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个回答默认排序
金融启示
金融启示不可避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关注
5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如果单纯论国力的强盛,版图的大小,国际地位。汉唐的确有很多地方超过大明。但大明的意义不在于强盛,而在于对汉文明的主体的地位的稳固,从这个意义上,大明比谁都要强盛,谁也比不了大明,即使是汉唐。
我内心的挚爱,心中的最爱,依然是大明。
不为什么,只因为大明打破了一个定数。
什么定数呢?就是民族都有少年青年老年。都有发展期强盛期衰亡期。第一个创造文明,给人类带来幸福的火光的民族,必然最早衰败,最后被蛮族同化消灭,只留下被外族学习变异的文化残迹。
这个定数在欧洲管用,希腊人带来了文明之火。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同化了罗马人。然而最后君堡城破,遍地膻腥。十字架的蜜与乳之地升起了星月旗。一大半希腊人突厥化了。这个定数在西亚中亚管用,波斯人带来了文明的光芒。最后阿拉伯人的弯刀来了,突厥人的快马来了。波斯人只能在马蹄下哭泣,波斯的文明的花朵憔悴的枯萎在布哈拉,波斯人退出了肥沃的阿姆河锡尔河,退到了帕米尔山区苟延残喘,被叫做塔吉克。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重复着文明的悲剧。第一个带来火光与希望的民族,最后往往是被骂成没用费拉不堪的民族。
而这个悲剧这个定数,在东亚在中原不管用。我们学东亚远古史,创造夏商文明的是当时被叫做华夏人中华人的汉族。我们学东亚上古史与中世纪历史,最闪闪发光的还是汉族,是汉唐帝国。到了中世纪后期了,到了近世近代了。四方的民族都在望着汉族,他已经活了这么久了,他已经这么多年了。应该完了吧,他是不是应该消失了。应该变成了费拉不堪的民族了吧。他们的猜想似乎在变成现实,北宋亡了,南宋也亡了。
这个时候,大明出现了!灰暗的天空被飓风吹开,金黄色的阳光普照大地。人们惊奇的发现,似乎将要死去的汉族又更可怕的站了起来。从东海到西域,从南海到大漠,一个巨大的汉族帝国又屹立在东方。
很对不起啊,东亚近古的历史,还是汉族。
东亚近代的历史也还是汉族,现代的历史,还是汉族。我们谈四千年前的古文明遗迹是汉族,我们谈到几百年前的纵横四方的武功是汉族,我们谈到今天的现代科技科学,今天的文化成果,还要谈到汉族。美国人只能吹今天,印度人只能吹远古,土耳其人只能吹中世纪。惟我汉族,可以吹任何一个时代。
而这一切,都是大明留给我们的财富。大明告诉我们,一个即使已经过了青春期和黄金时代的民族,只要愿意站起来,依然可以站起来。汉唐对于汉族是遥远的青春回忆,大明对于汉族是真正的财富。如果当年大明没有站起来,会怎么样?我们可能自甘堕落下去,就真正的成为废物民族。
从这一点上,大明是最强盛的,比汉唐还要强盛。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某一个时代,横霸西域的征服者跛子帖木儿被大明使者指着鼻子痛骂随意兴兵,最后只能无奈的放开拳头,要使者好吃好喝多呆两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某一个时代,日本关白丰臣秀吉跪着接下大明的圣旨。当读到“允许称臣,不加赏赐”之时,也只能咽下怒火,乖乖穿上大明的藩王服。而这一个时代,是离我们不远的时代。是汉族早已经过了青春的时代。
因此在我心中,大明是最强盛的,高于一切。
编辑于 2023-10-27 16:02
赞同 533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长夜未语冰
杂家之谈,正本清源,文以载道
关注
17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无论明朝有多少缺陷和黑暗面,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没有明朝的整合,中国将会“散架”,其文明也绝不会是我们今天这个样子。
事实上自唐朝灭亡后,汉人主导的华夷秩序便日渐式微。大唐王朝轰然倒塌,中原战乱不休不得整合,造成文明的成果不断外溢,各种外族有机会吸收唐朝尸体上的养料,再结合作为后起之秀的锐气和生命力迅速强大起来。转而将马刀挥向正忙着舔舐伤口,看上去暮气已深的汉人政权。于是乎,汉人先是被契丹夺取了北方幽云;随后被党项占据了河西陇右;之后更是连龙兴之地中原也被女真进据;最后是蒙古崛起整个汉地完全沦陷,汉人彻底亡国。
如果不带后世的视角去看待这期间的历史,那么这就是一个庞大而古老民族一步步走向沉沦和衰落的历程;同时却是一个个新兴民族如雨后春笋般纷至绽放的历程。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最耳熟能详的如西罗马帝国,在北方蛮族源源不断的入侵和挤压之下轰然倒塌,蛮族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短暂统一了西欧,旋即又走向分裂;最后是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在它的废墟上站了起来,奠定了如今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罗马帝国在进入衰退期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开始大力引入蛮族作为打手和工具充实自身力量,基于给予他们公民的身份。全然不顾国家的长远根本利益。这直接导致帝国境内的民族成分越来越复杂,罗马帝国开始陷入
