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2: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的三首菊花诗,写尽她乐中悲的一生经历,读来使人痛彻心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30:螃蟹宴,吃姜饮酒喝醋,菊花诗,对菊贡菊菊影

史湘云请客,贾母带着王夫人、薛姨妈等都来趁热闹。期间提到史家的枕霞阁,给史湘云留出了“枕霞旧友”的名号。

“枕霞旧友”,按说旧友是贾母。史湘云得此名,点出她与贾母互为影射的设定。而“枕霞”指史家,“旧友”指疏离,预示史湘云日后被史家抛弃的结果。






一场螃蟹宴皆大欢喜,最有意思的一个情节却是王熙凤去鸳鸯平儿的桌上蹭吃蹭喝。这些大丫头与她平辈,平时说笑惯了。王熙凤调侃鸳鸯说贾琏看上了她,日后要讨了她做妾。记住这句话,非常关键。

琥珀在贾母跟前排名第二,也不是善茬。听了王熙凤调侃鸳鸯,她就借平儿嘲笑一番凤姐主仆。“鸳丫头要去了,平丫头还饶他?你们看看他,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他也算不会揽酸了。”

这段插曲看似贾府日常,却映照了不远的将来,王熙凤、鸳鸯和平儿就因这“醋”字,前程尽毁。不提。

贾母吃了螃蟹也就回去休息了。剩下大观园诸人迎来重头戏,海棠诗社第二社“菊花诗”终于可以开始了。

在说菊花诗之前,还要多说一句,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海棠诗的时间已经是秋天。按说海棠花开多是春天。苏东坡咏《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风就是指春天。何以大观园众人要在秋天咏白海棠呢?有人说不是有秋海棠之说么?其实秋海棠与海棠并不是一类,不能混为一谈。

《红楼梦》的海棠、白海棠都是木本海棠,秋天很难看到开花。

前文说过海棠花、海棠诗和海棠诗社都是为了祭奠史湘云订婚。由于贾府那几天各种事叠出,众人也没对史湘云定亲发表看法。待到湘云一走,众人建立海棠诗社,吟诵海棠诗,分明是借海棠隐喻女儿订婚仿佛人生入秋。后文史湘云的姻缘签“海棠花签”,对此也做了呼应。

秋天的海棠花,隐喻大观园第一个定亲的姊妹史湘云,给大观园群芳带来一种悲壮,对春逝去的不甘心,若再结合菊花诗,才知各人命运的变化与结局。

既然海棠诗,是对史湘云的姻缘注解,并影射各人自身,菊花诗当也不例外。我们还从史湘云入手,简单讲一下三首菊花诗:《对菊》《贡菊》《菊影》,对史湘云的一生伏笔。






十二首菊花诗,合金陵十二钗之数,却是五个作者。史湘云和林黛玉各作三首,可见二人之才确实在他人之上,当然也都属于“不服输”的个性。

说在前面:君笺雅侃红楼不懂诗文,对菊花诗只做线索一类解读,还请不要过高标准要求,见笑了。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对菊》的立意是与菊花相对而赏,以平等的地位欣赏。《对菊》在唐宋都有不错的名篇,诗题倒不是《红楼梦》首创。

史湘云在诗中借花喻人展现了她“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洒脱态度。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菊花都是移植不是原生。代指史湘云在贾府为客,在史家为客的可怜身世。






“深浅”相对,也是自诩,爱她者深,薄她者浅,不求苟同。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南山布衣闲散,却可拥有闲情逸致对菊赏花遣怀。但也难掩“寂寞、萧疏”,才是史湘云的孤独人生写照。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拔高菊花为群花最傲世不群,唯有对菊之人是知己。这一句高明在“数去,看来”,将史湘云的名士风流的豪气渲染到了极致,也将她的傲气渲染到顶点。

我就起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光阴短暂,当得珍惜眼前。最后这一句柔情满满,却也无可奈何。

整首诗,史湘云借菊花标榜自己的志气,却也伤怀于孤苦无依。她有最早被定亲的彷徨,又骄傲的不希望姐妹们可怜,她珍惜与姐妹们的短暂相聚,只因来日无多。

整首诗还是史湘云的明快风格,读来爽快,但底色却是悲情,细思难免哽咽不忍,这就是史湘云隐藏在豪气之下的脆弱。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对菊》之后是《供菊》,将菊花由室外移至室内,朝夕相对,其实还是“对菊”。

整首诗借虚实相对的写法,从记忆中想起当日“供菊”,与菊相对的琴瑟和鸣的美好。

诗人从回忆中体会知音相伴的特殊情感,毫无疑问是史湘云回忆起婚后的短暂美好。

林黛玉对《供菊》大为赞赏,夸奖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林黛玉对情最是敏感,她捕捉到史湘云借菊遣怀的不舍与美好,带着欣赏和羡慕去夸赞。






史湘云订婚的对象,君笺雅侃红楼坚持认为是冯紫英,二人“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天造地设一对。

婚后二人幸福一如《供菊》般琴瑟和鸣,和和美美。让史湘云终于体会到家庭幸福的美好。

奈何好景不长[乐中悲],很快冯紫英死,史湘云流落烟花巷,再回首就只剩下回忆。正是《供菊》中的情怀。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 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对菊》是指史湘云婚前女儿人生,《供菊》是指史湘云婚后姻缘幸福,《菊影》就是史湘云家破人亡[乐中悲]后的惨淡。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菊花的影子随日光悄悄移动,代表的是回忆“绵绵密密”。史湘云的残年,回忆成了她的精神食粮。






“窗隔疏灯描远近, 篱筛破月锁玲珑。”人在屋中透过窗户,看着灯光照出菊花的影子,与月光透着竹篱将菊花“锁住”,两两相对,既是史湘云记忆日夜不休的反复,也是她流落烟花巷后不得自由的心痛和绝望。

关于史湘云流落烟花巷,只看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宴会上的妓女云儿伏笔,这里不做解释,前文多有赘述。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菊花盛放终有散时,但菊魂为什么不能留在菊影中,使人在梦中相伴,而非空梦了无痕。

史湘云是在对菊影而伤情,悲戚旧人不见,梦中难寻。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对影自怜,酒醉梦难醒,谁是菊,谁是影,谁又是观菊影的人?

如果说《菊影》是林黛玉的伤情都不奇怪,难在她是史湘云的作品。

整首《菊影》,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极为相似,在回忆中绝望,在绝望中回忆。那是史湘云的破碎人生悲歌,也是她希望醉梦一场,醒来仍是“当初”!






《对菊》时,史湘云是女儿,有不需要别人怜悯同情的傲气。

《贡菊》时,史湘云是妇人,有幸福姻缘的回忆,也有爱人相伴的甜蜜。

《菊影》时,史湘云是[乐中悲]的飘零未亡人!

三首菊花诗,人生[乐中悲],史湘云一生写照,读来只有个“痛”字,观史湘云一生,她越笑,则越痛!

