水逝楚云飞:

水逝、云飞,去了、飞了,前面解了:太子隐了。

水云,既喻湘云之飞逝,隐去;也是“云散高唐”的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在云水之间幻化,后面解词曲时一并说。

湘楚水云,正是《潇湘水云》,了解古曲的读者便知,《潇湘水云》是一首著名的琴曲,宋亡之后,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红楼梦》中,贾母特意提到过:“《玉簪记》的《琴挑》”。《琴挑》是戏曲名段,妙常“抱琴弹向月明中”,弹的琴曲名《潇湘水云》。

《潇湘水云》:由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创作于蒙古南侵之时,南宋灭亡前夕。“每欲望九嶷,为潇湘水云所蔽”,作者深感国事飘零,对山河残缺无限感慨,借水光云影,寄眷念之情。

这与红楼作者,何其相似?异族南侵,国家将亡,以词曲寄情。

这与崇祯太子,何其相类?清兵南侵,朱明将亡,以云水寄情。

还有,湘楚水云,潇湘水云,湘云之“湘”,来自“潇湘馆”和“潇湘妃子”,正是黛玉崇祯帝。

谶语的关键信息:

富贵,父母早离。

斜晖,水逝云飞。

也就是:

落日,湘云隐去。(明亡,太子隐去)



(湘云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8:探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为何画着两人放风筝?一只大船,一片大海,是什么海?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典故说什么?
4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1 1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判词解读8:探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为何画着两人放风筝?一只大船,一片大海,是什么海?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典故说什么?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3】


12.9 探春
图: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

探春的反面人物,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两个人的结合。

所以探春的图上画着“两人”放风筝,明确指出是“两人”。

70回写探春放风筝,两个凤凰带喜字,是两个人结婚,即两人结合,还是指出两个人。

探春的丫嬛“待书”,用了“双人”旁的“待”,也暗示“两人”。

隆武帝和鲁监国,两个政权并立、相争,唐王、鲁王也都属远支,所以探春也是“庶出”,与其弟贾环绍武帝,虽都生在贾政这个皇家“正”支,却是由赵姨娘所生。所以这种设计很巧妙:既“庶出”,又都是皇帝。

“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明显是朱以海。1646年夏,清兵过了钱塘江,朱以海只能离开绍兴,抛闪家园,向东逃往海上舟山。后来舟山根据地亦失,官员、家属死难,包括监国正妃,鲁监国只能向南逃往郑成功的海域。后来移住金门,放弃监国,退位归藩,但并没死。

“一片大海”,也暗示了“朱以海”的“海”。

前面画着“放风筝”的是“两人”,大海、大船上则“有一女子”,是一个人,朱以海,逃往海上。

所以谶语中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清明”不是节气,是朝代。相送者涕送江边,船中人掩面泣涕,逃往海上。最后辗转到了金门,两千多里,多年在浙江、福建东部沿海抗清,终放弃监国,所以是“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个“东风”,是东夷、清风,是满清。这个梦,是鲁监国抗清复明之梦,正如朱以海墓志铭上所记:“王间关澥上,力图光复。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

鲁监国是大海、大船远离,但人没死,所以并无“死”的谶语。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这句显然指隆武帝,朱聿键是南明最精明能干的皇帝,很突出。朱以海为人不够精明,作为监国,别人当面说什么都信,“闻一言,则信若蓍龟”,这是做领导的大忌。而且,“见后人则前人弃若弁毛,闻后言则前言视为冰炭。”所以“才自精明”显然不是鲁监国的特征。

“志自高”,从探春的言行也能看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朱聿键承袭唐王后,在崇祯年间,清兵入塞,朱聿键就在南阳招兵买马,率军勤王,却被崇祯囚禁。弘光被俘后,潞王朱常淓惧怕清军,先是拒绝监国,后又投降满清。朱聿键不胜愤慨,舍我其谁?担纲称帝,志在复国。在郑芝龙偏安一隅,军阀们只图自保的情况下,隆武帝不愿安居后方,起驾往江西赣州,要到抗清前线,便于就近调集兵力,对清作战,收复江西北部。不料郑芝龙降清,清兵越过仙霞关,突然逼近,致使隆武帝在汀州遇难,意外被杀。所以《红楼梦》中探春理事那回,回目写“刁奴蓄险心”。