任用蛮族——主体民族比例下降——帝国内忧外患——加大力度引入任用蛮族。
的恶性循环中。
到了罗马帝国后期,罗马公民的范围不断扩大,罗马人逐渐成为一个政治概念,与之伴随的却是帝国统治基础逐渐萎缩,蛮族雇佣兵取代公民兵成为帝国所仰赖的军事主力。后期蛮族甚至可以凭借武力加冕成为罗马皇帝。罗马彻底蜕变成了一个普世帝国,最后又因为政治实体的灭亡而变成了纯粹的荣誉头衔。无独有偶,同样的历史进程,其实在东方的中国也出现了。唐朝名将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仆固怀恩都是归化胡人。而发动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华夏文明从巅峰跌落至谷底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史思明均是胡人,其麾下将领除少数汉将外,也多以胡人为主。而他们叛乱的主力和基本盘,更是来自是突厥、契丹、奚族、同罗等多个胡族。而自唐朝灭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战乱。以汉人、华夏为中心和主导者的天下秩序便开始动摇崩塌,甚至连汉这个民族都到了最危险的濒死境地。具体体现如下:
1、民族分裂
到了辽宋金时期,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华夏族群出现了相互歧视的现象。金朝诗人赵秉文,其诗词言论中谈及宋朝,多次以“孽宋”、“丑虏”、“淮夷”等来称呼。足以看出,国家的长期分裂,已经导致汉民族内部因地域界限发生分化。至元代,族群等级制加深了南北华夏族群的认同危机。萧启庆教授在《蒙元生活文化史》中明确指出,在元代的“汉人”、“南人”已经在事实上属于两个不同的族群:“在元廷所采行的族群等级制度之下,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等四大族群不仅具有不同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而且各族群的政治、社会身份之高低,权利义务之大小,颇有轩轾。 ”萧启庆教授还进一步指出,虽然主体成分同属汉族,但由于历史上的长期割裂和被政治人为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族群,“汉人”与“南人”对华夏的认同感产生了差异。“汉人”、“南人”历史经验不同,族群意识的强弱因而不同。汉人经历契丹、女真统治达数百年,族群意识反而不强,仅以“汉”作为自己的政治面貌。
2、汉族胡化
在辽金时期,北方特别是燕云地区的汉族族群或受到政治压力的胁迫,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胡化现象。而元朝创立后该现象有了进一步泛化的趋势。在元代“模仿蒙古人成为各地的一种风尚”。元朝确立全国统治后,蒙古化现象便从汉军军政人员向下层平民扩散,北方汉人大量出现学蒙古语、用蒙古名,穿蒙式服装等社会现象,在婚俗(收继婚)、礼俗(胡跪)等方面也受蒙古影响。3、道统沉沦
华夏族群及其以华夏为中心的传统秩序遭遇了巨大挑战。辽朝与北宋为兄弟之国,双方的政治地位大体相同。金朝与南宋是叔侄之国,南宋的政治地位明显低于金朝。而北宋与南宋都不得不向辽金缴纳岁币的历史事实表明,作为华夏正统的宋朝,再也无法像汉唐王朝那样在传统的华夷秩序中占据主导地位。至元代蒙古族群彻底摧毁了传统的华夷秩序,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外来征服王朝。在此期间,华夏族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以华夏为中心的天下观,其政治实体已被完全摧毁,只剩下一楼残魂。雪上加霜的是,元朝皇族根本不屑于汉化,其文化认同多元,甚至更加推崇藏传佛教。以儒学为代表的华夏传统文化也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可以说,自安史之乱后到明朝建立前的近六百年,是华夏文明的长久沉沦期。到了元朝,华夏文明基本已经到了气若游丝的最危急关头。然而明朝的建立,使得这一切峰回路转。并且针对上面的三点,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再造华夏运动。从而奠定了直至今天,我们的文明格局。
1、民族整合
明朝建立后,在申明元朝继承宋朝天命的同时,在政治上对辽金正统地位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宁王朱权奉朱元璋之命撰写的《通鉴博论》亦可为证。朱权在凡例中不但称辽金政权为“夷狄”,更直接点明“辽金非正统”。明廷通过否认辽金正统的策略,成功构建起由汉唐经宋元至明的正统王朝谱系。从而大大弥补了南北汉族在身份认同上的裂痕,有助于重新整合、修复华夏族群的共同历史记忆。在确保将南北拉入同一华夏价值体系内后,明朝也在努力强化对北方汉族的政治统战工作。明廷注重确保北方士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占有足够及第名额,以增强北方华夏族群的认同意识。明廷在洪武三年颁布的《开科取士诏》中对各省参加会试的名额做出了明显有利於北方士人的规定。即“河南四十名,山东四十名,山西四十名,北平四十名,福建三十名,江西三十名,浙江省四十名,湖广省四十名,广东省二十五名,广西省二十五名,陕西省四十名。”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北榜”事件更充分地体现了明廷争取北方华夏族群认同的特殊策略。据《明史》所载,此次会试最初由刘三吾、纪善、白信蹈等人为主考官,录取者皆为南人,北方学子无一人上榜。北方士人颇为不满,认为主考官皆为“南人”是造成会试不公的主要原因。朱元璋闻讯大怒,将白信蹈等人处死,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2、恢复汉化