说完史湘云的三首菊花诗,下一个是林黛玉的。那么,林黛玉借菊花又有什么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编辑于 2021-09-01 1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2: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请客,薛宝钗为什么将场地安排在藕香榭?贾母一看就懂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28:藕香榭,螃蟹宴执蟹赏桂花,枕霞阁,史太君感怀忆往事

话说史湘云海棠诗夺魁,张罗着要请客,大家也都高兴。不过当晚计议却遇到了难处。史湘云没钱不说,还不知道如何策划。关键时刻还是薛宝钗替她解围,提出由薛家出螃蟹、出酒水替湘云张罗螃蟹宴请客,还定下了菊花诗的诗题。






第二天史湘云就去邀请贾母、王夫人,贾母一听就答应了。这就是大家族的风范。如果是小家庭一定会推辞一下,你是客人怎么还能让你请,而大族人家落落大方,也不以这一餐一饭为重,到了中午,贾母就带着王夫人、凤姐来大观园赴约了。

这里还要注意史湘云请客的时间是中午。古人用饭的时间与现代人不同,并不是早午晚三餐,而是早晚餐两。朱熹曾在《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早餐被称为“饔”;晚餐则是“飧”。

据史料记载商朝起,人们以两餐制,第一餐在每天的上午辰时进食,称为“大食”;第二餐则在下午的申时,称为“小食”。

贾母吃饭时间基本是早九晚三,王熙凤更要错后一个小时。有人会问一日两餐中间饿了怎么办?会有加食,一般是明二暗四。清代基本都是这种用餐方式,效仿的汉代。这当然是富贵人家的标准,穷人两餐有的吃就不错了。

史湘云请客在中午,不是餐,而是宴。宴会是饮酒娱乐为主,不是吃饭。这要清楚。






(第三十七回)贾母因问:“哪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这段对话也有意思。贾母问得好,王夫人答得不好,王熙凤回的妙,这就是贾府三代儿媳妇的差别。

贾母问“哪一处好”?是对宴饮场地有要求。酒宴为了开心,场地要好,食蟹赏桂花,必然还要应景色。贾母一问,既表示了追求,也是出了题目,不能够随便。

王夫人答“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就很随便不负责任。等于把皮球踢回给贾母,她也没对史湘云请客当回事。如果贾母说潇湘馆好,就在潇湘馆开宴,那之前的安排怎么办?

王夫人是典型的唯领导马首是瞻,懒政不作为。出了事“反正不赖我,你们怎么如此”!

王熙凤答“藕香榭已经安排下了”,既说了地点,让贾母改不得,还说了有水、有桂花,看着水眼睛清亮,不怕贾母不愿意。这才是办事的人,让领导满意,也周全了别人的辛苦安排,还突出自己的好。试问这样王熙凤,谁不喜欢?






贾母听了就说“这话很是”,反过来是不是说王夫人的话“不是”?

不过,贾母问,王夫人答,王熙凤回,这一段实在是必有之事。也不能就说王夫人不对,因为她也退休了不管事,将贾母放在第一位也不错。王熙凤管家,这些事本就是她做,不需要王夫人操心。只是通过三人对话,凸显出各自的性格和能力,王夫人到底差了意思。不提。

于是众人就去了贾惜春的藕香榭。至于刨除地理位置之外,为什么会选择藕香榭,原因有两个,且都是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

一,藕香榭的“藕”通“莲”“怜”。

之前曾说过,《红楼梦》中与“莲”相关的人都可怜。林黛玉可怜是“芙蓉花签”。秦可卿可怜是小蓉大奶奶。王熙凤可怜是“贾琏”,尤三姐可怜是柳湘莲……同样贾惜春可怜,她住藕香榭……

惜春在原文中笔墨不多,却是个可怜孩子。一出生“母死、父弃、兄不管”,被贾母命王夫人抱养在荣国府。是不是有点眼熟?

史湘云“襁褓之中父母违”,父母双亡,叔叔史鼐继承了保龄侯,却并没有养她,而是被贾母收养在贾府。






湘云定亲后来贾府与袭人说起往事,提起“我们太太”,才让人发现湘云的身世不那么简单,不但有可能庶出,也应该被嫡母厌弃,不得已才由贾母收养。这都与贾惜春的经历差不多。

所以,藕香榭的“藕”代表的可怜也就衬托出史湘云和惜春物伤其类的境地。在家没有父母爱护,被婶娘和姨娘们不待见,做不得主。在贾府想要请客办个诗社还没有钱,只能靠薛家接济……

螃蟹宴选择藕香榭,除了外在因素之外,“可怜”才是关键。否则大观园景色颇多也未必一定要在藕香榭。

二,藕香榭引出枕霞阁。

藕香榭里,薛宝钗早都帮助史湘云安排好了一切。从中也可看出她的细心,尤其点了个茶炉子煮茶,一下子将酒宴的格调给升了上去,真是又雅致又贴心,获得贾母的真心好评。

(第三十八回)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得妥当。”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
之前不明白何以名叫“藕香榭”的,看过贾宝玉当初试才题对额的对联后,就能明白“藕香榭”的由来。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不但画出了藕香榭的风貌,还指出面前的荷塘,正是贾宝玉称之为“蓼汀花溆”,贾元春改名为“花溆”相衔接的荷塘。也是后文林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只喜欢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荷塘。

当日李商隐在“洛氏亭”雨夜听雨落枯荷之声,藕香榭便应了当时情景。

这一派萧瑟正是“可怜”之人的伏笔和影射,让人想起就感悲伤,也是藕香榭的深层含义。

这副对联太值得深究,这里倒不必过多赘述了。

贾母看了藕香榭的布置后,突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想起了她像史湘云这么大的年纪的一段往事。说当年淘气和姐妹们整日玩耍,结果就跌落了家里的枕霞阁,被“木钉”撞破了头,差点没得破伤风死了。好在福大命大终究无事。

贾母这段故事当然不会无的放矢,结合薛家替史湘云请客,很容易体会出贾母维护湘云的言外之意。






首先,史湘云与贾母互为影射。祖孙二人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事都颇为相似。史湘云的很多话,其实是作者故意让她代贾母发声,也解了很多贾母埋伏的“梗”。比方后文出现的“凫靥裘”。而贾母的话,更可以反衬史湘云。比方金麒麟,以及枕霞阁,都要注意。

其次,史家的枕霞阁史湘云没见过。皆因其在南京的老保龄侯府,是真正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家后来进京,随着贾母父亲史公的故去,远不如当初的尚书令“相府”豪贵。

枕霞阁典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衬托出史家宅院的富贵,枕霞阁上看晚霞,一派辽阔。

最后,落霞是史湘云,孤鹜就是“野鸭子”的薛宝钗,也与后文凫靥裘对照。“凫靥”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

贾母此时提起枕霞阁是亮明出身,暗示史湘云与薛宝钗二者出身差距大。

如今史湘云落魄,一如当初落水差点淹死的自己。薛家此时虽然有钱帮忙,目的也是为了结缘,看中史湘云的身份和门第。

安知史湘云不能像贾母那样因祸得福,最后福寿无双?