所以谶语写“运偏消”,指隆武帝虽有光复之志,又精明能干,却运偏消,意外被杀,政权消亡。运是运数,归之于天意,运数偏消,“消”,“灭也”,有“亡”之意。

“末世”,指一个历史阶段的末尾时期,指一个朝代的衰亡时期。出自《易·系辞》:“《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书中写“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书中多次出现唐寅,《红楼梦》在乾隆年间刻印。从唐寅到乾隆时期,只有一个“末世”,就是“明之末世”,不会是“清之末世”。顺治时入关、进京、平南,是清朝的开拓期,康雍乾又是清朝统治的上升期,不能说“末世”!

所以“生于末世”,只能是“明之末世”。

隆武帝称帝在先,而鲁王称监国已到七月份了,所以谶语前两句先写隆武帝,后两句才写鲁监国。但谶语整体,是把隆武帝和鲁监国二人合一,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角色,精明志高,但生于末世,运气不好。然后“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无声黑白,沉默年代。遥远相爱,天涯之外,生死难猜,一生等待。”

前面写元春,是“用反”,把小变大,为了“真事隐”,而且元春是朱由榔父子二人合一。探春也是把这两个相争的人物合为一个角色,图谶中的大海、大船、千里、远离,读者一看就不是精明能干、志自高的隆武帝,则不会把贾府小姐认成南明皇帝,也能起到把水搅浑、真事隐去的作用。



第五支〖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解读:

元迎探惜都是被满清所杀,但作者在四个曲子中没有从一个角度一味地写“死”,而是分别从死别、生离、作践、超脱等不同的角度,表现这个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

探春的曲名“分骨肉”,是从骨肉分离的角度来演。结合图谶中的大海、大船、千里、东风,从鲁监国逃亡海上奏起,一帆、路三千,所以这个血雨腥风的“风雨”路,是水路,千里之外,生死再难相见。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点明此曲主题,骨肉、家园,不得不抛下,远行。清兵杀来,鲁监国不得不舍弃家园,向东逃往海上。舟山被屠,文官、家属要么被杀,要么自尽,骨肉难再聚,阴阳永相隔。鲁监国不得不继续向南逃亡,飘零海上……

所以,这一路,血雨腥风,孤勇奋进,天涯海角,仍被追杀。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恐哭损残年”出现在“告爹娘”之前,是恐怕爹娘哭损残年,牵挂骨肉,所以说“休把儿悬念”。表达了骨肉远离之际的决绝之志:

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同元春“告爹娘”的“儿命入黄泉”相比,“休把儿悬念”显然具有勇决之气,义无反顾。但探春没叫“天伦”,所以无关“兄弟”。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表面看,穷通有定数,离合有缘由。反面看呢?

这句说的是“穷通”、“离合”。而“穷通”前的“自古”二字,引导读者可追溯一下“穷通”的典故。读《红楼梦》,典故的重要,前文多次强调,以后不再重申!

“穷通”,在古文中有两个名篇:

一是《庄子·让王》: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二是《吕氏春秋·高义》: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然后讲了“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的故事。并说明:“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奇巧的是:“离合”在《吕氏春秋》中也有典故,而且,恰恰是引用了《庄子》里的故事。

《庄子·山木》讲了庄子遇到的故事:

庄子见大木枝叶盛茂,却无人砍伐,因为无用。后到了朋友家,朋友让童仆杀雁招待。童仆问:“一个能鸣,一个不能鸣,杀哪个?”主人说:“杀不能鸣者。” (注:雁就是鹅。野曰雁,家曰鹅。)

弟子问庄子:“山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然后庄子说了一车轱辘话,大意是只有“乘道德而浮游”才能免于难。并忽悠弟子说,这是“神农、黄帝之法则”。“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若按物、人的玩儿法呀,必定玩儿完。“唯道德之乡”,只有归于自然,才能解决问题。

《吕氏春秋·必己》中完整引用了庄子这个故事,山木、杀雁,包括“成则毁”、“合则离”的原话。

更巧的是,《庄子·山木》中有九个独立的故事,“山木不材”是第一个故事,后面居然有两个故事,都在讲孔子穷于陈蔡之事。而且,较《庄子·让王》中的开场白“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第七个故事甚至一字不差:“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然后与颜回论道,最后孔子说人应该顺应自然,“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第四个故事也仅一字之差:“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然后,大公任往吊之,说:“你快饿死了吧?”孔子回答:“是的。”然后两人讲论“不死之道”。

“穷通”、“离合”的典故,都涉及的是《庄子》和《吕氏春秋》,而且把“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重复了三次!