明朝创立后,洪武元年(1368)二月即下诏宣布,革除胡俗、恢复唐制。《太祖实录》载:“诏复衣冠如唐制。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椎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甚者,易其姓氏为胡名,习胡语。俗化既久,恬不知怪。上久厌之。至是,悉命复衣冠如唐制。百有余年胡俗,悉复中国之旧!”由于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朱元璋亦深明此理,故而颁布《御制大诰》曰:“教化风俗乃有司之首务。民有风俗未美者,朕何尝速责於有司,必待自渐而成。”与移风易俗相对应的是汉家儒学重新获得了正统意识形态地位。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朱元璋对将要前往曲阜致祭的官员说:“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尽礼,修其祀事。朕今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引文清楚地显示了明廷欲以先圣之道教化民众的强烈愿望。
明朝建国之初,明廷还将恢复传统礼制视作当务之急,并决心以此革除元代遗俗、重振华夏之风。《太祖实录》载:“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朕即位以来,夙夜不忘,思有以振举之,以洗污染之习,故尝命尔礼部定着礼仪。今虽已成,宜更与诸儒参详、考议,斟酌先王之典,以复中国之故。”
3、道统复兴
将元朝塑造成有别于汉唐宋等华夏正统王朝的“变统”。
《谕中原檄》曰:“自古帝王御临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治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意欲说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华夏汉民族始终处于传统华夷秩序的核心地位,并强调在元朝建立以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少数族群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入主中原确实是天命所安排的,但只是短暂的让他们代管华夏。同时强调作为“变统”的元朝统治必定不能持久,即“胡虏无百年之运”。而现在华夏正统复兴,自当驱除胡尘,恢复华夏正道。在明朝建立之初,明廷不仅利用历史资源和政治强制建构正统的王朝谱系,还广泛透过诏书、告示向民众灌输传统的华夷秩序,意在重塑华夏族群的民族认同,激发并强化民众关於华夏正统的历史记忆。
例如
《免北平、燕南、河东、山西、北京、河南、潼关、唐、邓、秦陇等处税粮诏》言:“重念中国本我华夏之君所主,岂期胡人入据已及百年?天厌昏淫,群雄并起,以致兵戈纷争,生民涂炭。”《免山西、陕右二省夏秋税租诏》言:“山西、陕右,地居西北,山河壮丽。昔我中国历代圣君,皆都此而号召万邦。曩因元主华夏,民无的主,已经百年矣。朕自丁未年复我中土,继我圣人之位,建都炎方,於今九年矣。”《封元幼孙为崇义侯诏》言:“有元兴起,系是外夷,犹能胡越一家。况我中原历代之君,每居中国而统四夷,非一朝而已。”类似这些诏书还有很多,其目的皆在于唤醒、激发、整合汉民族关于华夏正统的共同历史记忆与骄傲。
综上所述,可以说有明一朝让汉民族在长久的悲伤、沦丧过后再度焕发生机,不但整合重塑了失落的文明,还再次成为地缘政治秩序的引领者。明朝让我们的汉字、汉语、汉文化彻底成为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再无可争辩的文化共识。
反观古罗马的拉丁语,却因帝国毁灭后再无后继复兴,从而彻底变成了死语言,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还是那句话,无论明朝有多少缺陷和黑暗面,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没有明朝的整合,中国将会“散架”,其文明也绝不会是我们今天这个样子。
当然明朝被如此具有争议性,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对于某些痛恨明朝的群体来说
因为明朝的存在,他们最期望的类似罗马帝国毁灭那样的“一鲸落,万物生”的大戏没有在这片东方大地上发生;上演的却是鲸鱼在下沉的过程中向死而生,一跃而起重焕生机,再次俾倪万物纵横海洋的剧情。
因为明朝的存在,这些群体只能继续低头做事实上被边缘化的蛮族,看不到“出头”之日。