贾母是替史湘云撑腰。毕竟史湘云借薛家的花献佛,贾母面子无光。史家人沦落到要依靠薛家,贾母也接受不了。更挑明了薛家的“小九九”。

不过,枕霞阁这个线索很重要,只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典,极可能预示后文史湘云丈夫死后,她落魄到流落烟花巷,仍旧是得了薛宝钗的帮助。最后姐妹二人互相扶持,执手到老。第一回甄士隐解读《好了歌》: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正是与枕霞阁做了一定呼应。不管如何,螃蟹宴这就开始了。那么,螃蟹宴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编辑于 2021-08-30 10:47
史湘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简单的请客,被薛宝钗操办成宴会,吃螃蟹背后她有何动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27:囊中羞涩,史湘云请客遇难题,慷慨解囊,薛宝钗资助螃蟹宴

海棠诗社在薛宝钗好,还是林黛玉好的争议中,迎来了史湘云的两首海棠诗,结果毫无争议夺魁,让人赞佩不已。

史湘云凭借她的开阔心胸,将“海棠”吟咏的高洁不凡又不落俗套,比之宝钗的稳重,黛玉的旖旎,更显得大气。这就是她为“海棠之主”的气象,为她日后掣得海棠花签,作出注解。海棠诗实则是众人为她定亲发声,前文说过不提。






史湘云的性格“英豪阔大宽宏量”,开心起来不管不顾,既然诗社这么好玩,她又不常在贾家,不能每社都出席,就提议先让她请客邀一社。

她当时满脑子都是开社作诗,自然想不到请客要花钱的事,其他人也都是世家公子小姐不知“柴米贵”,见湘云高兴也共同叫好,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然而,史湘云晚上住在蘅芜苑,几经算计却出了不小的难题。

首先,什么样的请客形式她拿不定主意。湘云是个好主人,却不是个好策划。明天如何玩,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

其次,没钱。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请客就要花钱,这事不能管贾母要,也不能派人回家取。她在家本就不受待见,每个月几串月钱自己都不够用,也没积蓄。再要被家里知道她花钱做闲事,又该闲言碎语了。

薛宝钗仔细分析清楚,一句话提醒了史湘云,倒踌蹰起来。踌蹰就是踌躇。《广雅·释训》:"踌躇,犹豫也。"






史湘云的性格从来都是“干就完了”,让她犹豫起来,想想都觉可怜。无父无母可怜孩子,原本保龄侯府是自己的家,如今反而寄人篱下,处处受制于人,岂不心酸!

(第三十七回)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薛宝钗是真周到,为史湘云想到前因后果,将难题解决了不说,连如何安排诗社的事也都有了成算。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得周到。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

史湘云直来直去,感激来不及,哪里会多心想其他?如果换成林黛玉,薛宝钗也不会多此一举,她是瞅准了对史湘云“此计可行”,才和盘托出的。






其实,薛宝钗是借花献佛早有打算,即便没有史湘云,她迟早也会找个借口请客,湘云反而成全了她。而她这句话,要注意几点。

一,她说家里当铺有伙计,家里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薛家能最快速度弄到上好的螃蟹请客。

二,之所以要请螃蟹,是王夫人前几天说请贾母吃螃蟹赏桂花,让薛宝钗留了心。这又有两点细节。

一来是薛宝钗有心,听了姨娘说话想要为王夫人“排忧解难”。

二来是薛家寄人篱下也不得已。主人说想吃螃蟹,客人心中怎么也要打个想法。可能就要借便利主动张罗。

三,史湘云适逢其会要请客,薛宝钗正好顺水推舟,借她将客请了。如此一来请客的是史湘云,出资的却是薛家。贾家人要领薛家情,史湘云要念薛宝钗的好,王夫人也能看到薛宝钗办事周到做到她之前,薛家还不显得刻意请客讨好……真可谓一举几得,面面俱到。

薛家在贾家呆了两三年,金玉良姻虽一直没有进展,他们却也不遗余力拓展社交。史家与其他三家一直若即若离,薛家能够接触的只有史湘云。






薛宝钗帮助史湘云固然是她可爱、可疼,也有倾心结交之意。薛家有了史湘云的关系,也算与史家搭上关系。日后宝钗与湘云就算出嫁,也可以常来往,必然又是几家“同气连枝”。这背后都是“社交学问”。

当下两个人计议已定,又开始谋划作诗的事。不过有意思的是第二天赏桂花,吃螃蟹,她们却并没有设定“桂花”诗,反而选了“菊花”为题材。并制定了十二首菊花诗题。

选题设韵时,不出意外薛宝钗又教育了史湘云一顿,最后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这就是薛宝钗。固然稳重却老气横秋。终究她的青春仿佛并没存在过,不提。

(第三十七回)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还记得薛宝钗的《海棠诗》么?也是借海棠写人说教。如今菊花诗她还是提议以人为主,以花为辅,如果不这样,再不是薛宝钗。






不过,为什么要选菊花为题,还是有几个说道的。

一,菊花应季,当时是中秋后,重阳前,桂花固然好,但不如菊花普遍。孟浩然都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史湘云性格旷达,最推崇“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菊花即是名士的代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

三,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又被名人士大夫推崇,名流府邸必有菊。彼时盛秋时节,大观园一定菊花绽放,满眼皆是。

而菊花更有“女节、女华、女茎、日精、周盈”等别称,也适合女儿吟诵。






(第三十七回)湘云道:“如此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菊花诗十二首,呼应了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一贯为之。如果说“海棠诗”主要为了史湘云而作。菊花诗则是金陵十二钗的题写。与十二支宫花,十二个小戏子一样,都是意有所指。

曹雪芹借菊花歌咏“三秋的妙景妙事”,终究契合群芳凋零之谶,又凸显女儿之高洁,实在是非菊花诗不可以成文!

一时间史湘云和薛宝钗二人商议妥贴,方才息灯安寝。那么第二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8-29 12: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的两首海棠诗,力压宝钗黛玉夺魁,她在诗中写了什么?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26:玛瑙盘一个,海棠社收纳新员;独自诗二首,史湘云后来居上

大观园诗社第一社就是“咏白海棠”。不过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海棠诗》却引发争议。贾宝玉认为林黛玉第一,李纨和贾探春却认定薛宝钗的最好。

其实只从诗来看,确实林黛玉更好。但若论诗文的说教意义,薛宝钗的诗借事喻人,对众女儿更有指导劝谏意义。李纨负责教导姐妹们学习,必然要推崇她的诗为标杆,才对众人为好。






如此,海棠诗社第一社在众人意犹未尽中结束了。但花袭人的一个举动,却为海棠诗社引进一位种子选手,并让薛宝钗的“海棠诗冠”名头旁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贾宝玉拿了帖子走后,袭人就叫了老宋妈去给史湘云送东西。因为有个“缠丝白玛瑙碟子”给贾探春送荔枝没拿回来,最后是秋纹取了回来,也就知道了众人建立诗社作诗的事。这中间有两个小插曲不能错过。

一,缠丝白玛瑙碟子呈荔枝给贾探春,探春提议成立“海棠诗社”,作海棠诗。

都知道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最爱吃新鲜荔枝。而杨贵妃就有海棠之美誉。苏东坡有诗“只恐夜深花睡去”,借海棠春睡形容贵妃醉酒。