这些典故一直在说同一个人:孔子!

重复在说同一件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所以曲中写:“离合岂无缘?”

那么,反面看,“穷通”、“离合”是什么缘故?

孔子:鲁!

此曲咏叹的是,“鲁”王,“鲁”监国。

“七日不火食”:绝食!

鲁王朱以海并未绝食,这个“绝食”,说的是谁?

图上画的是“两人”,谶语说的也是两个人,这个“绝食”之人,正是隆武帝朱聿键。

隆武帝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流传的说法有绝食、射死、擒斩等。我们现在一般按《清实录》记载,博洛给清廷的奏报,是“擒斩”。但当时民间和南明最流行的说法,是“绝食而亡”。

显然,《红楼梦》中用了当时民间最流行的隆武帝“绝食而亡”。

“孔子穷于陈蔡”是著名的典故,甚至成了成语“陈蔡之厄”,读书人无人不知。而《庄子》的“让王”、“山木”等篇,以及《吕氏春秋·高义》等文,古时秀才,无人不晓。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这还是与爹娘、骨肉离别之心声。从今一别,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日。抛家园,分骨肉,肝肠寸断。望泪眼,祈平安,各自保重!

奴去也,莫牵连:

去,既可表示生离,也可表示死别。

我去了,别再牵挂!

既有无可奈何,也有义无反顾。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7:元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三春怎及元春?元春之曲恨无常;眼睁睁,荡悠悠,是弓弦勒死!天伦呵,是叫谁?须要退步抽身早
2 赞同 · 5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0 10: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3: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3-04-19 09:43
《红楼梦》判词解读7:元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三春怎及元春?元春之曲恨无常;眼睁睁,荡悠悠,是弓弦勒死!天伦呵,是叫谁?须要退步抽身早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2】

(接上文,元春判词图谶解读)

前面提出的“三春”、“四春”的问题:

惜春不是皇帝,南明四帝少一个。少探春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在隆武帝死后,按“兄终弟及”称帝的绍武帝。绍武跟永历相争,仅一月而亡,“次年改元绍武”的年号还没用就亡了,所以当时、后世都不大被承认。这也是很多人说南明三帝,也有人说南明四帝的原因。

《红楼梦》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探春隆武帝之弟绍武帝,便是探春之弟,同是赵姨娘所生的贾环。

是不是很巧妙?《红楼梦》中把绍武设计为探春之弟贾环这浊物,而不是尊贵的“女儿”。看起来是四春,可书中出现的都是“三春”。很明显,红楼作者也并不承认绍武这个皇帝,但绍武确实又称帝过,因此把他放在探春之下,安排在王夫人家里,作为贾政庶子。

所以我们便能明白,贾政说“兄弟”贾环“曹唐再世”,曹唐名“唐”,隆武、绍武称帝前都是唐王,“唐再世”,再明白不过了:“兄弟”唐王朱聿鐭又称帝。

所以贾赦说贾环:“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红楼妙笔!数不胜数。

如从正面看,目前荣府世袭爵位的正是长子贾赦,亲儿子贾琏就坐在旁边,席上还有贾政嫡子宝玉,贾赦这样说话?让贾琏怎么想?

“三春争及初春景”,也明确说“三春”怎及元春!肯定、颂扬永历帝延长明祚15年,在南明皇帝中的功绩远胜前面的“三春”。这也是元春生在贾政这个“正”支皇家,并由王夫人亲生,地位尊贵的原因。

所以,元春的图谶,句句吻合永历帝。能用偶然、巧合解释吗?