如此一来,那些将自己当下的身份认同感立足于做罗马普世帝国“公民”,将理想的身份认同放眼于做“东亚的英格兰人”、“东亚的法兰西人”的群体,必然会对明朝深恶痛绝。
发布于 2023-10-27 16:02・IP 属地山东
赞同 17310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雷霆
关注
3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能让满清余孽如鲠在喉 这就够伟大了
发布于 2023-07-09 19:53
赞同 321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知乎广告介绍
智谱清言,让打工人原地起飞的AI工具AI画图、长文档解读、数据分析、是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AI工具!无论创业者还是打工人,跟上AI这趟车,就有了走在最前面的机会!查看详情
李毅青
关注
4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有明朝,满清对外也得自称中国。没有明朝,中国就和古罗马、古波斯、古印度一样,要叫古中国。
明朝扭转了唐末北方胡人气运压过中原的颓势,经过金与元的摧残,中原被北族分化瓦解成南北汉人对峙,中国已经要走向波斯和印度的老路,但明朝的出现终结了三百年的胡运,弥合了南北汉人的国族认同。虽然后来满清入关,但满清再也无法分裂汉人的认同,为后来走向近代奠定了文化信仰与人口基础。
发布于 2023-07-06 15:26
赞同 401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忽雷驳
关注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一直在胡化
隋唐汉化不到两百年,安史之乱后中国北方又开始胡化
明朝挽回了这个局面,树立了自信,在清朝胡人再次南下后实现了反噬
发布于 2023-07-07 11:15
赞同 5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星辰可汗
关注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文明最富裕的国家,整个东南亚都被认为是明朝领土。
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5常,中国能够受邀签署《斯瓦尔巴条约》在北极拥有考察权,都是明朝给现代中国的宝贵遗产。
发布于 2023-07-07 15:51
赞同 5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大明黄常旗设计者
反骄破满
关注
发布于 2023-11-21 16:14
赞同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肥狼
闲着没事干!传播小道消息!(如有不实!原创负责!本人不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关注
因为这么说的人这么觉得。
不这么说的人不这么觉得,就这么简单。
发布于 2023-07-11 00:18
赞同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坐着看风景
关注
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明朝是构建秩序的缔造者(亚太只有三个半,汉朝、唐朝、元朝半个(元管理太落后,也因此灭亡)、明朝),比上比下都有余,严格来说现在以中国为中心的秩序未构建,东亚秩序还在混沌状态,现在难在于要构建世界秩序,要做就要做第一;
中国第一次有远洋作战海军;清朝是没有远洋作战海军的,对于封建殖民政权清朝,扶持海军就是扶持汉人独立武装,为此,做出种种倒退行为,忘了,封建殖民就是倒退;在死前打败刚刚统一日本的巅峰期,明朝灭亡主要原因始于内部;
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研究的朝代,其问题影响至今;
就是因为有明朝,200年安稳环境重新凝合中国东南西北人认同,也凝合了世界最大民族,不然像俄乌那样斯拉夫人还要打爆头,二战血与火能加深凝合,但到2014年后一切都成泡影;
编辑于 2023-12-06 16:48
赞同 101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猜猜我是谁
关注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没有明朝,汉人早就被分化了。
发布于 2023-10-27 21:50
赞同 5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知乎用户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明朝在中国历朝历代占有一席之位并国祚二百多年,这当然有其过人的地方,
明朝也创造出很辉煌的功绩。
弑杀成性的朱元璋在中国历朝历代牛逼的帝王里也能排上前几名。
但是用“伟大”这个词汇来形容明朝,
那就是言过其实的尬吹过头了。
尬吹明朝也不能昧着良心吹。
大明一朝,以剥皮起,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鲁迅。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享乐!——《明夷待访录— 原君》,黄宗羲。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批判明朝皇权。