而史湘云后文有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是借杨贵妃与唐明皇爱情“长恨歌”,预示湘云与冯紫英的夫妻恩爱不久长。






海棠代指史湘云。这个玛瑙碟子装荔枝给贾探春,探春建立海棠诗社,盘子又给了史湘云,兜兜转转,作者就是在暗示海棠诗社和海棠诗,是为了祭奠刚刚订婚的史湘云之女儿逝去的青春和人生。

二,说起盘子,秋纹想起贾宝玉让她给贾母王夫人送花,让她得了好处被赏赐的事。

别人也罢了,晴雯对此不以为然,还说自己可不要。并借此调侃袭人,说什么“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

晴雯之前曾三次曝光贾宝玉房中细事。她说麝月是“瞒神弄鬼”;袭人是“鬼鬼祟祟”;碧痕“不知道怎么洗得”;如今又捎带上秋纹“装神弄鬼”……将所有人隐私公之于众,借袭人献身上位说事,势必成为怡红院众矢之的,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祸患。

而她去王夫人房中取瓶子,后文王夫人还装不认识她,岂非故意为之!不提。






老宋妈去给史湘云送东西,湘云问大家干什么呢。她就将听到“作诗”的事转述了。史湘云一听就急了。

(第三十七回)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道生受,与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作什么呢,我说和姑娘们起什么诗社作诗呢。史姑娘说,他们作诗也不告诉他去,急得了不得。”宝玉听了立身便往贾母处来,立逼着叫人接去。贾母因说:“今儿天晚了,明日一早再去。”宝玉只得罢了,回来闷闷的。
贾宝玉与史湘云的关系最轻松也最好,既然想起来史湘云,怎么可能不叫接了她来。

史湘云定亲,贾宝玉没来得及表现任何情绪就遭遇了一系列的故事,众姐妹也没有说一二。海棠诗毫无疑问是曹雪芹交代湘云订婚的不写之写。

另外题外话。[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直被说是绛珠仙草是错的。“阆苑仙葩”典出出生于四川阆中的杨贵妃。阆中素有“阆苑仙境”之称,杨贵妃素来是海棠的代表。“阆苑仙葩”分明是指海棠花签得杨贵妃故事影射自身的史湘云,而不是林黛玉,不提!






不管如何,第二天史湘云就如愿以偿来到贾府。而她一来就技惊四座,连续作了两首《海棠诗》,被公认为第一,将钗黛都给压了下去。

(第三十七回)史湘云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
这就是史湘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她的性格在金陵十二钗中最是可爱。也因为可爱又最让人心疼!

史湘云也确实有捷才!都说林黛玉敏捷,其实湘云不遑多让。如果要比较二人的风格。史湘云好比李白,林黛玉却近似杜甫,亦或者有李商隐之风。

别人作了一首,已经觉得很难,史湘云一时间就想了两首,你说厉害不!






《白海棠诗》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咏白海棠诗》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史湘云的第一首诗,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她并不赞美海棠有多好。而是借神仙种突出海棠的非凡。神仙种自然是人间第一。好到什么程度?像蓝田的美玉,你说好不好?

然后借霜娥、倩女突出海棠的神性。“秋阴”“雨渍”“何方雪”“隔夜痕”更借自然之景反衬海棠之美。

而最能体现湘云性格的是最后一句: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因为海棠的优秀品质,让当世之人称颂不绝,些许的寂寞也不那么煎熬,反而振作起来对生活充满期待。






这是史湘云将自己比作白海棠。她感激这么些好姐妹与她精神共鸣。虽无父无母在家不自由,受欺负,也能甘之如饴地享受精神世界。

全诗透着一股自傲、满足和感恩。就是史湘云的性格,给点阳光就灿烂!

这首诗读下来,就是一个词:洒脱!活出了自我。试问这样的海棠诗,比之薛宝钗的“海棠诗”更灵动,比之林黛玉又更豪迈旷达,如何不胜出!

第二首,史湘云以己喻人,反而有点调侃钗黛的意思。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是说薛宝钗随时就分,豁达大度。可惜冰清玉洁没人匹配,最终落得一生孤独。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是说林黛玉纠结于宝黛姻缘无法自拔的苦闷与彷徨。

史湘云说钗黛,反而衬托出她此时看淡姻缘宿命。既然不能做主,何必孜孜以求。生死有命,一切看淡。这就是史湘云。






第二首海棠诗,史湘云基本将宝黛钗三人的悲剧结局作了一番“灰暗”的总结。借以反衬她自己[乐中悲]命运的悲情注脚。

史湘云“襁褓之中父母违”,与贾惜春一样没能享受到真正的天伦之乐。都是从小寄人篱下被养在贾母膝下。不同之处是贾母对史湘云更亲近,更负责。

史湘云基本将贾母当母亲一样濡慕。性格也是贾母少年第二,以至于“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别的女儿定亲一定忐忑非常,湘云在论阴阳时也展现出一丝不安。但随后就被她抛下,不再计较。

曹雪芹虽然没有明写,但她最终嫁给冯紫英是不错的。他们的结合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冯紫英堪称上天对史湘云的补偿,奈何幸福太短,终究[乐中悲]。冯家抄家,冯紫英去世,史湘云被史家抛弃,独自抚养两个双生子,最终无奈流落到烟花巷。(可看系列文章的前文)






丈夫去世后的史湘云,岂不正是“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嫦娥逝去丈夫,湘云亦如是。

史湘云的两首海棠诗。第一首是抒发性情,第二首是刻画女儿命运,都容易让人共鸣。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

(第三十七回)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与他评论了一回。
这就是史湘云,豪爽大气,挥洒自如。兜里没钱也能活得像个富豪。那么,史湘云请客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层意思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8-28 13:09
​赞同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园“咏白海棠”,薛宝钗胜过林黛玉的,并不是诗写得好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6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25:天然无雕琢,迎春出题限韵;众人咏海棠,钗黛难分高下

话说贾探春建议成立诗社,得到众人积极响应。一时间定下了章程,也取了名号,大家开始摩拳擦掌要一展身手。于是等不及明日开社,择日不如撞日,当下就开了一社。

至于第一社要以什么为题,大家也没费劲。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

于是白海棠诗成了开社之作,诗社也由此命名为海棠诗社。






前文我们讲到为什么史湘云一走,大观园众人就做了海棠诗和建立海棠诗社。联系后文史湘云的“海棠花签”。可以肯定大观园的第一个诗社,第一首海棠诗,就是为了最早定亲而去的史湘云。

“海棠诗”是对史湘云,对女儿成长的一次集体“祭奠”,特为引出后文故事。不提。

于是“菱洲藕榭二位学究,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大家就作起诗来。

(第三十七回)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宝玉道:“这‘盆’‘门’两个字不大好作呢!”
贾迎春信“道”,崇尚“无为”和“道法自然”。你看她一切都是随手,随意,秉承“天然”。迎春的一生并不自己追求什么。看似逆来顺受,实则不浅薄,不刻意,才是真正的“真”。