第四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遥。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解读: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华,亡。

眼睁睁,荡悠悠,魂消耗,万事抛:是上吊、勒死等脖子被勒紧,眼珠突出,生命逐渐消耗殆尽,才会有的状态。

结合图谶上画的“弓”,弓上挂着香橼,符合弓弦勒死的惨状,也符合后面说的“命入黄泉”。

望家乡,路远山遥:永历帝被勒死在昆明,云南到其家乡金陵,都是“山”,岂止千里?路程超过四千里,确实路远!确实“山”遥!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眼睁睁,荡悠悠,灵魂出窍,因家乡路远山遥,只能向爹娘梦里,给爹娘托梦相告:儿命已入黄泉……

然后用了“天伦”一词。《红楼梦》中用多音多义,数不胜数,前文解过很多,正面看是此意,反面看是彼意。比如:“养小叔子”,“亲大爷的孝”,“金陵”、“芙蓉”、“虾须镯”、“上国风光”等的多义。即便上面的词曲中,“怀金悼玉”的“怀”,“木石前盟”的“盟”等,表面看是一个意思,反面看则是另一个意思。汉字的特点就是多义,几乎每个汉字都有多义,所以红楼作者巧妙运用了汉字的多义,从而达成一手二牍、一喉两歌,正面、反面讲不同故事。

此曲也不例外。

“天伦”有多义:

一是:兄弟。这是“天伦”最基本之义。

比如战国之作《穀梁传》,在“隐公元年”中:“兄弟,天伦也。”范宁注:“兄先弟后,天之伦次。”

二是:泛指兄弟、姊妹、父子、母女、夫妻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比如南北朝的《谢假启》中:“天伦同气,实惟一妹。”

三是:天理。

比如《庄子》中:“一之精通,合於天伦。”

表面看,告爹娘,说“天伦”,当然没问题。元春的爹娘是谁?贾政、王夫人。

按本文解读,贾政跟贾珠、宝玉一样,都不是人:贾珠是“朱”,亡了,宝玉是“玉玺”,贾政的“政”是“正也”,表示皇家“正”支,就是大宗。所以,贾政这支,是皇家正支,家里全是皇帝。贾母是万历帝,王夫人是天启帝,林黛玉是崇祯帝,女儿们是南明皇帝,甚至福王系的弘光帝迎春,也都在贾政家。所以荣禧堂是王夫人的正堂,而不是嫡长子贾赦和邢夫人的正内室。贾赦、贾珍家,是旁支,宗室。

所以,王夫人朱由校,跟元春永历帝朱由榔,反面看正是兄弟!

朱由校和朱由榔并非亲兄弟,都是万历帝的亲孙子,是堂兄弟。堂兄弟能说“天伦”吗?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序的“天伦”,是从兄弟,比堂兄弟还远一辈儿。

兄弟、堂兄弟、从兄弟,都是“天伦”。

所以元春朱由榔叫的“天伦呵”,反面看,是“兄弟”!

“兄弟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话是说给朱由校这个“兄弟”吗?显然是说给朱由检崇祯帝这个“兄弟”,不抽身,不早撤,导致京城被围后吊死国灭。南京,“望家乡,路远山遥”的金陵,作为双京制的留都,本来就是留作“退步”的呀,为什么不早退步早抽身?看看唐朝那些皇帝,一次次逃出京城,还美其名曰“巡”!只要皇帝不死,国家就没亡,可以聚集全国的力量,与敌人打持久战。

所以,“须要退步抽身早”是元春说给书中第一女主角儿、黛玉这个“兄弟”的话,便是上一曲子“枉凝眉”的林黛玉,也是上个图谶“林中挂”的林黛玉,“须要退步抽身早!”我朱由榔也不至于被人勒死,死得如此凄惨!

这种写作手法,书中用的很多,而且作者专门让黛玉教过读者:“也亏你到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看似说送手炉的雪雁,实则说喝冷酒的宝玉。

宝玉听懂了,宝钗也听懂了,薛姨妈就没听懂。

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这句话又是说给谁的?棒槌读者啊。

《红楼梦》中的话,精微隽妙,余味不尽。我只求不当棒槌。

《红楼梦》的经典,只有在读明白这些“看似说此,实则说彼”的话之后,才深有体会: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看到“月”,看到“明”,看到“表里”,才能“悠然心会”。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6:元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为什么画着一张弓?谁被弓弦勒死?在榴花开的四月,虎兕相逢大梦归!二十年来辨是谁?
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19 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1:55 , Processed in 0.0555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