黄宗羲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当然也包括明朝朱家。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明夷待访录— 原君》,黄宗羲。“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这段就是批判朱元璋。
这咋能看出,明朝“伟大”呢?
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及学者对明朝的评价中根本找不到啥明朝“伟大”的证据。
一个不以史为鉴倒行逆施建立宦官制度参与朝政,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把“党争”的激烈程度提高到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影响到一个王朝的兴衰,
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能把“空谈误国”的风气推向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能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独树一帜产生海量“气节不如青楼”的王朝,
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有最牛逼的特务王朝,
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对人民的监视制度化、体系化程度达到中国历史鼎峰时期的王朝,
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朝代二百多年历史里出现那么多奇葩皇帝,
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朝代二百多年历史里竟然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朝,
这能叫做“伟大”?
一个朝代二百多年历史里竟然能把士大夫们扒掉裤子公开打屁股直至打死,
这能叫做“伟大”?
编辑于 2023-07-15 20:15
赞同 7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Feinxy
关注
雄武之略超越唐宗、远见卓识冠盖汉武;五逐漠北、三犁虏廷;东向经略东北之北,西向设立哈密之卫;吞并安南、四夷望风归顺;六下西洋,万国齐朝圣主;疏通运河、永乐大典!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锦衣夜行》 第407章 克敌之殇 作者:月关
发布于 2023-10-27 19:47
赞同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归去来兮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关注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凡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无能最腐败的朝代,中国从明朝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
一,朝贡体系和海禁: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可以说,从汉朝到元朝,中国的对外政策都是比较开放的。如汉唐时期,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都畅通无阻,宋朝海上贸易繁荣,元朝打通了亚欧交通线。不过到了明朝,中国的对外政策就一下子变为封闭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农民出生,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是十分讨厌商人的。朱元璋出台了最严格的户籍制度,目的就是在于控制人口流动,是重农抑商的一个重要表现。明朝时期的商业税收远远低于宋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商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试图打造“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但是海外诸国是不愿意甘心臣服的,那明朝就通过“海禁”来断绝民间的交流,将贸易权垄断在官方。要想和中国贸易,那就必须是“称臣”。另外,又通过“厚往薄来”的经济利益去诱导他国来朝。朱元璋设想这一个体制,真正建立这个体系的是明成祖朱棣。二,“海禁”“边禁”政策