当林黛玉说:“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也只有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

古代诗词并不容易,要有题、有裁、有韵,这都专门有规定。

题是咏白海棠,裁是七言律诗,首尾八句,五十六个字。韵选中“十三元”,再从中选出“盆”“魂”“痕”“昏”四韵,必须要“合辙押韵”,不能错。

贾迎春虽然不擅长诗文,也是学过如何作诗,这就是大家闺秀教育的底蕴。元春省亲时,她的诗虽然不好,到底是不错的。

一切准备就绪,众人就作起诗来。其实也就是贾宝玉、贾探春、薛宝钗和林黛玉四人。结果诗一出来,争议也就出现了。






(第三十七回)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众人四首诗,贾宝玉和贾探春的自然不如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争议主要出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两首诗,谁是第一上。

从众人反馈来看,林黛玉那首最好。但李纨却评定薛宝钗第一,这让贾宝玉不服,读书人也觉得不服。

可李纨的评定,贾探春也认可,这就有了意思。到底是偏心还是公允,贾探春附和的有没有道理?咱们虽然不懂诗,但也稍微看看两首诗的区别。

先说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的诗,四平八稳,特别工整,就像她的为人那样滴水不漏。论才情绝对要比探春、宝玉为强。但要说这首诗有多好也未必!只因这首诗太工整,就事论事,不免缺乏想象力。

后文香菱说她最喜欢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无疑是受薛宝钗的影响。诗是好诗,但缺乏意趣。

读薛宝钗的整首海棠诗,明显是在借花喻人再喻事!

薛宝钗是借海棠劝诫女儿遵守行为准则。第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重点就在“珍重”和“昼掩门”上。明说海棠,却意在女儿之规矩。

珍重是女儿珍重,如何珍重?白天也要掩着门,不叫人窥视看见,这是那时代女儿的标准,是为“德”!

随后,“自携”“洗出”“冰雪”“淡极”“无痕”“清洁”“不语”,无不是女儿的操守。

所以,宝钗的“咏白海棠”,实为“咏女儿之规则”






再说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黛玉对香菱说千万不能学陆游,走入“诗”的死胡同,没了意趣和灵魂。她推崇魏晋诗人的天真,盛唐诗人的想象力,才是真正“好诗”的灵魂。

林黛玉秉承创造,整首诗妙趣横生,想象力无限。

薛宝钗让“掩门”,女儿不要暴露于外。林黛玉却是“半掩门”,透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调皮和“诱惑”。这诱惑既是对门外人的审视,也是门中人对世界的向往。只这第一句,林黛玉就赢了。

然后黛玉用“冰”用“玉”借花喻人,形容女儿的清洁不在于规矩约束,而在于“盆土”的底蕴,这就是“自信”的表达了。






林黛玉出身书香世家,本身就“有德”。就像李守中认为女儿李纨不用多读书,“女子无才便有德”,这是书香门第的自信。

只有薛宝钗这等出身商贾,家族不能为她加分,才会借言行举止不断设置条条框框,让自己不落人言,终不免刻意和造作。

落在诗文上,就是诗的末世与兴起鼎盛的对比,陆游与竹林七贤、王维、李白的对比。可谓一理通百理通!

“偷来”“借得”“仙人”“怨女”“娇羞陌陌”“倦倚西风”,这都不受规矩约束,却无损“淑女”所为,胜在得了自由自在。

两相比较就会发现,薛宝钗被关在门里,林黛玉却走出了门外。这是二人的大不同,也是二人悲剧的真正体现。那个时代,门就是“槛”,门里是悲,门外也是悲。于女儿如此,于人世何尝不是如此?

后文槛外人妙玉和槛内人贾宝玉,终究殊途同归,都活成了自己最厌恶的样子。






诗的好坏,其实不用特别高深的学识,有时候一看就知道。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怎么看都是林黛玉的更胜一筹。贾宝玉赞林黛玉的诗好,并不是偏心。但李纨和贾探春却说薛宝钗的更胜一筹,主要在“含蓄浑厚”,这要从身份地位去论。

李纨是“德”的象征。她在丈夫死后心如枯槁,一心孝敬长辈,抚养幼子,任劳任怨。她就是薛宝钗诗中的样子,也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楷模和代表。

所以,薛宝钗诗中的感悟和“女德”的寓意,让李纨更有共鸣。那个时代的女人,需要像李纨、宝钗一般有“德”。

李纨的责任也是教育、辅导姊妹们学习规矩、礼仪,符合时代要求女儿安心守在“门内”。你让李纨带着姊妹们学林黛玉的诗中样子,走出“门外”,岂不是“造反”?打死李纨也不敢,她不纵容姐妹们,借机辅导引领上“正途”,就与众人劝贾宝玉读书科举一样,才是负责,不枉贾母、王夫人放心将姊妹们交给她。






所以,理解李纨的立场,要从时代出发。李纨必须要扬宝钗,压黛玉,站在“女德”的角度发声,为姐妹们“作则”。

贾探春的思想其实也差不多,她固然性格大器,却也并不离经叛道,不如林黛玉激进。她理解嫂子李纨的意思,才会同声附和。即便林黛玉也明白,不分辨,只有贾宝玉傻乎乎才会据理力争。

所以,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这场海棠诗的“高下之争”,其实是“女德”规矩之争。薛宝钗“胜”是必然的。也是“卫道士”的一次狂欢。

不过,薛宝钗的胜终究没有持续,等史湘云一来,她也要退避三舍。那么,史湘云为什么会称冠海棠诗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8-27 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外国美人关心汉南,宝琴怀古,作者露骨的小心思,你get到了吗?
2021-01-31 22:27


题:外国美人关心汉南,宝琴怀古,作者露骨的小心思,你get到了吗?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前言



《红楼梦》故事里,诗疯子和诗呆子来听外国美人作的好诗,这位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的外国美人,她的五言律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红楼梦》故事里,这个真真国的女孩子,诗中提到了一个小岛,又提到了昨天与今天,朱楼与水国,以及古今之月,她到底在说些什么呢?



一个外国美人,怎么就如此年轻心热呢?她怎么就非要关心汉南呢?汉南春又是什么意思?她对月亮又有什么不了的情缘呢?

除此之外,《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作者写“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宝琴竟然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成了书中的百年未解之谜。

那么,问题来了:宝琴一个小女孩儿,好端端的怎么就这么怀古呢?这个“不在梅边在柳边”的宝琴,究竟是何方神圣?凭什么被贾母看中?最后又嫁给了谁?



《红楼梦》故事里,宝琴念的这首诗,实在是写得太露骨了,“昨夜朱楼梦”,显然就是在说“已经成为过去式的《红楼梦》”,写的正是荣国府,林家;而“今宵水国吟”,写的是宁国府的现任族长,薛家。

显而易见,这位“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的真真国的女孩子,便是宝琴本人,好似伏羲琴之意,与通灵宝玉相类,原是国之重器。

汉南春三字,指的是华夏汉人在江南的政权,即南明。《红楼梦》里面的“春”,特指华夏汉人争政权。



元春,代指明末清初的源头,第一春自崇祯朝始,所以,荣国公名源,荣既是华,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地盘,林家即大一统的朱家;甄家是林家的延续,世交,指江南,南明,第二春,对应的是二姑娘贾迎春(南明第一个皇帝)和甄英莲(南明最后一个皇帝)。

外国美人所在的西海沿子,便是台湾岛,贾府三姑娘贾探春与宝琴隐射明郑政权,所以,外国美人虽有日本血统,却也是华夏子孙的打扮,此人便是郑成功。

郑成功是国姓爷,所以,贾探春是荣国府庶出的姑娘,是“老鸹窝里出凤凰”。“不是太太养的”,指的是贾探春不是血统上的朱明后裔。



月既是明,水即是清,何其露骨?所以,宝琴怀古,这个古,其实指的就是荣国府,贾府之源,“昨夜的月”就是“古时月”,就是崇祯朝,诗中出现的“月”、“汉南春”、“朱楼梦”,都赤裸裸地告诉世人书之主旨。

再说宝琴的婚事,明白了人物事件背后的历史,贾母要把宝琴嫁给宝玉的心思,就很好理解了。梅翰林,其实是指林家,即朱家,柳家就是特指明郑政权。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4: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红楼梦》学写作178:第52回④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2020-05-30 23:57












宝钗看宝玉和黛玉两人顽笑,便笑着说道:“ 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阙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第五十二回由此进入第四个场景:“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这个场景同样归入宝黛感情线。

按照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配文诗韵》所载,“一先”韵包括“先、前、千、阡、笺”等共计一百一十九个字,其中不乏“鞯(jiān)、蠲(juān)、躔(chán)”这样的生僻字。宝钗提出这个要求,比当日大家咏白海棠时所选“十三元”里的“门盆魂痕昏”五韵,更加艰难许多。

于是宝琴笑道:“ 这一说,可知是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是难人。若论起来,也强扭的出来,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究竟有何趣味?”

曹师给宝琴安排这句点评,至少有两个意图:一是表现宝琴才情不输宝钗。毕竟,在宝琴岫烟等人来到贾府之前,除了黛玉,从没有任何人敢于质疑宝姐姐的话。二是衬托宝琴与宝钗在性情和诗词态度方面的巨大差异。

宝琴接着说道:“ 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儿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眼儿、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紧袖袄,带着倭刀,也是厢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

宝琴在举例子讲故事之前,照例先交代故事背景。然而这一段文字,作为背景介绍来说,稍有些长,而且也看不出跟反对宝钗的提议之间有什么关联。出现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曹师在情节设定方面出现了失误,而是曹师暗示宝琴在借机卖弄。事实上,宝钗的提议,甚至起社这件事,都因为宝琴这句插话,彻底翻篇了。

“ 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众人都称奇异。”宝琴接着说道。宝玉忙笑道:“ 好妹妹,你拿出来我瞧瞧。”宝玉听得最认真,也最好奇、最喜迎合,加上宝琴故事的主角是真真国的女孩子,所以这首发提问权,非宝玉同学莫属。

宝琴笑道:“ 在南京收着呢,此时那里取来?”宝玉听了大失所望,便说:“ 没福得见这世面。”黛玉这时在一旁笑着说:“ 你别哄我们,我知道你这一来,这些东西未必放在家里,自然都是要带来的,这会子又扯谎说没带来,他们虽信,我是不信的。”

曹师的文字,处处对比。前有宝玉同学毫无原则的轻信,现有黛玉妹妹虽然病体未愈,但头脑清醒冷静,不像宝二爷对漂亮女孩子的话,完全没有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

“ 宝琴便红了脸,低头微笑不答。”宝琴进京完婚一事,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明白。黛玉把这件事直接点破,宝琴便特别羞臊。于是宝钗马上出来打圆场,笑道:“ 偏这个颦儿惯说这些白话,把你就伶俐的!”宝钗这句话口语温暖亲切,颇有大姐大的气势。甚至整个画面都因为宝钗这一句话,瞬间明快起来。

黛玉笑道:“ 若带了来,就给我们见识见识也罢了。”宝钗继续圆场:“ 箱子、笼子一大堆还没理清,知道在那个里头呢?等过日收拾清了,找出来大家再看就是了。”又转头向宝琴说道:“ 你若记得,何不念念我们听。”曹师笔下,宝钗最擅长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宝钗简单一夕话,先解决了宝琴的尴尬,又把话题再次拉回到“真真国”女孩作诗上来。曹师对宝钗的刻画和描写,总是通过字里行间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层层加深,反复镌刻。

宝琴道:“ 记得是一首五言律,外国的女子,也就难为他了。”宝钗道:“ 你且别念,等把云儿叫了来,也叫他听听。”说着便叫小螺过来吩咐她回去请湘云和香菱:“ 你到我那里去,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外国的美人来了,作的好诗,请你这诗疯子瞧去,再把那我们的诗呆子也带来。”

不得不说,宝姐姐考虑问题全面,处处想别人所想,难怪在大观园里声望和人缘无人可及。这“ 真真国女孩子”的诗作,必得有湘云在场,才顺理成章、热闹无边。

小螺笑着去了半日,“ 只听得史湘云笑问:‘那一个的外国美人来了?”一头说,一头果和香菱来了。众人笑道:“ 人未见形,先已闻声。”从做派来看,湘云跟凤姐还真有非常相像之处。

宝琴道:“ 请坐了!”便又把方才的话复述了一遍。湘云笑道:“ 快念来听!”伴随着湘云的“ 急不可耐”,宝琴终于念到: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有深浅。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众人听了,都道:“ 难为他,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

就意境来说,这首诗的确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一语未了,只见麝月走来说:“ 太太打发人告诉说,二爷明日一早往舅舅那里去。就说太爷身上不好,不得亲自来。”宝玉“忙”站起来,答应:“是”。这个“忙”字,表现出宝玉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哪怕只是回答一句丫鬟的传话,也要站起来回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的规矩森严,传承有序。

宝玉又问宝钗、宝琴去不去,宝钗道:“ 我们不去,昨儿单送了礼去了。”宝钗的话,同样属于大宅门的礼节性事务。

大家说了一会方散。这时候,宝玉因为“ 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又被黛玉叫住,他问到:“ 袭人到底多早多晚回来?”黛玉喊住宝玉,对二人来说,很有些不正常。黛玉的问话,也暗示着宝玉自袭人回家后,便再也没见过黛玉。

宝玉答道:“ 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语气非常轻松。“ 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会儿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这时也觉得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 明日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到:“ 如今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

曹师极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宝玉一面走,一面突然想起来要问的话,于是立即回身相问。从这次宝黛二人互动的细节来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又有升华,很有相濡以沫的味道。黛玉担心宝玉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宝玉则担心黛玉的身体状况。二人同样都是把心思放在了对方身上。

黛玉道:“ 昨儿夜里好,只咳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 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子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

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她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过于聪敏,凡事见微知著,因此生活便失去了很多乐趣。这段文字还暗示赵姨娘经常去见探春,因此才经常到黛玉这边送“顺路人情”。