明朝在海上推行的叫做“海禁”,在内陆地区推行的可以叫做“边禁”。虽然两者名字不同,但是性质却是一样的,所谓的“海禁”就是禁止民间出海贸易,甚至禁止沿海地区私造船只和出海打鱼。至于“边境”,就是禁止明朝和内陆地区的民间贸易,这个禁止的范围包括乌斯藏、察合台、关西七卫、女真各部和蒙古各部等。但是,明朝的这种体系却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海上,民间私造船只,走私贸易屡禁不止。东南沿海的百姓以海为生,他们为了生存只能铤而走险,甚至沦为了海盗。在明朝中期,所谓的“倭寇”,大部分都是中国沿海的海盗。海禁政策的出台反而制造了更多的海盗。在陆地上,明朝更是无法禁止民间贸易。同时,明朝缺乏养马之地,因此迫切需要和周边的国家、民族进行“茶马贸易”。明朝的和西北民族的贸易基本都是这种“茶马贸易”,为了获得优质的马匹,明朝会在边界设置“马市”,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开放。需要注意的市,这种“马市”并不是民间的自由贸易,而是官方严格控制的贸易。其开放时间、贸易规模、价格都是官方规定。在明朝中期,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上,明朝的这种贸易政策都遭到了很大的挑战。在海上,日本的军阀为了争夺和明朝的朝贡贸易权,竟然在宁波发生了臭名昭著的“争贡之役”。明朝此后就断绝了和日本的朝贡贸易。但是这反而加剧了东南沿海的海盗倭患,经过嘉靖时期戚继光等人的长期围剿才基本肃清倭患。就在明朝推行固步自封政策的时候,西方的葡萄牙、西班牙已经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正德年间,葡萄牙殖民地已经占领了马六甲王国,垄断了中西方的贸易通道。这些葡萄牙人又从东南亚出发,冒充阿拉伯商人要求和明朝进行贸易。当明朝皇帝拒绝其要求后,他们就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了不断的骚扰。1553年,葡萄牙取得了澳门的居住权。随后西班牙、荷兰也开始进入了中国东南沿海。16世纪中期,西北的游牧民族、沿海的海盗倭寇、西方殖民者都开始不断挑战明朝的“边禁”和“海禁”。过去以朝贡垄断贸易的政策已经难以维系。封闭自守的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全球殖民时代的新潮流。三:大修长城,军事上十分无能
早在永乐年间,明朝就放弃了河套平原跟西辽河流域,从此明朝开始天子守国门
宣德年间,明朝放弃了安南跟奴儿干都司,明朝此后长期局限在汉地。明朝有多无能呢?
谁敢说收复河套谁就死。三边总督曾铣疏请求嘉靖皇帝派军收复河套,曾铣的建议得到了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然而,收复河套却动了严嵩的钱袋子,如果收复了河套,那么北方的军费势必减少,这是严嵩不满意的。于是严嵩诬告曾铣“交结近侍”、“罔上贪功”,嘉靖皇帝竟然直接把曾铣和夏言杀了。从此,明朝无人敢再说收复河套的事情。庚戌之变:明朝军队不敢对蒙古放一支箭。1550年,俺答汗率领军队进攻大同,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樁战死,因贿赂严嵩子严世蕃而任为宣府大同总兵的仇鸾“惶惧无策”。最终他选择了用大量的钱财贿赂俺答汗,其贿赂的内容并不是让俺答汗退兵,而是让他进攻其他地区。于是不久,俺答汗就直接去攻打北京了,引发了著名的“庚戌之变年八月,俺答汗的军队攻入通州,明朝军队一触即溃,蒙古军队直到北京城下,“大掠村落居民,焚烧庐舍,火日夜不绝”。明朝文武官员大惊失色,惊慌不已。明朝兵部拿出军籍发现,北京只有禁军5万。而这些禁军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竟然“涕泣不敢前”,都哭成一片了。于是兵部又马上征集4万武举防御北京,但是这些军队依然“怯不敢战”。而嘉靖皇帝竟然又昏庸地将北京的防御任务交给仇鸾,让他统辖大军。然而,仇鸾不敢和俺答汗交战,不敢对俺答汗的军队放一支箭,还将自己的军队伪装成蒙古军,进入北京周边“劫掠民财”,“民苦之,甚于虏”。严嵩则认为,俺答汗抢够了自然会回去。而嘉靖皇帝则赶紧给俺答汗送去大量的“皮币珠玉”去向俺答乞和,并且任由他在北京烧杀抢掠,最终杀高兴了才回去。这就是历史上十分荒唐的“庚戌之变”。
俺答封贡:明朝答应缴纳保护费1571年,王崇古上《确议封贡事宜疏》,建议全盘接纳俺答汗的要求,但是其名称要改。比如把“岁币”改成“市赏”,把贸易改成“进贡”,同时让俺答汗接受明朝的封号。这无疑是给交保护费找一个体面的说法,以掩饰耻辱。就在当年,俺答汗和明朝达成了一些列协议,明朝在名义上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明朝开放边疆,同时明朝给蒙古“市赏。四 :文化科技上的倒退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的序对三代的诗歌进行了介绍,其中对明诗的评价是“倒退”。“作为倒退的主要标志,是诗歌重又走上了重理智而轻感情的道路。”《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看明诗衰落》一文写道“明朝三百多年,诗人众多,诗作亦众多。 然而明诗质量总体低下,诗歌至明朝已呈衰落萎靡之态。”当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先生直言“明诗专尚摹拟, 鲜能自 立”, 批判明诗为“诗歌史上之一大厄运”。我们从很多诗的选集也可以看出明朝诗的品质差。例如《元明清鉴赏辞典》选了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的较为优秀的诗篇一共1322篇,其诗歌目录一共26页,其中明朝诗歌的目录有9页,清朝诗歌目录15页。