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为姨娘想着,怪冷的天,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第五十二回第四个场景,到此结束。

这个场景,虽然以宝琴讲说“真真国女孩子”作诗为主,但宝玉和黛玉的互动心境,从某种程度上,与那女孩诗作中“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的句子隐约形成呼应。这首诗,看似美好,实则在虚假的繁华表象之下,暗流涌动。

(关于诗中的“ 汉南”,有红学人士认为典出唐代诗人薛能的《汉南春望》:“ 独寻春色上高台,三月皇州驾未回。几处松筠烧后死,谁家桃李乱中开。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风雨几时来。”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这首诗原本就是以台湾郑家的口吻,写出明亡后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凄凉。

萧遥认为,宋代郑樵的《昭君怨》,也可以作为典故的备选: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脸腻匀脂浅,残妆促恨颦。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4: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读懂薛宝琴,遇见世间最真的性情
2019-11-04 14:00


一个守得住真性情的人,是不会被这个世界打败的。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一夜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

一位豆蔻少女,静静地立在落满雪花的山坡上,恍如置身琉璃世界。

站在她身后的是一个身量稍小的女孩,手里抱着一只花瓶,瓶中插着一束红梅。

一簇透着暗香的红,在一片皑皑素色里,显得尤为耀眼可人。



画中的豆蔻少女,便是被誉为「红楼第一完人」的薛宝琴。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中能善终的女子并不多。

薛宝琴,就是其中之一。

但她的幸运,并非天赐,而是因为她是个真正「懂情」之人。



01

历世情

薛宝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她不但读过万卷书,更行过万里路。

在别的姑娘恪守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时,她早已跟随父亲各处游历。

三山五岳,江河湖海,甚至远赴异域。

她见过风光,也见过风浪。

那些旖旎斑斓与波谲云诡,不但打开了她的眼界,更开阔了她的胸襟。

从她踏进大观园的那一刻起,就仿佛为园子里注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

其他女孩子就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虽娇艳,却显得拘束;而宝琴却更像是在园中自在飞翔的鸟儿,无拘无束,轻盈灵动。

宝玉一见她,便向众人夸道:

「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如今瞧见她这妹子,我竟形容不出来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贾母一见她,更是喜欢得不得了,逼着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二话不说就把名贵稀有的凫靥裘送给了她,还特地嘱咐宝钗不要拘束她,让她爱怎样就怎样。

连一向目无下尘的黛玉,都对她极为亲热,待她如亲姐妹一般。

薛宝琴之所以能成为大观园的「团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众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向往却未能做到的事情——天南海北的阅历,遍览世情的自由。

她的经历,像骨骼与血液一样,构成了薛宝琴的独特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历经世情,本就是在探寻世界的真相。

见过世面的人,不会拘泥于一砖一瓦的小世界,不会臣服于琐碎的鸡毛蒜皮。

见过世面的人,会懂得登高远眺的力量,更懂得把眼光投向更广袤的世界。

你见过的世面,会为你拓开心灵的格局;你见过的世面,会成为你面对困难时的底气。



02

有才情

向外,薛宝琴有着丰富的阅历与见识;向内,她同样有着大家闺秀必备的深厚修养。

她从小读书识字,才华横溢,即便是站在黛玉、宝钗的旁边,也丝毫不逊色。

更难得的是,她的才情里,同样透着不落俗套的特别。

「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

芦雪庵中争联即景诗之时,面对湘云、黛玉和宝钗,宝琴丝毫不怯,她佳句迭出,才情超然。

为红梅花赋诗时,宝琴年纪最小,但她所写之诗却被众人推为最佳,其才思之敏捷,更让宝玉「深为奇异」。

一首假托真真国女子之名的五律,写得更是潇洒磊落,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豪迈之气: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而其一气呵成的十首怀古诗,更是她的「高光时刻」,难倒了书中众人与后世读者。

十首绝句,不仅描绘了她昔日游历过的各省古迹,还暗藏了十件日常物品。

如其中谜底为傀儡的《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既用了南齐周颙隐居钟山的典故,又传神地刻画了牵线傀儡,更有着摆脱闺阁脂粉气的不俗气象。

既是诗,又是谜,可谓巧思十足。

所谓才情,其实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后天持久的知识摄入,一点一滴累积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有一位年轻人曾给杨绛写过一封长信,信中大篇幅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困惑。

在回信里,杨绛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沟通与输入。

没有输入,便不会有输出。

那些看起来像是天赐的灵光一现,实则是不断耕耘的厚积薄发。

我们总是高估天赋的作用,却低估了努力的价值。



03

懂人情

宝琴年纪虽小,却并非傻白甜。

她尝过冷暖,也懂得人情世故。

来到贾府后,宝琴「只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众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

不只是黛玉,她对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周到。

她从家里带来石榴红绫,给宝钗和香菱一人做了一条裙子。

贾府的大总管赖大嫂子曾给宝琴送去两盆腊梅与两盆水仙,宝琴不独享,她把一盆水仙送给了黛玉,一盆腊梅送给了探春。

这两盆花,虽然并不贵重,却十分暖心,还很贴合黛玉与探春各自的性情,送得很是得体。

不仅如此,宝琴还十分低调谦逊,从不恃宠而骄,所有人与她相处起来都非常舒服。

察言观色,知晓人情,低调有礼。

这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一种与世界交手的能力,一种圆融平和的处世之道。

学会与世界共处,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04

真性情

懂人情世故,简单吗?不简单。

但更难的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宝琴最可爱与最可贵的,就在于历经世情、看惯人情后,她依旧保留着纯然的率真与豁达。

大雪天,大伙儿聚在一起吃鹿肉,只有宝琴站在一旁笑。

湘云招呼她过来吃,宝琴也不管别人怎么想,直截了当地就说:「怪脏的。」

但宝钗一劝她说鹿肉好吃,她一尝发觉味道果然不错,便立马跟着吃起来。

心直口快又天真可爱,就像孩子一样不藏机心。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宝钗为了打趣宝黛二人,开玩笑说下次要起个诗社,命题《咏太极图》,写五言排律,必须把「一先」韵都用完才行。

一旁的宝琴听了便立马笑说:「姐姐这不是真心起社,分明是为难人,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

爽快又在理,任是宝钗也无法嗔怪她。

还有一次,探春在迎春屋里审问丫鬟仆妇,其他姐妹都在一旁没有出声。

这时,平儿进来了。

宝琴一见,拍手笑着说:「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

黛玉接着笑道:「这倒不是道家玄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意的妙策。」

此时,两个人的玩笑话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宝钗也赶紧给她们使眼色、岔话题。

看似不完美的小瑕疵,反而更增添了宝琴的可爱。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生动明媚的天真少女,就像在铜墙铁壁中忽然裂了一道缝隙,光便照了进来。

她懂得何为得体,却不愿被规矩所拘囿;

她有棱有角,却不会把尖锐对准其他人;