《宋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中,收礼宋诗485首,明诗251首,清诗283首。可见,在三个朝代中,明诗的水平最差。再来看词的情况。关于明朝的词,古人早有论断,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说“词至明而亡”。《蕙风词话》:“词学衰于明代”;《中国韵文史》云“凌夷至于明代,而词几于歇绝矣!经过精挑细选后的《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中共收录词843首,其中清词582首,元词127首,而明词则仅仅只有134首,要知道明朝的存在时间远多于元朝。
有人认为: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少数民族缺少文化,因而诗歌文学才走向了衰落。其实不然,清朝的诗歌恰恰十分发达,被称为“中兴时代”,因为明朝衰落了,清朝复兴了,所以叫做“中兴”。
先来说诗。《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的序中说“清代在我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堪称波壮阔的时期。诗人辈出,异采纷呈。”清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后阶段,清代诗人在继承发展前代遗产的基础上,在二百六十多年的社会现实的土壤上,“开出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钱仲联)。清代出色的诗人很多,例如袁枚、王士禛、朱彝尊、赵翼、龚自珍、丘逢甲、梁启超等词方面,学术界也公认词衰落于明,中兴于清。陈廷焯总结词的发展“词创于六朝,成于三唐,广于五代,盛于两宋,亡于明,而复盛于我国朝也。”沈修说“词兴于唐,成于南唐,大昌于两宋,否于元,剥于明,至我清又成地天之泰,地雷之复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到的:"以言夫词,清代固有作者,驾元明而上";朱孝臧认为清词"独到之处,虽宋人也未必能及。"清朝的词作作家很多,名家很多,例如清朝前期有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并称为“清词三大家”。陈维崧是辛弃疾之后,中国豪放词的代表人。纳兰性德宋朝之后最出色的婉约词人,王国维评价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清朝中期,出现了项鸿祚、蒋春霖、谭献等,后期有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王国维、秋瑾等著名词人。再来看看天文学
而同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却突飞猛进。在文艺复兴后不久,欧洲就开始爆发了“科技革命”,涌现了一大批的科学家,其中天文学领域的不少,例如哥白尼、布鲁诺、第谷、伽利略等。在中世纪,天文学被教会垄断,天文学进步非常缓慢。可“科技革命”时代,天文学的进步让人惊叹。在17世纪初期,欧洲的传教士开始将欧洲的天文学传播到中国。需要注意,传教士传播的并非是欧洲最先进的天文学,而是被抛弃的宗教天文学,也就是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地心说体系,但是和明朝比起来也先进了太多太多了。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欧洲基本上在明朝已经全面超越了中国。如果从国力的强盛来看,大约在明朝中期,欧洲实现了超越;如果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发展来看,元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就已经开始落后于欧洲,更别说明朝。总之,大约从13世纪开始,欧洲就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心,而中国就逐渐走向僵化和衰落。
发布于 2024-03-02 16:48
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m会
关注
因为明朝远胜唐朝
发布于 2023-12-07 19:37
赞同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枫叶紫藤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伟大之处在于他保护了汉文化以及汉文化建筑,别的话,明朝整体相对于汉朝而言,简直弱爆了,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汉文明朝代所以被说成神了
发布于 2023-07-06 13:10
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某甲
随便
关注
不是伟大的王朝
发布于 2023-12-07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