她纯粹良善,乐观热情,不封闭,不麻木。

在污浊的世俗里,留存了真性情。

真性情,是对自己心意的坚守,也是对世间的抵御。

一个守得住真性情的人,是不会被这个世界打败的。



在《红楼梦》里,薛宝琴所占笔墨不多,甚至未入十二金钗之列。

但她的每一次出场,都叫人过目难忘,她的独特,更叫人心驰神往。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虽然隐晦,但尚算幸运的结局,也是所有人都乐见的。

宝琴之情,是方与圆的融通,玲珑剔透却不失风骨。

宝琴之情,亦是天性与世情的交合,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读懂了宝琴之情,便能明白,一个人该如何成为更好的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4: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真真国”是哪一国?
关注者
13
被浏览
6,232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8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小龙
小龙
红楼一梦
谢邀@藤锐雯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以曹公的笔墨特色,“真真国”也可以看作“假假国”。是一个虚构的国家,泛指西方。《红楼梦》的一大主旨就是为天下女儿们著书立传。书中几乎汇集了天下所有的女儿们,假借“真真国”,专门描绘了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方美女。还有宝琴,大家都说她像“洋娃娃”,作者比较含蓄的告诉读者,宝琴其实是位“混血儿”,混血出美女啊,稀有品种,所以贾母喜欢的不得了,呵呵!我常想作者一定没有见过非洲黑妞,否则,也必然会在书中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的。也许会取名“真珠国”~~~嘿嘿

编辑于 2023-06-26 00:27
​赞同 8​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西游记说什么
西游记说什么
梦幻泡影,游戏人间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宝琴说:“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后面宝琴也念诵了外国女孩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有很多人就要去考证推想这个“真真国”是哪一国,未免认指为月,大失所旨。《红楼梦》作者深得《西游记》的艺术表达技巧,信手拈来,自得其趣。《西游记》里有我们熟悉的“乌鸡国”,《红楼梦》就有“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真真二字叠词强调其真,究竟哪个才是“真真国”呢?

蒋勋说他是把《红楼梦》当佛经看的,我们暂且也把这段当佛经来解读一下。雍正禅诗《妙高堂》里有“性天融会无今古,心月圆明彻太虚”,是不是跟前面的“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很相似,“太虚”二字也对应上“太虚幻境”,“圆明”二字其实也是现在留下废墟的圆明园名字由来。更早之前苏轼也有“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他们又是从中化出。

我们看这首五言律,“朱楼梦”即是“红楼梦”,俗世繁华只是一梦,“昨夜朱楼梦”是前迷,“今宵水国吟”是今醒,“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是比喻心气欲望,袁世凯二公子袁克文亦有诗句“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佛教中的表法艺术很像譬喻,把自性喻为天,“性天”,把自性光明喻为月,“心月”。性天心月本无今古,有情众生因情见不同而各有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南方属火,在佛教中常常表法智慧光明,“真真国”在汉之南,春光历历常好,怎能不叫人留心赞赏。

综上分析,“真真国”,真真二字强调其真,佛教中一切销归自性,唯有“大圆实性”是唯一真实。“真真国”可解释为唯心净土,“十五岁”也可表法,像月亮十五时是最圆满的,性月圆明。“锁子甲”、“倭刀”是战士的装扮,表法证得自性要经过一番努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孙悟空成佛时也是号“斗战胜佛”,转烦恼为菩提,战胜习气有个过程。

《红楼梦》中宝琴的戏不多,是个天外飞仙,惊鸿仙子一样人物,但深得众人喜爱。“琴”字谐音“情”,以情为可宝,禅诗有“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句,菩萨亦称“觉有情”,叫人要有慈悲心,但注意不要为情所缚即是。

发布于 2019-11-05 20:48
​赞同 8​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李定国
李定国
建筑设计师、历史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4: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隐园藏稿原序
  余邑自明嘉隆以来士大夫彬彬起多致身公若卿间而以厚德名于时者余所睹记则大司农毕公白阳先生盖其冠冕云然余弱冠时则先生已致政里居余方伏首博士弟子业天下大计茫然如堕云雾中不能知先生之功在彛常者何等也比余佐部尝奏事入朝与诸君子语廊庑闲偶及计部之难其才大司马坤安张公曰君同邑白阳毕公眞大司农也向余以子部事公公精敏嫺熟天下大计朗朗于胷屈指兵食欵目如观掌果时军兴旁午中旨日数十下公即刻奏成手中一一当上旨不似後来者止署字纸尾令司属具藁端以子部为左右手也公每入署舆後置书二寸余日晡事竣僚友倦剧皆呵殿出怡然大小三昧矣公方危坐火房一灯荧荧必读尽所挟书漏下数刻余乃归以为常今安得再见其人乎余因叹服先生宦业如此是诚向者草茅所不能晰也然私念先生志在经邦铅椠之事或当不复与文士争鸣矣久之余以定省归偶于友人家见先生七言近体数首金石之声铿然揖华泉沧溟而分其座乃大惊异自念管中窥豹殆无能测先生之高深而徧询乡中士大夫亦未有知先生素嫺诗歌古文词者因益叹服前辈之善晦其长如阳元纵送为更不可及也迨稷山君发箧见贶巨丽之编煌然富有乃得卒业焉作而三叹曰古人不朽之事有三先生其庶几乎夫树德以立其本经方以达其用大人之事备矣而摛词虎仆复洋洋而登作者之坛泽于古者如此其宏也匠于心者如此其慧也时方以钩章棘句樊徐涩体为宗工公夷然不屑为而畅经术明德谊筹时务曲折如意条达醇懿复多风则此即令刺艺绩文之士抱椠而寐挟策以呻矻矻穷年分其一脔尚诧照乘而诩世人以所未有乃先生终童之年已分大府策勲内外迄于颁白中间子墨客卿之交似无多日矣而谋篇之富乃埒猗顿何邪岂非林下息机服膺一编萧然宛如素士而公余退食仍与古人晤对如司马所云仕优不废学者盖随地而皆然乎夫前代传人如何李诸君允树艺林赤帜矣而经国大业未勒王朝即鼂贾多石画亦托不律垂之名山尔未见坐而言之起而行之之有成劳则昔人所言此辈束之高阁算子不知顚倒者其诟辱文士固有浅深而欲以间执其口则又戛戛乎其难之也读先生此集固为古人一洒之酇侯刘晏遂抽鼂贾之簟照曜文苑此实古来仅事矣而先生闇然自晦留有余以裕後人者复事事类此宜哉稷山君之嫺于词而良于政发皇未艾知有以绍前烈而光大之无疑也独惜余方少年时懵焉不知天下之大计亦不知名公巨卿虽海内之大亦不可以数遘遂至以桑梓密迩无能孜孜请益闻所未闻而逝者如斯年齿遽及方慨然有志询往代之经猷考先民之文献而已不可复得故老日稀前蹟愈没百年之间遂邈然如三代汉唐同矣此余读遗文而追赏旁皇亦黯然慨息不能自释于中者也然先生箧衍中尚有编辑书种种皆世人未见者俟稷山君政成报最昼锦归里时当勤求壁中藏书而尽读之先生音徽依稀如睹当亦不减耳提尔同邑後学高珩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3:09 , Processed in 0.5124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